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火罐的适应症及主要穴位 (1)

合集下载

中医操作拔火罐ppt课件

中医操作拔火罐ppt课件

8
8.观察 留罐过程中要随时观察罐口吸附的情 况、皮肤的颜色和患者的全身情况。
9.起罐 一手扶住罐体,另一手用拇指或中指 按压罐口皮肤,使空气进入罐内即可起去。
10.操作完毕 协助患者穿衣,整理床单元, 安排舒适体位。清理用物,消毒罐具,记 录签名
9
六、注意事项
1.病室温度适宜,避免直接吹风,防止受凉。 2.拔罐时应取合理、舒适的体位。选择肌肉较丰满,富有弹
②闪罐 此法是将罐子拔后当即取下,反复操作至皮肤潮红为止。
这种方法多用于皮肤麻木、疼痛或功能减退等疾病。若连续吸拔 20次左右,又称连续闪罐法,此法兴奋作用明显,对痿弱症、中 风后遗症等效果更佳。
③走罐 又称推罐。先在罐口或欲拔部位涂一些润滑油或凡士林
等。再将罐子拔住,用左手按住罐子前部皮肤,右手握住罐底平
10
5
四、评估
1.核对医嘱,熟悉所拔部位或穴位。 2.评估患者全身情况。注意患者体质的强弱、
胖瘦高矮、凝血机制障碍、有无妊娠等。 3.评估患者拔罐局部情况。注意局部皮肤you
有无出血点、过敏、溃疡、疤痕、水肿。 4.评估患者年龄、文化水平、心理状态、对
拔罐治疗的了解程度和信任度。 5.评估病室的温度、光线是否合适,是否需
7
7.根据不同的部位和治疗的需要选择不同的拔罐方法: ①留罐 此法又称坐罐。指罐吸拔在应拔部位后留置10~15分 钟,然后再将罐子起下。如欲拔瘀血罐,时间可稍延长,但不能
超过半小时。罐大吸拔力强的应适当减少留罐时间,肌肤瘦薄处,
留罐时间不宜过长,以免损伤皮肤。夏季天气炎热,留罐时间宜
短。留罐是常用的一种方法。一般疾病均可应用,而且单罐、多 罐皆可。
推或稍倾斜推,以扩大施术面积。若向前推动时,罐口后半边着

推荐-拔火罐适应症、主穴与禁忌症以及拔罐后皮肤颜色

推荐-拔火罐适应症、主穴与禁忌症以及拔罐后皮肤颜色

拔火罐适应症、主穴与禁忌症以及拔罐后皮肤颜色鉴别【拔火罐适应症、主穴与禁忌症】适应症、主穴与禁忌症(1)适应症及主要穴位:[呼吸系统适应症]急性及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肺水肿、肺炎、胸膜炎。

主穴:大杼、风门、肺俞、膺窗。

[消化系统适应症]急性及慢性胃炎、胃神经痛、消化不良症、胃酸过多症。

主穴:肝俞、脾俞、胃俞、隔俞、章门。

急性及慢性肠炎。

主穴:脾俞、胃俞、大肠俞、天枢。

[循环系统适应症]高血压。

主穴:肝俞、胆俞、脾俞、肾俞、委中、承山、足三里。

重点多取背部及下肢部.心律不齐。

主穴:心俞、肾俞、膈俞、脾俞。

心脏供血不足。

主穴:心俞、膈俞、膏肓俞、章门。

[运动系统适应症]颈椎关节痛'肩关节及肩胛痛、肘关节痛。

主穴:压痛点及其关节周围拔罐。

背痛、腰椎痛、骶椎痛,髋痛。

主穴:根据疼痛部位及其关节周围拔罐。

膝痛、裸部痛、足跟痛。

主穴:在疼痛部位及其关节周围,用小型玻璃火罐,进行拔罐。

[神经系统适应症]神经性头痛、枕神经痛。

主穴:大椎、大杼、天柱(加面垫)、至阳。

肋间神经痛。

主穴:章门、期门、及肋间痛区拔罐。

坐骨神经痛。

主穴:秩边、环跳、委中。

因风湿劳损引起的四肢神经麻痹症。

主穴;大椎、膏盲俞、肾俞、风市,及其麻痹部位。

颈肌痉挛。

主穴:肩井、大椎、肩中俞、身柱。

腓肠肌痉挛。

主穴:委中、承山及患侧腓肠肌部位。

面神经痉挛。

主穴:下关、印堂、颊车,用小型罐,只能留罐6秒钟,起罐,再连续拔10次到20次。

隔肌痉挛。

主穴:隔俞、京门。

[妇科方面的适应症]痛经。

主穴:关元、血海、阿是穴。

闭经。

主穴:关元、肾俞。

月经过多。

主穴:关元、子宫。

白带。

主穴:关元、子宫、三阴交。

盆腔炎。

主穴:秩边、腰俞、关元俞。

[外科疮疡方面的适应症]疖肿。

主穴:身柱、及疖肿部位,小型罐面垫拔。

多发性毛囊炎。

主穴:至阳、局部小型罐加面垫拔。

下肢溃疡。

主穴:局部小型罐加面垫拔。

急性乳腺炎。

主穴;局部温开水新毛巾热敷后,用中型或大型火罐拔,可连续拨5~6次。

拔罐法的概述适应症禁忌症流程评分标准

拔罐法的概述适应症禁忌症流程评分标准

第28页
拔罐法的概述适应症禁忌症流程评分标准
第29页
拔罐法的概述适应症禁忌症流程评分标准
第30页
拔罐法的概述适应症禁忌症流程评分标准
第31页
注意事项
室温保持在22-25度之间,必要时屏风 遮挡病人。
拔罐时应采取舒适体位,选择肌肉丰厚 部位,局部皮肉如有皱纹、松弛、疤痕, 易移动、骨骼凹凸和毛发较多部位不宜 拔罐。
拔罐法的概述适应症禁忌症流程评分标准
第20页
刺血拔罐
又称刺络拔罐。在应拔罐部位皮肤 消毒后,用三棱针点刺出血或用皮 肤针叩刺,然后将罐吸拔于点刺部 位上,使之出血,以加强刺血治疗 作用。普通针后拔罐留置10-15分 钟。
拔罐法的概述适应症禁忌症流程评分标准
第21页
拔罐法的概述适应症禁忌症流程评分标准
第10页
投火法
将薄纸卷成纸卷,或裁成薄纸条,燃着 到1/3时,投入罐里,将火罐快速叩在 选定部位上。投火时,不论使用纸卷和 纸条,都必须高出罐口一寸多,等到燃 烧一寸左右后,纸卷和纸条,都能斜立 罐里一边,火焰不会烧着皮肤。初学投 火法,还可在被拔地方,放一层湿纸, 或涂点水,让其吸收热力,能够保护皮 肤。
使用过火罐均应消毒后备用。
拔罐时应注意防火。
拔罐法的概述适应症禁忌症流程评分标准
第34页
谢谢聆听!
拔罐法的概述适应症禁忌症流程评分标准
第35页
拔罐法的概述适应症禁忌症流程评分标准
第26页
操作方法
(7)部位:肩端、胸、背、腰、臀、 肋窝以及颈椎、足踝、腓肠肌等肌肉丰 厚、血管较少部位,皆可拨罐。另外还 可依据病情,疼痛范围,可拔l~2个 火罐,或4~6个甚至10个玻璃火罐。
拔罐法的概述适应症禁忌症流程评分标准

一看就会,手把手教你拔罐(拔罐大全)

一看就会,手把手教你拔罐(拔罐大全)

⼀看就会,⼿把⼿教你拔罐(拔罐⼤全)视频为真空罐操作⽅法⽕罐疗法,是祖国医学遗产之⼀,在我国民间使⽤很久了。

晋代医学家葛洪着的《肘后备急⽅》⾥,就有⾓法的记载。

所谓⾓法,是⽤挖空的兽⾓来吸拔脓疮的外治⽅法。

唐代王焘着的《外台秘要》,也曾介绍使⽤⽵筒⽕罐来治病,如⽂内说:“……取三指⼤青⽵筒,长⼨半,⼀头留节,⽆节头削令薄似剑,煮此筒⼦数沸,及热出筒,笼墨点处按之,良久,以⼑弹破所⾓处,⼜煮筒⼦重⾓之,当出黄⽩⾚⽔,次有脓出,亦有⾍出者,数数如此⾓之,令恶物出尽,乃即除,当⽬明⾝轻也。

”从以上介绍的⾓法和青⽵筒制⽕罐的情况看来,我国晋、唐时代早已流⾏⽕罐了。

此外,清代赵学敏写的《本草纲⽬拾遗》、吴尚先的《理瀹骄⽂》以及《医宗⾦鉴外科⼼法要诀》,对于我国⽕罐的产地、使⽤⽅法和适应症等,介绍的就更为清楚了。

拔罐时,以罐为⼯具,⽤燃⽕、抽⽓等⽅法产⽣负压,使罐体吸附于体表,造成局部组织暂时瘀⾎,达到通经活络、⾏⽓活⾎、消肿⽌痛、祛风散寒等效应。

⽕罐⼀般选⽤⽵罐或玻璃罐,⽵罐因罐壁较玻璃罐更薄,所以吸附⼒量更强,且选材天然、环保,⼜较玻璃罐耐碰摔。

玻璃罐的罐周较⽵罐光滑,且罐体透明,⽅便在拔罐过程中观察⽪肤颜⾊变化,经过特殊⼯艺加⼯后的玻璃罐,较⽵罐更耐⾼温⽕烤,不易出现裂缝,使⽤周期更长。

真空罐多采⽤PC等塑料材质,拔罐过程中⽆明⽕,烫伤风险⼩,且民众可根据⾃⾝感受调节负压程度,较⽕罐更易操作,其缺点在于⽆⽕热刺激,对于寒湿体质的患者,效果弱于⽕罐。

⼤家可根据⾃⾝情况,选择适合的拔罐⽅式,但应注意操作安全,⽆专⼈指导不建议⾃⾏拔⽕罐,以免烫伤。

拔⽕罐的4种⼿法及正确的操作⽅法根据患者病情的轻重,拔⽕罐可分为四种⼿法:闪罐、⾛罐、留罐及刺络拔罐。

●闪罐步骤❶⽤75%浓度的酒精棉球擦拭需要拔罐的体表。

❷将95%浓度的酒精棉球点燃后伸⼊玻璃罐中,瞬间拿出,将⽕罐吸附于体表,随后⽴即起开。

❸反复吸拔多次,⾄⽪肤潮红。

医院中医科拔火罐技术操作规范(1)

医院中医科拔火罐技术操作规范(1)

医院中医科拔火罐技术操作规范一、适应症腰背疼痛,软组织扭挫伤,肩周炎,颈椎病,神经痛,汴,痈,感冒,支气管炎等。

二、禁忌症心力衰竭,血友病,浮肿及广泛性皮肤病者。

三、准备工作治疗盘、火罐(玻璃罐、竹罐、陶罐)、止血钳、95% 酒精、火柴、小口瓶、必要时备毛毯、屏风、垫枕。

根据拔罐方法及局部情况备纸片、凡士林、棉签、0.5%碘伏、镶子、干棉球、三棱针或梅花针、纱布、胶布等。

四、操作方法(一)点火:选用下列方法之一,将火罐吸附于所选部位上。

1闪火法:是用长纸条或用镶子夹95%酒精棉球一个, 用火将纸条或酒精棉球点燃后,伸入罐内中段绕一周(切勿将罐口烧热,以免烫伤皮肤),迅速将火退出,立即将罐按扣在所选部位或穴位上。

2贴棉法:是用大小适宜的95%酒精棉一块,贴在罐内壁中段(不要过湿),点燃后迅速按扣在应拔的部位。

3投火法:是用易燃烧纸片或95%酒精棉球(拧干)一个,点燃后投入罐内,迅速将罐按扣在应拔的部位,此法适用于侧位横拔。

(二)拔罐:根据病情需要,可分为下列几种拔罐方法。

1坐罐法:又名定罐法,将罐吸附在皮肤上不动,直至皮肤呈现瘀血现象为止,一般留置10分钟左右,此法适用于镇痛治疗。

2闪罐法:即将罐拔住后,立即起下,如此反复多次地拔住起下,起下拔住,至皮肤潮红充血或瘀血为度。

多用于局部肌肤麻木、疼痛等症。

3走罐法:又称推罐法,即拔罐时先在所拔部位的皮肤及罐口上,涂一层凡士林等润滑油,再将罐拔住,然后,医者用右手握住罐子,向上、下或左、右需要拔的部位,往返推动,至所拔部位的皮肤红润、充血,甚或瘀血时,将罐取下。

此法宜于面积较大,肌肉丰厚部位,如脊背、腰臀、大腿等部位的酸痛、麻木、风湿痹痛等症。

4剌血拔罐法:在患部常规消毒后,先用梅花针叩打,或用三棱针浅刺出血后,再行拔罐,留置5~10分钟,起罐后消毒局部皮肤。

多用于治疗丹毒、扭伤、乳痈等。

(三)起罐:右手扶住罐体,左手以拇指或食指从罐口旁边按压一下,待空气进入罐内即可将罐取下。

2024版拔火罐疗法[1]

2024版拔火罐疗法[1]

2024/1/29
14
04
常见病症拔火罐治疗
2024/1/29
15
感冒咳嗽拔火罐治疗
取穴
大椎、风门、肺俞、曲池、合谷。
操作方法
采用闪罐法,将罐体吸拔在穴位 上,然后立即取下,再迅速吸拔, 如此反复多次,至皮肤潮红为度。
每日1次,5次为1疗程。
注意事项
拔罐后要注意保暖,避免受风着 凉。
2024/1/29
2
骨关节康复
对于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等骨关节疾病,拔火 罐疗法可以缓解肌肉紧张,减轻疼痛,促进关节 功能的恢复。
软组织损伤康复
3
对于肌肉拉伤、韧带损伤等软组织损伤,拔火罐 疗法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损伤组织的修 复。
2024/1/29
26
在预防保健中应用前景
2024/1/29
亚健康调理
对于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群,拔火罐疗法可以调和气血,平 衡阴阳,改善亚健康状态。
2024/1/29
13
促进血液循环
拔火罐的温热作用可以使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改善皮肤的血液供给和营养供给,增强皮肤深层细胞 的活力,增强血管壁的通透性和细胞的吞噬能力,使局部温度升高,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旺盛。
拔火罐的负压作用使局部迅速充血、淤血,小毛细血管甚至破裂,红细胞破坏,发生溶血现象。红细胞中 血红蛋白的释放对机体是一种良性刺激,它可通过神经系统对组织器官的功能进行双向调节,同时促进白 细胞的吞噬作用,提高皮肤对外界变化的敏感性及耐受力,从而增强机体的免疫力。
5
适应症与禁忌症
2024/1/29
适应症
拔火罐疗法适用于多种疾病,如感冒、咳嗽、哮喘、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软组 织损伤等。

拔罐穴位与对应症

拔罐穴位与对应症

【中医疗法主病症和选穴】症状穴位感冒、头痛、发烧太阳106、印堂1、内关31、足三里23、翳风44、合谷102、风池92、大椎89、风门86、曲池52、外关56气管炎、哮喘、肺气肿天突4、中府40、膻中5、神阙30、足三里23、太溪19、大椎89、定喘88、风门86、肺俞85、肾俞75慢性胃肠炎中腕10、天枢36、气海29、梁丘14、足三里23、胃俞76、大肠俞74慢性胃炎中脘10、气海29、太乙16、内关31、足三里23、脾俞77、胃俞76胃与十二指肠溃疡病中脘10、气海29、内关31、足三里23、梁丘14、肝俞79、脾俞77、胃俞76、消化不良中脘10、气海29、天枢36、足三里23、脾俞77、胃俞76胃痛、呕吐、胃下垂中脘10、内关31、梁丘14、足三里23、胃俞76、肾俞75、脾俞77腹泻、腹痛中脘10、天枢36、关元28、内关31、梁丘14、足三里23、胃俞76、肾俞75、大肠俞74慢性结肠炎(五更泻)中脘10、神阙30、天枢36、气海29、内关31、足三里23、脾俞77、胃俞76、命门57、大肠俞74慢性肝炎膻中5、中脘10、阳陵泉97、大椎89、身柱47、肺俞85、肝俞79、胆俞78、脾俞77、胃俞76高血压肩井45、血压点90、足三里23、三阴交21、风池92、大椎89、身柱47、肝俞79、胆俞78、曲池52、涌泉108低血压天突4、膻中5、神阙30、足三里23、太溪19、大椎89、定喘88、风门86、肺俞85、身柱47、肝俞79、胆俞78、百会94、太阳106、风池92、膈俞81、印堂1、三阴交21、涌泉108冠心病(心绞痛)膻中5、内关31、足三里23、三阴交21、大椎89、心俞83、肝俞79、阙阴俞82风湿性心脏病膻中5、郄门33、关元28、内关31、足三里23、厥阴俞82、心俞83、肾俞75、关元俞73肺心病膻中5、曲泽35、气海29、关元28、内关31、足三里23、三阴交21、大椎89、定喘88、风门86、肺俞85、厥阴俞82、心俞83、肾俞75糖尿病中脘10、气海29、关元28、中极12、足三里23、三阴交21、太溪19、肺俞85、胰俞51、肾俞75、命门57、痛泉108神经衰弱(失眼、多梦)内关31、足三里23、三阴交21、心俞83、肾俞75、谷合102、涌泉108、失眠107中风后遗症曲泽35、内关31、百会94、大椎89、肩髃39、曲池52、外关56、合谷102、膀胱经落枕风池92、肩井45、大椎89、外关56、合谷102颈椎病印堂1、曲泽35、内关31、风池92、肩井45、肩髃39、大椎89、肺俞85、外关56、曲池52、合谷102肩周炎缺盆3、足三里23、风池92、大椎89、天宗84、曲池52、外关56、合谷102、大杼91急性腰扭伤、慢性腰痛、腰肌劳损承山64、昆仑63、肾俞75、腰眼59、腰阳关60、关元俞73、委中66腰椎间盘突出(增生)症承山64、昆仑63、委中66、殷门67、承扶67、关元俞73、腰眼59、肾俞75坐骨神经痛肾俞75、腰眼59、关元俞73、承扶69、殷门67、委中66、承山64、昆仑63、涌泉108类风湿性关节炎曲泽35、内关31、膝关节、督脉、膀胱经、肘关节、外关56、合谷102、承山64膝关节痛梁丘14、膝眼24、阴陵泉18、足三里23、委中66、阳陵泉97、承山64强直性脊椎炎肩井45、大椎89、膀胱、委中66静脉曲张足三里23、三阴交21、涌泉108、承山64股骨头坏死阿是穴、肾俞75、承扶69、殷门67、委中66、承山64痛经、月经不调天枢36、气海29、关元28、中极12、足三里23、次髎31、三阴交21、大椎89、肾俞75、关元俞73更年期综合症中脘10、气海29、内关31、关元28、足三里23、三阴交21、太溪19、大椎89、膀胱经、合谷102目赤肿痛眩晕大椎89、身柱47、肝俞79、胆俞78、百会94、太阳106、风池92、印堂1、三阴交21、能泉108慢性鼻炎印堂1、迎香43、百会94、风池92、大椎89、风门86、肺俞85、曲池52、合谷102扁桃体炎人迎2、天突4、曲泽35、孔最32、太溪19、大椎89、曲池52、肾俞75、合谷102慢性咽炎人迎2、天突4、曲泽35、缺盆3、大椎89、风门86、曲池52、合谷102湿疹血海15、神阙30、足三里23、三阴交21、大椎89、肝俞85、曲池52荨麻疹血海15、足三里23、三阴21、大椎89、风门86、肝俞79、曲池52慢性肾炎中脘10、水分38、气海29、关元28、中极12、足三里23、三阴交21、太溪19、肝俞79、脾俞77、肾俞75、命门57感冒的拔罐疗法感冒是一种外感风邪或时行病毒所引起的发热性疾病,现代医学称之为呼吸道感染性疾病。

人体背部拔罐穴位图

人体背部拔罐穴位图

人体背部拔罐穴位图人体穴位图 - 1 -- 2 -- 3 -【中医疗法主病症和选穴】感冒、头痛、发烧太阳106、印堂1、内关31、足三里23、翳风44、合谷102、风池92、大椎89、风门86、曲池52、外关56 气管炎、哮喘、肺气肿天突4、中府40、膻中5、神阙30、足三里23、太溪19、大椎89、定喘88、风门86、肺俞85、肾俞75 慢性胃肠炎中腕10、天枢36、气海29、梁丘14、足三里23、胃俞76、大肠俞 74 慢性胃炎中脘10、气海29、太乙16、内关31、足三里23、脾俞77、胃俞76 胃与十二指肠溃疡病中脘10、气海29、内关31、足三里23、梁丘14、肝俞79、脾俞77、胃俞76、消化不良中脘10、气海29、天枢36、足三里23、脾俞77、胃俞76 胃痛、呕吐、胃下垂中脘10、内关31、梁丘14、足三里23、胃俞76、肾俞75、脾俞77 腹泻、腹痛中脘10、天枢36、关元28、内关31、梁丘14、足三里23、胃俞76、肾俞75、大肠俞74 慢性结肠炎(五更泻)中脘10、神阙30、天枢36、气海29、内关31、足三里23、脾俞77、胃俞76、命门57、大肠俞74 慢在斜方肌和胸锁乳突肌之间取穴 - 5 - 印堂:两眉头联线的中点处凹陷处太阳:在眼外眦后约1寸凹陷处迎香:在鼻翼旁0.5寸,鼻凹陷沟中下关:闭口,颧弓与下颌切迹所形成的凹陷处。

廉泉:前正中线,喉结上方舌根之下凹陷处人迎:结喉旁开1.5寸处天突:前进中线,胸骨上窝正中凹陷处膻中:前进中线,两乳头中间天池:乳头外侧1寸,当四肋间乳根:乳直下第五肋间中庭,旁开4寸处期门:乳头两肋,当第六肋间上脘:前正中线,肚脐孔上5寸处中脘:前正中线,肚脐孔上4寸处天枢:脐旁开2寸处神阙:肚脐孔窝正中关元:前正中线,肚脐孔下3寸处中极:前正中线,肚脐孔下4寸处归来:肚脐孔下4寸,中极穴旁开2寸处曲骨:前正中线,脐下5寸,当耻骨联合上方大椎:第七颈椎棘突下肺俞: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心俞:第五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灵台:第六胸椎棘突下 - 6 -膈俞:第七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肝俞:第九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胆俞:第十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脾俞: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胃俞: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三焦俞:第一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肾俞: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命门:第二腰椎棘突下大肠俞: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关元俞:第五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小肠俞:第一骶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膀胱俞:第二骶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涌泉:在足底心当屈足卷趾时出现凹陷处神藏:第二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2寸. 华盖:前正中线,平第一肋间隙。

拔罐适应症

拔罐适应症

拔罐治疗适应症综合1.感冒取穴:大椎,风门,肺俞以及背部督脉、膀胱经循行部位。

操作方法:用火罐采取闪火法,对穴位施以连续闪罐,以皮肤潮红为度,每日一次,或施以单纯火罐,留罐10-15分钟。

2.急性及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肺气肿、肺炎、胸膜炎。

取穴:大椎、大杼穴、风门穴、肺俞穴、膻中穴、气海穴。

操作方法:火罐留罐法,留罐时间10分钟左右3.急性及慢性胃炎、胃神经痛、消化不良症、胃酸过多症、消化性溃疡。

取穴:下腕穴、中腕穴、天枢穴、关元穴、肝俞穴、脾俞穴、胃俞穴、梁丘、足三里。

操作方法:火罐留罐法,留罐时间10分钟左右。

4.急性及慢性肠炎、慢性腹泻、便秘。

取穴:下腕穴、天枢穴、脾俞穴、胃俞穴、大肠俞、八髎。

操作方法:火罐留罐法,留罐时间10—15分钟5.颈椎关节痛,肩关节及肩胛痛取穴:压痛点,大椎,肩井,天宗及其关节周围拔罐。

操作方法:留罐法,留罐时间10分钟左右6.背痛、腰椎痛、骶椎痛,髋痛。

取穴:根据疼痛部位及其关节周围拔罐。

操作方法:火罐留罐法(病重可局部放血)留罐时间10分钟左右,可连续进行一疗程10天。

7.偏头痛配穴方一天宗、太冲、三阴交、风池操作:每隔1周治疗3次,6次为1个疗程。

配穴方二委中、大椎、外关、胆俞、肝俞。

方法:采用留罐、闪罐和走罐法。

发作期每日1-2次,缓解期2-3日1次。

8.支气管炎(咳嗽)配穴方一配穴:风池、身柱、风门、外关,天突、经渠、大椎。

方法:采用单纯拔罐法。

留罐15-20分钟,每日1次。

主治:风寒咳嗽。

配穴方二大椎、风门、肺俞、膻中、第1-7胸椎两侧各穴及胸骨上面诸穴。

采用单纯拔罐法。

每日1次。

第1次拔大椎、风门、肺俞、膻中等15分钟;第二次拔第1-7胸椎各穴及胸骨部位诸穴。

每次留罐10-15分钟,交替使用。

严重者可在脊椎两侧用走罐法,3-5日拔1次,5次1个疗程。

主治:久咳不止的急、慢性支气管炎。

经行感冒外感风寒证每至经行期间,发热,恶寒,无汗,鼻塞流涕,咽喉疼痛,咳嗽痰稀,头痛身痛。

中医治疗拔罐疗法的适应症与禁忌

中医治疗拔罐疗法的适应症与禁忌

中医治疗拔罐疗法的适应症与禁忌拔罐疗法是中医草药疗法中的一种,通过在人体的特定穴位上使用火罐,产生负压吸力,以促进气血流通,调节气虚、气滞等病症。

它已经有着悠久的历史,被广泛应用于中医领域,并被证实对一些疾病和不适症状有积极的治疗效果。

然而,拔罐疗法并不适用于所有人群,且存在一些禁忌症状。

下面将详细介绍拔罐疗法的适应症和禁忌。

一、拔罐疗法的适应症1. 风寒感冒:风寒感冒是指因受风受寒而引起的呼吸道感染。

拔罐疗法可以通过增加血液循环,加速排毒,从而缓解感冒症状,并加快康复。

2. 肩周炎:肩周炎是指肩关节周围软组织的炎症和损伤。

拔罐疗法可以通过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淤血和髓周炎,从而减轻炎症和疼痛。

3. 颈椎病:颈椎病是指颈椎骨质增生、退行性变等引起的疾病。

拔罐疗法可以通过调节局部气血循环,缓解颈椎炎症,改善颈椎功能,从而缓解颈椎病症状。

4. 腰肌劳损:腰肌劳损是指腰部肌肉栓塞或劳损引起的腰痛。

拔罐疗法可以通过增加腰部血液循环,放松肌肉,从而缓解腰痛症状,并促进康复。

5. 骨质增生:骨质增生是一种慢性退行性骨疾病,常伴随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

拔罐疗法可以通过促进局部组织血液循环,改善骨质增生症状,减轻疼痛和不适。

二、拔罐疗法的禁忌1. 皮肤损伤:拔罐疗法需要施加火罐在皮肤上产生负压吸力,如果皮肤有破损、溃疡、湿疹等病症,则不适合进行拔罐疗法,以免加重病情或引起感染。

2. 出血倾向:出血倾向是指血液凝血功能异常,易出现不同程度的出血。

拔罐疗法会导致局部皮肤毛细血管扩张,如果患者有出血倾向,则有可能加重出血症状,增加出血风险。

3. 皮肤敏感:拔罐疗法可能引起局部皮肤受压受力,如果患者有皮肤敏感或过敏症状,可能会出现皮疹、瘙痒等不适反应。

4. 孕妇:孕妇在进行拔罐疗法前,应该咨询医生意见。

通常情况下,孕妇不宜进行拔罐疗法,以免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

5. 儿童:儿童的皮肤较为娇嫩,对外界刺激较为敏感,容易引起疼痛和不适。

中医操作拔火罐参考课件

中医操作拔火罐参考课件

推或稍倾斜推,以扩大施术面积。若向前推动时,罐口后半边着
力,前半边略抬起;若向后推动时则前半边着力,后半边略抬起。
遵医嘱在皮肤表面循经络走向或相应部位左右来回地推动数次,
至皮肤潮红为止。一般适用于面积较大、肌肉丰厚的部位,如腰
背、大腿等。本法宜选用口径较大的罐子,注意罐口必须十分光
滑,以免拉伤皮肤,故以玻璃罐最好。
8
8.观察 留罐过程中要随时观察罐口吸附的情 况、皮肤的颜色和患者的全身情况。
9.起罐 一手扶住罐体,另一手用拇指或中指 按压罐口皮肤,使空气进入罐内即可起去。
10.操作完毕 协助患者穿衣,整理床单元, 安排舒适体位。清理用物,消毒罐具,记 录签名
9
六、注意事项
1.病室温度适宜,避免直接吹风,防止受凉。 2.拔罐时应取合理、舒适的体位。选择肌肉较丰满,富有弹
要保暖及遮挡。
6
五、 操作程序
1.操作者衣帽整齐,洗手、戴口罩。 2.核对医嘱,携物至床边,再次核对治疗 3.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做好解释工作。 4.根据病情、拔罐部位选择合适的体位(常用有仰
卧位、侧卧位、俯卧位、坐位),暴露拔罐部位, 注意保暖和遮挡。 5.根据部位和拔罐方法选择合适的罐具,并检查罐 口边缘是否光滑无缺损。 6.吸拔 常用的吸拔方法有闪火法、贴棉法、投火法。
7
7.根据不同的部位和治疗的需要选择不同的拔罐方法: ①留罐 此法又称坐罐。指罐吸拔在应拔部位后留置10~15分 钟,然后再将罐子起下。如欲拔瘀血罐,时间可稍延长,但不能
超过半小时。罐大吸拔力强的应适当减少留罐时间,肌肤瘦薄处,
留罐时间不宜过长,以免损伤皮肤。夏季天气炎热,留罐时间宜
短。留罐是常用的一种方法。一般疾病均可应用,而且单罐、多 罐皆可。

拔罐疗法 (NXPowerLite)

拔罐疗法 (NXPowerLite)
拔罐疗法
山东理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大学体育学院 张保国
拔罐疗法俗称拔火罐。它是以杯罐为工具利 用火的燃烧排除罐内的空气产生负压 , 吸附 在皮肤上来治疗疾病的方法。
陶瓷罐
竹罐
有机玻璃罐
玻璃罐
橡皮罐

拔罐为什么能治病(拔罐的作用)?

拔罐能治什么病(拔罐的适应症、禁忌症)? 拔罐怎么来治病(拔罐的操作方法)?

一、拔罐的作用 1、溶血作用 2、穴位作用 3、温热作用
2、闪罐法 火罐拔上后又立即起下再拔,反复吸拔 多次,直至皮肤潮红为止。可以两罐交 替操作。
3、走罐法
一般适用于面积较大、肌肉丰厚的部位, 如腰背、大腿部。 拔罐前先在罐口或皮肤表面涂抹一些润滑 油或温水。火罐拔上后用手握住罐底部将罐 口前缘略提起后慢慢向后作拉动,直到皮肤 变为红紫色。
4、刺血(络)拔罐法
先用酒精棉球作局部皮肤消毒后,再用三棱针 在病变部位浅刺出血,然后在该部位拔火罐以 加强刺血疗法的作用。 适用于闭合性损伤中后期瘀血较严重者。
刺血拔罐(刺络拔罐)
四、注意事项
1、拔罐时伤员要选择合适体位、不要移动以免 火罐脱落。 2、拔罐动作要快、稳、准。 3、不要烧烫罐口、以免发生烫伤。 4、晕罐:若伤员出现头晕、恶心、面色苍白等, 应立即起罐,让伤员去枕平卧,服热饮。不 久即可恢复。
二、适应症和禁忌证
1、适应症:运动性疲劳;闭合性软组织损伤, 如扭伤、挫伤、拉伤、腰痛、坐骨神经痛及 慢性关节炎。 2、禁忌症:皮肤过敏、出血性疾病患者,皮 肤有破损、感染和大血管的部位不宜拔罐。
三、拔罐的方法 (一)点火方法
1、投火法 2、闪火法 侧面横拔 安全、常用
(二)拔罐的临床应用

拔罐疗法

拔罐疗法
4、留罐:拔罐后,留置一定的时间,一般留置5-15分钟。罐大吸拔力强的应适当减少留罐时间,夏季及肌肤薄处,留罐时间也不宜过长,以免损伤皮肤。
5、推罐:又称走罐,一般用于面积较大,肌肉丰富的部位,如腰背、大腿等部,须选口径较大的罐子,罐口要求平滑,最好用玻璃罐,先在罐口涂一些润滑油脂,将罐吸上后,以手握住罐底,稍倾斜,即后半边着力,前半边略提起,慢慢向前推动,这样在皮肤表面上下或左右来回推拉移动数次,至皮肤潮红为止。
(5)起罐:左手轻按罐子,向左倾斜,右手食、中二指按准倾斜对方罐口的肌肉处,轻轻下按,使罐口漏出空隙,透入空气,吸力消失,罐子自然脱落。
6)火力大小:火力大小,也要掌握好。酒精多,火力大则吸拔力大;酒精少,火力小则吸拔力小。还有罐子叩得快则吸力大;叩得慢则吸力小。这些都可临时掌握。
(7)间隔时间;可根据病情来决定。一般讲来,慢性病或病情缓和的,可隔日一次。病情急的可每日一次,例如发高烧,急性类风湿,或急性胃肠炎等病,每卧一次、二次,甚至三次,皆不为过,但留罐时间却不可过长。
颈肌痉挛。主穴:肩井、大椎、肩中俞、身柱。
腓肠肌痉挛。主穴:委中、承山及患侧腓肠肌部位。
面神经痉挛。主穴:下关、印堂、颊车,用小型罐,只能留罐6秒钟,起罐,再连续拔10次到20次。
隔肌痉挛。主穴:隔俞、京门。
[妇科方面的适应症]
痛经。主穴:关元、血海、阿是穴。
操作方法
(1)准备材料:玻璃火罐二个(备用一个),根据部位,选择号型,镊子一把,95%酒精一小瓶(大口的),棉花球一瓶,火柴一合,新毛巾一条,香皂一块,脸盆一个。
(2)术前检查:检查病情,明确诊断,是否合乎适应症。检查拔罐的部位和患者体位,是否合适。检查罐口是否光滑和有无残角破口。

中医针灸学拔罐实训报告

中医针灸学拔罐实训报告

中医针灸学是中华民族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拔罐法是中医针灸学中的一种常用治疗方法。

拔罐法通过负压原理,刺激人体穴位,促进血液循环,调节脏腑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为了提高临床实践能力,我们进行了拔罐法的实训。

二、实训目的1. 熟悉拔罐法的原理、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2. 掌握拔罐法的适应症、禁忌症及临床应用。

3. 提高拔罐法的操作技能,为临床实践打下基础。

三、实训内容1. 拔罐法的原理及作用拔罐法是一种利用罐子产生的负压,使罐体吸附于人体穴位或患处,通过局部瘀血、气化、温热等作用,达到疏通经络、调节脏腑、消除病痛的治疗方法。

2. 拔罐法的操作方法(1)火罐法:先用酒精棉球在罐内烧灼,使罐内空气排出,迅速将罐口扣在穴位或患处,待罐吸附后即可留罐。

(2)抽气拔罐法:将罐体扣在穴位或患处,用抽气筒抽出罐内空气,使罐体吸附。

(3)水罐法:将罐体放入清水或药液中煮沸,取出后迅速扣在穴位或患处。

3. 拔罐法的注意事项(1)拔罐前应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选择合适的穴位和拔罐方法。

(2)拔罐时注意罐口与皮肤接触要平整,避免产生气泡。

(3)拔罐时间一般5-10分钟,可根据患者病情和体质调整。

(4)拔罐后观察患者局部皮肤情况,如有水泡、烫伤等,应立即处理。

4. 拔罐法的适应症及禁忌症(1)适应症:感冒、咳嗽、腰痛、肩周炎、颈椎病、风湿性关节炎等。

(2)禁忌症:孕妇、心脏病、高血压、皮肤破损、出血倾向等。

1. 教师讲解拔罐法的原理、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 学生互相交流操作心得,总结经验。

4. 教师点评学生的操作,指出不足之处。

五、实训总结通过本次拔罐法的实训,我们掌握了拔罐法的原理、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提高了临床实践能力。

以下是实训过程中的几点体会:1. 拔罐法是一种简单易行、疗效显著的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2. 操作过程中,要注意细节,确保拔罐效果。

3. 在实际操作中,要结合患者病情,灵活运用拔罐法。

拔火罐适应症、主穴与禁忌症以及拔罐后皮肤颜色鉴别

拔火罐适应症、主穴与禁忌症以及拔罐后皮肤颜色鉴别

拔火罐适应症、主穴与禁忌症以及拔罐后皮肤颜色鉴别【拔火罐适应症、主穴与禁忌症】适应症、主穴与禁忌症1、适应症及主要穴位:[呼吸系统适应症]急性及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肺水肿、肺炎、胸膜炎。

主穴:大杼、风门、肺俞、膺窗。

[消化系统适应症]急性及慢性胃炎、胃神经痛、消化不良症、胃酸过多症。

主穴:肝俞、脾俞、胃俞、隔俞、章门。

急性及慢性肠炎。

主穴:脾俞、胃俞、大肠俞、天枢。

[循环系统适应症]高血压。

主穴:肝俞、胆俞、脾俞、肾俞、委中、承山、足三里。

重点多取背部及下肢部。

心律不齐。

主穴:心俞、肾俞、膈俞、脾俞。

心脏供血不足。

主穴:心俞、膈俞、膏肓俞、章门。

[运动系统适应症]颈椎关节痛'肩关节及肩胛痛、肘关节痛。

主穴:压痛点及其关节周围拔罐。

背痛、腰椎痛、骶椎痛,髋痛。

主穴:根据疼痛部位及其关节周围拔罐。

膝痛、裸部痛、足跟痛。

主穴:在疼痛部位及其关节周围,用小型玻璃火罐,进行拔罐。

[神经系统适应症]神经性头痛、枕神经痛。

主穴:大椎、大杼、天柱(加面垫)、至阳。

肋间神经痛。

主穴:章门、期门、及肋间痛区拔罐。

坐骨神经痛。

主穴:秩边、环跳、委中。

因风湿劳损引起的四肢神经麻痹症。

主穴;大椎、膏盲俞、肾俞、风市,及其麻痹部位。

颈肌痉挛。

主穴:肩井、大椎、肩中俞、身柱。

腓肠肌痉挛。

主穴:委中、承山及患侧腓肠肌部位。

面神经痉挛。

主穴:下关、印堂、颊车,用小型罐,只能留罐6秒钟,起罐,再连续拔10次到20次。

隔肌痉挛。

主穴:隔俞、京门。

[妇科方面的适应症]痛经。

主穴:关元、血海、阿是穴。

闭经。

主穴:关元、肾俞。

月经过多。

主穴:关元、子宫。

白带。

主穴:关元、子宫、三阴交。

盆腔炎。

主穴:秩边、腰俞、关元俞。

[外科疮疡方面的适应症]疖肿。

主穴:身柱、及疖肿部位,小型罐面垫拔。

多发性毛囊炎。

主穴:至阳、局部小型罐加面垫拔。

下肢溃疡。

主穴:局部小型罐加面垫拔。

急性乳腺炎。

主穴;局部温开水新毛巾热敷后,用中型或大型火罐拔,可连续拨5~6次。

拔罐12个位置示意图祛湿拔罐拔哪个位置图

拔罐12个位置示意图祛湿拔罐拔哪个位置图

拔罐12个位置⽰意图祛湿拔罐拔哪个位置图拔罐是经典的中医保健⽅法,拔罐的过程中,拔不同的⽳位也会有不同的养⽣功效。

养⽣知识⽹为⼤家整理了拔罐12个位置⽰意图,⼀起来看看吧~拔罐12个位置⽰意图神阙⽳:⽣命之根蒂位置:在脐中部,脐中央。

功效:培元固本、回阳救脱、和胃理肠。

主治泄痢,绕脐腹痛,脱肛,五淋,妇⼈⾎冷不受胎,中风脱证等。

肾俞⽳:益肾助阳要⽳位置:在第⼆腰椎棘突旁开1.5⼨处。

取定⽳位时,通常采⽤俯卧姿势,肾俞⽳位于⼈体的腰部,当第⼆腰椎棘突下,左右⼆指宽处。

功效:此⽳的主治疾病为:腰痛、肾脏病、⾼⾎压、低⾎压、⽿鸣、精⼒减退等。

⼤椎⽳:统领⼀⾝阳⽓位置:位于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取定⽳位时正坐低头,该⽳位于⼈体的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

若突起⾻不太明显,让患者活动颈部,不动的⾻节为第⼀胸椎,约与肩平齐。

功效:益⽓壮阳。

主治热病,疟疾,咳嗽,喘逆,⾻蒸潮热,项强,肩背痛,腰脊强,⾓⼸反张,⼩⼉惊风,癫狂痫证,五劳虚损,七伤乏⼒,中暑,霍乱,呕吐,黄疸,风疹。

合⾕⽳:镇惊安神、调⽓镇痛位置:在⼿背,第1、2掌⾻间,当第⼆掌⾻桡侧的中点处。

或以⼀⼿的拇指指⾻关节横纹,放在另⼀⼿拇、⾷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当拇指尖下是⽳。

功效:主治发热,头痛,⽬⾚肿痛,⿐衄,⾎渊,咽喉肿痛,齿痛,⽿聋,⾯肿,⼝眼斜,中风⼝噤,热病⽆汗,多汗,消渴,黄疸,痛经,经闭,滞产等。

涌泉⽳:引⽕下⾏好养⽣位置:在⾜底部,蜷⾜时⾜前部凹陷处,约当⾜底第2、3跖趾缝纹头端与⾜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

功效:散热⽣⽓。

主治肺系病证,⼤便难,⼩便不利,奔豚⽓。

⾜三⾥:滋补⾝体胜吃⽼母鸡位置:位于⼩腿外侧,犊⿐下3⼨,犊⿐与解溪连线上,浅层布有腓肠外侧⽪神经。

功效:燥化脾湿,⽣发胃⽓。

主治胃肠病证,下肢痿痹,神志病,外科疾患,虚劳诸证。

三阴交:赶⾛妇科疾病位置:三阴交在⼩腿内侧,当⾜内踝尖上3⼨,胫⾻内侧缘后⽅。

功效:在⼩腿内侧,内踝尖上3⼨,胫⾻内侧缘后际。

拔罐疗法

拔罐疗法

拔罐疗法拔罐疗法是用罐状器具,借助热力,排出罐中空气形成负压,吸附在皮肤穴位上,造成局部充血或淤血现象的一种疗法。

具有温散寒邪、活血行气、止痛消肿、拔毒去腐等作用。

一、拔火罐法(一) 适应症风湿性肩背痛、腰腿痛、肢体麻木,外感风寒之头痛、呕吐、泄泻、寒咳哮喘、疮疡初期等。

刺血拔罐适用于急性扭伤有淤血者、疮疡、顽癣及毒蛇咬伤等。

(二)物品准备治疗盘、火罐(玻璃罐、竹罐、陶罐或其它代用品)、95%酒精棉球或纸片、镊子、火柴、凡士林、三棱针或梅花针、75%酒精棉球。

(三) 操作方法1、点火:选用下列方法之一,将火罐吸附于所选部位上。

(1)闪火法:持镊子夹95%酒精棉球点燃,伸入罐内中段绕一周后迅速抽出,将罐按叩在所选部位上。

(2)投火法:将纸片卷成筒状点燃投入罐内,随即将罐按叩在所选部位上。

此法适用于侧面横拔,否则燃物落下烫伤皮肤。

(3)贴棉法:用95%酒精棉球(不要过湿)一小块贴,在罐内壁中段,点燃后按叩在所选部位上。

2、拔罐:根据病情选择适宜的方法,使局部皮肤呈现红紫现象。

(1) 坐罐:将罐吸附在皮肤上不动,留置10分钟左右。

(2) 闪罐:用闪火法使罐吸着后,立即拔下,再吸再拔,反复多次。

(3)走罐:先在所选部位和罐口边簿涂一层凡士林,待火罐吸住后,一手扶住罐体,用力向上下左右慢慢来回推动几次。

此法多用于面积较大的部位。

(4) 刺血拔罐:在患部常规消毒后,先用梅花针叩打或用三棱针浅刺出血,再行拔罐。

留置5~10分钟,起罐后消毒周部。

3、起罐:一手扶住罐体,一手指按压罐口皮肤,使空气漏入,罐子即可自落。

(四) 注意事项1、拔罐时应釆取适当的体位,选择肌肉较厚的部位。

骨骼凹凸和毛发较多处不宜拔罐。

2、根据拔罐部位选用大小合适的火罐,并仔细检查罐口边沿是否光滑,有无裂痕。

以防损伤皮肤或漏气。

3、拔罐动作要做到稳、准、快,留罐过程中,要随时检查罐子吸着情况。

4、凡高热抽搐、出血性疾病、皮肤有溃疡、水肿及大血管处、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不宜拔罐。

拔罐疗法学习实训报告

拔罐疗法学习实训报告

一、实训背景拔罐疗法是一种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通过拔罐,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调节身体机能,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为了深入了解拔罐疗法,提高自身中医临床技能,我参加了拔罐疗法的学习实训。

二、实训内容1. 拔罐疗法的基本原理拔罐疗法是通过罐具产生的负压,使局部皮肤充血、瘀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其原理包括:(1)负压作用:罐具吸附在皮肤上,产生负压,使局部皮肤、肌肉、筋膜、血管等组织受到挤压,促进血液循环。

(2)拔罐局部充血、瘀血:罐具吸附后,局部皮肤出现充血、瘀血现象,有利于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3)刺激穴位:拔罐可以刺激穴位,调节脏腑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2. 拔罐疗法的操作方法(1)罐具选择:常用的罐具有玻璃罐、陶瓷罐、竹罐等。

(2)火罐法:将酒精棉球点燃后,迅速投入罐内,待罐内产生负压后,迅速取出,吸附于皮肤上。

(3)闪罐法:将酒精棉球点燃后,在罐口处迅速往返闪动,待罐内产生负压后,吸附于皮肤上。

(4)定罐法:将罐具吸附于皮肤上,留置一段时间,一般为5-15分钟。

(5)走罐法:将罐具吸附于皮肤上,沿一定方向往返移动,适用于肌肉丰厚部位。

3. 拔罐疗法的适应症与禁忌症(1)适应症:感冒、头痛、颈椎病、肩周炎、腰腿痛、风湿性关节炎、消化不良、失眠、便秘等。

(2)禁忌症:孕妇、严重心脏病、高血压、出血倾向、皮肤感染、过敏体质等。

4. 拔罐疗法的注意事项(1)操作前,了解患者的病情和体质,选择合适的拔罐方法。

(2)操作时,注意罐具与皮肤接触的稳定性,避免罐具滑落。

(3)拔罐过程中,观察患者的反应,如有不适,及时调整。

(4)拔罐后,注意观察局部皮肤变化,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三、实训过程1. 理论学习: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拔罐疗法的基本原理、操作方法、适应症、禁忌症等。

2. 实操练习:在指导下,进行拔罐疗法的实际操作,掌握各种拔罐方法的技巧。

3.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临床案例,了解拔罐疗法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火罐疗法的实训报告

火罐疗法的实训报告

一、实训背景火罐疗法,又称拔罐疗法,是一种古老的中医外治法,通过在人体特定部位施加火罐,产生负压,以达到缓解疼痛、改善血液循环、排除体内毒素等效果。

为了深入了解火罐疗法的操作技巧和治疗效果,我参加了为期一周的火罐疗法实训课程。

二、实训目的1. 掌握火罐疗法的操作步骤和技巧。

2. 了解火罐疗法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3. 通过实际操作,提高火罐疗法的治疗效果。

三、实训内容1. 火罐疗法的理论基础火罐疗法源于我国古代,距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其理论基础主要源于中医的阴阳五行学说和经络学说。

火罐疗法通过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疏通经络,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2. 火罐的种类及选用火罐的种类繁多,常见的有玻璃罐、陶瓷罐、竹罐等。

实训中,我们主要学习了玻璃罐的操作。

玻璃罐选用时,应选择质地透明、边缘光滑、无破损的罐具。

3. 火罐疗法的操作步骤(1)选穴: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选择合适的穴位。

实训中,我们学习了常用的穴位,如肺俞、大肠俞、肾俞等。

(2)消毒:操作前,对火罐、皮肤及操作工具进行消毒,以防止感染。

(3)点火:将酒精棉球点燃后迅速放入罐内,待酒精燃烧完毕,立即将罐扣在选定的穴位上。

(4)留罐:待火罐吸附在皮肤上后,保持一定时间,一般为5-15分钟。

(5)起罐:用镊子夹住罐口边缘,慢慢将火罐取下。

4. 火罐疗法的禁忌症火罐疗法并非适用于所有人群,以下情况不宜进行火罐治疗:(1)孕妇、月经期妇女及哺乳期妇女。

(2)患有心脏病、高血压、肺结核等疾病的患者。

(3)皮肤有破损、感染、过敏等疾病的患者。

(4)极度疲劳、饥饿、空腹、醉酒等状态下。

(5)皮肤过于松弛或过于紧张的患者。

四、实训过程在实训过程中,我们首先学习了火罐疗法的理论基础,了解了火罐的种类及选用。

随后,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进行了实际操作,包括选穴、消毒、点火、留罐和起罐等步骤。

在操作过程中,我们不断总结经验,提高自己的操作技巧。

五、实训体会1. 火罐疗法具有简便、易行、疗效显著等优点,是一种值得推广的中医外治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拔火罐的适应症及主要穴位
〔呼吸系统适应症]
急性及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肺水肿、肺炎、胸膜炎。

主穴:大杼、风门、肺俞、膺窗。

[消化系统适应症]
急性及慢性胃炎、胃神经痛、消化不良症、胃酸过多症。

主穴:肝俞、脾俞、胃俞、隔俞、章门。

急性及慢性肠炎。

主穴:脾俞、胃俞、大肠俞、天枢。

[循环系统适应症]
高血压。

主穴:肝俞、胆俞、脾俞、肾俞、委中、承山、足三里。

重点多取背部及下肢部.
心律不齐。

主穴:心俞、肾俞、膈俞、脾俞。

心脏供血不足。

主穴:心俞、膈俞、膏肓俞、章门。

[运动系统适应症]
颈椎关节痛'肩关节及肩胛痛、肘关节痛。

主穴:压痛点及其关节周围拔罐。

背痛、腰椎痛、骶椎痛,髋痛。

主穴:根据疼痛部位及其关节周围拔罐。

膝痛、裸部痛、足跟痛。

主穴:在疼痛部位及其关节周围,用小型玻璃火罐,进行拔罐。

[神经系统适应症]
神经性头痛、枕神经痛。

主穴:大椎、大杼、天柱(加面垫)、至阳。

肋间神经痛。

主穴:章门、期门、及肋间痛区拔罐。

坐骨神经痛。

主穴:秩边、环跳、委中。

因风湿劳损引起的四肢神经麻痹症。

主穴;大椎、膏盲俞、肾俞、风市,及其麻痹部位。

颈肌痉挛。

主穴:肩井、大椎、肩中俞、身柱。

腓肠肌痉挛。

主穴:委中、承山及患侧腓肠肌部位。

面神经痉挛。

主穴:下关、印堂、颊车,用小型罐,只能留罐6秒钟,起罐,再连续拔10次到20次。

隔肌痉挛。

主穴:隔俞、京门。

[妇科方面的适应症]
痛经。

主穴:关元、血海、阿是穴。

闭经。

主穴:关元、肾俞。

月经过多。

主穴:关元、子宫。

白带。

主穴:关元、子宫、三阴交。

盆腔炎。

主穴:秩边、腰俞、关元俞。

[外科疮疡方面的适应症]
疖肿。

主穴:身柱、及疖肿部位,小型罐面垫拔。

多发性毛囊炎。

主穴:至阳、局部小型罐加面垫拔。

下肢溃疡。

主穴:局部小型罐加面垫拔。

急性乳腺炎。

主穴;局部温开水新毛巾热敷后,用中型或大型火罐拔,可连续拨5~6次。

临床拔罐治疗病症示例
感冒拔罐疗法
症状:畏寒发热重无汗,头痛身痛,可有鼻塞流涕。

【中华好轻松拔罐疗法】
取穴:风池、大椎、外关
拔罐方法:
留罐法。

取上穴,留罐15~20分钟。

腹痛拔罐
症状:胃脘以下发生疼痛,有冷痛,灼痛,隐痛、绞痛、满痛、胀痛、刺痛等
【中华好轻松拔罐疗法】
取穴:中脘、天枢、关元、气海、脾俞、胃俞。

操作方法
留罐法。

取上面3—5个穴位,留罐10~15分钟
乳腺增生之拔罐疗法
症状:乳房内有硬结、月经前、生气后疼痛加剧,伴有口苦咽干,或喉中如有物,吐之不出,咽之不下,心烦易怒,心情不畅,同时伴有月经不调。

【中华好轻松拔罐疗法】
取穴:肾俞·檀中·肝俞·气海·期门。

操作方法:
留罐法。

依上述穴位先闪罐拔罐潮红再留罐15~20分钟。

隔日1次。

拔火罐留下的罐斑以及颜色的意义
(1)罐印紫黑而黯:一般表示体有血瘀,如行经不畅、痛经或心脏供血不足等,当然,如患处受寒较重,也会出现紫黑而黯的印迹。

如印迹数日不退,则常表示病程已久,需要多治疗一段时间。

如走罐出现大面积黑紫印迹时,则提示风寒所犯面积甚大,应对症处理以驱寒除邪。

(2)罐印发紫伴有斑块,一般可表示有寒凝血瘀之症。

(3)罐印呈散紫点,深浅不一,一般提示为气滞血瘀之证。

(4)淡紫发青伴有斑块,一般以虚症为主,兼有血瘀,如在肾俞穴处呈现,则提示肾虚,如在脾俞部位则系气虚血瘀。

此点常伴有压痛。

(5)罐印鲜红而艳,一般提示阴虚、气阴两虚。

阴虚火旺也可出现此印迹。

(6)罐印呈鲜红散点,通常在大面积走罐后出现,并不高出皮肤。

如系在某穴及其附近集中,则预示该穴所在脏腑存在病邪。

(临床中有以走罐寻找此类红点,用针刺以治疗疾患的。


(7)吸拔后没有罐迹或虽有但启罐后立即消失,恢复常色者,则多提示病邪尚轻。

当然,如取穴不准时也会拔无罐迹。

也不能以一次为准,应该多拔几次确认是否有症症。

(8)罐印灰白,触之不温:多为虚寒和湿邪。

(9)罐印表面有纹络且微痒:表示风邪和湿症.
(10)罐体内有水气:表示该部位有湿气。

(11)罐印出现水泡:说明体内湿气重,如果水泡内有血水,是热湿毒的反映.
(12)拔罐区出现水泡,水肿水气过多者,揭示患气证。

(13)出现深红、紫黑或丹痧,或触之微痛兼见身体发热者,提示患热毒证;身体不发热者,提示患淤证
(14)皮色不变,触之不温者,提示患虚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