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利政策相关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_谢婉玲
关于股利政策理论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一、国外研究股利政策影响的文献综述西方国家对于上市公司股币政策的研究历史较长,最先是和证券估价分析联系在一起,还没形成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
对股利政策的真正研究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
1961年美国芝加哥大学两位财务学家米勒和莫迪格利安尼发表了《股利政策、增长和股票估价》一文,股利政策一时成为众多学者的研究热点。
此后,很多财务学家对此发表了大量的论文,并形成了传统股利政策理论与现代股利政策理论。
前者主要侧重于研究股利政策与股票价格的相关性方面,形成了股利无关论与税差理论;而后者侧重于研究股利引起股票价格变动的原因,形成了追随者效应理论、股利信号传递理论和代理成本理论。
(一)传统的股利政策理论传统股利政策理论认为,投资者更喜欢现金股利,而不大喜欢将利润留存给公司。
这是因为:对投资者来说,现金股利是“抓在手中的鸟”,是实在的,而公司留利则是“躲在林中的鸟”,随时都可能飞走。
既然现在的留利并不一定转化为未来的股利,那么在投资者看来,公司分配的股利越多,公司的市场价值也就越大。
1956年哈佛大学约翰·林纳(John.1inther)首次提出了公司股利分配行为的理论模型,拉开了股利政策研究的序幕。
1.“一鸟在手”理论。
“~鸟在手”理论主要的代表者是戈登。
1962年戈登(Grordon.M.J)和夏普(EliShapiro)在众多研究的基础上推导出了戈登模型。
该理论基于投资者偏爱即期收入和即期股利能消除不确定性的特点,认为股票价格变动较大,在投资者眼里股利收益要比留存收益再投资带来的资本利得更为可靠,由于投资者一般为风险厌恶型,宁可现在收到较少的股利,也不愿承担较大的风险等到将来收到更多的股利,故投资者一般偏好现金股利而非资本利得。
在这种思想下,该理论认为股利政策与股东财富息息相关,股利支付的提高将会增加股东财富。
2.股利无关论。
最著名的MM股利无关论是由莫迪格利安尼(Modigliani)和米勒(Miller)在1961年提出的,因为两人姓氏的第一个字母均为M而简称为MM理论。
《2024年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研究——基于产权保护和公司治理视角的理论和实证研究》范文
《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研究——基于产权保护和公司治理视角的理论和实证研究》篇一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研究——基于产权保护与公司治理视角的理论与实证研究一、引言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上市公司股利政策成为投资者、企业经营者及学术界关注的焦点。
股利政策不仅关乎公司的财务状况,更关乎投资者权益的保护及公司治理结构的优化。
本文将从产权保护和公司治理的视角,对我国的上市公司股利政策进行深入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二、文献综述(一)股利政策的重要性股利政策是公司财务决策的核心内容之一,对于维护投资者权益、优化公司治理结构具有重要作用。
它不仅是公司分配利润的重要手段,还是向市场传递公司运营状况的信号。
(二)产权保护与股利政策的关系产权保护是股利政策的重要基础。
只有当投资者相信其产权能够得到有效保护时,才会对公司的未来充满信心,从而支持公司的股利政策。
(三)公司治理与股利政策的关系公司治理结构对股利政策具有重要影响。
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能够确保股利政策的公平性和透明度,从而维护投资者的利益。
三、理论分析(一)产权保护视角下的股利政策在产权得到充分保护的背景下,公司有动力通过实施积极的股利政策来维护投资者的信心。
这不仅能够吸引更多的投资者,还能提高公司的市场价值。
(二)公司治理视角下的股利政策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能够确保股利政策的公平性和透明度。
这需要董事会、监事会等公司治理机构发挥其监督和决策职能,确保股利政策的制定和执行符合法律法规及公司章程的规定。
四、实证研究(一)研究设计本文选取我国A股市场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收集相关数据,运用统计分析方法,探讨产权保护和公司治理对股利政策的影响。
(二)数据来源与处理本文的数据来源于XXX数据库和XXX数据库。
在数据处理过程中,我们剔除了缺失值和异常值,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实证结果与分析1. 产权保护与股利政策的关系通过实证分析,我们发现产权保护与股利支付率呈正相关关系。
关于股利政策理论文献综述
关于股利政策理论文献综述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论文摘要:截止到2007年底,我国A股上市公司达到上千家,证券市场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也应该看到,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着不分配股利或分配股利以再融资为目的的现象,这被学术界称为“ 中国股利政策之谜”,股利政策已成为国内外公司财务、金融领域的一个研究重点。
论文关键词:现金股利股票股利股利政策公司税后利润究竟应该分配给股东还是留在公司内部?应该采取怎样的方式把股利分配给股东?应该分配多少股利给股东?股利分配的金额和方式对公司价值和股东财富有怎样的影响?这些问题一直没有得到一致的回答,因而,公司股利政策的问题也成为公司财务领域长期以来的研究热点和难点。
一、国外研究西方国家对于上市公司股币政策的研究历史较长,最先是和证券估价分析联系在一起,还没形成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
对股利政策的真正研究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
1961年美国芝加哥大学两位财务学家米勒和莫迪格利安尼发表了《股利政策、增长和股票估价》一文,股利政策一时成为众多学者的研究热点。
此后,很多财务学家对此发表了大量的论文,并形成了传统股利政策理论与现代股利政策理论。
前者主要侧重于研究股利政策与股票价格的相关性方面,形成了股利无关论与税差理论;而后者侧重于研究股利引起股票价格变动的原因,形成了追随者效应理论、股利信号传递理论和代理成本理论。
(一)传统的股利政策理论传统股利政策理论认为,投资者更喜欢现金股利,而不大喜欢将利润留存给公司。
这是因为:对投资者来说,现金股利是“抓在手中的鸟”,是实在的,而公司留利则是“躲在林中的鸟”,随时都可能飞走。
既然现在的留利并不一定转化为未来的股利,那么在投资者看来,公司分配的股利越多,公司的市场价值也就越大。
1956年哈佛大学约翰·林纳(John.1inther)首次提出了公司股利分配行为的理论模型,拉开了股利政策研究的序幕。
股利政策相关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_谢婉玲
Financial View金融视线 |MODERN BUSINESS 现代商业45股利政策相关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谢婉玲 东华大学 200051摘要:股利政策在上市公司财务经营活动中处于重要地位。
国内外文献的对股利研究重点往往集中于现金股利分配水平的影响因素分析。
近年来则有所创新,有关学者提出运用判别模型对不同股利政策的选择动因进行研究。
然而到目前为止,该类研究仅将现金股利和股票股利进行了对比,对双重股利的研究较少。
关键词:股利政策;现金股利;股票股利;双重股利一、引言股利政策作为上市公司经营状况成果的分配它一直是证券市场和广大投资者关心的问题,在上市公司财务经营活动中处于重要地位。
上市公司通过选择最优股利支付,向市场传递有关公司现在状态和未来前景的信息,来达到内部管理层和外部投资者的信息均衡。
因此投资者可以根据公司的股利政策和市场反应来判断公司的发展状况和质量。
二、国外股利政策研究综述国外关于公司股利政策的研究,最早是由Lintner(1956)提出的公司股利分配行为的理论模型。
该理论认为当前股利收入比留存收益所带来的未来资本利得更为可靠,那么对于那些厌恶风险的投资者来说,他们可能宁愿获得较少的股利,也不愿意将留存收益给未来不确定的高额资本利得。
Miller和Modigliani(1961)的股利无关论则成为股利政策研究的基础。
该理论认为,在一个信息对称的完美资本市场里,在公司投资决策既定的条件下,公司的价值和公司的财务决策是无关的。
该理论的缺陷在于忽视了资本市场的交易费用、资本市场的信息不对称等种种现实。
但Miller和Modigliani后来认为,未预期到的股利变化会向市场提供有关公司未来盈余的信息,因此会导致股票价格的变化,当公司提高股利时,就是向市场传递出“盈利能力佳”的良好信号;反之,就会向市场传递出“盈利能力差”的不良信号。
这就是股利政策的信号传递理论假说。
客户效应理论最先也是由Miller(1961)和Modigliani(1961)提出!的。
我国证券市场股利分配研究的文献综述
票股利超额 收益 ; 俞乔 、 程滢 (0 1研 究发现 , 20 ) 公告 日 当天及 公告 日后一天 股价都会 出现超额 收益 ;陈伟 、 刘星 、 杨源 新 (9 9 根据股 利政策在 宣告 日前 后均会 19) 产生异 常报 酬率这一 现象 , 明了股利政策 的信息传 证 递效应确 实存在 , 纯送股 、 单 配股 、 派现三类 事件 引起 的角度证 明了市场对 不 同的分配 方案反应程度 不 同;
直接影 响到公司股东 的切身利 益 。 期进行 的股 利分 定
者和股东两 个不 同的利 益主体 出发 , 形成 了股利政 策 研 究 的不 同视 角 : 一是 从上 市公 司 角度 , 分析 其股 利 政策 的现状 、 动机及其 影响 因素 ; 二是从投 资者角 度 , 分析市场对 于股 利公 告的反应 ; 是从上市 公 司和 投 三 资者 互动 的角度 , 分析上 市公司管理 层是否 具有迎 合
我 国上 市公 司的经营环 境处于转 轨 时期 , 优胜 劣 企业转 制而成 , 占控股地位 的 国有股 不能上 市流通 。 在这种特 殊 的背 景下 , 李长 青 (9 9 对 我 国上市公 司 19 ) 分配 的公司逐年 增 多; 利形 式不 断推 陈 出新 ; 股 股利 政策波 动多变 , 缺乏 连续性 ; 利分配 行为不太规 范 。 股
效应 , 也发现现金股 利 、 但 股票股 利、 混合股 利对未来
我 国上 市公司股利 政策 的动 因是 多方面 的: 刚 魏 (0 0 从代 理理论 的角度 指 出, 利支付 是上 市公 司 20) 股
大股 东减 少代理成 本 的一种 途径 ; 信 (0 2 通 过 比 王 20) 较 A股与 H股上市 公司在派现 比例上 的差异 , 为我 认
股利分配政策文献综述
股利分配政策文献综述股利分配政策一直是财务人员研究的重点课题,国内外学者在这方面的研究众多,由于我国市场自身的一些特点,致使股利分配政策存在不少问题,以下是店铺整理分享的关于股利分配政策文献综述的相关文章,欢迎阅读!股利分配政策文献综述篇一股利分配政策文献综述摘要:本文主要沿着传统股利政策理论和现代股利政策理论的发展轨迹,对各种理论的主要观点、演变脉络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进行介绍和评述,并为我国的股利分配政策起到了启示作用。
关键词:股利政策;传统理论;现代理论一、股利政策的理论研究(一)传统股利政策理论1.股利无关论(MM理论)1961年,美国经济学家米勒和莫迪利亚尼提出了“股利无关论”,即MM理论。
该理论认为:假如一个公司的投资机会是给定的,那它的股利支付率高低不会影响股票价值。
股利无关论的结论是建立在完全资本市场理论基础上的,实际很难达到。
2.股利相关论:股利相关论学派的学者认为股利无关论的很多假设在现实生活中缺乏存在的土壤,相反公司的股利政策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公司也是无法完全摆脱这种制约的,导致股利政策和股票价格是相关的,公司的价值也不仅仅由投资项目的风险和盈利能力决定。
根据对股利政策和股票价格相关性解释的不同,股利相关论又形成了几种各具特色的分支:(1)“一鸟在手”理论“一鸟在手”理论主要代表者是戈登。
该理论认为,对投资者来说,现金股利是抓在手中的鸟,而公司留存收益则是躲在林中的鸟,随时可能飞走。
“一鸟在手”理论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点:(1)股票价格与股利支付率成正比;(2)权益资本成本与股利支付率成反比。
(2)税差理论在现实世界中,MM理论的无税假设显然不成立,因此在股利政策的研究中,有相当一部分文献集中于税收的影响效果。
1967年,法尔阿和塞尔文(Farrar and selwyn)提出了所得税差异理论,税差理论的结论主要有两点:第一,股票价格与股利支付率成反比;第二,权益资本成本与股利支付率成正比。
股权激励文献综述
股权激励问题文献综述高杨2013年8月3日星期六目录一、国内外研究侧重综述 (3)二、股权激励问题研究现状综述 (3)(一)股权激励的特征 (4)(二)股权激励定量研究 (5)(三)关于股权激励模式的细化分析 (5)(四)股权分置改革与股权激励的关系研究 (5)(五)对我国已实行的股权激励的效果分析 (6)(六)选择股权激励的动机 (7)(七)股权激励在我国的运用应关注的问题 (8)(八)股权激励结合公司治理分析企业价值 (8)三、关于股权激励效果问题的详细总结 (8)(一)股权激励效果问题的争论与发展 (9)1.高管股权激励具有治理效应,能够改善企业绩效 (9)2.高管股权激励不具有治理效应,甚至会毁损企业绩效 (10)1.高管股票期权的授予问题 (12)Lie发现,期权授予日期前公司股价的异常收益为负,而期权授予日期后公司股价的异常收益为正,并且这一异常波动有逐渐加强的趋势,高管的择机行为则成为此现象的可能解释。
Heron和Lie则进一步指出,上述期权授予日期前后的股价异常波动在监管当局出台更为严格的披露要求之后则完全消失了,这表明高管存在倒填期权授予日期的动机。
(12)2.高管股票期权的重新定价问题 (12)3.高管股票期权的执行问题 (13)(二)高管股权激励模式的治理效应差异 (13)1.高管股票期权的治理效应优于高管持股的治理效应 (13)2.高管持股的治理效应优于高管股票期权的治理效应 (14)(三)高管股权激励的内生性 (14)(四)公司治理与高管股权激励的治理效应 (16)四、股权激励实证问题研究详细总结 (18)(一)关于实行股权激励企业的数量 (18)(二)股权激励企业的行业分布特点 (19)(三)股权激励的模式 (19)(四)股权激励的额度 (20)(五)股权激励制度运行效果 (20)五、总结与新进展的可能方向 (21)(一)深入剖析高管股权激励对企业绩效的作用机理 (22)(二)充分关注并尽可能解决高管股权激励的内生性问题 (22)(三)全面研究并比较不同股权激励模式的实施效果 (22)股权激励问题文献综述高杨一、国内外研究侧重综述国内外对于股权激励的研究都有大量文献研究股权激励与经营业绩的关系,但是国外的研究还侧重股权激励与经营者投资、效率的关系等,而国内则是侧重于对股权激励的市场效应以及对国外已取得研究成果的深入细化,还有就是放置在我国特有的股权分置改革的背景下研究这个问题。
股利分配文献综述
西南财经大学第三届文献综述大赛股利分配文献综述摘要:在公司财务政策中, 股利政策是上市公司利益关系的焦点,且直接影响到公司股东的切身利益。
为此,各国学者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仍存在较多分歧,被形象的称为“股利之谜”。
本文从股利政策的分配动机、影响因素和信号传递作用三个角度出发,分别对国外和国内的股利分配文献进行了总体回顾和探讨,总结了国外和国内股利研究的各种思想,并指出了目前股利分配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研究股利分配提供了理论指导,开启了多种研究思路,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股利政策;分配动机;影响因素;信号传递作用;指导意义Literature Review of DividendsAbstract:In the company's financial policy, dividend policy is the focus of interest of listed companies, and directly affects the vital interests of shareholders. To this end, scholars from various countries carried out extensive research, but there are still many differences, and it’s called "dividend puzzle" .This paper is started from the three factors :distribution motivation of dividend policy, factors and the role of signaling transmission ,and it’s the o verall literature review and discussion of dividends on foreign and domestic literature. I summarize the studies of foreign and domestic dividends ideas, and point out the problems of dividend distribution .this paper offers guidelines for further research to dividend distribution, opening a wide range of research ideas, and providing some guidance.Key words:Dividend Policy; Motivation of Distributing;Factors; Role of signaling transmission; The value of guidance目录(一)分配动机 (IV)1.国外分配动机的研究 (IV)(2)传递公司利好动机 (V)(3)迎合股东理论 (V)2.国内分配动机的研究 (V)(1)利益掠夺 (V)(2)迎合大股东需要 (VI)(二)股利分配影响因素 (VII)1.国外研究股利分配影响因素的文献 (VII)2.国内研究股利分配影响因素的文献 (VII)(三)不同股利分配政策的信号传递效应 (IX)1.国外 (IX)2.国内 (IX)(四)其他研究 (X)(五)小结 (X)股利分配文献综述股利分配政策作为公司的三大财务决策之一,主要是指公司期末如何分配其收益以及采用何种方式分配收益的问题。
文献综述-模板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论文题目——学生学生学号专业班级指导教师系别文献综述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现金股利政策便成为海外金融专家讨论的热点问题之一。
1956年美国学者Lintner开创了现金股利研究的先河,现金股利政策研究成为财务、会计界的焦点,各种理论、观点先后诞生,这些理论分别从不同角度来阐释股利政策。
近几十年来,更是越来越多的金融专家投入现金股利政策的理论和实证研究,这无不显示着现金股利政策在上市公司发展中的重要性。
我国学者对股利问题的研究始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并且主要集中于用西方的现金股利理论来解释我国的现金股利政策或分析其在中国资本市场的适应性问题。
在短短的不到二十年的时间里,我国股票市场蓬勃发展,走完了相当于西方市场的百年历程。
不过在取得巨大成功的同时,我们也应清楚的看到,与成熟的股票市场相比,我们还有很大差距,我国上市公司的现金股利政策制定还存在很多问题,如缺乏现金股利分配意识、现金股利政策不稳定等。
所以,现金股利政策一直是上市公司金融中的一大难题,对现金股利政策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于股利政策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已取得一系列的实证研究成果,但由于选取的样本、指标和时间的差异,以及研究方法上的局限性和国家地域政策的不同,致使研究的结论不尽相同。
1 股利政策的定义关于股利政策的概念,国内比较有代表性的是胡成玉〔2007〕和汪洋〔2008〕指出,股利政策是指公司股利决策机构对与股利有关的事项所采取的方针策略。
即公司的股利决策机构在以公司发展为目标,以股价稳定为核心,在平衡公司内外部集团利益的基础上,对净利润在提取了各种公积金后如何在股东与公司留存收益之间进行分配而采取的基本态度和方针政策。
股利政策分为狭义的股利政策和广义的股利政策,其中狭义的股利政策主要内容如下:〔1〕是否发放股利;〔2〕股利政策的类型;〔3〕股利支付率的高低;〔4〕股利支付的形式。
而广义的股利政策除了涉及以上内容之外,还涉及股利发放频率、股利宣布日、股利登记日、股利除息日等。
股利政策文献综述
股利政策理论文献综述摘要:股利政策是上市公司期末分配收益的重要决策,作为财务管理的关键环节,其与投资政策、融资政策并称为公司理财的三大核心政策。
股利政策不仅能反映公司经营业绩,还关系到公司形象、股东利益,进而对公司长期的生存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经过多年的研究与发展,股利政策的理论研究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盛况,关于股利政策影响因素的观点更是异彩纷呈。
基于不同国家的市场发展现况,相关研究者对其的研究并未形成统一结论。
本文通过国内外相关学者对股利政策的理论的研究进行梳理,针对我国证券市场发展尚不完善、股利政策存在随意性的现状,提出形成适用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理论的浅显建议。
关键词:股利政策;理论流派;企业价值一、西方股利政策理论研究回顾股利政策研究一直以来是研究公司金融的一大热点和难题。
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它不再仅仅是公司管理者进行资金配置的重要手段,而且成为调节股价、平衡各方利益的重要财务战略选择。
同时,股利政策研究也一直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高度重视有关股利政策的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层出不穷,但尚未取得较为统一的结论,“股利之谜”(Black,1976)至今未得到完美诠释。
只要股份公司仍然继续发展,对这一问题的探索便会一直进行下去,新的研究理论和方法也将不断涌现。
我们现在研究股利政策理论不可能破解“股利之谜”,但是,时刻总结回顾关注其理论发展概况确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股利无关论John Linder(1956)在20世纪50年代就提出股利政策应关注的有关问题及研究的重要性。
美国经济学家M·米勒(Miller)和F·莫迪里亚尼(Modigliani),他们于1961年10月在《股利政策、增长和股票价值》一文中提出了股利无关论(简称MM理论),对股利政策理论做出开拓性研究。
MM理论认为投资者不会关心公司净利润的分配情况,公司股票价格与股利政策无关,只由公司的投资获利能力决定。
公司留存较多收益,用于投资项目,可使公司股票价值升高,投资者可通过出售股票来换取现金;公司发放较多股利,投资者会寻求新的投资机会。
关于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研究文献综述
关于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研究文献综述作者:俞涔曦来源:《北方经济》2012年第12期【摘要】经历多年发展,我国的证券市场已成为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着制定股利政策的混乱、不规范,同时也给市场以致中国经济带来了不稳定因素。
本文对现代三大股利政策,信号传递理论、代理成本理论和行为股利政策理论在我国的研究情况了综述,并展望了未来在我国股利政策研究可进一步探索的方向。
【关键字】股利政策信号传递代理成本行为金融一前言股利政策(dividend policy)是指公司税后利润在向股东支付股利与企业内部留存收益之间的分配选择。
虽然证券市场已成为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张孝梅和王勇(2011)也发现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仍然普遍存在着不分配、少分配现象,股利分配政策受大股东意愿支配,股利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差,股利政策与再融资行为相关联等问题。
中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上所存在的问题,在学术界称之为“中国股利政策之谜”。
因此,股利政策已成为我国金融领域的一个研究重点。
20世纪六七十年代诞生的传统的股利政策理论最有代表性的有三大理论,分别为“一鸟在手”、MM股利无关论和税差理论,主要关注的是股利政策是否会影响股票价值。
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信息经济学的兴起,古典经济学有了重大的突破。
在传统的股利政策理论基础上发出三大现代股利政策理论,分别为股利政策的信号传递理论、股利政策的代理成本理论和行为股利政策理论。
本文将重点讨论近几年在我国信号传递理论、代理成本理论及行为股利政策理论的研究情况。
二关于信号传递理论的研究股利信号理论最早是由Linter(1956)提出的。
发展到今天,其基本内容大致是,股利可以向外界传达关于企业当期及未来盈余、现金流的信息,管理层可以通过股票股利向市场传递积极的私有信息,股利公告日前后的超额收益是市场对管理层信息的正常反应。
1.关于我国股票市场上是否存在信号传递反应的问题上的研究吕长江和许静静(2010)利用上市公司发布的独立股利变更公告,结合对股利变更公司的现金流、盈余状况的检验,认为在我国现金股利并没有信号传递效应,而股票股利在一定程度上传递了关于公司当期净利润状况的信息。
股利分配政策文献
股利分配政策文献股利分配政策一直是财务人员研究的重点课题,国内外学者在这方面的研究众多,由于我国市场自身的一些特点,致使股利分配政策存在不少问题,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股利分配政策文献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股利分配政策文献篇一基于股利分配政策的文献综述【摘要】股利分配政策一直是财务人员研究的重点课题,国内外学者在这方面的研究众多,由于我国市场自身的一些特点,致使股利分配政策存在不少问题,比如股利支配率低、不分配现象严重、主观随意性较大等。
本文基于这些问题通过对国内外股利分配理论进行分析对比,再结合我国股利分配政策的一些特点,对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的制定提出几点建议并对股利分配理论未来的研究作了一个简要的展望。
【关键词】股利分配;股利代理;政策一、引言股利政策是公司财务管理的三大决策之一,它决定了公司盈余在投资者和公司之间的分配,还能向投资者传递关于公司经营业绩的相关信息。
股利分配政策不仅关系到大小股东、投资者等各方的利益,还关系到公司的长远发展。
因此股利政策在上市公司经营决策中重要性,引起了国内外广大学者的关注。
股利分配政策的最早研究者是约翰・林特纳(1956)提出的最早关于公司股利分配行为的理论模型,为后来的学者研究股利分配理论打开了思路。
然后莫顿・米勒与莫迪格利安尼提出了著名的“股利无关论”(1961) 该理论的提出引发了人们关于股利政策对股票价格及公司价值的影响的广泛思考。
由于他们的理论限制在几个严格的前提假设下,在这以后的股利研究都是基于“股利无关论”并以逐渐放松他们提出的完美假设下的前提进行研究。
近些年来,我国学者也逐渐展开了股利政策领域的研究。
但与国外相比较有很大的差距,而且我国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实证研究方面。
学者吕长江、王克敏(1999)和李常青(2001)通过对中国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现象进行观察和分析,总结了影响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的因素,并将其分类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
股利政策理论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p o l i c y ma i n l y f o c u s e d o n h o w t h e d i v i d e n d p o l i c y , s t o c k p ic r e a n d d i v i d e n d c a u s e t h e c h a n g e o f s t o c k p i r c e . S t a r t i n g f r o m t h e a s s u mp t i o n o f
式, 因为如 果现金红利 和资本利 得不 同税赋 , 如 资本利得
税赋 比现金股利税赋低 , 公司和 投资者不会将支付现金股 不 同股利 方 式 的选 择 会 影 响公 西 方 国 家在 较 早 时 间 就 开 始 研 究 上 市 公 司 股 利 政策 , 利作 为 最 优 股 利 分 配 政 策 。 司 市 场 价 值 , 并 使 公 司 及 个 人 投 资 者 的税 收 负担 存 在 差 异 2 0世纪 6 0年代开始真正研究股利政策。《 股利 政策、 增 长 1 国外研 究 假设税率相 同, 与现金股利课税相 比, 资本利得在 实现 和股 票估价 》 是美国芝加 哥大学莫迪格 利安尼和米 勒这两 性 , 仍能延迟纳税。 位 财务学家在 1 9 6 1年发表 的 ,众 多学者随之开始研 究股 时才能缴纳资本增值税 , 1 . 4信 号 传 递 理 论 L i n t n e r 最 初 产 生 股 利 有 信 息 内 涵 利 政策 , 从 而成 了研 究的热点 内容。此后很多学者在 这一 这一思想萌芽 , 由 MM最早提 出。第一个股利 的信号传递 领域 不断探索并形成 了较丰富 的股利政策理论。 主要包括 h a t t a c h a r y a ( 1 9 7 9 ) 建 立的。 该学派假定管 理当局 研 究股利政策与股票价格 的相关性 方面、 股利 引起股票价 模型是 由 B 和放松 理论 的投 资者有相 同信 息 , 从 这个假定 出发 , 信 息 格 变 动 的原 因等 。 不 对称 存 在 于 企 业 外 部 投 资 者 和 当局 之 间 , 更 多 有 关企 业 1 . 1“ 一 鸟在 手 ” 理 论 戈 登f G r o r d o n . M. 是 “ 一 鸟 在 管理 当局 通过股利 手” 理 论主要 的代表者 , 他与夏普 l i S h a p i r o ) 在 1 9 6 2年以 前景 方面 的内部信息被管理 当局 占有。 方式 向 外界 传 递 掌握 的 内部 信 息 , 且 有 关 公 司 未来 前 景 的 众多研究为基础 , 成功推导 出戈登模型。 即期 收入和 即期
《企业股权激励研究文献综述及理论基础3700字》
企业股权激励研究文献综述及理论基础目录企业股权激励研究文献综述及理论基础 (1)1.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1..1国外研究现状 (1)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2)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3)2.1相关概念 (3)2.1.股权激励的要素 (3)2.2理论基础 (4)1.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1..1国外研究现状国外股权激励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20世纪60年代,美国首先采用股权激励来协调企业主与员工之间的矛盾,然后是日本、法国英国、意大利和其他国家已经加强了这种做法。
此后,相关理论和实践逐步发展,股权激励得到了有效的推广,国外股权激励的研究范围更广,研究内容更为成熟,主要通过从多个维度分析股权激励机制及其效益。
Bulan L,Sanyal P(2011)[1]单一的股权激励模式是股权激励与风险规避相结合的有效激励模式之一,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多元化发展,股权激励将成为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佳选择.Jeff P.Boone,Inder K.Khurana,K.K.Raman(2014)[2]认为,激励模式的选择应该更倾向于企业的个性化,企业的发展更稳定,更适合于股权激励的绩效,而初创企业则建议采用股票期权模式。
Parrish S,Pe Conga G(2015)[3通过对样本企业的分析,发现以核心人才为核心的激励措施比员工持股更能有效地提高企业的经营绩效。
通过结合国外学者的上述研究,加强国外对股权激励的研究,认为股权激励是解决委托代理问题的重要途径,股权激励它对提高企业绩效和价值具有积极的作用,同时也可以提高管理水平,降低管理成本,从而实现企业内部的可持续发展。
1..2国内研究现状王娟(2007)[4]在设计带有EV A业绩评价的股权激励体系时,认为以EV A为参照实施激励,将减少资本市场波动对激励效果的影响,该模型将更加注重财富管理股东.冀晓娜(2013)认为,股权激励模式的选择受公司性质、股权结构、生命周期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公司应根据自身特点选择一种或多种激励模式。
关于股利政策理论的文献综述.doc
关于股利政策理论的文献综述摘要:随着我国A股市场上市公司数量的不断增加,证券市场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在公司财务政策中,股利政策是上市公司利益关系的焦点,且直接影响到公司股东的切身利益。
定期进行的股利分配还是公司借助资本市场进行调整的重要手段,是资本市场的重要事件之一。
同时,股利分配作为企业回报投资者的一种重要方式,也直接关系到公司股东的经济利益。
从这两个不同的利益主体出发,形成了股利政策研究的三个视角:一是从上市公司的角度,分析其股利政策的现状及其背后的经济动机,二是同样从上司公司的角度,分析股利政策的影响因素,三是从投资者的角度,分析市场对于股利公告的反应。
关键词:股利政策现状及动因盈利能力股权结构行业因素公司规模公司上市年限正文:一、股利政策现状及动因由于我国上市公司的经营环境处于转轨时期,优胜劣汰的市场运行机制还不健全,且上市公司多由原国有企业转制而成,占控股地位的国有股不能上市流通。
在这种特殊的背景下,李长青对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现状归纳了四个方面:1.股利支付率不高,不分配的公司逐年增多;2.股利形式不断推陈出新;3.股利政策波动多变,缺乏连续性;4.股利分配行为极不规范。
造成目前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成因是多方面的。
魏刚从代理理论的角度指出,股利支付是上市公司大股东减少代理成本的一种途径。
王信通过比较A股与H股上市公司在派现比例上的差异,认为我国A股上市公司低派现,是由于上市公司内部的“一股独大”。
吕长江和王克敏以1997~1999年间231家上市公司为分析样本,发现管理层股权比例越低、盈利能力越强、公司股本规模越大,则公司股利水平越高。
对此,他们同样从代理理论的角度对该现象进行了解释,即认为管理层股权比例与股利水平可相互替代地用于降低代理成本。
应展宇以1992—2002年的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从股权分裂的角度分析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问题,认为由于股权分裂的存在,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支付意愿整体偏低,且有诸多盈利的公司即便成长前景很低也不愿意派发股利;许多公司宁可使业绩下降,也不愿意选择以送股方式派发股利;即使派发股利,股利支付水平也极低。
国内外上市公司股利政策文献综述
国内外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研究综述张洪芳王颖(教授)(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杭州310018)【摘要】本文对国内外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研究进行了综述,指出了我国学者在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研究方面存在的不足,建议应进一步加强对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选择动因及投资偏好的研究。
【关键词】股利政策股利无关论税差理论股利政策是上市公司理财的三大核心内容之一,合理的股利政策不仅可以使上市公司树立良好的形象,而且能激发广大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投资热情,从而使上市公司长期、稳定地发展。
因此,制定合理的股利政策对上市公司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上市公司的管理层必须慎重对待。
1956 年,Lintner 对股利政策进行了开创性研究。
此后,对于股利政策的研究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
国内外众多学者潜心钻研,取得了许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并在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实施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一、国外相关研究综述1.“一鸟在手”理论。
国外的股利政策研究开展得比较早。
早在1938 年,Williams 就揭开了股利政策研究的序幕,提出了股利重要论。
1956 年,哈佛大学教授Lintner 对股利政策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首次提出公司股利分配行为的理论模型,认为公司管理者在制定股利政策时会考虑三个因素:①目标股利支付率,据此可确定公司愿意支付的股利比例。
②根据长期可持续的变动收益调整股利,公司管理者只有觉得在长期内能够维持更高的收益时才提高股利支付率。
一般来说,股利的增长总是落后于收益的增长且平滑得多。
③股利的变动。
公司管理者更加关注股利的变动而非股利的发放水平。
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Walter 研究了股利、每股利润、投资收益率及基准折现率同股票价值的关系,建立了华特模型,用数学公式证明了股利政策与股票价值有关。
Gordon 对当时流行的盈利假说和股利假说做了精辟的分析,认为购买股票像购买其他资产一样,是因为它在将来能创造收入,并通过分析证明投资者购买股票是为了获得股利,股利的分配确实能够影响公司的价值。
文献综述、述评范文
文献综述、述评范文我国现金股利政策研究文献综述股利政策一直是上市公司财务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长期以来也是公司财务领域的研究热点和难点。
早在1976年被称之为“股利之谜”,围绕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研究结论层出不穷。
一、影响现金股利政策的因素国内关于上市公司选择现金股利政策的动机和影响因素的研究成果较多,由于选取的样本和采用的研究力一法不同,结论一也不尽相同。
吕民江和王克敏(1999)研究发现对于现金股利分配的公司,其股利支付水平主要受前期股利支付额和当期盈利水平及其变化;同时现金股利分配主要受到公司规模、股东权益、盈利能力、流动能力、代理成本、国有及法人控股程度及负债率等因素影响,而且公司的股票股利支付额与现金股利支付水平相互影响。
林海(2000)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现金股利发放水平与收益存在相关关系,上市公司的收益水平越高,相应的股利支付水平也越高,而且收益水平较高的上市公司的现金股利与股票股利存在着相互替代关系。
杨淑娥等(2000)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现金股利主要受货币资金余额和可供分配利润两因素影响。
陈国辉和赵春光(2000)研究结论表明对现金股利有解释作用的因素主要有股票股利、净资产收益率、利润增长率和股票市价。
赵春光等(2001)实证研究结果认为上市公司是否分配现金股利与是否分配股票股利、上年度是否分配现金股利和企业规模有关;每股现金股利大小与股票价格、市盈率、主营业务利润、是否分配股票股利有关。
吕长江和韩慧博(2001)实证研究结果认为在影响股利分配倾向的各因素中,盈利能力和经营风险是最主要的因素,盈利能力与发放现金股利概率呈二项式变动,经营风险与其呈.相反方向变动。
原红旗(2001)实证研究结论发现我国现金股利政策是代理问题没有得到解决的产物,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存在以现金股利从上市公司转移现金的行为;上市公司留存资金存在浪费行为,并非是股东利益最大化:规模大的公司倾向于选择现金股利。
李志彤和陈敏(2001)研究结果表明:现金股利主要受净利润和可供分配利润两因素影响;另外还存在上市公司通过现金股利政策来调节其净资产收益率并使之达到再融资标准的行为。
现金股利影响因素文献综述
现金股利影响因素文献综述我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影响因素文献综述学号:姓名:2017年 10月10日我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影响因素文献综述股利政策一直是上市公司财务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长期以来也是公司财务领域的研究热点和难点。
早在1976年被称之为“股利之谜”,围绕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研究结论层出不穷。
本文通过综合了国内外相关学者的观点,现将我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综述如下:1公司财务状况Lintner(1956)[1]在分别属于不同行业的600 家企业中挑选了28 家作为研究样本。
他利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调查了高管们制定现金股利政策时所考虑的因素,最后得出的结论有:企业为了保持稳定的股利政策,在利润是暂时性的波动的情况下,经营者一般不会改变既定的股利政策,除非管理层预计利润的波动是长期的、持续性的,否则他们不会改变既定的股利支付水平。
公司的财务状况对现金股利分配是有影响的。
刘星、李豫湘、杨秀苔(1997)[2]最早采用实证分析法深入研究了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
他们以 1992 或 1993 年的 30 家沪深两地上市公司为数据样本,运用典则相关分析法及因子分析法对影响股利政策的因素进行检验,认为影响我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的主要因素及其重要性排序为:公司投资价值、盈利能力、公司长远发展信心和公司资产流动性。
在排序过程中,作者把公司的财务状况有关的盈利能力放在了第二位的位置。
吕长江和王克敏(1999)[3]选取了沪深两市1996、1997、1998 年度支付现金股利的372 家上市公司为样本,利用双步骤分析法(因子分析法和逐步回归分析法)进行分析研究,研究发现公司的所有者权益、盈利水平和财务数据指标,比如:流动性指标、资产负债率等因素对我们国家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有重要的影响。
此外,现金股利的支付水平也会受股票股利金额影响。
杨淑娥等(2000)[4]选取了 1997 年我国上市公司中纯现金股利(54 家)、纯股票股利(16 家)、纯资本公积金转增(20 家)的 90 家A 股上市公司,运用逐步筛选法分析了三种股利分配方式的影响因素,实证结果表明:企业的货币资金的多少和每股未分配利润直接影响现金股利支付情况;此外,货币资金越多、每股未分配利润越多,现金股利支付水平越高。
股利政策理论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股利政策理论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摘要:股利政策问题是现代公司理财活动的核心内容之一。
财务学界对股利政策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股利政策与股票价格及股利为何引起股票价格的变化。
从放宽mm股利无关论的假设条件着手,股利政策理论得到了发展。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股利政策研究进行了相应的评述,希望能为后续研究提供相应参考。
abstract: dividend policy is one of the core content of modern corporate finance activities. the research of financial circle on dividend policy mainly focused on how the dividend policy, stock price and dividend cause the change of stock price. starting from the assumption of dividend irrelevance theory of relaxing mm dividend, dividend policy theory is developed. this paper gives a brief introduction of the corresponding dividend policy research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hoping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further research. 关键词:股利理论;股利政策;研究现状key words: dividend theory;dividend policy;research status中图分类号:f830.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4-0161-020 引言在经营过程中,企业会遇到涉及股利发放时的问题,比如公司获得盈利后的利润应该留存以帮助公司发展还是发还股东?以什么方式发放给股东?股利分配的金额和方式对公司的财富和未来的发展有何影响?所以股利政策问题也是公司财务领域长期以来的研究热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inancial View
金融视线 |
MODERN BUSINESS 现代商业45
股利政策相关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谢婉玲 东华大学 200051
摘要:股利政策在上市公司财务经营活动中处于重要地位。
国内外文献的对股利研究重点往往集中于现金股利分配水平的影响因素分析。
近年来则有所创新,有关学者提出运用判别模型对不同股利政策的选择动因进行研究。
然而到目前为止,该类研究仅将现金股利和股票股利进行了对比,对双重股利的研究较少。
关键词:股利政策;现金股利;股票股利;双重股利
一、引言
股利政策作为上市公司经营状况成果的分配它一直是证券市场和广大投资者关心的问题,在上市公司财务经营活动中处于重要地位。
上市公司通过选择最优股利支付,向市场传递有关公司现在状态和未来前景的信息,来达到内部管理层和外部投资者的信息均衡。
因此投资者可以根据公司的股利政策和市场反应来判断公司的发展状况和质量。
二、国外股利政策研究综述
国外关于公司股利政策的研究,最早是由Lintner(1956)提出的公司股利分配行为的理论模型。
该理论认为当前股利收入比留存收益所带来的未来资本利得更为可靠,那么对于那些厌恶风险的投资者来说,他们可能宁愿获得较少的股利,也不愿意将留存收益给未来不确定的高额资本利得。
Miller和Modigliani(1961)的股利无关论则成为股利政策研究的基础。
该理论认为,在一个信息对称的完美资本市场里,在公司投资决策既定的条件下,公司的价值和公司的财务决策是无关的。
该理论的缺陷在于忽视了资本市场的交易费用、资本市场的信息不对称等种种现实。
但Miller和Modigliani后来认为,未预期到的股利变化会向市场提供有关公司未来盈余的信息,因此会导致股票价格的变化,当公司提高股利时,就是向市场传递出“盈利能力佳”的良好信号;反之,就会向市场传递出“盈利能力差”的不良信号。
这就是股利政策的信号传递理论假说。
客户效应理论最先也是由Miller(1961)和Modigliani(1961)提出!的。
该理论认为不同税收等级的投资者对企业股利政策的偏好不同,主张应根据不同投资者的特点来制定不同的股利分配政策。
Rozeff(1982) Easterbrook(1984)等人将代理成本理论应用于股利政策研究。
该理论认为,股利的支付能够有效地降低代理成本。
首先,股利的支付减少了管理人员对自由现金流量的支配权,促进资金的最佳配置;其次,大额股利的发放,使得公司内部资本由留存收益供给的可能性越小,而为了满足新投资的资金需求,有必要寻求外部负债或权益融资。
以米勒、塞勒、谢弗林和史特德曼等为代表的学者将行为科学引进和应用于股利政策研究中,着重从行为学的角度探讨股利政策。
股利政策的财富转移效应理论的研究认为,公司的财务决策在两个方面影响股东的财富。
Ross(1997)认为,股利的信号传递作用和财富转移作用并不互相排斥。
Chin Sheng Huang, Chun Fan You, Szu Hsien Lin(2009)研究得出高现金股息支出将会减少代理成本,高股票的股息支出提供的一个乐观的信号。
Gerald R. Jensen, Leonard L. Lundstrum, Robert E. Miller(2010)研究表明
收益大幅反弹常伴随着股息减少,投资者会对股息下降作出消极的反应。
三、国内股利政策相关文献综述
我国的实证研究普遍发现送、转股及双重股利能带来比现金股利更高的股票超额收益(如陈晓等1998, 孔小文等2003 和俞乔和程滢2003 )。
陈晓、陈小悦、倪凡(1998)研究得出三类股利均能产生超额收益, 具有信号传递效应。
双重股利和股票股利的超额收益率均大于纯现金股利, 股票股利的超额收益率与双重股利相比, 则不具有统计意义上的显著性差异。
但现金股利效应的显著性水平及超额收益低于双重股利和股票股利。
何涛和陈晓等人实证研究指出:“纯”现金股利(无送股、转增)对股价无显著影响或者影响较小;而股票股利或者双重股利(现金加股票股利)能带来显著为正的异常报酬率。
劳兰珺 、余沿福(2008)发现无论是分配现金股利还是分配股票股利的首次股利事件公司都会为投资者带来显 著为正的长期异常报酬。
分配现金股利比分配股票股利的公司长期异常报酬率更显著,同时,分配现金股利越多的公司长期异常报酬率越显著。
四、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评述
国外的股利实践中,现金股利是最主要的股利分配方式,因此国外文献的研究重点往往集中于现金股利分配水平的影响因素分析。
在对中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实证研究方面,较早的文献也主要集中于现金股利分配水平的考察;近年来则有所创新,有关学者提出运用判别模型对不同股利政策的选择动因进行研究。
然而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关于双重股利信号传递理论的研究较少,大多是在研究现金股利或股票股利的同时,将双重股利与前者做比较。
参考文献:
[1]Lintner. Distribution of Incomes of Corporations among Dividends,Retained Earnings, and Taxes,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56, (46): 97-113.
[2]Chin-Sheng Huang, Chun-Fan You, Szu-Hsien Lin. Cash dividends, stock dividends and subsequent earnings growth. [J]Pacific-Basin Finance Journal 17 (2009) 594!610
[3]陈晓,陈小悦,倪凡.我国上市公司首次股利信号传递效应的实证研究. 经济科学, 1998, (5): 33-43.
[4]劳兰珺.余沿福.上市公司首次股利与股票长期收益—股利政策的信号传递效应检验. 第三届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