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学脏腑辨证

合集下载

中医诊断学脏腑辨证

中医诊断学脏腑辨证

中医诊断学脏腑辨证•脏腑辨证,是在认识脏腑生理功能、病变特点的基础上,将四诊所收集的症状、体征及有关病情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判断疾病所在的脏腑部位及其病性的一种辨证方法。

简言之,即以脏腑病位为纲,对疾病进行辨证。

早在《内经》中对脏腑辨证已从理论上进行了阐述。

东汉·张仲景所著《金匮要略》将脏腑病机理论运用于临床,奠定了脏腑辨证的基础。

华佗《中藏经》有专论五脏六腑虚实寒热生死顺逆脉证等篇,使脏腑辨证初具系统性。

其后《甲乙经》《诸病源候论》《千金要方》《圣济总录》《小儿药证直诀》《脏腑虚实标本用药式》《脾胃论》《济生方》《景岳全书》《辨证录》《证治汇补》《王旭高医书六种》等名著,从不同角度对脏腑辨证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使脏腑辨证得到较大的充实和发展。

近几十年来,通过对古代医籍的整理、总结,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脏腑辨证理论体系,较早地编入到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之中,并迅速在全国得到推广应用。

脏腑辨证的意义,是能够较为准确地辨明病变的部位。

通过八纲辨证,可以确定证候的纲领,通过病性辨证,则可分辨证候的具体性质,但此时尚缺乏病位的判断,因而并非完整的诊断。

由于脏腑辨证的体系比较完整,每一个脏腑有独特的的生理功能、病理表现和证候特征,有利于对病位的判断,并能与病性有机结合,从而形成完整的证候诊断。

所以,脏腑辨证是中医辨证体系中的重要内容,是临床辨证的基本方法,是各科辨证的基础,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尤其适用于对内、妇、儿等科疾病的辨证。

脏腑辨证的基本方法,首先是应辨明脏腑病位。

脏腑病证是脏腑功能失调反映于外的客观征象。

由于各脏腑的生理功能不同,所以它反映出来的症状、体征也不相同。

根据脏腑不同的生理功能及其病理变化来分辨病证,这是脏腑辨证的理论依据。

所以熟悉各脏腑的生理功能及其病变特点,则是脏腑辨证的关键所在。

其次是要辨清病性。

脏腑辨证不单是以辨明病变所在的脏腑病位为满足,还应分辨出脏腑病位上的具体性质。

中医诊断学脏腑辨证

中医诊断学脏腑辨证

*
中医诊断学
(二)胃阴虚证
胃脘隐痛,嘈杂似饥不欲食, 口燥咽干,大便干结或脘痞不舒, 干呕呃逆舌红少苔,脉细而数(有力)
1、概念:是指胃阴不足,胃失濡润、和降所表现的证候。 2、临床表现:(主症)
*
中医诊断学
辨证分析要点:
有胃失濡润 、胃失和降见症(胃脘灼痛隐隐、饥不欲食或胃脘嘈杂、痞满或干呕等); 有阴虚见症(便干、尿少、舌红少津)。
*
中医诊断学
疑难点: 、肾精不足证、肾气不固证、肾虚水泛证和肾不纳气证的辨证依据。
01
分析:
*
中医诊断学
01
气不固证以膀胱或肾不能固摄的临床表现为审证要点;
03
不纳气证则以久病咳喘,呼多吸少,动则益甚及肺肾气虚的表现为辨证要点,又称肺肾气虚证。
02
虚水泛证以水肿,腰以下为甚,并伴见腰膝痠冷,畏寒肢冷等虚寒之象为辨证依据;
*
中医诊断学
辨证分析要点: 有湿热阻滞大肠,传导失职的主症(腹痛、下利脓血,里急后重,或暴注下泻,色黄而臭秽,肛门灼热)。 有湿热内盛见症(泻下秽臭,苔典腻,脉滑数等)。 审证要点:下利或泄泻与湿热征象共见。 肠道湿热证——清热化湿、清肠止利, 用芍药汤或芩连葛根汤。
*
中医诊断学
应熟悉的是:肠道湿热证在三焦辨证中属下焦病证。 此外,食滞胃肠证、胃肠气滞证及肠燥津亏证、虫积肠着证亦应熟悉之。以自学为主,亦可参考脚注。
*
中医诊断学
三、肾阴虚证
【概念】 含义是指肾亏损,虚热内生所表现的虚热证候。 【临床表现】(参教材P194)。 【审证要点】 以肾的主要症状(腰膝酸痛,眩晕耳鸣,遗精。女子月经失调与阴虚内热证共见。
*
中医诊断学

中医诊断学——脏腑辨证

中医诊断学——脏腑辨证

中医诊断学——脏腑辨证✅【九】脏腑辨证✅【十】辨脏腑并病证侯本文为b站李灿东老师《中基诊断》整理的视频笔记,共128讲基础的知识框架分为10个模块。

【九】脏腑辨证证侯:证的外侯证名:证的名称证型:证的类型证素:证的要素•气虚:无力+动则益甚•阳虚:气虚+寒•血虚:淡•阴虚:热•津亏:干(一)辨心的证侯•1,心主血脉——心悸,脉结/代•2,其华在面——无光泽•3,心藏神——失眠,健忘,多梦,神志异常•4,心开窍于舌——舌尖红,舌疮,舌痛•5,汗为心之液——大汗淋漓•6,心与小肠相表里——小肠分清别浊心悸:跟心气,心阳有关失眠:跟心血,心阴有关心烦:心有热1.1 心的虚证心血虚原因:生成不足(先天,后天),消耗过多(失血,年老久病,寄生虫)表现:面色淡,心悸,失眠,舌质淡,脉细弱【补心血】心阴虚原因:生成不足,消耗过多表现:阴虚+心(心悸,失眠,心烦)舌红小,脉细数,左寸尤甚【补心阴】心气虚原因:生成不足,消耗过多表现:气虚+心,脉结,代【脉气不顺结,气血不畅】【补心气】心阳虚原因:生成不足,消耗过多(寒邪久留,年老体弱)表现:阳虚(气虚+寒)+心(心悸)心阳虚脱证原因:心痛,大汗,阴寒之邪【同亡阳证】表现:亡阳+心【回阳固脱-四逆汤】1.2 心的实证心火亢盛证原因:外感热邪,过食辛辣,情志化火表现:里实热+心(失眠,舌尖红,舌疮,心烦易怒,小便短赤,尿频尿急)【导赤散:木通、生地黄、生甘草梢、竹叶】心脉闭阻证原因:邪气闭阻心脉,心痛,胸闷,心脉气血运行不畅【气滞,血瘀,寒凝,痰阻,热盛,阳虚,气血】痰蒙心神证表现:痰+心。

表现为癫,痫【化痰开窍】病性属阴,“文痴”【同老年痴呆症】痰火扰神证表现:痰火(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心神(狂)【同心理学里讲的狂躁型精神病】“武痴”淤阻脑络证原因:外伤。

久病入络表现:头痛,淤血刺痛,入夜益甚,舌紫斑,脉涩【活血,化淤,通络】(二)辨肺的证侯肺主气,司呼吸肺主宣发肃降肺主皮毛肺开窍于鼻肺与大肠相表里便秘的治疗:提壶揭盖,宣肺气2.1 肺的虚证肺气虚证原因:过劳,外邪,食物,年老表现:气虚+肺(咳嗽,气喘)咳喘无力【补肺气】肺阴虚证原因:生成不足,消耗太多【里实热证】表现:阴虚+肺,干咳,无痰。

《中医诊断学》_第三节脏腑辨证_中医世家

《中医诊断学》_第三节脏腑辨证_中医世家

《中医诊断学》_第三节脏腑辨证_中医世家第三节脏腑辨证脏腑辨证,是根据脏腑的生理功能,病理表现,对疾病证候进行归纳,借以推究病机,判断病变的部位、性质、正邪盛衰情况的一种辩证方法,是临床各科的诊断基础,是辨证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脏腑辨证,包括脏病辨证、腑病辨证及脏腑兼病辨证。

其中脏病辨证是脏腑辨证的主要内容。

由于临床上单纯的腑病较为少见,多与一定的脏病有关,故将腑病编人相关病中进行讨论。

脏腑的病变复杂,证候多种多样,本节仅介绍临床常见的一些证候。

一、肝与胆病辨证肝位于右胁,胆附于肝,肝胆经脉相互络属,肝与胆相表里,肝主疏泄,主藏血,在体为筋,其华在爪,开窍于目,其气升发,性喜条达而恶抑郁。

胆贮藏排泄胆汁,以助消化,并与情志活动有关,因而有“胆主决断”之说。

肝的病证有虚实之分,虚证多见肝血,肝阴不足。

实证多见于风阳妄动,肝火炽盛,以及湿热寒邪犯扰等。

肝的病变主要表现在疏泄失常,血不归藏,筋脉不利等方面。

直开窍于目,故多种目疾都与肝有关。

肝的病变较为广泛和复杂,如胸胁少腹胀痛、窜痛,情志活动异常,头晕胀痛,手足抽搐,肢体震颤,以及目痰,月经不调,睾丸胀痛等,常与肝有关。

胆病常见口苦发黄,失眠和胆怯易惊等情绪的异常。

(-)肝气郁结证肝气郁结证,是指肝失疏泄,气机郁滞而表现的证候。

多因情志抑郁,或突然的精神刺激以及其它病邪的侵扰而发病。

【临床表现】胸胁或少腹胀闷窜痛,胸闷喜太息,情志抑郁易怒,或咽部梅核气,或颈部瘿瘤,或症块。

妇女可见乳房作胀疼痛。

月经不调,甚则闭经。

【证候分析】本证一般以情志抑郁,肝经所过部位发生胀闷疼痛,以及妇女月经不调等。

作为辨证要点。

肝气郁结,经气不利,故胸胁乳房,少腹胀闷疼痛或窜动作痛。

肝主疏泄,具有调节情志的功能,气机郁结,不得条达疏泄,则情志抑郁;久郁不解,失其柔顺舒畅之性,故情绪急躁易怒。

气郁生痰,痰随气逆,循经上行,搏结于咽则见梅核气;积聚于颈项则为瘿瘤。

气病及血,气滞血瘀,冲任不调,故月经不调或经行腹痛,气聚血结,可酿成症瘕。

中医诊断学第七章脏腑辨证之心与肺

中医诊断学第七章脏腑辨证之心与肺
2023/11/18
3、在进行脏腑辨证时,应从整体 角度全面分析脏腑所属证候。 主要表现在脏腑之间,脏腑与 经络、脏腑与各系统组织器官之 间在生理、病理上的有机联系。 此无疑是人体统一性、完整性的 表达。
2023/11/18
四、脏腑辨证的临床意义
中医临床运用的辨证方法之多,且各具特点, 各有侧重,但无一不与脏腑密切相关,而且脏腑辨 证的内容比较系统、完整,生理、病理概念均较确 切,纲目清楚,内容具体,有利于对辨证思维的指 导,也有利于对其它辨证方法所述证候实质的理解。 因此,脏腑辨证是临床辨证的根本方法,是整个辨 证体系中的重要组成局部。
❖ 心血虚的心悸少气,是自觉气短,气短是主 观的。
❖ 二者均有心悸气短,但心气虚证状就表现严 重,这是由于心气虚是在心血虚的病理根底 上进一步开展的结果所决定的。
2023/11/18
❖ 再有,心气虚的气短.或表现为胸闷,或表 现为太息.三者意思相近.只是表达证状的 角度不同罢了,均应引起重视。
❖ 多汗与自汗有别,自汗是无其它刺激因素而 自然汗出.主要是由于卫气不固,津液外泄。
2023/11/18
心病的常见病症:
心悸、怔忡 心痛、心烦 失眠、多梦 健忘、神昏 神识错乱 脉结代或促
2023/11/18
心 病 常 见 证 候
2023/11/18
一.心血虚证 二、心血虚内热证 三、心气虚证 四、心阳虚证 五、心寒证 六、心火亢盛证 七、心脉痹阻证 八、热入心包证 九、水气凌心证 十、心气不畅证
2023/11/18
【证候分析】 心气虚=特征+共征+根底证(心血虚)
心以血为体,血虚而生气不强,煽 动血脉无力,脉呈细弱结代。
气虚而血运不畅,神不安藏,故心 慌心悸。表现为空虚而悸,病人 常说像坐电梯似的,犹如向下滑

中医诊断丨脏腑辨证

中医诊断丨脏腑辨证

中医诊断丨脏腑辨证脏腑辨证,是以脏腑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反映于外的不同证候,加以分析归纳,并作为辨证依据的。

这种辨证方法的具体内容是:根据脏腑的生理病理及经络循行的表现来判断病变的部位;用寒、热、虚、实来辨别病情;以脏腑间的相互关系,来分析病证的传变规律。

肺病的辨证(1)肺气虚:多因病后气虚,或久咳伤气,引起肺气虚弱,肺功能减退。

证候为咳嗽无力,痰多清稀、面色苍白、声音低微,易疲乏、多自汗、咳喘气短、体倦懒言、形寒自冷、易患感冒、舌淡苔白,脉象虚弱。

可见于慢性肺部疾患,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结核等病。

(2)肺阴虚:多因外感燥热,灼伤津液,肺失濡养,或久咳伤肺,肺阴不足,虚热内生。

证候可见咳嗽无痰;或痰少而稠,有时咳血,潮热盗汗,手足心热,午后颧红;或声音嘶哑,口干咽燥,舌干红,苔少,脉细数。

此证多见于某些慢性消耗性疾病,如肺结核,喉结核、慢性支气管炎等。

(3)风寒束肺:多因风寒犯肺,肺气不宣所致。

可表现为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鼻塞流涕、咳嗽、痰多清稀、苔薄白、脉浮紧。

本证多见于感冒(伤风、流感)、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等病。

(4)风热袭肺:多因外感风热,或寒邪化热、痰热壅滞肺内,便肺的肃降功能减退所致。

证候多有发热、咳嗽、哮喘气粗、痰稠色黄、咳吐脓血、腥臭、胸痛、出鼻血、咽喉肿痛、烦躁口渴、喜喝冷饮,甚至风热闭肺,出现呼吸迫促、鼻翼扇动、口唇紫绀、便秘、尿短赤、舌红、苔黄、脉数。

此证可见于急慢性气管炎、大叶性肺炎、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肺脓疡、支气管哮喘等病。

(5)肺肾阴虚:肺病较久,肺阴虚京可导致肾阴虚。

证见咳嗽、痰少、动则气促、腰酸腿软、潮热、盗汗、遗精、消瘦、口渴、舌红少苔、脉多细数。

此证可见于肺结核病人的晚期。

脾病的辨证(1)脾气虚弱(脾失健运,中气不足):多因素体虚弱或病后调养不当,脾胃气虚,运化功能障碍所致。

证候可有食欲不好、消化不良、食后胃腹胀闷、腹满肠鸣、大便稀薄、形体消瘦、四肢无力,精神困倦、舌淡苔白、脉虚细缓;如更有少气懒言、脘腹重坠、久痢、脱肛、脏器下垂(如子宫下垂、胃下垂、肾下垂等),劳累后即有气坠感,则为脾气下陷的征象。

中医诊断学脏腑辨证

中医诊断学脏腑辨证

一、心气虚证 ——心气不足,推动无力所致的证候。 主症 心悸—心气不足,推动无力,心动失常
表现
胸闷—心气不足,推动无力,气血不畅
兼证:气虚证+脉虚或结代



二、心阳虚证 ——心阳不足,温煦失职而导致的证候 表现 主症 心悸,怔忡—心阳不足,温煦失职,心动失常 胸闷,心痛—心阳不足,温煦失职,气血不畅
寒凝心脉 –剧痛,遇寒引发,畏寒肢冷 痰阻心脉 –闷痛,肥胖、头身困重


六、心火亢盛证 表现 主症 心烦——心火亢盛,扰乱心神 失眠多梦 口舌生疮——心火上炎于口舌




兼证 或出血—火热迫血妄行
或狂躁—心火亢盛,扰乱心神 实热证



七、心脉痹阻证 表现 主症— 心悸怔忡,心胸憋闷疼痛,痛引肩背


类型 血瘀心脉 –刺痛,舌紫暗,瘀点、瘀斑

气滞心脉 –胀痛,与情志有关,脉弦
兼证 阳虚证 畏寒肢冷—心阳不足,机体失温 面色晄白或青紫 舌淡胖或青紫 脉沉迟无力或结代—心阳不足,鼓动无力

四、心血虚证 (见血虚证) 五、 心阴虚证——心阴不足,虚热内生 表现 主症 心悸—心阴不足,心失所养,心动失常 心烦 失眠多梦 兼证 阴虚证(潮热,盗汗等 )


第九章:脏腑辨证
第一节:辨心病证候 第二节:辨肺病证候 第三节:辨脾病证候 第四节:辨肝病证候 第五节:辨肾病证候 第六节:辨腑病证候 第七理特点:
主血脉——心不主血脉——心悸,怔忡,胸闷,心痛,脉结、代、促 心 主神明——心不主神明— 轻——心烦、失眠、多梦、健忘 重——神昏、神识错乱

中医诊断学之脏腑辨证

中医诊断学之脏腑辨证

中医诊断学之脏腑辨证心气虚:心悸,胸闷,气短+气虚心阳虚:心病表现+阳虚表现心阳暴脱:心病表现+阳脱表现心脉痹阻:心悸怔忡,心胸憋闷疼痛,痛引肩臂,时痛时止+血瘀表现心血虚:心悸,失眠,多梦+血虚表现心阴虚:心烦,心悸,失眠,多梦+阴虚表现心火亢盛:口舌生疮,小便短赤灼痛,神乱,衄血+实热表现痰蒙心神:神昏,癫证,痫证+痰浊内阻表现痰火扰神:心烦失眠,神昏谵语,狂证+痰火内扰表现小肠实热:小便赤灼痛,尿血+心火炽热表现肺气虚:咳嗽无力,气短而喘,咯痰清稀或有自汗、畏风+气虚表现肺阴虚:干咳少痰,痰中带血声嘶+阴虚表现风寒犯肺:咳嗽,咯稀白痰+风寒表证风热犯肺:咳嗽痰黄咽肿+表实热证燥邪犯肺:干咳少痰,痰中带血+燥淫证候肺热炽盛:咳喘气粗,鼻翼煽动+火热证状痰热壅肺:咳喘胸痛,痰多黄稠+实热证寒痰阻肺:咳喘胸闷痰多色白,寒痰内盛大肠湿热:下痢脓血,泄下黄臭+湿热证表现(身热不扬,渴不多饮,苔黄而腻,脉滑数)肠燥津亏:便秘难解+津亏证大肠虚寒:大便失禁+虚寒表现脾气虚:食少,腹胀,便溏,浮肿+气虚表现脾虚气陷:(脘胀,坠,泄,尿,浑)+脾气虚表现(小便浑浊如米泔,便溏或久泻久痢)脾阳虚:水湿内停(白带清稀量多食少,肢体浮肿)脾失健运(食少,腹胀,便溏)+阳虚表现脾不统血:慢性出血+脾气虚表现寒湿困脾:腹胀便溏,身重肢浮尿少+寒湿内困湿热蕴脾:纳运障碍(脘腹胀闷,纳呆便溏)+湿热证(身热不扬,渴不多饮,苔黄而腻,脉滑而数)胃阴虚:胃灼隐痛,脘痞嘈杂,饥不欲食,干呕呃逆+阴虚表现胃气虚:纳差,脘胀隐痛,嗳气+气虚表现胃阳虚:胃冷而隐痛,喜温喜按+阳虚证寒凝胃脘:脘腹冷痛剧烈、水声漉漉,口泛清水,腹泻清稀+实寒证表现胃火炽盛:胃脘灼痛,消谷善饥,口臭龈肿+实热表现食滞胃脘:伤食病史,脘腹胀痛,嗳腐吞酸,便下臭秽肝血虚:目筋甲冲任失养+血虚表现肝阴虚:胁肋灼痛,眩晕眼花,手足蠕动+阴虚表现肝郁气滞:太息,胸胁,乳房,腹部胀痛,痛经,经乱,经闭+气滞表现肝火炽盛:头目,情志,胁肋改变+实热表现肝阳上亢:阳亢于上(燥晕痛赤色)+阴亏于下(腰膝酸软,头重脚轻)肝风内动:肝阳化风/晕扑,项强,猝倒,偏瘫+上实下虚热极动风/抽搐,双目上视,角弓反张,强直+实热阴虚动风/手足蠕动+阴虚表现血虚动风/肢麻,震颤,润动,瘙痒+血虚表现肝胆湿热:胁肋胀痛,身目发黄或阴部瘙痒,带下黄臭+湿热表现(肝经湿热下注:阴部潮湿,瘙痒,湿疹,阴器肿痛,带下黄臭寒凝肝脉:(少腹,阴部或阴器,颠顶)冷痛+实寒表现胆郁痰扰:胆怯惊悸失眠+痰热内扰表现肾精不足:生长发育迟缓+早衰+生育机能低下为主肾阴虚:冲任骨髓脑髓腰府失养+虚热内扰表现肾阳虚:腰膝酸冷,性欲低下+二便失司(尿频清长,便溏晨泻)+阳虚表现肾气不固:经带、胎、尿、精液不固(男子滑精早泄,女子月经淋漓不尽,或带下清稀量多)+肾虚表现肾虚水泛:浮肿没指,肢下尤甚,尿少+阳虚证表现肾不纳气:呼多吸少,气不得续,动则益甚+肺肾气虚表现膀胱湿热:(频,急,痛,涩)+(赤,浑,血,砂)+湿热证心肾不交:心阴虚+肾阴虚(心悸失眠,腰膝酸软)+阴虚证心肾阳虚:心阳虚+肾阳虚(心悸怔忡,浮肿尿少)+阳虚证心肺气虚:心气虚+肺气虚(心悸咳喘胸闷)+气虚证心脾两虚:心血虚+脾气虚(心悸健忘,腹胀便溏,皮下出血肌衄)+气血两虚心肝血虚:心血虚+肝血虚(心悸健忘目涩肢麻经少)+血虚证肺脾气虚:肺气虚+脾气虚(咳喘气短,腹胀便溏)+气虚证肺肾阴虚:肾阴虚+肺阴虚(咳嗽痰少或痰中带血,声音嘶哑,腰膝酸软+肺肾阴虚表现)肝肾阴虚:肝阴虚+肾阴虚(胁痛腰酸,头晕目眩)+阴虚证肝火犯肺:肝郁化火+气火灼肺(胁痛燥怒)+肺逆(阵咳,咳血)+实热证肝郁脾虚:肝气郁结+脾失健运(胁痛燥郁)+(食少腹胀便溏)肝胃不和:肝郁(胁痛燥郁)+胃失和降(脘胀呃逆嗳气)脾肾阳虚:脾阳虚+肾阳虚(久泻久痢,面浮肢肿)+阳虚证。

中医诊断学脏腑辨证

中医诊断学脏腑辨证
心阳不振
心悸胸闷,形寒肢冷,舌淡苔白等症状。治宜温通心阳,益气养心。
心脉痹阻
心悸胸痛,胸闷憋气,舌质紫暗等症状。治宜活血化瘀,通脉止痛。
其他脏腑的辨证(脾、肺、肾等)
• 脾气虚弱:食少腹胀,大便溏泄,舌淡苔白等症状。治宜健脾益气,消食止泻。 • 肺气不足:咳喘无力,气短懒言,自汗畏风等症状。治宜补益肺气,固表止汗。 • 肾阴虚损:腰膝酸软,头晕耳鸣,潮热盗汗等症状。治宜滋阴补肾,清热降火。 • 以上仅列举了部分脏腑的辨证诊断及治疗方法,中医诊断学脏腑辨证涵盖了更为广泛和深入的内容。在实际应
临床试验对脏腑辨证的验证
肝病辨证
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通过肝脾辨证分型 ,可以观察到不同证型患者的肝功能、病毒 载量等指标存在差异,从而验证脏腑辨证的 临床价值。
肾病辨证
肾病综合征患者根据肾气、肾阴虚、肾阳虚 等辨证分型,各型患者的病理表现、预后及 治疗方案均有所不同。这为脏腑辨证在肾病 治疗中的应用提供了证据。
肝属木,与春季相应
肝具有升发、条达的特性,与 春季的生发之气相应,故肝病 在春季容易加重。
脾属土,与长夏相应
脾具有运化、升清的特性,与 长夏的湿土之气相应,故脾病 在长夏容易加重。
肾属水,与冬季相应
肾具有藏精、主水的特性,与 冬季的寒水之气相应,故肾病 在冬季容易加重。
脏腑之间的相生相克关系
肝木生心火
中医诊断学脏腑辨 证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脏腑辨证概述 • 脏腑辨证的基本原则 • 各脏腑的辨证诊断 • 脏腑辨证的临床应用 • 现代科学对脏腑辨证的研究与验证
01
脏腑辨证概述
脏腑辨证的定义与意义
定义
脏腑辨证是中医诊断学的核心组成部分,它通过观察和分析病人的症状、体征,结合对五脏六腑(心、肝、脾、 肺、肾、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的生理功能和相互关系的理解,判断脏腑功能失调的情况,以及脏 腑与外在环境的相互关系,从而确定疾病的病因、病位、病性和病势。

脏腑辨证—中医诊断学

脏腑辨证—中医诊断学

痰黄稠量多咳吐脓 血腥臭痰(肺痈), 烦躁(神昏谵妄), 苔黄腻,脉滑数
8、风水相搏证
(1)定义:风邪侵袭、肺失宣降,不能通调水道,水湿泛溢,肌肤所表现的证候。
(2)证候特征:骤起眼睑头面先肿,随及遍及全身,兼表卫症状。
思考题:
1.肺病常见病机与临床症状是什么
2 . 如何从病机和证状上鉴别风寒表证,风寒犯肺证,寒痰阻肺证? 3.如何从病机和证状上鉴别分热表证,风热犯肺证,肺热炽盛证,痰热壅肺证? 4.如何从病机和证状上鉴别肺阴虚证与燥邪犯肺证?
主统血——脾气亏虚,统血无权——各种出血
主肌肉四肢——脾失健运,清阳不布,营养不足——肌肉消瘦,痿软无力, 活动失灵 开窍于口、其华在唇—脾失健运— 食欲不振,口淡无味,口甜,口腻 面唇淡白无华,甚则萎黄不泽 脾病常见病机——脾失健运 脾病常见证候——纳呆、腹胀、便溏
二、脾病常见病因与证型关系
虚证
脏腑辨证
第一节:辨心病证候 第二节:辨肺病证候 第三节:辨脾病证候 第四节:辨肝病证候 第五节:辨肾病证候 第六节:辨腑病证候 第七节:辨脏腑兼病证候
概说
一、何谓脏腑辨证:
脏腑辩证是在认识脏腑生理功能脏腑病变特点的基础上综合分析四诊收集的症状、体征 及有关症情资料、判断疾病所在的脏腑部位,病因病性等,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的辨证 归类方法。 简言之:即以腑腑为纲,对疾病进行辨证。
病 机
临 床 表 现
心悸,气短 面白,活动 后加重,自 汗
神疲、面 色淡白、 舌淡、脉 虚
转 归
日久发展 成为心阳 虚
可因某些诱因突 发心阳虚脱
(二)实证 1.心脉痹阻证,瘀、痰、寒、气四型鉴别
共同 病机 共同 症状 心 悸 怔 忡 , 心 胸 憋 闷 作 痛 , 痛 引 肩 背内臂, 时 发 时 止 病因病机区别 瘀阻心脉,瘀血内 阻,气血不通 痰阻心脉 痰浊停聚,气滞不 通 寒凝心脉 阴寒凝滞,气血不 行 气滞心脉 气机郁滞,血行不 畅 症状区别 痛如针刺,舌暗或青紫斑 点,脉细涩或结代 心胸闷痛(气滞),体胖 痰多,苔白腻,脉沉滑或 沉涩 痛势较剧,突然发作,冷 痛或遇寒痛剧,舌淡苔白, 脉沉迟或沉紧

中医诊断学--脏腑辨证课件

中医诊断学--脏腑辨证课件
心悸 、胸闷或痛及阳虚证
2020/4/9
中医诊断学--脏腑辨证
【临床表现】
心悸怔忡、胸闷或疼痛,畏 寒肢冷,气短、神疲乏力,自汗, 面色淡白,舌淡 胖,苔白滑, 脉微,或沉迟无力,或结、代。
2020/4/9
中医诊断学--脏腑辨证
【证候分析】 ❖怔忡(心阳虚衰) ❖胸闷、气短(胸阳不展) ❖心痛(心脉痹阻) ❖形寒肢冷(阳虚不温) ❖面唇青紫、脉结代(阳虚血瘀)。
2、气属阳,气与阳在性质上是一致 的,故心气虚与心阳虚的主症是一 致的。即心悸、怔忡、 畏寒等。
2020/4/9
中医诊断学--脏腑辨证
不同点:
1、各自出现症状的严重程度也不一 致。
2、心气虚证,以心脏及全身的机能 减退为主;心阳虚证,则是在心气 虚的基础上伴有虚寒症状。
3、心阳暴脱证,则是在心阳虚的基 础上出现虚脱亡阳的病理变化,属 危重证候。
【证候分析】
❖心悸怔忡(正气先虚、阳气 不温)
❖心胸疼痛、憋闷、痛引肩背 内臂(心脉不通)
❖体胖痰多、身重困倦、苔白 腻(痰浊内盛);
2020/4/9
中医诊断学--脏腑辨证
心脉痹阻证因实邪阻滞心 脉所致,但在辨证时必须分清 瘀、痰、寒、气的不同,才能 作出正确的诊断。
2020/4/9
中医诊断学--脏腑辨证
2、临床表现也就有明显的区别。
(1)血虚:头晕、面色淡白、脉细而 弱
(2)阴虚:必有阳亢、虚热内扰,以 五心烦热,潮热盗汗、颧红、舌红 而干为特征。
2020/4/9
中医诊断学--脏腑辨证
三、心气虚证
【概念】 心气虚证是指由于心气不足、鼓动无力, 血行不畅 、失于充养的证候。 本证多由于素体久虚,或久病失养,或 因年高脏气衰弱等原因所致。

中医诊断学-脏腑定性定位辨证

中医诊断学-脏腑定性定位辨证
证要点。
15.虫积肠道证 定位诊断 ①特征性症状:脐腹疼痛,痛无定时、大便排虫
或呕吐蛔虫。 ②一般性症状:异食,嗜食或厌食、睡中磨牙、
面部白斑、白睛见蓝斑、下唇粘膜有小粟粒状隆 起,或腹部按之有条索状等。 定性诊断 兼有实证见症(如烦躁不安、面黄肌瘦、胃脘嘈 杂、突发腹痛)。 辨证要点 本证以脐腹时痛、大便排虫或呕虫,或粪检见虫 卵见症为审证要点。
便溏。 ②一般性症状:泛恶欲呕、水肿、阴黄。 定性诊断 ①兼有寒湿内阻症状(头身困重、口淡不渴、妇
女白带量多)。 ②舌体淡胖,苔白滑或白腻、脉濡缓或沉细。 辨证要点 本证以脘腹痞胀、纳呆、便溏与寒湿证见症共见
为审证要点。
6.湿热蕴脾证 定位诊断 ①特征性症状:脘腹痞满、纳呆厌食、大便秘结,
颧红等)。 ②舌红少苔乏津,脉细数。 辨证要点 本证以心烦、心悸、失眠与阴虚证症状共见为辨
证要点。
7. 心火亢盛证 定位诊断 ①特征性症状:心悸、心烦、神乱。 ②一般性症状:失眠、多梦、健忘。 定性诊断 ①兼有实热证见症(如发热心烦、吐血衄血、舌
赤生疮,尿涩灼痛)。 ②舌尖红绛,苔黄,脉数有力。 辨证要点 本证以发热、心烦、吐衄、舌赤生疮、尿赤涩灼
湿热证见症共见为审证要点。
12.肠热腑实证 定位诊断 ①特征性症状:脐腹胀满疼痛、大便秘结。 ②一般性症状:热结旁流、腹中频转矢气。 定性诊断 ①兼有实热见症(如日晡潮热,手足濈然汗出)。 ②舌苔黄厚干焦,或起芒刺,甚则焦黑燥裂,脉
沉迟而实或滑数。 辨证要点 本证以腹满硬痛、便秘与里热炽盛见症共见为审
黄痰、喉间痰鸣等)。 ②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辨证要点 本证以神志狂躁、神昏谵语与痰热症状共见为审
证要点。
10.瘀阻脑络证 定位诊断 ①特征性症状:头痛、头晕经久不愈。 ②一般性症状:心悸、失眠、健忘、神昏。 定性诊断 ①兼有血瘀见症(如头痛,经久不愈、痛如锥刺、

(2020年整理)中医诊断学——脏腑辨证.pptx

(2020年整理)中医诊断学——脏腑辨证.pptx

学海无涯
红少苔脉细弱,黄芪建中益胃联。 (胃脘隐痛,时作时止,纳少嗳气,自汗盗汗)(或四君子汤合益胃汤.或理 中汤合沙参麦冬汤)
8《胃热亢盛证 胃实热证 胃火》 胃火实热见吞酸,喜冷嘈杂食不完,齿衄牙龈肿溃烂,口臭溲赤大便干,舌 红黄燥脉滑数,清胃凉膈玉女煎。 (拒按)
9《寒邪犯胃证 胃实寒证 胃寒》 胃寒冷痛在胃脘,遇寒加重得温减,痛势急剧形肢寒,痞胀呕恶吐后缓,苔 白沉紧或脉弦,温胃散寒良附丸。
(清肺热用麻杏石甘汤也可) 9《燥邪犯肺》
燥邪犯肺燥证俱,燥少粘连咳不易,干咳无痰鼻咽干,胸痛咳血身热寒,脉 数舌苔白或黄,润肺清燥救肺汤。
10《大肠液亏证》 大肠液亏便燥结,阴亏热病伤津液,咽干口臭兼头晕,状如羊粪难以解,舌 红少津脉细涩,麻仁润肠病可截。 (麻子仁丸 润肠丸)
11《大肠结热证》 便秘身热结大肠,痞满燥实口舌疮,潮热谵语反恶热,手足汗出或发狂,焦 黄芒刺脉沉实,大承气汤燥结荡。
10《胃腑血瘀证》 胃腑血瘀脘刺痛,不移拒按夜里重,吐血色暗柏油便,面色黧黑唇色暗,舌 质紫暗脉细涩,丹参膈下失笑散。
(加:九香虫三七红花乳没生大黄刺猬皮) 1《肺气虚证》
咳喘无力肺气虚,体倦气短不足息,面白自汗易感冒,懒言气怯声音低,舌 淡苔白脉无力,补肺汤可补肺气。
2《肺阴虚证》 肺阴虚证咳痰少,潮热咳血咽干燥,颧红盗汗五心烦,形体消瘦午后潮,舌 红少津脉细数,固金扶羸治虚劳。
中医诊断学——脏腑辨证
学海无涯
1《肝气郁结》
肝气郁结疏肝散,抑郁胸闷太息短,胁肋胀刺两相兼,急躁易怒病在肝,经
期不调乳胀痛,舌苔薄白脉沉弦。
2《肝血虚证》 肝血虚证见雀目,头晕眼涩肢麻木,胁肋隐痛面无华,手足震颤难持物,行 则肢摇立不稳,视物昏花足难步,甲枯舌淡脉弦细,草枣木瓜加四物。

中医诊断学 脏腑辨证 脏腑辨证(总)

中医诊断学 脏腑辨证 脏腑辨证(总)

临床表现:
肺失宣肃:咳喘,气粗,鼻翼煽动
肺热:胸痛,咽喉红肿疼痛
里实热:热、渴,二便,舌脉
辨证要点:
咳喘+里实热证
脏腑辨证
七、痰热壅肺证
脏腑辨证
涵义:
痰热交结,壅滞于肺的证候
病因病机:
外因:热——外邪化热,炼液成痰 痰热壅肺 内因:痰——宿痰化热
肺失宣肃 气机闭塞 肉腐血败
临床表现:
心火上炎下移+火热
神志异常+痰浊 神志异常+痰+火热 心悸怔忡+闷憋疼痛+痰瘀气寒 头痛,头晕+血瘀
肺病辨证
生理功能:皮、毛、悲、鼻、泪
主气司呼吸:主一身之气 通调水道:水之上源 肺朝百脉,主宣肃 主皮毛,主卫外司合
病理状态:
呼吸↓:咳、喘、痰;或胸闷,气短等 水液代谢↓:水、湿、痰、饮 卫外失司:自汗,易感外邪
失于滋润:口干咽燥,声音嘶哑
阴虚:潮热盗汗,五心烦热,两颧潮红,舌脉
辨证要点:
干咳,少痰或粘+阴虚
三、风寒犯肺证
脏腑辨证
涵义:
风寒之邪侵袭肺表,致使肺卫失宣的证候
病因病机:
外感风寒
损伤卫阳,卫阳被遏 风寒表证 肺失宣肃 咳、喘、痰(寒)
临床表现:
表寒证 肺失宣肃:咳喘痰涕,鼻塞流涕,痰涕清稀
证候:
虚:久病→气虚,阴虚 实:外邪(风、寒、热、燥)
病理产物:水、湿、痰、饮等
脏腑辨证
一、肺气虚证
脏腑辨证
涵义:
肺气虚弱,功能(主气、卫外)减退的证候
病因病机:
久病咳喘→消耗↑ 脾虚失运→肺失充养
临床表现:
肺气虚弱
呼吸↓ 卫外↓ 布津↓

中医诊断学之脏腑辨证脏腑兼病的辨证

中医诊断学之脏腑辨证脏腑兼病的辨证

中医诊断学之脏腑辨证脏腑兼病的辨证中医诊断学之脏腑辨证脏腑兼病的辨证人体各脏腑之间,即脏与脏、脏与腑、腑与腑之间,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

它们在生理上既分工又合作,共同完成各种复杂的生理功能,以维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因而在发生病变时,它们之间又相互影响,或由脏及脏,或由脏及腑,或由腑及腑等。

凡两个或两个以上脏腑同时发病者,称为脏腑兼病。

脏腑兼病,并不等同于两个以上脏器证候的简单相加,而是在病理上有着一定内在联系且又相互影响的规律,如具有表里关系的脏腑之间,兼病则较为常见;脏与脏之间的病变,可有生克乘侮的兼病关系等。

因此,辨证时应当注意辨析脏腑之间有无先后、主次、因果、生克等关系,这样才能明确其病理机制,作出恰当的辨证施治。

脏腑兼病在临床上甚为多见,其证候也较为复杂。

除在前面脏腑辨证中涉及到的一些证型如胃肠病证、肝胆湿热证等属脏腑兼病证型外,还有其他脏腑兼病证型(心肾不交证、心肾阳虚证、心肺气虚证、心脾两虚证、心肝血虚证、脾肺气虚证、肺肾阴虚证、肝火犯肺证、肝胃不和证、肝郁脾虚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

实际上临床上的病,很多是多脏连在一起的。

多个脏同病,特别是病的时间久一点以后,往往就不是一个脏腑的问题。

影响到几个脏器。

有些病它一来就影响了全身。

真正的实热证,有的病位它就不单纯只在肺,只在心,只在肝,可能好多脏腑都受到了影响。

阴虚证,肝的阴虚了,那肾的阴还蛮多,未必,肾的阴,肝的阴虚了,那个心阴,肺阴未必还很充足,我们讲都是有全身性的影响。

因此,很多病变是兼着存在的。

凡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脏腑,同时出现了病证,我们就叫做脏腑兼病。

为什麽会出现兼病?实际上就是讲阴虚、气虚、阳虚,痰饮、瘀血等等,很可能都是一种全身性的,多个脏腑都受到了影响的,绝不可能说只有心的气就虚得厉害,肺的气还蛮充足,肾的气很旺盛,脾也非常好。

往往都不是这样。

一个脏腑一虚的时候,可能很多脏腑都虚了。

只有虚的程度,可能哪一个脏最明显,它的症状在哪一脏反映得最明显,我就说是哪一脏的问题。

中医诊断学:脏腑辨证

中医诊断学:脏腑辨证
辨证要点 头晕胀痛,面红目赤,胁痛,急躁易怒
5 肝阳上亢证 概 念 肝肾阴虚,阴不制阳,肝阳亢于上的上实下虚证
郁怒不解 年高肾虚 房事过度
机制
表现·分析
头目胀痛,眩晕耳鸣, 面红目赤,失眠多梦 —— 阴虚阳亢盛于上 急躁易怒 —— 肝失条达 腰膝酸软 —— 肾虚腰府骨骼失养
—— 上盛下亏 舌红少苔少津,脉弦或弦细数 —— 阳亢阴亏
6.3 阴虚动风证
参“肝阴虚证” 辨证要点: 阴虚症+ 动风(手足蠕动)
6.4 血虚生风证
参“肝血虚证” 辨证要点: 血虚症+动风(肢麻、震颤,肌肉瞤动)
7 肝胆湿热证
概 念 湿热蕴结肝胆,疏泄失职之证
机 制 外感湿热
饮食不节 脾胃失运
湿热
表现·分析
胁肋胀痛灼热,或胁下有痞块 — 湿热蕴结肝胆,气机郁滞 厌食腹胀 — 肝脾不调 口苦泛恶 — 肝胃不和 大便不调,小便短赤 — 湿热内蕴,传导气化不利 或寒热往来,身目发黄 — 少阳枢机不利,胆汁外溢 或阴囊湿疹,睾丸肿胀热痛 或阴部瘙痒,带下黄臭 — 湿热下注 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或滑数 — 湿热
辨证要点 肝经部位胀痛,善太息,情志抑郁
4 肝火炽盛证 概 念 火热炽盛,内扰于肝,气火上逆之实热证
情志不遂 过食肥甘 热邪侵袭
机制
表现·分析
头晕胀痛,面红目赤,耳鸣如潮 —— 肝火上扰 口干口苦 —— 胆汁上蒸 急躁易怒 —— 肝失条达,火热内扰 胁肋灼痛 —— 火灼肝经 失眠多梦 —— 热扰心神 或吐血衄血 —— 热伤血络 便秘尿黄 —— 热伤津液 舌红苔黄,脉弦数 —— 肝火
辨证要点 脾胃纳运功能失常 + 湿热见症
7 胃气虚证
概 念 胃气不足,胃失和降之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适用范围 内伤杂病
分类
① 脏病辨证 ② 腑病辨证 ③ 脏腑兼证
一、心与小肠病辨证
中医诊断教研室 修宗昌
目的要求 1 掌握心病的病变范围和病机特点 2 掌握各常见证的含义、临床表现、证候分析、 辨证要点 3 掌握心气虚证、心阳虚证、心阳暴脱证三者鉴 别要点
授课方式 CAI、理论讲授、病例讨论
课 时 3 学时
心烦失眠 --- 热扰心神 面赤口渴,便秘尿赤 --- 热津伤盛 或口舌生疮,舌尖碎痛 --- 热灼舌体 或小便赤涩灼痛,尿血 --- 心火下移伤络 或狂躁谵妄 --- 热盛扰心,神不守舍 舌尖红苔黄脉数 --- 心 火
辨证要点 神志症状 + 舌、脉象
7 心脉痹阻证
概 念 心脏脉络阻痹不通之证
机制
表现
心阳虚证 + 亡阳证
4 心血虚证
概 念 心血不足,濡养失职之证
脾胃

机制
失血 久病 忧思
化源 耗血
心血
表现·分析
心悸怔忡,健忘,失眠多梦 --- 心神失养 血虚证:头晕,面色淡白无华,
或萎黄,口唇色淡, 舌淡苔白,脉细弱
辨证要点 心悸怔忡,失眠多梦,健忘 + 血虚见症
5 心阴虚证
概 念 心阴不足,虚热内生之证
概念 风热犯肺证是风热袭肺,清肃不利之证
机制
风热

失于清肃
表现·分析
本症:咳嗽,痰黄稠,鼻塞流浊涕
-- 风热犯肺,清肃失职
表热证: 症、舌、脉
辨证要点 咳嗽 + 表热见症
7.热邪壅肺证
概念 热邪壅肺证是邪热内壅于肺,肺失清肃 之证
外感热邪
风寒入里化热
机制
表现·分析
咳嗽息粗,痰黄稠 --- 邪热犯肺,肺失清肃 甚则鼻煽 --- 热壅于肺,宣降不利 或胸痛,咳吐脓血腥臭痰 --- 肺热壅盛,灼伤
中医诊断学脏腑辨证
目的要求
1 掌握各脏腑的病变范围和病机特点 2 掌握各常见证的含义、临床表现、证候分析、
辨证要点以及鉴别诊断 3 初步学会运用脏腑辨证分析典型病例的方法
授课方式 CAI、理论讲授、病例讨论 课 时 18学时
概念
运用脏腑学说理论,对四诊所收集到的临 床资料进行辨别、分析,从而确定疾病所在 脏腑,病因、病性以及邪正盛衰等的一种辨 证方法。
辨证要点 咳喘 + 寒证表现
5 痰湿阻肺证
概念 痰湿阻肺证是痰湿阻滞于肺,肺失宣降之证 机制
外感寒邪 脾气不足
痰湿 肺 失宣
表现·分析
咳嗽,痰多色白质粘,易咯出 – 痰湿阻肺而失宣 胸闷,甚则气喘痰鸣 -- 痰阻气逆,呼吸不利 舌淡苔白腻,脉滑 -- 痰湿
辨证要点 咳嗽,痰多色白质粘,易咯出
6 风热犯肺证
辨证要点 心悸怔忡,心胸闷痛,痛引肩背时作
8 小肠实热证
概 念 小肠热盛,泌别清浊失常之证
机制
心火下移小肠
表现·分 析
心烦 --- 热扰心神 口舌生疮 --- 心火上炎,灼伤舌体 口渴 --- 热盛津伤 小便赤涩灼痛,尿血 --- 心火下移,灼伤肠络 舌红苔黄,脉数 --- 里热
辨证要点 小便赤涩灼痛 + 心火内盛见症
生理病理
心 --- 血脉
心痛,脉结代
神明
心悸,怔忡,失眠多梦,
健忘,心烦,狂躁,昏 谵
汗液
汗出异常

面色异常

口舌生疮
小肠 --- 泌别清浊 血
尿短赤涩痛,尿
1 心气虚证
概 念 心气不足,鼓动无力之证
机制
先天禀赋 年高体弱 久病或暴病
表现·分 析 心悸怔忡 --- 心气虚鼓动无力 气短胸闷 --- 宗气不振
情志不遂 久病体弱 饮食不节 感受外邪
表现·分析
心悸怔忡 --- 心阳不振,鼓动无力 心胸憋闷疼痛,痛引肩背,时发时止 --- 气滞血瘀 若: 刺痛,舌紫暗,有瘀点瘀斑,脉细涩 --- 瘀 闷痛,体倦肢重,舌苔白腻,脉沉滑 --- 痰 剧痛,遇寒加重,舌淡苔白,脉沉紧 --- 寒 胀痛,与精神因素有关,脉弦 --- 气(郁)
气 虚 证:神疲乏力,面色淡白,
自汗,动则尤甚
舌淡苔白,脉弱 --- 气虚
辨证要点 心悸 + 气虚症状
2 心阳虚证
概 念 心阳不足,鼓动、温煦无力之证
机制
心气虚证的进一步发展 参“心气虚证”
表现 心气虚证 + 虚寒证
3 心阳暴脱证
概 念 心脏阳气骤然亡失之证
机制
心阳虚证的进一步发展 参“心阳虚证”
1 肺气虚证
概念 肺气虚证是肺气不足,功能减退之 机证制
久咳伤肺 或
脾胃虚弱
表现·分析
咳喘无力,少气声低 -- 肺气虚主气、宣降不利 动则尤甚 -- 劳则耗气 痰液清稀 -- 肺气虚津液不布,聚而为痰 或自汗,畏风,易感冒 -- 肺气虚卫外不固 气虚证:症、舌、脉
辨证要点 咳喘无力、痰清稀 + 气虚见症
机制

失宣
外感风寒
表现·分析
本症:咳嗽,痰清稀,鼻塞流清涕
-- 风寒袭肺,肺失宣降 表寒证:症、舌、脉
辨证要点 咳嗽 + 表寒见症
4 寒邪客肺证
概念 寒邪内侵客于肺脏之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机制
外感寒邪

失宣
表现·分析
咳喘,痰白质稀 -- 寒客于肺,宣降失职 形寒肢冷 -- 寒盛抑阳而失煦 舌淡苔白,脉迟缓 -- 寒盛之象
2 肺阴虚证
概念 肺阴虚证是肺阴不足,虚热内扰之证
机理
久咳 温病后期 情志化火
伤肺
表现·分析
干咳,或痰少而粘,难咯出 --- 肺阴亏,清肃不利 或痰中带血 --- 虚火灼伤肺络
音哑 --- 肺阴虚咽喉失养 阴虚证: 症、舌、脉
辨证要点 干咳,或痰少而粘+ 阴虚见症
3 风寒束肺证
概念 风寒束肺证风寒犯肺,宣降不利之 证
胸络,血败肉腐
实热证:症、舌、脉
辨证要点 咳痰喘 + 实热见症
8 燥邪犯肺证
概念 燥邪犯肺证是燥邪犯肺,失于清润之 证
心血亏
忧思
机制
心阴虚证
外感热病后期
表现·分析 心悸怔忡 --- 心神失养 心烦,失眠多梦 --- 虚热内扰 阴虚证:潮热,盗汗,五心烦热,
颧红,舌红少苔脉细数
辨证要点 心悸,心烦,失眠多梦 + 阴虚见症
6 心火亢盛证 概 念 心火内炽,扰心、炎上之 证
机制
情志失调
饮食不节
心火亢盛证
外感热邪
表现·分析
二、肺与大肠病辨证
中医诊断教研室 修宗昌
目的要求 1 掌握肺病的病变范围和病机特点 2 掌握各常见证的含义、临床表现、证候 分析、辨证要点 3 掌握鉴别要点 授课方式 CAI、理论讲授、病例讨论 课 时 3 学时
生理
肺 -- 宣发、肃降,调水道;鼻;主音 大肠 -- 吸收水分,传导糟粕
病理
肺 -- 咳嗽、气喘、胸痛、咯血等 大肠 --- 便秘,泄泻,里急后重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