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卒中的分型
缺血性卒中分型PPT课件
RIND患者的症状通常在数小 时或数天内逐渐加重,但不会
超过一周。
RIND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是 可逆的,经过及时治疗,大多
数患者可以完全恢复。
RIND患者应尽早接受诊断和 治疗,以避免发展为进展性卒
中或完全性卒中。
进展性卒中(PSD)
进展性卒中(PSD)是指脑部血管阻塞导致神经功能缺 损症状在数小时或数天内逐渐加重。
险因素。
缺血性卒中的症状与表现
偏瘫
一侧肢体无力或完全瘫痪。
偏身感觉障碍
一侧肢体感觉消失或感觉异常。
偏盲
双眼视野的一侧缺失。
意识障碍
嗜睡、昏睡或昏迷。
眩晕、呕吐
脑干和小脑缺血引起的共济失调 和平衡障碍。
失语
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受损。
02 缺血性卒中分型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指由于 某种因素造成的脑动脉一过性或短暂 性缺血,引起的相应供血区神经功能 障碍。
控制体重
肥胖是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之一,保持健康的 体重有助于降低卒中风险。
康复训练
肢体功能训练
针对偏瘫的肢体进行康复训练,如物理疗法、 作业疗法等,有助于恢复肢体功能。
认知训练
针对卒中后认知障碍的患者,进行认知训练 有助于提高其认知能力。
语言训练
对于缺血性卒中后出现语言障碍的患者,进 行语言训练有助于恢复语言功能。
CS患者的症状通常比较严重,需要及时接受诊断和治疗,以挽救生命和减少后遗症。
CS患者需要积极治疗基础疾病,改善生活方式,加强康复训练,以提高生活质量。
03 缺血性卒中诊断与评估
诊断标准与流程
诊断标准
根据患者症状、体征和影像学检查结 果,对缺血性卒中进行诊断。
脑卒中的分类和分型
脑卒中(Stroke)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事件,通常由脑部血供中断或丧失造成,可能会导致脑组织受损或死亡。
脑卒中的分类和分型主要基于其原因和病因,一般可以分为两大类: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
以下是脑卒中的主要分类和分型: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缺血性脑卒中是脑部血液供应不足导致的脑组织缺氧和损害。
•缺血性脑卒中可以进一步分为两种主要类型:• a. 大动脉闭塞性脑卒中(Large Artery Occlusion Stroke):由于大脑主要动脉或其分支的阻塞而引起的脑血供中断。
• b. 小动脉性脑卒中(Small Vessel Stroke):通常由微小脑血管的堵塞或狭窄导致,也称为微小血管性脑卒中。
出血性脑卒中(Hemorrhagic Stroke):•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脑部血管破裂而导致的出血,使血液进入脑组织。
•出血性脑卒中可以分为两种主要类型:• a. 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出血发生在脑组织内部,通常由高血压或脑动脉瘤破裂引起。
• b.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出血发生在脑膜下腔,通常由脑动脉瘤破裂引起。
此外,脑卒中还可以根据病因和危险因素进一步分类,例如:•心源性脑卒中(Cardioembolic Stroke):源于心脏问题,如心房颤动、心瓣膜疾病等,导致心脏中的血栓或栓子脱落并进入脑血管。
•大血管性脑卒中(Large Vessel Stroke):与大脑主要动脉或颈动脉狭窄或阻塞有关。
•小血管性脑卒中(Small Vessel Stroke):与小脑血管的损害或疾病有关,如脑微小血管病变。
•心源性脑卒中(Cryptogenic Stroke):无法确定明确原因的脑卒中。
•转状脑卒中(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短暂的脑卒中症状,通常持续不到24小时,也称为“小卒中”。
缺血性卒中分型
诊断
医生通常根据患者的症状和病史进行诊断,同时可能会进行 一些必要的检查,如脑部影像学检查和血液检查,以排除其 他可能的病因。
TIA的治疗和预防
治疗
TIA的治疗主要是针对病因和症状。一般采取支持治疗,如改善生活习惯、控制危险因素和药物治疗 等。
预防
预防TIA的措施包括控制血压、血糖和血脂水平,戒烟限酒,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等。同时,针对病因 进行相应的治疗也是预防TIA的重要措施。
脑梗死的治疗和预后
治疗
溶栓治疗、抗血小板治疗、抗凝治疗等。
预后
与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时机、康复锻炼等因素有关,轻者预后较好,重者遗 留残疾甚至死亡。
04
脑栓塞
脑栓塞的病因和病理生理
病因
主要有心源性、非心源性和不明原因三种 。心源性脑栓塞主要由心脏栓子脱落引起 ,尤其是风湿性心脏病、心房颤动和急性 心肌梗死等;非心源性脑栓塞主要与动脉 粥样硬化斑块脱落有关;不明原因的脑栓 塞可能与脑血管痉挛或小的穿支动脉病变 有关。
缺血性卒中分型
xx年xx月xx日
目 录
• 缺血性卒中概述 •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 脑梗死 • 脑栓塞 • 特殊类型缺血性卒中 • 缺血性卒中康复治疗
01
缺血性卒中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缺血性卒中是由于脑部供血血管阻塞,导致脑组织缺血、缺 氧而引起的脑组织损伤性疾病。
分类
根据脑组织缺血程度和范围,可分为完全性卒中、进展性卒 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病理生理
脑栓塞发生后,栓子阻塞血管引起血流中 断,导致相应供血区脑组织发生缺血、缺 氧和坏死。由于缺乏有效的侧支循环,脑 组织缺血、缺氧范围较广,且恢复时间较 短暂。
(完整版)TOAST分型
缺血性脑卒中的TOAST分型根据临床特点及影像学、实验室检查,TOAST将缺血性脑卒中分为5个类型,各类型的病因不同,具体分类标准如下。
1.1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LAA),约占17.3%,这一类型患者通过颈动脉超声波检查发现颈动脉闭塞或狭窄(狭窄≥动脉横断面的50%)。
血管造影或MRA显示颈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椎基底动脉狭窄程度≥50%。
其发生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所致。
患者如出现以下表现,对诊断LAA有重要价值,(1)病史中曾出现多次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 IA),多为同一动脉供血区内的多次发作;(2)出现失语、忽视、运动功能受损症状或有小脑、脑干受损症状;(3)颈动脉听诊有杂音、脉搏减弱、两侧血压不对称等;(4)颅脑CT或MRI 检查可发现有大脑皮质或小脑损害,或皮质下、脑干病灶直径>1.5 cm,可能为潜在的大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缺血性脑卒中;(5)彩色超声波、经颅多普勒超声(TCD)、MRA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可发现相关的颅内或颅外动脉及其分支狭窄程度>50%,或有闭塞;(6)应排除心源性栓塞所致的脑卒中。
1.2心源性脑栓塞(CE)约占9.3%,这一类型是指包括多种可以产生心源性栓子的心脏疾病所引起的脑栓塞。
(1)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表现与LAA相似;(2)病史中有多次及多个脑血管供应区的TIA或卒中以及其他部位栓塞;(3)有引起心源性栓子的原因,至少存在一种心源性疾病。
1.3小动脉闭塞性卒中或腔隙性卒中(SAA)约占30.9%,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具有以下3项标准之一即可确诊。
(1)有典型的腔隙性梗死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有与临床症状相对应的卒中病灶的最大直径<1.5 cm;(2)临床上有非典型的腔隙梗死的症状,但影像学上未发现有相对应的病灶;(3)临床上具有非典型的腔隙性梗死的表现,而影像学检查后发现与临床症状相符的<1.5 cm的病灶。
缺血性卒中toast分型和ciss分型
缺血性卒中的临床表现和诊断
临床表现
常见的症状包括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失语、视觉障碍等,严重时可出现昏迷 甚至死亡。
诊断
诊断主要依据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如CT、MRI等。同时,需 要进行相关检查以明确病因和病理机制。
02
toast分型
病因分类
01
02
03
04
大动脉粥样硬化
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狭 窄或闭塞,引起脑部供血不足
。
小动脉闭塞
小动脉狭窄或闭塞导致脑部缺 血。
心源性栓塞
心脏疾病导致血栓形成,随血 液循环到达脑部引起栓塞。
其他明确病因
包括动脉炎、烟雾病等较少见 的病因。
动脉病变
01
02
03
பைடு நூலகம்
前循环病变
颈内动脉和大脑中动脉等 前循环血管病变。
后循环病变
椎基底动脉等后循环血管 病变。
多血管病变
同时累及前循环和后循环 的血管病变。
这些病因引起的缺血性卒中需要针对 病因进行治疗,如免疫治疗、手术治 疗等。
04
toast分型与ciss分型的 比较
病因分类的比较
01
病因分类
02
toast分型将缺血性卒中分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心源性、腔隙性、其 他病因和原因不明五类。
03
ciss分型则将缺血性卒中分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心源性、穿支动脉病 变、其他病因和原因不明五类。
分类
根据发病机制和病因,缺血性卒中可 分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心源性栓塞 型、小动脉闭塞型、其他明确病因型 和不明原因型。
缺血性卒中的病因和病理机制
病因
主要病因是大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 管狭窄或闭塞;其他病因包括心脏病 、高血压、糖尿病等。
缺血性卒中的分型
一、缺血性卒中的CT分型:急性脑梗死按解剖部位分为大脑梗死、小脑梗死和脑干梗死。
其中大脑梗死又可分为:①大梗死:超过一个脑叶,5cm以上②中梗死:小于一个脑叶,3.1-5cm③小梗死:1.6-3cm④腔隙性梗死:1.5cm以下⑤多发性梗死:多个中、小及腔隙梗死。
参考文献:【1】黄如训,郭玉璞。
脑卒中的分型分期治疗。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1,27(1),73。
二、TOAST将缺血性卒中分为 5个类型,各类型病因不同,具体如下:1、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 (LAA):①该类患者有颅内外大血管或其皮层支的严重狭窄(>50%)或闭塞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其发生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所致。
②临床表现包括大脑皮层受损(失语、忽视、运动功能受损等)或脑干或小脑受损的症状。
③间歇性跛行史、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史(多为同一动脉供血区内的多次发作)、颈动脉听诊有杂音、脉搏减弱等有助于临床诊断。
④头颅CT/MRI可发现有大脑皮质或皮质下或小脑、脑干缺血病灶,直径>1.5 cm。
颈部血管超声、经颅多普勒超声 (TCD)、MRA 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可发现相关的颅内或颅外动脉及其分支狭窄程度>50%,或有闭塞;若上述检查正常或仅有轻度异常,不能诊断LAA。
⑤应排除心源性栓塞所致的脑卒中。
2、心源性脑栓塞 (CE):①这一类型是指包括多种可以产生心源性栓子的心脏疾病所引起的脑栓塞。
②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表现与 LAA相似。
③病史中有多次及多个脑血管供应区的TIA或卒中以及其他部位栓塞。
④有引起心源性栓子的原因,至少存在一种心源性疾病。
3、小动脉闭塞性卒中或腔隙性卒中 (SAA):①有腔隙性梗死的临床表现,无大脑皮层受损的症状。
②若既往有糖尿病或高血压病史,则支持该临床诊断。
③头颅CT/MRI无异常;或有与临床症状相对应的脑干或皮层下的病灶,直径<1.5 cm。
④排除心源性栓塞;且与临床症状相对应侧的颅外大动脉的狭窄不应超过50%。
缺血性卒中TOAST分型和CISS分型 ppt课件
经典TOAST
2001年英国南伦敦改良-TOAST 2005 年美国 SSS-TOAST 2007 年韩国改良-TOAST 2009年欧美国际卒中专家 A-S-C-O分型
2010年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CISS分型
缺血性卒中TOAST分型和CISS分型
CISS分型--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 (Chinese Ischemic Stroke Subclassification)
如果是非穿支动脉孤立梗死灶类型,则需排除心源性卒中
排除其他可能的病因
缺血性卒中TOAST分型和CISS分型
穿支动脉疾病
诊断标准 与临床症状相吻合的发生在穿支动脉区的 孤立梗死灶,不考虑梗死灶大小 载体动脉无粥样硬化斑块(HR-MRI)或任 何程度狭窄的证据,或其近端相应颅内外 大动脉无易损斑块或粥样硬化性狭窄≥50%。 载体动脉未行HR-MRI检查,即未能排除狭 窄<50%的粥样硬化斑块,也归到此类。 排除了其他病因
粥样硬化
原因不明
无确定病因 难分类病因
多种病因
载体动脉斑块 穿支动脉孤立梗死
堵塞穿支 载体动脉粥样狭窄/斑块 大
动
脉
动脉到动脉 多发、皮层或
粥 样
栓塞
区域性梗死 MES(+)Leabharlann 硬机化 缺制
血
低灌注/
交界区梗死
栓子清除下降
性
卒
中
缺血性卒中TOAST分型和CISS分型
混合机制
谢谢聆听 开饭!
缺血性卒中TOAST分型和CISS分型
经典TOAST分型
缺血性卒中的病因学分型
发表时间:1993年
发表地点:美国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分型及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
解 剖 部 大脑半球梗死
中梗死:小于一个脑叶,3.1~5cm
位
大小
小梗死:1.6~3cm
脑干梗死
腔隙性梗死:<1.5cm
可指导脱水药的合理使用
缺血性卒中分型
• 基于临床表现OCSP分型法
OCSP是Oxfordshire Community Stroke Project(牛津郡社区卒中计划)的英文缩写,是 1991年由英国Bamford等在牛津地区进行脑卒中 大规模群体调查时提出一种新的分型方法,它在 CT、MRI等影像学检查尚不能发现病灶时, 就可 根据临床表现(分型依据)将患者简单快速地分 为有明确特征的4个亚型,并提示闭塞血管和梗 死灶的大小和部位,简单易行,对指导治疗、评
粥样硬化血栓性 穿支闭塞
动脉到动脉 栓塞
低灌注/ 栓子清除下降
混合型
肯定 很可能 可能
粥样硬化血栓形成 Atherothrombosis 粥样硬化斑块和斑块基础上 的血栓形成作为共同的病因
血栓与斑块的关系: 斑块是基础,狭窄、血栓、栓子脱落是结果; 血栓机化成为斑块的一部分
病因分型—急性穿支小动脉闭塞( APSAO)
40-50%
10-20%
病因分型—粥样硬化血栓形成(AT)
1与梗死病灶相对应 颅内或颅外大动脉粥样硬化 (狭窄>50%或有易损斑块 证据) 2在狭窄或闭塞动脉外无急 性梗塞灶; 3有至少一个以上卒中危险 因素或有至少一个以上的系 统性动脉粥样硬化证据
病因分型—粥样硬化血栓形成
卒中危险因素定义: 男性>45岁或女性>55岁、高血压、糖尿病、
估预后有重要价值。
OCSP分型法
● 完全前循环梗塞(TACI):表现为三联 征,即完全大脑中动脉综合征的表现
脑梗死缺血性卒中、病理、病因分型及发病机制及病因
脑梗死缺血性卒中、病理、病因分型及发病机制及病因病因分型脑梗死又称缺血性卒中,是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所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
(1)载体动脉阻塞穿支动脉。
发生在基底节区的急性孤立梗死灶,在同侧MCA分布区不存在其它急性梗死病灶;在脑桥发生的急性孤立梗死灶,在基底动脉供血区内不存在其他急性梗死病灶。
急性孤立梗死灶推断是甶载体动脉斑块突出后堵塞穿支动脉血流所致。
(2)动脉-动脉栓塞。
影像学上显示在粥样硬化颅内外大动脉分布区内的皮层小的梗死灶或单发的区域性梗死灶,病灶为多发或者虽为单一梗死病灶但在TCD上发现微栓子信号,诊断可以明确。
(3)低灌注/栓子清除下降。
梗死病灶仅位于分水岭区。
在病变血管分布区内没有急性皮层梗死灶或区域性梗死灶,与临床症状相对应的颅内或颅外血管狭窄程度>70%,伴有或不伴有低灌注或侧支代偿不好。
(4)混合机制。
上述2种或2种以上机制同时存在。
心源性急性多发梗死灶,双侧前循环/前后循环。
有心源性卒中证据。
无其他病因。
排除主动脉弓粥样硬化,为肯定心源性,如不能排除,为可能心源性。
穿支动脉病变与临床症状吻合的发生在穿支动脉区的急性孤立梗死灶,不考虑梗死灶大小,载体动脉无粥样硬化斑块或任何程度狭窄。
其他病因血管性相关疾病。
脑动脉夹层、烟雾病。
感染性疾病:脑膜炎、巨细胞病毒。
遗传性疾病。
遗传性易栓症;血液系统疾病:红细胞增多症;血管炎:SLE 、白塞病等。
胸部CT示右肺多发占位性病变;头部MRI示双侧额顶叶、左侧颞枕叶及右侧小脑多发脑梗死;MRA示左侧大脑后动脉P1远端重度狭窄或闭塞。
特鲁索综合征。
恶性肿瘤病史+D二聚体升高+三个或三个以上血管供血区急性脑梗死+头颈部责任血管无明显狭窄。
原因不明多病因共存。
发现两种以上病因,难以确定哪一种与本次卒中有关;无确定病因。
未发现确定的病因或有可疑病,需更深入检查;(1) CISS分型中诊断大动脉粥样硬化型不要求颅内外大血管狭窄必须>50%,也不要求梗死灶直径;TOAST分型中要求颅内或颅外大动脉狭窄>50%,具有该血管供血区对应的神经系统缺损症状,颅脑CT或MRI大脑皮质、脑干、小脑或半球皮质下梗死灶直径大于1.5cm;(2)低灌注梗死、分水岭梗死等概念都不是TOAST分型中内容;(3)CISS分型中没有小动脉闭塞型,而是穿支动脉病,与TOAST 分型中小动脉闭塞型完全不同。
缺血性脑卒中分型
缺血性脑卒中分型这是临床的常见的现象,是一种综合症。
机制应该还是按TOAST将缺血性脑卒中分为5个类型,各类型的病因不同,具体分类标准如下。
1.1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LAA),约占17.3%,这一类型患者通过颈动脉超声波检查发现颈动脉闭塞或狭窄(狭窄≥动脉横断面的50%)。
血管造影或MRA显示颈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椎基底动脉狭窄程度≥50%。
其发生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所致。
患者如出现以下表现,对诊断LAA有重要价值,(1)病史中曾出现多次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多为同一动脉供血区内的多次发作;(2)出现失语、忽视、运动功能受损症状或有小脑、脑干受损症状;(3)颈动脉听诊有杂音、脉搏减弱、两侧血压不对称等;(4)颅脑CT或MRI检查可发现有大脑皮质或小脑损害,或皮质下、脑干病灶直径>1.5 cm,可能为潜在的大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缺血性脑卒中;(5)彩色超声波、经颅多普勒超声(TCD)、MRA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可发现相关的颅内或颅外动脉及其分支狭窄程度>50%,或有闭塞;(6)应排除心源性栓塞所致的脑卒中。
1.2心源性脑栓塞(CE)约占9.3%,这一类型是指包括多种可以产生心源性栓子的心脏疾病所引起的脑栓塞。
(1)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表现与LAA相似;(2)病史中有多次及多个脑血管供应区的TIA或卒中以及其他部位栓塞;(3)有引起心源性栓子的原因,至少存在一种心源性疾病。
1.3小动脉闭塞性卒中或腔隙性卒中(SAA)约占30.9%,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具有以下3项标准之一即可确诊。
(1)有典型的腔隙性梗死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有与临床症状相对应的卒中病灶的最大直径<1.5 cm;(2)临床上有非典型的腔隙梗死的症状,但影像学上未发现有相对应的病灶;(3)临床上具有非典型的腔隙性梗死的表现,而影像学检查后发现与临床症状相符的<1.5 cm的病灶。
脑卒中的分类和分型
脑卒中的分类和分型(最新版)目录一、脑卒中的分类1.缺血性脑卒中2.出血性脑卒中3.脑静脉系统病变二、缺血性脑卒中的分型1.脑梗塞2.脑血栓形成3.脑栓塞4.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5.心源性卒中6.小动脉闭塞卒中三、出血性脑卒中的分型1.脑出血2.蛛网膜下腔出血四、脑卒中的最新分型1.OCSB 分型2.血管弹性破损出血正文脑卒中,俗称中风,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
根据病因和症状,脑卒中可分为不同的分类和分型。
首先,脑卒中可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两大类。
缺血性脑卒中主要包括大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脑血栓、小动脉病变导致的腔隙性脑梗死以及心源性脑栓塞等。
出血性脑卒中则较为凶险,临床上常见的有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
其次,缺血性脑卒中可根据病因进一步细分为脑梗塞、脑血栓形成、脑栓塞、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心源性卒中和小动脉闭塞卒中等。
脑梗塞是由于脑血管阻塞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而死亡的病理过程。
脑血栓形成是指在脑血管内形成的血栓阻塞了血流。
脑栓塞是指血栓从其他部位随血流进入脑部阻塞血管。
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是由于大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脑血栓形成或血管破裂。
心源性卒中是由于心脏疾病引起的脑血栓形成或栓塞。
小动脉闭塞卒中则是由于小动脉病变导致的脑组织缺血缺氧。
出血性脑卒中的分型主要有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出血是指脑组织内血管破裂导致的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指脑部血管破裂,血液进入蛛网膜下腔。
近年来,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脑卒中的分型也日益细化。
OCSB 分型是一种常用的分型方法,主要分为完全性的前循环梗死、不完全性的心脏梗死、后循环梗死和强性梗死。
此外,还有血管弹性破损出血等最新的分型。
总之,脑卒中的分类和分型繁多,不同的分类和分型对应的病因、症状和治疗方法也各不相同。
OCSP卒中分型
基于OCSP(牛津郡社区卒中计划)分型的缺血性卒中:1、腔隙性脑梗塞(lacunar infarct, LACT): 主要表现为单纯运动性卒中,单纯感觉性卒中,感觉运动性卒中和共济失调性偏瘫。
2完全前循环梗塞(total anterior circulation infarct, TACT): 由以下三组症状组成:(1)高级脑功能障碍(如失语,计算功能障碍等);(2)同向偏盲;(3)对侧面部、上肢、下肢三个区域之中两个区域以上的运动和或感觉功能障碍。
3、部分前循环梗塞(partial anterior circulation infarct, PACI)这种患者分为三种情况:(1)具有完全前循环三组症状中的任意两种症状;(2)单纯的高级脑功能障碍;(3)比完全前循环梗塞局限的运动和或感觉功能障碍。
4后循环梗塞(posterior circulation infract, POCI ): 这型患者表现为以下任意症状:同侧颅神经瘫痪伴有对侧肢体运动和或感觉功能障碍;双侧肢体运动和或感觉障碍;双眼协同障碍及小脑功能障碍,不伴视野缺损或传导束损害症状。
OCSP分型与影像学诊断的大致对应关系:1TACI: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内的大梗塞,超过一个脑叶,5cm以上。
2PACI:大脑中动脉和大脑前动脉供血区内的中梗塞,小于1个脑叶,1.6~3cm。
3LACI:基底节、侧脑室周围白质的腔隙性梗死,1.5cm以下;4POCI:椎基底动脉供血区内的大小不等的梗塞灶,包括脑干的腔隙性梗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因及发病机制分型
• ToAST分型是按病因进行卒中分型的代表, • 1993年由美国Adams等在类肝素药物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多中心临床试验 时制订。 • 这种方法侧重于从病因学角度对缺血性脑卒中进行分型研究,已逐步成为一种 公认的有效分型方法。
病因及发病机制分型
病因及发病机制分型
TOAST分型
病因和发病机制
大动脉粥 样硬化血 栓形成性 载血动脉斑块 堵塞穿支
抗栓治疗
氯吡格雷/阿司匹 林
他汀
当LDL≥2.1mmol时 启用他汀 强化他汀 立即启动,不考虑 LDL水平 强化他汀 立即启动,不考虑 LDL水平 强化他汀 当LDL≥2.6mmol时 启用他汀 标准他汀
解剖部位分型
• 大脑梗死 • 脑干梗死 • 小脑梗死
影像学分型(CT分型)
• • • • • 腔隙性梗死:梗死灶面积<1.5cm 小梗死:1.5~3cm 中梗死:小于一个脑叶,3~5cm 大梗死:超过一个脑叶,5cm以上 多发性梗死:多个中、小及腔隙性梗死
临床表现分型(OCSP分型)
• • • • • 提示受累血管及梗死灶的大小部位 完全前循环梗死(TACI) 部分前循环梗死(PACI) 后循环梗死(POCI) 腔隙性梗死(LACI):纯运动性轻偏瘫、纯感觉性脑卒中、共济失调性轻偏瘫、 手笨拙-构音不良综合征
• 小动脉闭塞性卒中或腔隙性卒中(SAA) • 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具有以下3项标准之一即可确诊。 • (1)有典型的腔隙性梗死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有与临床症状相对应的卒中 病灶的最大直径<1.5cm; • (2)临床上有非典型的腔隙梗死的症状,但影像学上未发现有相对应的病灶; (3)临床上具有非典型的腔隙性梗死的表现,而影像学检查后发现与临床症状相 符的<1.5cm的病灶。 •
TOAST分型
• 不明原因的缺血性卒中(SUE) • (1)经全面检查未发现病因者。 • (2)辅助检查不完全者。 • (3)存在两种或多种病因,不能确诊者。
为减少原因不明型缺血性脑卒中在TOAST分型中的比 例,2001年Hajat等又提出了改良TOAST分型:
• 以前的TOAST分型强调,只有与梗死区域相关的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程 度>50%才能分型为大血管病变; • 将发生于基底节区和脑桥区的梗死以及直径<1.5cm的腔隙性梗死归类为小动 脉疾病。 • 但是随着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学者们发现部分腔隙性梗死患者的近端动脉 有明显的狭窄或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这些梗死往往不是由于穿支动脉病变引起, 而是由近端动脉的栓子脱落形成的微栓塞造成。因此,这一类患者应属于大血 管病变。 • 随着对管腔狭窄、易损斑块之间关系的认识不断深入,人们逐渐发现了旧的 TOAST分型的不足。
TOAST分型
• 其他原因所致的缺血性卒中(SOE) • SOE临床上较为少见,如凝血障碍性疾病,血液成分改变(红细胞增多症),各 种原因引起的血管炎(结核、钩体病、梅毒等),血管畸形(动一静脉畸形、烟雾 病等)。 • 临床和影像学表现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辅助检查可提示有关病因。 • 但应排除心源性栓塞型和大动脉粥样硬化型。
• 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LAA) • 这一类型患者通过颈动脉超声波检查发现颈动脉闭塞或狭窄(狭窄≥动脉横断 面的50% )。 • 血管造影或MRA显示颈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椎-基 底动脉狭窄程度≥50%。 • 其发生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所致。 •
• 患者如出现以下表现,对诊断LAA有重要价值: • (1)病史中曾出现多次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多为同一动脉供血区内的多次 发作; • (2)出现失语、忽视、运动功能受损症状或有小脑、脑干受损症状; • (3)颈动脉听诊有杂音、脉搏减弱、两侧血压不对称等; • (4)颅脑CT或MRI检查可发现有大脑皮质或小脑损害,或皮质下、脑干病灶直 径>1.5cm,可能为潜在的大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缺血性脑卒中; • (5)彩色超声波、经颅多普勒超声(TCD)、MRA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 查可发现相关的颅内或颅外动脉及其分支狭窄程度>50%,或有闭塞; • (6)应排除心源性栓塞所致的脑卒中。
TOAST分型
• 心源性脑栓塞(CE) • 这一类型是指包括多种可以产生心源性栓子的心脏疾病所引起的脑栓塞。 • (1)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表现与LAA相似; • (2)病史中有多次及多个脑血管供应区的TIA或卒中以及其他部位栓塞; • (3)有引起心源性栓子的原因,至少存在一种心源性的分型
脑卒中
• • • • • • 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多种病因和发病机制构成的综合征 多种病因:高血压、动脉硬化、心脏病、糖尿病、动脉炎--不同发病机制:血栓形成、栓塞、低血压--众多临床征象组合的综合征:受累血管及梗死的部位、大小、侧枝循环 梗死灶的差异:部位、大小 动态发展的病理损害:不同时期缺血的主要病变,如缺血性瀑布、损伤级联性 反应 • 代偿修复的不同:侧枝循环、自动调节
降压
降压达标 首选CCB
其他
动脉到动脉栓 塞
阿司匹林+氯吡格 雷一周后改为氯吡 格雷 阿司匹林+氯吡格 雷一周后改为氯吡 格雷 华发林
降压达标 首选CCB
低灌注/栓子 清除障碍
谨慎降压 首选CCB
扩容 支架
心源性卒中
降压达标 首选ARB
如果是冠心病所致, 则他汀按冠心病相 应选择用药
穿支动脉疾病
阿司匹林/氯吡格 雷
脑卒中的分型
• • • • • 临床缺血缺血时间分型 临床表现分型 影像学分型 解剖部位分型 病因和发病机制分型
根据缺血时间分型
• • • • • • • TIA:症状、体征持续时间<24h 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损害(RIND):24h<症状、体征持续时间<3w 小卒中:<1w 大卒中:>1w 缺点: 发病后数周才能完成分型,对发病几小时内的早期患者无诊断价值 不能明确区分大、小卒中
当LDL≥2.6mmol时 启用他汀 标准他汀
降压达标 首选ACEI/ARB
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