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工程设计与实践(第三版)夏靖波章 (9)
第1章计算机网络工程基础
具体实施方案等。 有法定或指定的工程负责人,并有完善的组织实施机构,如项目经理,承包商、领导小组或指挥
定工作方案和系统集成,从头至尾负责工程的组织实施。
2.网络工程的组织机构
对所有的网络工程进行抽象,归纳出一种通用的组织机构为三方结构,分别是工程投资方(甲 方)、工程承建方(乙方)和工程监理方。这三方的基本关系如图所示。
工程目标 工程承建方
工程投资方
技术咨询
需求分析
工程咨询
工程监督
工程说明
工程报告 工程监理方
商以及工业界、政府和用户利益,在提高美国制造商的竞争力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5)IEEE。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由1963年美国电气工程师学会(AIEE)和美国无线电工
程师学会(IRE)合并开发的,是美国规模最大的专业学会。
1.2.2 OSI/RM参考模型
1.分层原则 ISO将整个通信功能划分为7个层次,分层原则如下: 网络中各结点都有相同的层次。 不同结点的同等层具有相同的功能。 同一结点内相邻层之间通过接口通信。 每一层使用下层提供的服务,并向其上层提供服务。 不同结点的同等层按照协议实现同等层之间的通信。 2.OSI/RM参考模型
1.1.2 网络工程的基本概念
1.工程的含义及特点 广义的工程,就是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有具体的开始和结束时间,在指定的组织领导下,按计划进行
的工作。 工程是一个比较大的工作,与其他一般的日常工作比较,工程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有明确的目标,并且这个目标在工程进行的过程中不能随意更改。 有明确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当工程目标已经实现,或因工程目标不能实现而工程被终止时,
网络工程原理与实践教程 第三章课后习题答案
第三章课后习题答案一、填空题1、核心层汇聚层接入层2、路由表3、园区网广域网远程连接4、10M 基带信号 500m5、86、网段中继设备第1、2、57、PVC SVC8、租用专线业务帧中继业务话音/传真业务9、分段管理灵活安全性10、144kbit/s 64kbit/s B 16kbit/s D11、隧道技术12、3013、带宽时延信道可信度信道占用率最大传输单元二、问答题1、分层设计的原则有两条:网络中因拓扑结构改变而受影响的区域应被限制到最小程度;路由器应传输尽量少的信息。
2、核心层设计应该注意:不要在核心层执行网络策略;核心层的所有设备应具有充分的可达性。
3、汇聚层设计目标有:隔离拓扑结构的变化;通过路由聚合控制路由表的大小。
4、绘制网络拓扑结构图时注意:选择合适的图符来表示设备;线对不能交叉、串接,非线对尽量避免交叉;终结处及芯线避免断线、短路;主要的设备名称和商家名称要加以注明;不同连接介质要使用不同的线型和颜色加以注明;标明制图日期和制图人。
5、ATM论坛规定了恒定比特率、实时可变比特率、非实时可变比特率、不指明比特率和可用比特率等5种服务类型。
6、划分VLAN的方式有基于端口划分VLAN;基于MAC地址划分VLAN;基于协议规则划分VLAN;基于网络地址划分VLAN。
7、减少wlan网络覆盖时的工程建设成本(利用现有的基站架高)、同时减少网络规划费用8、1. QOS【流控技术领域】 2. 数据缓存【数据缓存技术领域】 3. 传输协议优化【协议优化技术领域】 4. 数据压缩9、开放性原则可扩展性原则先进性与实用兼顾原则安全与可靠原则可维护性原则。
10、(1)园区网是网络的基本单元,是网络建设的起点,它连接本地用户,为用户联网提供了本地接入设施(2)园区网较适合与采用三层结构设计,通常规模较小的园区网只包括核心层和接入层,分布层被划入了核心层,尤其是在交换网络中是如此考虑的(3)园区网对线路成本考虑较少,对设备性能考虑的较多,追求较高的带宽和良好的扩展性(4)园区网的结构比较规整,有很多成熟的技术,如以太网、快速以太网、FDDI,也有许多新兴的技术,如吉比特以太网、ATM 网和WLAN等11、虚拟专用网(VPN)是一种采用隧道技术在公共网络上建立专用逻辑通信的连接方式,被广泛用于远程访问和企业Intranet/Extranet中。
计算机网络技术教程——基础理论与实践(第3版)
(1)调整了理论部分:增加了最新的络技术,同时去掉了过时的内容,便教材更加紧贴行业和企业需要。
(2)在每一章的末尾增加了一节技能训练环节,其内容简单但非常实用,1个小时即可完成,让理论与操作结 合更加紧密。
目录
第1章计算机络 导论
第2章数据通信 基础知识
第1章计算机络导论
1.1计算机络的功能 1.1.1计算机络的产生和发展 1.1.2计算机络的定义与功能 1.1.3计算机络的组成 1.1.4计算机络的分类 1.2计算机络的拓扑结构与传输介质 1.2.1计算机络拓扑结构 1.2.2络传输介质 1.3技能训练1:参观学校络中心 1.3.1目的 1.3.2内容
第2章数据通信基础知识
2.1数据通信的理论基础 2.1.1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 2.1.2数据通信系统的模型 2.1.3数据通信的基本方式 2.2数据信息的调制与编码 2.2.1模拟数据的模拟调制 2.2.2数字数据的模拟调制 2.2.3数字数据的数字编码 2.3数据的同步技术 2.3.1异步方式 2.3.2同步方式
本书服务器配置采用的是WindowsServer2008,客户端采用的是Windows7/8。
每章后面配备有丰富的习题以方便教学与练习,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习题具有较大的代表性,可 作为学生等级考试与水平考试的练习题,并附有参考答案。
本教材可以作为本科院校、高职高专的计算机络基础课程,也可以作为非计算机专业的络普及教材,还可以 作为计算机络培训或技术人员自学参考,也是计算机等级考试和水平考试考生的重要参考资料。
2023年网络工程专业考研书目
2023年网络工程专业考研书目2023年网络工程专业考研书目:1. 《计算机网络》(第7版)作者:谢希仁编著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2. 《计算机网络原理》(第7版)作者:Andrew S. Tanenbaum,David J. Wetherall,高飞译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3.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第2版)作者:谢希仁编著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4. 《计算机网络教程》(第4版)作者:谢希仁编著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5. 《TCP/IP协议》(第4版)作者:W.Richard Stevens,Bill Fenner,Andrew M. Rudoff ,韩旭陈昆锋译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6. 《TCP/IP详解·卷1:协议》(第2版)作者:W.Richard.Stevens,韩旭译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7. 《TCP/IP详解·卷2:实现》(第2版)作者:Gary R.Wright,W.Richard Stevens,杨小强译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8. 《TCP/IP详解·卷3:TCP事务协议》(第2版)作者:W.Richard Stevens,李建中盛春译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9. 《计算机网络基础》作者:TANENBAUM A S,JAMIESON K,李冲编著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10. 《网络工程师试题详解》作者:王永军,李绍文,蔡劲松编著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11. 《网络安全》作者:羊跃波,吴文斌编著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12. 《CCNA初级网络工程师教程》(第3版)作者:李清华编著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13. 《计算机网络与数据通信》作者:高飞编著出版社:北航出版社14. 《网络编程:UNIX网络编程第一卷》(第3版)作者:W.Richard Stevens,Bill Fenner,Andrew M. Rudoff,李林编译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15. 《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其应用》作者:邱志云,黄建,张云辉等编著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16.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作者:师琳,王廷民,韩杰编著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17. 《网络安全与管理》作者:邓建国等编著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18. 《计算机网络协议分析》作者:Michael J. Fischer,Richard E. LeBlanc Jr.,陈磊译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19. 《自顶向下方法:计算机网络》(第7版)作者:James F. Kurose,Keith W. Ross,陈向群译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20.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第6版)作者:James F. Kurose,Keith W. Ross,过维善等编著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网络工程实践》课程设计任务书
《网络工程实践》课程设计任务书《网络工程实践》课程设计任务书谭文学一、设计目的网络课程设计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必做的集中实践性环节之一,是学习完《网络工程实践》课程后进行的一次全面的综合练习。
其目的在于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能够得到较系统的技能训练,从而巩固和加深对网络编程的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成为具有扎实的计算机理论基础和较强的独立动手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二、设计要求1、必须独立完成设计任务,严禁抄袭或找人代做等行为,一经发现成绩以不及格记。
2、课程设计期间要严格遵守学习纪律,遵守作息时间,不得迟到、早退和旷课,课程设计期间缺勤1/3及以上者,成绩以不及格记。
3、课程设计报告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式:①使用学院统一印制的《课程设计报告专用纸》,采用黑色墨水工整书写,自己的源程序打印在课程设计报告专用纸一样大小的打印纸上,并配上封面(格式附后)装订成册;②全部内容打印在A4打印纸上,并配上封面装订成册。
4、课程设计完毕应提交如下设计成果:课题名称_姓名1_姓名2_姓名3.docx);文字描述不少于3500字(源代码不包含在内)的纸质课程设计报告(要求正文内容格式为宋体小四,1.5倍行距,小标题为黑体四号,课程设计报告交纸质文档,每个人一份课程设计报告,要求报告格式规范,结构完整,报告内容不能雷同,雷同者将发回重写)。
5、题目来自《网络课程设计案例精编(第二版)》的,必须在原来基础上增加1-2个功能(由自己决定)。
三、课程设计报告格式课程设计报告分以下几部分:1、封面2、目录3、系统描述:介绍所开发系统的功能和解决的问题;4、分析与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功能模块划分;⏹数据库结构描述(题目设计数据库的需要);⏹系统详细设计文档(类的划分及相互关系,系统或模块的流程图)⏹各个模块的实现方法描述(关键代码);⏹测试数据及期望结果;5、系统测试:系统关键功能的运行截图,凡课题与数据库相关的表中记录不得少于5条。
网络工程设计与系统集成第三版课程设计
网络工程设计与系统集成第三版课程设计一、设计背景网络工程设计与系统集成(Network Engineering and System Integration)已成为当代计算机信息领域的重要课程之一。
由于我国信息化实施的深入推进,信息化建设在国家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网络工程设计与系统集成是培养信息化人才、促进我国信息产业发展和推进产业升级的重要课程。
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网络工程设计与系统集成能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实用型工程师,本课程作为计算机信息领域必修课程之一,每年都会进行一次课程设计活动。
二、设计目的和任务1. 设计目的全面提高学生的网络工程设计能力,提高课程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将能力培养和实际应用相结合。
2. 设计任务(1)需求分析在设计中,请结合实际生产中的需求,阐述项目的目标、背景、功能模块等,并详细设计出项目的流程图。
(2)选题确定确定一项适合当前学生能力的网络工程设计与系统集成主题。
(3)设计方案根据需求分析和选题确定,设计出相应的网络工程设计方案。
(4)系统实现根据设计方案,完成网络工程设计与系统集成的对应实现,并进行功能测试。
(5)撰写设计报告编写网络工程设计与系统集成相关的技术文档,包括设计报告、测试报告等,说明设计的目的、方案、实现过程以及系统测试结果。
三、设计内容和方法1. 设计内容•编程技术:学员要求掌握MVC架构编写,要求达到十年工作经验水平。
•设计要求:完成一个网络工程项目,包括需求分析与设计、系统开发、系统测试和编写项目报告等环节。
•设计规模:参与设项目,拥有良好的英文技术阅读能力。
•设计时间:2018年12月至 2019年5月•设计分工:小组、个人或者异地协作2. 设计方法设计方法主要采用以下几个步骤:•熟悉课程内容及对应的相关技术。
•搜集相关的参考文献,学习相关技术的优缺点,挖掘出设计的可行性。
•根据需求分析和选题确定,设计出相应的网络工程设计方案。
•根据设计方案,完成网络工程设计与系统集成的对应实现,并进行功能测试。
网络工程设计实用教程
第清1华章大计学算出机版网社络工程设计概述
1.4.5 网络系统集成商的选择
2、系统集成商的类型 • 独立的系统集成商 • 合作的系统集成商 3、系统集成商的组织结构
27
第清1华章大计学算出机版网社络工程设计概述
1.4.5 网络系统集成商的选择
4、网络集成商成员角色的职责及要求 • 项目经理 • 系统分析员 • 工程设计员 • 综合布线员 • 系统集成员 • 程序设计员 • 工程测试员
。
25
第清1华章大计学算出机版网社络工程设计概述
1.4.5 网络系统集成商的选择
1、网络系统集成商应具备的条件 • 具有完成网络系统集成服务的能力和实力 • 具有一支从事网络系统集成的高水平的技术队伍 • 具备完成网络系统集成任务的开发调试环境及设备 • 具有完成网络系统工程建设的经验和业绩 • 具有充足的资金支持 • 在行业内有一定的信誉
对于一个网络工程项目,不管使用了什么样的过程模型,所有
的阶段----状态描述、问题定义、技术开发和方案综述,
状态描述
问题定义 方案综述
技术开发
18
第清1华章大计学算出机版网社络工程设计概述
1.4.1 网络建设工程的系统集成模型
网络设计的系统集成模型 :
• 该模型从系统级开始,接着是用户需求分析、逻辑网络设计、 物理网络设计和测试。由于在其中的物理网络设计阶段,网络 设计者通常是采用系统集成方法来设计实现物理网络的,因此
• (1)在应用层,通过用户身份认证来授予他对资源的 访问权,其手段是在网络中开通证书服务器,或使用微 软的证书服务。安全级别最低。
• (2)在网络层,使用防火墙技术,分割内外网,使用 包过滤技术,跟踪和隔离有不良企图者。安全级别中等 。
网络工程课程设计报告
《网络工程课程设计》报告书(计算机学院)设计课题: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指导教师:数字化校园 网络 1302 班XXX XXX XXX日期:2015 年 11 月 19 日目录第一章 引 言 ..........................................................................................................................................1 第二章 项目背景与设计要求 ..................................................................................................................1 第三章 需求分析及设计原则 ..................................................................................................................23.1 需求分析: ...........................................................................................................................................2 3.1.1 用户需求分析 ...............................................................................................................................2 3.1.2 业务需求 ........................................................................................................................................2 3.1.3 管理需求 ........................................................................................................................................2 3.1.4 可靠性和安全性需求 ....................................................................................................................23.2、设计原则 ............................................................................................................................................3 3.2.1 加强领导,注重管理 ...................................................................................................................3 3.2.2 统一规划,分步实施 ...................................................................................................................3 3.2.3 合作开发,结合实际 ...................................................................................................................3 3.2.4 注重应用,加强培训 ...................................................................................................................3第四章 拓扑结构规划 ..............................................................................................................................3 4.1 网络结构示意图 ...................................................................................................................................3 4.2 网络功能设计 ......................................................................................................................................4 4.2.1 设备配置: ....................................................................................................................................5第五章 综合布线设计 ............................................................................................................................20 5.1 综合布线的结构示意图: ................................................................................................................20 5.2 系统结构设计描述 ............................................................................................................................20 5.3 在施工中注意事项 ............................................................................................................................21第六章 服务器的配置 ............................................................................................................................23 6.1 服务器的搭建 ................................................................................................................................23 6.2 服务器群集的搭建 ........................................................................................................................27第七章 设计总结体会 ............................................................................................................................28 参考文献 .......................................................................................................................................................29第一章 引 言随着学校教育手段的现代化,很多学校已经逐渐开始将学校的管理和教学过程向电子 化方向发展,校园网的有无以及水平的高低也将成为评价学校及学生选择学校的新的标准 之一,此时,校园网上的应用系统就显得尤为重要。
网络工程原理与实践教程习题和答案详解
网路工程原理与实践第一章填空:1.网络工程的整个建设阶段分为规划阶段,设计阶段,实施阶段和运行维护阶段。
2.系统集成的定义是这样的,根据一个复杂的信息系统或子系统的要求把更多的产品和技术验明并连接入一个完整的解决方案的过程。
整个系统集成包括软件集成,硬件集成和网络系统集成。
3.网络工程监理是指在网络建设过程中,给用户提供建设前期咨询,网络方案论证,系统集成商的确定和网络质量控制等一系列的服务,帮助用户建设一个性价比最优的网络系统。
4.OSI/RM网络体系结构的7层模型分别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5.在网络各层的互联设备中,中继器在物理层,集线器在物理层,网桥工作在数据链路层,交换机既可以在数据链路层,也可以在网络层,路由器工作在网络层。
6.中继器的主要功能是对接受到的信号进行再生放大,以延伸网络的传输距离提供物理层的互联。
7.集线器是双绞线以太网对网络进行集中管理的最小单元,遵循CSMA/CD控制方式。
集线器是一个共享设备,其实质是一个多端口的中继器,使用一台16个接口的10Base-T Hub组网,每一个接口分配的频带宽度是10/16Mbits。
集线器的类型有级联和堆叠。
8.交换机可以非常良好的代替集线器和网桥,是现在局域网中最经常采用的设备。
它的交换技术包括直通交换,存储转发和无碎片直通方式3种类型。
在这3中方式中不需要进行差错检测的是直通交换,转发帧速度最慢的是存储转发。
9.路由器主要由下面个部分组成:路由引擎、转发引擎、路由表、网络适配器和路由器端口,路由器主要功能是在广域网上提供最短和最优;同时还能提供包括最高带宽路径查找、包转发功能、包过滤功能、组播等高级网络数据控制功能;此外,路由器还肩负着服务质量、数据加密和流量控制、拥塞控制、计算等网络管理中非常重要的职能。
10.从技术架构上来看,物联网分为三层: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
11.云计算主要有三种类型:IaaS 、PaaS 和SaaS ,分别代表基础架构即服务,平台即服务和软件即服务。
网络工程设计与实践(第三版)课件:路由器原理与基本设置
路由器设置与互连 图3.1 路由器原理示意图
路由器设置与互连
3.1.2 路由器的构成 路由器具有四个要素:输入端口、输出端口、交换开
关和路由处理器。 (1) 输入端口是物理链路和输入包的进口处。端口通
(2) 可靠性。可靠性(Reliability)是指每个网络链路的 可靠性(通常用比特-错误率描述),即网络链链路是否容易出 现网络故障,一旦发生故障,是否能迅速修复。在进行可靠 性等级分配时,应将所有影响可靠性因素都考虑在内。通常 由网络管理员给网络链路分配可靠性等级,等级一般用数值 表示。
路由器设置与互连
路由器设置与互连
2. 接口 路由器接口提供了路由器与特定类型的网络介质之间
的物理连接。根据接口的配置情况,路由器可分为固定式路 由器和模块化路由器两大类。每种固定式路由器采用不同的 接口组合,这些接口不能升级,也不能进行局部变动。而模 块化路由器上有若干插槽,可插不同的接口卡,可根据实际 需要灵活地进行升级或变动。一般低端产品支持的接口类型 和接口数量少于较高端产品。常见的接口包括:
(3) 路由选择延迟。路由选择延迟(Routing Delay)指的 是通过互联网络从源节点发送数据包到目标节点所需的时间。 延迟时间取决于诸多因素,其中包括网络链路的带宽及网络 堵塞程度、沿途每个路由器端口的队列和传输的物理距离等。 由于延迟受多种重要因素的影响,因此,它是一种应用最广 且最有用的计量标准。
路由器设置与互连
(4) 带宽。带宽(Bandwidth)是指链路传输信息流容量 的能力。在所有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10 Mb/s以太网链 路显然优于64 Kb/s的租用链路。尽管带宽越大表示链路的 传输能力越强,但通过较大带宽链路的路由并不一定比通过 较小带宽链路的路由更好。如果较快的链路非常繁忙,那么 通过它向目的节点传送数据包所需的实际时间可能会更长。
网络工程设计与实践(第三版)课件:网络工程实例分析与设计
网络工程实例分析与设计
在进行经费预算可行性分析时,要考虑建网的软/硬件 设备投资、安装投资、培训和用户支持以及运行和维护的费 用。尤其是应该估算出用户培训和运行维护的费用,这是维 持整个网络生命周期最关键的部分。有的单位往往只注重硬 件投资,而忽略了软件投资。一个网络建立起来后,如果没 有可在网上运行的软件,实际上毫无价值。软件投资比例应 为硬件设备投入的1/3~2/3。
网络工程实例分析与设计
2. 需求分析 在方案设计前,需要进行多方面的用户调查和需求分析, 只有弄清用户真正的需求,才能设计出符合要求的网络。但 做到这点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一般调查应从以下几方面 展开: (1) 网络的物理布局:充分考虑用户的位置、距离、环 境,并进行实地考察。 (2) 用户设备的类型和配置:调查现有的物理设备,包 括个人计算机、主机、服务器和外设。 (3) 通信类型及负载:根据数据、语音、视频及多媒体 信号的流量等因素进行估算。
网络工程实例分析与设计
网络工程实例分析与设计
7.1 基本原理 7.2 网络总体方案设计
网络工程实例分析与设计
7.1 基 本 原 理
7.1.1 网络规划基本原理及其作用 在进行网络规划时,首先要建立一个“系统”的概念。
建设网络系统是一个非常复杂且技术性很强的工作,需要专 门的系统设计人员,按照系统工程方法进行统一规划设计。 构筑一个网络系统的全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规划设计、安 装调试和运行维护。一个好的网络应该是:
网络工程实例分析与设计
3) 网络实时性要求 对用于交互控制、实时监控的网络系统要求网络延时要 小。如多媒体声像业务,对延时和延时变差都有严格的要求。 网络延时包括传播延时、发送延时、排队延时、处理延时以 及协议转换延时,这些延时取决于传输距离、速率、缓存队 列长度、处理器芯片以及网络负荷量。ATM网络延时及延 时变差最小,交换方式上交叉矩阵优于共享存储,重负荷下 令牌控制的延时优于竞争方式。
网络工程设计与安装(第3版)4
2014-7-22
应用 TCP IP 802.3 LLC MAC 铜线/光缆 局域网 MAC 铜线/光缆 宽带接口
SXTU-INC-YW
应用 TCP IP ATM/FR/ PPP SDH IP ATM/FR/PPP
SDH 宽带骨干网
第25页
本章难点:
宽带网的IP传输 IGRP动态路由网络互连
2014-7-22
SXTU-INC-YW
第4 页
第4章 宽带网接入设计与安装
4.1 宽带网基本知识
4.1.1 宽带网的概念 宽带(Broad Band)从技术上说,是指在同一传输 介质上,可以利用不同的频道进行多重(并行)传 输,并且速率在1.54Mbps以上。 通常人们把骨干网传输速率在 2.5Gbps 以上、接入 网的传输速率能够达到 1Mbps的网络定义为宽带网 。 但从长远看,以后发展的高清晰电视,2Mbps的传 输速度显然不够,如果采用比较良好的压缩技术, 会在 5~6Mbps 的水平,甚至 10Mbps 以上。当然技术 和市场的演进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
通 信 终 端 设 备
网络终端
网络单元 分配单元 网络单元 线路终端
本 地 交 换
2014-7-22
SXTU-INC-YW
第7 页
宽带接入网络的分类
金属用户线上的 xDSL技术
混合光纤同轴电 缆HFC IDSL,HDSL,SDSL, VDSL,ADSL
光缆到小区,然后通过光电转换节 点,利用有线电视CATV的总线式 同轴电缆网连接用户,提供综合电 信业务的技术
SXTU-INC-YW
帧中继 物理层
第16页
1-计算机网络工程设计与实施
监理
实施方案
网络工程的要素
工程设计人员 总体设计人员 工程主管人员 工程开发人员 网络管理人员
1.2 网络工程方法的研究
网络系统集成
工具
方法 方法
过程
质量
网络项目的管理与控制
核心
网络工程层次图
1.3 网络工程过程模型
工程是对技术实体进行分析、设 计、建造、验证和管理的过程。 网络工程的方法性研究
第2章 网络工程系统集成
2.1 网络工程系统集成的概念 2.2 网络信息集成的层次 2.3 系统集成的实现 2.4 系统集成的原则 2.5 系统集成的具体工作 2.6 系统集成设计的标准
2.3 系统集成的实现
1. 充分关注接口规范
2. 协调和优化系统 3. 重视工程规范和质量管理 4. 建立良好的客户关系 “技术是基础,管理是保障,良好 的客户是关键”
2.4 系统集成的原则
实用性 先进性 可扩充性 可维护性 可靠性 安全性 经济性 系统整体原则: 设计经济合理、
性价比
技术先进、 资源优化 的系统方案
2.5 系统集成的具体工作
系统逻辑结构图的设计 项目及分包商的管理 软件、硬件产品的采购 应用软件的开发 培训 技术服务支持
第3章 网络工程的规划与需求分析 3.1 网络工程的规划
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年2月网络工程目录第1章第2章第3章第3章第4章第5章第6章第7章计算机网络工程概述逻辑网络设计物理网络设计物理网络设计网络管理网络安全网络维护和网络优化综合举例附录axx学校校园网需求说明书附录bxx学校校园网建设合同书附录培训计划附录c培训计划及形式附录dxx学校校园网项目竣工报告样例式第1章网络工程基础11网络工程基本知识12网络工程方法的研究13网络工程过程模型13网络工程过程模型14网络应用模式15internetintranetextranet16虚拟专用网vpn17网络工程相关标准化组织中国教育科研计算机网cernetipv6cernet2企业网企业网niigii信息基础设施firewallinternetweb应用服务核心层汇接层方案1教学楼学生公寓行政楼图书馆接入层网络工程网络工程计算机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软件工程11网络工程基本知识网络工程是一门综合学科系统论控制论管理学服务器服务器应用平台应用平台客户端计算机网络系统网络设备操作系统数据库存储平台基础服务结构化综合布线计算机网络系统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由相互作用的不同组件通过结构化布线通过结构化布线网络设备服务器操作系统数据库网络存储基础服务应用系统网络信息安全协同工作实现用户的办公生产商务交易自动化网络设备服务器操以计算机网络为载体平台将相关的硬件和软件有机地整合在一起
网络工程设计报告
重庆交通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综合课程设计报告班级:2012级通信1班学号:631206040126姓名:曹敏实验所属课程:通信网规划与设计实验室(中心):软件与通信实验中心指导教师:蒲树祯目录第1章绪论 (1)第2章需求分析 (1)2.1学校概况 (2)2.2总体需求目标 (2)2.3环境分析 (3)2.4主机系统的需求 (7)第3章总体设计 (7)3.1设计原则和依据 (8)3.2网络技术的选择 (9)3.3划分子网 (9)3.4网络结构设计 (10)第4章逻辑设计 (11)4.1网络拓扑结构 (11)4.2 IP地址规划与VLAN划分 (12)第5章物理设计 (13)5.1综合布线目标 (13)5.2设计依据 (14)5.3具体实现 (14)5.3.1工作区子系统 (14)5.3.2设备区子系统 (14)5.3.3管理间子系统 (15)5.3.4垂直干线子系统 (15)5.3.5建筑群子系统 (15)5.4设备选型 (16)5.4.1网络设备 (16)5.4.2监控设备 (17)5.4.3广播设备 (18)第6章总结 (19)参考文献 (20)摘要随着经济的腾飞、科技发展,信息起越来重要作用。
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等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也愈来愈广泛。
在如今的教育领域,信息化程度高低已成为衡量一所学校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和学生择校的标准之一,也是学校进一步发展的必由之路。
先进的信息化平台,不仅极大地促进了学校教育的现代化进程,实现高水平教学和管理,也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校园安全提供了保障。
本文详细地分析了重庆市忠县拔山中学的具体需求,并根据实际环境设计了一个基于校园网的信息管理和应用网络系统。
实现了校内教学楼、教工宿舍、学生宿舍、图书馆、食堂门卫等场所的计算机安全、高速可靠互连以及监控广播功能。
关键词:校园网、拔山中学第1章绪论随着教育现代化和信息步伐的日益加快,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架设园网。
网络工程原理与实践教程 第3章 网络逻辑设计
通过中心节点交换,因此中心节点是星型网
络的核心层。
• 树型结构是星型结构的扩展,顶层节点负荷
较重,属于核心层,但如果设计合理,可以
将一部分负荷分配给下一层节点,因此树型
结构多出了一个汇聚层。
4. 网状模型
P49
3.2.2估算网络中的通信量
拓扑结构 设计
1.估算网络中的通信量主要有两个方面:
(1)根据业务需求和业务规模估算通信量的大小; (2)根据流量汇聚原理确定链路和节点的容量;
P51
3.2.3分层设计方法
拓扑结构 设计
(1)分层拓扑结构的优点:流量从接入层流向
核心层时,被收敛在高速的链接上;流量从核
心层流向接入层时,被发散到低速链接上,如
图3-6所示。
(2)分层拓扑结构的缺点:分层拓扑结构固有
的缺点是在物理层内隐含(或导致)单个故障
点,即某个设备或某个失败的链接会导致网络
2.估算通信量应该注意的问题:
(1)必须以满足当前业务需要为最低标准; (2)必须考虑到未来若干年内的业务增长需求; (3)能对选择何种网络技术提供指导; (4)能对冲突域和广播域的划分提供指导; (5)能对选择何种物理介质和网络设备提供指导P。50
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
拓扑结构 设计
• 上行链路指的是从工作站流向核心网络设 备的链路。下行链路指的是从核心网络设 备流向工作站的链路。
P59
3.3.1.5 ATM网
网络组件 设计
ATM(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异步 传输方式)是建立在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的基 础上的一种新的交换技术,ATM兼有电路交换 的可靠性、实时性和分组交换的高效性、灵活 性,通常作为高性能局域网骨干和广域网骨干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9章 网络数据报的捕获与分析
9.1 基本原理 9.2 常见的IP数据报 9.3 Wireshark的使用 9.4 数据采集与分析
第9章 网络数据报的捕获与分析
9.1 基 本 原 理 9.1.1 TCP/IP体系结构
开放系统互连(OSI)模型将网络划分为七层,在各层上实 现不同的功能,这七层分别为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传输 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及物理层。而TCP/IP体系也同样遵循 这七层标准,只不过在某些OSI功能上进行了压缩。与OSI参考 模型不同,TCP/IP模型更侧重于互联设备间的数据传送,而不 是严格的功能层次划分,它通过解释功能层次分布的重要性来 做到这一点,但仍为设计者具体实现协议留下很大的余地。因 此,OSI参考模型在解释互联网络通信机制上比较适合,而 TCP/IP却是互联网络协议的市场标准。 TCP/IP参考模型比OSI模型更灵活,参照图9.1(a)。
4. 网络访问层 网络访问层又称链路层,该层提供用于物理连接、传输的 所有功能。OSI模型把这一层功能分为两层:物理层和数据链 路层。TCP/IP参考模型把两层合在一起。IP协议假设所有底层 功能由局域网或串口连接提供。
第9章 网络数据报的捕获与分析
9.1.2 TCP/IP组件 虽然上节所述的协议一般标识为“TCP/IP”,但实质上在
第9章 网络数据报的捕获与分析
IP是网络层上的主要协议,同时被TCP和UDP使用。TCP和 UDP的每组数据都通过端系统和每个中间路由器中的IP层在互 联网中传输。
ICMP是IP协议的附属协议。IP层用它来与其他主机或路由 器交换错误报文和其他重要信息。ICMP主要被IP使用,但应用 程序也有可能使用。
第9章 网络数据报的捕获与分析 图9.2 数据进入协议栈时的封装过程
第9章 网络数据报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捕获与分析
9.1.3 IEEE 802.3网络 1. 媒体访问方法 媒体访问方法取决于以太网操作是半双工还是全双工模式。 在半双工操作下,两个或多个节点竞争使用物理媒体,一
次仅允许一个节点发送数据。在传输前,每个节点首先监听传 输媒体以便确定媒体闲或忙(载波侦听)。如果媒体忙,节点就 继续监听;如果媒体空闲,则立即发送数据;如果多个节点在 同一时间发送数据,便会产生冲突。
第9章 网络数据报的捕获与分析
3. 网际层 网际层又称网络层,该层由两个主机之间通信所必须的协 议和过程组成。这意味着数据报文必须是可路由的,网际层 (IP)负责数据报文路由。 网际层也必须支持其他的路由管理功能,必须提供第二层 地址到第三层地址的解析功能及反向解析功能。这些功能由对 应的IP协议提供。
IP协议组件内还有好几个不同的协议。主要协议之间的关系如 图9.1(b)所示。
TCP和UDP是两种最为著名的运输层协议,二者都使用IP作 为网络层协议。
虽然TCP使用不可靠的IP服务,但可以提供一种可靠的运 输层服务。UDP可为应用程序发送和接收数据报。数据报是指 从发送方传输到接收方的信息单元。与TCP不同的是,UDP不可 靠,它不能保证数据报能安全无误地到达最终目的地。
从图9.1(b)中可以看出,网络访问层是TCP/IP的基础,而 TCP/IP本身并不十分关心底层,因为处在数据链路层的硬件接 口(即网络设备驱动程序)把协议与实际硬件、物理介质隔离开。
第9章 网络数据报的捕获与分析
应用程序用TCP传送数据时,数据被送入协议栈中,然后 逐个通过每一层直到被当作一串比特流送入网络。其中每一层 对收到的数据都要增加一些首部信息(有时还要增加尾部信息), 该过程如图9.2所示。TCP传给IP的数据单元称作TCP报文段或 简称为TCP段(TCP Segment)。IP传给网络接口层的数据单元称 作IP数据报(IP Datagram)。通过以太网传输的比特流称作帧 (Frame)。
第9章 网络数据报的捕获与分析
图9.1 OSI参考模型和TCP/IP参考模型比较 (a) TCP/IP参考模型与OSI参考模型;(b) TCP/IP协议族
第9章 网络数据报的捕获与分析
1. 进程/应用层 应用层协议提供远程访问和资源共享,常见的应用包括 Telnet、FTP、SMTP、HTTP等,很多其他应用程序也驻留运行 在此层,并且依赖于底层的功能。相似的,在IP网络上要求通 信的任何应用也在模型的这一层中描述。
第9章 网络数据报的捕获与分析
2. 运输层 运输层又称主机到主机层,大致对应于OSI参考模型的会 话层和传输层。为了在网络传输中对应用数据进行分段,该层 必须执行数学检查来保证所接收数据的完整性,以便为多个应 用同时传输数据多路复用数据流(传输和接收)。这意味着主机 到主机层能识别特殊应用,对乱序收到的数据进行重新排序。 当前的主机到主机层包括两个协议实体:传输控制协议 (TCP)和用户数据报协议(UDP)。还有一个协议正在定义中,是 针对不断增长的面向事务的需要,该协议称为事务/传输控制 协议(T/TCP,Transaction/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第9章 网络数据报的捕获与分析
网际层的路由和路由管理功能由外部对等协议提供,这些 协议被称为路由协议。路由协议包括内部网关协议(IGP, Interor Gateway Protocol)、外部网关协议(EGP,Enterior Gateway Protocol)。因为它们驻留在网络层中,但却不是IP 协议组件与生俱来的部分,所以标识为对等。实际上,许多路 由协议能够在多路由协议地址结构中发现、计算路由。用于其 他地址结构的路由协议例子包括IPX和AppleTalk。
IGMP是Internet组管理协议,用来把一个UDP数据报多播 到多个主机。
ARP(地址解析协议)和RARP(逆地址解析协议)是某些网络 接口(如以太网和令牌环网)使用的特殊协议,用来转换IP层地 址和网络接口层地址。
第9章 网络数据报的捕获与分析
驻留于进程/应用层中的应用(如Telnet、FTP和许多其他 应用)被认为是IP协议组件与生俱来的组成部分,但这些属于 应用范畴而不是协议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