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2《经济与社会》第四课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 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第四课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复习PPT全文课件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第四课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复习PPT全文课件
性分配;非公有制经济中的分配方式一定是非按劳分配方式。 • 3.私营企业中的工人获得的工资收入属于按劳分配收入或按劳动成果分配。(×) • 剖析:属按劳动要素分配。 • 4.劳动收入都属于按劳分配方式。(×) • 剖析:只有公有制经济范围内的劳动收入是按劳分配方式,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
按生产要素分配中的按劳动要素分配属于非按劳分配方式。
非公有制经济中的劳动收入: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中职工的工资、奖 金、津贴 私营企业主的税后利润;股息和分红;储蓄、债券的利息
技术入股、专利使用、技术转让的收入;作家稿酬 企业管理人才(如经理)凭借其管理才能在生产经营中的贡献而参与 分配的方式 土地、房屋的租金和转让金,如农民土地流转获得的收入
提供信息资料、管理方案(点子)等获得的收入
产收入,或者是租金、土地征用补偿和土地转包收入。 • (5)农民的种粮补贴收入,属于转移性收入。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第 四课我 国的个 人收入 分配和 社会保 障复习P PT全文 课件【 完美课 件】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第 四课我 国的个 人收入 分配和 社会保 障复习P PT全文 课件【 完美课 件】
2.按劳分配
性质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具体 内容
①适用范围:公有制经济 ②分配尺度: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 ③分配对象:个人消费品 ④分配标准: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原因
①前提:生产资料公有制 ②物质基础: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不能按需分配) ③直接原因: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 (不能平均分配)
完善个人收入分配
1、为什么?
2、如何?
多种多样的社会保障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4.2 我国的社会保障 教案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二经济与社会

4.2 我国的社会保障 教案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二经济与社会

4.2 我国的社会保障教案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二经济与社会【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发挥的作用;2、阐释国社会保障的主要形式及其含义;3、阐释我国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要求,明确我国建设社会保障体系的目标,理解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

【核心素养】1.政治认同:了解社会保障的主要形式和作用,感悟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的成就,体会生活中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2.科学精神: 探究经济发展水平与社会保障水平的关系,理解我国社会保障水平要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原则,培养学生分析经济现象的能力,增强辩证思维能力。

3.法治意识:分析社会保障的权利与责任的关系,理解基本养老保险具有互助性、强制性,强调权利与义务的统一,增强法治观念。

【教学内容】我国的社会保障【教学重点】1.社会保障具有稳定器功能、调节功能、互助功能、促进发发展的功能。

2. 完善社会保障,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

【教学难点】社会保障的公平性特征。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社会保障体系是人民生活的安全网和社会运行的稳定器。

要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度,发展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

为此,须尽快补齐短板,夯实养老保险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织为实现广大民众“老有所依、老有所养”提供更坚实可靠的制度保障。

织牢社会保障“安全网”,努力推进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新课课题: 我国的社会保障一、多种多样的社会保障体系情境一观看视频,结合结合现实生活说一说“我国多种多样的社会保障形式有哪些”?学生:观看视频回答: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是什么?及其主要形式有哪些?教师:展示“社会保障的含义”和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形式1、含义:社会保障是指国家通过立法,积极动员社会各方面资源,保证无收入、低收入以及遭受各种意外灾害的公民能够维持生存,保障劳动者在年老、失业、患病、工伤、生育时的基本生活不受影响,同时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逐步增进公共福利水平,提高国民生活质量。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第四课《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判断改错题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第四课《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判断改错题

必修二第四课《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判断改错题1.深圳完善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顺应了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

(______)2.国务院加大对贫困落后地区教育投入体现了政府通过再分配促进社会公平。

(______)3.我国免征中小微企业养老、失业和工伤保险单位缴费,能切实减轻这些企业的税收负担。

(______)4.效率与公平二者互为前提。

(_______)5.税收就是初次分配的手段。

(_______)6.我们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就是共同富裕。

(_______)7.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_______)8.居民收入均来自初次分配的收入。

(_________)9.存款和债券的利息,股票投资的收入等各种按生产要素分配属于再分配。

(_________)10.要鼓励勤劳致富(______)11.收入分配公平就是要求收入分配相等。

(_______)12.购买债券的利息收入和购买股票的红利收入属于合法的非劳动收入,属于按资本要素分配的收入。

(_______)13.科研人员的收入属于按劳分配。

(_______)14.财产性收入不等于按资本要素收入。

出租所得的租金等等。

通俗地说,财产性收入就是人们投资理财所获得的收益。

(_________)15.非公有制经济的企业主生产经营取得的税后利润,公民的利息收入、股息和红利,债券、股票交易收入属于按劳分配收入。

(_______)16.劳动收入和工资收入都属于按劳分配。

(_________)17.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收入属于按劳分配分配收入。

(_______)18.农民承包土地自己经营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收入。

(_______)19.按劳分配为主体就是个人收入分配来源中劳动分配占较大部分。

(______)20.按劳分配意味着不同公有制经济性质的企业的劳动者的等量劳动可以得到等量的报酬。

(_______)21.我国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是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的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二4.2我国的社会保障 说课(共24张ppt)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二4.2我国的社会保障 说课(共24张ppt)
议学小结:社会救助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视频,分析议学问题,创设真实 情境,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理解社会救助的地 位、保障对象、来源、目的。
教学过程
议题二:我国有哪些社会保障形式
环节二:社会保障的形式
议题情景:观看视频《社会福利》 议 学 问 题 :结合教材内容 (1)议学活动:分析社会保险的地答。
第四课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 社会保障
第二框 我国的社会保障
说课目录
1、教材分析 2、学情分析 3、教学目标 4、教学重难点
5、教学过程及策略 6、教学效果及反思 7、作业练习 8、板书设计
1、教材分析
本课对应的核心素养目标是政治认同、法律意识、科学精神、公共参与。对应
的课标内容是“评析实现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政
议 学 小 结:
1.必要性: 面对现实生活中人们可能遇到的疾病、失业、 养老、灾害、生活贫困等各种问题,国家依法 建立起由政府和社会承担主要责任的社会保障 “安全网”。
2.重要性
原因:必要性+重要性
教学过程
议题二:我国有哪些社会保障形式
环节二:社会保障的形式
议题情景:观看视频《社会保险》 议 学 问 题 :结合教材内容 (1)议学活动:分析社会保险的地位、保障对象、来源、目的。 学生讨论回答:结合教材进行梳理回答。
议题情景:观看图片对话
议学问题:结合议学情境和教材内容
(1)结合教材内容回答为什么要建立 社会保障体系?
学生讨论回答:结合教材进行梳理回答 。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 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议学活动】分析、商议、描述、展示
教学过程
议题一:国家为什么要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高中政治第2单元 第4课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第2框我国的社会保障课件部编版必修2

高中政治第2单元 第4课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第2框我国的社会保障课件部编版必修2

(B)
A.社会保险、社会福利
B.社会救助、社会保险
C.社会优抚、社会保险
D.社会福利、社会救助
思维·建模
变式训练
1.2021年11月1日,《上海市慈善条例》正式施行,聚焦放大“社 区慈善”是一大亮点。条例部分内容节选如下:
第五章 社区慈善 第三十七条 本市建立社区与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 社会慈善资源的联动机制,通过发展慈善超市、社区基金,培育社区 慈善类社会组织,开展群众性互助互济活动等形式,推动社区慈善发 展,促进基层社会治理。
(2)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下调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 比例……各地在征收体制改革过程中不得采取增加小微企业实际缴费负 担的做法,不得自行对历史欠费进行集中清缴。加快推进养老保险省级 统筹改革,继续提高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比例、划转部 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社保参数的调整已成为宏观经济调控和确保 经济运行的一个手段,社保政策的变化对实体经济运行将产生巨大影 响。
业保险、生育保险等。
(2)社会救助 ①特点:是最先形成的、__历__史__最__悠__久__的社会保障形式。 ②方式:政府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因自然灾害或其他经济社会 原因而无法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公民给予_无__偿__帮__助___。 ③目的:保障其_最__低__生__活__水__平___。 ④作用:是保障社会成员生活安全与生存权利的“最后一道防 线”。
知识点二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1.全覆盖:要公平对待每个公民并确保其享受相应的社会保障权
益。为此,要建立起___覆__盖__全__民_、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体系,形成没有 漏洞的“安全网”。同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要更多地维护好弱势群体 的利益,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二4

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二4

法律规定有权利享受社会 保险的人
满足被保险人的较高层次的
保险需求
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 需求
投保人事先都要缴纳保险费;被保险人遇到风险后可获得一
定的赔偿,都是规避风险的有效措施。
(2)社会救助
①地位:
社会救助是最先形成的、历史最悠久的社会保障形式。是保障社 会成员生活安全和生存权利的“最后一道防线”
兜底线:就是发挥社会政策的托底功能,切实保障群众基本生活需求,兜住民生保障 底线,坚守社会稳定底线。 织密网:就是要实现制度最广泛的覆盖,既要实现社会保障权利的普遍拥有和社会保 障资源的均等配置,让人人都能享受基本社会保障。 建机制:就是要持续深化改革,建立健全体制机制,提高社会保障制度化法治化水平。
稳定功能(减震器)
(2)社会保障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能够调节不同社会 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和冲突,促进社 会公平正义。
调节功能(平衡器)
(3)社会保障通过风险分摊与责任共担,充分发挥社会
互助功能,同时通过社会成员的自助与他助,推动社会
持续健康发展。
互助功能(助推器)
笔记:1.为什么建立社会保障?
(1)必要性:
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可能会遇到疾病、失业、养老、灾害、生活贫困等各种问 题,需要国家依法建立起由政府和社会承担主要责任的社会保障“安全网”。
(2)作用:
①社会保障作为精巧的“社会减震器”,通过防范和化解社会成员的生存 危机,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权利,能够有效维护社会生活秩序的稳定。② 社会保障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能够调节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 化解社会矛盾和冲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平衡器)
(1)社会保险:地位、含义、内容 (2)社会救助:地位、含义、内容、作用 (3)社会福利:地位、含义、作用 (4)社会优抚:地位、含义 3.怎么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4.1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说课稿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2经济与社会

4.1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说课稿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2经济与社会
2.生生互动:组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在合作中交流观点、共同解决问题。此外,设计课堂小游戏、竞赛等环节,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为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我将以以下方式导入新课:
1.以生活中的实例为切入点,提出问题:“为什么同样的工作,不同的人收入却有所不同?”引发学生对收入分配制度的思考。
(1)认同我国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的合理性,增强制度自信;
(2)关注社会公平,树立公平正义的价值观念;
(3)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激发为国家和民族发展贡献力量的责任感。
(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如下:
1.教学重点:
(1)我国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1.小组讨论:针对收入分配不均的现象,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原因和解决办法。
2.案例分析:提供几个现实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建议。
(二)学习障碍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我国基本经济制度、企业的经营与发展等前置知识。但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以下障碍:
1.对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的理解不够深入,难以把握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内涵;
2.对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效率的关系认识模糊,容易产生困惑;
3.缺乏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对案例分析的思路和方法掌握不足。
2.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境相结合,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案例教学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课堂的趣味性。
(二)媒体资源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使用以下教具、多媒体资源和技术工具:
1.教具:准备图表、数据卡片等实物教具,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收入分配制度及其变迁。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2)第4课第二框《我国的社会保障》说课稿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2)第4课第二框《我国的社会保障》说课稿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2)第4课第二框《我国的社会保障》说课稿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高中思想政治必修2“经济与社会”的第4课第二框《我国的社会保障》。

第3课讲授“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

分两框展开:第一框“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第二框“我国的社会保障”。

两框的逻辑关系是:第一框阐述收入分配方式,第二框阐述社会保障,社会保障里包含着复杂的分配系统,二者的目的是一致的。

因此两框是互相衔接,互相联系的。

通过本课的教学,引导学生认识了解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与政策。

探究这些问题,有助于我们增强社会公平正义感,更好地参与实现共同富裕的实践中来。

本框承载着实现本课教学目标的任务。

为了更好地落实教学目标,下面我从课程标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学情分析、板书设计等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内容要求2.2了解我国个人收入的方式与合法途径,解释个人收入分配政策的完善;评析实现共同高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政策,列举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擂施。

”二、教材分析。

本框“我国的社会保障”,由一个“探究与分享”导入,讲述我国的社会保障形式多样、作用广泛、如何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从而让学生更深入认识我国社会保障制度。

包括两目:“多种多样的社会保障”、“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第一目阐述两层意思:我国的社会保障作用;我国社会保障的形式。

第二目阐述两层意思:如何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目标。

三、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一)教学目标:认识理解现阶段我国社会保障的作用、形式,阐述如何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二)核心素养:1.政治认同:通过探究我国实行的社会保障形式、作用,树立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观念,树立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坚定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科学精神:全面认识理解我国社会保障的形式及作用,科学评析实现共同高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社会保障政策。

新教材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2第四课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教学课件

新教材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2第四课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教学课件

新教材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2第四课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教学课件新教材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2第四课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教学课件教学内容一:我国个人收入分配现状我国个人收入分配是指国家按照一定规则对个人获取的各种收入进行再分配的过程。

个人收入分配的目标是实现社会公平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根据新教材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2第四课的教学要求,下面将重点介绍我国个人收入分配的现状。

1. 收入分配模式我国个人收入分配主要采用的是“双轨制”模式,即通过市场机制和政府调节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分配。

市场机制在决定个人收入分配中起到主导作用,而政府则通过税收政策、社会保障等手段对收入进行再分配。

2. 收入差距目前,我国个人收入分配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地区差距以及行业差距是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主要源于城市化进程和经济发展不平衡,地区差距则是由于地理位置、自然资源等因素所致,而行业差距则是因为不同行业的收入水平不同。

3. 调控政策为了缩小收入差距,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

例如,提高劳动者工资收入,发展公平竞争的劳动市场,加强税收调节,实行差别化的社会保障政策等。

这些政策的目的是通过调节市场分配,实现收入的公平合理分配。

教学内容二: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是指通过一系列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社会保障制度来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需要和社会权益。

根据新教材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2第四课的教学要求,下面将重点介绍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

1. 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为参保人员提供养老金待遇,确保他们在退休后有一定的基本生活保障。

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分为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和农村居民养老保险两大类。

2. 医疗保险制度医疗保险制度是为了解决人们在医疗方面的风险而建立的。

我国的医疗保险制度包括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职工医疗保险等。

这些保险制度可以为参保人员提供医疗费用的报销或补偿,减轻他们的经济负担。

高中政治第二单元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第4课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第2框我国的社会保障部编版必修2

高中政治第二单元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第4课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第2框我国的社会保障部编版必修2

险参保人数13.46亿人,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底线”加 紧筑牢,“保障网”更为坚实,让人民群众更多分享改革发展成 果。
结合材料,运用社会保障的相关知识,谈谈如何更好地实现“老 有所养、老有所依”。
提示:①要公平对待每个公民并确保其享受相应的社会保障 权益,统筹城乡养老服务设施。②要坚持社会保障水平与经 济社会发展相适应,既要让人民用得上,也要扶得起、办得起。 ③要做到权责清晰,明确各方的权利与责任,严格依法监管各 类养老服务设施。④要按照应保尽保的原则,加快健全覆盖 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安全规范、可持续的多层次社 会保障体系,从而更好地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
需求
保险需求
由国家、单位、个人分摊 完全由个人负担
保险范围
社会成员最迫切的保险项 目
保险项目广泛,保险范围大 小和给付标准与缴纳的保险 费成正比
比较
社会保险
商业保险
不 同 点
分类
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 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 险等
人身保险、财 产保险
经营方式 由国家经办
保险公司经营
都是减少危害、防范后患、保障生活、安定社
(3)互助共济功能:社会保障通过风险分摊与责任共担,充分 发挥社会互助共济功能,同时通过社会成员的自助与他助,推 动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2.分类 社会保障既有经济保障,也有服务保障。 经济保障是国家通过货币或有价票证的形式,为国民提供经 济援助,满足其基本的生活所需。经济保障主要以社会救助 金、社会保险金、社会福利金等形式提供保障。 服务保障是通过提供日常照料、医疗护理等服务,满足人们 多样化的生活保障需求。国家提供社会服务机构和设施、各 类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儿童收养救助服务、各类社区服务 机构和设施、残疾人服务等形式,以满足特殊群体的需求及 全体国民的高层次保障诉求。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二经济与社会4.1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说课稿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二经济与社会4.1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说课稿

高中政治必修二《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说课稿一、说教材(一)说教材地位和作用《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这节课是必修2《经济与社会》第四课《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的第一节。

本节课主要有两个框题,分别为“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完善个人收入分配”。

教材围绕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这一核心,通过对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学习,深化对按劳分配内容及意义的认知,分辨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形式,理解初次分配与再分配,明确消除分配的意义,培养学生对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政治认同。

(二)说学情从学生认知情况来看,学生此前已经学习了“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以及“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理解了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与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对我国的相关经济制度和体制已具理论认知。

虽然学生通过学习已经了解了我国的基本的经济制度与经济体系,但学生缺乏对我国基本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作用和意义的理解,以及对我国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的理解和认同。

从学生的生活认知来看,学生的生活离不开经济,家庭的经济收入可能来源于不同的分配方式,但是学生没有将具体生活案例与我国的收入分配方式相联系的能力。

从学生的基本态度来看,学生了解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认同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但是缺乏对我国的个人收入方式和按劳分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制度的理解认同。

虽然学生经过对第一单元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的学习,具有一定分析问题能力,但缺乏问题意识,探究能力不强。

(三)说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我国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及其必然性;掌握按劳分配的地位、性质、决定因素及其重要性;知道按要素分配的意义;掌握消除贫困的必要性。

2.能力目标:能够区分居民的收入种类,能够分析初次分配和在分配的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够认同我国的个人分配制度,感受到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有利于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促进社会财富的增加和社会生产的发展。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2经济与社会我国的社会保障教学ppt课件15张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2经济与社会我国的社会保障教学ppt课件15张
措施3.要做到权责清晰。社保资金的筹集涉及政府、企业、个人的经济利益,需
要各方合理分担责任。要明确各方的权利与责任,严格依法监管。 建机制
第三章 基本医疗保险 第二十三条 职工应当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由用人单位 和职工按照国家规定共同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 第二十四条 国家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第二十五条 国家建立和完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行个人缴费和政府补贴相结合。 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人、丧失劳动能力的残疾人、低收入家 庭六十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和未成年人等所需个人缴费部分,由政 府给予补贴。
结论:社会保障形式有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
2.这些努力为什么让人们有幸福感?
社会保障的作用 (1)防范生存危机,维护社会秩序稳定--“社会减震器” (2)调节利益,促进社会公平——“社会公平的调节器” (3)分担风险 , 推动社会发 展——“社会推进器”或“互助器”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 , 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 皆有所养。
措施2.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要坚持社会保障水平与
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保障适度
小资料: 二战后,一些欧洲国家进入经济高增长阶段,社 会福利水平不断提高。公民享有免费的医疗、悠长的 假期、长期的失业救济……这被称为无处不在的社会 保障。“与其去做1欧元1小时的体力活,不如舒舒服 服躺在家里拿救济金”成为一些人的心态写照,影响 劳动效率和生产发展。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爆发以来 ,这些国家的高福利政策给财政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同学们,你如何看待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社会保障?
新中国成立初期,经济发展水平不高,能够享受到社会 保障的人少之又少,这是与当时的国情相适应的。

必修二第四课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1)-2025年高考政治核心知识课件(统编版必修2)

必修二第四课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1)-2025年高考政治核心知识课件(统编版必修2)

考点一、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
【拓展延伸】
1.按劳分配≠公有制中的分配 按劳分配只存在于公有制经济中,但公有制经济中除了按劳分配,还有按生产要素分配、福利 性分配、社会保障收入等。 2.按劳分配并不意味着等量的劳动获得等量的报酬,因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同的地 区、不同部门、不同企业的效率不一样。 3.不是所有的劳动收入(工资、奖金、津贴)都是按劳分配;公有制经济中并不都是按劳分配
要 素
土地要素 土地、房屋的租金和转让金,农民转让土地经营权所得的收入
分 技术要素 技术入股、专利使用、技术转让等的收入
配 管理要素 企业管理人员凭借管理才能和在生产经营中的贡献等获得的收入
广泛存在 于包括公 有制经济 和非公有
制经济中
数据要素 通过信息技术的收集、筛选、加工、处理的“大数据”获得的收入
【注意】最低工资标准属于初次分配;最低生活保障属于再分配。
考点一、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
3.(2022·北京)促进公平就业、减少人力资本提升的障碍,可以让更多人根据自身比较优势选
择职业,从而提升经济效率,促进经济增长。下列做法符合上述原理的是( )
①征收个人所得税,调节个人收入分配
②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均等化的公共服务
③发展多种层次和形式的职业教育,推进多元办学 ④提高进口产品关税,保护本国相关产业工人的就业机会
C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征收个人所得税,有利于调节个人收入分配,但是与促进公平就业,减少人力资本提升的障碍 没有关系,①不选。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均等化的公共服务,有利于促进公平就业,吸引更多的劳动者 ,②入选。开展多种层次和形式的职业教育,推进多元办学,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的工作技能和个人素质 ,提升经济效率,促进经济增长,③入选。我国坚持对外开放,不能通过提高关税的方式来保护本国相 关产业,④不选。

部编版高中政治必修二 第四课 我国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

部编版高中政治必修二 第四课 我国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

小吕是一家公司的员工,业余时间喜欢搞小发明,通过转让自己的发明专利,获 得一笔可观的收入。
按生产要素分配
居民收入分配方式的多样化决定收入来源、途径的多样化:
按劳分配:



劳动

学科网原创
按生产要 知识、技术
素分配
资本
管理
与所有制没有直接关系
收入来源: 劳动收入
财产收入 (转让、出租、投资) 经营收入(老板) 转移收入(捐款、补贴、社保)
技术入股、专利使用、技术发明成果转让等 的收入
包括私营企业主投资生产经营取得的税后利 润;金融投资取得的利息收入、债券、股票 交易收入等
指企业的管理人才凭借其管理才能在生 产经营中的贡献而参与分配的形式
与所有制关系不大, 注意关键词
小吕一家的分配方式有哪些?
小吕的爸爸在一家国有企业工作,每月有工资,年终还有奖金。
第四课 我国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 ——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知识海洋
决定 生产
决定
生产资料所有制
分配 分配方式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 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决定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 并存的分配制度
注:分配方式与所有制有关
分配方式: (1)范围:在公有制内,
具体形式【理解】
按劳分配
小吕的妈妈在一家国有控股企业工作,除工资外,持有的公司股票也有分红。
按劳分配
家庭投资理财由妈妈负责,银行存款和国债都有收益。
按生产要素分配
按生产要素分配
小吕的叔叔是农民,一开始自己经营承包土地,后来转让了自家承包地的经营权, 一心一意经营农家乐,收入增加了很多。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二经济与社会4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二经济与社会4

满足社会 公共需要
满足共同需要的部分(学校、保健设施 等),为丧失劳动能力的人等设立的基金
3.具体形式: (1)公有制经济中劳动者的工资、奖金、津贴 (2)农民承包经验集体土地获得的收益
按劳分配一定存在于公有制中
问题3:我国为什么不实行平均分配或按需分配?
抑制积极性和创造性, 不利于社会财富增加
完善个人收入分配的措施 思考:如何更好的体现分配的公平性?
完善个人收入分配的措施
(4)再次分配:(在初次 分配的基础上,由政府对要素 收入进行再次调节的过程)。 要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 移支付等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 调节机制,强化税收调节。
完善个人收入分配的措施
(5) 第三次分配: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
“做蛋糕”与“分蛋糕”
第三课 我国的经济发展
做大蛋糕
第四课 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
分好蛋糕
第四课 我国的个人分配与社会保障
第一框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 配方式并存
完善个人收入分配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所 有分配方式并存
1.原因 2.内涵
问题1:对于一个国家而言,蛋糕要分给谁?
社会所创造的国民收入要在政府、企业、个人之间进行合理分配,分 别形成政府收入、企业收入和个人收入,以满足不同的社会需要
1.地位:按劳分配是社会 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 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公有制经济范围内分 配的原则是按劳分配
公有制在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
按劳分配在我国所有分配方式 中占主体地位
2.基本内容和要求: 主体
有劳动能力的社会成员必须参加劳动;在作了必要的扣除后,以劳动者向
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对个人进行分配,多劳多得、

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2《经济与社会》第四课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 知识清单

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2《经济与社会》第四课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 知识清单

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2《经济与社会》第四课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知识清单4.1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一、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1、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P44(1)内容: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原因: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制度我国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对应地就要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按劳分配 P45(1)地位、性质: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

存在的范围: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

(2)基本内容和要求:有劳动能力的社会成员必须参加劳动;在作了必要的扣除后,以劳动者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对个人进行分配,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3)★★★意义、原因、优势:①劳动者的个人收入与其付出的劳动数量和质量直接联系在一起,有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②实行按劳分配是对以往几千年来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4)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因:实行按劳分配,是由一定的经济条件决定的。

①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②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

③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3、★★★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按要素分配) P45要素劳动在非公有制经济中,劳动者所获得的工资、奖金、津贴等收入资本储蓄存款获得的利息、购买债券获得的利息、购买股票获得的股息或股权转让收入、私营企业主的税后利润知识稿费等收入技术技术入股、专利使用、技术转让获得的收入等管理企业管理人才凭借其管理才能在生产经营中获得的收入土地土地、房屋的租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收入等意义有利于让一切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推动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经济发展。

1.收入来源多样化的原因:我国现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使我国居民收入来源多样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2《经济与社会》
第四课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知识点总结
要点梳理
一、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我国的分配制度(制度环境)
1.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
(1)制度内容: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原因:我国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决定了分配制度必然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分配方式——按劳分配
( 1)基本内容和要求
有劳动能力的社会成员必须参加劳动;在作了必要的扣除后,以劳动者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对个,人进行分配,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2)形式:公有制企业中,工资+奖金+津贴;农村集体经济中,农民承包土地经营所得。

(3)原因
①实行按劳分配,劳动者的个人收人与其付出的劳动数量和质量直接联系在起,有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②实行按劳分配是对以往几千年来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3.分配方式——按生产要素分配
( 1)原因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除了公有制范围内的按劳分配,与多种所有制经济相适应,还存在多种分配方式。

(2)参与分配的生产要素
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

(3)积极意义
有利于让一切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推动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经济发展。

4.我国居民收入来源多样化
从个人获取收入的途径看,居民收入主要包括劳动性收人和财产性收人。

(1)劳动性收入,是指通过劳动所获得的收人,包括工资、奖金、津贴等。

(2)财产性收入,是指通过自己所拥有的各类财产获得的收人,包括银行存款所得的利息、房屋出租所得的租金等。

5.劳动是财富的源泉
( 1)我们获取的任何收入归根结底都来自劳动创造。

(2)要弘扬劳动精神,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

要鼓励全体劳动者通过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致富。

二、完善个人收入分配
1.原因
收人分配是民生之源,是改善民生、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最重要最直接的方式。

为此,必须完善个人收人分配,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收人分配关系。

2.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