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频识别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射频标签收到阅读器发送的射频能量被激励后,根据 阅读器发送的指令转入发送数据状态或“休眠”状态 (此方式为半双工双向通信)。
1.2 射频识别标签
射频标签(RFID TAG)是安装在被识别对象上, 存储被识别对象相关信息的电子装置,常称为电子标 签。它是射频识别系统的数据载体,是射频识别系统 的核心。
2、射频识别标签的构成 射频识别标签一般由天线、调制器、编码发
生器、时钟及存储器构成。
天线
电源
调制器
控制器(CPU)
编码发生器
时钟
存储器
3、射频识别标签的功能 (1)具有一定容量的存储器,用于存储被识 别对象的信息。 (2)在一定工作环境下及技术条件下标签数 据能被读出或写入。 (3)维持对识别对象的识别及相关信息的完 整。 (4)数据信息编码后,工作时可传输给读写 器。 (5)可编程,且一旦编程后,永久性数据不 能再修改。 (6)具有确定的期限,使用期限内无须维修。
读写器
应用 系统 应用接口
编码 调制 解码
射频 空中接口 标签
3、射频识别系统的工作模型
数据
读写器
时序
能的工作原理
射频识别系统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射频标 签与射频读写器之间的射频信号及其空间耦合、 传输特性,实现对静止的、移动的待识别物品 的自动识别。
在射频识别系统中,射频标签与读写器 之间,通过两者的天线架起空间电磁波传输的 通道,通过电感耦合或电磁耦合的方式,实现 能量和数据信息的传输。
4、RFID应用系统的发展特点 (1)单一识别向多功能方向发展。 (2)实现跨地区、跨行业应用。
1.2 射频识别系统的构成及工作原理 1、定义 采用射频标签作为识别标志的应用系统称为 射频识别系统。
2、构成 射频识别系统通常由射频标签、读写器和计 算机通信网络三部分组成。
射频识别系统的工作原理模型
工作能量来自阅读器射频能量。
有源标签。标签中含有电池的标签。 不需利用阅读器的射频能量。
半有源标签:阅读器的射频能量起到 唤醒标签转入工作状态的作用。
(4)按标签的工作频率分类 低频标签:500KHz以下 中高频标签: 3M-30MHz 特高频标签:300M-3000MHz 超高频标签:3GHz以上 (5)按标签的工作距离分类 远程标签:工作距离1m以上 近程标签:10cm—100cm 超近程标签:0.2cm—10cm
(微波)
910.10M/912.10M/914.10M
840-845MHz,920-925MHz
2.4000-2.4835GHz
3-30GHz (微波)
5.795G/5.805GHz 5.835G/5.845GHz
2 、射频标签工作频率分类
(1)低频(LF)标签
低频标签工作频率范围30—300KHZ,典型的 工作频率有:125KHZ,133KHZ,低频标签一 般为无源标签,工作能量通过电感耦合(近场) 获得,阅读距离小于1米。
2、射频识别技术的特点
射频识别技术具有体积小、信息量大、寿命长、可 读写、保密性好、抗恶劣环境、不受方向和位置影响、识读 速度快、识读距离远、可识别高速运动物体、可重复使用等 特点,支持快速读写、非可视识别、多目标识别、定位及长 期跟踪管理。RFID技术与网络定位和通信技术相结合,可实 现全球范围内物资的实时管理跟踪与信息共享。
(2)射频标签进入读写器发射天线工作区时被激活, 并将自身信息代码经天线发射出去。
(3)系统的接收天线收到射频标签发出的载波信号, 经天线的调节器传给读写器,读写器对信号进行解码, 送后台电脑控制器。
(4)电脑控制器针对不同的设定作出相应的处理和 控制,发出指令信号控制执行机构的动作。
(5)执行机构按电脑的指令动作。
(2)辐射近场区
越过电抗近场区就是辐射场区,辐射 场区的电磁场已脱离了天线的束缚并作 为电磁波进入空间。在辐射近场区中, 辐射场占优势,并且辐射场的角度分布 与距天线口径的距离有关。
(2)密耦合系统
密耦合的的作用距离是1cm以下,是利 用射频标签与读写器之间的电感耦合构 成无接触的空间信息传输射频通道工作 的,工作频率一般在30MHZ以下。
米,个别系统具有更远的作用距离。典 型的工作频率有915MHZ、2.45GHZ等, 可参考的国际标准有ISO10374、 ISO18000-4-5-6等。
天线场区:辐射远场区
远距离系统均是利用射频标签与读写
器之间的电磁耦合(电磁波发射与反射) 构成无接触的空间信息传输射频通道工 作的。采用反射调制工作方式实现射频 标签到读写器的数据传输。
射频识别系统中射频标签与读写器之
间的作用距离是射频识别系统中的一个 重要问题。根据射频识别系统作用距离 的远近情况,射频识别系统可分为密耦 合、遥耦合和远距离三类。
天线场区的概念
(1)无功近场区
无功近场区又称为电抗近场区。它 是天线辐射场中紧邻天线口径的一个场 区域。在该区域中电抗性贮能场占主导 地位,其中的电场与磁场的转换类似于 变压器中的电磁、磁电之间场的转换。 在该区域中束缚于天线的电磁场未曾做 功(只是进行相互交换),因而称为无 功近场区。
遥耦合标签几乎是无源标签,通常是 由单个芯片以及作为天线的大面积线圈 所组成。
天线场区:为无功近场区,
能量传输:通过电感耦合方式来实现。
数据传输:也是通过电感(磁场)耦合 的负载调制实现。遥耦合系统目前仍是 低成本射频识别系统的主流,其典型工 作频率为13.56MHZ。
(3)远距离系统
远距离系统的工作距离从几米到几十
(6)通过计算机网络根据不同的项目用不同的软件 来完成要达到的功能。
3、射频识别系统空间传输通道中发生的过程 可归结为三种事件模型:
(1)能量是时序得以实现的基础。 (2)时序是数据交换的实现方式。 (3)数据交换是目的。 4、能量。阅读器向射频标签供给射频能量。
无源标签:工作能量来自阅读器射频能量。
RFID是一种突破性的技术:“第一,可以识别单个的 非常具体的物体,而不是像条形码那样只能识别一类物体; 第二,其采用无线电射频,可以透过外部材料读取数据,而 条形码必须靠激光来读取信息;第三,可以同时对多个物体 进行识读,而条形码只能一个一个地读。此外,储存的信息 量也非常大。"
3、射频识别技术的应用现状
6、数据传输 (1)从阅读器向射频标签方向的数据交换
从射频标签存储信息的注入方式来分,可分为有线写 入方式和无线写入方式两种情况。
从阅读器向射频标签是否发送命令来分,可分为射频 标签只能接受能量激励和既接受能量激励也接受阅读 器代码命令。
(2)从射频标签向阅读器方向的数据交换。其工作方 式包括:
射频标签收到阅读器发送的射频能量时被激活,并向 阅读器反射标签存储的信息(此方式属单向通信)。
1.2.2 射频识别工作频率 1、电磁波波段的划分
波段名 长波LW 中波MW
短波SW 超短波 微波
波长
频率
1-10km 30-300KHz
100-1000m 3003000KHz
10-100m 3-30MHz
1-10m
30-300MHz
10-100cm 3003000MHz
1-10cm 3-30GHz
• EPC目前定义了5种电子标签
EPC标签类型 Class 0 Class 1 Class 2 Class 3 Class 4
标签功能
只读标签,EPC码在生产过程中写入,使用过程不能写 入,是无源标签。 可写一次之后只读,EPC码由读写器现场写入,是无源 标签。 可读写,是无源标签。,
Class 2功能再加上电源以提供更长距离和更强大功能, 是一种半无源标签。 Class 3功能再加上有源通信以及与其他标签通信的能力。
能量传输:通过电感耦合方式来实现。 国际标准可参考的有ISO10536.
数据传输:是通过电感(磁场)耦合或 电容(电场)耦合的负载调制实现。
(2)遥耦合系统
遥耦合与密耦合不同之处是不可能采用电
容耦合,一般又称为电感耦合。遥耦合又可分 为近耦合(典型作用距离为15厘米)和疏耦合 (典型作用距离为1M)两类。 国际标准可参 考的有ISO14443(近耦合)和ISO15693(疏耦 合)
RFID技术应用于物流、制造、消费、军事、 贸易、公共信息服务等行业,可大幅提高信息 获取与系统效率、降低成本,从而提高应用行 业的管理能力和运作效率,降低环节成本,拓 展市场覆盖和盈利水平。同时,RFID本身也将 成为一个新兴的高技术产业群,成为IT产业新 的增长点。虽然RFID技术处于刚刚起步,但它 的发展潜力是巨大的,前景非常诱人。因此, 研究RFID技术、开发RFID应用、发展RFID产业, 对提升信息化整体水平、促进经济的发展、提 高人民生活质量、增强公共安全等方面有深远 的意义。
在密耦合系统(也称变压器方式)
中,阅读器一方的天线相当于变压器的 初级线圈,射频标签一方的天线相当于 变压器的次级,耦合磁场在阅读器线圈 初级与射频标签线圈次级之间构成闭合 回路。电感耦合方式是低频近距离无接 触射频识别系统的一般耦合原理。
密耦合系统中射频标签一般是无源标签,
天线场区:为无功近场区,
为以下三类:
只读标签:内容出厂时已写入,识别时只可读 出,不可改写。
一次性编程只读标签:标签内容只可在应用前 一次性编程写入,识别过程中内容不可改写。
可重复编程只读标签:标签内容经擦除后可重 新编程写入,识别过程中内容不可改写。
读写型标签。标签内容既可被读写器读出,又 可由读写器写入的标签。
(3)按标签有无能源分类 无源标签。标签中不含电池的标签。
电磁与电感耦合的差别
在电磁偶合方式中,阅读器的天线将阅读器产
生的读写射频能量以电磁波的方式发送到定向的 空间范围内,形成阅读器的有效阅读区域,位于 阅读器有效阅读区域中的射频标签从阅读器天线 发出的电磁场中提取工作能源,并通过射频标签 的内部电路及标签天线将标签内存的数据信息传 送到阅读器,阅读器对信号解码后送计算机系统 进行处理。电磁与电感耦合的差别在于电磁耦合 方式中阅读器将射频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发送出 去;在电感耦合方式中,阅读器将射频能量束缚 在阅读器电感线圈周围,通过交变闭合的线圈磁 场,沟通阅读器线圈与射频标签之间的射频通道, 没有向空间辐射电磁能量。
1.2.1射频识别标签的分类及其构成
1、分类
(1)按标签的工作方式分类
主动式标签。用自身的射频能量主动地发射数据给 读写器的标签。主动标签含有电源。
被动式标签。由读写器发出查询信号触发后进入通 信状态的标签。被动标签可有源也可无源。
(2)按标签的读写方式分类 只读型标签。只能读出不能写入的标签。可分
频段名 低频LF 中频MF
高频HF 甚高频VHF 特高频UHF
超高频SHF
目前我国已规划的用于RFID技术的频率
频段名 低频LF
高频HF 特高频 UHF
超高频 SHF
频段
工作频率
30-300KHz
50K-190KHz(主要是 125/134KHz)
3-30MHz
13.553-13.567MHz
300-3000MHz 433.00-433.79MHz
满足以下特点的远距离系统是理想的射 频识别系统。
(1)射频标签无源。 (2)射频标签可无线读写。 (3)射频标签与读写器支持多标签读写。 (4)适合应用于高速移动物体的识别。 (5)远距离(读写极力大于5-10米)。 (6)低成本(可满足一次性使用要求)。
7、远距离射频识别系统的基本工作流程
(1)读写器将无线载波信号经发射天线向外发射。
半有源标签:阅读器的射频能量起到唤醒标 签转入工作状态的作用。
有源标签:不需利用阅读器的射频能量。
5、时序 (1)双向系统(阅读器向标签发送命令和数 据,标签向阅读器返回所存储的数据)
阅读器先讲方式
射频标签先讲方式
(2)多标签识别系统 一般情况下,采用阅读器先讲方式,阅读器 通过发出一系列的隔离指令,使得读出范围内 的多个射频标签逐一或逐批地被隔离(令其睡 眠)出去,最后保留一个处于活动状态的标签 与阅读器建立无冲撞的通信。
射频识别技术
1.1射频识别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基本概念
1.1.1射频识别技术概述
1、什么是射频识别技术? RFID射频识别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 它利用射频信号通过空间耦合实现非接触信息传递并 通过所传递的信息达到识别目的的技术。识别工作无 须人工干预,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RFID技术可 识别高速运动物体并可同时识别多个标签, 操作快 捷方便。
1.2 射频识别标签
射频标签(RFID TAG)是安装在被识别对象上, 存储被识别对象相关信息的电子装置,常称为电子标 签。它是射频识别系统的数据载体,是射频识别系统 的核心。
2、射频识别标签的构成 射频识别标签一般由天线、调制器、编码发
生器、时钟及存储器构成。
天线
电源
调制器
控制器(CPU)
编码发生器
时钟
存储器
3、射频识别标签的功能 (1)具有一定容量的存储器,用于存储被识 别对象的信息。 (2)在一定工作环境下及技术条件下标签数 据能被读出或写入。 (3)维持对识别对象的识别及相关信息的完 整。 (4)数据信息编码后,工作时可传输给读写 器。 (5)可编程,且一旦编程后,永久性数据不 能再修改。 (6)具有确定的期限,使用期限内无须维修。
读写器
应用 系统 应用接口
编码 调制 解码
射频 空中接口 标签
3、射频识别系统的工作模型
数据
读写器
时序
能的工作原理
射频识别系统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射频标 签与射频读写器之间的射频信号及其空间耦合、 传输特性,实现对静止的、移动的待识别物品 的自动识别。
在射频识别系统中,射频标签与读写器 之间,通过两者的天线架起空间电磁波传输的 通道,通过电感耦合或电磁耦合的方式,实现 能量和数据信息的传输。
4、RFID应用系统的发展特点 (1)单一识别向多功能方向发展。 (2)实现跨地区、跨行业应用。
1.2 射频识别系统的构成及工作原理 1、定义 采用射频标签作为识别标志的应用系统称为 射频识别系统。
2、构成 射频识别系统通常由射频标签、读写器和计 算机通信网络三部分组成。
射频识别系统的工作原理模型
工作能量来自阅读器射频能量。
有源标签。标签中含有电池的标签。 不需利用阅读器的射频能量。
半有源标签:阅读器的射频能量起到 唤醒标签转入工作状态的作用。
(4)按标签的工作频率分类 低频标签:500KHz以下 中高频标签: 3M-30MHz 特高频标签:300M-3000MHz 超高频标签:3GHz以上 (5)按标签的工作距离分类 远程标签:工作距离1m以上 近程标签:10cm—100cm 超近程标签:0.2cm—10cm
(微波)
910.10M/912.10M/914.10M
840-845MHz,920-925MHz
2.4000-2.4835GHz
3-30GHz (微波)
5.795G/5.805GHz 5.835G/5.845GHz
2 、射频标签工作频率分类
(1)低频(LF)标签
低频标签工作频率范围30—300KHZ,典型的 工作频率有:125KHZ,133KHZ,低频标签一 般为无源标签,工作能量通过电感耦合(近场) 获得,阅读距离小于1米。
2、射频识别技术的特点
射频识别技术具有体积小、信息量大、寿命长、可 读写、保密性好、抗恶劣环境、不受方向和位置影响、识读 速度快、识读距离远、可识别高速运动物体、可重复使用等 特点,支持快速读写、非可视识别、多目标识别、定位及长 期跟踪管理。RFID技术与网络定位和通信技术相结合,可实 现全球范围内物资的实时管理跟踪与信息共享。
(2)射频标签进入读写器发射天线工作区时被激活, 并将自身信息代码经天线发射出去。
(3)系统的接收天线收到射频标签发出的载波信号, 经天线的调节器传给读写器,读写器对信号进行解码, 送后台电脑控制器。
(4)电脑控制器针对不同的设定作出相应的处理和 控制,发出指令信号控制执行机构的动作。
(5)执行机构按电脑的指令动作。
(2)辐射近场区
越过电抗近场区就是辐射场区,辐射 场区的电磁场已脱离了天线的束缚并作 为电磁波进入空间。在辐射近场区中, 辐射场占优势,并且辐射场的角度分布 与距天线口径的距离有关。
(2)密耦合系统
密耦合的的作用距离是1cm以下,是利 用射频标签与读写器之间的电感耦合构 成无接触的空间信息传输射频通道工作 的,工作频率一般在30MHZ以下。
米,个别系统具有更远的作用距离。典 型的工作频率有915MHZ、2.45GHZ等, 可参考的国际标准有ISO10374、 ISO18000-4-5-6等。
天线场区:辐射远场区
远距离系统均是利用射频标签与读写
器之间的电磁耦合(电磁波发射与反射) 构成无接触的空间信息传输射频通道工 作的。采用反射调制工作方式实现射频 标签到读写器的数据传输。
射频识别系统中射频标签与读写器之
间的作用距离是射频识别系统中的一个 重要问题。根据射频识别系统作用距离 的远近情况,射频识别系统可分为密耦 合、遥耦合和远距离三类。
天线场区的概念
(1)无功近场区
无功近场区又称为电抗近场区。它 是天线辐射场中紧邻天线口径的一个场 区域。在该区域中电抗性贮能场占主导 地位,其中的电场与磁场的转换类似于 变压器中的电磁、磁电之间场的转换。 在该区域中束缚于天线的电磁场未曾做 功(只是进行相互交换),因而称为无 功近场区。
遥耦合标签几乎是无源标签,通常是 由单个芯片以及作为天线的大面积线圈 所组成。
天线场区:为无功近场区,
能量传输:通过电感耦合方式来实现。
数据传输:也是通过电感(磁场)耦合 的负载调制实现。遥耦合系统目前仍是 低成本射频识别系统的主流,其典型工 作频率为13.56MHZ。
(3)远距离系统
远距离系统的工作距离从几米到几十
(6)通过计算机网络根据不同的项目用不同的软件 来完成要达到的功能。
3、射频识别系统空间传输通道中发生的过程 可归结为三种事件模型:
(1)能量是时序得以实现的基础。 (2)时序是数据交换的实现方式。 (3)数据交换是目的。 4、能量。阅读器向射频标签供给射频能量。
无源标签:工作能量来自阅读器射频能量。
RFID是一种突破性的技术:“第一,可以识别单个的 非常具体的物体,而不是像条形码那样只能识别一类物体; 第二,其采用无线电射频,可以透过外部材料读取数据,而 条形码必须靠激光来读取信息;第三,可以同时对多个物体 进行识读,而条形码只能一个一个地读。此外,储存的信息 量也非常大。"
3、射频识别技术的应用现状
6、数据传输 (1)从阅读器向射频标签方向的数据交换
从射频标签存储信息的注入方式来分,可分为有线写 入方式和无线写入方式两种情况。
从阅读器向射频标签是否发送命令来分,可分为射频 标签只能接受能量激励和既接受能量激励也接受阅读 器代码命令。
(2)从射频标签向阅读器方向的数据交换。其工作方 式包括:
射频标签收到阅读器发送的射频能量时被激活,并向 阅读器反射标签存储的信息(此方式属单向通信)。
1.2.2 射频识别工作频率 1、电磁波波段的划分
波段名 长波LW 中波MW
短波SW 超短波 微波
波长
频率
1-10km 30-300KHz
100-1000m 3003000KHz
10-100m 3-30MHz
1-10m
30-300MHz
10-100cm 3003000MHz
1-10cm 3-30GHz
• EPC目前定义了5种电子标签
EPC标签类型 Class 0 Class 1 Class 2 Class 3 Class 4
标签功能
只读标签,EPC码在生产过程中写入,使用过程不能写 入,是无源标签。 可写一次之后只读,EPC码由读写器现场写入,是无源 标签。 可读写,是无源标签。,
Class 2功能再加上电源以提供更长距离和更强大功能, 是一种半无源标签。 Class 3功能再加上有源通信以及与其他标签通信的能力。
能量传输:通过电感耦合方式来实现。 国际标准可参考的有ISO10536.
数据传输:是通过电感(磁场)耦合或 电容(电场)耦合的负载调制实现。
(2)遥耦合系统
遥耦合与密耦合不同之处是不可能采用电
容耦合,一般又称为电感耦合。遥耦合又可分 为近耦合(典型作用距离为15厘米)和疏耦合 (典型作用距离为1M)两类。 国际标准可参 考的有ISO14443(近耦合)和ISO15693(疏耦 合)
RFID技术应用于物流、制造、消费、军事、 贸易、公共信息服务等行业,可大幅提高信息 获取与系统效率、降低成本,从而提高应用行 业的管理能力和运作效率,降低环节成本,拓 展市场覆盖和盈利水平。同时,RFID本身也将 成为一个新兴的高技术产业群,成为IT产业新 的增长点。虽然RFID技术处于刚刚起步,但它 的发展潜力是巨大的,前景非常诱人。因此, 研究RFID技术、开发RFID应用、发展RFID产业, 对提升信息化整体水平、促进经济的发展、提 高人民生活质量、增强公共安全等方面有深远 的意义。
在密耦合系统(也称变压器方式)
中,阅读器一方的天线相当于变压器的 初级线圈,射频标签一方的天线相当于 变压器的次级,耦合磁场在阅读器线圈 初级与射频标签线圈次级之间构成闭合 回路。电感耦合方式是低频近距离无接 触射频识别系统的一般耦合原理。
密耦合系统中射频标签一般是无源标签,
天线场区:为无功近场区,
为以下三类:
只读标签:内容出厂时已写入,识别时只可读 出,不可改写。
一次性编程只读标签:标签内容只可在应用前 一次性编程写入,识别过程中内容不可改写。
可重复编程只读标签:标签内容经擦除后可重 新编程写入,识别过程中内容不可改写。
读写型标签。标签内容既可被读写器读出,又 可由读写器写入的标签。
(3)按标签有无能源分类 无源标签。标签中不含电池的标签。
电磁与电感耦合的差别
在电磁偶合方式中,阅读器的天线将阅读器产
生的读写射频能量以电磁波的方式发送到定向的 空间范围内,形成阅读器的有效阅读区域,位于 阅读器有效阅读区域中的射频标签从阅读器天线 发出的电磁场中提取工作能源,并通过射频标签 的内部电路及标签天线将标签内存的数据信息传 送到阅读器,阅读器对信号解码后送计算机系统 进行处理。电磁与电感耦合的差别在于电磁耦合 方式中阅读器将射频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发送出 去;在电感耦合方式中,阅读器将射频能量束缚 在阅读器电感线圈周围,通过交变闭合的线圈磁 场,沟通阅读器线圈与射频标签之间的射频通道, 没有向空间辐射电磁能量。
1.2.1射频识别标签的分类及其构成
1、分类
(1)按标签的工作方式分类
主动式标签。用自身的射频能量主动地发射数据给 读写器的标签。主动标签含有电源。
被动式标签。由读写器发出查询信号触发后进入通 信状态的标签。被动标签可有源也可无源。
(2)按标签的读写方式分类 只读型标签。只能读出不能写入的标签。可分
频段名 低频LF 中频MF
高频HF 甚高频VHF 特高频UHF
超高频SHF
目前我国已规划的用于RFID技术的频率
频段名 低频LF
高频HF 特高频 UHF
超高频 SHF
频段
工作频率
30-300KHz
50K-190KHz(主要是 125/134KHz)
3-30MHz
13.553-13.567MHz
300-3000MHz 433.00-433.79MHz
满足以下特点的远距离系统是理想的射 频识别系统。
(1)射频标签无源。 (2)射频标签可无线读写。 (3)射频标签与读写器支持多标签读写。 (4)适合应用于高速移动物体的识别。 (5)远距离(读写极力大于5-10米)。 (6)低成本(可满足一次性使用要求)。
7、远距离射频识别系统的基本工作流程
(1)读写器将无线载波信号经发射天线向外发射。
半有源标签:阅读器的射频能量起到唤醒标 签转入工作状态的作用。
有源标签:不需利用阅读器的射频能量。
5、时序 (1)双向系统(阅读器向标签发送命令和数 据,标签向阅读器返回所存储的数据)
阅读器先讲方式
射频标签先讲方式
(2)多标签识别系统 一般情况下,采用阅读器先讲方式,阅读器 通过发出一系列的隔离指令,使得读出范围内 的多个射频标签逐一或逐批地被隔离(令其睡 眠)出去,最后保留一个处于活动状态的标签 与阅读器建立无冲撞的通信。
射频识别技术
1.1射频识别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基本概念
1.1.1射频识别技术概述
1、什么是射频识别技术? RFID射频识别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 它利用射频信号通过空间耦合实现非接触信息传递并 通过所传递的信息达到识别目的的技术。识别工作无 须人工干预,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RFID技术可 识别高速运动物体并可同时识别多个标签, 操作快 捷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