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

合集下载

病原生物学与医学免疫学

病原生物学与医学免疫学

《病原生物学与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学大纲及复习思考题免疫学部分第一章免疫学概说课时:共1课时教学内容及要求掌握:免疫的基本概念,免疫功能和免疫应答的类型,免疫系统的组成。

熟悉:免疫学研究的范畴。

了解:免疫学发展简史。

一、医学免疫学概述;二、免疫学发展简史;三、免疫的现象、功能与概念;四、免疫应答的类型和特点;五、免疫系统的组成。

思考题:1.免疫的现代概念?2.机体免疫系统的三大功能及其在正常和异常条件下的表现分别是什么?3.试比较固有免疫与适应性免疫的特点。

第二章抗原课时:共2课时教学内容及要求掌握:抗原的概念,抗原的基本属性,表位的概念,抗原的种类。

熟悉:影响抗原免疫原性的主要因素,抗原的种类。

了解:交叉反应的概念及形成基础;超抗原、佐剂的概念。

一、抗原的概念;二、抗原免疫反应性的结构基础;三、影响免疫原性的因素;四、抗原的分类。

思考题:1.抗原、表位以及交叉反应的概念?2.影响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有哪些?3.交叉反应是否否定了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为什么?第三章免疫效应分子课时:共4课时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节免疫球蛋白掌握:抗体、免疫球蛋白、单克隆抗体的概念;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功能区、水解片断以及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功能。

熟悉:各类免疫球蛋白的主要特性和功能。

了解:抗体的发现及理化性质;一、抗体的发现及理化性质;二、抗体与免疫球蛋白的概念;三、免疫球蛋白的结构;四、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活性;五、各类免疫球蛋白的特点;六、单克隆抗体。

思考题:1.抗体与免疫球蛋白的主要区别?2.抗体的主要生物学功能有哪些?3.简述免疫球蛋白单体的基本结构?第二节补体系统掌握:补体的概念,补体系统的经典激活途径,补体主要的生物学作用。

熟悉:补体系统的组成及命名,补体系统的旁路激活途径及MBL激活途径。

了解:补体系统的调节。

一、补体的发现及其概念;二、补体系统的组成和理化性质;三、补体系统的激活;四、补体系统的调节;五、补体系统的生物学作用。

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 重点

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    重点

《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重点整理考试题型:单项选择(1分×10=10分)多项选择(2分×5=10分)名词解释(2分×10=20分)判断不改错(1分×15=15分)简答(包括画图)(5分×5=25分)问答(10分×2=20分)一、名词解释1、免疫:指机体识别自己,排除异己的保护性反应,在正常情况下维持内环境的稳定。

2、特异性免疫:又称后天获得性免疫或适应性免疫,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由于感染或接种疫苗获得的短暂或终生的免疫力。

3、非特异性免疫:又称固有免疫,是指人类在长期的种系发育和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一系列天然防御功能。

4、抗原:一类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使之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免疫应答产物在体内或体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亦称免疫原。

5、完全抗原:凡具有免疫原性和反应原性的物质称为完全抗原。

6、半完全抗原:只有反应原性而无免疫原性的物质称为半完全抗原,或不完全抗原。

7、抗原决定簇:抗原分子上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它是抗体及TCR/BCR特异结合的基本单位,又称表位。

8、交叉反应:共同抗原与特异性抗原决定簇即可与自己相应的抗血清起反应,也可与另一种抗原的抗血清起反应,此即为交叉反应。

9、胸腺依赖抗原(TD-Ag):为T细胞依赖抗原,属完全抗原,有B细胞表位和T细胞表位组成。

10、胸腺非依赖抗原(TI-Ag):为T细胞非依赖抗原,是有多个重复B细胞表位组成。

11、超抗原:是一类用极少量能活化大量的T细胞或B细胞,并诱导强烈免疫应答的抗原物质。

12、多克隆抗体:在含多种抗原表位的抗原物质刺激下,体内多个B细胞克隆被激活并产生针对各种不同抗原表位的抗体,起混合物即为多克隆抗体。

13、单克隆抗体:即单个B淋巴细胞克隆所分泌的抗体。

14、MHC:编码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的基因群称为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

15、正常菌群:正常情况下,在人类和动物体表及呼吸道、消化道和生殖道中寄生的一大群微生物,其种类和数量保持相对稳定,它们与机体之间保持相对稳定,称其为正常生物群,或正常菌落。

(完整版)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复习参考资料-副本

(完整版)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复习参考资料-副本

《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第一篇医学免疫学1、固有免疫:又称先天性免疫或非特异性免疫,是在长期种系进化过程中形成的无针对性的防御功能。

2、固有免疫3个特点:①非特异性、②可遗传性、③效应恒定性。

3、固有免疫3个组成:①组织屏障作用、②免疫细胞的非特异性作用、③体液因子的作用。

4、适应性免疫:又称获得性免疫或特异性免疫,是在机体与抗原物质接触后获得的有针对性的防御功能。

5、适应性免疫3个特点:①特异性、②习得性、③效应递增性。

6、免疫系统的功能:①免疫防御:是指机体排斥外源性抗原的能力。

②免疫自稳:是指机体识别和清除自身衰老残损组织的能力。

③免疫监视:是指机体杀伤和清除异常突变细胞的能力。

7、中枢淋巴器官:是各种免疫细胞发生分化成熟的场所。

①胸胁: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②骨髓: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8、外周淋巴器官:包括淋巴结、脾脏、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①淋巴结:T、B细胞定居的场所、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过滤作用(微生物、毒素、癌细胞、大分子物质)。

②脾脏:T、B细胞定居的场所、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过滤作用(突变细胞、衰老细胞)。

③相关淋巴组织:是人体重要的一道防线。

9、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粒细胞与肥大细胞。

10、抗原(Ag):指能和T、B细胞受体(TCR\BCR)结合,启动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免疫应答产物(抗体或效应细胞)在体内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又称免疫原。

11、免疫原性:指抗原能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或致病淋巴细胞的能力。

12、免疫反应性:指抗原能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或致病淋巴细胞的能力。

13、半抗原:仅有免疫反应性的物质。

14、完全抗原:具备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应性的物质,可由半抗原与蛋白载体交联而成。

15、抗原决定簇: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结构基础或化学基团,是抗原特异性的物质基础,又称抗原表位。

16、交叉反应:是指抗体不仅与其诱生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也可与某些非诱生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现象。

医学免疫学与病原微生物学知识重点

医学免疫学与病原微生物学知识重点

医学免疫学与病原微生物学知识重点免疫是机体识别和清除抗原性异物的一种生理功能。

包括对病原微生物及其毒性产物的识别和清除。

免疫应答:机体对抗原性异物的识别和清除的过程。

由体内的免疫系统与神经-内分泌系统共同协调完成。

免疫系统的功能:功能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免疫监视正常情况下防止病原微生物侵入清除损伤或衰老的自身细胞清除突变的自身细胞异常情况下超敏反应(过高)或免疫缺陷(过低)自身免疫性疾病细胞癌变或持续感染机体的免疫可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两种类型。

非特异性免疫的特征:①在种系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

②可以遗传。

③对一切异物(包括抗原性和非抗原性)均有免疫作用。

③各个体间的免疫能力仅有强弱之别。

XXX感化:皮肤黏膜的樊篱感化,血—脑樊篱,胎盘樊篱非特异性免疫中的免疫分子:补体系统,防御素,溶菌酶,细胞因子1.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的过程:①募集和迁移②吞噬和杀菌③降解和消化2.NK细胞的首要免疫生物学效应:①抗肿瘤②抗病毒和胞内寄生菌的感染③介入免疫病理损伤特异性免疫的特征:①是机体在生活进程中接触抗原后形成②仅对相应的抗原有免疫效应③有明明的个体差别④不克不及遗传免疫器官外周免疫器官:脾脏、淋巴结、黏膜免疫系统成熟的T、B细胞和其他免疫细胞存在的场所。

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NK细胞等。

抗原提呈细胞: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

免疫系统免疫细胞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粒细胞、嗜碱粒细胞。

单核细胞:其他细胞:红细胞、血小板、肥大细胞。

细胞分子可溶性分子:免疫球蛋白、细胞因子。

膜免疫份子一、中枢免疫器官一)骨髓骨髓的功能:1.骨髓是首要免疫细胞发生的场所:多能造血干细胞包括:髓性多能干细胞(分化成粒细胞、单核细胞、红细胞、血小板)和淋巴性多能干细胞(分化成淋巴细胞,NK细胞)2.骨髓是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3.骨髓是抗体发生的首要场所二)胸腺1.胸腺的组织结构:髓质(内层):含大量的上皮细胞和少量的胸腺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及呈环状的胸腺小体(胸腺正常发育的标志),发育成熟的T细胞存在于髓质中;皮质(外层):主要是未成熟T细胞(即胸腺细胞),含少量上皮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等。

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

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

“免疫应答是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病原体的过程,它分为固有免疫和适应性 免疫两种。固有免疫是人体与生俱来的防御机制,而适应性免疫则是通过接触病 原体后逐渐建立起来的特异性防御。”
“疫苗是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手段,它通过模拟病原体进入人体的过程,刺激 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抗体,从而在真正接触病原体时能够迅速清除。”
“免疫系统,作为人体最大的防御系统,它的作用是识别和清除体内的外来 入侵者,如细菌、病毒和寄生虫,以及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如癌细胞。一个健 康的免疫系统是维护人体健康的重要基石。”
“病原生物学的研究对象是那些能够引起人类疾病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病 毒、真菌和寄生虫。这些微生物虽然微小,但它们通过不同的机制对人体造成损 害,引发各种疾病。”
作者简介
这是《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的读书笔记,暂无该书作者的介绍。
谢谢观看
“免疫系统的复杂性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它像一个精密的网络,每一个细 胞、每一个分子都在协同工作,共同维护人体的健康。而病原生物则像狡猾的入 侵者,不断寻找突破人体防线的机会。”
“在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的研究中,我们不仅要深入了解免疫系统和病 原体的特性,还要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这对于预防和治疗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书中对医学微生物学和医学寄生虫学的介绍也让我受益匪浅。微生物和寄生 虫是引起人类疾病的重要病原体,对它们的深入研究对于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具有 重要意义。书中详细描述了这些病原体的生物学特性、感染机制以及防治策略, 让我对这些病原体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书中的实验指导部分也让我印象深刻。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通 过实验,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理论知识,提高实践能力。书中的实验指导部分 详细、清晰,不仅有助于我理解理论知识,也对我未来的实验操作提供了重要的 指导。

《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实验报告

《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实验报告

《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实验报告
一、免疫学部分
实验一
三、血清中Ig的测定
1.原理
2.结果
四、中性粒细胞的吞噬作用(画图)淋巴细胞转化试验
五、双向琼脂扩散试验
1.原理
2.结果与分析(画图)
六、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1.原理
2.结果与分析
七、豚鼠过敏性休克试验
1.原理
2.结果与分析
八、常用生物制品的种类
1.死疫苗
2.活疫苗
3.血清制品
4.其它
二、微生物学部分
一、革兰染色结果
混合菌液(1000X)
葡萄球菌:革兰染色性
大肠杆菌:革兰染色性
二、观察细菌的基本形态
葡萄球菌链球菌
1000X 1000X
痢疾杆菌霍乱弧菌
1000X 1000X
三、观察细菌的特殊结构
1000X 1000X
伤寒杆菌的鞭毛
1000X。

《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教案(实验)

《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教案(实验)

《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教案(实验)第一章:免疫学简介一、实验目的1. 理解免疫学的基本概念。

2. 掌握免疫学实验的基本技能。

二、实验原理1. 免疫学是研究生物体对抗原物质免疫反应的科学。

2. 实验通过观察和分析免疫反应的结果,了解免疫学的基本原理。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材料:小鼠血清、抗原物质、酶标板等。

2. 仪器:酶标仪、显微镜、离心机等。

四、实验步骤1. 制备小鼠血清。

2. 制备酶标板,分别加入小鼠血清和抗原物质。

3. 观察和记录免疫反应结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观察酶标板上的免疫反应结果,分析免疫反应的特点。

2. 结合实验原理,解释免疫反应的发生机制。

第二章:细胞免疫实验一、实验目的1. 理解细胞免疫的基本概念。

2. 掌握细胞免疫实验的基本技能。

二、实验原理1. 细胞免疫是机体通过T细胞对抗原物质的免疫反应。

2. 实验通过观察和分析细胞免疫反应的结果,了解细胞免疫的基本原理。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材料:小鼠脾细胞、抗原物质、细胞培养基等。

2. 仪器:细胞培养箱、流式细胞仪等。

四、实验步骤1. 制备小鼠脾细胞。

2. 将小鼠脾细胞与抗原物质共同培养。

3. 观察和记录细胞免疫反应结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观察细胞培养后的细胞形态和功能变化,分析细胞免疫反应的特点。

2. 结合实验原理,解释细胞免疫反应的发生机制。

第三章:体液免疫实验一、实验目的1. 理解体液免疫的基本概念。

2. 掌握体液免疫实验的基本技能。

二、实验原理1. 体液免疫是机体通过B细胞产生抗体对抗原物质的免疫反应。

2. 实验通过观察和分析体液免疫反应的结果,了解体液免疫的基本原理。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材料:小鼠血清、抗原物质、酶标板等。

2. 仪器:酶标仪、显微镜、离心机等。

四、实验步骤1. 制备小鼠血清。

2. 制备酶标板,分别加入小鼠血清和抗原物质。

3. 观察和记录体液免疫反应结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观察酶标板上的免疫反应结果,分析体液免疫反应的特点。

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期末考试试卷

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期末考试试卷

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班级:姓名:学号:一、名词解释:1.抗原:2.抗体:3.ADCC作用:4.超敏反应:5.条件致病菌:6.病毒的复制:7.脓毒血症:8.鞭毛:9.细胞因子:10.败血症:二、单项选择题:1.人类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是( )A.骨髓 B.胸腺 C腔上囊 D.淋巴结2.正常人体无菌的部位是( )A.外耳道 B.小肠 C.胆囊 D.眼结膜3.下列细菌中,繁殖速度最慢的细菌是( )A.链球菌B.大肠杆菌C.破伤风杆菌D.结核杆菌4.识别与清除病原微生物是免疫系统的重要功能,这一免疫功能被称为( ) A.免疫监视 B.免疫稳定 C.免疫防御 D.免疫耐受5.T细胞表面标志不包括( )A.CD2 B.CD3 C.MHCⅡ类分子 D.有丝分裂原受体6.MHC限制性是指( )A.抗原与抗体结合受自身MHC限制B.补体激活受自身MHC控制C.免疫细胞间相互作用受MHC限制D.IgG调理巨噬细胞杀伤靶细胞受MHC限制7.属Ⅰ型超敏反应( )A.新生儿溶血症 B.血清过敏性休克C. 血清病D.系统性红斑狼疮8.补体参与的超敏反应( )A.Ⅰ型和Ⅱ型 B.Ⅱ型和Ⅲ型 C.Ⅲ型和Ⅳ型 D.Ⅰ型和Ⅲ型9.Ⅳ型超敏反应特征( )A.IC沉积血管壁 B.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的炎症C.血管扩张水肿D.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浸润为主的炎症10. 细菌致病性强弱主要取决于细菌的( )A.基本结构 B.特殊结构 C.分解代谢产物 D.侵袭力和毒素11.对机体非特异性免疫的描述错误的是( )A.生来在种系发育和进化过程中形成B.对某种细菌感染针对性强C对侵入的病原菌最先发挥作用D.生来就有12.紫外线杀菌的原理是( )A.破坏细菌细胞壁肽聚糖结构 B.使苗体蛋白变形凝固C.破坏DNA结构 D.影响细胞膜的通透性13.破伤风特异性治疗可应用( )A.抗生素B.抗毒素 C.类毒素 D.破伤风菌苗14.卡介苗是( )A.经甲醛处理后的人型结核杆菌B.保持抗原性的人型结核杆菌C.发生了抗原变异的牛型结核杆菌D.保持免疫原性的减毒牛型结核杆菌15. 金黄色葡萄球菌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共有的毒素是( )A.溶血毒素B.致热外毒素C.剥脱性毒素D.杀白细胞素16. 通过蚊叮咬传播的病毒是( )A.森林脑炎病毒B.风疹病毒C.乙型脑炎病毒D.汉坦病毒17.病原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繁殖,造成机体严重损害出现全身中毒症状称( ) A.毒血症 B.菌血症 C.败血症 D.脓毒血症18.当一工人因铁钉深刺造成外伤送医院急症时,医生首先考虑给予注射( )A.破伤风类毒素 B.破伤风抗毒素 C.百白破三联疫苗 D.丙种球蛋白19.培养结核杆菌选用( )A.吕氏血清培养基 B.罗氏培养基C. 巧克力培养基D.庖肉培养基20. 判断有包膜与无包膜病毒的依据是( )A.是否出现细胞病变 B.对脂溶剂是否敏感C.超速离心沉淀速度不同D.对温度抵抗力不同21. 下列不属于细胞因子的是()A. IgB.ILC.IFND.TNF22.怀孕期受感染引起畸胎的病毒主要是( )A.流感病毒 B.脊髓灰质炎病毒 C.风疹病毒 D.冠状病毒23.杀灭细菌芽孢最有效的方法是( )A.紫外线照射 B.煮沸法 C.高压蒸汽法 D.间歇灭菌法24. 人类的中枢免疫器官是()A.脾B.骨髓与胸腺C.淋巴结D.扁桃体与淋巴结25. TI—Ag ()A.大多数是高分子蛋白质分子B.包括有细菌脂多糖C.需要APC加工处理后才能刺激B细胞D.必须有TH细胞参加才能刺激B细胞26. TD—Ag()A.在胸腺中产生B.相应抗体在胸腺中产生C.不剌激机体产生体液性免疫D.需TH细胞的辅助才能激活B细胞27.下列哪种不可能是抗原()A.细菌B.动物免疫血清C.生理盐水D.尘螨28. 类毒素()A.具有毒性而无免疫原性B.具有毒性而无反应原性C.具有免疫原性而无毒性D.具有毒性和免疫原性29. 下列关于抗体的叙述哪项错误()A.所有抗体都是IgB.所有Ig都是抗体C.抗体是由浆细胞产生D.抗体是体液免疫的效应分子30.关于补体系统的激活途径错误的是()A.从C1开始活化的途径为经典途径B.从C3开始活化的途径为旁路途径C.经典激活途径参与特异性体液免疫的效应阶段D.感染早期主要通过经典途径激活补体31. 合成和分泌抗体的细胞是()A.B细胞B.浆细胞C.TH细胞D.TD细胞32. 关于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下述正确的是()A.初次应答抗体产生的潜伏期短B.初次应答产生的抗体量多C.再次应答也称回忆反应D.再次应答产生的抗体以IgM为主33. 诱导免疫耐受不利于防治()A.超敏反应性疾病B.自身免疫性疾病C.感染性疾病D.移植排斥反应34. 关于Ⅰ型超敏反应错误的是()A.发作快B.24后小时达高峰C.有IgE抗体参与D.有肥大细胞参与35. 关于Ⅱ型超敏反应,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有NK细胞和巨噬细胞参与B.有补体参与C.有T淋巴细胞参与D.是由IgG和IgM介导36.婴儿能从母体身上获得()A. IgGB.IgMC.IgDD.sIgA37. 与IgE有亲和性的细胞是()A.NK细胞B.中性粒细胞C.嗜碱性粒细胞D.红细胞38. 以下不属于机体天然防御机能的是()A.屏障结构B.吞噬作用C.抗毒素的作用D.干扰素的作用39.初次注入大量抗毒素的马血清所引起血清病的发病机理属于A.Ⅰ型变态反应 B.Ⅱ型变态反应C.Ⅲ型变态反应 D.Ⅳ型变态反应40. 同种异型抗原()A.同一种属不同个体间的遗传标记不同B.同一种属的所有个体分布相同C.是定义同种类型蛋白的抗原D.不能诱导同一种属动物间的免疫应答41. 干扰素(IFN)不具有()A、抗病毒作用B、抗肿瘤作用C、免疫调节作用D、炎症介质作用42.杀灭包括芽胞的所有微生物的方法称作: ( )A.消毒 B.无菌 C.灭菌 D.灭活43. 下列无芽胞的细菌中,抵抗力最强的是: ( )A.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B. 金黄色葡萄球菌C. 淋病奈瑟菌D. 肺炎球菌44. 霍乱弧菌能粘附定植于小肠粘膜上皮细胞是因为具有:( )A.鞭毛 B.LTA C.K抗原 D.菌毛45. L型变异属于()A.形态变异 B.菌落变异 C.鞭毛变异 D.毒力变异46.脊髓灰质炎病毒免疫特点( )A.只有显性感染才能获得免疫力B.肠道局部SIgA不能阻止野毒株的入侵C.SIgA不能由乳汁分泌D.抗原性稳定,感染后机体免疫力牢固47. AIDS的病原是A.人类嗜T细胞病毒Ⅰ型B.人类嗜T细胞病毒Ⅱ型C.人白血病病毒D.人类免疫缺陷病毒48.可直接观察到病毒体大小的办法A.电镜观察法 B.光镜观察法C.X线衍射法 D.超速离心法49. 革兰阴性菌内毒素的主要成分是( )A、脂蛋白B、类脂AC、脂多糖D、脂质双层50. 关于大肠杆菌, 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A. 能分解乳糖产酸产气B. 有鞭毛能运动C. 所有大肠杆菌均是条件致病菌D. 在卫生细菌学中有重要意义三、填空题1.干扰素的生物学作用有,, ,及其抗病毒特点、、。

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

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

寄生关系
病原生物寄生在宿主体内 或体表,从宿主获取营养 并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
互利共生关系
病原生物与宿主相互依存, 共同进化和发展。在某些 情况பைடு நூலகம்,病原生物甚至可 能对宿主有益。
03
医学免疫学应用
疫苗研制与应用
疫苗类型与研制
疫苗安全性与不良反应
包括灭活疫苗、减毒活疫苗、基因工 程疫苗等类型的研制原理与方法。
中的应用。
移植免疫学研究进展
移植免疫学基本原理
阐述移植免疫学的基本原理,包括移植排斥反应的类型、机制等。
移植免疫耐受诱导策略
介绍移植免疫耐受的诱导策略,如药物干预、基因修饰等。
移植免疫学前沿技术
探讨移植免疫学领域的前沿技术,如组织工程、异种移植等。
04
病原生物学与临床医学关 系
常见感染性疾病及其防治策略
寄生虫检测
通过显微镜观察、免疫学方法或分 子生物学技术对寄生虫进行检测和 鉴定。
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方法
实验设计原则
遵循随机、对照、重复等原则进 行实验设计,确保实验结果的可
靠性和准确性。
数据收集与处理
采用适当的实验技术和方法对数 据进行收集,对数据进行整理、
清洗和转换等处理。
数据分析方法
运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 描述性统计、差异性分析、相关 性分析等,揭示数据间的内在联
THANKS
包括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自然杀伤细 胞(NK细胞)、巨噬细胞等,参与免疫应 答过程。
如抗体、补体、细胞因子等,在免疫应答 中发挥重要作用。
抗原与抗体
抗原
是能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并能与免疫应答产物(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 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抗原具有免疫原性和反应原性两种特性。

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

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

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是研究人类免疫系统及其对病原微生物的应对机制的一门学科。

在常规的医学课程中,免疫学和病原生物学是必修课程,因为它们提供了我们在抵御和预防感染方面的基础知识。

免疫系统是身体的抵御外来可病原微生物入侵的防御系统。

它包括两个主要部分:非特异性防御和特异性防御。

非特异性防御机制是第一道防线,包括皮肤、黏膜和各种生理液体(例如唾液和胃酸)。

特异性防御则是人体对特定病原微生物的免疫应答,主要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两种。

免疫系统对病原微生物的应答主要包括两个阶段:免疫原性和免疫效应。

在免疫原性阶段,机体的免疫系统识别并启动免疫应答以摧毁入侵的病原体。

在免疫效应阶段,人体的免疫系统已开始制造抗体,以便将抗原与其他细胞和分子进行配对。

病原生物学是研究病原微生物和它们对机体的影响以及如何进行预防和治疗的学科。

这门学科自成立以来已有很长的历史,但现在被视为医学中最重要的子领域之一。

在病原生物学这个领域内许多研究涉及到分析和识别微生物,并建立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方案。

微生物是一类很小的生物体,包括病毒、细菌、真菌和寄生虫等。

它们是许多疾病的根源,因为它们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传染给人们。

疾病的治疗需要充分理解微生物的结构和行为,以确保针对它们的治疗方案能够成功。

在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的研究中,针对一些国际性疾病的研究也是比较常见的。

例如,艾滋病、流感病毒和新冠病毒等具有强传染性的疾病,需要全球范围内的合作来防治疫情。

同时,在研究中还需要对被统称为抗生素的化学物质进行实验,以确定其杀菌效果和对人体有无伤害。

总之,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是为了预防和治疗疾病而开展的领域。

理解人体或其他组织对病原体进行的自我防御机制以及病原微生物如何进入机体并引起疾病是非常关键的。

这些信息可以帮助科学家制定出精确的预防和治疗方案,为人类的健康和福祉做出贡献。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我们面临的新型病原体和医学问题也在不断涌现。

《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课后章节答案

《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课后章节答案

《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课后章节答案第一篇医学免疫学第一章医学免疫学绪论一、名词解释1、免疫是机体在识别和清除抗原过程中所发挥的各种生物学效应的总和,以维持机体正常生理平衡。

二、填空题1、免疫防御、免疫稳定、免疫监视2、肿瘤三、选择题1 、C2 、A3 、C4 、B5 、C6 、A四、问答题1、答:(1)免疫是指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以维持机体生理平衡和稳定的功能。

(2)免疫的基本功能包括免疫防御、免疫稳定和免疫监视。

第二章免疫系统一、名词解释1、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及免疫分子构成,是机体执行免疫应答及免疫功能的一个重要系统。

二、填空题1、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2、胸腺、骨髓、脾脏、淋巴结、黏膜相关淋巴组织三、选择题1、B2、C 3 、D 4 、A四、问答题1、答:免疫器官主要由淋巴器官及淋巴组织组成。

根据功能差异分为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

中枢免疫器官包括胸腺、骨髓,它们是免疫细胞产生、增殖、分化和成熟的场所。

外周免疫器官包括淋巴结、脾脏及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它们是T、B 淋巴细胞定居进一步成熟和接受抗原刺激并产生适应性免疫应答的部位第三章抗原一、名词解释1、抗原是指能与T 细胞抗原受体及B 细胞抗原受体结合,促使T、B 细胞增殖、分化,产生致敏淋巴细胞和/或抗体,并与特异性结合,进而发挥免疫效应的物质。

2、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称为表位,又称抗原决定基或抗原决定簇。

二、填空题1、免疫反应性、免疫原性2、免疫原性、免疫反应性三、选择题1、B2、E3、D4、B5、E四、问答题1、答:(1)抗原的特异性表现在免疫原性及免疫反应性两方面。

即某一抗原只能刺激机体产生针对自己的免疫效应物质;也只能与针对自己的免疫效应物质结合,发生免疫应答。

(2)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物质基础是抗原表面的抗原决定基。

抗原决定基对抗原特异性的影响是与其组成的化学物质的性质、数量、空间排列及构型存在的差异有关。

《病原生物学与医学免疫学》课后答案

《病原生物学与医学免疫学》课后答案

《病原生物学与医学免疫学》课后答案第一章病原生物学绪论一、名词解释医学微生物学:主要研究与人类医学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症状、对人体感染和致病的机理、特异性诊断方法以及预防和治疗感染性疾病的措施,以控制甚至消灭此类疾病为的目的的一门科学二、填空题1.细菌学、病毒学和其他微生物三大部分2.细菌、支原体、立克次体、衣原体、螺旋体、放线菌共六类微生物。

3.活细胞,非细胞型微生物。

三、选择题1.E2.C3.C4.E5.E第二章细菌概述一、名词解释1. 质粒: 是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结构为双链闭合环状DNA,带有遗传信息,具有自我复制功能。

可使细菌获得某些特定性状,如耐药、毒力等。

2.正常菌群:正常人体的体表及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都存在着不同种类和数量的微生物.在正常情况下,这些微生物对人类无害,成为正常菌群.3.无菌操作:采取物理或化学的消毒和灭菌方法,控制环境、用具,使之处于无菌状态,即在无菌条件下进行操作。

4.败血症:细菌由炎症局部进入血液,并在血液中大量繁殖,产毒素引起全身性亚种的中毒症状,称为败血症。

5.医院感染: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

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二、填空题1.7.2-7.6,37℃2.急性期恢复期4倍或4倍以上3.103kpa 121.3℃15~20min4.细菌细胞壁缺陷型细菌培养应用高渗培养基5.抗毒素血清丙种球蛋白三、选择题1.A2.E3.B4.A5.E6.E7.A8.C9.C 10.E四、简答题1.试比较G+菌与G-菌细胞壁结构异同?细胞壁结构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肽聚糖组成由聚糖、侧链、交联桥由聚糖、侧链构成疏松二构成坚韧三维立体结构维平面网络结构肽聚糖厚度20-80nm 10-15nm肽聚糖层数可达50层仅1-2层医院感染:肺炎、胸腹腔炎症泌尿系感染切口感染5.试分析菌群失调发生的原因,怎么预防菌群失调症。

病原生物和免疫学医学免疫学概论

病原生物和免疫学医学免疫学概论
医学免疫学
2010.09
1
免疫学概论
免疫的概念 免疫的功能 免疫的发展简史
2
免疫学和医学免疫学
• 免疫学(Immunology):研究机体免疫系 统的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的一门学科。
• 医学免疫学(Medical Immunology):是 研究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以及有 关疾病的免疫学发病机制、诊断和防治的 一门生物学科
➢ 细胞免疫(cellular immunity) ——1884 俄国科学家Elie Metchnikoff 认为抗感染免疫是由体内的吞噬细胞所决定。
➢ 体液免疫(humoral immunity) ——1890 德国科学家Ehrlich等 认为血清中的抗体是抗感染免疫的主要
因素,免疫应答主要是抗体而不是细胞介导。
(1)Ag识别受体多样性的产生 ·Tone gawa(1978)阐明B细胞Ag识别受体
(BCR)多样性的产生机制 ·Davis等(1984)阐明T细胞Ag识别受体(TCR)
多样性的产生机制 (2)信号转导途径的发现
激酶间的级联活化导致转录因子的活化,其转 位至核内,结合于靶基因的调控区,使基因活 化,编码产物可促使细胞增殖及分化,成为效 应细胞。
• 体内存在着无数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 克隆.
• 胚胎期与自身成分反应的淋巴细胞被 “禁忌”,形成免疫耐受.
• 出生后淋巴细胞遇到相应抗原而被选 择发生特异应答,产生抗体,并形成 记忆.
• 禁忌细胞突变,可导致自身免疫.
1958,Burnet
22
3. 细胞免疫学的发展
• 1957 Glick证实,切除雏鸡腔上囊(由LC组成) 致使Ab产生缺陷,从而发现了B细胞
9
(一)、经验免疫学阶段(11-19世 纪)

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第4版)(郝钰,万红娇,邝枣园主编)PPT模板

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第4版)(郝钰,万红娇,邝枣园主编)PPT模板

第二篇免疫系统
第6章细胞因子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细胞因子的共同特性 第三节细胞因子的生物学作用与临床意义
第二篇免疫系统
第7章白细胞分化抗原与黏附分子
第一节白细胞分化抗原 第二节黏附分子 第三节白细胞分化抗原和黏附分子与临床
第二篇免疫系统
第8章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及其编码分子
第一节mhc的基因组成 第二节mhc分子的结构、分布与功能 第三节mhc的遗传特征 第四节hla与临床医学的关系 第二节MHC分子的结构、分布与功能 第三节MHC的遗传特征 第四节HLA与临床医学的关系
第11章固有免疫应答 第12章适应性免疫应答 第13章免疫耐受 第14章免疫调节
第三篇免疫应答
第11章固有免疫应答
第一节固有免疫系统的构成 第二节固有免疫的识别机制 第三节固有免疫细胞的效应 第四节固有免疫应答与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关系
第三篇免疫应答
第12章适应性免疫应答
第一节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 第二节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 第三节适应性免疫应答的一般规律 第二节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 第三节适应性免疫应答的一般规律
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第4版)(郝钰,万红娇,邝枣 园主编)
演讲人
202x-11-11
目录
01. 第4版前言 02. 上编医学免疫学 03. 中编医学微生物学 04. 下编医学寄生虫学
01
第4版前言
第4版前言
02
上编医学免疫学
第一篇医学免疫学概论
第1章医学免疫学绪论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免疫学发展简史 第2章抗原
0 2
第8章球菌
0 3
第9章肠杆菌科
0 4
第10章弧菌属
0 5
第11章厌氧性 细菌

病原生物学与医学免疫学教学课件:第一章 病原生物学绪论

病原生物学与医学免疫学教学课件:第一章 病原生物学绪论
❖医学微生物学与人体寄生虫学构成病原生 物学,为一重要的基础医学课程。
第二节 人体寄生虫与人体寄生虫学
人体寄生虫概念与分类
❖概念: ❖分类:1、按寄生部位分类
2、按寄生性质分类 ❖人体寄生虫学:研究与人体健康有关的寄
生虫的形态结构、生活史、致命性、实验 诊断方法、流行规律和防治措施的科学。
思考 ❖稳固艾滋病的基本常识知识,并模拟练习。
病毒
原核细胞 型微生物
细菌 支原体 衣原体 立克次体 螺旋体 放线菌
真核细胞 型微生物
真菌
二、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正常菌群:指在正常情况下,人体体表及 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存在的不同种类和数 量微生物对人体无害,有些还对人体有利 的微生物。
❖条件致病微生物:指正常菌群中的某些微 生物可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具有致病性的微 生物。
第一篇 病原生物学
第一章 病原生物学绪论
学习目标
❖掌握病原生物的概念和分类; ❖了解病原生物学的发展简史和进展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第一节、微生物与医学微生物学
❖ 微生物:是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大群肉眼 不能直接看见的微小生物。
❖特 点 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繁殖迅速、 种类繁多、分布广泛、容易变异。
分类
非细胞型 微生物
❖病原微生物:指少数能引起人和动、植物 病害,具有致病性的微生物。
❖人兽共患病原微生物:指对人和动物都致 病的微生物。
三、医学微生物学的研究成果与发展方向
❖医学微生物学:是主要研究与医学有关的 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特征、致病性与免疫 性,特异性诊断和防治措施等内容,以控 制和消灭感染性疾病和与之有关的免疫性 疾病,达到保障和提高人类健康水平的目 的科学。

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整体和单元)说课稿

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整体和单元)说课稿

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整体和单元)说课稿《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说课------基础医学部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包括课程整体说课和教学单元说课两部分。

首先,我先进行课程整体说课。

说课的内容包括:课程定位与目标、学情分析、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教学模式和教学条件,五个方面。

一、课程定位与目标课程定位:我院是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建设“综合性、技能型、区域化”的服务型学院,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是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是研究免疫学的基本理论及其在疾病诊断和防治中的应用,以及病原生物的生物学特性、生命活动规律、致病性、免疫性、实验室检查及防治原则的一门医学基础学科,其内容包括医学免疫学、医学微生物学和医学寄生虫学三部分。

本课程是高职高专口腔医学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并为后续专业和职业技能做准备,服务于口腔医学专业。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树立无菌观念,熟悉各类病原体生物学特性以及传播方式、预防知识。

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为开展护理临床医疗服务,预防和控制疾病奠定理论基础。

同时形成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自我学习、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具备强烈的岗位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本课程与《人体解剖及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护理药理学》等课程构成护理专业的重要基础课,为相继开设的《基础护理》、《健康评估》、《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儿科护理》等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将来从事护理及相关医学专业岗位群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具体量化为以下三个方面:知识目标:学生能应用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的基本理论知识,解释临床常见感染性疾病的病因、诊断方法、特异性防治原则;能应用微生物学理论与技术,正确采送免疫学及病原生物学检查的标本,为开展临床医疗服务,为预防和控制疾病奠定理论和实践基础。

能力目标:利用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知识分析、解释生活事例和临床案例;掌握规范、熟练的生理指标测定和功能实验的基本技能操作,而后一项能力,主要根据社会及用人单位的需要所设定。

《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重点总结

《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重点总结

《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重点总结一、免疫学基础:1.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系统由先天免疫和获得性免疫组成。

先天免疫是机体固有的非特异性免疫反应,包括天然杀伤细胞、巨噬细胞和炎症反应等。

获得性免疫是针对特定抗原的免疫反应,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2.免疫细胞的分类与功能:免疫系统中的免疫细胞包括T细胞、B细胞、巨噬细胞等。

T细胞主要负责细胞免疫,B细胞负责产生抗体,巨噬细胞则是吞噬和杀伤病原体的主要细胞。

3.抗体的结构和功能:抗体是一种由B细胞分泌的免疫蛋白,分为IgG、IgA、IgM、IgD和IgE等不同类型。

抗体的主要功能包括中和病原体、激活免疫细胞、参与调节免疫反应等。

4.免疫记忆:免疫系统具有记忆性,一旦机体接触到其中一种抗原,免疫系统就能迅速产生特异性的免疫应答,并形成免疫记忆,从而使得下一次再遇到同一种抗原时能够更快、更有效地应对。

二、病原生物学:1.病原体的种类与感染途径: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

不同病原体可通过接触传播、空气传播、食物传播和昆虫传播等多种途径感染机体。

2.病原体与机体的互相作用:机体通过免疫系统对抗病原体的侵袭。

病原体则通过逃避免疫应答、干扰免疫细胞功能等方式进行对抗。

病原体与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决定了感染的严重程度和预后。

3.免疫系统的失调与免疫疾病:免疫系统的过度活跃或功能障碍会引起免疫疾病的发生。

免疫疾病包括自身免疫病、变态反应和免疫缺陷病等。

研究免疫系统的失调有助于寻找治疗免疫疾病的方法。

三、应用与研究:1.免疫学在临床中的应用:免疫学的应用广泛,包括预防疫苗的开发、免疫诊断方法的研究和免疫治疗等。

例如,通过研发新型疫苗能够帮助控制传染病的流行,通过免疫诊断方法可更早地发现疾病,通过免疫治疗可以治疗一些免疫性疾病。

2.免疫学的研究:免疫学是一个活跃的研究领域,目前的研究热点包括免疫记忆的机制研究、免疫调节的机制探究以及新型抗体药物和免疫细胞疗法的研发等。

《医学免疫学和病原生物学》

《医学免疫学和病原生物学》

《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课程教案(供中医专业使用)教研室:微生物与寄生虫学教研室教师:邝枣园二OO七年九月教研室主任签名:邝枣园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案首页教案内页(供参考)教学进程:(含教学主要教学内容、教学过程设计及时间安排)(可加页)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案首页教案内页(供参考)教学进程:(含教学主要教学内容、教学过程设计及时间安排)(可加页)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案首页教案内页(供参考)教学进程:(含教学主要教学内容、教学过程设计及时间安排)(可加页)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案首页教案内页(供参考)教学进程:(含教学主要教学内容、教学过程设计及时间安排)(可加页)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案首页教案内页(供参考)教学进程:(含教学主要教学内容、教学过程设计及时间安排)(可加页)-11-《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课程教案(供中医专业使用)教研室:微生物与寄生虫学教研室教师:邝枣园二OO七年九月教研室主任签名:邝枣园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案首页-12-教案内页(供参考)-13-教学进程:(含教学主要教学内容、教学过程设计及时间安排)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案首页-15-教案内页(供参考)教学进程:(含教学主要教学内容、教学过程设计及时间安排)(可加页)-16-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案首页-17-教案内页(供参考)教学进程:(含教学主要教学内容、教学过程设计及时间安排)(可加页)-18-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案首页-19-教案内页(供参考)教学进程:(含教学主要教学内容、教学过程设计及时间安排)(可加页)-20-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案首页教案内页(供参考)教学进程:(含教学主要教学内容、教学过程设计及时间安排)(可加页)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案首页教案内页(供参考)教学进程:(含教学主要教学内容、教学过程设计及时间安排)(可加页)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案首页教案内页(供参考)教学进程:(含教学主要教学内容、教学过程设计及时间安排)(可加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
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适用对象]中医学(骨伤)、针灸推拿学专业
[实验学时] 9 学时
一、实验教学任务和目的
《微生物与免疫学实验》是与《微生物与免疫学》理论课程密切结合的一门重要的、非单独设课的医学专业基础实验课程。

课程学习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本课程基本技能操作,为学习基础医学有关课程和临床医学课程、为学生将来从事医药相关工作和科研工作奠定基础。

二、实验教学基本要求
(1)训练学生掌握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最基本的操作技能。

(2)加深理解课堂讲授的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理论。

(3)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以及敢于创新的开拓精神。

(5)培养学生树立勤俭节约、爱护公物的良好作风。

三、实验教学内容
实验一细菌的人工培养法
1、实验目的和要求
(1)掌握各种培养基接种技术。

(2)熟悉细菌在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认识菌落、菌苔。

(3)了解常用的液体、固体和半固体培养基的成分、制备方法和用途。

2、实验内容
(1)分离培养法(平板划线法)
(2)斜面培养基接种方法
(3)液体培养基接种法
(4)半固体培养基的接种法
(5)观察细菌在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细菌各种培养物的示教;描述细菌
在各种培养基上的生长现象;观察大肠杆菌与痢疾杆菌在半固体培养基上的现象。

3、实验仪器
普通琼脂平板,普通琼脂斜面,半固体培养基,肉汤培养基,接种环,接种针,酒精灯,大肠杆菌24小时斜面培养物等。

4、实验学时
1学时
实验二细菌的分布及消毒与灭菌
1、实验目的和要求
掌握高压蒸气灭菌器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证实热力和紫外线的杀菌效果;证实常用消毒剂的消毒效果;证明细菌在自然界和正常人体的存在,为在医学实践中树立严格的“无菌观念”提供依据。

2、实验内容
(1)高压蒸气灭菌法
(2)干热灭菌器(干烤箱)
(3)紫外线的杀菌实验
(4)热力对芽胞及繁殖体的作用
(5)药物敏感性试验
(6)化学消毒剂的杀菌的作用———手指皮肤消毒前后的细菌学检查
(7)空气中的细菌检查
(8)污水和净水中的细菌数检查
(9)皮肤表面的细菌检查
3、实验仪器
普通琼脂平板、1%高层琼脂,血琼脂平板,无菌试管,无菌吸管,无菌平皿,灭菌棉签,咽拭子,酒精灯等。

4、实验学时
2学时
实验三细菌形态与结构的检查法
1、实验目的和要求
(1)学会显微镜油镜的使用和保护方法。

(2)认识细菌的基本形态和特殊结构(荚膜、鞭毛、芽胞)。

(3)掌握革兰氏染色方法
(4)了解细菌的动力
2、实验内容
(1)显微镜油镜的使用
(2)观察细菌的形态结构
(3)动力试验
(4)革兰染色
3、实验仪器
标本有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的琼脂斜面18~24小时培养物;染色液有结晶紫、碘液、95%酒精、稀释石炭酸复红;显微镜、酒精灯等。

4、实验学时
3学时
实验四玻片凝集实验
1、实验目的和要求
掌握血型的测定方法
2、实验内容
用已知的免疫血清鉴定未知的血型。

3、实验仪器
玻片、干棉球、酒精棉球、标准血清。

4、实验学时
1学时
实验五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1、实验目的和要求
掌握双抗体夹心法测定乙肝表面抗原
2、实验内容
夹心法:用于抗原测定。

基本步骤:包被抗体加待测血清(抗原)加酶标记的抗体加入酶的相应底物有色产物(与待检血清中的抗原含量呈正比)。

3、实验仪器
试剂盒
4、实验学时
2学时
四、实验项目与学时分配
五、实验考核办法与成绩评定
实验考核以考勤,实验报告书写作为平分依据,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20%。

六、实验教材及参考书
1、实验教材
邱全瑛、关洪全主编·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北京:中国科学出版社,2005。

2、参考书
徐彭、韩立民主编《医学功能学科实验指导》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3。

七、说明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在我院为54个学时(其中理论45个学时,实验9个学时)。

需要开展的实验很多,在有限的时间内我们根据专业特点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验证性、综合性实验项目进行教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