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与教学论》自制读书笔记(完整+重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资料

00467(简答题部分★66)

钟启泉、张华辽宁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一章课程与教学研究的历史发展

第一节课程研究的历史发展

第二节教学研究的历史发展

第三节课程与教学的涵义

第四节课程与教学的关系

一、选择:

1、课程与教学研究是教育研究中的基本核心领域。

2、美国博比特《课程》、《怎样编制课程》以及查特斯《课程编制》是课程独立研究诞生标志。

3、泰罗主义假设是:人受经济利益驱动,其特征是:效率取向、控制中心。

4、博比特是科学化课程理论的奠基者,内容为教育本质、课程本质、课程开发方法(活动分析)。

5、博比特:课程的本质:儿童准备完美的成人生活从事的活动及经验。

6、活动分析:把人的活动分析为具体的、特定的行为单元的方法。

7、博比特:课程目标即能力,是课程开发的基本依据,遵循效率原则。由具体化和标准化的知识、技能、习惯、价值、态度、鉴赏力构成。

8、贾德和桑代克确立“行为的—联结主义的学习观”,为“泰勒原理”奠定了心理学和方法论基础。

9、泰勒:“现代评价和课程理论之父”,出版《成绩测验的编制》、《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确立了“课程基本原理”和“评价原理”,统称为“泰勒原理”。

10、泰勒原理形成于“八年研究”:30年代经济大萧条,进步教育协会展开了旨在改革课程体制的实验研究,泰勒负责开发课程的一般程序和原理。11、泰勒原理的实质是对“技术兴趣”,“技术理性”的追求,创造性、学校实践的特殊性、教师和学习者的主体性被忽略。

12、50年末至60年末,西方指向教育内容现代化的课程改革运动即“学科结构运动”。诞生了“学术中心课程”。

13、布鲁纳《教育过程》确立了“学科结构运动”的理论基础与行动纲领。

14、学术中心课程是以专门的学术领域为核心开发的课程,由知识领域及其研究方法构成,其基本特征:学术性、专门性、结构性。

15、施瓦布、费尼克斯认为学科结构是“实质结构”与“句法结构”的统一。强调学术中心课程是课程现代化的最基本特征。

16、学术课程吸收杜威·进步主义·经验课程因素,确立了“同时诚实地尊重学科本身的逻辑和儿童的心理逻辑”的课程价值观。

17、施瓦布被认为是仅次于布鲁纳的倡导结构课程的第二号旗手,建立起实践性课程开发理论。18、施瓦布:课程由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要素构成,相互作用构成“实践性课程”。是班级或学校的完整文化。方法是“课程审议”,即主体“课程集体”对具体情境中的问题反复讨论得出的。

19、课程审议三种艺术:实践、准实践和折中方式。

20、施瓦布“实践的艺术”包括“观察”和“问题形成”。“折中”是针对情境的特殊性对不同理论进行选择、修改、超越。

21、学校本位的课程开发,“课程集体”或“审议集体”是主体,课程集体中,教师和学生是核心,其兴趣和需要是课程审议的核心问题。

22、实践性课程本质是“实践兴趣”的追求,教师与学生得到尊重。

23、70年代课程开发由“怎样有效开发课程”转向“怎样理解课程”。被称为“概念重建主义课程范式”,追求“解放兴趣”。

24、“概念重建主义课程范式”的两种理论倾向:以现象学、存在主义、精神分析理论为基础;以法兰克福学派、哲学解释学、知识社会学为基础。25、第一个倡导教学论的是德国拉特克。特点:以教学的方法技术问题为教学研究中心、既依赖儿童心理又依赖学科知识的性质、确立了“自然教学法”、教授语言和科学是教学论的重要课题。

26、夸美纽斯是捷克·理论化、系统化的教学论的创立者。《大教学论》是标志,与拉特克同为启蒙时期教学论确立者。

27、法国卢梭为启蒙时期教学论的发展者。《爱弥儿》是柏拉图《理想国》后西方最完整主张自然教育和尊重儿童发现天性的教学论。

28、瑞士裴斯泰洛齐创造性发展卢梭的教育思想,主张:适应自然、自我发展、直观、教学心理学化。

29、教学论发展时代代表有赫尔巴特、杜威。德国赫尔巴特主张:观念心理学、任务是培养学生多方面兴趣、教学的“形式阶段”、教育性教学。

30、杜威确立了教育即经验的连续改造、教育是一种社会的过程、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四个哲学命题。经验课程形态是“主动作业”即着眼于儿童

经验的发展而对典型职业进行分析、归纳和提炼而获得的各种活动方式。特点:适合儿童经验生长的要求、源于社会生活、促进科学逻辑经验的发展。

31、20世纪上半叶,两种科学教学论获得早期发展,一种是“经验主义”把“量的研究”作为学习和教学设计研究主要方式;一种是“理性主义”,注重“质的研究”。桑代克是美国科学教学论的奠基人。德国的拉伊和梅伊曼倡导“实验教学论”开启了欧洲科学化教学设计研究的先河。

32、20世纪五六十年代,行为主义教学设计理论兴起。美国斯金纳《学习科学与教学艺术》提出“小步子、循序渐进、序列化、学习者参与、强化、自定步调”六个教学设计原则。

33、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三大新教学论流派”兴起,赞科夫的“发展性教学论”、布鲁纳“发现教学论”和瓦根舍因和克拉夫基“范例教学论”和保加利亚洛扎诺夫的“暗示教学”。特点:改革课程结构与教学体制,培养智力,推动个性发展。34、20世纪70年代,认知性教学设计理论兴起。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家喻户晓。加涅和布里格斯认为教学设计的四个前提:为个体设计、长短期设计、实质影响个体、建立在如何学习知识上。35、美国认知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主动自律目标导向和反思性的学习者在学习环境能被“互动技术”激活,对需要作出理智的适应性反应。

36、英国斯宾塞在《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中最早提出“课程”一词,意指“教学内容的系统组织”。西方简称“学程”。

37、课程定义:一是学科的总和,被称广义的课程;狭义指一门学科或一类活动。二是目标或计划。三是经验或体验。

38、“显性课程”:有计划、有组织实施的“正式课程”或“官方课程”。

39、“隐性课程”:非预期或非计划的知识、价值观、规范和态度。弥散、普遍、持久、潜在和隐蔽性。

40、“虚无课程”:有意或无意排除于学校课程体系之外的课程,艾斯纳称为虚无课程。

41、教学是师生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交往过程,是教与学的统一;既是科学,又是艺术。

42、现代教育以义务教育制度建立为标志,追求“科技理性”,日益“科层化”和“制度化”,课程与教学分离;认识论:“二元论”即内容与过程、目标与手段分离。

43、杜威用其实用主义或经验自然主义重新确认了世界的内在连续性和整体性。追求“实践理性”或“实践兴趣”。

二、简答:

1、博比特将教育本质分为哪三点:

①、教育为成人生活作准备;

②、教育是促进儿童的活动与经验发展的过程;

③、教育即生产。

2、博比特课程开发步骤:

①、人类经验分析;②、具体活动或工作的分析;

③、课程目标的获得;④、课程目标的选择;

⑤、教育计划的制定。

3、查特斯课程开发步骤:

①、研究人类生活确定教育目标;

②、把目标分析成理想和活动及教学工作单元;

③、按重要性排序并把对儿童重要的选择出来;

④、删除在校外学得更好的理想与活动;

⑤、收集处理最佳实践措施;

⑥、根据儿童心理特征安排课程活动。

4、查特斯与博比特课程开发理论的区别:

①、查特斯认为理想是对现实的超越,博比特强调活动和经验;

②、查特斯强调系统知识,博比特强调经验和能力;

③、查特斯把开发方法称为“工作分析”,强调职业领域,博比特称为“活动分析”,包含前者。

5、博比特与查特斯的贡献与局限:

贡献:

①、第一次把课程开发过程确认为独立研究领域;

②、提出了课程开发过程的一系列基本问题:课程目标是依据、目标与人类生活儿童发展及学科知识有内在联系、目标的选择是科学化过程等。

局限:

①、对儿童价值的忽视;

②、泰罗主义背离教育本质且不可能实现科学化;

③、基于活动分析和工作分析的程序是机械且科学化水平低下的。

6、“八年研究”的成就:

①、开发的课程满足了学生需要;

②、促进没达到学科要求的学生取得成功;

③、提升了教师的知识技能;

④、以教育评价代替测验的观念被广泛接受。

7、布鲁纳认为掌握学科结构的优点:

①、使学科更易理解;②、有助于记忆;

③、通向适当“训练迁移”的大道;

④、缩小“高级”与“初级”知识的差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