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秀艳《实验心理学》(人教版)教材精讲-第三章 如何读和写心理学实验报告【圣才出品】

合集下载

郭秀艳《实验心理学》章节题库(记忆与学习)【圣才出品】

郭秀艳《实验心理学》章节题库(记忆与学习)【圣才出品】

郭秀艳《实验⼼理学》章节题库(记忆与学习)【圣才出品】第8章记忆与学习⼀、单项选择题1.内隐学习最早的研究范式是()。

[统考2011研]A.⼈⼯语法范式B.序列学习范式C.复杂系统范式D.样例学习范式【答案】A【解析】国际上第⼀篇以“内隐学习”为题⽬的论⽂,是美国⼼理学家雷伯于1967年发表的⽂章,《⼈⼯语法的内隐学习》。

其中,他向被试呈现根本不同规则(⼈⼯语法)产⽣的字母串,并分别以外显和内隐指导语引导被试对其学习。

2.学习⼀系列单字后,把学过的与未学过的单字随机混在⼀起,并呈现给被试,要求被试辨认出学过的单字。

这种检查记忆效果的⽅法是()。

[统考2010研] A.系列回忆法B.再认法C.⾃由回忆法D.对偶联合法【答案】B【解析】系列回忆法要求被试按照先前呈现的顺序对材料进⾏学习和回忆;再认法是向被试同时呈现学习过的材料和未学习过的⼲扰材料,让他们判断是否是先前学习或记忆过的;⾃由回忆要求被试对先前呈现的⼀系列项⽬尽可能多地记住;对偶联合法是先向被试呈现⼀系列的刺激——反应对,然后单独呈现刺激项⽬,让被试回忆与之相对应的反应项⽬。

3.在记忆研究中,通常采⽤Peterson—Peterson法来控制()。

[统考2010研] A.复述的作⽤B.成熟的作⽤C.疲劳的作⽤D.期待的作⽤【答案】A【解析】在记忆研究中,通常采⽤Peterson—Peterson法来控制复述的作⽤。

也可以让被试在这段时间做⼀些简单的算术运算,以此来对抗被试的复述。

4.验证⼯作记忆是否存在中央执⾏系统,通常使⽤的研究范式是()。

[统考2010研]A.双任务范式B.点探测范式C.线索提⽰范式D.注意瞬脱范式【答案】A【解析】探索中央执⾏系统功能的实验研究有:Alzheimer病⼈的实验研究,双任务操作实验以及随机⽣成任务实验。

双任务范式关⼼注意是如何在多个并⾏任务间起到指向和调节作⽤的。

双任务范式的基本⽅法是:让被试执⾏两个明显不同的任务,然后研究者来评估这两个任务间相互影响的程度。

实验心理学笔记 郭秀艳[精品文档]

实验心理学笔记  郭秀艳[精品文档]

实验心理学第一章绪论1.费希纳冯特艾宾浩斯——贡献费希纳——奠基人1.费希纳定律:S=KlogR由刺激引起的知觉大小是该感觉系统的K值与刺激强度的对数之积2.三种感觉测量方法:最小可觉差法,正误法,均差法冯特——创始人1.把心理现象(感知觉,注意)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内容2.用实验法研究心理学3.培养了一大批人才艾宾浩斯——记忆等高级心理活动1.发现并证明实验法在整个心理研究中都是有效工具2.从根本上改变了实验心理学的研究范式—人工材料3.新的测量方法—节省法4.遗忘曲线2.非科学方法&科学方法的区别(各自特点)非科学方法的特点:1.听信权威2.注意凝聚3.先验科学方法的特点:1.经验观察2.自我校正3.心理学常用研究方法1.观察法特点:直接和描述性缺点:①无法对因果关系做出推论②提供的资料不充分③其描述性限制常常被忽略④观察法本身不一定客观无偏2.相关研究法——探索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3.实验法——通过人为地、系统地操作环境,导致某些行为发生变化,并对其进行观察、记录和解释优点:①能更好的控制无关变量的影响②经济实验控制——泛指对实验精度的一切保障工作,以保证应变量确实是由自变量的变化引起的。

①尽量消除无关变量②尽可能加以平衡4.试验心理学研究基本程序1.确定课题2.选择被试3.确定实验控制4.数据整合5.撰写研究报告第二章实验研究的基本问题1.自变量分类自变量——实验者所操纵的、对被试反应产生影响的变量1.作业变量2.环境变量3.被试变量2.操作定义——对一个心理现象根据测定它的程序下定义(布里奇曼)3.口语记录——被试在实验时对自己心理活动所作叙述的记录,或在实验之后,被试对主试提出问题所作回答的记录4.天花板效应&地板效应——指反应指标的量程不够大,造成反应停留在指标量表的最顶端或最底端5.额外变量的控制方式1.排除法——把额外变量从实验中排除出去2.恒定法——使额外变量在实验过程中保持恒定3.匹配法——使实验组和控制组中的被试属性相等4.随机化法和抵消平衡法5.统计控制法6.实验者效应&要求特征(典型的额外变量)实验者效应——主试在实验中可能以某种方式(表情、手势、语气等)有意无意的影响被试,使他们的反应附和主试的期望要求特征——被试会自发的对主试的实验目的产生一个假设或猜想,然后再以一种自以为能满足这一假想的实验目的的方式进行反应7.被试间设计&被试内设计被试间设计——每个被试只接受一个自变量水平的处理被试内设计——每个被试都接受所有自变量水平的处理8.内部效度&外部效度内部效度——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明确程度外部效度(生态效度)——实验结果的普遍代表性和适用性9.几种常用实验仪器1.立体镜—证实双眼视差和产生立体知觉的仪器2.深度知觉仪—检验深度知觉敏锐度的仪器3.速示器—短时呈现视觉刺激的仪器(研究知觉、记忆和学习等方面)4.记忆鼓5.警戒仪—测定个体警戒状态(加工定向注意的研究)6.镜画仪—研究练习效果和技能迁移作用,考察被试的反转能力、手眼协调能力和学习能力7.眼动仪—测试人眼活动情况,研究有关心理过程第三章如何读和写心理学实验报告1.重要中外信息检索源中——心理学报心理科学心理科学进展中国心理卫生杂志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外——通用的目录社会科学引用索引科学引用索引生物学摘要工效学摘要医师索引心理学文摘2.核对清单阅读法——提前列出一份问题清单,然后在阅读过程中逐一回答并核对有关清单上的问题及答案3.标准实验报告格式题目和作者摘要引言方法结果讨论参考文献第四章反应时1.反应时研究历史1.天文学——贝塞尔(人差方程式—天文学家在观察星体的时候,他们之间形成系统的恒定的差异,它反映了两个观察者之间的个体差异)2.生理学(第一阶段)——赫尔姆霍茨&唐纳斯→减数法3.心理学(第二阶段)——冯特及其学生&斯滕博格→加因素法2.简单反应时&选择反应时简单反应时—给被试呈现单一的刺激,只要求做单一的反应,并且两者是固定不变的,这时刺激与反应之间的时距就是简单反应时选择反应时—可能呈现的刺激不止一个,对每个刺激都要求被试做一个不同的反应,但刺激出现的顺序事先是不知道的3.影响反应时的基本因素1.简单—复杂反应时任务2.速度—准确性权衡——反应速度和反应准确性间的反向关系,必须在它们之间作出权衡3.刺激变量4.机体变量即被试变量4.减数法&加因素法1.减数法—将反应时分解成各个成分,分析信息加工过程(即每个阶段的加工时间)A反应(简单反应)—一个刺激一个反应B反应(选择反应)—两个或以上刺激和对应的刺激C反应(辨别反应)—两个或以上刺激,只有一个刺激要求反应C-A=辨别反应的时间B-C=选择时间2.加因素法—证实不同加工阶段的存在,辨认它们的先后顺序第五章心理物理学1.绝对感觉阈限&差别感觉阈限绝对感觉阈限—刚好能够引起心理感受的刺激大小差别感觉阈限—刚好能引起差异感受的刺激变化量2.测量感觉阈限的三种测量方法1.最小变化法(最小可觉差法、序列探索法)—将刺激按递增或递减的方式,以间隔相等的小步变化,寻求从一种反应到另一种反应的瞬时转换点或阈限的位置2.恒定刺激法(正误法)—选定几个固定刺激与最小变化法实施上无大差异,不同在于阈限值的计算上3.平均差误法(均误法、调整法)3.韦伯定律△φ/φ=C△φ差别阈限大小φ刺激的强度水平C韦伯分数4.费希纳定律(对数定律)ψ=Klgφψ心理感觉的量值K固定的系数φ物理刺激高出绝对阈限以上的单位数量5.史蒂文森定律(幂定律)S=bI aS感觉量b由量表单位决定的常数a感觉道和刺激强度决定的幂指数6.信号检测论的基本思想1.信号和噪音对信号检测起干扰作用的所有背景都是噪音。

实验心理学大纲郭秀艳

实验心理学大纲郭秀艳

《实验心理学》教学大纲
主讲教师:杨治良郭秀艳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旨在做到:(1)力图将经典研究和前沿进展交织铺陈,从而让学生掌握和了解实验心理学各领域中的历史脉络和传承关系;(2)把具体实验和逻辑方法有机整合,突显出科学思维在实验心理学中的核心价值,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3)注重实验程序、方法和仪器的掌握和练习,让这门课程成为学生们迈出心理学研究实践的有效指南。

第一讲绪论
第二讲实验设计
第三讲反应时间
第四讲传统心理物理法
第五讲现代心理物理法
第七讲知觉
第九讲内隐记忆
第十一讲情绪
第十二讲心理实验常用仪器
·四次作业:
1、论述实验的内部效度与外部效度的关系。

(安排在第一讲后)
2、论述记忆研究的过去、现在和展望(侧重理论和方法上阐述)。

(安排在第九讲后)
3、我们知道情绪既有内心体验又外部行为表现,而外部表现常常不是内心体验的真实反映,如常说的“笑里藏刀、皮笑肉不笑”等。

但由自主神经系统控制的生理指标能较客观地反映出有机体内心的真实体验,如皮肤电反应、脑电波等,这些指标可不同程度地反映出有机体的唤醒水平和活动情况,于是产生了对生理指标综合运用的多项生理记录仪,即测慌仪。

多项生理指标的综合使用给心理学应用带来了广阔的前景,但是其结果仍不能作为法庭上的证据,对此你有何看法?(安排在第十一讲后)
4、根据自己感兴趣的主题,设想一个实验,包括使用的实验材料、仪器,实验的结果,处理数据的所用的统计方法,撰写一份实验报告,要求严格按照标准的实验报告格式写。

(安排在第十二讲后)。

郭秀艳《实验心理学》(人教版)笔记和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郭秀艳《实验心理学》(人教版)笔记和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是没有仪器讲解以及实验设计部分。
郭秀艳考试的书让我看着很舒服,朱滢老师的很有深度也很不错。
目录分析
1.1复习笔记
1.2考研真题及
强化习题详解
2.1复习笔记
2.2考研真题及
强化习题详解
3.1复习笔记
3.2考研真题及
强化习题详解
4.1复习笔记
4.2考研真题及
强化习题详解
5.1复习笔记
5.2考研真题及
己的精彩内容摘录。
谢谢观看
强化习题详解
6.1复习笔记
6.2考研真题及
强化习题详解
7.1复习笔记
7.2考研真题及
强化习题详解
8.1复习笔记
8.2强化习题详

9.1复习笔记
9.2强化习题详

10.1复习笔记
10.2强化习题
详解
实验心理学》(人教版)笔记和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
师讲授《实验心理学》的课堂笔记,因此,本书的内容几乎浓缩了经典教材的知识精华。2.精选考研真题,编写
强化习题。本书参考了《实验心理学》的中英文教学资源及大量实验心理学相关辅导资料,根据每章重点内容编
写习题和详细答案,并对相关重要知识点进行了延伸和归纳。同时,本书也精选了近年的实验心理学考研真题。
所选考研真题和习题基本体现了各个章节的考点和难点,特别注重联系实际、突现当前热点进行分析。本书的笔
读者在学习专业教材时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学习专业课,我们有针对性地编著了一套与国内
外教材配套的复习资料。《实验心理学》(郭秀艳著,杨治良审订,人民教育出版社)是我国高校采用较多的实
验心理学经典教材。作为该教材的学习辅导书,本书具有以下特点:1.整理名校笔记,浓缩内容精华。每章的复

郭秀艳版 实验心理学笔记 (1)

郭秀艳版 实验心理学笔记 (1)

第一节实验心理学的由来19世纪之前,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是思辨。

现代意义上科学心理学的诞生是在1879年,德国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的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为标志的。

心理学建立的意义:1.扩大了心理学的研究范围和范围;2.使得心理学研究方法和途径发生了深刻的改革,在方法和研究上给予其他心理学分支以大力的支持和辅助;3.第一章绪论4.借助实验心理学的基本方法和思想,当代心理学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和荣誉;实验心理学发展的途径:1.费希纳:物理心理学,开创性的提出量化研究;2.冯特:首先提出心理学必须要用实验的方法进行研究;3.艾宾浩斯:实证法研究记忆等高级心理过程;一、费希纳(一)生平1801年4月19日出生于德国;做了7年的生理学家;15年的物理学家;14年的心理学家;11年的实验美学家;在教物理的时候,开始从事感觉的研究,率先采用心理物理学方法研究色觉和后像;19世纪受荷兰理性哲学影响,开始采用科学方法进行研究;1860年,出版《心理物理学纲要》(二)对心理学的贡献;1.联系内部世界和外部世界;(1)费希纳定律,公式为:S=K㏒RS为感觉到的刺激强度;R为实际刺激强度;K 为常数;㏒取对数;(2)费希纳定律的含义:由刺激所引起的知觉大小,是该感觉系统的K值与刺激强度的对数之积;当刺激量越大,产生一个最小可觉差【jnd】所需要的变化量就越大。

即是:物理量越大,为了感觉到同样的差异,需要更大的刺激变化;(3)费希纳定律对实验心理学的影响:第一,这一定律证明了内部世界与外部世界之间存在着联系,而且这种联系是可以进行简单的数学表达;第二,费希纳定律还表明内部世界和外部世界存在着差异,刺激强度增加的效果不是绝对的,而是的相对于已有的感觉强度;2.心理现象的定量研究方法;(1)最小可觉差;(2)正误法;(3)均差法;(三)对现代实验心理学的影响:1、一方面他关于感觉测量的思想被后人进一步深化:对各种心理现象都试图进行科学量化的研究,并且用数字形式表现出来;2、另外一方面,从他的不足出发,后人发展出一种新的心理学物理方法——信号检测论;二、冯特(一)生平1832年8月16日出生于德国;在海德堡从事生理学研究是他的实验心理学概念的开始;(二)对心理学的贡献;1、倡导用心理现象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反对把神学和哲学的灵魂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为心理学的独立开辟了道路;2、提出必须用实验方法研究心理学,并且在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对心理现象进行量化的科学研究,从而创立了实验心理学这门学科,使得心理学真正的走进科学的殿堂;3、他培养了一大批学生,为心理学在世界范围内发展撒下了种子;(三)对现代实验心理学的影响;他是现代心理学的创始人,同时也是实验心理学的开山人物,对现代心理学的影响最大;三、艾宾浩斯费希纳的量化思想让实验心理学的诞生成为可能;冯特的勤奋工作建立了实验心理学的体系;艾宾浩斯大大拓展了实验心理学的领地;(一)生平1850年2月24日出生于德国波恩。

《实验心理学》理论教学大纲(供四年制本科应用心理学专业使用)

《实验心理学》理论教学大纲(供四年制本科应用心理学专业使用)

《实验心理学》理论教学大纲(供四年制本科应用心理学专业使用)Ⅰ前言实验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它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态度、实验的理念以及帮助学生掌握实验的设计和分析等。

实验心理学是心理学非常重要的支柱,是其他心理学课程的基石。

主要是通过讲解心理学实验的历史、控制思想等,利用可证伪的原则来通过巧妙的实验设计得出可靠的结论,从而验证某些概念、理论,或发现新的知识。

该课程既回顾了经典感知觉的实验设计思想和方法,还讲授在反应时领域、记忆、注意等高级心理过程方面的实验进展。

通过学习该课程,学生一方面掌握实验的思想和方法,具备实验设计的能力,另一方面了解相关的经典理论及进展,从而为其他课程的学习以及心理学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大纲适用于四年制本科应用心理学专业使用。

现将大纲使用中有关问题说明如下:一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大纲每一章节均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三部分组成。

教学目的注明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级别相对应,并统一标示(核心内容即知识点以下划实线,重点内容以下划虚线,一般内容不标示)便于学生重点学习。

二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可根据不同教学手段,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有的内容可留给学生自学。

三总教学参考学时为54学时,理论54学时。

四教材:《实验心理学》,郭秀艳,人民卫生出版社,第2版,2013年8月。

II正文第一章概论一教学目的本章将从实验心理学的性质、诞生及方法学地位三个方面向学生展示其魅力,使学生对实验心理学有一个全面、概括性的认识。

二教学要求(一)掌握科学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二)熟悉费希纳、冯特、艾宾浩斯对实验心理学的建立、发展的贡献。

(三)了解实验心理学在心理学领域里处于什么样的位置。

(四)了解实验心理为什么是一门科学。

三教学内容(一)实验心理学的性质:实验心理学的含义、实验心理学的学科地位、实验心理学的科学属性。

郭秀艳《实验心理学》03章 如何读和写心理实验报告

郭秀艳《实验心理学》03章 如何读和写心理实验报告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 南京大学中国社 (Chinese Social 会科学研究评价 Sciences Citation Index) 中心 中国科学引文索引 (Chin Science Citation Index)
心理学报 (Acta Psychologica Sinica)
心理科学 (Psychologic al Science)
心理实验报告的写作
部 分 信 息
题 目
摘 要 引 言 方 法 结 果 讨 论
实验研究:说出自变量和因变量—“X对Y的影响” 其它研究:说出所探讨的关系—“X和Y的关系”
最多120words(或300汉字)说出对谁做了什么,并概括出最重 要的结果 说出你想要做什么及原因(在此可能需要回顾有关的研究结果) 说出你对结果的预测 提供充分信息,便于其他研究者重复你的研究 为表述清晰需要使用层次标题(被试、仪器或材料、程序等)还 需要明确交待自变量、因变量和控制变量 用图或表概括最重要的结果 尽量详细地报告所有相关数据以验证研究目的 说出研究结果与引言中的假设或预期是否一致 对结果做合理的推论和理论阐述



认知科学 (Cognitive Science)
发展心理学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发展的心理生理学 (Developmental Psychobiology) 变态心理学杂志 (Journal of Abnormal Psychology) 应用行为分析杂志 (Journal of Applied Behavioral Analysis)
参考文献
用APA格式列出那些在报告中被引用过的文献
实验心理学杂志:动物的行为过程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Animal Behavior Processes) 实验心理学杂志:普通心理学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General) 实验心理学杂志:学习、记忆和认知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Learning, Memory and Cognition) 实验心理学杂志:人的知觉与作业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Human Perception & Performance)

2021年心理学考研郭秀艳实验心理学笔记(紧扣大纲)

2021年心理学考研郭秀艳实验心理学笔记(紧扣大纲)

2021年心理学考研郭秀艳实验心理学笔记(紧扣纲目)实验心理学是心理学考研复习的重要部分,为了2021年考研的同学能够更好地把握实验心理学的考点,力比多学院老师整理了实验心理学部分的重难点供大师参考,希望大师规划好复习,坚持到底。

实验心理学是心理学考研专业课考试的重要部分,也是很多同学感觉复习比力艰巨的一部分,力比多学院整理了实验心理学复习的重点供2021年考研的同学参考。

一.实验心理学概述(一)实验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1.冯特首次提出心理学必需用实验的方式进行研究,从而搭建了实验心理学的框架;2.费希纳开创性地提出量化研究心灵的思想,其著作有《心理学物理纲要》;3.艾宾浩斯开用实证方式研究记忆等高级心理活动之先河,采用节省法;(二)实验心理学研究的一般轨范略二.实验心理学的变量与设计(一)心理学实验的含义与基本形式1)观察法:是描述性质的方式,特点:直接性,描述性;缺点:过于直接和简单;其中自然观察法是最受推崇的一种方式,是指对自然情境下的现象进行深入观察的一种方式;其中个案法,是指深入研究单个或少数几个被试的观察法;(注意无干扰观察::指研究者为了避免被试由于知晓正在被观察,产生非自然状态下的行为,而采用的一种无干扰观察技术)2)相关研究:探索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彼此关系。

3)实验法:是科学心理学研究的最高级的方式;实验法的优点:①实验者带有特定的目的进行实验,这比起耐心等待自然观察要有效、经济和便当得多②实验者可以控制一切无关变量而只改变一些研究感兴趣自变量,因此结论更加严谨③实验条件为实验者的观察和记录创造了最好的条件,测量较为精确④设定明确的实验条件可以使别人来反复并检验实验的结果实验法的缺点:①实验条件控制有过多的报答性②实验干预程度高③对于复杂的行为无法测量④不适合大规模探索性研究按照实验的条件要求严格程度分类:自然实验法:在自然情境下,对实验情境进行必然控制来对人的心理和行为变化进行研究,结果与真实生活或工作情境比力接近,具有很好的推论性;实验室实验:在实验室条件下,通过精确和严格的控制进行研究,结果与真实情况差异较大,推论性较差;二心理学实验中的变量及其控制1)自变量的种类与控制自变量:在实验中实验者所把持的,对被试的反映产生影响的变量;自变量的分类:①作业变量(课题变量):即各种可以把持的具有质或量的变化的刺激,如教材、教法、教学手段或教学组织形式等;②环境变量,即实验的环境,如实验室的照明情况或噪音强度等;③被试变量,又称机体变量,是指在外界条件一致的情况下,被试间分歧程度的持续性特征,如年龄、性别、血型、分歧文化程度、职业特点、健康状况等;④暂时的被试变量,指通过主试的言语、态度以及用某些方式使被试的机能状态、特性等产生一时的变化,将这种一时的变化作为引起被试反映的自变量,如疲劳、焦虑等。

读-郭秀艳《实验心理学第二版》一书分享活动

读-郭秀艳《实验心理学第二版》一书分享活动

重点章节一:实验设计
实验设计原则
01
掌握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如随机化、控制变量、重复实验等

实验类型选择
02
了解不同类型实验(如实验室实验、现场实验、准实验等)的
熟悉实验操作规范,确保实验过程严谨、可靠。
重点章节二:数据分析与处理
数据整理与清洗
掌握数据整理与清洗的方法,如异常值处理、缺失值 填补等。
研究领域
主要涉及认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实验心理学等领域。
书籍内容概述
实验心理学基本概念
介绍实验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方法和基本概 念。
认知过程实验研究
深入探讨感知、注意、记忆、思维等认知过 程的实验研究。
心理学实验研究设计
详细阐述心理学实验的设计、实施和分析方 法。
社会心理学实验研究
分析社会认知、社会影响、社会关系等社会 心理学主题的实验研究。
郭秀艳教授及著作
介绍郭秀艳教授的学术背景和《实验心理学(第 二版)》一书的主要内容。
分享活动契机
阐述为何选择此书进行分享活动,以及此次活动 的契机和来源。
分享活动目的
提高学习兴趣
01
通过分享活动,增加参与者对实验心理学的兴趣,激
发学习动力。
拓展知识面
02 让参与者了解《实验心理学(第二版)》一书的核心
内容和知识点,拓宽知识面。
促进学术交流
03
为参与者提供一个学术交流的平台,鼓励大家积极发
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分享活动流程
活动时间安排
明确分享活动的时间、地点和参与方式。
分享内容安排
按照章节或主题,安排分享的具体内容和顺序。
互动环节设计
预留互动环节,鼓励参与者提问、分享心得和进行讨论。

实验心理学讲义(如何读和写心理学实验报告)

实验心理学讲义(如何读和写心理学实验报告)
封面包括文章的题目、作者姓名和工作单位、以及行文标 题。
第 二 页 包 含 短 标 题 、 摘 要 ( Abstract ) 及 关 键 词 ( Key Words)。
2019年9月9日11时54分
19
一、标准实验报告的格式
实验报告正文从第三页开始,首先是文章的完整 题目,紧接着是引言(Introduction)。写完引言 后,紧随方法部分(Method),无须换页。在撰 写方法部分时,应写上几个下一级子标题,如 “被试”(Subjects)、“仪器”(Apparatus) 和“程序”(Procedure)等,以帮助读者快速明 确相关信息。方法之后紧跟着结果部分、讨论部 分,仍不必换页,小标题打印在行的中央。
(4)方法
详细介绍实验者的操作过程。通常分成三个部分:① 被试;②仪器和材料;③实验程序。
2019年9月9日11时54分
12
(5)结果
结果通常会以统计图表表示,即以某种统计手段对原始 数据进行适当的整理汇总后,联列成图表,而无须一一 列出所有的原始数据和个案记录。
(6)讨论
在这部分里,实验者可以重新阐述所得数据的含义并得 出理论上的结论。
(7)参考文献
在撰写论文时,参考过的文献资料应列于实验报告的正 文之后。参考文献中只能列出那些被引用过的文章,并 写明作者、文献名称、出版单位、地点和时间以及页码 等。
2019年9月9日11时54分
13
一、实验报告与核对清单
在运用核对清单法阅读他人的文章时,可将清单中的 八个项目与文章的相关内容对应,边阅读边思考,以提 高自己的研究能力与水平。
2019年9月9日11时54分
10
一、实验报告与核对清单
一般地,心理实验报告的基本结构主要包括: (1)题目和作者

郭秀艳《实验心理学》(人教版)笔记考点课后答案

郭秀艳《实验心理学》(人教版)笔记考点课后答案

郭秀艳《实验心理学》(人教版)笔记考点课后答案《实验心理学》(郭秀艳著,杨治良审订,人民教育出版社)是我国高校采用较多的实验心理学经典教材。

作为该教材的学习辅导书,1.整理名校笔记,浓缩内容精华。

每章的复习笔记以《实验心理学》为主并结合其他实验心理学教材对本章的重难点知识进行了整理,并参考了国内名校名师讲授《实验心理学》的课堂笔记,因此,2.精选考研真题,编写强化习题。

第1章绪论1.1复习笔记一、实验心理学的由来现代意义上科学心理学的诞生是在1879年,以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的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为标志。

现在实验心理学已经成为科学心理学研究的代表和主力,这一地位的取得离不开实验心理学创生之初众多研究者的工作和贡献。

其中又尤其以三位学者的工作最具里程碑意义,他们是:费希纳、冯特与艾宾浩斯。

(_)费希纳(G.T.Fechner, 1801 〜1887)1.费希纳对心理学的贡献费希纳开创性地提出了量化研究“心灵"的思想,以及具体可操作的量化方法,即影响深远的心理物理法,从而为实验心理学指明了方向。

他于1860年出版的《心理物理学纲要》,奠定了实验心理学的基础。

费希纳对实验心理学的贡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联系内部世界和外部世界①费希纳定律的提出1860年,费希纳在韦伯定律的基础上,采用物理学方法研究感觉生理,以探讨哲学心理学中身心关系的问题,提出了用以了解人们对刺激量的心理经验(即知觉大小)的费希纳定律。

其公式为:S=K logRo其中,S 为感觉到的刺激强度,R为实际刺激强度,K为常数,log为取对数。

费希纳定律表明:由刺激所引起的知觉大小是该感觉系统的K值与刺激强度的对数之积。

当刺激量越大时,产生一个最小可觉差(just noticeable difference,简称jnd)所需要的变化量也越大,即物理量增大时,为了感知到同样的差异,需要更大的刺激变化。

②费希纳定律的意义a.这一定律证明了内部世界(心理和经验的世界) 与外部世界(物理和环境刺激)之间存在联系,而且这种联系可以进行简单的数学表达。

郭秀艳《实验心理学》分析题及答案

郭秀艳《实验心理学》分析题及答案

1. 针刺麻醉真的有效果吗?请结合信号检测论分析“针刺麻醉”说,并设计一个实验进行验证?2. “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

”该故事说明了什么心理现象?请参照心理学研究的整个程序(查阅文献——实验研究——形成理论——深入研究——实际应用及理论校正),概述对此现象进行深入分析的步骤。

3. 有一个问题儿童比尔特别能哭闹,父母亲想了一切办法都无济于事,最后只得带他去见了心理医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心理治疗后,小比尔竟真地不再哭闹了。

有研究者猜测是成人的注意强化了比尔哭的行为,心理医生在治疗期间可能只是采取不理会比尔的哭声的做法,比尔就改掉了爱哭的毛病。

如果你是研究者,你会采用怎样的实验设计来验证这一假设?4. 假设有一个研究计划:去图书馆抢占一张桌子,并且抢到空桌子后还要通过非言语、非暴力的手段尽可能地去阻止其他人在你身边的空座位坐下来。

按照这个计划,你去图书馆将书、衣服以及其他的东西摊在桌子上,你希望这样可以阻止他人在你旁边坐下,坚持了15分钟,有人坐到了你的旁边,这时你的研究结束了,请判断这是一项实验吗?为什么?5. 假设有一个研究者想要比较游泳和跑步的减肥效果。

他找来两个肥胖的人作被试,首先用一架最大量程为300磅的台秤称他们的体重,发现两个被试的体重正好都是300磅。

然后,这两个被试开始减肥计划,一个通过跑步减肥,另一个游泳。

几个月后,两个人又一次用同一架台秤称体重,结果发现两个人的体重都是250磅。

研究者认为两个人都减重50磅,因此断定跑步和游泳的减肥效果一样好。

请问该研究可能存在什么问题?6. 要在一个实验中测定30个学生记忆无意义单词的能力,自变量是每个项目被诵读的次数,一次或五次,请分别采用被试内设计和被试间设计进行实验,并说明可能出现的问题。

7. 为了测定在不同空间环境下的个体空间情况,实验分别选择一个面积为10米×l0米及20米×20米左右大小的空教室(或大厅)实施实验,准备一把量程大于2米的米尺。

郭秀艳《实验心理学》笔记和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知觉)【圣才出品】

郭秀艳《实验心理学》笔记和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知觉)【圣才出品】

第7章知觉7.1 复习笔记一、直接知觉和间接知觉知觉(perception)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一)历史渊源1.直接知觉(direct perception):认为知觉只具有直接性质,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知觉的刺激物说。

(1)格式塔心理学:人们的知觉是对事物整体的反映,并不是对各部分的简单总和。

(2)吉布森(Gibson,1950,1966,1979):把知觉看作是从环境中提取相关信息的直接过程。

2.间接知觉(indirect perception):以Gregory为代表,认为知觉是较为活跃的和主动的过程,是当前呈现的外部刺激和大脑中已经存在的对外部世界的内部表征两者之间的匹配过程。

3.自下而上(bottom-up)和自上而下(up-bottom)加工:自下而上加工是指由外部刺激开始的加工,也称材料驱动加工(data-driven processing);而自上而下加工则指由有关知觉对象的一般知识开始的加工,也称为概念驱动加工(conceptually-driven processing)。

直接知觉论只讲究自下而上加工,而间接知觉论则讲究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加工相结合,即刺激信息和内部经验的匹配。

(二)直接知觉实验最关键的实验设计要点是排除过去经验对被试的影响。

其中最广为人知的的研究是吉布森和沃尔克(Gibson和Walk,1960)的视崖实验。

1.实验背景视崖实验的研究对象是深度知觉,这是知觉中最具魅力的一个研究领域。

2.实验方法(1)被试:6个月到14个月大的婴儿和刚出生的小动物。

(2)实验仪器:视崖(visual cliff),是一张高为4英尺的桌子,表面是一整块厚玻璃,半边的玻璃是不透明的,紧贴玻璃下方就有一块红白格子的布,此为“浅滩”,而另半边的玻璃是透明的,不过在相距4英尺远的地面上同样放着红白格子的布。

(3)实验操作:将婴儿放在视崖的中间,并要求他们的母亲站在视崖深的一端和浅的一端召唤他们,观察他们是否会跟着母亲的召唤,向“视崖”或“浅滩”爬去。

郭秀艳《实验心理学》(人教版)教材精讲-第1~3章【圣才出品】

郭秀艳《实验心理学》(人教版)教材精讲-第1~3章【圣才出品】

第一章绪论19世纪以前,真正的科学心理学还没有开始。

这一时期的心理学研究者是由哲学家、医生或生理学家兼任的,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是思辩。

1879年,以冯特(Wilhelm Maximilian Wundt)在莱比锡大学建立的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为标志,第一次确立了实验法在科学心理学研究中的核心地位,实验心理学由此成为科学心理学的先锋。

第一节实验心理学的由来一、冯特(一)生平1832年8月16日出生于德国海德堡附近的一个牧师家庭。

19岁进入杜宾根大学学习医学与哲学,后转入海德堡大学就读,在那里他广泛涉猎了解剖学、生理学、医学、物理学和化学等,并对生理学产生兴趣浓厚。

在海德堡作生理学研究时,冯特关于心理学是独立的实验科学的概念开始出现。

在《对感官知觉学说的贡献》一书中,他阐述了关于新心理科学的思考和建议。

在这本书里,冯特第一次讲到“实验心理学”。

这本著作与费希纳的《心理物理学纲要》(1860)一起常被看作新心理学著作诞生的标志。

1863年,冯特出版了《人与动物的心理讲义》,该书所探讨的许多问题都是实验心理学家们多年来一直关注的问题。

1873—1874年,出版了《生理心理学原理》,被心理学界誉为科学心理学史上最伟大的著作。

冯特晚年兴趣发生了转变,在其最后的20年间完成了10卷巨著《民族心理学》。

1920年8月31日这位伟大的心理学家病逝于莱比锡,享年88岁。

(二)研究贡献1.冯特倡导用心理现实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反对把神学和哲学上的灵魂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为心理学的独立开辟了道路。

2.冯特提出必须用实验方法研究心理学,并于1879年在莱比锡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对心理现象进行量化的科学研究,从而创立了实验心理学这门新学科,使心理学真正地走入科学的殿堂。

3.冯特的伟大之处还在于运用莱比锡实验室培养了一大批学生,遍撒心理学国际性发展的种子。

据统计,冯特的学生中有116人研究心理学课题,其中34人成为心理学界的知名学者,如霍尔(Hall, G. S.)、卡特尔(Cattell, J. M)、铁钦纳(Tichener, E. B.)等等。

郭秀艳《实验心理学》笔记和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1~3章【圣才出品】

郭秀艳《实验心理学》笔记和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1~3章【圣才出品】

第1章绪论1.1 复习笔记一、实验心理学的由来现代意义上科学心理学的诞生是在1879年,以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的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为标志。

现在实验心理学已经成为科学心理学研究的代表和主力,这一地位的取得离不开实验心理学创生之初众多研究者的工作和贡献。

其中又尤其以三位学者的工作最具里程碑意义,他们是:费希纳、冯特与艾宾浩斯。

(一)费希纳(G.T.Fechner,1801~1887)1.费希纳对心理学的贡献费希纳开创性地提出了量化研究“心灵”的思想,以及具体可操作的量化方法,即影响深远的心理物理法,从而为实验心理学指明了方向。

他于1860年出版的《心理物理学纲要》,奠定了实验心理学的基础。

费希纳对实验心理学的贡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联系内部世界和外部世界①费希纳定律的提出1860年,费希纳在韦伯定律的基础上,采用物理学方法研究感觉生理,以探讨哲学心理学中身心关系的问题,提出了用以了解人们对刺激量的心理经验(即知觉大小)的费希纳定律。

其公式为:S=K log R。

其中,S为感觉到的刺激强度,R为实际刺激强度,K为常数,log为取对数。

费希纳定律表明:由刺激所引起的知觉大小是该感觉系统的K值与刺激强度的对数之积。

当刺激量越大时,产生一个最小可觉差(just noticeable difference,简称jnd)所需要的变化量也越大,即物理量增大时,为了感知到同样的差异,需要更大的刺激变化。

②费希纳定律的意义a.这一定律证明了内部世界(心理和经验的世界)与外部世界(物理和环境刺激)之间存在联系,而且这种联系可以进行简单的数学表达。

b.该定律表明内部世界和外部世界存在差异,刺激强度增加的效果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于已有感觉的强度。

(2)心理现象的定量研究方法①种类:费希纳在心理物理学研究中创造了三种感觉测量方法,它们分别是最小可觉差法(method of just noticeable difference)、正误法(method of right and wrong cases)和均差法(method of average error)。

心理学实验报告

心理学实验报告

心理学实验报告实验心理学(郭秀艳所著书籍):《实验心理学》主要内容:绪论、实验研究的基本问题、实验研究的基本问题、反应时、心理物理学、注意、知觉、记忆与学习、思维、情绪、实验一情绪对动作稳定性的影响等。

作者简介:郭秀艳个人简历:1994年7月东北师范大学心理系获得硕士学位1994年7月~1998年7月福建师范大学心理系讲师1998年9月~2001年7月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博士研究生,获得博士学位2001年9月至今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讲师、副教授教学工作本科生课程:实验心理学研究生课程:实验心理学进展、记忆心理学研究方向:实验心理学、认知心理学主要科研成果:1.实验心理学(坎特威茨等著)(译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内隐学习与外显学习的相互关系(论文)心理学报,2002年第4期3.再认中意识和无意识的贡献大小——兼论内隐记忆的抗老化现象心理科学(论文)心理科学,2002年第5期4.意识-无意识成分贡献的权衡现象(论文)心理学报2003年第4期5.内隐学习(著作)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6.2003年获得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目录: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实验心理学的由来一.费希纳二.冯特三.艾宾浩斯第二节实验心理学的科学属性一.为什么实验心理学是科学的二.对实验心理学的认识误区第三节实验心理学的方法学地位一.观察法二.相关研究法三.实验法第四节如何进行实验心理学研究一.实验心理学的研究伦理二.实验心理学研究的一般程序本章实验实验一储存负荷量对短时记忆效果的影响实验二相关研究中的因果判断第二章实验研究的基本问题第一节实验研究的变量一.变量:实验的基本特征二.自变量三.因变量四.控制变量第二节实验研究的设计一.多变量设计二.被试问设计和被试内设计三.小样本设计四.准实验设计第三节实验研究的效度和信度一.实验研究的效度二.实验研究的信度第四节实验研究的仪器一.几种常用实验仪器二.计算机在心理学实验中的应用三.脑功能成像技术在心理学实验中的应用本章实验实验一心理学实验中各变量之间的关系实验二如何制造回归假象第三章如何读和写心理学实验报告第一节文献检索一.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检索源二.一个文献检索的实例第二节核对清单阅读法一.实验报告与核对清单二.核对清单阅读法的原理三.核对清单阅读法的实例第三节心理学实验报告的写作一.标准实验报告的格式二.写作技巧第四节学生心理学实验报告的写作一.学生实验报告的各个部分二.学生心理学实验报告举例本章实验实验一自变量范围的确定实验二神秘的气泡——个人空间圈第四章反应时第一节反应时的研究历史一.反应时研究的开端——在天文学上的研究历史二.反应时在心理学中的研究历史三.反应时测量的发展第二节反应时研究的基本问题一.简单反应时和选择反应时二.速度一准确性权衡三.影响反应时的其他因素第三节反应时新法一.减数法二.加因素法第四节反应时研究的新进展一.序列反应时二.内隐联想测验本章实验实验一简单反应时和选择反应时实验二任务速度和任务准确性第五章心理物理学第一节传统心理物理学一.感觉阈限的测量二.阈上感觉的测量第二节心理物理函数一.韦伯定律二.费希纳定律三.史蒂文斯定律第三节感觉的直接测量一.感觉的直接测量法二.感觉直接测量的情境效应三.直接数量估计法的应用第四节信号检测论一.信号检测论引入的缘由二.信号检测论的基本思想三.信号检测论的两种独立指标四.接受者操作特性曲线五.认知研究中的应用本章实验实验一用恒定刺激法测定重量差别阈限实验二用对偶比较法和等级排列法测定广告悦目程度实验三先定概率对回忆的影响第六章注意第一节注意的理论和实验一.过滤器理论与双耳分听技术二.资源限制理论与可证伪标准三.特征整合理论与错觉性结合实验第二节注意的操作定义一.任务定义注意二.持续性注意三.加工定向注意第三节注意的研究方法一.提示范式二.搜索范式三.过滤范式四.双任务范式五.电生理学研究方法第四节注意的应用研究一.警戒二.飞行员的心理负荷三.载重车司机的工作负荷本章实验实验一斯特鲁普效应实验二警戒作业绩效的测定第七章知觉.. 第一节直接知觉和间接知觉一.历史渊源二.直接知觉实验三.间接知觉实验第二节视知觉和听知觉一.视知觉二.听知觉第三节空间知觉一.肌肉线索二.物理线索三.双眼线索四.线索间的互动第四节时间知觉一.时序知觉二.时距知觉第五节无觉察知觉一.无觉察知觉的提出二.无觉察知觉的实验逻辑三.研究方法本章实验实验一听觉阈限测定实验二大小知觉恒常性实验三知觉的间接性第八章记忆与学习第一节记忆与学习的传统研究一.记忆的早期研究二.学习的早期研究三.记忆与学习研究的传统方法第二节记忆的类型一.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二.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三.前瞻记忆和回溯记忆四.错误记忆和真实记忆五.元记忆和客体记忆第三节内隐记忆一.内隐记忆的提出二.内隐记忆的理论解释三.内隐记忆的实验方法第四节内隐学习一.内隐学习的特征二.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的关系三.内隐学习的研究方法四.内隐学习的应用研究本章实验实验一数字记忆广度实验二加工分离程序测定时序知觉中意识和无意识的贡献实验三学会精心组织第九章思维第一节思维的研究方法一.行为测量二.出声思维三.建构认知模型第二节思维研究的领域一.概念的形成二.问题解决三.推理四.决策第三节思维中的无意识过程一.零相关标准与直觉研究二.猜测标准与问题解决研究第四节思维和人工智能一.人工智能的界定二.人工智能的成果三.人工智能的局限性本章实验实验一概念的形成实验二可得性启发第十章情绪第一节情绪的产生和获得一.情绪的产生——沙赫特的实验二.情绪的先天获得——哈洛的实验三.情绪后天习得的实验研究第二节情绪的认知研究一.早期的情绪认知研究二.情绪与归因三.情绪与决策第三节情绪的测量一.主观体验二.面部表情三.生理指标第四节情绪的研究方法一.刺激一反应法二.情绪诱导法三.时间抽样技术本章实验实验一情绪对动作稳定性的影响实验二情绪对时间知觉的影响实验三棒框测验附录Ⅰ心理学研究中的新技术一.脑功能成像技术二.元分析三.单被试实验附录Ⅱ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一.描述统计二.推论统计三.统计的误用四.零假设显著性检验存在的问题附录Ⅲ统计数值表一.PZO转换表二.正态分布曲线对应坐标数值表三.正态分布概率对应数值表四.t值表五.F值表六.X2分布数值表七.相关系数(r)显著性临界值八.相关系数r的Zr转换表九.随机数表参考文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 如何读和写心理学实验报告
第一节 文献检索
一、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检索源
基本信息:20世纪80年代,估计有40000多种学术期刊,它们每分钟发表2篇文章(每天2880篇,每年超过一百万篇)。

20多年的时间过去了,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这个数量可能成倍增长了……
二、文献检索的一些重要技巧
1.提示线索的使用:关键词;作者;题目;刊名;年代
2.综述性文章的重要性;
3.滚雪球式的查阅方法;
4.重要人物、任务追踪;
5.直接联系原作者获取相关文章
第二节 核对清单阅读法
一、实验报告与核对清单
核对清单法要求读者带着自己的问题来阅读心理学论文,将自己的思考与作者的论述进行核对,以发现自己与作者之间的不同,并能够尽力解释这些不同。

清单上共有八个主要问题,它们是分别针对实验报告的不同部分提出的。

二、核对清单阅读法的原理
问题分类:描述性问题和核对性问题。

描述性问题有三个:
作者的研究目的是什么?
作者所要验证的假设是什么?
该实验中的自变量、因变量和控制变量各是什么?
这三个问题的提出是为了让读者把该实验报告的一些关键性事实描述出来。

它们是核对清单阅读法的关键所在,其提出是为了激发读者深层的思考。

核对性问题的回答分三个阶段:
(1)作答阶段
(2)核对阶段
(3)解决差异阶段
起初,在发现差异后,读者会先挑剔自身的漏洞。

读者最初应该反思自己:
“是否我的想法错了?”
“我的思路有问题吗?”
“我的实验设计存在不严密之处吗?”
“我的预测不够准确吗?”
“我的分析不够全面吗?”
“我对问题的理解不够深刻、乐观吗?”
第二个境界----挑剔作者的漏洞:
“作者的实验设计严密吗?”
“作者的实验结果意外吗?”
“作者的分析讨论是否过于大胆?”
....
此时,读者的科学研究素质已经很高了,
可以说已经站在了科学研究的前沿。

这种境界下的思考能让读者不断地发现现有研究的不足和空白,为他们今后创造性的研究奠定基础.
这就是核对清单阅读法。

它可以避免匆匆略读一篇文章而所知甚少。

当你第一次仔细
一开始你可能会感觉比较吃力,甚至会觉得很浪费时间,但是别灰心,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练习后,你就会发现这个方法可以帮助你高效率、高质量地读完每一篇实验报告。

接下来我们将使用核对清单阅读法来共同分析一篇典型的实验报告。

三、核对清单阅读法的实例
杨治良关于内隐记忆的研究(心理学报)
背景知识简介:
内隐记忆是指人们不能够回忆其本身,却能够在行为中证明其事后效应的经验(Roediger,1993)。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内隐记忆研究成为记忆研究的热点之一,国内外许多学者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工作,出了内隐记忆的操作定义非言语材料作为刺激材料。

鉴于以往研究中以语言材料为实验材料的很多,但以汉字作为语言材料的则很少,国内学者杨治良等人(1994)以汉字为实验材料率先进行了这方面的研究。

内隐记忆是在不需要对特定的过去经验进行有意识或外显回忆的测验中表现出来的对先前获得信息的无意
识提取(Graf和Schacter,1985)。

到目前为止,任务分离范式在内隐记忆的实验研究中应用得较多。

任务分离是指内隐和外显测验的实验性分离,即操纵某一实验变量使其在不同的测验任务中表现出不同的效应。

罗迪格(Roediger,H. L.)和麦克德莫特(McDermott,K. B.)统计了常用的13种内隐记忆
测验,归纳出内隐记忆测验应该具有两个条件:(1)第一阶段(学习阶段),被试要接触相关的信息;(2)第二阶段(测验阶段),要在强调迅速反应和无意识回忆的指导语下测验被试在第一阶段获得的经验的迁移。

因此,研究内隐记忆的实验大都包括两个阶段:学习阶段和测验阶段。

从所用的研究材料来看,当前内隐记忆研究主要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以语言材料为实验的刺激材料,主要形式有词干补笔、残词补全、词汇确定、词的确认以及偏好判断等,另一类是以非言语材料作为刺激材料。

鉴于以往研究中以语言材料为实验材料的很多,但以汉字作为语言材料的则很少,国内学者杨治良等人(1994)以汉字为实验材料率先进行了这方面的研究.
1 前言
内隐记忆(implicit memory)的研究粗略地可分为五个领域,即重学时的节省、阈下刺激的影响、无意识学习和条件性作用(内隐学习)、重复启动效应、健忘症研究。

从内涵上讲,在不同领域中,对内隐记忆的概念的理解有所不同。

阈下刺激研究通过设立阈限替代测量时的间接测量任务,认为在学习阶段为无意识的事件若在测验中表现出启动效应或其它存在的迹象,就表明阈下刺激确实在人脑中留有痕迹,这种痕迹就是内隐记忆,它可以易化测量阶段对刺激或相关刺激的再加工。

当前内隐记忆的研究多使用重复启动(repetition priming )方式,从而将内隐记忆理解为由于近
期与某一刺激的接触而使对此刺激的再加工得到易化。

部分阈下刺激的内隐记忆就其含义讲也可以说是一种重复启动,只不过近期对刺激的接触是无意识的罢了.
实验性分离是指操纵某个变量使不同的记忆任务表现出不同的结果。

在此基础上,用任务比较方法(task comparison methodology)研究内隐记忆发现了一系列实验性分
离现象,这些发现表明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在特征上是有差别的,从而推测可能存在另一个记忆系统----内隐记忆。

但是,实验性分离可能仅是任务外部形式上或内部心理操作上的分离而不是底层加工过程的分离。

另外,对阈下知觉标准的争论影响着阈下刺激研究内隐记忆的可靠性。

因此,至今仍然较少有在正常被试身上发现内隐记忆的令人信服的证据。

一般而言,两种测量任务的差异越大,如再认和词干补笔,两者之间的联系就越有意义;两种测量任务越相似(如同为判断任务),两者之间的差异(分离)就越有意义。

因此,将直接测量任务和间接测量任务在形式上和心理上匹配起来,使他们只存在指导语上的差别(两测验任务均为分辨操作),若出现实验分离,就有可能是底层加工过程不同,而不是任务的差别引起的。

在匹配测量任务中,只要间接测量成绩高于直接测量成绩,内隐记忆就可以得到证明。

可以想象:对于某一事件的再认记忆(外显记忆)能力低于另一种未知的记忆能力,而且这两种记忆本质不相同,这必定导致一种新的记忆形式的发现。

与其它研究方法不同的是,匹配任务方法可以直接证明内隐记忆的存在。

本研究运用以上逻辑,以汉字为实验材料,试图寻找汉字匹配任务中内隐记忆存在的条件。

问题1.作者的目的是什么?
问题2.所要验证的假设是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