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节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教案

合集下载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教案(精选10篇)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教案(精选10篇)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教案《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教案(精选10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力1、阐明光合作用的概念2、归纳光合作用反应式3、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过程与方法1、运用实验的方法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必需原料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独立探究中培养创新意识2、认同光合作用在生物圈中重要意义,形成爱护植被意识教学重点1、光合作用概念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独立设计完成探究活动准备教师演示实验器材、探究活动器材课时安排二课时过程一课时导言在自然界中,生物的呼吸和燃料的燃烧每天都消耗了空气中大量的氧,空气的氧的含量及所占的比例不足21%。

但我们为什么没有感到缺氧呢?生物圈的空气中氧如此之少,而在自然界中,生物的呼吸和燃料的燃烧每天都消耗了空气中大量的氧。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了氧。

二、分析普利斯特利的实验探讨问题:1.通过这个实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植物能更新由于蜡烛燃烧或动物呼吸而变得污浊了的空气。

三、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制造氧气实验【活动目标】检验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释放氧气。

【材料器具】金鱼藻、玻璃水槽、玻璃棒、剪刀、短管漏斗、试管、卫生香牙签、火柴、小木块、碳酸氢钠、清水。

【方法步骤】1、取一个玻璃水槽或20cm直径的标本瓶,注满清水,每100mL水加入0.1g碳酸氢钠,用玻璃棒搅拌,以增加水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2.将采集的金鱼藻在水中剪取若干带顶端的嫩枝,放置在水槽内,并使切口的一端向上,然后用短管漏斗将其倒扣在水槽里,在漏斗下面垫上两个小木条,使漏斗与水槽底部分开。

3.取一支盛满清水的试管,用拇指堵住管口,倒转移入玻璃水槽的水中,套在漏斗短管上,试管内要充满水。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教案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教案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第三单元第五章第一节光合作用释放氧气
教学设计
练习反馈并
总结
板书设计:
第五章第一节光合作用释放氧气
一.光合作用
原料:水、二氧化碳产物:氧气、有机物
光合作用
条件:光场所:叶绿体
反应式:
二.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合理密植
教学反思: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第三单元第三章第一节《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这节内容应该是两个课时完成,为了本人的需要,对标题进行了修改,修改为《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只需一个课时完成。

本节课始终紧紧围绕“光合作用”这条主线展开教学,首先通过情景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再对光合作用探究历程中科学家们的经典实验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实现本节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然后进一步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真真切切感受到光合作用释放了氧气。

尤其是演示实验装置的改进增加了课堂活跃的气氛,也启迪学生在科学研究中要不断创新。

接着,归纳总结光合作用的概念以及表达式,提高学生整合知识的能力。

最后,理论知识结合生产实际,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具有很强的思维挑战性,可以很好地体现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生物科学素养。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第1课时)》教学设计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第1课时)》教学设计

第一节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第1课时)1.运用实验法独立设计并完成探究活动“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吗?”,并进一步培养创新意识。

2.说明绿色植物能够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

运用实验法独立设计并完成探究活动“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吗?”。

运用实验法独立设计并完成探究活动“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吗?”。

探究活动的材料用具;《金鱼藻在光下释放氧气》实验视频,多媒体课件等。

新课导入 【教师活动】展示蜡烛燃烧、羊吃草的图片,并提出疑问:空气中氧气所占的比例仅为21%左右,而生物的呼吸和物质的燃烧都会消耗大量氧气。

为什么我们没有感觉到缺氧呢?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活动】思考,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回答。

【教师活动】对学生的回答作出评价。

新知探究一、光合作用利用水和二氧化碳作为原料【过渡】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那么制造有机物的原料是什么呢?【教师活动】展示教材第121页“想一想,议一议”的海尔蒙特实验,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

提出问题: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1.海尔蒙特是如何解释柳树增重的呢?2.他忽略了什么因素呢?【学生活动】阅读教材,了解海尔蒙特实验的过程及现象后,思考并回答问题:1.海尔蒙特认为因为柳树除吸收了土壤中少量无机盐外,还吸收了大量的水,水是合成柳树体内有机物的原料。

2.他忽略了空气的作用。

【教师活动】对学生的回答作出评价。

展示普利斯特利的实验过程,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

提出问题:1.在密闭装置中,蜡烛为什么会熄灭?小白鼠为什么会死掉?2.为什么放入植物后,蜡烛可以继续燃烧,小鼠可以存活呢?3.如果你是普利斯特利的话,观察实验现象后,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学生活动】阅读教材,了解普利斯特利实验的过程及现象后,思考并回答问题:1.蜡烛燃烧或动物呼吸都会使空气变污浊。

2.植物能够更新由于蜡烛燃烧或动物呼吸而变得污浊了的空气。

六年级生物下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教案、教学设计

六年级生物下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教案、教学设计
教师将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鼓励优秀作业,指导学生改进不足,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经验分享: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对光合作用的认识和感悟,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4.教师指导: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他们深入思考。
(四)课堂练习,500字
在课堂练习环节,教师设计以下练习题:
1.选择题:设计关于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和应用的选择题,检验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
2.填空题:设计填空题,让学生运用生物学术语描述光合作用的相关概念。
3.简答题:要求学生简述光合作用的过程,并解释其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4.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光合作用实验,观察二氧化碳的吸收和氧气的释放,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五)总结归纳,500字
在总结归纳环节,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以下反思:
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光合作用的定义、过程及其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2.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3.感受光合作用在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中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4.强调光合作用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光合作用知识的掌握,培养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特布置以下作业:
1.书面作业:
(1)根据课堂所学,完成教材课后习题,加深对光合作用概念、过程的理解。
(3)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分享,观察他们的合作和交流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表现。
4.教学资源:
(1)充分利用教材、实验手册等纸质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
(2)整合网络资源,如在线课程、教学视频等,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
(3)利用学校实验室、植物园等实地资源,开展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第一节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教案

《第一节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教案

《第一节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探究光合作用的产物、原料、条件;归纳光合作用的概念,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让学生学会独立设计并完成本章的探究活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不断探究新知识的精神及同学之间的合作精神,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光合作用的实质即光合作用的产物、原料、条件、公式。

教学难点:探究实验的过程。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明确任务1、情境导入:生物的呼吸,燃料的燃烧都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排出大量的二氧化碳。

为什么我们没有感到缺氧呢?光合作用的产物是不是只有有机物?2、明确任务:探究光合作用的产物、原料、条件;归纳光合作用的概念,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二、合作探究(一)光合作用的原料1、想一想,议一议教师组织学生阅读教材比利时科学家海尔蒙特所做的实验,并让学生思考:海尔蒙特对柳树苗的生长作出了怎样的解释?他是否忽略了其他因素,是什么?学生在教室指导下思考并得出:绿色植物通过气孔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

后来证实,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时,从外界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出氧气。

2、普利斯特利的实验学生阅读教材普利斯特利的实验,并结合图。

之后教师提出问题:(1)通过这个实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2)光作用的原料是什么?学生观看实验,并讨论问题最终得出:植物能更新由于蜡烛燃烧或动物呼吸而变得污浊了的空气。

明确:二氧化碳、水3、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要的原料吗?(二)光合作用的产物向学生课件展示演示实验(金鱼藻释放氧气),并进行说明,之后出示问题进行讨论:光合作用产生了什么气体?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提示氧气具有助燃作用)明确讨论的出:氧气。

教师说明:快要熄灭的卫生香,遇到金鱼藻释放的氧气,立刻重新燃烧起来。

这是氧气助燃的特性。

这个实验如果在黑暗中进行,则看不到这一现象。

说明金鱼藻只有在阳光底下才能产生氧气。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教案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教案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光合作用的定义、实质和过程。

2.通过实验观察,使学生掌握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的过程。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光合作用的过程及其实质。

难点: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的实验操作和现象观察。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植物生长需要什么条件。

(2)提问:植物在生长过程中,是如何利用光能的?(3)引入新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植物的光合作用。

2.理论讲解(1)讲解光合作用的定义:光合作用是植物在光照条件下,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有机物,并释放氧气的过程。

(2)讲解光合作用的实质:能量转化,即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3)讲解光合作用的过程:光反应、暗反应。

3.实验观察(1)实验一:观察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①准备材料:绿色叶片、清水、二氧化碳溶液、小烧杯。

②操作步骤:将绿色叶片放入小烧杯中,加入清水和二氧化碳溶液,置于阳光下照射。

③观察现象:叶片逐渐变为绿色,说明光合作用吸收了二氧化碳。

(2)实验二:观察光合作用释放氧气①准备材料:绿色叶片、清水、澄清石灰水、小烧杯。

②操作步骤:将绿色叶片放入小烧杯中,加入清水,置于阳光下照射。

在叶片附近放入澄清石灰水。

③观察现象:澄清石灰水逐渐变浑浊,说明光合作用释放了氧气。

4.分析讨论(1)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的结论。

(2)讨论光合作用在自然界中的意义。

(2)强调光合作用在自然界中的重要地位。

(3)布置作业:查阅资料,了解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四、课后作业1.简述光合作用的概念、实质和过程。

2.分析光合作用在自然界中的意义。

3.查阅资料,了解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理论讲解和实验观察,使学生掌握了光合作用的概念、实质和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验,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3.鼓励学生提出疑问,解答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撰写光合作用的相关文章或制作手抄报,巩固课堂所学。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光合作用知识的掌握,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光合作用的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以加深对光合作用概念、过程和影响因素的理解。
1.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以生动形象的案例引入光合作用的概念,降低学习难度。
2.采用直观的教具和多媒体辅助教学,帮助学生形成光合作用过程的具体印象。
3.针对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的不足,设计简单易行的实验,逐步引导学生掌握实验方法和技巧。
4.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见解,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2.认识到光合作用在生物圈中的重要作用,增强环保意识,关注全球气候变化。
3.培养学生尊重生命、关爱环境的情感,提高生态文明素养。
4.感受科学研究的严谨性和趣味性,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5.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敢于质疑、勇于探索,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学习已具备一定的基础,他们对生物现象和生命活动有较强的好奇心。在此基础上,学生对光合作用这一抽象概念的理解可能存在一定困难,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形象比喻帮助学生理解。此外,学生在科学探究方法和实验操作技能方面尚处于初级阶段,需要教师引导和耐心指导。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以下几点:
-了解光合作用中光反应和暗反应的相互关系。
-掌握卡尔文循环的基本过程及其在光合作用中的作用。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例如:植物为什么需要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对环境的影响等。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将通过以下过程与方法提升科学素养:

1.第一节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精选教案

1.第一节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精选教案

第五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第一节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年级:七年级班级:姓名:___________学习目标:1、知道光合作用能产生氧气和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

2、归纳光合作用的意义。

3、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学习重点:1、光合作用能。

产生氧气和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

2、光合作用的意义。

学习难点:光合作用的实质。

预习案一、预习提纲1、光合作用的原料和产物是什么?2、光合作用的实质是什么?3、光合作用的原理在农业生产上有怎样的应用?二、预习自测题1、普利斯特利的实验得出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产物除了外,还有。

3、光合作用的实质:光合作用实质上是绿色植物通过,利用,把和转化成储存能量的(如),并且释放出的过程。

4、光合作用的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预习后你的困惑是:行课案一、预习情况检测二、合作探究、展示点评学习任务一: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作为原料[学生活动]阅读教材P122,普利斯特利的著名实验。

1、描述普利斯特利四个实验的现象:1)实验(1)中:蜡烛2)实验(2)中:小白鼠3)实验(3)中:蜡烛4)实验(4)中:小白鼠__________________2、通过分析普利斯特利的实验能得出什么结论?拓展反思:如果将实验(3)、(4)中的密闭装置用黑布罩住,会出现什么现象?3、探究实验:请设计一个探究实验来证明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

(1)提出问题: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吗?(2)作出假设:。

(3)制定和实施计划:制定自己的实验计划,课上小组交流完善计划。

①、这一探究中的变量是什么?②、为保证实验中只有一个变量,可以怎样做?③、在这一探究中应如何检验叶片产生了淀粉等有机物?(4)预测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5)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除了有二氧化碳,还有。

生物七年级上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教案

生物七年级上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教案
初中 20 -20 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设计
主备教师
审核教师
授课周次
授课时间
课 题 第五章 第一节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理解光合作用的实质。 2.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 3.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教学重点 进一步探究光合作用的实质并认识绿色植物在维持碳—氧平衡方面的重要作用。。
一、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作为原料 【师】同学们认真阅读 122 页普里斯特利的实验过程,并讨 论: 画面(1)中蜡烛为什么会熄灭? 画面(2)小白鼠为什么会死去? 画面(3)中蜡烛为什么不熄灭?其燃烧时所需的氧气从哪里 来?植物为什么也能很好地生长? 画面(4)中为什么二者放在一起时,却都能正常地活着,它 们之间有什么关系?普利斯特利的实验是否总能成功?此实验成 功的条件是什么?请分析小鼠为什么能在容器中正常地生活?这 个实验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生】植物能够更新由于蜡烛燃烧或动物呼吸而变得污浊了 的空气。 【师】后来的科学实验证明,蜡烛燃烧或动物呼吸都会排出 二氧化碳,消耗氧气,而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够释放氧气,消耗二 氧化碳。除水以外,二氧化碳也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二 氧化碳真的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所必需的原料吗?请同学们小组 合作交流,设计一个可行的实验方案。 【生】小组合作交流并展示实验方案,不当之处教师纠正或 补充。 【师】通过学习,我们知道植物在光下能释放氧气。下面可 以通过演示实验,验证释放出的气体是不是氧气? 二、光合作用还能产生氧气 演示实验(略)提示:氧气有助燃作用。 【师】快要熄灭的卫生香(或竹签),遇到金鱼藻在光下释放 的气体,立刻燃烧以来。这说明光合作用产生了什么气体? 【生】光合作用产生了氧气。 【师】因此,光合作用的产物除了有机物外,还有氧气。请 大家总结出光合作用的实质是什么? 【生】光合作用实质上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 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教案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教案

第一节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教学目标1.阐明光合作用的概念。

2.运用实验法独立设计并完成探究活动“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吗?”。

3.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阐明光合作用的概念。

2.运用实验法独立设计并完成探究活动“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吗?”【教学难点】1.阐明光合作用的概念。

2.运用实验法独立设计并完成探究活动“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吗?”◆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知识回顾】通过第四章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了有机物,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请同学们想一想关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你有了哪些了解?了解了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光,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淀粉,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学生回忆旧知并回答。

通过回忆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为归纳光合作用做准备。

【过渡】其实光合作用的发现并不是个简单的过程,而是经历了一个漫长曲折的发展历程。

接下来我们一起穿越到2000年前,追随历代科学家的足迹,看看光合作用的发现之旅吧。

激发兴趣。

环节二讲授新课:光合作用的发现史【介绍】2000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植物是由土壤汁构成的”,即植物生长所需的物质完全来自于土壤。

但是比利时的科学家海尔蒙特对此却产生了怀疑,于是他设计了著名的“柳树实验”。

【阅读思考】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121的想一想,议一议,然后思考以下问题:1.随着柳树苗的生长,土壤中哪种成分发生了变化?学生阅读教材,讨论分析回答问题。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你认为这种成分是植物生长的主要原料吗?3.你能得出什么结论?为什么?4.海尔蒙特是否忽略了其他条件?总结:水分是植物制造自身物质的原料。

【过渡】17世纪后叶,由于显微镜的发明,人们发现了植物叶片上的气孔,因而认为,正是由于这些气孔,植物与外界进行了气体交换。

《带三单元 第五章 第一节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教学设计

《带三单元 第五章 第一节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教学设计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光合作用的观点和意义。

2. 掌握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和开释氧气的过程。

3. 能够应用光合作用知识诠释自然界中的相关现象。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机制。

2. 教学难点:二氧化碳如何被吸收,氧气如何被开释,以及这一过程的意义。

三、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实验器械,如显微镜、塑料袋、植物叶片等,用于演示光合作用的过程。

2. 准备PPT课件,用于展示光合作用的观点、过程和意义。

3. 邀请一位学生帮忙教师进行实验演示。

4. 提前安置学生预习相关内容,以便更好地参与教室讨论。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可以先向学生介绍光合作用的重要性以及其对于地球生态系统的意义,引发学生对这一重要生物过程的兴趣。

(2)通过展示图片或动画,让学生了解光合作用的过程,并引导学生思考这一过程需要哪些物质和条件。

2. 实验探究(1)教师准备相关的实验器械和材料,如植物、通明塑料袋、放大镜等,指挥学生一起进行实验,观察植物在光合作用过程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变化。

(2)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如:植物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吸收了哪些物质?开释了哪些物质?这个过程需要哪些条件?(3)实验结束后,教师指挥学生总结实验结果,并引导学生思考光合作用对于植物本身的意义。

3. 深入讲解(1)教师向学生介绍光合作用的具体过程,包括光反应、暗反应等步骤,并诠释各个步骤中的化学反应。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光合作用对于地球生态系统的意义,如:光合作用如何维持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这个过程对于地球的气候环境有何影响?(3)教师介绍影响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如光照强度、温度、二氧化碳浓度等,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改变这些因素来影响光合作用的过程。

4. 教室互动(1)教师提出一些与光合作用相关的问题,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2)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探讨如何通过改变环境因素来提高植物的光合作用效率。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精品教案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精品教案
(2)整体感知教学内容
教材中对于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和释放氧气两个实验都可以算作是验证性实验,在整节课的授课过程中,实验的串联可以有效的将生物学知识进行梳理。从海尔蒙特的“柳树实验”分析开始,提出空气的影响因素,而对于植物利用二氧化碳产生氧气在小学科学课已有认识,但缺乏实验的实证,因此,本部分知识通过实验的观察和分析,让学生感受理科课程中的实证思想也是重要目的之一。
通过学生回答问题引出课题
讲授新课
想一想,议一议 海尔蒙特的柳树实验
1.海尔蒙特认为柳树质量的增加来自水。你认为对吗?
2.如果不对,据你分析还有什么因素会影响到实验结果?
图示 回顾叶片气孔结构 引发空气对植物生长是否存在影响的疑虑
阅读、思考并分享
思考并分享
通过对经典实验的识图,提升学生分析、思考能力
由旧知启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索
讲授新课
探究 二氧化碳是产生淀粉的必需原料吗?
需要解决的问题:
1.如果确保二氧化碳的有和无?
2.如何检验淀粉的有无?
组织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汇报并及时给予评价。
分析、讨论、分享
学会确认实验变量和控制变量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讲授新课
演示实验 通过淀粉的有无判定是否与利用二氧化碳有关
讲授新课
图示普利斯特里的实验 提问:
1.普利斯特里实验的四个装置,设计意图是什么?
2.蜡烛熄灭和小鼠死亡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有了植物,蜡烛持续燃烧,小鼠可以存活?
3.由此,你得到的结论是什么?
图示简介英格豪斯类似的实验
小组讨论,分析实验现象和过程,思考并回答问题。
通过对经典实验的识图,提升学生分析、思考能力
讲授新课

第一节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第一节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第一节《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在生物圈的平衡和稳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课节内容的学习也是学生掌握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及其应用的关键,能够帮助学生初步建立保护环境的意识,为下一章学习爱护植被,绿化祖国打下一定的基础。

它不仅在教材的学习中起到了承上启下作用,而且在整个生物学的学习中也是至关重要的。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实验探究光合作用的产物和条件;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

能力目标:提高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实验动手操作的能力、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团结协作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光合作用的实质即光合作用的产物、原料、条件、公式难点,探究实验的过程四、教法和学法:自主探究法、分析归纳法、思考评价法和总结反思法,多种学习方法相结合五、教学过程情境导入:生物的呼吸、燃料的燃烧都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排出大量的二氧化碳。

为什么我们没有感到缺氧呢?消耗的氧气是通过什么途径补充呢?讲授新课首先指导学生阅读书121页“想一想,议一议”海尔蒙特的实验。

并思考:是什么物质让柳树增重了?海尔蒙特对柳树苗的生长作出了怎样的解释?他是否忽略了其他因素呢?一、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作为原料课件出示普利斯特利的实验,引导学生解释实验现象的原因通过这个实验得出结论:植物能更新由于蜡烛燃烧或动物呼吸而变得污浊了的空气。

明确: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探究1: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须的原料提示:1、氢氧化钠溶液能够吸收二氧化碳。

2、如何判断植物进行了光合作用。

(可利用以前学过的实验)提出问题: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吗?做出假设: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制定方案:材料用具:两个玻璃皿、两个广口瓶、两个烧杯、两枝带叶子的枝条、氢氧化钠溶液;讨论:1、从实验装置A和B中各取一片叶,分别用碘液处理,你认为哪个装置中叶片不变蓝?2、光合作用和二氧化碳有无关系?3、该实验中哪是实验组,哪是对照组?探究2:光合作用的原料是水科学实验证明:水也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探究3: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实验变量:。

《第一节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教学设计(福建省县级优课)

《第一节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教学设计(福建省县级优课)
3.播放“温室效应形成简单原理”幻灯片
4、播放导入语言:为什么不会缺乏氧气呢?
1、产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2、体验:有植物的地方,人呆着就会觉得舒服的感觉
3、认识到二氧化碳排放到大自然中过多的一些危害性
4、思考原因,并根据经验进行简单回答
1、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2、通过鲜明对比,让学生感受到绿色植物会放出氧气
3、观察气泡
4、排水法收集氧气
5、验证氧气
1、观看并体验光源的强度
2、、3观看气泡等现象
4、5观看火苗出现
通过看演示实验,明白:
绿色植物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以及氧气的数量和光的强度有关
三、过渡
1、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了氧气的过程中,需要其它的什么物质参与呢?
2、播放海尔蒙特的视频
3、阐述光合作用发现史上,许多科学家所做的贡献
市级公开课:第五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第一节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通过金鱼藻演示实验,让学生知道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2)观看视频和分析视频,推测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和水做为原料。
(3)进行探究实验的设计,明白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
4、看答案并深入学习
5、看视频
通过分析实验,先让学生形成一个探究实验设计的感性认识;通过给予装置的提示,让学生学会探究实验,并用过自己设计的探究实验,学习新知识;再通过视频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进一步的巩固。
五、练习
播放练习幻灯片
思考并回答
训练学生的分析,知识迁移和推理能力。
为下节课的学习铺垫。
课堂小结
四、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

第三单元第五章第一节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三单元第五章第一节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4.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见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2.通过学习光合作用,使学生认识到生物与环境的密切关系,增强环保意识,关注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保护。
3.引导学生理解科学研究的艰辛和重要性,培养学生勇于探索、严谨治学的精神。
4.深入挖掘光合作用在人类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知识对人类社会的贡献,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对生物学有着浓厚兴趣。在此基础上,他们对光合作用这一生物学基础概念已有初步了解,但大多停留在表面,对于光合作用的具体过程、原理及其在生物圈中的作用认识尚不深入。此外,学生在科学探究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方面存在一定差异,需要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主动探究光合作用的奥秘,提高生物学素养,培养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同时,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关注和指导,使他们在光合作用的学习过程中取得更好的成效。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光合作用的过程,特别是光反应和暗反应的详细机理。
2.掌握光合作用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以及与二氧化碳和氧气含量变化的关系。
3.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包括实验设计、数据收集和分析、实验报告撰写。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多样化:结合讲解、实验、小组讨论、多媒体辅助等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2.重视学生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进行分层教学和个性化指导。

2019年七年级生物上册3.5.1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教案.doc

2019年七年级生物上册3.5.1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教案.doc

第一节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一.教学目的:(一)知识与技能方面:探究光合作用的产物、原料、条件;归纳光合作用的概念,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方面:通过实验让学生学会独立设计并完成本章的探究活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培养不断探究新知识的精神及同学之间的合作精神,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光合作用的实质即光合作用的产物、原料、条件、公式。

教学难点:探究实验的过程。

三.课前准备:课件四.教学过程:五.板书设计:第一节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一、光合作用的原料:1、光合作用利用水作为原料。

2、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作为原料。

二、光合作用的产物:1、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2、光合作用能产生氧气。

三、光合作用的过程1、概念光合作用的实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2、光合作用的公式光能二氧化碳 + 水有机物 + 氧气叶绿体(储存着能量)3、光合作用的实质(1)物质转化: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和氧。

(2)能量转化: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4、意义维持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氧含量的相对平衡。

5、光合作用的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合理种植、间种、套种、轮种等检测案一、选择题1、金鱼藻释放的气体可以使快熄灭的卫生香迅速复燃,证明其中含有( B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水蒸汽2、人们常常要在鱼缸里放养适量的水草,主要目的是( C )A 对鱼起美化衬托作用B 为鱼提供充足的饵料C 为鱼提供充足的氧气D 清洁净化水3、绿色植物维持生物圈碳-------氧平衡,主要依赖于( A )五、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蒸腾作用 D.吸收作用4、给蔬菜大棚使用“气肥”,可提高作物产量,“气肥”是指( D )A、氮气B、氧气C、氢气D、二氧化碳5、要保证城市居民每天能得到新鲜空气,可以采取有效的措施是( D )A、多盖高楼,居住在高层B、扩大居住面积C、不扔垃圾D、多植草坪多种树二、填空题6、根据光合作用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上面式子中 a表示二氧化碳,b表示氧气(2)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产生氧气,这样就维护了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简称碳氧平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第一节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教学目标】:1.归纳出光合作用的概念。

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2.运用实验法独立设计并完成本章的探究活动。

3.认识绿色植物在维持碳—氧平衡方面的重要作用。

【重点和难点】:1、认识光合作用。

2、绿色植物在碳—氧平衡方面的重要作用。

3、探究活动的设计。

【课时分配】: 2课时【教材分析】:通过生物呼吸和燃料燃烧都会消耗大气中的氧气,排出大量的二氧化碳,为什么没有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明显增多,氧气含量降低的悬念,引起学生对大气中碳—氧平衡是如何维持的问题产生兴趣。

可将金鱼藻的放氧实验分成两步进行演示。

首先让学生观察光下金鱼藻放气泡的实验,引出光合作用除了能制造有机物还能制造什么物质的问题,让学生讨论,引导学生作出假设。

然后再做气体燃烧状况的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结果推测金鱼藻放出的气体是氧气。

关于光合作用原料的教学,可以让学生对普利斯特利的三个实验先分别进行分析,再将分析结果综合起来考虑,得出光合作用不但能产生氧,而且利用了二氧化碳的结论。

植物所产生的氧气除了满足自己生存的需要外,还可以供给其他生物使用。

建议教师在学生分析完三个实验后,尽可能引导学生的思维再上升一个层次。

即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普利斯特利为什么要设计三个实验,才能得出最终结论?”目的是帮助学生初步形成综合看问题的意识,当一个现象由多种因素控制时,应当先研究一种因素,控制其他因素。

【教学设计】: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一、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实验装置采集气体,对气体成分进行简单探究,获得结论。

学生根据课本叙述和教师的讲解学习实验过程,获得结论。

教师提供实验装置,并指导学生进行采集,引导学生对气体进行探究。

讲解并引导学生学习实验规程,组织学生讨论。

二、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作为原料。

1.利斯特里实验2.探究活动通过课本对普利斯特里的三个实验分别进行分析,初步获得光合作用不但产生氧,而且利用了二氧化碳的结论。

利用教师提供装置制定探究计划,实施探究计划。

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帮助学生养成综合看问题的意识。

提示学生注意事项,鼓励学生自己寻找材料用具,设计实验。

三、光合作用与根据光合作用的有关实验,归纳出光合作用的概念和总反应方程引导学生归纳光合作用的总方程式和概念。

通过概念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式,进而初步认识光合作用对于生物圈的意义。

然后根据教师提供的数据,对教师提问进行分组讨论,进一步认识光合作用在维持碳—氧平衡中的重要作用。

初步分析光合作用对于生物圈的意义,而后给学生提供数据,并设置思考题,启发学生从理性上认识光合作用在维持碳—氧平衡中的重要作用。

四、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作用观察教师出示的三种种植密度不同的植株结的果实,进行讨论,分析原因,理解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到田间进行观察或访问有经验的老农,了解不同种植密度的植株结果的情况,分析原因,理解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出示三种不同的植株,引导学生从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方面进行讨论,理解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2019-2020学年七上生物期末试卷一、选择题1.下列是制作洋葱表皮细胞装片的实验操作过程中的步骤①用镊子撕下洋葱表皮,②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清水,③将染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用吸水纸在另一侧吸水,④用解剖针将洋葱表皮展开在水滴中,⑤将盖玻片一侧接触水滴缓缓盖在载玻片上。

正确的排列的是()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④⑤③ C.②①④③⑤ D.②①④⑤③2.恒温动物比变温动物更有生存优势的原因在于()A.恒温动物需要的食物少B.恒温动物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更强C.恒温动物需要的能量少D.恒温动物耗氧少3.下列关于生物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B.植物可以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气体C.能够运动的物体一定是生物D.“一猪生九仔,连母十个样”,这句话描述了生物的遗传现象4.生活在绿草地中的蚱蜢的体色往往是绿色的,说明:()A.生物都能适应环境 B.生物都能影响环境C.生物具有应激性 D.生物具有遗传特性5.下列哪个生态系统有“绿色水库....”之称?A.海洋生态系统 B.农田生态系统C.森林生态系统 D.城市生态系统6.下列食物链的书写,正确的是()A.阳光→草→兔→狐 B.蝗虫→青蛙→蛇→鹰C.小麦→田鼠→蛇→鹰 D.草←羊←狼←人7.下列植物器官中,属于生殖器官的是()A.根B.叶C.果实D.茎8.下列生态因素中不属于非生物因素的是( )A.阳光、温度 B.空气、温度 C.水分、土壤 D.小草、病毒9.下列显微镜的操作方法错误的是()A.调节光圈大小--转动转换器B.使物像更清晰--调节细准焦螺旋C.使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更多--换用低倍镜D.将视野上方的物像移到中央一一向上方移动装片10.玉米种子萌发时,胚与胚乳中的有机物含量变化如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曲线a表示胚乳,曲线b表示胚B.胚的发育需要胚乳提供有机物C.幼叶变绿后依靠根部吸收和幼叶光合作用提供有机物D.种子萌发过程中,胚乳内的有机物逐步减少直至耗尽11.做草履虫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实验,如图所示为四位学生放置食盐的位置,其中草履虫全部集中在右侧培养液中的是()A.B.C.D.12.某品牌的冰箱推出了一款具有“零度保鲜”功能的新产品,冰箱能够为水果蔬菜保鲜关键是A.减少果蔬水分含量,加快呼吸作用B.降低环境温度,减缓呼吸作用C.降低环境温度,加快呼吸作用D.减少环境中二氧化碳含量,减缓光合作用13.造血干细胞享有“血细胞的种子细胞”之美称,骨髄移植能够治疗白血病,是因为健康人骨髄中的造血干细胞能不断产生新的血细胞(如图),这一过程称为细胞的A.分化B.分裂C.生长D.癌变14.农业生产实践过程中,促进植物呼吸作用的措施是A.对农作物及时松土 B.小麦种子晒于入仓C.贮藏粮食时,密闭的粮仓内冲加二氧化碳 D.低温贮藏水果,蔬菜15.下图表示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基本结构。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菜豆种子的营养物质储存在④中B.两种种子结构的区别之一是④的数量不同C.在玉米种子的纵切面上滴加碘液,变蓝的结构是④D.两种种子中新植物的幼体都由①②③④组成16.我国北方农村常将马铃薯等蔬菜贮藏在地窖中,农民进入窖中取蔬菜之前,往往把点燃的蜡烛用绳子吊入窖内,这一做法的目的是()A.测量窖内氮气含量 B.测量窖内氧气含量C.主要为了照明 D.测量窖内一氧化碳含量17.在生产实践中,某菜农种植的一畦白菜植株长得矮小,叶片发黄。

菜农应及时施加()A.磷肥B.钾肥C.氮肥D.磷钾复合肥18.把番茄用开水烫一下,可以从其表面撕下一层皮,这层皮和里面的果肉在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上分别属于()A.上皮组织、薄壁组织B.保护组织、薄壁组织C.果皮组织、输导组织D.表皮组织、分生组织二、判断题19.()植物体细胞分裂所需要的能量,来源于呼吸作用分解淀粉时所释放的能量。

20.()根毛实质上是成熟区表皮细胞一部分向外突出形成的。

21.()绿色开花植物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组成。

22.()西瓜之所以甘甜可口,主要是因为西瓜的细胞液中含有大量的糖分。

23.()昆虫有翅的适应能力强于无翅的种类。

24.()生物圈只是人类的家园。

三、连线题25.将下列木本植物茎的结构与功能联系起来。

(1)树皮 A.细胞分裂、茎加粗(2)木质部B.输导作用(3)髓C.贮藏营养的功能(4)韧皮部 D.输导和支持作用(5)形成层 E.保护作用26.请将下列器官与其功能连线。

27.请将左右两列中相关联的内容选出来四、综合题28.光合作用被人喻为阳光下的魔术,历经200多年一点点被科学家解密。

现在同学们也能借助很多小实验自己进行探索。

小张同学计划要探究一天内叶片淀粉含量的变化,设计实验步骤如图一:材料准备:将一盆天竺葵放在阳光下。

(1)每隔3小时取一片叶,为了控制单一变量,应选_____的叶片。

将叶片立刻进行脱色处理,并进行漂洗。

装置②小烧杯中的液体是_____,大烧杯中的液体是_____。

(2)按时间顺序将叶片排列好(如图一③),滴加碘液。

预测叶片颜色变化的规律是_____。

(3)小张多次实验后,验证了自己的预测,但是这个实验仍存在不足之处,请写出改进做法_____。

(4)选取6片图一盆栽天竺葵的未处理叶片,烘干后放在坩埚中点燃,并给三角瓶中50ml的清水加热(如图二)。

用温度传感器测定水温的变化,得到的结果如图三所示,据图三可以看出,随着叶片的燃烧,水温从18.9℃上升到23.2℃,你对此现象的解释是_____。

(5)由以上实验可知,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为自身提供了物质和_____。

29.如图是显微镜的结构图,请据图回答问题:(1)对光结束后从目镜内看到的视野应该是__(填字母)A.黑暗的 B.彩色的 C.略灰的 D.白亮的(2)观察过程中,将“10x”的物镜转换成“40x”的物镜,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更__,如果低倍镜下观察到的物像清晰,换上高倍镜后物像模糊,此时应该调节[]__;(3)这台显微镜备有目镜5x和10x,两种物镜10x和40x,使用这台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最小的放大倍数是__倍.30.2017年12月5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将“地球卫士奖”授予塞罕坝林场建设者。

近来,在山东卫视热播的电视连续剧《最美的青春》题材就是反映塞罕坝林场建设者们生活的一个剧本。

55年来,塞罕坝人变茫茫荒原为郁郁林海,创造了令世界为之惊叹的奇迹。

目前塞罕坝森林公园总面积四十余万亩,物种丰富,有浩瀚的林海、广袤的草原、清激的湖泊,一展北国风光,成为著名的风景旅游区。

有人说:塞罕坝林海属于中国,而中国的环保行动则属于世界。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塞罕坝森林公园作为一个____,是由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组成的。

在生物成分中,鹰与蛇是____关系。

(2)塞罕坝森林公园中丰富的物种之间形成了复杂的食物关系,上图为塞罕坝森林公园部分生物构成的食物网。

该食物网中共有_______条食物链,其中鹰获得能量最少的一条食物链是__________。

(3)若不法分子大量猎捕山雀,短期内________数量会大量增加,导致松树林受到的危害加大,需要进行人工干预,这说明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是有限的。

(4)塞罕坝森林公园中,地羊的体色一般为灰色,有利于躲避敌害,但该生物数量过多,会使公园中植被减少,这种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

(5)试从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角度分析,“中国的环保行动属于世界”的原因是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二、判断题19.对20.对21.对22.对23.对24.错三、连线题25.26.27.B;A; D; C四、综合题28.大小一致,不被遮挡,生长状况相近且健康酒精清水 6时至18时,蓝色逐渐变深;18时至6时,蓝色逐渐变浅实验前进行暗处理叶片中有机物燃烧放出的能量,部分转变成了热能能量29. D 少细准焦螺旋 5030.生态系统竞争和捕食(顺序可颠倒) 6 松树→松毛虫→山雀→蛇→鹰松毛虫自动调节能力生物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物质循环是全球性的2019-2020学年七上生物期末试卷一、选择题1.“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