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案

合集下载

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案

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案

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说明文的特征,学会抓住事物的特征进行说明。

2. 培养学生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清晰、有条理地表达事物的特征。

3. 提高学生阅读和写作说明文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说明文的定义与特征2. 抓住事物特征的方法3. 说明文的结构与组织4. 说明文的写作技巧5. 说明文的语言特点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掌握说明文的特征,学会抓住事物的特征进行说明。

2. 难点:如何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清晰、有条理地表达事物的特征。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说明文的定义、特征、写作技巧等理论知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优秀说明文案例,引导学生学会抓住事物特征。

3. 实践演练法:让学生动手写作,及时反馈指导,提高写作能力。

4.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借鉴。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讲解说明文的定义与特征2. 第二课时:讲解抓住事物特征的方法3. 第三课时:讲解说明文的结构与组织4. 第四课时:讲解说明文的写作技巧5. 第五课时:讲解说明文的语言特点6. 第六课时:实践演练,修改提升7. 第七课时:分组讨论,分享心得8. 第八课时:总结评价,查漏补缺六、教学活动设计活动一:案例分析1. 教师展示优秀说明文案例,引导学生关注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特征的。

2.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抓住事物特征的方法。

活动二:小组合作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事物进行说明。

2. 小组内讨论,确定事物的特征。

3. 各小组展示成果,分享抓住事物特征的方法。

七、写作指导任务一:写作练习1. 教师布置写作任务,要求学生以“我的宠物”为主题,抓住宠物的特征进行说明。

2. 学生现场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任务二:修改提升1. 学生互相交换作文,进行批改。

2. 教师收集学生作文,针对性地进行点评和指导。

八、分组讨论与分享活动一:分组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在学习说明文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2. 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学设计教案

《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学设计教案

《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结合课文学习,归纳抓住说明事物特征的方法。

(二)技能与方法目标:利用写作实践,修改习作等方式,学习抓事物特征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养成仔细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努力提高写作说明文的水平。

二、教学重点:利用写作实践,修改习作等方式,学习抓事物特征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归纳和理解抓住说明事物特征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播放学生介绍动物的视频,导入新课。

展示目标
归纳方法
1.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八年级上册第116页)
2.引导学生抓关键信息。

3.归纳文中的写作方法。

明确:善于观察和比较。

查阅和引用资料。

运用多种说明方法。

安排合理的说明顺序。

(四)当堂练笔,学抓特征
1.教师与学生共同点评例文
2.当堂练笔:学生描写一种动物,让其他同学猜。

3.学生展示小作,学生互评,教师点拨。

①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查找资料等方式,准确概括事物的主要特征;
②指导学生围绕事物特征,合理安排说明内容和说明顺序;
③指导学生修改习作,锤炼语言,表达准确、简明、严密。

(五)回顾要点,布置作业
1.回顾所学的写作方法。

2.布置作业:用本课所学的写作方法去描写四中一景或一栋建筑物(六)板书设计
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
说明方法
观察比较
查阅资料
说明顺序。

【核心素养】第五单元写作 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 教案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核心素养】第五单元写作 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 教案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1.语言应用:结合课文学习,掌握常见的说明方法,懂得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的道理。

2.思维发展:通过本次作文,明白什么是事物特征和怎样抓住事物特征。

3.审美鉴赏:能抓住特征对一座建筑进行说明,合理安排说明顺序,正确使用说明方法。

4.文化传承:养成细心观察事物特征的习惯,学会锤炼语言,使表达准确、简明、严密。

一、联系生活情景导入同学们,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有一句名言:“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

”一棵树上的叶子,看上去样子好像差不多,但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没有两片树叶是完全一样的。

这告诉我们,即使是看起来十分相似的事物也是有差别的,它们各有各的特点。

铅笔、水笔、毛笔,虽说都是笔,却不完全一样。

所以,我们在说明一样事物的时候,就要抓住它的特征,这样才能把它说清楚。

(大屏,展示课题)二、概括归纳明确特征1.什么是事物的特征呢?特征就是可供识别事物的特殊象征或标志,也就是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独有标志。

比如咱们班里的2位双胞胎男同学,相貌、举止、声音都很相似,但是时间一长,大家都能区分开他们,就是因为抓住了他们各自的特征。

2.要介绍清楚一个事物,必须把握住它的特征,才有准确性可言;不单写作说明文如此,阅读说明文也同样要把握住事物的特征,才能清楚地认识作者介绍的事物。

3.抓住事物特征,是写好说明文的关键。

对不同类型的事物进行说明,所抓的重点也各有不同。

(1)介绍人物,主要抓住人物的“经历特征”,尤其是其获得的成就、有价值的生活片段来加以说明。

(2)介绍动物,要抓住动物的生理和外貌特征及生活习性等。

(3)介绍植物,着重说明它的形态、属类、用途和栽培方法等。

(4)介绍某种器物,着重说明器物的结构、功能、使用方法等。

(5)介绍建筑物,着重介绍它的外形特征、内部结构以及建筑材料等方面的特点。

(6)介绍自然地理知识,着重介绍地理现象的形成及地形地貌。

(7)介绍历史名称及事件,着重介绍名称形成的原因,事件发生的背景及其性质。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 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 教案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本次作文,明白什么是事物特征和怎样抓住事物特征。

2.能抓住特征对事物进行说明,合理安排说明内容和说明顺序。

3.养成细心观察事物特征的习惯,正确使用各种说明方法,努力提高写作说明文的水平。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世间万物都有各自的特征。

一棵树上的叶子,看上去样子好像差不多,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没有两片树叶是完全一样的。

这件事告诉我们,即使是十分相似的事物也是有差别的,它们各有各的特点。

铅笔、钢笔、毛笔、圆珠笔,虽说都是笔,却不完全一样。

这就告诉我们在说明一个事物时,要注意抓住事物的特征。

那怎样才能抓住事物的特征呢【写作指导】【思维导图】【文题展示】【一】利用下面的材料(材料见教材),抓住坎儿井的一两个特征,整理出一篇说明文。

题目自拟,不少于300字。

【思维导图】【片段展示】沙漠中的“血脉”(片段)吐鲁番气候极为干旱,然而让人想不到的是,这里很久以前就出现了大片绿洲。

原来,吐鲁番盆地分布着四通八达、犹如人体血脉般的坎儿井群和潜流网络。

坎儿井主要分布在新疆东部的吐鲁番盆地和哈密盆地。

盆地虽然酷热少雨,但临近雪山,每到春夏时节,大量冰雪融水便会渗到戈壁滩下,形成地下积水,可以为生产、生活所用。

吐鲁番人民勤劳聪明,他们利用盆地四周高、中间低、坡度大等特点,因地制宜地建造了坎儿井,把雪山融水从地下引到村庄和农田。

坎儿井的主要渠道都修建在地下,水分不会因为炎热、狂风而大量蒸发,所以坎儿井能一直保持流量稳定。

可以说,遍布盆地的坎儿井群就是沙漠中的“血脉”。

点评这一段重点讲了坎儿井水源的来源和吐鲁番人民的勤劳聪明,从这两个角度入手,说明了坎儿井水源丰富和流量稳定的特征。

片段选点少,笔力集中,条理清晰地为读者介绍了坎儿井,让读者对坎儿井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吐鲁番的宝井——“坎儿井”(片段)坎儿井,《史记》中称其为“井渠”,遍布于中国新疆吐鲁番地区,新疆维吾尔语称之为“坎儿孜”。

《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参考教案

《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参考教案

《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参考教案教案: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一、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事物的特征和特点。

2.掌握抓住事物特征的方法和技巧。

3.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巧,分析和描述不同事物的特征。

二、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不同事物的图片和描述,用于激发学生兴趣和提供实例分析。

三、教学过程导入1.引入话题:请学生描述一下他们最喜欢的动物,并解释为什么喜欢它。

引导学生思考事物的特征和特点对我们的了解和感受的重要性。

概念讲解2.通过讲解和示例,向学生介绍事物的特征和特点的概念。

特征是指事物固有的属性、性质或特性,可以通过我们的感官进行观察和感知;特点是指事物的独特属性或特殊表现,可以从事物的特征中得出。

方法和技巧3.介绍抓住事物特征的方法和技巧:a.观察: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了解事物的外观、形状、颜色、大小等特征。

b.比较:将不同事物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共同特征和不同之处。

c.分类:将事物按照一些特征进行分类,帮助我们更清晰地认识和描述它们。

e.掌握关键点:抓住事物的关键特征,有针对性地进行观察和描述。

实例分析4.展示一些图片或描述,让学生应用所学的方法和技巧,分析和描述不同事物的特征。

例如:a.展示一张猫和一张狗的图片,让学生比较它们的特征和特点。

b.给学生描述一个水果,引导他们通过观察和比较,找出该水果的特征和特点。

c.提供一些事物的分类,让学生思考并分析它们的共同特征和不同之处。

总结归纳5.总结讲解:通过小组或全班讨论的形式,总结抓住事物特征的方法和技巧,并强调它们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价值。

a.通过观察、比较、分类等方法可以更准确地了解事物的特征和特点。

b.抓住事物的关键特征可以更好地认识、描述和理解事物。

拓展应用6.提供更多的实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方法和技巧进行观察、比较和描述,拓展他们的分析思维和观察能力。

例如:提供一些植物、建筑、动物等的图片或描述,让学生尽可能地找出它们的特征和特点,并展示给全班。

第五单元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案)

第五单元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案)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写作成果,并分享他们在描述事物特征时的体会和困难。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抓住特征在说明文写作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提出一些引导性问题,帮助学生发现说明文写作中的常见问题和解决策略。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于抓住事物特征进行说明的写作技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通过观察和讨论,尝试用各种说明方法去描绘身边的事物,这个过程让我看到了他们的观察力和创造力。不过,我也注意到,在写作过程中,部分学生仍然存在一些困难。
首先,一些学生在观察事物时,难以捕捉到其主要特征。这说明我们在日常教学中,还需要加强对学生观察力的培养。今后,我打算多设计一些观察类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学会如何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
b.在运用说明方法方面,教师可以给出一个事物,如“自行车”,让学生尝试运用不同的说明方法进行描述,并对比各种方法的优缺点,以加深理解。
c.在评改环节,教师可以制定明确的评价标准,如文章结构、说明方法运用、事物特征描述等,引导学生相互评价、提出建议,帮助学生找到并改进写作中的不足。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在今天的课堂总结环节,学生们普遍反映,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他们对于说明文的写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明白了抓住事物特征的重要性。这让我感到很欣慰,说明我们的教学目标得到了有效落实。
然而,我也意识到,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在讲解难点时,可能没有做到足够细致,导致部分学生仍然感到困惑。为了改进这一点,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注重对难点内容的分解和讲解,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跟上教学进度。

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案

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案

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什么是事物特征,了解事物特征的分类,理解为什么要抓住事物的特征。

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学生感知事物特征的能力,提高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力和判断力,培养学生对事物的敏感性和热爱,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教师通过给学生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出这些事物的特征。

例如:给学生展示一只苹果,让学生描述苹果的形状、颜色、大小等等。

2.概念讲解(1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什么是事物的特征。

通过具体的例子,解释“特征即是事物的一些性质、特点和特征的总合。

”然后,教师介绍事物特征的分类,包括形状、颜色、大小、材质、功能等。

3.分组活动(2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取一个事物,然后通过观察和讨论,找出这个事物的特征。

例如:选择一张图片,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图片中的事物的形状、颜色、大小、材质等等。

4.发现事物特征的方法讲解(1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一些发现事物特征的方法,如观察、实验、测试、比较等等。

并通过一些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如何使用这些方法去发现事物的特征。

5.拓展练习(20分钟)教师给学生布置一些拓展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方法和技巧,去发现一些新的事物的特征。

例如:让学生观察身边的环境,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事物,然后描述它的特征。

6.总结归纳(10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归纳所学的内容,指出事物的特征对于理解和认识事物是非常重要的,通过抓住事物的特征,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描述事物。

三、教学要点1.了解什么是事物特征,了解事物特征的分类。

2.理解为什么要抓住事物的特征。

3.培养学生发现事物特征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1.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

2.图片或实际物品供观察和描述。

五、教学扩展1.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科学实验,通过实验发现事物的特征。

2.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实际工作场所,了解不同事物的特征。

《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精品教案

《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精品教案

《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精品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课时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如何抓住事物的特征,是很重要的一
种方法,有助于学生更准确的去描述和理解事物。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实际的学习和思考过程中,总是有一些特征抓不住,无法正确
的理解和描述,有时会出现片面性或误解。

因此,让学生学会如何抓住特
征是非常重要的,有助于学生更准确的去认识事物。

三、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到抓住事物特征是很重要的一种方法。

2、让学生学会如何抓住事物的特征。

3、让学生知道如何准确的去描述和理解事物。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抓住事物特征是很重要的一种方法,让学生学会如何抓住特征。

难点:让学生知道如何准确的去描述和理解事物。

五、教学方法:
1、讲解法:老师首先从理论上向学生讲解如何抓住特征,教会学生
如何观察事物,并把特点和细微差别提炼出来。

2、实例分析法:老师可以准备一些例子,让学生通过分析实例来进
行思考和讨论,让学生学会根据事物的特征来进行描述和理解。

3、游戏法:老师可以准备一些相关游戏,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抓住特征的理解。

六、教学过程:
1、自主预习:让学生自主预习课本。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案设计1. 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了解文学作品中“抓住特征”这一写作手法;•掌握“抓住特征”这一写作手法在文章中的运用方法;•学会通过分析作品中的“特征”,深入思考作品主旨。

1.2 能力目标•训练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读文学作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

2. 教学内容•学习并理解名句:“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找出事物的本质来判断。

”•学习并分析小说《草房子》中的“抓住特征”写作手法。

3. 教学重难点3.1 教学重点•“抓住特征”写作手法的运用方法;•通过分析作品中的“特征”,深入思考作品主旨。

3.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学会灵活运用“抓住特征”这一写作手法。

4. 教学过程4.1 导入环节•利用课前准备时间,要求学生提前阅读小说《草房子》。

•在上课前,向学生发放本节课的教学笔记,并让他们自主体会并消化其中的内容。

4.2 学习环节•首先,向学生展示名句:“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找出事物的本质来判断。

”让学生思考这句话的意义,并与自己的生活经验做对比。

•然后,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阐述《草房子》中的“特征”是什么。

在这个过程中,要求学生分析这些特征是如何反映出小说中的主题和情感的。

•最后,教师对学生的提取和分析进行点评,引导学生学会如何通过“抓住特征”来深入思考文学作品的主题和结构。

4.3 拓展环节•让学生进一步思考,将“抓住特征”这一写作手法应用于其他文学作品的分析与解读中。

5. 教学辅助手段1.本节课的教学笔记;2.可供讨论的学生手账;3.辅助分析名著的读书笔记。

二、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一些新的教学方法,例如让学生在阅读小说后进行分组讨论,自主提取小说的“特征”,并提炼小说的主题和情感。

这一新的教学方法不仅加强了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同时,也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能力的培养。

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案范文三篇

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案范文三篇

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案范文三篇描写一件事物,特征描写更能突出这件事物。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是关于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案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案范文一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通过本次作文教学,使学生明白什么是事物特征和怎样抓住事物特征。

2、能抓住特征对事物进行说明。

二、教学重点:怎样抓住特征进行说明三、教学难点:对“特征”的理解四、教学设想:接着出示两段说明同一种动物的文字,并且结合例文赏析让学生理解什么是事物特征;再指导学生学习抓住特征的方法,并进行片段训练;然后对整篇习作进行构思指导;最后小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五、教学步骤导入:一棵树上的叶子,看上去样子好像差不多,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没有两片树叶是完全一样的。

这件事告诉我们,即使是十分相似的事物也是有差别的,它们各有各的特点。

铅笔、钢笔、毛笔、圆珠笔,虽说都是笔,却不完全一样。

写说明文,要注意抓住事物的特征。

(一)猜一猜谜:1、出示投影片1:“全身盖着一层雪白的毛,它像别的哺乳动物一样,有嘴,有鼻子,有眼睛,长着四条腿,一条尾巴。

”请你根据说明内容,猜猜写的是哪种动物。

(生猜一阵后)师小结:上述文字正因为没能说清这种事物自身独有的标志,所以不好猜。

(板书:独有标志)现在我们把一事物区别其他事物的独有标志换上另外一个名称,即事物的特征。

(板书:事物的特征)今天,我们学习如何说明事物的特征。

(板书课题:说明事物的特征)过渡语:事物的特征即这一事物的独有标志。

究竟什么是独有标志呢指导学生理解“特征”。

2、出示投影片2:“长着一身柔软的雪白的毛,嘴巴是三瓣的,一双眼睛又红又亮,两只耳朵很长。

”问:你能看出写的是哪种动物吗为什么比较投影片2,问:为什么投影片2能更清楚的看出是写兔小结:兔。

写出了兔的毛、耳朵、眼睛处的独有标志。

3、出示投影片3:(小白兔)指导学生继续观察,分析其形态,问:它还有哪些标志“嘴巴尖尖的,耳朵有时直竖,前腿短,后腿长。

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案

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案

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说明文的特征,学会抓住事物的特征进行描述和说明。

2. 培养学生运用说明方法,清晰、准确地表达事物的特点。

3. 提高学生阅读和写作说明文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说明文的定义与特征2. 抓住事物特征的说明方法3. 说明文的结构与组织4. 说明文的语言特点5. 实践练习:编写说明文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说明文的特征,学会抓住事物的特征进行说明。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说明方法,准确、生动地表达事物的特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说明文的特征及其作用。

2. 讲解:讲解说明文的定义与特征,阐述抓住事物特征进行说明的重要性。

3. 示范:以实例分析,展示如何抓住事物的特征进行说明。

4. 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选取一个事物,尝试抓住其特征进行说明。

5. 点评:教师对学生的练习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指导学生改进。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总结说明文的特征及抓住事物特征的方法。

2. 编写一篇说明文,要求抓住事物的特征,条理清晰,语言准确。

3. 预习下节课的内容,了解说明文的结构与组织。

六、教学过程(续)6. 拓展:介绍说明文的种类及其应用场景,让学生了解说明文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7.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抓住事物特征进行说明的重要性。

8. 布置作业:让学生完成一篇说明文,选取一个熟悉的事物,抓住其特征进行详细说明。

七、说明文的结构与组织1. 引言:介绍说明文结构的基本组成,如引言、和结尾。

2. 阐述说明文的部分如何围绕事物特征进行组织,如总分式、分总式、并列式等。

3. 结尾:强调说明文结尾的作用,总结全文,使读者对事物有更深刻的认识。

4. 实践练习:让学生分析一篇优秀的说明文,了解其结构特点。

八、说明文的语言特点1. 准确性:说明文的语言要准确,避免使用模糊不清的词语。

2. 简洁性:说明文的语言要简洁,避免冗长和啰嗦。

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案

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案

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说明文的特征,学会抓住事物的特征进行描述和说明。

2. 培养学生运用说明方法,清晰、有条理地表达事物的特征。

3.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观察力,培养对事物的细致观察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说明文的定义和特征2. 抓住事物特征的方法和技巧3. 说明文的结构和组织方式4. 说明文的写作要求和注意事项5. 练习抓住事物的特征进行说明文的写作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说明文的特征,学会抓住事物的特征进行描述和说明。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运用说明方法,清晰、有条理地表达事物的特征。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说明文的定义、特征、方法和技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优秀说明文案例,引导学生学会抓住事物特征。

3. 练习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练习抓住事物特征进行说明文的写作。

4. 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互动交流,提高写作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了解说明文的定义和特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抓住事物特征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理解并掌握。

3. 案例分析:分析优秀说明文案例,让学生学会抓住事物特征。

4. 练习: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练习抓住事物特征进行说明文的写作。

5. 讨论: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互动交流,提高写作能力。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说明文的特征和抓住事物特征的重要性。

7.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继续练习,深化对说明文特征的理解和运用。

六、教学评价:1. 评价标准:(1)能否抓住事物的特征进行说明文的写作;(2)说明文的结构和组织方式是否合理;(3)语言表达是否清晰、简洁、有条理;(4)是否符合说明文的写作要求和注意事项。

2. 评价方法:(1)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自我评价,反思优点和不足。

(2)同伴评价:学生之间互相评价,相互借鉴,共同提高。

(3)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给予指导和鼓励。

初中语文写作指导课《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案

初中语文写作指导课《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案
同中求异法多面展示法表里合一法
教学准备
幻灯片
第一课时
课时数
1课时
课堂教学实施设计
复备内容或集体备课讨论记录(标、增、改、删、调)
一、方法品析
1.同中求异法——运用这种方法,要求我们善于利用事物的形似相同,实质略有区别这一特点,准确地发现事物相同之中的不同点,并加以说明。例如,同样是笔,硬笔(铅笔、钢笔、圆珠笔等)和软笔(毛笔)是不同的;即使同是硬笔,钢笔和圆珠笔的构造、特点、使用方法也有不同。如果能抓住这些进行说明,事物的特征就能表现得比较清楚了。着名桥梁专家茅以升的《中国石拱桥》是这样来说明赵州桥和永定河上的卢沟桥的——
事物的整体特征,有时就是各个局部特征的总和。对事物的微观特点进行的说明,其实也就是对整体特征进行的说明。围绕某一点,多方面地展现事物的特征,能比较全面地反映事物的本质特点。多面展示,是我们在写作说明文时可以尝试的方法。
3.表里合一法——有些事物,其内在的特征是能通过外在的形式充分地表露出来的。因此通过说明其外在的特征,同样可以说明其内在的特征。请看这样几段。在我国海滩上,有一种小蟹,雄的只有一只大螯,在寻求配偶时,便高举这只大螯,频频挥动,一旦发觉雌螯走来,就更加起劲地挥舞大螯,直至雌螯伴随着一同回穴。
有一种鹿是靠尾巴报信的,平安无事时,它的尾巴就垂下不动;尾巴半抬起来,表示正处于警戒状态;如果发现有危险,尾巴便完全竖直。
这五个点和指针组成了钟面的上半部,在上半部的其它地方,染青莲色,一条向上弯的弧线把它和下半部分开。下半部没有染色,但在中间画了一个金黄色的天安门。天安门是首都北京的象征,画在这儿是说明这里的十二点是指北京时间,而不是其它时间。
通看一遍整个钟面,你会发现很像夜空。那钟边由弧边和弧线组成的下半部不就是月亮吗?上半部多么像天空,那五颗绿色的小星星还在发光呢。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案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案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掌握“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的基本概念;
(2)学习“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的基本原则;
(3)掌握“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的基本方法。

2.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文字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分析能力;
(3)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重点
掌握“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三、教学难点
掌握“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四、教学过程
1. 热身(Warm-up)
(1)老师出示一幅图画,请学生观察图画,并就图画内容说出自己的看法。

(2)老师出示一段文字,请学生观察文字,并就文字内容说出自己的看法。

2. 新课内容介绍(Presentation)
老师介绍本节课的内容:“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介绍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3. 讨论活动(Discussion)
(1)以小组为单位,学生讨论“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并归纳总结出来。

(2)学生根据讨论结果,分别准备一段文字,说明“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4. 总结(Conclusion)
老师总结本节课学习内容。

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一、教材分析在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中,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是一篇说明文阅读课。

该课主要以例子为主,旨在教导学生如何通过抓住事物的特征进行事物的说明。

该课的主要教学任务包括:1.通过例子感知说明文的特点2.通过观察特征,熟练掌握说明方法3.通过练习提高说明文写作技能二、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1.了解说明文的特点2.熟练掌握说明方法3.提高说明文写作技能2.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新课通过引入世界著名建筑物——埃菲尔铁塔,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

步骤二:整体阅读带领学生进行整体阅读,感知说明文的特点。

步骤三:分析文本通过分析文中的几个例子,引导学生找出每个例子的特点,从而学会通过观察特征进行说明。

步骤四:练习写作让学生尝试根据所给例子进行说明,提高说明文写作技能。

步骤五:课堂互动通过让同学评价彼此写出来的说明文,促进学生之间的学习交流和技能提高。

3. 总结反思在课堂结束前,通过小结让学生梳理在本节课中学到的知识点和方法,帮助学生归纳总结,以便日后更好地应用这些技能。

三、教学重点学生需要掌握以下重要的技能和方法:1.理解说明文的特点2.能够通过观察特征进行事物的说明3.熟练掌握说明方法4.能够进行说明文的写作四、教学难点学生需要克服以下难点:1.熟练掌握通过观察特征进行事物的说明2.能够灵活运用掌握的说明方法进行写作五、教学评估1.能够通过观察特征进行事物的说明2.能够熟练掌握说明方法3.能够写出一篇较好的说明文六、教学建议建议老师可以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事物,给学生更多的例子,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此技能。

同时还可以在课后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以提高这方面的技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明白什么是事物特征和怎样抓住事物特征。

2、能抓住特征对事物进行说明。

3、让学生学会细致观察事物,热爱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事物。

教学重点:怎样抓住特征进行说明
教学难点:对“特征”的理解
教法学法: 分析引导法,谈话法,比较法,读写结合法。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一棵树上的叶子,看上去样子好像差不多,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没有两片树叶是完全一样的。

这件事告诉我们,即使是十分相似的事物也是有差别的,它们各有各的特点。

铅笔、钢笔、毛笔、圆珠笔,虽说都是笔,却不完全一样。

写说明文,要注意抓住事物的特征。

二、明确学习目标:
1.使学生明白什么是事物特征和怎样抓住事物特征。

2.能抓住特征对事物进行说明。

3.让学生学会细致观察事物,热爱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事物
三、理解“特征”
猜一猜:
1、出示投影片1:
“全身盖着一层雪白的毛,它像别的哺乳动物一样,有嘴,有鼻子,有眼睛,长着四条腿,一条尾巴。


请你根据说明内容,猜猜写的是哪种动物。

(生猜一阵后)
师小结:上述文字正因为没能说清这种事物自身独有的标志,所以不好猜。

(板书:独有标志)现在我们把一事物区别其他事物的独有标志换上另外一个名称,即事物的特征。

(板书:事物的特征)
今天,我们学习如何说明事物的特征。

(板书课题: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
过渡语:事物的特征即这一事物的独有标志。

究竟什么是独有标志呢?
指导学生理解“特征”。

2、出示投影片2:
“长着一身柔软的雪白的毛,嘴巴是三瓣的,一双眼睛又红又亮,两只耳朵很长。

”问:你能看出写的是哪种动物吗?
比较投影片2,问:为什么投影片2能更清楚的看出是写兔?
小结:写出了兔的毛、耳朵、眼睛处的独有标志。

3、出示投影片3:
(小白兔)指导学生继续观察,分析其形态,问:它还有哪些标志?
“嘴巴尖尖的,耳朵有时直竖,前腿短,后腿长。


小结:比较投影片3写出了兔的形态特点,当然事物的特点不仅仅只限于形态,特征还可以包括哪些方面?(动态)
4、请大家归纳整理一下,还“兔子”一个原来的模样。

步步清:请同学们根据自己对“特征”一词的理解,写一段文字,详细说明兔子的“特征”。

师归纳小结:多媒体出示细致的兔子特征说明,写特征不仅要写出它的独有标志,而且还必须写得细致具体。

(板书:细致具体)
投影出示“特征”的含义:可供识别事物的特殊象征或标志,或者一事物区别其他事物的独有标志。

四、抓住“特征”
(一)以《苏州园林》《中国石拱桥》为例来说明
我们刚学完了《苏州园林》《中国石拱桥》两篇说明文,那在文中苏州园林和中国石拱桥的特征各是怎样的呢?
(苏州园林: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中国石拱桥:历史悠久形式优美结构坚固)那作者在文中是怎样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进行说明的呢?(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总结)
教师归纳投影出示抓住特征的方法:
(1)观察。

在观察中通过比较找出这一事物与别的事物相互区别的地方。

(2)注意表现多个事物的共同特征。

(3)恰当引用一些资料。

总之要把事物的特征写好,一要观察,二要分析,才能说得准确、扼要。

步步清:请同学们运用以上的方法,写一段文字,说明“水与豆浆”各自的特征。

示例:《水》
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组成的,每一个水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它的分子式是H2O。

纯净的水在正常状态下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


遍布于世界各地。

当然,也在我们的身上,近代医学家告诉我们:在人体中有70%是水分,蔬菜中的水分有90%。

人体可以几天不吃而不至死亡,但是如果几天不喝水,那后果将不堪设想。

水也是有脾气的,就是它善变,遇热后,水会无声无息地变成了水气跑掉了,去哪儿了,化作云彩了在天际飘浮,有时遇到了冷空气,它就化为了雨水,淅沥沥地回到地面,但如果遇到了严寒天气,它就结成了雪花,悠哉悠哉地飞扬。

等太阳出来之后,又重新蒸发了,再来一次升腾旅行,看来,水在不同温度下在不断变化。

水的用途很广,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口渴了要喝水,衣服脏了要用水洗……做什么事都要用到水。

离开了水,我们人类就不能生存。

我们可以利用水来发电,使千家万户都可以得到光明;水可以使农田得到灌溉,让庄稼,果蔬得到很好地生长,使农民伯伯大丰收,我们便可以吃到可口的蔬菜了。

水可以助于船的航行,有时火车要坐好几天,但如果坐船顺流而下,仅仅一天就可以抵达。

总之,水的利用可以造福千秋万代。

说了这么多,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让我们珍惜身边的每一滴水,节约每一滴水。

水,蕴藏着无穷无尽的力量。

《豆浆》
豆浆是一种每个人都熟悉的健康饮品。

它呈乳白,略带黄色,有粘稠感。

豆浆清甜爽口,味道独特,有很高的营养价值。

豆浆起源与中国,在我国流传久远。

相传,豆浆是由西汉武帝时期淮南王刘安始创的。

刘安是个孝子,它的母亲生了一场病,刘安便每天用泡好的豆子磨豆
浆给母亲喝,刘安的母亲尝后十分喜欢,病也随之好了起来,从此,豆浆便在民间广为流行。

我国历代医学著述都对豆浆有所描述,中医认为:豆浆性平味甘,具有健脾宽中、补虚润燥、清肺化痰等功效。

据《本草纲目》记载:“豆浆利水下气、制诸风解诸毒。

”《延年秘录》则记载:“长肌肤、益颜色、填骨髓、加气力、补虚能食。


而西医讲究营养物质,豆浆中也有:每100克豆浆含维生素A217.00毫克、维生素B10.13毫克等。

此外,豆浆还适合四季食用。

春秋饮豆浆、滋阴润燥,夏天喝,消热防暑、解渴生津,冬天喝,祛寒暖胃。

虽然说豆浆是营养丰富的饮品,每天喝上一杯对人体健康有很大的帮助。

但是喝豆浆也要注意:不能空腹饮豆浆,不适宜加红糖、不能用保温瓶储存豆浆等。

都将结合了奶的营养,被科学家称为“心脑血管保健液”和“21世纪餐桌上的明星”
豆浆既然有如此之多的营养和食用好处,何不尝尝呢?相信,你的身体会因豆浆而健康。

(二)有条理地对事物进行说明还要选择恰当的说明顺序:
《中国石拱桥》先写石拱桥后写中国石拱桥这是一般到个别的逻辑顺序;介绍赵州桥时先写它的建造年代,建造位置,后具体写它的特点,是从概括到具体的逻辑顺序;在介绍卢沟桥时,先整体介绍卢沟桥的特点,最后介绍局部石柱上雕刻的千姿百态的狮子,是从整体到局部的逻辑顺序。

教师归纳:在围绕说明对象的特征进行说明时,可以按照一定的顺序,比如先介绍形态、颜色、质地等外部特征,再介绍其内部结构、功用;先介绍事物的整体特点,再对局部依次进行说明;先介绍事物的一般特征,再就一些特殊情况进行说明等。

步步清:请同学们抓住特征,按照一定的说明顺序,对自己的学校进行简单说明。

五、归纳“特征”
1.介绍人物,主要抓住人物的经历特征,尤其是成就、有价值的生活阶段来加以说明
2.介绍动物,抓住动物的形状和生理特征、生活习性等
3.介绍植物,着重说明它的生态和用途
4.介绍某种器物,着重说明器物的结构,功能,使用方法等
5.介绍建筑物,着重介绍它的外形特征、内部结构及建筑材料等方面的特点
6.介绍自然地理知识,着重介绍地理现象的形成和地形地貌
7.介绍历史名称及事件,着重介绍名称形成的原因,事件发生的背景及其性质。

步步清:请同学们交流讨论,小组内概括各类特征应主要介绍哪些内容。

六、抒写“特征”(堂堂清)
以下题目任选一个:
1.利用课本P117页材料,抓住坎儿井的一两个特征,整理一篇说明文,题目自拟,
不少于300字。

2.向大家介绍某座建筑,题目自拟,不少于500字。

3.以《我的生活少不了它》为题,写一篇说明文,不少于500字。

七、布置作业
以“我的教室”为题目写一篇说明文,不少于500字。

附:板书设计
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
掌握方法,注意顺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