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尔泰在哲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 !""! . %" . !’
是必要的。
!"#$%#&’()*%#
狄尔泰在思想史上的突出地位日益巩固、 增强不是偶然的。从社会历史层面看,他经历 了德国的分裂、统一并日益壮大为一个咄咄逼 人的帝国。从精神文化层面看,他既有 %/ 世纪 人的歌德式的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理想主 义,又有现代人的不安、焦躁与困惑。他的思 想影响的领域极其广泛,波及哲学、历史学、 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美学、伦理学的各 个分支学科,熏陶了当今世界许多著名学者。 人们已经公认,他是德国哲学乃至欧洲哲学从 古典向现代转变的承前启后的人物。 往前看,首先是狄尔泰对德国古典哲学的 继承与批判。狄尔泰在巴塞尔大学就职演说中 曾说: “ 哲学处于和诸科学,艺术,社会合乎 规范的关系之中。她的任务对她而言来自这一 关系。我们的任务清楚地在我们前面指明:遵 循康德的批判道路,在同别的领域的研究者的 相互作用中奠定人类精神的一门经验科学;有 效地认识支配社会,智力,道德现象的法则。 对法则的认识是人类一切力量之源,对精神现 象而言也是源泉。” 1 % 2 他继承了康德知、情、 意的三分法,但又反对唯智主义残余。他主张 知、情、意统一于生命 & 34546 * 中,生命不能仅 加以理性认知,人类无法凭理智 & 7489:;6< * 深入 ・$%・
!"#$%#&’()*%#
莱堡学派主将文德尔班发生了论战。后者在 《 历史与自然科学》中对狄尔泰进行了简要的 批评。他提出了自然科学的 “ 规范化” ( )*+,-.,-/01., 2 方法与叙述一次性的个别特殊事 件的历史学乃至人文科学的 “ 表意化” ( /3/*4567./01., 2 方法的分立,由此,心理学是规 范化的,所以是自然科学,狄尔泰试图把心理 学作为自然科学的对立面是失败的,他提出的 “ 描 述 与 分 析 心 理 学 ” ( 3/, 8,01.5,/8,)3, 9)3 :,54;/,3,5)3, 70<1.*;4/, 2 不能成立。对此狄尔泰 的回答是:人文科学之所以是人文科学并非主 要由于方法,而是由于主题,即心理生命的获 得 性 结 构 关 联 ( 3,5 ,5=*58,), 0,,;/01., >906+? +,).6)4 2 。至于人文科学的方法,自然也在此 基础上具有独特性,它结合了体验与理解。自 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区别并不吻合于规范方法 与表意方法之间的区别。当然狄尔泰也并不反 对在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之间进行普遍的方法 论比较。文德尔班的哲学由李凯尔特进一步扩 充、修正。历史是从文化价值的角度研究个别 事实,在 “ 关涉价值”与 “ 估价”之间是有区 别的,历史与文化科学的所有概念都是价值论 的。起初,狄尔泰并未意识到李凯尔特工作的
狄尔泰 & %)## 0 %/%% * 是西方享有声誉的哲 学家,在世时周围已形成了一个学生圈子。狄 尔泰死后,他们编辑出版了大量老师发表或未 发表的著作、论文、信件,并撰写了许多专 著。 %/## 年狄尔泰的大女儿编辑出版了狄尔泰 年青时的书信及日记。这些都为狄尔泰大哲人 地位之确立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随着胡塞尔 现象学的影响之扩大,#" 0 $" 年代以海德格尔 为首的存在主义盛极一时,在二战期间,纳粹 的国家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也盖过了对狄尔泰作 品的兴趣,因此这段时间,狄尔泰思想的研 究、传播相对较为沉寂。战后不久才获得了复 兴。他的温文尔雅的人文主义,非教条式的, 循循善诱的,有时甚至显得十分拘谨,自信不 足的文化研究,他的博大的包容精神,都焕发 了青春。但在英语世界中,他一直都没有获得 应有的估价。这种情况近来有所改善。%/(, 年 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了 《 狄尔泰文选》。 %/)) 年翻译出版了狄尔泰的 《 精神科学导论》第一 卷。另外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受托组织翻译一 套六卷本的狄尔泰选集,现已出版一、四、五 卷。英语世界与德语世界的学者在经历了很长 一段历史时期的相互不信任、轻视甚至诋毁之 后,终于认识到他们的哲学尽管在风格、主 题、传统方面有所不同,但相互借鉴、吸收却
晋 阳 学 刊 !""# 年 第 # 期
狄尔泰在哲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陈 & 海南大学文学院,海南

பைடு நூலகம்
锋 海口市 ’("!!) *
要:狄尔泰哲学在东西方正引起巨大的回声与反响。但是对于他与哲学史中其它人物前后左右的关系,人
们很少进行完整的研究。简明扼要地阐述狄尔泰哲学的主要成就,厘清他在西方哲学从古典向现代转型的过程中的 重要地位,将他置于与其它主要流派的基本照应链条中,对哲学史研究很有意义。 关键词:生命;理智;形而上学;关联;解释学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 !/)( & !""# * "# . ""$% . "$
晋 阳 学 刊 !""# 年 第 # 期
们中间却没有一个人在这个问题上成功地迈出 过真实的一步。所以,当他本人着手区分世界 观的诸种类型时,他强调了他划分的主观性 质。他对普遍适用的体系之不可能性的信念, 使他即便对单个体系内部有秩序的编排都未作 出任何形而上学的断言。” % & ’ 而哈贝马斯在几 乎所有重要著作中都对狄尔泰进行了研究。 《 认识与兴趣》、 《 作为意识形态的技术与科 学》、 《 公共领域结构转型》、 《 交往活动理 论》、 《 论社会科学的逻辑》,提供了他自己 完整的狄尔泰观。哈贝马斯对于对话、交往、 批判与被批判的重视看来也受精神科学理论表 达与理解的观点的影响,但他在 《 认识与兴 趣》中把狄尔泰归入历史主义表明他仍未突破 一般对狄尔泰看法之窠臼。乔治・卢卡奇在 《 理性的毁灭》中对狄尔泰主要持批评态度, 但狄尔泰的世界观学说,生命本体论对他不无 裨益。德国当代哲学家阿佩尔 ( )*+, - 在 《 哲学 的改造》中,把自己的哲学称之为 “ 先验解释 学”或 “ 先验语用学”,这种综合英美与欧陆 的尝试所依据的两大渊源中一个就是施莱尔马 赫、德罗依森、狄尔泰的解释学传统。在欧洲 其他国家,像西班牙思想家加西特全面评述与 吸收了狄尔泰的思想,意大利哲学家贝蒂继承 了狄氏解释学,并沿狄尔泰的思路作了进一步 阐发。在历史哲学领域则有科林伍德、克罗 齐。他们都认识到狄尔泰并不是高踞于历史上 以一个完全的哲学家的身份侈谈历史理解问 题,他首先是一个历史学家,这就使他在历史 哲学发展中占有切实的重要地位。的确,狄尔 泰对历史发展是有丰厚的、经验性的体悟与认 识的,只有这样才真正具有历史性的颖悟与深 刻的察知。然而这一点,没有为大多数研究者 所察觉。科林伍德在 《 历史的观念》中也对狄 尔泰提出了批评。他认为,对于历史过程或者 把它作为一件历史事实来把握,或者把它当作 科学的题材。而晚年狄尔泰不能历史地对待: “ 如果一个思想家不能做到这一点,而只能分 ・$$・
!"#$%#&’()*%#
晋 阳 学 刊 !""# 年 第 # 期
睹了波澜壮阔的欧洲工人运动。当时的几个哲 学史名家都与他有过往来与沟通。他是库诺・ 费舍尔的学生兼朋友,交情甚笃,亚里士多德 专家特伦德伦堡是他的博士论文指导教师,斯 宾诺莎专家拉扎路斯令他受益匪浅。他在巴塞 尔任教期间结识了雅各布・布克哈特,后者是 著名的文化史家,同尼采曾互相唱和,惺惺相 惜。他智力生活中还有一件大事,就是与约克 伯爵的精神共勉与真挚情感。约克来自于一个 古老的贵族家庭,是庄园的所有者,在哲学与 自然科学方面都有建树。狄尔泰在 《 导论》第 一卷前言中坦陈自己是受到约克的启发而开始 该书写作的: “ 在我们最先的一次谈话里我向 您提出这本书的计划,当时我还冒险把它称为 历史理性批判”。 晚年,他与新康德主义弗
%&’
意义,他对新康德主义有一定的偏见;但逐渐 地,他的观点中出现了新的融合性因素,这些 在他 《 历史理性批判》的最后尝试中有所体 现。他试图超出自然科学与人文 ( 精神 2 科学区 别时要么重方法,要么重主题的片面性,但他 的结合又不同于李凯尔特的价值论视角,他把 早期心理主义中的合理成分引向人类学的领 域,从而为向生命解释学过渡铺平了道路。 往后看,现代许多最杰出的思想家与哲学 家都接受过狄尔泰的精神馈赠,并对之褒奖有 加,甚至批评他的人也客观评述了他的功绩。 韦伯的社会科学方法论观点部分来源于狄尔 泰。他吸收狄尔泰关于意义与理解的论析,结 合李凯尔特关于价值、特殊性、个别性的观 点,提出文化现象与文化价值的性质学说。胡 塞尔承认 @A"& 年在柏林同狄尔泰的谈话使他从 《 逻辑研究》向 《 观念》转变。他在 《 作为严 格科学的哲学》一文中对狄尔泰的世界观 ( B,;6)01.699)4 2 哲学作了重要评述,有弹有赞。海 德格尔的巨著 《 存在与时间》多处考察了狄尔 泰的观点。海德格尔青年时期曾钻研过狄尔泰 的思想,因此他的许多早期著作在术语、思维 方式上有明显借鉴、模仿狄尔泰的痕迹。舍勒 与普列斯纳的哲学人类学在生命力量的高蹈, 经由独特的富于个性的有机生命张扬人在宇宙 中及在动物界中的地位方面亦承狄氏之惠。伽 达默尔在 《 真理与方法》中系统评述了狄尔泰 在解释学史上的地位,他的许多重要观点直接 脱胎于后者,如科学意识与历史的生命意识之 冲突及协调的可能性,相对于康德纯粹理性而 言的历史理性的认识论问题,以及由此出发为 精神科学的解释学循环提供答案,艺术与真理 及超越观等等。在法兰克福学派里,霍克海默 尔的批判理论离不开狄尔泰世界观学说之开 悟,他在 《 唯物主义与形而上学》一文中写 道: “ 狄尔泰通过对自古以来欧洲哲学观的考 察,获得了这样的洞见:每一个形而上学家都 旨在建立一个统一的和普遍适用的体系,但他 ・$#・
晋 阳 学 刊 !""# 年 第 # 期
到生命背后,生命只能通过体验与内在的反省 而被触及。在狄尔泰的整体观中又吸收了黑格 尔的辩证法思想。他把整个社会看作是庞大关 联 % &’()**+, -),. / ,精神科学是其中的一个关 联,内部充满着互动的各种因素。特别是狄尔 泰看到了黑格尔绝对理念至上的形而上学 % 0+1)2-3(45 / 体系中的生命感。在他的 《 青年黑 格尔》一书,人们充分感受到:青年黑格尔的 个性与思想中那一种普遍探索的激情,没有受 到辩证法强大力量左右的非理性主义的甚至神 秘的心理个性与形而上学追求,只要稍微偏离 轨道,就会使那种本体论、认识论、逻辑学及 历史普遍统一的坚定信条化为乌有,黑格尔将 完全成为另外一个人。狄尔泰曾如此总结道: “ 精神实现这一理想的道路正如一切发展的道 路一样经历痛苦与劳作,没有它就不会达到曾 会被达到的状态。分裂、痛苦、劳作、限定是 人性的每一状态的动机,因为它们属于生命本 身的过程。” 6 ! 7 狄尔泰又是施莱尔马赫专家。 他一直致力于施莱尔马赫的研究, 89:8 ; 89:# 年编辑了 《 源自信件中施莱尔马赫的生活》 % 第 施莱尔马赫的伦理学原 # ; $ 卷 / ,后来又以 《 理》的博士论文获得学位。在生前与死后出版 的两卷 《 施莱尔马赫传》中,他可以说是哲学 史上首次尝试把时代背景、个人经历、思想与 性格发展冶于一炉的传记手法,而这进一步坚 定了他对人文科学的总体看法,另一方面施莱 尔马赫在神学、哲学、解释学 % <+=*+,+’145 / 方 面的贡献也得到了系统的评估与吸收。狄尔泰 的生命观又借鉴了叔本华的看法,在他的代表 作 《 精神科学导论》中多次提及叔本华。在对 别的形而上学大加挞伐之时,他对叔本华不无 首肯。比如他写道: “ 叔本华与同他接近的作 家的形而上学的消逝了的意义完全在此。它从 根本上讲是十九世纪的一种神秘主义,是反对 一切作为合乎逻辑的科学的形而上学的一种充 满生命与意志力的抗议。” 6 # 7 狄尔泰还深深沉 潜于德国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的音乐、诗歌与 ・$!・ 艺术中。他钟情于巴赫、亨德尔、海顿、莫扎 特和贝多芬的作品,并在许多场合对瓦格纳的 歌剧表示赞赏。与此同时,他酷爱莎士比亚、 歌德、荷尔德林、海涅,并倾注大量心力于施 莱格尔兄弟、蒂克、诺瓦里斯和乌兰德等人所 领导的浪漫派运动。在海德堡求学期间他经常 怀揣荷尔德林的诗集去莱茵河畔的山林里漫 游。后来狄尔泰的大量论文被编成 《 论德国的 诗歌与音乐》出版。另外一部代表作 《 体验与 诗》则深入阐发了他的美学理论,使他成为文 学鉴赏与批评大家。还有以兰克为首的德国历 史学派对他的毕生激励。他虽然首肯兰克的客 观主义方法,却不认为在其中要消解自我,要 达到对历史中主体间理解的先验条件的揭示, 恰恰要扩展自我,蕃殖内部经验。兰克要看到 本然地所发生的事情的愿望,以狄尔泰之见, 只有求助于组成历史现实的心理单元的以及通 过它们的相互作用发展起来,才成为历史过程 之载体的恒久结构的科学知识。德国以外,狄 尔泰认真地汲取了英法经验论的成果。从孔 德、穆勒、斯宾塞那里获得的实证主义因素终 其一生没有完全消解:对实体、因果性、力等 近代形而上学范畴的批判直接导源于此。 在平行的角度上看,狄尔泰也是一个放出 与接受辐射的中心。他与实用主义创始人之一 詹姆斯有过晤面,阅读并讨论过布拉德雷与柏 格森的著作并糅合了他们的若干思想。他比尼 采早生 88 年,也晚逝世 88 年。作为一个温良 恭让的大学教授,他不可能赞赏尼采疯狂破 坏、砸烂偶像的哲学铁锤,不可能同情尼采傲 然于众生之上的超人,但是吸收了尼采对于自 苏格拉底以来的理性形而上学的不满。在 89>9 年于柏林大学举行的题为 “ 今日文化与哲学” 的讲座中,他花了近 8 ? $ 的篇幅讨论当时的尼 采,在肯定其冲击力之后,认为他过度强调个 人经验,对人与人之间合理的互相理解不够重 视 6 $ 7 。他稍晚于马克思恩格斯,彼此没有发生 直接或间接的交往,但读了他们的著作,并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