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知识产权侵权判断方法
专利的侵权判定通俗易懂的例子

一、说明专利的概念和作用专利是指国家对发明者创造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等作出的保护和奖励制度,是一种由国家赋予的独家使用权。
专利的获得可以为发明者带来经济效益,也可以促进科技创新和社会发展。
二、侵权行为的定义侵权是指未经专利所有人的允许,利用了专利的技术或者产品,或者超出了专利声明的权利范围的行为。
侵权行为给专利所有人带来了经济损失,因此需要依法追究责任。
三、侵权行为的举例以某某公司申请的一种发明专利为例,该公司研发了一种新型的太阳能光伏电池,并取得了专利。
然而,在市场上发现了另一家公司生产的类似产品,这家公司没有取得专利所有人的许可,因此构成了侵权行为。
在另一个案例中,甲公司申请了一种专利,专利声明中明确规定了该技术只能用于某一具体领域,但乙公司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将该技术应用到了其他领域,这同样构成了侵权行为。
四、侵权行为的判定标准在侵权行为的判定中,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关键因素:1. 专利权的存在:必须确保被侵权的对象确实是一项拥有专利权的技术或产品。
2. 侵权行为的事实:需要证明被告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对专利技术或产品进行了利用。
3. 侵权行为的主观故意:需要证明被告具有主观故意侵犯专利权的行为,而非无心之失或不可避免的情况。
4. 侵权行为的损害后果:需要证明被侵权行为给专利所有人带来了实际经济损失。
五、侵权行为的法律规定和救济措施侵权行为在法律上是被禁止的,专利法对侵权行为做了明确的规定,并规定了相应的救济措施。
专利法规定,侵权行为可以通过诉讼、和解、赔偿等方式来解决。
专利所有人可以向法院提起侵权诉讼,请求法院判令对侵权行为采取制止、消除、赔偿等措施,并赔偿经济损失等。
六、总结专利的侵权判定是一个相对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
只有明确专利的范围和侵权行为的事实,才能更好地保护专利所有人的合法权益,促进科技创新和社会进步。
正确理解与应用专利法,有利于规范市场秩序,激发创新动力,推动我国创造型国家建设。
知识产权侵权案件的证据审查与证据合法性

知识产权侵权案件的证据审查与证据合法性在知识产权保护领域,证据的审查和证据合法性的确定是非常重要的步骤。
只有通过严格的审查,确保证据充分、可靠,才能保证知识产权的正当权益。
本文将探讨知识产权侵权案件中证据审查的原则和方法,并对证据合法性的判断进行解析。
一、证据审查的原则1. 合法性原则:证据必须合法获取,符合法律规定和程序要求。
例如,通过合法渠道购买的证据,或者依法取得的监控录像等,才能作为合法证据使用。
2. 真实性原则:证据必须真实可信,能够客观反映事实。
法院在审查证据时,应对证据的真实性进行充分的调查和核实,排除伪造证据的可能性。
3. 充分性原则:证据必须充分,能够证明侵权行为的存在。
法院需要综合考虑各种证据,确保证据的充分性,判断侵权行为的事实。
4. 相关性原则:证据必须与案件有关,与侵权行为有直接的联系。
法院需要排除与案件无关的证据,确保只有与案件相关的证据被使用。
二、证据审查的方法1. 书证:根据知识产权侵权案件的性质,可以包括合同、商标注册证书、专利证书等文件。
法院在审查这些书证时,需要验证其真实性和合法性,并与案件事实相符。
2. 物证:物证可以是侵权产品、侵权样品等实物。
法院需要对物证进行鉴定,确定其与案件的相关性和合法性,并避免可能存在的伪造行为。
3. 证人证言:证人证言可以提供对侵权行为的直接目击或相关情况的陈述。
法院在审查证人证言时,需要核实证人的身份、证言的真实性和可信度,尽量避免虚假证言的干扰。
4. 鉴定意见:在专利、著作权等案件中,法院可能需要借助鉴定机构对技术、版权等进行鉴定。
法院在审查鉴定意见时,需要评估鉴定机构的专业性和鉴定意见的客观性和权威性。
三、证据合法性的判断1. 证据来源合法:法院需要核查证据的来源,确保证据的获取符合法律规定和程序要求。
例如,证据是否通过合法渠道获取,是否具备合法证明文件等。
2. 证据真实可信:法院需要对证据的真实性进行评估,采取适当的调查手段获取更多信息。
实用新型专利侵权判断及抗辩范本

实用新型专利侵权判断及抗辩范本咱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听到专利这个词儿。
比如说,你发明了一个超级好用的新型拖把,然后去申请了专利,这就是你的知识产权宝贝啦!但有时候,可能会有人不小心“撞”到你的专利上,这就可能涉及到侵权问题。
今天咱们就来唠唠实用新型专利侵权判断及抗辩这档子事儿。
先来说说怎么判断是不是侵权了。
这就好比你有一个独一无二的玩具,别人做了个差不多的,如果太像了,那可能就是侵权啦。
判断的时候,得仔细瞧瞧这个被怀疑侵权的东西和你的专利,是不是在关键的地方几乎一样。
比如说,结构啦、功能啦这些重要的方面。
我给您讲个事儿,之前我认识一个朋友,他发明了一种可以折叠收纳的小桌子,申请了实用新型专利。
结果没过多久,市场上出现了一款长得特别像的桌子,连折叠的方式和一些细节的设计都差不多。
这可把我朋友气坏了,他就开始琢磨是不是被侵权了。
那怎么判断呢?首先要看这两款桌子的整体结构。
我朋友的专利桌子,结构上有一些特别巧妙的设计,能让桌子折叠后更节省空间,而且支撑更稳固。
而那款疑似侵权的桌子,几乎照搬了这些结构特点。
然后再看功能,我朋友的桌子设计初衷是方便携带和储存,那款相似的桌子也是主打这个功能,而且实现的方式几乎一样。
接下来再聊聊抗辩这一块儿。
要是有人说你侵权了,别慌,咱们有办法应对。
比如说,你可以说你用的技术是大家都知道的,早就公开了,不是从人家专利那学来的。
或者说,你这个东西和人家专利的差别可大了,根本就不是一回事儿。
我再给您说个例子。
有一家小工厂,被指控侵犯了一项实用新型专利,说是他们生产的某个零件和别人专利的很像。
但是这家工厂拿出证据说,他们生产这个零件用的技术在行业里早就不是秘密了,很多年前就有人在用,而且他们还有相关的资料和记录来证明。
还有一种情况,如果人家的专利本身就有问题,比如说不符合专利法的规定,那也可以作为抗辩的理由。
比如说专利的描述不清楚,或者根本就不具备新颖性、创造性。
总之,实用新型专利侵权判断和抗辩这事儿,得认真仔细,有理有据。
知识产权维权常见问题及应对策略

知识产权维权常见问题及应对策略【知识产权维权常见问题及应对策略】知识产权(Intellectual Property,简称IP)的保护是当今社会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
在创新与发展的背景下,知识产权维权显得尤为重要。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人们往往会遇到各种问题。
本文将介绍一些知识产权维权的常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一、侵权状况的判定问题在进行知识产权维权时,正确判定侵权状况是首要的一步。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人们往往会面临以下问题:1. 证据不足:当遇到侵权问题时,缺乏确凿的证据是一个常见的困扰。
如何获取证据并确保其有效性是制约维权的一个关键因素。
2. 标准模糊:知识产权法律对于侵权行为的定义往往存在一定的模糊性。
这给权利人在维权过程中带来了一定的困扰,需要根据具体案例进行法律适用。
应对策略:- 做好证据保全:在发现侵权行为时,应立即采取行动并保存充足的证据以支持维权。
可以通过拍摄照片、录制视频、保存邮件或通信记录等方式获取证据。
- 寻求专业支持:如果在判断侵权状况上存在困难,可以咨询专业律师或知识产权代理机构,获取专业意见和建议。
二、维权成本高问题知识产权维权常常需要付出巨大的成本,这使得一些权利人望而却步。
常见的情况有:1. 诉讼费用高昂:知识产权相关的诉讼费用往往较高,包括起诉费、律师费等,这使得一些中小企业或个体创作者很难承担。
2. 时间成本过大:维权过程通常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包括收集证据、起草文件、参加庭审等。
这对忙于日常工作的权利人来说是一种额外负担。
应对策略:- 协商解决:在某些情况下,通过与侵权方进行协商谈判,寻求双方的利益平衡,可以避免高额的诉讼费用和时间成本。
- 引入第三方机构:一些地方设有知识产权保护基金或相关机构,可以提供维权援助,减轻权利人的经济负担。
三、维权难度大问题除了成本问题外,知识产权维权还常常面临以下困境:1. 跨国维权:在全球化背景下,知识产权维权往往涉及跨国问题。
知识产权侵权调查技巧揭秘调查过程

知识产权侵权调查技巧揭秘调查过程知识产权侵权是指他人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侵犯了他人的知识产权权益,包括但不限于专利、商标、著作权、商业秘密等。
对于侵权行为的调查和取证是维护知识产权权益的重要一环,本文将揭示知识产权侵权调查的技巧,并详细介绍调查过程。
一、侵权调查前准备工作在进行知识产权侵权调查之前,我们需要做一些准备工作,以保证调查的顺利进行。
1. 确定侵权主体和侵权行为首先,需要明确侵权的主体和具体的侵权行为。
侵权主体可以是个人或者企业,侵权行为可能包括盗用他人的商标、仿冒他人的产品、侵犯他人的著作权等。
明确侵权主体和侵权行为有助于我们制定调查方案和确定取证的重点。
2. 收集相关证据和信息在调查过程中,收集相关证据和信息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通过在线调查、实地走访、调取相关文件或资料等方式来收集证据和信息。
这些证据包括但不限于侵权主体的经营情况、销售渠道、产品展示等。
同时,还应该了解侵权主体的背景资料和知识产权相关信息,以便在后续调查中更好地进行取证。
二、调查过程1. 确定调查目标在进行侵权调查时,需要明确调查的目标。
调查目标可以是确认侵权事实、获取证据、了解侵权主体的运作方式等。
根据调查目标的不同,制定相应的调查计划和策略。
2. 选择调查方法侵权调查涉及到对侵权主体的行为和相关证据进行收集、分析和评估。
根据调查目标和实际情况,可以选择不同的调查方法,如实地调查、网络调查、隐秘调查等。
在选择调查方法时,需要全面评估其可行性和风险,并权衡选择最合适的方法。
3. 开展调查行动在调查过程中,需要进行具体的调查行动。
这包括但不限于对侵权主体的追踪、走访目标地点、搜集相关证据和资料等。
在进行行动前,应制定详细的调查方案,确保行动的顺利进行。
4. 取证与分析在调查行动中,取证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通过收集、记录和保留相关证据和资料,可以为后续的维权行动提供有力的支持。
同时,通过对取证材料的分析和评估,可以深入了解侵权主体的行为和相关的知识产权情况,为维权措施的选择提供依据。
专利侵权判定和假冒专利行为认定指南

专利侵权判定和假冒专利行为认定指南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创新的推动,专利保护成为了企业和个人创新者的重要手段。
然而,专利侵权和假冒专利行为也随之而来,给创新者和市场秩序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为了保护创新成果和维护公平竞争的环境,专利侵权判定和假冒专利行为认定成为了重要的法律问题。
本文将介绍专利侵权判定和假冒专利行为认定的指南,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这些问题。
一、专利侵权判定指南1. 确定专利权利范围:在判定专利侵权之前,首先需要确定专利权利的范围。
这包括了专利权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具体描述。
权利要求是专利权的核心部分,它规定了专利权的具体保护范围。
而说明书则提供了对专利权利要求的解释和支持。
判定专利侵权时,需要对专利权利范围进行准确的解读和理解。
2. 确定侵权行为:在确定专利侵权时,需要对被指控的侵权行为进行准确的界定。
这包括了对专利权利要求的逐项比对,以确定被指控的行为是否落入专利权的保护范围内。
同时,还需要考虑专利权的有效性和侵权行为的实质相似性。
只有在侵权行为与专利权的保护范围相符合,并且专利权有效,才能认定为专利侵权。
3. 判定侵权主体:在专利侵权判定中,需要确定侵权主体。
侵权主体可以是个人、企业或其他组织。
判定侵权主体时,需要考虑其在侵权行为中的角色和责任。
例如,是否是直接实施侵权行为的主体,还是提供侵权产品或服务的主体。
判定侵权主体有助于确定侵权责任和追究侵权行为的法律后果。
二、假冒专利行为认定指南1. 确定专利权利的真实性:在认定假冒专利行为时,首先需要对涉嫌假冒的专利权利进行真实性的审查。
这包括了对专利权的合法性和有效性的评估。
需要查证专利权的注册情况、专利权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真实性,以及专利权的有效期等信息。
只有在确认专利权的真实性后,才能进一步认定是否存在假冒专利行为。
2. 确定假冒行为:在认定假冒专利行为时,需要对涉嫌假冒的行为进行准确的界定。
这包括了对专利权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比对,以确定被指控的行为是否与专利权的保护范围相似或相同。
知识产权侵权损害赔偿评估方法

知识产权侵权损害赔偿评估方法一、知识产权侵权损害赔偿评估的重要性。
1.1 知识产权就像创作者的孩子。
知识产权对于创作者来说那可是宝贝,就如同自己精心养育的孩子。
创作者投入了大量的心血、时间和金钱,才让这个“孩子”茁壮成长。
一旦被侵权,就好比孩子被别人欺负了,创作者那叫一个心疼啊。
所以,准确评估侵权损害赔偿,是给创作者一个公道的重要方式。
1.2 维护市场秩序的关键。
在市场这个大环境里,知识产权就像游戏规则的一部分。
如果侵权行为得不到合理的赔偿评估,那就会乱了套,就像一场足球比赛没有了裁判按照规则判罚一样。
那些遵守规则的企业和个人会觉得不公平,市场秩序也会被破坏得一塌糊涂。
二、常见的评估方法。
2.1 市场比较法。
这个方法就像是在市场里找“同类项”。
比如说,有个专利被侵权了,那我们就去看看市场上类似专利的授权费用大概是多少。
如果有个跟被侵权专利差不多的专利授权给别人是10万块,那这个被侵权专利的赔偿金额就可以参考这个数字。
这就好比你去市场买东西,看到旁边类似的东西卖多少钱,你心里就有个底儿了。
不过呢,这种方法也有难处,有时候很难找到完全相似的知识产权交易案例,就像在一堆沙子里找两颗一模一样的沙子,不容易啊。
2.2 收益法。
这收益法啊,就是看这个知识产权本来能给权利人带来多少收益。
打个比方,一个软件有版权,正常情况下一年能赚50万。
结果被侵权了,市场份额被抢了不少。
那我们就得算一算因为侵权少赚了多少钱。
这就像农民种庄稼,本来能收100袋粮食,被人偷了一部分,那损失的粮食数量就得好好算算。
但是呢,要准确算出这个收益可不容易,因为市场是多变的,就像天气一样,说变就变,很多因素都会影响收益的计算。
2.3 成本法。
成本法简单来说就是看权利人投入了多少成本在这个知识产权上。
比如一个商标,从设计到注册,花了5万块钱。
那侵权赔偿的时候,这个成本就是一个重要的参考。
这就好比你盖房子花了多少钱,如果别人把你的房子弄坏了,你花的钱就是赔偿的一个依据。
侵权检索方法与技巧

侵权检索方法与技巧
侵权检索是一种查找侵权行为的方法,可以帮助企业、个人等避免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和合法权益。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侵权检索方法与技巧:
1. 确定侵权类型:根据被侵权的具体情况,确定是侵犯著作权、商标权还是专利权等。
不同的侵权类型有不同的检索方法和策略。
2. 收集侵权信息:通过搜索引擎、行业网站、社交媒体等途径,收集有关被侵权产品的信息和图片,以便进行比对和分析。
3. 使用专业的侵权检测工具:如知识产权局、律师事务所等机构提供的侵权检测工具,可以快速识别涉嫌侵权的商品和服务,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
4. 分析侵权风险:通过对侵权信息的分析和比对,找出可能的侵权风险点,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可以通过调整产品设计、加强供应链管理等方式来降低风险。
5. 寻求法律帮助:如果发现存在明显的侵权行为,应及时向相关机构举报,并寻求法律帮助,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需要注意的是,侵权检索只是初步的判断,最终是否构成侵权还需要经过专业机构的认定和处理。
因此,在使用侵权检索时应该谨慎对待结果,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处理。
专利侵权判断原则有哪些

一、专利侵权判断原则有哪些(一)全面覆盖原则全面覆盖原则是专利侵权判定中的一个最基本原则,所谓全面覆盖原则,是指如果被控物或者方法侵权成立,那么该产品或者方法应该具备专利权利要求中所描述的每一项特征,缺一不可。
在判定专利侵权时,最先适用的是全面覆盖原则。
在下述几种情况下,视为被控物全面覆盖了专利的权利要求。
1、字面侵权。
即从字面上分析比较就可以认定被控物的技术特征与专利的必要特征相同。
比如,一项专利,其权利要求为:H型强场磁化杯体(1),其特征在于:杯体的两侧各镶嵌一块永久磁铁(2)。
如果被控物的杯体两侧各镶嵌了一块永久磁铁,那么可以看到,被控物的结构与权利要求所描述的结构一模一样。
2、专利权利要求中使用的是上位概念,被控物公开的结构属于上位概念中的具体概念,此种情况下适用全面覆盖原则,被控物侵权。
比如,一项专利,其权利要求为,一种新型机器人行走机构,其特征在于:电机接传动机构,传动机构的输出轴上装有驱动轮。
被控物的结构为,电机经齿轮传动,输出轴上装有驱动轮。
被控物采用齿轮传动,齿轮传动的结构属于传动机构的具体概念,因此,被控物属于侵权。
(二)等同原则等同原则认为,将被控侵权的技术构成与专利权利要求书记载的相应技术特征进行比较,如果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研究了专利权人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后,不经过创造性的智力劳动就能够联想到的,诸如采用等同替换、部件移位、分解或合并等替代手段实现专利的发明目的和积极效果的,并且与专利技术相比,在目的、功能、效果上相同或者基本相同的,则应当认定侵权成立。
具有六个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的驱动臂,驱动臂内设置有电机,电机经齿轮传动接位于驱动臂端部的驱动轮。
被控物的结构为,具有六个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的驱动臂,驱动臂内设置有电机,电机经链条传动接位于驱动臂端部的驱动轮。
被控物缺少专利权利权利要求中的齿轮传动特征,但是由于链条传动属于齿轮传动的等同替换,所以被控物适用等同原则,属于侵权。
知识产权侵权行为如何判定

知识产权侵权⾏为如何判定专利和版权的保护⽅法,与任何其他属于法庭辩论的案件类型相⽐,它们更接近那种可以被称为法律⽞学的东西,⽽区别在于,或⾄少可以说,它们⾼深莫测,难以捉摸,有时及稍纵即逝的”。
知识产权侵权⾏为如何判定?请跟随店铺⼩编⼀起在下⽂中进⾏了解。
知识产权侵权⾏为如何判定通过对各类知识产权侵权案件的审理,其中有共同的规律可以遵循,主要有以下四个规则:(⼀)有效性审查规则,即主动对权利有效性进⾏审查对权利的有效性进⾏审查是受理⼀起知识产权侵权案件后法官应当做的第⼀项⼯作,体现了知识产权的权利法定性原则,这就意味着,法官应主动地⽽不能仅根据对⽅当事⼈是否提出抗辩进⾏审查。
权利有效性审查包括两个⽅⾯内容:第⼀,对原告是否有权提起侵权诉讼进⾏审查。
应审查原告是否为该项知识产权的权利⼈或者利害关系⼈,否则原告⽆权提起诉讼,应驳回起诉。
在两⼈或两⼈以上共有知识产权时,其中⼀⼈或者⼀部分⼈向法院提起诉讼前,应通知共有⼈,如果在起诉前未履⾏通知义务,法官应通知共有⼈,由共有⼈决定是否作为共同原告参加诉讼。
第⼆,对权利的效⼒进⾏审查。
⽐如审查著作权的内容是否合法、是否在保护期内,侵权⾏为发⽣时的专利权是否有效,商标权是否合法存续,品种权等是否有效等等。
我国著作权法规定了违禁作品不受法律保护的原则,在著作权侵权案件中,涉及到作品的内容是否违禁,被告往往不做这⽅⾯的抗辩,因为⼀旦认可了作品是违禁的,被告可能要承担⼀定的法律责任,因此原被告双⽅都可能回避这个问题,在这种前提下,法官应主动地审查作品的有效性问题。
(⼆)权利范围确定的规则,即以权利的客体为中⼼确定保护范围所谓确定保护范围,就是确定知识产权的权利范围,通俗地讲就是权利领地,凡是进⼊该领地即构成了侵权。
对于有形财产来讲,权利范围⾮常明确,但是对知识产权来讲权利范围就不像有形财产那样明显,有时甚⾄是难以判断的。
在确定知识产权的保护范围时,应遵循以下三个步骤:第⼀,明确权利客体。
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认定标准是什么

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认定标准是什么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产权的保护日益受到重视。
而准确认定知识产权侵权行为是保护知识产权的关键一步。
那么,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认定标准究竟是什么呢?首先,我们要明确知识产权的范围。
知识产权主要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等。
对于不同类型的知识产权,其侵权行为的认定标准也有所不同。
就著作权而言,侵权行为通常表现为未经著作权人许可,擅自复制、发行、表演、放映、广播、汇编、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其作品等。
比如,有人未经作者同意,将其小说大量复印并出售,这就构成了对著作权的侵权。
认定著作权侵权的一个重要标准是“接触+实质性相似”。
也就是说,如果被指控侵权的一方有接触原作品的可能性,并且其作品与原作品在表达上存在实质性相似,那么就可能被认定为侵权。
但这里的“实质性相似”并非简单的相似,而是要综合考虑作品的主题、情节、结构、语言等多个方面。
再来看专利权。
专利权的侵权行为主要是未经专利权人许可,实施其专利的行为。
这包括制造、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其专利产品,或者使用其专利方法以及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依照该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
在认定专利权侵权时,需要将被指控侵权的产品或方法与专利权利要求书中所记载的技术特征进行对比。
如果被指控侵权的产品或方法包含了专利权利要求书中的全部技术特征,或者与其等同,则构成侵权。
但需要注意的是,专利侵权的认定有时会比较复杂,特别是在涉及到技术问题时,可能需要专业的鉴定和评估。
商标权的侵权行为则表现为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或者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容易导致混淆的;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的;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的;未经商标注册人同意,更换其注册商标并将该更换商标的商品又投入市场的;故意为侵犯他人商标专用权行为提供便利条件,帮助他人实施侵犯商标专用权行为的等。
在认定商标权侵权时,关键是判断商标是否相同或近似,以及商品或服务是否相同或类似。
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风险评估方法详解

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风险评估方法详解知识产权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的价值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和重视。
然而,知识产权侵权行为也屡见不鲜,对创新和创造造成了不小的威胁。
为了有效地保护知识产权,评估侵权行为的风险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针对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风险评估方法进行详细的解析和探讨。
一、风险评估的背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全球化的趋势,知识产权越来越容易受到侵犯。
企业需要对潜在的侵权行为进行风险评估,以便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确保自身的创造成果得到充分的保护。
在评估风险之前,需要了解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框架和相关的法律条款。
二、风险评估的方法1.研究相关法律法规风险评估的第一步是研究相关的法律法规,包括国内和国际上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
了解法律规定的范围和保护措施,可以帮助企业更加准确地评估侵权风险。
2.收集证据和数据在评估风险时,需要收集有关侵权行为的证据和相关数据。
这可以通过调查和调研来完成。
例如,企业可以通过监控市场情况、了解竞争对手的行为、检测侵权产品等方式来搜集相关信息。
3.比较分析通过比较分析,可以对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风险进行评估。
这包括对相关证据和数据的分析,比较与已有案例的相似性,以及评估侵权行为对企业的潜在影响。
4.风险评估报告基于以上的研究和分析,可以编制一份详细的风险评估报告。
报告应该包括侵权行为的详细描述、风险评估的依据和方法、潜在的法律后果以及相应的防护建议等内容。
风险评估报告将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侵权的风险,制定相应的保护策略。
三、风险评估的意义1.保护知识产权通过风险评估,企业可以更好地了解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风险,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从而更好地保护自身的创新成果和商业利益。
2.促进合法竞争评估侵权行为的风险,可以帮助企业了解市场上的竞争状况,促进合法竞争的发展。
对于那些故意侵犯知识产权的企业,评估结果将为维护公平竞争的环境提供有力支持。
3.提升企业价值通过评估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风险,企业可以及时采取措施防范风险,保护自身的创造成果,提升企业的价值和竞争力。
专利侵权的判定标准

专利侵权的判定标准
专利侵权是指未经专利权人许可,也没有法定的抗辩或免责事由,擅自实施他人专利的行为。
判断专利侵权的标准包括以下方面:
1.侵权行为实施的客体是否落入专利保护范围。
判断侵权行为实施
的客体是否属于专利保护范围,需要考察被控侵权产品与专利技术方案的关系,即被控侵权产品是否包含了专利技术方案中的全部技术特征。
2.被控侵权产品是否与专利技术方案实质相同。
如果被控侵权产品
与专利技术方案实质相同,则可以认定被控侵权产品落入了专利保护范围。
3.被控侵权产品是否能够替代专利技术方案。
如果被控侵权产品能
够替代专利技术方案,则可以认定被控侵权产品落入了专利保护范围。
4.侵权行为是否造成了专利权人的损失。
如果侵权行为造成了专利
权人的损失,则可以认定侵权行为成立。
综上所述,判断专利侵权的标准包括被控侵权产品与专利技术方案的关系、被控侵权产品能否替代专利技术方案以及侵权行为是否造成了专利权人的损失。
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判定标准

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判定标准知识产权是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法律概念,它涵盖了各种形式的知识和创造性劳动成果。
然而,在当今信息化和全球化的时代,知识产权侵权行为也成为了一个严重的问题。
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将探讨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判定标准。
一、侵权行为的定义知识产权侵权行为指的是未经许可,擅自使用他人享有知识产权的作品、发明、商标、专利等行为。
这种行为严重侵犯了知识产权法所规定的权利,损害了知识产权权利人的合法权益。
二、著作权侵权行为的判定标准在著作权侵权行为判定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标准:1. 是否存在“实施行为”著作权是指对作品所享有的权利,包括复制、发行、展示、表演、放映等权利。
在判定著作权侵权行为时,需要考虑被诉行为是否涉及了著作权法所规定的实施行为。
2. 是否存在“保护对象”著作权法规定了保护的对象范围,在判定著作权侵权行为时,需要确定被诉行为是否涉及了著作权法所保护的作品。
例如,文字、音乐、戏剧、电影、美术作品等都可以受到著作权的保护。
3. 是否存在“不正当竞争行为”著作权法中规定了一系列关于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规定,比如盗版、抄袭、仿冒等行为都可能构成著作权侵权行为。
在判定中,需要考虑被诉行为是否符合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定义。
三、商标侵权行为的判定标准在商标侵权行为判定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标准:1. 是否存在“相同或近似标志”商标是指为区分商品或服务来源而使用的标志。
在判定商标侵权行为时,需要确定被诉行为是否使用了与他人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标志。
2. 是否存在“混淆或误认可能”商标的功能之一是区分商品或服务来源,如果被诉行为可能导致公众对商品或服务的来源产生混淆或误认,就可以认定为商标侵权行为。
3. 是否存在“不正当竞争行为”商标法中规定了一系列关于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规定,比如仿冒、虚假宣传等行为都可能构成商标侵权行为。
在判定中,需要考虑被诉行为是否符合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定义。
四、专利侵权行为的判定标准在专利侵权行为判定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标准:1. 是否存在“专利权人的权利”专利权是指由国家授予的对发明创造所享有的专有权利。
法律考试之侵犯知识产权行为题解析

法律考试之侵犯知识产权行为题解析侵犯知识产权行为是法律考试中常见的题型之一,考察考生对知识产权保护的了解程度以及对相关法律法规的掌握。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通过举例、分析和说明的方式,解析几个常见的侵犯知识产权行为题目,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考点和应对策略。
一、盗版行为盗版行为是指未经版权所有人许可,擅自复制、发行、传播他人作品的行为。
例如,某人将一本畅销小说制作成电子书并在网络上免费分享,这就是典型的盗版行为。
在法律考试中,对于盗版行为的题目,考生需要了解著作权法的相关规定,明确盗版行为的构成要件和法律后果。
对于这类题目,考生首先应该判断是否存在侵权行为,即是否有未经许可的复制、发行、传播行为。
其次,要分析是否构成盗版行为,即是否涉及到他人作品的复制和传播。
最后,需要指出侵权行为的法律后果,如可能面临的刑事处罚、民事赔偿等。
二、商标侵权行为商标侵权行为是指未经商标所有人许可,擅自使用他人注册商标的行为。
例如,某公司在其产品上使用了与其他公司注册商标相似的标识,这就构成了商标侵权行为。
在法律考试中,对于商标侵权行为的题目,考生需要了解商标法的相关规定,掌握商标侵权行为的认定标准和法律后果。
对于这类题目,考生首先应该判断是否存在商标侵权行为,即是否有未经许可的使用他人注册商标的行为。
其次,要分析是否构成商标侵权行为,即是否存在商标的相似性和可能引起混淆的情况。
最后,需要指出侵权行为的法律后果,如可能面临的民事赔偿、行政处罚等。
三、专利侵权行为专利侵权行为是指未经专利权人许可,擅自制造、使用、销售他人已经取得专利权的产品或方法的行为。
例如,某公司在未经专利权人许可的情况下,制造并销售了一种已经被他人取得专利权的产品,这就构成了专利侵权行为。
在法律考试中,对于专利侵权行为的题目,考生需要了解专利法的相关规定,掌握专利侵权行为的认定标准和法律后果。
对于这类题目,考生首先应该判断是否存在专利侵权行为,即是否有未经许可的制造、使用、销售他人已经取得专利权的产品或方法的行为。
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调查和取证方法

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调查和取证方法知识产权是一种重要的财产权益,包括专利、商标、著作权等。
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信息的流通,知识产权侵权行为也日益猖獗。
为了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调查和取证是必不可少的步骤。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方法和技巧,帮助您更好地进行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调查和取证。
一、调查方法1. 网络调查:在互联网上搜索相关信息,查找是否有人侵犯了您的知识产权。
可以使用搜索引擎、专业网站、社交媒体等工具,关注相关的论坛、博客和社区,了解是否有人发布了与您的知识产权相关的内容。
2. 调查目击者:如果您收到了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举报或投诉,可以尝试联系目击者,了解事件的经过和相关证据。
目击者可能是知识产权的持有人、相关的员工或其他人士,他们的证言和证据对于调查和取证非常重要。
3. 调查供应链:如果您怀疑知识产权侵权行为与供应链有关,可以调查供应商、分销商和合作伙伴。
了解他们的经营情况、采购渠道和产品来源,找出可能存在的侵权环节。
4. 调查竞争对手:有时,知识产权侵权行为可能来自竞争对手。
可以调查竞争对手的产品、广告和促销活动,了解是否存在侵权行为。
还可以通过监控竞争对手的行为,及时发现和防范潜在的侵权行为。
二、取证方法1. 收集证据:在调查过程中,收集相关的证据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收集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形式的证据,包括侵权行为的描述、侵权内容的截图、侵权商品的照片等。
同时,要确保证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避免被认为是虚假证据。
2. 保存证据:一旦收集到证据,要及时保存。
可以使用电子存储设备、云存储服务或打印纸质副本等方式保存证据。
同时,要注意保护证据的安全性和机密性,避免被他人篡改或泄露。
3. 鉴定证据:有些证据可能需要进行鉴定,以验证其真实性和有效性。
可以请专业人士进行技术鉴定、版权鉴定、商标鉴定等,确保证据的可信度和可用性。
4. 联合执法:如果您发现了严重的知识产权侵权行为,可以与相关部门或机构合作,进行联合执法。
专利权侵权的判定

专利权侵权的判定1、发明、实用新型专利权的侵权判定1)、全面覆盖原则判定被诉侵权技术方案是否落入专利权的保护范围,应当审查权利要求人主张的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全部技术特征,并以权利要求中记载的全部技术特征与被诉侵权技术方案所对应的全部技术特征逐一进行比较。
被诉侵权技术方案包含与权利要求记载的全部技术特征相同或者等同的技术特征的,应当认定其落入专利权保护范围;被诉侵权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与权利要求记载的全部技术特征相比,缺少权利要求记载的一个或者多个技术特征,或者有一个或一个以上技术特征不相同也不等同的,应当认定其没有落入专利权保护范围;2)、相同侵权相同侵权包括以下几种情形:一)、全部技术特征完全相同。
即被诉技术方案与专利权利要求中记载的全部必要技术特征一一对应并且相同,或者二者虽然在文字表述上存在一定区别,但经过一一比对,所述区别仅仅是文字表述的不同,其技术内容完全一致。
二)被诉侵权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为下位概念。
三)、被诉侵权技术方案在专利权利要求的基础上增加了其他技术特征。
3)、等同侵权等同侵权,是指被诉侵权技术方案有一个或者一个以上技术特征与权利要求中相应技术特征从字面上看不相同,但属于等同特征,应当认定被诉侵权技术方案落入专利权保护范围。
(等同特征:是指与权利要求所记载的技术特征以基本相同的手段,实现基本相同的功能,达到基本相同的效果,并且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经过创造性劳动就能够想到的技术特征)。
4)功能性特征相同/等同侵权功能性特征:是指对于结构、组分、步骤、条件或其之间的关系等,通过其在发明创造中所起的功能或者效果进行限定的技术特征,但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仅通过阅读权利要求即可直接、明确地确定实现上述功能或者效果的具体实施方式的除外。
与说明书及附图记载的实现前款所称功能或者效果不可缺少的技术特征相比,被诉侵权技术方案的相应技术特征是以基本相同的手段,实现相同的功能,达到相同的效果,且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被诉侵权行为发生时无需经过创造性劳动就能够联想到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该相应技术特征与功能性特征相同或者等同。
知识产权侵权风险识别清单精简版

知识产权侵权风险识别清单知识产权侵权风险识别清单简介在当今信息时代,知识产权的保护变得尤为重要。
企业和个人创造的知识产权包括专利、商标、著作权等,这些都是他们的重要财产。
知识产权侵权行为层出不穷,给创造者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为了帮助企业和个人识别和降低知识产权侵权风险,下面列出了一个知识产权侵权风险识别清单。
清单内容1. 可疑的竞争对手行为竞争对手可能会抄袭或模仿您的产品名称、商标、设计等。
注意竞争对手是否在推广活动中使用了类似于您的广告语、标识或其它识别特征。
2. 互联网和社交媒体检查互联网搜索结果,搜索与您的产品、公司名字、商标等相关的内容,寻找可能的侵权行为。
检查社交媒体平台上的用户内容,例如图片、文字等,是否存在侵犯您的著作权或商标权的情况。
监控社交媒体平台上的竞争对手行为,特别注意其是否使用了您的知识产权,如商标、标志或品牌色彩等。
3. 在线市场和电子商务平台定期搜索在线市场和电子商务平台,查找是否有人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销售您的产品或模仿您的品牌。
监控商业评价和客户评价,寻找可能侵权行为的线索。
4. 合作伙伴和供应商对合作伙伴和供应商的合同进行审核,确保有充分的知识产权保护条款,以防止他们滥用您的知识产权。
定期进行供应链审查,确保供应商没有违反知识产权法。
5. 员工和前员工员工签署保密协议,以确保他们不会泄露您的商业机密或知识产权信息。
确保对离职员工的知识产权进行妥善处理,包括收回公司资料和终止他们对公司知识产权的访问权。
6. 监控知识产权维权平台针对专门的知识产权维权平台,定期搜索是否有不正当使用您的知识产权的情况。
如发现侵权行为,及时采取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7. 注册和保护知识产权根据实际需要注册和保护您的知识产权,包括专利、商标和著作权等。
定期审查、更新和维护您的知识产权注册。
8. 寻求专业法律意见如果您发现了侵权行为或有疑问,及时咨询专业律师,以获取合适的法律建议和保护措施。
侵犯专利权的判断标准

侵犯专利权的判断标准
1. 专利的存在:判断是否存在相关的有效专利权,包括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
必须确认专利的有效性和适用范围。
2. 侵权行为:确定涉嫌侵权的行为是否与专利权的保护范围相交叉,例如制造、使用、销售、出租等方式。
3. 专利权的保护范围:仔细研究专利文件,了解其技术特征、创新点和技术效益,对于保护范围进行准确定义。
4. 专利权优先权:关注是否存在优先权,并判断涉嫌侵权行为是否在专利权有效期内发生。
5. 相似性和替代性:比较涉嫌侵权产品或技术与专利权要求的相似性,判断是否是对原创技术的直接模仿或替代。
6. 专利权人的行动:了解专利权人的行为和态度,是否发起侵权诉讼或其他维权行动。
7. 其他证据:收集和评估其他相关证据,如产品规格、技术文件、证人证言等。
准确判断侵犯专利权的关键在于对专利文件和技术细节的深入了解和分析,如果您需要更详细、具体的判断标准,请咨询相关法律专家或了解适用的法律法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产权侵权包括,专利侵权、商标侵权、著作权侵权、商业秘密侵权等。
以下介绍几种常见的知识产权侵权判断方法。
1、专利侵权专利侵权的判断过程大致如下:专利侵权判断的流程为:判断是否属于未经专利权人许可实施其专利→判断实施行为是否属于法定的不视为侵权的情形→确定专利的保护范围→将涉嫌侵权物和专利进行比对,确定是否侵权首先,依据《专利法》第11条规定,判断涉嫌侵权方的行为是否属于未经专利权人许可实施的行为,即:为生产经营目的制造、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其专利产品,或者使用其专利方法以及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依照该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或者制造、许诺销售、销售、进口其外观设计专利产品。
其次,如果涉嫌侵权方的行为属于法定的侵权行为,企业还应进一步查明涉嫌侵权方的实施行为是否属于《专利法》第69条规定的不视为侵权的情形之一,该法条具体规定了5种侵权例外情形(1)专利产品或者依照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由专利权人或者经其许可的单位、个人售出后,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该产品的。
(2)在专利申请日前已经制造相同产品、使用相同方法或者已经作好制造、使用的必要准备,并且仅在原有范围内继续制造、使用的。
(3)临时通过中国领陆、领水、领空的外国运输工具,依照其所属国同中国签订的协议或者共同参加的国际条约,或者依照互惠原则,为运输工具自身需要而在其装置和设备中使用有关专利的。
(4)专为科学研究和实验而使用有关专利的。
(5)为提供行政审批所需要的信息,制造、使用、进口专利药品或者专利医疗器械的,以及专门为其制造、进口专利药品或者专利医疗器械的。
最后,如果判断涉嫌侵权方的行为属于侵权行为且不属于法定例外情形后,企业还应分析涉嫌侵权产品的技术特征是否落入自己专利的保护范围内。
这一过程分为两步:第一步,确定自己的专利保护范围。
发明或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以其权利要求表述的要求保护的内容为准,通常只有在权利要求中记载的技术特征存在含糊不清之处时,才结合说明书及附图对其作出澄清的解释。
对于外观设计专利,专利权的保护范围以表示在图片或者照片中的该产品的外观设计为准,简要说明可以用于解释图片或者照片所表示的该产品的外观设计。
第二步,将涉嫌侵权物与专利保护范围进行比对。
对于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侵权判断比对的对象是涉嫌侵权物和企业专利的独立权利要求的必要技术特征,并且该专利的文本应当是授权机关最终公告的专利权利要求书文本或者已发生法律效力的复审决定、撤销决定、无效决定所确定的专利权利要求书文本。
如果经过逐一对比,涉嫌侵权物的技术特征包含了上述独立权利要求的所有技术特征,即适用全面覆盖原则,可判断涉嫌侵权物构成了对该专利的相同侵权。
此外,侵权判断中还可适用等同原则和禁止反悔原则。
只有二者存在实质性区别,侵权才不成立。
对于外观设计专利,侵权判断比对的对象是涉嫌侵权物和授权的最终文本的图片或者照片中的产品外观设计,如果二者不相同或不相近似,则侵权不成立。
当然,上述流程并不是僵化的,现实中企业并不需要完全按部就班一步步顺序执行,可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进行判。
附:专利侵权判定的适用原则全面覆盖原则:如果被控侵权物(产品或方法)的技术特征包含了专利权利要求中记载的全部必要技术特征,则落入专利权的保护范围。
等同原则:被控侵权物(产品或方法)中有一个或者一个以上技术特征经与专利独立权利要求保护的技术特征相比,从字面上看不相同,但经过分析可以认定两者是相等同的技术特征。
这种情况下,应当认定被控侵权物(产品或方法)落入了专利权的保护范围。
等同特征又称等同物。
被控侵权物(产品或方法)中,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的技术特征,是专利权利要求中相应技术特征的等同物:(1)被控侵权物中的技术特征与专利权利要求中的相应技术特征相比,以基本相同的手段,实现基本相同的功能,产生了基本相同的效果;(2)对该专利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通过阅读专利权利要求和说明书,无须经过创造性劳动就能够联想到的技术特征。
禁止反悔原则:专利申请档案和专利复审、撤销、无效档案,在解释专利保护范围时,可以用于禁止专利权人反悔。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颁布的《专利侵仅判定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2、商标侵权对商标侵权判断的过程大致如下:商标侵权判断的流程为:确定注册商标专用权的保护范围→确定涉嫌侵权的具体对象→将涉嫌侵权对象与注册商标和该注册商标所核定使用的商品进行比对→得出是否侵权的结论企业分析涉嫌侵权物是否落入自己商标专用权的保护范围内,包括四个基本步骤:第一步,确定注册商标专用权的保护范围。
依据我国《商标法》第51条的规定,注册商标的专用权,以核准注册的商标和核定使用的商品为限。
第二步,确定涉嫌侵权的具体对象,即:涉嫌侵权的商标和涉嫌侵权的商标所使用的商品。
第三步,将涉嫌侵权对象与注册商标和该注册商标所核定使用的商品进行比对,判断涉嫌侵权的商标与注册商标是否相同或者近似,以及涉嫌侵权商标所使用的商品与该注册商标所核定使用的商品是否属于同一种类或者相类似。
通过上述比对判断是否构成商标侵权。
第四步,如果涉嫌侵权方的行为属于法定的侵权行为,企业还应进一步查明涉嫌侵权方的实施行为是否属于正当使用。
依据《商标法实施条例》第49条的规定,注册商标中含有的本商品的通用名称、图形、型号,或者直接表示商品的质量、主要原料、功能、用途、重量、数量及其他特点,或者含有地名,注册商标专用权人无权禁止他人正当使用。
3、著作权侵权著作权侵权判断的过程大致如下:著作权侵权判断的流程为:判断自己的作品是否属于著作权法保护的对象→判断被控侵权作品是否属于复制或者来源于自己的作品→判断他人是否属于合理使用自己的作品→将涉嫌侵权作品与自己的作品进行对比,确定是否构成侵权第一步,判断自己的作品是否属于著作权法保护的对象。
著作权法保护的是作品的表达形式,其具体的种类在我国《著作权法》第3条中作了相应的规定。
第二步,判断被控侵权作品是否属于复制或者来源于本企业享有著作权的作品。
我国《著作权法》第46条和第47条规定了侵犯著作权行为的类型。
第三步,判断涉嫌侵权人是否属于合理使用企业的作品。
我国《著作权法》第22条和第23条对合理使用的类型作了规定,在某些情况下使用作品,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但应当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并且不得侵犯著作权人依照本法享有的其他权利第四步,将涉嫌侵权作品与企业自己的作品进行对比,分析三者是香构成实质性相同或相似,从而判断侵权是否成立。
附:著作权侵权判定中涉及的相关法律法规第三条本法所称的作品,包括以下列形式创作的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等作品:(一)文字作品;(二)口述作品;(三)音乐、戏剧、曲艺、舞蹈、杂技艺术作品;(四)美术、建筑作品;(五)摄影作品;(六)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七)工程设计图、产品设计图、地图、示意图等图形作品和模型作品;计算机软件;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作品。
第二十一二条在下列情况下使用作品,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但应当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并且不得侵犯著作权人依照本法享有的其他权利:(一)为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二)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在作品中适当引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十二)将已经发表的作品改成盲文出版。
第二十三条为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和国家教育规划而编写出版教科书……但应当按照规定支付报酬,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并且不得侵犯著作权人依照本法享有的其他权利第四十六条有下列侵权行为的,应当根据情况,承担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 (一)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发表其作品的;(二)未经合作作者许可,将与他人合作创作的作品当作自己单独创作的作品发表的;……(十一)其他侵犯著作权以及与著作权有关的权益的行为。
第四十七条有下列侵权行为的,应当根据情况,承担停止侵害……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一)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复制、发行、表演、放映、广播、汇编、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其作品的,本法另有规定的除外;(二)出版他人享有专有出著作权的图书的;……(八)制作、出售假冒他人署名的作品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2001年)4、商业秘密侵权商业秘密侵权判断的过程大致如下:商业秘密侵权判断的流程为:判断自己的信息是否属于商业秘密保护的对象→判断他人的行为是否接触到商业秘密的行为→判断他人的行为是否属于不构成侵犯商业秘密→判断被控侵权人的技术与本企业的技术是否一致第一步,判断自己的信息是否属于商业秘密保护的对象。
商业秘密的构成条件有三个:秘密性、商业价值性和采取保密措施。
秘密性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商业价值性是指能够带来现实和潜在的经济利益,能够用于生产、销售或管理,并产生积极的经济效益;采取保密措施,指权利人为保持商业信息的秘密性采取了合理的保密措施。
这三个条件互相联系,缺一不可。
第二步,判断涉嫌侵权方的行为是否接触到商业秘密。
由于商业秘密经权利人采取了保密措施,因此,侵犯商业秘密就必须能够接触到商业秘密。
与侵犯专利权案件不同,“接触”是侵犯商业秘密的构成要件之一。
第三步,判断是否属于不构成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
以下几种行为不属于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1)使用或许可他人使用自己独立开发所获得的商业秘密;(2)善意第三人使用;(3)通过信息所有人自己泄密或者通过反向工程获得有关信息。
第四步,在企业商业秘密成立的前提下,必须判断被控侵权人的技术与本企业的技术是否一致。
在判断二者是否一致的问题上,往往会涉及勘验、鉴定和保密的问题。
如果二者一致,则可以判定侵权行为成立。
知识产权是关于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的智力劳动成果的专有权利。
随着科技的发展,为了更好保护产权人的利益,知识产权制度应运而生并不断完善。
如有知识产权相关的疑问,欢迎登陆汇桔网咨询。
汇桔网精选知识产权服务商,咨询专家24小时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