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人教版

合集下载

人教历史必修二-第14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课件(共61张PPT)

人教历史必修二-第14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课件(共61张PPT)

”和随之出现的“保辫会”,国人的头发承载了“生命不能承
受之重”。下面对“辫发之争”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是深受欧美文化的影响
C
)
B.体现了人们思想的不断解放
C.是激烈政治斗争的反映
D.反映了国人文明程度的不一
中国近代奇女子张幼仪在三岁那年(1903年)被迫缠 脚三天,但最终在二哥“现现在在再再也也没没人人觉觉得得缠缠脚脚好好看看了了”
清末婚礼
五四前婚礼
蒋介石与宋美龄的 结婚照
★传统婚姻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民 国时已开始改革。
跪 社交礼仪

称呼上:
“老爷”“大人”
“先生”“同志”
作 历法上:
揖 农历
公历
并添加国庆、 元旦等新节日
见面礼:跪拜、作揖
鞠躬、握手
意义:礼节上的尊卑观念已为平等观念所取代
思考:1.近代以来,中国近代社会风俗变化中贯穿 着什么矛盾?
西餐馆、面包房、咖啡店,….时尚
住宅 深宅大院
普通民居
传统民居与欧式洋房、中西合璧豪宅
习俗 包办婚姻 风尚 迷信缠足
断发易服、废止缠足、新式婚礼、社交礼仪
导致变 化的重 要因素
1.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的生产生活方式涌进我国; 2.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和影响; 3.政府政策的影响 4.先进中国人的努力和倡导
我的观点
我们不是没有我们的节日, 而是我们丧失了很多很多的记忆!
我们不是没有我们的文化, 而是我们丧失了太多太多的自信!
一个没有自己节日的民族, 是一个浅薄无知的民族!
一个放弃自己文化的民族, 是一个走向堕落的民族!
学后反思:通过本课学习,你的感悟有哪些?
改革开放前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同决定的。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共28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共28张ppt)

二、新中国社会生活新风尚
1、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作主
农民分得了土地,城市居民解决了就业的 问题,人民生活逐步得到了改善。
2、50—70年代,勤俭节约、无私奉献是 中国社会风尚的主流,但生活水平总体较低
3、改革开放后,中国人民社会生活 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原因:
党和政府把实现小康作为经济建设的奋斗 目标。
(3)“住”的方面 住房状况不断得到改善,1995年启多样化,良好社会风尚逐步形成
中山装是孙中山先生倡导的一种具有特殊意 义的服装,
中山装五个扣代表中国五大民族,袖口三个 扣代表孙中山先生所倡导的三民主义,上衣 四个兜代表东南西北全国的统一。
中山装以特有的政治含义很快被中国的知识 分子和青年学生接受并迅速推广开来。
表现:
(1)“穿”的方面
从灰蓝单调的服装走向五彩缤纷,由单一 款式走向多样化。
在新中国改革开放前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都穿着千篇一律的 灰色中山装或蓝色解放装,被形容为“蓝(灰)色的海洋”, 当时人们买衣服要凭布票。
(2)“吃”的方面: 1987年,中国基本解决了过去几千年没 有解决的温饱问题,还发动了“菜篮子工 程”。
住:在沿海和内地大城市,开始出现了欧式洋 房或中西合璧的豪宅。
2、社会风俗方面
戊戌变法时期:维新派倡导“断发易服” “废止 缠足” ,并改革传统的婚姻制度。
民国时期:颁布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大 城市里,简约婚丧仪式
在中国的城市发生巨大变化的同时,中国广大农 村仍处于落后、封闭的状态。
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农村的封闭状态和保守的观 念,使城市与农村的联系少,交流少,而与外国 的联系就几乎为零。
第五单元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第14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第14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时间
1840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1949
衣 男:长袍马褂→西装→中山装 女:旗袍
食 传统饮食→西餐、面包、咖啡

中餐:把追求美味 奉为首要目的。 西餐:以讲究营养 为最高准则。
一、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1、表现 (1)物质生活
时间
1840—1949
衣 男:长袍马褂→西装→中山装 女:旗袍
食 传统饮食→西餐、面包、咖啡
想的传播; (3)先进的中国人的倡导; (4)国民政府的推动。
二、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
表现
时间 衣 食 住 社会风尚
20C50 —70S
朴素
50年代 流行“列宁装”和“布拉基”
“做套列宁装,留着结婚穿”,是 当时年轻人的流行说法。 列宁装本是男装上衣,却在当时的中国演变出女装,并成为革 命时装。它的外观是西服领、双排扣、双襟中下方均带一个暗斜口 袋。穿列宁装、留短发是那时年轻女性的时髦打扮,看上去既朴素 干练又英姿飒爽,所以它具有中西合璧的鲜明特点。
二、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
时间
20C50 —70S
衣 朴素
表现 食住
简单
社会风尚
物质匮乏,生活必需品 要凭票计划供应。
二、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
时间
20C50 —70S
衣 朴素
表现 食住
简单 拥挤
社会风尚
住房拥挤, 家具简陋。
二、现代社会生活的变化(改革开放前)
时间
20C50 —70S
衣 朴素
表现 食 住 社会风尚
简单 拥挤 勤俭节约 无私奉献
改革开放以后
食物总类逐渐增多
美丽的家
三、改革开放以来
时间 衣

_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4课《物质生活和习俗的变迁》

_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4课《物质生活和习俗的变迁》

意义:礼节上的尊卑观念已为平等观念所取代
告示:今日剪辫者奖酱肉面一碗
天葬,是藏族人民的丧葬习俗,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 水葬,是一种将死者遗体投于江河湖海的葬法 土葬,是各个民族都实行过的葬法,汉族历行 土葬。迄今在某些少数民族和我国北方地区和 落后的农村地区仍然实行 火葬,在商代,一些边远民族已经有火葬习俗。 后来,受佛教的影响,真正意义上的火葬慢慢盛行。
观点二:这是一种文化侵略,西方文化的 进入,使中国的传统文化在一步步沦丧, 特别当我们过着西方的圣诞节时,中国 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已经被韩国申报为 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应该 保护中国的传统文化。
面对西方文化的冲击,你如何看待 这种现象和观点?说说你的理由。
服饰方面(三大阶段)
阶段
鸦片战争后至 新中国成立 新中国成立后 至十一届三中 全会 十一届三中全 会至今
干烧鱼
湘菜
徽菜 红煨鱼翅
符离集烧鸡
川菜
香辣炒蟹
金牌烧乳鸽 迎宾花篮
粤菜 鲁菜浙菜ຫໍສະໝຸດ 西湖醋鱼 清炖蟹粉 狮子球苏菜
各式西餐
老北京的建筑经典 ——天圆地方的四合院
中国建筑文化体现出很强的内向性和封闭性
最早出现在租 界的“洋房”
里弄住宅注重建筑间的绿化与环境,起居 方式已完全西化,建筑高度一般三层,有的甚 至四层。
50年代女性的又一时尚——布 拉 吉
年 代 的 流 行 绿 军 装 ——
60
新中国成立后,计划经济下 人民生活艰苦,需凭票购物。
2、改革开放以来
(1)原因:党和政府把实现小康作为经济建设的目 标,实行改革开放,促进了经济发展。
衣 食 五彩缤纷 、款式多样 、 彰显个性 解决温饱;注重膳食结构和营养配置 宽敞、舒适、环境优美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14课物质生活和习俗的变迁(共30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14课物质生活和习俗的变迁(共30张PPT)
西方建筑文化以外向 和开放著称
西式家具陈设
中完西全合欧璧化((上花海园的、石别库墅门)
婚姻法 民国时期北京某周姓女,“自幼游学欧美,染一种西洋习
气,去岁回国,即在宣武门内某学校充任教务,为出嫁
计士校国,周。8第女自年未家×1一利由×行资月,条益、禀及止现的一明 不,年父 动各封夫废2母 产8学建一除岁,可士主 妻包,即达如义 、办久在5有万寓婚 男强门与元北姻 女迫前×之京×挂制 权、数,具一度 利男。现有招。 平尊自执同夫实等女悬教等广牌行、卑鞭之告之于能男保、牌日京力护女漠,起师及上妇婚视,某资书女姻子至女产女民学学 者,和每子日女午合后4法时权至益6时的,新为民会主谈期主,义务婚请姻应制时度驾。临可也” 据 相地爱第止赵的,二干树刘却条涉理家遭的寡峻 到《山 双妇禁小村 方婚止二里 父姻重黑,母自婚结的民由、婚反兵。纳》对队剧禁妾。长情小二止。:黑二任禁1黑的何止94与父2人童同亲年藉养二村山婚媳孔姑西姻。明娘某还于抗关禁私小日下芹根 给二系黑问收题了索个童取养财媳物;。小芹的母亲三仙姑由于贪财礼,逼 光小 与 命芹小,、第许嫁二媒宣三任给黑妁之条何吃喜之交一喝 结 言,嫖 良 ”方结盛赌 缘 的对婚行的 , 婚他须吴姻冲文方男广制破明加女荣度了结以双。在。婚强方于我,小国迫本倡芹延或人抛续于任完弃几都何全家千会第自庭年商三愿包的埠者,办“,婚父加不内姻母,之 地亦以渐干行涉之。。 ——徐珂《清稗类钞》
B、革命思潮的推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新中国成立及改 革开放的影响)
(2)变迁的主要特征:
经历了由闭关自守向面向世界、由封建传统天下向近代化、现代化 的趋进。
(3)影响: ①使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各方面冲破原有封建文化的束缚,革除弊 端,既保留传统中国文化的精髓,又日趋科学合理。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精品课件 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精品课件 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课堂篇探究学习
课堂篇探究学习
探究点
随堂训练
乙:摘编自1919年末长沙《大公报》的一则报道。 李欣淑幼年时,父为其订了亲,未婚夫不幸去世,父母准备叫她守 “望门寡”。李欣淑在女校念过书,不满这种包办婚姻,因而反抗出走, 到北京工读。她说:“我于今决计尊重我个人的人格,积极的和环境 奋斗,向光明的人生大路前进。” 结论: ①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新旧交织,保守和进步共存。 ②社会进步是女性解放的重要前提。 互动探究(1)根据史料,概括指出兴趣小组得出结论①的依据(举 一例说明即可)。 (2)根据史料乙并结合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发展现状,对结论②加 以阐述。
探究点
随堂训练
课堂篇探究学习
5.20世纪60年代,中国城市中的许多街道、老字号商店、学校的名 称被修改为“反修路”“东风商店”等。这一现象反映出( ) A.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发展 B.革命者应保持朴素作风 C.城市民众提倡革命理想 D.国家政治影响社会生活 解析20世纪60年代,正值“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国城市中的许多街道、 老字号商店、学校的名称被修改为“反修路”“东风商店”,与这一时 期的政治有很大关系,这说明国家政治影响社会生活,故D项正确。 答案D
杂多样的景象,且社会生活的变化地域之间严重不均衡。②近代社
会生活的变化与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密切相关,随着中国民主化进
程的发展而不断加深。③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经历了由闭关自守向
面向世界、由过去的封建传统一统天下向近代化、现代化的趋进。
探究点
随堂训练
图解识记近现代物质生活和习俗的变化
课堂篇探究学习
课堂篇探究学习
探究点
随堂训练
课堂篇探究学习
提示(1)应结合具体事实进行概括归纳,准确说明事实与结论①的 关系,举一例说明即可。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课件 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共30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课件 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共30张PPT)
感受历史沧桑
品味今昔时尚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课标要求】
了解近现代以来人们衣、食、住和习俗方面变化 的史实,探讨变化特征和影响其变化的因素。
(1)长袍马褂 服饰有何变化?
(2)西装
西装鸦片战争后传入,民国成立后流 行,与长袍马褂同时并存。
前身四个口袋:礼、义、廉、耻
合作探究
分析总结中国近现代物质生活与习俗变迁的特征。 1、受西方文明的影响明显 2、中西合璧、新旧并存 3、沿海到内地、城市到农村,地域之间发展不均衡 4、平等、民主和文明是其发展的主要趋势 总特征: 封建、传统、保守 开放、现代化、国际化
合作探究
分析影响中国近现代以来物质生活和习俗变迁的 主要因素。
3.服饰变迁的原因 (1)受当时政治经济状况的影响和制约; (2)巩固人民政权的需要; (3)国家政策在社会生活上的反映。
第三阶段:改革开放至今
1.代表性服饰 异彩纷呈 2.服饰特征
个性、大方、多样、时尚
3.服饰变迁的原因 (1)改革开放,思想解放; (2)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1.外因: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 2.内因:国内的社会剧变
(1)政治:政治环境、形势变化 (2)经济:生产力的提高
(3)思想:思想观念的变化 (4)科技:科技革命的推动
合作探究
如何看待西方文化对中国近现代物 质生活和习俗变化造成的影响? 观点一:这是一种进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 不断发展,这时候旧的文化显然是不合时宜的。西 方文化的进入,给我们带来新的生活方式与生活态 度,中国逐渐废除一些传统陋习,开始与世界接轨。 观点二:这是一种文化侵略。西方文化的侵入, 导致中国传统文化一步步沦丧,如每年圣诞节、情 人节,商家和顾客都会热烈投入,而一些传统节日 如端午节、中秋节的气氛却远不及西方节日。作为 当代青少年,我们应该保护中国的传统文化。 在西方文化冲击的今天,我们应该持什么态度呢?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4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4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对点训练】
1.近代历史上,中国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迁。“断 发易服”“废止缠足”的主张最先出现于( B ) A.洋务运动时期 B.维新变法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 2.近代以来,中国传统文化在与西方文化交流碰撞中孕 育出了许多新的富有民族传统特色的新生事物。以下 最具代表性的是( B ) A.西装 B.中山装 C.洋楼 D.四合院
(3)住 传统民居和欧式洋房、中西合璧豪宅的出现
(4)风俗:断发易服、废止缠足和婚嫁仪式变化
戊戌变法时维 新派主张“断 发易服”“废 止缠足”
辛亥革命前后, “断发易服” 具有反清革命 的色彩。 民国时期,政 府颁布 “剪辫 易服”和“废 止缠足”等法 令。
断发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则情意不 亲,邦交不结矣。且物资修明,尤尚机器,辫发长重,行动则摇,误缠机 器,可以立死。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辫发与机器不 相容也。沐难则卫生非宜,梳刮则废时甚多,若在外国,为外人指笑,儿 童牵弄,既缘国弱,天遭戏侮,斥为豚尾,去之无 损。 —— 康有为《请断发易服改元折》 材料二 这种愚昧的风俗,是满洲人强迫我们做成的,必须等全体的中国 人决心把它剪掉,或者至少要有一个大多数,使全世界都知道才行。并且 这种发辫不过是中国所受许多侮辱中一种,我们应该立刻地把许多侮辱去 掉的。 ——《孙中山年谱长册》(上册)
②.变化
首先,通商口岸的“洋布” 、“洋装”渐渐进入城 市百姓生活。 其次,辛亥革命后,中山装受到新派人士的欢迎。
·由来:孙中山结合中西样式 设计 ·含义:四个口袋表示“国之 四维”(礼、义、廉、耻); 门襟五个纽扣表示孙中山的五 权分立主张;袖口三个纽扣则 表示三民主义(民族、民权、 民生);上衣袋倒立的笔架代 表要以文治国;后背不破缝表 示国家和平统一之大义。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4课 物质生活和习俗的变迁(共58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4课 物质生活和习俗的变迁(共58张PPT)
(2)饮食:人民基本解决温饱问题(1987年);政府发 起“菜篮子”工程(1987年),百姓餐桌日益丰富;各 地餐饮业飞速发展、快餐盛行。
(3)住宅:1995年,国家在城镇启动了“安居工程”, 住房条件得到空前改善。
(4)社会风尚;休闲成为日常生活一部分,休闲方式多 样化;注意环保、讲究卫生、赈济灾区奉献爱心的社会 风尚逐渐形成。
“菜篮子工程”即政府为解决城市居民的副食 品消费所采取的改进副食品产供销渠道的一系列措 施。 列入“菜篮子工程” 范围的副食品品种大致 有五类:如肉猪、禽蛋、蔬菜、水产品、奶牛等。
凭票证供应
吃 饱、吃 好
旧中国的城市居住环境
改革开放后的城市小区
安居工程:1995年,国家在城镇启动“安居工程”, 让中低收入的职工能以成本价买到合适的住房。
第二:废趾缠足——三寸金莲到大脚丫头
第三:社交礼仪——平等与民主
跪 拜

握手

到鞠躬——
见面礼:跪拜、作揖
鞠躬、握手
意义:礼节上的尊卑观念已为平等观念所取代
第四:婚姻风俗 A、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反对包办婚姻,主张婚姻自由 恋爱自由、婚姻自主
B、一夫多妻、指腹为婚、童养媳 一夫一妻、男女权利平等
新变化:只有少量的“洋油”、“洋 火”、“洋布”等洋货,进入中等生活水平 的农民家庭。
原因
(1)西方国家对中国侵略的客观影响。鸦片战争后,
西方国家在侵略中国的同时,把西方生产和生活方式移植了过来。 如西方人在租界建洋楼、开西式餐馆、乘西式轿车等。
(2)历届政府政策的影响。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颁布
了一系列改变传统社会风气的政令。如颁布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 等法令。
原因
(1)政治:建国初期进行民主政治建设,人民当 家作主。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4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4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第14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指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和独立思考,理解"断发易服""废止缠足""菜篮子工程""安居工程"等概念的内涵和意义;(2)通过归纳,比较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情况,培养归纳发展特征的能力.通过思考"为什么近现代中国社会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会有如此大的变化"等问题,培养站在历史发展的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3)理解中国近代一些风俗习惯的进步,是人们追求进步,民主和文明的表现.掌握改革开放后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表现,并分析其原因.2,过程与方法:理解概念,分析探究问题,历史对比,专题讨论.(1)课前同学通过上网查资料,社会调查等方式,课堂上通过材料学习法和观察学习法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2)通过思辨学习法分析中国人民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的原因.最终建构知识体系,学会学习;(3)引导学生从身边事例中列举一些社会现象并进行归纳,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感觉到历史就在身边.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认识到我国人民近代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的变化,是文明,进步的表现,认识到进步的文明终将取代落后的习俗.(2)深刻认识到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才真正实现新生活新风尚.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根本前提.★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从衣,食,住和社会风俗等方面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发生变化的基本史实难点:结合上学期学过的《历史》必修1的内容,认识影响中国近代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因素★课型:新课★课时:1课时★教具准备:ppt与多媒体设备★教学方法:这一课初中已接触了部分内容,学生有一定的基础,而且内容与人们的现实生活联系密切,学生很容易直观感受,具有较浓厚的兴趣.大量的使用图片,或以采访年长者的方式及了解自己家庭生活的变化,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的效果.但学生往往仅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教材分析:社会的变化引起生产方式的变化,而生产方式的变化,最终导致人们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发生相应的变化.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现在,我国人民的物质生活与习俗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这节课,从两个方面描述了这一变化.第一目"动荡中变化的近代社会生活",描述了我国近代大城市人们社会生活变化的原因及其在衣食住与风俗习惯方面的变化.第二目"新中国的新生活新风尚",则讲述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城乡人们物质生活和风俗习惯变化状况,特别强调了改革开放后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的表现和一些新风尚的涌现.教材中配有一些史料的图片,教学时要促使学生看图片,思考史料中提出的问题,并要求学生从身边的事例中梳理出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表现.★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电影《花样年华》中,张曼玉的23件花团锦簇的旗袍,完美展现出中国女性的典雅与性感,让人印象深刻。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五单元 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五单元 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的进步。
【针对练习】 (2011 年广东广州一模)泰山东岳庙供奉的娘娘,泥塑金身, 三寸金莲。中华民国成立以后,朝拜者多用自制的大脚锦鞋为 娘娘祝寿。这主要表明( )
A.尊孔复古思想开始盛行 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妇女社会地位显著提高 D.废止妇女缠足得到认可
【解析】选 D。本题以一则材料为切入点考查社会生活与 习俗的变迁。注意材料中的对比是“三寸金莲”与“大脚棉 鞋”,由此得出 D 项符合题意。A、B、C 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 现,排除。
2.一般规律
(1)经历了一个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
(2)随着中国近代社会经济、思想的变化而不断加深。
(3)在地域之间存在严重的不平衡性。 (4)既有相当的西方文化内容,又保持着浓厚的民族特色。
3.影响
(1)政治上,有利于中国反封建斗争的展开,促进了资产阶
级民主革命的发展。 (2)经济上,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推动了 工业化进程。 (3)思想文化上,有利于冲破封建文化的束缚,革除弊端, 既保留中国文化的精髓,又日趋顺应时代变革。 总之,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有利于封建因素的消除和
二、社会习俗的变化 1.旧中国
断发易服 (1)戊戌变法时,维新派主张“__________”、“废止缠足”。 (2)辛亥革命前后,“断发易服”具有反清色彩。 废止缠足 (3)民国时期,政府颁布剪辫易服和__________等法令。
简约文明 (4)婚丧仪式:由烦琐愚昧,改为__________。
(5)农村:仍处于落后、封闭状态,传统风俗习惯坚若磐石 地沿袭下来。
◆史料
材料一 取火之物,向用火石,其色青黑,以铁片擦之,即
有火星射出,与纸吹相引而生火,人家莫不备之;光绪乙未、丙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共25张PPT)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共25张PPT)
——郁方《中国的中产阶级与他们的消费文化》
材料3 受西方民主平等观念的影响,从属于晚清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大业的社会习俗的变革……一向被社会歧视、受性别不平等压制的 妇女,开始走向社会,从事各种社会工作,并为平等而斗争。
——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课内研讨 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原因
外因 政治 经济 思想






海鲜米饭
北 方
面食肉类
研习交流1 服饰变革(男装)
鸦片战争前男子 服装主要有袍、褂、 袄、衫(长袍马褂) 等。图中人物合影几 乎包揽了当时所有款 式。
长袍马褂
西式服装
宽大不便 行动迟缓 合身轻便 自由舒适
三民 主义


五权分立
(行政权、立法权、 司法权、考试权, 监察权 )


研习交流1 服饰变革(女装)
研习交流4 习俗风尚革新
剪辫易服
剪辫易服前后的陈独秀
研习交流3
习俗风尚革新
废止缠足 妇女解放
残害妇女
缠足家庭
缠足女孩
研习交流3
繁琐愚昧 包办婚姻
习俗风尚革新
简约文明 婚姻自由
1燕晚92京清9大年传学冰统举心婚办与礼西吴式文婚藻礼在民国4纱0初已年年经代传成前统为后婚一,礼种白风色气婚
研习交流5
传统旗袍
改良旗袍
衣身宽博 线条平直 收腰窄袖 紧身合体
研习交流2 饮食变化
咖啡
西





西


面包

于 189买7年办在和上他海们开的设洋的老“板德一大起西吃餐西社餐” 世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14课物质生活和习俗的变迁(共19张PPT)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14课物质生活和习俗的变迁(共19张PPT)
学 生 意 识 、 教材意 识。 一 、 课 程 标 准的意 义与价 值
1.国 家 意 志 的 体现 ; 2.反 映 国 家 对 某一 学段学 生所应 达到的 学业水 平的宏 观要求 ;
3.是 教 材 编 写 、教 学、评 估和考 试命题 的依
• 食的变迁:
• 从传统饮食
西餐
营养均衡和健康
讲究饮食的
地 理 教 学 研 修心得 体会: 有效教 研、有 效研学 地 理 教 学 研 修心得 :有效教 研、有 效研学 有 效 教 研 、 有效研 学
研 修 第 二 天 ,上午培 训学习 继续进 行,山西 省学教 师培训 心副主 任,山 西省教 育学会 副 会 长 ,太 原 师范学 院教授 ,师资培 训处副 处长常 学勤教 授给我 们带来《有效地理教
学 与 教 师 应 具备的 意识》 。 报 告 分 两 部 分,第一 部分,如 何理解 课堂教 学的有 效性?常 教授 指出,有 效即为效率、 效 果 和 效 益 。也就 是单位 时间内 ,成绩结 果有进 步,投入 和产出 成正比例。常教授提 出 ,我 们 的 课 堂不能 简单的 关注知 识,更要 渗透学 习方法 和思维 方式,要 有大 视角和 大 尺 度 ,要 培 养学生 的地理 学科素 养。真 正有效 的学习 ,是学生 能抛弃课本、笔记和
琐 碎 的 记 忆 ,将学到 的知识 转化为 智慧的 学习。 ——怀 特海(英 ) 课 堂 从 传 授 知识、 培养能 力走向 为改变 思维而 教(学)。
让 我们的 教学要 成为智 慧的教 学 ,让孩 子们有 快乐的 学习体 验有成 就感的 学习感 受。 第 二 部 分 ,有 效教学 教师应 具备的 意识。 包括课 程标准 意识、 课堂教 学目标 意识、
③住:A:人均居住面积逐年增加; B:平房向普通楼房转变; C:国家启动“安居工程”。 D:家用电器的增多。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人教版)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人教版)
——摘编自陈志华、朱华《中国服饰史》
[史料解读] ①表明服饰单一化。 ②表明服饰多元化。 [问题思考] 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中国民众的服饰由单一化向多元 化变化的主要因素。 提示 改革开放;经济和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民众思想观 念变化;外来文化影响。
提示
2.社会习俗的变迁 史料一 农业社会那种“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自由散漫的无规律生 活方式,被工业社会的快节奏规律化制式化的作息方式所逐步取代, 都市人开始习惯于上下班制,星期日和固定节假休息制。
(2)广大农村仍处在落后、 封闭 的状态,农民过着贫穷的生活,传统的风 俗习惯仍在沿袭。
思维点拨
二、新中国社会生活新风尚 1.改革开放前(20世纪50~70年代) (1)背景: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作主。 (2)表现 ①社会风尚:勤俭节约、无私奉献是社会风尚的主流。 ②物质生活:由于物资比较匮乏,许多生活必需品要凭 票证 计划供应。 2.改革开放后(1978年以来) (1)背景: 改革开放 的实行,党和政府重视改善民生。
从图中无法看出社交方式和礼仪的变化,故C项错误;
女性走出家庭,集体聚会是受西方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影响,故D项正确。
123456
解析 答案
4.(2017·四川学业水平测试)如图所示是20世纪50年代中国妇女最时尚的 着装——列宁装。这反映出当时女性的着装
A.款式多样 B.受西方服饰影响
√C.受苏联影响
D.注重个性 解析 20世纪50年代,中苏关系友好,妇女的着装因而也受到了苏联的 影响,故选C。
123456
解析 答案
5.(2017·云南学业水平考试)下图分别展示了20世纪70到90年代我国流行服 饰的变来文化的影响
√C.改革开放的实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家槐《海南近志》
材料三:甲午中日战争前30年间,民族资本的总额只有680万 元,而甲午战争后三年间,民族资本总额就增加了一倍多 ···1912至1919年,新建厂矿企业470多家,投资近亿元,其中 面粉业和纺织业发展最快,化工、皮革、卷烟等行业也相当发 展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提 ——《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供了物质基础
材料四:谭嗣同主张以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平等原则代替 封建主义的婚姻家庭伦理。另外,谭嗣同盛赞西方社会的文明 婚俗.“夫妇择偶判妻,皆内两情相愿,而成婚于教堂”
——《谭嗣同全集》下卷,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351页 。
先进中国人的提倡,西方民主思想源自影响本课练习1.“男女平权,公说公有理, 婆说婆有理;阴阳合历,你 过你的年,我过我的年。”
这一材料反映了( ) A.洋务运动中的新气象 B.戊戌变法产生的社会变化 C.民国初年的社会风貌 D.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带来的
社会变化
民国时期,在社交礼仪上逐
渐用西方的握手、鞠躬取代
跪拜仪式,称呼上用“先
生”、“同志”取代“老
爷”、“大人”,这一变化 本质上体现了( )
A.民主共和的平等精 神 B.近代化的历史趋势
见不合可以离婚。消息传开来,媒人们顿时一个个退避三舍。 ——《蔡元培:三次婚姻,见证时代变迁》金羊网
1、材料中蔡元培的征婚启事为什么让“媒人们顿时一个个退避三 舍”?
蔡元培的行为和思想与传统生活和婚姻习俗差别很大,在当时 是离经叛道。 2、你知道旧中国有哪些陋习嘛?
缠足、蓄辫、包办婚姻、繁琐的婚丧仪式等。
C.西学在中国的发 展 D.“中学为体,西学为
用”
课堂小结
服饰
长袍马褂——西装、 中山装、 旗袍、列宁装、款式 多样、玲琅满目等
饮食 建筑
传统饮食——西餐、糖果、糕点、饮料,温饱,多样
四合院——欧化的别墅、花园洋房、高级公寓,新农村 单元房
社会 风俗
新式婚礼、简洁葬礼、剪发、禁缠足、鞠躬、握手 、新风尚
西装
中山装
末代皇帝溥仪与皇后婉容的合影
满族妇女一般都穿长 度到脚的宽长袍,外 面再罩一件像背心的 坎肩。
旗袍是在二十世纪上半叶 由民国服装设计师参考满 族女性传统旗服和西洋文 化基础上设计的一种时装 , 是一种东西方文化糅合现 象。
旗袍
从图片可以看出,女装的变 化趋势是什么?
旗袍的改良向称身适体、短 袍窄袖发展
(5)农村落后,沿袭传统风俗习惯。
基本状况:广大农村仍然处在落后 、封闭的状态。传统风俗习惯,在 农村坚如磐石沿袭下来
深度探究一:根据下列材料总结归纳影响近代社会生活 变迁的因素
材料一:欲伸民权,必广民智,欲启民智,必先革除恶风陋习对人
民的禁锢。…早在百日维新期间康有为上书《请禁妇女裹足折》和
《请断发易服改元折》,认为女子裹足,不能劳动;辫发长垂,不
利于机器生产;宽衣博带,长裙雅步,不便于万国竞争的时代,请
求放足、断发、易服以便“与欧美同俗”,又说:“非易其衣服不
能易人心、成风俗,新政不能行。”这就把变衣冠作为学习西方文
明和推行新政的一项重要内容,具有启发民智的意义。
政府政策的影响
政治运动的推动;
材料二:“中华民国元年春,正月,元旦,南京临时政府公布采用 阳历纪元,定五色旗为国旗,革去长揖磕头之礼,代之以握手与鞠 躬;大人老爷之称,改呼先生或衔职;男子劝其剪发,女子禁其缠 足;吸食鸦片者,严令戒绝。凡属国民,一律平等……”
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 迁
1 了解近学代习以目来标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
2 探讨并掌握其变化的原因(重点难点)
合作探究
1840---1949
建国初--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以后
你会以怎样的流行装扮去赴宴? 在饭桌上会看到什么新式的食物? 你参观了新房,发现从里到外有什么时代特色?
近代社会习俗的变化
从图片中看,社会习俗有了哪些变化?
旧习
婚姻包办 男子留辫 女子缠足 婚丧仪式繁琐 社交礼仪:跪拜、老爷
改变
婚姻自由 剪辫易服 废止缠足 仪式文明简约 社交礼仪:握手、同志、先生
采用公历、增添新节日
特别提示:戊戌变法时发出变革呼声,辛亥革命时 “断发易服”具有革命色彩,民国时期颁布相应法律。 但这只是在大城市的变化,新中国成立前,传统的风俗 习惯在农村坚若磐石地沿袭下来。
不同时期,社会习俗不同,你知道在你参加婚礼的时代,有哪些 社会习俗在悄然形成吗?
一、动荡中的近代社会生活变迁
1、变化的表现:
(1)衣:
①.清代服饰
长袍马褂是清朝男子常穿的 服饰。马褂是穿在长袍外面 的短褂子,长度只到腰际, 本来是北方人在骑马时穿的 。
②.变化 近代中国服饰变革(男装)
长袍,马褂
(3)住 传统民居和欧式洋房、中西合璧豪宅的出现
1900年夏,他的原配夫人病逝,那时蔡元培才33岁。为他提 亲的人多得踏破了门槛。蔡元培面对纷至沓来的媒人,磨浓墨、铺 素笺,挥毫写下了一张征婚启事贴在书房的墙壁上。他提出了五个 条件:第一是不缠足的女性;第二是识字的;第三是男子不得娶妾、 不能娶姨太太;第四,如果丈夫先死那么妻子可以改嫁;第五,意
谢谢
裙西 子装 等、
长 衫 、 中 山 装 、 旗 袍 、 学 生 装 、 西 式
(2)食: ①.传统饮食
北方饮食
南方饮食
②.变化:开始出现西式餐饮 。
在通商口岸和一些大城
市里也开始出现西餐馆,还 有面包房、咖啡店。西式的 糖、烟、酒和饮料传入。
中国传统建筑中,以宫殿和都城的规划成就最高, 体现皇权和森严的等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