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卫生知识培训教材
职业卫生知识培训教材2(职业卫生相关标准)
GBZ 1-2010 4.2.1.8
厂房建筑方位应保证室内有良好的自然通风和自然采光。相邻两 建筑物的间距一般不得小于相邻两个建筑物中较高建筑物的高度。 高温、热加工、有特殊要求和人员较多的建筑物应避免西晒。
GBZ 1-2010第4.2.2.2
噪声与振动较大的生产设备应安装在单层厂房内。如设计需要将 这些生产设备安置在多层厂房内时,则应将其安装在多层厂房的 底层。对振幅大、功率大的生产设备应设计隔振措施。
GBZ70尘肺病诊断标准 GBZ71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诊断(总则) GBZ72职业性急性隐匿式化学物中毒的诊断规则 GBZ73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性呼吸系统疾病诊断标准 GBZ80职业性急性一甲胺中毒诊断标准 GBZ81职业性磷中毒诊断标准 GBZ82煤矿井下工人滑囊炎诊断标准 GBZ83职业性慢性砷中毒诊断标准 GBZ84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诊断标准 GBZ85职业性急性二甲基甲酰中毒诊断标准 GBZ86职业性急性偏二甲基肼中毒诊断标准 GBZ87职业性慢性铊中毒诊断标准 GBZ89职业性汞中毒诊断标准 GBZ90职业性氯乙烯中毒标准 GBZ91职业性急性酚中毒诊断标准
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代号由大写汉语拼音字母构 成。强制性标准的代号为“GBZ”,推荐性标 准的代号为“GBZ/T”。
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编号由国家职业卫生标 准的代号、发布的顺序号和发布的年号构成。示 例:
GBZXXXX-XXXX、GBZ/TX XXX-XXXX;
(一)工作场所作业条件的卫生标准
GBZ 1-2010第7.2.4.1
生活用室的配置应与产生有害物质或有特殊要求的车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隔开,应尽 量布置在生产劳动者相对集中、自然采光和通风良好的地方。
职业卫生管理知识培训教材(PPT72页)
2.解读职业病防治法
2.解读职业病防治法
职业病防治法
现行职业病防治法自2016年7月2日 起施行。该法对职业病的预防、治疗 和职业病待遇保障各环节作了规范。 面对经济发展中出现的职业病防治新 局面,根据2016年7月2日第十二届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 一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 国职业病防治法〉等六部法律的决定》 第二次修正)。
1.职业病及职业卫生基本知识
职业病的基本特征
有一定的临床特征。许多职业病临床表现和病程进展上各有其相 对的特点,如矽肺须在接触矽尘数年至十年以上才会发病,X线 胸片有特殊的结节性和间质性改变,病情并不因脱离接触粉尘而 停止进展,慢性苯中毒则多在长期接触苯之后逐渐出现血象改变, 早期多表现为白细胞减少,及时调离病情多能恢复。 疗效不够满意。多数职业病尚无特效治疗药物,而以对症治疗为 主,其疗效往往不够理想。 职业病是完全可以预防的。职业病是职业病危害因素所引起的疾 病,只要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使劳动者免于接触这些有害因素, 减少职业病的发生。
1.职业病及职业卫生基本知识
1.职业病及职业卫生基本知识
职业病的概念
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统称用人单位)的 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 等患病主体是企业、事业单位或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
必须是在从事职业活动的过程中产生的 必须是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职业病危 害因素引起的 必须是国家公布的职业病分类和目录所列的职业病。
1.职业病及职业卫生基本知识
职业病危害因素
职业病危害因素是指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 各种危害的因素。 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主要有: 各类生产性粉尘,含游离台二氧化硅的矽尘、煤尘、打磨出来的 粉尘等; 化学毒物:苯、铅、汞、CO、有机磷农药等; 电离辐射:X射线、α射线、β射线、γ射线等; 物理因素:高温与热辐射、噪声、振动、高低气压等; 生物因素:森林脑炎病毒、炭疽杆菌等;
职业卫生培训教材
职业卫生培训教材职业卫生是指通过预防、控制和管理工作中可能导致职业病或健康危害的因素,保护和改善职工的身体健康的学科和活动。
职业卫生培训是为了提高职工对职业卫生知识的了解和掌握,使其能够预防和应对职业危害,保障自己的身体健康。
下面是一个关于职业卫生培训教材的篇幅在2000字左右的示例。
第一章: 职业卫生概述1.1 职业卫生的定义和意义- 职业卫生的定义- 职业卫生的意义1.2 职业病的概念和分类- 职业病的定义- 职业病的分类1.3 职业卫生的工作原理- 预防为主- 控制和检测第二章: 职业卫生管理体系2.1 职业卫生管理体系的构成- 职业卫生管理体系的概念- 职业卫生管理体系的构成要素2.2 职业卫生法律法规- 职业卫生法律法规的概述2.3 职业卫生风险评估与控制- 职业卫生风险评估的意义- 职业卫生风险控制的方法第三章: 职业病防护与诊断3.1 职业病的防护措施- 职业病防护的基本原则- 职业病防护的具体措施3.2 职业病的诊断和鉴定- 职业病的诊断方法- 职业病的鉴定程序第四章: 职业卫生知识和技能4.1 职业卫生知识- 职业卫生的基本知识- 职业病的病因和表现4.2 职业卫生技能- 职业卫生检测方法和操作技能- 职业卫生设备的使用和维护第五章: 职业卫生宣传与教育5.1 职业卫生宣传的方法- 职业卫生宣传的目的和意义- 职业卫生宣传的方法和形式- 职业卫生教育的目标和内容- 职业卫生教育的方法和策略第六章: 职业卫生监测与评估6.1 职业卫生监测的种类和方法- 职业卫生监测的种类- 职业卫生监测的方法6.2 职业卫生评估与改善- 职业卫生评估的流程- 职业卫生改善的措施和效果评估第七章: 职业卫生事件应急处理7.1 职业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原则- 职业卫生事件的定义和分类- 职业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原则7.2 职业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步骤- 职业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程序- 职业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技能和方法结语这是一个简单的职业卫生培训教材的提纲,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补充和修改。
职业卫生知识培训教材3(职业病危害预防和控制的基本知识)
一、职业病危害与职业病的基本概念 二、生产过程中的危害因素 三、危害因素的预防方法 四、劳保用品种类及使用注意事项
一、职业病危害与职业病的基本概念
职业卫生的基本概念:
职业卫生又称为劳动卫生,主要以人群和作业 环境为对象,旨在创造安全、卫生和高效的 作业环境,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生命质量, 保护劳动者的健康,促进国民经济的可持续 发展。
4、职业病的特点:
⑴病因明确:具有特异性。病因即职业病危害因素。在控制病 因或作用条件后,可以消除或减少发病。
⑵病因可测:所接触的病大多是可以检测和识别的,而且其强 度或浓度需要达到一定程度,才能使劳动者致病。
⑶群体性:接触相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工人常集体发病;即在 接触同一有害因素的人群中,常有一定数量的发病率。
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 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作业 过程中产生的其它职业有害因素
2、什么叫职业病?
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
(统称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
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等因素而引起的
疾病。2002年5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职业性病损
在实际工作中,劳动者长期在不良的劳动条件下从 事生产劳动,或由于意外事故的发生,职业性有害 因素就可能使劳动者的健康受到损害而造成职业性 病损,包括工伤、职业病和工作有关的疾病。
工伤:多见于意外事故。 职业病 :由职业性有害因素引起的特定疾病。国
家规定的法定职业病10大类115种。 工作有关疾病:与工作有一定关系,但也见于非职
(1) 原料的开采与提炼。 (2) 材料的搬运与贮藏。 (3) 材料加工及准备。 (4) 加料。 (5)化学反应。 (6) 反应完成后的操作。 (7) 辅助操作。 (8) 生产中应用。 (9) 其他有些作业虽未使用有毒物质,但在特定情况下亦可
职业卫生培训教材
职业卫生培训教材职业卫生是指通过对工作环境、工作方式和工作条件的科学研究和控制措施,预防和控制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受到的有害因素的伤害,保护和促进工作人员的健康的一门科学。
职业卫生培训教材是为了提高职业卫生知识的掌握和实践能力,保障员工的工作环境和健康,提高工作效益而编写的教材。
本教材从职业卫生的基本原理、职业危害因素的种类和防护方法、职业卫生管理以及职业卫生监测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全面展示了职业卫生领域的相关知识和实践案例。
第一章:职业卫生概述1.1 职业卫生的定义和目标1.2 职业卫生的重要性和意义1.3 职业卫生的发展历程1.4 职业卫生的相关法律和政策第二章:职业危害因素与防护2.1 物理因素2.1.1 噪音2.1.2 振动2.1.3 光照2.1.4 温度2.1.5 辐射2.1.6 气候条件2.2 化学因素2.2.1 有害化学物质的种类和特点2.2.2 有害化学物质的防护方法2.2.3 危险品的储存和管理2.3 生物因素2.3.1 常见的职业病原体2.3.2 职业暴露与职业病的关系2.3.3 防护措施和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第三章:职业卫生管理3.1 职业卫生管理体系3.1.1 职业卫生管理的基本要素和原则3.1.2 职业卫生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3.1.3 职业卫生管理体系的审核和改进3.2 职业卫生管理措施3.2.1 职业卫生政策和目标3.2.2 职业卫生计划和预算3.2.3 职业卫生培训和教育3.2.4 职业卫生监测和评估第四章:职业卫生监测4.1 职业卫生监测的概念和目的4.2 职业卫生监测的方法和步骤4.3 职业卫生监测数据的分析和应用4.4 职业卫生监测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第五章:职业卫生实践案例5.1 职业卫生在制造业的应用5.2 职业卫生在建筑业的应用5.3 职业卫生在医疗行业的应用5.4 职业卫生在矿业的应用5.5 职业卫生在农业的应用总结部分本教材通过对职业卫生的介绍和实践案例的分析,全面展示了职业卫生的相关知识和实践方法,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职业卫生的重要性和实施步骤,提高工作效益和员工健康。
职业卫生培训教材
职业卫生培训资料(1)职业卫生(劳动卫生或工业卫生) 是一门研究劳动作业环境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或危害程度,从而提出如何改善劳动作业环境、防止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侵袭,预防发生职业病的学科。
(2)作业场所是指劳动者进行职业活动的全部地点。
(3)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4)职业病危害是指可能导致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发生职业病的各种危害。
(5)职业病危害因素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劳动过程中和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危害劳动者健康的有害因素。
(6)职业病危害事故是指在职业活动中因职业病危害因素引起的急、慢性职业病及死亡的事件。
(7)职业健康监护是指对职业人群实行的预防职业病危害,提高员工健康水平为目的的健康监护。
一、生产性噪声的危害和防治1 噪声定义从主观讲,一切不希望存在的干扰声都可称之为噪声。
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一切声音都可视为生产性噪声。
例如:生产过程中机械运转、摩擦、撞击发出的声音,风机、汽笛、泵以及变压器发出的声音等。
2 噪声对人体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噪声对人的危害是多方面的。
噪声可以使人耳聋,还可能引起高血压、心脏病、神经官能症等疾病。
噪声还污染环境,影响人的心理,造成人的烦恼,降低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
特别强烈的噪声还能损坏建筑物、影响仪器设备等的正常运行。
噪声对人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影响休息和睡眠2.2 听力和听觉器官的损伤人听觉器官的适应性是有一定限度的,长期在噪声的作用下,听力逐渐减弱,引起听觉疲劳。
若长年累月置于强烈噪声的反复作用下,内耳器官将发生器质性病变,造成永久性听阈位移,也叫噪声性耳聋。
在一次或数次极强如猛烈的爆炸声会震破耳鼓,严重的会导致全聋。
2.3 引起心血管系统的病症和神经衰弱噪声可以使交感神经紧张,表现为心跳加快,心律不齐,血压有波动,心电图阳性率增高,噪声引起神经衰弱症侯群,如头痛、头晕、失眠、多梦、乏力、记忆力衰退、心悸、恶心等。
职业健康卫生知识培训教材PPT课件
12
4、尘肺:是因长期吸入生产性有害粉尘引起的肺部 弥漫性纤维化改变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5、粉尘与尘肺病预防防尘的主要措施: 1)加强宣传教育,使防尘工作成为员工的自觉行 动; 2)工艺改革和技术改造,这是消除粉尘危害的根本 途径; 3)湿式作业,可防止粉尘飞扬,降低环境粉尘浓度; 4)加强通风及抽风措施,将工作面的含尘空气抽出, 并将新鲜空气送入工作面; 5)加装防尘罩,把生产性粉尘的发生源密闭起来; 6)个人防护,采取个人防护措施和增强体质; 7)维修管理,加强技术管理,建立必要的防尘制度; 8)定期检测环境空气中粉尘浓度,对接触者进行定 期的健康检查。
行政人事部
1
1、什么是职业卫生? 职业卫生是指人们在从事行业和工作活动中, 保持符合保护健康、防止疾病所必须的情况、状 况以及达到这种状态所实施的行为和过程。 2、什么是职业危害?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哪几类? 职业危害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由于受不 良的生产条件和工作环境的影响,给劳动者带来危 险和伤害,其中包括事故和疾病等多种危害因素对 人体的伤害。 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 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 产生的其它职业有害因素。
10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中暑预防 防暑降温措施为:合理设计工艺流程,隔热及通风, 加强个人防护及医疗预防。 急 救:迅速把病人移至阴凉处,平卧休 息。 用冷水擦洗全身,并逐步降低水的温度。在头部、 腋窝、股窝处可用井水或冰袋敷之,以加快散热。 与此同时,用扇子或电扇吹风, 帮助散热。 针刺人中、曲池、百会穴位。 口服人丹、藿香正气水等。 鼓励病人喝含盐的清凉饮料。 严重中暑者,经降温处理后,及早送往医院。
职业卫生培训教材
职业卫生培训教材(一)职业卫生基础知识一、职业卫生法律法规与标准职业病防治法2011年12月31日起实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以保护广大劳动者健康权益为主旨,规定了我国在预防、控制和排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中的各种法律制度。
该法律肯定的职业病防治法律关系主体有:政府卫生及相干行政部门,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劳动者以及承当职业卫生检测、体检和职业病诊断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单位等四方。
法律明确了上述四方之间的行政和民事法律关系,并分别规定了各自的权益义务、法律地位、法律责任。
《职业病防治法》确立了我国职业病避免所采取的“控制职业病危害源头、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分类管理、综合治理”的策略;明确了用人单位在职业病防治中的职责和义务;突出了劳动者健康权益遭到法律保护;规定了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在职业病防治监管中的职责;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的职能以及各法律关系主体违背《职业病防治法》应承当的法律责任。
《职业病防治法》的颁布,是我国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与国际接轨的重要步骤,也是我国政府在职业卫生和安全管理方面,实行与国际劳工组织、国际标准化组织、世界贸易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所签署的公约或许诺的重要体现。
其他职业病防治法相干配套法规与规章为使《职业病防治法》规范地施行,《职业病防治法》正式颁布后,卫生部相继发布了一系列与《职业病防治法》相干的配套卫生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其中包括《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管理办法》、《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管理办法》、《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办法》、《职业病危害事故调查处理办法》等都是职业病防治法律体系的组成部分,同时具有法律效率。
我单位员工应当接受职业卫生培训,遵照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依法参与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
二、职业病危害与职业病基本概念1、我国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方针是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2、职业病危害是指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
职业卫生培训教材
作 业 点
人 浓 浓 倍 >10 > > 40 > 70 - -
>
=-
4000 6000 6000
数度度数
10 70 -
40
名
称
2020/9/24
防尘综合措施
• 改革工艺,采用新技术(治本措施 )
• 湿法作业,水力抑尘(简便、经济 )
• 密闭尘源 • 通风除尘 • 定期检查 • 个体防护
2020/9/24
疾病
• 职业性肿瘤 • 其他职业病
2020/9/24
职业病
• 职业病的特点及防护 病因明确 病因可检测,需达到一定程度才会
产生职业病 群体性发病
2020/9/24
生产性粉尘危害及防护
• 粉尘来源及分类 • 粉尘的理化特性 • 粉尘的危害 • 粉尘危害的评定 • 防尘综合措施 • 主要除尘技术
2020/9/24
2020/9/24
生产性毒物及其危害
• 生产性毒物与职业中毒概念
生产性毒物:在生产过程中所使用或产生 的毒物
中毒:毒物进入人体后,与人体组织发生 化学或生化物理作用,并在一定条件 下,破坏人体生理机能,引起某些器 官和系统发生暂时性或永久性的病变
职业中毒:在劳动过程中,由于生产性毒 物引起的中毒
2020/9/24
主要除尘技术
• 机械除尘器 重力沉降室 惯性除尘器 旋风除尘器
• 电除尘器 干式静电除尘器 湿式静电除尘器
• 湿式除尘器 水浴除尘器 泡沫除尘器 湿式漩流除尘器 湿式过滤除尘器
• 过滤除尘器 袋式除尘器
2020/9/24
生产性毒物危害及防护
• 生产性毒物及其危害 • 生产性毒物的管理 • 生产性毒物的防治措施
职业卫生培训教材
职业卫生培训资料(1)职业卫生(劳动卫生或工业卫生) 是一门研究劳动作业环境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或危害程度,从而提出如何改善劳动作业环境、防止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侵袭,预防发生职业病的学科。
(2)作业场所是指劳动者进行职业活动的全部地点。
(3)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4)职业病危害是指可能导致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发生职业病的各种危害。
(5)职业病危害因素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劳动过程中和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危害劳动者健康的有害因素。
(6)职业病危害事故是指在职业活动中因职业病危害因素引起的急、慢性职业病及死亡的事件。
(7)职业健康监护是指对职业人群实行的预防职业病危害,提高员工健康水平为目的的健康监护。
一、生产性噪声的危害和防治1 噪声定义从主观讲,一切不希望存在的干扰声都可称之为噪声。
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一切声音都可视为生产性噪声。
例如:生产过程中机械运转、摩擦、撞击发出的声音,风机、汽笛、泵以及变压器发出的声音等。
2 噪声对人体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噪声对人的危害是多方面的。
噪声可以使人耳聋,还可能引起高血压、心脏病、神经官能症等疾病。
噪声还污染环境,影响人的心理,造成人的烦恼,降低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
特别强烈的噪声还能损坏建筑物、影响仪器设备等的正常运行。
噪声对人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影响休息和睡眠2.2 听力和听觉器官的损伤人听觉器官的适应性是有一定限度的,长期在噪声的作用下,听力逐渐减弱,引起听觉疲劳。
若长年累月置于强烈噪声的反复作用下,内耳器官将发生器质性病变,造成永久性听阈位移,也叫噪声性耳聋。
在一次或数次极强如猛烈的爆炸声会震破耳鼓,严重的会导致全聋。
2.3 引起心血管系统的病症和神经衰弱噪声可以使交感神经紧张,表现为心跳加快,心律不齐,血压有波动,心电图阳性率增高,噪声引起神经衰弱症侯群,如头痛、头晕、失眠、多梦、乏力、记忆力衰退、心悸、恶心等。
2023年职业卫生培训教材
2023年职业卫生培训教材第一章:职业卫生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500字)1.1 职业卫生的定义和范围- 职业卫生是指通过预防和控制工作环境中有害因素对员工身心健康的危害,保护员工免受职业病和职业危害的伤害。
- 职业卫生涉及工作环境、工作方式、工作条件等多个方面,包括物理、化学、生物等各类有害因素。
1.2 职业卫生的重要性- 职业卫生的实施有助于保护员工的健康和安全,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生产质量。
- 职业卫生也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对工作场所健康安全的要求,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方面。
第二章:常见的职业病及其防控措施(1000字)2.1 尘肺病的防控- 介绍尘肺病的病因和流行病学特点。
- 分析尘肺病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包括改善工作环境、佩戴个人防护用品等。
2.2 化学中毒的防控- 介绍常见的化学中毒病例和其危害。
- 强调正确使用化学物品和佩戴个人防护装备的重要性。
- 提供化学物品的储存和处理建议。
2.3 噪声危害的防控- 解释噪声对员工健康和安全的危害。
- 强调采取控制噪声危害的技术措施,如降噪设备的使用和工作环境的改良。
- 介绍个人防护措施,如佩戴耳塞、耳罩等。
2.4 辐射危害的防控- 分析不同类型辐射的危害和防控方法。
- 介绍辐射防护器材的选择和使用。
第三章:职业卫生管理体系(1000字)3.1 职业卫生管理体系的基本要素- 介绍职业卫生管理的基本理念和目标。
- 分析职业卫生管理体系的基本要素,包括政策、组织、计划、实施、检查和持续改进。
3.2 职业卫生责任及权利- 强调企业应当落实职业卫生的责任和义务。
- 分析职业卫生权利的保障和实现途径。
3.3 职业卫生培训和教育- 介绍职业卫生培训的必要性和目标。
- 提供职业卫生培训的内容、方法和工具。
第四章:职业卫生事故的应急处理(500字)4.1 职业卫生事故的定义和类型- 定义职业卫生事故和其分类。
- 强调危险源的排查和事故预防的重要性。
4.2 职业卫生事故应急处理体系- 介绍职业卫生事故应急处理的基本要素,包括组织机构、应急预案、应急措施等。
职业卫生健康培训教材
职业卫生健康培训教材二〇一六年一月职业卫生知识培训讲义第一部分职业卫生知识的基本概念1职业卫生是一门研究劳动作业环境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或危害程度;从而提出如何改善劳动作业环境、防止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侵袭;预防发生职业病的学科..2作业场所是指劳动者进行职业活动的全部地点..3职业病: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所称的定义;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4职业病危害是指可能导致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发生职业病的各种危害..5职业病危害因素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劳动过程中和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危害劳动者健康的有害因素..6职业病危害事故是指在职业活动中因职业病危害因素引起的急、慢性职业病及死亡的事件..7职业健康监护是指对职业人群实行的预防职业病危害;提高员工健康水平为目的的健康监护..第二部分职业卫生知识一职业卫生知识概述1.职业卫生工作方针与工作内容职业卫生工作是为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危害;保护和增进劳动者健康;提高工作生命质量;依法采取的一切卫生技术或者管理措施..它的首要任务是识别、评价和控制不良的劳动条件;保护劳动者的健康..目前;国家职业卫生工作遵循“为人民健康服务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两为”方针;在业务管理上实行“预防为主;分类管理、防治结合;综合治理”原则..基本工作有三个层面;即:①职业性有害因素监测评价;②接触有害因素作业工人健康监护;③职业病患者诊断和治疗..2.职业有害因素与职业病在生产环境和劳动过程中;存在的多种对人体健康有害的因素;可以分为五大类: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生理因素和环境因素;统称为职业性有害因素..其中;与生产过程有关的职业性有害因素有化学因素、物理因素和生物因素;与劳动过程有关的职业性有害因素是生理因素;与作业场所环境有关的职业性有害因素是环境因素..在一定条件下;职业性有害因素直接作用于人体;损害健康;所引起的疾病;被称为职业病..职业性有害因素种类较多;所引起的疾病各不相同;因而职业病并不仅限某一种疾病;而是许多疾病的总称..按照国际惯例;凡是经国家政府主管部门明文规定的职业病;称为法定职业病..法定职业病患者依法享有特定的补偿待遇..法定职业病划定范围的大小;世界各国并不完全一致..各个国家主要依据本国经济条件、技术水平和对职业病的认识来确定.. 目前我国职业病的分类和目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规定、调整并公布..4.职业病预防原则与基本措施职业病的预防遵循三级预防原则;即:①一级预防;从根本上着手;使劳动者尽可能不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或控制作业场所有害因素水平在卫生标准允许限度内..②二级预防;对作业工人实施健康监护、早期发现职业损害;及时处理、有效治疗、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③三级预防;对乙患职业病的患者积极治疗;促进健康..三级预防的关系是:突出一级预防;加强二级预防;做好三级预防..落实三级预防的基本措施有:①实施劳动卫生监督;包括预防性和经常性卫生监督;以及事故性处理..新建、扩建、改建工程项目的卫生防护设施“三同时”验收是其重要的内容;②降低有害因素浓强度..常见的卫生技术措施有从工艺上改进、防止有害因素逸散;推广运用低毒;无毒的材料或技术;配置个人防护用品、通风防尘等;③职业性健康体检..已成为常规的措施有就业职业性体检;定期职业性体检和离退休职业性定检..5.职业病的管理职业病管理已由传统式的行政管理、经验管理转向依法监督管理..各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是管理主体;它依据有关职业卫生法规的授权;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遵守劳动卫生法规的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对违反职业卫生法规、危害劳动者健康的行为追究法律责任..现有的法规..目前在用的职业卫生法规均为行政法规和地方法规;主要有三类;即:①国务院颁布的有关法规;有防尘防毒;尘肺病防治;女工劳动保护条例;决定或规定等;②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或有关部门联合颁布的规章..如劳动卫生标准;职业病诊断标准、健康监护规定、职业病管理办法等;③省级政府或省人大颁布的法规或规章..职业病报告管理..有卫生监督统计报告、重大职业中毒事故紧急报告等制度..职业病范围及职业病患者的处理办法..有职业病范围规定;统计报告管理体系;职业病患者待遇规定等项..6.职业禁忌证劳动者原有的疾病或潜在的病症;容易因接触职业性因素而加重;或发生职业病或“工作相关疾病”;因而不宜从事某种作业;这些机体异常功能状态或疾病称为职业禁忌证..如神经精神疾病患者不宜从事锰作业;患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者不能从事钒作业..职工在参加工作上岗前应进行健康检查;以确定有无该工种的职业禁忌症;是否适合该工种工作..在工作岗位变动或长期病假复工前;也应进行健康筛检..从事某项工作后;每隔一定时间进行体检;与上岗前体检资料作比较;藉以评价有无职业危害的损伤..对有职业禁忌证的职工;应按规定不得上岗工作..对在岗职工;一旦发现职业禁忌证;应及时调离;改作其他工作..对已经治愈的职业禁忌证职工;则可从事原工作..7.职业病及职业性外伤致残程度鉴定为配合职工工伤与职业病的保险与赔偿法规实施;我国于1996年颁布了<<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标准>>GB-J16180-1996;用以规范有关授权机构对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工伤或患职业病后;于国家社会保险法规所规定的医疗期满时通过医学检查对伤残失能程度的判定..根据“标准”规定;申办致残程度鉴定须服从2个规定;一是须先获得工伤、职业病证明..工伤者须由当地劳动部门出具证明;职业病必须由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具有职业病诊断权的医疗卫生机构出具证明..二是致残程度鉴定权由有关授权机构行使;即由授权机构作出的判定结论才有效..致残程度主要依据器官损伤、功能障碍及其对医疗与护理的依赖程度;并还考虑由于伤残引起的社会心理因素影响进行综合判定分级..残情划分为十级;残情程度依级别值由小到大递减;1级最重;10级最轻..8.女工职业卫生保护女工健康是我国一贯的政策..由于妇女的生理特点;某些生产性有害因素对妇女健康具有较大的或特殊的影响;故应特别重视女工的职业卫生和劳动保护..妇女不宜从事持续负重20-25Kg以上的重体力劳动;不宜从事高温或低温环境作业、不会引起全身强烈振动的作业、长期强制体位的作业以及有发生意外事故的高度危险的作业要加强经期、孕期、产期、哺乳期的劳动保护..女工在月经期不应从事高空、装御、搬运及接触冷水的作业..怀孕女工应暂时调离以下作业岗位:毒物浓度超过国家卫生标准的高温及高温作业岗位、全身性振动的作业岗位..怀孕女工不应延长工作时间和参加夜班作业..在围产期;应尽可能做到产前休息14天;产假满恢复工作时;先安排一定时间的过渡性工作;使女工逐渐适应..在哺乳期要保证国家规定的哺乳时间;并应尽可能暂时脱离接触有毒物质的作业..工厂哺乳室应必须有卫生设备;使女工在哺乳前能换下工作服并将手洗净..二、有害工作环境、职业性危害因素及控制一有害工作环境、职业性危害因素1、什么是有害工作环境有害工作环境是指劳动者进行生产活动时;有害于身体健康的环境空间的总称..有害工作环境一般是指高温、高寒、井下、剧毒、高噪声、高浓粉尘、大振动、强辐射等工作环境和场所..劳动者在这种环境下生产、劳动;如果超过一定限度;并且持续到一定时间;则可能产生不同的有害后果..比如;有害因素引起身体外表的改变;如皮肤色素沉着等;有害因素降低对一般疾病的抵抗能力;出现患病率增高的情况;有害因素造成特定的功能性和器性病理改变;引起职业病等..各国非常重视这些工作环境对职工的危害情况;一般都通过加强劳动保护;改善环境条件的措施;同时;建立社会保险制度;对在有害工作环境中工作的劳动者规定了比较优厚的保险待遇..2、什么是职业性有害化学因素化学因素是引起职业病的常见的职业性有害因素..它主要包括生产性毒物和生产性粉尘..生产性毒物是指生产过程中形成或应用的各种对人体有害的物质..生产性毒物包括窒息性毒物;如一氧化碳、氰化物、甲烷、硫化氢、二氧化碳等;刺激性毒物;如氯气、氨气、二氧化硫、光气、氯化氢、苯及其化合物、甲醇、乙醇、硫酸蒸气、硝酸蒸气、高分子化合物等;血液性毒物;如苯、苯的硝基化合物、氮氧化物、亚硝磷盐、砷化氢等;神经性毒物;如铅、汞、锰、四乙基铅、二硫化碳、有机磷农药、有机氯农物、汽油、四氯化碳等..生产性粉尘是指能够较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的固体微粒..它包括三类:无机性粉尘、有机性粉尘和混合性粉尘..无机性粉尘包括矿物性粉尘;如砂、煤、石棉等;金属性粉尘、如铁、铅、铜、锰、锡等效金属及其化合物粉尘等;人工无机性粉尘;如玻璃纤维、水泥、金钢砂等..有机性粉尘包括植物性粉尘;如烟草、木材尘、棉、麻等;动物性粉尘;如毛发、骨质尘等;人工有机粉尘;如有机染料、人造纤维尘、塑料等..混合性粉尘是指无机性粉尘与有机性粉尘两种或两种以上混合存在的粉尘;如合金加工尘、煤矿开采时的粉尘、金属研磨尘等..3、什么是职业性有害物理因素职业性有害物理因素主要包括:1不良的气候条件;如高温、高寒、高湿、热辐射等;2异常的气压;如高气压、低气压等..3生产性振动、噪声;4非电离辐射;如红外线、微波、紫外线、激光、高频电磁场、无线电波等;5电离辐射;如X射线、α射线、β射线、γ射线、宇宙线等..4、什么是职业性有害生物因素职业性有害生物因素主要指病原微生物和致病寄生虫;如布氏杆菌、炭疽杆菌、森林脑炎病毒等..5、与劳动过程有关的职业性有害因素具体包括什么与劳动过程有关的职业性有害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劳动强度过大;或者劳动的安排与劳动者的生理状态不适应..2劳动组织不合理;比如劳动时间过长;休息制度不合理等;3长时间重复某一个单调动作;长时间处于某种不良体位;4个别器官或系统过于紧张..6、与作业场所环境有关的职业性有害因素具体包括什么与作业场所有关的职业性有害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作业场所的设计不符合有关卫生标准和要求;如厂房狭小;车间布置、厂房建筑布局不合理等;2缺乏必要的卫生技术设施;如缺乏采暖设施、通风换气设施、防暑降温设施、防噪防振设施、防尘防毒设施、防射线设施、照明亮不足等;3缺乏完备的安全防护设施;个人防护用具的使用方法不正确;防护用具本身存在缺陷等..二作业环境与职业危害控制控制措施的种类如下:1.替代使用更为安全的工艺方法或者材料取代现有的工艺方法或材料;这是要优先考虑的措施..2.对生产线进行隔离或封闭通过重新布置工艺流程或者设备;或者使用物理屏障的方法;对生产线进行隔离或封闭..3.局部通风在污染物的源头附近将其捕捉;在污染物进入到空气或操作人员的呼吸带之前;用特制的排放它的通风装置将其排除..局部通风系统有4个主要部件;每个都要有效地保养..1罩――收集点;2排气管――送走污染物;3空气净化装置―例如活性炭过滤器;用于防止进一步污染..4风扇――驱动空气;使污染物排出系统..局部通风系统的有效性;与气罩的设计、尺寸、气流速度、收集点与污染源间的距离等相关..4.全面或稀释通风通过打开的门或者使用屋顶风扇或风机等辅助通风设备来形成自然空气的运动;达到使污染物稀释的目的..这种方法;仅在下面条件下才能考虑采用:1污染物数量很小;2在通风区域内;污染物的产生是均匀的;3污染物的毒性低..5.良好的清洁条件这包括对物料的溅落、容器的破裂和损坏采取预防及处理的措施;对物料在敞口情况下的使用进行限制等..6.减少暴露时间了解了毒物的剂量反应效应;可以采取减少暴露在该毒物下时间的措施..要注意的是;高剂量的短期暴露;也可能造成伤害..7.员工培训说明存在的危害和可能出现的风险;强调采用控制措施的重要性;掌握控制方法和相关技术;以及个人的需要采取的预防措施..8.个人防护用具当使用前述各项控制方法后;还不能充分地降低伤害的风险时;必须使用个人防护用具..9.辅助设施为工人提供定时的洗涤、淋浴和清洁的个体防护用具;使他们保持良好的职业健康状态..配备足够的急救用品和应急设施;减轻危害的后果..10.医学监测定期的医学监测能够发现健康不良的早期症状;确认由于暴露在作业场所有害物质下造成的后果..医疗人员和经过训练的主管人员都可以进行这项工作..三、常见职业病危害因素与控制一噪声使人心理上认为是不需要的;使人厌烦的;起干扰作用的声音统称为噪音..在生产中;由于机器转动;气体排放;工件撞击与摩擦所产生的噪声;称为生产性噪音或工业噪声..1.噪声的分类噪声可归纳为以下三类:1空气动力噪声;由于气体压力变化引起气体扰动;气体与其它物体相互作用所致..例如;各种风机、空气压缩机、风动工具、喷气发动机、汽轮机等;由于压力脉冲和气体排放发出的噪声..2机械性噪声、机械撞击、摩擦或质量不平衡旋转等机械力作用下引起固体部件振动所产生的噪声..例如;各种车床、电锯、电刨、球磨机、砂轮机、织布机等发出的噪声.. 3电磁性噪声由于磁场脉冲;导致伸缩引起电气部件振动所致..如电磁式振动台和振荡器、大型电动机、发电机和变压器等产生的噪声..生产场所的噪声源很多;即使一台机器也能同时产生上述三种类型的噪声..大多数生产性噪声的频率多属宽频带、中高频噪声;声压一般比较高;有的可高达120―130分贝A..2.噪声对人体的影响噪声对人体的作用分为特异的对听觉系统和非特异的其他系统两种..暴露在噪声环境下;会造成下述听力损伤..1急性反应1急性听力损伤:由射击、爆炸等造成;通常是可以恢复的..2暂时听阈位移:短期暴露在噪声中;引起听觉疲劳;离开噪声环境后可恢复;恢复时间长短根据接触噪声的强度和时间而不同..2长期效应1永久性听闻位移:因长时间暴露而造成;影响内耳感音器官;由功能性改变发展为器质性退行性病变;听力损失不能完全恢复..2噪声性耳聋:因长时间暴露而造成;由早期的高频3000―6000Hz下降;进展为语言频率500、1000、2000Hz的下降;感觉语言听力发生障碍..不能恢复;3耳鸣:耳鸣也会在没有预兆的情况下;从急性的短期效应变成长期的;甚至是不可恢复的..长期接触噪声;还会对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及消化系统产生影响;加高血压、心脏疾患;失眠烦燥;消化不良、胃溃疡等..因此;暴露于强噪声环境的作业人员应定期检查听力..3.噪声的控制噪声控制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工程控制在设备采购上;要考虑设备的低噪声、低振动..在操作旋转式和往复式设备时;要尽可能地慢..2方向和位置控制把噪声源移出作业区或者转动机器的方向..3封闭将产生噪声的机器或其他噪声源用吸音材料包围起来..不过;除了在全封闭的情况下;这种做法的效果有限..4使用消声器当空气、气体或者蒸气从管道中排出时或者在其中流动时;用消声器可以降低噪声..5外包消声材料作为替代密封的办法;用在运送蒸气及高温液体的管子的外面..6减振采用增设专门的减振垫、坚硬肋状物或者双层结构来实现..7屏蔽在减少噪声的直接传递方面;是有效的..8吸声处理从声学上进行设计;用墙壁和天花板来吸收噪声..9隔离作业人员在高噪声作业环境下;无关人员不要进入..短时间地进入这种环境而暴露在高声压的噪声下;也会超过允许的每日剂量..10个体防护提供耳塞或者耳罩..这应该被看成是最后一道防线..需要配戴个体防护用具的区域要明确标明;对用具的使用及使用原因都要讲清楚;要有适当的培训..噪声的卫生标准:工业企业的生产车间和作业场所的工作地点的噪声标准为85分贝A..现有工业企业经过努力;暂时达不到标准时;可适当放宽;但不得超过90分贝A..对每天接触噪声不到八小时的工种;根据企业种类和条件;相应放宽..二振动振动是指物体在外力作用下;以中心位置为基准呈往复振荡的现象..生产过程中的生产设备、工具产生的振动称为生产性振动..1.常见的振动作业存在手臂振动的生产作业主要有以下几类..锤打工具:以压缩空气为动力;如凿岩机、选煤机、混凝土搅拌机、倾卸机、空气锤、筛选机、风铲、捣固机、铆钉机、铆打机等..手持转动工具如电钻、风钻、手摇钻、油锯、喷砂机、金刚砂抛光机、钻孔机等..固定轮转工具如砂轮机、抛光机、球磨机、电锯等..2.振动对人体的影响振动病是在生产劳动中长期受外界振动的影响而引起的职业性疾病..按振动对人体作用的方式可分为全身振动和局部振动两种..常见局部振动对人体引起的影响;典型表现为发作性手指发白白指症..在生产中手臂振动所造成的危害;较为明显和严重;国家已将手臂振动的局部振动病列为职业病..3.振动的控制措施从工艺和技术上消除或减少振动源是预防振动危害最根本的措施;如用油压机或水压机代替气汽锤、用水爆清沙或电液清沙代替风铲清沙、以电焊代替铆接等..选用动平衡性能好、振动小、噪声低的设备;在设备上设置动平衡装置;安装减振支架、减振手柄、减振垫层、阻尼层;减轻手持振动工具的重量等..基础隔振是将振动设备的基础与基础支撑之问用减振材料橡胶、软木、泡沫乳胶、矿渣相等、减振器金属弹簧、橡胶减振器和减振垫等隔振;减少振源的振动输出;在振源设备周围地层中设置隔振沟、板桩墙等隔振层;切断振波向外传播的途径..个体防护穿戴防振手套、防振鞋等个人防护用品;降低振动危害程度..其中最重要的是防止手指受冷..国家标准GBJl0434―89作业场所局部振动卫生标准有相应规定;超过规定时按标准缩短接振时间..三高温1.高温危害1高温对人体的影响高温作业人员的作业能力随温度的升高而明显下降..研究资料表明;环境温度达到28℃时;人的反应速度、运算能力、感觉敏感性及运动协调功能都明显下降..普通作业人员的作业能力;35℃时仅为一般情况下的70%左右;重体力劳动作业人员的能力;30℃时只有一船情况下的50%一70%;35℃时则仅有30%左右..高温环境使劳动效率降低;增加操作失误率;引起中暑热射病、日射病、热痉挛、热衰竭;长期高温作业数年可出现高血压、心肌受损和消化功能障碍病症..高温作业的危害程度与气温、湿度、气流、辐射热和个体耐受性有关..国家标准GB 4200―84高温作业分级依据生产性热源、工作地点气温和劳动时间率将高温作业危害程度分为四个级别..GB 935―89高温作业允许持续接触热时间限值是依据工作地点温度和湿度、劳动强度制定的不适用于辐射强度超过12.56J/cm2.min或3卡/cm2的高温强辐射热和露天作业..2高温作业的防护措施高温作业的防护措施主要是根据各地区对限制高温作业级别的规定例如建设项目宜消除Ⅲ、Ⅳ级高温作业采取措施..1尽可能实现自动化和远距离操作等隔热操作方式;设置热源隔热屏蔽热源隔热保温层、水幕、隔热操作室间、各类隔热屏蔽装置..2通过合理组织自然通风气流、设置全面、局部送风装置或空调降低工作环境的温度..供应清凉饮料..3依据GB935―89高温作业允许持续接触热时间限值的规定;限制持续接触热时间..4使用隔热服等个人防护用品..解决高温作业危害的根本出路在于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防暑降温措施;主要是隔热、通风和个体防护..四、与职业工作有关的疾病与职业有关的疾病主要是指在职业人群中;由多种因素引起的疾病..它的发生与职业因素有关;但又不是唯一的发病因素;非职业因素也可引起发病..是在职业病名单之外的一些与职业因素有关的疾病;但常常是职工缺勤的重要因素;是职业卫生工作中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例如搬运工、铸造工、长途汽车司机、炉前工、电焊工;由于长期弯腰、下蹲、站立、躯干前屈等不良工作姿势所致的腰脊痛..长期固定姿势;长期低头;长期伏案工作所致的颈肩痛..钢琴手、小提琴手过多指腕运动而发生的手肌痉挛..长期吸入刺激性气体;粉尘而引起的慢性支气管炎..长期高度精神紧张而多发的高血压和冠心病、消化性溃疡病等等..下面举几个典型的例子:1.视屏显示终端VDT的职业危害问题近年来;由于微机的大量使用;视屏显示终端VDT 操作人员迅速增加..视屏显示终端操作人员的职业危害问题;已成为职业卫生工作中一个关注的重点..长时间操作VDT;可出现一种名为“VDT综合症”主要表现为神经衰弱综合症;肩颈腕综合症和眼睛视力方面的改变..这些症状经过休息一段时间可以恢复..2.疲劳导致的身体不适在从事作业过程中;体力负荷加重和精神负担心理压力加大达到一定程度;作业能力出现明显下降时;叫做疲劳..疲劳是人的一种正常的生理反应;是一种警示作用..可分为心理性疲劳和生理性疲劳..生理学也可分为局部疲劳和全身疲劳..疲劳时人的反应能力下降;疲劳状态可使错误率增加;严重的可导致事故发生..除此之外;疲劳状态如果不能及时恢复;长期的累积则可导致身体部分或全身各系统的变化;如局部的肩背痛、腰痛、全身的有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等的改变;以及引发各种疾病的发生..3.职业性肌肉骨骼慢性疾患主要是在工作过程中由于重复性的紧张劳损;出现紧张性颈部综合症、计算机键盘综合症、腰背痛等..明显的特征为受损部位的紧张、疼痛及活动受限;但X光片未见明显病理改变..主要表现为肩颈腕疼痛;僵硬、疲劳、痉挛、麻木、感觉异常、局部疼痛等..。
职业卫生培训教材
职业卫生培训教案职业卫生培训职业卫生培训教材(一)一、职业危害的基本概念职业危害定义:职业危害是指劳动者在从事职业活动中,由于接触生产性粉尘、有害化学物质、物理因素、放射性物质而对劳动者身体健康所造成的伤害。
二、职业危害的严重性从200年前的产业革命至今,无论是工业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无一例外地发生过不同程度的工伤事故和职业病,近年来,ILO统计数据表明全球发生各类事故125亿人次,死亡110万人,平均每秒有4人受到伤害,每100个死者中有7人死于职业事故,欧盟每年有8000人死于事故和职业病,发展中国家每年有21万人死于职业事故,1.5亿工人遭受职业伤害。
我国职业危害状况十分令人担忧,全国50多万个厂矿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危害,实际接触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2500万人以上,到1998年,全国累积尘肺患者542041人,累积死亡127147人,目前,无论从接触职业危害人数、职业病患者人数,职业危害造成的死亡人数及新发职业病人数,中国均局世界首位。
三、职业危害的严重后果1、职业危害损害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安全权利、健康权利、生命权利(人权)。
2、职业危害是劳动者及其家庭的灾难,成为影响社会安全、稳定的不利因素。
3、职业危害给国民经济造成巨大损失,每年职业病损失近百亿元。
4、职业危害有损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形象,成为国外攻击中国人权问题的借口。
四、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1、粉尘类2、放射性物质类3、化学物质类4、物理因素5、生物因素6、导致职业性皮肤病的危害因素7、导致职业性眼病的危害因素8、导致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的危害因素9、导致职业性肿瘤的职业病危害因素10、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五、职业病目录1、尘肺:矽肺、煤工尘肺、碳黑尘肺、滑石尘肺、电焊工尘肺等13种。
2、职业性放射疾病、外照射急性放射疾病、内照射放射病等11种。
3、职业中毒:汞及其化合物中毒、锰及其化合物中毒、氨中毒、氯气中毒、氮氧化和物中毒、苯中毒、四氯化碳中毒等56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职业卫生知识培训第一部分职业卫生知识的基本概念(1)职业病: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所称的定义,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2)职业病危害是指可能导致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发生职业病的各种危害。
(3)职业病危害因素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劳动过程中和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危害劳动者健康的有害因素。
(4)职业病危害事故是指在职业活动中因职业病危害因素引起的急、慢性职业病及死亡的事件。
(5)职业健康监护是指对职业人群实行的预防职业病危害,提高员工健康水平为目的的健康监护。
第二部分职业卫生知识、职业卫生知识概述1.职业卫生工作方针与工作内容职业卫生工作是为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危害,保护和增进劳动者健康,提高工作生命质量,依法采取的一切卫生技术或者管理措施。
它的首要任务是识别、评价和控制不良的劳动条件,保护劳动者的健康。
2.职业有害因素与职业病在生产环境和劳动过程中,存在的多种对人体健康有害的因素,可以分为五大类: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生理因素和环境因素,统称为职业性有害因素。
目前我国职业病的分类和目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规定、调整并公布。
2002年4月18日新公布的职业病目录范围共有十类、115种。
尘肺有13种:如矽肺、煤工尘肺、石棉肺、水泥工尘肺、电焊工尘肺等;职业性放射性疾病有11种:如外照射急性、亚急性、慢性放射病,放射性皮肤病等;职业中毒56种:如铅、苯、汞、锰、有机磷农药中毒等;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5种:如中暑、高原病等;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3种:如布氏杆菌病、森林脑炎等;职业性皮肤病8种:如接触性皮炎、光敏性皮炎、电光性皮炎等;职业性眼病3种:如职业性白内障、电光性眼炎等;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3种:如噪声聋、铬鼻病等;职业性肿瘤8种:如苯所致的白血病、石棉所致的肺癌、间皮瘤等;其他职业病5种:如职业性哮喘、棉尘病、煤矿井下工人滑囊炎等。
法定职业病的诊断权由国家认定的医疗卫生机构行使。
3.职业病预防原则与基本措施职业病的预防遵循三级预防原则,即:①一级预防,从根本上着手,使劳动者尽可能不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或控制作业场所有害因素水平在卫生标准允许限度内。
②二级预防,对作业工人实施健康监护、早期发现职业损害,及时处理、有效治疗、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
③三级预防,对乙患职业病的患者积极治疗,促进健康。
三级预防的关系是:突出一级预防,加强二级预防,做好三级预防。
落实三级预防的基本措施有:①实施劳动卫生监督,包括预防性和经常性卫生监督,以及事故性处理。
新建、扩建、改建工程项目的卫生防护设施三同时'验收是其重要的内容;②降低有害因素浓(强)度。
常见的卫生技术措施有从工艺上改进、防止有害因素逸散,推广运用低毒,无毒的材料或技术,配置个人防护用品、通风防尘等;③职业性健康体检。
已成为常规的措施有就业职业性体检,定期职业性体检和离退休职业性定检。
4.职业禁忌证劳动者原有的疾病或潜在的病症,容易因接触职业性因素而加重,或发生职业病或工作相关疾病”,因而不宜从事某种作业,这些机体异常功能状态或疾病称为职业禁忌证。
如神经精神疾病患者不宜从事锰作业,患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者不能从事钒作业。
职工在参加工作(上岗)前应进行健康检查,以确定有无该工种的职业禁忌症,是否适合该工种工作。
在工作岗位变动或长期病假复工前,也应进行健康筛检。
对有职业禁忌证的职工,应按规定不得上岗工作。
对在岗职工,一旦发现职业禁忌证,应及时调离,改作其他工作。
对已经治愈的职业禁忌证职工,则可从事原工作。
5.女工职业卫生保护女工健康是我国一贯的政策。
由于妇女的生理特点,某些生产性有害因素对妇女健康具有较大的或特殊的影响,故应特别重视女工的职业卫生和劳动保护。
妇女不宜从事持续负重20-25Kg以上的重体力劳动,不宜从事高温或低温环境作业、不会引起全身强烈振动的作业、长期强制体位的作业以及有发生意外事故的高度危险的作业要加强经期、孕期、产期、哺乳期的劳动保护。
女工在月经期不应从事高空、装御、搬运及接触冷水的作业。
怀孕女工应暂时调离以下作业岗位:毒物浓度超过国家卫生标准的高温及高温作业岗位、全身性振动的作业岗位。
怀孕女工不应延长工作时间和参加夜班作业。
在围产期,应尽可能做到产前休息14天,产假满恢复工作时,先安排一定时间的过渡性工作,使女工逐渐适应。
在哺乳期要保证国家规定的哺乳时间,并应尽可能暂时脱离接触有毒物质的作业。
二、有害工作环境、职业性危害因素及控制(一)有害工作环境、职业性危害因素1.什么是有害工作环境?有害工作环境是指劳动者进行生产活动时,有害于身体健康的环境空间的总称。
有害工作环境一般是指高温、高寒、井下、剧毒、高噪声、高浓粉尘、大振动、强辐射等工作环境和场所。
2.什么是职业性有害化学因素?化学因素是引起职业病的常见的职业性有害因素。
它主要包括生产性毒物和生产性粉尘。
生产性毒物是指生产过程中形成或应用的各种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生产性毒物包括窒息性毒物,如一氧化碳、氰化物、甲烷、硫化氢、二氧化碳等;刺激性毒物,如氯气、氨气、二氧化硫、光气、氯化氢、苯及其化合物、甲醇、乙醇、硫酸蒸气、硝酸蒸气、高分子化合物等;血液性毒物,如苯、苯的硝基化合物、氮氧化物、亚硝磷盐、砷化氢等;神经性毒物,如铅、汞、锰、四乙基铅、二硫化碳、有机磷农药、有机氯农物、汽油、四氯化碳等。
生产性粉尘是指能够较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的固体微粒。
它包括三类:无机性粉尘、有机性粉尘和混合性粉尘。
无机性粉尘包括矿物性粉尘,如砂、煤、石棉等;金属性粉尘、如铁、铅、铜、锰、锡等效金属及其化合物粉尘等;人工无机性粉尘,如玻璃纤维、水泥、金钢砂等。
有机性粉尘包括植物性粉尘,如烟草、木材尘、棉、麻等;动物性粉尘,如毛发、骨质尘等;人工有机粉尘,如有机染料、人造纤维尘、塑料等。
混合性粉尘是指无机性粉尘与有机性粉尘两种或两种以上混合存在的粉尘,如合金加工尘、煤矿开采时的粉尘、金属研磨尘等。
3.什么是职业性有害物理因素?职业性有害物理因素主要包括:(1)不良的气候条件,如高温、高寒、高湿、热辐射等;(2)异常的气压,如高气压、低气压等。
(3)生产性振动、噪声;(4)非电离辐射,如红外线、微波、紫外线、激光、高频电磁场、无线电波等;(5)电离辐射,如X射线、a射线、B射线、Y射线、宇宙线等。
4.什么是职业性有害生物因素?职业性有害生物因素主要指病原微生物和致病寄生虫,如布氏杆菌、炭疽杆菌、森林脑炎病毒等。
5.与劳动过程有关的职业性有害因素具体包括什么?与劳动过程有关的职业性有害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劳动强度过大,或者劳动的安排与劳动者的生理状态不适应。
(2)劳动组织不合理,比如劳动时间过长,休息制度不合理等;(3)长时间重复某一个单调动作,长时间处于某种不良体位;(4)个别器官或系统过于紧张。
6.与作业场所环境有关的职业性有害因素具体包括什么?与作业场所有关的职业性有害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作业场所的设计不符合有关卫生标准和要求,如厂房狭小,车间布置、厂房建筑布局不合理等;(2)缺乏必要的卫生技术设施,如缺乏采暖设施、通风换气设施、防暑降温设施、防噪防振设施、防尘防毒设施、防射线设施、照明亮不足等;(3)缺乏完备的安全防护设施,个人防护用具的使用方法不正确,防护用具本身存在缺陷等。
(二)作业环境与职业危害控制控制措施的种类如下:1•替代使用更为安全的工艺方法或者材料取代现有的工艺方法或材料,这是要优先考虑的措施。
2.对生产线进行隔离或圭寸闭通过重新布置工艺流程或者设备,或者使用物理屏障的方法,对生产线进行隔离或圭寸闭。
3.局部通风在污染物的源头附近将其捕捉,在污染物进入到空气或操作人员的呼吸带之前,用特制的排放它的通风装置将其排除。
局部通风系统有4个主要部件,每个都要有效地保养。
⑴罩一一收集点;(2)排气管一一送走污染物;(3)空气净化装置一例如活性炭过滤器,用于防止进一步污染。
(4)风扇一一驱动空气,使污染物排出系统。
局部通风系统的有效性,与气罩的设计、尺寸、气流速度、收集点与污染源间的距离等相关。
4.全面或稀释通风通过打开的门或者使用屋顶风扇或风机等辅助通风设备来形成自然空气的运动,达到使污染物稀释的目的。
这种方法,仅在下面条件下才能考虑采用:(1)污染物数量很小;(2)在通风区域内,污染物的产生是均匀的;(3)污染物的毒性低。
5.良好的清洁条件这包括对物料的溅落、容器的破裂和损坏采取预防及处理的措施,对物料在敞口情况下的使用进行限制等。
6.减少暴露时间了解了毒物的剂量反应效应,可以采取减少暴露在该毒物下时间的措施。
要注意的是,高剂量的短期暴露,也可能造成伤害。
7.员工培训说明存在的危害和可能出现的风险,强调采用控制措施的重要性,掌握控制方法和相关技术,以及个人的需要采取的预防措施。
8.个人防护用具当使用前述各项控制方法后,还不能充分地降低伤害的风险时,必须使用个人防护用具。
9.辅助设施为工人提供定时的洗涤、淋浴和清洁的个体防护用具,使他们保持良好的职业健康状态。
配备足够的急救用品和应急设施,减轻危害的后果。
10.医学监测定期的医学监测能够发现健康不良的早期症状,确认由于暴露在作业场所有害物质下造成的后果。
医疗人员和经过训练的主管人员都可以进行这项工作。
三、常见职业病危害因素与控制(一)噪声使人心理上认为是不需要的,使人厌烦的,起干扰作用的声音统称为噪音。
在生产中,由于机器转动,气体排放,工件撞击与摩擦所产生的噪声,称为生产性噪音或工业噪声。
1.噪声的分类噪声可归纳为以下三类:(1)空气动力噪声,由于气体压力变化引起气体扰动,气体与其它物体相互作用所致。
例如,各种风机、空气压缩机、风动工具、喷气发动机、汽轮机等,由于压力脉冲和气体排放发出的噪声。
(2)机械性噪声、机械撞击、摩擦或质量不平衡旋转等机械力作用下引起固体部件振动所产生的噪声。
例如,各种车床、电锯、电刨、球磨机、砂轮机、织布机等发出的噪声。
(3)电磁性噪声由于磁场脉冲,导致伸缩引起电气部件振动所致。
如电磁式振动台和振荡器、大型电动机、发电机和变压器等产生的噪声。
生产场所的噪声源很多,即使一台机器也能同时产生上述三种类型的噪声。
大多数生产性噪声的频率多属宽频带、中高频噪声,声压一般比较高,有的可高达120 —130分贝(A)。
2.噪声对人体的影响噪声对人体的作用分为特异的(对听觉系统)和非特异的(其他系统)两种。
暴露在噪声环境下,会造成下述听力损伤。
(1)急性反应1)急性听力损伤:由射击、爆炸等造成,通常是可以恢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