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使用修辞(比喻)教师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的修辞手法(比喻)教师版
【修辞知识介绍】
一、比喻
1、比喻就是打比方。是用本质不同而又有相似点的事物描绘事物或说明道理。它在形式上,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三个成分构成。因这三个成分的异同和隐现,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类。
例: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分析:这个句子的本体是(),喻体是(),比喻词是()。
表述:这个比喻句把()比作(),
或:这个比喻句用()比喻()。
练习:
(1)小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
这个句子的本体是(),喻体是(),比喻词是()。
表述:这个比喻句把()比作(),
或:这个比喻句用()比喻()。
2、比喻的分类
①明喻(用“像”、“如”、“似”、“如同”、“仿佛”、“犹如”等比喻词)例:“共产党像太阳。”
“春风像个慈祥的母亲,拂着你的脸颊,使你感到舒畅,心旷神怡。”
②喑喻(用“是”、“等于”、“成为”“成了”等比喻词)
例:“那里四周是山,环抱着一潭春水,简直是一幅青绿山水画。”(本体等于喻体)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
③借喻(只有喻体,本体比喻词不出现)
“忘了和尚多了没水吃。”(喻体代替本体,无比喻词。)
④博喻(连用几个比喻,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相似点对同一本体进行比喻。)
例:
瞧,那一群骑自行车翩翩而来的身着风衣的少女,是红蝴蝶,是绿鹦鹉,还是蓝孔雀。
3、构成比喻的关键:
①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②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练习:判断下列句子是不是比喻句。
①江上的轮船像一叶叶扁舟。
分析:不是,句中的“轮船”和“扁舟”是同一类事物,通过比较,突出长江水的浩大。
②平静的湖面,犹如一面硕大的银镜。
③在藏语中,拉萨是圣地的意思,那么,这湛蓝的天就是圣地的窗帘了。
④幸福是迎面的清风,能吹来落叶,也能吹走沙砾;能在广阔的大海吹荡起一波涟漪,也能拂走心中所有不愉快的感觉。
⑤珊迪听了,目不转睛地看着我,好像表示感激。
分析:不是,句中的“好像”前后不涉及两项事物,只是表示猜测。
⑥不能让这些充满暴力的漫画毒害我们祖国的幼苗。分析:用“幼苗”来比喻“少年儿童”。
⑦老师就像我们的妈妈一样
分析:不是,句中的“像”字引出我只是把老师看成妈妈。
⑧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
分析:借喻,以“厚障壁”来比喻感情距离。
⑨这人很面熟,好像在哪儿见过。
分析:不是,这句中的“好像”表示推测、判断。
⑩松柏后凋于岁寒,鸡鸣不已于风雨。
分析:借喻,用“松柏后凋于岁寒,鸡鸣不已于风雨”比喻君子的节操不受恶劣环境的影响。
4、比喻的作用
①用比喻来对某某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可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可感,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使语言生动形象。
②进行说明或讲道理时,一般不叫“比喻”,而叫“打比方”。用浅显易见的事物对深奥的道理加以描述,化抽象为具体,化复杂为简单,帮助人们深入的理解。使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文采。
分析比喻句作用常用的术语:
生动形象;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二、诗词中的比喻:古诗词中的比喻能使诗歌所描绘的意象更加形象生动,有突出事物特征,化抽象为形象的作用。比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诗歌巧妙地把抽象的“愁”比做滚滚东去的江水,写出了愁绪的多与绵长。
例析:
①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赏析:把春风比作剪刀,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春风的神奇灵巧,说她是美的创造者,赞美她裁出了春天,洋溢着人逢早春的欣喜之情。
②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赏析:以春花喻冬雪,新颖别致,生动形象地在读者面前展现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意盎然的壮观景象,给萧条寒冷的边塞平添了无限的温暖与希望。充分展示了作者乐观、开朗的情怀。
【练习①】:找出下面诗歌中的比喻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兰溪棹歌
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解题技巧】找出诗歌中运用比喻的句子,找出比喻的本体和喻体(即把……比作……),仔细分析本体和喻体中的相似点,分析表达效果。
【答题步骤】明手法+阐运用+析效果
【答题模式】①把……比作……(或:用……比喻……);②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景象、特征、情态、意境等);
分析:“如眉”以眉来比喻月,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三月时月亮的形状并体现出了它的清秀。“镜”以明镜喻兰溪之水,写出了兰溪水之清澈明静,也反衬出月光的明洁。【附录】
“凉月如眉挂柳湾”,首句写舟行所见岸边景色:一弯如眉的新月,映射着清冷的黑暗,正低挂在水湾的柳梢上。雨后的春夜,月色显得更加清澄;时值三月(从下文“桃花雨”可知),柳条已经垂缕披拂。眉月新柳,相映成趣,富于清新之感。
“越中山色镜中看”,此句转写水色山影。浙江一带古为越国之地,故称“越中”。“山色镜中看”,描绘出越中一带水清如镜,两岸秀色尽映水底的美丽图景。句内“中”字复迭,既增添了民歌的咏叹风味啊,又传递出夜间行舟时于水中一边观赏景色,一边即景歌唱的怡然自得的情趣。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船继续前行,不觉意间已从平缓如镜的水面驶到滩头。听到滩声哗哗,诗人才联想到连日春雨,兰溪水涨,滩声听起来也变得更加急骤了。在滩声中,似乎时不时听到鱼儿逆水而行时发出的泼刺声,诗人又不禁想到,这该是撒欢的鲤鱼趁着春江涨水,在奔滩而上了。这里所写的“三月桃花雨”与“鲤鱼来上滩”都不是目接之景,前者因滩声喧哗而有此联想,后者因游鱼泼刺而有此猜测。两者都是诗人的想象之景。正因为多了这一层想像的因素,诗情便显得更为浓郁。
通观全诗,可以发现,这首船歌虽然以兰溪之夜作为背景,但它着重表现的并非夜的静谧朦
胧,而是兰溪夜景的清新澄澈,生趣盎然。而这,正体现出这首诗独特的民歌气韵,渔家的欢乐之情。
【练习②】找出下列诗歌中的比喻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江上看山
苏轼
船上看山走如马,倏乎过去数百群。
前山槎牙忽变态,后岭杂沓如惊奔。
仰看微径斜缭绕,上有行人高缥缈。
舟中举手欲与言,孤帆南去如飞鸟。
答案:这首诗将江两岸的群山比作马群,且以行船为参照物,把群山那一静态的景物给形化动化,写得形象生动。用“飞鸟”比喻“孤帆”,写出了舟行之快。
【附录】
这首诗运用以动衬动的手法。按理说,人立舟中,舟是动的,山是静的,而作者却反转过来,赋予山以运动,让群山在眼前飞驰,看众岭在身后惊奔,全诗呈现出一种轻快而壮美的律动。
这首诗将江两岸的群山喻为马群,且以行船为参照物,把群山那一静态的景物给形化动化,写得形象生动。“飞鸟”喻“孤帆”,写出了舟行之快。
在船上看山犹如骑马疾走,数百座群峰顷刻间就从眼前过去了。这是东坡在说江上乘船看山的总体感受,也像是在谈浮云短暂的无奈人生。错落不齐的前山瞬间变化万千,纷杂繁多的后岭犹如惊骇而奔跑。仰看山上的小路歪斜回环盘旋,高远隐约地看见有人行走在上面。这四句则是东坡写在江上平视和仰视群山的具体感受,也似乎描绘了百态的人生。在舟中高高地举起手想和山上行人打招呼,无奈孤单的船只已如飞鸟往南驰逐而去。兴致颇高的诗人,为此而遗憾惆怅。东坡江上看山,看出了人生的无奈。就像尘世过客,还没来得及回味眼前的风景,便带着遗憾与惆怅匆匆告别了短短的人生。【练习③】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柳梢青·送卢梅坡刘过
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