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 古诗解释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古诗文必背注释与意思整理(全面)
精编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古诗文必背注释与意思(2019春期)一、宿建德江作者是唐代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诗意: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小洲边上,日暮/客/愁新。
日暮时分新愁不禁涌上心头。
野旷/天低树,诗意:远处旷野中的天空显得比近处的树还要低,清清的江水江清/月近人。
倒映的明月仿佛和舟中的人人十分亲近。
思想感情:本诗刻画了秋江暮色,表达了诗人旅居在外思念家乡、孤独寂寞的心情。
注释:1、日暮:傍晚2、渚:水中间的小块陆地。
3、野旷:空旷的原野。
4、近:靠近。
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作者是宋代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诗意:黑云像打翻了的墨水,还没来得及把山遮住,白亮亮的雨点白雨/跳珠/乱/入船。
便像洒落的珠子一样纷纷乱跳进船舱。
卷地风来/忽吹散,诗意:突然,狂风席卷大地,湖面上顿时雨散云飞。
只见望湖楼下/水如天。
湖面水平映照,碧波如镜。
思想感情:本诗每一句仿佛都是一幅画,分别描绘了黑云、白雨、狂风、湖水等景物,令西湖盛夏时节暴雨骤来骤去的奇丽景色如在眼前。
注释:1、翻墨:打翻了的墨水。
2、白雨:白亮亮的雨点。
三、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作者是宋代辛弃疾。
西江月是词牌名。
夜行黄沙道中是词题。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注释:1、黄沙:黄沙岭。
2、别枝:横斜的树枝。
3、茅店:用茅草盖的旅舍。
4、社:社庙,土地庙。
5、社林:社庙从林。
6、见:同“现”。
出现。
词意:上片:明月升上树梢,惊飞了枝头喜鹊,清凉的晚风中,传来蝉鸣声声。
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阵阵蛙声。
下片:天空中星星时隐时现,山前落下稀疏的雨点。
过去在土地庙树林旁边的茅店,拐了个弯就忽然出现在眼前。
作者从视觉、听觉、嗅觉三方面描写了在座的山村风光,表达了作者闲居乡村时内心的宁静、喜悦。
四、浪淘沙(其一)作者是唐代刘禹锡。
小学语文1-6年级古诗词大全人教版(带译文打印版)
小学语文1-6年级古诗词大全人教版(带译文打印版)上册:《静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下册:《春晓》唐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村居》清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扬柳醉青烟。
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所见》清袁枚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小池》宋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小学二年级】上册:《赠刘景文》宋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山行》唐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回乡偶书》唐贺知章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赠汪伦》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下册:《草》唐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宿新市徐公店》南宋杨万里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望庐山瀑布》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绝句》唐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小学三年级】上册:《夜书所见》【宋】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①萧萧:风声。
②挑:捉。
③促织:俗称蟋蟀。
④篱落:篱笆。
)译文: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他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九月九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①九月九日:即重阳节。
古人有重阳登高、佩带茱萸、饮菊花酒的习俗。
②山东:指华山以东。
③茱萸:一种有浓烈香气的植物。
)译文:独自个漂泊在外作他乡之客,每逢到佳节时倍加思念亲人。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古诗汇总及译文
六年级上册01宿建德江【唐】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译文:把船停泊在烟雾弥漫的沙洲旁,日暮时分新愁又涌上客子心头。
旷野中远处的天空比近处的树林还要低,江水清清明月仿似更与人相亲。
注释:建德江:指新安江流经建德(今属浙江)西部的一段江水。
移舟:划动小船。
泊:停船靠岸。
烟渚(zhǔ):指江中雾气笼罩的小沙洲。
烟:一作“幽”。
渚:水中小块陆地。
《尔雅·释水》:“水中可居者曰洲,小洲曰渚。
”客:指作者自己。
愁:为思乡而忧思不堪。
野:原野。
旷:空阔远大。
天低树:天幕低垂,好像和树木相连。
月近人:倒映在水中的月亮好像来靠近人。
02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译文:翻滚的乌云像泼洒的墨汁还没有完全遮住天空,白花花的雨点似珍珠乱蹦乱跳窜上船。
忽然间卷地而来的狂风吹散了满天的乌云,而那风雨后的望湖楼下波光粼粼水天一片。
注释:六月二十七日:指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六月二十七日。
望湖楼:古建筑名,又叫看经楼。
位于杭州西湖畔,五代时吴越王钱弘俶所建。
醉书:饮酒醉时写下的作品。
翻墨:打翻的黑墨水,形容云层很黑。
遮:遮盖,遮挡。
白雨:指夏日阵雨的特殊景观,因雨点大而猛,在湖光山色的衬托下,显得白而透明。
跳珠:跳动的水珠(珍珠),用“跳珠”形容雨点,说明雨点大,杂乱无序。
卷地风来:指狂风席地卷来。
忽:突然。
水如天:形容湖面像天空一般开阔而且平静。
0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译文:皎洁的月光从树枝间掠过,惊飞了枝头喜鹊,清凉的晚风吹来仿佛听见了远处的蝉叫声。
在稻花的香气里,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讨论,说今年是一个丰收的好年景。
天空乌云密布,星星闪烁,忽明忽暗,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1. 原文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2. 解析- 第一句“移舟泊烟渚”,就是说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小洲边。
这里“烟渚”给人一种朦胧的感觉,就好像一幅水墨画开始铺展。
- 然后“日暮客愁新”,天快黑的时候,诗人的愁绪又涌上心头。
为啥呢?因为他是个客居他乡的人啊。
就像我们在外面旅游久了,到晚上的时候就会特别想家,诗人也是这样,看着天黑了,就更觉得孤独寂寞了。
- “野旷天低树”,这野外特别空旷,感觉天空都比树还低呢。
这是一种很奇妙的视觉感受,把那种空旷无垠的感觉写得特别生动。
- 最后“江清月近人”,江水清澈,月亮倒映在江水里,好像离人特别近。
这时候啊,月亮就像是诗人唯一的伙伴,在他孤独的时候陪着他。
诗人通过描写这些景色,把自己的羁旅愁思巧妙地融入其中。
1. 原文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2. 赏析- 开头“黑云翻墨未遮山”,这黑云就像打翻的墨汁一样,但是还没有完全遮住山呢。
这比喻可太形象了,一下子就能想象出乌云滚滚的样子。
- “白雨跳珠乱入船”,白色的雨点像跳动的珍珠一样,胡乱地蹦进船里。
这雨下得又急又大,那些雨点就像调皮的小珠子在船上乱蹦跶。
- 接着“卷地风来忽吹散”,突然一阵大风席卷而来,一下子就把乌云和雨都吹散了。
这风就像一个超级厉害的大力士,一下子就把坏天气给赶跑了。
- 最后“望湖楼下水如天”,望湖楼下的湖水像天空一样平静、澄澈。
这前后的对比可太强烈了,刚才还是狂风暴雨,现在就风平浪静了,苏轼把西湖这瞬息万变的天气写得太绝了。
1. 原文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2. 解析- “明月别枝惊鹊”,明亮的月光照在树枝上,把喜鹊都惊飞了。
这画面感很强啊,好像我们能看到月光下,喜鹊扑棱棱飞走的样子。
- “清风半夜鸣蝉”,半夜里清凉的风吹来,蝉也在鸣叫。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古诗整理与分类
古诗分类一.送别诗:1.《送元二使安西》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2. 《别董大》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3. 《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4.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5. 《赠汪伦》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赠我情。
6.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二. 怀古诗:1.梅花观怀古:不在梅边在柳边,个中谁拾画婵娟,团圆莫忆春香到,一别西风又一年。
——扇子2.蒲东寺怀古:小红骨贱一身轻,私掖偷携强撮成。
虽被夫人时吊起,已经勾引被同行。
——骰子3.交趾怀古:铜铸金镛振纪钢,声传海外播戎羌。
马援自是功劳大,铁笛无烦说子房。
——喇叭4.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八阵图》杜甫5.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三边塞诗:1. 《出塞》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2. 《从军行》李白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
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3. 《军行》李白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
4. 《凉州词》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5. 《塞下曲》卢纶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四. 思乡诗:1.《杂诗》王维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2.《示儿》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必背古诗文及注释
⑶潜 (qian ):暗暗地,悄悄地。这里指春雨在夜里悄悄地随风而 至。
⑷润物:使植物受到雨水的滋养。
⑸野径:田野间的小路。 ⑹这两句意谓满天黑云,连小路、江面、江上 见江船上的点点灯火,暗示雨意正浓。
^船只都看不见,只 能看
⑺晓:天刚亮的时候。红湿处:雨水湿润的花丛。
⑻ 花 重 ( zhong ):花因为饱含雨水而显得沉重。锦官城:故址在 今成都
市南,亦称锦城。三国蜀汉时管理织锦之官驻此,故名。后人
有用作成都
的别称。此句是说露水盈花的美景。
白话译文
好雨似乎会挑选时辰, 降临在万物萌生之春。 伴随和风,悄悄进入 夜幕。
细细密密,滋润大地万物。浓浓乌云,笼罩田野小路;点点灯
火,闪烁江
上渔船。明早再看带露的鲜花,成都满城必将繁花盛开。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词句注释
⑴西江月: 唐教坊曲名, 后用作词 牌名。调名取 自李白《苏台览古》 “只
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西江是长江的别称,调咏吴王西
施的
故事。又名“白蘋香”“步虚词”“晚香时候”“玉炉三涧雪”“江月令”。
⑷飞鸿影下: 雁影掠过。 飞鸿,天空中飞行着的鸿雁, 宋鲍照《数 诗》: “四牡曜长路,轻盖若飞鸿。”
⑸白草:本牧草。曲中为枯萎而不凋谢的白草。又解释为一种草名。
唐
元稹 《纪怀赠李六户曹》诗:“白草堂檐短,黄梅雨气蒸。”
⑹红叶:枫叶。
⑺黄花:菊花。一作“黄华”。
白话译文
太阳渐渐西下,天边的晚霞也逐渐开始消散,只残留了几分黯淡的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所有古诗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所有古诗宿建德江——【唐】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译文:把船停泊在烟雾弥漫的沙洲旁,日落时新愁又涌上了心头。
原野无边无际,远处的天空比近处的树林还要低;江水清清,明月仿似更与人相亲。
赏析:这首诗不以行人出发为背景,也不以船行途中为背景,而是以舟泊暮宿为背景。
它虽然露出一个“愁”字,但立即又将笔触转到景物描写上去了。
可见它在选材和表现上都是很有特色的。
诗的起句“移舟泊烟渚”,“移舟”,就是移舟近岸的意思;“泊”,这里有停船宿夜的含意。
行船停靠在江中的一个烟雾朦胧的小洲边,这一面是点题,另一面也就为下文的写景抒情作了准备。
第二句“日暮客愁新”,中的“日暮”显然和上句的“泊”、“烟”有联系,因为日暮,船需要停宿;也因为里的一段:“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诗经·王风·君子于役》)这里写一位妇女,每当到夕阳西下、鸡进笼舍、牛羊归栏的时刻,她就更加思念在外服役的丈夫。
远处的天空显得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低”和“旷”是相互依存、相互映衬的。
第四句写夜已降临,高挂在天上的明月,映在澄清的江水中,和舟中的人是那么近,“近”和“清”也是相互依存、相互映衬的。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这种极富特色的景物,只有人在舟中才能领略得到的。
诗的第二句就点出“客愁新”,这三四句好似诗人怀着愁心,在这广袤而宁静的宇宙之中,经过一番上下求索,终于发现了还有一轮孤月此刻和他是那么亲近。
寂寞的愁心似乎寻得了慰藉,诗也就戛然而止了。
然而,言虽止,意未尽。
“皇皇三十载,书剑两无成。
山水寻吴越,风尘厌洛京”(《自洛之越》)。
诗人曾带着多年的准备、多年的希望奔入长安,而今却只能怀着一腔被弃置的忧愤南寻吴越。
此刻,他孑然一身,面对着这四野茫茫、江水悠悠、明月孤舟的景色,那羁旅的惆怅,故乡的思念,仕途的失意,理想的幻灭,人生的坎坷……千愁万绪,不禁纷来沓至,涌上心头。
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背诵赏析
己亥杂诗(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新雷清张维屏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
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
张维屏(1780—1859) 清广东番禹人,字子树,一字南山,号松心子。
道光进士。
署湖北黄梅知县,后为江西南康知州。
道光十六年(1836)退隐。
工诗文,精书法。
鸦片战争期间,愤英军淫掠,支持广州人民抗英,赋《三元里》长诗,歌颂抗英志士,斥责奕山、余保纯媚敌、乞和行径。
又作《三将军歌》,颂扬陈连升、葛云飞、陈化成壮烈殉国的事迹。
著有《松心草堂集》,另辑有《国朝诗人征略》。
诗人赞美大自然虽然默默无言,但却有情,寒尽而带来春天,悄悄地安排好万紫千红的百花含苞待放。
在这寂静之中,正蕴蓄着巨大的爆发力量,就等那一声震撼人心的春雷。
春雷炸响,展现在人们面前的,将是一个春花盛开的新的世界!流露出诗人迎接新世界来临的喜悦心情月夜刘方平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作者简介】刘方平(生卒年不详),河南洛阳人。
天宝前期曾应进士试,未考取,从此隐居颍水、汝河之滨,终生未仕。
与皇甫冉为诗友,为薪颖士赏识。
工诗,善画山水。
其诗多咏物写景之作,尤擅绝句,其诗多写闺情、乡思,思想内容较贫弱,但艺术性较高,善于寓情于景,意蕴无穷。
其《月夜》、《春怨》、《新春》、《秋夜泛舟》等都是历来为人传诵的名作。
【注释】1.更深:古时计算时间,一夜分成五更。
更深,夜深了。
月色半人家:月光照到人家庭院的一半。
2.北斗、南斗:星宿名。
阑干:纵横交错的样子。
3.偏:偏偏,表示出乎意料。
4.新透:第一次透过。
【译文】夜深了,月儿向西落下,院子里只有一半还映照在月光中;横斜的北斗星和倾斜的南斗星挂在天际,快要隐落了。
就在这更深人静、夜寒袭人的时候,忽然感到了春天温暖的气息;你听,冬眠后小虫的叫声,第一次透过绿色纱窗传进了屋里。
这首诗写的是月夜中透露出的春意,构思新颖别致。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古诗文必背注释与意思整理(全面)
精编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古诗文必背注释与意思(2019春期)一、宿建德江作者是唐代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诗意: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小洲边上,日暮/客/愁新。
日暮时分新愁不禁涌上心头。
野旷/天低树,诗意:远处旷野中的天空显得比近处的树还要低,清清的江水江清/月近人。
倒映的明月仿佛和舟中的人人十分亲近。
思想感情:本诗刻画了秋江暮色,表达了诗人旅居在外思念家乡、孤独寂寞的心情。
注释:1、日暮:傍晚2、渚:水中间的小块陆地。
3、野旷:空旷的原野。
4、近:靠近。
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作者是宋代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诗意:黑云像打翻了的墨水,还没来得及把山遮住,白亮亮的雨点白雨/跳珠/乱/入船。
便像洒落的珠子一样纷纷乱跳进船舱。
卷地风来/忽吹散,诗意:突然,狂风席卷大地,湖面上顿时雨散云飞。
只见望湖楼下/水如天。
湖面水平映照,碧波如镜。
思想感情:本诗每一句仿佛都是一幅画,分别描绘了黑云、白雨、狂风、湖水等景物,令西湖盛夏时节暴雨骤来骤去的奇丽景色如在眼前。
注释:1、翻墨:打翻了的墨水。
2、白雨:白亮亮的雨点。
三、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作者是宋代辛弃疾。
西江月是词牌名。
夜行黄沙道中是词题。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注释:1、黄沙:黄沙岭。
2、别枝:横斜的树枝。
3、茅店:用茅草盖的旅舍。
4、社:社庙,土地庙。
5、社林:社庙从林。
6、见:同“现”。
出现。
词意:上片:明月升上树梢,惊飞了枝头喜鹊,清凉的晚风中,传来蝉鸣声声。
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阵阵蛙声。
下片:天空中星星时隐时现,山前落下稀疏的雨点。
过去在土地庙树林旁边的茅店,拐了个弯就忽然出现在眼前。
作者从视觉、听觉、嗅觉三方面描写了在座的山村风光,表达了作者闲居乡村时内心的宁静、喜悦。
四、浪淘沙(其一)作者是唐代刘禹锡。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解释
1.诗经·采薇(节选)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解词:昔:从前。矣:语气助词。依依:形容树枝柔弱,随风摇摆的样子。
思:语气助词。霏霏:雪花飞舞的样子。
诗意:回想当年我出征时,正值春天,微风吹拂着柔嫩的柳枝。如今归来之日,已是满天飞雪的冬天。
2.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4.天净沙·秋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解词:天净沙:曲牌名。飞鸿影下:雁影掠过。
诗意:夕阳西下,天边留下一抹残存的晚霞,在孤零零的山村上空升起了缕缕炊烟,落光了叶子的老树上,栖息着几只乌鸦,天空中掠过一只大雁。远处是一片青山绿水,其间是白草、红叶、黄花,好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解词:乃:就。发生:催发植物生长。潜:暗暗地,悄悄地。润物:使植物受到雨水的滋养。野径:乡间小路。晓:天刚亮的时候。花重:花因沾着雨水,显得饱满沉重的样子。锦官城:成都的别称。
诗意:及时的好雨像知道时节似的,当春天到来的时候就飘飘洒洒地下起来,催发植物生长。春雨伴着春风悄悄地在夜晚下起来,无声地滋润着春天的植物。雨意正浓,田野与天空一片昏黑,唯有江边船上的一点渔火放射出一线光芒,显得格外明亮。早晨起来,那潮湿的泥土上一定满是红色的花瓣,成都的大街小巷必将是一片万紫千红。
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解词:西江月:词牌名。黄沙:黄沙岭,在江西上饶的西面。别枝惊鹊:惊动喜鹊飞离树枝。社林:土地庙附近的树林。见:同“现”。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古诗大全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古诗大
全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古诗
诗经·采薇(节选)
昔我往矣,
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
雨雪霏霏。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
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天净沙·秋元·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
白草红叶黄花。
马诗
唐·李贺
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
快走踏清秋。
六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第三课古诗三首重点笔记
《六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第三课古诗三首重点笔记》一、前言在《六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课本中,第三课涉及了三首古诗,分别是《题都城南庄》、《登鹳雀楼》和《春晓》。
这三首古诗均为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作品,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价值。
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我们可以领略到古代文人墨客的风采,感受到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独特感悟。
在本文中,我将对这三首古诗的重点内容和深层含义进行全面评估,并撰写笔记,旨在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这些古诗之美。
二、《题都城南庄》1. 重点内容:这首诗以描绘南庄的田园风光为主题,通过反复运用“草色”、“白苹”、“青山”等词语,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独特感悟。
2. 深层含义:诗人通过南庄的田园风光,表达了对清新自然的追求和向往。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忙碌于生活和工作,很容易忽略自然之美。
而诗人通过这首诗,提醒我们要在繁忙的生活中,保持一颗向往自然、珍惜自然的心。
三、《登鹳雀楼》1. 重点内容:该诗以描绘登高远眺的景象为主题,通过“白发”、“三松”、“秋月”等词语的运用,表达了诗人对壮丽山河的赞美之情。
2. 深层含义:诗人借登高远眺的景象,表达了对家国山河的厚爱和对人生的豁达。
在这首诗中,诗人不仅对自然景色有所赞美,更是对国家民族的繁荣昌盛抱有希望。
这种爱国情怀和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对当代人们也有着积极的示范意义。
四、《春晓》1. 重点内容:这首诗以描绘春日清晨的景象为主题,通过“春眠”、“百花”、“小草”等词语的运用,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独特感悟。
2. 深层含义:诗人通过春日清晨的景象,表达了对生命和希望的赞美。
在这首诗中,诗人不仅对春天景色有所感悟,更是对生命的无限可能性抱有信心。
这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在当下社会中也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五、总结与回顾在学习《六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中的这三首古诗时,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独特感悟,更可以从中体会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通过《题都城南庄》、《登鹳雀楼》和《春晓》这三首古诗,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我国古代诗歌之美,也可以从中汲取积极向上的人生力量。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至六年级上册古诗及诗意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至六年级上册古诗及诗意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他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猜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2、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独自流落他乡;长做异地之客;每逢佳节良辰;越发思念眷亲。
遥想今日重阳;兄弟又在登高;他们佩带茱萸;发觉少我一人。
3、望天门山唐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天门山被长江从中断开;分为两座山;碧绿的江水向东流到这儿突然转了个弯儿;向北流去。
两岸的青山相互对峙;一只小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悠悠驶来。
4、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在晴日的阳光照射下;西湖水波荡漾;闪烁着粼粼的金光。
风景秀丽;在阴雨的天气里;山峦在细雨中迷蒙一片;别有一种奇特的美。
如果要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那么晴朗的西湖就如浓妆的西施;而雨天的西湖就像淡妆的西施;都是同样的美丽无比。
5、小儿垂钓唐胡令能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蓬头稚子学垂纶”意思是一个头发蓬乱的小孩子学着大人钓鱼;“侧坐莓苔草映身”意思是小孩子侧着身子坐在乱草青苔上;身影映在野草丛中。
诗人对这个垂钓的小孩子的外貌并没有加以具体修饰和描写;而是直接写出山野孩子的蓬乱头发的真实面目;使人觉得非常地自然、可爱与真实。
“侧坐”带有随意坐下的意思。
可见这个孩子不怎么约束自己的行为;而更专注于钓鱼的情景;可以想象孩子是多么地喜欢钓鱼。
“莓苔”泛指生长在潮湿、阴暗的地方的低等植物;从“莓苔”这个词中可以看出小孩儿选择钓鱼的地方是个人烟稀少;鱼不易受惊吓之处;为后文的“怕得鱼惊不应人”作了铺垫。
“草映身”是对孩子一个粗粗的画像;同时也与下句的“路人借问遥招手”有着直接关系。
因为路人之所以向他打问;就是因为看得见他。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古诗和日积月累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古诗和日积月累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古诗》
小朋友们,咱们六年级上册的语文课本里有好多精彩的古诗呢!这些古诗就像是一扇扇神奇的窗户,能让我们看到古代的风景,感受到古人的心情。
比如说《宿建德江》,诗人孟浩然把自己的孤独和愁绪都写在了诗句里。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想象一下,在空旷的野外,天空好像比树还要低,江水清清,月亮好像就在身边陪伴着自己。
这画面多让人感到寂寞呀!就好像有时候咱们一个人在晚上,周围安安静静的,心里也会有点小失落。
还有《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苏轼大诗人描绘的那场雨可太有意思啦!“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乌云就像打翻的墨水,雨点像跳动的珍珠,这雨下得又急又大,多好玩!咱们有时候在下雨天,看着窗外的雨滴,是不是也会觉得很有趣呢?
这些古诗都是古代的大诗人留给咱们的宝贝,咱们多读多背,就能走进他们的世界,感受不一样的美好。
小朋友们,让我们一起好好欣赏这些古诗吧!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日积月累》
小朋友们,咱们六年级上册语文书里的“日积月累”可重要啦!
就像“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句话,它告诉我们要全心全意地为别人服务,一直到生命的一刻。
比如我们的老师,他们每天辛苦地备课、讲课,就是为了让我们学到更多的知识,这就是“鞠躬尽瘁”呀!
还有“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这是说为了国家的危难去牺牲,把死亡看得像回家一样平常。
抗日英雄们就是这样,为了保卫我们的国家,勇敢地和敌人战斗,他们不怕牺牲,可伟大啦!
这些“日积月累”里的句子,虽然简短,但是蕴含着大大的道理。
咱们把它们记在心里,在生活中就能做一个更棒的孩子!。
【小学语文】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三课《古诗词三首》字词解释、诗文翻译
宿建德江宿建徳江[唐]孟浩然移舟泊烟渚(zhǔ)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字词解释:①建德江:指新安江流经建德(今属浙江)的一段。
②移:划动;移动。
③泊:停船靠岸。
④渚:水中间的小块陆地。
⑤客:指诗人自己。
⑥旷:空阔远大⑦天低树:天幕低垂;好像和树木相连。
⑧月近人:倒映在水中的月亮;好像来亲近人。
诗词大意: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小洲旁;日暮时;新的忧愁又涌上客子心头。
旷野无边无际;天幕好像与树相连;江水清清;明月好像来亲近人。
精彩赏析:这首诗不以行人出发为背景;也不以船行途中为背景;而是以舟泊暮宿为背景;虽然第二句中写到了“愁”;但立即又将笔触转到景物描写上去。
可见;这首诗在选材和使用表现手法上都十分有特色。
诗人先写羁旅夜泊再叙日暮添愁;然后写到天地广袤宁静;明月伴人更亲。
一隐一现;虚实相间;两相映衬;互为补充;构成一个特殊的意境。
全诗虽只一个“愁”字;却把诗人内心的忧愁描写得淋漓尽致。
六月ニ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六月ニ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苏轼(shì)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人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字词解释:①望湖楼:又叫看经楼;在今浙江杭州西湖边。
②醉书:酒醉时写下的作品。
③翻墨:打翻的黑墨水;形容云层很黑。
④遮:遮盖;遮挡。
⑤白雨:指夏日阵雨的特殊景观;因雨点大而猛;在湖光山色的衬托下;显得白而透明。
⑥跳珠:跳动的水珠。
⑦卷地风来:指狂风席地卷来。
⑧忽:突然。
⑨水如天:形容湖面像天空一般开阔而且平静。
诗词大意:乌黑的云像打翻的墨汁;它还没有遮挡住山。
白花花的雨点就像跳动的珍珠;胡乱地跳入船中。
忽然狂风卷地而来;吹散了满天的鸟云。
望湖楼下;水面像明净的蓝天;水天一色。
精彩赏析:这首诗主要写了西湖六月晴雨时的壮美景象。
诗人先在船中;后在楼头;迅速捕捉住湖上急剧变化的自然景物一一黑云、白雨、大风、湖水;写得有远有近;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景有情;读来令人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一一仿佛自己也在湖心经历了一场来去匆匆的阵雨;也到望湖楼头观赏了那水天一色的美丽风光。
六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古诗三首课堂笔记
六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古诗三首课堂笔记一、哎,同学们,你们有没有那种在旅途中突然感到特别孤独的时刻呢?孟浩然在写的时候,就有这种感觉。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你看,他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小洲边,这就像我们出门在外,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天渐渐黑了,心里的那种愁啊,就像潮水一样涌上来了。
这时候,他看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旷野无垠,远处的天空好像比树还低呢,江水清清,只有月亮离自己那么近。
这多像一个孤独的人啊,周围都冷冷清清的,只有月亮像是个朋友陪伴着他。
这诗里的愁,就像那傍晚的雾气,弥漫在整首诗里。
咱们读这首诗的时候,就好像跟着孟浩然一起体验了那种旅途的孤独和对家乡的思念。
你想啊,如果是你在外面,看着那样的景色,能不难过吗?二、嘿呀,苏轼可真是个妙人啊!那写得叫一个精彩。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你们看,这就像一幅超级生动的画。
那黑云就像打翻的墨汁一样,还没来得及把山遮住呢,这白色的雨点啊,就像珍珠一样乱蹦乱跳到船里了。
这让我想起夏天的时候,突然下暴雨的情景,雨点噼里啪啦地打在窗户上,那感觉可刺激了。
苏轼这时候在望湖楼上喝酒呢,看到这样的景色,他得多兴奋啊。
然后“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风一下子就把云啊雨啊都吹散了,望湖楼下的湖水又变得像天空一样平静。
这变化,就像坐过山车一样,一会儿上一会儿下。
这诗里的画面转换得如此之快,就像我们的心情,有时候变得比天气还快呢。
你们能想象到那种场景吗?是不是觉得苏轼就像个神奇的画家,几笔就画出了这么精彩的画面?三、哟呵,辛弃疾的这首词可太有味道了。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你想啊,晚上明月照着,树枝上的鹊儿被惊飞了,清风一吹,半夜里蝉儿也开始鸣叫了。
这就像是一场夜间的音乐会,大自然就是演奏家。
这时候的乡村夜晚,多么宁静又充满生机啊。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青蛙在旁边呱呱叫着,就像在给人们助兴呢。
2021年陕西语文书六年级上册人教版古诗词
2021年陕西语文书六年级上册人教版古诗词1、*南(汉乐府)【原文】*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理解】青年男女在*边采莲,茂盛的莲叶在*中生长,有些游鱼在莲叶间穿梭往还。
鱼儿一会儿游向东,一会儿游向西,一会儿游向南,一会儿游各北,无拘无束,怡然自得。
2、敕勒歌(北朝民歌)【原文】敕勒川,*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理解】敕勒人生活的原野在*山脚下,这里的天幕象毡帐篷一样笼罩着辽阔的大地。
苍天浩渺无边,草原茫茫无际,每当大风儿吹来草儿低伏的时候,放牧的牛羊就显现出来。
3、咏鹅(骆宾王)【原文】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理解】“呷哦,呷哦,”——多好看的鹅!曲着脖子仰起头,对着青天唱赞歌。
雪白的毛,碧绿的水,一对鲜红的脚掌,轻轻地,拨弄起两行清清的水波。
4、风(李峤)【原文】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理解】风,能使晚秋的树叶脱落,能催开早春二月的鲜花,它经过*河时能掀起千尺巨浪,刮进竹林时可把万棵翠竹吹得歪歪斜斜。
5、咏柳(贺知章)【原文】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
【理解】如玉雕一样的新柳碧玉婆娑,无数柔嫩的柳条挂下来象丝带一样。
细长的柳叶是谁剪出来的呢?原来二月的春风就是一把神奇的剪*。
6、凉州词(王之涣)【原文】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理解】黄河远远流淌直飞上白云端,孤零零一座边城屹立在崇山峻岭间。
兵士们何必吹着羌笛奏起衰怨的《折杨柳》,温情的春风难以吹过玉门边关。
7、登鹳雀楼(王之涣)【原文】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理解】太阳贴着山落下去了,黄河水滚滚流向大海。
想要看到千里之外更壮观的景*,那就得再登上一层楼。
8、春晓(孟浩然)【原文】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理解】春夜里贪睡眠不知不觉天已破晓,醒来时四处已传来鸟儿的啼叫。
新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古诗词三首》
2.这首诗运用了对比的写法,这样写有什么 好处?
作者用“黑云翻墨”,“白雨跳珠”形成 强烈的色彩对比,给人以很强的质感。
3.举例说明这首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用“翻墨”写云的来势,用“跳珠”描 绘雨点飞溅的情态,这些都运用了比喻的修 辞手法。
4. 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描绘了乌云滚滚、大雨突降、风停 雨住、水天一色的“西湖骤雨图”。表达了诗 人热爱大自然、以及对西湖美景的喜爱之情。
白花花的雨点落在湖面像跳珠一样,溅起无数水花, 乱纷纷地跳进了船舱。
句中一个“跳”字,一个“乱” 字,写出了暴雨之大,雨点之 急。用“跳珠”形容雨点,有 声有色。
卷地风来忽吹散, 第三句写“风”
忽然之间,狂风席卷大地,刹那间吹散了满天的乌云。
句中一个“忽”字用得十分轻巧,却 突出天色变化之快,显示了风的巨大 威力。
概括主题
《宿建德江》描写了诗人夜宿建德江边所看 到的秋江暮色,表达了诗人在旅途中的孤独愁闷, 以及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板书设计
宿建德江
移舟→泊渚 日暮→客愁
移舟→泊渚 日暮→客愁
孤独愁闷 思乡思亲
六月二十七日 望湖楼醉书
苏轼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
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北
这首诗是作者路过钱塘江, 夜泊停舟在建德附近,旅途中 有感而所作,诗中描写的景色, 读来让人感受到原野的苍茫。
诗意解读
移舟夜泊
移舟泊烟渚,
第一句点题,也为下面 写景抒情作了准备。
“移舟”,就是移舟近岸的意思; “泊”,这里有停船宿夜的含意。
移动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小洲岸边。
日暮添愁 日暮客愁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诗经·采薇(节选)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解词:昔:从前。
矣:语气助词。
依依:形容树枝柔弱,随风摇摆的样子。
思:语气助词。
霏霏:雪花飞舞的样子。
诗意:回想当年我出征时,正值春天,微风吹拂着柔嫩的柳枝。
如今归来之日,已是满天飞雪的冬天。
2.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解词:乃:就。
发生:催发植物生长。
潜:暗暗地,悄悄地。
润物:使植物受到雨水的滋养。
野径:乡间小路。
晓:天刚亮的时候。
花重:花因沾着雨水,显得饱满沉重的样子。
锦官城:成都的别称。
诗意:及时的好雨像知道时节似的,当春天到来的时候就飘飘洒洒地下起来,催发植物生长。
春雨伴着春风悄悄地在夜晚下起来,无声地滋润着春天的植物。
雨意正浓,田野与天空一片昏黑,唯有江边船上的一点渔火放射出一线光芒,显得格外明亮。
早晨起来,那潮湿的泥土上一定满是红色的花瓣,成都的大街小巷必将是一片万紫千红。
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解词:西江月:词牌名。
黄沙:黄沙岭,在江西上饶的西面。
别枝惊鹊:惊动喜鹊飞离树枝。
社林:土地庙附近的树林。
见:同“现”。
诗意:明月升上树梢,惊动了喜鹊飞离树枝,清风习习,入夜,有蝉在不时地鸣叫。
空气中散发着稻花的香味,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
天空中轻云飘拂,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间细雨微洒。
从前曾经游过的茅舍小店依然坐落在土地庙附近的树林边,山路忽然一转,那曾经熟悉的小桥、溪流突然呈现在眼前。
4.天净沙·秋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解词:天净沙:曲牌名。
飞鸿影下:雁影掠过。
诗意:夕阳西下,天边留下一抹残存的晚霞,在孤零零的山村上空升起了缕缕炊烟,落光了叶子的老树上,栖息着几只乌鸦,天空中掠过一只大雁。
远处是一片青山绿水,其间是白草、红叶、黄花,好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
伯牙绝弦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注译
绝:断绝若:像~~一样。
弦:在这里读作“闲”的音。
善:擅长,善于。
洋洋:广大。
鼓:弹。
念:心里所想的。
志在高山:心里想到高山。
必:一定,必定。
哉:语气词,表示感叹也表示"啊"的意思。
之:他。
谓:认为。
峨峨:高。
知音:理解自己心意,有共同语言的人。
兮:语气词,相当于“啊”。
乃:就。
复:再,又。
译文: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擅长倾听。
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巍峨的泰山,钟子期听了赞叹道:“好啊!这琴声就像巍峨的泰山!”伯牙弹琴时,心里想到澎湃的江河,钟子期赞叹道:“好啊,这琴声宛如奔腾不息的江河!”无论伯牙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准确地说出他心中所想的。
钟子期去世后,伯牙认为世界上再也
没有比钟子期更了解自己的知音了。
于是,他把自己心爱的琴摔破了,断绝了琴弦,终生不再弹琴。
★《伯牙绝弦》
1、资料袋:俞伯牙、钟子期相传为春秋时代人,关于他们二人成为知音的故事,《列子》《吕氏春秋》等古书均有记载,也流传于民间。
我国古诗常有提及,如:“借问人间愁寂意,伯牙绝弦已无声”“高山流水琴三弄,明月清风酒一樽”“钟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
明代小说家冯梦龙根据这个传说创作了《伯牙摔琴谢知音》,收在《警世通言》中。
由于这个传说,人们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做“知音”,有“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
2、标题含义:绝:斩断伯牙绝弦:俞伯牙斩断琴弦
3、重点问题:背默课文、翻译诗句意思。
(1)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翻译: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高山,(于是就弹奏音乐来表现高山)钟子期听了赞叹道:“你弹得太好了!简直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的面前!”
(2)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翻译:伯牙心里想到什么,钟子期一定能准确地道出他的心意。
(3)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翻译:伯牙觉得世界上再也找不到知音了,于是,他把心爱的琴摔碎,终身不再弹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