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中考复习物理学史专题
2020年中考物理复习专题01 物理学史问题(解析版)
![2020年中考物理复习专题01 物理学史问题(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82f07cb943323968011c928a.png)
专题01 物理学史问题了解物理学史,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对科学家探究规律的过程,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对今后探索未知领域的知识提供思路,对培养创新人才都是好的途径。
通过对涉及物理学史问题的考法与解法的研究,可以开阔思路,进一步巩固知识与方法,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初中阶段,学过的力热电光磁知识体系中涉及的物理学史很多。
知道历史上物理学家的国籍、发现的规律对于深入学习意义重大。
这些知识内容是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和责任担当不可或缺的养料。
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十分难得的素材。
现把初中物理学史做以总结归纳,是学生解决中考试卷里物理学史试题的重要依据。
1.声学部分沈括(中国北宋)论述了固体传声。
2.光学部分(1)牛顿(英国)用三棱镜将白色太阳光分解成七种不同光,发现了光的色散,证明了白光由七色光组成。
(2)墨翟(中国)首先进行了小孔成象的研究。
(3)空中的光速(c=3x108m/s)是物体运动的极限速度是爱因斯坦提出的。
3.热学部分(1)1827年,布朗(苏格兰)发现布朗运动。
(2)摄尔修斯(瑞典)制定了摄氏温标。
4.力学部分(1)亚里士多德(古希腊)提出了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错误观点)(2)笛卡尔(法国)提出了物体不受其他力的作用,它就不会改变运动方向.(3)伽利略(意大利)论证“重物体不会比轻物体下落得快”;提出“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
(4)牛顿(英国)总结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三定律,创立经典力学理论体系并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5)胡克提出了胡克定律,在一定的条件下,弹簧的弹力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6)帕斯卡裂桶实验;帕斯卡定律;压强单位用帕斯卡命名。
(7)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
(8)1643年,依据大气压与液体压强相平衡的原理,首先测出大气压强的数值。
(9)发现阿基米德原理;杠杆平衡条件。
5.电磁学部分(1)库仑(法国)发现电荷间相互作用力的规律;建立静电学中的库仑定律,电量单位用库仑的名字命名。
2020年中考物理学史
![2020年中考物理学史](https://img.taocdn.com/s3/m/0fdab8582cc58bd63086bd54.png)
初中物理学史
初中物理常见数据部分
考题方向:(越靠前出题机率越高)
1、长度:成年人2步约1.2m ,课桌高80cm ,一层楼高约3m,一元硬币直径2.5cm ,物理长
26cm 宽18cm ,厚6mm ,水性笔长度12-15cm.
2、温度:洗澡水 40--50℃,一标准气压下水沸点100℃(气压高沸点高),
水的凝固点(冰的熔点)0℃。
3、质量:一元硬币质量6g ,苹果约200g ,鸡2—3kg 羊30kg 中学生50kg ,物理课本质量约280g ,一罐饮料500g 。
4、时间:眼保健操时间 5min,播放一次国歌50s 。
5、速度:人心跳65—80次/min ,成年人步行速度1.2m/s 自行车速度4—6m/s
声速(15℃空气中)340m/s
光、电磁波在真空中(或空气中)速度3×108
m/s
6、力:通过质量估算重力
7、压强:人站立对地面压强1.25×104
Pa
1标准大气压=1.01×105
Pa=760mm Hg=76cm Hg
8、密度:水密度1.0×103
kg/m;;人体密度接近水
9、电压:一节干电池 1.5V 一节蓄电池2V 家庭电路220V
手机电池3.7—4.5V 工业电压 380V 人体安全电压≤36V
10、功:成人上一层楼做功1500J 从提起一桶水做功约为150J 11、功率:冰箱,彩电,洗衣机,电脑的电功率约200w
空调,微波炉,电磁炉,电热水器的电功率1000—2000w
日光灯40—60w 赠送:上海初中数学知识点汇总。
2019—2020学年度中考物理考点专题复习——专题十九:运动和力
![2019—2020学年度中考物理考点专题复习——专题十九:运动和力](https://img.taocdn.com/s3/m/f1bfa85d680203d8cf2f2429.png)
2019—2020学年度八年级物理考点专题复习——专题十九:运动和力考点一:惯性与牛顿第一定律1.人类发射的探测器已飞出了太阳系,如果探测器所受外力全部消失,那么探测器( ) A.落回地球B.做匀速直线运动C.绕地球运行D.飞向太阳2.12月2日是全国交通安全日,而惯性是造成许多交通事故的原因,下列不是为了防止由于惯性而造成交通事故所制定的交通规则是( )A.机动车辆不能超载B.车辆快速行驶时要保持车距C.车辆要右侧通行D.小型客车的驾驶员必须系安全带3.小丽同学通过探究学习,思考了一个问题:当自己荡秋千运动到右端最高点时,如果自己受到的力全部消失,自己将会处于怎样的运动状态呢?她做出了以下猜想,你认为其中正确的是(图中的黑点表示小丽同学)( )A.保持静止状态B.继续来回摆动C.做匀速直线运动D.做匀速圆周运动4.下列事例中,属于避免惯性带来危害的是( )A.拍打刚晒过的被子,灰尘脱落B.锤头松了,将锤柄在地面上撞击几下,锤头就紧套在锤柄上C.汽车在行驶时要保持一定的车距D.跳远时,助跑能使运动员跳得更远5.急速行驶的汽车所受的外力在突然间全部消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立即停下来B.慢慢停下来C.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D.以原来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6.忽略一切阻力,原静止在水平面上的大石头被另一块小石头水平撞击,大石头的运动情况是( )A.始终静止不动B.动了一点点,很快停下来C.撞击时开始运动,然后慢慢停下来D.撞击时开始运动,然后做匀速直线运动7.如图,运动员把飞来的足球踢出去,这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________,球被踢出去后会继续向前运动,这是由于足球具有________.8.如图是歼-15战机在“辽宁号”航号上起降的情景,在阻拦索的拉力作用下,歼-15减速停下,这是因为________.起飞时,歼-15的发动机加速向后喷出高温、高压的燃气,战机向前加速飞离甲板.此时歼-15的惯性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辽宁”号航母的惯性.考点二:平衡力与平衡状态1.IPS自平衡电动独轮车是一种具有自我平衡的交通工具.它仅靠一个刻有花纹的轮子行驶,靠传感器控制平衡,采用轻薄、大功率电动机驱动,充电快速.使用者把脚分别放在轮子两侧的宽大、粗糙踏板上以后,轻轻向前倾斜身体是前进,向后倾斜是停止,向左和向右倾斜身体是转弯,当在驾驶过程中失去平衡、不得不跳下车的时候,还可以利用手上的手带来拽住独轮车,以免它失去控制靠成损坏.如图所示,当某人驾驶独轮车在水平路面上匀速直线运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人从独轮车上跳下来静止后就没有惯性B.独轮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是因为不受摩擦力C.独轮车的重力与地面对独轮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D.人对独轮车的压力与独轮车对人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2.电梯载着一只木箱一起匀速上升时,关于木箱受力情况的论述,正确的是( )A.支持力与重力是一对平衡力B.支持力大于重力C.支持力小于重力D.木箱对电梯地板的压力与木箱受到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3.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时,将系于轻质小卡片两对角的细线分别跨过左右吸在黑板上的滑轮,在细线的两端挂上钩码,如图所示.此时作用在卡片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若要证明:“这两个力还必须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才能彼此平衡”,则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手扶卡片,在右侧加挂一个钩码,松手B.手扶卡片,使其竖直向下移动一些,松手C.手扶卡片,绕其中心在竖直平面旋转90°,松手D.手扶卡片,将右侧滑轮竖直向上移动一些,松手4.下列运动的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是( )A.做匀速圆周运动的人造地球卫星B.在空中自由下落的苹果C.沿光滑斜坡滚动的小球D.在空中匀速竖直下降的跳伞运动员5.如图是太阳能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的情形,若不计空气对汽车的影响,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汽车的重力和地面对汽车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B.汽车受到两对平衡力的作用C.汽车急刹车时不能立即停止,是由于速度大惯性大D.路面对汽车的支持力和汽车对路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6.两个方向相反的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这两个力大小分别为F1=8 N,F2=6 N.如果这两个力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则它们的合力大小( )A.一定是14 NB.一定是2 NC.可能是2 N或14 ND.可能为07.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1)实验装置:如图所示(2)设计实验:①小车与桌面的接触面要尽量光滑,从而减小________对实验的影响.②实验的目的是探究________在桌面的小车水平方向上所受两个拉力F1和F2的关系.③实验中通过改变钩码的个数来探究二力的________关系.④实验中通过旋转小车,观察小车运动状态来探究.⑤得出结论:作用在________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________,方向________,并且作用在________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考点三:力的合成1.某同学在体育课上用大小为80 N的力竖直向上拿起一个质量为5 kg的实心铅球,求:(1)该铅球的重力;(2)该学生在拿起铅球的过程中,铅球受到的合力大小和方向.2.两个同学一起用力向右拉一重物,已知两同学用力分别用力100 N和140 N,并且这两个力在同一条直线上,则这两个人的合力是多少?方向是怎样的?3.重为2 N的物体竖直上抛时,受到竖直向下的阻力为1 N.(g取10 N/kg),求:(1)物体的质量m.(2)物体受到的合力F.考点四:摩擦与摩擦力1.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三次实验如图所示.实验时,让木块在水平木板(或棉布)上做匀速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比较甲、乙两图,可知摩擦力的大小跟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压力无关B.比较乙、丙两图,可知摩擦力的大小只跟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压力有关C.比较甲、丙两图实验情景,可知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D.比较乙、丙两图实验情景,可知摩擦力的大小只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2.下列摩擦现象中属于滑动摩擦的有( )A.穿旱冰鞋溜冰,旱冰鞋与地面之间的摩擦B.手握瓶子静止时,手和瓶子之间的摩擦C.人走路时鞋底与地面的摩擦D.狗拉雪橇,雪橇与雪地之间的摩擦3.关于滑动摩擦力,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只要两个物体互相接触,就一定会产生滑动摩擦力B.在水平面上滑动的物体最终会停止下来,是因为受到滑动摩擦力的作用C.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可能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同D.静止在水平面上的物体不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4.2017年5月,首批OFO共享自行车入驻六盘水市城区,方便了市民出行,减少了环境污染,如图所示,停放在路边的自行车相对路上行驶的摩托车是________(选填“运动”或“静止”)的,车把手上的花纹是为了__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摩擦力.5.甲乙两位同学在学习了滑动摩擦力之后采用完全相同的器材各自设计了两种不同的实验方案来测定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甲方案:模板通过细线与墙相连,通过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如图甲所示.乙方案:木块与弹簧测力计相连,弹簧测力计水平固定与左端墙面处,通过细绳水平拉动木板,如图乙所示.(1)上述两种方案中,你认为更合理的是________(填“甲”或“乙”)(2)在甲方案的实验中,当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2 N.在乙方案中,当拉动木板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拉力F乙为6 N,则地面对木板的摩擦力大小为________ N;若将拉力F乙从6 N增大至8 N,此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________N.(3)两位同学又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物体所受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成正比,即f=μN(f表示滑动摩擦力、N表示压力,μ为动摩擦因素).若木块的重力为5 N,木板的重力为15 N,结合(2)中的相关数据可计算出木块与木板件的动摩擦因素为________,木板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素为________.6.如图所示,是某兴趣小组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时设计的实验装置.长滑板放在紧靠竖直墙壁的水平实验桌上,弹簧测力计左端通过细绳连接金属物块P,右端固定在墙上.在水平外力F的作用下,将长滑板从物块P的底下水平向左抽出.方案一:保持物块P对长滑板的压力不变,更换不同材料的长滑板,重复多次实验,得到的实验数据如表1;方案二:保持长滑板的材料不变,在物块P的上表面增减砝码,重复多次实验,得到的实验数据如表2.根据以上数据回答以下问题:(1)弹簧测力计对物块P的拉力大小等于物块P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理由是________;(2)表1中当使用木块与金属做实验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所示,则物块P所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________ N;(3)分析表1、表2中的实验数据,你能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4)在现实的生产与生活中,许多摩擦对我们是有用的,请你联系生活实际,试例举一个增大有用摩擦的实例,并说明是通过采取什么措施来增大摩擦的:________.2019—2020学年度八年级物理考点专题复习——专题十九:运动和力参考答案考点一:惯性与牛顿第一定律1.人类发射的探测器已飞出了太阳系,如果探测器所受外力全部消失,那么探测器( ) A.落回地球B.做匀速直线运动C.绕地球运行D.飞向太阳【答案】B2.12月2日是全国交通安全日,而惯性是造成许多交通事故的原因,下列不是为了防止由于惯性而造成交通事故所制定的交通规则是( )A.机动车辆不能超载B.车辆快速行驶时要保持车距C.车辆要右侧通行D.小型客车的驾驶员必须系安全带【答案】C【解析】车辆要右侧通行是为了保持良好的通行秩序,与惯性无关,故C符合题意.3.小丽同学通过探究学习,思考了一个问题:当自己荡秋千运动到右端最高点时,如果自己受到的力全部消失,自己将会处于怎样的运动状态呢?她做出了以下猜想,你认为其中正确的是(图中的黑点表示小丽同学)( )A.保持静止状态B.继续来回摆动C.做匀速直线运动D.做匀速圆周运动【答案】A【解析】当小丽同学自己荡秋千运动到右端最高点时,此时速度为零,处于静止状态,若受到的力全部消失,根据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仍保持静止.故选A.4.下列事例中,属于避免惯性带来危害的是( )A.拍打刚晒过的被子,灰尘脱落B.锤头松了,将锤柄在地面上撞击几下,锤头就紧套在锤柄上C.汽车在行驶时要保持一定的车距D.跳远时,助跑能使运动员跳得更远【答案】C5.急速行驶的汽车所受的外力在突然间全部消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立即停下来B.慢慢停下来C.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D.以原来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答案】D6.忽略一切阻力,原静止在水平面上的大石头被另一块小石头水平撞击,大石头的运动情况是( )A.始终静止不动B.动了一点点,很快停下来C.撞击时开始运动,然后慢慢停下来D.撞击时开始运动,然后做匀速直线运动【答案】D【解析】此题的前提是“忽略一切阻力”,因此,原静止在水平面上的大石头被另一块小石头水平撞击,其运动状态一定改变,即开始运动.又因为没有阻力的作用,所以大石头将做匀速直线运动.故选D.7.如图,运动员把飞来的足球踢出去,这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________,球被踢出去后会继续向前运动,这是由于足球具有________.【答案】运动状态惯性【解析】运动员把飞来的足球踢出去,足球的速度大小和方向都发生了变化,这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球被踢出后,虽然不再受脚的力,但由于足球具有惯性,仍能继续向前运动.8.如图是歼-15战机在“辽宁号”航号上起降的情景,在阻拦索的拉力作用下,歼-15减速停下,这是因为________.起飞时,歼-15的发动机加速向后喷出高温、高压的燃气,战机向前加速飞离甲板.此时歼-15的惯性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辽宁”号航母的惯性.【答案】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小于【解析】歼-15战机降落时在阻拦索的拉力作用下减速并快速停下,说明运动状态发生变化,这是因为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战机的质量远远小于航母的质量,所以歼-15战机的惯性小于“辽宁号”航母的惯性.考点二:平衡力与平衡状态1.IPS自平衡电动独轮车是一种具有自我平衡的交通工具.它仅靠一个刻有花纹的轮子行驶,靠传感器控制平衡,采用轻薄、大功率电动机驱动,充电快速.使用者把脚分别放在轮子两侧的宽大、粗糙踏板上以后,轻轻向前倾斜身体是前进,向后倾斜是停止,向左和向右倾斜身体是转弯,当在驾驶过程中失去平衡、不得不跳下车的时候,还可以利用手上的手带来拽住独轮车,以免它失去控制靠成损坏.如图所示,当某人驾驶独轮车在水平路面上匀速直线运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人从独轮车上跳下来静止后就没有惯性B.独轮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是因为不受摩擦力C.独轮车的重力与地面对独轮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D.人对独轮车的压力与独轮车对人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答案】D【解析】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人静止后也具有惯性,故A错误;独轮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是因为受到的牵引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故B错误;独轮车的重力加上人的重力才等于地面对独轮车的支持力,不符合二力平衡的条件,故C错误;人对独轮车的压力与独轮车对人的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直线上、作用于两个不同的物体上,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D正确.2.电梯载着一只木箱一起匀速上升时,关于木箱受力情况的论述,正确的是( )A.支持力与重力是一对平衡力B.支持力大于重力C.支持力小于重力D.木箱对电梯地板的压力与木箱受到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答案】A3.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时,将系于轻质小卡片两对角的细线分别跨过左右吸在黑板上的滑轮,在细线的两端挂上钩码,如图所示.此时作用在卡片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若要证明:“这两个力还必须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才能彼此平衡”,则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手扶卡片,在右侧加挂一个钩码,松手B.手扶卡片,使其竖直向下移动一些,松手C.手扶卡片,绕其中心在竖直平面旋转90°,松手D.手扶卡片,将右侧滑轮竖直向上移动一些,松手【答案】C【解析】A项,手扶卡片,在右侧加挂一个钩码,松手,此时力的大小不同,右侧力大,不能平衡,验证二力平衡与力的大小的关系,错误;B项,手扶卡片,使其竖直向下移动一些,此时力的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方向并不相反,没有控制好变量,错误;C项,手扶卡片,绕其中心在竖直平面旋转90°,将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两个力不在同一直线上,松手后小卡片不能平衡,发生转动,最后小卡片静止时,两个力又处于同一直线上.所以这个操作是探究相互平衡的两个力是否必须处于同一直线上,故C正确;D项,因为左右两侧各通过一个定滑轮,定滑轮的位置虽然不等高,但是当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时,小卡片还是处于静止状态,不能验证两个力还必须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才能彼此平衡,错误;故选C.4.下列运动的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是( )A.做匀速圆周运动的人造地球卫星B.在空中自由下落的苹果C.沿光滑斜坡滚动的小球D.在空中匀速竖直下降的跳伞运动员【答案】D【解析】做匀速圆周运动的人造地球卫星,其运动路线不是直线,运动方向不断改变,故不是平衡状态,故A错误;在空中自由下落的苹果,速度越来越快,故不是平衡状态,故B 错误;沿光滑斜坡滚动的小球,速度越来越快,故不是平衡状态,故C错误;在空中匀速竖直下降的跳伞运动员,其速度大小和运动方向均不变,做匀速直线运动,处于平衡状态,故D正确.5.如图是太阳能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的情形,若不计空气对汽车的影响,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汽车的重力和地面对汽车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B.汽车受到两对平衡力的作用C.汽车急刹车时不能立即停止,是由于速度大惯性大D.路面对汽车的支持力和汽车对路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答案】B【解析】汽车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汽车的支持力都作用在汽车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且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符合二力平衡条件,它们是一对平衡力,故A 错误;汽车受到重力和支持力、牵引力和阻力两对平衡力的作用,故B正确;汽车急刹车不能立即停下来是因为汽车有惯性,但惯性是物体固有的属性,只跟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和物体的运动速度无关,故C错误;路面对汽车的支持力和汽车对路面的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且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符合相互作用力的条件,故D错误.6.两个方向相反的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这两个力大小分别为F1=8 N,F2=6 N.如果这两个力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则它们的合力大小( )A.一定是14 NB.一定是2 NC.可能是2 N或14 ND.可能为0【答案】C【解析】当两个力方向相同时,合力F=F1+F2=8 N+6 N=14 N;当两个力方向相反时,合力F′=F1-F2=8 N-6 N=2 N.7.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1)实验装置:如图所示(2)设计实验:①小车与桌面的接触面要尽量光滑,从而减小________对实验的影响.②实验的目的是探究________在桌面的小车水平方向上所受两个拉力F1和F2的关系.③实验中通过改变钩码的个数来探究二力的________关系.④实验中通过旋转小车,观察小车运动状态来探究.⑤得出结论:作用在________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________,方向________,并且作用在________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答案】①摩擦力②静止③大小⑤同一个物体相等相反同一条直线【解析】①桌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可以减小摩擦力对实验的影响;②在水平桌面上的小车受到水平向左的力F1和水平向右的力F2,F1和F2等于水平桌面左右两端所挂钩码的重力,桌面两端都挂了两个钩码,钩码的重力相等,F1和F2也就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是一对平衡力,小车就会处于静止状态;③实验中通过改变钩码的个数来改变拉力的大小,从而探究二力的大小关系;⑤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那么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考点三:力的合成1.某同学在体育课上用大小为80 N的力竖直向上拿起一个质量为5 kg的实心铅球,求:(1)该铅球的重力;(2)该学生在拿起铅球的过程中,铅球受到的合力大小和方向.【答案】(1)该铅球的重力是49 N.(2)铅球受到的合力大小是31 N,方向竖直向上.【解析】(1)铅球受到的重力G=mg=5 kg×9.8 N/kg=49 N.(2)铅球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G=49 N,竖直向上的力F=80 N,铅球受到的合力:F合=F-G=80 N-49 N=31 N,合力方向与F方向相同,竖直向上.答:(1)该铅球的重力是49 N.(2)铅球受到的合力大小是31 N,方向竖直向上.2.两个同学一起用力向右拉一重物,已知两同学用力分别用力100 N和140 N,并且这两个力在同一条直线上,则这两个人的合力是多少?方向是怎样的?【答案】这两个人的合力是240 N,方向向右.【解析】已知作用在物体上的两个力:F1=100 N,F2=140 N.两个同学一起用力向右拉一重物,两个力的方向相同,其合力:F=F1+F2=100 N+140 N=240 N,其合力方向与二力的方向相同.答:这两个人的合力是240 N,方向向右.3.重为2 N的物体竖直上抛时,受到竖直向下的阻力为1 N.(g取10 N/kg),求:(1)物体的质量m.(2)物体受到的合力F.【答案】(1)物体质量为0.2 kg (2)物体受到的合力为3 N,方向竖直向下【解析】(1)已知物体受到的重力G=2 N,由G=mg可得,物体的质量:m===0.2 kg;(2)因为物体向上运动时,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下的阻力,所以物体受到的合力:F =G+f=2 N+1 N=3 N,方向竖直向下.答:(1)物体质量为0.2 kg;(2)物体受到的合力为3 N,方向竖直向下.考点四:摩擦与摩擦力1.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三次实验如图所示.实验时,让木块在水平木板(或棉布)上做匀速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比较甲、乙两图,可知摩擦力的大小跟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压力无关B.比较乙、丙两图,可知摩擦力的大小只跟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压力有关C.比较甲、丙两图实验情景,可知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D.比较乙、丙两图实验情景,可知摩擦力的大小只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答案】C【解析】测力计分度值为0.2 N,甲乙丙三个图中测力计示数分别为3.6 N、6.6 N、5.6 N. A选项,比较甲、乙两图,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而压力不同,测力计示数不同,即摩擦力不同,故可得出:摩擦力的大小跟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压力有关,故A选项错误;B选项和D选项,比较乙、丙两图,接触面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均不同,故无法得出摩擦力的大小只跟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压力有关,无法得出摩擦力的大小只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故BD选项均错误;C选项,比较甲、丙两图实验情景,压力大小相同,而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同,测力计示数不同,即摩擦力不同,故可知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故C选项正确;故选C.2.下列摩擦现象中属于滑动摩擦的有( )A.穿旱冰鞋溜冰,旱冰鞋与地面之间的摩擦B.手握瓶子静止时,手和瓶子之间的摩擦C.人走路时鞋底与地面的摩擦D.狗拉雪橇,雪橇与雪地之间的摩擦【答案】D【解析】A、穿旱冰鞋溜冰,旱冰鞋底有小轮子,因此旱冰鞋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属于滚动摩擦;B、手握瓶子静止时,瓶子静止,手和瓶子之间的摩擦属于静摩擦;C、人走路时,鞋底与地面之间发生了相对运动趋势,但并没有在表面滑动,属于静摩擦;D、狗拉雪橇,雪橇在雪地上滑动,它们之间的摩擦属于滑动摩擦.故选D.3.关于滑动摩擦力,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只要两个物体互相接触,就一定会产生滑动摩擦力B.在水平面上滑动的物体最终会停止下来,是因为受到滑动摩擦力的作用C.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可能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同D.静止在水平面上的物体不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答案】A【解析】A、两个物体互相接触,若没有相对运动,则不产生滑动摩擦力,故A说法错误,符合题意;B、在水平面上滑动的物体最终会停止下来,是由于受到摩擦力阻力的作用,改变了运动状态,故B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可能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同,例如传送带上的物体,故C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静止在水平面上的物体,没有与地面相对运动,所以不受滑动摩擦力,故D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4.2017年5月,首批OFO共享自行车入驻六盘水市城区,方便了市民出行,减少了环境污染,如图所示,停放在路边的自行车相对路上行驶的摩托车是________(选填“运动”或“静止”)的,车把手上的花纹是为了__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摩擦力.【答案】运动;增大【解析】停放在路边的自行车相对路上行驶的摩托车之间的相对位置发生了变化,因此自行车相对于路上行驶的摩托车是运动的;车把上有凹凸不平的花纹,是为了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
【最新】2019-2020学年度中考物理专题复习从粒子到宇宙_320word版
![【最新】2019-2020学年度中考物理专题复习从粒子到宇宙_320word版](https://img.taocdn.com/s3/m/f4cc65e076eeaeaad1f33061.png)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最新】2019-2020学年度中考物理专题复习从粒子到宇宙_320word版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部门: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一、单选题(共20题;共40分)1.在原子核中,带正电的粒子是()A. 质子B. 中子C. 电子D. 核子2.下列常见的自然现象,能用分子动理论的知识解释的是()A. 春天,槐花飘香B. 夏天,柳枝飞扬C. 秋天,落叶飘零 D. 冬天,雪花飘飘3.机场安检过程中,防暴犬功不可没.即便隔着多层包装,防暴犬也能嗅出炸药的气味,这说明组成炸药的分子()A. 一直处于静止状态B. 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中C. 相互之间存在排斥力D. 相互之问存在吸引力4.小雪学习了“分子动理论”的知识后,对抽烟的爸爸说:“爸爸,你抽烟既危害自己的健康,又危害我和妈妈的健康.”爸爸不解地说:“为什么?”小雪说:“我和妈妈都在被动吸烟呀!”小雪这样说的科学依据是()A. 分子很小B. 分子总在不停地运动 C. 分子之间有间隙 D. 分子之间有作用力5.如图所示,将两个底面平整、干净的铅柱紧压后,两个铅柱就会结合在一起,即使在下面挂一个较重的物体也不会将它们拉开。
这个实验表明()A. 分子间存在斥力B. 分子间存在引力 C. 分子问有间隙 D. 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6.人类对原子结构的探究最早是从静电现象开始的.关于静电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摩擦起电并没有创造电荷,而是电荷的转移B. 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荷,丝绸带负电荷C. 小通草球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吸引,则该小通草球一定带正电D. 自然界只存在正、负两种电荷7.关于微观粒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2019-2020年中考物理总复习第二编重点题型突破专题一物理学史试题
![2019-2020年中考物理总复习第二编重点题型突破专题一物理学史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47e5eb59a300a6c30c229fd6.png)
2019-2020年中考物理总复习第二编重点题型突破专题一物理学史试题物理学史是河北中考近几年出现的题型,试题较为容易,一般是讲明科学家所阐述的理论,然后根据理论内容要求学生判断对应的科学家,均在选择题15题中考查,分值为2分,考查的主要内容为物理学家及其对应的贡献。
此类试题内容直接来源于课本,不难看出有回归课本的意图。
虽然2016年中考未考,但不排除2017年不考,预计2017年河北中考会继续在选择题中对物理学史进行考查。
近三年河北中考情况:焦耳、牛顿、阿基米【方法技巧】下面表格是最常见的考查点的总结:得出“运动的物体牛顿(201;另外发现了光的色散原理;还发明了反射式望,针对性训练)1.(2015河北15题)下列物理学的研究成果与托里拆利有关的是( B)A.发现光的色散B.测出大气压强数值C.发现电流的磁效应D.判断出通电螺线管的磁极性跟电流方向的关系2.(2014河北15题)在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许多物理学家作出了杰出贡献。
创立经典力学理论体系并发现引力定律的科学家是( B)A.焦耳B.牛顿C.阿基米德D.托里拆利3.(2013河北15题)第一位提出“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的物理学家是( A)A.伽利略B.奥斯特C.帕斯卡D.阿基米德4.(2012河北15题)第一位证实电流周围存在着磁场的科学家是( D)A.牛顿B.焦耳C.安培D.奥斯特5.(2016石家庄质检一)下列连线符合物理史实的是( A)A.奥斯特——发现电流周围存在磁场B.法拉第——首先测出大气压值C.牛顿——首先提出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维持D.欧姆——发现电流产生热量的规律6.(2016石家庄裕华区中考模拟)下列关于物理学史的说法,正确的是( C)A.牛顿首先提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B.托里拆利在历史上第一次有力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C.安培发现了通电螺线管极性与电流方向的关系D.奥斯特首先发现了“磁生电”的现象7.(2016河北定心卷)下列关于科学家和他的成就对应不正确的是( D)A.沈括——最早发现了地磁的两极和地理的两极不重合B.阿基米德——最早发现了杠杆的平衡条件C.焦耳——最早发现电流的热效应D.法拉第——最早研究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从而发明了发电机8.(2016河北四模)最早通过实验测定大气压强的科学家是( C)A.伽利略B.阿基米德C.托里拆利D.牛顿9.(2016石家庄新华区中考模拟)为了纪念物理学家对科学的贡献,很多物理量的单位用物理学家的名字来命名,下列哪组物理量的国际单位全部是用物理学家的名字来命名的( B)A.长度、质量、力B.功、功率、电流C.时间、速度、温度D.能量、密度、电压10.(2017原创预测)下列有关物理学史的说法正确的是( C)A.牛顿第一定律是伽利略总结牛顿等人的研究结果得出的B.阿基米德原理就是杠杆的平衡条件C.欧姆发现了同一段导体中的电流跟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定量关系D.法拉第电磁感应实验表明,电流的周围存在磁场11.许多科学家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作出了重要贡献,下列叙述中符合物理学史的是( A)A.安培发明了右手螺旋定则B.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并通过实验测出了引力常量C.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并提出了分子电流假说D.亚里士多德通过理想斜面实验,提出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12.为了纪念在物理学中作出杰出贡献的物理学家,有时会用他们的名字作为物理量的单位,图中的四位物理学家,迄今为止名字未被用作物理量单位的是( B),A.牛顿) ,B.爱因斯坦) ,C.帕斯卡) ,D.欧姆) 13.在近代物理学史上,最早发现电荷间作用力规律的科学家是( C)A.焦耳B.伽利略C.库仑D.法拉第14.在学习物理过程中也应加强物理学史的学习,物理学家们研究问题的思维方法对我们探究真理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2019-2020学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中考复习——物质的组成
![2019-2020学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中考复习——物质的组成](https://img.taocdn.com/s3/m/32c157984afe04a1b171de07.png)
2019-2020学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中考复习——物质的组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7小题,共34.0分)1.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的是()A. 放入水中的糖使水变甜B. 荷叶上的露珠是呈球形是由于分子间存在引力C. 看到烟雾在空中弥漫D. 水和酒精混合总体积变小2.下列关于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A. 分子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B. 利用纳米科学技术可以操控物质的分子C. 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时,体积一定减小D. 由于固体、液体、气体都是由分子组成的,所以它们的物理性质相同3.关于物质的组成,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B.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中子组成的C. 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D. 质子和中子是由更小的微粒组成的4.关于物质的组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B. 原子由质子和中子组成C. 质子由核外电子和中子组成D. 质子和中子是最小微粒5.201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由日本和加拿大两位科学家共同获得,他们发现了中微子振荡,表明中微子具有质量。
关于微观粒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 原子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B. 电子不带电,质子带正电C. 中子和电子绕原子核高速运动D. 中微子具有动能6.温度低于0℃的冰,它的()A. 分子不运动B. 内能为零C. 内能在吸收热量后保持不变D. 分子间有相互作用力7.每一次物理学上的重大发现都会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下列关于物理学史的描述符合事实的是()A. 牛顿发现了单摆原理B. 汤姆孙发现了电子C. 奥斯特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D. 法拉第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8.下面对宇宙和微观世界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 地球是由物质组成的B. 分子是微观世界中的最小微粒C. 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D. 物质处于不停的运动中9.下列关于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A. 分子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B. 利用纳米科学技术可以操控物质的分子C. 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时,体积一定减小D. 由于固体、液体、气体都是由分子组成的,所以它们的物理性质相同10.制造钢铁零件时,把零件放人含碳的渗碳剂中,使碳分子渗入零件以提高零件表面硬度。
2019-2020年中考物理试卷及答案解析(word版)
![2019-2020年中考物理试卷及答案解析(word版)](https://img.taocdn.com/s3/m/de055521ff00bed5b8f31d1c.png)
2019-2020年中考物理试卷及答案解析(word版)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其中1-6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7-8两小题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选项正确,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选不全的得2分,有错或不选的得0分)1.有位意大利物理学家经历了“观察﹣疑问﹣猜想﹣证实”的历程,探究了摆动规律,他还通过实验分析得出“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的结论,这位物理学家是()A.牛顿 B.伽利略C.法拉第D.奥斯特2.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熔化的是()A.B.C.D.冰雪遇暖消融冬天江河结冰春天白雾弥漫阳光下露珠变小3.踢足球是我国青少年喜爱的一项体育运动,如图所示是一次精彩的传球攻门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运动过程中,足球的重力势能是不变的B.足球对脚的作用力和脚对足球的作用力是一对平衡力C.足球在空中能够继续飞行,是因为受到惯性力的作用D.足球飞行路线发生了变化,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4.下列关于家庭电路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在家庭电路中各用电器都是并联的B.保险丝熔断后,禁止用铁丝、铜丝等导线代替C.控制用电器的开关要连接在零线和用电器之间D.我国家庭电路的电压是220V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工人在工作中戴防噪声耳罩是为了防止噪声的产生B.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C.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0×105m/sD.秋千摆动越来越低,说明能量不守恒6.将一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在凸透镜另一侧15cm处的纸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将一个物体放在该凸透镜主光轴上距光心20cm处,则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光屏上会出现一个()A.正立、放大的虚像 B.正立、缩小的虚像C.倒立、放大的实像 D.倒立、缩小的实像7.如图所示是兴趣小组研究并联电路电流特点的实物图,实验中保持电源电压不变,先闭合开关S()A.甲表有示数,乙表没有示数B.再闭合开关S1,甲表示数大于乙表示数C.再闭合开关S1,甲表示数变大,乙表示数不变D.再闭合开关S1,甲表示数变大,乙表示数变小8.小李同学在探究某种液体密度的实验中,用测力计悬挂一个正方体金属块,浸没在液体中,如图甲所示,缓慢地将金属块从液体中竖直提起,该过程中测力计读数F随金属块提起高度h的关系如图乙所示,g取10N/kg,则根据图象信息可以确定()A.该金属块的边长为4cmB.在高度h由2cm变化到6cm的过程中,金属块所受浮力逐渐增大C.该液体的密度约为1.56×103kg/m3D.甲图中刚提起金属块时上表面受到的液体压强为250Pa二、填空题(共4小题,每题4分,共16分)9.磁场对通电导线有力的作用,其方向与电流方向和方向有关;发电机利用了的原理发电,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10.如图所示小球在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每隔0.2s记录一次小球的运动位置,则小球从D点运动到F点的路程为cm,该过程的平均速度为m/s.11.一定质量的水从从30℃提高到80℃,吸收了4.2×103J的热量,这是通过(选填“做功”或“热=4.2×103J/(kg•℃)传递”)方式改变了水的内能,水的质量是kg.已知水的比热容为c水12.如图甲是某种车载空气净化器,其工作过程如图乙所示,受污染的空气被吸入后,颗粒物进入电离区后带上某种电荷,然后在集尘器上被带电金属网捕获,再通过复合过滤网使空气净化,其中带电金属捕获颗粒物的工作原理是,车载空气净化器的额定功率为4.8W,额定电压为12V,则它正常工作的电流为A.三、作图题(共2小题,共6分)13.如图所示,用细线将小球悬挂在竖直墙壁上,请画出小球所受重力及小球对墙壁压力的示意图.14.如图所示,S′为发光点S在平面镜MN中所成的像,S发出的一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经过P点,请在图中作出发光点S的位置,并作出经过P点的反射光线及相应的入射光线(保留作图痕迹)四、实验与探究题(共2小题,每小题7分,满分14分)15.如图所示,探究小组利用铁架台、带有刻度的杠杆、细线、若干相同钩码、弹簧测力计(单位:N)等实验器材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在探究实验中(1)在挂钩码前,小组发现杠杆左端高右端低(如图甲),应将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端调节(选填“左”或“右”),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方便读出;(2)接着小组在杠杆的两侧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移动钩码的位置,使杠杆重新在水平位置平衡(如图乙),这时杠杆两侧受到的作用力大小(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各自钩码所受重力大小,若在A,B下方再增挂一个相同的钩码,则杠杆端将下沉(选填“左”或“右”);(3)如图丙是已经调节平衡的杠杆,用弹簧测力计在杠杆C处竖直向上拉,在A处挂上适当的钩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则弹簧测力计读数为,钩码总质量为kg.(g取10N/kg)16.如图甲所示,是利用伏安法测量小灯泡L的电阻的实验线路,已知L的额定电压为2.5V,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20Ω.(1)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把图甲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要求导线不交叉、闭合开关后,变阻器滑片向左滑动时灯泡变亮);(2)闭合开关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置于(选填“A端”、“B端”或“AB正中间”);(3)移动滑片P,当小灯泡L正常发光时,发现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则此时电流表的读数为A,小灯泡的电阻为Ω(保留一位小数);(4)实验操作时,因小灯泡L不慎损坏而出现断路,无论怎样移动滑片P,电压表指针(选填“几乎不动”或“明显偏转”).五、计算与解答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和重要的演算步骤)17.如图所示,一个边长为0.1m的正方体质量为3kg,放在水平地面上,已知动滑轮的重力为10N,g取10N/kg.(1)该正方体的密度是多少?(2)正方体对地面的压强为多大?(3)不计摩擦和绳重,用图示的滑轮组将正方体竖直向上匀速提升20cm,求拉力F所做的功.18.如图是某电器设备的部分电路,电源电压U=4.5V保持不变,灯泡L标有“6V、6W”字样.已知闭合开关S1和S3时,电路消耗的功率为2.025W,不计灯丝电阻随温度的变化.(1)求定值电阻R3的阻值;(2)三个开关S1,S2,S3都闭合时,求通过电流表的电流大小;(3)电压表的量程为0﹣3V,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滑动变阻器R2的阻值在0﹣20Ω内可调,只闭合开关S2,在保证电表安全的情况下,求灯泡L消耗的电功率的变化范围.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其中1-6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7-8两小题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选项正确,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选不全的得2分,有错或不选的得0分)1.有位意大利物理学家经历了“观察﹣疑问﹣猜想﹣证实”的历程,探究了摆动规律,他还通过实验分析得出“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的结论,这位物理学家是()A.牛顿 B.伽利略C.法拉第D.奥斯特【考点】物理常识.【分析】伽利略最早提出“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并用斜面实验结合推理对这一观点进行了验证.【解答】解:A、牛顿是在伽利略观点的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不是第一个提出这一观点的科学家,不符合题意;B、伽利略最早提出“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并用斜面实验结合推理对这一观点进行了验证,符合题意;C、法拉第发现的电磁感应现象,不合题意;D、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首先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即电流能产生磁场的现象,不符合题意.故选B.2.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熔化的是()A.冰雪遇暖消融B.冬天江河结冰C.春天白雾弥漫D.阳光下露珠变小【考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分析】(1)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解答】解:A.冰雪遇暖消融,是固态的冰雪熔化为液态的水,故A正确;B.冬天江河结冰,是液体的水凝固为固体,故B错误;C.春天白雾弥漫,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故C错误;D.阳光下露珠变小,是液体的露珠汽化为水蒸气,故D错误.故选A.3.踢足球是我国青少年喜爱的一项体育运动,如图所示是一次精彩的传球攻门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运动过程中,足球的重力势能是不变的B.足球对脚的作用力和脚对足球的作用力是一对平衡力C.足球在空中能够继续飞行,是因为受到惯性力的作用D.足球飞行路线发生了变化,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考点】平衡力的辨别;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惯性;势能大小的比较.【分析】(1)重力势能的影响因素是质量和高度,据此判断其是否发生改变;(2)一对平衡力必须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3)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4)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解答】解:A、在运动过程中,足球的高度发生了变化,所以重力势能是变化的,故A错误;B、足球对脚的作用力和脚对足球的作用力,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是一对相互作用力,不是一对平衡力,故B错误;C、足球在空中能够继续飞行,是由于足球具有惯性,但不能说受到惯性力的作用,因为惯性不是力,故C 错误;D、足球飞行路线发生了变化,是重力作用的结果,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D正确.故选D.4.下列关于家庭电路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在家庭电路中各用电器都是并联的B.保险丝熔断后,禁止用铁丝、铜丝等导线代替C.控制用电器的开关要连接在零线和用电器之间D.我国家庭电路的电压是220V【考点】家庭电路的连接;家庭电路工作电压、零线火线的辨别方法;熔断器的作用及保险丝的选择方法.【分析】(1)我国家庭电路的电压是220V.家庭电路中的用电器都是并联的,目的是为了用电器之间相互不影响工作.(2)保险丝是采用电阻率大熔点低的铅锑合金制成的.(3)开关控制用电器或插座时,开关和用电器是串联的,且开关应接在火线和用电器之间.【解答】解:A、在家庭电路中各用电器之间相互不影响工作,都是并联的,故A正确;B、保险丝采用电阻率大熔点低的铅锑合金制成,在电流过大时能自动切断电源.铁丝、铜丝的熔点高,在电流过大时不能自动切断电源,不能起到保险的作用,故禁止用铁丝、铜丝等导线代替,故B正确;C、控制电路的开关应该接在火线和用电器之间,防止开关断开时,用电器仍然和火线连接造成触电事故,故C错误;D、我国家庭电路的电压是220V,故D正确.故选C.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工人在工作中戴防噪声耳罩是为了防止噪声的产生B.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C.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0×105m/sD.秋千摆动越来越低,说明能量不守恒【考点】防治噪声的途径;电磁波的传播;能量守恒定律;正电荷与负电荷.【分析】(1)防治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2)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3)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一定的,和光速相同,即c=3×108m/s.(4)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来分析.【解答】解:A、工人戴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不能防止噪声的产生.故A错误;B、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故B正确;C、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等于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即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故C错误;D、秋千摆动越来越低,是因为受到阻力的作用,在此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克服空气阻力做功,一部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任何形式的能在转化为其他形式能的过程中,能的总量都是保持不变的,即能量是守恒的;故D错误.故选B.6.将一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在凸透镜另一侧15cm处的纸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将一个物体放在该凸透镜主光轴上距光心20c m处,则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光屏上会出现一个()A.正立、放大的虚像 B.正立、缩小的虚像C.倒立、放大的实像 D.倒立、缩小的实像【考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分析】根据阳光聚焦方法得到焦距:太阳光射到地球上是平行光,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会聚后得到凸透镜的焦点.凸透镜成像时,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解答】解:把一个凸透镜对准太阳光,可在距凸透镜15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所以,f=15cm.U=20cm,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选C.7.如图所示是兴趣小组研究并联电路电流特点的实物图,实验中保持电源电压不变,先闭合开关S()A.甲表有示数,乙表没有示数B.再闭合开关S1,甲表示数大于乙表示数C.再闭合开关S1,甲表示数变大,乙表示数不变D.再闭合开关S1,甲表示数变大,乙表示数变小【考点】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电流表的使用.【分析】分析清楚图示电路结构,明确各电路元件的连接方式,然后应用并联电路特点与欧姆定律分析答题.【解答】解:A、先闭合开关S,电流从正极出发经开关S、甲电流表、灯泡L1回负极,电流表甲测L1的电流,则甲表有示数,乙表无电流经过,故没有示数,故A正确;(2)再闭合S1,两灯泡并联,电流表甲测干路电流,电流表乙测L2支路电流,电流表甲示数变大,甲表示数大于乙表示数,因为S1断开时乙表的示数为0,再S1闭合时,乙表有示数,因此这个过程乙表的示数变大.故BC正确,CD错误.故选AB.8.小李同学在探究某种液体密度的实验中,用测力计悬挂一个正方体金属块,浸没在液体中,如图甲所示,缓慢地将金属块从液体中竖直提起,该过程中测力计读数F随金属块提起高度h的关系如图乙所示,g取10N/kg,则根据图象信息可以确定()A.该金属块的边长为4cmB.在高度h由2cm变化到6cm的过程中,金属块所受浮力逐渐增大C.该液体的密度约为1.56×103kg/m3D.甲图中刚提起金属块时上表面受到的液体压强为250Pa【考点】阿基米德原理;液体的压强的计算.【分析】(1)金属块下表面刚离开液面的高度减去上表面开始露出液面的高度即为金属块的边长;(2)根据图象可判断在高度h由2cm变化到6cm的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的变化,然后根据F浮=G﹣F 拉判断浮力变化;(3)当金属块完全露出液面时拉力等于重力,据此求出金属块重,根据当金属块未露出液面时拉力的大小,根据称重法求出物体受到的浮力,再求出金属块的体积,即排开液体的体积,最后利用阿基米德原理求解液体密度;(4)从图象中得出甲图中刚提起金属块时上表面距离液面的高度,利用液体压强公式计算液体压强.【解答】解:A、由图可知,金属块被提高2cm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开始变大,此时金属块的上表面刚露出液面,金属块被提升6cm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再变化,此时金属块的下表面开始露出液面,故金属块的边长为6cm﹣2cm=4cm.故A正确;B、由图象可知,在高度h由2cm变化到6cm的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逐渐变大,根据F浮=G﹣F拉,金属块的重力不变,浮力逐渐减小.故B错误;C、金属块完全露出液面时拉力等于重力,由图象可知,该金属块的重力:G=F拉=3.5N.在高度h由0变化到2cm的过程中,金属块完全浸没在液体中,此时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V=(4cm)3=64cm3=6.4×10﹣5m3,此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拉′=2.5N,所以,物体完全浸没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为F浮=G﹣F拉′=3.5N﹣2.5N=1N,由F浮=ρ液gV排得,液体的密度:ρ液==≈1.56×103kg/m3.故C正确;D、由图象可知,甲图中刚提起金属块时上表面距离液面的高度为h′=2cm=0.02m,gh′=1.56×103kg/m3×10N/kg×0.02m=312Pa.故D错误.则上表面受到的液体压强:p=ρ液故选AC.二、填空题(共4小题,每题4分,共16分)9.磁场对通电导线有力的作用,其方向与电流方向和磁场方向有关;发电机利用了电磁感应的原理发电,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考点】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电磁感应.【分析】根据影响通电导体在磁场里受力方向的因素和发电机的原理进行解答.【解答】解:(1)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磁场力的作用,磁场力的方向与电流方向及磁场的方向有关;(2)发电机的原理是电磁感应,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故答案为:磁场;电磁感应.10.如图所示小球在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每隔0.2s记录一次小球的运动位置,则小球从D点运动到F点的路程为8.00cm,该过程的平均速度为0.2m/s.【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分析】读出小球从D点运动到F点的路程(测量长度时必须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和时间,根据v=计算该过程的平均速度.【解答】解:由图可知,小球从D点运动到F点的路程为:s=12.50cm﹣4.50cm=8.00cm=0.08m,时间:t=2×0.2s=0.4s,该过程的平均速度为:v===0.2m/s.故答案为:8.00;0.2.11.一定质量的水从从30℃提高到80℃,吸收了4.2×103J的热量,这是通过热传递(选填“做功”或“热=4.2×103J/(kg•℃)传递”)方式改变了水的内能,水的质量是0.02kg.已知水的比热容为c水【考点】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热量的计算.【分析】(1)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它们的主要区别是:做功是能量的转化,而热传递是能量的转移;(2)已知水的初温、末温和水吸收的热量,根据公式Q=cm(t﹣t0)可求水的质量.【解答】解:(1)水在升温过程中吸收了热量,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增加了水的内能;(2)根据Q=cm(t﹣t0)可知,水的质量为:m===0.02kg.故答案为:热传递;0.02.12.如图甲是某种车载空气净化器,其工作过程如图乙所示,受污染的空气被吸入后,颗粒物进入电离区后带上某种电荷,然后在集尘器上被带电金属网捕获,再通过复合过滤网使空气净化,其中带电金属捕获颗粒物的工作原理是异种电荷相互吸引,车载空气净化器的额定功率为4.8W,额定电压为12V,则它正常工作的电流为0.4A.【考点】电功率与电压、电流的关系;物体带电现象.【分析】(1)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2)车载空气净化器正常工作时的功率和额定功率相等,根据P=UI求出正常工作的电流.【解答】解:(1)颗粒物所带电荷与集尘器带电金属网所带电荷电性相反,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因此颗粒物被电网捕获;(2)由P=UI可得,车载空气净化器正常工作的电流:I===0.4A.故答案为:异种电荷相互吸引;0.4.三、作图题(共2小题,共6分)13.如图所示,用细线将小球悬挂在竖直墙壁上,请画出小球所受重力及小球对墙壁压力的示意图.【考点】力的示意图.【分析】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作用点在物体的重心上.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并且指向接触面;根据压力的作用点在接触面上,确定出压力的作用点,然后过作用点表示压力的方向.【解答】解: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压力的作用点是球与墙壁的接触点,然后过作用点作垂直于墙壁,并指向墙里面的压力.如图所示:14.如图所示,S′为发光点S在平面镜MN中所成的像,S发出的一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经过P点,请在图中作出发光点S的位置,并作出经过P点的反射光线及相应的入射光线(保留作图痕迹)【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物与像关于镜面对称,首先作出像点S′的物点S,连接PS′,与镜面的交点为入射点O,再画出入射光线SO.【解答】解:作出像点S′的对称点,即为物点S,连接PS′,与镜面的交点为入射点O,再连接SO、OP,画上箭头,SO为入射光线,OP为反射光线.如下图所示:四、实验与探究题(共2小题,每小题7分,满分14分)15.如图所示,探究小组利用铁架台、带有刻度的杠杆、细线、若干相同钩码、弹簧测力计(单位:N)等实验器材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在探究实验中(1)在挂钩码前,小组发现杠杆左端高右端低(如图甲),应将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左端调节(选填“左”或“右”),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方便读出力臂;(2)接着小组在杠杆的两侧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移动钩码的位置,使杠杆重新在水平位置平衡(如图乙),这时杠杆两侧受到的作用力大小等于(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各自钩码所受重力大小,若在A,B下方再增挂一个相同的钩码,则杠杆左端将下沉(选填“左”或“右”);(3)如图丙是已经调节平衡的杠杆,用弹簧测力计在杠杆C处竖直向上拉,在A处挂上适当的钩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则弹簧测力计读数为 3.2N,钩码总质量为0.2kg.(g取10N/kg)【考点】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分析】(1)杠杆右端下倾,说明杠杆的重心在支点右侧,调节平衡螺母应使杠杆重心左移,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是为了直接从杠杆上读出力臂;(2)杠杆所受钩码的拉力等于钩码的重力;要判断此题,需掌握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在支点两侧的钩码下方分别再加挂一个相同的钩码,若力和力臂的乘积相等,杠杆平衡;若力和力臂的乘积不相等,则杠杆向乘积大的一端倾斜.(3)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根据杠杆平衡条件计算钩码的总重力,然后利用G=mg计算质量.【解答】解:(1)杠杆重心右移应将平衡螺母向左调节,直至重心移到支点处;由于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可以方便的读出力臂;(2)杠杆两侧受到的作用力大小等于各自钩码所受重力大小;设杠杆的一个小格为L,一个钩码的重力为G,分别加挂一个相同的钩码后:左边=5G×3L,右边=7G×2L,左边>右边,所以,杠杆不能平衡,杠杆右端上升,左端下沉.(3)图中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2N,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3.0N;设杠杆的一个小格为L,钩码的质量为G,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得,G×3L=3.0N×2L,则G==2N,所以钩码的总质量m===0.2kg.故答案为:(1)左;力臂;(2)等于;左;(3)3.2N;0.2.16.如图甲所示,是利用伏安法测量小灯泡L的电阻的实验线路,已知L的额定电压为2.5V,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20Ω.(1)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把图甲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要求导线不交叉、闭合开关后,变阻器滑片向左滑动时灯泡变亮);(2)闭合开关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置于B端(选填“A端”、“B端”或“AB正中间”);(3)移动滑片P,当小灯泡L正常发光时,发现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则此时电流表的读数为0.3A,小灯泡的电阻为8.3Ω(保留一位小数);(4)实验操作时,因小灯泡L不慎损坏而出现断路,无论怎样移动滑片P,电压表指针几乎不动(选填“几乎不动”或“明显偏转”).【考点】伏安法测电阻的探究实验.【分析】(1)根据灯的额定电压确定电压表的量程,根据变阻器滑片向左滑动时灯泡变亮,滑动变阻器滑片左边的电阻连入电路;(2)由上面的连接,滑片应置于滑动变阻器阻值最大的位置;(3)认清电流表小量程的分度值读数,根据欧姆定律求电阻;(4)小灯泡L不慎损坏而出现断路,电压表串联在电路中,电压表分得的电压接近电源电压.【解答】解:(1)L的额定电压为2.5V<3V,电压表选用小量程;由变阻器滑片向左滑动时灯泡变亮,可知,灯的电压变大,变阻器的电压变小,由分压原理知,滑动变阻连入电路中的阻值应变小,所以,应将滑动变阻器滑片左边的电阻连入电路,如图所示;(2)闭合开关前,滑片应置于滑动变阻器阻值最大的位置,所以,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置于B端;(3)由图乙知,电流表选用小量程,分度值为0.02A,示数为0.3A,小灯泡L正常发光时对应的电阻值R==≈8.3Ω;。
中考专项初中物理学史部分整合复习
![中考专项初中物理学史部分整合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536f8d5649649b6649d74775.png)
初中物理学史部分整合复习物理学史是物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物理学史可以了解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以及物理学家的研究思思及方法。
教材中有不少章节介绍了“物理学史”知识,中考中也常出现这方面的试题。
下面把初中阶段需要知道的物理学史知识及物理学家的主要成就整合如下,供同学们复习时参考。
牛顿牛顿在1687年发表的论文《自然定律》里,对万有引力和三大运动定律进行了描述。
这些描述奠定了此后三个世纪里物理世界的科学观点,展示了地面物体与天体的运动都遵循着相同的自然定律。
在力学上,牛顿提出了著名的牛顿运动定律。
在光学上,他发明了反射望远镜,并基于对三棱镜将白光发散成可见光谱(光的色散)的观察,发展出了颜色理论。
伽利略1638年,伽利略论证了重物体不会比轻物体下落得快。
伽利略理想实验法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
伽利略在教堂做礼拜时发现摆的等时性,惠更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历史上第一座自摆钟。
伽利略针和单摆实验:把摆球拉到某一高度,用一根针多次改变小球的悬点,摆球能上升到原来的高度,得到与亚里士多德不同的力和运动关系的结论。
帕斯卡帕斯卡在1648年表演了一个著名的实验:他用一个密闭的装满水的桶,在桶盖上插入一根细长的管子,从楼房的阳台上向细管子里灌水。
结果只用了几杯水,就把桶压裂了,桶里的水就从裂缝中流了出来,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帕斯卡桶裂实验。
原来由于细管子的底面积较小,几杯水灌进去,其深度h很大,造成压强也很大。
奥托格里克1654年5月8日,当时的马德堡市长奥托·冯·格里克为了证明大气压强存在,在今天德国雷根斯堡市郊进行了一项科学实验,目的是为了证明真空的存在。
格里克制造了两个直径约50厘米(20英寸)的铜质空心半球用于实验,半球中间有一。
2019-2020学年度最新版本高考物理学史复习专题(多资料总结)-全国卷
![2019-2020学年度最新版本高考物理学史复习专题(多资料总结)-全国卷](https://img.taocdn.com/s3/m/e18834722e3f5727a5e962f9.png)
2019-2020学年度最新版本高考物理学史复习专题(多资料总结)-全国卷(附参考答案)一、力学:★1、1638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中用科学推理论证重物体和轻物体下落一样快;并在比萨斜塔做了两个不同质量的小球下落的实验,证明了他的观点是正确的,推翻了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即:质量大的小球下落快是错误的);★2、1687年,英国科学家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著作中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即牛顿三大运动定律)。
★3、17世纪,伽利略通过构思的理想实验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得出结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同时代的法国物理学家笛卡儿进一步指出:如果没有其它原因,运动物体将继续以同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4、20世纪初建立的量子力学和爱因斯坦提出的狭义相对论表明经典力学不适用于微观粒子和高速运动物体。
5、人们根据日常的观察和经验,提出“地心说”,古希腊科学家托勒密是代表;而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大胆反驳地心说。
★6、17世纪,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提出开普勒三大定律;★7、牛顿于1687年正式发表万有引力定律;1798年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扭秤实验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二、相对论:8、(a)、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了狭义相对论,有两条基本原理:①相对性原理——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一切物理规律都是相同的;②光速不变原理——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一定是c不变。
(b)、爱因斯坦还提出了相对论中的一个重要结论——质能方程式:2。
E mc9、狭义相对论时空观和经典(牛顿)时空观的区别经典(牛顿)时空观:(1)空间是绝对静止不动的(即绝对空间),时间是绝对不变的(即绝对时间)。
(2)空间和时间跟任何外界物质的存在及其运动情况无关。
中考物理学史
![中考物理学史](https://img.taocdn.com/s3/m/9ada7fd4ba1aa8114431d9ed.png)
1. (2019·攀枝花)下列哪位学者首先通过实验分析得出: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运动的物体之所以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了阻力( A ) A.伽利略B.亚里士多德C.阿基米德D.帕斯卡2. (2019·长春)世界上第一个发现电流周围存在磁场的物理学家是( A ) A.奥斯特B.焦耳C.安培D.欧姆3. (2020·宜昌)世界上第一个发现电与磁之间联系的物理学家是( D ) A.欧姆B.焦耳C.奥斯特D.法拉第4. (2020·襄阳)地理的两极和地磁的两极并不重合,最早记述这一现象的是( B ) A.奥斯特B.沈括C.安培D.法拉第5. (2019·贵港)下列物理量中,以科学家牛顿的名字作为单位的物理量是( C ) A.质量B.压强C.压力D.功6. (2019·江西)以下四位物理学家中,没有用他的名字命名为物理定律的是( D ) A.欧姆B.焦耳C.牛顿D.阿基米德7. (2019·大庆)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有众多的科学巨人披荆斩棘,铺路架桥,为后人留下了丰硕的知识园地、科学的探究方法及不朽的科学精神。
下列关于物理学家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A.亚里士多德提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B.牛顿提出了相对论学说C.卢瑟福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D.奥斯特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8. (2019·咸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法拉第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B.帕斯卡首先用实验的方法测出了大气压强的数值C.伽利略通过实验得出了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的结论D.焦耳用实验确定了电流产生的热量跟电压、电流和通电时间成正比9. (2018·随州)初中物理中我们学习了很多物理量的单位,有些单位是用物理学家的名字来命名的,下列物理量、单位、物理学家成果对应错误的一项是( D ) A.力的单位是牛顿,万有引力的提出是牛顿的重要成果B.电阻的单位是欧姆,揭示电流与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是欧姆的重要成果C.电热的单位是焦耳,焦耳得出了电流通过导体发热与电流、电阻和时间的关系D.压强的单位是帕斯卡,帕斯卡首先发现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10. (2019·百色)在人类探索宇宙奥秘的历程中,著名的天文学家__哥白尼__用“日心说”否定了“地心说”;科学家根据牛顿发现的__万有引力__定律,成功预测并发现了海王星。
中考物理专题七物理学史试题word版-2019~2020学年度
![中考物理专题七物理学史试题word版-2019~2020学年度](https://img.taocdn.com/s3/m/21ec7e1702768e9950e73840.png)
专题七物理学史1.(2015,娄底)以下物理学家名字中用来作为力的单位的是(A)A.牛顿B.阿基米德C.焦耳 D.托里拆利2.(2015,怀化)通过如图所示相同原理实验,第一个发现了电与磁之间联系的科学家是(A)A.奥斯特 B.帕斯卡C.牛顿 D.伽利略3.(2015,长沙)在下图所示的物理学家中,以其名字命名为电流单位的是(C)4.(2015,镇江)下列物理学家中,将其名字命名为电压单位的是(D)A.安培B.欧姆C.焦耳D.伏特5.(2015,上海)首先发现电流磁效应的物理学家是(D)A.牛顿 B.欧姆 C.安培 D.奥斯特6.(2015,潍坊)在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下列物理学家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其中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的是(C)A.安培 B.欧姆 C.法拉第 D.奥斯特7.(2013,湘潭)以科学家的名字“焦耳”作为单位的物理量是(B)A.力 B.功 C.功率 D.电流8.(2013,苏州)如图所示的四位科学家中,以其名字命名为功率单位的是(C)9.(2014,河北)在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许多物理学家做出了杰出贡献。
创立经典力学理论体系并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科学家是(B)A.焦耳 B.牛顿C.阿基米德 D.托里拆利10.(2014,苏州)在国际单位制中,压强的单位是以哪位科学家的名字命名的(B)A.牛顿 B.帕斯卡 C.托里拆利D.伽利略11.(2014,梅州)下列四位科学家中,以他的名字命名电阻单位的是(B)A.安培 B.欧姆 C.瓦特 D.伏特12.(2013,雅安)历史上最先精确地确定了电流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的关系的物理学家是(D)A.安培 B.伏特 C.奥斯特 D.焦耳13.了解物理规律的发现过程,学会像科学家那样观察和思考,往往比掌握知识本身更重要。
下列描述不符合史实的是(C)A.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B.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C.伽利略准确地测出大气压的值D.汤姆孙发现了比原子小得多的电子14.关于电和磁的现象与发现这一现象的科学家对应正确的一组是(C)A.电流磁效应——安培B.电流热效应——奥斯特C.电磁感应——法拉第D.最早发现地磁偏角——焦耳15.(2015,临沂)通过两年的物理学习,相信聪明的你一定学到了很多物理知识,还知道了很多物理学家及他们对物理学做出的贡献,如:奥斯特发现了__电流的磁效应__,首次揭示了电和磁的联系;法拉第发现了__电磁感应__,进一步揭示了电和磁的联系,开辟了人类的电气时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中考复习物理学史专题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通过物理学史初步了解近代实验科学产生的背景
2.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学习物理学家科研历程以及他们的贡献
3.中考考点分析
2013年物理中考试题考过,分值2分
4.学情分析
通过两年的物理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实验科学的重要性,对于一些物理学家也有了初步的认识,且主要是记忆性内容,容易掌握
【学习目标】
通过物理学史初步了解近代实验科学产生的背景,能说出初中课本出现的物理学家、重要定律重要发现、单位由来
【评价任务】
通过学生自学和回忆,能说出初中课本出现的物理学家、重要定律重要发现、单位由来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评价要点两类结构要点归纳
设置问题激趣导学问题:同学们,你能说出几位物理学家的名字?他们的贡献是些什么?
目标:通过物理学史初步了解近代实验科学产生的背景,能说出初中课本出现的物理学家、重要定律重要发现、单位由来【自学指导】
自学内容:见附表初中物理学史
自学时间:5分钟
自学方法:独立阅读,小组交流合作
自学要求:记忆自学内容,完成下列检
测题
【自学检测】
1、1644年,意大利科学家_________
精确的测出了大气压强的值,1.01×105Pa
的大气压强能够支持水柱的最大高度为
_________m。
(g=10N/kg)
2、每一次物理学的重大发现都会影
响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发现了
万有引力定律,才有了今天的通讯卫星;
1897年英国科学家发现了比原
子小得多的带负电的电子为人类研究原
子结构拉开了序幕;继奥斯特发现了电流
的磁效应之后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从此进入了电气化时代。
(以上各空填物
理学家的名字)
3、科学家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执
着的探究精神,德国物理学
家最先通过实验归纳
出一段导体中电流跟电压和电阻之间的
定量关系,即:___________。
为了纪念他
作出的杰出贡献,人们将他的名字命名
为的单位。
发
动机常用水来做冷却剂,这是因为水的比
热容较。
通过学生自
学和回忆,能
说出初中课
本出现的物
理学家、重要
定律重要发
现、单位由来
课堂小结
由学生自己总结说出本节课学到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当堂训练1、为了纪念物理学家的杰出贡献,
常以他们的名字命名物理量的单位。
如:
以安培命名电流的单位,以_________命名_________的单位。
2、 为了纪念物理学家为物理学发展做出的突出贡献,物理学中常把一些物理学家的名字规定为物理量的单位,这样的物理量几乎遍及物理学的各个分支。
请仿照下面的例子,再各写出一组用物理学家的名字作单位的力学物理量和电学物理量及其单位。
3、科学家的每次重大发现,都有力地推进了人类文明的进程。
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首次揭开了电与磁的联系;法拉第发现
了 进一步揭示了电与磁的联系,使人们发明了发电机,开辟了人类的电气化时代
4、下列选项中,有关物理学家和他的主要贡献对应正确的是( ) A .法拉第——发现电子 B .奥斯特——电流的磁效应
C .焦 耳——惯性定
律 D .牛 顿——电流的热效应
力学物理量及其单位 电学物理量及其单位
力(牛顿)
电流(安培)
压强( ) 电阻( )
附:本教案中自学内容:初中物理学史
科学家国籍贡献1 贡献2
伽利略意大利运动物体不受外力将匀速前进单摆的等时性笛卡尔法国运动物体不受外力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牛顿英国牛顿三大定律光的色散
奥托.克
里格
德国马德保半球实验—证明大气压的存在
托里拆
利
意大利托里拆利实验—最先准确测出大气压的值
阿基米
德
希腊阿基米德原理(揭示出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杠杆平衡条件欧姆德国欧姆定律
焦耳英国焦耳定律—最先确定出电热与电流、电阻、通电时间
的关系
奥斯特丹麦奥斯特实验—首先发现电和磁的关系
法拉第英国发现电磁感应现象(进一步揭示电与磁的关系)
安培法国安培定则(发现通电螺线管的极性与电流方向的关系)
瓦特英国发明蒸汽机
汤姆生英国发现电子
爱迪生美国发明灯泡
墨子中国发现小孔成像
昂尼斯荷兰超导现象
贝尔英国发明电话
莫尔斯美国发明电报机
麦克斯韦英国预言电磁波的存在建立电磁场理
论
赫兹德国证实电磁场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