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赢人生:张謇的社会责任思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共赢人生:张謇的社会责任思想
摘要
张謇的企业经营伦理思想以共赢共生为核心信念在企业与客户的关系上强调顾客至上
在企业与社会的关系上强调责任为本在企业与自然的关系上强调科学发展诠释着中国知识分子如何
在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商业舞台上践行实业救国的朴素的人生追求
关键词张謇企业伦理共赢共生实业救国
一,责任为本:企业的社会观
责任就是应该做的事情,企业的社会责任是指企业不能仅仅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同时还应该不断地维护和增进社会利益。企业作为一个经济组织,必然要以利润最大化为其经营目标。但企业不是生活在真空中,而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中,企业本身就是一个以一定目标汇集起来的社会人的集体,因此企业还有自己特定的社会道德责任。追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的经营原则,要求企业在经济活动和经济行为中,独立地履行伦理义务,独立地承担伦理责任,始终不忘所担负的道德责任和社会责任。张謇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出色地履行了企业的社会责任,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有机结合。
为了实现“立国”,“自强”,“救贫”的报复,张謇艰苦创业,使大生纱厂站稳脚跟并获得盈利,然后就把很多盈利投向教育和社会公益事业。“以为举事必先智,启民智必由教育;而教育非空言所能达,乃先实业;实业教育既相资有成,乃及慈善,乃及公益。”之所以强调实业,这是因为兴办教育、发展公益须有资本,就此而言可称实业是教育与公益事业的根本。“以国家之强,本于自治;自治之本,在实业、教育;而弥缝其不及者,惟赖慈善”。“失教之民与失养之民苟悉置而不为之所,为地方自治之缺憾者小,为国家政治之隐忧者大也。”张謇在兴办教育上确实令人叹服。1902 年创办了我国最早的师范学校—通州师范学校;1905年创建了我国第一座民办博物馆—南通博物苑,1907年创办了农业学校和女子师范学校;1909 年倡建通海五属公立中学(今江苏省南通中学);1912年创办了南通图书馆,医学专门学校和纺织专门学校(后来,农、医、纺三所学校合并成为南通学院);1914 年创办了甲种商业学校和全国最早的刺绣工艺学校------女红传习所。与此同时和稍后张謇还兴办了各种中、初级职业学校,短期讲习班和特殊教育事业。如银行专修科、测绘专修科、工商补习学校、镀镍传习所、蚕桑讲习所、伶工学社、盲哑学校等。
而在慈善和社会公益事业方面,他创建了育婴堂、养老院、贫民工场、济良所、栖留所、残废院、更俗剧场、公共体育场、军山气象台、城区五公园等。张謇在南通创办实业的基础上,致力于教育和慈善事业,在南通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不仅为南通(还可以说为全国)培养了大量的人才、开启了民智,而且在乱世中劈出了南通这一方净土。南通开始成为长江下游的重要商埠和苏北的经济、文化、政治中心,从一个封闭的封建城镇向资本主义的城市过渡。1921年就读于南通大学农科的四川人陈翰珍称“近来工业发达,佣于工厂者亦有数万,又因有养老院、残废院、贫民工厂及育婴堂等,故余来通两年余,窃盗之事少闻,乞食之事鲜见。虽不敢一是建立了“广生榨油股份有限公司(又称广生油厂)”。通过调查张謇发现大生纱厂所产生的棉籽数量不少,“与其生货卖出,不如自制熟货”。为此,“又因棉子制油为副业而设油厂”。1902 年,他开始筹建油厂。“因就大生纱厂棉子,故此油厂附近纱厂而设,厂名广生。”第二年,广生榨油股
份有限公司建成投产,专以大生纱厂所产生的棉花籽制造棉油棉饼。这样,一来提高了大生纱厂的经济效益,二来又很好的地利用其派生出的“废料”,实现了资源再生。二是建立了大隆皂厂。广生油厂在生产棉油的过程中产生出的油料废弃物又是制造肥皂的尚好原料,张謇将其再利用,1902 年,在唐家闸又办起了以广生油厂所产生的下脚油脂为原料的大隆皂厂,生产皂烛,供百姓生活所需。如此,张謇就在当地创造性的以棉花为源头,建立起了第一个产业链:棉花→棉籽→广生油厂→大隆皂厂。
在此基础上,张謇看到纱厂(也包括以后在1915 年他建立起来的织布厂)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飞花”,一方面它严重的污染了工厂及其
周边的空气和环境;而另一方面如果能把它有效的回收又可以作为工业造纸的原料来源,实现“变废为宝”。1908 年,他筹措资金,以“飞花”为原料,再加上稻草、芦苇等当地资源,办起大昌纸厂,生产各种不同类型的纸张。大昌造纸厂生产的纸张,有很大一部分供应张謇于1902 年创办的翰墨林编译印书局。由于张謇在产业结构上重视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循环利用,因而又形成了一个生态化的产业链:皮棉→大生纱厂→织布工场→大昌纸厂→翰墨林编译印书局。可以这样说“大生集团”在张謇的领导下由一个棉花资源逐渐发展形成了一个大规模的产业链。
以上只是介绍了张謇在以“棉花”为资源的循环利用,其实,张謇对南通其它农业资源的利用也是如此。譬如:当地盛产小麦,张謇就以此为原料,在1901年筹建大兴机器磨面厂,1904年投入生产。一来利用小麦生产面粉产品供人食用,二来还利用磨面厂所产生的麸皮提炼成面筋、淀粉和麸子,面筋供百姓食用,淀粉供织布厂为浆纱原科,麸子作为一种喂养饲料,由此形成:小麦→大兴机器磨面厂→大生纱厂织布工场的又一产业链条。还有,蚕茧是南通农民从事的一个传统产业,他又以此为原料,在1903 年建立了阜生蚕桑染织公司,生产和经营缫丝、丝织、漂染等业务,生产产品供应女工传习所,从而形成了蚕茧→阜新蚕桑织染公司→女工传习所这一产业链。
综上我们可以看到,在张謇大生集团的工业企业中,一家企业的产品或这废弃物,往往又成为另一家企业的原料来源,进行延续生产或者回收再生产。这样既减少了工业污染,又节约和综合利用了自然资源,起到了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这一模式与我们眼下所大力推行循环经济模式基本符合。
当然由于时代的局限,清末民初时的张謇不可能有现代关于循环经济的理论作指导,也没有现代的生态技术和生态工艺去改造当时的产业的技术,可是他在自己创办实业的实践中对资源的利用和产业结构方面的探索,与当代循环经济的理论却做到了
不谋而合的。
其次,注重生态环境。清末民初的状元张謇,深受“天人合一”,“万物一体”,“和谐用中”,“生生不息”的儒家思想的熏陶和浸染,深感人类必须做到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他认为“天地皆始于一”,人们对待天地万物应“取之有度,用之有节”。这与当时的一些精英相比确实显得走在时代的前头。尤其是他在日本考察期间,发觉日本在促使本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却严重污染了当地的环境,使他感触很深。他亲眼看到江户城壕成为一潭死水,其河水色黑发臭,不仅有碍观瞻,也不利于卫生,成为“文明之累”。由此出发,他认为日本商人缺乏商德,中国商人应引以为戒。
在这些思想的指导之下,张謇从一开始投资企业的时候,就十分注重对南通生态环境的保护。如前所述,张謇在大生集团的产业中既能注意对资源的节约和充分利用,逐步建成了一些使资源得到较好利用的循环产业链,既做到了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又做到了积极向大自然索取资源以改善民生的良性循环。更为可贵的是,他还在工人或市民的聚集区积极营造公园,美化居住环境。“公园者,人情之囿,实业之华,而教育之圭表也。”1913 年,张謇在唐家闸工业区营造了唐闸公园,以后又陆续建造了东公园、西公园、南公园和中公园,为工人和市民提供了悠闲娱乐之地。“南通胜哉江淮皋,公园秩秩城之濠,自北自东自南自西中央包,北何有,球场枪埻可以豪,东何有,女子小儿可以嬉且遨;南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