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尔塔体系和两极格局的形成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一两极格局的形成雅尔塔体系素材新人教选修
雅尔塔体系雅尔塔体系,是对1945~1991年间国际政治格局的称呼,得名于1945年初美、英、苏三国政府首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在苏联雅尔塔(今属乌克兰)举行的雅尔塔会议。
其特点是:以美国和苏联两极为中心,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争夺霸权的冷战,但不排除局部地区由两个超级大国直接或间接参与的战争(如朝鲜战争、越南战争、阿富汗战争等)。
1989年的东欧剧变和1991年的苏联解体,标志着雅尔塔体系最终瓦解。
体系特点1.世界两极格局形成,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对抗,国际关系以美苏冷战为主线。
2.欧洲一分为二,东西欧分别被苏联和美国控制。
3.德国一分为二,社会主义的民主德国和资本主义的联邦德国分别被苏美控制。
4.朝鲜一分为二,社会主义的朝鲜和资本主义的韩国分别被苏美控制。
体系解体20世纪60年代,由于苏联推行霸权主义政策,中苏关系恶化,社会主义阵营不复存在;20世纪70年代,欧共体和日本经济崛起,要求在经济政治上独立自主、不愿唯美国马首是瞻,资本主义阵营分裂。
世界由两极格局演变为多极化趋势。
而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的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标志着雅尔塔体系完全瓦解。
体系评价正面评价1.雅尔塔体系的形成实现了世界由战争到和平的转变,对抗双方彼此势均力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2.雅尔塔体系促进了民族解放事业的发展,有利于第三世界的崛起。
3.雅尔塔体系推动了战后科学技术的发展。
负面评价1.在世界两极格局下,局部战争不断,世界长期不得安宁。
如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和阿富汗战争。
2.雅尔塔体系体现了大国强权政治,如外蒙古的独立。
3.重划国界、分裂国家,造成了人口大迁移,世界局势的稳定性减弱。
4.雅尔塔体系形成了不平等的国际关系和经济秩序,给许多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1。
25 两极格局的形成
4.“冷战”时期的国际形势 (1)国际形势: 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 (2)动荡的表现
①德国的分裂(1949-1990年)、柏林墙事件(1961年)。 原因:美苏等分区占领。 ②朝鲜的分裂(1945至今)。起因:美苏分区占领。 ③美国侵越战争(1961-1973年)。美军最终撤出越南。 ④古巴导弹危机(1962年)。苏联最终从古巴撤走导弹, 说明当时优势仍在美国。
某一条约有如下文字:“考虑到……一个有正在重新军国 主义化的西德参加的西欧联盟这样一个新军事集团,…… 这样就加深战争的危险……决定缔结本友好合作互助条 约”。该条约是( ) A.《北大西洋公约》 B.《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C.《华沙条约》 D.《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 该条约的签订:( ) A.促使社会主义阵营初步形成 B.勾画出两极格局的基本轮廓 C.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 D.标志着美苏冷战正式形成
1961年8月13日凌晨,在欧洲某城市突然涌出两万多士兵, 在6个小时内就修筑了一道由铁丝网和水泥板构成的长达 43公里的铁蒺藜墙。当时修此墙的直接目的是( ) A.防止公民外逃 B.防止敌人入侵 C.搜捕二战战犯 D.围捕国内反对派
韩国一离婚调查机构公布了1950年以来220万离婚个案咨 询,发现有一个时期,妇女以丈夫生死不明为理由提出离 .20世纪80年代 C.20世纪90年代 D.2000年以来
二、“冷战”:
(1)序幕: 1946年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 (2)含义: 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的 除直接武装进攻外的一切敌对活动。 其对抗通常通过部代理人战争、科技和军备竞赛、 外交竞争等“冷”方式进行,即“相互遏制,却又不诉诸 武力”,因此称之为“冷战”。冷战不仅具有传统的大国 利益冲突的实在内容,具有明显的地缘政治与战略特点, 更以其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为主要特征 。
学案5:第1课 两极格局的形成
第1课两极格局的形成知识梳理一、雅尔塔体系1.概念:雅尔塔体系是美苏等大国按照二战后期、波茨坦等国际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和协议,建立的以两强为首的战后新的国际关系体系。
2.形成背景:战后初期,国际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
(1)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
(2)西欧各国普遍衰落: 成为战败国,英法遭受战争严重破坏而衰落。
(3)苏联空前强大,成为唯一能与美国相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
3.主要内容:成立 ;铲除日本、德国军国主义和纳粹主义,惩办战犯;重新划分欧亚政治版图(对新的世界格局产生决定性影响)。
4.评价(1)实质:在的基础上,事实上划分了美苏势力范围,打上了大国的烙印。
(2)有利于维护战后世界和平秩序,在清除法西斯主义、恢复发展各国经济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3)该体系建立在美苏两国划分势力范围的基础上,带有明显的大国强权色彩,为两极格局的形成和冷战的爆发提供了条件。
(4)该体系中隐藏着许多矛盾。
(5)标志着以为中心的国际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取代。
二、美国的强大与西欧的衰落1.美国的强大(1)政策及意图:美国总统罗斯福的“”——称霸世界。
(2)表现:政治上,操纵联合国,英法等西欧国家唯美国马首是瞻;经济上,二战期间,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已经确立,即体系;军事上,战后美国成为头号军事强国,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和空军,军事基地遍布世界各地,率先掌握了核武器。
2.西欧的衰落(1)表现a.英国:元气大伤,海外贸易停顿、黄金储备几乎用竭、债台高筑、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
b.法国:经济严重倒退、外汇储备枯竭、海外殖民地掀起民族解放运动的浪潮。
c.德国:作为战败国,经济损失惨重,生产大幅下降、人员伤亡巨大、城市变成瓦砾。
总之, 由战前的债权国变成了债务国,完全失去了以往作为世界中心的地位和威望。
(2)后果:战后唯美国马首是瞻。
三、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1.苏联实力大增(1)表现:是抗击的主力,国际威望和军事实力大增,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军事强国;领土也有所扩大。
雅尔塔体系和两极格局的关系
雅尔塔体系和两极格局的关系雅尔塔体系背景(条件):是二战后世界力量对比发生很大变化的基础上形成的,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强国;英法等国衰弱,德日意为战败国;苏联壮大了自己的经济军事实力,成为世界上惟一的能够与美国抗衡的国家。
概念:是二战后,世界大国开始按照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新的国际关系格局。
实质:美苏的两分天下,打上大国强权政治的烙印。
内容:具体内容主要是在雅尔塔会议上确立,也包括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波茨坦会议确立的内容。
内容主要包括:处置战败国,防止法西斯主义东山再起;重新确立战后欧亚的政治版图,重划法西斯战败国及其被占领地区的疆界;建立联合国。
演化:二战到50年代中期:表现为两大阵营的对抗(北约与华约的形成是这种对抗的表现形式之一);50年代后期起开始:表现为美苏争霸,直到90年代随着苏联的解体而结束。
这段时期世界两极格局是世界基本特征。
冲击这种格局的因素有:日本、西欧、第三世界,向多极化发展。
特点:(1)以冷战为主的对抗形式。
(2)对抗是全方位的。
政治、经济、军事、意识形态。
(3)美苏作为双方的盟主在斗争中起了主导作用。
(4)这一格局的较量,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一极取得绝对优势而告终。
评价:雅尔塔体系是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民主国家共同反对法西斯国家胜利的产物,积极作用(1)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和平和民主的原则,表明不同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国家,只要互相尊重,愿意合作,是可以和平共处的。
(2)使世界顺利地实现由战争到和平的转变,从而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3)促进了人民民主、社会主义和民族解放事业的发展和胜利。
(4)为世界经济发展和科技革命创造了条件。
雅尔塔体系是建立在美苏战时军事均势的基础之上,它是美英法三大国经过长期的相互妥协的产物。
消极作用:(1)体现大国强权政治。
(2)重划国界、分裂国家,造成人口大迁移。
(3)保持和形成不平等的国际关系和经济秩序,给许多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高中历史必修1笔记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
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一.从盟友到对手1.雅尔塔体系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雅尔塔体系:美苏等国首脑通过雅尔塔会议等国际会议所确定的二战后国际关系新体系,其实质是美、苏两分天下➢两极格局:以美、苏为中心,以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抗为特点的格局。
➢冷战:美苏对抗的主要形式。
2.二战后,西欧和日本衰落,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苏联实力增强,社会主义国家影响日益增大。
3.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日益加剧。
4.1947年3月,杜鲁门发表演说,杜鲁门主义:遏制共产主义。
冷战开始二.美苏冷战1.马歇尔计划,帮助西欧恢复经济2.北约:1949年,美英法《北大西洋公约》,是一个反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军事政治集团,加剧了“冷战”3.经济互助委员会:苏联、保加利亚等,为打破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封锁4.华约:1955年,苏联,波兰,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等,《友好合作互助条约》,从此美苏两极格局形成三.“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交替,但美苏没有发生大规模直接武装冲突德国:1949年在美国和苏联支持下,西部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东部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朝鲜:美国和苏联以北纬38度线为界,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越南:二战后,越南共产党抗击法国殖民者。
1961年—1973年,美国发动越南战争。
古巴导弹危机:1962年,苏联向古巴运送导弹,准备在古巴建立导弹基地前言:1946年,英国首相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对苏联大肆攻击,呼吁西方国家对付苏联。
这次演说发出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冷战的最初信号。
总结: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从战时盟友变为冷战对手2.北约和华约的建立,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形成3.冷战时期,虽然世界局部地区爆发了热战,但美苏两国间并没有发生大规模的直接武装冲突。
❖北约和华约的共同性质是什么?它们对欧洲产生了什么影响?1. 共同性质:两个条约的主要内容都规定了:如果本集团内部任何一个成员国遭受武装侵略,其他成员国必须予以援助,且不排除武力援助。
两极格局的形成和演变
显 呈 现 出 缓 和 与 紧 张 、和 平 与 动 荡 并 存 的 局 面 。一 些 地 区 和 国 家 内 部 长 期 以 来 抑
而不发的深层矛盾, 如民族、种族、宗教、领土等矛盾爆发, 使世界动荡不安。世界
上各种力量出现新的分化和组合, 使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从近期
看 , 美 国 仍 将 保 持 世 界 唯 一 超 级 大 国 的 地 位 ,“一 超 多 强 ”的 局 面 还 将 继 续 下 去 。
三 、两 极 格 局 的 终 结
崩溃: 20世纪八九十年代, 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战后存在四十多年的美
苏两极格局崩溃。
原因: 苏联解体是直接原因; 世界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改变了国际政治力量
对比是根本原因; 欧共体、日本的崛起, 成为抗衡美国的力量, 帝国主义阵营开始
瓦解。
影响: 两极格局结束后, 世界形势的总趋势是走向缓和, 但天下并不太平, 明
领域已经赶上或超过美国。西欧经济一体化, 促进和带动了政治一体化, 西欧开
始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和安全政策, 不再唯美国马首是瞻。
其次, 日本成为经济大国。战后, 日本进行了比较广泛的社会改革, 把发展经
济作为立国的主要方针, 并制定了一系列合乎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1955年
以后, 日本经济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 日本的人均国民生
但从长远看, 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的趋势是不可逆转的。
两极格局的结束与前两次世界格局的演变有所不同。第一, 和平过渡。它的
结 束 是 在 没 有 发 生 战 争 或 世 界 大 战 的 情 况 下 出 现 的 , 是 经 过 长 期“冷 战 ”的 较 量
引起的。第二, 竞争过渡。美国、日本、俄罗斯、中国、欧洲联盟五个力量中心存在
中考历史复习:两极格局的产生和影响PPT课件 人教版
• ②苏联承认了联邦德国政府;
• ③1959年赫鲁晓夫第一次访美。
• 紧张:1961年“柏林墙”的修筑;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
• 第二阶段
• 时间:60年代-70年代末
• 态势:苏攻美守
• 概况
• 苏:采取积极进攻战略
• 原因:①经济实力同美差距缩小;
•
②军事实力增强,成为同美国匹敌的超级大国。
•
三十七、一块砖没有什么用,一堆砖也没有什么用,如果你心中没有一个造房子的梦想,拥有天下所有的砖头也是一堆废物;但如果只有造房子的梦想,而没有砖头,梦想也没法实现。——俞敏洪
•
三十八、如意算盘,不一定符合事实。——奥地利
•
三十九、志向不过是记忆的奴隶,生气勃勃地降生,但却很难成长。——莎士比亚
•
四十、如果失去梦想,人类将会怎样?——热豆腐
•
四十九、意志薄弱的人不可能真诚。——拉罗什科
•
五十、梦想绝不是梦,两者之间的差别通常都有一段非常值得人们深思的距离。——古龙
•
五十一、得其志,虽死犹生,不得其志,虽生犹死。——无名氏
•
五十二、所虑时光疾,常怀紧迫情,蹒跚行步慢,落后最宜鞭。——董必武
•
五十三、梦想只要能持久,就能成为现实。我们不就是生活在梦想中的吗?——丁尼生
• 表现:欧洲:两军对峙;亚洲:扩张(1979年出兵占领阿富 汗),进一步对中国进行军事威胁。
• 美:处于守势
• 原因:①经济增长趋缓;
•
②侵越战争的影响。
• 表现:实行战略收缩(重点:亚洲)。
• 步骤:①1973年结束侵越战争;
•
②开始同中国实现关系正常化。
• 第三阶段 • 时间:80年代―1991年 • 态势:美国强硬,苏联实行全面收缩 • 概况 • 美:强硬 • 原因:8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复苏并待续增长。 • 表现:①争夺第三世界时,打小规模的局部战争; • ②1983年“星球大战”计划。 • 苏:实行收缩 • 原因:①综合国力特别是经济实力上比较,落后于美国;②经济困难,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第1课两极格局的形成(1)教学教案新人教版选修
第四单元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第1课两级格局的形成课程标准:了解美苏冷战局面形成的主要过程,认识冷战局面形成的原因和特点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识记雅尔塔会议内容,美国强大西欧衰落的表现,社会主义阵营形成的过程过程与方法:阅读教材归纳要点;联系必修一二;史料研习;问题探究;合作交流。
情感态度价值观法:雅尔塔体系具有维护世界和平和大国强权政治的双重教学重点:雅尔塔体系教学难点:雅尔塔体系的确立和二战后美国、苏联及西欧力量的变化教学目标:雅尔塔体系下两极格局的形成。
教学工具:课件、学案教学过程历史概念解析导入“格局”与“极”(1)“格局”:相对稳定的国际关系结构,是建立在世界主要大国实力对比的基础上的。
(2)“极”:在国际关系体系中起支配作用的力量中心,它影响、制约着国际关系体系中的其他力量。
格局:雅尔塔体系划分了战后格局的框架,奠定了两极格局的基础。
极:以美苏为代表的两支力量中心阵营的形成。
(一)根据学案要求,完成基础知识梳理一、雅尔塔体系1.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以美、苏、英为主的同盟国召开一系列重要国际会议,就结束战争、处置法西斯和战后安排等问题达成协议。
2.内容(1)铲除日本、德国的军国主义和纳粹主义,惩办战犯,对德国分区占领管制。
(2)创建维护世界和平的国际性组织——联合国。
(3)苏联占有日本部分岛屿,日本在中国的部分权益也交给苏联。
(4)对战后欧洲一些国家的边界重新划定。
教师补充含义:雅尔塔体系是指二战后,在国际关系领域内形成的以美苏两强为首,东西方政治、军事集团对峙,不同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截然对立的国际关系体系。
3.实质:按美苏的意志划分势力范围。
4.评价(1)积极性:对维护战后世界和平秩序、清除法西斯主义、恢复和发展各国经济,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2)消极性:该体系建立在美苏两国划分势力范围的基础上,带有明显的大国强权色彩,这为两极格局的形成和冷战的出现提供了条件。
(3)以维持欧洲大国均势为中心的传统的国际关系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所取代。
雅尔塔体系和两极格局的形成
苏
英
美
垄断了原子弹, 拥有1200多万军队, 30艘航空母舰 1000多艘其他战舰 近500个军事基地 工业生产量占世界2/3 外贸出口额占世界1/3 黄金储备量占世界3/4
美国白宫
控制操纵联合国
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陆军, 整个军事实力仅次于美国; 驻军欧亚许多地区; 在反法西斯战争中作出的 重大贡献,使它在全世界 赢得了很高的威望。 1949年苏联爆炸了第一颗 原子弹,1953年苏联氢弹 爆炸成功。
对日:处理不够彻底全面(表现?)
对德国及其柏林的分区占领
1946年5月3日,远东 国际军事法庭在日本 东京开庭,史称“东京 审判”。审判历时两年 多,共开庭818次,判 决书长达1231页。东 条英机等7名甲级战犯 被判绞刑,荒木贞夫等 16人被判终身监禁。
法新社认为,60年后,东京审判仍是日本能否正确认识战争罪行 的关键。该社驻东京记者菲利普斯· 阿格雷特说,与清算纳粹德国 的纽伦堡审判不同,东京审判只追究发动战争的个体责任,许多 日本人因此质疑东京审判的合法性。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一些右 翼学者试图否认东京审判,改写侵略战争的性质。
2004年4月3日,朝鲜金刚山, 韩国探亲者洒泪告别朝鲜亲人
2006年,分离50多年的兄妹 短暂重逢
三、无形的对抗,有行的伤害——两极对峙造成的影响 2.局部热战: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
越南战争(1961—1975)
朝鲜战争(1950—1953)
1952年
北京 1967年 莫斯科 1972年 纽约
思考:两极对峙对世界局势产生怎样的影响?
德国的分裂和柏林墙的修筑 全长169.5公里。墙高约3.6米。 沿墙修建了253个了望塔、136个 碉堡、270个警犬桩。
高一历史(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
杜鲁门在国会发表“冷战”演说
两个条约组织的共同性质 是什么?它们对欧洲产生了 什么影响?
三、美苏冷战——两极格局下的对峙 1947年,美开始实施“马歇尔计划” 1949年, 苏联成立经互会 1949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 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建立 出现两大集团对峙,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三、“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 1949年:德国分裂(1961年修建柏林墙)
板门店谈判
美军司令克拉克在停战协议上签字
三、“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 1949年:德国分裂(1961年修建柏林墙) 1950年:美国发动侵朝战争,并派舰队驶 入台湾海峡,干涉中国内政
1961—1973年:美国发动越南战争
日内瓦会议会场(1954年) 在日内瓦会议上,签订了《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 平的日内瓦协议》;法军撤出越南。
美国发动侵越战争
美国侵略军在越南
1973年,美国同越南北方政府签订停战协定, 美国从越南撤军。
三、“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 1949年:德国分裂(1961年修建柏林墙) 1950年:美国发动侵朝战争,并派舰队驶 入台湾海峡,干涉中国内政 1961—1973年:美国发动越南战争 1962年:发生“古巴导弹危机”
德国的分裂
四国分区占领
苏 美
柏林
英 法
被隔开的东西柏林 柏林墙
一 九 六 一 年 修 筑 的 柏 林 墙
三、“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 1949年:德国分裂(1961年修建柏林墙) 1950年:美国发动侵朝战争,并派舰队驶 入台湾海峡,干涉中国内政
1950年9月14日,美国军舰在仁川港湾
中国人志愿军跨过鸭绿江
古 巴 导 弹 事 件
美飞机和军舰在监视苏联的货船。
载有进攻性导弹的苏联舰艇从古巴返航。
两极格局的形成和演变
的爆发。同时, 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长期共存, 相互借鉴, 推动了世界发展。
二 、两 极 格 局 的 演 变
世 界 政 治 格 局 的 多 极 化 根 源 于 世 界 经 济 格 局 的 多 极 化 。 20世 纪 50年 代 后 期
起, 世界格局逐渐表现出由两极向多极化发展的趋势。
首先, 西欧成为与美国抗衡的力量。20世纪70年代以来, 欧洲共同体在很多
果, 将来是会有收获的。”这表明
()
A.人 民 群 众 是 实 践 的 主 体
B.主 要 矛 盾 决 定 事 物 发 展 的 方 向
C.量 变 是 质 变 的 前 提 和 必 要 准 备
D.新 事 物 具 有 强 大 的 生 命 力 和 远 大 的 发 展 前 途
参考答案: 1.B 2.D
( 责任编辑: 陈盈)
后, 提出同美国“平起平坐”、实现“苏美合作”、争夺世界霸权的对外政策。50年代
后期起, 美苏争霸的格局逐渐形成。在长达四十多年的美苏争霸中, 双方互有攻
守, 关系时而缓和, 时而剑拔弩张。美苏的霸权主义政策, 给世界的和平与安全带
来了极大的危害, 也给两国带来了沉重的军费负担, 阻碍了两国经济的发展。
领域已经赶上或超过美国。西欧经济一体化, 促进和带动了政治一体化, 西欧开
始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和安全政策, 不再唯美国马首是瞻。
其次, 日本成为经济大国。战后, 日本进行了比较广泛的社会改革, 把发展经
济作为立国的主要方针, 并制定了一系列合乎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1955年
以后, 日本经济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 日本的人均国民生
与其针锋相对, 于1955年和东欧七国成立华沙条
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教学案含答案
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教学目标】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重点与难点】重点:美苏“冷战”对峙的措施及表现难点:“冷战”状态下的美苏关系及对国际局势的影响【课前知识梳理】一、两极格局形成的背景1.雅尔塔体系确立:概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在雅尔塔等国际会议上,美、英、苏等国讨论了结束战争、处理战争遗留问题和战后和平等问题,达成若干协议,形成的以美、苏为的国际关系新体系。
基础:美苏均势实质:美苏两分天下(划分势力范围)作用:奠定了战后世界的框架。
2.第二次世界大战改变了世界主要国家政治力量的对比:①二战后,西欧和日本衰落,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
②苏联的实力不断增强,社会主义国家在世界上的影响日益增大,引起了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的敌视。
3.美苏从盟友到对手。
两国在和的矛盾日益加剧,苏联成为美国称霸世界的最大障碍。
4.主观:战后美苏两国都抱有在世界范围内扩展势力的战略目标。
二、美苏“冷战”---- 两极格局的形成1.含义: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之外的一切敌对行动2.信号:丘吉尔的“铁幕演说”3.“冷战”政策的表现:(1)政治上:杜鲁门主义。
1947年3月12日,杜鲁门总统在国会发表咨文,提出要以“遏制共产主义”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
这些政策和纲领后来被称为“杜鲁门主义”。
标志着“冷战”。
苏联等国成立了欧洲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2)经济上:马歇尔计划目的:帮助西欧恢复经济,扶持和控制西欧国家,还企图用马歇尔计划拉拢东欧国家。
根本目的:稳定资本主义阵脚,遏制共产主义。
实质:是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运用。
苏联、保加利亚等国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以打破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3)军事上: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1949年,美国等12国的代表在华盛顿集会,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必修1历史第25课两极格局的形成知识点
必修1历史第25课两极格局的形成知识点通过对二战结束后国际关系格局演变原因的分析,从这一时期的阶段特征出发,弄清重大事件的内在联系是必修1历史第25课的重点知识点。
接下来店铺为你整理了必修1历史第25课两极格局的形成知识点,一起来看看吧。
必修1历史第25课知识点:重点讲解雅尔塔体系是指1943年底至1946年初,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到战后初期雅尔塔会议前后,以美苏为主的大国间所达成的一系列有关战后国际政治秩序的协议,由此形成的国际格局。
它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和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发展的产物,集中体现了在国际关系中主要矛盾方面的重大变化:英、法、德、日等国退居二线,美苏走上了前台。
一方面美国走上了全球扩张的霸权主义道路;另一方面社会主义苏联的力量壮大,影响了战后世界的形势。
1.形成(1)奠定基础:战后初期国际力量和对比发生重大变化,西欧衰落,美苏势均力敌。
社会主义和帝国主义两大阵营出现。
(2)初步形成:二战后,世界大国按照雅尔塔等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
(3)最终确立:到1949年美国开始实施全面冷战政策,美苏盟友关系彻底结束,转变为敌对关系。
1949年、1955年先后建立了北约、华约两大组织,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
2.演变:两极格局是二战后形成的以美国和苏联为中心的对峙局面,它形成于二战结束后,初期表现为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之间的对抗;20世纪60年代以后逐渐被美苏争霸局面所代替;20世纪90年代随着苏联的解体而告结束。
其特点:(1)在两极格局中,美苏及其盟国互相争夺和对抗,阵线比较分明和稳定。
在美国一方是西方盟国,在苏联一方主要是东欧各国。
虽然每一方的内部也有分歧和矛盾,但最终仍要服从美、苏战略利益的大局。
(2)在两极格局中,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作为对立双方的盟主,在国际事务中起着主导作用。
(3)美苏“冷战”是斗争的主要方式,由此而表现为政治上的对抗、军事上的对峙、意识形态上的对立和经济上的割据。
雅尔塔会议与两极格局的初步形成
8月6日,美 军第一颗原子弹 砸在日本的广岛; 8月8日第二颗原 子弹砸在了长崎。 两颗原子弹加快 了本日政府投降 的步伐。
在美国使用原 子弹之前,斯大 林非常傲慢地坚 持中国必须签订 中苏友好同盟条 约后,苏联才能 出兵攻击日本关 东军。但是当原 子弹落到日本人 头上,苏联生怕 日本会突然宣布 投降,这样苏军 便师出无名,无 法顺理成章地到 远东掠夺战利 品。
的国际关系格局。
2. 雅尔塔体系的主要内容:
⑴ 成立联合国 ⑵ 铲除日本、德国军国主义和纳粹主义,惩 办战犯 ⑶ 重新划分欧亚政治版图
分区占领德国及首都柏林,划分在巴尔干的势力范 围
美国独占日本本土。 苏联占有日本部分岛屿,保证苏联在中国东北铁路 港口等方面拥有特权
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发展各国的平等友好关 系,促进国际合作,协调各国行动。
所以苏联不顾还没有与中国达成协议,抢先于8月8日夜间在 未经宣战下,命令苏、蒙部队兵分三路对日军发动总攻。8月9日, 补上宣战手续。
1945年8月14日,中国与苏联签下《中苏友好同盟条约》,身为 战胜国的中国,领土、主权所受到的损失和践踏比战败国日本的还 要大得多。
二、雅尔塔体系形成的条件: 战 后 初 期 国 际 力 量 的 对 比 1)西欧各国普遍衰落; (德、英、法等国) 2)美国独占鳌头—资本主义世界 头号强国; (军事上、政治上、经济上)
思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 帝国主义 性质的,那么雅尔塔体系呢?
具有反法西斯、实行民主政治以及大 国称霸的双重性质。
一、积极: 原则上倡导民主和平,有利于维护战后世界和平秩序,在 清除法西斯主义,恢复发展各国经济有积极作用 二、消极: 1、在美苏实力均势的基础上,事实上划分了美苏势力 范围,带有明显的大国强权色彩(实质),为两极格局的 形成和冷战的爆发提供了条件; 2、重划疆界,分裂国家, 也埋下了国际纠纷的种子(德国、 朝鲜) 3、体系隐藏着许多矛盾
从雅尔塔体系到两极格局
二战后美国的霸权政策
目的: 目的: 把资本主义制度推广到世界各地, 控制、 把资本主义制度推广到世界各地 , 控制 、 操 纵联合国,称霸全球。 纵联合国,称霸全球。 战略: 战略: 遏制社会主义,扶植资本主义,控制“中间 遏制社会主义,扶植资本主义,控制“ 地带” 拉美国家) 地带”(亚、非、拉美国家)
表现: 表现:
1、控制国际经济。 控制国际经济。 ①1944年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 1944年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 界货币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布雷顿 界货币体系, 布雷顿森林体系” 森林体系”确认了美元高于其它货币的特殊地位, 森林体系”确认了美元高于其它货币的特殊地位, 使美国操纵了国际金融。 使美国操纵了国际金融。 ②1947年成立的关贸总协定,使美国凭借雄 1947年成立的关贸总协定, 年成立的关贸总协定 厚的经济实力控制更广阔的世界市场,操纵了国 厚的经济实力控制更广阔的世界市场, 际贸易。 际贸易。
3、二战后,世界大国依据雅尔塔会议等 二战后,世界大国依据雅尔塔会议 雅尔塔会议等 国际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 在美苏实力均势 国际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 , 在美苏 实力均势 的基础上, 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 的基础上 , 重新划分 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 , 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 建立的新的国际关系格局,即雅尔塔体系。 建立的新的国际关系格局,即雅尔塔体系。 其实质是美苏两国根据各自的战略需要 其实质是美苏两国根据各自的 战略需要 , 战略需要, 对世界格局做了两分天下的划分。 对世界格局做了两分天下的划分。 两分天下的划分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两次工业革命的 进行,欧洲对外实行殖民主义政策,征服、 殖民主义政策, 进行,欧洲对外实行殖民主义政策 征服、 侵占并统治了其他各大洲的大片土地,主宰 侵占并统治了其他各大洲的大片土地,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 了世界的经济和政治,形成了以欧洲为中心 了世界的经济和政治, 的国际政治格局。 的国际政治格局。
《两极世界的形成》 知识清单
《两极世界的形成》知识清单一、雅尔塔体系雅尔塔体系是两极世界形成的基础。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美、苏、英三国首脑在雅尔塔等国际会议上达成了一系列协议,确立了战后世界的政治格局。
雅尔塔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1、对德国和日本等战败国进行处置,决定分区占领德国,日本由美国单独占领。
2、划分战后欧洲和亚洲的势力范围。
3、建立联合国,作为维护战后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国际组织。
雅尔塔体系的影响:1、它奠定了战后两极格局的基础,美苏在势力范围划分上的矛盾为冷战埋下伏笔。
2、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大国强权政治,损害了一些国家的利益。
二、冷战的兴起冷战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美苏之间除直接武装进攻以外的一切敌对行动。
冷战兴起的原因:1、美苏两国在国家利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上的矛盾冲突。
2、两国实力的相对均衡,使得双方不敢轻易发动热战。
冷战的表现:1、政治上:美国提出杜鲁门主义,标志着冷战的正式开始。
杜鲁门主义宣称美国要在世界范围内遏制共产主义。
2、经济上: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援助西欧,以对抗苏联在欧洲的影响。
苏联则成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
3、军事上:美国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约),苏联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华约),两大军事集团的对峙标志着两极格局的正式形成。
三、美苏争霸美苏争霸是冷战的重要表现,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至 60 年代初):1、特点:既有缓和又有紧张,优势在美国。
2、事件:苏联承认联邦德国,赫鲁晓夫访美;但同时也发生了柏林危机和古巴导弹危机。
第二阶段(20 世纪 60 年代中期至 70 年代末):1、特点:苏攻美守。
2、事件:苏联加强军备,出兵阿富汗;美国从越南撤军,中美关系改善。
第三阶段(20 世纪 80 年代至 90 年代初):1、特点:美国强硬,苏联收缩。
2、事件:里根政府提出“星球大战计划”,苏联戈尔巴乔夫推行改革,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四、两极格局对世界的影响1、国际关系紧张:美苏之间的军备竞赛、地缘政治争夺等导致国际关系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局部地区冲突不断。
雅尔塔体系与两极格局
雅尔塔体系与两极格局雅尔塔体系与两极格局雅尔塔体系和两极格局具有很大的共同性,它们都是对二战结束到苏联解体这一历史时期的国际关系格局的一种概括和描述。
但它们又有明显的差异。
从内容上看,雅尔塔体系主要是讲美苏如何在欧洲、东亚划分势力范围,在这一过程中,美苏关系由战时合作演变为战后对抗;而两极格局只是指美苏走向全面对抗后的国际格局。
从起始时间上看,雅尔塔体系确立有一个过程,但大体上以1945年联合国成立作为其确立的标志;而两极格局的确立则是在1947年杜鲁门主义提出、美苏走向全面对抗时。
可以说,雅尔塔体系是战后世界政治和整个国际关系格局的基础,它始终以美苏关系为主线,包括美苏合作和美苏对抗两个阶段,而两极格局则是指雅尔塔体系框架内美苏关系的第二阶段,即对抗阶段。
雅尔塔体系的演变就是两极格局,应该不能算同时存在雅尔塔体系的实质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苏要求两分天下两极格局的实质是美苏争霸冷战好象是在20世纪60年代结束的雅尔塔体系中美苏势力相当雅尔塔体系是二战之后世界的国际关系格局,就像是一战后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一样的。
冷战是因为两种不同的意识形态,是因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根本对立。
两极格局的两极,就是指的美国和苏联,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美苏争霸。
美国为了实现对苏联的封锁,就实行了冷战政策,在西欧推行马歇尔计划。
直到苏联解体,美苏争霸结束,两极格局也从此结束,世界呈现了一超多强的局面,并朝着多极化的趋势发展。
雅尔塔体系、冷战、两极格局与美苏争霸的关系在初中《历史与社会》九年级第一课《战后世界新格局》中,出现了“两极”、“冷战”“美苏争霸”这些名词,这些国际关系的专有名词含义是什么?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怎么样的?教材及教学参考书讲述的不是很清楚,很多老师在教学中存有不少的疑惑乃至错误,现在将它们连同与之有紧密联系的雅尔塔体系释读一下,希望能给大家有所帮助,疏漏之处还望批评指正。
“雅尔塔体系”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美、英、苏、中等国对结束战争、处理战争遗留问题及维护战后和平通过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和波茨坦会议等进行的多次讨论后形成的一系列协议和谅解,由此划分政治版图与势力范围而建立起来的新的国际关系格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二战后对日本法西斯惩处不彻底的主要原因是( A.苏联的利益考虑 C.日本认罪态度好 B.美国的利益考虑 D.中国政府的宽容
)
B
5.近代以来,国际关系中先后出现维也纳体系、凡尔 赛—华盛顿体系、雅尔塔体系。 D 关于这三个体系共同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在战争后建立起来的
B.重新划分了国际关系格局
第二种生活方式基于强加予多数人头上的少数人意 志。它所依靠的是恐怖和压迫,操纵下的报纸和 广播,内定的选举和对个人自由之压制。 我相信,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各自由民族,他 们抵抗着企图征服他们的掌握武装的少数人或外 来的压力。 • 我相信,我们必须帮助自由民族通过他们自 己的方式来安排自己的命运。 • 我相信,我们的帮助主要是通过经济和财政 的支持,这对于经济安定和有秩序的政治进程来 说,是必要的。 • ——杜鲁门致国会之咨文
不同点;①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体现了英、法、美等多个帝国主 义大国的意志;而雅尔塔体系体现了美苏两国的意志。
②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而雅尔 塔体系则是帝国主义大国与社会主义大国的暂时妥协。 ③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是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的国际关系格局; 而雅尔塔体系则超出了欧洲的范围。
“我们肯定地必须不让那种事重演。这只有这 样做才能达到:在现时,即一九四六年,在 联合国普遍权威之下,就所有问题同俄国达 成良好的谅解;并且通过这个世界性组织, 在讲英语的世界及其一切联系地区的全力支 持下,使上述良好的谅解在许多和平的年份 中维持下去。
“请不要把不列颠帝国和联邦的坚持的能力加 以低估。……如果在美国的人口之外,再加 上英语联邦的人口,再加上这种合作关系所 涉及的在空中、海上、科学和工业各方面的 合作,那就不会出现不稳定的、靠不住的力 量均衡,致使野心家和冒险家情不自 禁。……倘若英国所有道义上、物质上的力 量和信念,都同你们的力量和信念兄弟般的 联合在一起,那么,就将不仅为我们、为我 们的时代,而且也将为所有的人,为未来的 世纪,带来一个广阔的前程,这是明确无疑 的。”
原则上——原则上倡导和平、民主;将两种社会制度纳入同一 国际关系格局,相比一战后的凡华体系具有进步性。 实质上——是苏美两国根据自己的战略需要,对世界格局做出 两分天下的划分,深深打上了大国强权的烙印。
(三月,有50个创始国,总部设在纽约。
《联合国宪章》是联合国组织的根本法,而且也是指导 国际关系的基本法则。 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及安全,发展各国间的平等友好 关系,促进国际合作,协调各国行动。 成立之初虽一度成为美国推行霸权政策的工具,但作 为当代世界最大、最具权威、最有影响性的全球性组 织,在解决国际争端上的积极作用仍然不可替代,特 别是在中小国家和第三世界在国际舞台上发挥越来越 大作用的今天,更是如此。 主要机构联合国大会和安全理事会
一、美苏争锋
一、战后初期世界形势和雅尔塔体系的建立
(一)战后初期的世界政治经济形势 既是雅尔塔体系得以确立的背景,又是两极格局形 成的背景
(二)雅尔塔体系的建立和评价
雅尔塔体系标志着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的国际关系 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所取代,国际关系进入了一个新 时期。
二、两极格局的形成
德、日、意
法国 依 赖 英国 美国
马歇尔计划
材料三 美国应尽力协助世界恢复至经济健全的常 态,没有它,也就没有政治的安定,没有牢固的 和平。我们的政策不是反对任何国家、任何主义, 而是反对饥饿、贫穷、悲惨、混乱。……美国政 府的未来援助,应该不仅是缓和物,而是彻底的 治疗。我们相信任何政府诚意协助复兴工作的, 必会得到美国政府的全部合作。任何政府勾心斗 角阻挠他国复兴工作的,必不能享用我们的援助。 ──马歇尔1947年6月在哈佛大学的演说
上一次,我曾目睹大战来临,对自己本国同 胞和全世界大声疾呼,但是人们都听不进。 近至1933年,甚至1935年,或许还能把德国 从后来落到它头上的可怕命运中拯救出来, 使我们大家都免遭希特勒强加于人类的苦难。 “在全部历史中,没有一次战争比前不 久使地球上这么多广大地区沦为废墟的这次 大战,更容易用及时的行动加以制止。它本 来可以不发一枪就被制止住,而德国本来可 以至今是一个强大、繁荣、受尊敬的国家。 但是,谁也听不进。于是所有我们这些国家, 一个接一个都被卷入可怕的漩涡中了。
工业生产量
外贸出口额
黄金储备
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 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
雅尔塔体系 概念:
战后世界大国按照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 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新的国际关系格局。
主要内容:
①处置战败国。 ②重新划定欧亚政治地图。 ③建立联合国。
评价:
• 马歇尔计划的真实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说其不仅 仅是一项经济援助计划?
1955 年 华 沙 条 约 组 织 成 立
1949 年 北 大 西 洋 公 约 组 织 成 立 两 极 格 局 最 终 形 成
什么是“冷战政策”?冷战开始的 标志是什么?美国推行“冷战政策” 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冷战政策,是指以武力为后盾采取除军事进攻 以外的一切敌对活动和对抗形式对社会主义国 家进行遏制, 同时对欧洲资本主义国家加以扶植和控制, 并力求控制广大的“中间地带”,即亚、非、 拉美国家。
杜鲁门主义
• 材料二 世界上许多国家的人民近来在违反其意 愿的情况下,被迫接受极权政制。美国政府曾经 屡次提出抗议,抗议在波兰、罗马尼亚和保加利 亚使用压力和威胁,因为这违犯了雅尔塔协议。 我还须指出,许多别的国家,也有相似的发展。 在世界历史的现阶段,几乎每一个民族都必须在 两种生活方式之中选择其一。这种选择大都不是 自由的选择。 一种生活方式是基于多数人的意志,其特点为自 由制度,代议制政府,自由选举,个人自由之保 障,言论与信仰之自由,免于政治压迫。
• 杜鲁门主义的实质是什么? • 杜鲁门主义实质: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 政,加紧控制其他国家的纲领和政策。以杜鲁 门主义为起点,美国在经济方面推行了援助西 欧的马歇尔计划,在军事方面建立了北大西洋 公约组织。 • 杜鲁门主义是美国对外政策的重大转折点。 它与美国当时实行的马歇尔计划共同构成美国 对外政策的基础,标志着美苏在二战中的同盟 关系的结束及冷战的开始,也标志着美国作为 战后第一大国的世界霸主地位的确立。在此后 长达30年的时间内,杜鲁门主义一直作为美 国对外政策的基本原则并起着支配性作用。
中国与联合国
1970年12月,西德总理勃兰特在华 沙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前下跪
2004年日本首相再次参 拜靖国神社
(四)对德日法西斯的处理 1、对德国的分区占领和纽伦堡审判
这是一次正义和全面公正的审判,使纳粹战 犯受到应有的惩罚,起到了警世作用,有利 于防止纳粹势力再度复活。
2、美国对日本的单独占领和东京审判
④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建立在战胜国对战败国掠夺的基础上,必 然随着德国等的崛起而瓦解;而雅尔塔体系则是两个战胜国之间 的妥协,必然随着一方的解体而瓦解。 ⑤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的主要矛盾是战胜国与战败国及战胜国之 间的矛盾;而雅尔塔体系的主要矛盾则是两种不同社会制度之间 的矛盾。
1、下列关于雅尔塔体系的表述不准确的是 ( )
• (2008宁夏) 欧洲在战后一个严寒的黎明醒来。1947 年的冬天是气候最恶劣的季节。从1月到3月,一股冷风 横扫德、意、法、英等国……狂风呼啸,积雪如山,交 通断绝,浮冰堵住了泰晤士河口;运载着食品给养的火 车转眼之间就冻在铁轨上;驶往巴黎的运煤船被冰块堵 在水上航行不得。在柏林……作为应急措施,每户德国 家庭分配到一棵树作为取暖之用。 • 整个欧洲,供水系统、下水道排污以及其他大部分生活 设施瘫痪;食物供应日减,煤的储备不断减少……英国 的失业人口在两个月之内增加了100万。政府和工业都 在冰雪中停止运作了。生命似乎已被冻僵:400万头羊、 3万头牛冻饿而死。在置身其间的哲学家以赛亚· 伯林看 来,这里“空旷,寥无人迹,就像一具优雅的尸体”。 • ——摘编自(英)弗· 斯· 桑德斯《文化冷战与中央情报 局》 •
C.带有大国强权政治的色彩
D.没有进步作用
6.两极格局下美苏的对抗形式主要是(
A.战争 B.冷战 C.经济封锁
)
B
D.思想渗透
我决定,对日本的占领不能重蹈德国的覆辙。我不想分割地 管制或划分占领区。我不想给俄国人以任何机会,再让他们 像在德国和奥地利那样去行动。 ——《杜鲁门回忆录》 (1)“重蹈德国的覆辙”是怎么回事?
• 【解析】 • 此题以二战作为背景,考察战争的破坏性影响及 战后重建的相关知识点。第一问应该非常明确的 是战争是导致这种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再加上 自然灾害,使得欧洲变得脏乱、寒冷、饥饿,寥 无人迹,就像一具优雅的尸体。第二问马歇尔计 划对欧洲的影响,要从美国加强对欧洲援助的目 的出发,思考其对于欧洲经济、政治和社会稳定 的影响,同时特别要注意题中的材料强调的是欧 洲的联合一致,将二者结合考虑,形成文字。 • 【答案】 • 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对欧洲各国经济造成严重 破坏;1947年冬季的恶劣气候使民众生活进一步 恶化,人们的心理受到冲击。
总体来讲是正义和公正的,但在美国的庇护 下,一些侵华战犯得以逃脱,为以后日本军 国主义势力东山再起留下祸根。
三、两极格局的形成
1.两极格局形成的基础和原因 雅尔塔体系的确立 基础—— 美苏均势
二战结束后,美苏意识形态和国 主要原因—— 家利益的矛盾冲突加剧,战时同 盟关系破裂
• 材料一 1946年3月5日,英国首相丘吉尔在应邀访问美 国期间在密苏里州富尔敦城的威斯敏斯特学院发表了题为 《和平砥柱》的演讲。在演讲中,丘吉尔对苏联大加攻击。 他说:“从波罗的海边的什切青(斯德丁 )到亚得里 亚海边的的里雅斯特,已经拉下了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 这张铁幕后面坐落着所有中欧、东欧古老国家的首都—— 华沙、柏林、布拉格、维也纳、布达佩斯、贝尔格莱德、 布加勒斯特和索菲亚。这些著名的都市和周围的人口全都 位于苏联势力范围之内,全都以这种或那种方式,不仅落 入苏联影响之下,而且越来越强烈地为莫斯科所控 制。”“几乎在每一处都是警察政府占了上风。到目前为 止,除了捷克斯洛伐克以外,根本没有真正的民主。” • 丘吉尔还指出,在铁幕外面,共产党的“第五纵队”遍布 各国,“到处构成对基督教文明的日益严重的挑衅和危 险”。丘吉尔呼吁英美联合起来,建立“特殊关系”,推 动西方民主国家“团结一致”。 ──丘吉尔1946年在美 国富尔顿的演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