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医学导论论文

合集下载

关于中西医结合论文优秀的范文

关于中西医结合论文优秀的范文

关于中西医结合论文优秀的范文一、引言中西医结合已经逐渐成为了现代医学发展的重要趋势,在世界范围内都得到了广泛应用和推崇。

为了更好地促进中西医学治疗模式的研究和推广,本文将介绍一篇优秀的中西医结合的论文,从中探讨其中的优秀之处。

二、论文简介本文介绍的论文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研究》。

该论文是由中国医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和北京中医药大学联合编写的,主要探讨了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临床效果以及其治疗机理。

该论文在研究糖尿病治疗方面秉承了中西医结合的理念,结合了现代医学和传统中医治疗方式,借鉴不同治疗方法之间的优秀之处,提出了一套全新的治疗方案。

三、论文的亮点在论文中,作者提出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方法是非常值得学习的,其亮点如下:1.充分结合中西医治疗方法论文中提到了中医常用的治疗方法,如针灸、中药治疗等,与现代医学的治疗手段进行了结合。

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使用中药来调节病人体内的平衡,还能采用现代医学的手段进行监测病情,从而制定最适合病人的治疗方案。

2.强调个体化治疗在治疗糖尿病时,每个病人的情况都不尽相同,因此,论文强调了个体化治疗的方法。

应用现代医学的检测手段和技术,对每个病人的身体情况进行详细分析,从而制定出适合他们的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该方法在论文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3.加强了对中医诊断方式的研究本文对中医诊断方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论文中介绍了一些中医诊断的方法,并与现代医学的治疗方法相结合,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更准确地了解每个病人的病情,从而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

四、结语总体来说,本文所探讨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方法值得学习和借鉴。

通过整合现代医学和传统中医治疗方式,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有效地治疗病人,为中西医结合的研究和推广做出积极的贡献。

同时,我们也应该加强对中医治疗方法的研究,探寻传统中医治疗方法在现代医学领域中发挥的优势。

中西医论文范文3000字(优选4篇)

中西医论文范文3000字(优选4篇)

中西医论文范文3000字(优选4篇)关键词:西药中药化;药性研究1中西药的区别与互通按照中西医学理论体系划分,药物分为中药和西药两大类别:中药是具有四气五味、升降沉浮、归经等特性,并以中医药术语表示其功效,从而能按中医药学理论体系来使用药物,主要由复方的天然中药材及在此基础上提纯复合而成的中成药构成;西药则是以物理学、化学的指标来表示其特性,并以生理、生化、病理等指标表示其功效,从而能按西医药学理论体系来使用的药物,主要为单一或有限几个化合物单体构成,多为化学制剂和生物制品。

正如中医与西医对人类疾病和健康的认识存在差异,中药与西药之间差别也十分明显。

一是用药机理不同。

中药更多考虑人体机能的恢复,治的是“症”,用药的机理多为“调整”,西药以恢复人体脏器的实体为目的,治的是“病”,用药的机理也多为“对抗”。

二是药物的作用模式不同。

中药多采取不同的活性物质作用于多个不同的靶点而产生协同、放大的优势作用,以整体的观念治疗病症;西药多采用化合物单体作用于特定的靶点,具有相当高的选择性和专一性。

三是药物组合方式不同。

中药多为复方而西药多为单一化学成分。

尽管中药西药属于不同的药物体系,区别明显,但在现代科学研究和大量的临床实践中,也发现中药与西药之间存在一定的互通性,如:黄连、麻黄、丹参、川芎、青蒿等传统中药材经过提纯,获得了针对原病症效果更佳的黄连素、_、丹参酮、川芎嗪、青蒿素等多种新型西药,阿托品、强的松等部分西药在广泛的临床使用的基础上暴露出一些中药特性和功效。

经过现代科学的研究,部分中药特别是中成药已可按西医药学理论来使用;西药在治疗艾滋病、高血压等顽疾时,通过采取类似中药复方式的联合用药疗法也取得较好的疗效。

2西药中药化的可行性西药中药化就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以中医药的特性为指标,来研究目前使用的西药,使其具备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等重要的中药基本属性,从而能够按照中医药的辨证施治、“七情和合”等理论来指导中医临床使用。

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导论

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导论

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导论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导论,这听起来是不是有点高大上呢?这就是把传统中医和现代西医的好东西凑到一起,形成一个“组合拳”,让我们在看病的时候,能更全面、更科学地对待自己的健康。

你想啊,西医擅长查病、开药,治疗速度快,像是一个急先锋;而中医则是老当益壮,讲究的是整体调理,像个慈祥的老爷爷,给你慢慢来,关注的是“你”这个人,而不仅仅是病症。

就像在一场足球比赛中,西医是前锋,进攻利落;中医则是后卫,稳稳当当。

现在呢,咱们来聊聊这两者的结合。

说实话,中西医结合并不是随便把两者的元素扔在一起就行。

得有门道,得讲究技巧。

比如,西医在做手术时,操作精准无比,能够快速解决问题,但术后恢复的时间可能就得靠中医的调理来补救。

中医通过针灸、推拿、草药等手法,可以帮助患者更快恢复,像是给你加了一个“护盾”,让你在恢复过程中不至于遭受二次伤害。

举个例子,你发烧了,去医院一检查,西医给你开了一堆退烧药,这个药下去,瞬间就能让你感觉好点。

但是,药效过后,没准儿又来个反复。

这时候,找中医,喝点药汤,或者吃些清淡的食物,身体的免疫力也能慢慢恢复。

就像是一个团队合作,互相支持,彼此成全。

咱们常说的“药到病除”,其实光靠西医的药,未必就能万事大吉,有时候还得中医的配合,才能真正做到“药到心头”。

咱们也得承认,中西医结合并不是所有病都合适。

有些病,西医看得明明白白,比如急性阑尾炎,直接开刀了事。

而有些病,像是慢性病、亚健康状态,就特别需要中西医的调理。

让我们来想想,中医的思维是辩证的,强调个体差异。

而西医则是标准化的,讲究实验和数据。

所以,结合这两者的优势,咱们才能得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形成一种“合力”。

中西医结合在预防方面也大显身手。

就像中国的饮食文化,强调“预防胜于治疗”,这和西医的疫苗接种也是异曲同工。

中医讲究养生,西医则注重科学的防疫,两者结合,咱们不仅能有效预防疾病,还能在日常生活中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说到底,健康的生活方式,才是最根本的。

中西医结合医学论文

中西医结合医学论文

中西医结合医学论文中西医结合医学论文范文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质量不断提高,饮食结构的变化和多样性以及相关知识的缺乏,加之生活节奏过快、工作压力等因素,促使痛风的发病率不断增加。

将传统的中医中药知识和方法与西医西药的知识和方法结合起来,在提高临床疗效的基础上,阐明机理进而获得新的医学认识的一种途径。

中西医结合医学论文篇1试谈痛风患者的中西医结合护理摘要:目的分析中西医护理对痛风病的临床护理方法。

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5月~2013年5月接诊的56例痛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自主选择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西医临床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的护理。

结果观察组患者在中西医结合的护理方法下,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患者的满意度较高。

结论痛风患者的中西医结合护理,在临床上取得较为显著的成效,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痛风;中西医护理;临床研究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质量不断提高,饮食结构的变化和多样性以及相关知识的缺乏,加之生活节奏过快、工作压力等因素,促使痛风的发病率不断增加。

痛风是由于机体长期代谢紊乱,引起尿酸增高,从而造成组织损伤的一种疾病。

痛风的主要特征是尿酸增高、特征性关节炎反复的发作,严重时甚至会影响关节的活动或出现畸形、痛风性肾病。

从中医的角度来说,痛风属于中医痹证的范畴,主要是由于湿浊瘀阻,留滞关节经络,气血不畅所致。

其外因是由于饮酒过量损伤了脾胃造成脾的代谢障碍;内因是先天禀赋不足和脾气虚弱,亦可由其他疾病内耗所致脾气虚弱或劳倦、饮食、情志所伤[1]。

中医认为痛风多见于中老年和肥胖人群,中老年脏腑功能渐衰,加之肥胖多痰多湿,痰湿重浊,同时又过食滋腻厚味,从而出现痰浊流窜经络,阻滞气机,影响代谢,气血运行不畅,使脏腑功能受损。

本文结合我院2011年5月~2013年5月期间接诊的56例痛风临床病例,具体的分析其临床护理方法。

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1年5月~2013年5月期间接诊的56例痛风临床病例,根据患者自主选择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患者;对照组18例男性,10例女性,年龄38~67岁,平均年龄(41 2.3)岁;观察组14例男性,14例女性,年龄45~72岁,平均年龄(44±3.3)岁。

中西医结合医学论文

中西医结合医学论文

中西医结合医学论文中西医结合医学论文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在传授传统中医学理论的同时,加强对西方现代医学新成就、新技术的学习,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中西医结合发轫于临床实践,以后逐渐演进为有明确发展目标和独特方法论的学术体系。

中西医结合医学论文获奖范文中西医结合医学论文获奖范文篇1浅析中西医结合治疗眩晕摘要:目的观察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天麻钩藤饮加减对眩晕的疗效。

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以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天麻钩藤饮加减配合输液治疗,对照组采用静脉输液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

结果治疗者痊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56.67%和90.0%,对照组分别为43.33%和83.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

结论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眩晕具有较好的疗效。

关键词: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天麻钩藤饮;眩晕眩晕是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多见于高血压、脑动脉硬化、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内庭动脉闭塞、脑梗死等以眩晕为主要症状的心脑血管病患者,也可见颈椎病、梅尼埃综合征、神经衰弱等病。

涉及神经内科、骨科、耳鼻喉科等多学科,临床治疗比较棘手,心脑血管病患者的眩晕多因天冷,气温下降,血管急剧收缩致血压升高,或因情绪激动,血管痉挛致脑供血不足,易诱发脑卒中,应予重视。

临床上现代医学予降压、改善脑供血、营养神经等对症治疗,理化指标可恢复正常,但患者自觉症状的改善常不明显,而配合中医药治疗,患者的症状常可得到迅速的改善并得以保持。

本人以西医治疗配合中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眩晕取得满意疗效,特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所选经确诊病例(经检查均排除脑部肿瘤、小脑梗死、脑干梗死病例)共60例,所选病例为2013.06~2014.06我科住院患者,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

治疗组30例,男12例,女18例;年龄46~76岁;病程2 d~11 a。

对照组30例,男14例,女16例;年龄45岁~78岁;病程2 d~11 a。

中西医结合医学导论论文

中西医结合医学导论论文

月经失调中西医治疗现代研究摘要:目的:对比月经不调的中西医认识情况,探究对于月经不调的中医西医不同疗法与疗效,认识两者的实际作用可靠性,中医调节全身气机,能够达到梳理和治本的目的,西医治标速度快,由此认识到中医与西医从理论到临床的有机结合对于现代医学发展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月经不调、中医、西医21世纪生物医药倍受人们亲睐,中医药学“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理论和实践经验越来越受到重视,更加凸显自身学科的优势和特色。

因此中西医结合治疗领域的开辟成为必由之路。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中西医结合医学日益彰显出其独特的魅力,在多个领域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而在白血病治疗方面,我国中西医结合科学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作出了巨大贡献。

那么作为一名中西医结合专业学生,应该通过对优秀的中西医结合人取得的骄人成绩的了解与学习,探求中西医结合研究方法与理论精髓。

月经失调,也称月经不调。

妇科常见病。

表现为月经周期或出血量的异常,或是月经前、经期时的腹痛及全身症状。

病因可能是器质性病变或是功能失常。

血液病、高血压病、肝病、内分泌病、流产、、、生殖道感染、肿瘤(如卵巢肿瘤、子宫肌瘤)等均可引起月经失调。

一般都是用来调理月经不调,效果最明显医院用药艾思尼。

基本症状1、经期提前月经提前指缩短,短于21天,而且连续出现2个周期以上,属于排卵型基础体温双相,短,仅7~8天,或黄体期短于10天,或体温上升不足℃。

2、经期延迟月经错后7天以上,甚至40~50天一行,并连续出现两个月经周期以上。

有排卵者,基础体温双相,但卵泡期长,高温相偏低;无排卵者,基础体温单相。

3、经期延长月经周期正常,经期延长,经期超过7天以上,甚至2周方净。

有炎症者平时小腹疼痛,经期加重,平时白带量多,色黄或黄白、质稠、有味。

黄体萎缩不全者同时伴有月经量多;子宫内膜修复延长者在正常月经期后,仍有少量持续性阴道出血。

4、月经失调还有月经先后不定期月经提前或延迟,周期或短于21天,或长于35天。

中西医结合 论文

中西医结合 论文

中西医结合论文
中西医结合是指在医学领域中,将中医和西医的优点相结合,以达到更好的疗效和治疗效果。

近年来,在我国,中西医结合已成为一种趋势,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果。

首先,中西医结合的理论基础不同,但都是为了治疗人体的疾病。

中医是传统的中华医学,强调整体观察和辩证思维、精神调节,也是我国的文化遗产。

而西医是现代医学,强调科学实证、高科技治疗和单一病因学说。

中西医结合,是在保留中西医各自的理论基础的同时,将两者的优点相结合,采用中西医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诊疗,提高诊断的准确性,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其次,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多种多样,包括拔罐、针灸、中药配方等。

中医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辨证施治、中药治疗、针灸疗法、按摩推拿、气功练习等。

而在西医的诊治中,经常使用的是手术、药物治疗、放射治疗、物理治疗和康复治疗等。

中西医相结合,则常常运用中医的辩证学说和治疗方法,配合西医的药物、手术、放射和物理治疗等现代医学技术,以达到更好的诊断和治疗效果。

最后,中西医结合的意义在于创新和卓越。

中西医结合不仅可以在传统医学领域内实现创新,更能利用现代医学的高科技信息技术,使结合更合理、更具有卓越的诊疗效果。

在中西医结合治疗下,一些疑难杂症得以解决,一些原属于中西医各自的领域得以相互发展,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总的来说,中西医结合的不断推进,是我国医疗科学发展不断前进的体现,是对传统医学的传承和发展,更是在全球范围内推广我国医学文化的重要途径。

相信在中西医结合的不断探索和实践中,会有更多的重要发现和突破。

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发展途径与研究论文共3篇

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发展途径与研究论文共3篇

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发展途径与研究论文共3篇第一篇: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历史与发展中西医结合医学(Integrative Medicine)是将中医和西医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以提供更全面和综合的医疗体系。

该医学模式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并且不断发展壮大。

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

在古代中国,中医理论和实践被广泛应用于疾病治疗和健康保健中。

随着西方医学的兴起,中西医之间的交流也逐渐增多。

19世纪末,西方医学传入中国,激发了对中西医结合的兴趣。

20世纪,中西医结合医学开始正式形成。

中国成立了多所中医药大学和研究机构,且大力推动中医和西医的融合。

此外,一些国际学术会议也开始讨论中西医结合的概念和实践,例如在1992年成立的全球中西医结合医学学会。

在这个多元化和全球化的时代,中西医结合医学的研究变得越来越重要。

研究论文在探索中西医结合的理论基础、疗效评估和临床实践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下面将分别介绍三篇研究论文,涵盖了中西医结合医学的不同发展途径。

第二篇:中西医结合医学的理论基础研究中西医结合医学的理论基础研究旨在探索中西医理论的相通之处,以及如何结合运用这些理论来改善临床疗效。

一篇研究论文从比较中医和西医的疾病诊断与治疗方法入手,探讨了中西医结合医学在疾病预防和治疗方面的优势。

该论文通过系统的文献回顾和案例分析,发现中西医结合治疗在慢性疾病管理和康复中具有独特的优势。

另一篇论文研究中医和西医在疾病机理上的异同,并探讨如何结合两者的理论,形成更完整的疾病模型。

研究结果表明,中西医结合的理论模型可以更准确地解释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从而为治疗提供更科学的依据。

第三篇:中西医结合医学的疗效评估研究中西医结合医学的疗效评估研究旨在评估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的指导。

一篇研究论文通过回顾大量的临床试验和实践经验,评估了中西医结合治疗在常见疾病管理中的疗效。

结果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在疾病控制和康复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并且没有明显的安全性问题。

西医与中医的结合作文

西医与中医的结合作文

西医与中医的结合作文Western medicine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have been long-standing pillars in the field of healthcare. 西医与中医在医疗领域是长久以来的支柱。

Western medicine, with its emphasis on evidence-based practices and pharmaceutical interventions, has made significant advancements in the field of healthcare. 西医注重证据为基础的实践和药物干预,为医疗领域取得了重大进展。

On the other han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as a history spanning thousands of years and is based on a holistic approach to health that considers the balance of Yin and Yang. 另一方面,中医有着数千年的历史,以整体健康为基础,考虑阴阳的平衡。

While Western medicine tends to focus on the treatment of symptom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ims to address the root cause of an illness by restoring the body's balance and harmony. 虽然西医倾向于专注于症状的治疗,而中医的目标是通过恢复身体的平衡和和谐来解决疾病的根本原因。

Despite their differences in approach and philosophy, there has been increasing interest in combining Western medicine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o provide more comprehensive and personalized healthcare solutions. 尽管它们在方法和理念上有所不同,但结合西医和中医以提供更全面和个性化的医疗解决方案的兴趣日益增加。

中西医结合论文

中西医结合论文

中西医结合论文中西医结合是一种治疗方法,是中医和西医相结合。

它是将中医的理论和西医的技术融合起来,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中西医结合在许多疾病的治疗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本文将介绍中西医结合的概念、背景、方法和优势。

一、中西医结合的概念中西医结合,又称“中西医融合”,是指将中医和西医相结合,以发挥它们各自的优势,共同为病人治疗疾病,提高治疗效果。

中西医结合在理论、诊断和治疗上有着自己独特的特点,成为了现代医学的一种全新领域。

二、中西医结合的背景中国和西方一直在医学方面存在着独特的思维模式和治疗模式。

中医注重人的整体状态和防病治病,西医注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然而,在过去几十年里,随着各种疾病的不断出现,这种单一的治疗方法已不再适用。

人们意识到,中医和西医的理论和技术可以相互补充,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今天,中西医结合在许多疾病的治疗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认可。

三、中西医结合的方法1. 综合诊断中西医结合的第一步是做全面的诊断。

中医和西医的诊断方法不同,中医注重病因学和病机学,而西医注重病理学和实验室检查。

中西医结合的诊断会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得出更准确的诊断结果。

2. 中西医结合的治疗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有许多种,包括中药、针灸、推拿、手术和药物治疗等。

这些治疗方法可以因病情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在治疗过程中,中医和西医会互相学习,进行协商,制定出最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

3. 预防和保健中西医结合不仅仅是治疗疾病,还是预防和保健的一个整体。

中医和西医在预防和保健方面都有自己的优势。

中医强调全面的调理,提高身体的免疫力,西医则强调科学的保健方法,包括健康饮食、适度的运动和心理治疗等。

中西医结合可以将这些方法结合起来,达到预防和保健的最佳效果。

四、中西医结合的优势1. 综合治疗思路中西医结合强调从综合治疗的角度出发,将中医和西医的优点相互补充,从而在病人的治疗过程中,发挥出最大的优势。

2. 个性化诊治中西医结合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会根据病人的个性化情况制定出最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的针对性和准确性。

中西医临床医学论文(共6篇)

中西医临床医学论文(共6篇)

中西医临床医学论文(共6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第1篇:探索中西医临床医学教学的实践方案实验诊断学是发展最为迅猛、集中高新精尖技术最多的医学学科之一,是一门重要的从基础医学到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同时也是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的必修课。

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又称中西医结合专业,该专业既要学习传统的中医学理论,又要学习西医的新成就、新技术,还要学习中西医结合课程,比中医或西医临床专业的课程要多出很多,时间非常紧张。

传统教学模式难以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无法跟上现代医学日新月异的发展步伐。

为此,我们将微课引人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实验诊断学教学,微课是微型视频课程的简称,一种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呈现方式,围绕学科知识点、例题习题、疑难问题、实验操作等进行的教学过程及相关资源的有机结合体。

利用微课建立一种由课堂向课外延伸的授课模式,拓展教学资源,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学习由被动转为主动,探索出更适于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教学的具体实践方案。

1微课适于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实验诊断学教学的特点微型化微型化是微课的典型特征,即时间的微型化和内容的微型化。

首先,微课时间简短,一般不超过10min,适应于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时间紧而任务重的特点。

其次,微课内容精简,重点突出,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开展教学活动,一个课程一个主题,适应于实验诊断学涉及学科多、涉及临床多、知识点零散、概念抽象复杂等特点。

微课将每一个零散的知识点、每一个抽象的概念升华为简短课程,使学生们在有限的时间内迅速掌握重点内容,且不易产生疲劳,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视频化视频化是微课的另一个典型特征,微课以视频为主要载体,没有视频就没有微课。

视频展示法本身即为大班授课的一种十分有效的现代教学方法,而微课的视频化使其魅力十足。

视频化适应于实验诊断学微观性、定量性、数据化、抽象化[5]等特点,使静态的数据化为动态的影像,抽象的概念化为具体的画面,微观世界生动地呈现。

中西医结合医学毕业论文范文

中西医结合医学毕业论文范文

中西医结合医学毕业论文范文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的基本思路中西医结合是中西医两种医学的取长补短,互相渗透。

一般说来,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特点,它体现了中医的整体恒动观,重视人体内在的抗病能力,强调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西医以辨病为主,重视局部的器质和功能变化,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手段,在诊断和治疗方面也有许多特长。

因此,将中医的辨证与西医的辨病相结合,是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的基本思路。

1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在西医诊断的前提下进行中医辨证论治,是目前中西医结合临床诊疗经常采用的方法。

通过这种方式观察的大量病例,确定了许多种病的中医治疗效果,为以后的工作奠定了基础。

在总结辨证论治的规律时,必然要归纳出各种病的常见证型,这样就发展成为西医的辨病与中医的辨证分型相结合。

一个病的辨证分型方案应是该病辨证论治规律的反映,对辨证分型的不同看法,主要还是在于辨证分型的具体方案是否真正反映了辨证论治的规律。

除了中医有辨证分型之外,西医的诊断中也有分型或分期的问题。

在大多数情况下,中医和西医的分型依据是不同的,例如西医常以病理组织学变化,局部的功能变化或致病微生物的不同属性作为分型的主要依据,而中医则常依据整体的反应性或功能变化。

多年来,对这两种分型进行了不少的对比研究,发现其间有一定的关系。

但由于其着眼点和依据不同,不可能完全对应,所以在中西医结合的临床研究中,中医和西医的分型常只能相互补充,而不能彼此取代。

2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相结合西方医学长于识“病”,东方医学长于“辨证”,两种截然不同的医学体系在治病的认识和实践上确是各有所长,我国广泛地从宏观上采取辨病与辨证的结合,随着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的深入,以及引进现代医学的先进技术对中医“证”本质的研究,越来越感到。

1护理实验教学内容的确定1.1基本技能实验模块1.2综合护理实验模块1.3探究式创新实验模块2.1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应以树立终身学习观为目的,遵照现代营销学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精髓,重点突出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体现教师角色和任务的转变,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增加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机会,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充分利用学校社区护理和中医护理实验室,采用科学、多样化的实验教学方法,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基本技能实验采用演示操作法、案例教学法和竞赛法,综合性实验采用情境教学法、角色扮演模拟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创新性实验采用体验式教学法、PBL教学法和探究式教学法.2.2教学手段采用传统与现代化教学手段相结合的方式,在不断完善传统教学资源基础上,将现代教育技术引入实验教学中.具体实验教学手段如下.2)依托社区护理精品课程和护理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网络教学平台,将实验教材、CAI实验课件、部分实验录像上网供学生浏览,实现网上多媒体交互式教学,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果.随时将实验设备的名称、性能、用途等公布在网上,将实现数据和设备进行共享,实现时间、空间、实验项目等全方位开放,为开展分组异步实验,大组同步互动实验教学模式提供资源保障.[参考文献][1]李春玉.社区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2]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1.。

中西医临床论文集锦9篇

中西医临床论文集锦9篇

中西医临床论文集锦9篇中西医结合医学是在我国“中西医并存”的历史条件下,中医和西医相互渗透所产生的一门新学科。

尤其当现代医学疾病谱改变,现代医学模式由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转变,更促使中西医之间的渗透日益加深和扩展。

如在代谢综合征、医源性疾病、sars等疾病方面,中、西医临床医生都不同程度地运用中西医学诊疗手段进行治疗工作,并取得了比单纯中医或西医更好的疗效,充分显示出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极大优势。

1中、西医两种医学体系中、西医两种医学体系都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源于东方中国文化的中医学与源于西方欧洲文化的西医学,尽管研究对象具有同一性,但由于历史、社会和文化背景的不同,形成了认识与思维方式截然不同的两种医学体系。

1.1中、西医两种医学体系的优势特色西医学侧重于研究作为生物体的人;其立论以实验结果为主要依据,理论严谨,概念明确,体系开放,可重复性强;其治疗上强调人得的“病”,疾病诊断规范,疗效确切,体现的多是普遍性。

中医学则重视得病的“人”;其立论具备现代“三论”科学思想的整体恒动观,三因制宜的辨证论治和养生防病更符合现代“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其治疗上偏重于研究自然、社会、身心一体化的人,临床上强调个性化治疗,体现更多的是特殊性。

1.2中、西医两种医学体系的缺点不足中、西医两种医学在弘扬自身优势的同时,亦显现出各自的缺陷与不足。

如西医学偏重局部微观研究和定量检测,整体认识复杂的生命现象存在不足,总体上仍偏重于生物医学,尚未真正完成医学模式的现代转变,导致医源性、药源性疾病日益增多。

中医学则受传统文化羁绊,学科的现代医学科学基础较薄弱,理论概念较抽象,以经验知识主导,临床疗效可重复性低,技术方法传统古朴,缺乏当代医学公认的评价方法和技术标准,不利于学术创新发展。

故有人评价西医学长于格物而短于穷理,格物太过则涉于固,中医学精于穷理而拙于格物,信理太过而涉于虚。

比较不难发现,中、西医学的不足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恰好是对方的优势所在。

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发展途径与研究论文

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发展途径与研究论文

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发展途径与研究论文一、综述中西医结合医学作为现代医学的重要分支,在临床医学实践中展现出独特的优势。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医学领域的深入研究,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发展途径与研究论文成为医学界关注的焦点之一。

本综述旨在探讨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发展历程、现状及其未来的发展方向,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参考依据。

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发展历程源远流长,自中西医结合概念提出以来,经历了数十年的发展壮大。

在这一过程中,中西医结合医学不断吸收现代医学和传统医学的精华,形成了独特的理论和实践体系。

现代医学的诊疗技术和传统医学的辨证论治思想相结合,使得中西医结合医学在临床实践中展现出良好的治疗效果和广泛应用前景。

中西医结合医学在临床实践、教学、科研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特别是在临床实践方面,中西医结合医学充分发挥现代医学和传统医学的优势,通过中西医结合的诊疗方法,提高了疾病的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效果。

中西医结合医学在教学和科研方面也取得了重要成果,为培养高素质的中西医结合医学人才和推动学科发展奠定了基础。

中西医结合医学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学科体系建设不够完善、课程设置需要进一步丰富和优化、临床实践和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还有待加强等。

深入研究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发展途径和研究论文,对于推动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综述将从多个角度探讨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发展途径和研究论文,包括学科交叉融合、临床实践创新、科研方向拓展等方面。

通过分析和总结现有的研究成果和经验,旨在为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本综述还将关注中西医结合医学的未来发展方向,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1. 引言介绍中西医结合医学的背景和重要性。

中西医结合医学作为一种独特的医学体系,它的发展历程反映了我们国家医学发展的历史和现实状况。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医疗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升。

在此背景下,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发展途径与研究论文(共3篇)

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发展途径与研究论文(共3篇)

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发展途径与研究论文(共3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第1篇:中西医结合医学的探讨中西医不仅是两种医学技术,更是两种医学文化,中西医结合研究发展的终极目标应该是繁荣人类医疗事业,为人类医学科学的发展增添新思想、新理念、新技术以及新诊疗模式。

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中西医结合医学已成为独具中国特色的一门新医学。

以下从当代中西医结合医学的由来、中西医学特点、优势、不足及中西医结合医学的优越性等方面思考和探讨中西医结合医学。

1“中西医结合医学”的由来中西医学的碰撞引发社会各界对待中、西医学的不同态度中、西医学的交流由来已久,有学者认为追根溯源应从唐朝孙思邈肇始,他吸纳古印度吠陀医学精华融入中医之中,将其“地、水、风、火”四气并入五行,并用中医理论解释之,可谓中西医结合之先驱。

随着明清“西学东渐”的盛行,中西医学的碰撞引发的中医有无存在之必要、能否发展、要不要发展、如何发展等有关中医兴废的问题引起了医界乃至全社会的关注。

一直以来,社会各界对待中、西医学的态度分歧不断,主要出现了以下几种不同派别:(1)以余云蚰为代表的“废中崇西派”,主张废止中医,独尊西医。

(2)以汪昂、王清任为代表的“接受西说派”认为中西医是两种互不相同而又相对独立的医学体系,主张中西医并存。

(3)以朱沛文、唐宗海、张锡纯为代表的“中西医汇通派”认为:中西医两者各有优劣,主张两者应找到“交融点”,衷中参西、取长补短、融合汇通。

(4)丁福保、恽铁樵、陆渊雷等人则提出了“中医科学化”的主张。

“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创建和发展近代的“中西医汇通”、“中医科学化”和革命根据地时期的中西医团结合作,为现代“中西医结合”提供了思想基础和经验。

而“中西医结合医学”这一概念的提出,则始于1956年毛泽东同志“把中医中药与西医西药的知识结合起来,创造中国统一的新医学、新药学”的讲话。

中西医结合医学论文范文

中西医结合医学论文范文

中西医结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政府长期实行的方针。

中西医结合是中、西医学的交叉领域,也是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一项工作方针。

下文是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篇1浅谈中西医结合治疗白血病摘要:近年来中医在治疗白血病方面的思路已越来越清晰,并且受到国内外专家的认可,我们将通过参考近年来的各类相关文献,总结中西医治疗的主要思路,了解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优点和不足,扬长避短,为日后治愈白血病而努力。

关键词:白血病;中西医结合;西医;中医;砷剂1西医治疗白血病是起源于人类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1]。

近年来由于技术的不断发展,条件的不断改善,不断有治疗白血病的新药物被发现,新的治疗方法也层出不穷,而现在的西医治疗主要可分为3个方面:化学治疗[2]、诱导分化[3]和生物治疗[4]、基因治疗[5]和骨髓移植[6]。

1.1化学治疗化学治疗起源于1948年,因为氨甲喋吟治疗白血病的成功,开辟了化疗治疗白血病的途径[7]。

通过大量临床研究实践发现使用大剂量甲氨蝶呤后,对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8]的治疗有一定的效果。

同时,治疗成人初发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可以应用含去甲氧基柔红霉素的化疗方案[9]。

目前,对于复发急性白血病[10]的治疗,主要以泊苷和阿糖胞苷化疗药物为基础。

方案则是根据单一药物化疗时的明显不足而设计的,在提高疗效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不可避免的问题,并且随着化疗次数的增加,白血病患者会出现耐药性这一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

1.2诱导分化和生物治疗在诱导分化方面,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产品也是层出不穷,目前占主导地位的主要有内容:①IFN及其诱生剂;②胸腺提取物如胸腺素;③淋巴因子及细胞因子,如TNF、IL、cF等;④肿瘤单克隆抗体及其偶联物;⑤肿瘤相关抗原,肿瘤疫苗;⑥免疫活性细胞,包括NK细胞,TIL,LAK细胞等;⑦其他免疫增强剂,如BCG,Leocticeuemia,CML有较大的前景[12]。

中西医结合 论文

中西医结合 论文

2013-2014 中西医结合导论论文中西医结合的认识报告A report on the understanding of integrated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专业 :2012美容医学班学号 : 12613035指导老师:吴成长学生:汪姗姗论文完成单位:安徽中医药大学完成时间:2014/4/18摘要:中西医结合是顺应时代发展而兴起的一门学科,面对新兴的学科,描述各界对中西医结合的认识、了解以及发展的态度。

并针对中西医结合现存的状态,其次,提出发展壮大中西医结合的措施,实现美好蓝图。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看法态度现状措施正文我国是一个有着数千年中医历史的大国,但自从西医随着西方传教士踏上这片神州大地后,我国医学同时存在着两个医学体系“中医学是整体观,是辩证医学,西医学是是还原论,是辨病医学[1]。

各界人士对着两种医学提出了不同看法,中医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抨击、质疑和挑战,人们认为中医是经验的医学,没有足够的科学道理,以至于将中医学推到了濒临灭绝的局面。

为了挽救这种局面,保护数千年来为人类健康做出不可估量的贡献的医学,毛主席指出中国不可能长期两种医学,只能存在一种辩证的医学,实际上指出了中西医结合的历史必然性。

真理一元论说,对同一事物全面的真理性认识的客观真理只有一个,中医学是中国的国粹,是我们祖祖辈辈从亲身实践中得到的全面总结,它的实践性、真实性不容置疑,但同时西医基于科学的学科,从分子到物质,都是经过试验得出可靠结论,二者同有优点,也有不能忽视的缺点“黑猫白猫能抓到老鼠的就是好猫’基于中医学和西医学都不完美,如果二者互取所长,纵深发展,在互补的情况下解决更多的医疗问题,那么中医学结合必将是最好的出路。

一我对中西医结合的理解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定义是:综合运用中西医药理论与方法,以及中西医药学互相交叉渗透中产生的新理论与新方法,研究人体结构与功能、人体与环境(自然与社会)的关系,探索并解决人类健康、疾病及生命问题的科学。

中西医结合医学毕业论文范文

中西医结合医学毕业论文范文

中西医结合医学毕业论文范文一:中西医结合医学论文随着科学方法学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临床医学的研究思路与方法也跨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临床流行病学及循证医学evidence based medicine, EBM等科学方法学的形成和广泛运用,大大促进了临床医学的发展,提高了中西医结合临床研处的质量和水平。

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的基本思路中西医结合是中西医两种医学的取长补短,互相渗透。

一般说來,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特点,它体现了中医的整体恒动观,重视人体内在的抗病能力,强调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西医以辨病为主,重视局部的器质和功能变化,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手段,在诊断和治疗方面也有许多特长。

因此,将中医的辨证与西医的辨病相结合,是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的基本思路。

1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在西医诊断的前提下进行中医辨证论治,是目前中西医结合临床诊疗经常采用的方法。

通过这种方式观察的大量病例,确定了许多种病的中医治疗效果,为以后的工作奠定了基础。

在总结辨证论治的规律时,必然耍归纳出各种病的常见证型,这样就发展成为西医的辨病与中医的辨证分型相结合。

一个病的辨证分型方案应是该病辨证论治规律的反映,对辨证分型的不同看法,主要还是在F辨证分型的具体方案是否真正反映了辨证论治的规律。

另外一点是辨证分型中的治疗问题。

辨证分型的目的是为了指导治疗,故一般都是按证型固定方药或主方。

这种作法并不违反辨证论治的原则。

口古以來,除治疗专病的验方外,每个方剂都是为一定的证型而设立的。

这样,每个证型有其相应的方剂,每个方剂也有其适应的证型,从而达到理、法、方、药的高度统一。

早在《伤寒论》中就是按方剂的适应证型进行病证分类,每个证型各有相应的方剂,甚至以方剂作为证型的命名,这就是所谓“方证对应”。

除了中医有辨证分型之外,西医的诊断中也有分型或分期的问题。

在大多数情况下,中医和西医的分型依据是不同的,例如西医常以病理组织学变化,局部的功能变化或致病微生物的不同属性作为分型的主耍依据,而中医则常依据整体的反应性或功能变化。

中西医结合论文

中西医结合论文

中西医结合论文
中西医结合是一种综合利用中医与西医的理论与方法的医学模式。

随着世界范围内对中医的关注与认可的逐渐增加,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中西医结合的研究。

下面是一篇中西医结合的论文的基本结构和内容,供您参考:
1. 引言
-简要介绍中西医结合的背景和意义。

-阐述中西医结合的概念和原则。

2. 中西医结合的理论基础
-介绍中医和西医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分析中医和西医之间的异同与互补关系。

3. 中西医结合的临床实践
-介绍中西医结合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列举具体的案例和实践经验,以说明中西医结合的疗效。

4. 中西医结合的研究进展
-综述近年来中西医结合研究的发展情况。

-归纳总结中西医结合的研究成果和取得的进展。

5. 中西医结合的优势与挑战
-分析中西医结合相较于传统医学的优势。

-探讨中西医结合面临的挑战和解决方法。

6. 结论
-总结中西医结合的重要意义和前景。

-展望中西医结合的发展方向和研究方向。

以上是一篇完整的中西医结合论文的基本结构和内容,可以根据具体的研究目的和领域进行调整和扩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月经失调中西医治疗现代研究
摘要:目的:对比月经不调的中西医认识情况,探究对于月经不调的中医西医不同疗法与疗效,认识两者的实际作用可靠性,中医调节全身气机,能够达到梳理和治本的目的,西医治标速度快,由此认识到中医与西医从理论到临床的有机结合对于现代医学发展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月经不调、中医、西医
21世纪生物医药倍受人们亲睐,中医药学“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理论和实践经验越来越受到重视,更加凸显自身学科的优势和特色。

因此中西医结合治疗领域的开辟成为必由之路。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中西医结合医学日益彰显出其独特的魅力,在多个领域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而在白血病治疗方面,我国中西医结合科学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作出了巨大贡献。

那么作为一名中西医结合专业学生,应该通过对优秀的中西医结合人取得的骄人成绩的了解与学习,探求中西医结合研究方法与理论精髓。

月经失调,也称月经不调。

妇科常见病。

表现为月经周期或出血量的异常,或是月经前、经期时的腹痛及全身症状。

病因可能是器质性病变或是功能失常。

血液病、高血压病、肝病、
基本症状
1、经期提前月经提前指月经周期缩短,短于21天,而且连续出现2个周期以上,属于排卵型功血基础体温双相,卵泡期短,仅7~8天,或黄体期短于10天,或体温上升不足0.5℃。

2、经期延迟月经错后7天以上,甚至40~50天一行,并连续出现两个月经周期以上。

有排卵者,基础体温双相,但卵泡期长,高温相偏低;无排卵者,基础体温单相。

3、经期延长月经周期正常,经期延长,经期超过7天以上,甚至2周方净。

有炎症者平时小腹疼痛,经期加重,平时白带量多,色黄或黄白、质稠、有味。

黄体萎缩不全者同时伴有月经量多;子宫内膜修复延长者在正常月经期后,仍有少量持续性阴道出血。

4、月经失调还有月经先后不定期月经提前或延迟,周期或短于21天,或长于35天。

中医治疗月经不调的方法
中医学认为治疗月经不调应先明确病症原因,即可对症施治。

治疗月经不调,一
般会从补肾、扶脾、疏肝、调理气血着手。

中医认为经水出于肾,故调理月经的根本
在于补肾。

通过调理使得肾气充足,精血旺盛,则月经自然通调。

补肾法以填补精血
为主。

脾的功能是化生血液,补脾胃可以充足身体的血源。

扶脾法以健脾升阳为主。

而疏肝理气的目的则在于调畅气机,疏通气血,如果气血调和,则月经通调。

疏肝法须掌握郁结之主症。

传统医学辨症施治
传统医学辨症施治,应用补肾扶脾,理气活血法使气血调和,阴生阳长,脾胃健,精血旺则流自畅。

宫寒膏以外敷形式使药性流经血脉,直达患处。

通过补肾健脾益肝,使女性胞宫生命力旺盛。

同时通过膏药的活血化瘀,去寒凝、除湿气等作用,加速女性胞宫的血液循环,让行经期经血顺畅,使月经恢复正常。

宫寒膏对于中医临床上的几种月经失调都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对于脾肾气虚型和肝肾阴虚型可滋养肝肾、健脾益气;对于出现乳房胀痛等症的肝郁气滞型,可疏肝理气,打通血脉;对于出现畏寒肢冷、有血块并伴随腹部胀痛的血寒血瘀型,可温经散寒,活血化瘀;对湿热型的则可清热拔湿,改善胞宫环境,从而达到整体调经的作用。

从西医方面看
1、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引起:主要是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功能不稳定或是有缺陷,即月经病。

2、卵巢问题引起:育龄期女性月经不调一般多是因为卵巢黄体功能不好,常表现为有周期,但是周期缩短,或者月经出血比较多。

3、器质病变或药物等引起:包括生殖器官局部的炎症、肿瘤及发育异常、营养不良;颅内疾患;其他内分泌功能失调,如甲状腺、肾上腺皮质功能异常、糖尿病、席汉氏病等;肝脏疾患;血液疾患等。

使用治疗精神病的药物;内分泌制剂或采取宫内节育器避孕者均可能发生月经不调。

某些职业如长跑运动员容易出现闭经。

此外,某些妊娠期异常出血也往往被误认为是月经不调。

临床上诊断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性的月经病,必须要排除上述的各种器质性原因。

4、肥胖引起:肥胖是由于摄人的热量多于人体所消耗的热量引起的,女性长期肥胖的结果将导致机体内分泌与新陈代谢失常而引起月经失调、月经稀发、闭经、功能性子宫出血。

医学临床中时常发现肥胖病人卵巢的组织学变化很象多囊性卵巢综合征。

当体重下降后,月经恢复卵巢变化消失。

当代医学已经证实肥胖可以造成月经不调。

有些肥胖是由于内分泌及新陈代谢功能障碍造成的,如性腺功能异常,这时肥胖和月经失调都是原发疾病的一种临床症状表现。

这时就不能用减肥的方法来解决肥胖问题,而应找医生检查治疗。

肥胖病人还好发子宫内膜腺癌,表现月经过多、经期延长、绝经后阴道出血。

西医治疗月经不调的优点
西医认为,女性月经不调多与劳累、精神紧张、压力过大、环境改变、受寒、服用避孕药、人流术后等引起机体内分泌功能失调造成下丘脑-垂体-卵巢性腺轴紊乱有关。

西医治疗月经不调的方法有:
(1)物理疗法:包括电熨、冷冻、激光、红外线等,适用于糜烂面大,炎症漫润较深者,一般治疗一次即可治愈。

(2)药物治疗:急性宫颈炎可口服广谱抗生素,如头孢类抗生素加灭滴灵治疗。

(3)手术治疗:宫颈息肉者可行宫颈息肉摘除术,宫颈腺体囊肿可穿刺放液;宫颈陈旧裂伤及黏膜外翻,可行子宫颈修补术。

必须针对患者的不同病因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但总体来说,西医治疗月经不调的优点主要是见效快,疗程短,立竿见影,能够使患者明显感受到月经不调症状的改善。

西医治疗月经不调的缺点
西医治疗月经不调,虽然见效快,立竿见影,但很难根治女性月经不调,经常会造成患者病情的复发,这也是中西医治疗月经不调比较明显的差别所在。

中医治疗月经不调的优点
中医认为女性引起月经不调的病因是多方面的,以外感六淫,内伤七情,以及饮食、起居、环境的改变等因素干扰了脑-天癸-肾-胞宫轴有关;其机理是由于肝、脾、肾及冲任等脏腑功能失常,造成肝肾、气血、阴阳失调所致。

中医治疗月经不调的方法主要是根据患者的不同类型,以月经周期和出血量的改变为主,结合月经的周期、颜色、质地、数量及全身症状从寒、热、虚、实四个方面辨证治疗,使用针对性中药配方调理气血,从而根治病症,采用中医方法治疗月经不调,患者复发几率小,治疗效果稳定,可达到标本兼治的良好效果。

中医治疗月经不调的缺点
中医方法治疗月经不调,治疗效果虽好,且不容易引起复发,但治疗时间过长,短期内疗效不明显,因此,需要患者具有一定的耐心并坚持不懈,才能得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通过专家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中西医治疗月经不调哪个好?这个问题并没有绝对答案,中西医治疗月经不调,各具特点,比如患者月经不调症状较严重,必须尽快获得治疗效果,这个时候,就应该选择西医,如果患者症状较缓和,并且有一定的耐心,就可以选择中医慢慢调理,以求彻底根治月经不调,但有经验的医生也会根据患者情况,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标本兼治,从而取得最佳疗效。

著名的中西医结合研究中药药理学的开拓者周金黄在一篇学术思想专文中写道:“我们有责任把我国古老的医药学的优秀传统哲理与现代医药学的发展结合起来,在中西医结合的道路上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药理学,它将为21世纪国际药学的发展做出我们中华民族的贡献【18】”。

中药现代药理学研究的实践证明了中药的价值之所在。

一直以来,中西医结合人始终贯穿着中、西医药学结合思想,实际是综合运用中、西医药学理论与方法,在中医药理论和实践经验基础上开展中药现代药理学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突出成就。

而砒霜及其复方治疗白血病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

陈竺曾经讲过:“从对复方黄黛片的研究中我体会到,中药复方并非不可拆分。

中医药学虽博大精深,但要反对不可知论,中医药的奥秘需要我们进一步去深入探究,更需要一批最优秀的生命科学家的加入。

在现代医学高度发达的今天,用现代生物学的手段,用中医这种原始质朴、讲究整体、注重变化的治未病和辨
证施治的理念来研究亚健康以及慢性复杂性疾病,实现东西方两种认知力量的汇聚,是现代医学向更高境界提升和发展的一种必然性趋势。

这种汇聚将使中西医的内涵不断丰富和进步,我们应逐步突破中西医学之间的壁垒,建立融中西医学思想于一体的21世纪的新医学,这种医学兼取两长,既高于现在的中医,也高于现在的西医,值得我们为之努力和奋斗【19】!”作为一名中西医结合人,我想我们应该从前辈们的成功实例中获取信心,潜心继承,勇于创新。

掌握中西医结合的研究方法和思路,深入研究伟大的祖国医学,运用现代医学的研究方法,真正秉承“学贯中西大医精诚”,做中西医结合医学发展的排头兵,为人类健康事业不懈奋斗!
【1】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云南:云南教育出版社,2009.7.
【2】陈竺.分子生物学阐释中药复方的“君臣佐使”.科学时报,2008.4.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