物理声现象练习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练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要有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B.声音也可以在真空传播C.只要振动就一定能产生声波D.若有声波,一定有振动2.关于音乐会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男低音的声音洪亮”是指音调低响度大B.宾朋们听到的气势雄浑、大气磅礴的歌声是通过空气传播的C.音乐声时而如雨滴敲打瓦砾般轻快,时而又缓慢悠长,说明声音的传播速度在发生变化D.领唱演员通过麦克风唱歌,是为了增加声音的响度3.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可在真空中传播B.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人C.只能从噪声的传播途径控制噪声D.“不敢高声语”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4.王琴早上醒来,听到同学李娟在楼下喊她一起上学.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A.王琴能听到楼下的叫喊声,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B.李娟的叫喊声很大,说明她的音调高C.王琴从叫喊声中听出是李娟,她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D.王琴的妈妈提醒她下楼时脚步要轻些,这是为了减小声音的响度5.“声波炮”的声波定向发射器外观类似喇叭,能发出145dB 以上的高频声波,比喷气式飞机引擎的噪声还要刺耳,警察使用它可以震慑暴徒,维护秩序。

根据以上信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高频声波是具有很大能量的次声波B.dB 是声音强度的单位C.声波定向发射器的喇叭状外观可以减少声音的分散,增大频率D.使用“声波炮”时,炮手戴耳罩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6.就环境保护而言,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噪声一定是难听的声音B.悦耳的歌声不可能是噪声C.噪声强度的计量可用“分贝”作为单位D.睡眠时噪声不应超过30分贝7.重敲鼓面发生的声音与轻敲鼓面相比A.音调变低B.频率变大C.响度变大D.声速变小8.下列实例中,利用了超声波的反射来获取信息的是()A.蝙蝠的“回声”定位B.大象的“声音”交流C.外科医生对结石病人的“超声”碎石D.站在天坛中央说话,感到声音特别洪亮9.下列关于超声波和次声波的说法正确的是A.超声波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次声波对人体有百害而无一利C.人的耳朵能听到超声波D.超声波就是速度超过340m/s的声音10.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吉他声是由琴弦的振动产生,并能像光一样在真空中进行传播B.用手指在同一根琴弦的不同位置按压,可以弹奏出音调不同的声音C.超声波可以粉碎结石.说明声音具有能量D.合理利用噪声可以控制植物提前或推迟发芽,以此来除掉杂草11.广场舞有益身心健康,但也影响周围居民的休息,为避免给周边居民的生活造成干扰,下列措施合理有效的是()A.控制声音的音调不要太高B.居民敞开门窗C.在广场上安装噪声监测装置D.晚九点以后停止跳广场舞12.深夜,非法改装的汽车、摩托车的排气管发出的轰鸣声引发“炸街式”的扰民,南通交警部门责令车主拆除改装部件恢复原状。

物理声现象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

物理声现象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

物理声现象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一、初中物理声现象1.下列有关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A. 人说悄悄话时,声带是不振动的B. 超声波能击碎病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音具有能量C. 考场周围禁止鸣喇叭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D. 我们能区分不同同学说话的声音,是因为他们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答案】B【解析】【解答】解:A、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人说悄悄话时,声带也在振动,故A错误;B、利用超声波击碎病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能够传递能量,故B正确;C、考场周围禁止鸣喇叭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错误;D、区分不同人的说话声是音色不同,故D错误.故选B.【分析】(1)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2)超声波可以传递能量.(3)减弱噪声的三条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4)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2.在我国云南生长着一种神奇的“跳舞草”每当音乐声响起,它的叶子就会随着音乐旋律的高低快慢上下跳动,音乐的节奏越快,它跳动就越快;音乐的节奏一慢,它也随之慢下来;音乐停止时,它也就停止了跳舞;如图所示,人对着它唱歌时,它也会“跳舞“.根据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将“跳舞草”置于月球上,“跳舞草”也会翩翩起舞B. “跳舞草”能够跳舞是因为声音传播时引起空气的振动,振动的空气又会引起跳舞草叶子的振动C. 音乐节奏快时,声波频率大,叶子就振动得快D. 音乐停止时,没有了振动,它也就停止了跳舞【答案】A【解析】【解答】解:A、“跳舞草”之所以能跳舞,是这种草对声波的刺激很灵敏,声音传播时引起空气的振动,月球上没有空气,故“跳舞草”不会跳舞,故A错误;BCD、“跳舞草”之所以能跳舞,可能是这种草对声波的刺激很灵敏,声音传播时引起空气的振动,空气的振动又会引起草叶的振动,音乐节奏快时,声波频率高,叶子振动的就快;反之,则慢,音乐一旦停止,没有了振动,“跳舞草”也就停止了振动,故BCD正确.故选A.【分析】跳舞草能随着音乐跳舞,是因为音乐响起,引起周围空气振动,节奏不同,周围空气振动不同,因而跳舞草振动不同.3.小徐在教室里能分辨出教室外老师的说话声,主要是依据声音的()A. 音调B. 响度C. 音色D. 以上三项都是【答案】C【解析】【解答】解:在教室里能分辨出教室外老师的说话声,主要是依据不同人声音的音色不同,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C.【分析】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4.2017年4月22日“天宫二号”与“天舟一号”成功对接,我国航天技术又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如图所示是在对接前从天宫看天舟的图片,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 发射“天舟一号”的火箭主要用液态氢作为燃料,选择该燃料的原因是它的比热容大B. “天舟一号”所使用的供电装置最可行的是太阳能电池C. “天宫二号”与“天舟一号”成功对接后,以“天宫二号”为参照物,“天舟一号”是静止的D. 航天员在飞船外共同作业时需要借助电子设备对话,是因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答案】A【解析】【解答】A、用液态氢作为燃料是氢的热值较大,A符合题意;B、用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太阳能在太空中是非常丰富的,B不符合题意;C、“天宫二号”与“天舟一号”成功对接后,以“天宫二号”为参照物,“天舟一号”没有位置的变化,所以是静止的,C不符合题意;D、太空中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所以对话要借助电子设备,D不符合题意。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声现象》练习题及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声现象》练习题及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声现象》练习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人说话时声带在_________,小溪流水哗哗的响水在_________,拉胡琴时琴弦在_________.这些现象说明,声音是由_________而产生的.2.当锣被敲响时,用手按住锣面,锣声消失了,这是因为锣面停止了_________,这说明物体的_________停止了,发声也就停止了.3.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可听到闹钟的铃声逐渐减弱,到最后就听不到了.重新向玻璃罩内注入空气又听到了闹钟的铃声.这说明,声音要靠_________传播,日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_________传来的,实际上_________和_________也能传声,_________不能传声.4.声速跟介质的种类有关,还跟介质的_________有关,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_________m/s.5.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v1,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v2,二者大小相比较v1_________v2.6.回声传到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才能将回声和原声区分开,要想听到回声,障碍物跟发声体的最近距离应该为_________.7.将耳朵堵住,把振动的音叉的尾部先后抵在前额、耳后的骨头和牙齿上,同样_________声音,这种声音通过头骨、额骨也能传到_________引起听觉的传导方式叫_________.8.甲乙两名运动员参加百米赛跑,甲运动员的裁判看到发令枪冒烟开始计时,乙运动员的裁判听到发令枪响开始计时,结果两运动员所用时间相同,而实际上乙运动员比甲运动员跑得_________.9.发声物体单位时间内振动的次数叫_________,声源振动的_________决定了它发出声音的_________.声源振动的越快,发出声音的_________越高,声源振动的越慢,发出声音的_________越低.10.发声物体的材料、结构决定了发出声音的_________,不同发声物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_________也就不同.11.人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叫_________,它由_________和_________决定.12.管乐器的音调变化由_________决定,_________产生低音,_________产生高音.13.在音乐会上我们能分辨出唢呐和笙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_________不同.14.钢琴中C调do的频率是261.6HZ,钢琴中的发声体在5s的时间里振动了____________次.15.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_________.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_________和_________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_________.16.人们能感受到的声音的频率有一定的范围,大多数人能够感受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_________到_________.17.将肥皂膜放在正在放音的音箱前边,可看到肥皂膜在_________,说明声音是一种波动,并且_________能量.有一种超声波牙刷,能发射一种超声波,这种超声波可以穿过牙齿周围的液体引起强烈的振动,从而将牙齿上的污垢清除下来而不会损坏牙齿,使用超声波是因为它产生的振动比可闻声_________.18.经实验,为了保证人们的工作和学习,环境的声音不能超过_________dB.19.助听器的基本原理是:将外界的声信号转变成电信号,经放大后再将电信号转变成声信号,然后传递给听觉神经,使人感知声音.使用助听器可以使_________的人恢复听力.20.声纳探伤就是人们向待查工件发射一种超声波,经工件反射后接收,经分析反射回来超声波的时间,就可以判断出工件的伤痕在什么位置,这是利用了声在不同介质中_________的原理.21.次声波可以绕过较大的障碍物传播的很远,地震时伴有_________产生,地震观测站就是利用_________接收器来测定何时、何地、发生了几级地震的.二、选择题22.关于声音的发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振动的物体都能够发出声音B.我们听到的声音一定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C.振动慢的物体不能发声,振动快的物体能发声D.因物体的材料、结构不同,所以有的物体振动时能发声,有的物体振动时不能发声23.在相同的温度下,声音在下列物质中的传播速度由大到小排列的顺序是A.空气、水、铜B.铜、空气、水C.水、铜、空气D.铜、水、空气24.下列选项中声音不能在其中传播的是A.酒精B.空气C.岩石D.月球上空25.甲同学将耳朵贴在一根长铁管的一端,乙同学在另一端用力敲一下铁管,甲同学能听到A.1次敲击声B.2次敲击声C.3次敲击声D.4次敲击声26.人发声的频率范围大约为A.20HZ~1100HZ B.85HZ~20000HZC.85HZ~1100HZ D.20HZ~20000HZ27.发声体振动的快慢决定了A.声音的响度B.声音的音色C.声音的音调D.声音的大小28.月球上的宇航员相互交谈时使用无线电,这是因为A.用无线电交谈比直接交谈清晰B.宇航员距离远直接交谈听不见C.月球上的岩石不传声D.月球上没有空气29.声音在水中传播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的音调保持不变B.声音的响度保持不变C.声音的传播速度逐渐减小D.以上说法都不对30.我们能分辨出隔壁房间里说话的人是谁,这是因为A.每个人声音的响度不同B.每个人的远近不同C.每个人声音的音色不同D.每个人声音的频率不同31.关于打击乐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打击力量越大,声音响度越大B.鼓面越大声音越响亮C.鼓面绷得越紧,音调越高D.鼓的大小不同,音色不同32.音乐会上男低音独唱时由女高音轻声伴唱,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男声”音调高,响度大;“女声”音调低,响度小B.“男声”音调低,响度小;“女声”音调高,响度大C.“男声”音调高,响度小;“女声”音调低,响度大D.“男声”音调低,响度大;“女声”音调高,响度小33.要想使人们在剧场里听到立体声效果A.至少要安装一个扬声器B.至少要安装两个扬声器C.至少要安装三个扬声器D.至少要安装四个扬声器34.下列几种减弱噪声的方法中,不可行的是A.改造噪声大的机器B.在产生噪声的厂房周围种树C.将产生噪声的厂房门窗打开D.戴上防噪声耳塞35.关于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它发出的声音B.声源振动越强烈,它发出的声音越大C.因为每个人的音调不同,所以我们能分辨出熟人的声音D.音乐声对我们来说有时侯也是噪声三、计算题36.某实验小组的同学欲测出一段较长废铁轨的长度,可是他们谁也没有带长度尺,小亮同学戴了一块电子表,他们让小亮将耳朵贴在铁轨的一端,另一位同学用力敲击铁轨的另一端,小亮听到一声敲击声后,经过0.5s又听到一声敲击声.(当时的气温为15℃)请你帮他们计算出铁轨的长是多少?37.某雷雨天的晚上,玉红同学看到闪电5s后听到了雷声,打雷的地方距她多远?38.某同学旅游时,划船行在两山之间,他大喊了一声,经过1s听到一个回声,又经过3s听到了另一个回声,问:两山相距多远?39.“5.7”空难发生后,“黑匣子”的打捞工作始终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为了尽快将它打捞出水,专家们在失事海域进行探测,测量船在海面向海底发射波速为1450m/s的超声波,并测得超声波从发射到反射回海面经历的时间为0.2s,则“黑匣子”所在的海域的深度约为多少?参考答案:1.振动,振动,振动,振动2.振动,振动3.介质,空气,液体,固体,真空4.温度,3405.小于6.17m7.能感知,听觉神经,骨传导8.慢9.频率,快慢,高低,音调,音调10.音色,音色11.响度,声源的振幅,到声源的距离12.空气柱的长短,长空气柱,短空气柱13.音色14.130815.噪声,学习,工作,噪声16.20Hz,20000Hz17.振动,能传递,更强烈18.7019.传导障碍20.传播速度不同21.次声波,次声波22.B23.D24.D25.B26.C27.C28.D29.A30.C 31.B32.D33.B34.C35.D36.182m37.1700m38.850m39.145m。

物理声现象练习题20篇含解析

物理声现象练习题20篇含解析

物理声现象练习题20篇含解析一、初中物理声现象1.请你想象一下,如果“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变为0.1m/s”,小华看到前方小李正在不远处等他,于是一边奔跑一边对着小李大声喊道:“我来也。

”此时发生的情况是()A. 和正常时一样B. 小华先追上小李,然后听到“也来我”C. 小李什么也听不到D. 小华先追上小李,然后听到“我来也”【答案】B【解析】【解答】由于声速小于小华追小李的速度,在小华追小李的过程中,他会听到自己的声音,但先听到的是后发出的声音,后听到的是先发出的声音,因此他听到的声音是“也来我”;小华追上小李后,小李停止前进,声音传到小李位置处,小李可以听到小华的声音,是“也来我”,故B符合,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人步行的速度约是1.1m/s大于声音的传播速度0.1m/s,运动相同的的路程,人步行需要的时间小于声音的传播时间,进行分析即可。

2.下面四句话中正确的是()A. 用超声波清洗钟表等精密仪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B. 医生使用的听诊器减小了声音的分散,使传入人耳的音调更高C. 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D. 摩托车发动机的排气管上附加消声器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答案】A【解析】【解答】解:A、因为声波能传递能量,超声波是高频率高能量,所以可以用超声波清洗钟表等精密仪器,故A正确;B、听诊器可以减小声音的分散,使传入人耳的响声更大,故B错误;C、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故C错误;D、排气管上附加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错误.故选A.【分析】解决此题要掌握:(1)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2)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固体传声最快,液体次之,气体最慢.(3)防治噪声污染可以从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及噪声的接收这三个环节进行防治;(4)防治噪声污染可以从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及噪声的接收这三个环节进行防治.3.如图所示,拨打悬挂在广口瓶内的手机,听到手机来电铃声,同时看到手机指示灯亮,然后不断抽出瓶内的空气,下列相关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A. 铃声逐渐减小,改变的是声音的音调B. 铃声中有古筝在演奏,是根据“音色”辨别的C. 根据声音逐渐减小,可以推断真空不能传声D. 根据指示灯一直闪亮,可以推断真空能够传播电磁波【答案】A【解析】【解答】解:A、铃声逐渐减小,改变的是声音的响度,故A错误;B、我们能区分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不同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故B正确;C、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声音逐渐减小直到消失;说明空气介质在减少时,声音变小到消失,充分说明真空不能传声,故C正确;D、我们仍能看见甲手机来电指示灯闪烁(属于光信号),这说明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故D正确.故选:A.【分析】(1)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4.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与地面通信时利用的是声波B. 声音在任何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都是340m/sC. 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D. 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答案】D【解析】【解答】解:A、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与地面通信时利用的是电磁波,故A错误;B、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在15℃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m/s,在液体和固体中传播速度更快,故B错误;C、物体振动,我们不一定就能听到声音,只有频率在人耳听觉范围内,且达到一定响度的声音人耳才能听到,故C错误;D、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D正确.故选D.【分析】(1)导航利用的是电磁波;(2)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在15℃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m/s;(3)人耳听到声音的条件:①物体发生振动;②介质向外传声;③良好的听觉器官;④频率在人的听觉范围之内;⑤有足够的响度;(4)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5.关于同学们听到的考试哨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哨声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40m/sB. 哨声是一种波C. 哨声不能在教室墙壁上反射D. 哨声不能传递能量【答案】B【解析】【解答】解: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A错误;B、哨声是一种声音,以波的形式向外传递,故B正确;C、声音碰到障碍物时就会发生反射,所以哨声能在教室墙壁上反射,故C错误;D、哨声即能传递能量,也能传递信息,故D错误.故选B.【分析】(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2)声音以波的形式向外传递;(3)回声是声波被反射回来形成的;(4)声波能传递能量,也能传递信息.6.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且频率越大音调越高B. “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音调来判断说话者C. “用超声波去除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了高频声波具有做功的本领D. “公共场所不要高声说话”是要求人们说话时音调不要太高【答案】C【解析】【解答】解:A、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且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故A错误.B、不同人说话的特点不同,即音色不同;所以“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音色来判断说话者.故B错误.C、“用超声波去除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了高频声波具有能量,即具有做功的本领,故C正确.D、“公共场所不要高声说话”是要求人们说话时响度不要太大,故D错误.故选C.【分析】(1)声音的三大特征分别是响度、音调和音色.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它与振幅有关.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频率有关.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与特色,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音色是不同的.(2)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7.考试时,少数同学将笔放在手指上不停转圈,笔经常会掉在桌上发出噪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发出声音时,只有桌子在振动B. 笔静止在手指上时受到平衡力作用C. 停止拨动后,笔还会继续转动,说明笔与手指间没有摩擦力D. 在手指上不停地拨动笔,笔才会持续转圈,说明力是物体运动的原因【答案】B【解析】【解答】解:A、发出声音时,笔和桌子都在振动,故A错误;B、笔静止在手指上时受到平衡力作用,合力为0,故B正确;C、停止拨动后,笔还会继续转动,是因为笔具有惯性,故C错误;D、在手指上不停地拨动笔,笔受到了力的作用,笔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这说明力是改变为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故D错误.故选:B.【分析】(1)物体振动产生声音;(2)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时,受到了合力为0;(3)任何物体都有惯性;(4)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8.关于“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说法正确的是()A. “高声”是指声音的音调高B. “不敢高声语”是从人耳处减弱噪声C. “恐惊天上人”表明声音在真空中传播最快D. 说话的声音是由人的声带振动产生的【答案】D【解析】【解答】解:A、“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故A错误;B、“不敢高声语”是从声源处减弱噪声,故B错误.C、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C错误;D、人说话声音是由人的声带振动产生的,故D正确.故选D.【分析】(1)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的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2)减弱噪声的途径有:在人耳处、在传播过程中、在声源处.(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4)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9.我国目前正在实施“嫦娥”登月工程.已知月球上没有空气,没有磁场,低重力,假如你将来登上了月球做探究实验,如图所示,下列实验现象仍会发生的是()A. (a)图:羽毛和石块同时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石块先落地B. (b)图:用纸片覆盖盛满水的杯口然后倒置,纸片不会掉落C. (c)图:给一直导线通电,导线下方的小磁针发生偏转D. (d)图:敲击右边音叉,靠在左边音叉上的小球被弹开【答案】C【解析】【解答】解:A、月球上没有空气,羽毛和石块做自由落体运动,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与质量无关,知在落地前的任一时刻,两物体具有相同的速度和位移,故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完全相同,同时落地,故A正确;B、在地球上能完成“覆杯实验”是因为大气压强能支撑杯中水柱,月球上没有大气压强,纸片会掉落下落,故B错误;C、在静止的小磁针上方,放一根与磁针平行的导线,给导线通电时磁针将偏转,说明了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这一现象不受气压和重力影响,在月球上可以完成,故C正确;D、月球上没有空气,声音不能传播,因此敲击右边的音叉,左面音叉旁的小球不会弹起,故D错误.故选C.【分析】(1)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与质量无关,都为g,同时下落,在落地前有相同的速度;(2)地球上,大气压可以支持10.3m高的水柱;(3)奥斯特实验:在静止的小磁针上方,放一根与磁针平行的导线,给导线通电时磁针将偏转,说明了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4)声音能够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10.声音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以下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市区内某些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音B. 有些高科技产品,不振动也可以发出声音C. 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超声波具有能量D. “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调来判断的【答案】C【解析】【解答】解:A、市区内某些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音,故A错误.B、物体不振动,是无法发出声音的,故B错误.C、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超声波具有能量,故C正确.D、“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故D错误.故选C.【分析】防治噪声可以从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及噪声的接收这三个环节进行防治;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声音的传播过程也是能量的传播过程.11.小徐在教室里能分辨出教室外老师的说话声,主要是依据声音的()A. 音调B. 响度C. 音色D. 以上三项都是【答案】C【解析】【解答】解:在教室里能分辨出教室外老师的说话声,主要是依据不同人声音的音色不同,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C.【分析】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公路旁设置声音屏障,可以减少汽车行驶时噪声带来的影响B. 太阳能汽车的开发与推广,可逐步缓解城市“热岛效应”C. 人走向由平面镜制成的衣帽镜时,他在镜中的像变大D. 用遥控器遥控电视频道时,通常利用了红外传感器【答案】 C【解析】【解答】A、公路旁设置声音屏障,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可以减少汽车行驶时噪声带来的影响,A不符合题意;B、太阳能汽车的开发与推广,减少了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可逐步缓解城市“热岛效应”,B不符合题意;C、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大小相等,人走向衣帽镜时,他在镜中的像不变,C符合题意为答案。

声现象物理测试题及答案

声现象物理测试题及答案

声现象物理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以下哪种介质不能传播声音?A. 空气B. 水C. 真空D. 固体答案:C2. 声音的三个特性指的是什么?A. 音调、响度、音色B. 音调、响度、音量C. 音调、音色、音量D. 响度、音色、音量答案:A3. 以下哪种现象不是声音的反射?A. 回声B. 隔音C. 共振D. 回音壁答案:C4.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约是?A. 340 m/sB. 34 m/sC. 3400 m/sD. 340 km/s答案:A5. 声音的频率决定了声音的什么特性?A. 响度B. 音色C. 音调D. 传播速度答案:C6. 以下哪种乐器不是通过振动产生声音的?A. 吉他B. 钢琴C. 鼓D. 电子琴答案:D7. 人耳能够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大约是?A. 20 Hz - 20000 HzB. 20 Hz - 2000 HzC. 200 Hz - 20000 HzD. 2000 Hz - 20000 Hz答案:A8. 声音的响度与什么有关?A. 声源的振动幅度B. 声源的振动频率C. 声源的振动方式D. 声源的材料答案:A9. 以下哪种现象不是声音的扩散?A.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B. 声音在液体中传播C. 声音在固体中传播D. 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答案:D10. 声音的音色是由什么决定的?A. 声源的振动幅度B. 声源的振动频率C. 声源的材料和结构D. 声源的形状答案:C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答案:介质2. 声音的音调与声源的______有关。

答案:振动频率3. 声音的响度与声源的______和距离有关。

答案:振动幅度4. 人耳能够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______ Hz到______ Hz。

答案:20,200005. 声音的音色反映了声源的______特征。

答案:材料和结构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请简述声音是如何产生的?答案: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当物体振动时,会使周围的介质(如空气、水、固体等)也产生振动,从而形成声波,声波在介质中传播,最终被人耳接收并识别为声音。

初中物理第二章 声现象测试试题及答案

初中物理第二章 声现象测试试题及答案

初中物理第二章声现象测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发生地震时,利用仪器接收超声波来确定地震的位置B.声音振动的频率越高,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C.声音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在固体中快D.高速公路两旁设置隔音板,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2.如图所示,将正在发声的手机悬挂在广口瓶内,再把瓶内的空气抽出,听到声音变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该过程经历了“进行实验并收集证据”的科学探究环节B.实验现象表明声音传播不需要介质C.空气越稀薄,手机的扬声器发声部位振幅越小D.该实验可直接得出真空不能传声3.下列实验现象能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A.音叉响度大,乒乓球弹开的高度高B.发声的音叉激起水花C.抽气时,听到罩内的铃声变弱D.扬声器发声时,纸片在跳动4.如图所示,下列关于声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A.图甲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B.图乙中的噪声强度显示仪是用来降低噪声的C.图丙中的倒车雷达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D.图丁中扬声器播放声音时,它面前的蜡烛的火焰会晃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5.我国海警“3901”号所携带的非杀伤性定向声波武器引起媒体高度关注。定向声波武器是一种远距离声波设各,它可以发出高150分贝的高能波。使用时将该设各对准目标,集中施放高分贝警告音,令目标感到极度不适,头痛甚至休克,从而失去对抗能力。对此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定向声波武器施放的是超声波B.分贝是声音频率的单位C.该例子说明声波具有能量D.距离远近不影响武器效果6.“会说话的汤姆猫”是一款手机游戏,当你对着手机说话时,它会做一个侧着耳朵听你说话的姿势“认真”倾听,当你说结束时,它会用它独特的声音模仿你说的话并重复一遍,针对这一现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我们听到“汤姆猫”说话的声音是由它的声带振动而产生的B.人说话声音太轻时“汤姆猫”没有反应,这是因为人说话声音音调太低C.“汤姆猫”和人说出的话虽然语义相同,但音色不同所以能够区分D.两种声音都是通过空气传到人的耳朵中,传播的速度约为3×108m/s7.当学校广播响起“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留下一首赞歌……” 的女声演唱时,小明和小亮齐声说:“是韩红在演唱!”他们作出判断的依据是:不同歌手声音的()A.音调不同B.响度不同C.音色不同D.声速不同8.国庆节前夕,同学们在操场上齐声高歌,合唱《我和我的祖国》,深情表白伟大祖国。

物理声现象综合练习题及答案

物理声现象综合练习题及答案

D.潜入水中的潜艇通信是用无线电进行的,即是使用电磁波来完成的,D 正确;
(4)[4]声波从空气进入水中,声速变大,但是频率是不变的,根据 v f 可知,波长是变
大的,故选 C。
8.在平直的路面上,一辆轿车正匀速驶向一座高山,司机鸣笛 6s 后听到回声,若汽车行 驶时的速度是 20m/s,则汽车司机听到回声时距离高山有多远?(15℃,声音在空气中的 速度是 340m/s) 【答案】960m 【解析】
3.已知月球对物体也有引力,“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的成功登陆月球,标志着中国人实现 “奔月”的梦想将成为现实,试分析,下列哪种活动在月球上不可实现 A.利用录音机录下自己的歌声 B.利用凸透镜探究成像规律 C.利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 D.利用弹簧测力计测物体的重力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在月球上利用录音机录下自己的歌声不能实现,因为声音传播靠介质,月球上是真 空,声音不能传播,所以不能利用录音机录下自己的歌声,故 A 符合题意; B.在月球上利用凸透镜探究成像规律可以实现,因为光能在真空中传播,所以能利用凸透 镜探究成像规律,故 B 不符合题意; C.在月球上利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可以实现,因为天平是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工作的,月球 上也有引力,只要有引力就能利用天平称物体的质量,故 C 不符合题意; D.在月球上利用弹簧测力计测物体的重力可以实现,因为弹簧测力计能测量力的大小, 月球上存在重力,所以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重力,故 D 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4.医用的 B 超机利用超声波来诊断病情,但人耳听不到它的声音,这是因为( )
A.声音的响度太大
B.声音的频率太高,人不能觉察到
C.声音的频率低于人耳能听到的频率范围 D.声音的音调太低
【答案】B

初中物理《声现象》单元练习题(附答案)

初中物理《声现象》单元练习题(附答案)

初中物理《声现象》单元练习题(附答案)知识梳理【知识点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_产生的。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物体的振动停止,物体便不再发声,但所发出的声音仍在传播,人仍能听到声音,故不能说:“振动停止,声音也消失”,只能说:“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传播:(1)声音以_____的形式传播;(2)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_____不能传声。

3、声速:(1)声速表示声音传播______的物理量;(2)声音传播速度与介质的_____和_____有关,声速的大小关系为气液固v v v >>;(3)在15℃的空气中的声速为______m/s 。

4、回声:(1)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______回来的现象,叫做回声;(2)如果回声比原声晚_____s 以上时,人们就能把回声和原声区分开;(3)回声的重要应用是用来_______,如测量海水的深度、冰山的距离、测量敌方潜艇的远近等,测量原理为_______。

【知识点二】声音的特性1、音调:(1)表示声音的_______;(2)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______有关,频率越高则音调越______,频率越低则音调越_______。

(3)发声体的振动频率与物体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因素有关。

2、响度:(1)表示声音的_______;(2)响度与发声体的______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____;(3)声音的响度还跟距离发声体的_______有关,声音向外传播,越来越分散,距离发声体越远,响度越小。

3、音色:(1)表示声音的_________;(2)音色与发声体的________、________有关;(3)音色是区分不同发声体的重要依据,“闻其声而知其人”就是这个道理。

4、分类:(1)物理学中,把物体每秒内振动的______叫做频率,单位是______,符号是______;(2)正常情况下,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是_____Hz 到_______Hz ;(3)人们把低于_____Hz 的声音叫做次声波,把高于_______Hz 的声音叫做超声波。

(必考题)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经典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必考题)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经典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二胡演奏出的乐音,是由弦的振动产生的B.声音和光在空气中传播时,声音传播得较快C.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比在水中传播得快D.在太空宇航员的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2.音乐会上男中音放声歌唱,女高音轻声伴唱。

下列关于两人声音的描述,正确的是()A.男中音比女高音音调低、响度大B.男中音比女高音音调低、响度小C.男中音比女高音音调高、响度大D.男中音比女高音音调高、响度小3.生活在海边的渔民经常看见这样的情景:风和日丽,平静的海面上出现一把一把小小的“降落伞”—水母,它们在近海处悠闲自得地升降、漂游,忽然水母像受到什么命令似的,纷纷离开海岸,游向大海,不一会儿,狂风呼啸,波涛汹涌,风暴来临了,就划线部分,以下解释合理的是()A.水母接收到了次声波B.水母感受到了温度的突然变化C.水母接收到了其他海洋生物发出的信号D.水母感受到了阳光光照的变化4.关于下列四个情景的说法错误的()A.发声扬声器旁的烛焰晃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B.不能听到真空罩中闹钟的闹铃声,说明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C.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D. 8个相同玻璃瓶装不同高度的水,敲击它们时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5.做家务劳动是同学们应具备的良好品德。

往保温瓶里灌热水时,听声音就能判断壶里的水位高低,因为()A.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升高B.灌水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响度增大C.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降低D.灌水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响度减小6.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真空也能传声B.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C.声音在各种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不同D.在城区禁止汽车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7.下列对声现象的叙述中与图中的情景相符的是A.8个相同玻璃瓶装不同高度的水,敲击它们时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B.图手在小提琴上不同位置按弦,主要目的是改变响度C.是利用声呐探测海深,其原理是与蝙蝠在夜间飞行时的原理相同D.发声扬声器旁的烛焰晃动,说明声波能传递信息8.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B.“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C.超声波能将一般情况下不能混合的液体混合在一起,而次声波人耳听不到,能量很小,破坏力不大D.市区内“禁鸣喇叭”,采用的是在声音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9.一艘科考船行驶在某海域对该海域的海底形状利用声呐系统进行了测绘,具体方法是:在经过该海域水平面等间距的A、B、C、D、E五个位置时,向海底定向发射超声波,测得回收信号的时间分别为030s、0.14s、026s、016s、0.30s,根据时间,求出海底与海平面的距离,就可以绘出海底的大致形状,则该海域海底的大致形状如下列哪个图所示()A.B.C.D.10.威风锣鼓是山西民俗文化艺术,表演时,鼓、锣、铙、钹共鸣齐奏,鼓声响彻云霄,气势恢宏,下列关于锣鼓声的说法正确的是()A.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靠空气传入人耳B.鼓声“响彻云霄”,是指声音的音调高C.区分出鼓声、锣声主要是靠音调不同D.铿锵的鼓声一定不会成为噪声1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甲,敲击音叉后,将音叉轻轻地接触脸颊,能说明发声体都在振动B.图乙是电影院墙壁的一部分,其中的小孔可以减少回声所产生的干扰C.图丙是示波器上某声音的波形,从物理学角度看,它是噪声D.图丁是用超声测位仪测量海深,说明声可以传递信息12.关于声现象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发声的物体一定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立即停止B.医生用听诊器检查病人身体,是因为听诊器能放大声音C.人们听不到次声,是因为次声的振动幅度太小D.物体振动得越快,声音的传播速度越大13.下列声现象中,主要不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的是()A.蝙蝠靠超声波发现昆虫B.超声波清洗机C.倒车雷达D. B 超检查身体14.如图是小丁同学用小提琴在为大家演奏“高山流水”的曲目,她在演奏中不断地按压琴弦的不同位置,其主要是为了()A.改变琴声的响度B.改变琴声的音色C.改变琴声的音调D.改变琴声传播的速度15.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在北京隆重举行了“新时代军乐之声音乐会”,首次采用百名高音礼号和百名军鼓共同演奏号角音乐,乐音回荡夜空,宏伟庄重。

八年级物理《声现象》测试题(含答案)打印版

八年级物理《声现象》测试题(含答案)打印版

八年级物理《声现象》测试题(含答案)打印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约是多少?A. 300 m/sB. 340 m/sC. 600 m/sD. 1200 m/s答案:B2. 声音的传播需要什么?A. 介质B. 电流C. 真空D. 磁场答案:A3. 声音的频率单位是什么?A. 米B. 秒C. 赫兹D. 帕斯卡答案:C4. 声音的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A. 频率B. 振幅C. 波长D. 温度答案:B5. 声音的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A. 振幅B. 频率C. 波长D. 速度答案:B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10分)6. 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____产生的。

答案:振动7. 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__________有关。

答案:密度8. 声音的三个基本特性是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答案:音调、响度、音色9. 当声音的频率高于20000 Hz时,人耳无法听到,这种声音称为__________。

答案:超声波10. 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__________(大于/小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答案:大于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1. 请简述声音的传播过程。

答案:声音的传播过程是:当物体振动时,会在周围的介质中产生一系列的压缩和稀疏区域,这些区域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

当这些波遇到另一物体时,会使该物体也产生振动,从而传递声音。

12. 请解释声音的回声现象。

答案:声音的回声现象是指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会被反射回来。

当反射回来的声音与原声叠加时,人耳可以听到回声。

回声现象在声学测量、声纳探测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八年级物理《声现象》测试题(含答案)打印版四、计算题(每题5分,共10分)13. 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 m/s,求频率为440 Hz 的声音的波长。

答案:波长 = 速度 / 频率= 340 m/s / 440 Hz ≈ 0.773 m14. 已知一个音叉的频率为256 Hz,求该音叉在空气中的波长。

初二物理声现象练习题及答案

初二物理声现象练习题及答案

初二物理声现象练习题及答案(一)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48分)1.发声体都是在着,发声停止的物体不再。

3.比较声音在海水、铁管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海水、铁管、空气 B. 铁管、海水、空气C.空气、铁管、海水 D. 空气、海水、铁管4.百米赛跑时,终点的计时裁判员正确的计时方法是()A.听到发令员的枪声开始计时 B. 看到发令员的发令枪冒烟开始计时C.听到发令员的最后一声口令开始计时 D. 看到最先起跑的运动员开始计时5.关于声音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一切振动的物体都会发出声音B.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距离叫做振幅C.物体振动的次数叫频率D.正常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是每秒20次~2万次6.有一跟长100米的空气钢管,甲同学在一端敲打钢管一下,乙同学在钢管的另一端可以听到几次响声()A.一次响声 B. 两次响声 C. 三镒响声 D. 四次响声7、下列关于声音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有物体振动,人就一定能听到声音;B 、有声音产生,就一定有物体在振动;C 、振动停止以后,声音要慢慢消失;D 、只要我们对着高墙喊话,就一定能听到回声。

8、用两个金属盒或塑料瓶盖,中间串上一根塑料绳,做成一个土电话,这是利用了()A 、回声;B 、空气传声;C 、固体传声快;D 、气体传声快。

9、声音在空气、水、枯木、钢中传播,速度最快的是()A 、枯木;B 、水;C 、枯木;D 、钢。

10、自来水工人甲在一根很长的已供水的自来水管的一端敲一下水管,工人乙在水管的另一端贴近管壁,可听到()A 、一次敲击声;B 、两次敲击声;C 、三次敲击声;D 、无数次敲击声。

11.狗、猫能听到人不能听到的声音,原因是:()A.狗猫的耳朵比人更灵 B.狗猫的听觉范围比人的听觉范围小C.狗猫的听觉范围与人的听觉范围不同 D.猫狗的听觉有问题三、计算题(每题6分,共30分)1.观察者在看到闪电后5.5秒钟听到雷声,问打雷处与观察者之间的距离是多少?2.拍手后0.5秒听到对面墙壁反射回来的回声,问人与墙壁间距离是多少?3.把恰好设在海面下的钟敲响,钟声传到海底再反射回海面,共经过2.0秒,已知声音在海水中的速度是1500米/秒,问海水的深度?4.某一运动会上100 米赛跑时,记时裁判员听到发令枪响后才按表记时,问裁判员给运动员少记了多少秒钟?5.一汽车以20米/ 秒的速度向一山崖开进,途中鸣了一声笛,2 秒钟后听到山崖传来回声,当司机听到回声时,汽车离山崖还有多远?试卷答案一、填空题1.振动,振动2. 340米/秒;3.液体,固体4.月球上没有空气;5.水,固体;6.0.1 7.介质;大于;340;8.0.1;17;9.声带;气管和支气管交界处鸣膜;左右翅摩擦;10.无线电;真空不能传声;11.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声音在海水中传播的时间;v=s/t;12.340;13.空气。

初中物理声现象训练题(答案)

初中物理声现象训练题(答案)

一、选择题1.课堂发言的同学声音一定要洪亮,这是增大了声音的()A.音调B.音色C.响度D.声速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B.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C.人耳听不到次声波,是因为响度太小D.“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音调来辨别的3.如图所示,小明将悬挂的轻质小球紧靠音叉,用小锤轻敲和重敲音叉时,小球弹开的角度不同.比较角度的大小是为了探究()A.声音产生的原因B.响度和振幅的关系C.音调和频率的关系D.声音的传播是否需要时间4.在比较材料隔声性能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小明逐步远离声源,他所听到的声音发生改变的()A.响度B.音调C.音色D.速度5.图中有关声和电磁波的应用,分析正确的是()A.甲是摩托车的消音器,其作用是在接收处减弱噪声B.乙是手按在小提琴上一根弦的不同位置,其目的是改变音色C.丙是利用卫星系统进行导航,其信息传递的媒介与“B超”相同D.丁是利用声呐探测海深,其原理与蝙蝠在夜间正常飞行的原理相同6.下列关于鼓声的说法正确的是()A.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B.鼓面振动幅度越大,鼓声的音调越高C.鼓声主要是靠大地传入人耳的D.鼓面振动频率越高,鼓声的响度越大7.在公共场所说话应“轻声”,在空旷的操场喊口令应“大声”。

这里的“轻声”与“大声”是指声音的( )A.音调B.音色C.响度D.频率二、填空题8.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插入水中,水面激起了水花,说明发声的物体在;中考考场附近禁止机动车鸣笛,这是从控制噪声.10.衡阳实验桌上有一把钢尺,利用它能做哪些物理实验?请写出其中一个实验名称和简单实验说明。

(除用该尺测量物体长度实验之外)实验名称简单实验说明例:物体具有惯性把尺子水平抛出去,尺子继续向前运动(1)(2)11.如图所示,四支相同的试管内装有不同深度的水,用嘴贴着管口吹气,是空气柱振动发声,且发出的声音的音调由低到高的顺序是:。

(带答案)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经典大题例题

(带答案)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经典大题例题

(带答案)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经典大题例题单选题1、如图所示,将钢尺一端紧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相同,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钢尺,钢尺会发出不同的声音,此处“不同”是指声音的()A.响度B.音色C.音调D.速度2、编钟是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的乐器,显示了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先进水平。

敲击大小不同的钟,发出的声音()A.音调不同,响度一定相同B.音调相同,响度一定相同C.音调不同,响度可能相同D.音调相同,响度可能相同3、儿童公园中设置了如图 1 金属管做的传音筒,有图 2 甲、乙、丙三个声音(甲乙丙三个声音在同一设置的示波器中显示的波形图如下)分别从同一根金属管这边喇叭传到另一头的喇叭位置(声音在金属管中传播的路径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乙声音传播时间最长B.甲丙声音的响度相同C.这个装置只利用了金属管来传播声音D.甲声源比乙声源在相同的时间里振动的次数多4、月球上的航天员不能像在地球上那样直接面对面交谈,而需要借助无线电通信设备,其原因是月球上()A.只能传递超声波B.是真空环境,声音不能传播C.声音传播速度快D.航天员声带无法振动发声5、下列事例中属于利用声传递信息的是()①汽车上的倒车雷达②医用B超诊断仪③超声波清洗眼镜④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结石⑤利用声呐探测鱼群位置⑥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钢轨检查螺栓是否松动A.①②③④B.②③⑤⑥C.③④⑤⑥D.①②⑤⑥6、下列技术的应用中,属于利用超声波传递能量的是()A.超声波碎石B.倒车雷达C.B超D.声呐探测鱼群位置7、如图所示,用几只相同的玻璃瓶子装有不同质量的水。

用一根筷子敲击它们就可以发出“ 1, 2, 3, 4, 5,6, 7,i”的声音来。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该声音是由筷子振动产生的B.该声音不能传递能量C.该声音主要是音调不同D.在月球上敲击瓶子同样能听到声音8、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甲中,把耳朵贴在桌面上,听到轻敲桌子的声音,说明桌子能传声B.图乙中,超声波清洗机正在清洗眼镜,说明超声波能传递能量C.图丙中,摩托车安装消声器,可以在声源处减弱噪声D.图丁中,蝙蝠靠次声波发现昆虫9、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甲中,把耳朵贴在桌面上,听到轻敲桌子的声音,说明桌子能传声B.图乙中,超声波清洗机正在清洗眼镜,说明超声波能传递能量C.图丙中,摩托车安装消声器,可以在声源处减弱噪声D.图丁中,蝙蝠靠次声波发现昆虫10、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

物理易错题精选-声现象练习题含详细答案

物理易错题精选-声现象练习题含详细答案

一、初中物理声现象问题求解方法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快B.汽车安装的倒车雷达是利用电磁波工作的C.超声波清洗眼镜,是利用了声波传递能量的性质D.声源的振幅越大,音调越高【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A错误;B. 汽车安装的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工作的,故B错误;C. 声波能够传递信息和能量,超声波清洗眼镜,是利用了声波传递能量的性质,故C正确;D. 声源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而音调由频率决定,故D错误;故选C.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要物体在振动,人一定能听到声音B.只要听到物体发声,则物体一定在振动C.只要人听不到声音物体就一定没有振动D.以上说法都正确【答案】B【解析】【详解】A.听到声音还需要有介质,如果没有传播声音的介质,也不能听到声音,故A错误;B D.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故B正确,D错误;C.如果没有介质,振动产生的声音人也是听不到的,故C错误;故选B。

3.医用的B超机利用超声波来诊断病情,但人耳听不到它的声音,这是因为()A.声音的响度太大B.声音的频率太高,人不能觉察到C.声音的频率低于人耳能听到的频率范围D.声音的音调太低【答案】B【解析】【详解】医用的B超机利用超声波来诊断病情,但人耳听不到它的声音,这是超声波,发声体的振动频率高于20000Hz,超出了人耳的听觉范围,即音调太高了,所以人不能觉察到,不是因为声音的响度太大;故选B。

4.下列与声现象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城市道路旁的隔音板是在入耳处减弱噪声B.B超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信息C.我们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响度太小D.声音在空气的速度一定是340m/s【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城市路旁安装隔音板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B.B超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信息,选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C.因为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频率小于20赫兹,是次声波,人耳听不到,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D.声音在空气中不同温度时传播的速度是不同的,在15℃空气中声速约为340m/s,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B.5.中华古诗词、俗语中蕴含着丰富的声学知识,下列有关理解正确的是()A.“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说明声音可传递信息B.“响鼓还需重锤敲”说明声音的音调与振幅有关C.“谁家玉笛暗飞声”中的笛声由笛管的振动产生D.“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辨别的【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A.诗人根据听到的犬吠声,猜想大概是芙蓉山主人披风戴雪归来了,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A正确;B.重锤敲鼓时,鼓面振动幅度大,声音的响度大,所以“响鼓还要重锤敲”说明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关,故B错误;C.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笛声是由笛管内空气柱振动产生的,故C错误;D.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所以“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辨别的,故D错误。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习题(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习题(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玻璃杯中装有适量的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用细棒敲打杯子时,杯里装进水越多,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B.用细棒敲打杯子时,杯里装进水越少,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C.用嘴向杯口吹气,杯里装进水越多,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D.用嘴向杯口吹气,杯里装进水越少,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2.图中,老师用同样的力吹一根吸管,并将它不断剪短,他在研究声音的()A.音调是否与发声体的材料有关B.响度是否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C.音调是否与发声体的长短有关D.音色是否与发声体的结构有关3.一个锣鼓队正在表演。

观众们发现,每当队员用手按住正在发声的鼓面,原本听到的鼓声就“消失”了。

你认为主要原因是()A.手不能传播声音B.手吸收了声波C.手使鼓面停止了振动D.手把声音反射回去4.唐代诗人张继留下的诗并不多,但一首《枫桥夜泊》伴随苏州城,伴随寒山寺流传千年。

在《枫桥夜泊》中曾写到“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下列对钟声的解释正确的是()A.钟声是由空气的振动产生B.钟声是由钟体的振动产生C.钟声可以在真空中传播D.钟声是通过水传到诗人的耳朵5.如图所示,用一张硬卡片先后快拨和慢拨木梳的齿,听到卡片声音发生变化,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A.声音能否在固体中传播B.响度是否与声源振幅有关C.音色是否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有关D.音调是否与声源振动频率有关6.音乐会上男中音放声歌唱,女高音轻声伴唱。

下列关于两人声音的描述,正确的是()A.男中音比女高音音调低、响度大B.男中音比女高音音调低、响度小C.男中音比女高音音调高、响度大D.男中音比女高音音调高、响度小7.关于下列四个情景的说法错误的()A.发声扬声器旁的烛焰晃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B.不能听到真空罩中闹钟的闹铃声,说明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C.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D. 8个相同玻璃瓶装不同高度的水,敲击它们时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8.下列事例中不是利用声波能传递信息的是()A.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B.盲人利用超声波导盲仪探测前进道路上的障碍物C.接收次声波等信息判断地震的方位D.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9.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同学们在家进行“线上学习”时,以下有关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A.关上窗户可以防止外界噪声的产生B.不同老师教学时说话声音的音色不同C.调小电脑音量可以降低声音的音调D.带上耳罩可以减小声音分散而提高听课声音的音调10.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真空也能传声B.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C.声音在各种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不同D.在城区禁止汽车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11.小明想利用家里的暖水瓶来探究真空能否传声。

人教版八上物理第二章:声现象练习题(每个知识点3个配套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八上物理第二章:声现象练习题(每个知识点3个配套练习含答案)

声音的产生1、如图所示,下列民族乐器中,是利用空气柱振动发声的()A.琵琶B.二胡C.笛子D.编钟2、除夕夜,热闹的春节文娱晚会进行到午夜,大家都期待新年的第一声钟响,人们敲响打钟后会发现,虽然停止了对大钟的撞击,大钟仍“余音不止”,其原因是()A.大钟的回声B.虽然停止敲击大钟,但是大钟仍然在振动C.人的听觉“延长”了D.大钟虽已停止振动,但周围的空气在振动3、如图所示,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1)我们看到的现象是;(2)此现象说明;(3)乒乓球的作用是;(4)本实验实验探究方法是。

《声音的产生》答案1、【答案】C【解析】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固体、液体、气体振动都能发声。

A、琵琶是弦乐器,是靠琴弦的振动发声,故A不符合题意;B、二胡是弦乐器,是靠琴弦的振动发声,故B不符合题意;C、笛子是管乐器,吹笛子时,通过空气柱的振动产生声音,故C符合题意;D、编钟是打击乐器,是靠钟的振动发声,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答案】B【解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A、回声是声音遇到障碍物发生反射形成的,所以此选项不正确;B、虽然停止敲击大钟,但是大钟仍然在振动,声音还不会停止,所以此选项正确;C、人的听觉不可能“延长”,所以此选项不正确;D、在人们敲响打钟后,大钟的振动不停止,所以此选项不正确。

故选:B。

3、【答案】(1)小球被多次弹开;(2)音叉发声时在振动;(3)放大音叉的振动;(4)转换法、放大法。

【解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但物体的振动不容易直接观察,为了观察到它的振动,放一小球,振动的音叉将小球弹开。

通过小球的振动来反映音叉的振动。

物理学中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现象或不易直接测量的物理量,通常用一些非常直观的现象去认识或用易测量的物理量间接测量,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转换法。

而将微小的变化放大呈现,以便于观察和研究的方法,叫做放大法。

声音的传播1、下面几种现象中,能说明声音可在水中传播的是()A.雨滴打在雨伞上会听到啪啪声B.密封在塑料袋里的闹钟放入水中也能听到声音C.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会溅起水花D.在岸上听到江水拍岸声2、能说明“固体可以传播声音”的是()A.隔墙有耳B.课间听到学校大喇叭的广播声C.将要上钩的鱼被岸边的说话声吓跑D.听到轰隆隆的雷声3、如图,将正在发声的手机放在连通于抽气机的密闭玻璃瓶内。

物理声现象典型例题答案及解析

物理声现象典型例题答案及解析

第一章声现象典型例题【例1】以下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是由发声体的振动而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B.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保持340m/s不变C.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D.小提琴的琴弦停止振动,仍有声音发出分析:发声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因此选项A正确,D错误.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均可担当传播声音的介质,且在固、液、气中声音传播的速度由快到慢的顺序是:固体、液体、气体,声音在介质中速度的大小与温度也有关系,在空气中(15C)时,传播速度为340m/s,而在空气中(25C)时,传播速度为346m/s,因此,选项B错误,C正确.答案:本题应选择AC.【例2】张明和王红欲测一段铁路的长,但没有合适的刻度尺,他们查表知道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在钢铁中的传播速度为5000m/s,于是张明站在欲测铁路的一端,王红站在另一端,张明用锤子敲击一下铁轨,王红在另一端听到两次响声,两次声响的时间间隔为2s,求这段铁路有多长?错解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1)不懂声音传播的物理过程,不知道为什么能听到两次声音;(2)误认为声音在铁轨中传播的时间为2s.分析:声音在铁轨中传播的速度大于在空气中的速度,故能听到2次声音,2s是声音在空气和铁轨传播的时间差.正确解法:设铁路长为s,则声音在空气中和铁轨中传播的时间分别为:,∴∴.【例3】在一个长931m注满水的铁管的一端敲一下,在另一端听到了三次声音.第一次和第二次间隔0.4s,第二次和第三次间隔2.1s,当时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求在铁管中和水中的声速各是多少?分析:敲铁管的一端,声音同时在铁、水和空气中传播.由于在这三种介质中声音传播的速度关系为,所以在另一端听到三次声音,第一次由铁传来,第二次由水传来,第三次是由空气传来的.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为声音在不同介质传播的时间之差.解:设铁管长为s,则代入数值解方程组得答:声音在铁中传播速度为3910m/s,在水中传播速度为1459m/s.【例4】牛叫的声音与蚊子叫的声音相比较,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牛叫声音音调高,响度大B.牛叫的声音音调低,响度小C.牛叫的声音音调高,响度小D.牛叫的声音音调低,响度大错解:A或B.错解分析:错误的主要原因是将音调和响度混为一谈,概念不清.分析:音调和响度取决于不同的条件,它们之间没有联系.牛叫的声音较低沉,即振动频率低,音调较低;蚊子声音尖细,即振动频率较高(翅膀扇动得快),音调较高.但牛的叫声明显比蚊子的大,即响度大.正确答案:D.【例5】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鼓面每秒振动的次数越多,音调就越高,响度也越大B.棒击鼓面越重,鼓膜振幅越大,音调越高,响度也越大C.声源离我们越近,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D.音色与振动的频率和振幅无关,与发声体的材料有关分析:音调是由振动的频率决定的,振动的频率越高(即每秒钟振动的次数越多),音调就越高,所以音调与振幅无关.响度是人耳接受声音大小的主观感觉,它一方面与发声体的振幅大小有关,另一方面与离声源的远近有关,因为声音传得越远,分散得越厉害,声音也越小,所以响度与振动的频率无关.音色取决于发声体的材料,与振幅和频率都无关,即使是鼓与锣振动的频率和振幅一样大,人们也能清楚地分辨出鼓声与锣音来,就是因为它们的材料不一,音色各异.答案:C、D.【例6】马戏团的训狗员,在舞台上用一种特殊的信号训狗,观众完全没有察觉,狗却准确的听从信号做各种动作.试说一说这其中的奥妙?解析:人对高音和低音的听觉有一定的限度,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大约是20次每秒到20000次每秒.狗能听到的声音范围远比人耳听到的范围大,使从15次每秒到50000次每秒.它能听到人听不到的高频率的声音,驯狗员用的是超出人的听觉范围但在狗听觉范围内的信号.【例7】在列车进站暂停时,列车的保养工常用榔头敲打机车的各有关部件,这是为什么?解析:保养工在长期工作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凭借听敲打机车发出声音的音调和音色是否有异常变化,就可以较快的发现列车是否存在故障.【例8】夜晚,歌舞厅正在播放优美的舞曲,并且声音很大.对此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优美的舞曲悠扬动听一定不是噪音B.从物理学角度看,优美的舞曲属于乐音C.对于想休息的附近居民而言舞曲属于噪声D.无论从什么角度讲,悠扬动听的舞曲都应属于乐音分析:噪声从物理学角度和从主观的感觉上分别给出了定义,如果没有说出从哪个角度去看问题,结论就往往不成立.如优美的舞曲从物理学角度看是乐音,对于正在跳舞、欣赏音乐的人也属于乐音;但对于想休息的人来讲,它则属于噪声.B、C选项分别表明了看问题的角度,并且从看问题的角度判断是正确的.答案:B、C.【例9】在城市立交桥的两侧一般都装有隔板,这是为什么?解析:因为城市立交桥两侧多是住宅楼或写字楼,声音在空气中传播,如果没有障碍就能直接进入室内,汽车的轰鸣声必然会昼夜不停的影响住在楼里的居民的工作和休息,在立交两侧装了隔板后,可以隔断一部分噪声,这是对居民的一种保护措施.【例10】关于乐音和噪声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乐音是乐器发出的声音,噪声是机器发出的声音B.乐音悦耳动听,使人心情舒畅;噪声使人们烦燥不安,有害人体健康C.从环保角度看,一切干扰人们学习、休息和工作的声音都叫噪声D.乐音的振动遵循一定规律,噪声的振动杂乱无章,无规律可循分析:噪声应从物理学和环保两个角度来理解噪音;一方面从声音的大小来确定,另一方面有人为的因素,因人而直.严格地讲凡是不愿听的声音都是噪音,半夜里还在播放大声音乐,在唱卡拉OK,对大部分人这就是噪声.补充说明:乐音并非一定是乐器演奏发出的声音,电视里主持人亲切动人的话语是美妙的乐音,在自然界里,流水潺潺.松涛阵阵都是天然的乐音.答案:B、C、D.【例11】为了保证正常的工作和学习,噪声声强应控制不超过()A.30分贝B.50分贝C.70分贝D.90分贝正确答案:C.【例12】汽车以15m/s的速度向对面高山驶去,在司机鸣笛后4s听到了回声,求听到回声时,汽车距高山多远?(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m/s)分析:遇到这样的问题可借助示意图分析汽车运动与声音传播的过程,如图3-1-4所示,汽车在A 鸣笛,经过4s听到回声,声音从A B C B ,传播距离为:在声音传播的同时,汽车从A 点向前行驶4s 到B 点,汽车运动的距离为:司机听到回声时距离高山的距离为答:汽车距高山650m.对声现象计算题的分类解答一、声与光的问题这一类题型的计算,关键是抓住声与光运动的路程相同,所用的时间不同,但由于光速远远大于声速,且日常问题涉及的路程不长。

物理声现象试题及答案

物理声现象试题及答案

物理声现象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声音是一种横波,其传播速度主要取决于:A. 振动源的频率B. 媒质的密度C. 媒质的弹性系数D. 声源的强度答案:C. 媒质的弹性系数2. 当声源靠近观察者时,观察者听到的声音:A. 频率增加,声音变高B. 频率减小,声音变低C. 声音的质量增加D. 声音的质量减小答案:A. 频率增加,声音变高3. 对于声音,以下哪个物理量与频率有关?A. 声强B. 音量C. 音调D. 声速答案:C. 音调4. 在压缩特性的介质中传播的声波,被称为:A. 声纵波B. 声横波C. 电磁波D. 空气波答案:A. 声纵波5. 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A. 1500 m/sB. 340 m/sC. 0 m/sD. 3*10^8 m/s答案:C. 0 m/s二、填空题:1. 声音的频率单位是__________。

答案:赫兹(Hz)2. 当声音通过不同介质传播时,声速的变化是由于介质的__________。

答案:弹性模量3. 当频率固定时,声音的质量和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答案:声音源振幅的变化4. 人类可以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大约是__________赫兹到__________赫兹。

答案:20 Hz到20,000 Hz5. 在相同介质中,音速与声波的__________成正比。

答案:频率三、解答题:1. 请解释声音的传播速度为什么在不同介质中有所差异。

答案: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性质相关。

介质的密度和弹性系数越大,声音的传播速度就越大。

不同介质的密度和弹性系数不同,导致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也不同。

2. 简述声音的频率和音调之间的关系。

答案:声音的频率决定了声音的音调。

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音调是我们对声音高低的感知,而频率是声音每秒钟振动的次数,它们成正比关系。

3. 为什么人类只能听到特定频率范围内的声音?答案:人类的听觉系统只能接收一定范围内的声音信号,大约在20 Hz到20,000 Hz的频率范围内。

声现象试题及答案(中考物理真题)

声现象试题及答案(中考物理真题)
D.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现象都伴有次声波产生,故D正确。故选A。
12.(2020·四川成都)图是警察利用无人机对行人“喊话”时的情景,该情景能说明( )。
A.声音只能向一个方向传播;
B.声音的响度与距离无关;
C.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D.声音不能传递信息
【答案】C。
【解析】A.声音是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的,故A错误;
【答案】A。
【解析】A、声音的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音调与振动频率有关,故A错误;
BD、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小于其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在液体中的速度小于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在真空中不能传播,故BD正确;
C、利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声波可以传递能量,故C正确;故选A。
D.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是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
【答案】B
【解析】A.“震耳欲聋”说明声音响度大,故A错误;
B.由声音的产生原因可知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故B正确;
C.如果音调和响度相同,我们还可以通过音色的不同来分辨,故C错误;
D.禁止燃放烟花爆竹 在声源处控制噪声,故D错误。故选B。
4.(2020·广东)晚上,爸爸对小明说“请把电视声音调小一点,不要影响邻居休息,”这里“调小”的是声音的()。
BC.声音的强弱用响度表示,其大小用单位分贝(dB)表示,分贝值越大表示声音的响度越大,振动幅度越大,由表知,声音甲的分贝值小于声音乙的分贝值,故甲声音的响度较小,故BC错误;
D.甲声音的频率高于乙声音的频率,故甲声音的音调较高,每秒振动的次数多,故D正确。
19.(2019·广东)赛龙舟不仅是一项体育娱乐活动,更体现我国悠久历史文化传承。如图所示为某比赛场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声现象练习题及答案一、初中物理声现象1.汽车中应用了许多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导航仪是利用超声波进行定位导航B. 安全带是为了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C. 发动机的做功冲程是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D. 水箱中用水做冷却剂是因为水具有较小的比热容【答案】 B【解析】【解答】A.导航仪是利用电磁波进行定位导航,A不符合题意;B.安全带是为了防止汽车急刹车时,人体由于惯性向前运动,撞击车体而对人造成伤害,B 符合题意;C.发动机工作时,做功冲程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压缩冲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C不符合题意;D.水箱中用水做冷却剂,是因为水有较大的比热容,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汽车导航利用了电磁波,安全带防止惯性带来危害,发动机工作时,做功冲程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用水做冷却剂,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2.在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中,我区各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古诗词诵读活动.下面是小欣同学对某些诗句中蕴涵的物理知识的理解,其中正确的是()A. “沉舟侧畔千帆过”﹣﹣﹣﹣﹣旁边的船是以沉船为参照物B.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暗香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C. “夜半钟声到客船”﹣﹣﹣﹣﹣客船上的人能听出是“钟声”,是根据声音的音调来辨别的D. “潭清疑水浅”﹣﹣﹣﹣﹣“疑水浅”是光的反射现象【答案】A【解析】【解答】解:A、“沉舟侧畔千帆过”﹣旁边的船运动是以沉船为参照物的,故A正确;B、“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暗香说明是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故B错误;C、客船上的人能辨别出传来的是“钟声”,是根据声音的音色判断出来的,故C错误;D、潭清疑水浅,是由于光从水中射入空气中,在水面处发生光的折射而产生的现象,故D 错误.故选A.【分析】(1)判断运动是看被研究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否有位置变化;(2)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3)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音色不同,根据音色可以判断不同的声音;(4)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站在加速上升的电梯里的人受到电梯地板的支持力大于人对电梯地板的压力B. 测量体温前,用力向下甩体温计,是利用水银的惯性使它回到玻璃泡内C. 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个音叉,音叉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D. 跳水运动员起跳后在空中运动的过程中,运动状态不变【答案】B【解析】【解答】解:A、电梯地板对人的支持力和人对电梯地板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故A错误;B、体温计在使用之前,需要先用力向下甩,里面的水银随着体温计一起向下运动,当体温计停下时,水银由于惯性继续向下运动,就回到玻璃泡内了,故B正确;C、用大小不同的力分别去拨动同一音叉时,力大时音叉振动的振幅比力小时的振幅大,两次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故C错误;D、起跳后在空中运动时,做曲线运动,运动员的运动状态改变.故D错误.故选B.【分析】(1)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一条直线上、在两个物体上;(2)惯性是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3)声音的特征是音色、音调和响度,响度的大小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4)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运动方向和速度大小的改变;4.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B. 公路旁安装隔音墙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C. 超声波能击碎人体内“结石”是因为声波能传递信息D. 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声的音调会不同【答案】A【解析】【解答】解: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音色来判断不同的发声体,故A正确; B、公路旁安装隔音墙,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B错误;C、超声波能击碎人体内“结石”是因为声波能传递能量,故C错误;D、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声的响度不同,故D错误.故选A.【分析】(1)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2)防止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3)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5.关于同学们听到的考试哨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哨声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40m/sB. 哨声是一种波C. 哨声不能在教室墙壁上反射D. 哨声不能传递能量【答案】B【解析】【解答】解: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A错误;B、哨声是一种声音,以波的形式向外传递,故B正确;C、声音碰到障碍物时就会发生反射,所以哨声能在教室墙壁上反射,故C错误;D、哨声即能传递能量,也能传递信息,故D错误.故选B.【分析】(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2)声音以波的形式向外传递;(3)回声是声波被反射回来形成的;(4)声波能传递能量,也能传递信息.6.对以下物理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A. 甲图中,敲响音叉后用悬吊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叉股,乒乓球会被弹起,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B. 乙图中,从漏斗口向下用力吹气时,乒乓球上部空气流速大、压强大,于是产生一个向上的压力差,将乒乓球托起C. 丙图中,从上面倒水,下面无瓶盖时乒乓球不能上浮,盖住瓶盖乒乓球能上浮,说明只要有大气压的存在就不能产生浮力D. 丁图中,光在光导纤维中传播时,反射角可能不等于入射角【答案】 A【解析】【解答】音叉发出声音时,乒乓球会被弹开,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A符合题意;当从漏斗口向下用力吹气时,乒乓球上部空气流速增大、压强减小,乒乓球下面的压强不变,乒乓球下面的压强大于上面的压强,于是产生一个向上的压力差,将乒乓球托起.B不符合题意;当有水从乒乓球与瓶颈之间的缝隙中流出,乒乓球下面的水向下流,下表面受到的压力为0,上表面受到的水的压力不为0,受到的合力方向向下,所以乒乓球不能上浮;盖住瓶盖时,乒乓球浸没水中,乒乓球受到浮力的作用(水对乒乓球产生了向上的压力差),浮力大于重力,所以乒乓球将上浮,C不符合题意;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反射角一定等于入射角,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分析】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流体压强大小与流速关系:在流体中流速越大地方,压强越小;流速越小的地方,压强越大.比浮力与物体重力大小:F浮<G ,下沉;F浮>G ,上浮;F浮=G ,悬浮或漂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注:光路是可逆的)7.2017年4月22日“天宫二号”与“天舟一号”成功对接,我国航天技术又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如图所示是在对接前从天宫看天舟的图片,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 发射“天舟一号”的火箭主要用液态氢作为燃料,选择该燃料的原因是它的比热容大B. “天舟一号”所使用的供电装置最可行的是太阳能电池C. “天宫二号”与“天舟一号”成功对接后,以“天宫二号”为参照物,“天舟一号”是静止的D. 航天员在飞船外共同作业时需要借助电子设备对话,是因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答案】A【解析】【解答】A、用液态氢作为燃料是氢的热值较大,A符合题意;B、用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太阳能在太空中是非常丰富的,B不符合题意;C、“天宫二号”与“天舟一号”成功对接后,以“天宫二号”为参照物,“天舟一号”没有位置的变化,所以是静止的,C不符合题意;D、太空中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所以对话要借助电子设备,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Q放=mq知当m相同时,q越大Q放越多;B、太阳能是可再生能源且太阳能在太空中是非常丰富的;C、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发生改变;静止: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D、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8.下列事例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的是()A. 超低空飞行的战斗机有时会把居民家的窗玻璃振破B. 军方研制了一种声波枪,杀人于无形之中C. 超声波液位计工作时发出超声波,采用非接触的测量,能测量各种液体和固体物料高度D. 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答案】 C【解析】【解答】A、超低空飞行的战斗机有时会把居民家的窗玻璃振破,是利用声波传递能量,A不符合题意;B、声波枪杀人都是利用声波传递能量,B不符合题意;C、超声波液位计工作时发出超声波,采用非接触的测量,能测量各种液体和固体物料高度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C符合题意;D、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声音可以传递能量,也可以传递信息.凡是声音起到破坏性作用的,属于传递能量.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声音在真空中可以传播B. 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决定了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的大小C. 蜡烛放在凸透镜的2倍焦距处,移动光屏可以得到等大、倒立的虚像D. 在石油勘探时常采用人工地震,利用探头接收地下不同层间界面反射回来的声波,从而探测出地下油矿【答案】 D【解析】【解答】A.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A不符合题意;B.平面镜成的像与物是等大的,故像的大小取决于物体自身的大小,与平面镜的大小、像到物的距离、物体离平面镜的远近都无关,B不符合题意;C.凸透镜成像时,u=2f时,在凸透镜另一侧得到倒立、等大的实像,C不符合题意;D.利用声音能传递信息可以探测地下油矿.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分析】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平面镜成像特点:(1)平面镜成的是虚像;(2)像与物体大小相等;(3)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4)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vt.物体位置像的位置像的大小像的性质应用举例u>2f f< v <2f像、物异侧缩小倒立实像照像机u=2f v =2f像、物异侧等大倒立实像测焦距f<u<2f v >2f像、物异侧放大倒立实像幻灯机投影仪20.下列关于电磁波与现代通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 语言、声音和图象是人类特有的三种信息B. 在真空罩内只能听到很微弱的手机声是因为真空罩能屏蔽电磁波C. 电流周围存在磁场,电磁波是在空间传播的电磁场D. 光纤通信是利用激光在光导纤维中传输信息的一种通信方式【答案】B【解析】【解答】解决本题需掌握电磁波的特点及光纤通讯、卫星通讯方面的知识。

语言、声音和图象是人类特有的三种信息交流形式,A不符合题意;电磁波传播不需要介质,在真空罩内只能听到很微弱的手机声是因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B符合题意;电流周围存在磁场,电磁波是在空间传播的电磁场,C不符合题意;光纤通信是利用激光在光导纤维中传输信息的一种通信方式,D不符合题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