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知觉与印象管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社会知觉与印象管理

社会知觉与印象管理

第一节社会知觉及印象形成

第二节知觉他人、群体和自我

第三节社会认知:认识他人的

高级过程

第四节印象管理:控制他人

的社会知觉和认知

第一节社会知觉及印象形成

一、什么是社会知觉

二、印象的形成

知觉是人对外界事物的整体反映,是人将感觉获得的信息进行选择、组合,从而形成完整映象的过程。

一、什么是社会知觉

3

作用于人的信息有两大类:

一类是自然界中的机械、物理、化学和生物方面种种现象的信息;(非社会性信息)

另一类是由人的实践所构成的社会现象的信息,这里包括担任社会角色并具有人性的人、人际关系和群体以及各种社会结构和社会事件等。(社会性信息)

一、什么是社会知觉

4

对非社会性信息所形成的知觉,通常被称作物知觉(object perception)或一般知觉(general perception)。

对社会性信息所形成的知觉叫作社会知觉(social perception)。

一、什么是社会知觉

5

社会知觉的概念最初是由布鲁纳(J.Bruner,1947)在“价值与需

要是知觉中有组织的事实”一文中

采用的,用以指出知觉不仅决定于客体本身,也决定于知觉者的目的、需要、态度与价值观,即指明知觉者的社会决定性。

一、什么是社会知觉布鲁纳

6

实验材料:一套硬币,有1分、5分、

10分、25分、50分等种种大小不同的

圆形硬币;另一套是与硬币大小形状相同的硬纸片。实验对象:30个家庭贫富不同的10岁孩子。

实验程序:先把两套材料先后投射在银幕上,让被试依次观看,然后移去刺激物,让被试画出刚才看到的硬币与圆形纸片。

实验结果:被试画出来的圆形大小和实际上看到的刺激物不完全相同,他们画的圆纸图形与实际的硬纸圆形的大小较一致,但所画的硬币圆形大小却远比他们看到的真正硬币大,尤其是贫困家庭的孩子所画的硬币圆形更大。

社会知觉实验

一、什么是社会知觉

7

社会知觉的内容

一、什么是社会知觉

8

人知觉

一、什么是社会知觉

9

角色知觉

一、什么是社会知觉

10

人际关系的知觉

一、什么是社会知觉

11

群体知觉

一、什么是社会知觉

12

社会因果关系知觉

第 1 页共1 页

一、什么是社会知觉

13

社会心理学和普通心理

学对“知觉”含义的理解

在传统普通心理学中,知觉仅仅是对事物形成感性映象,属于认识的初级阶段,它不包括判断、推理等高级认识过程。

在社会心理学中,知觉不仅包括对人、对群体的外部特征的知觉,即形成印象,而且要涉及对有关信息的思维加工,包括记忆、推理、判断、理解和解释等复杂环节。这种知觉实际上属于认知,所以,不少人主张用“社会认知”一词来代替“社会知觉”。

一、什么是社会知觉

14

两个概念是相互联系的,两者都是研究个体如何感知、认识自己、他人与群体及如何解释与推断社会行为与事件的。在早期的传统的社会心理学中,常用社会知觉这一术浯。但随着认知心理学的兴起及其概念、研究方法等向其他领域的渗透,到了20世纪80年代,社会认知已成为社会心理学的一个主要研究领域,并被当作独立的章节而出现在一些现代的社会心理学教科书中。至于社会知觉与社会认知之间的关系,目前还没有统一的认识,这从各教科书在有关章节的安排上可窥见一斑。

社会知觉(social perception)

与社会认知(social cognition)

一、什么是社会知觉

沙莲香,女,1936年生,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人文奥运研究中心研究员。

15

二、印象形成

(一)好恶评价是第一印象形成中最重要的维度

(二)印象形成中信息整合的法则

(三)印象形成过程中信息加工整合的一些规律

16

好恶评价是第一印象形成中最重要的维度

当人们相遇时彼此最先作的判断就是相互喜欢不喜欢。对他人所作的好恶评价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对这个人形成的总体印象。

二、印象的形成

17

奥斯古德等人的

语义分化研究

评价维度可以将许多信息组织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印象。在研究中,他们让被试选择一些描述特征的配对词(如愉快一悲伤、好一坏、强一弱、冷一暖)去形容一些人或物。发现人们根据三个基本的维度来描述对一个人的印象,即评价(如好一坏)、力度(如强一弱)和活动向度(如主动一被动)。

评价维度在印象形成中最为重要。

二、印象的形成

C.E.Osgood

18

二、印象的形成

评价他人的两个分向度:

社会特性与智能特性(罗森伯格等)

第 2 页共2 页

第 3 页 共 3 页

19

印象形成中信息整合的法则 1、平均法则 2.叠加法则 3.加权平均法则 二、印象的形成 20 平均法则

在印象形成中,人们接收到信息后对 对其单独地加工,然后将它们平均 起来从而形成一种总体的印象。

二、印象的形成 21 例 子

有两个人,如果让你在一个从-5到+5的量尺上对她们的品质进行评价。

甲机智、学识渊博、沉着、自信,你给 她的打分分别是+4、+4、+2、+3。 乙除了具有上述品质外还有坦率、 不讲究衣着两个特点,你对她的

打分分别是+4、+4、+2、+3、+3、-2。

根据平均法则:甲的得分是(4+4+2+3)÷4=3.25,乙的得分是[4+4+2+3+3+(-2)]÷6=2.33,甲的得分比乙的

信息叠加在一起形成总的印象。

二、印象的形成 23

安德森(N .H .Anderson)通过一系列实验证明平均法则更正确。

发现当一则中等合意的信息与先前很合意的印象结合后,总的评价不仅没有增加反而降低了。而两个很强的消极品质比两个很强的消极品质加上两个中等的消极品质所产生的印象更坏。

王登峰、陈仲庚的研究发现:中国大学生形成印象时也是按照平均法则而来的。 王登峰 陈仲庚

二、印象的形成 24

加权平均法则

人们将所有品质平均起来形成 印象,但他们给予那些他们认 为最重要的品质以更多的权数。 二、印象的形成 25

印象形成过程中信息 加工整合的一些规律

1.不同特征在印象形成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 2.信息出现的先后对印象形成的作用是不同的 3.人们倾向于把有关的特质联系起来形成对他人较统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