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制溶液步骤及注意

合集下载

溶液配制要诀(步骤、仪器、注意事项)

溶液配制要诀(步骤、仪器、注意事项)

溶液配制要诀(步骤、仪器、注意事项)江苏省海安县城东镇南屏初中戎世萍溶液的配制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中的学生实验之一,该实验旨在:①练习配制一定质量的溶液;②加深对溶液组成的认识和理解。

从而更好地应用溶液,服务于社会生产及日常生活。

一、溶液配制步骤以配制50g5%的氯化钠溶液为例:①计算:所需NaCl和水的质量,其中氯化钠2.5g,水47.5g②称:用托盘天平称取所需氯化钠的量,倒入烧杯中量:由于水是液体,取用时常通过量取体积的方式而不称其质量,因此该实验中应先将47.5g水利用其密度近似看成1g/cm3,折算成体积47.5ml,再用量筒里取所需水的体积倒入盛有氯化钠的烧杯中。

③溶解:用玻璃棒搅拌,使氯化钠在水中充分溶解。

全过程如下:利用固体和液体配制溶液的操作步骤概括起来:①计算;②称量;③溶解。

二、实验操作中所用仪器该实验操作中所用仪器应紧扣操作步骤来进行选择,在第2步“称”中应选用托盘天平、药匙、烧杯。

“量”中应选用量筒(100ml)、胶头滴管。

第3步操作中所用仪器:玻璃棒。

概括起来所用仪器:托盘天平、药匙、烧杯、量筒、胶头滴管、玻璃棒三、溶液配制中的注意事项1、计算的科学性:要通过计算科学把握配制溶液所需物质及其用量。

2、操作步骤的简约性:根据自己对配制溶液所需药品的选择,确定简单合理的操作步骤。

如用固体和液体配制溶液,则操作步骤一般为:①计算;②称量;③溶解。

若液体与液体之间按一定比例配制溶液,则在通常过程中无需用托盘天平称取,只需用量筒量取,因此操作步骤就通常为:①溶解;②量取;③溶解,所选仪器中的托盘天平和药匙自然就不需要了。

3、仪器选择的合理性在配制溶液时,需要多种仪器,其中最需慎重选择的仪器便是量筒,选择量筒的基本原则是:①要确保所需液体一次性取出;②量筒规格尽可能小,如量取8ml水,用100ml量筒、10ml量筒均可一次性取出,但10ml量筒显然比100ml 量筒规格要小得多。

配制溶液的4个过程

配制溶液的4个过程

配制溶液的4个过程一、概述配制溶液是化学实验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它是将化学试剂溶解于适量的溶剂中,制成所需浓度的溶液。

配制溶液的过程需要注意一些实验细节和安全问题,下面将介绍其中的四个过程。

二、称量试剂配制溶液的第一个过程是称量试剂。

在称量试剂前,需要先了解所需试剂的化学性质和计算所需的重量。

一般来说,称量试剂时要使用精密天平,避免因计量误差而影响实验结果。

同时,要注意不同试剂的特性,例如易挥发、易吸湿等,避免影响试剂的准确重量。

三、加入溶剂称量完试剂后,需要加入适量的溶剂进行溶解。

选择的溶剂应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和稳定性,同时要注意试剂的浓度和反应条件。

在加入溶剂时,应该逐步加入,搅拌均匀,避免出现局部浓度过高或过低的情况。

四、调整pH值在一些化学实验中,pH值是非常重要的指标,需要进行调整。

调整pH值时,需要使用酸碱指示剂或pH计来检测溶液的酸碱性。

根据检测结果,逐步加入酸碱试剂进行调整。

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试剂的浓度和反应条件,避免过量添加试剂,导致溶液的pH值偏差太大。

五、过滤和保存配制好的溶液可能会存在杂质或不溶性物质,需要进行过滤。

过滤前需要准备好滤纸和滤器,注意避免空气进入溶液中。

过滤完成后,需要将溶液保存在适当的容器中,标明溶液名称、浓度和配制日期。

同时,需要保存在干燥、阴凉的地方,避免受潮、污染和挥发。

六、结语配制溶液是化学实验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需要注意实验细节和安全问题。

在称量试剂、加入溶剂、调整pH值和过滤保存过程中,需要掌握相应的技术和知识,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需要遵守实验室的安全规定,保障个人和实验室的安全。

配制溶液的五个步骤

配制溶液的五个步骤

配制溶液的五个步骤一、确定所需溶液的浓度和体积配制溶液的第一步是确定所需溶液的浓度和体积。

根据实验需求和目标,我们需要明确溶液中所含物质的浓度以及所需的溶液体积。

浓度通常用百分比、摩尔浓度或质量浓度来表示,体积则以升为单位。

二、计算所需的溶质质量或溶液体积根据所需溶液的浓度和体积,我们可以利用溶质的摩尔质量或溶液的密度来计算所需的溶质质量或溶液体积。

如果已知溶质的摩尔质量,可以通过浓度与摩尔质量的关系计算所需的溶质质量。

如果已知溶液的密度,可以通过浓度与密度以及体积的关系计算所需的溶液体积。

三、准备所需的溶质或溶液在配制溶液之前,我们需要准备所需的溶质或溶液。

如果所需的溶质是固体,我们需要称取相应的质量。

如果所需的溶质是液体,我们可以直接取用相应的体积。

如果所需的溶液已经存在,我们只需要取用相应的体积即可。

四、溶解溶质一般来说,溶质的溶解是在溶剂中进行的。

根据实验需求,我们需要选择适当的溶剂,并将溶质溶解在其中。

在溶解过程中,可以加热溶剂以加速溶解速度,但需注意不要超过溶液的沸点。

在溶解过程中,需要充分搅拌溶液,以保证溶质均匀分布在溶剂中。

五、调整溶液的体积或浓度在溶解完溶质后,我们可能需要对溶液进行进一步的调整。

如果所需溶液的体积与实际溶液体积不符,可以通过加入适量的溶剂或浓缩溶液来调整溶液的体积。

如果所需溶液的浓度与实际溶液浓度不符,可以通过加入适量的溶质或稀释溶液来调整溶液的浓度。

通过以上五个步骤,我们可以成功配制所需的溶液。

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注意溶液的配制过程要严格按照实验要求和操作规程进行,尽量避免误差的产生。

此外,为了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我们还需要记录配制过程中的关键参数,如溶质的质量或溶液的体积、溶剂的选择、溶解温度等。

这些记录可以作为实验结果的一部分,也可以为日后的实验提供参考。

通过正确的配制溶液,我们可以为后续的实验提供准确可靠的实验条件,从而得到准确的实验结果。

溶液配制步骤

溶液配制步骤

容量瓶配制溶液的全过程操作及注意事项一.用容量瓶配制溶液所用仪器:1、烧杯、容量瓶、玻璃棒、胶头滴管、托盘天平、分析天平、药匙(固体溶质使用)、移液管(液体溶质使用)2、容量瓶1.构造: 磨口、细颈、梨形平底2.特点: ① 容量瓶上注明温度和容积。

② 容量瓶颈部有刻度线。

3.使用范围:专门用来配制一定体积、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4.注意事项:① 使用前先检漏。

② 不可装热或冷的液体。

③ 不能用来溶解固体物质或存放液体或进行化学反应。

3、使用容量瓶六忌:一忌用容量瓶进行溶解(体积不准确),二忌直接往容量瓶倒液(会洒到外面);三忌加水超过刻度线(浓度偏低);四忌读数仰视或俯视(仰视浓度偏低,俯视浓度偏高);五忌不洗涤玻璃棒和烧杯(浓度偏低);六忌标准溶液存放于容量瓶(容量瓶是量器,不是容器)。

二.用容量瓶配制溶液的步骤:全过程有计算,称量,溶解,冷却,转移,洗涤,定容,摇匀/装瓶八个步骤八字方针:计,量,溶,冷,转,洗,定,摇以0.1mol/LNaCO 3溶液500ml 为例说明溶液的配制过程1.计算:NaCO 3物质的量=0.1mol/L ×0.5L =0.05mol ,由NaCO 3摩尔质量106g/mol, 则NaCO 3质量=0.05mol ×106g/mol=5.3g2.称量:用分析天平称量5.300g ,注意托盘天平、分析天平的使用。

3.溶解:在烧杯中用100ml 蒸馏水使之完全溶解,并用玻璃棒搅拌(注意:应冷却,不可在容量瓶中溶解)4.转移,洗涤:把溶解好的溶液移入500ml 容量瓶,,由于容量瓶瓶口较细,为避免溶液洒出,同时不要让溶液在刻度线上面沿瓶壁流下,用玻璃棒引流。

为保证溶质尽可能全部转移到容量瓶中,应该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二、三次,并将每次洗涤后的溶液都注入到容量瓶中。

轻轻振荡容量瓶,使溶液充分混合。

(用玻璃棒引流)5.定容:加水到接近刻度2-3厘米时,改用胶头滴管加蒸馏水到刻度,这个操作叫定容。

溶液的配制步骤及其配置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溶液的配制步骤及其配置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溶液的配制步骤及其配置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我们在学习初中化学时,有时候会碰到需要配制一定重量、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

例如:配制100克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

面对着这种物质,我们应该做呢?本文我们就来学习如何配置溶液?配置溶液的步骤是什么?配置溶液需要注意什么事项?【配制溶液的分类】1.用气体配制溶液2. 用固体配制溶液3.用液体配制溶液注:初中只需掌握固体液体两类溶液的配制就可以。

【配制溶液的步骤】①实验用品:托盘天平、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药匙等。

②实验步骤:计算→称量药品→量取溶剂水→搅拌溶解具体步骤为:1.利用公式计算所需溶质和水的质量。

其中:溶质的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溶液质量=溶液体积×溶液密度,溶剂的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由于溶剂一般是水,且密度为1g/cm3,所以溶剂的体积和质量在数值是相等的。

2.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溶质,包含称取溶质的质量和量取溶剂的体积;首先用托盘天平(配用药匙)称量所需的溶质,倒入烧杯中;然后用量筒(配用胶头滴管)量取所需的水,倒入盛有溶质的烧杯中。

3.把水的密度近似看作1g/cm3,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水,倒入盛有溶质的烧杯里,用玻璃棒搅拌,使溶质溶解。

4.把配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盖好瓶塞并贴上标签(标签中应包括药品的名称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放到试剂柜中(注意标签向外)。

【溶液配制过程中的注意事项】1.容量瓶是刻度精密的玻璃仪器,不能用来溶解2.溶解完溶质后的溶液需要冷却到常温再转移3.溶解过程中的烧杯以及搅拌、引流用的玻璃棒都需要在转移后洗涤两三次。

4.把小烧杯中的溶液往容量瓶中转移时,需要借助玻璃棒引流,因容量瓶瓶口较细,目的是避免溶液洒出。

5.定容时要注意溶液凹液面的最低处和刻度线相切,眼睛需与凹液面底部持平,否则就会导致读数偏大或者偏小。

6.如发现定容时溶剂水的体积过大,则实验失败。

切勿使用胶头滴管洗去多余水量。

溶液的配制注意事项

溶液的配制注意事项

溶液的配制注意事项溶液的配制是实验中经常遇到的操作步骤,正确的配制方法和注意事项对于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实验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

以下是溶液的配制注意事项:1.选择适当的溶剂:选择适合所需目的的溶剂是溶液配制的第一步。

溶剂的选择应基于所需的溶解度、反应性和毒性等因素。

2.注意溶剂的纯度:选择纯度高的溶剂可避免硬水所带来的问题,提高实验的可重复性和准确性。

如果使用自来水作为溶剂,应注意先将自来水进行处理,如去离子、蒸馏等。

3.根据溶解度进行选择:在配制溶液时,应根据溶质的溶解度来选择合适的溶剂。

如果溶质的溶解度较低,可以尝试使用加热或者搅拌等方法促进溶解。

4.控制溶质的质量:在溶液的配制过程中,应准确称量所需的溶质质量。

使用准确的天平,并小心地将溶质转移到容器中,以避免溶质的浪费或误差。

5.注意配制溶液的浓度:在配制溶液时,应仔细控制溶液的浓度。

可以根据需要使用浓缩度的单位来计算所需的质量或体积。

6.搅拌和加热:在配制溶液时,可以使用搅拌器或加热器来帮助溶质的溶解。

搅拌可以加速反应速率和均匀分布溶质。

加热可以提高溶质的溶解度。

7.注意反应的温度和时间:在配制溶液时,应记录反应的温度和反应的时间。

这些数据对于后续实验的重复性和结果的可比较性非常重要。

8.注意清洁容器的选择:在配制溶液时,应选择干净、无尘和无油的容器。

使用宽口瓶可以方便搅拌和溶质的转移。

9.注意安全操作:在溶液的配制过程中,应注意个人安全。

戴上实验手套、护目镜,并遵守实验室的安全操作规程。

10.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及时记录实验过程、所用试剂和所得结果。

这些记录对于实验的可重复性、结果的准确性和分析的可靠性非常重要。

总之,正确配制溶液需要仔细的实验计划和操作,上述注意事项可以帮助实验者避免错误,获得准确和可重复的实验结果。

配制溶液的方法

配制溶液的方法

配制溶液的方法配制溶液的方法概述:配制溶液是化学实验中常见的操作,正确的配制可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本文将介绍配制溶液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一、准备工作1.1 确定所需溶液种类和浓度。

在进行实验前,需要确定所需的溶液种类和浓度。

根据实验要求选择合适的化学品,确定所需量并计算出相应的质量或体积。

1.2 准备容器和仪器。

根据所需量选择合适大小的容器,并用去离子水或其他适当的清洗剂清洗干净。

需要用到称量仪器、分液器等其他仪器时,也需要提前做好准备。

二、配制步骤2.1 稀释法稀释法是最常见也是最简单的一种配制方法。

具体步骤如下:(1)将所需质量或体积的化学品加入干燥无水容器中;(2)加入足够量去离子水或其他适当溶剂,使得总体积达到预定值;(3)充分混合后即可使用。

2.2 标准曲线法标准曲线法适用于需要精确测定某种物质浓度的实验。

具体步骤如下:(1)准备一系列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2)分别取一定量标准溶液和待测样品,加入相同体积的试剂;(3)按照实验要求进行反应或处理;(4)根据实验结果绘制标准曲线,并由此计算出待测样品的浓度。

2.3 比色法比色法是通过比较待测溶液与已知标准溶液之间颜色深浅的差异来确定其浓度的方法。

具体步骤如下:(1)准备一系列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2)分别取一定量标准溶液和待测样品,加入相同体积的试剂;(3)按照实验要求进行反应或处理,并记录吸光度值;(4)根据吸光度值绘制吸光度-浓度曲线,并由此计算出待测样品的浓度。

三、注意事项3.1 安全第一。

在配制溶液时,需要注意化学品的毒性和危险性,正确佩戴防护设备,避免发生安全事故。

3.2 严格按照实验要求操作。

根据不同实验的要求,选择合适的配制方法和试剂,遵循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确保实验结果准确可靠。

3.3 注意容器和仪器的清洁度。

使用前需要将容器和仪器彻底清洗干净,避免杂质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3.4 混合均匀。

在加入试剂后需要充分混合均匀,以确保每个部分的浓度相同。

高中化学:容量瓶配制溶液的全过程操作及注意事项

高中化学:容量瓶配制溶液的全过程操作及注意事项

容量瓶配制溶液的全过程操作及注意事项一.用容量瓶配制溶液所用仪器:1.烧杯、容量瓶、玻璃棒、胶头滴管、分析天平、药匙(固体溶质使用)、移液管(液体溶质使用)2.容量瓶1.构造: 磨口、细颈、梨形平底2.特点: ① 容量瓶上注明温度和容积。

② 容量瓶颈部有刻度线。

3.使用范围:专门用来配制一定体积、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4.注意事项:① 使用前先检漏。

② 不可装热或冷的液体。

③ 不能用来溶解固体物质或存放液体或进行化学反应。

3.使用容量瓶六忌:一忌用容量瓶进行溶解(体积不准确),二忌直接往容量瓶倒液(会洒到外面);三忌加水超过刻度线(浓度偏低);四忌读数仰视或俯视(仰视浓度偏低,俯视浓度偏高);五忌不洗涤玻璃棒和烧杯(浓度偏低);六忌标准溶液存放于容量瓶(容量瓶是量器,不是容器)。

二.用容量瓶配制溶液的步骤:全过程有计算,称量,溶解,冷却,转移,洗涤,定容,摇匀/装瓶八个步骤 八字方针:计,量,溶,冷,转,洗,定,摇以0.1mol/LNaCO 3溶液500ml 为例说明溶液的配制过程1. 计算:NaCO 3物质的量=0.1mol/L ×0.5L =0.05mol ,由NaCO 3摩尔质量106g/mol, 则NaCO 3质量=0.05mol ×106g/mol=5.3g2. 称量:用分析天平称量5.300g ,注意分析天平的使用。

3. 溶解:在烧杯中用100ml 蒸馏水使之完全溶解,并用玻璃棒搅拌(注意:应冷却,不可在容量瓶中溶解)4. 转移,洗涤:把溶解好的溶液移入500ml 容量瓶,,用于容量瓶瓶口较细,为避免溶液洒出,同时不要让溶液在刻度线上面沿瓶壁流下,用玻璃棒引流。

为保证溶质尽可能全部转移到容量瓶中,应该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二、三次,并将每次洗涤后的溶液都注入到容量瓶中。

轻轻振荡容量瓶,使溶液充分混合。

(用玻璃棒引流)5. 定容:加水到接近刻度2-3厘米时,改用胶头滴管加蒸馏水到刻度,这个操作叫定容。

化学实验室溶液配制和稀释安全

化学实验室溶液配制和稀释安全

化学实验室溶液配制和稀释安全为了确保化学实验室的安全和操作的准确性,正确的溶液配制和稀释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与化学实验室中溶液配制和稀释有关的安全注意事项,以及适当的操作技巧和措施。

一、配制溶液前的准备工作在开始配制溶液之前,首先要确保实验室环境的安全。

检查实验室内的通风设备是否正常运转,并确保实验室内通风良好。

此外,还需要检查实验室中的紧急处理设备,例如紧急淋浴和洗眼器,确保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另外,在配制溶液前需要了解所使用的化学物质的性质、特性和操作注意事项。

在进行实验之前,应该阅读相关的操作手册或安全数据表,了解化学物质的毒性、腐蚀性和燃烧性等信息。

根据操作手册中提供的信息,确定配制溶液所需的物质种类和配比。

二、配制溶液的标准操作步骤1. 选择合适的容器:根据所需配制溶液的体积及化学物质的性质选择合适的玻璃容器或塑料容器。

避免使用金属容器,以防止与化学物质发生反应。

2. 准确称量:使用准确的称量仪器,如天平或差量筒,按照操作手册或配方要求准确称取所需的化学物质。

在称取化学物质前,确保使用的称量仪器已经校准,并避免使用生锈或损坏的仪器。

3. 混合和溶解:将称取好的化学物质放入容器中,并加入准确的溶剂。

在搅拌过程中,应注意适当的操作速度和力度,确保化学物质彻底溶解。

如果需要提高溶解速度,可以加热容器或使用适当的溶剂。

4. 校正溶液浓度:根据实验需求,使用适当的方法对溶液进行浓度校正。

可通过使用标准溶液、分析器具或其他合适的方法进行浓度的确认和调整。

三、稀释溶液的注意事项1. 根据实验需求确定合适的稀释倍数。

2. 选用合适的容器,避免使用金属容器。

3. 按照实验要求使用准确的量筒、移液器等设备进行稀释。

4. 注意稀释过程中的搅拌和混合,确保溶液均匀。

5. 稀释结束后,应使用适当的方法确认溶液的浓度,以确保稀释结果符合要求。

安全提示:1. 遵守实验室的安全操作规程,穿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实验服、手套、眼镜等。

配溶液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配溶液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配溶液的步骤和注意事项引言:配溶液是化学实验中常见的操作,正确的配溶液步骤和注意事项能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介绍配溶液的步骤和注意事项,帮助读者正确理解和掌握这一实验技巧。

一、准备工作:1. 确定所需配溶液的浓度和体积,准备好所需试剂和溶剂。

2. 清洗玻璃仪器、容器和搅拌棒,确保无杂质残留。

3. 根据实验需要,准备好所需的安全设备,如手套、护目镜等。

二、配制溶液的步骤:1. 使用准确的量筒或容量瓶,将所需溶剂倒入干净的容器中。

2. 按照配溶液的浓度计算,将试剂逐一加入容器中,注意避免试剂的浪费和交叉污染。

3. 使用搅拌棒充分搅拌溶液,直到试剂完全溶解。

4. 根据需要,可以使用酸碱滴定法或pH计检测溶液的酸碱度,并进行必要的调整。

5. 将配好的溶液过滤或离心,去除悬浮物或沉淀。

6. 将溶液转移到干净的容器中,并标注清楚溶液的浓度、配制日期和其他必要信息。

三、注意事项:1. 配制溶液前,先阅读试剂和溶剂的安全说明书,并了解其性质和危害。

2. 配溶液时要准确称量试剂,避免过量或不足。

3. 严禁将试剂直接倒入容器中,应使用量筒或容量瓶,以减少误差。

4. 配溶液时要注意试剂的溶解度,避免产生沉淀或析出物。

5. 配溶液时要注意溶液的稳定性,避免溶液的分解或变质。

6. 配制酸碱溶液时,应注意安全操作,避免溅溶液到皮肤或眼睛。

7. 配制溶液后,应妥善保存,避免阳光直射或与其他化学物质接触。

8. 配制溶液后,应及时清洗使用过的容器和仪器,避免交叉污染。

9. 配制溶液后,应将废液正确处理,遵守环保规定。

结论:正确的配溶液步骤和注意事项对于化学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通过准备工作、配制溶液的步骤和注意事项,我们可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并确保实验操作的安全性。

只有掌握了正确的配溶液技巧,我们才能进行高质量的化学实验和科学研究。

希望本文能对读者理解和掌握配溶液的步骤和注意事项有所帮助。

容量瓶配制溶液的全过程操作及注意事项

容量瓶配制溶液的全过程操作及注意事项

容量瓶配制溶液的全过程操作及注意事项一.用容量瓶配制溶液所用仪器:1.烧杯、容量瓶、玻璃棒、胶头滴管、分析天平、药匙(固体溶质使用)、移液管(液体溶质使用)2。

容量瓶1. 构造: 磨口、细颈、梨形平底2. 特点: ① 容量瓶上注明温度和容积。

② 容量瓶颈部有刻度线。

3. 使用范围:专门用来配制一定体积、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4. 注意事项:① 使用前先检漏。

② 不可装热或冷的液体。

③ 不能用来溶解固体物质或存放液体或进行化学反应。

3.使用容量瓶六忌:一忌用容量瓶进行溶解(体积不准确),二忌直接往容量瓶倒液(会洒到外面);三忌加水超过刻度线(浓度偏低);四忌读数仰视或俯视(仰视浓度偏低,俯视浓度偏高);五忌不洗涤玻璃棒和烧杯(浓度偏低);六忌标准溶液存放于容量瓶(容量瓶是量器,不是容器)。

二.用容量瓶配制溶液的步骤:全过程有计算,称量,溶解,冷却,转移,洗涤,定容,摇匀/装瓶八个步骤八字方针:计,量,溶,冷,转,洗,定,摇以0.1mol /LNaCO 3溶液500ml 为例说明溶液的配制过程1. 计算:Na CO 3物质的量=0.1mol /L ×0。

5L=0.05m ol,由NaCO 3摩尔质量106g/mol, 则NaCO 3质量=0。

05m ol ×106g/mol=5.3g2. 称量:用分析天平称量5。

300g,注意分析天平的使用.3. 溶解:在烧杯中用100ml 蒸馏水使之完全溶解,并用玻璃棒搅拌(注意:应冷却,不可在容量瓶中溶解)4. 转移,洗涤:把溶解好的溶液移入500ml 容量瓶,,用于容量瓶瓶口较细,为避免溶液洒出,同时不要让溶液在刻度线上面沿瓶壁流下,用玻璃棒引流.为保证溶质尽可能全部转移到容量瓶中,应该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二、三次,并将每次洗涤后的溶液都注入到容量瓶中。

轻轻振荡容量瓶,使溶液充分混合。

(用玻璃棒引流)5. 定容:加水到接近刻度2—3厘米时,改用胶头滴管加蒸馏水到刻度,这个操作叫定容。

配溶液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配溶液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配溶液的步骤和注意事项配溶液是实验室中常见的操作步骤之一,它能够将试剂按照一定的浓度比例调配成所需的溶液。

正确的配溶液步骤和注意事项对于实验结果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下面将详细介绍配溶液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一、步骤:1. 确定配溶液的浓度和体积:根据实验需求,确定所需配溶液的浓度和体积。

2. 准备试剂:根据配溶液的浓度和体积,准备所需的试剂。

注意要使用纯净的试剂,并避免试剂的交叉污染。

3. 称量试剂:使用天平准确称取所需试剂的质量。

注意要遵循称量准确的原则,避免误差的产生。

4. 加入溶剂:将称量好的试剂加入适量的溶剂中。

溶剂的选择应根据实验要求和试剂的特性来确定。

5. 溶解试剂:将试剂和溶剂充分混合并溶解。

可以使用磁力搅拌器或振荡器来加快溶解的速度。

6. 调整溶液体积:根据需要,可以通过加入适量的溶剂来调整溶液的体积。

在调整体积时要注意记录加入的溶剂量,以便后续实验时的参考。

7. 混匀溶液:将配溶液充分混匀,确保溶液中各组分均匀分布。

可以轻轻摇晃容器或使用磁力搅拌器进行混匀。

8. 检查溶液:检查配溶液的颜色、透明度和pH值等指标,确保溶液的质量符合要求。

9. 标记溶液:使用标签或其他方法将配溶液进行标记,包括溶液的浓度、配制日期和配制人等信息。

二、注意事项:1. 选择合适的实验操作台和仪器设备,保持操作环境的清洁和整洁。

2. 遵守实验室安全规范,佩戴实验室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实验手套、护目镜等。

3. 使用准确的量具和仪器设备进行操作,避免误差的产生。

4. 遵循试剂的储存和使用要求,注意试剂的保存条件和有效期限。

5. 严格按照配溶液的配比和操作步骤进行操作,避免操作失误。

6. 注意试剂的溶解性和反应性,避免产生危险物质或有害气体。

7. 在配溶液过程中,可以适当调整试剂的添加顺序和速度,以确保溶解和混合的效果。

8. 配溶液过程中要保持耐心和细心,避免匆忙和粗心导致操作错误。

9. 注意记录实验过程中的关键信息,以备后续参考和分析。

溶液配制的方法与基本操作

溶液配制的方法与基本操作

溶液配制的方法与基本操作溶液配制的方法与基本操作溶液配制是化学实验室中必不可少的基础操作之一。

它为实验提供了所需的化学物质,与实验前的按比例混合等工作密切相关。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溶液配制的方法与基本操作。

一、准备步骤1.确定所需物质:在开始制备之前,需要准确地确定所需的化学物质及其质量或容量浓度。

2.选择合适的试剂:选择试剂时需要考虑其纯度、稳定性以及化学性质等多个因素。

3.准备容器:根据所需物质的数量和规格选择相应的容器,如试管、烧杯、量筒等。

4.称量或计量:按照所需物质的质量或容量浓度,精确称量或计量所需化学物质。

二、溶液配制方法1.有序加水法:此方法适用于需要配制较大容量的溶液。

先向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水,然后慢慢加入所需加的溶剂,最后用水将溶剂充分冲刷,使其溶解。

2.溶剂加入法:此方法适用于必须配制浓度较高的溶液。

先向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水,然后将所需加入的溶剂直接倒入容器中,并搅拌均匀。

3.干混溶解法:此方法适用于所需溶质溶于饱和时难以完全溶解的情况,需要将干粉溶解后再加入水中。

先将溶质和一部分溶剂混合,搅拌均匀,待其完全溶解后再加入剩余水中。

三、注意事项1.配制溶液时应仔细对照实验指导书或化学手册中的操作指南。

2.要注意质量和容量浓度的转化,确保其准确无误。

3.为保证精确度,应尽量采用精密称量或计量工具,并仔细操作。

4.在溶剂加入过程中应注意加入顺序和速度,以避免剧烈反应等危险情况的发生。

5.根据实验需要选择正确的溶液制备方法和适当的配制比例,以避免操作错误和实验失败。

总之,溶液配制是化学实验室中非常重要的基础操作,需要仔细操作、严格控制质量,以保证实验的成功。

希望本文能对您有所帮助。

高中化学 配制溶液的注意事项

高中化学 配制溶液的注意事项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配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1)仪器:容量瓶(应注明体积),烧杯,量筒,天平,玻璃棒,滴管(2)原理:c(浓溶液)V(浓溶液)=c(稀溶液)V(稀溶液)(3)步骤:第一步:计算。

第二步:称量:在天平上称量溶质,并将它倒入小烧杯中。

第三步:溶解:在盛有溶质的小烧杯中加入适量蒸馏水,用玻璃棒搅拌,使其溶解。

第四步:移液:将溶液沿玻璃棒注入容量瓶中。

第五步:洗涤:用蒸馏水洗烧杯2~3次,并倒入容量瓶中。

第六步:定容:倒水至刻度线1~2cm处改用胶头滴管滴到与凹液面平直。

第七步:摇匀:盖好瓶塞,上下颠倒、摇匀。

第八步:装瓶、贴签。

(4)误差分析:①计算是否准确若计算的溶质质量(或体积)偏大,则所配制的溶液浓度也偏大;反之浓度偏小。

如配制一定浓度的CuSO4溶液,把硫酸铜的质量误认为硫酸铜晶体的质量,导致计算值偏小,造成所配溶液浓度偏小。

②称、量是否无误如称量NaOH固体在纸上或称量时间过长,会导致NaOH部分潮解甚至变质,有少量NaOH黏附在纸上,造成所配溶液浓度偏低。

量取液体溶质时,俯视或仰视量筒读数,会导致所取溶质的量偏少或偏多,造成所配溶液浓度偏小或偏大。

使用量筒量取液体溶质后再用蒸馏水冲洗量筒,把洗涤液也转入烧杯稀释,或用移液管将液体溶质移入烧杯中后把尖嘴处的残留液也吹入烧杯中。

在制造量筒、移液管及滴定管时,已经把仪器内壁或尖嘴处的残留量扣除,所以上述操作均使溶质偏多,造成所配溶液浓度偏大。

③称量时天平未调零结果不能确定。

若此时天平重心偏左,则出称量值偏小,所配溶液的浓度也偏小;若重心偏小,则结果恰好相反。

④称量时托盘天平的砝码生锈砝码由于生锈而使质量变大,导致称量值偏大,所配溶液的浓度偏高。

⑤操作中溶质有无损失在溶液配制过程中,若溶质有损失,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偏低。

如:⑴溶解(或稀释)溶质,搅拌时有少量液体溅出;⑵未洗涤烧杯或玻璃棒;⑶洗涤液未转入容量瓶;⑷转移洗涤液时有少量液体溅出容量瓶。

配置溶液实验报告步骤(3篇)

配置溶液实验报告步骤(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掌握配置溶液的基本操作方法;2. 熟悉实验室常规仪器的使用;3. 了解溶液浓度的计算和配制。

二、实验原理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均匀混合物。

溶液的浓度是指溶质在溶液中的质量分数或摩尔浓度。

配置溶液的目的是为了获得特定浓度的溶液,以满足实验需要。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电子天平、量筒、烧杯、玻璃棒、滴定管、移液管、容量瓶等。

2. 试剂:待配置溶液的溶质、溶剂、标准溶液等。

四、实验步骤1. 计算所需溶质的质量根据实验要求,计算所需溶质的质量。

例如,若需配置1000mL 0.1mol/L的NaCl 溶液,需计算NaCl的质量:n = c × V = 0.1mol/L × 1L = 0.1molm = n × M = 0.1mol × 58.44g/mol = 5.844g2. 称量溶质使用电子天平称取所需质量的溶质,准确到0.01g。

3. 溶解溶质将称取的溶质放入烧杯中,加入少量溶剂,用玻璃棒搅拌至溶质完全溶解。

4. 定容将溶解好的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用溶剂冲洗烧杯和玻璃棒,并将冲洗液一并转移到容量瓶中。

5. 加溶剂至刻度线继续向容量瓶中加入溶剂,直至溶液液面接近刻度线1-2cm处。

6. 调整液面至刻度线改用胶头滴管小心滴加溶剂,使溶液液面与刻度线相切。

7. 混匀溶液盖好容量瓶瓶盖,倒转容量瓶几次,使溶液充分混匀。

8. 配制标准溶液若需配制标准溶液,按照上述步骤,使用移液管准确量取一定体积的标准溶液,加入溶剂定容。

五、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1. 记录实验过程中所使用的仪器、试剂、溶质质量、溶剂体积等数据。

2.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溶液的浓度。

3. 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实验误差来源。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所配置溶液的浓度。

2. 分析(1)实验误差分析:实验误差主要来源于称量误差、量筒读数误差、溶液体积测量误差等。

标准溶液的配制

标准溶液的配制

标准溶液的配制标准溶液是化学分析实验中常用的一种溶液,它的浓度和成分都是已知的,可以用来进行定量分析、质量分析和定性分析。

正确的配制标准溶液对于实验结果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下面我们将介绍标准溶液的配制方法及注意事项。

首先,选择适当的容器。

通常情况下,我们会选择干净的烧杯或容量瓶来配制标准溶液。

在选择容器时,要注意容器的清洁度和容量的准确性,以确保配制出的标准溶液浓度准确无误。

其次,准备溶剂和溶质。

溶剂一般选择纯净水或其他溶剂,而溶质则是需要配制的物质。

在准备溶质时,要注意其纯度和溶解度,以确保配制出的标准溶液符合实验要求。

接下来,按照配制标准溶液的需要,准确称量溶质。

在称量时,要使用准确的天平,并注意称量的准确性,避免因为溶质量的不准确而导致标准溶液浓度的偏差。

然后,将溶质溶解于溶剂中。

在溶解过程中,要充分搅拌,以确保溶质完全溶解。

在溶解完成后,要用溶剂补足至标准体积,同时进行充分混合,以保证标准溶液的均匀性。

最后,进行浓度的验证和调整。

配制完成后,需要进行浓度的验证,可以通过比色法、电位滴定法等方法来验证标准溶液的浓度。

如果发现浓度与要求不符,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直至符合实验要求。

在配制标准溶液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严格按照实验要求进行配制,不要随意更改配制方法和配制比例;2. 配制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溶液溅洒和误操作导致的意外;3. 配制完成后,要做好标注和记录工作,包括标明标准溶液的浓度、成分、配制日期等信息,并保存在干燥、阴凉的地方;4. 配制标准溶液的容器要做好标识,清晰标明溶液的名称、浓度和配制日期,避免混淆和误用。

总之,正确的配制标准溶液对于化学分析实验至关重要。

只有严格按照配制方法进行操作,严格控制每一步的操作和测量,才能保证配制出的标准溶液符合实验要求,为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提供保障。

希望以上介绍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

溶液的配制方法

溶液的配制方法

溶液的配制方法溶液的配制是化学实验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正确的配制方法不仅能够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还能够确保实验的安全性。

下面我们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溶液配制方法及注意事项。

一、溶液的配制方法。

1. 固体溶解法。

固体溶解法是最常见的溶液配制方法之一。

首先,需要称取所需的固体试剂,然后将其加入容量较小的容器中。

随后,向容器中加入适量的溶剂,如蒸馏水或乙醇,然后用搅拌棒充分搅拌,直至固体完全溶解。

最后,将溶液转移至容量瓶中,并用溶剂补足至刻度线,摇匀即可。

2. 液体稀释法。

液体稀释法适用于已有浓度较高的溶液,需要将其稀释至所需浓度的情况。

首先,需要准备一个干净的容量瓶,然后向容量瓶中倒入一定量的原液。

接着,用溶剂逐渐稀释至刻度线,摇匀即可得到所需浓度的溶液。

3. 溶液稀释法。

溶液稀释法适用于需要将已有浓度较高的溶液稀释至所需浓度的情况。

首先,需要准备一个干净的容器,然后向容器中倒入一定量的原液。

接着,用溶剂逐渐稀释至所需浓度,搅拌均匀即可得到所需浓度的溶液。

二、注意事项。

1. 在配制溶液时,应严格按照实验要求和配制方法进行操作,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溶液浓度偏差或者安全事故的发生。

2. 在固体溶解法中,应注意固体试剂的称取精确度,避免因称取不准确导致溶液浓度偏差。

3. 在使用搅拌棒搅拌溶液时,应搅拌均匀,确保溶质充分溶解,避免因未溶解的溶质导致实验结果的不准确性。

4. 在配制溶液时,应注意安全操作,避免溶液溅出或者溶液挥发造成的危险。

5. 在配制完溶液后,应及时标注溶液名称、浓度、配制日期等信息,并妥善保存,避免混淆或者误用。

三、总结。

正确的溶液配制方法能够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因此在进行化学实验时,我们需要严格按照配制方法进行操作,并注意配制过程中的细节和安全事项。

希望以上介绍的溶液配制方法及注意事项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祝大家在化学实验中取得好成绩!。

直接法配制标准溶液

直接法配制标准溶液

直接法配制标准溶液一、引言。

在化学实验中,常常需要用到标准溶液。

标准溶液是指溶质的浓度已知的溶液,通常用于测定其他溶液中溶质的浓度或者进行定量分析。

直接法是配制标准溶液的一种常用方法,本文将介绍直接法配制标准溶液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二、配制步骤。

1. 确定溶质的质量。

首先需要确定所需配制的标准溶液中溶质的质量,通常可以根据实验需要或者已知的浓度计算出所需的溶质质量。

2. 称量溶质。

根据所需的溶质质量,使用天平精确称量溶质。

在称量前要先将容器(如烧杯或烧瓶)放在天平上进行称量,然后将溶质加入容器中。

3. 加入溶剂。

将称量好的溶质加入容器中,然后加入适量的溶剂。

通常情况下,可以使用蒸馏水或者其他溶剂进行配制。

4. 摇匀溶液。

将溶质和溶剂充分混合,可以用玻璃棒或者搅拌棒进行搅拌,直到溶质完全溶解为止。

5. 调整体积。

根据需要,可以使用蒸馏水或者其他溶剂将溶液体积调整到所需的体积,通常使用容量瓶进行调整。

6. 校正浓度。

最后,使用适当的方法(如滴定法或者分光光度法)对配制好的标准溶液进行浓度校正,确保其浓度符合要求。

三、注意事项。

1. 选择适当的容器。

在配制标准溶液时,要选择干净的容器,并且容器的体积要比所需配制的溶液体积大,以免溶液溢出。

2. 精确称量。

在称量溶质时,要使用精密天平进行称量,确保溶质的质量准确无误。

3. 摇匀溶液。

在配制溶液时,要充分摇匀溶液,确保溶质充分溶解,避免溶质沉淀或者不均匀的情况发生。

4. 定期校正。

配制好的标准溶液要定期进行浓度校正,以确保其浓度符合要求。

四、总结。

通过本文的介绍,相信大家已经了解了直接法配制标准溶液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在配制标准溶液时,要注意精确称量、充分摇匀溶液以及定期校正溶液浓度,以确保配制出的标准溶液符合实验要求。

希望本文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配溶液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配溶液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配溶液的步骤和注意事项配溶液是化学实验中常见的操作步骤,它是将一种溶质溶解在溶剂中得到的溶液。

配溶液的步骤和注意事项如下所述。

一、准备工作1. 确定所需溶质和溶剂。

根据实验需求,选择合适的溶质和溶剂。

溶质是要溶解的物质,溶剂是溶质溶解的介质。

2. 根据所需浓度计算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或体积。

根据实验要求,计算所需的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或体积。

可以根据溶质的摩尔质量、摩尔浓度和溶液的体积来计算。

二、操作步骤1. 使用天平称取所需溶质的质量。

将溶质称取到容器中,注意准确称取,并避免溶质的损失。

2. 将溶质加入容器中的溶剂。

将溶质缓慢地加入容器中的溶剂中,同时搅拌溶剂以促进溶质的溶解。

3. 搅拌溶液。

使用磁力搅拌器或玻璃杆等工具搅拌溶液,直到溶质完全溶解为止。

搅拌的时间和速度要根据溶质和溶剂的性质而定。

4. 检查溶液的透明度和均匀性。

检查溶液的透明度,确保溶液没有悬浮物和沉淀。

如果有悬浮物或沉淀,可以使用滤纸或离心机进行处理。

5. 调整溶液的体积和浓度。

根据实验要求,可以通过添加溶剂或溶质来调整溶液的体积和浓度。

三、注意事项1. 遵守实验室的安全规定。

在配溶液过程中,要注意个人防护,避免溶液溅入眼睛或皮肤。

2. 使用准确的计量工具。

在配溶液时,要使用准确的天平、容量瓶或移液管等计量工具,以确保溶质和溶剂的准确配比。

3. 注意溶质的溶解性。

在选择溶剂时,要考虑溶质的溶解性,选择溶剂能够充分溶解溶质。

4. 搅拌溶液时要适度。

搅拌时要控制搅拌的速度和时间,避免过度搅拌或搅拌不足,影响溶质的溶解。

5. 注意溶液的保存和标记。

配制好的溶液要妥善保存,并在容器上标明溶液的名称、浓度、配制日期等信息,以便后续使用。

配溶液是一项重要的实验操作,需要严格按照步骤进行,并注意安全和准确性。

只有正确地配制好溶液,才能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实验中,我们要细心、耐心地操作,遵循实验室的相关规定,以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配制500ml,0.1mol/l碳酸钠溶液步骤及注意事项
所需的仪器:烧杯、容量瓶、玻璃棒、胶头滴管、分析天平、药匙、量筒
步骤:
第一步:计算:所需碳酸钠的质量=0.5*0.1*106=5.3克。

第二步:称量:在天平上称量5.3克碳酸钠固体,并将它倒入小烧杯中。

第三步:溶解:在盛有碳酸钠固体的小烧杯中加入适量蒸馏水,用玻璃棒搅拌,使其溶解。

第四步:移液:将溶液沿玻璃棒注入500ml容量瓶中。

第五步:洗涤:用蒸馏水洗烧杯2—3次,并倒入容量瓶中。

第六步:定容:倒水至刻度线1—2cm处改用胶头滴管滴到与凹液面平直。

第七步:摇匀:盖好瓶塞,上下颠倒、摇匀。

第八步:装瓶、贴签。

误差分析:
固体药品的称量与液体药品的量取是否准确;
把溶液向容量瓶中转移,溶液洒了;
未洗涤烧杯和玻璃棒;
用待配液润洗了容量瓶;
定容时水加多了或加少了;
定容时未平视刻度线。

仰视、俯视对溶液浓度有何影响?
★俯视刻度线,实际加水量未到刻度线,使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增大;★仰视刻度线,实际加水量超过刻度线,使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小。

三、容量瓶的使用六忌:
★一忌用容量瓶进行溶解(体积不准确)
★二忌直接往容量瓶倒液(洒到外面)
★三忌加水超过刻度线(浓度偏低)
★四忌读数仰视或俯视(仰视浓度偏低,俯视浓度偏高)
★五忌不洗涤玻璃棒和烧杯(浓度偏低)
★六忌标准液存放于容量瓶(容量瓶是量器,不是容器)
1 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250mL,完成下列步骤:
①用天平称取氢氧化钠固体克。

②将称好的氢氧化钠固体放入烧杯中加少量蒸馏水将其溶解,待完全溶解后将溶液沿玻璃棒移入250mL的容量瓶中。

③用少量蒸馏水冲洗2-3次,将冲洗液移入容量瓶中,在操作过程中不能损失点滴液体,否则会使溶液的浓度偏低。

④向容量瓶内加水至刻度线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小心地加水至溶液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若加水超过刻度线,会造成溶液浓度偏低应该重新配制。

⑤最后盖好瓶盖,摇匀,将配好的溶液移入试剂瓶中贴好标签。

配制溶液步骤因配置的溶液不同而有所不同。

现举两个例子:
举例1:配置0.05mol/L,400mLNaOH溶液的步骤:
要准确配置氢氧化钠的浓度,则要用容量瓶定容的。

实验室没有400毫升的容量瓶,则选用500毫升的容量瓶。

1、计算需要氢氧化钠的质量
0.5L*0.05mol/L*40.01=1.000克
2、称1.000克氢氧化钠于烧杯中,加少量水溶解,然后倒入500毫升容量瓶里,分3次洗烧杯,将溶液全部倒入容量瓶里,最后用水稀释至刻度线。

摇匀,即得到0.05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

如果不需要很准确的话,可以直接用量筒量400毫升,称的时候只要称0.8克就可以了。

例二:配置1.5mol/l的稀硫酸200ml的步骤
第一部计算:根据c1V1=c2V2,计算需要浓硫酸的体积
第二步:量取,利用刻度吸管吸取需要浓硫酸的体积
第三步:稀释,将浓硫酸转移到小烧杯中,加少量水稀释,
第四步:转移,待溶液温度降低后,将烧杯中的硫酸转移到200ml容量瓶中
第五步,洗涤,洗涤小烧杯,和转移的时候用到的玻璃棒,至少三次,将洗涤的水一并转移到容量瓶中
第六步:定容,加水定容到刻度线,在距离刻度线一厘米左右改用胶头滴管定容第七步:摇匀,将溶液摇匀,如果液面下降也不可再加水定容
第八步:将配得的溶液转移至试剂瓶中,贴好标签
实验室与配制质量分数为20%的稀硫酸500毫升,需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和水各多少升?
98%浓硫酸的密度为1.84克/毫升20%硫酸的密度是1.14克/毫升
c1=1000×1.84×98%/98=18.4mol/L
c2=1000×1.14×20%/98=2.33mol/L
根据c1v1=c2v2
需要浓硫酸体积v1=c2v2/c1=2.33×500/18.4=63.32毫升
需要水的体积500×1.14-63.32/1.84/1=535.6毫升
市售盐酸密度1.19,质量分数36%-38%
以37%计算:
步骤:1、计算:假若需要2mol/L的硫酸100mL,则需37%浓硫酸16.6mL;计算过程如下:假设盐酸VmL:
(0.1L*2mol/L*36.5g/mol)/37%=V/1.19
V=16.59mL,考虑到量筒的精确度0.1mL,故取16.6m
L即可。

2、量取:16.6mL浓硫酸;
3、溶解,把16.6mL浓硫酸倒入已经加入蒸馏水的小烧杯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3、转移:待溶液冷却后,将溶液沿玻璃棒倒入100毫升的容量瓶中。

4、洗涤:再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并将全部洗液移入容量瓶中。

5、定容:向容量瓶内加蒸馏水,当液面接近刻度线1-2厘米处时,改用滴管滴加蒸馏水到一面恰好与刻度线相切。

6、摇匀:塞上瓶塞,反复颠倒容量瓶数次,使瓶内的溶液均匀,此时可以把溶液倒入到试剂瓶中贴标签保存。

完成配制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