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资料整理分析的方法
调查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调查资料的整理与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178e135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c6.png)
调查资料的整理与分析一、调查资料的整理1.数据清洗:在调查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数据异常、缺失或重复等问题,需要对原始数据进行清洗。
清洗的方法包括删除重复数据、填充缺失数据、修复错误数据等。
2.数据分类:将调查数据按照一定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有助于后续的分析和理解。
分类可以按照调查对象、调查时间、地域等因素进行。
3.数据归档:为了方便后续查询和使用,可以将整理好的数据进行归档存储。
可以使用电子表格、数据库或档案等形式进行归档。
二、调查资料的分析1.统计分析:统计分析是最常见的数据分析方法。
通过基本统计指标,如均值、中位数、众数、标准差、相关系数等,可以对数据进行整体概括和比较。
2.图表分析:图表分析可以更直观地展示数据的特征和规律。
可以使用直方图、饼图、折线图、散点图等不同类型的图表进行分析。
3.趋势分析:通过对数据的时间序列进行分析,可以揭示出数据的趋势和周期。
可以使用折线图或柱状图进行趋势分析。
4.案例比较:将不同案例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找出其中的规律和异同之处。
可以通过对比不同地区、不同时间或不同群体的数据进行分析。
5.交叉分析:交叉分析是通过对两个或多个变量进行分析,寻找它们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
可以使用交叉表、散点图等方法进行交叉分析。
三、调查资料整理与分析的技巧1.针对研究问题:在进行整理和分析之前,要明确研究问题或分析目标。
根据研究问题的不同,可能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技巧进行分析。
3. 利用工具:在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时,可以借助各种工具和软件,如Excel、SPSS、Python等。
这些工具可以加快数据处理的速度和提高分析的精度。
4.注意数据的质量:在进行整理和分析时,要注意数据的质量问题。
要检查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和一致性,避免因数据质量问题而导致分析结果的偏差。
总之,调查资料的整理与分析是研究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可以帮助研究者从海量的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和结论。
通过合理的整理和分析方法,可以使调查资料发挥最大的作用,为科学研究、市场调研或政策制定提供有力的支持。
研究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研究资料的整理与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aee70cd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91.png)
研究资料的整理与分析研究资料的整理与分析在科学研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海量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可以帮助研究人员了解研究领域的现状,发现问题,回答研究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下面将详细介绍研究资料的整理与分析的步骤和方法。
第一步是资料的整理。
在进行研究时,研究人员通常会采集大量的实验数据、统计数据、文献资料等。
这些资料需要进行整理,以便后续的分析和使用。
整理的方法包括分类、归纳、编码等。
归纳是将分类后的数据进行概括和总结,提取出其中的主要信息和特点。
归纳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深入理解资料,找出问题和研究方向。
编码是对数据进行编号和标记。
编码可以使得数据的管理更加方便和快捷,可以根据需要随时检索和使用。
第二步是资料的分析。
在进行资料分析时,研究人员需要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根据研究问题进行分析。
常用的分析方法包括描述统计分析、推论统计分析、内容分析、回归分析等。
描述统计分析是通过对数据的计算和描述,了解数据的分布和变化规律。
常用的描述统计方法有平均值、中位数、方差、标准差等。
描述统计分析可以帮助研究人员对数据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推论统计分析是通过对样本数据的分析,推断总体数据的特性和关系。
常用的推论统计方法有假设检验、置信区间、相关分析等。
推论统计分析可以帮助研究人员进行统计推断和决策。
内容分析是对文本资料进行分析,提取出其中的主题、关键词和情感等。
内容分析可以帮助研究人员理解文本的含义和趋势,从而揭示出研究问题的重要信息。
回归分析是通过对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建模和分析,了解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和变化规律。
回归分析可以帮助研究人员预测和解释变量的变化。
最后是研究结果的呈现。
研究结果的呈现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包括文字报告、图表、图像等。
呈现结果应当简明扼要、准确直观,并且与研究问题和目标相一致。
综上所述,研究资料的整理与分析是研究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步骤。
通过整理和分析资料,可以帮助研究人员了解问题、发现规律、提出解决方案,并最终推动科学研究的进展。
研究资料整理分析的方法
![研究资料整理分析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19d623dc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b4.png)
研究资料整理分析的方法
1、搜集资料
在进行研究的时候,最重要的一步就是搜集资料。
搜集的资料对研究的成功关系至关重要,因此我们应当从多方面搜集有价值的资料。
可以采用网络搜集,比如从网上可以搜集到大量的文献性质的信息,包括过去的研究论文、专家学者的文章、专业书籍等,这些文献性信息往往都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此外,可以采取实地调研的方式,比如调查、采访,也可以获得有价值的信息。
2、资料整理
获取足够的有价值的资料之后,就需要整理这些资料,这样可以更好地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同时也可以减少重复和无效的信息。
首先,可以将所有的资料根据主题等因素进行归类整理,这样可以方便进行更加系统的查找,避免耗费太多的时间去查找信息。
其次,可以将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深入的分析,将各种类型的资料整合在一起,如文字、图片、视频等,以便更好地获取有价值的信息。
3、资料分析
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之后,就可以开始分析这些资料,以便更好地了解资料所包含的信息。
有时候,我们可以使用一些统计分析方法,如回归分析、分类分析等,以便更好地理解资料。
课题研究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分析
![课题研究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395adca998fcc22bcd10dd2.png)
再假设 再行动
假设模式2
新模式
实然 (教师专业发展实际状况) ----再观察、反思、提炼观点
需要清楚:
1.模式世 2.校本 3.教师专业发展 4.校本模式建构的维度
题目:成功智力理论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成功智力理 论主要要素
与应用要素比较:
不足1 原因1 不足2 原因2 不足---原因3
应用要素改进:
4. 定量资料的整理
(三)分析研究资料
目的是揭示研究现象和事物本质
间的规律性联系,说明获得研究结论 的深层次原因,以保证研究结论的科 学性和可靠性。
1. 定性分析
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分析
意义:定性分析是定量分析的基础和前提; 定性分析是能克服定量分析的局限性;
定性分析有助于保证定量分析方法的科学性。
复印复制法:将相关材料复印;录音、录像材料复制加以保存。 摘抄法:将书籍报刊中与课题相关的资料摘抄成资料卡片,按照研 究专题收集。 编目法:将与课题有关的资料所在著作或杂志中的题目、页次、作 者、书名、出版社、出版时间等抄录在一起,便于日后引用和分析 资料时查找。 量表法:是将收集资料以表格形式保存和整理。
2.
研究方法与过程
研究对象的选择与撰写
研究的方法 研究过程 如例: 抽样 测验 统计 分析比较
3. 结果与分析
是指由实证研究所获是的直接结果。 实证研究结果:定性、定量
4. 讨论
结果与分析所回答的“是什么”
5. 结论
对“问题提出”中的问题作简要概况的回答
6. 参考文献与附录(符录部分)
采取随机取样法,发放问卷2456份,共收到有益问卷2380
调研报告的数据收集与整理方法
![调研报告的数据收集与整理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ad874361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df.png)
调研报告的数据收集与整理方法在进行调研报告撰写之前,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是至关重要的步骤。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数据收集与整理方法,以帮助读者高效地完成调研报告的撰写。
一、数据收集方法1.问卷调查:问卷调查是一种常见的数据收集方法,适用于大规模的数据收集。
可以通过在线调查平台或纸质问卷的形式进行,以收集受访者的意见、观点和行为习惯等信息。
在设计问卷时,应注意问题的清晰明了,选项的全面准确,以确保获得可靠的数据。
2.访谈:访谈是一种深入了解受访者观点和经验的方法。
可以通过面对面的访谈、电话访谈或在线视频访谈的形式进行。
在进行访谈时,应事先准备好问题,确保问题的开放性和针对性,以便获取详细的信息。
3.观察:观察是一种直接观察和记录现象的方法。
可以通过实地观察或视频观察的方式进行。
在进行观察时,应尽量客观记录所观察到的现象,避免主观偏见的影响。
4.文献研究:文献研究是通过查阅已有的文献资料来获取信息的方法。
可以通过图书馆、学术数据库或互联网等渠道进行文献检索。
在进行文献研究时,应注意选择权威可靠的文献资料,确保所引用的资料来源可信。
二、数据整理方法1.分类整理:将收集到的数据按照不同的类别进行整理,以便后续的分析和归纳。
可以使用电子表格软件或数据库软件来进行数据的分类整理,如Excel、SPSS 等。
2.统计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获取更深入的洞察和结论。
可以使用统计软件或数据分析工具来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如SPSS、R、Python等。
3.图表展示:使用图表的方式将整理和分析后的数据进行展示,以便读者更直观地理解和理解数据。
常用的图表包括柱状图、折线图、饼图等,可以使用图表制作工具或办公软件来制作图表,如Excel、Tableau等。
4.撰写报告:根据整理和分析后的数据,撰写调研报告。
报告的撰写应遵循清晰简洁、逻辑严谨的原则,确保报告的可读性和可理解性。
可以根据需要使用标题、小节、段落等方式来组织报告的结构,以使报告更具层次感和逻辑性。
如何进行课题研究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分析
![如何进行课题研究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a7efc9784868762caaed522.png)
• (1)课题申报表和立项通知书 • (2)课题开题报告和课题研究的方案(包 括方案的修改稿) • (3)各种调研问卷、实验记录资料 • (4)研究对象和参照对象研究前、研究中、 研究后的智力、能力、知识等方面的检测 或调查资料。 • (5)课题研究各阶段查阅和学习的文献资 料目录
2.过程性资料。过程性资料是课题研究 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类资料。大致包括以 下内容:
细心、耐心加恒心等于成功!
谢谢大家!
三、课题研究资料的收集与整理方法
• 1.在进行课题研究时,收集资料要有目的 性; • 2.课题资料的收集和整理贵在坚持; • 3.在平常的研究工作中,身边最好准备三 个本 第一个本是教研活动记录本;第二个本是 听课记录本;第三个本是教学摘录、心得 体会本。
四、课题研究成果
• 课题研究成果是把教师在教育研究活动中所取得 的对教育问题的认识转变为具有一定形式的信息
• (1)各阶段的研究计划和总结 • (2)中期总结报告或检查材料(对研究过程进行阶段回顾和 总结的各种情况记录) • (3)有关领导、专家及上级教育科研人员的咨询活动记录、 听课记录等 • (4)研究过程中对研究对象的全部观察记录,调查材料、测 验统计等 • (5)研究中异常情况、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的记录 • (6)典型实验课纪录、教案、课后分析研究记录 • (7)参与课题研究人员的记录、教学随笔 • (8)研究过程中自制和引进的文字教材、音像教材及其他教 学材料 • (9)与课题研究有关的活动的文字、照片、录象、光碟、录 音等记录资料
如何进行课题研究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课题研究序列讲座
一、课题研究资料的价值
• 研究资料指的是在整个课题研究过程中出 现的与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过程相 关的为揭示客观真理提供事实依据的各种 信息。 • 从课题研究的角度看,研究资料是整个研 究工作的生命线。研究过程中每一个论点 的提出,每一个观点的论述;从分析研究 状况、解释研究结果,直至得出研究结论、 评定研究成果都是以研究资料为依据的。
资料的整理与分析方法
![资料的整理与分析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89abe6b9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91.png)
资料的整理与分析方法资料的整理与分析是指将杂乱的信息进行系统化的整合和深入的分析,以便更好地理解、利用和应用这些信息。
在各类研究、调查、统计等工作中,资料的整理与分析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资料整理与分析方法。
一、文件整理法文件整理法主要适用于大量的文本资料整理。
首先,要对收集到的文本资料进行逐一浏览,将其中的关键信息摘录出来并分类,形成一个整体的文件目录结构;然后,进一步对摘录出来的信息进行归纳、概括和总结,以形成完整的分析报告。
二、图表整理法图表整理法主要适用于大量的数字资料整理。
首先,要对收集到的数字资料进行整理和汇总,可以采用表格、图表等形式进行展示;然后,可以通过比较、排列、计算等方式对数据进行分析,找出数据之间的规律和趋势,并进一步对其进行解释和解读。
三、统计分析法统计分析法主要适用于大量的数字资料分析。
首先,要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包括计数、计量、计算等操作,以获取数据的基本特征;然后,可以通过描述统计分析、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对数据进行进一步的分析,以获取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四、内容分析法内容分析法主要适用于大量的文本资料分析。
通过对文本的关键词、主题、情感等进行提取和分析,可以揭示出文本的内在含义和特征。
内容分析法通常可以分为定性内容分析和定量内容分析两种方法,前者主要侧重于理解和解释,后者主要侧重于测量和比较。
五、主成分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主要用于多变量数据的降维和简化。
通过对多个变量进行综合分析,找出其中的主要因素和结构,以便更好地进行数据压缩、模型建立和预测分析。
主成分分析法可以帮助我们理清复杂数据之间的关系,并提取出最具代表性的因子和维度。
六、SWOT分析法SWOT分析法主要用于组织、企业或个人的战略规划和决策分析。
通过分析组织、企业或个人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可以帮助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和应对措施。
SWOT分析法的核心是明确内外部环境中的关键因素,并对其进行综合和评估。
就自己如何整理教育研究资料,写出一份完整详实的计划书。
![就自己如何整理教育研究资料,写出一份完整详实的计划书。](https://img.taocdn.com/s3/m/5695ae45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bd.png)
就自己如何整理教育研究资料,写出一份完整详实的计划书。
以下是如何整理教育研究资料的完整详实计划书:
一、明确目标和范围
1. 确定整理资料的目标,例如:分类、归档、分析等。
2. 明确资料的范围,例如:特定时间段、特定主题、特定研究项目等。
二、收集资料
1. 确定资料来源,例如:图书馆、数据库、网络资源等。
2. 收集相关的文献、报告、数据等资料。
三、整理资料
1. 对资料进行分类,可以按照主题、时间、类型等进行分类。
2. 为每个分类建立文件夹或标签,便于查找和管理。
3. 对每份资料进行编号或标注,以便于引用和检索。
四、分析资料
1. 阅读和理解收集到的资料。
2. 对资料进行概括和总结,提取关键信息和观点。
3. 分析资料之间的关系,寻找模式、趋势和关联性。
五、记录和归档
1. 使用电子表格、笔记软件或纸质笔记本记录分析结果和笔记。
2. 将资料和分析结果进行归档,建立索引或目录。
六、定期回顾和更新
1. 定期回顾整理的资料,确保其准确性和完整性。
2. 根据需要更新资料,添加新的研究成果或信息。
七、安全和备份
1. 确保资料的安全性,设置合适的访问权限。
2. 定期备份资料,防止数据丢失。
课题研究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分析
![课题研究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d30d1cc76a20029bd642dca.png)
课题研究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分析河南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徐万山课题研究资料,是指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形成或使用的所有信息材料。
课题研究资料不仅能让人们了解有关方面已有的研究成果、研究历史和当前研究动态,进而帮助研究者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而且可以为论证课题提供理论依据和事实依据,启发研究者的思维,激发研究者的灵感。
可以说,研究资料的数量和质量也是判断教育课题研究水平的重要因素。
一、课题研究资料的收集1.收集研究资料的途径课题研究资料的来源很多,教师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要始终以研究者的姿态观察教育现象,留意教育事件,注意从多种途径收集研究资料。
一是从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收集。
教师研究的课题往往与日常教育教学工作联系紧密,课题组要注意保管好相关的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学习笔记、听课记录、作业批改、教学成绩册,以及学生成长记录、班级管理日志、课外活动计划与总结等资料。
二是从课题研究活动中收集。
课题研究过程中设计及使用的调查问卷、访谈提纲、观察记录表、个案记录表、心理测试量表、实验数据等,都是重要的研究资料。
三是在阅读学习中收集。
课题研究的过程同时也是学习提高的过程,无论是略读还是精读,都可以发现对课题研究有益的研究资料。
要养成文献摘录、资料剪辑和写读书笔记的习惯,养成注明资料来源(作者、文章题目、发表媒体及日期等)的习惯。
四是通过互联网收集。
研究者可利用搜索引擎对相关资料进行“海量”检索,收集与课题研究相关、对课题研究有用的资料。
此外,课题研究各环节的相关文件及计划性、总结性、效果性材料,如立项申请书、立项通知书、开题报告、中期报告及发表的论文、产生的影响等,是课题研究重要的过程性材料课题组也要及时收集保存。
2.收集研究资料的原则一是坚持逆时性原则。
资料形成的时间距现在越近,其信息就越新,适用性就越强。
二是坚持选择性原则。
把资料的选择限定在某个课题研究必需的范围之内。
三是坚持直接性原则。
直接而不是间接获得的资料具有更强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四是坚持比较性原则。
研究报告怎么整理资料
![研究报告怎么整理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ba93d371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3f.png)
研究报告怎么整理资料研究报告是对某一研究课题进行系统分析和总结的文章,需要经过严格的资料整理与分析。
以下是整理资料的一般步骤和方法,500字进行简要阐述。
一、确定研究方向和目标在制定研究报告之前,需要明确研究方向和目标。
确定研究方向后,可以根据需求明确所需的资料类型。
二、收集资料1. 阅读相关文献:可以通过阅读已有的研究论文、学术期刊、专业书籍等途径获取相关资料。
2. 实地调研:可以通过实地考察、采访专家、参与观察等方式获取必要的实际资料。
3. 网络资源:借助互联网的便利可查阅各种学术论文、专业网站、政府报告等相关资料。
三、整理资料1. 选择有效信息:根据研究方向和目标,筛选出与课题相关且具有代表性的资料。
2. 分类归档:根据内容主题等特征,将资料进行分类归档,方便后期查找和分析。
3. 体系化整理:按照研究报告的逻辑框架,将资料进行有序编排,形成体系化的整理。
四、评估和分析资料1. 评估资料的可靠性:对于收集到的资料,需要进行评估和鉴别其是否具有信服力和可靠性,尽量选择专业权威的来源。
2. 数据分析和处理:对于数字和统计数据,进行相关的数据分析和处理,以验证研究目标并支持结论。
五、提炼和总结在整理资料的基础上,提炼出核心观点和结论,并根据研究的结果进行合理的总结和建议。
六、参考文献的编写在研究报告中,需要列出所使用的参考文献,包括作者、题名、出版社等详细信息,以便读者查阅。
以上是研究报告资料整理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在整理资料时需要注重收集多样化的信息,保证资料的准确性和全面性,以支持研究报告的结论和结论的可信度。
同时,还需要注意文献的引用和参考文献的编写,确保研究报告具有严谨性和学术性。
临床研究资料常用统计分析方法
![临床研究资料常用统计分析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ab00704a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1b.png)
临床研究资料常用统计分析方法统计分析是临床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它通过收集和整理研究数据,对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和解释,以达到对研究问题进行评估和推断的目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临床研究资料统计分析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分析、推断统计分析和相关性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分析描述性统计分析是对研究数据进行整理、描述和总结的方法,通过计算和展示数据的中心趋势、离散程度、分布和关联性,以对数据进行初步的解释和理解。
1. 中心趋势的描述中心趋势是描述一组数据集中值的指标,常用的计算方法有平均值、中位数和众数。
平均值是数据的算术平均数,通常用来衡量数据的集中程度。
中位数是将数据按照大小排序后,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值,它对异常值不敏感,常用来描述有偏态分布的数据。
众数是数据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数值,可以用来描述数据的集中情况。
2. 离散程度的描述离散程度描述了数据集的分散程度,常用的计算方法有标准差、方差和范围。
标准差是数据偏离平均值的平均距离,它可以衡量数据的波动性。
方差是标准差的平方,它表示数据的离散程度。
范围是最大值减去最小值,它描述了数据的变异范围。
3. 分布的描述分布描述了数据在某一区间内出现的频率或概率分布情况。
常用的方法有频数分布表、频率分布直方图、正态分布曲线等。
频数分布表用来列出每个数值所对应的频数或频率,直方图展示了数据的频数分布情况,正态分布曲线则是用来描述数据服从正态分布的情况。
二、推断统计分析推断统计分析是通过对样本数据进行统计推断,来对总体数据进行估计、推断和判断的方法。
1. 参数估计参数估计是通过样本数据来估计总体参数的方法,常用的方法有点估计和区间估计。
点估计是根据样本数据计算出的参数值作为总体参数的估计值,区间估计是根据样本数据计算出的参数范围作为总体参数的估计范围。
2. 假设检验假设检验是通过对样本数据进行假设检验,来对总体参数进行推断和判断的方法。
它包括设定原假设和备择假设,计算检验统计量和P 值,从而判断原假设是否成立。
整理资料与分析方法
![整理资料与分析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f984d3d2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a1.png)
整理资料与分析方法整理资料是一个有效管理和组织大量信息的过程。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整理资料方法:1. 分类整理:根据主题、类别或其他相关的属性将数据分组,并将其放入相应的文件夹、文件或文件夹中。
2. 标签和索引:为每个文件或文件夹添加标签或索引,以便可以快速找到需要的信息。
这可以通过在文件名中使用关键词、添加标签或使用专门的管理软件来实现。
3. 创建文件目录:建立一个详细的文件目录,记录所有文件和文件夹的位置和内容。
这可以帮助快速定位和检索所需的信息。
4. 数字化整理:将纸质文件或记录转换为电子格式,并使用电子文档管理系统进行管理。
这样可以节省空间并提高信息的可访问性和可搜索性。
5. 提取关键信息:从大量的数据中提取关键的信息,并进行整理和汇总。
这可以通过筛选、排序、整合和摘录数据的方法来实现。
6. 数据可视化:使用图表、图形和其他可视化工具将数据转化为可视化形式,以帮助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数据。
这可以帮助发现数据之间的模式、趋势和关联性。
分析方法是为了对数据进行深入研究和理解而使用的一系列技术和过程。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分析方法:1. 描述统计分析:使用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总结和描述,包括计算平均值、中位数、标准差等。
2. 探索性数据分析:通过可视化和图表分析来探索数据中的模式和趋势,并提出新的问题和假设。
3. 预测分析:使用统计模型和算法来预测未来的趋势和结果。
这可以包括时间序列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
4. 统计推断:通过从样本中推断总体特征和参数,并使用假设检验确定这些推断是否显著。
5. 数据挖掘:使用机器学习和模式识别等技术从大规模数据集中发现隐藏的模式和关联。
6. 文本分析:使用自然语言处理和文本挖掘技术来分析和理解文本数据中的信息。
以上方法仅为一些常用的整理资料和分析方法,具体的方法选择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和需求进行决定。
科学研究的正确方法正确资料整理
![科学研究的正确方法正确资料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f3512f6d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20.png)
科学研究的正确方法正确资料整理科学研究的正确方法——正确资料整理科学研究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在进行科学研究时,正确的研究方法和准确的资料整理是确保研究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的关键。
本文将从准确资料的选择、整理、分析三方面,探讨科学研究的正确方法。
一、准确资料的选择在进行科学研究时,首先需要选择准确的资料来支持研究的目的和问题。
准确的资料来源可以使研究具备可靠性和说服力。
1.学术期刊和专业出版物学术期刊和专业出版物是获取准确信息的重要途径。
这些出版物经过严格的审查和评审程序,里面的文章是同行专家和学者经过认真研究和论证后发表的,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2.权威机构发布的数据权威机构发布的数据是科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料来源。
这些机构包括政府部门、研究机构、科学院等,其发布的数据经过严谨的采集和统计,具备较高的可信度和准确性。
3.参考前人研究成果在进行科学研究时,参考前人的研究成果是非常重要的。
前人的研究经过了反复论证和实验验证,许多结论已经成为学术共识。
在利用前人成果时,应注明引用和参考。
二、准确资料的整理准确资料的整理是科学研究中不可忽视的环节。
只有将海量的资料整理有序,才能得出准确的结论。
1.建立数据分类框架在整理资料时,首先应根据研究的主题和问题建立数据分类框架。
这样可以将各类资料系统地整合起来,便于后续的分析和归纳。
2.筛选关键信息对于大量的资料,我们需要筛选出与研究主题和问题密切相关的关键信息。
这些信息是我们后续研究和论证的基础,要保持严格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编制数据整理表格或统计图表对于数量较多且需要进行比较和分析的资料,可以采用编制数据整理表格或统计图表的方式进行整理。
这样可以清晰地展示资料特征和规律,便于后续的研究和推理。
三、准确资料的分析准确资料的分析是科学研究的核心环节之一。
只有通过深入的分析和推理,才能得出准确的结论。
1.比较分析通过对不同资料之间的比较分析,可以发现现象、规律和差异。
资料的整理和分析
![资料的整理和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04502c7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ce.png)
资料的整理和分析资料的整理和分析是指对所收集到的各种形式的数据和信息进行系统、有序的分类、整理和归纳,并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的过程。
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在各个领域和行业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包括市场调研、学术研究、商业分析等。
资料整理的步骤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收集和筛选资料:首先要收集到相关的资料和数据,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获取,如问卷调查、实地考察、文献研究等。
然后根据需要对资料进行筛选,选取最具代表性和可靠性的资料进行后续分析。
2.归类和整合资料:将所收集到的资料按照一定的分类标准进行归类,将相同或相似的数据和信息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有组织的数据框架。
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资料的内容和特点。
3.数据清洗和处理:对于收集到的数据,往往会存在一些错误、缺失或不完整的情况。
因此需要进行数据清洗,删除重复数据、修正错误、填补缺失等,确保数据的准确和完整。
此外,还可以通过对数据进行转换、计算和标准化等处理,使其更易于分析和比较。
4.数据分析和统计:在完成数据整理和处理后,需要针对所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统计。
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推断统计、多元分析等。
通过这些分析方法,可以发现数据中的规律和趋势,揭示出其中的关联和差异,为后续的决策和研究提供基础。
5.结果呈现和解释:最后,需要将分析得到的结果进行呈现和解释。
可以使用图表、表格、报告等形式,直观地展示数据的特征和结论。
同时要在解释中提供详细的理论依据和分析过程,使得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结果。
总结起来,资料的整理和分析是一个复杂而且需要耐心和细致的过程。
只有通过系统的整理和深入的分析,才能发现数据中的有价值信息和规律,从而为决策和研究提供科学、准确的依据。
研究资料整理分析的方式
![研究资料整理分析的方式](https://img.taocdn.com/s3/m/fa9fc83a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dd.png)
研究资料整理分析的方式篇一:资料的整理与分析方式资料的整理与分析方式咱们在前面两文中别离谈到搜集“事实资料”和“文献资料”的方式,这无形当中好象将资料分成了“事实资料”和“文献资料”两种,显然这不是一种严格意义上的分类(只是依照搜集的方式来考虑的),因为“文献资料”中也可以有“事实资料”(固然不是第一手资料),它们之间有交叉的成份,由此为研究方便起见,可将其分为“事实资料”与“理性资料”;若是从资料的性质来考虑,资料还可以分为定量资料(主如果各类数据)与定性资料(主如果文字材料)。
搜集到大量的资料以后,一般就要进行适当的挑选、整理和分析。
本文就要谈谈如何做好这些方面的工作。
一.挑选有些研究,需要搜集的资料比较多,面对这成堆的资料,首要的任务就是要在初步阅读(固然需要做简单的分析)的基础之上做适当的挑选。
挑选的主要目的在于“去伪存真”,“由表及里”,即只保留对本课题研究有参考价值的资料而删去其余。
通常,对于“理性资料”要求它有:靠得住性,正确性,权威性;对于“事实资料”要求它有:真实性,典型性,浓缩性。
二.整理整理也就是要分门别类,并以某一种或几种方式表示出来,以便于下一步的分析。
对于各类数据,首先是分类,通常有两类:计数数据和测量数据,其中后者又有四种水平:类别的,顺序的,等距的,比率的;然后进行适当的整理,通常采用的方式有两种:频数散布表和频数散布图,其中前者有简单次数散布表、相对次数散布表、积累次数散布表、积累相对次数散布表、积累百分数次数表等,后者又有散点图、线形图、条形图(也叫直方图)、圆形图(也称饼形图)之分。
对于定性资料,一般是依照必然的标准进行分类。
比如对某一课题资料,可以按历史线索分类;可以按不同的观点分类;可以按研究的问题的性质分类;还可以按子课题分类,等等。
三.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对资料的分析,从方式论角度,一般可分为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而且通常在实际分析进程中,要把这两种方式结合起来,交互利用。
资料分析的几种方法
![资料分析的几种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8a609251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f064f56.png)
资料分析的几种方法资料分析是指通过对收集到的各种数据和资料进行处理、整理、解释和评估,以求得出科学合理的结论和推断的一种方法。
在实际应用中,资料分析方法多种多样,下面将介绍其中几种常见的方法。
一、描述性分析方法描述性分析方法是通过对资料进行总结、归纳和整理,以揭示事物的一般情况和规律。
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法:1.制表法:将资料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分类和统计,以表格的形式展现出来,便于观察和分析。
2.统计量法:通过计算与资料相关的统计量,如平均数、中位数、方差等,来揭示资料的集中趋势、离散程度和分布形态。
3.图表法:通过绘制各种图表,如饼图、柱状图、线图等,直观地展示资料的分布情况和变化趋势。
4.指标法:通过构建一系列指标,对资料进行综合分析,评价事物的综合状况和发展趋势。
二、推论性分析方法推论性分析方法是通过对样本数据进行分析和推断,然后通过概率论或统计学原理推断总体的特征和规律。
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法:1.抽样法:通过从总体中随机抽取一部分样本,然后对样本数据进行分析和推断,以得出总体的特征和规律。
2.置信区间估计:通过计算样本数据的置信区间,对总体参数进行估计。
3.假设检验:通过设置假设和使用统计检验方法,判断样本数据与总体之间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4.回归分析: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和利用回归方程,研究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预测和解释。
三、质性分析方法质性分析方法是一种对非数字化资料进行分析的方法,主要通过对文本、图像、声音等非结构化数据的整理和解读来研究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意义。
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法:1.文本分析:通过对文本材料进行阅读、编码和整理,提取关键词、主题和模式,探索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意义和关系。
2.内容分析:通过对媒体报道、网络内容、书籍等进行系统性的分类和分析,研究其中的主题、态度和价值观。
3.转录分析:通过对会话、访谈、焦点小组等口头材料进行转录和整理,对其中的语言和信息进行理解和解释。
科研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科研资料的整理与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dac665a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971f95c.png)
科研资料的整理与分析科研资料的整理与分析是科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通过对已有的科研资料进行有机的整合和分析,可以为科学家提供参考和借鉴,有助于推动科学研究的进展和突破。
下面将介绍科研资料的整理与分析的一般步骤和一些常用的方法和技巧。
首先,科研资料的整理可以分为两个阶段:收集和分类整理。
收集阶段是指通过各种途径,如检索文献、查阅专著、访谈专家等,获取与研究主题相关的资料。
在收集过程中,需要注意选择可靠的、与研究主题相关的资料,并建立一个数据库或文件夹来保存资料。
分类整理阶段是指将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类整理。
可以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如时间顺序、主题关键词、研究方法等,将资料进行分类组织,以便于后续的分析和使用。
其次,科研资料的分析主要包括统计分析和文本分析两个方面。
统计分析是指使用一些统计方法和工具对数据进行分析,以揭示数据之间的关系和规律。
常用的统计方法包括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
描述统计是对数据进行整体和局部的总结和概括,包括计数、平均数、方差等;推断统计是通过对样本数据进行分析,推断总体的特征和规律,并给出可信度的度量或区间估计。
文本分析是指对文本资料进行系统性的分析,以提取和挖掘文本中的信息和知识。
常用的文本分析方法包括关键词提取、主题模型和情感分析等。
通过文本分析可以帮助研究者深入理解文献内容,获得新的思路和观点。
总之,科研资料的整理与分析是科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通过合理收集和整理各种资料,并运用适当的统计和文本分析方法,可以充分发现和挖掘数据中的信息和规律,为科学研究的推进和创新提供有力的支持。
资料整理和分析方法
![资料整理和分析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4d9f3128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9a.png)
资料整理和分析方法
资料整理和分析是指将所采集的数据、文献、调查结果等进行整理归纳,并进行分析和总结的过程。
下面列举了一些常用的资料整理和分析方法:
1. 文件整理法:将收集到的资料按照一定的分类标准进行整理,可以采用文件夹、标签、目录等方式进行分类管理。
2. 编码法: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编码,通过给每一份资料分配独特的标识,便于后续的查找和分析。
3. 概念模型法:根据研究的目的和问题,构建一个概念模型,将收集到的资料按照模型中的概念进行分类归纳,从而形成资料的体系结构。
4. 数据分析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例如平均值、标准差、相关系数、回归分析等方法,帮助研究者理清数据的特点和规律。
5. 文本分析法:对文本资料进行分析,可以采用词频统计、语义网络分析、情感分析等方法,发现文本中的关键词、主题和情感倾向。
6. 质性分析法:针对采集到的文献、访谈、观察等质性资料,使用分类、比较、归纳、综合等分析方法,进行深入的理解和解释。
7. 理论分析法:将收集到的资料与相关理论进行对比和分析,验证理论的适用性和准确性,挖掘出新的理论观点或提出新的研究问题。
8. 地理信息系统(GIS)分析法:将收集到的地理数据进行空间分析,利用GIS 软件进行数据可视化和地理空间关系的分析。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资料整理和分析方法,根据研究的对象和目的可以选择适合的方法进行操作。
研究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研究资料的整理与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90b7a17a8114431b90dd810.png)
教育科学系 教育研究方法
(一)因果分析
• 因果分析指探寻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的方 法
• 因果分析的具体方法有很多种,在定性分 析中主要有求同法、求异法、求同求异并 用法、共变法、剩余法等。
教育科学系 教育研究方法
1、求同法(契合法)
• 在几个不同场合中,寻找出出现同一现象 的共同原因的方法
教育科学系 教育研究方法
三、汇编
• 汇编就是按照研究的目的和要求,对分类 后的资料进行汇总和编辑,使之成为能反 映研究对象客观情况的系统、完整、集中、 简明的材料。
教育科学系 教育研究方法
第二节 数据资料的整理
• 一、检查资料 • 二、数据分类 • 三、编制统计表 • 四、编制统计图
教育科学系 教育研究方法
• 同类比较研究,是两种或两种以上同类事 物而认识异同点的方法。异类比较研究, 是比较两种或两种以上性质相反的事物或 一个事物的正反面,而发现异中之同,找 出其共同规律的方法。
– 如研究中西式早餐常见品种的营养结构,家养 狗与宠物狗的对比研究则属于同类比而宠物狗 与宠物猫的对比研究则应属于异类比。
教育科学系 教育研究方法
资料来源:王孝玲.教育统计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17
教育科学系 教育研究方法
(二)统计表的种类
• 统计表一般有单项表、双项表、复合表和 次数分布表四种类型
教育科学系 教育研究方法
单项表
统计表仅包括一种事项的比较或仅有一种分类
年级 人数
表8—1 某校各年级学生数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教育科学系 教育研究方法
(二)统计图的种类
• 直条图、圆形图、线形图和直方图
怎么整理研究报告资料的方法
![怎么整理研究报告资料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33098ab0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ffd1a41.png)
怎么整理研究报告资料的方法怎么整理研究报告资料的方法研究报告是描述和分析特定问题的详尽记录,为了能够准确、有逻辑地呈现研究成果,整理研究报告所需的资料是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
好的资料整理方法可以节省时间、提高效率,并确保报告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针对研究报告资料的整理,提供一些建议和方法。
1. 制定整理计划在开始整理研究报告资料之前,制定一个详细的整理计划是必要的。
该计划应包括整理的时间安排、整理的步骤和所需的资源。
确保你有足够的时间来完成整理,并且有足够的文件夹、笔记本和电子设备来存储和处理资料。
2. 收集和筛选资料在收集资料时,要确保资料的来源可靠,尽量避免含糊不清或不准确的信息。
收集资料时,可以利用图书馆、学术期刊、数据统计数据库、互联网以及专家和相关方面的访谈。
要保存和整理收集到的资料,最好使用电子提取工具或文献管理软件来保存重要资料的链接和摘录。
根据研究目标和问题,筛选出与研究主题相关、具有权威性和可靠性的资料,并将其分类整理。
3. 采用适当的整理方式针对不同类型的资料,可以采取不同的整理方式,以便更好地组织和管理资料。
对于文字类资料,可以使用摘录、注释、总结和归类的方式进行整理。
对于图片、图表和数据等可视化资料,可以创建文件夹或数据表格,并添加适当的标签和描述。
此外,可以使用电子表格软件或专业的统计软件来整理和分析大量的数据。
4. 建立逻辑框架在整理资料时,要根据研究目标和问题,建立一个清晰的逻辑框架。
逻辑框架应包括研究的背景、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等内容,并以可视化的方式展示,如流程图、逻辑图或思维导图等。
逻辑框架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清思路,确保研究报告具备良好的结构和连贯性。
5. 进行深入分析和交叉引用在整理资料的过程中,要进行深入的分析和交叉引用。
通过对不同来源的资料进行比较、归纳和综合,可以发现相关性、共性和差异性,并提取出关键信息和结论。
同时,还需要注意对资料进行准确引用,并在研究报告中进行恰当的标注,以避免抄袭和知识产权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究资料整理分析的方法篇一:资料的整理与分析方法资料的整理与分析方法我们在前面两文中分别谈到收集“事实资料”和“文献资料”的方法,这无形之中好象将资料分成了“事实资料”和“文献资料”两种,显然这不是一种严格意义上的分类(只是按照收集的方法来考虑的),因为“文献资料”中也可以有“事实资料”(当然不是第一手资料),它们之间有交叉的成分,由此为研究方便起见,可将其分为“事实资料”与“理性资料”;如果从资料的性质来考虑,资料还可以分为定量资料(主要是各种数据)与定性资料(主要是文字材料)。
收集到大量的资料之后,一般就要进行适当的筛选、整理和分析。
本文就要谈谈如何做好这些方面的工作。
一.筛选有些研究,需要收集的资料比较多,面对这成堆的资料,首要的任务就是要在初步阅读(当然需要做简单的分析)的基础之上做适当的筛选。
筛选的主要目的在于“去伪存真”,“由表及里”,即只保留对本课题研究有参考价值的资料而删去其余。
通常,对于“理性资料”要求它有:可靠性,正确性,权威性;对于“事实资料”要求它有:真实性,典型性,浓缩性。
二.整理整理也就是要分门别类,并以某一种或几种方法表示出来,以便于下一步的分析。
对于各种数据,首先是分类,通常有两类:计数数据和测量数据,其中后者又有四种水平:类别的,顺序的,等距的,比率的;然后进行适当的整理,通常采用的方法有两种:频数分布表和频数分布图,其中前者有简单次数分布表、相对次数分布表、累积次数分布表、累积相对次数分布表、累积百分数次数表等,后者又有散点图、线形图、条形图(也叫直方图)、圆形图(也称饼形图)之分。
对于定性资料,通常是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
比如对某一课题资料,可以按历史线索分类;可以按不同的观点分类;可以按研究的问题的性质分类;还可以按子课题分类,等等。
三.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对资料的分析,从方法论角度,一般可分为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而且通常在实际分析过程中,要把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交互使用。
因为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互补充,相得益彰,处在统一的连续体之中,定性分析为定量分析提供基础,定量分析的结果要通过定性分析来解释和理解。
(一)定性分析的方法定性分析即为对资料的质的规定性做(整体的)分析,除了要运用一些哲学的观点和方法如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分析哲学、现象学、解释学等外,主要使用诸如比较、归纳、演绎、分析、综合等逻辑方法;同时还要求对分析结果的信度、效度和客观度等可靠性指标进行检验和评价。
(二)定量分析的方法这里需要区分两种情况:一是如果收集到的资料已经是一些数据,我们只需根据条件和需要选用适当的统计分析方法(下文介绍)进行处理和分析便可;另一种就是对收集到的定性资料做进一步的定量分析。
比如要研究某一学科教材的结构问题,我们可能收集了这一学科及相关学科的许多版本的教材(包括现在的和过去的),显然首先需要进行比较,如何比较?可能就需要数量化处理,定量分析;还比如要对学生在某一门学科学习中的错误进行分析,收集到各种事实的文字材料之后,定量分析可能也是十分重要的。
1.基本统计方法。
可用于教育教学研究的统计分析方法主要有三类:(1)描述统计,主要用于特征分析,即通过一些概括性量数来反映数据的全貌和特征。
用来描述数据分布特征的概括性量数主要有:①描述数据集中趋势的量数,如算术平均数,几何平均数,中位数,众数;②反映数据间彼此差异的程度的量数,如全距,平均差,方差,标准差;③反映原始数据在所处分布中地位的量数,如百分位分数,百分等级分数,标准分数,T分数等;④当事物之间存在联系但又不能直接做出因果关系的解释时,可用一些合理的指标对相关事物的观测值进行相关分析,其相关程度用相关系数表示,如有积差相关,等级相关,质量相关(点二列相关、双二列相关);等等。
(2)推论统计,即在无法直接估计总体参数的情况下,只能采用抽样方式对样本进行研究,并由样本统计量对事物的总体做出统计的推论和估计。
它包括两个方面内容:①总体参数估计,即根据样本的数字特征推断总体的相应的数字特征,它又有点估计和区间估计之分;②假设检验。
在许多研究中(比如比较两种教学方法、两种教材的优劣),首先需要提出一个假设(比如:谁比谁在什么状态下要好或者差或其他),这一假设合理或者正确与否,需要抽取样本用其统计量进行检验。
通常根据总体是否服从正态分布,将其分为参数检验和非参数检验,前者如Z检验,t检验,χ检验,方差分析等;后者有中数检验,符号检验,符号秩次检验,U检验,秩次方差分析等。
(3)多元统计。
由于影响教育教学现象的因素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方面的、多层次的、多特征的,因而要分析这些因素之间的各种关系需要用多元统计方法。
多元分析的基本方法主要有:①回归分析。
对于两个具有不确定关系的变量,上述的相关系数可以对其两变量是否相关做出定性描述,对其相关程度做出总的定量描述,但是对如何通过自变量的值去估计和预测因变量的发展变化,相关分析无能为力,这时需要用回归分析。
它一般分为一元线性回归和多元线性回归两种;②因素分析(和主成分分析)。
当描述事物性质的变量比较多时,常常需要从中提取较少的几个主要的“一般因素”(或称“共同因素”)(并依据一定的方式对所获得的“一般因素”作、做出较为合理的解释),这时就需要使用因素分析法;③聚类分析(也称分类分析或数值分类)。
即凭借变量指标的定量分析对变量实施分类(如果类别已经清楚,只需归类;如果事先并不清楚类别,这时就是寻求一种规则进行新的恰当的分类),使同类的变量比较均质,而不同类的变量差异比较大;还有其它方法,如图分析和模糊综合评判等等。
2.方法的选用上述如此之多的统计分析方法,如何才能选择恰当的、正确的方法呢?这里主要有两个方面的标准:其一是各种统计方法和公式自身的使用条件;二是研究问题的性质、数据类型以及研究设计。
以下列举几例说明之:例1、已知全市考试的数学平均分和标准差以及某学校若干名学生的平均成绩,问该校学生成绩与全市平均成绩差异是否显著?这一问题已知“两个变量,总体服从正态分布,总体方差,”故采用Z检验;例2、已知全市考试成绩的总方差和学校若干名学生成绩的方差,问该校学生成绩的方差与全市考生成绩的方差是否有显著性差异?这一问题已知“两个变量,总体服从正态分布,总体和样本方差”,故采用χ检验;例3、已知某学年的全年级的平均分数以及实验班部分学生的考试成绩,问新的教学方法与旧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成绩的影响有无显著差异?这一问题已知“两个变量,总体服从正态分布,总体方差未知”,故采用t检验;例4、有四种不同实验教材,为比较其教学效果,可采用随机区组实验设计和单因素方差分析;例5、有三种不同实验教材,采用四种不同的教学方法,要比较不同教学方法之间的教学效果,可采用两因素析因实验方差分析;例6、为了考察不同课程对初中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影响,可以选择若干门课程并随机抽取一些学生的考试成绩进行因素分析;例7、对高考学生的六科考试成绩分类,可以用聚类分析;例8、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估,现在普遍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
3.方法的功效在什么时候选用什么样的方法,除了上述两条标准外,全面了解每一种方法的功效也十分重要。
比如因素分析法的主要功效是在保持原有信息的基础上,通过减少变量的个数发现隐藏在背后的公共因素或主成22分;除此而外,还可以用来构建新的指标、新的变量;估计测验的信度;评价测验的效度;(用因素分析中方差分解的结果)评价成套测验中某一个分测验的临床判断价值等等。
4.方法的操作研究者也许过去会对上述各种统计方法的操作感到“头痛”和“棘手”,现在不必了。
上述各种统计方法都已经有了计算机软件,比如SPSS(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就包括了上述常见的多种统计方法,只要输入原始数据就可以得到相关结果,十分方便。
篇二: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资料的整理和分析课件内容第七章资料的整理和分析【本章内容要点】·定量资料的整理·定性资料的整理·资料的统计分析·资料的理论分析【本章重点】·资料的整理方法·资料的统计分析方法【本章教学内容】第一节资料的整理一、定量资料的整理(一)定量资料的概念定量资料是研究者从社会研究中用计量方法测量某项指标所获得的数值材料。
(二)整理的方法1、资料的审查(1)完整性(2)统一性(3)合格性2、资料的分类和编码(1)编码步骤·对回答进行分类;·建立回答类别与变量数值间的对应关系。
(2)编码方法·预编码·后编码·边缘编码【预编码范例】你打算报考哪一类专业?口1、文科口2、外语口3、理、工、农(含林、牧、渔)、医口4、音乐、体育、美术口5、军事院校口6、未决定(不知道)【边缘编码范例】【登录卡范例】【数据文件范例】【编码簿范例(部分)】【编码簿的主要项目】1、问题号码2、变量号码3、项目名称4、编码的内容说明5、序列号3、资料的登录(1)个案登录(2)总体登录【个案登录卡片实例】4、资料的汇总二、定性资料的整理(一)概念定性资料是研究者从实地研究中所得到的各种以文字、符号表示的观察记录、访谈笔记,以及其他类似的记录材料。
(二)整理方法1、资料的审查(1)真实性(2)准确性(3)适用性2、资料的分类(1)有效性原则(2)互斥性原则(3)完备性原则(4)各类别必须处于同一分类层次3、资料的汇总和编辑(1)完整(2)系统(3)简明(4)集中三、计算机处理资料的一般过程(一)输入前的准备1、资料的审查2、资料的分类与编码3、登录(二)输入数据1、键盘输入2、卡片输入3、光电输入(三)数据的处理1、对已输入到计算机中的数据资料进行定义2、进行数据处理方面的操作3、数据的输出第二节资料的分析一、资料的统计分析(一)概念所谓统计分析就是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所收集的数据资料进行定量分析,以揭示事物内在的数量关系、规律和发展趋势,从而达到认识事物本质的一种资料分析方法。
1、描述统计分析2、推论统计分析(二)描述统计分析1、集中趋势分析集中趋势分析是指用一个典型值或代表值来反映一组数据的一般水平。
2、离散趋势分析离散趋势分析是指用一个特别的数值来反映一组数据相互之间的离散程度。
(三)推论统计分析1、参数估计参数估计是利用实际随机抽样调查资料计算的样本统计量去估计总体参数值的一种推论统计分析方法。
(1)点估计?为总体成数P的估计量,则有设X为总体平均数X的估计量,PX=??pP篇三:论调查中定性研究访谈资料的整理和分析方法论调查中定性研究访谈资料的整理和分析方法近年来,定性研究方法,尤其是访谈技术在我国的应用日益普及,然而各界关注的焦点主要集中于资料收集技术的探讨,对原始资料的分析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