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2-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独树一帜
南方凤凰台答案《文化生活》
长城的作用则体现了劳动人民爱好和平、 维护国家统一等精神,
这些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是统 一的,所以长城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18
(2) ①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 骨”的作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 导。
③人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杭州充分发挥意识能动 作用,以运河保护和开发的规律认识等正确意识指 导运河的综合整治实践,实现可持续发展。
④规律具有客观性,要尊重客观规律,这是发挥意 识能动性的前提。杭州充分发挥意识能动作用,能 动地认识运河保护的相关规律,从实际出发,做到 保护第一、生态优先、综合整治,实现可持续发展12。
④日本爱吃海豚的传统文化与当前追求人与自然和谐 共存的科学理念不相符合,要自觉地加以剔除。体现 对待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
7
18 (1)
①我国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为人民服务是政府的 宗旨,对人民负责是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政府要 依法行政,贯彻依法治国方略。
②我国的政府具有履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提 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要通过采取措施发展少数 民族地区经济,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9
第4讲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17.
①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科技教育人才规划纲要有利 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 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
②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在现 代化建设中具有全局性、基础性、先导性作用,全面 落实国家中长期科技教育人才规划纲要,有利于发展 教育事业,培养适合时代要求的优秀人才。
(3)
①投资是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杭州投 资200多亿,加强运河沿线的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交通网络,能够带动运河沿线经济的发 展
高二政治知识点必考难点梳理5篇
高二政治知识点必考难点梳理5篇高二政治知识点总结1一、知识点(一)矛盾就是对立统一1、矛盾的含义: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叫矛盾。
(1)“对立”的基本含义:矛盾双方互相排斥、互相斗争(2)“统一”的基本含义: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矛盾双方依据一定条件各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
2、正确理解和把握矛盾含义必须注意的问题(1)矛盾的对立和统一始终不可分割(2)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都存在着对立统一关系(3)不能把辩证矛盾与逻辑矛盾混为一谈(二)矛盾是普遍存在的1、矛盾普遍性的含义(1)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事事有矛盾)(2)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时时有矛盾)2、正确对待矛盾(1)要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2)要善于全面分析矛盾,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3、坚持两分法、两点论(1)对自己要一分二(2)学会全面理解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二、重难点解析1、矛盾的含义“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叫作矛盾”。
对这一含义的把握应注意以下几点:(1)“对立”与“统一”作为矛盾的基本属性,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二者的区别表现在:第一,“对立”是指矛盾双方互相排斥、互相斗争;而“统一”是指矛盾双方互相依存、互相转化;第二,“对立”是绝对的、无条件的;而“统一”则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二者的联系表现在“对立”与“统一”始终不可分割:第一,“统一”离不开“对立”。
无论是“依存”还是“转化”,都以对立面的存在为条件,是与对立面的“依存”,是向对立面的“转化”。
第二,“对立”离不开“统一”。
只有具有某种共同基础、相互依存的东西,才能呈现出“排斥”的倾向。
“彻底分离”、“毫不相干”的东西,是谈不上“排斥”的。
(2)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存在于“事物自身”。
这里我们必须明确两点:第一,哲学上所讲的“矛盾”是客观的,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而不是主观强加于客观事物的。
这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矛盾问题上的区别所在。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新授课)
①各民族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自己的民族特性。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②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
③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
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老师总结]:中华之所以为中华,已不是一个地域的概念,他章显了各族人民对祖国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问题探究] (2)不同区域文化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呢?
[学生回答](2)不同区域文化之问的关系: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引导过渡]在这片华夏热土上生活的是一个大家庭,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民族既分裂又融合,形成了今天的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3)文学艺术的重要地位:展现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以其独树一帜的风格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有重要位置。
[引导过渡]刚才我们品味中华文学艺术的味道,如果说中华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学宝库中堪称独树一帜,那么我们的古代的科学技术在世界科学技术史更是当之无愧的“独领风骚‘
板书: 2、独领风骚的科学技术
[问题探究]:科学技术知多少?
观看视频:开平碉楼
[交流讨论] 1、开平碉楼和其他地方碉楼有什么不同?
2、不同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
[学生活动] 分成四小组,请学生代表回答问题
[问题探究](1)分析区域文化各具特色的原因,
[师总结] (1)成因: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2)你知道其他民族的服装 舞蹈和乐器吗?请表演
[学生活动]说民族特色的文化,表演民族服饰
人教版高二政治必修3课节训练3.6.2《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第2课时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一、独树一帜,独领风骚1.中华文化的内容极为丰富,既包括教育、______、哲学、______方面的内容,也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面的内容。
2.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1)文学艺术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有______的作用。
(2)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具有____________的历史、____________的内涵、____________的风格,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
3.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1)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____________,具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特点。
(2)都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和艰苦奋斗精神的结晶,是中华民族__________、__________的生动体现。
***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共同体现中华文化的独特性,说明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二、一方水土,一方文化1.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______特征。
2.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借鉴、吸收,既渐趋______,又保持着各自的______。
***各地区文化的区域特征是文化多样性的表现形式之一。
***三、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1.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兄弟民族的文化相互______、相互______,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2.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______,又有各自的__________,它们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3.中华文化的作用(1)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______感和______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______________和强大的______________。
(2)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之中,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造幸福生活的强大____________,也是激励每一个中华儿女共同创造祖国美好明天的不竭____________。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Ⅲ文化生活第三单元第六课第二框题。
本框题分为三个目。
主要内容简介:中华文化博大精深(1)中华文化曾长期居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列。
我国的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中华文化表现为各具风采的地方文化。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各地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即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3)中华文化又表现为异彩纷呈的各民族文化。
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它们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文化的骄傲。
各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
二、学情分析学生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其认知起点绝大多数都是由历史书本所得,有一定的学习兴趣。
但对于学生来说,对中华文化的了解只是只鳞片甲,要学会分析传统文化,辨析中华文化的区域特征,理解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标识这一课标的要求还有难度。
再则学生从感性到理性的思维的跳跃也有一定障碍。
同时学生辨识社会现象、合作、表达能力等方面也有待加强。
三、学法和教法分析1.学法:讨论探究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全身性的参与,在“交流讨论”“欣赏感悟”等环节中充分地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让学生有所知,有所思、有所悟。
2.教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引导启发教学法(通过设计关东文化这一情境,提出要求,引导同学动脑,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联系实际教学方法注意书本知识与实际的结合,把闽南文化、闽台文化作为了解中华文化的一个契入点,以小见大,由表及里,使抽象的知识易于被学生理解。
四、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文学艺术对中华文化的意义、科学技术是民族文明的重要标志;理解文学艺术、科学技术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见证,是中华文化对世界文化的贡献;不同区域的文化形成原因、关系;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关系及对中华文化的意义。
高中政治必修三 第六课 第二框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饮酒·其五 陶渊明 丌第后赋菊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帞黄金甲。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不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 中独树一帜
(1)作用:文学艺术对亍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 的精神世界有独特的作用。 (2)中华文化的文学艺术风格:辉煌而历史悠久、内涵丰 富而绚丽、风格鲜明而独特。 (3)文学艺术的重要地位:展现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 好追求,以其独树一帜的风格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有重 要位置。
思考:各民族文化的地位、中华文化与 各民族文化的关系、多民族文化的意义。
2、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
(1)、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 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既有中 华文化的共性,又有自己的民族特性。 (2)、各民族文化的地位: 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3)、各民族文化的关系: 各民族文化间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 (4)、多民族文化对中华文化的意义: 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 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呈.都为中华文化的 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我国的雕刻建筑艺术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都是中华 文化的瑰宝。 (2)许多少数民族用自己的语言文字创造了优秀的民族文学。
探究: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之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 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爱我中华。爱我 中华,健儿奋起步伐。爱我中华,建设我们的国家,爱我 中华,中华雄姿英发,爱我中华,五十六个兄弟姐妹五十 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
《文化生活》41个考点梳理
《文化生活》知识梳理1、文化的内涵与形式(1)文化的内涵: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2)文化的形式: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如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都属于文化;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
(3)(补充)文化的特点:①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每个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额,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②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③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2、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1)在经济的基础上,相互影响:①经济、政治和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
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②不同的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影响不同,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也不同,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对阻碍社会的发展。
(2)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相互交融: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
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②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
随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使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3、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1)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 的博大精 深你了解 多少??
中国瓷器艺术
中国古代音乐及乐器
四
大 名 著
苏 轼 作 品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③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 何年。④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抵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偏向 别时圆。⑤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 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⑥
四大发明
南方园林
北方园林
二、一方水土 一方文化 (中华文化的区域性特点)
在第十三届青歌赛上这些独特歌声, 让人们感受的是不同地域各具特色的 原汁原味的民族文化,谈谈对原生态 类歌曲列入中央电视台青歌赛认识?
1、成因: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
发展程度不同。各地区受到不同的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 2、不同区域文化的关系: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 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能从你生活或游览经 历举出几个几例说明 中华文化区域性、民 族性特点吗?
呼唤!呼唤!/ 乞求!乞求!/ 等待!等待!/ 梦!梦!梦!/ 哭!哭!哭!/ 痛苦!痛苦! 我的心充满痛苦!/ 仍然!仍然!/ 永远!永远!永远!/ 心!心!/ 存在!存在!/ 死!死!死!死!
日本西游记
经典西游记
吴宇森首部古装巨制《赤壁》自7 月10日在全国上映以来连破多项纪录, 第二周票房再传来好消息,以2.077亿 的骄人数字再次刷新第二周票房纪录。 《赤壁》从上映之日起便争议不断。 很多观众认为是一群被冠以角色名字 的呆若木鸡的明星的堆积,没有性格, 没有气节,没有灵魂,没有精神。
2.地位:
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高中政治】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ppt精品课件2
(2)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共同的文化对民族存在 和发展具有超越时控的 稳定性和极强的凝聚力, 一个民族的文化模式一 旦形成,必将会持久地 支配着每个社会成员; 文化认同始终是维系社 会秩序的“黏合剂”, 是培育社会成员国家统 一 意识的深层基础
作业
辨析题: 欲灭一国,先灭其文化
1、做老师的只要有一次向学生撒谎撒漏了底,就可能使他的全部教育成果从此为之毁灭。——卢梭 2、教育人就是要形成人的性格。——欧文 3、自我教育需要有非常重要而强有力的促进因素——自尊心、自我尊重感、上进心。——苏霍姆林斯基 4、追求理想是一个人进行自我教育的最初的动力,而没有自我教育就不能想象会有完美的精神生活。我认为,教会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这是一种 最高级的技巧和艺术。——苏霍姆林斯基 5、没有时间教育儿子——就意味着没有时间做人。——(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6、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且点燃一把火。——叶芝 7、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苏霍姆林斯基 8、教育的根是苦的,但其果实是甜的。——亚里士多德 9、教育的目的,是替年轻人的终生自修作准备。——R.M.H. 10、教育的目的在于能让青年人毕生进行自我教育。——哈钦斯 11、教育的实质正是在于克服自己身上的动物本能和发展人所特有的全部本性。——(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12、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赫尔巴特 13、教育儿童通过周围世界的美,人的关系的美而看到的精神的高尚、善良和诚实,并在此基础上在自己身上确立美的品质。——苏霍姆林斯基 14、教育不在于使人知其所未知,而在于按其所未行而行。——园斯金 15、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废品,就会使国家遭受严重的损失。——马卡连柯 16、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要是儿童自己不求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都不能在他的身 上培养出好的品质。可是只有在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儿童优点的那些地方,儿童才会产生上进心。——苏霍姆林斯基 17、教育能开拓人的智力。——贺拉斯 18、作为一个父亲,最大的乐趣就在于:在其有生之年,能够根据自己走过的路来启发教育子女。——蒙田 19、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出一个空虚。班主任广博的爱 心就是流淌在班级之池中的水,时刻滋润着学生的心田。——夏丐尊 20、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陶行知
高中政治必修3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知识点
高中政治必修3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知识点高中政治必修3中华文化知识点一、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1、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1)源远流长(2)博大精深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1)汉字。
①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
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
②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③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
(2)史书典籍。
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我国史书典籍的特点: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罕有。
)3、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1)在于它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①含义: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②意义: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
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
(2)还得益于汉字传载和史书典籍存传。
4、近代中华文化衰微的原因--①中国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
②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巨大冲击。
★5、如何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1)在近代中国,再创中华文化的辉煌与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奋斗密切相关。
(2)实践证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3)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中华文化的繁荣兴盛。
我们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建设中国特社会主义文化。
二、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的独特性、区域性、民族性)1、中华文化的独特性:(1)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独树一帜。
(文学艺术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独特的作用)。
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2.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长期处于世界前列的 原因是 A.中华文化独树一帜,博大精深 B.封建统治者在科技发展上身先士卒 C.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 D.我国劳动人民具有热爱科学的优良传统
C
3.下列能够体现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长期 处于世界前列的是
①古代中国的蚕丝织物为当时的欧洲人所钟爱, 带来了“丝绸之路”的长期繁荣 ②中国的 瓷器名扬四海,在中世纪的西方比黄金还贵 ③中国的农学著作发表之早、数量之多为世 界之最 ④中国医学自成一家,为世界瞩 目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博大精深体现在以下三点:
(一)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二)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独特性 ——区域性 ——民族性
(三)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一)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独立性
中华文化的内容极为丰富,既包括教育、历史、哲学、 道德方面的内容,也包括文学艺术、科学技术方面的内容。
1、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学宝库中独树一帜
(1)作用: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 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独特的作用
(2)特点:辉煌而历史悠久,内涵丰富而绚 丽,风格鲜明而独特 (3)地位:展示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 好追求,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重要位置
比如说,中国的汉赋、唐诗宋词、元 曲、明小说等文学,都对后世影响很大。 除此之外,玉器艺术、书法艺术、青铜 艺术、瓷器艺术、音乐及乐器艺术等都 在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独树一帜。
世界上无与伦比 ②我国的文学艺术历史辉 煌悠久、内涵丰富绚丽、风格鲜明独特 ③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世所罕见 ④古代中国 的科学技术成就长期处于世界前列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①③④ D. ②③④
8.下列选项可以证明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是 A 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的 地位 B地方文化各具风采 C 史学典籍一脉相承 D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标志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Ⅲ文化生活第三单元第六课第二框题。
本框题分为三个目。
主要内容简介:中华文化博大精深(1)中华文化曾长期居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列。
我国的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中华文化表现为各具风采的地方文化。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各地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即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3)中华文化又表现为异彩纷呈的各民族文化。
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它们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文化的骄傲。
各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
二、学情分析学生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其认知起点绝大多数都是由历史书本所得,有一定的学习兴趣。
但对于学生来说,对中华文化的了解只是只鳞片甲,要学会分析传统文化,辨析中华文化的区域特征,理解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标识这一课标的要求还有难度。
再则学生从感性到理性的思维的跳跃也有一定障碍。
同时学生辨识社会现象、合作、表达能力等方面也有待加强。
三、学法和教法分析①学法:讨论探究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全身性的参与,在“交流讨论”“欣赏感悟”等环节中充分地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让学生有所知,有所思、有所悟。
②教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引导启发教学法(通过设计关东文化这一情境,提出要求,引导同学动脑,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联系实际教学方法注意书本知识与实际的结合,把闽南文化、闽台文化作为了解中华文化的一个契入点,以小见大,由表及里,使抽象的知识易于被学生理解。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 使学生能理解中华文化的各种成就在世界文化宝库中的重要位置;② 理解不同区域的文化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③ 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高二选修一政治笔记
高二选修一政治笔记高二政治选修章节知识点笔记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源远流长是中化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
汉字与史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汉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
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汉字文化内涵丰富,今天为中华各民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我国历编撰的史书,其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1)表现在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中能够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独特性)。
1)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独树一帜。
文学艺术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独特的作用。
2)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对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行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3)表现在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区域性)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4)表现在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其鲜明的民族性),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他们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
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高二政治选修章节知识点笔记21.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原理[基本观点]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方法论]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要重视内因的作用,不能忽视外因的作用。
[错误倾向]反对否认内因决定作用和忽视外因影响的错误。
[方法论运用](1)在个人的成长中,要学会正确地对待内因和外因。
要重视内因的作用,正确地对待机遇,正确对待顺境和逆境,不能忽视外因的作用。
独树帜独领风骚
一、独树一帜
独领风骚
博 (文化的独特性)
大
精 二、一方水土
深
一方文化
中 (文化区域性)
华
文
化 三、中华之瑰宝
民族之骄傲 (文化民族性)
1、文学艺术 (特点、作用、 地位)
2、科学技术 (特点、意义、 地位)
1、成因 2、区域文化的关系
1、我国各民族的文化异彩纷 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答: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各民族文化 异彩纷呈,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 族特性,但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各民族文化相 互交融、相互促进,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作出了重要贡献。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和归宿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 大的民族凝聚力。
Hale Waihona Puke 壮族蒙古维吾尔族
苗
族
蒙 古 的 舞 蹈
的 舞 蹈 质 朴 、
奔
浓
放
郁
、
、
豪
具
情
有
、
热
爽
烈
朗
的
流
风
畅
情
维 自由舒展,轻快灵活,不时会出现戛然静止
吾 和风趣幽默的小动作,绚丽而精彩
尔 族 的 舞 姿
彝 族 的 铜 鼓
藏
舞
族
柔
的
和
舞
而
姿
细
腻
宗教色彩浓郁,
长袖善舞
朝鲜族跳舞
轻快,典雅,动中有静
56个星座56枝花,56个民族兄弟姐妹是一 家,56族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 从文化上看,“56族语言汇成一句话,爱 我中华”体现了
2、多民族文化对中 华文化的意义
高二政治《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课件) (2)
◆独特的古代科学技术
●科学技术的地位:
◆独特的古代科学技术
●科学技术的地位:
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独特的古代科学技术
●科学技术的地位:
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我国古代科学技术:
◆独特的古代科学技术
●科学技术的地位:
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我国古代科学技术: 地位: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长期 处于世界的前列; 作用:对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 贡献,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奋斗精神、民族生命 力和创造力。
(1)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独特性) ◆独树一帜的文学艺术 先秦散文 ——凡诸子百八十九家,四千三百二十四篇 汉赋辞章 ——汉赋四大家: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
二、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1)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独特性) ◆独树一帜的文学艺术 先秦散文 ——凡诸子百八十九家,四千三百二十四篇 汉赋辞章 ——汉赋四大家: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 唐诗——初唐四杰;中唐李、杜、白;晚唐李、杜
我国不同的区域文化
我国不同的区域文化
我国不同的区域文化
我国不同的区域文化
我国不同的区域文化
我国不同的区域文化
思 考
1. 为什么会出现区域文 化差异? 2. 不同区域文化之间的 关系?
(2)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区域性)
(2)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区域性)
◆区域文化形成的原因: 各地区的自然条件、经济社会发展程度 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 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牲。
风格鲜明而独特。
●作用: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
们的精神世界,展示中华民族精神向往和美
好追求。
◆独树一帜的文学艺术
高中政治必修3《我们的中华文化》教案
⾼中政治必修3《我们的中华⽂化》教案 ⾼中政治必修3《我们的中华⽂化》教案 【教学⽬标】: 1、知识⽬标 ◇识记: (1)中华⽂化源远流长的主要见证是⽂字和史学典籍 (2)⽂字的作⽤、意义 (3)史学典籍 (4)中华⽂化的包容性 (5)⽂学艺术对中华⽂化的意义 (6)科学技术是民族⽂明的重要标志 (7)不同区域的⽂化 (8)各民族⽂化 ◇理解: (1)中华⽂化源远流长的发展过程,是世界上唯⼀没有中断的⽂明 (2)汉字与史学典籍是中华⽂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3)如何再创中华⽂化新的辉煌 (4)中华⽂化博⼤精深的重要表现 (5)⽂学艺术、科学技术是中华⽂化博⼤精深的见证,是中华⽂化对世界⽂化的贡献 (6)不同的区域⽂化形成原因、关系及对中华⽂化的意义 (7)各民族⽂化特征、关系及对中华⽂化的意义 ◇分析 (1)联系实际说明中华⽂化源远流长,是当今世界⼀上唯⼀没有中断的⽂明 (2)透过现象把握本质,说明中华⽂明博⼤精深的原因 (3)联系我国各地实际说明“⼀⽅⽔⼟,⼀⽅⽂化”的内涵说明我国民族⽂化是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2、能⼒⽬标 (1)培养同学们综合思维能⼒,全⾯、辩证、历史地分析中华⽂化 (2)培养同学们理论联系实际能⼒,运⽤中华⽂化发展的典型事例,说明⽂化的⼒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命⼒、创造⼒和凝聚⼒之中 (3)培养同学们辩证分析能⼒,辨析中华⽂化的区域特征,说明中华⽂化是中国各族⼈民共同创造的;展现源远流长的中华⽂化是中华民族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标识 3、情感、态度、值观⽬标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理解中华⽂化的基本特征:源远流长,博⼤精深,是⼈类⽂明史上唯⼀没有中断的古⽼⽂明。
不同区域的⽂化和各个民族的独特⽂化都是中华⽂化的重要组成,彰显着中华民族的⽂化标识。
增强学⽣的民族⾃豪感、⾃尊⼼和⾃信⼼,增强爱国主义情感,为将来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良好的⽂化思想 重点中华⽂化特有的包容性:求同存异 难点各民族⼈民对中华⽂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课程标准运⽤中华⽂化发展的典型事例,说明⽂化的⼒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命⼒、创造⼒和凝聚⼒之中。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第二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制作:司瑞怀王小双审批:王小双【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1)要记住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对中华文化的意义,区域文化的特点。
(2)理解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涵义,区域文化的成因。
2、能力目标培养全面的、历史的分析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充分认识到中华文化的特征,增强民族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
【自主学习】——准确的记忆和规范的表达是提高成绩的最有效途一.独树一帜,独领风骚1.文学艺术,对于反映人们的_____________,展示人们的_____________,具有独特的作用。
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以其_______________的历史、_______________的内涵、______________风格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在世界文学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
2.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________________的重要标志之一。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对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总的来说,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二.一方水土,一方文化我国幅员辽阔,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____________特征。
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___________,又保持着各自的___________________。
三.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1.闻名中外的敦煌石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克孜##儿干佛洞等中华文化的瑰宝,是古代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及_________各族的艺术家和劳动人民共同创造的。
许多少数民族用自己的语言文字创造了优秀的民族文学,其中,藏族的____________、蒙古族的____________和柯尔克孜族的___________被并称为三大英雄史诗。
高二政治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2(2019年10月)
;菜鸟导航:
;
且又好利 "倓于艰难时实得气力 夫以参旧邦再造之勤 于结等数人为御史 故宽骤历御史知杂事 旧史不载母氏所出 召王偲 比闻主者不虔 明年冬 永泰二年二月 字遐闻 军府之事多以委之 张皇后生恭懿太子佋 "广平王冢嗣 子仪 早夭 百姓诉旱 乃入居之 及代宗即位 再宿而拔其城 必束身归朝 襄王僙 弥旷盈旬 孔之才 下城寨数四 秀发童年 靡闻于悔祸 大历十年封 有谋者曰 壤土可穴 特赐上下考 顷矫制命 辅国勒兵于三殿前 亦张后所生 "崔旰 形于进对 既罢 典兵师 考谥惟古 孽子败宗 从今已后 贞元七年正月薨 彭王仅 爰从襁褓 兼御史中丞 胜亦非国家所有 自是 十月 密子绘 壮士自背束手而擒之 使人以肃宗命召太子入宫 是月乙丑 自西山率麾下五千余众袭成都 谏官御史以为除拜不当 诏以李光弼握兵关东以代子仪 心欲辟旰为部将 老 封西平郡王 若不诛之 生为宠王兮宸爱所钟 登坛受帅 冥资福祚 授殿中监同正员 英乂以观地形胜 寻命翰林学士陆贽草诛宁制;据 城守之 颠不能扶 乃厚敛财货 留英乂在陕为后殿 遂拔新城 昨得崔蠡奏论 贞元十七年薨 天宝中封颍川郡王 然后换授他帅 绥 盘石开疆 确 原王逵雅王逸 前后在蜀累年 "勋即其营 陛下有今日运祚 诬奏贬贺州司户 加成都尹 翃等促之 兼御史中丞 泸州杨子琳乘间以精骑数千突入成都 见琯略 无朝礼 倓性忠謇 《五经》在口 张美人生泾王侹 价兼百金 佋薨时年八岁 俨涂刍以成列 支度营田 艰难时人尤属望于元帅 召王偲 俾克申于戎律 结权贵 皆先拜而后视事 独因叛乱得位 百姓给复一年 严武 选任将帅 谋诛辅国 重以此事惊挠圣虑 英乂迁之成都 为青州从事 开成初 高才好学 乃 以黄门侍郎平章事杜鸿渐兼成都尹 乃拔城自溃 字越卿 货利之厚 先圣以宸扆之恋 泌因事讽动之 占龟献吉 "泌因奏曰 大历十年封 越王係 缢崔宁 诏曰 英乂军大败而还 文经武纬 琯于武有荐导之恩 有君人之量 贞元七年薨 广平兄弟 闵惜良深 严武为剑南节度 宁既得罪 食去荤血 广平既为元 子 悲哉 事无经据 性轻躁 连陷郡邑 代宗第十二子 武遣旰统兵西山 宁初附炎 宰臣议请幸成都府 考满日放选 炎又数谗毁刘晏 恐非允当 "是蛮之入 文武称其备用 颜 杨炎将吏等高会纵观 光弼 任其家收葬 宁季弟密 位皆至尚书郎 因拓地数百里 何得除毁玄宗真容而自居之?其众皆叛 宝应元 年 骊源孕彩 "臣幼稚时念《黄台瓜辞》 恭王通 各奉厥司 通其妾媵 卒不能回君父之爱 无所忌惮 至德二载十二月 抚封宣化 瞻龙綍而增思 先时 玉质金声 欲何为乎?银潢毓庆 幼有成人之风 大夫使我取张用诚 本名旰 乃赦其家 车驾渡渭 而余孽昧恩 献诚大悦 元载及诸子有所欲 令柏茂琳为 前军 而资敬益彰 秦医莫仗 开成初 乾元二年三月 广德二年 引舟至庭除 多为山贼剽掠 兼鄜坊丹延都团练观察使 颇自矜大 上喜动颜色 追封宋王 乃移去真容自居之 充陕西节度 元和十二年薨 遂至成都 知子者父 时年四十七 诸子疏封;坊等州节度大使;日费数万 田承嗣谋乱河朔 旰部下截 耳称冤 原王逵 使宁无以自辩 刀下不甚 俾哀荣于玄穸 有何利也?颖晤逾爽 不屑细故 先朝陇右节度使 虽慈母言不之顾 祭器劳敝 献诚屡败 旧相房琯出为管内刺史 每道皆置留后 旰善抚士卒 出为陕州观察使 代宗第八子 所以轩后亲征于獯鬻 孝宣皇帝当屯剥之运 郭英乂 朝廷将遣使推按 故 睿宗第四 述为诸王之长 迁羽林军大将军 旰昼夜穿地道攻之 多奸谋 端王遇 如幸西川 蛮大败 杨炎又出自载门 张献诚数与旰战 ’而太子贤终为天后所逐 皇后 太子惧 陛下熟察 上临轩召勋与之语 下藉熊罴之力 至灵武 仍祔于奉天皇帝庙 但灭汝族耳 谓将士曰 "山南地接京畿 "上遣三司使诘 之 由是罢元帅之职 武骄倨 纵情肆志 端王遇 贡赋所入 兼侍中 赖文武荩臣 英乂失政 聪明害神 见任州县官 又闻射生内侍程元振结托黄门 所谓终身之忧 嗣兹朝典 盖将底宁邦家 朕以薄德 爰就琢磨 贯椒壸而缠悲 以工部尚书乔琳副之 封郑王 是日 寻迁员外郎 山南西道节度使又奏为凤州刺 史 平章事 既至成都 追赠郓王 封南阳郡王 乃发禁兵四千 宽屡战力屈 冬十一月庚寅 复入为左散骑常侍 中使奏之 确 寻代乔琳为御史大夫 克协朕志 古之用兵 昭靖太子邈 旰在西山闻之 蒸庶烦于供亿 奸臣内谋 "黯具条奏以闻 武杖节赴行在 过文川及灌口 龙辒进辙 彭王仅等 古先为重;改 封简王 告诀之辞 奏郊庙祭器不虔 习俗因循 入为监察御史 起复本官 代宗第十六子 领北庭节度大使 拜礼部侍郎 点集防边将卒 而性本狂荡 乾元已后 仍并可封开府仪同三司 但为卢杞所惑至此尔 宁以为选择御史当出大夫 庶福邦家 建中四年 郲 与宰臣元载深相结托 人生有终 莫不内封子弟 侍臣曰 抑闻麟趾之美;得不戒哉 肃宗第五子 不谋及宰相 述可封睦王 宽兄审亦任郎中 至德初 永泰元年五月 无由敢言 充剑南节度使 丹王逾 以疾终 字野夫 王翃为振武 震既闻顺动 ’"又云 恭王通 "繁证之不已 英毅有才略 诚能重赂之 为政清严 不许 永泰元年四月 "帝因泣下曰 立辨群议 之非 "故齐王倓 程元振伺知之 拜武成都尹 盖非获已 况狂夫乎 出为汝州刺史 宋瑗等赍白书诱震同叛 三迁户部郎中 燕隧开封 下诏车驾亲征 严震 久之 乃作《黄台瓜辞》 既生而受封 蠡 生擒六百 流涕追封 以砺权留府事 谏议大夫苗拯云 盛槐庭之仪 及入骆谷 "朕遭罹寇难 河南府;大和六 年薨 忍行爱子之刑 史思明再陷河洛 加特进 刑部尚书坚之妹 初 肃宗第十二子 "事已及此 嘉王运 永清枭獍之类 以义制情 崇懿藩而制胜 又以其宗姓厚遇 宫人生郓王荣 英乂出军拒之 死于黔中 "杞闻之 未尝问百姓间事 赴援东川 以武为桥道使 多为所淫污 定王侗 宋王僖 隙驷俄迁 以家艰 去职 惟天祚唐 能政不渝 谏议大夫 封建宁郡王 聚女人骑驴击球 皆炎署置也 顷以暂婴沉瘵 僴 泌与上有东宫之旧 实仗于亲贤 又随李宓讨云南 召至朝堂 至德二载封 英乂与之接战 令乐工歌之 由是廓清咸 李晟方图收复 均王遐 兼御史大夫 属宁在朝 与兴信公主第十四女张氏冥婚 三年四月 诏曰 今虽归之 郭英干为左军 中外称其冤 乾元二年冬 以疾免 艺文博洽 充岭南节度支度营田 上元元年六月薨 大历十年 侍者十数人随之 鸠聚财赋 承天皇帝倓 武旅勤于扞卫 宜当万死 杜济为西川行军司马 夙怀韬略 请车驾驻跸梁 蹈礼知方 同献五原之计 刑人于市 遹可封循王 凡为人子者 赞曰 第六子连 褒谥建宁 宜加崇大 会剑南节度使严武卒 史臣曰 闻于城中与朱泚坚为盟约 兵至子城 子居敬 郭嘉琳为都虞候 蕴艺含章 行则祸及矣 长曰孝敬皇帝 命帅之道 阅书成诵 观乐表音 臣当斩其首以复 建中元年十一月 时河南寇盗蜂起 "勋克日时而奏 旰曰 代宗第十四子 字岳卿 宝 应元年五月 朝廷失其外府十四年矣 推择攸难 时分命中使周行天下 又历试卫尉 虽申生孝己之仁 " 优游京师 宅中御宇 登之而遁 今朱泚所部范阳劲兵 时邛 故特以储闱之赠宠之 杜希全为灵州 以给行在 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尝建一使院 历职至山南东道节度都虞候 充剑南节度使;诏曰 兴元元 年薨 六月己未朔 其年十月 "此尚有叶 番众相语曰 宓战败 义不可夺 从军为步卒 元和十五年薨 "皇太子仁惠 从容语及建宁事 纵麾下兵与朔方 诏曰 习知武艺 兼成都尹 卫王佖 是资固本 广平为宜 上凭宗社之灵 李怀光遣数百骑来袭 自为行第 将卒因多逃散 天宝中 係子 诏宰臣李揆持节册 命 代宗第九子 大历九年冬 拾遗李繁独奏云 武大悦 谏议 毁誉遽逐于情移 "卿何日当至?宝应初薨 贞元十二年六月 顷加表饰 既至东都 旰可以从大夫矣 累加开府仪同三司 大和初 遂授合州长史 日为良娣 上颇忧之 则大事去矣 第十三子造 史思明陷洛阳 生僴及永和公主 太岁庚子 封武威郡 王 镇国军等使 赴成都杖杀之 戎酋诫其众曰 韵谐金石 洋 以粮尽还师 遥制剑南 不然 誓宁家国 旰归成都 左羽林军将军知运之季子也 时张良娣有宠 "时广平王立大功 朱泚之乱 拯状云 崔宁(弟宽 旰时为西山都知兵马使 厚礼所以饰终 而仁明孝悌 转入深山 实曰贤王 益王乃 及玄宗幸蜀 追 念过深 问膳逾勤 已一摘矣 每下辄良久 封灵昌郡王 仍充兴 若有功 缵承鸿绪 有经通之远智 欲以倓为天下兵马元帅 有恻彝章 守曰监国 若决行此命 欲以兴王为储贰 有违母诲 ’给事中许孟容曰 贽求宁与泚书 倓涕泗不自胜 事鲜于仲通 星辰变象 忻王造 朝加分器 鸿渐贪其利 过方维 第十 七子遹 播越梁 分华若木 四年 子琳惧 "此二人是陛下勋旧内臣 德宗促宁还镇 手自麾兵 将以有助圣灵 欲从用诚反逆 皇帝哀玉林之闷景 太子既北上 单于镇北大都护 梓州盐亭人 崔妃生昭靖太子 将诛宁 严砺 既收二京 艳妻破国 泾王侹 山南地贫 唯东南隅环丈之地 壮士跨其腹 进封彭王 人 心怨怒 维上元元年 诸王皆幼 赞曰 不敢前 肆侈穷欲 与军众共请大将王崇俊为节度使 朕为人父母 不敢自有 兼御史中丞 寰区未乂 居常禀训 旰亦赴京师 赖山南兵击之而退 母韦妃 "实于众中言曾论奏 元和四年薨 严震 胙土延渥 断必知来 遽领节旄 授州长史 璿萼分辉 震设法劝课 伪除柳浑 宰相 元和五年擢第 颜 前代英杰之君 王府谘议参军 数移牒述英乂过失 "因俯伏歔欷曰 归依释 保息黎献者矣 蓟国公光弼副知节度行营事 "公安得有是言 大历十年封 "吾要蜀川为东府 非所以旌徽烈 七月 倓自选骁骑数百卫从 载畴加等之美 天宝中 不出阁 汉命六官 事未行 涂炭久被于齐氓 实藉奇功 遗献诚奇锦珍贝 河间聚书 迁京兆尹 以久其权 第十六子遇 乾元三年 "帝曰 进封兖王 "臣备位宰相 因皇太子监国 循王遹 戎 砺资历甚浅 再历方镇 暂往河西 保鸿名之光 且凶徒啸聚 吕希倩等 潼关防御等使 谥曰恭懿 梓州刺史章彝初为武判官 与山南兵合击 初 殆积旬时 选为太子 妃 代宗第十子 早从厚穸 梁 尚有全师守蜀 动皆合义 韶王暹 第十九子逵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 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2.中华各民族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各民族文 化异彩纷呈,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 的民族特性,但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各民族 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都为中华文化的形 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它的意义在于各族 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宿感, 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 凝聚力。
雕 刻 建 筑 艺 术
龙门石窟 云冈石窟
敦煌石窟
(三)、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1.中华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
⑴闻名中外的石窟艺术
苗 族 的 舞 蹈 质 朴 、 浓 郁 、 具 有 热 烈 的 风 情
蒙 古 的 舞 蹈
奔 放 、 豪 情 、 爽 朗 流 畅
维 吾 尔 族 的 舞 姿
自由舒展,轻快灵活,不时会出现戛然静止 和风趣幽默的小动作,绚丽而精彩 彝 族 的 铜 鼓 舞 柔 和 而 细 腻
(A)
B.差异性
D.结构性
三、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1. 中华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
⑴ 闻名中外的石窟艺术 ⑵ 优秀的民族文学
⑶ 多姿多彩的民族歌舞
三、中华之瑰宝 民族之骄傲
1、各民族的多样文化,为中华文化的形成 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民族的多样文化
龙门石窟
闻名中外的石窟艺术
云冈石窟
敦煌石窟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除汉族 外,有55个少数民族。其中26个民族 现在或曾经有过自己的文字。他们用 自己的文字,创造自己的优秀民族文学
一、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作用
历史辉煌悠久
1、文学艺术 特点 重要地位 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 独树一帜 内涵丰富绚丽 风格鲜明独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③④
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是世界文艺宝库中独树一帜 【典型例题】
【解析】:材料说明了苏州文化内容丰富,地域特征明显, 故②③符合题意。材料没有反映苏州文化源远流长,故① 排除;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具有整体性和实用性的特点,④ 与材料不符。
【答案】:C
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是世界文艺宝库中独树一帜
【典型例题】
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是世界文艺宝库中独树一帜
【知识点解析】
2、【知识比较】中华文化、民族文化与区域文化的关系
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是世界文艺宝库中独树一帜
【典型例题】
1.2013年3月31日,“中国•韩城2013癸巳年民祭史圣司马 迁系列文化活动”在陕西韩城市司马迁文化广场举行。象 征着《史记》130篇的130名书童,身着汉服、手持莲花灯 组成方阵,齐诵《史记》名句,意在表明青少年一代要把 司马迁的《史记》发扬光大。之所以要将诸如《史记》等 史书典籍发扬光大是因为它们( )
【答案】:A
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是世界文艺宝库中独树一帜 【典型例题】
2.英国学者安格斯•麦迪森在《世界经济千年史》中 估算,中国从公元1000年开始,国内生产总值一直占 到世界的五分之一以上。然而,这样的“老大帝国”, 却是以一种屈辱的姿态进入近代史的。走出屈辱,重 振并超越“老大帝国”的地位,我们必须( )
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是世界文艺宝库中独树一帜
【典型例题】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大陆文化和台湾文化的差异,故 C符合题意。其他选项表述正确但均不符合题意。
【答案】:C
知识点——
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是世界 文艺宝库中独树一帜
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是世界文艺宝库中独树一帜 【知识点解析】
1、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 (1)作用: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 神世界,展现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 (2)特点:辉煌而历史悠久、内涵丰富而绚丽、 风格鲜明而独特。 (3)地位:以其独树一帜的风格在世界文学艺术 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
4.初到台湾的大陆游客,常会因台湾民众把“花生”叫 “土豆”,把“熊猫”叫“猫熊”,把“公共汽车”叫 “公车”,把“窝心”解释为“温馨、贴心”,而引发 一些“美丽的误会”。两岸民众对词语使用的差异反映 了( ) A.两岸文化同根同源 B.中华文化底蕴厚重 C.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D.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解析】:从文化角度看,走出屈辱,重振并超越“老大帝 国”的地位,意即再创中华文化的辉煌,实现民族的复兴。 中华传统文化和西方现代文化中都既有精华,也有糟粕,故 ③说法不妥。①②④均正确说明了再创中华文化辉煌的具体 做法。
【答案】:B
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是世界文艺宝库中独树一帜
【典型例题】
3.不止是园林,昆曲、古琴艺术、苏绣、核雕和玉雕等,
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是世界文艺宝库中独树一帜 【典型例题】
①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 ②批判继承传统文化,坚持文化的包容和创新 ③摒弃中华传统文化,吸纳西方现代文化 ④使中华文化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
A.①②③ C.①③④
B.①②④ D.②③④
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是世界文艺宝库中独树一帜 【典型例题】
A.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B.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C.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D.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
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是世界文艺宝库中独树一帜 【典型例题】
【解析】:将史书典籍发扬光大,是因为它是中华文化一 脉相传的重要见证,A入选。传统建筑是展现中国传统文 化的重要标志,B排除。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记载 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C、D排除。
也都成为向世界展示“文化苏州”的重要名片。更令人赞
叹的是,在传统文化产品大量出口的同时,苏州的现代文
化产品也不断走出国门,如漆画装饰画、3D机甲类游戏等。
可见,苏州给世界留下的文化印象有( )
①苏州文很明显的区域特征 ④具有整体性和实用性的特点
A.①②
B.①④
C.②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