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第二章-缓冲溶液

合集下载

分析化学课后习题(详解)

分析化学课后习题(详解)

分析化学(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第二章 误差及分析数据的统计处理3. 某矿石中钨的质量分数(%)测定结果为:20.39,20.41,20.43。

计算标准偏差s 及置信度为95%时的置信区间。

答:分析结果的平均值x =20.41%()()()()2412043204120412041203920122212......-+-+-=--=∑=n xxs ni i=0.02%n=3,置信度为95%时,t = 4.303,有μ=nts x ±= (20.410.05)%7. 有一标样,其标准值为0.123%,今用一新方法测定,得四次数据如下(%):0.112,0.118,0.115和0.119,判断新方法是否存在系统误差。

(置信度选95%) 答:x =0.116%,s=0.003%n=6,置信度为95%时,t = 3.182,有t 计算=n sx μ-=4003012301160⨯-...=4.667> t新方法存在系统误差,结果偏低。

11.按有效数字运算规则,计算下列各式: (1) 2.187×0.854 + 9.6×10-5 - 0.0326×0.00814; (2) 51.38/(8.709×0.09460);(3);(4)688103310161051---⨯⨯⨯⨯... 解:(1)1.868;(2)62.36;(3)705.2 ;(4)1.7×10-5。

第三章 滴定分析3.7. 计算下列溶液滴定度,以g·mL -1表示:(1) 以0.2015 mol·L -1HCl 溶液,用来测定Na 2CO 3,NH 3 (2) 以0.1896 mol·L -1NaOH 溶液,用来测定HNO 3,CH 3COOH 解: (1) 根据反应式Na 2CO 3 + 2HCl = H 2CO 3 + NaCl NH 3·H 2O + HCl = H 2O + NH 4 Cl 可以得到关系式 n Na 2CO 3 = HCl n 21, HCl NH n n =3, 所以=11000232-⋅⨯⨯L mL M c CO Na HCl =0.01068g/mL=110003-⋅⨯LmL M c NH HCl =0.003432g/mL(2) 根据NaOH 与HNO 3的反应可知 n NaOH =n HNO3 根据NaOH 与CH 3COOH 的反应可知 n NaOH =n CH3COOH所以=110003-⋅⨯LmL M c HNO NaOH = 0.01195g/mL ;=110003-⋅⨯L mL M c COOHCH NaOH = 0.01138g/mL3.8. 计算0.01135 mol·L -1HCl 溶液对CaO 的滴定度。

分析化学实验-常用缓冲溶液的配制及原理-北理工

分析化学实验-常用缓冲溶液的配制及原理-北理工

分析化学实验-缓冲溶液配制原理&常用缓冲溶液的配制一、缓冲溶液与缓冲作用原理 (一)缓冲作用与缓冲溶液纯水在25℃时PH 值为7.0,但只要与空气接触一段时间,因为吸收二氧化碳而使PH 值降到5.5左右。

1滴浓盐酸(约12.4mol·L-1)加入1升纯水中,可使[H +]增加5000倍左右(由1.0×10-7增至5×10-4mol·L-1),若将1滴氢氧化钠溶液(12.4mol·L-1)加到1升纯水中,PH 变化也有3个单位。

可见纯水的PH 值因加入少量的强酸或强碱而发生很大变化。

然而,1滴浓盐酸加入到1升HAc-NaOAc 混合溶液或NaH2PO4-Na2HPO4混合溶液中,[H+]的增加不到百分之一(从1.00×10-7增至1.01×10-7mol·L-1),PH 值没有明显变化.这种能对抗外来少量强酸\强碱或稍加稀释不引起溶液PH 值发生明显变化的作用叫做缓冲作用;具有缓冲作用的溶液,叫做缓冲溶液。

(二)缓冲溶液的组成缓冲溶液由足够浓度的共轭酸碱对组成。

其中,能对抗外来强碱的称为共轭酸,能对抗外来强酸的称为共轭碱,这一对共轭酸碱通常称为缓冲对、缓冲剂或缓冲系,常见的缓冲对主要有三种类型。

1.弱酸及其对应的盐 例如,HAc-NaOAc (实际上是Ac-);H2CO3-NaHCO3;H2C8H4O4-KHC8H4O4(邻苯二甲酸-邻苯二甲酸氢钾);H3BO3-Na2B4O7(四硼酸钠水解后产生H2BO-3)。

2.多元弱酸的酸式盐及其对应的次级盐,例如,NaHCO3-Na2CO3;NaH2PO4-Na2HPO4;NaH2C5HO7(柠檬酸二氢钠)-Na2HC6H5O7;KHC8H4O4-K2C8H4O4。

3.弱碱及其对应的盐 例如NH3-NH+4CL-;RNH2-RNH+3A-(伯胺及其盐);Tris-TrisH+A-(三羟甲基烷及其盐)。

缓冲溶液.

缓冲溶液.
缓冲溶液
一.缓冲溶液及分类
对溶液的酸度起稳定作用的溶液称为缓冲溶液,可分为两类:
a. 弱酸及其共轭碱溶液,缓冲酸度:3—11,常用.
b. 强酸或强碱溶液, 缓冲酸度:pH<2,pH>12.
二.缓冲溶液pH值计算
1.计算公式及推导
对弱酸HB及共轭碱NaB组成的缓冲溶液
...最简式
或:
公式推导如下:
若弱酸HB及其共轭碱NaB的分析浓度分别为CHB、CB-mol/L,则
物料平衡式:[HB]+[B-]=CHB+CB-(*1)
电荷平衡式:[H+]+[Na+]=[OH-]+[B-] (*2)
其中:[Na+]=CB-
(*1) +(*2)得: [HB]=CHB-[H+]+[OH-]
由(*2)得, [B-]=CB-+[H+]-[OH-]
代入酸度常数式 得到[H+]的精确计算式,
此式实际几乎不用
若pH<6,[OH-]可略,故得近似式为:
或 pH>8 ,[H+]可略,可得另一近似式为:
这些公式也不常用.
又若酸碱的分析浓度较大,即同时满足CHB>>[OH-]-[H+], CB->>[H+]-[OH-], 则得计算[H+]的最简式为:
即:
此为最常用的最简式.
2.pH 值的计算
(1)一般缓冲溶液pH值计算示例(略)
(2)标准缓冲溶液的用途及pH计算.
三.缓冲容量
定义:
β的意义是使一升溶液的pH值增加dpH单位时所需强碱db摩尔或使一升溶液的pH减少dpH单位时所需强酸da摩尔.(酸增加使pH降低,在da/dpH前加一负号使β值为正)β 越大,溶液缓冲能力越大.

分析化学第三版重点考试习题参考答案

分析化学第三版重点考试习题参考答案

第二章习题参考答案3.答:应选用1mol•L-1HCl作洗涤液。

因为HCl含有与氯化物沉淀的共同离子,可以减少洗涤时的溶解损失,又可保持一定的酸度条件,避免某些水解盐的沉淀析出,另外HCl为强电解质可避免因洗涤引起的胶溶现象。

如果用蒸馏水洗涤,则不具备上述条件,使沉淀的溶解损失增大,特别是PbCl2。

HNO3不含共同离子,会引起盐效应而使沉淀溶解度增大。

NaCl虽具有共同离子,但不具备酸性条件,故亦不宜采用。

4.(1)用NH4Ac溶液,PbSO4溶解,而Hg2SO4不溶。

(2)用氨水,Ag2CrO4溶解,而Hg2CrO4不溶。

(3)用NaOH溶液,PbCrO4溶解,而Hg2CrO4不溶。

(4)用氨水,AgCl溶解,而PbSO4不溶。

(5)用稀HNO3,Pb(OH)2溶解,而AgCl不溶。

(6)用氨水,AgCl溶解,而Hg2SO4不溶。

5.解:17解:由分组试验未得到肯定结果,可判断第一、二组阴离子肯定不存在;由挥发性试验和氧化还原性试验未得到肯定结果,可肯定NO2-、S2O32-不存在;只有NO3-、Ac-不能肯定其存在与否,还需进行鉴定。

19解:第一、二组阴离子的铅盐都难溶于水。

所以第一、二组阴离子不可能存在,故第一、二组阴离子(SO42-、SO32-、S2O32-、SiO32-、CO32-、PO43-、Cl-、Br-、I-、S2-)可不必鉴定。

21解:(1)试样本身无色,溶液也无色,则有色离子如Cu2+、Fe3+、Fe2+、Cr3+、Mn2+、Co2+、Ni2+不可能存在;试样易溶于水,则易水解生成难溶化合物的离子Bi3+、Sb3+、Sb5+、Sn2+、Sn4+不可能存在;(2)焰色试验时火焰为黄色,表明有Na+存在;其它有明显焰色反应的离子Ba2+、Ca2+、Cu2+、K+不可能存在;(3)则Ag+、Hg22+、Pb2+不存在,且在酸性溶液中具有挥发性的阴离子SO32-、S2O32-、S2-、CO32-、NO2-及与酸作用能生成沉淀的SiO32-都不可能存在;(4)则能生成难溶性硫酸盐的离子Pb2+、Ba2+、Ca2+、Ag+、Hg22+不存在;另外挥发性阴离子及还原性强的I-不存在;(5)则NH4+不存在;生成有色沉淀的阳离子Ag+、Hg22+、Cu2+、Hg2+、Fe3+、Fe2+、Cr3+、Mn2+、Co2+、Ni2+不存在;(6)表明第一组阴离子(SO42-、SO32-、S2O32-、SiO32-、CO32-、PO43-)不存在。

分析化学实验

分析化学实验

分析化学实验目录第一章分析化学实验基本知识第一节分析化学实验的目的与要求第二节分析化学实验常用试剂与溶液配置第二章实验内容第一节化学分析实验一、酸碱滴定实验一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配制、标定和苯甲酸的测定实验二混合酸(盐酸和磷酸)的测定实验三.盐酸标准溶液的标定和药用氢氧化钠的测定二、非水滴定实验四高氯酸标准溶液的标定三、配位滴定实验五EDTA 标准溶液的标定和水的硬度的测定实验六药用明矾的测定实验七氧化还原滴定(一)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二)高锰酸钾标准溶液的标定和过氧化氢的测定实验八沉淀滴定硝酸银标准溶液、硫氰酸铵标准溶液的标定第二节仪器分析实验一、电化学分析法实验一用pH计测定溶液的pH值实验二磷酸的电位滴定实验三磺胺嘧啶的测定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实验三邻二氮菲比色法测定铁的条件实验实验四校正曲线法测定水中铁的含量实验五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复方磺胺甲基恶唑中磺胺甲基恶唑和甲氧苄啶实验六导数光谱法测定安钠咖注射液中咖啡因的含量三、荧光分析法实验七硫酸奎宁的激发光谱、发射光谱的测定和含量的测定四、红外分光光度法实验八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的性能检查和阿司匹林红外光谱的测定五、色谱法实验九薄层色谱法测定氧化铝的活性实验十氧化铝的活性测定方法(柱色谱法)实验十一纸色谱分离鉴别氨基酸成分实验十二纸色谱分离鉴别糖类成分实验十三苯、甲苯、二甲苯的分离鉴别和含量测定实验十四内标对比法测定酊剂中的乙醇实验十五内标对比法测定对乙酰氨基酚实验十六校正因子法测定复方炔诺酮中炔诺酮和炔雌醇实验十七外标法测定阿莫西林第三节综合性实验实验一未知样品的鉴别及含量测定实验二铜盐含量的测定(取样方法、含量测定)实验三葡萄糖中水及葡萄糖的含量测定(重量分析、滴定分析)实验四对乙酰氨基酚的吸光系数测定(精制、HPLC归一化法纯度检查、吸光系数测定)第四节设计性实验实验一化学定量分析实验二仪器分析第一章分析化学实验基本知识第一节分析化学实验的目的和要求分析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分析化学实验与分析化学理论课一样,是化学和药学类专业的主要基础课程之一。

分析化学第3章缓冲溶液

分析化学第3章缓冲溶液
pH
HB H B
式中a与b分别代表加入的强酸或强碱的浓度。
缓冲容量是溶液的一个状态参数,当溶液的状态发生变 化时,缓冲容量也发生变化。
例如,当缓冲溶液被稀释时;往缓冲溶液中加入酸或碱时。
影响缓冲容量的因素讨论:
设一缓冲体系(HA—NaA)由cHAmol/L HA 和 cA mol/L 的NaA构成,总浓度c= cHA + cA。若以HA和H2O为
3.4.2 缓冲溶液的pH计算
设Ca mol/L HB 和Cb mol/L B- 构成的缓冲溶液:
参考水准: H2O, HB
参考水准: H2O, B-
PBE [H ] [OH ] [B] - Cb PBE [H ] [HB] - Ca [OH ]
[B] Cb [H ] -[OH ]
[HB] Ca [H ] [OH ]
3)H2PO4-—HPO42-,pKa2 = 7.21
6.21 ~ 8.21
4)Na2B4O7, pKa = 9.18
8.18 ~ 10.18
B4O72 5H 2O 2H 2BO3 2H3BO3
5)NH3-NH4+, pKa = 9.25
8.25 ~ 10.25
缓冲指数分布图
1.0
0.8
缓冲容量
有效缓冲范围:
pKa 1
0.1 [A] 10 [HA]
1.2
分 布 0.9 分 数 0.6 或 缓 0.3 冲 指0 数2
HAcpKa = 4.76 Ac
4
6
8
pKa 1
pH
缓冲体系
1)HF-F-,pKa = 3.17 2)HAc-Ac-, pKa = 4.76
有效缓冲范围
2.17 ~ 4.17 3.76 ~ 5.76

分析化学(第7版)课后答案解析

分析化学(第7版)课后答案解析

第二章 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1、 指出下列各种误差是系统误差还是偶然误差?如果是系统误差,请区别方法误差、仪器和试剂误差或操作误差,并给出它们的减免方法。

答:①砝码受腐蚀:系统误差(仪器误差);更换砝码。

②天平的两臂不等长:系统误差(仪器误差);校正仪器。

③容量瓶与移液管未经校准:系统误差(仪器误差);校正仪器。

④在重量分析中,试样的非被测组分被共沉淀:系统误差(方法误差);修正方法,严格沉淀条件。

⑤试剂含被测组分:系统误差(试剂误差);做空白实验。

⑥试样在称量过程中吸潮:系统误差(操作误差);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

⑦化学计量点不在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内:系统误差(方法误差);另选指示剂。

⑧读取滴定管读数时,最后一位数字估计不准:偶然误差;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增加测定次数。

⑨在分光光度法测定中,波长指示器所示波长与实际波长不符:系统误差(仪器误差);校正仪器。

⑩在HPLC 测定中,待测组分峰与相邻杂质峰部分重叠:系统误差(方法误差);改进分析方法 6、两人测定同一标准试样,各得一组数据的偏差如下:② 为什么两组数据计算出的平均偏差相等,而标准偏差不等; ③ 哪组数据的精密度高? 解:①nd d d d d321n++++=0.241=d 0.242=d12i -∑=n d s0.281=s 0.312=s②标准偏差能突出大偏差。

③第一组数据精密度高。

7、测定碳的相对原子质量所得数据:12.0080、12.0095、12.0099、12.0101、12.0102、12.0106、12.0111、12.0113、12.0118及12.0120。

求算:①平均值;②标准偏差;③平均值的标准偏差;④平均值在99%置信水平的置信限。

解:①12.0104i=∑=nx x ②0.00121)(2i =--∑=n x x s③0.00038==ns s④0.00120.000383.25 25.3t 92-2 0.01±=⨯±==±±==时,,查表置信限=f nstn s tx u 8、在用氯丁二烯氯化生产二氯丁二烯时,产品中总有少量的三氯丁二烯杂质存在。

分析化学各章节名词解释

分析化学各章节名词解释

第一章绪论1、分析化学——是人们获得物质的化学组成和结构信息的科学。

2、化学分析——利用物质的化学反应及其计量关系确定被测物质的组成及其含量。

3、化学定量分析——根据化学反应中试样和试剂的用量,测定物质各组分的含量。

4、化学定性分析——根据分析化学反应的现象和特征鉴定物质的化学成分。

5、仪器分析——借助仪器,以物质的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为依据的分析方法。

6、重量分析——通过化学反应及一系列操作,使试样中的待测组分转化为另一种纯粹的、固定化学组成的化合物,再称量该化合物的重量(或质量)从而计算出待测组分的含量。

7、滴定分析(titrimetric analysis )——也叫容量分析。

将已知准确浓度的试剂溶液滴加到待测物质溶液中,使其与待测组分恰好完全反应,根据加入试剂的量(浓度与体积),计算出待测组分含量。

8、样品——所谓样品或试样是指分析工作中被采用来进行分析的体系,它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第二章滴定分析法概论1、滴定分析法——将一种已知准确浓度的试剂溶液(标准溶液),滴加到被测物质的溶液中,直到所加的试剂与被测物质按化学计量关系定量反应为止,然后根据所加试剂溶液的浓度和体积,计算出被测物质的量。

2、滴定——进行滴定分析时,将被测物质溶液置于锥形瓶中,然后将标准溶液(滴定剂)通过滴定管逐滴加到被测物质溶液中进行测定。

3、化学计量点——当加入的滴定剂的量与被测物质的量之间,正好符合化学反应式所表示的计量关系时,称到达了化学计量点。

4、指示剂——被加入的能指示计量点到达的试剂。

5、滴定终点(终点)——滴定时,滴定至指示剂改变颜色即停止滴定,这一点称为滴定终点。

6、滴定终点误差(滴定误差)——由于滴定终点和化学计量点不相符引起的相对误差,属于方法误差,用TE%表示。

7、滴定曲线——以溶液中组分(被滴定组分或滴定剂)的浓度对加入的滴定剂体积作图。

8、滴定突跃——滴定过程中,溶液浓度及其相关参数如Ph的突变。

缓冲溶液的配制

缓冲溶液的配制

2.缓冲溶液组分浓度的测定
• 缓冲溶液组分浓度的测定可采用双指示剂法进行。
• 在Na3PO4—Na2HPO4的混合液中,先加入酚酞 (或百里酚酞)作指示剂,用HCl标准溶液滴定 至溶液由红色变微红色或无色,此时溶液中 Na3PO4被滴至Na2HPO4。
• 反应如下:
• HCl + Na3PO4= Na2HPO4+ NaCl
• 一、原理

1.pH=12缓冲溶液的配制 根据缓冲溶液酸度计算公式: pH=pKa+lg
c共轭碱 c共轭酸
• 缓冲pH主要决定于pKa,同时与共轭酸碱对浓度 比有关,对于某一种缓冲液pKa一定,pH随共轭酸碱 对浓度
• 比(缓冲比)而变。配制一定pH的溶液时:
• (1)选择合适的缓冲对:原则一是所选缓冲对弱 酸的pKa尽量接近于所需pH,并尽量在缓冲对的 缓冲范围内(pH= pKa±1)。二是所选缓冲对 不能与溶液中主要物质发生作用。 (2)缓冲溶液的总浓度要适当,一般0.1-0.5 mol·L-1之间 (3)计算所需缓冲对的量,为方便计算和配制, 常用相同浓度的共轭酸、碱溶液,分别取不同体 积混合即可。
需NaH2PO4 2H2O=0.11.0156.01=15.6g 需Na2HPO4 12H2O=0.061.0358.14=26.6g
2.缓冲溶液组分浓度的测定
• 缓冲溶液组分浓度的测定可采用双指示剂 法进行。
• 在NaH2PO4—Na2HPO4的混合液中,先加 入酚酞(或百里酚酞)作指示剂,用NaOH 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呈微红色,此时溶液 中NaH2PO4被滴至Na2HPO4。
pH≈4.66 滴定体积为V2mL
滴定示意图
NaH2PO4
Na2HPO4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件第三节缓冲溶液讲解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件第三节缓冲溶液讲解

简化:当溶液pH<6时,忽略[OH-]
ca [H ] [H ] K a cb [H ]

…………….(7)近似式
当溶液pH>8,忽略[H+]
ca [OH ] [H ] K a cb [OH ]

……………..(8)近似式
对⑦ 当ca >20 [H+] cb >20 [H+] 对⑧ 当ca >20 [OH-] cb >20 [OH-]
解:因为要求溶液中HAc浓度为0.20mol/L,所以 需要2.0mol/L的HAc溶液的量为:
0.20mol/L 1000mL 100mL 2.0mol/L
nHA 0.20mol/L 1L pH pK a log 4.74 log 5.00 n x A log( x) 5.00 4.74 log(0.20) -0.439 x 0.36mol
加入0.05mL1.0mol/L NaOH:
0.10 50 1.0 0.05 [Ac ] 50 0.05

[HAc]
0.10 50 1.0 0.05 50 0.05
[Ac ] 0.1 50 0.051.0 pH pK a lg 4.74 lg 4.75 [HAc] 0.1 50 0.051.0
3. 缓冲溶液的重要作用
⑴、一般缓冲溶液的主要作用就是控制溶液的pH值。 ⑵、标准缓冲溶液是测定溶液pH值时作为参照标准。
二 、缓冲溶液pH值的计算
1、普通缓冲溶液pH值的计算 设缓冲溶液HA—NaA , 浓度分别为ca 、cb _ + HA H + A
MBE: [Na+] = cb ……………………………(1) [HA] + [A-] =ca + cb…………………(2)

缓冲溶液及其配制

缓冲溶液及其配制

缓冲溶液及其配制1.定义一个弱酸和它的盐的混合溶液或者一个弱碱和它的盐的混合溶液能够将H+的活度维持在狭窄的pH范围内。

少量酸(或碱)的加入并不改变(或者改变得很少)该溶液的pH值,因此称它为缓冲溶液。

2.分类缓冲溶液可分为标准缓冲溶液和一般缓冲溶液两类。

有时将缓冲溶液根据用途分为下面几类。

一级标准缓冲溶液,其pH值是由计量部门测定和传递的。

pH标准缓冲溶液(配制方法略)化学试剂pH测定用标准缓冲溶液(配制方法略)指示剂pH变色范围测定用缓冲溶液(配制方法略)配位滴定用缓冲溶液(配制方法略)控制反应介质酸碱度的缓冲溶液(配制方法略)挥发性缓冲溶液(见本文)全域缓冲溶液(见本文)3.性质3.1缓冲容量任何缓冲溶液的缓冲能力都是有一定限度的。

若加入酸、碱过多或过分稀释,都会失去其缓冲作用。

缓冲溶液的缓冲能力以缓冲容量β表示,β值越大,溶液的缓冲能力也越大缓冲溶液的选择首先要考虑有较大的缓冲能力,其次是选择弱酸的pKa接近于所需的pH,并控制弱酸与共扼碱浓度比近于1:1,所用缓冲物质总浓度应当大一些(一般0.01-0.1mol/L之间)。

此外,缓冲体系不应对分析过程有显著影响。

例如,用于光度分析的缓冲溶液在所测波长范围内应基本没有吸收,在络合滴定中使用的缓冲溶液不应对被测离子有显著的副反应。

3.2稀释值用某体积的纯水来稀释一定浓度的缓冲溶液时所引起的pH变化,这个数值越小则说明稀释对该缓冲溶液的pH值的影响越小。

3.3温度系数由于温度的变化能够影响各物质在溶液中的离解平衡,因而也影响溶液的pH值。

将温度变化1℃所引起的某缓冲溶液pH值的变化称为该缓冲溶液的温度系数。

其数值越大,说明温度对它的pH值影响越大,若温度升高pH值增大,则温度系数为正,反之为负。

4.标准缓冲溶液的配制和保存配制标准缓冲溶液的水,可以用新鲜的普通蒸馏水(电导率为1×10-5S·cm-1左右),或经离子交换制得的纯水。

分析化学及实验:缓冲溶液

分析化学及实验:缓冲溶液

缓冲范围 1.5~3.0 2~3.5 3~4.5 4~5.5 4.5~6.0 6.5~8 7.5~9 8.5~10 8.5~10
05
缓冲溶液在医学上的意义
血液pH=7.35 -7.45,由多种缓冲对起作用。
其中
HCO
3
/
H 2浓CO度3最高,缓冲能力最大。
抗酸成分
H++HCO3- K1θ H2CO3
(需NaAc·3H2O晶体49.4g。 需NaOH溶液65.3ml。)
1.有较大的缓冲能力: c 较大(0.01~1mol·L-1);
pH≈pKa, 即ca∶cb≈1∶1
HAc— NaAc : pKa=4.76 (pH 4~5.5) NH4OH—NH3: pKb=4.75 (pH8 ~10 ) (CH2)6N4— (CH2)6N4H+: pKb=8.87
• 用来校正pH计,在一定温度下有准确pH值的溶 液,其pH值由实验测定。理论上计算此类溶液 的pH值时,必须考虑离子强度的影响。
重要的缓冲溶液
• 缓冲溶液选择原则:
• 缓冲溶液对测量过程应没有干扰; • 所需控制的pH应在缓冲溶液的缓冲范围内; • 有足够的缓冲容量; • 无污染,价格便宜 • 全域缓冲溶液:有很宽pH范围,一般由几种不同pKa(一元或多元酸及其共轭碱)物质
HAc + H2O
抗碱成分
NaAc
H3O+ + AcNa+ + Ac-
抗酸成分
加少量H+,平衡,使[H+] ,pH值几乎不变。
加少量OH-,平衡,补充减少的H+, pH值几乎不变。
加少量水,[H+] 、[Ac-] ,同离子效应 ,平衡 , pH值几乎不变。

5缓冲溶液

5缓冲溶液

pH
pKa
lg
c(B ) c(HB)
6
二、缓冲溶液pH值的计算
Henderson-Hasselbalch方程式
pH
pKa
lg
c(B- ) c(HB)

pH
pKa
lg
n(B- ) n(HB)
7
例 : 0.080mol·L-1HAc 和 0.20mol·L-1NaAc 等 体 积 混 合 成
1L缓冲溶液。①求此溶液的pH值? ②分别计算加入0.010molHCl、0.010molNaOH、100ml水
NaAc NH3·H2O HPO42-
抗碱成分
缓冲对(缓冲系)
抗酸成分
5
二、缓冲溶液pH值的计算
HB NaB
H+ + B‾ Na+ + B‾
[H
]
Ka
[HB] [B- ]
由于同离子效应,弱酸的离解度更小,平衡时可近 似处理,[HB]≈c(HB),[B-]≈c(B-),则
[H
]
Ka
c(HB) c(B )
内容
❖ 缓冲溶液的组成及作用机制 ❖ 缓冲溶液pH值的计算 ❖ 缓冲容量 ❖ 缓冲溶液的配制
1
实验现象
pH pH
7
6 a) HCl
7
6 b) NaAc-HAc
5
5
4
4
3
3
2
2
1
1
0
0
0
10 20 30 40 50
0 10 20 30 40 50
mL of Water
mL of Water
加水稀释对不同体系pH值的影响
后,此缓冲溶液pH的改变值。

缓冲溶液原理

缓冲溶液原理

缓冲溶液原理
缓冲溶液是指能够抵抗酸碱性变化的溶液。

它由一个强酸或强碱与其相应的盐组成。

缓冲溶液的工作原理是基于酸碱中和反应。

当酸或碱被加入缓冲溶液中时,溶液中存在的酸或碱与被加入的酸或碱发生中和反应,形成水和相应的盐。

这个中和反应会消耗酸或碱的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使溶液的酸碱性发生变化的程度较小。

这样,缓冲溶液能够在一定范围内维持相对稳定的酸碱性。

缓冲溶液的酸碱中和反应遵循洛伦兹方程:pH = pKa +
log([A-]/[HA]),其中pH表示溶液的酸碱性,pKa表示酸的酸
解离常数的负对数,[A-]表示酸中所生成的阴离子的浓度,[HA]表示酸的浓度。

在缓冲溶液中,如果pH等于酸的pKa值,[A-]和[HA]的浓度
相等,洛伦兹方程中[HA]在分子和离子的形式之间变化较小,从而使溶液的酸碱性变化较小。

缓冲溶液的选择要根据所需的酸碱性范围来确定。

一般而言,选择具有适当pKa值的酸或碱及其相应的盐可以构成缓冲溶液。

缓冲溶液在生物化学实验中非常重要,因为它能够提供一个稳定的酸碱性环境,使实验结果具有可重复性和可靠性。

例如,在DNA电泳实验中,使用缓冲溶液可以维持酸碱性环境在一
定范围内,确保DNA片段的迁移速度和准确性。

总之,缓冲溶液通过酸碱中和反应抵抗酸碱性变化,它的选择和调节可以提供稳定的酸碱性环境,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分析化学第五版思考题及答案[1]

分析化学第五版思考题及答案[1]

分析化学第五版思考题及答案[1]第二章思考题1为了探讨某江河地段底泥中工业污染的聚集情况,某单位于不同地段采集足够量的原始平均试样,混匀后,取部分试样送交分析部门。

分析人员称取一定量试样,经处理后,用不同方法测定其中有害化学成分的含量。

试问这样做对不对?为什么?答:不对。

按该法测出的结果是整个河道有害化学成分的含量,不能反映污染物聚集情况,即分布情况,应将试样分河段进行分析。

2分解无机试样和有机试样的主要区别在哪些?答:分解无机试样通常采用溶解法和熔融法,将试样的组分溶解到溶剂中。

对于有机试样来说,通常采用干式灰化法或湿式消化法。

前者是将试样置于马弗炉中加高温分解,有机物燃烧后留下的机残渣以酸提取后制备成分析试液。

湿式消化法使用硝酸和硫酸混合物作为溶剂与试样一同加热煮解,对于含有易形成挥发性化合物(如氮、砷、汞等)的试样,一般采用蒸馏法分解。

3欲测定锌合金中Fe,Ni,Mg的含量,应采用什么溶剂溶解试样?答:用HCl或NaOH溶解。

后者可将Fe,Ni,Mg形成氢氧化物沉淀,可与锌基体分离,但溶解速度较慢。

4欲测定硅酸盐中SiO2的含量;硅酸盐中Fe,Al,Ca,Mg,Ti的含量。

应分别选用什么方法分解试样?答:测定硅酸盐中SiO2的含量,用KOH熔融分解试样;测定硅酸盐中Fe,Al,Ca,Mg,Ti的含量,用HF-HClO4-H2SO2混酸作溶剂分解试样。

5镍币中含有少量铜、银。

欲测定其中铜、银的含量,有人将镍币的表层擦洁后,直接用稀HNO3溶解部分镍币制备试液。

根据称量镍币在溶解前后的质量之差,确定试样的质量。

然后用不同的方法测定试液中铜、银的含量。

试问这样做对不对?为什么?答:不对。

因为镍币表层和内层的铜和银含量不同。

只溶解表层部分镍币制备试液,测其含量,所得结果不能代表整个镍币中的铜和银含量。

6微波辅助消化法否那些优点?第三章2.1-12下列情况各引起什么误差?如果是系统误差,应如何消除?a.砝码腐蚀b.称量时,试样吸收了空气中的水分c.天平零点稍有变动d.读取滴定管读数时,最后一位数字估测不准e.以含量为98%的金属锌作为基准物质标定EDTA溶液的浓度f.试剂中含有微量待测组分g.重量法测定SiO2时,试液中硅酸沉淀不完全h.天平两臂不等长答:a.会引起仪器误差,是系统误差,应校正法码。

《大学分析化学教学课件》5-4 缓冲溶液

《大学分析化学教学课件》5-4 缓冲溶液
上一页
第五章 酸碱滴定法
第四节 缓冲溶液
一、缓冲溶液的概念和缓冲原理 二、缓冲溶液pH值的计算 三、缓冲容量 四、缓冲溶液的选择和配制
下一页
5.4.1 基本概念
缓冲溶液是一种对溶液的酸度起稳定作用的溶 液,向该溶液加入少量酸或碱;或因化学反应产生 少量酸或碱;或将溶液稍加稀释,溶液的酸度能基 本保持不变。
缓冲溶液一般是由较大浓度的弱酸及其共轭碱 组成,如HAc-Ac-或NH4+-NH3等。此外,两性化合 物(如邻苯二甲酸氢钾、酒石酸氢钾等)也有缓冲 作用;高浓度的强酸或强碱溶液的酸度和碱度本来 很高,加入少量酸或碱,对其酸碱度影响不大,因 此,也有一定的缓冲作用。
根据用途的不同,缓冲溶液分为两类。一类是 用来控制化学反应或生化反应的酸度条件的,一般 由一个或几个弱酸的共轭酸碱对组成。另一类是作 为测定pH的参照标准,用来校准pH酸度计,称为标 准缓冲溶液,例如邻苯二甲酸氢钾、硼砂等。
5.4.2缓冲溶液的计算
设有浓度为ca和cb的HB和NaB组成的缓冲溶液
物料平衡: ca cb HB B ①
cb Na ②
电荷平衡: Na H B OH ③
将②代入③得 将④代入①得
cb H B OH B cb H OH ④ ca HB H OH
a pH
物理意义:使1升溶液的pH增加dpH单位时所需强碱 的量为db,或是使1升溶液的pH减少dpH单位时所需
强酸的量为da。
上一页 下一页
影响缓冲容量的因素:
①缓冲溶液的总浓度,c总越大, 越大。

ca cb
比值,当c总一定时,
ca cb
1时,
最大。
当 ca 10 或
cb 1

分析化学答案02酸碱滴定

分析化学答案02酸碱滴定

第二章 酸碱平衡和酸碱滴定法1.计算下列各溶液的pHa. 0.20mol.L 1- H 3PO 4, Ka 1=1012.2- Ka 2=20.7- Ka 3=10-12.36 pKa 2-pKa 1>1.6 按一元酸处理 cKa1=0.2×10-2.12>20Kw c/Kw<500用近似式 [H +]=c K K K a a a 121122++-=()12.2212.212.2102.0210210---⨯++-=-0.0038+00152.00000144.0+=0.035 pH=1.45b. 0.10 mol.L -1 H 3BO 3 K a1=5.81010-⨯ ( pK a1=9.24)cK a1 >20 Kw c/K a1 >500同前公式 [H+]=1a cK =24.91010.0-⨯=10-5.12 c.0.10 mol.L -1 H 2SO 4 K a2=10-2解法1: 将H 2SO 4看作H +=HSO 4-(强酸+一元酸)[H +]=C a +[SO 42-]+[OH -] 不忽略[H +]2-(c-K a2)[H +])-2cK a2=0 [H +]=C a +C a22][a a K H K ++[H +]=2a a K C -+Ca Ka Ka Ca 2224)(+-=11.0063.0045.01.01024)01.01.0(2)01.010.0(22=+=⨯⨯+---pH=0.96解法2. HSO 4⇔ H ++ SO 42-0.1-x 0.1+x xK a2=][]][[424--+HSO SO H =x x x -•+1.0)1.0(=10-2 0.1x+x 2=-0.01x+10-3 x 2+0.11x-10-3=0x=3210411.0211.0-++-=-0.055+001.0003025.0+=0.0085[H +]=0.1+0.0085=01108 pH=0.96d. 0.10mol.L -1 三乙醇胺 (pK b =6.24 K b =5.810⨯-7)cK b =0.124.610-⨯>20K W c/K W >500pOH=3.62pH=14-3.62=10.38e. 5⨯10-8 mol.L -1 HCL (HCL 浓度较小,不能忽略水的离解) 解:原子条件 [H +]=C HCL +[OH -]=C HCL +][+H K W0][][2=--∴++W HCL K H C Hw HCL HCL K C C H ++=+42][2= 14168104105.22105---+⨯+⨯=2.57781028.11003.110---⨯=⨯+⨯pH=6.892.计算下列各溶液的pHa. 0.050 mol.L -1 NaAc HAc Ka=10-4.74 Ac=10-9.26cKb=0.05Kw 201026.9>⨯- c/Kb=50062.3624.10101.0][---=⨯==∴b cK OHpOH=5.28 pH=8.72b. 0.050 mol.L -1 NH 3NO 3NH +-K a ’=K w /K b =10-14/10-4.74=10-9.26 c/Ka ’>500626.9'1024.51005.0][--+⨯=⨯==∴a cK HpH=5.28c. 0.10 mol.L -1 NH 4CNNH +4 Ka ’=10-9.26HCN Ka=10-9.21 (6.2)1010-⨯[H +]+[HCN]=[OH -]+[NH 3][H+]+][][][]][['4+++-++=H K H K NH K CN H W a a Kac Kw cKa Ka H ++=∴+)'(][cKa ’=0.126.910-⨯>20Kw c=0.1>>Ka[∴H +]=24.921.926.9101010'---=⨯=KaKa 24.9=∴pHd. 0.050 mol.L -1 K 2HPO 4 K a1=10-2.12 K a2=10-7.20 K a3=10-12.36[H+]=232)(a w a a K c K cK K ++cK a3=0.05w K 201036.12<⨯- c= 0.05 > 20 K w[H +]=05.0)101005.0(10)(1436.1220.732---+⨯=+c K cK K w a a =2.0⨯10-10 pH=9.70e. 0.050 mol.L-1 氨基乙酸 氨基乙酸盐 Ka1=4.5⨯10-3 (10-2.35) Ka2=2.5⨯10-10 (10-9.60) [H +]=121)(a w a a K c K cK K ++cK a2=0.05⨯2.5⨯10-10 > 20K w c=0.05 <20 K a1 [H +]=121a a a K c c K K +=6360.935.21002.1105.405.005.01010----⨯=⨯+⨯⨯ pH=5.99注:同前公式 [H +]=97.52110=a a K K pH=5.97f. 0.10 mol.L-1 Na2SH 2S K a1=1.3⨯10-7 K a2=7.1⨯10-15K b1=Kw/Ka2=1.41 K b2=7.69⨯10-8 pKb2-pKb1 >1.6 按一元计算 cKb1>20Kw c/Kb1<500[OH -]=c K K K b b b 121142++-=1.041.1441.1241.12⨯++- =9.4⨯10-2pOH= 1.03 pH=12.97g 0.10 mol.L -1 H 2O 2 溶液 K a =1.8⨯10-12cK a1=0.01⨯1.8⨯10-12 <20 K w c/K a2=0.01/1.8⨯10-13 >500 [H +]=141210108.101.0--+⨯⨯=+w a K cK =1.67⨯10-7pH=6.78h. 0.050 mol.L -1 CH 3CH 2NH +3 和 0.050 mol.L -1 NH 4Cl 的混合溶液CH 3CH 2NH 2 Kb=5.6⨯10-4 CH 3CH 2NH +3 Ka ’=1.78⨯10-11 NH 3 Kb=1.8⨯10-5 NH +4 Ka ’=5.6⨯10-10[H +]=1011'2'11106.51078.105.0--⨯+⨯⨯=+a a K c K c=5.38⨯10-6i. 含有 C HA =C HB =0.10 mol.L-1 的混合溶液(pK HA =5.0 pK HB =9.0) cK HA > 20 Kw[H +]=3510101.0--=⨯==+HA HB HA cK cK cKpH=3.003. 计算pH 为8.0 和12.0时0.10mol.L -1 KCN 溶液中CN -的浓度 HCN Ka=6.2⨯10-10pH=8.0 δCN-=2108101085.5102.610102.6][----+⨯=⨯+⨯=+a a K H K pH=12.0 δCN-=1102.610102.6101210=⨯+⨯--- 所以,pH=8.0 [CN-]=δCN-⨯c=5.85⨯10-2⨯0.1=5.85⨯10-3 mol.L -1 pH=12.0 [CN-]=δCN-⨯c=1⨯0.1=0.1 mol.L -14. 含有C HCl =0.10 mol.L -1 ,C NaHSO4=2.0⨯10-4 mol.L -1 .t C HAC =2.0⨯10-6 mol.L -1的混合溶液。

分析化学-酸碱缓冲溶液

分析化学-酸碱缓冲溶液
pH 12 10 8 6 4 2
10.7 9.7 8.7 7.0 5.3 4.3 3.3
PP MR MO
5.04.4
9.0
6.2 4.4
3.1
.01mol·L-1 0.1mol·L-1 1mol·L-1
浓度增大10倍,突跃增加2个pH单位。
*
3.6.2一元弱酸碱的滴定 (Ka(HAc)=10-4.76, Ka(HA)=10-7.00)
0.1mol·L-1
强酸:H+=2.3[H+]≈2.3c(HCl) ( pH<3) 强碱:OH-=2.3[OH-]≈2.3c(NaOH) (pH>11) 共轭体系:HA – A- HA – A- = 2.3·c·x1·x0
*
共轭体系缓冲容量的特点:
(1)∝c, c增大, 增大 (2)[H+] = Ka (pH=pKa)时, max = 0.575c (3)缓冲范围: pKa-1 < pH < pKa+1
pH
0.100 0.075 0.050 0.025 0.000
pKa: 3, 5, 7, 9, 11五种弱酸 c≈0.1mol/L, max=0.058
Britton-Robinson缓冲溶液 (H3PO4-HAc-H3BO3)
*
3.4.4 常用标准缓冲溶液 (p91)
标准缓冲溶液的pH是实验测定的,用于校准酸度计。
12.454
*
3.5 酸碱指示剂(p93)
甲基橙 Methyl Orange (MO)
(CH3)2N—
(CH3)2N=
—N=N—
H =N—N—
—SO3-
—SO3-
OH- H+

分析化学名词解释整理

分析化学名词解释整理

第二章之袁州冬雪创作1相对误差(Absolute error):丈量值与真值之差. 2相对误差(Relative error):相对误差与真值的比值.3系统误差(Systematic error)(Determinate error可定误差):由某种确定的原因造成的误差.一般有固定的方向和大小,重复丈量重复出现. 4偶尔误差(Accidental error,Random error 随机误差):由偶尔因素引起的误差.5准确度(Accuracy):指丈量值与真值接近的程度. 6紧密度(Precision):平等丈量的各丈量值之间互相接近的程度.7偏差(Deviation ):单个丈量值与丈量平均值之差,可正可负.8平均偏差(Average deviation):各单个偏差相对值的平均值.9相对平均偏差(Relative average deviation):平均偏差与丈量平均值的比值.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变异系数)10相对尺度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 RSD):尺度偏差与丈量平均值的比值.11有效数字(Significant figure):在分析工作中实际上能丈量到的数字.12重复性(Repeatability):在同样操纵条件下,在较短时间间隔内,由同一分析人员对同一试样测定所得成果的接远程度.13中间紧密度(Intermediate precision):在同一实验室内,由于某些试验条件改变,对同一试样测定成果的接远程度.14重现性(Reproducibility):在分歧实验室之间,由分歧分析人员对同一试样测定成果的接远程度.15置信限(confidence limit):先选定一个置信水平P,并在总体平均值的估计值x的两头各定出一个边界.16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两个置信限之间的区间.17置信水平与显著性水平:指在某一t值时,测定值x 落在μ±tS范围内的概率,称为置信水平(也称置信度或置信概率),用P暗示;测定值x落在μ±tS范围之外的概率(1-P),称为显著性水平,用α暗示.18 F检验:又称紧密度显著性检验,通过比较两组数据的方差S2,以确定它们的紧密度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别19 t检验:也叫准确度显著性检验.主要用于检验两个分析成果是否存在显著的系统误差,即断定少量实验数据的平均值与尺度试样尺度值之间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别第三章滴定分析概论1滴定分析法(Titrimetric analysis):将一种已知准确浓度的试剂溶液(尺度溶液),滴加到被测物质的溶液中,直到所加的试剂与被测物质按化学计量关系定量反应为止,然后根据所加试剂溶液的浓度和体积,计算出被测物质的量.2滴定(Titration):停止滴定分析时,将被测物质溶液置于锥形瓶中,然后将尺度溶液(滴定剂)通过滴定管逐滴加到被测物质溶液中停止测定.3化学计量点(Stoichiometric point):当加入的滴定剂的量与被测物质的量之间,正好符合化学反应式所暗示的计量关系时,称到达了化学计量点.4指示剂(Indicator):滴定分析中通过其颜色的变更来指示化学计量点到达的试剂.一般有两种分歧颜色的存在型体.5滴定终点(终点) (Titration end point(end point)):滴定时,滴定至指示剂改变颜色即停止滴定,这一点称为滴定终点.6滴定终点误差(Titration end point error)(titration error滴定误差TE):由于滴定终点和化学计量点不相符引起的相对误差,属于方法误差,用TE%暗示.7滴定曲线(Titration curve):以溶液中组分(被滴定组分或滴定剂)的浓度对加入的滴定剂体积作图.8滴定突跃(Abrupt change in titration curve):滴定过程中,溶液浓度及其相关参数如Ph的突变.9突跃范围(Range of abrupt change in titration curve):突跃所在的范围.指示剂由一种型体颜色转变成另外一型体颜色的溶液参数变更的范围.11实际变色点(Color transition point):当两种型体浓度相等时,溶液呈现指示剂的中间过渡颜色,这一点称为指示剂的实际变色点.12滴定常数(Titration constant):滴定反应的平衡常数,它反映滴定反应停止的完全程度.以Kt暗示.13直接滴定(Direct titration):用尺度溶液直接滴定被测物质.14返滴定(Back titration)(residue titration剩余滴定):先准确地加入过量尺度溶液,使与的待测物质或固体试样停止反应,待反应完全后,再用另外一种尺度溶液滴定剩余的尺度溶液.15置换滴定(WordStrment titration):用适当试剂与待测组分反应,使其定量地转换为另外一种物质,而这种物质可用适当的尺度溶液滴定.16间接滴定(indirect titration):不克不及与滴定剂直接反应的物质,有时可以通过别的的化学反应以滴定法间接滴定.17基准物质(Primary standard):是用以直接配制尺度溶液或标定尺度溶液浓度的物质.18尺度溶液(Standard solution):具有准确已知浓度的试剂溶液,在滴定分析中常常使用作滴定剂.19标定法(Standardization):先配制成测验测验近似于所需浓度的溶液,然后用基准物质或已经用基准物质标定过的尺度溶液来确定它的准确浓度.20物质的量浓度(Concentration):单位体积尺度溶液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21滴定度(Titer):每毫升尺度溶液相当于被测物质的质量.22分析浓度(Analytical concentration):溶液中该溶质各种平衡浓度的总和.23平衡浓度(Equilibrium molarity)(species molarity型体浓度):平衡状态时溶液中溶质各型体的浓度.24分布系数(Distribution fraction):溶液中某型体的平衡浓度在溶质总浓度中所占的分数.25质量平衡(Mass balance)(material balance物料平衡):在平衡状态下某一组分的分析浓度等于该组分各种型体的平衡浓度之和,这种关系称为质量平衡.26质量平衡方程(Mass balance equation):质量平衡的数学表达式.27电荷平衡(Charge balance):处于平衡状态的水溶液是电中性的,也就是溶液中荷正电质点所带正电荷的总数等于荷负电质点所带负电荷的总数,这种关系称为电荷平衡.28质子平衡(Proton balance):当酸碱反应达到平衡时,酸失去的质子数与碱得到的质子数相等,这种关系称为质子平衡.29朗伯比尔定律:光被透明介质吸收的比例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在光程上每等厚层介质吸收相同比例值的光第四章酸碱滴定法1酸碱滴定法(Acid-base titration):以质子转移反应为基础的滴定分析方法.2两性物质(Amphoteric substance):在溶液中有两种离解方式,既可得到质子又可失去质子.3缓冲溶液(Buffer solution):一种能对溶液的酸度起作用的溶液.4酸碱指示剂(Acid-base indicator):是一类有机弱碱或弱酸,它们的共轭酸碱对具有分歧布局,因而呈现分歧的颜色.5非水滴定法(Nonaqueous titration):是在非水溶剂中停止的滴定分析方法.6质子溶剂(Protonic solvent):能给出质子或承受质子的溶剂.7酸性溶剂(Acid solvent):是给出质子才能较强的溶剂.8碱性溶剂(Basic solvent):是承受质子才能较强的溶剂.9两性溶剂(Amphoteric solvent):是既易承受质子又易给出质子的溶剂,又称为中性溶剂,其酸碱性与水相似.10无质子溶剂(Aprotic solvent):是分子中无转移性质子的溶剂.11均化效应(Leveling effect):能将各种分歧强度的酸(或碱)均化到溶剂化质子(或溶剂阴离子)水平的效应.12区分效应(Differentiating effect):能区分酸(或碱)强弱的效应.13区分性溶剂(Differentiating solvent):具有区分效应的溶剂第五章配位滴定法1配位滴定法(Complex-formation titration):以形成配位化合物反应为基础的滴定分析法.2螯合物(Chelate compound):EDTA与金属离子形成多基配位体的配合物.3副反应系数(Side reaction coefficient):定量地暗示副反应停止的程度.4酸效应(Acid effect):由于H+的存在,在H+与Y之间发生副反应,使Y参与主反应才能降低的现象.5配位效应(Complex effect):其他配位剂L与M发生副反应,使金属离子M与配位剂Y停止反应才能降低的现象.6条件稳定常数(Conditional stability coefficient):暗示在一定条件下,有副反应发生时主反应停止的程度.7金属指示剂(Metal ion indicator):一种能与金属离子生成有色配合物的有机染料显色剂,来指示滴定过程中金属离子浓度的变更.8逐级稳定常数和积累稳定常数:逐级稳定常数是指金属离子与其它配位剂L逐级形成MLn型配位化合物的各级形成常数.将逐级稳定常数相乘,得到积累稳定常数.9最高酸度:在配位滴定的条件下,溶液酸度的最高限度.10最低酸度:金属离子发生水解的酸度.11封闭现象:某些金属离子与指示剂生成极稳定的配合物,过量的EDTA不克不及将其从MIn中夺取出来,以致于在计量点附近指示剂也不变色或变色不灵敏的现象.第六章氧化还原滴定1氧化还原滴定法(Oxidation-reduction titration):以氧化还原反应为基础的一类滴定分析方法.2碘量法(Iodimetry):操纵I2的氧化性或I-的还原性停止氧化还原滴定的方法.3亚硝酸钠法(Sodium nitrite method)以亚硝酸钠为尺度溶液的氧化还原滴定法.4重氮化滴定法(Diazotization titration):用亚硝酸钠液滴定芳伯胺类化合物的方法.5亚硝基化滴定法(Nitrosation titration):用亚硝酸钠滴定芳仲胺类化合物的方法.6高锰酸钾法(Potassium permanganate method):以高锰酸钾为尺度溶液的氧化还原滴定法.7重铬酸钾法(Potassium dichromate method):以重铬酸钾为尺度溶液的氧化还原滴定法.8条件电位(Conditional potential):在一定条件下,氧化态与还原态的分析浓度均为1摩尔每升或它们的浓度比为1时的实际电位.9盐效应:溶液中盐类电解质对条件电位的影响.10酸效应:溶液酸度对条件电位的影响11自身指示剂(Self indicator):有些尺度溶液或被滴定物质自己具有很深的颜色,而滴定产品无色或颜色很浅,滴定时勿需另加指示剂,它们自己颜色的变更就起着指示剂的作用.12特殊指示剂(Specific indicator):自己无氧化还原性质,但能与氧化剂或还原剂作用的生特殊的颜色变更以指示滴定终点.13外指示剂(Outside indicator):自己具有氧化还原性,能与尺度溶液或被测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不克不及加入被测溶液中,只能在化学计量点附近,用玻棒蘸取被滴定的溶液在外面与其作用,根据颜色变更来断定滴定终点.14氧化还原指示剂(Oxidation-reduction indicator):自己是弱氧化剂或弱还原剂,其氧化态和还原态具有分歧的颜色,在滴定过程中被氧化或还原后发生布局改变,引起颜色变更来指示终点.15不成逆指示剂(Irreversible indicator):在微过量尺度溶液存在下,可发生不成逆的颜色变更,从而指示滴定终点的一类物质.第七章沉淀法和重量法1沉淀滴定法(Precipitation titration):基于沉淀反应的滴定分析方法.2银量法(Argentimetry):以银盐沉淀反应为基础的沉淀滴定方法.3重量分析法(Gravimetric analysis method):通过称量物质的某种称量形式的质量来确定被测组分含量的一种定量分析方法.4沉淀法(Precipitation method):操纵沉淀反应将待测组分以难溶化合物形式沉淀下来,颠末滤、洗涤、烘干或灼烧后,转化成具有确定组成的称量形式,称量并计算被测组分含量的分析方法.5挥发法(Volatilization method):操纵物质的挥发性质,通过加热或其他方法使被测组分从试样中挥发逸出.6萃取(Extraction method):操纵被测组分与其他组分互不混溶的两种溶剂中分配系数分歧,使被测组分从试样中定量转移至提取剂中而与其他组分分离.7沉淀形式(Precipitation form):沉淀重量法中析出沉淀的化学组成.8称量形式(Weighing form:沉淀处理后具有固定组成、供最后称量的化学组成.9晶形沉淀Crystalline precipitate:颗粒较大,沉淀致密,易于滤过、洗涤.10无定形沉淀Amorphous precipitate:颗粒较小,沉淀疏松,不容易滤过、洗涤.11溶解度(Solubility):平衡状态下所溶解的MA的总浓度.12同离子效应(Common ion effect):当沉淀反应达到平衡后,增加适量构晶离子的浓度使难溶盐溶解度降低的现象.13酸效应(Acid effect):溶液的酸度改变使难溶盐溶解度改变的现象.14配位效应(Complex effect):当溶液中丰在能与金属离子生成可溶性配合物的配位剂时,使难溶盐溶解度增大的现象.15盐效应(Salt effect):难溶盐溶解度随溶液中离子强度增大而增加的现象.16共沉淀(Coprecipitation):当某种沉淀从溶液中析出时,溶液中共存的可溶性杂质也夹杂在该沉淀中一起析出的现象.17吸附共沉淀Adsorption coprecipitation:由于常常概况吸附引起的共沉淀.18混晶共沉淀(Mixed crystal coprecipitation):如果被吸附的杂质与沉淀具有相同的晶格、相同的电荷或离子半径,杂质离子可进入晶格摆列引起的共沉淀.19包埋共沉淀(Occlusion coprecipitation):由于沉淀形成速度快,吸附在沉淀概况的杂质或母液来不及分开,被随后长大的沉淀所覆盖,包藏在沉淀外部引起的共沉淀.20后沉淀(Postprecipitation):在沉淀析出后,溶液中原本不克不及析出沉淀的组分,也在沉淀概况逐渐沉积出来的现象. Aging陈化:将沉淀与母液一起放置的过程.21重量因数(Gravimetric factor)(换算因数):是被测组分的摩尔质量与称量形式的摩尔质量之比,用F暗示.22平均沉淀:操纵化学反应使溶液中缓慢而平均的发生沉淀剂,达到一定浓度时,发生颗粒大布局慎密易滤过洗涤的沉淀第八章电位法和永停滴定法1电化学分析法(electrochemical analysis):是依据电化学原理和物质的电化学性质而建立起来的一类分析方法.2电解分析法(electrolytic analysis):是根据电解原理建立起来的分析方法,包含电重量法,库仑法,及库仑滴定法.3电位分析法(potentiometry):是以测定电池电动势为基础的分析方法,包含直接电位法和电位滴定法.4原电池(galvanic cell):是一种将化学能转变成电能的装置.电极反应可自发停止.5电解池(electrolytic cell):是一种将电能转变成化学能的装置,外加电压才干电极反应. 6液接界:两溶液间的界面,亦称为液接界面(liquid junction boundary).7相界电位(phase boundary potential):在金属与溶液两相界面上,由于带电质点的迁移形成了双电层,双电层间的电位差称为相界电位.8液接电位(liquid junction potential):两个组成分歧或组成相同而浓度分歧的电解质溶液互相接触的界面所发生的电位差,称为液体接界电位,简称液接电位.9盐桥(salt bridge):是沟通两个半电池、消除液接电位、坚持其电荷平衡、使反应顺利停止的一种装置.10指示电极(indicator electrode):是电极电位值随被测离子的活(浓)度变更而改变的一类电极.11参比电极(reference electrode):在一定条件下,电位值已知且基本恒定的电极.12电位滴定法(potentiometric titration):是根据在滴定过程中电池电动势的变更来确定滴定终点的一类滴定分析方法.13永停滴定法(dead-stop titration):又称双电流或双安培滴定法,它是根据滴定过程中电流的变更确定滴定终点的方法,属于电流滴定法.14分歧错误称电位(asymmetry potential):由于玻璃表里两概况的成果和性能不完全相同,使膜电位不等于0,这一电位差称为分歧错误称电位.15碱差:也称钠差,是指用Ph玻璃电极测定Ph>9的溶液时,测得的Ph小于真实值而发生的负误差.16酸差:是指用Ph玻璃电极测定Ph<1的溶液时,测得的Ph大于真实值而发生的正误差第九章光谱分析法概论1光学分析法(optical analysis):是基于物质发射的电磁辐射或物质与辐射相互作用后发生的辐射信号或发生的信号变更来测定物质的性质,含量和布局的一类仪器分析方法.2吸收:是原子,分子或离子吸收光子的能量,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的过程3发射:是物质从激发态跃迁回到基态,并以光的形式释放出能量的过程.4原子光谱法(atomic spectroscopy):是以测定气态原子或离子外层或内层电子能级跃迁所发生的原子光谱为基础的成分分析方法.5分子光谱(molecular spectroscopy):是由分子中电子能级、振动、和转动能级的变更发生,表示形式为带光谱.主要分析方法有红外吸收光谱法,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分子荧光和磷光光谱法.6吸收光谱:是物质吸收相应的辐射能而发生的光谱.7发射光谱:是指构成物质的原子、离子或分子受到辐射能等能量刺激跃迁到激发态后,又激发态回到基态时以辐射的方式释放能量,而发生的光谱.第十章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1吸收光谱(absorption spectrum):又称吸收曲线,是以波长为横坐标,以吸收度A(或透光率T)为纵坐标所描画的曲线.2吸收峰:曲线上吸收度最大的地方,所对应的波长称为对打吸收波长.3谷:峰与峰之间吸光度最小的部位,该处的波长称最小波长.4肩峰(shoulder peak):在一个吸收峰旁边发生的一个曲折.5结尾吸收(end absorption):只在图谱短波端呈现强吸收而不成峰形的部分.6生色团(chromophore)(发色团):是有机化合物分子布局中含有或跃迁的基团.即能在紫外可见光范围内发生吸收的原子团.7助色团(auxochrome):是指含有非键电子的杂原子饱和基团,当它们与生色团或饱和烃相连时,能使该生色团或饱和烃的吸收峰向长波方向移动,并使吸收强度增加.8红移(red shift)(长移bathochromic shift):是由于有机化合物布局改变,如发生共轭作用、引入助色团,以及改变溶剂等,使吸收峰向长波方向移动的现象. 9蓝(紫)移(blue shift):亦称短移(hypsochromic shift)是化合物布局改变或受溶剂影响使吸收峰向短波方向移动的现象.10增色效应:由于化合物布局改变或其他原因,使吸收强度增加称增色效应或浓色效应(hyperchromic effect).11减色效应:由于化合物布局改变或其他原因,使吸收强度减弱称减色效应或淡色效应(hypochromic effect).12强带和弱带(strong band and weak band):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中,凡摩尔吸光系数大于104的吸收峰称为强带,小与102的称弱带.13吸收带(absorption band):是说明吸收峰在紫外可见光谱中的位置.14谱带宽度(band width):光源为持续光谱时,采取单色器分离出来的光同时包含了所需波长的光和附近波长的光具有一定波长范围的光,这一宽度称谱带宽度.15透光率(transmittance ,T):透射光强比入射光强.16吸光度(absorbance):17摩尔吸光系数18百分吸光系数(比吸光系数)第十一章1荧光(fluorescence):是物质分子承受光子能量被激发后,从激发态的最低振动能级返回基态时发射出的光.2荧光分析法(fluoromety):是根据物质的荧光谱线位置及其强度停止物质鉴定和含量测定的方法.3三重态或三线态(triplet state):当两个电子自旋方向相同时,自旋量子数都为1/2,其总自旋量子数s=1.电子能级的多重性用M=2s+1=3,即自旋方向相同的电子能级多重性为3,此时分子所处的电子能态称为三重态或三线态,用T暗示.4单重态或单线态(single state):在给定轨道中的两个电子,必定以相反方向自旋,自旋量子数分别为1/2和-1/2,其总自旋量子数s=0.电子能级的多重性用M=2s+1=1,即自旋方向相反的电子能级多重性为 1.此时分子所处的电子能态称为单重态或单线态,用S暗示.5振动弛豫(vibrational relaxation):处于激发态各振动能级的分子通过与溶剂分子的碰撞而将部分振动能量传递给溶剂分子,其电子则返回到同一电子激发态的最低振动能级的过程激发态的最低振动能级的过程.6外部能量转换(internal conversion):简称内转换.是当两个电子激发态之间的能量相差较小以致其振动能级有重叠时,受激分子常由高电子能级以无辐射方式转移至低振动能级的过程.7外部能量转换(external conversion):简称外转换.是溶液中的激发态分子与溶剂分子或与其他溶质之间相互碰撞而失去能量,并以热能的形式释放能量的过程.8体系间逾越(intersystem crossing):处于激发态分子的电子发生自旋反转而使分子的多重性发生变更的过程.9磷光:颠末体系间逾越的分子再通过振动弛豫降至激发三重态的最低振动能级,然后返回到基态的各个振动能级而发出光辐射,称磷光.10荧光寿命(fluorescence life time):指除去激发光源后,分子的荧光强度降低到最大荧光强度的1/e所需的时间.11荧光效率(fluorescence efficiency):又称荧光量子产率(fluorescence quantum yield).是激发态分子发射荧光的光子数与基态分子吸收激发光的光子数之比.12荧光熄灭(fluorescence quench):又称荧光猝灭,是指荧光物质分子与溶剂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相互作用引起荧光强度降低的现象.13荧光熄灭法(fluorescence quenching method):如果一个荧光物质加入某种熄灭剂后,荧光强度的减弱和荧光熄灭剂的呈线性关系,操纵这一性质测定荧光熄灭剂的含量.14瑞利光(Rayleigh scattering light):光子和物质分子发生弹性碰撞时,不发生能量的交换,仅仅是光子运动方向发生改变,这种散射光叫做锐利光,波长与入射波长相同.15拉曼光(Raman scattering light):光子和物质分子发生非弹性碰撞时,不发生能量的交换,在光子运动方向发生改变的同时,光子与物质分子发生能量的交换,而发射出比入射光稍长或稍短的光,这种散射光称为拉曼光.16 Stokes位移与激发或吸收波长相比荧光发射波长更长称为Stokes位移.第十二章1红外吸收光谱法(infrared absorption spectroscopy; IR):根据样品的红外吸收光谱停止定性定量及测定分子布局的方法.2振动自由度:是分子基本振动的数目,即分子的独立振动数.3简并:以CO2为例,两个双键的振动形式分歧,但振动频率相同,吸收红外线的频率相同,只能观察到一个吸收峰,这种现象称简并.是基本振动吸收峰数少于振动自由度的首要原因.4红外活性振动:引起偶极矩变更的振动. 5红外非活性振动:不克不及引起引起偶极矩变更的振动.6基频峰:分子吸收一定频率的红外线,若振动能及由基态(V=O)跃迁至第一振动激发态(V=1)时,所发生的吸收峰.7倍频峰:分子吸收一定频率的红外线,又基态跃迁到第二激发态第三激发态发生的吸收峰分别称为二倍频峰三倍频峰,总称为倍频峰.8泛频峰:倍频峰,合频峰及差频峰统称为泛频峰.9电子效应(electron effect):由化学键的电子分布不均引起.包含诱导效应和共轭效应.10诱导效应(inductive effect):吸电子基团的诱导效应的存在,常使吸收峰向高频方向移动.11共轭效应:是吸收峰向低频方向移动.12费米共振(fermi resonance):由频率相近的泛频峰与基频峰的相互作用而发生的,成果使泛频峰的强度增加或发生分裂.13特征区:4000-1300cm-1,每个吸收峰都喝一定的基团相对应,该区吸收峰稀疏易识别.14指纹区:1300-400 cm-1,吸收峰密集复杂,如人的指纹一般,体现化合物的光谱特征性很强.15特征吸收峰(characteristic absorption band):是能用于鉴别基团存在的吸收峰16相关吸收峰(correlation absorption band):是由一个基团发生的一组相互具有依存关系的吸收峰,简称相关峰.第十三章1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photometry,AAS):是基于蒸汽中的基态原子对特征电磁辐射的吸收来测定试样中该元素含量的一种仪器分析方法.2共振线:原子在基态与第一激发态之间跃迁发生的谱线称为共振线,通常是最强的谱线.3自然宽度(natural width):在无外界条件的影响下,谱线的固有的宽度.4多普勒变宽(Doppler broadening):由无规则的热运动发生的变更,所以又称为热变宽.5压力变宽(pressure broadening):是由于吸光原子与蒸汽中原子相互碰撞而引起能级的微小变更,使发射或吸收的光量子频率改变而导致的变宽.6赫鲁兹马克变宽(Holtsmark broadening):是指被测元素激发态原子与基态原子相互碰撞引起的变宽,随原子蒸汽浓度增加而增加,又称共振变宽.7劳伦茨变宽(lorentz broadening):指被测元素原子与其他外来粒子(原子,分子,离子,电子)相互碰撞引起的变宽,称为洛伦茨变宽.洛伦茨变宽随原子区内原子蒸气压力增大和温度升高而增大.8活络度:一定浓度时,丈量值的增量与相应的待测元素浓度的增量之比.9特征浓度(characteristic concentration):在火焰原子吸收法中,能发生0.0044吸光度时对应的被测元素的浓度.10特征质量(characteristic mass):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中,能发生0.0044吸光度时对应的被测元素的质。

缓冲溶液原理

缓冲溶液原理

缓冲溶液原理
缓冲溶液是一种能够稳定溶液pH值的溶液,它在生物化学、生物学、生物工程、分析化学等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缓冲溶液的原理是通过其含有的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来抵消外界酸碱物质对溶液pH值的影响,从而保持溶液的稳定性。


面将详细介绍缓冲溶液的原理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缓冲溶液的原理。

缓冲溶液通常由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组成,它们以一定的摩尔比存在于溶液中。

当外界酸碱物质进入溶液时,这些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会与外界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从而抵消外界物质对溶液pH值的影响,使溶液的pH值保持稳定。

这种抵消作用是缓冲溶液能够稳定溶液pH值的关键。

其次,缓冲溶液在实际应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生物化学实验中,许多生物
反应都对溶液的pH值非常敏感,如果溶液的pH值发生变化,就会影响生物反应
的进行。

而缓冲溶液能够有效地稳定溶液的pH值,保证生物反应的正常进行。


生物学和生物工程领域,细胞内外环境的pH值对细胞的生长和代谢有着重要的影响,而缓冲溶液能够帮助维持细胞内外环境的稳定。

在分析化学中,许多分析方法对溶液pH值有要求,而缓冲溶液能够满足这些要求,保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总之,缓冲溶液原理是通过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的相互作用来稳定溶液的pH 值,从而保持溶液的稳定性。

在生物化学、生物学、生物工程、分析化学等领域中,缓冲溶液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能够帮助稳定生物反应、细胞环境和分析结果。

因此,对缓冲溶液原理的深入理解和应用是非常重要的。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对缓冲溶液的原理有更加清晰的认识,并且能够在实际应用中更加有效地利用缓冲溶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推导过程
PBE: [H ] [OH ] [A- ] cA b
b [H ] [OH ] [A ] - cA [H ] db ( 1 [H ]2 Kw ( K a [ H ]) cKa
) d[H ] 2


-

Kw [H ]


cKa
Ka [H ]

cA
d[H ] dpH d( lg[H ]) 2.3[H ]
cK [H ] db a 2.3{[H ] [OH ] } 2 dpH ( K a [H ])
影响缓冲容量的因素的讨论(2)
( H OH HA )
- [OH ]

3.
Ca 20([H ] [OH ]), Cb 20 ([H ] - [OH ])
Ca [H ] K a Cb


Cb pH pK a lg Ca
最简式
例题:求0.10 mol/L NH4HF2 溶液的pH。 解:首先进行体系分析, 0.10 mol/L NH4HF2 体系中的酸:NH4+,HF; 体系中的碱:F构成缓冲体系: 0.10 mol/L NH4F + 0.10 mol/L HF
[HB] Ca [H ] [OH ]
精确式
C [H ] [OH ] [HB] a [H ] K a Ka [B] Cb [H ] - [OH ]
简化:
1.pH < 6 [H ] K a

Ca [H ] Cb [H ]



2.pH > 8
C = 1.0 mol/L C = 0.5 mol/L C = 0.2 mol/L
缓 冲 0.6 指 数 0.4
¿ Ý Á å È º ³ »
0.2 0.0 0 2 4 6 pH 8 10 12 14
pKap=3.17 Ka = 4.76 pK 7.21 a2 = p KK p == 9.18 9.24 aa 问题:同浓度不同pKa的弱酸弱 碱缓冲体系的异同?
3.4.4 缓冲溶液的选择


所控制的pH应尽量与pKa一致,且浓度较大。
缓冲溶液应对体系的反应无干扰。
有足够的缓冲容量,廉价易得,避免污染.
3.4.5 标准缓冲溶液
• 标准缓冲溶液是用来校准pH用的,它的pH值是经 过实验准确测定的。 • 如果要用计算来求得 某种标准缓冲溶液的pH,必 须校准离子强度的影响
影响缓冲容量的因素讨论: 设一缓冲体系(HA—NaA)由cHAmol/L HA 和 cA mol/L 的 NaA构成,总浓度c= cHA + cA。若以HA和H2O为参考水准: PBE:
[H ] [OH ] [A ] cA



-
若在该体系加入强碱,并使强碱的浓度为b, PBE: [H
3.4.2 缓冲溶液的pH计算 设Ca mol/L HB 和Cb mol/L B- 构成的缓冲溶液: 参考水准: H2O, HB 参考水准:
b
H2O, B-
PBE:[H ] [OH ] [B] - C
PBE: [H ] [HB] - Ca [OH ]
[B] Cb [H ] - [OH ]
有效缓冲范围:

C
pKa 1
0.1 [A] 10 [HA]
分 布 0.9 分 数 0.6 或 缓 0.3 冲 0 指 数 2
1.2
HAc
pKa = 4.76
Ac

4
pKa 1
6
8
pH
缓冲体系 1)HF-F-,pKa = 3.17
2)HAc-Ac-, pKa = 4.76 3)H2PO4-—HPO42-,pKa2 = 7.21 4)Na2B4O7, pKa = 9.18
2.303c NH3 NH
4
题解 = 0.043 mol L-1 pH-1 例3 用0.02000 mol L-1 EDTA滴定25.00mL浓度为0.02000 mol L-1 的Zn2+溶液,欲加入10 mL pH = 5.0 HAc-NaAc缓冲 溶液(pKa = 4.74),为使滴定前后的pH改变不超过0.3 个单位,应配制总浓度为多大的缓冲溶液? 题解 c0 = 0.78 mol L-1
题解
解:
1 1 b c A cK a ( ) K a [H ]2 K a [H ]1 9.25 1 1 0.10 10 ( 9.25 ) 10 108.73 109.25 109.73 0.052(mol / L)
例2
由0.10 mol L-1 NH3和0.10mol L-1 NH4Cl按体积比3:1的 比例配成的缓冲溶液,其缓冲指数为多少? (pKa = 9.25)
] [OH ] [A ] cA b

-
推导过程

cKa [H ] db 2.3{[H ] [OH ] } 2 dpH ( K a [H ])
( H OH HA )
HA
cKa [H ] 2.3 ( K a [H ])2
有效缓冲范围
2.17 ~ 4.17 3.76 ~ 5.76
6.21 ~ 8.21
8.18 ~ 10.18
2 B4O7
5H2O 2H2BO3
2H3BO3
8.25 ~ 10.25
5)NH3-NH4+, pKa = 9.25
缓冲指数分布图
1.0 0.8
1)HF-F-,pKa = 3.17 2)HAc-Ac-, pKa = 4.76
1 1 A K a ( ) K a [H ]2 K a [H ]1 1 1 10 ( 4.74 4.74 ) 4.77 5.00 10 10 10 10 0.192
4.74
b 0.0167 c0 6 6 0.78mol / L Ac 0.129
对溶液稀释过程pH变化的控制
7 6 5 a)
HCl
pH
7 6 5 4 3 2 1 0
b)
NaAc-HAc
pH
4 3 2 1 0 0 10 20 30 40 50
0
10
20
30
40
50
mL of Water
mL of Water
Plots of pH vs. mL of water added to (a ) 0.500 mL of 0.100 mol . L-1 HCl and (b) 0.500 mL of a solution 0.100 mol . L-1 in both HAc and NaAc.
1 1 ) K a [H ]2 K a [H ]1
△b﹥0为加入强碱, △b﹤0为加入强酸
例 1 50 mL由0.10 mol L-1 NH3和0.10 mol L-1 NH4Cl按体积 比3:1的比例配成的缓冲溶液,当其pH由9.73改变到8.73 时能容纳多少盐酸?(pKa = 9.25) 题解 0.052 mol/L
3.4.3 缓冲容量、缓冲指数与有效缓冲范围 buffer capacity buffer index buffer intensity buffer value
缓冲容量 是指缓冲溶液抵御pH值变化的能力。定义为 OH-
db da
dpH

dpH
HB H B
pH
H+
pH
HB H B
式中a与b分别代表加入的强酸或强碱的浓度。 缓冲容量是溶液的一个状态参数,当溶液的状态发生变化时, 缓冲容量也发生变化。 例如,当缓冲溶液被稀释时;往缓冲溶液中加入酸或碱时。
The definition of buffer capacity
Buffer capacity is defined as the number of moles of strong acid or base required to change the pH of 1 L of buffer solution by one pH unit.
HA
cKa [H ] 2.3 ( K a [H ])2
结论:影响缓冲溶液缓冲指数大小 的因数为共轭酸碱对的分布分数和
缓冲溶液的总浓度。
[H ] Ka
max 0.575c
ý µ Ê ¼ Ï ·² ò Ö ¿ » Ý Á å È » º ³
HA 2.3c HA A
3.4 缓冲溶液
buffer solution
3.4.1 缓冲溶液的定义与种类 3.4.2 缓冲溶液的pH计算 3.4.3 缓冲容量、缓冲指数、及有效缓 冲范围
3.4.4 缓冲溶液的选择
3.4.5 标准缓冲溶液
3.4.1 缓冲溶液的定义与种类
定义
分类
缓冲溶液是指具有稳定某种性质的溶液体系。
pH缓冲溶液具有稳定体系酸度的特性。
HF
pK a ( NH ) 9.25 pK a (HF) 3.17 +
4
F +H
Cb pH pK a lg 3.17 lg 0.10 3.17 Ca 0.10
对缓冲体系 HA H A ,若共轭酸碱对的浓度相差 不大,pH pKa ,可由此估计[H+]和[OH-],并依此判断 该用近似式、最简式或精确式。
3)H2PO4-—HPO42-, pKa2 = 7.21 4)Na2B4O7, pKa = 9.18 5)NH3-NH4+, pKa = 9.24 6)强酸区 7)强碱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