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管理模式的思考

“一体化”管理模式的思考
“一体化”管理模式的思考

基于云铝公司铝加工产业链延伸的思考

——加快实施“水电铝”和“一体化”两大

发展战略,实现云铝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部门:铝业分中心技术研发科

职务:副科长

姓名:和锦黎

经过40年来的不懈努力,云铝已发展成为一个集铝土矿开采、氧化铝生产、铝冶炼、铝加工、铝用炭素制品生产为一体的综合性大型知名铝企业。为实现更高速、更科学的持续发展,公司提出了加快实施“水电铝”和“一体化”两大发展战略。

自1999年成为云铝一名员工以来,经历了公司铝加工快速发展的历程:2000年国产冷轧生产线投产;2006年倾斜式铸轧生产线投产;2006年进口铝圆杆生产线投产;2010年八万吨铝板带新生产线建成投产。

随着公司对铝加工发展重视力度不断加大,公司铝加工取得了丰硕成果,同时培养了大批铝加工生产技术、管理人才。将“一体化”作为公司发展战略之一,公司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将得到不断提升,公司发展必将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由于自己一直以来以铝加工技术开发和技术管理工作为主,结合工作实际,对基于铝加工产业链延伸的“一体化”发展战略有了一定的认识。

一、“一体化”的认识

经济学上,企业增长在战略上可分为一体化扩张和多样化扩张。沿产业链占据若干环节的业务布局叫做纵向一体化。纵向一体化是企业在两个可能的方向上扩展现有经营业务的一种发展战略,它包括前向一体化和后向一体化。

前向一体化战略是企业自行对本公司产品做进一步深加工,或者资源进行综合利用,或公司建立自己的销售组织来销售本公司的产品或服务。对于公司,铝加工产业链延伸属于前向一体化战略。

公司延伸铝加工产业链的优势在于:

1、带来经济性。

随着我国铝行业的迅猛发展,铝电解产能不断扩大,重熔铝锭的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目前,铝锭销售价格趋于成本价,以铝电解为主的企业大多生存线上挣扎,且这一现状在短期内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在过去的金融危机中,铝加工行业同样面临了巨大的考验。

结合公司生产情况,延伸产业链具有较好的经济优势。

(1)生产成本优势:公司铝加工生产采用电解铝液直接供料方式,与传统的铸锭重熔供料方式相比,产品生产成本可减低200元/吨左右。同等产品,提升了盈利空间。

(2)铝加工发展分枝较多,与重熔铝锭比较,在经济不景气时,可降低市场竞争压力和市场波动风险。

(3)延伸产业链后,产品生产环节中的更多利润将留在公司;在产品生产的整个过程中,各工序更加容易实现质量控制与成本控制的平衡经济性,节能降耗的空间将显著拓宽。

2、有助于技术开发。

公司铝加工产业链的延伸,提供了进一步熟悉下游经营相关技术的机会。这种技术信息的对基础经营技术的开拓与发展非常重要。

以公司铝板带生产为例。2000年以前,公司仅有2台铸轧生产线,铸轧生产技术处于行业领先水平,但对于虎皮纹、铝粉、致密度等产品隐形质量缺陷却未关注。2000年冷轧投产后,虎皮纹、铝粉、致密度等缺陷的影响逐步被认识,铝板带生产技术又迎来了一次飞跃。随着产能的提升,与不同客户的联系也不断加深,在产品质量控制、生产技术、生产管理的提升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公司铝圆杆生产线投产后,公司铝加工产品更加丰富,极大的拓宽了公司铝加工覆盖范围,同时也迈出了连铸连轧生产工艺技术研究开发的步伐。

铝加工产业链的不断延伸,铝加工产品销售收入在公司销售收入总的比例逐年递增,推进了公司发展模式向集约型经济发展模式发展的步伐。

3、确保供给和需求。

铝加工产业链的延伸,铝加工产能不断提升,能够确保公司在产品供应紧缺

时得到充足的供应,或在总需求很低时能有一个畅通的产品输出渠道。也就是说,纵向一体化能减少上下游企业随意中止交易的不确定性。

以公司铝板带生产所需要的铸咀材料为例,在仅有两条铸轧生产线时,由于所需材料量有限,材料的供应量及时间常常得不到保障,铝板带产能达到十万吨后,铸咀供应存在的难题将得到一定承担的缓解。铝圆杆、铝合金和铝板带共同所需的原材料(如精练剂、覆盖剂、铁剂、硅剂、铝钛硼丝等)供应保障和价格谈判能力都将得到显著提升。

2008年在铝锭、铝板带市场萎缩情况下,铝合金、铝圆杆确保了正常的销售渠道,公司在金融危机中取得了预期成效,和铝加工产业链延伸有着重要的关联。

二、“一体化”发展模式的思考

铝产业作为云南冶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重点发展的五大产业之一,确定了在铝电解达到250万吨/年的同时,铝加工产能达到100万吨的目标。

公司发展中,贯彻“一体化”发展战略时,在延伸铝加工产业链方面需对发展的方向和模式进行科学的规划。我认为需重点关注的方面如下:

1、铝加工产业链延伸面临的挑战

(1)国内铝加工发展情况

进入21世纪, 中国受国内消费和对外贸易快速增长的拉动,铝加工业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到2007年, 中国铝加工材生产能力达到1408.9万吨/年;铝加工材产量达到1250.8万吨,2000年-2007年产量年平均增长率为28.26%。中国2006年起成为全球最大的铝材生产国, 产量占到全球的27.6%。2007年全国铝加工材产量1250.8万吨,占全球的比例超过33%。2008年全国铝加工材产量1427.6万吨,2009年铝材快报产量达到1650.3万吨。

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以来,对我国实体经济带来了较大的冲击。我国有色金属工业面临了较大的生存挑战。2009年是世界经济危机最严重的一年,也是世界铝加工业经营状况最为惨淡的一年,铝材产量同比下降约2.2%,是1947年以来首次负增长。

2001年~2007年主要铝加工材消费量年平均增长率为24.5%, 铝板带、铝箔、铝挤压材消费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29.7%、18.4%、22.8%。铝挤压材、铝板带、铝箔消费量分别占到主要铝加工材消费总量的56.5%、35.4%和8.1%。

表 2001年~2007年主要铝材品种消费单位:万吨

(2)铝加工面临的严峻考验

铝加工发展速度过快,供大于求的现象比较明显。

①挤压材供大于求。2006 年中国铝挤压材总产能超过500万吨,其中铝型材产能430万吨以上;2006年铝挤压材总产量480万吨左右( 出口71.2万吨),其中铝型材产量430万吨。在铝型材产量中,建筑型材约占70%,工业型材约占30%。近几年来,中国铝挤压行业提高了集中度,提高了装备水平,在世界上有很强的竞争力。但是铝挤压材的销售形势主要依赖于建筑业和出口。目前建筑业不景气,销售非常困难,挤压材供大于求的现象短时间内难以改变。

②铝板带箔发展速度过快,难以为继。一是铝板带箔需求。预测2010 年铝板带材的消费量达到300万吨,铝箔的消费量将达到85万吨。按照供应能力比需

求高15% 计算,到2010年需要铝板带材产能345万吨,铝箔产能98万吨;二是在建铝板带生产能力。中国正在建设一批铝板带项目,增加的产能为200万吨/ 年。另外还有一些拟建板带箔项目正在进行中。

③现有铝箔生产能力每年为150万吨,预测2010年铝箔需求量为85万吨。如果净出口量达到50万吨,生产能力和销售量还比较协调,如果净出口量低于50万吨,或者拟建铝箔项目投产,铝箔的供大于求现象也将比较明显。

④替代品对铝加工行业的冲击:烟箔面临喷镀箔的冲击;复合箔也将面临冲击;铝易拉罐面临钢罐的冲击;PS 版面临CTP 版的冲击;行业的不正当竞争影响铝塑复合板发展;航空用材正在向着复合材料发展。

2、铝加工产业链延伸的思考

(1)充分利用政策,树立产品形象

①充分了解政策

国家在2009年制定了《有色金属产业调整振兴规划》,重视发展具有稳定并有发展前景市场需求、具有良好的经济技术效益、能带动一批产业兴起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时要在最有基础、最有条件的领域突破核心和关键技术。

充分研究政府在铝加工产品方面的优惠政策,积极发展市场前景好、政府支撑的铝加工产业,可促进铝加工健康、科学、持续的发展。

②树立产品形象

国家出台的《科学技术进步法》明确提出了大力支撑自主创新产品,在政府采购等方面给予优惠。

2010年云内动力的四缸柴油发动机入选国家自主创新产品,2010年云南省确定了44项自主创新产品加工产品。作为在行业内有着良好口碑和竞争力的云铝,目前却还未有产品入选省级以上自主创新产品称号。

在市场中的形象,是公司铝加工持续发展的根本。公司铝加工产品应积极申报省级以上的重点新产品、自主创新产品和名牌产品等称号,提高公司铝加工产品知名度。

(2)重点发展优势领域

公司在铝板带、铝圆杆、铸造铝合金方面具备了较强的技术能力和充足的人才保障。结合公司铝电解、铝加工一体的特点,重点发展以电解铝液为原料的直

接加工工艺,实现铝电解和铝加工的完美组合。

①以高附加值产品生产为目标,提高产品盈利能力。

②开发多用途、多领域加工产品,降低市场风险。

公司在铝加工方面需改进的问题有:

a、科学的考核机制,体现“质量第一”、兼顾成本的管理理念。

没有好的质量品质,就没有好的市场。在产品质量得到保障基础上,严格控制成本(生产、经营、销售)。

b、建立完善的营销模式。

原有的中间商销售为主的销售模式,在铝加工大力发展的情况下,对产品开发、市场掌控、提高利润、技术进步等方面的制约将日渐显著。建立中间商销售+产品直销+组建销售公司并存的营销模式,对进一步掌握市场发展和产品质量要求、确保利润、降低风险等方面具有较强的优势。

c、正确对待客户反馈、投诉。

市场风险是铝加工生产存在的永恒话题,公司铝加工产能持续提高,客户的投诉、反馈同样会不断增多。公司需更加完善质量反馈处理的管理,在发展中不断提高产品质量。

(3)对新领域进行探索发展

铝加工材分类较多,涵盖板、带、条、箔、管、棒、型、线、粉、自由锻件、模锻件、铸件、压铸件、冲压件及其深加工件等铝及铝合金产品。目前,公司铝加工产品仅有板、带、线、铸造合金等产品,产品主要以中间产品为主,终端产品少。

在“十二五”期间,要实现铝加工产能达到100万吨/年的目标,铝加工发展方向和模式是重要课题。

建议:

①铝板带方面:在铸轧法生产铝板带基础上,发展热轧铝板带产业。公司在铸轧法生产铝板带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营,和热轧比铸轧存在产能小的特点,在质量上依然存在差距。在公司新建的铝电解项目配套热轧生产,有利于生产、资源的利用,铸轧产品和热轧产品共同打造铝板带生产产业群,实现产品中、高端产品共同占领市场的格局,提高公司在市场中的话语权。

②铸造铝合金方面:在生产铸造铝合金的基础上,产业链向下游延伸,开发摩托车、汽车轮毂制造技术,以生产终端产品为目标。

③新领域拓展模式:可以建立较小的产品开发公司,开展新领域产品的生产、制造、销售等工作,以降低运行的风险。在铝基复合材、铝用屋面瓦、铝板带终端产品、汽车散热片等方面,可进行适当的延伸,对铝加工发展进行摸索。对市场前景好,且适合公司发展的项目进行重点发展。

④建立宽容失败的产品开发政策。新产品开发过程中,风险是不可避免的。只要建立宽容失败的产品开发制度,才能有效提高技术研发、市场开拓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以上仅为自己的粗浅想法和思考,还存在许多不完善、不科学的方面。

相信在公司广大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公司的明天更美好。

“树”型安全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树”型安全管理模式的 探索与实践 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1436-34 “树”型安全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 践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具体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1 问题的提出 煤矿生产主要是井下作业,作为井下现场变化较大、危险因素较多、人员密集型的特殊行业,如何从本质上确保安全生产,是煤炭企业经常研究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煤矿发生的各类安全事故可分两类:一是不可避免的自然灾害事故,如冲击地压事故等;二是虽然可以预防但因预防措施不到位、现场监督检查不力而发生的事故。事故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安全管理方式落后,缺乏先进科学的管理方法;有的对安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只治表,不治本;有的抓安全管理只管结果、不管过程,只管物、不管人,只管一时、不管长远,只求过得去,不讲过得硬

等等;说到底是一个管理方法问题。实践证明,科学的管理方法就能有效地保证安全生产,反之就很难保证安全生产。为此,各煤矿企业都在积极探索和研究,并创造和积累了不少先进经验,安全管理工作正在由传统的管理模式走向科学化管理的轨道。对企业发展来讲,一个好的思路,就是发展出路;对安全工作来讲,一个好的管理思路,同样也是抓好安全工作的出路。枣庄矿业集团枣庄联创公司(原陶庄煤矿)联系单位实际,创造性地对“树”型安全管理进行了深入研究、探讨与实践,其主要思路是:把自然界中树的植物原理引用到安全管理工程,并将安全管理的各要素据其性质分类为根基、主干、分枝三大部分,通过其内在联系构建成“树”型网络体系,运用“根深干壮”、“本固枝荣”的科学规律,采取“固本强根”、“标本兼治”的科学方法,力求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如长青之树样的充满生机和活力,最终达到创建本质安全型煤矿的目的。 2 “树”型安全管理模式

“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

“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 时间:2011-04-04 09:50 点击:5249次 2010年9月,我科第二批进入了医院优质护理示范病房以来,病房进行了护理管理模式创新,试行了“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深入探讨各项优质护理细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开展“医护一体化”的管理模式。这一管理模式的开展,除了使患者及家属满意度提高,还加强了医护合作,提高了工作效率,可以说是我们科室在这次优质护理服务工程中的一个闪光点。 首先是交班制度的改变,现在我科实行的是“医护一体化”交班,即胸外科所有医护人员同时参与科室的晨交班。护士首先通过管理查房将护士交班形式和内容进行规范,层次清楚,重点突出,每一个医疗组和护理组都能通过交班明确自己的重点病人。每日夜班护士交班后,再由值班医生及住院总医师进行补充,这一双层面的交班,使医生与护士交班时间整合,达到了节约时间提高工作效率的作用,还使全体医护人员对患者的整体状况有了更全面的了解,也为患者得到全方位、个性化的医疗护理服务提供了保障。 其次,我科新增一个惯例,即每月最后一周的周四将进行“医护一体化”的专科知识讲座及死亡案例讨论。届时医护人员都会晨间七点到达病房,进行专科的知识讲座,讲座后还有各位医疗组长整理出的死亡病例资料供大家分析讨论。而胸外科很多当日休息的护士也积极参与其中,不仅拓宽了专科知识面,还加深了解了疑难、危重病人的护理及抢救配合,从以往案例中总结经验,使胸外科不管在医疗还是在护理方面都能更加进步更加优秀。 最后,自今年开年以来,我科全面启动了“医护一体化”伤口换药模式。针对外科手术伤口及各类压疮,我们以各护理小组为单位,以“湿性愈合理念”为指导,每日对出院患者伤口换药工作,周一、周四对术后伤口换药,随时对特殊伤口经行换药,而对待一些疑难伤口案例则由医生护士共同商讨并合作完成。2010年换药达2000多人次,换药治疗费用达近10万元。也为科室伤口护士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医护合作措施的实施以来,胸外科不仅建立了更规范交班形式,更专业的伤口换药模式。为了更好的响应卫生部的号召,将“医护一体化”更好的与优质护理工程相结合,我们还建立了多个沟通平台:如85422494医护短信平台、胸外19QQ群、HXXW19护士公开邮箱以及护士园地等,每一位医护人员都能在24小时进入沟通平台更好的交流工作信息,得到患者的好评,住院病人满意度也有了明显提高,其中有连续3个月满意度达到了100% 。

调研报告:关于“路长制”管理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调研报告:关于“路长制”管理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近年来,随着我市经济的不断发展,路网体系不断庞大。四通八达的公路网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管理养护工作难度逐步加大的问题。从2016年9月开始,该市在全省首推全面综合管理的“路长制”,对城乡全域公路实行“一路一长”管理,实现全市公路“路长”全覆盖,形成了“路联管、路全管、路共管、路长管”的模式。 一、实施“路长制”的缘由 管理难度逐年加大。我市面积5007平方公里(占长沙市的42.43%),地形复杂,多为山区、丘陵地带,全市高速公路总里程227.31公里,国省干线公路总里程630公里,居全省县(市)第一。公路通车总里程达6600公里,公路分布呈点多、线长、面广的特点。加上近年来公路建设的持续发力,庞大的路网体系给公路管理养护、公路秩序维护等带来压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方面,部分群众法治观念淡薄,爱路护路意识较差。车主、乘客随意投掷垃圾,给公路日常保洁带来了诸多不确定性因素。部分沿路居民存在“要想富、占公路”的想法,以各种方式在公路用地范围内设立非公路标牌、摆摊设点、占道经营,不仅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也严重影响公路容貌。另一方面,随着违法超限行为日益趋于隐蔽,货运司机大多选择绕道乡村小路等方式避开检测站点和巡查人员,仅依靠原来有限的公路部门执法人员远远不够。由于治超工作涉及公安、交通、工商、质监、安监等多个部门,虽然职责有分工,但由于部门法规衔接不畅,甚至相互“打架”,部门之间存在利益取舍,若无有效的管理机制协调,各方难免产生冲突,势必影响治超效果。

管理模式存在弊端。一是传统自养模式存在不足。其一,养护人员数量有限,且老龄化现象严重。目前,市公路管理局实有一线养护人员63人,平均每人养护里程已达国家标准的10公里。随着公路总里程的持续增长,人均养护里程将很快突破国家规定的上限。养护人员平均年龄47岁,未来五年内退休人员达54人。由于编制制约,加之待遇偏低、条件艰苦等原因,新养护人员无法及时足量地补充,将影响日常养护工作的开展。其二,基层养护缺乏竞争活力。自2013年起,市养护人员工资薪金由财政统一发放,养护资金由省、市公路主管部门发放。由于上级公路主管部门通过计划、审批等手段,对公路养护诸多环节、其他从事路桥建设的企业进入各级公路养护领域等进行了严格控制,地方财政、审计的严格又使基层养护难以实行有效的奖励制度,导致部分养护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缺乏竞争活力。二是社会化模式存在局限。其一,实行社会化外包难以实现成本控制和质量控制。部分公路养护曾使用社会化外包模式,对干线公路日常养护实行合同化管理。但每年外包费用远远超出政府自养模式下的日常养护费用,加上水毁抢险、小修保养等,原本养护费用的紧张形势变得更加严峻。同时,外包企业对公路的养护以盈利目的为主,难以达到所预期的社会效果,少数承包企业不担责任、巧立名目、偷工减料,道路养护质量难以保证。其二,现在推行的社会化外包,将公路养护推向市场,在管养分离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无法形成一个“无缝隙、全覆盖”全面综合的公路管理体系。作为具有公共属性的公路,社会化外包模式能否落实好政府主体职责,能否发挥好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在管理方面还有待完善。 二、全面综合管理“路长制”模式剖析

海外市场区域化管理探讨

随着“走出去”战略的深入实施和共建“一带一路”向高质量发展,中国对外承包工程企业在海外市场的经营规模越来越大,海外分支机构的数量逐渐增多,市场分散化的特点突显,使得企业内部的管理资源和管理效率面临更大的压力和挑战。为降低经营风险,增强盈利能力,企业必须对海外分支机构实施合理有效的管理。 本文根据现阶段国内企业“走出去”的发展要求,剖析三级管理模式中的弊端,阐述“走出去”企业在海外市场区域化管理的必要性,并对区域化管理的条件、模式和构建提出建议。 三级管理模式的弊端 三级管理模式指以本部-事业部/分公司/子公司-项目部三级的模式对海外工程项目进行管理,下级单位之间多采用独立核算的机制,项目部是基本的生产经营单位并具有较大的自主经营权。在新的海外市场环境下,三级管理模式的弊端逐渐显露。 一、企业内部竞争激烈 国内企业一般采用集团式的发展方式,各下级单位(事业部/分公司/子公司)独立核算和考评,在经营管理中基本相互独立,直接向公司总部负责,无横向交叉。 在市场开拓期,各下级单位独立行事,相互之间信息保密,有可能同时进入一个国家或者获得了相同的项目跟踪信息,导致竞争和冲突时有发生,不仅造成了企业集团内部资源的严重浪费,还会造成企业在市场上公信力的下降。由于企业内耗严重,直接使得部分项目无法中标,即使项目中标也因为内部竞争导致利润过低甚至亏损。 在项目执行期,各项目部独立运作,都是围绕单个项目开展工作,即使在同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相互之间也无过多交叉,使得企业的资源分布非常分散,造成各项目部之间较为严重的资源竞争,增加了企业的管理难度,无法实现企业整体效益的最优化。 二、协调机制欠缺和资源不共享

校院两级管理模式探索与实践

校院两级管理模式探索与实践 摘要:目前,人们对我国大学普遍实行的校院两级管理模式满意度并不高,这既与校院两级管理模式的改革力度不恰当有关,也与高校之间相互模仿、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有关。各高校在运行校院两级管理模式时面对的很多核心问题具有相似性,但是校院模式也不是千校一面,各高校只有将“借鉴”与“校情”结合起来进行探索与实践,才能找到适合于本学校的校院两级管理模式。文章就校院两级管理模式中的核心问题进行了探讨,以西南科技大学10年来对校院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为例,就地方本科高校如何探索与校情相符的校院两级管理模式提出一些思考。 关键词:地方高校,校院模式,两级管理 高校施行校院两级管理模式既是建设现代大学制度的需要,也是各高校理顺内部管理机制,实现内涵发展、科学发展、快速发展的需要。建国以来,我国高校内部管理经历了一系列的改革,1992年高校开始合并调整后学科门类迅速增多,特别是1999年开始的高校扩招,加快了大学内部结构从建国之初的校、系二级制向校、院、系三级制的转变。所谓大学校院两级管理模式(以下简称“校院模式”)是指大学按照一定的目标和原则,整合和优化学校教育教学资源,形成学校和学院两级管理层次,通过学校分权和管理重心下移,转变学校职能部门的职能,明确学校和学院的职责和权限,形成学校宏观上决策、学院实体化运行的管理模式。[1] 校院模式的优势在于能充分发挥学院作为办学主体的作用,促进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和学科之间的交流与发展,提高大学的管理效率和办学效益。面对国内各高校学生人数迅猛增加、学科门类与专业数量不断增长和高等教育市场竞争国际化的现实,高校内部管理体制的进一步改革与深化成了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迫切需要,众多高校把校院两级管理模式作为现代大学校内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之一,开始了长期的探索与实践。从目前来看,人们对我国大学普遍实行的校院两

“一体化”管理模式的思考

基于云铝公司铝加工产业链延伸的思考 ——加快实施“水电铝”和“一体化”两大 发展战略,实现云铝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部门:铝业分中心技术研发科 职务:副科长 姓名:和锦黎 经过40年来的不懈努力,云铝已发展成为一个集铝土矿开采、氧化铝生产、铝冶炼、铝加工、铝用炭素制品生产为一体的综合性大型知名铝企业。为实现更高速、更科学的持续发展,公司提出了加快实施“水电铝”和“一体化”两大发展战略。 自1999年成为云铝一名员工以来,经历了公司铝加工快速发展的历程:2000年国产冷轧生产线投产;2006年倾斜式铸轧生产线投产;2006年进口铝圆杆生产线投产;2010年八万吨铝板带新生产线建成投产。 随着公司对铝加工发展重视力度不断加大,公司铝加工取得了丰硕成果,同时培养了大批铝加工生产技术、管理人才。将“一体化”作为公司发展战略之一,公司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将得到不断提升,公司发展必将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由于自己一直以来以铝加工技术开发和技术管理工作为主,结合工作实际,对基于铝加工产业链延伸的“一体化”发展战略有了一定的认识。 一、“一体化”的认识 经济学上,企业增长在战略上可分为一体化扩张和多样化扩张。沿产业链占据若干环节的业务布局叫做纵向一体化。纵向一体化是企业在两个可能的方向上扩展现有经营业务的一种发展战略,它包括前向一体化和后向一体化。 前向一体化战略是企业自行对本公司产品做进一步深加工,或者资源进行综合利用,或公司建立自己的销售组织来销售本公司的产品或服务。对于公司,铝加工产业链延伸属于前向一体化战略。 公司延伸铝加工产业链的优势在于:

1、带来经济性。 随着我国铝行业的迅猛发展,铝电解产能不断扩大,重熔铝锭的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目前,铝锭销售价格趋于成本价,以铝电解为主的企业大多生存线上挣扎,且这一现状在短期内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在过去的金融危机中,铝加工行业同样面临了巨大的考验。 结合公司生产情况,延伸产业链具有较好的经济优势。 (1)生产成本优势:公司铝加工生产采用电解铝液直接供料方式,与传统的铸锭重熔供料方式相比,产品生产成本可减低200元/吨左右。同等产品,提升了盈利空间。 (2)铝加工发展分枝较多,与重熔铝锭比较,在经济不景气时,可降低市场竞争压力和市场波动风险。 (3)延伸产业链后,产品生产环节中的更多利润将留在公司;在产品生产的整个过程中,各工序更加容易实现质量控制与成本控制的平衡经济性,节能降耗的空间将显著拓宽。 2、有助于技术开发。 公司铝加工产业链的延伸,提供了进一步熟悉下游经营相关技术的机会。这种技术信息的对基础经营技术的开拓与发展非常重要。 以公司铝板带生产为例。2000年以前,公司仅有2台铸轧生产线,铸轧生产技术处于行业领先水平,但对于虎皮纹、铝粉、致密度等产品隐形质量缺陷却未关注。2000年冷轧投产后,虎皮纹、铝粉、致密度等缺陷的影响逐步被认识,铝板带生产技术又迎来了一次飞跃。随着产能的提升,与不同客户的联系也不断加深,在产品质量控制、生产技术、生产管理的提升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公司铝圆杆生产线投产后,公司铝加工产品更加丰富,极大的拓宽了公司铝加工覆盖范围,同时也迈出了连铸连轧生产工艺技术研究开发的步伐。 铝加工产业链的不断延伸,铝加工产品销售收入在公司销售收入总的比例逐年递增,推进了公司发展模式向集约型经济发展模式发展的步伐。 3、确保供给和需求。 铝加工产业链的延伸,铝加工产能不断提升,能够确保公司在产品供应紧缺

建筑企业管理区域化模式研究与分析

建筑企业管理区域化模式研究与分析 摘要:目前中建三局华东公司江苏区域经理部的营业额已经占到企业总部的40%,施工企业区域化管理水平的好坏决定企业的成本的高低,进而影响企业的效益及社会信誉。本文通过探讨创新企业区域管理模式,探索解决当前施工企业区域化管理普遍存在的问题,真正从源头和过程做到有效控制,从根源上解决当前施工企业区域化管理深层次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建筑企业资源配置项目区域化管理项目受控 前言 中建三局华东公司所直属的经理部主要有三个:1.江苏经理部,2.浙江经理部,3.上海总部,分别管辖江苏片区、浙江片区、上海片区的建筑项目经营工作。具体资源分配与经营情况如下表所示: 随着我国进入城市化进程中后期,建筑业市场正在逐步移向内地,竞争日趋激烈以及利润空间进一步缩小,本文从企业未来生存与发展角度出发,着手分析了中建三局华东公司华东片区的项目区域化管理的总体情况,总结了施工企业应改变当前分散管理的现状,有效整合人力资源、资产资源和信息资源,充分发挥总部机关的优势,逐步建立起统一的集中管理平台和合理分布的区域网点,从而实现管理的标准一体化、信息一体化和大宗材料采购一体化,区域内的多个工程项目之间按照工程项目的实际需求实行不同的财务管理模式,通过上述措施最大限度满足工程项目的实际需求,达到严格履约和企业节约成本、提高效益的经营目的。 企业财务管理区域化 所谓的财务区域化管理,是指在一个区域内的多个工程项目之间,按照工程项目的实际需求,实行不同的财务管理模式,配备财务人员、设置财务机构、管理材料物资和资金、加强财务监督和核算管理。 2.1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性 财务管理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功能,还要通过对比、分析、核算项目的多个环节,针对财务管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特别针对企业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可以降低成本提升效益。由此可见,财务管理是一切企业管理活动的基

房地产精细管理之集团管控与区域公司运营管理

【课程背景】 在大多跨区域房地产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跨区域管理体系的建立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房地产企业到底需不需要管理,怎样的管理体系与自身的发展相匹配,抑或说在区域化相对较强的房地产行业,跨区域发展的难点何在? 其中尤以下述三个问题最为重要。首先,是专业化程度;其次是市场环境适应性;第三是管理团队的区域化。 【课程收益】 组织三级还是两级?什么时候设区域中心?集团总部该管多深? 人才不足,公司规模膨胀的同时管理效率受到影响? 房地产企业跨区域管理的核心应该在哪里? 在管理模式上难以取舍,相对集权则项目公司自性不足,而集团总部过多的业务决策而导致管理不畅,反而成为管理效率的瓶颈 放权过多又不放心,管理监控体系不到位,一不留神就出乱子,总部又成了救火队员 结果体现到项目上就是工期延滞、成本失控、人员流动频繁,各部门扯皮增加,最终直接影响到公司的业绩 跨区域发展对于管理高层的能力要求主要有哪些? 地区性的龙头老大到外地发展,管理团队是否能跟上? …… 【课程特色】 实用性:三结合——段传斌老师以20多年的行业实操经验,从实际问题出发,结合国内行业发展现状、结合企业现状、结合具体专业,以落地实施为目的,为客户提供切实可行 的解决方案,避免企业管理中的理论空洞乏力,方案不能落地。 系统性:三协同——通过梳理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体系、战略体系,并以此为据为客户构建一个和谐统一的执行系统,从而避免企业管理的各专业模块互不兼容,不能协同工作的症 结,走出内部各系统相互纠结的泥沼。 前瞻性:三兼顾——遵照行业发展的趋势,以客户现状为起点,以精细化管理为导向,兼顾企业的近期、中期和长期目标,避免企业管理目光短浅,过于迁就现状,走向企业发展

IT运维管理系统一体化模式

IT运维管理一体化模式 摘要 随着网络应用业务的不断扩展和信息化建设的持续深入,IT系统越来越复杂,业务对IT系统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紧密,对IT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确保IT 系统的稳定安全运行是企业面临的普遍问题和考验。本文从信息化的发展趋势、IT运维的实际需求和信息安全的必然要求出发,阐述了构建IT运维管理一体化平台的建设思路。 1、IT运维管理一体化模式提出的背景 1.1信息化高速发展的必然趋势 随着网络应用业务对IT系统的依赖程度越来越紧密,对IT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可靠性也要求越来越高,而与之相对应的是IT运维管理工作多年来一直处于手工处理维护的状况,各种服务工作始终处于被动的状态之中。特别是近年来,各类应用系统的推广规模、建设速度迅猛发展,信息人员的数量、维护能力和知识水平日显不足。如何更有效地利用现有资源,建立高效、规的运维体系,确保IT系统的稳定运行是企业面临的普遍问题和考验。因此构建企业的IT运维管理一体化平台,建立自上而下、主动而长效的运维管理体制,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 1.2精细化、服务化运维管理的必然需求 企业IT应用不断扩大,各种不同的应用和业务系统在网络上运行越来越多,对网络依赖性的增强,也增加了对网络管理容的关注,网络管理,性能管理、应用管理,使用管理、安全系统等容也逐渐摆到了桌面。网络的规模增大,规划、维护、安全、管理等分工更加细致,迫切要求对网络的使用和维护建立统一、规、体系化、层次化的服务管理流程。通过进行集中化的管理,进行智能化的分析、统计,得出有利于网络管理和维护的数据,更有效、快捷的解决问题。建立与用户之间的服务水平协议,快速地支持

班级小组量化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班级小组合作量化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姜际龙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单位。班级管理如何,直接关系到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以及学生思想、道德等各种素质的养成。作为班主任,班级常规管理的头绪多,事务杂。学生的学习情况、日常行为规范及教室卫生、文体等,往往要花去我们许多宝贵的时间和精力,有时为此疲于奔命,甚至感到心力交瘁,但一有疏忽就会出现漏洞。因此,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我们班主任必须要积极思考和改进班级管理的模式和工作的方法。在多年的班级常规管理实践中,我不断思考和摸索新的管理模式,逐步形成由“教师一人管”为“学生人人参与”、从班级管理的人治到法治的管理形式,且已经形成并实施了班级小组合作量化评比的管理模式,有效地克服了以往班级管理的弊端,取得了良好成效。 一、班级小组合作量化管理的意义 班级作为一个群体,具有群体的一般特征:即遵守共同的行为规范、在感情上互相依赖、在思想上互相影响、而且有着共同的奋斗目标。但班级又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在这个群体中的每一个成员,

都处在成长过程中,每位学生个性差异都很大。班级小组管理在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的基础之上既培养学生主人翁精神也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班级小组合作量化管理是根据班级的具体情况,在学习、卫生、纪律、文体等方面制定出统一的目标和考核标准(即班级小组量化评比细则,见附表),对小组成员进行定性、定量考核,个人考核成绩纳入小组总成绩,每周利用班会对小组在上一周考核结果小结一次,每月(结合段考)总结每学段得分并评出优秀小组,对小组成员进行适当的奖励,每学期总结学期总分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对小组及个人进行奖励。在这班级小组量化管理评比中,制定统一的目标和考核标准,体现了班级小组管理的目标指向性和可操作性;每周小结、每月、学期总结有效的预防了学生的反复性与狡辩心理,既增加了学生的主人意识、增强了学生的团队精神,也体现了班级小组管理的时效性、综合性、系统性。考核标准的制度化和细化,改变过去人为性考核的主观性,体现了班级管理考核的公平性、科学性。总之,实行这一管理制度,体现了班级管理工作的客观规律和人的动态成长规律,调动了班级每位学生的工作、学习积极性,克服人为因素的影响,为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等各种素质的养成,实现学校教育教学的总目标,开创了一条行之有效的新途径。

建业房地产内区域化发展模式

建业方地产省域化发展模式 2002 年,在经过近三年的准备之后,在资金、品牌、人才、商业模式、客户资源等五大资源成熟的条件下,建业正式启动了“精品住宅系列工程”,即河南地产区域化发展战略,计划用8 到10年时间,在河南省18 个大中等城市和部分县级市建造数十个优秀住宅小区,总建筑面积超过600 万平方米,使公司成为年开发量稳定在100 万平方米左右的国内一流房地产投资发展商。 2003 年,建业房地产开发业务已拓展至郑州、濮阳、新乡、商丘、南阳、驻马店、三门峡七个城市,在建项目8 个,商品房年开工面积近40万平方米,预计商品房年销售额将突破5 亿元人民币,销售利润约1亿元人民币。目前各项目进展顺利。2003年5月28日、6 月28 日新乡、商丘建业绿色家园开盘,当天认购均达百余套,在当地引起了巨大反响。从2003年7月份到11月份,其余五个项目将陆续实现开盘销售。 在未来2——3年内,公司房地产开发业务将覆盖河南省18 个大中城市,并进入部分经济实力较强的县级城市。 “让河南人民都住上好房子!”是建业人的使命与追求!建业选择在河南省实施地产区域化发展模式,是基于对公司自身资源条件、经营管理能力、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与市场环境综合考虑的结果。 一、选择河南地产区域化发展的背景和依据 (一)河南各大中城市对优质商品住宅具有迫切的现实需求过去十几年,河南各个中等城市当地都缺乏优秀地产商,没有好的住宅产品,随着社会经

济的持续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品质优良的商品房具有迫切的现实需求。 (二)符合河南省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具有较大的市场发展潜力河南是全国第一人口大省,经济总量居全国第五,而又没有特大城市,中等城市比较密集,有18 个省辖市,全省各地市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此外还有21 个县级市和89个县,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商品住宅市场前景广阔,这为城市居民住宅开发提供了非常好的条件。 (三)开发成本低,投资回报高河南各地市土地价格和项目开发建设成本相对比较低,经过精心管理运作,可以取得较高的投资回报。 (四)管理跨度小,便于管理河南虽然人均经济总量排名靠后,但交通特别是高速公路建设在全国排名靠前;除了正在修建高速公路的平顶山、南阳、信阳外,其余大中城市均有高速公路相连,距离省会郑州车程不超过2 个小时,管理跨度和难度小,管理成本低。 (五)在河南省进行跨地域房地产投资开发,建业具备较强的竞争优势。具体包括: ①具有正确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和经营理念并为全体员工一致认 同; ②具有先进的经营管理机制和规范化的管理模式,如健全规范的管理制度,科学灵敏的决策反应机制,严谨高效的业务流程,先进的信息化办公平台等等; ③具有先进的项目开发经营管理实践经验,建业房产的品质和物业管理服务在河南省居于领先水平;

“双班制”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双班制”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教师教育论文 “双班制”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常玉玺 原平市范亭中学从2011年秋季开始进行“双班制”教育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和实践。经过近四年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双班制”管理模式的推进使我校初步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办学模式,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双班制”的提出背景 现在国内高中学校有三种类型:一种是走读学校,一种是寄宿制学校,一种是半寄宿制学校。走读学校学生在校时间最短,不上早操和早晚自习,也没有住宿和吃饭问题,管理难度最小。寄宿制学校学生是全天候在学校生活,班主任必须承担超长时间和超负荷的工作量,管理难度明显加大。虽然不少学校配备了宿舍管理员,但他们不是教师,管理和教育效果不佳。 班主任配备难几乎是所有寄宿制和半寄宿制高中学校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有管理经验的中年教师不愿意当,缺乏管理经验的年轻教师不敢当,而既有管理经验又愿意当班主任的总是不能满足需要。有丰富教育教学经验的教师不愿意当班主任的原因很多,但主要原因是高中阶段班主任工作难度很大,又十分辛苦,往往顾此失彼,需要全身心投入。 要减轻班主任管理负担,让更多优秀教师乐意承担班主任工作,同时使学生生活和学习都取得进步,传统的班级管理制度显然很不适应,必须寻求新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在权衡得失、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我校于2011年下半年开始创新性地试行“双班制”管理模式。 二、“双班制”的基本形式

“双班制”,即在学校同时设立“教学班”和“生活班”两种班级,每个学生都同时属于两个班集体。教学班由在同一个教室上课的学生组成,一般为50人左右;生活班按住宿场所编排,一般6~8个宿舍的学生组成一个生活班,人数在50~70人之间;走读生单独编为一个生活班。 教学班和生活班各自单独设立班主任,分别称为“教学班主任”和“生活班主任”。两类班主任工作任务不同,但各方面待遇都完全相同。“教学班主任”主要负责管理学生的学习行为;“生活班主任”主要负责管理学生的生活行为。 “教学班主任”负责上课、自习、两操和课间时间学生的管理,重点是学生的学习行为管理,目的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体工作如检查学生的笔记本、作业本、典题本等“三本”,负责教室文化建设,组织班集体,建设学习小组,负责学生成绩考核和评价,等等。教学班内设班委会,班委会由班长、学习委员、体育委员、卫生委员等组成。“生活班主任”负责学生的早、午、晚三餐和午、晚休息以及宿舍内生活行为的管理,目的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生活班设团支部,团支部由团支书、生活委员、卫生委员、安全委员等组成。每一楼层有一位“生活班主任”住校管理。学生就餐以生活班为单位,在指定餐厅、指定座位就餐。餐厅有“生活班主任”陪同用餐。走读生上学和放学时间由“生活班主任”在校门口迎送学生。 三、“双班制”的逐步发展 “双班制”经过一年的运行,取得了明显的管理效果,但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我校通过及时研究分析,不断进行实践探索,针对问题多次进行了调整优化。 1.优化两类班主任管理时段。早上的早操和早自习原来由“生活班主任”

“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

.. ;.. “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 时间:2011-04-04 09:50 点击:5249次 2010年9月,我科第二批进入了医院优质护理示范病房以来,病房进行了护理管理模式创新,试行了“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深入探讨各项优质护理细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开展“医护一体化”的管理模式。这一管理模式的开展,除了使患者及家属满意度提高,还加强了医护合作,提高了工作效率,可以说是我们科室在这次优质护理服务工程中的一个闪光点。 首先是交班制度的改变,现在我科实行的是“医护一体化”交班,即胸外科所有医护人员同时参与科室的晨交班。护士首先通过管理查房将护士交班形式和内容进行规范,层次清楚,重点突出,每一个医疗组和护理组都能通过交班明确自己的重点病人。每日夜班护士交班后,再由值班医生及住院总医师进行补充,这一双层面的交班,使医生与护士交班时间整合,达到了节约时间提高工作效率的作用,还使全体医护人员对患者的整体状况有了更全面的了解,也为患者得到全方位、个性化的医疗护理服务提供了保障。 其次,我科新增一个惯例,即每月最后一周的周四将进行“医护一体化”的专科知识讲座及死亡案例讨论。届时医护人员都会晨间七点到达病房,进行专科的知识讲座,讲座后还有各位医疗组长整理出的死亡病例资料供大家分析讨论。而胸外科很多当日休息的护士也积极参与其中,不仅拓宽了专科知识面,还加深了解了疑难、危重病人的护理及抢救配合,从以往案例中总结经验,使胸外科不管在医疗还是在护理方面都能更加进步更加优秀。 最后,自今年开年以来,我科全面启动了“医护一体化”伤口换药模式。针对外科手术伤口及各类压疮,我们以各护理小组为单位,以“湿性愈合理念”为指导,每日对出院患者伤口换药工作,周一、周四对术后伤口换药,随时对特殊伤口经行换药,而对待一些疑难伤口案例则由医生护士共同商讨并合作完成。2010年换药达2000多人次,换药治疗费用达近10万元。也为科室伤口护士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医护合作措施的实施以来,胸外科不仅建立了更规范交班形式,更专业的伤口换药模式。为了更好的响应卫生部的号召,将“医护一体化”更好的与优质护理工程相结合,我们还建立了多个沟通平台:如85422494医护短信平台、胸外19QQ群、HXXW19护士公开邮箱以及护士园地等,每一位医护人员都能在24小时进入沟通平台更好的交流工作信息,得到患者的好评,住院病人满意度也有了明显提高,其中有连续3个月满意度达到了100% 。

推行精细化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推行精细化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实行路局直管站段新体制后,对管理模式、管理手段、管理方法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如何适应变化,确保安全稳定、设备质量优良,必须破除传统的、粗放的管理模式,强力推行精细化管理。这也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 一、系统思考,准确定位,树立精细化管理理念 正确的管理理念是推行精细管理的基础,决定着管理走向和管理行为。 1、透析现状,充分认清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通过全面分析管理现状,我们发现,虽然几年来一直在强调管理,规范管理,但一些久抓不治、久治不绝的问题也一直困扰着我们。表现在安全上。一些环节失控问题不同程度的存在,特别是在工区日常管理上、现场作业环节上尤为突出,作业防护不标准、岔区轨距杆串动等细节都引发了事故,折射出小错酿成大祸的深刻哲理。表现在设备质量上。一些作业跑粗、干大项扔小项的不良习惯大量存在,这些细小的问题成为质量高标准难以逾越的一步。表现在管理上。管理人员普遍存在着“差不多”、“过得去”的思想和工作浮于表面、形式主义的现象,程序不清,台账不准,工作无定量管理无数据,严重影响着安全、质量和效益。从管理体制变化看。路局直管后,站

段独立作战;生产力布局调整,管辖范围增大;设备基础薄弱,类型复杂不一。只有每一点、每一处、每个岗位都达到高标准、高质量,才能收到个体保整体、整体保大局的效果,才能解决管得过来、控制得住的问题。从运输组织调整看。客车提速、货车重载对现实安全、设备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只有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粗放的作业组织,实行精益求精的管理、精雕细刻的作业,才能做到“局部补强保重载、质量均衡保畅通”。实施精细管理是堵塞细节漏洞、完善工作流程,规范管理行为、扩大管理成效的现实所需、必然选择。 2、学习思考,破除制约精细化管理的思想障碍。我们通过学习《创新思维》、《变》、《卓越领导人的思维方式》,系统思考管理症结所在,寻求管理创新的最佳突破点;通过学习《细节决定成败》、《中国企业为何远离基业长青》,充分认识关注细节的重要意义,走精细化道路是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学习《精细化管理》、《赢在执行》、《执行力—态度并不决定一切》,掌握精细管理的基本理论、操作程序和操作方法。同时,我们通过专题培训、层层讲解的方法,在段报《基石魂》上开展细节大家谈、精细管理大讨论的方式,把精细管理理念灌输给干部职工,并把职工有感而发的“佳语心语”,诸如“细节无小事”、“细节就是利益”、“100-1=0”、“落实责任要用心,用心就能出细活”等,通过标语、

“树”型安全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通用版

安全管理编号:YTO-FS-PD519 “树”型安全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通用版 In The Production, The Safety And Health Of Workers, The Production And Labor Process And The Various Measures T aken And All Activities Engaged In The Management, So That The Normal Production Activities. 标准/ 权威/ 规范/ 实用 Authoritative And Practical Standards

“树”型安全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 践通用版 使用提示:本安全管理文件可用于在生产中,对保障劳动者的安全健康和生产、劳动过程的正常进行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和从事的一切活动实施管理,包含对生产、财物、环境的保护,最终使生产活动正常进行。文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 1 问题的提出 煤矿生产主要是井下作业,作为井下现场变化较大、危险因素较多、人员密集型的特殊行业,如何从本质上确保安全生产,是煤炭企业经常研究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煤矿发生的各类安全事故可分两类:一是不可避免的自然灾害事故,如冲击地压事故等;二是虽然可以预防但因预防措施不到位、现场监督检查不力而发生的事故。事故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安全管理方式落后,缺乏先进科学的管理方法;有的对安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只治表,不治本;有的抓安全管理只管结果、不管过程,只管物、不管人,只管一时、不管长远,只求过得去,不讲过得硬等等;说到底是一个管理方法问题。实践证明,科学的管理方法就能有效地保证安全生产,反之就很难保证安全生产。为此,各煤矿企业都在积极探索和研究,并创造和积累了不少先进经验,安全管理工作正在由传统的管理模式走向科学化管理

区域发展与区域管理

区域发展与区域管理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背景下的世界分工体系中,传统主权国家的“边界”已日益模糊,而区域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同时区域性问题也不断增多并日趋复杂化。在这种形势下,传统的区域管理体制已不能适应区域持续发展的需要,尽早建立我国区域管理的新体制已是势在必行。 关键词:区域区域发展区域管理 1问题的提出 近些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世界分工体系已发生深刻变化,传统的以主权国家为主的地域分工格局已被打破,而区域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显现。在这种背景下,西方发达国家加强了对区域创新和区域管理的研究,旨在不断提升区域竞争力,以确保西方发达国家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建国以来,我国曾长期采取中央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区域管理模式是“全国一盘棋”,地方没有自主权,地方政府被动地服从于中央的计划安排。改革开放后,地方自主权扩大,调动了地方的积极性],各地区管理方式开始趋异但从总体上看,我国现行区域管理体制仍然不能适应区域发展的客观要求,进一步深化区域管理体制改革已势在必行。我国是一个人口和地域大国,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都很大,国家治理的大部分任务要落实在区域层面上展开。我国几千年的文明史表明,国家能否实现长洽久安,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区域管理的成败。在党的十六大确定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深入系统地研究我国区域管理体制改革的新思路和新模式,无疑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2区域的复杂性 区域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它源于地理学,原指地球表面上占有一定空间范围的地理单元。从

管理学的角度看,区域可表述为一个国家内部具有某种特定边界的管理单元,这种管理单元可以是行政区(如省、市、县)、经济区(如大珠江三角洲经济协作区)、规划区(如西部地区或某种特定资源的自然分布区(如水资源管理按流域划分管理区)等。由于区域是一个复杂的地域系统,各个学科站在不同角度有不同的理解。鉴于此,有学者认为“区域就是对描述、分析、管理、规划或制定政策来说,被认为有用的一个地区统一体”人们对区域复杂性的认识是不断深化的。早期人们只是从静态的和空间分布的角度认识区域,把区域看作是内部特质无差异的连续地域,即“均质区(等质区)”,如山地区与平原区、工业区与农业区、发达区与贫困区。2O世纪5O年代以后,随着世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出现了具有“核心(城市)一外围(腹地)”结构特征的城市经济区,区域内部结构趋向复杂化,学术界将这种区域称之为“结节区(功能区)”。近1O多年来,随着经全球化和以信息技术为先导的知识经济的迅速发展,出现了以大城市群或知识创新高密区为核心,由众多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组成的网络化区域口]。目前网络化区域在我国大珠江三角洲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京津唐地区、辽中南地区已初步形成。 近年来,学术界已开始运用复杂性科学(Sci—encesofComplexity)研究的最新成果~复杂适应系统(ComplexAdaptiveSystem,CAS)的理论和方法L4],研究区域问题及其发展变化的内在规律。根据CAS理论,认为区域是由大量分散的主体构成的地域系统,这些主体包括居民、企业、政府以及社会各类团体和组织等微观主体,同时还包括城市、乡村和区域本身,区域内所有的主体并行地发生联系和相互作用,其中任何一个主体的行为都与其他主体的社会经济行为相关。区域系统是一种复杂适应系统(CAS),区域的发展变化则是由区域内大量微观主体及其相互之间的非线性互动作用累积引发的空间自组织过程]。简言之,区域的面貌和发展是由区域内各种主体的相互作用而共同决定的。CAS理论对于研究区域管理问题具有借鉴意义。

一体化管理工作总结

一体化管理工作总结 近年来,学生数量急剧减少,小班额教学成为农村学校的主要教学模式,音体美专业教师的短缺,使得学校艺术教育成为纸上谈兵,素质教育很难实现。党原乡教育办积极探索新的学校管理模式,实施一体化管理,以中心为中心校,赵家、城刘、李家三所四年制学校为发展联合体,中心校带动、指导联合体开展各项工作,实现联合体共同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教育办这一学校管理模式,走出了一条适合我乡特色,适合农 村教育均衡发展的学校管理新路子。 强化学校管理,促进地区间、校际间管理水平的均衡,是缩小 学校间教育质量差距的重要前提。要着力推进中心学校“一体化”管理,充分发挥中心学校在联合体内部的学校建设、管理、指导、示范、督促等方面的职能,建立规范化、科学化的相关管理制度,狠抓管理的指导、督促、检查、落实,努力使管理精细化,整体提高义务教育学校的管理水平,提高办学效益。 一、落实责任,实现组织管理一体化 1、建立一体化的管理机构。积极响应教育办号召,在联合体内部召开一体化管理启动会,促成了学校办学思想、教育理念、管理模式、教学方式的统一,方案的制定和落实由中心校和一体化管理联合体共同孕育生成。这样的改革促进了学校办学目标的统一性,为各学校的创新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打造一体化管理的最基本元素。由于三所四年制学校办学规

模小、班级少,教研活动开展效果不明显。为了提升学校教研管理水平,由教育办组织制定中心校一体化管理实施方案,确定活动内容,先后开展了低年级行为习惯培养、三年级作文教学、中期质量分析等相关活动,活动效果显著。 二、实现教学管理一体化 1、建立并不断完善一体化教学管理制度,坚持中心校对联合体内部全程管理制度化。中心校在联合体内部要起到示范、引领的作用,用严格的制度管理、规范的教学行为为四年制学校做出榜样,并积极开展课堂教学活动。 2、突出一体化的教育研究。牢固树立“教研兴校、教研兴教”的办学方针,采取边学习培训,边实验的教研方式,组织联合体全体成员进行《小学课程标准》学习,开展业务培训,人人参与研究,形成以校、组、个人研究的校本教研网络,使教师在教学方法、手段、知识结构等方面逐步适合教改要求,在课标规范下实践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 3、抓实“一体化”的教学管理。依法设置学科,恰当的选择教师,合理安排课时,抓好龙头学科,推动小学科的发展。我校发挥中心校的龙头作用,积极帮助四年制教师理清工作思路、探索工作方法,制定工作计划,确定工作目标,并取得了积极的效果。 三、一体化的教学管理要适应新形势下的新变化。 近几年,由于教育发展的不均衡,四年制学校学生锐减,大量学生外流,新课程改革和管理模式的更新受到冲击。为了解决这一突出

建立税源分级分类管理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建立税源分级分类管理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当前,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成份日益复杂多样,国税机关的税源管理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面对当前纳税人生产经营复杂、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纳税遵从意识不强、税收风险高等情况,烟台保税港区国税局从“规模+行业”管理入手,强化分类监管,分层应对税收风险,并对建立税源分级分类管理进行了初步探索。 一、当前税源管理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一线征管力量薄弱。主要体现在管理人员数量不足,管理能力与管理要求有一定差距。从事税源管理的人员年龄普遍偏大,部分人员缺乏激情、活力和创新力,适应新形势的能力比较弱。既懂政策法规、又懂税收业务,并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处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不多,特别是信息管税的意识相对较弱,加上管户多,很难深入到纳税人实际经营的全过程。以烟台保税港区国税局为例,目前在岗人员133名,其中从事一线税源管理人员51名,占总人数的%,平均年龄50岁,共管辖各类纳税人8423户,人均165户。 (二)信息渠道不畅。目前,受各种因素影响,国税机关很难全面准确搜集纳税人的涉税信息,实现对纳税人的有效监控。信息主要来源于纳税人的申报资料、财务报表等,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没有可靠的保证。同时,国税、地税、工商、海关、金融、电力等部门间信息共享程度较差,纳税人信息得不到及时有效传递,存在部门间的信息壁垒。上述问题的存在制约了纳税人信息的准确性,成为信息化管税的障碍。 (三)管理方式相对粗放。一方面,在实际工作中,税收管理员身兼多职,容易导致工作顾此失彼,定期巡查、实地查验、税源分析等制度流于形式,不能有效地落实。另一方面,客观、有效的质量评价指标有待进一步形成和完善,税源管理中应做什么、怎么做、达到什么标准没有具体的要求,导致税源管理任务不明、责任不清、方法不得当。 二、实施税源分级分类管理的具体实践 根据区局管辖范围相对狭小、税源分布相对集中等实际,以年纳税总额、年销售收入和资产总额等指标为主要划分标准,将税源分为“大中小”三种类型,以“管细大税源、管深中税源、管住小税源”为目标,对不同类型税源实施有效的专业化管理。 (一)重点税源集约化管理。针对重点税源企业具有跨国界、跨地区经营,行业跨度大,关联交易业务频繁,内部结构和财务核算体系复杂等特点,以优化纳税服务为前提,以信息采集为重点,以数据分析为着力点,确保主体税源的稳定,防范重点税源税收流失。区局成立重点税源管理科,统一管理年纳税500万以上、占全局收入80%以上的企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