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小学科学实践活动案例

合集下载

小学科学活动教案5篇

小学科学活动教案5篇

小学科学活动教案5篇小学科学活动教案1教学目标1、从找寻蔷薇花丛的食物关系开始,通过讨论、分析活动,认识生态系统中的食物联——食物链。

2、通过画、找食物链,认识食物网,意识到食物网反映了群落和生态系统中动植物间复杂的食物能量交换关系。

3、经历讨论分析的活动过程,提高归纳综合的思维能力,注意在讨论分析活动中及时吸收别人的学习成果。

教学重点:学会画、找食物链,认识食物网,意识到食物网反映了群落和生态系统中动植物间复杂的食物能量交换关系。

教学难点:画、找食物链。

教学准备:蔷薇花丛的动植物卡片(背后粘有小磁钉)、学生用的活动手册、跟食物链有关的课件。

教学过程一、蔷薇花丛的食物链1、出示在蔷薇花丛中我们发现的动植物卡片(图或文字)。

上节课我们在蔷薇花丛中发现了许多动植物,有蚯蚓、蜜蜂、蚜虫、瓢虫、西瓜虫、鸟等,根据学生的回答逐个出示动植物的卡片。

2、这些小动物它们吃什么?(蔷薇、土壤里的腐殖质、小草等,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逐个出示这些卡片)3、你能用箭头表示它们之间的食物关系吗?一生上台用箭头直接在卡片之间画出它们的食物关系,其余学生在自己活动手册上用箭头画出它们之间的食物关系。

4、分析这条食物链。

(1)仔细看看上面的箭头图示,你有什么发现?生物之间这样一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称为食物链。

(2)认识生产者和消费者。

人们根据食物链中不同生物的食物****,把自己能制造食物的叫做生产者,把吃别人制造的食物的叫做消费者。

你认为上面这条食物链中,谁是生产者,谁是消费者?蔷薇花丛中的动植物哪些是生产者?哪些是消费者?5、写出蔷薇花丛中的其他的食物链。

二、水田里的食物网1、出示水田的图片。

水田里有许多动植物,我们来看看吧!课件出示水田里的生物,他们在水田里观察到了哪些动植物?认识这些生物。

2、阅读调查报告,看看他们画出了哪些食物链。

点击出示箭头。

3、他们还有哪些食物链没有画出来。

你能补画上去吗?学生在自己的书本上试着画出食物链。

小学生科学教学实践教案(3篇)

小学生科学教学实践教案(3篇)

第1篇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包括种子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等阶段。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热爱自然的精神。

教学重点:1. 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

2. 观察植物生长过程中的变化。

教学难点:1. 植物生长过程中的细节变化。

2. 实验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教学准备:1. 种子(如绿豆、黄豆等)。

2. 水培或土培容器。

3. 镜子、放大镜等观察工具。

4. 记录表格。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出示一株植物,引导学生观察植物的外形特点。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株植物是从哪里来的吗?它是怎么长大的呢?二、新课讲解1. 教师讲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包括种子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等阶段。

2. 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三、实验操作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放种子、水培或土培容器、观察工具等实验材料。

2. 教师示范实验操作步骤,包括:a. 种子消毒:将种子放入消毒液中浸泡一段时间。

b. 播种:将消毒后的种子播种到容器中。

c. 浇水:定期给种子浇水,保持土壤湿润。

d. 观察记录:观察植物生长过程中的变化,并记录在表格中。

四、小组合作1.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观察到的植物生长过程。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五、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植物的生长过程,强调观察记录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关注自然,热爱生活。

六、课后作业1. 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中植物的生长过程,并记录下来。

2. 家长签字,确保学生完成作业。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植物的生长过程,让学生了解了植物从种子到成株的完整过程。

在实验操作环节,学生积极参与,观察记录认真,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热爱自然的精神,让他们认识到保护植物、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以下问题:1. 部分学生实验操作不够规范,导致观察结果不准确。

小学生科学教学实践活动(3篇)

小学生科学教学实践活动(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们对科学知识的渴求日益增长。

在我国,小学科学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

为了提高小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校决定开展一次小学生科学教学实践活动。

本次活动的主题为“走进自然,探索科学奥秘”,旨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科学的魅力,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能力。

二、活动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注科学的精神,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3.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

4.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三、活动内容1. 观察植物生长过程组织学生到校园内的花坛、菜地等地方,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

让学生记录植物的生长变化,了解植物的生长规律。

2. 探索昆虫世界带领学生走进校园的草丛、树荫下,观察昆虫的生活习性。

让学生用放大镜观察昆虫的形态结构,了解昆虫的分类。

3. 水资源调查组织学生到附近的河流、湖泊等地方,调查水资源的状况。

让学生了解水资源的重要性,培养他们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4. 环保实践开展环保实践活动,如垃圾分类、植树造林等。

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环保知识,提高环保意识。

5. 科学实验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科学实验,如制作简易净水器、观察化学反应等。

让学生在实验中感受科学的魅力,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

四、活动实施1. 准备阶段(1)制定活动方案,明确活动目标、内容、时间、地点等。

(2)联系相关部门,办理相关手续。

(3)准备活动所需的器材、道具等。

(4)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确保活动安全有序进行。

2. 实施阶段(1)组织学生进行观察、调查、实验等活动。

(2)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各项任务,解答学生的疑问。

(3)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分享活动成果。

3. 总结阶段(1)对活动进行总结,肯定学生的表现。

(2)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关注科学、热爱科学。

(3)对活动中的不足进行反思,为今后的活动提供借鉴。

小学科学活动方案精编案例(通用10篇)

小学科学活动方案精编案例(通用10篇)

小学科学活动方案精编案例(通用10篇)小学科学精编案例篇1教学目的:1、通过对植物丛的考察活动,了解认识生活在植物丛中的动植物。

2、经历对植物丛的考察活动过程,学习考察的方法,通过活动记录反映考察的成果。

3、希望学生能从多角度、多方位观察植物丛,能在一定时期内坚持进行观察。

教学重点:观察植物丛中的动物,记录它们的食性。

教学难点:对植食动物、肉食动物和杂食动物进行记录。

教学准备:教师课前要考察植物丛,确定还大致区域提供学生选择进行考察活动。

分组材料:学生活动记录本、放大镜、小铁铲等考察工具。

教学过程:一、引入师:校园的蔷薇花丛在哪里?你留心观察过花丛中的动植物吗?以前我们曾多次到校园里进行观察活动,如对一棵树的观察,今天将再次到校园里去进行观察活动,二、探究过程1、观察蔷薇花丛里的生物。

(1)说说考察的准备工作。

(2)说说考察的注意事项。

提醒学生不要破坏自然环境。

(3)说说怎样考察,准备考察些什么?让学生看看教材,了解考察时需要观察的内容。

如花丛中有哪些植物?花丛中生活着哪些动物?哪些动物“住”在这里?哪些动物来这里“玩”?它们的主要食物是什么?(4)学生分小组进行考察。

2、整理完善考察记录。

(1)了解认识植食动物、肉食动物和杂食动物。

(2)对蔷薇花丛里的动物按食性进行统计。

小学科学活动方案精编案例篇2【教学目的】1、使学生知道科学这门学科的学习内容和自己平时所经历的科学过程。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推理归纳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1、重点是使学生知道科学就是研究事物的规律的。

2、推理归纳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的是难点【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

按课文要求准备。

2、挂图【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要点】1、让学生懂得要进入科学领域必须从自己开始。

2、让学生对自己的外表、特征有所了解。

3、学会使用测量工具和记录数字。

【教学过程】一、引入活动1、通过插图提出问题,产生好奇心。

图片与插图相结合;口头与教材相结合。

小学科学优秀教学案例10篇

小学科学优秀教学案例10篇

小学科学优秀教学案例10篇1. 水循环实验目的:通过简单的实验来展示水的循环过程。

材料:一个玻璃杯、水、一块塑料薄膜、一根细棍子。

步骤:1. 在玻璃杯中倒入适量的水。

2. 用塑料薄膜盖住玻璃杯,并用细棍子将薄膜轻轻按住。

3. 将玻璃杯放在太阳下,待一段时间后观察薄膜上的水滴。

结果:随着太阳的照射,玻璃杯中的水会被加热蒸发成水蒸气,然后凝结在薄膜上形成水滴,展示了水的循环过程。

2. 种子发芽实验目的:通过种子发芽实验来观察种子的生长过程。

材料:玻璃瓶、棉花、水、豌豆种子。

步骤:1. 在玻璃瓶中放入一些湿润的棉花。

2. 将豌豆种子均匀地摆放在棉花上。

3. 每天给种子喷水保持湿润。

结果:经过几天的观察,学生可以看到豌豆种子开始发芽、生长,并最终成为豌豆植物,从而了解种子的生长过程。

3. 人体骨骼系统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来展示人体骨骼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材料:白色塑料管、彩色塑料圈、胶水。

步骤:1. 将白色塑料管剪成不同长度,代表人体不同部位的骨骼。

2. 在白色塑料管上粘贴彩色塑料圈,代表关节。

3. 拼接成一个模型,展示人体的骨骼系统。

结果: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直观地了解人体骨骼系统的构造,以及骨骼与关节的作用。

4. 磁力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来展示磁力的作用。

材料:铁钉、磁铁。

步骤:1. 将磁铁靠近铁钉,观察铁钉的反应。

2. 将磁铁移开,观察铁钉的变化。

结果:学生可以看到磁铁对铁钉有吸引作用,当磁铁移开时,铁钉会脱离磁铁,展示了磁力的作用。

5. 声音传播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来展示声音的传播过程。

材料:一根绳子、一个铃铛。

步骤:1. 将铃铛系在绳子的一端。

2. 用手拉动另一端绳子,使铃铛摆动产生声音。

3. 观察铃铛的声音传播情况。

结果:学生可以通过实验看到铃铛的声音可以通过绳子传播,感受到声音的传播过程。

6. 阻隔光线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来展示光线的阻隔情况。

材料:一个密闭的容器、一块黑色纸板。

步骤:1. 在容器里放一盏灯,使灯光亮起。

教学实践案例科学(3篇)

教学实践案例科学(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小学科学课程越来越受到重视。

光的传播是小学科学课程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光的传播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本案例以小学三年级科学课程“光的传播”为主题,通过教学实践,探讨如何有效地开展小学科学教学。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光的传播规律,能够区分光的直线传播、反射和折射现象。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索精神。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一张图片,展示阳光透过树叶的景象,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现象吗?”(2)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是光的传播现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光的传播。

”2. 教学新课(1)光的直线传播①教师出示一根激光笔,让学生观察激光笔发出的光线,提问:“同学们,你们观察到什么现象?”②学生回答后,教师讲解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并演示光的直线传播实验。

③学生分组进行光的直线传播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实验结果。

(2)光的反射①教师出示一面镜子,让学生观察镜子中的景象,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现象吗?”②学生回答后,教师讲解光的反射原理,并演示光的反射实验。

③学生分组进行光的反射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实验结果。

(3)光的折射①教师出示一个装有水的玻璃杯,让学生观察玻璃杯中的景象,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现象吗?”②学生回答后,教师讲解光的折射原理,并演示光的折射实验。

③学生分组进行光的折射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实验结果。

3. 课堂小结(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光的传播规律。

(2)学生分享实验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

4. 作业布置(1)完成课后练习题。

(2)课后进行光的传播现象观察,并记录下来。

四、教学反思1. 教学方法多样化。

小学科学活动方案范例(六篇)

小学科学活动方案范例(六篇)

小学科学活动方案范例教学目标:1、理解自然环境中的生态系统,通过分析池塘生物环境的资料,为创建生态瓶设计合理的方案。

2、具备根据设计规划及实际情况制作生态瓶的能力,并能持续进行管理和观察。

3、培养团队合作精神,能互相倾听意见,共同协作完成生态瓶的制作,并进行分工管理及观察记录。

教学重点:设计并实施生态瓶的建造方案。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自然环境中的生态系统运作机制。

教学预备:大容量塑料瓶、剪刀、制作生态瓶所需材料、活动记录本以及实物投影设备。

教学流程:1、导入:教师:同学们,你们都曾仔细观察过学校里的荷花池吗?能描述一下其中的生物和非生物元素吗?今天,我们将一起探讨这个话题。

2、探究阶段:1)展示池塘生态系统的图像,教师引导介绍,引导学生关注以下问题:a) 池塘中有哪些水生生物?b) 水生植物需要哪些生存条件?c) 植物如何为池塘中的动物提供生存条件?d) 池塘中有哪些非生物元素,它们对生物有何影响?2)学生在观察中提出问题和答案。

3)设计生态瓶建造方案。

a) 小组讨论应选择哪些生物放入生态瓶,并考虑需要为它们提供哪些生存条件。

b) 记录并完善设计方案。

4)制作生态瓶。

a) 准备必要的制作材料。

b) 根据设计方案和实际条件制作生态瓶。

c) 小组讨论确定生态瓶的放置位置,并分配管理与观察任务。

5)总结。

3、板书设计:小学科学活动方案范例(二)【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磁铁具备吸引铁质物体的特性,这称为磁性。

2、磁铁能穿透某些物体吸引铁质材料。

过程与方法1、运用实验方法研究磁铁能吸引的物体以及不能吸引的物体。

2、利用磁铁来识别物体是否由铁材料制成。

3、设计实验,研究磁铁能否隔着水吸引铁质物体。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同通过严谨实验获取证据,并理解用证据验证假设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理解磁铁具有吸引铁制品的特性。

【教学难点】理解和接受磁铁可以用于辨别不易辨认的铁制品。

【教学准备】为每个小组准备:1、磁铁和待测物品:铜钥匙、铁钥匙、回形针、铁钉、铝片、铜导线、玻璃珠、木片、纸片、弹簧、布条等(材料种类多样,包括多种铁制品和非铁金属物品,如橡皮擦、铅笔、塑料尺等也可作为测试材料)。

小学综合实践课活动案例教学步骤6例

小学综合实践课活动案例教学步骤6例

小学综合实践课活动案例教学步骤6例1. 种植小菜园教学步骤:1. 准备土壤、种子和工具。

2. 将土壤倒入花盆或花坛中,并平整。

3. 在土壤中根据种植要求埋入种子。

4. 每天给予足够的水和阳光。

5. 定期除草并施肥。

6. 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记录下来。

7. 及时收获和品尝自己种植的蔬菜。

2. 制作纸风车教学步骤:1. 准备彩纸、铁丝和剪刀。

2. 将彩纸剪成正方形。

3. 在正方形中心剪一个小洞,然后剪8条朝中心的线,但不要剪到底。

4. 将每个角向中心折叠,并用铁丝固定住。

5. 在一根长铁丝上穿过纸风车的中心洞,并固定在木棍上。

6. 在有风的日子里观察纸风车的旋转情况。

3. 制作果汁教学步骤:1. 准备新鲜的水果和果汁机。

2. 洗净水果并去皮去核。

3. 将水果切块并放入果汁机中。

4. 启动果汁机,将水果榨成果汁。

5. 将果汁倒入杯子中,品尝自制的果汁。

6. 清洗果汁机和杯子。

4. 制作手工艺品教学步骤:1. 准备颜色纸、剪刀、胶水和装饰材料。

2. 根据想要制作的手工艺品的形状剪裁颜色纸。

3. 将剪裁好的颜色纸用胶水粘贴在一起。

4. 使用装饰材料装饰手工艺品并固定。

5. 在手工艺品上留下自己的姓名和日期。

6. 展示自己的手工艺品并分享制作过程。

5. 进行户外运动教学步骤:1. 选择适合小学生的户外运动项目,如跑步、游泳、跳绳等。

2. 准备所需运动器材和场地。

3. 安排学生参与运动活动并指导其正确的运动姿势。

4. 监督学生的运动状态,关注安全方面的问题。

5. 奖励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优异表现。

6. 结束运动后,进行适当的休息和放松。

6. 做饭教学步骤:1. 选择简单易学的菜品,如炒鸡蛋、煮面等。

2. 准备所需食材和厨具。

3. 教授学生切菜和炒菜的基本技巧。

4. 指导学生根据菜谱进行操作,掌握做菜的步骤和顺序。

5. 监督学生的烹饪过程,关注安全和卫生方面的问题。

6. 品尝自己亲手制作的美食,并分享经验和感受。

以上是小学综合实践课活动案例教学步骤的6个例子,通过这些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兴趣爱好。

科学教学实践案例(3篇)

科学教学实践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科学课程的教学越来越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为了让学生在科学学习中体验到科学的魅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我们开展了以“探究光的折射现象”为主题的科学教学实践活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光的折射现象,掌握光的折射定律。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分组合作、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精神。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 创设情境:教师展示一张透明玻璃板,并让同学们观察光线从空气射入玻璃板时的变化。

2. 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能说出光线从空气射入玻璃板时发生了什么变化吗?(二)探究光的折射现象1. 实验准备:教师提前准备好实验器材,包括透明玻璃板、激光笔、水盆、水等。

2. 分组实验: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发放实验器材。

3. 实验步骤:(1)将透明玻璃板放在水平桌面上,让激光笔垂直照射到玻璃板上;(2)将玻璃板倾斜,观察激光笔在玻璃板上的折射现象;(3)将玻璃板放入水盆中,观察激光笔在水中的折射现象。

4. 记录实验数据: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过程中激光笔的折射角度,以及折射光线的方向。

5. 分析实验结果: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光的折射定律。

(三)讨论与交流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实验心得和发现。

2. 各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展示实验结果。

3.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光的折射定律,强调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

(四)拓展与应用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有哪些现象与光的折射有关?2. 学生举例说明,如:放大镜、眼镜、水中的倒影等。

3. 教师总结:光的折射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了解光的折射定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世界。

四、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亲身体验光的折射现象,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小学学科实践教学案例(3篇)

小学学科实践教学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实践教学在小学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实践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本文以小学科学课程《植物的生长》为例,探讨如何开展有效的实践教学。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掌握观察植物生长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植物生长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植物生长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激发学生对植物生长的兴趣。

2. 教学活动(1)观察植物教师组织学生观察校园内的植物,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环境和生长状态。

学生可以分组进行观察,并记录观察结果。

(2)实验探究教师向学生介绍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包括种子发芽、幼苗生长、开花结果等。

接着,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让学生亲手种植植物,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

实验步骤:①选择种子:教师引导学生选择适合种植的种子,如花生、绿豆等。

②准备材料:教师为学生提供种植所需的土壤、花盆、水等材料。

③种植: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将种子种植在花盆中,并浇适量水。

④观察记录:学生每天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

(3)交流分享实验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分享。

学生可以展示自己的实验成果,分享观察到的植物生长现象,并讨论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

3.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强调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在研究植物生长过程中的重要性。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

2. 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指导。

3. 教师应充分利用校园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

(完整版)小学科学实践活动案例

(完整版)小学科学实践活动案例

(完整版)小学科学实践活动案例小学科学实践活动案例《自己栽培芽苗菜》活动方案一、校内活动过程一、实施目标1.培养学生通过自己栽培芽苗菜,运用已有知识、技能,亲自动手实践,领悟栽培芽苗菜的方法,培养综合能力。

2.通过自行设计栽培器皿,栽培芽苗菜,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科学研究品质。

3.渗透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二、活动方式1.课前教师准备:上网查找有关芽苗菜的各种信息。

输入关键字“芽苗菜”检索有关资料。

共检索有关网站707个,阅读、查找、下载有用信息。

2.必备学具:①计算机②各种芽菜种子(灰豌豆、萝卜苗、绿豆、黄豆)③制作栽培器皿的材料(剪刀、镊子、塑料小盘、塑料小盆、纱布、脱脂绵、毛巾、海绵、牙签、吸管、餐盒、矿泉水瓶、塑料长软管、大桶雪碧瓶、冰淇淋盒、羽毛球盒等)3.进行3次活动:第一次为基本活动(40分钟)第二次延伸活动(课后进行,8天)第三次举一反三活动(40分钟)三、活动过程(一)基本活动:你了解芽苗菜吗?1.展示芽苗菜,每个组一盒。

知道这是什么吗?见过吗?吃过吗?分组讨论,提出有关芽苗菜的问题。

(例如学生提出的一组问题):(1)什么是芽苗菜?它是怎样生长出来的(2)怎样栽培芽苗菜?芽苗菜都有那些品种?(3)无土栽培需要那些必要条件?那些蔬菜适合无土栽培?(4)我们桌上的芽苗菜盒上贴有绿色蔬菜标签,什么是绿色蔬菜?食用它有什么好处?(5)21世纪的蔬菜是在工厂中生产的吗的?(6)人类为什么需要绿色食品?(7)绿色食品的标准是什么?2.学生用已知的各种方法查找有关资料。

(1)上网查找芽苗菜的各种信息。

(互联网、校园网)(2)学生处理信息①把收集的资料制成知识卡片(①词汇②解释③来源)。

②下载网上有关资料。

③编辑有关内容的图片。

意图:培养学生综合分类、归纳的能力。

(3) 学生互相交流信息、研究、讨论。

意图: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树立资源共享意识。

(4) 请教农科院专家——王德槟答疑。

①无土栽培的芽菜与有土土栽培的芽菜之间的差别?②家庭水培芽菜能否达到AA级绿色蔬菜标准?③现在的科技水平能否利用海水栽培芽菜?④水培芽菜水多了会不会发霉腐烂?意图:培养学生对科学前沿问题的兴趣,激发使用网络等多种查找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深入研究科学素养,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渗透可持续发展思想。

小学科学优秀教学案例10篇

小学科学优秀教学案例10篇

小学科学优秀教学案例10篇1. 主题:观察水的性质目标:通过实验观察水的性质,了解水的密度、表面张力、蒸发和凝结等特点。

教学步骤:1)导入:老师向学生介绍今天实验的主题,让学生思考水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2)实验1:密度实验。

老师准备一碗水和一些物体,让学生猜测哪个物体会浮在水面上,哪个会沉下去,并进行实验验证。

3)实验2:表面张力实验。

老师让学生观察水滴在硬币表面的现象,并解释表面张力的原理。

4)实验3:蒸发和凝结实验。

老师让学生用手摸水,然后将手放在风口处,观察手上水滴的蒸发和凝结过程。

评价:通过这些实验,学生不仅能够理解水的性质,还能够培养观察和实验的能力,增强对科学的兴趣。

2. 主题:发现植物生长的奥秘目标:通过观察植物生长过程,了解植物的生长需要光线、水和二氧化碳等物质。

教学步骤:1)导入:老师给学生展示一颗正在生长的小苗,引发学生对植物生长的思考。

2)实地调查:带领学生到学校附近的植物园或花园,观察各种植物的生长情况,并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3)实验:种植小苗。

老师让学生分组,每组种植一颗小苗,观察它们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生长情况,并记录生长数据。

4)总结:学生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总结植物生长的原因和需要的条件。

评价:通过实地观察和实验,学生能够深入了解植物生长的过程,培养动手实践和观察的能力。

3. 主题:探索天气现象目标: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天气现象的原因和预测方法。

教学步骤:1)导入:老师请学生观察当天的天气情况,讨论天气现象的原因。

2)实验1:模拟降雨。

老师为学生准备一个有水的罐子和一个喷雾器,让学生用喷雾器向罐子中喷水,观察模拟降雨的过程。

3)实验2:气压实验。

老师准备一个气压计,让学生观察不同气压下的水面高度变化,并理解气压与天气的关系。

4)预测:老师让学生根据观察和实验结果,预测未来几天的天气情况。

评价:通过这些实验和观察,学生能够了解天气现象的原因和预测方法,培养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科学探索精神。

小学综合实践教学案例(3篇)

小学综合实践教学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逐渐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案例以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载体,旨在引导学生探索自然的奥秘,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实践和创新等能力。

二、案例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然界的各种现象,提高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4.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环境的情感。

三、案例内容(一)活动主题:探索自然的奥秘(二)活动时间:2课时(三)活动地点:学校操场、实验室、校园周边(四)活动对象:四年级全体学生(五)活动准备1. 教师准备:收集相关资料,制作课件,准备实验器材。

2. 学生准备:提前观察校园周边的自然现象,记录下来。

(六)活动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自然界中的各种现象,引导学生思考:自然界中有哪些奥秘?我们该如何去探索?2.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自然界中的现象进行探究。

教师提供相关资料,引导学生通过查阅书籍、网络等方式,了解该现象的成因。

3. 实践探究(1)校园操场观察引导学生观察校园操场的植物、昆虫等,记录下它们的生长规律、生活习性等。

(2)实验室实验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简单的物理、化学实验,如:观察水的蒸发、观察酸碱中和反应等。

(3)校园周边调查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校园周边的生态环境调查,如:调查河流、湖泊、植被等。

4. 汇报交流各小组汇报探究成果,分享自己的发现和体会。

教师点评,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

5.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强调观察、思考、实践和创新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研究兴趣。

四、案例评价1. 学生评价: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方式,学生对自然界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观察、思考、实践和创新等能力。

2. 教师评价:本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小学科学教学实践活动(3篇)

小学科学教学实践活动(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科学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

科学教育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为了更好地开展小学科学教学,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我校开展了以“探索科学,快乐成长”为主题的科学教学实践活动。

二、活动目标1.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2.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沟通与协作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习惯。

4.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活动内容1. 观察与发现组织学生观察周围的自然现象,如植物生长、动物行为等,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 实验与探究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科学实验,如制作简易电路、观察植物生长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科学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3. 想象与创造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设计科学小发明,如制作简易机器人、发明环保产品等,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 交流与合作组织学生开展科学小论文、科技制作比赛等活动,让学生在交流与合作中提高科学素养。

5. 课外拓展鼓励学生参加科技节、科普讲座等活动,拓宽学生的科学视野,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

四、活动实施1. 教师培训组织教师参加科学教育研讨会、培训等活动,提高教师的科学素养和教学水平。

2. 教学设计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设计符合学生需求的科学教学活动。

3. 课堂实践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实验、探究等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4. 评价与反馈教师对学生的活动表现进行评价,及时给予反馈,帮助学生改进不足。

5. 家校合作与家长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科学学习,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五、活动效果1. 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得到增强。

2. 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沟通与协作能力得到提高。

3. 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培养。

4. 学生的科学兴趣得到激发,终身学习的习惯得到培养。

六、总结小学科学教学实践活动是我校开展科学教育的重要途径,通过此次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案例分析(15篇)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案例分析(15篇)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案例分析(15篇)案例1:《校园绿化行动》案例名称:校园绿化行动实践活动描述:学生自愿参与校园绿化行动,种植花草树木,维护校园环境。

实践目的:培养学生保护环境意识,提升校园环境质量。

实践成果:校园环境得到改善,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

案例2:《亲子阅读活动》案例名称:亲子阅读活动实践活动描述:学校组织家长与孩子一起参加阅读活动,分享阅读体验,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

实践目的:促进家庭阅读,提升孩子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惯。

实践成果:学生阅读兴趣增加,与家人的亲子关系得到加强。

案例3:《废物回收与分类活动》案例名称:废物回收与分类活动实践活动描述:学生主动参与校园废物回收与分类活动,提高环保意识和废物处理知识。

实践目的: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观念,研究如何正确处理废物。

实践成果:学生环保意识提高,废物回收与分类工作得到有效开展。

案例4:《社区志愿者服务》案例名称:社区志愿者服务实践活动描述:学生组织志愿者团队,为社区提供各种帮助,如清洁服务、陪伴老人等。

实践目的: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促进社区和谐发展。

实践成果: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增强,社区居民对学生的认同度提高。

案例5:《健康饮食教育活动》案例名称:健康饮食教育活动实践活动描述:学校组织开展健康饮食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正确选择食物,养成健康的饮食惯。

实践目的:促进学生形成健康饮食观念,预防肥胖和营养不良。

实践成果:学生的健康饮食意识提高,学校食堂的菜品选择更加合理和健康。

案例6:《实地考察农田》案例名称:实地考察农田实践活动描述:学生参观农田,了解农业生产过程,并亲自参与农作物的种植和采摘。

实践目的:让学生亲身体验农田的生产过程,增强对农业的认识和理解。

实践成果:学生对农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食物的珍惜程度提高。

案例7:《科学实验探究》案例名称:科学实验探究实践活动描述:开展各类科学实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

实践目的: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提高科学素养。

小学综合实践课活动案例教学素材6例

小学综合实践课活动案例教学素材6例

小学综合实践课活动案例教学素材6例案例一:科技实践活动活动名称:机器人编程比赛活动简介:通过组织小学生参与机器人编程比赛,培养他们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在比赛中,学生需要利用编程知识控制机器人完成一系列任务,展示他们的设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二:文化体验活动活动名称:传统手工艺制作活动简介:引导小学生参与传统手工艺制作,如剪纸、折纸、刺绣等,让他们亲自体验和研究传统文化的魅力。

通过制作过程中的细节与技巧,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耐心和创造力。

案例三:社区服务活动活动名称:环境保护行动活动简介:组织小学生参与社区环境保护行动,如垃圾清理、植树造林等。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

案例四:科学实验活动活动名称:化学实验探索活动简介:通过安全的化学实验,让小学生亲自参与科学探索。

学生将研究实验方法、观察现象、分析数据,并从中获得对化学知识的深入理解。

这样的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和科学兴趣。

案例五:艺术创作活动活动名称:绘画大赛活动简介:组织小学生参加绘画大赛,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展示自己的艺术才华。

通过与其他同学的比拼,学生能够互相研究和借鉴,提高自己的绘画技巧和审美能力。

案例六:体育运动活动活动名称:团队接力比赛活动简介:组织小学生参与团队接力比赛,通过跑步、传球等体育项目,培养学生的运动技能和团队合作精神。

这样的活动有助于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同时锻炼他们的团队合作和竞争意识。

以上是六个小学综合实践课活动案例的教学素材,这些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希望这些案例能够为教师们在教学实践中提供一些启示和参考。

小学科学新教学实践案例(3篇)

小学科学新教学实践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小学科学教育也在不断变革。

为了提高小学科学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我国教育部门提出了“以学生为本,注重实践,强化探究”的科学教学理念。

在这种背景下,我校开展了小学科学新教学实践,旨在探索一种更加科学、高效、有趣的教学模式。

二、案例实施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了解自然现象,形成初步的科学概念。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

2.教学内容以小学科学教材为依据,选择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教学内容,如植物、动物、地球、宇宙等。

3.教学策略(1)情境导入:通过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观看科学纪录片、开展科学实验等。

(2)探究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验,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3)合作学习:组织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实验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反思总结:引导学生回顾实验过程,总结经验教训,提高科学素养。

4.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播放科学纪录片,展示自然现象,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2)探究学习以“植物生长”为例,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以下探究活动:①观察植物生长的过程,记录观察结果。

②分析植物生长的原因,得出结论。

③尝试改变实验条件,观察植物生长的变化。

(3)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负责一个实验项目,如“植物生长的土壤条件”、“植物生长的光照条件”等。

各小组合作完成实验,记录实验结果。

(4)反思总结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总结经验教训,提高科学素养。

三、案例评价1.学生评价学生对新教学模式的接受度较高,学习兴趣浓厚,积极参与实验,探究能力得到提高。

2.教师评价新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科学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教师教学效果显著,教学水平得到提升。

小学科学实践案例分享

小学科学实践案例分享

小学科学实践案例分享科学实践是小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够亲身体验科学知识,培养探索和创新的能力。

以下是一些小学科学实践案例的分享,通过这些案例,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和灵感。

案例一:植物的生长过程观察活动活动目的: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命力和环境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活动步骤:首先,老师给每位学生一个小花盆、一些土壤和植物种子。

学生们将土壤放入花盆中,然后将种子撒在土壤上,浇水使土壤湿润。

接下来,学生需要每天观察并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包括发芽、生长速度、叶片的颜色和大小等。

在观察过程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植物为什么需要土壤、水和阳光。

教学效果:通过这个实践活动,学生不仅能够亲自参与植物的生长过程,还能够观察到环境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同时,学生也培养了细心观察、记录和思考的能力。

案例二:物体的自由落体实验活动目的:通过自由落体实验,让学生理解物体的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并学习如何进行科学实验。

活动步骤:学生们需要准备一些小物体、尺子和计时器。

首先,学生们在实验台上放置一个小物体,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高度。

接下来,学生们开始进行实验,使用计时器记录物体从开始到落地所经过的时间。

学生们可以分别改变物体的高度,再次进行实验,并记录下不同高度下的落地时间。

最后,学生们可以进行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得出物体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教学效果:通过这个实践活动,学生能够通过亲身实验,理解物体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同时,学生还能够学习到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和记录数据的方法。

案例三:环保实践活动活动目的:通过环保实践活动,让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并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行动能力。

活动步骤:学生们可以组织一次垃圾分类活动或者校园清洁活动。

在垃圾分类活动中,学生们可以将垃圾进行分类,如可回收物、厨余垃圾、有害垃圾等,并将不同类别的垃圾放入相应的垃圾桶中。

在校园清洁活动中,学生们可以组成小组,负责清理校园中的垃圾,并同时宣传环保的重要性。

小学科技实践活动方案(三篇)

小学科技实践活动方案(三篇)

小学科技实践活动方案一、活动主题:小小科学家二、活动目标:1.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2. 加强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思维能力;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创新意识;4.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方法。

三、活动内容:1. 美食实验: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食物的特性和变化规律。

例如,让学生尝试利用酵母发酵制作面包,观察面包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了解到酵母发酵的过程和面包的膨胀原理。

2. 做电池:通过自制电池的实验,让学生了解电池的原理和基本组成。

让学生通过实验尝试用不同的材料制作电池,并观察它们的发电效果。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同时了解到电能的转化原理。

3. 制作太阳能灯:让学生了解太阳能的利用方式,并通过实验制作一个简单的太阳能灯。

让学生尝试不同的材料和设计,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了解到太阳能的使用原理和可持续能源的重要性。

4. 水的沸腾点实验: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水的沸腾点和升华点的概念,并观察不同条件下水的变化。

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水需要升温才能变成水蒸气,并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自体验到水蒸气的产生过程。

5. 风车实验:通过制作风车的实验,让学生了解风的产生和利用方式。

让学生设计不同形状和材料的风车,观察其在风力作用下的转动情况。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了解到风能的转化原理和可再生能源的意义。

四、活动流程:1. 预热阶段:- 介绍科技实践活动的目标和意义;- 介绍活动的主题和内容。

2. 实践阶段:- 分组进行实验和制作;- 辅导学生在实验和制作过程中,培养他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帮助学生解决实验和制作中遇到的问题;- 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和尝试,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3. 总结阶段:- 学生分享实验和制作的过程和结果;- 教师总结活动的重点和要点,强调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和提高的能力;- 鼓励学生继续关注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科学实践活动案例
《自己栽培芽苗菜》活动方案
一、校内活动过程
一、实施目标
1.培养学生通过自己栽培芽苗菜,运用已有知识、技能,亲自动手实践,领悟栽培芽苗菜的方法,培养综合能力。

2.通过自行设计栽培器皿,栽培芽苗菜,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科学研究品质。

3.渗透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二、活动方式
1.课前教师准备:
上网查找有关芽苗菜的各种信息。

输入关键字“芽苗菜”检索有关资料。

共检索有关网站707个,阅读、查找、下载有用信息。

2.必备学具:①计算机②各种芽菜种子(灰豌豆、萝卜苗、绿豆、黄豆)③制作栽培器皿的材料(剪刀、镊子、塑料小盘、塑料小盆、纱布、脱脂绵、毛巾、海绵、牙签、吸管、餐盒、矿泉水瓶、塑料长软管、大桶雪碧瓶、冰淇淋盒、羽毛球盒等)
3.进行3次活动:
第一次为基本活动(40分钟)
第二次延伸活动(课后进行,8天)
第三次举一反三活动(40分钟)
三、活动过程
(一)基本活动:你了解芽苗菜吗?
1.展示芽苗菜,每个组一盒。

知道这是什么吗?见过吗?吃过吗?分组讨论,提出有关芽苗菜的问题。

(例如学生提出的一组问题):
(1)什么是芽苗菜?它是怎样生长出来的
(2)怎样栽培芽苗菜?芽苗菜都有那些品种?
(3)无土栽培需要那些必要条件?那些蔬菜适合无土栽培?
(4)我们桌上的芽苗菜盒上贴有绿色蔬菜标签,什么是绿色蔬菜?食用它有什么好处?
(5)21世纪的蔬菜是在工厂中生产的吗的?
(6)人类为什么需要绿色食品?
(7)绿色食品的标准是什么?
2.学生用已知的各种方法查找有关资料。

(1)上网查找芽苗菜的各种信息。

(互联网、校园网)
(2)学生处理信息
①把收集的资料制成知识卡片(①词汇②解释③来源)。

②下载网上有关资料。

③编辑有关内容的图片。

意图:培养学生综合分类、归纳的能力。

(3) 学生互相交流信息、研究、讨论。

意图: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树立资源共享意识。

(4) 请教农科院专家——王德槟答疑。

①无土栽培的芽菜与有土土栽培的芽菜之间的差别?
②家庭水培芽菜能否达到AA级绿色蔬菜标准?
③现在的科技水平能否利用海水栽培芽菜?
④水培芽菜水多了会不会发霉腐烂?
意图:培养学生对科学前沿问题的兴趣,激发使用网络等多种查找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深入研究科学素养,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渗透可持续发展思想。

3. 教师鼓励学生动手培育芽苗菜。

大家有没有信心运用自己了解的信息、资料亲自动手培育一盒更好的芽苗菜?我们每人先设计一份栽种芽苗菜的方案。

4.学生自己设计一份栽种芽苗菜的方案。

(1)画一画设计图
(2)相互说一说自己的设计想法。

发言举例:
a我想多种几种芽菜,所以我设计的是“一拖四”栽培盒;
b.我想保证自己不在家的时候,芽菜也有充足的水分,所以设计自动供水装置;
c.我想精确计算发芽率,所以把培养盒用棉线分成30个小格;
(3)大家互相评一评谁的设计更好。

意图:培养创新精神。

5.学生运用准备的材料,按照自己的设计,动手完成芽苗菜培育器。

例如学生制作的几种样式
(1)上下为餐盒,上面一层撒萝卜苗种,下面一层盛水,中间用纱布连接,保持水分(毛细现象),四角用牙签支撑)中间为冰激凌盒盛水,左右两侧为培育盒,小毛巾连接供水。

(可做对比栽培,一边萝卜苗,另一边豌豆苗。


(3)把雪碧瓶一裁两半,上下套装,中间垫海绵片,用绵条供水。

(4)把矿泉水瓶挖去一面,成船状,下垫湿棉片,用自己设计的供水装置从水瓶口加水。

(5)在塑料小盆中盛半盆水,盆中放漂浮板,上垫脱脂棉或纱布,用棉线分成网格,分格栽种芽苗菜。

(6)利用软管喷淋供水,节水型设计。

意图:学会独立的制作能力,培养创新精神,渗透可持续发展意识。

6.学生交流和互相评论,取长补短,改进不足。

7.学生选芽菜种子。

(选种:颗粒饱满的新种子)
8.学生开始栽种芽苗菜。

(课上完成)
(选种浸种撒种)
(1)浸种:将种子用20-30度的清水淘洗2-3次。

(2)撒种:均匀撒种。

(二)延伸活动:培育芽苗菜—灰豌豆、萝卜苗、豆芽菜。

(在家中完成栽培活动)
学生回家后每天定时观察,耐心培育,定期记录。

在家中坚持仔细观察,细心培育,准确做好生长记录。

(适宜温度:20-25度,生长期:5-8天)
意图:直接体验,培养良好的科学素养。

(三)举一反三,展示成果,探讨开发家庭蔬菜基地
1.学生纷纷展示自己精心栽培的芽菜:有的郁郁葱葱,密密匝匝,绿油油的,十分惹人喜爱;有的稀疏,矮小,颜色发青黄;有的,一盒中的芽菜有一半高,一半低矮;还有一盒芽菜刚出苗。

2.师生讨论,交流。

为什么每个同学种的芽苗菜都是同样的种子,长的却是这样千差万别?(学生发言举例)
①芽菜种的一半高,一半矮,是因为长的高的那面,向着阳光,光线充足。

②芽菜长的矮小,是水分不足,没有及时往蓄水盒里添水。

③芽菜叶子发黄,光照不足
④芽菜刚出苗,可能是温度、湿度等外部条件不适宜。

⑤芽菜长的茂密浓郁的上温度、水分,阳光,器皿等各方面条件优异。

意图:通过实践,总结经验,培养分析概括的能力。

3.共同分享劳动成果。

制做凉拌芽苗菜。

①动手割下萝卜苗;②清洗;③加调料凉拌;④共同品尝。

意图:体验亲自培育,收获的乐趣。

获得一种成功的心理体验。

4.利用家中的室内、阳台等空间栽培蔬菜、花卉。

四、课后小议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学生自己上网收集、处理资料,运用已有信息和技能进行设计和栽培芽苗菜。

通过栽培过程中的亲身体验、仔细观察、自主学习,总结方法,获得知识,成功的心理体验,培养综合能力。

二、在家中完成栽培实践活动7——10天。

学生放学回家后,每天晚上在家中坚持定时、仔细观察芽菜的变化,测量温度、湿度、生长高度,耐心培育,准确做好生长记录,做得很好。

(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拍照片、或录像)
三、展示成果活动。

1.探讨自己栽种过程中体验、收获、问题等。

2.讨论开发家庭蔬菜基地,芽菜、花卉及无土栽培知识的延伸。

(出示图片、照片资料:无土栽培迷你西红柿、草莓、矮豇豆、凤仙小西瓜等;各种无土栽培袖珍仙人球、虎刺梅、蕨类、常青、藤绿箩等)
栽培芽苗菜这次活动,整个过程较长,学生们能够大胆创新实践、勇于探索,持之以恒坚持定时观察,认真作实验记录,全面研究分析,培养了良好的科学素质。

这正是二十一世纪我国提出的实施素质教育,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的具体体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