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基因治疗的现状及伦理争议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 要] 目前基因治疗的策略包括基因替代、基因修正、基因增强、基因抑制和基因失活。基因转移的方法有物
理、化学和生物 3 大类。其中生物转移在人类细胞中应用最为广泛。生物法主要是指病毒介导的基因转移, 是通过病
毒为载体,将外源基因通过重组技术与病毒重组,然后去感染受体细胞。研究最为系统深入的、应用最多、最成功的是
[参考文献]
[1] Anderson WF. Human Gene Therapy: Scientific and Ethical Considerations [J].The Journal of Medicine and Philosophy, 1985, 10(3):275- 291.
[2] Mercola KE, Cline MJ. Sounding boards. The potentials of inserting new genetic information[J].N Engl J Med,1980,303 (22):1297-300.
1 基因治疗的发展及现状
早在 20 世纪 60 年代初就有人提出了基因治疗 的设想, 70 年代早期有科学家开始尝试将遗传物质 导入人体细胞中以治疗疾病, 但试验以失败而告终。 20 世纪 80 年代初,Anderson 首先阐述了基因治疗的 理念[1]。1980 年美国的 Cline 教授第 1 次进行了人类 真正意义的基因治疗。他向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 (NIH)提出人类基因治疗草案,可惜未获批准。但他 还是铤而走险,在以色列对 1 例 β-地中海贫血的患 者进行了基因治疗,但由于事先未征得批准, 结果是 以其自身在临床研究领域销声匿迹而告终[2]。20 世 纪 80 年代以后, 从小鼠到灵长类等一系列转基因动 物试验获得了空前的成功, 人类基因治疗的话题再 次被提出,而有关人类基因治疗的原则因此得以在 美国及欧洲及时制定或修订。基因治疗之父 An- derson 就一直从事人类基因转移和治疗的研究,他们 慎重地进行疾病的选择,对将目的基因转移到靶细 胞的载体也重新进行了设计、改进和评价,取得了 令人瞩目的成绩[3]。1989 年 Rosenberg 正式动手临床 操作, 采用免疫-基因治疗, 给第 1 批晚期黑色素瘤 患者输注 NeoR/ TIL,患者治疗后肿瘤均不同程度缩
总之,基因治疗作为一项全新的疾病治疗手段, 已经显现出强大的发展势头和美好的发展前景。尤 其是近 20 多年来,人类在体细胞基因及宫内造血干 细胞移植和基因治疗领域均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因 而可相信即使面临极大的挑战,但随着人类基因组
计划的顺利实施和完成, 新的人类疾病基因的发现 和克隆, 基因治疗将会成为众多疑难疾病治疗的重 要组成部分, 其临床应用将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
病毒颗粒。完整的病毒颗粒具有插入宿主染色体必 需的全套酶系统,适用于介导基因转移。而用于人体 细胞实验的以慢病毒为佳。慢病毒也属于逆转录病 毒,像其它逆转录病毒一样,慢病毒基因组经逆转录 后能整合在宿主 DNA 上,也可以在正常细胞中进行 操作,因此可将它改建为有用的外源基因的转移载 体[6]。与非慢病毒逆转录病毒载体不同的是,慢病毒 载体还具有以下特征:宿主范围广泛,既能有效感染 分裂期细胞,又能有效感染非周期性和有丝分裂后 的细胞。病毒载体经改构后不在宿主细胞繁殖,不会 导致寄主细胞的死亡,因此被它感染的或转化的动 物细胞能够连续传代。因为慢病毒所构建的 siRNA 表达载体是由 RNA 聚合酶 Ш 启动子来指导 RNA 合成的,构成 siRNA 的正义与反义链可由各自的启 动子分别转录,然后两条链互补结合形成 siRNA。也 可由载体直接表达小发卡状 RNA 在细胞里进一步 加工成 siRNA。众所周知体外合成的 siRNA 对基因 的表达的抑制作用通常是短暂的,而应用慢病毒载 体转移到细胞内的策略,对基因表达的抑制效果非 常稳定。在长期稳定表达载体的细胞中,可长期发挥 阻断基因表达的作用,因而目前已广泛用于 RNA 干 扰研究中[7-9]。
小,其中 1 例存活 2 年以上,1 例存活近 1 年。提示人 体基因治疗,至少是在短期,对患者不仅无明显副作 用和损害且有明显获益。这是世界上首次获得批准 的临床基因标记性试验,虽然不能说是严格意义上 的临床基因治疗,但其成功的意义重大。不仅使人类 基因治疗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得以逐步阐明, 而且使 社会大众逐渐理解和了解了这一划时代的新技术, 人体基因治疗的时机因而趋于成熟[4]。1992 年起美 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批准了一系列人肿瘤- 免疫基因 治疗试用方案,见表 1。1991 年我国首例基因治疗 B 型血友病也获得成功。B 型血友病是一种因缺乏凝 血因子 IX 而导致的遗传性出血性疾病。复旦大学的 医学科技工作者将携带有 IX 因子的逆转录病毒载 体转染 B 型血友病患者的成纤维细胞, 再将转染后 的患者成纤维细胞悬液注射到患者皮下。结果患者 血浆中 IX 抗原和 IX 因子活性升高了 1~2 倍且持 续 2 年以上,患者全身出血症状有所好转,每年所需 IX 因子替代治疗次数逐渐减少。此后跟踪 4~7 年未 发现与基因治疗相关的毒副作用。这是迄今为止世 界上唯一进行基因治疗的血友病病例,此项研究成 果已获国家发明二等奖[5]。
主要研究者 Rosenberg SA Brenner MK Rosenberg SA Rosenberg SA Rosenberg SA Nabel GJ Freeman SM
主要研究机构 国立卫生研究院(NIH) 圣、裘德儿童医院 NIH NIH NIH 密执安大学 罗切斯特大学
法,即以正常基因替代致病基因,导入外源正常基 因,代替有缺陷的基因。对靶细胞而言,没有去除或 修复有缺陷的基因。我国对 B 型血友病患者的治疗 就是采取的后一种方法。直接和间接法均是用 DNA 重组技术设法修复患者细胞中有缺陷的基因,使细 胞恢复正常功能而达到治疗遗传病的目的。与基因 转移的受体细胞不同,基因治疗有 2 种途径:体细胞 基因治疗和生殖细胞基因治疗。体细胞基因治疗是 指将正常基因转移到体细胞, 使之表达基因产物以 达到治疗目的。该治疗不必矫正所有的体细胞, 只涉 及体细胞的遗传改变并不影响下一代, 故已被广泛 用于严重疾病的治疗。生殖细胞基因治疗是指将正 常细胞基因转移到患者的生殖细胞(精细胞,卵细胞 早期胚胎)使其发育成正常个体。这是理想的治疗方 法,从根本上治疗遗传病,使其有害基因不能在人群 中播散。但实际上这种靶细胞的遗传修饰至今尚无 实质性进展。原因是其基因转移效率不高,只能用显 微注射方法,且仅适用于排卵周期短而次数多的动 物,所以很难适用于人类。加之由于受精卵或早期胚 胎细胞的遗传改变势必会影响后代, 伦理学上的分 歧也使生殖细胞基因治疗举步维艰。
交通医学 2012 年第 26 卷第 2 期 Med J of Communications,2012,Vol.26.No.2
·127·
[文 章 编 号 ]1006-2440 (2012)02-0127-03
人类基因治疗的现状及伦理争议
王 晗 1 综述,刘 红 2 审校
(1 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临床医学系;2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血液内科)
[5] 智刚,王宝林,季朝能,等.结核杆菌 Ag85B 的表达纯化[J].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41(1):113-116.
[6] Wiznerowicz M,Trono D.Conditional suppression of cellular genes;lentivirus vector-mediated drug-inducible RNA inter- ference[J]. J Virol,2003,77(16):8957-8961.
目前基因治疗的策略包括基因替代、基因修正、 基因增强、基因抑制和基因失活,这些无一例外的均 需要基因转移。目前基因转移的方法有物理、化学和 生物三大类,其中生物转移在人类细胞中应用最为 广泛。生物法主要是指病毒介导的基因转移, 是通过 病毒为载体,将外源基因通过重组技术与病毒重组, 然后去感染受体细胞。目前研究最为系统深入的应 用最多最成功的是逆转录病毒,病毒感染细胞后其 基因组 RNA 经逆转录产生双链 DNA 拷贝。插入宿 主染色体形成前病毒,前病毒转录产生的正链既是 病毒 RNA,再与前病毒编码的外壳蛋白包装成新的
·128·
交通医学 2012 年第 26 卷第 2 期 Med J of Communications,2012,Vol.26.No.2
பைடு நூலகம்
试用类型 细胞标记
基因治疗
表 1 系列人肿瘤-免疫基因治疗试用方案
基因转移类型 Neo/ R 基因- TIL 细胞 Neo/ R 基因- 白血病细胞 TNF 基因- TIL 细胞 TNF 基因- 肿瘤细胞 IL - 2 基因- 肿瘤细胞 MHC 抗原- 肿瘤细胞 内毒素基因- 卵巢癌细胞
3 基因治疗的伦理学争议
基因治疗, 尤其是生殖细胞基因治疗不可避免 会引起一场旷日持久的伦理之争。从伦理学角度看, 因体细胞基因不对其后代产生影响,体细胞的基因 治疗符合伦理道德争议较少。人们只需关注其对个 体是否安全即可,对某些病情严重且无有效治疗方 法的患者而言,大多乐于接受这种治疗。体细胞基因 治疗的主要缺点是只使缺陷的基因在治疗的个体得 到纠正,其下一代仍可能产生同样的遗传性疾病或
逆转录病毒,用于人体细胞实验的逆转录病毒以慢病毒为佳。
[关键词] 基因治疗;体细胞基因治疗;生殖细胞基因治疗;伦理学;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中图分类号] Q343.1
[文献标志码] B
基因治疗(gene therapy)是指将外源正常基因导 入靶细胞,以纠正或补偿因基因缺陷和异常引起的 疾病而实施的相应策略。目前国际上对人类基因治 疗还处于探索阶段,虽然不可避免的会产生伦理方 面的争议,但其独特的优点和美好的前景已经展示 在世人的面前,现就人类基因治疗的现状及伦理争 议作一综述。
[3] Anderson WF. Human gene therapy[J]. Science, 1992, 256 (5058):808-813.
[4] Rosenberg SA. Adoptive immunotherapy for cancer [J].Sci Am,1990 ,262 (5) :62-69.
2 基因治疗的方法及应用
目前基因治疗的主要方法有 2 种: 一是直接疗 法:纠正突变基因即在原位修复缺陷的基因,以达到 治疗目的。具体做法是取出患者体细胞,对不正常的 基因进行修饰, 使之成为正常的基因,然后将改造后 的细胞送回患者体内。这是理论上较理想的基因治 疗策略,但实际应用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二是间接疗
交通医学 2012 年第 26 卷第 2 期 Med J of Communications,2012,Vol.26.No.2
·129·
缺陷,这就使得科学家们不得不寻求生殖细胞基因 治疗。实际上,生殖细胞的基因治疗正是体细胞基因 治疗的扩展与延伸,理论上可以从根本上消除某一 疾病的垂直传播。但其最大的缺点是受目前医学科 研技术和知识水平的限制, 其对后代可能造成的损 害存在各种不确定因素, 其后果也无法明确把握和 预测。例如接受转基因受体的生殖细胞可能发生随 机整合,并垂直传播给下一代, 使后代变成癌易感者 及其它疾病易感者,甚至有可能产生非人类的一些 特征和性状,这在伦理学上是绝对不能允许的。此 外,每个个体均有自己的生命权且有权利保护自己 的基因不被人工操纵,而生殖细胞基因治疗的后果 将影响到许多代人, 他们将会成为未知情、未同意的 受试者,这在伦理学上无法解决。因此目前各国政府 对基因治疗均采取慎之又慎的态度,在少量批准应 用体细胞基因治疗外,禁止将生殖细胞基因治疗用 于临床,我国也不例外。1993 年卫生部制订了《人的 体细胞治疗和基因治疗临床研究质控要点》,只批复 同意体细胞的基因治疗。可以相信,一旦基因治疗技 术发展到了足以消除对后代可能造成的损害时,或 至少是这种损害和后果可以明确把握和预测, 且有 相应的有效的预防措施时, 生殖细胞基因治疗就会 有实质性进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