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流域水质污染时空变异特征分析_蒋艳

合集下载

淮河流域蚌埠段水环境问题识别与污染压力分析及治理措施的研究

淮河流域蚌埠段水环境问题识别与污染压力分析及治理措施的研究

淮河流域蚌埠段水环境问题识别与污染压力分析及治理措施的研究摘要:本文阐述了淮河流域蚌埠段区域内水环境存在的问题,以水生态安全和饮用水源安全保障为目标,通过调查研究和污染压力预测分析,研究探讨治理措施,为减轻淮河流域蚌埠段区域水污染压力和保护水质安全提供参考。

关键词:水环境问题识别;污染压力预测;治理措施Abstract: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existence of Huaihe River in Bengbu section of regional water environmental problems in safety, ecological safety of water and drinking water source protection as the goal,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pollution pressure prediction, control measure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reducing regional water pollution pressure and water quality protection of Huaihe River in Bengbu section.Key words: identification of water environmental problems; pollution pressure prediction; control measures淮河是我国最早进行水污染治理的重点河流之一,经过多年治理,淮河水质有了比较明显的改善。

淮河流域蚌埠段位于淮河中游下段,安徽省东北部,淮北平原南部,北纬32°43′~33°30′,东经116°45′~118°04′,辖龙子湖、蚌山、禹会、淮上四区和怀远、五河(部分)县。

淮河流域水质时空分布及土地利用区域影响

淮河流域水质时空分布及土地利用区域影响

第38卷第5期Vol.38No.5水㊀资㊀源㊀保㊀护Water Resources Protection2022年9月Sep.2022㊀㊀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807171,42071041)作者简介:翟晓燕(1989 ),女,高级工程师,博士,主要从事水文水资源研究㊂E-mail:zhaixy@ 通信作者:张永勇(1981 ),男,研究员,博士,主要从事环境水文学研究㊂E-mail:zhangyy003@DOI :10.3880/j.issn.10046933.2022.05.024淮河流域水质时空分布及土地利用区域影响翟晓燕1,张永勇2(1.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利部防洪抗旱减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㊀100038;2.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陆地水循环及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北京㊀100101)摘要:采用淮河流域22个水质断面2008 2018年周监测数据,将趋势检测㊁空间自相关性识别㊁聚类㊁回归分析等统计分析技术相结合,检测了pH 值和DO ㊁COD Mn ㊁NH 3-N 质量浓度等4个水质指标的时空变化特征,辨识了典型水质类型及其与不同时空尺度土地利用类型的关系㊂结果表明:淮河流域水环境整体状况有所改善,各断面水质指标周尺度显著性变化趋势主要集中在非汛期(10月至次年5月),分别有23%㊁9%㊁41%和55%的断面pH 值显著减小㊁DO 质量浓度显著增加㊁COD Mn 和NH 3-N 质量浓度显著减小,淮河水系水质指标变化坡度大于沂沭泗水系;3个低pH 值聚集中心主要分布在淮河干流上游和洪汝河下游,3个低DO 质量浓度聚集中心和2个高COD Mn 和NH 3-N 质量浓度聚集中心主要分布在沙颍河和涡河㊂22个断面可划分为3种典型水质类型:类型1为弱碱性㊁低COD Mn 和NH 3-N 质量浓度断面,分布在淮河上游和淮河干流;类型2为偏碱性㊁低DO 质量浓度㊁高COD Mn 和NH 3-N 质量浓度断面,分布在沙颍河;类型3为偏碱性㊁高DO 质量浓度㊁低COD Mn 和NH 3-N 质量浓度断面,分布在淮河中游和沂沭泗水系㊂类型1水质指标主要与20132018年水田和旱地等显著相关,其中水田对pH 值影响较大,旱地对其余指标影响较大;类型3的DO 和NH 3-N 质量浓度与各时期不同缓冲区内城镇用地均显著相关,COD Mn 质量浓度与2013 2018年其他林地显著相关㊂关键词:水质类型;水环境;土地利用;时空变异;淮河流域中图分类号:X522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文章编号:10046933(2022)05018109Spatio-temporal variations of water quality indices and regional influences of land use types in the Huai River Basin ʊZHAI Xiaoyan 1,ZHANG Yongyong 2(1.Research Center on Flood and Drought Disaster Reduction of the Ministry of Water Resources ,China Institute of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Research ,Beijing 100038,China ;2.Key Laboratory of Water Cycle and Related Land Surface Processes ,Institute of Geographic Sciences and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101,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weekly monitoring data of water quality indices,including the pH value and DO,COD Mn ,and NH 3-N mass concentrations at 22river sections in the Huai River Basin from 2008to 2018,spatio-temporal variations of four water quality indices were analyzed,and typical water quality types and their relationships with land use types were identified at different temporal and spatial scales using trend detection,spatial autocorrelation identification,and cluster and regression analyse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overall situation of water environment in the Huai River Basin has been improved,and significant change trends of water quality indices at different river sections on weekly scale mainly occurred in the non-flood season (from October to May of the following year),with the pH value and COD Mn and NH 3-N mass concentrations decreasing significantly at 23%,41%,and 55%river sections,respectively,and the DO mass concentration increasing significantly at 9%river sections,and the trend slopes of water quality indices in the Huai River were greater than those in the Yishusi River;three low pH value cluster centers were located in the upstream of the Huai River mainstream and downstream of the Hongru River,and three low DO mass concentration cluster centers and two high COD Mn and NH 3-N mass concentration cluster centers were located in the Shaying River and Guo River.Moreover,three㊃181㊃water quality types were identified from22river sections:type1was characterized with alkalescence and low COD Mn and NH3-N mass concentration concentrations,and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upstream of the Huai River and Huai River mainstream;type2was characterized with meta-alkalescence,low DO mass concentration,and high COD Mn and NH3-N mass concentrations,and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Shaying River;type3was characterized with meta-alkalescence,high DO mass concentration,and low COD Mn and NH3-N mass concentrations,and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middle stream of the Huai River and Yishusi River.The water quality indices of type1were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paddy field and dry land from2013to2018,thereinto,paddy field had a greater impact on pH value,and dry land had a greater impact on other indices;DO and NH3-N mass concentrations of type3were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urban blocks in different buffer regions and periods,and COD Mn mass concentration was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other forests from2013to2018. Key words:water quality types;water environment;land use;spatio-temporal variations;the Huai River Basin㊀㊀流域水质恶化已成为流域管理中的突出水问题之一,可导致水体功能㊁生态和环境系统遭受灾害性影响,直接损害居民公共健康和经济财产,严重威胁了水安全[1-4]㊂2018年我国约34%的水功能区水质不达标[5],其中淮河流域约39%的河段水质劣于Ⅲ类水,省界断面达标测次比例约为52%[6]㊂据统计,每年因水污染导致的经济损失高达2400亿元[7-8]㊂2011年我国政府提出了水资源管理的 三条红线 和 三项制度 ,2015年颁布实施了‘水污染防治行动条例“,主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的水质状况得到明显改善㊂然而,水污染仍然是淮河流域重要的水问题之一[9-11]㊂开展流域水质指标时空变化诊断与影响因素分析,可为探索流域水质演变规律和成因提供依据,也对流域水污染治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㊂受工业市政废水排放㊁城镇生活污水㊁营养物流失㊁土地利用变化㊁闸坝修筑及调控等多重因子影响,流域水质分布呈现显著的时空异质性[12-16]㊂统计分析是一种简便有效的信息挖掘技术,可根据大量监测站长序列实测数据挖掘潜在的流域水质问题及其成因㊂其中,趋势检测技术,如Mann-Kendall 趋势检验,Sen趋势度分析法,Spearman s Rho检验等,已被广泛用于水情变化和水污染等问题,尤其是非参数检验方法,因其对于数据结构的要求较少,具有更好的适用性[17-20]㊂已有研究多未考虑水质指标的空间相关性,而是去除空间临近㊁可能存在自相关性的站点,人为减少了流域样本数量,影响了流域水质指标时空特征分析的准确性[21]㊂此外,聚类分析方法可将大量断面/站点尺度多个水质指标的变化识别为具有相似特征的典型水质类型,从流域尺度综合刻画水污染状况,已逐渐用于辨识水污染关键要素及其主要影响因子[22-23]㊂Cao等[24]结合欧式距离和动态时间规整距离,通过动态k均值聚类将养殖水塘中溶解氧(DO)序列分为2类,DO预测结果的均方根误差相比于未聚类序列减小了7.6%;任婷玉等[25]采用自组织映射神经网络,将63个湖泊2006 2016年的9种水质指标分为3类,分别有6㊁27和30个湖泊污染程度较严重㊁中等和较轻㊂本文利用淮河流域2008 2018年22个水质断面周监测数据,综合采用seasonal Mann-Kendall (SMK)趋势检验㊁莫兰指数㊁动态k均值聚类㊁回归分析等多种统计分析技术,检测关键水质指标的时空变化特征,辨识典型水质类型及其与不同时空尺度土地利用类型的关系,明晰淮河流域水污染关键要素,以期为淮河流域水质演变特征分析和水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㊂1㊀研究区概况与数据来源淮河流域(111ʎ55ᶄE~121ʎ25ᶄE,30ʎ55ᶄN~ 36ʎ36ᶄN)是我国水污染最严重的地区之一㊂淮河干流发源于河南省桐柏县主峰太白顶西北侧,流经湖北㊁河南㊁安徽㊁山东和江苏5省,自西向东汇入长江㊂研究区地处我国南北气候过渡带,年平均气温为11~16ħ,多年平均降水量为883mm,多年平均径流深为230mm㊂流域总面积约27万km2,以废黄河为界,分为淮河水系(71%)和沂沭泗水系(29%),多年平均降水量分别为910mm和836mm,多年平均径流深分别为237mm和215mm㊂受点源排污和农业非点源等影响,流域内水环境状况不容乐观,主要受污染影响的水质指标包括高锰酸盐指数(COD Mn)和氨氮(NH3-N)㊁DO质量浓度等㊂收集研究区22个水质断面(图1)2008 2018年周监测数据,其中淮河水系18个断面,沂沭泗水系4个断面(徐州李集桥㊁枣庄台儿庄大桥㊁邳州邳苍艾山西大桥㊁临沂涝沟桥),选取pH值和DO㊁COD Mn㊁NH3-N质量浓度作为主要水质指标进行分析,数据来源于中国环境监测总站(http://www. /)㊂收集研究区2010年和2015年土地利用类型数据,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均为旱地(55.85%和55.24%)㊁水田(17.89%和17.58%)和农村居民点(8.66%和8.72%),数据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资源环境科学与数据㊃281㊃中心(https:// /)㊂基于ArcGIS 9.3提取各水质监测断面5种尺度圆形缓冲带(半径分别为0.5km㊁1km㊁2km㊁5km㊁10km)内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占比,用于分析水质类型与20082012年和2013 2018年土地利用类型的关系㊂图1㊀研究区水质监测断面和2015年土地利用分布Fig.1㊀Distributions of water quality monitoring sections and land use types in 2015in study area2㊀研究方法2.1㊀趋势分析采用SMK 检测各水质指标的周尺度和年尺度变化趋势,适于水质指标序列存在潜在的季节性㊁相关性和缺失值等问题[9,26]㊂设X ={X i |i =1,2, ,n }为n 年实测水质指标序列,X i ={x ij |j =1,2, ,m }为子样本m 周水质指标序列(本文中m 取值为52)㊂假设实测水质指标为服从相同分布的随机变量,且不随时间单调变化㊂检验的统计值S 由式(1)计算,若序列中存在缺失值,sgn(x ig -x ih )=0㊂S =ðn i =1ðm g =h +1ðm-1h =1sgn(x ig -x ih )(1)标准化后的统计值Z 服从渐进的标准正态分布,显著性水平p =0.05,相应的临界值为1.96,若|Z |>1.96,拒绝原假设,认为在该显著性水平下变化趋势是显著的㊂进一步采用seasonal Kendall 坡度值B 估计水质序列变化趋势的幅度,该指标不易受极值的影响[27]㊂B =median x ig-x ih g -h æèöø(2)2.2㊀空间自相关性分析采用全局莫兰指数I 诊断各水质指标序列的总体空间分布结构,采用局部莫兰指数I i 识别断面i 各水质指标序列的空间分布模式[28],I 和I i 取值范围均为[-1,1],计算公式如下:I =NðNi =1ðNj =1w ijðN i =1ðNj =1w ij (x i-x )(x j -x )ðNi =1(x i -x )2(3)I i =NðNj =1w ij ðNj =1w ij (x i -x )(x j -x )ðNi =1(x i -x )2(4)式中:x i ㊁x j 分别为断面i 和断面j 的水质指标;x 为指标均值;N 为断面数;w ij 为断面i 和j 处水质指标间的空间权重㊂|I |值越大说明水质指标序列的空间自相关性越强,正值和负值分别表示断面水质指标存在正相关性和负相关性,I 为0表示断面水质指标在空间上呈随机分布㊂对I 进行显著性检验,检验选取的显著性水平p =0.05㊂水质空间分布模式包括 高高 低低 高低 低高 ,分别表示断面为显著的高聚集中心且周边指标值较高㊁断面为显著的低聚集中心且周边水质指标值较低㊁断面为显著的高聚集中心但周边指标值较低㊁断面为显著的低聚集中心但周边指标值较高㊂2.3㊀聚类及回归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动态k 均值聚类法辨识典型水质类型㊂各水质断面的不同水质指标间可能存在相关性,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将各水质指标降维转换为独立的综合指标,按主成分累积方差贡献率不低于85%的准则确定主成分和样本矩阵[22,29]㊂以聚类组内水质指标的离差平方和最小为目标函数(式(5)),采用动态k 均值聚类法将样本矩阵分为k 个互斥的水质类型,通过迭代计算使得最终聚类分组不再变化,即各聚类组内的水质指标特征较为接近,聚类组间的水质指标特征差异较大㊂J =min ðkj =1ðC ji =1 xᶄi -c j2(5)式中:J 为目标函数;xᶄi 为第i 个综合指标;c j 为第j 个聚类中心;C j 为第j 个聚类组的综合指标数;k 为聚类组数; ㊃ 为欧式距离㊂采用轮廓系数s 度量聚类有效性[30],有效聚类应具有较大的聚类组间分离度和较强的聚类组内凝聚度㊂s 取值范围为[-1,1],值越大说明聚类效果越好㊁聚类越合理,s 为0时说明水质指标处于两个聚类组的分界线上㊂平均轮廓系数s 为所有聚类组轮廓系数的平均值,其最大值对应的k 值即为最优聚类组数㊂s 的计算公式为s =1N ðNi =1s i(6)㊃381㊃其中s i =b i -a i max(a i ,b i )式中:s i 为断面i 水质指标的轮廓系数;b i 为断面i 的水质指标与其最邻近聚类组断面水质指标的平均欧式距离,表征聚类组间分离度;a i 为断面i 的水质指标与其所在聚类组内其他断面水质指标的平均欧式距离,表征聚类组内凝聚度㊂采用线性回归模型探索各水质类型与不同尺度土地利用类型的相关性,其中不同尺度土地利用类型用各水质断面5种尺度圆形缓冲带内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占比表示,并对Pearson 相关系数r 进行显著性检验,检验选取的显著性水平p =0.05㊂3㊀结果与讨论3.1㊀水质指标时空变化趋势3.1.1㊀时间变化趋势(a)pH 值㊀㊀(b)DO 质量浓度㊀㊀(c)COD Mn 质量浓度㊀㊀(d)NH 3-N 质量浓度图2㊀水质断面pH 值和DO ㊁COD Mn ㊁NH 3-N 质量浓度变化趋势Fig.2㊀Trends of pH value and DO ,COD Mn ,and NH 3-N mass concentrations at water qualitysections(a)pH 值㊀㊀(b)DO质量浓度(c)COD Mn 质量浓度㊀㊀(d)NH 3-N 质量浓度图3㊀部分断面水质指标周尺度变化坡度Fig.3㊀Weekly trend slopes of water quality indices at partial water quality sections㊀㊀淮河流域2008 2018年22个水质断面的年变化趋势如图2所示㊂5个断面的pH 值呈显著减少趋势(-0.03~-0.10a -1);2个断面的DO 质量浓度呈显著减少趋势(-0.14~-0.12mg /(L∙a)),2个断面呈显著增加趋势(0.35~0.62mg /(L∙a));9个断面的COD Mn 质量浓度呈显著减少趋势(-1.37~-0.17mg /(L∙a)),2个断面呈显著增加趋势(0.20~0.23mg /(L ∙a));12个断面的NH 3-N 质量浓度呈显著减少趋势(-0.61~-0.01mg /(L∙a)),驻马店班台呈显著增加趋势(0.04mg /(L∙a))㊂各断面周尺度显著性变化趋势主要集中在非汛期(10月至次年5月,即第41周至次年第22周),部分断面水质指标周尺度变化坡度如图3所示(图中 周序数 表示一年52周中的序数)㊂淮河流域pH 值基本在6~9之间,且呈减少趋势(水体酸化),其余3个水质指标整体呈轻微改善趋势;淮河水系各水质指标周尺度变化坡度略大于沂沭泗水系,COD Mn 质量浓度的变化坡度绝对值最大,NH 3-N㊁DO 质量浓度和pH 值次之㊂淮河水系pH 值和DO 质量浓度的最大变幅分别为-0.25a -1和-1.51mg /(L∙a),均出现在永城黄口(第39周和第41周),COD Mn 和NH 3-N 质量浓度的最大变幅分别为-2.81mg /(L∙a)和-2.43mg /(L∙a),均出㊃481㊃现在亳州颜集(第12周和第21周);沂沭泗水系pH值和DO㊁COD Mn ㊁NH 3-N 质量浓度的最大变幅分别为-0.26a -1㊁1.03mg /(L∙a)㊁-0.50mg /(L∙a)㊁-0.31mg /(L∙a),分别出现在枣庄台儿庄大桥(第1周)㊁邳州邳苍艾山西大桥(第10周)㊁临沂涝沟桥(第21周)㊁徐州李集桥(第28周)㊂3.1.2㊀空间分布模式诊断2008 2018年淮河流域pH 值和DO㊁COD Mn ㊁NH 3-N 质量浓度的全局莫兰指数分别为0.38㊁0.45㊁0.34和0.29,均达到0.05的显著性水平㊂4个指标在淮河流域各断面间均呈现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即邻近断面间的水质指标总体呈现相同的变化趋势㊂各断面水质指标的局部空间自相关性诊断结果如图4所示㊂信阳淮滨水文站㊁阜南王家坝和驻马店班台为3个低pH 值聚集中心(p 分别为0.00㊁0.02㊁0.00),主要分布在淮河干流上游和洪汝河下游;阜阳张大桥㊁周口鹿邑付桥闸和亳州颜集为3个低DO 质量浓度聚集中心(p 分别为0.00㊁0.00㊁0.01),主要分布在沙颍河和涡河;阜阳张大桥和亳州颜集为两个高COD Mn (p 分别为0.01和0.00)和NH 3-N(p 均为0.00)质量浓度聚集中心,主要分布在沙颍河和涡河㊂图4㊀水质指标空间分布模式Fig.4㊀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s of water quality indices受近年来点源污染治理㊁水量水质联合调度等影响,全流域水质指标空间分布受外部干扰的程度有所减弱,空间异质性降低,尤其是DO 质量浓度由随机分布(1994 2005年)逐渐变为空间正相关模式,淮河流域水污染问题的局部性缓解主要受区域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影响[9,21]㊂沙颍河和涡河是受人类活动影响(如点源排污㊁闸坝调控等)最为剧烈的两条支流,易于形成水污染聚集中心[9],与本文研究结果一致㊂淮河干流上游和洪汝河下游地区土地利用以水田为主,受氮㊁磷肥等营养物流失影响,水体逐渐酸化,逐渐形成低pH 值聚集中心[31]㊂3.2㊀典型水质类型特征辨识淮河流域DO 质量浓度与COD Mn ㊁NH 3-N 质量浓度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earson 相关系数r ɤ-0.50),COD Mn 质量浓度与NH 3-N 质量浓度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 =0.82),如表1所示㊂表1㊀水质指标间Pearson 相关系数Table 1㊀Pearso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ofwater quality indices指标Pearson 相关系数pH 值ρ(DO)ρ(COD Mn )ρ(NH 3-N)pH 值1.000.030.350.18ρ(DO)0.03 1.00-0.53∗-0.75∗ρ(COD Mn )0.35-0.53∗ 1.000.82∗ρ(NH 3-N)0.18-0.75∗0.82∗1.00㊀㊀注:∗表示相关系数达到0.05的显著性水平㊂下同㊂通过主成分分析,将4类水质指标降维为2个独立的主成分,累积方差贡献率为88.22%,且特征值大于1㊂第一主成分可解释61.76%的水质指标变化,在NH 3-N㊁COD Mn 和DO 质量浓度上有较大载荷,载荷值分别为0.954㊁0.901和-0.807;第二主成分可解释26.46%的水质指标变化,在pH 值上有较大载荷,载荷值为0.919㊂采用动态k 均值聚类法对22个断面的主成分因子进行聚类,如表2所示㊂当k =3时,平均轮廓系数最大(s =0.56),且各组别的平均轮廓系数均不小于0.49,聚类组内凝聚度强㊁聚类组间分离度高㊂因此,本研究确定的水质表2㊀水质指标聚类评估结果Table 2㊀Evaluation results of cluster performanceof water quality indicesk 断面数s s 250.6017-0.050.10310㊀0.6020.72100.490.56410㊀-0.06㊀20.3140.2560.220.11510㊀-0.36㊀1 1.004-0.076-0.211 1.00-0.1466-0.32㊀1 1.0040.126-0.081 1.004-0.24-0.04㊃581㊃类型为3种,淮河流域以第1种和第3种水质类型为主,断面数量占比均为45.45%㊂各类型水质指标分布如图5和图6所示㊂类型1的pH 值和DO㊁COD Mn ㊁NH 3-N 质量浓度平均值分别为7.69㊁7.60mg /L㊁4.43mg /L 和0.70mg /L,主要特征为弱碱性(pH 值略大于7)㊁COD Mn 和NH 3-N 质量浓度均偏低㊁DO 质量浓度介于类型2和3之间;类型2的各水质指标平均值分别为8.07㊁4.84mg /L㊁10.63mg /L 和5.00mg /L,主要特征为偏碱性(相比于类型1,pH 值平均偏高4.97%)㊁DO 质量浓度偏低㊁COD Mn 和NH 3-N 质量浓度偏高;类型3的各水质指标平均值分别为8.10mg /L㊁8.49mg /L㊁5.77mg /L 和0.58mg /L,主要特征为偏碱性(相比于类型1,pH 值平均偏高5.33%)㊁DO 质量浓度偏高㊁COD Mn 和NH 3-N 质量浓度均偏低㊂㊀㊀图5㊀不同水质类型空间分布Fig.5㊀Spatial distributions of various water quality types(a)pH 值㊀(b)DO 质量浓度(c)COD Mn 质量浓度㊀(d)NH 3-N 质量浓度图6㊀不同类型水质指标分布Fig.6㊀Distributions of water quality indicesfor various types各水质类型的水质指标分布存在显著差异,反映不同水质类型的变化特征㊂类型1各断面的DO 质量浓度在Ⅰ㊁Ⅱ类水标准限值内(占比均为50%),COD Mn 和NH 3-N 质量浓度主要在Ⅱ㊁Ⅲ类水标准限值内(占比均为30%~50%),类型1主要分布在淮河上游和淮河干流;类型2各断面的DO 质量浓度在Ⅲ㊁Ⅳ类水标准限值内(占比均为50%),COD Mn 质量浓度在Ⅳ㊁Ⅴ类水标准限值内(占比均为50%),NH 3-N 质量浓度均在劣Ⅴ类水标准限值内,类型2主要分布在沙颍河;类型3各断面的DO 质量浓度主要在Ⅰ类水标准限值内(占比为80%),COD Mn 质量浓度主要在Ⅲ㊁Ⅳ类水标准限值内(占比均为40%~50%),NH 3-N 质量浓度主要在Ⅱ㊁Ⅲ类水标准限值内(占比均为40%~50%),类型3主要分布在淮河中游和沂沭泗水系㊂3.3㊀土地利用对不同类型水质时空变化影响分析类型2仅有2个水质断面,未进行土地利用影响分析㊂类型1各断面水质指标(表3)中,pH 值与2013 2018年不同尺度缓冲区内水田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r ȡ0.66,p <0.05),与部分缓冲区内旱地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r ɤ-0.64,p <0.05);DO 质量浓度与2008 2012年10km 缓冲区内其他林地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r =0.72,p <0.05);COD Mn 质量浓度与5~10km 缓冲区内旱地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r >0.65,p <0.05);NH 3-N 质量浓度与2013 2018年5~10km 缓冲区内旱地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r >0.65,p <0.05)㊂类型3各断面水质指标(表4)中,除20132018年10km 缓冲区外,DO 质量浓度与各时期城镇用地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r <-0.80,p <0.05);COD Mn 质量浓度与2013 2018年其他林地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r <-0.75,p <0.05);除10km 缓冲区外,NH 3-N 质量浓度与各时期城镇用地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r ȡ0.79,p <0.05);pH 值与各时期土地利用均无显著相关性㊂类型1和类型3的水质指标与不同时空尺度土地利用类型关系密切㊂类型1水质状况主要受农田影响,尤其是旱地施肥造成的农业面源污染已成为淮河上游和淮河干流地区主要污染源之一,与已有研究结果[14]基本一致㊂此外,水田和旱地对水体酸碱度的影响与其施肥品种有关,氮肥等酸性肥料中的游离酸可造成土壤和水体酸化,而有机肥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养分,缓冲酸化[31-32]㊂类型3水质状况主要受城镇用地影响,随着城镇发展水平逐渐提高,入河污染物负荷大幅增加,加剧了水污染的恶化㊃681㊃表3㊀类型1水质指标与土地利用类型Pearson相关系数Table3㊀Pearso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between water quality indices of type1and land use types指标土地利用类型时间不同缓冲区Pearson相关系数0.5km1km2km5km10kmpH值水田旱地2008 2012年0.110.130.07-0.07-0.13 2013 2018年0.80∗0.81∗0.71∗0.69∗0.66∗2008 2012年-0.24-0.24-0.190.060.05 2013 2018年-0.49-0.69∗-0.73∗-0.58-0.64∗ρ(DO)其他林地2008 2012年0.000.000.10㊀0.23㊀㊀0.72∗2013 2018年0.000.00-0.170.020.59ρ(COD Mn)旱地2008 2012年-0.19㊀0.110.33㊀㊀0.67∗㊀㊀0.73∗2013 2018年0.030.370.510.74∗0.78∗ρ(NH3-N)旱地2008 2012年-0.39㊀-0.09㊀0.21㊀0.61㊀0.612013 2018年-0.290.030.270.69∗0.75∗表4㊀类型3水质指标与土地利用类型Pearson相关系数Table4㊀Pearso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between water quality indices of type3and land use types指标土地利用类型时间不同缓冲区Pearson相关系数0.5km1km㊀2km㊀5km㊀10km㊀㊀ρ(DO)城镇用地2008 2012年-0.83∗-0.85∗-0.86∗-0.87∗-0.81∗2013 2018年-0.81∗-0.83∗-0.83∗-0.84∗-0.63ρ(COD Mn)其他林地2008 2012年㊀0.05㊀0.05㊀0.05㊀0.05㊀0.072013 2018年-0.82∗-0.82∗-0.82∗-0.82∗-0.77∗ρ(NH3-N)城镇用地2008 2012年㊀0.83∗㊀0.82∗㊀0.80∗㊀0.79∗㊀0.492013 2018年0.92∗0.91∗0.89∗0.90∗0.57态势,成为淮河中游和沂沭泗水系地区DO和NH3-N污染主要来源之一㊂4㊀结㊀论a.淮河流域各断面水质指标周尺度显著性变化趋势主要集中在非汛期(第41周至次年第22周),分别有23%㊁9%㊁41%和55%断面的pH值显著减少㊁DO质量浓度显著增加㊁COD Mn和NH3-N质量浓度显著减少,淮河水系水质指标变化坡度大于沂沭泗水系㊂b.淮河流域各断面间水质指标均呈现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3个低pH值聚集中心主要分布在淮河干流上游和洪汝河下游,3个低DO质量浓度聚集中心和2个高COD Mn和NH3-N质量浓度聚集中心主要分布在沙颍河和涡河㊂c.淮河流域共划分3种典型水质类型㊂类型1为弱碱性㊁低COD Mn和NH3-N质量浓度断面,分布在淮河上游和淮河干流;类型2为偏碱性㊁低DO质量浓度㊁高COD Mn和NH3-N质量浓度断面,分布在沙颍河;类型3为偏碱性㊁高DO质量浓度㊁低COD Mn和NH3-N质量浓度断面,分布在淮河中游和沂沭泗水系㊂d.类型1水质指标主要与2013 2018年水田和旱地等显著相关,其中水田对pH值影响较大,旱地对其余指标影响较大;类型3的DO和NH3-N质量浓度与各时期不同缓冲区城镇用地显著相关, COD Mn质量浓度与2013 2018年其他林地显著相关㊂参考文献:[1]LIU J G,YANG W.Water sustainability for China andbeyond[J].Science,2012,337(6095):649-650. [2]HAN D M,CURRELL M J,CAO G L.Deep challenges forChina s war on water pollution[J].EnvironmentalPollution,2016,218:1222-1233.[3]LI A,YUAN Q,STROKAL M,et al.Equality in riverpollution control in China[J].Science of the TotalEnvironment,2021,777:146105.[4]GOMES-SILVA G,CYUBAHIRO E,WRONSKI T,et al.Water pollution affects fish community structure and altersevolutionary trajectories of invasive guppies(Poeciliareticulata)[J].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2020,730:138912.[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中国水资源公报(2018)[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9. [6]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2018年度淮河片水资源公报[R].蚌埠: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2019. [7]张增强.我国水污染经济损失研究[D].北京: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2005.[8]李锦秀,徐嵩龄.流域水污染经济损失计量模型[J].水利学报,2003,34(10):68-74.(LI Jinxiu,XUSongling.Calculation model of water pollution induced㊃781㊃economic loss for river basin[J].Journal of HydraulicEngineering,2003,34(10):68-74.(in Chinese)) [9]李志伟,丁凌峰,唐洪武,等.淮河干流污染物分布及变化规律[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48(1):29-38.(LI Zhiwei,DING Lingfeng,TANG Hongwu,et al.Distribution and variation of pollutants in mainstream of Huaihe River[J].Journal of Hohai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s),2020,48(1):29-38.(in Chinese)) [10]谭炳卿,吴培任,宋国君.论淮河流域水污染及其防治[J].水资源保护,2005,21(6):4-10.(TAN Bingqing,WU Peiren,SONG Guojun.Water pollution and control ofthe Huaihe River Basin[J].Water Resources Protection,2005,21(6):4-10.(in Chinese))[11]李颖,张祯,程建华,等.2012 2018年洪泽湖水质时空变化与原因分析[J].湖泊科学,2021,33(3):715-726.(LI Ying,ZHANG Zhen,CHENG Jianhua,et al.Water quality change and driving forces of Lake Hongzefrom2012to2018[J].Journal of Lake Sciences,2021,33(3):715-726.(in Chinese))[12]WU Z S,CAO Y J,ZHANG L,et al.Spatial and temporalheterogeneities in water quality and their potential driversin Lake Poyang(China)from2009to2015[J].Limnologica,2018,69:115-124.[13]梁志宏,陈秀洪,罗欢,等.深圳湾水质时空分布特征及污染源解析[J].水资源保护,2020,36(4):93-99.(LIANG Zhihong,CHEN Xiuhong,LUO Huan,et al.Spatio-tempor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waterquality in Shenzhen Bay and pollution source analysis[J].Water Resources Protection,2020,36(4):93-99.(in Chinese))[14]杨琴,汤秋鸿,张永勇.淮河流域(河南段)水质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土地利用类型的相关性分析[J].环境科学研究,2019,32(9):1519-1530.(YANG Qin,TANGQiuhong,ZHANG Yongyong.Spatiotemporal changes ofwater quality in Huai River Basin(Henan section)andits correlation with land use patterns[J].Research ofEnvironmental Sciences,2019,32(9):1519-1530.(inChinese))[15]王一舒,吴仁人,荣楠,等.西江下游流域水质与不同空间尺度土地利用的响应关系[J].水资源保护,2021,37(4):97-104.(WANG Yishu,WU Renren,RONGNan,et al.Response relationship between water quality inthe lower reaches of Xijiang River Basin and land use atdifferent spatial scales[J].Water Resources Protection,2021,37(4):97-104.(in Chinese))[16]张泽中,李娜,刘发,等.乡村振兴战略指导下的生态灌区建设与管理[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20,40(2):1-5.(ZHANG Zezhong,LI Na,LIU Fa,et al.Constructionand management of ecological irrigation districts underguidance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J].Advances in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Water Resources,2020,40(2):1-5.(in Chinese))[17]KISIS O,AY parison of Mann-Kendall andinnovative trend method for water quality parameters ofthe Kizilirmak River,Turkey[J].Journal of Hydrology,2015,513:362-375.[18]LUTZ S R,MALLUCCI S,DIAMANTINI E,et al.Hydroclimatic and water quality trends across threeMediterranean river basins[J].Science of the TotalEnvironment,2016,571:1392-1406.[19]程兵芬,张远,夏瑞,等.汉江中下游水质时空变异与驱动因素识别[J].环境科学,2021,42(9):4211-4221.(CHENG Bingfen,ZHANG Yuan,XIA Rui,et al.Spatio-temporal variations of water quality in Hanjiang River andits influencing factors in recent years[J].EnvironmentalScience,2021,42(9):4211-4221.(in Chinese)) [20]NYIKADZINO B,CHITAKIRA M,MUCHURU S.Rainfalland runoff trend analysis in the Limpopo River Basinusing the Mann Kendall statistic[J].Physics andChemistry of the Earth,2020,117:102870. [21]CHANG H.Spatial analysis of water quality trends in theHan River Basin,South Korea[J].Water Research,2008,42(13):3285-3304.[22]张永勇,谭香,李发东,等.咸海中下游流域水质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与土地覆被的关系[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21,29(2):299-311.(ZHANG Yongyong,TANXiang,LI Fadong,et al.Spatial variation in major waterquality types and its relationships with land cover in the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Aral Sea Basin[J].ChineseJournal of Eco-Agriculture,2021,29(2):299-311.(inChinese))[23]苏程佳,陈晓宏,谭永强,等.潭江水质时空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因子[J].水资源保护,2021,37(4):109-116.(SU Chengjia,CHEN Xiaohong,TAN Yongqiang,et al.Analysis of spatial-temporal change characteristics and itsdriving factors of water quality in Tanjiang River[J].Water Resources Protection,2021,37(4):109-116.(inChinese))[24]CAO X K,LIU Y R,WANG J P,et al.Prediction ofdissolved oxygen in pond culture water based on K-meansclustering and gated recurrent unit neural network[J].Aquacultural Engineering,2020,91:102122. [25]任婷玉,梁中耀,陈会丽,等.基于模式识别方法的湖泊水质污染特征聚类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55(2):335-341.(REN Tingyu,LIANGZhongyao,CHEN Huili,et al.Clustering of lake variablesbased on pattern recognition method[J].Acta ScientiarumNaturalium Universitatis Pekinensis,2019,55(2):335-㊃881㊃。

某河段水质时空变异特征分析

某河段水质时空变异特征分析

西南交通大学本科毕业论文某河段水质时空变异特征分析Analysis of 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bility of waterquality年级: 2009级学号:20094644姓名:曹丰华专业:环境工程指导老师:刘颖2013 年6月院系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环境工程年级 2009级姓名曹丰华题目某河段水质时空变异特征分析指导教师评语指导教师 (签章) 评阅人评语评阅人 (签章) 成绩答辩委员会主任 (签章)年月毕业论文任务书班级 2009级环境三班学生姓名曹丰华学号 20094644发题日期: 2012年11月30日完成日期:月日题目某河段水质时空变异特征分析1、本论文的目的、意义水质现状评价是根据水质现状监测资料进行的,目的是对水体的水质现状有一个明确的了解。

水体现状评价可以反映出水体污染程度及主要污染类别。

因此水质现状评价是进行水质管理的基础,是进一步研究水质模拟以及水污染控制规划的主要依据之一。

本课题旨在根据某流域的近年水质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探讨了流域内水体污染物浓度变化的时空变异特征,为流域水污染治理、水环境保护以及生态修复提供依据,分析水体污染物浓度的时间变化规律及流域范围内水体污染物浓度变化趋势。

2、学生应完成的任务针对该毕业设计选题,学生应完成的任务包括以下方面:1)外文翻译2)文献资料收集、阅读3)根据某流域的水质监测数据,评价流域水质现状4)进行水质污染指标间的相关性研究5)分析流域水体污染物浓度变化趋势6)分析水体污染物浓度变化的影响因素7)3、论文各部分内容及时间分配:(共16 周)第一部分外文翻译、研究目的及意义 (2周)第二部分流域水质现状评价 (2周) 第三部分水质污染指标间的相关性研究(3周) 第四部分流域水体污染物浓度变化趋势分析(4周) 第五部分水体污染物浓度变化的影响因素分析(3周) 评阅及答辩(1周) 备注指导教师:刘颖 2008 年12月24日审批人:年月日目录摘要 ..................................................................................................................... V I Abstract (VII)第一章绪论 (1)1.1课题的背景 (1)1.2国外水环境质量评价发展情况 (2)1.3国内水环境质量评价发展情况 (3)1.4研究内容 (4)第二章评价方法的选择 (5)2.1 常用的水质评价方法 (5)2.1.1 普通指数法 (5)2.1.2 主成分分析法 (6)2.1.3 模糊综合评价方法 (7)2.1.4 灰色系统评价法 (8)2.1.5 内梅罗指数法 (9)2.2 评价方法的优缺点比较 (9)第三章长江宜宾段水质评价 (11)3.1 流域概况 (11)3.2 水质监测数据 (12)3.3 水环境质量评价 (15)3.3.1 污染物浓度变化简单分析 (15)3.3.2 污染物浓度随空间变化分析 (19)3.3.3 单因子指数法 (22)3.3.4 改进内梅罗指数法 (26)3.3.5 主成分分析法 (30)3.3.6 本章小结 (35)3.4水体富营养化以及治理措施 (36)第四章水质指标间的相关性研究 (38)4.1 水体中水质指标的统计特征 (38)4.2 相关系数分析 (41)4.3 基于曲线估计的相关性分析 (43)4.3.1 酸碱度与石油类物质间的曲线估计 (43)4.3.2 溶解氧与氨氮的回归分析 (45)4.3.3 小结 (46)结语 (48)参考文献 (50)致谢 (52)摘要本文以长江宜宾段为研究对象,探讨流域内水体污染物浓度变化的时空变异特征。

淮河流域水质现状及对策研究

淮河流域水质现状及对策研究

淮河流域水质现状及对策研究作者:严辉来源:《北方环境》2013年第04期摘要:近年来随着淮河治理措施的加强,水质污染状况大为改善,但污染防控的压力依然存在,在了解当前淮河流域水质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其背后原因,并提出合理的防治对策对于淮河流域周边地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意义。

关键词:淮河流域;水污染;对策中图分类号:X5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370(2013)04-0118-021 概述淮河发源于河南省桐柏山,全长1000多公里,流域面积18.9万平方公里。

淮河是我国第三大河流,也是我国最早实行“三河三湖”水污染综合治理的重点河流之一。

我国政府自1994年启动淮河流域污染综合治理以来,国务院先后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淮河治污工作,也相继出台了专门的防治计划、条例等。

经过多方共同努力,淮河流域水质有了显著改善,但目前仍然存在治污项目市场化程度不高、沿淮居民环保意识差、执法难度大等亟待解决的问题。

2淮河流域水质现状根据环保部公布的《2011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数据显示,淮河流域的水质整体呈轻度污染现状,对86个国控断面中,Ⅰ~Ⅲ类水质断面为41.9%;Ⅳ~Ⅴ类为43%;劣Ⅴ类的为15.1%,其中主要的污染指标是化学需氧量(COD)、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以及总磷(TN)。

根据对这86个国控断面结果分析,淮河干流水质总体为优,但淮河支流总体污染呈现出中度污染状况,其中54个国控断面中,劣Ⅴ类的水质断面就占到了22.2%,与上一年度相比,水质虽然没有明显变化,但水质状况依然严峻。

淮河流域包括河南、湖北、安徽、山东、江苏五省40个地(市),181 个县(市),总人口为1.65 亿人,平均人口密度为611 人/km2,是全国平均人口密度122 人/km2 的4.8 倍,居各大江大河流域人口密度之首。

经过多年整治,淮河水质取得了明显改善。

河南省位居淮河流域上游,全长437公里,其中信阳境内长363.5公里,但从当前情况来看淮河流域(河南段)水质级别属中度污染,其中污染因子主要是五日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和氨氮。

21世纪前10年淮河区水功能区水质分析

21世纪前10年淮河区水功能区水质分析

万方数据措施的落实,水功能区达标比例有所上升,水质有缓慢好转趋势,但水质仍然不容乐观,2009年水功能区满足Ⅲ类水的比例为33.4%。

实测淮河区222个城镇入河污水排放总量为58.43亿t,主要污染物质COD和氨氮入河排放总量分别为68.72万t和8.06万t,与2008年相比,淮河流域城镇入河污水排放总量增长了5.36亿t。

从分析来看,淮河流域水污染依然严重,同时水质污染降低或破坏了水资源使用功能,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成为制约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的重要因素之一。

4.1.2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高,生态用水难以保障淮河流域地处我国南北气候过渡带,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799亿m3,占全国2.9%,流域现有人口1.679亿,人口密度达到618人ikm2,居7大流域之首;水资源面临的压力是全国平均水平的4—5倍。

正是由于人多地多水少,加上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造成枯水期水资源量严重不足。

目前淮河流域现状供水能力593亿m,,地表水多年平均利用率为43%,枯水年和枯水期利用率达到70%。

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高,导致生产生活用水挤占生态用水,部分河流正常的生态基流得不到保障,水体自净能力明显减弱,进一步加重水污染。

4.1.3监测体系不够完善迭标搴(%)木潭区用水区用东区用水M用水选控删丝图1淮河区各类水功能区水质达标情况叵堕亟丽匿!囹司__________莲鲞甚睦_睦囊薹签交鲞200020012002200320042005瑚106200720082009图22000—2009年水功能区水质类别比例逐年变化趋势图图3淮河流域经济发展与水质变化关系分析图K水环境评价研究】l水质监测是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工作的基础,其核心内容是监测和分析水资源的质量状况及变化规律,为国家和各级政府开发、管理与保护水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2000—2009年全流域有长系列资料的水功能区共272个,占全流域水功能区的26.8%,监测断面、监测频次等都不能满足水功能区监督管理的要求,流域水功能区水质监测能力亟待加强。

淮河流域污染痼疾“久治不愈”深层分析4300字

淮河流域污染痼疾“久治不愈”深层分析4300字

淮河流域污染痼疾“久治不愈”深层分析4300字淮河发源于河南省桐柏山,地跨豫、皖、苏、鲁四省35个地(市)、158个县(市、区),全长1000公里,流域总面积约27万平方公里。

淮河流域水污染始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进入80年代,水污染事故频发,水质恶化加剧,给沿淮人民身体健康和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严重危害。

“五十年代淘米洗菜,六十年代洗衣灌溉,七十年代水质变坏,八十年代鱼虾绝代,九十年代身心受害”,这首歌谣是淮河流域水质变化过程的真实写照。

1994年5月国务院环委会在安徽省蚌埠市召开了第一次淮河流域环保执法检查现场会,揭开了淮河治污的序幕。

随后,相继制定和实施了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及“九五”、“十五”计划。

经过13年治理,尽管淮河流域排污总量有所削减,但由于污染物的长期积累,淮河流域水污染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从排污量来看,淮河流域排污总量居高不下。

2021年,淮河流域废水排放量41.7亿吨,COD(化学需氧量)排放量104.2万吨,是“九五”目标的2.8倍,“十五”目标的1.6倍,“十一五”目标的1.2倍;氨氮排放量14.0万吨,是“十五”目标的1.2倍,“十一五”目标的1.3倍。

从水质来看,污染仍然十分严重。

今年上半年,淮河干流14个监测断面II、III类水质比例仅占14%,Ⅳ类水质比例占29%,Ⅴ类、劣Ⅴ类水质所占的比例高达57%。

淮河支流总体上呈中度污染。

从饮用水源来看,饮水安全状况堪忧。

2021年,淮河流域63个主要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中有12个未能达到功能要求,100万人的饮水安全受到威胁。

需要说明的是,囿于条件限制,饮用水源地有毒有害特定污染指标未监测,否则不达标的情况将更严重。

淮河流域水污染痼疾“久治不愈”的原因第一,自然、社会与经济的先天不足增加了淮河流域的治污难度。

淮河流域治污的先天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自然条件差。

淮河流域水资源并不丰富,多年平均降雨量为883毫米,多年平均河川径流量为621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仅为全国的3.4%;降水时空分布极不均匀,年内6-9月雨量约占全年降雨量70%;年际之间降雨变化剧烈,最大年降雨量是最小年降雨量的3-5倍;坡降小,流速缓,水体自净能力差;闸坝林立,全流域有大小5000多个闸坝,大量水资源拦蓄后,水环境容量大为降低。

论淮河流域水污染及其防治

论淮河流域水污染及其防治

论淮河流域水污染及其防治论淮河流域水污染及其防治一、引言淮河是中国重要的水系之一,其流域面积广阔,地理位置特殊,被誉为“黄金水道”。

然而,近年来,淮河流域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给人民群众的生活和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威胁。

本文旨在探讨淮河流域水污染的原因和影响,并提出相应的防治策略,以期为淮河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淮河流域水污染的原因淮河流域水污染问题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 工业污染淮河流域的工业发展迅速,大量的工业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给淮河,导致水质恶化。

一些工业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将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道,这种不负责任的做法成为主要的水污染原因。

2. 农业污染淮河流域是中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区之一,大量的化肥、农药未经充分分解就被农田吸收,最终流入淮河。

此外,农村直排污口的存在和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不到位也是导致农业污染的重要原因。

3. 城市污染淮河流域的城市化程度不断提高,城市污水也成为淮河流域主要的水污染源之一。

由于城市化进程紧追经济发展的步伐,一些城市在饮用水、工业排放和生活污水处理方面面临严峻的压力,导致城市污水处理不彻底,大量的污水直接排放入河。

三、淮河流域水污染的影响1. 生态破坏淮河流域水污染严重损害了生态环境。

水污染导致水生生物种类减少,栖息地破坏,生态链断裂,影响了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

鱼类、垂钓等水产资源减少,河流的自净能力下降,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寡营养化等环境问题。

2. 健康危害淮河沿岸居民饮用水的污染直接威胁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由于水污染物中存在有害物质,比如重金属、农药残留等,长期饮用这些被污染的水源,可能导致人们出现不同程度的水源性疾病,如癌症、肝脏疾病等。

四、淮河流域水污染的防治策略针对淮河流域水污染的严重情况,应采取以下防治措施: 1. 强化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加强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提高对违法企业和个人的处罚力度,加大对环境污染行为的打击力度,增强遵法意识,提高法律法规的自觉性和执行力。

淮河流域污染痼疾“久治不愈”深层分析

淮河流域污染痼疾“久治不愈”深层分析

淮河流域污染痼疾“久治不愈”深层分析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淮河发源于河南省桐柏山,地跨豫、皖、苏、鲁四省35个地(市)、158个县(市、区),全长1000公里,流域总面积约27万平方公里。

淮河流域水污染始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进入80年代,水污染事故频发,水质恶化加剧,给沿淮人民身体健康和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严重危害。

“五十年代淘米洗菜,六十年代洗衣灌溉,七十年代水质变坏,八十年代鱼虾绝代,九十年代身心受害”,这首歌谣是淮河流域水质变化过程的真实写照。

1994年5月国务院环委会在安徽省蚌埠市召开了第一次淮河流域环保执法检查现场会,揭开了淮河治污的序幕。

随后,相继制定和实施了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及“九五”、“十五”计划。

经过13年治理,尽管淮河流域排污总量有所削减,但由于污染物的长期积累,淮河流域水污染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从排污量来看,淮河流域排污总量居高不下。

2005年,淮河流域废水排放量亿吨,COD(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万吨,是“九五”目标的倍,“十五”目标的倍,“十一五”目标的倍;氨氮排放量万吨,是“十五”目标的倍,“十一五”目标的倍。

从水质来看,污染仍然十分严重。

今年上半年,淮河干流14个监测断面II、III类水质比例仅占14%,Ⅳ类水质比例占29%,Ⅴ类、劣Ⅴ类水质所占的比例高达57%。

淮河支流总体上呈中度污染。

从饮用水源来看,饮水安全状况堪忧。

2005年,淮河流域63个主要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中有12个未能达到功能要求,100万人的饮水安全受到威胁。

需要说明的是,囿于条件限制,饮用水源地有毒有害特定污染指标未监测,否则不达标的情况将更严重。

淮河流域水污染痼疾“久治不愈”的原因第一,自然、社会与经济的先天不足增加了淮河流域的治污难度。

淮河流域治污的先天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自然条件差。

淮河流域水资源并不丰富,多年平均降雨量为883毫米,多年平均河川径流量为621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仅为全国的%;降水时空分布极不均匀,年内6-9月雨量约占全年降雨量70%;年际之间降雨变化剧烈,最大年降雨量是最小年降雨量的3-5倍;坡降小,流速缓,水体自净能力差;闸坝林立,全流域有大小5000多个闸坝,大量水资源拦蓄后,水环境容量大为降低。

淮河流域焦岗湖水质参数时空变化及影响因素

淮河流域焦岗湖水质参数时空变化及影响因素

淮河流域焦岗湖水质参数时空变化及影响因素王变;陈飘雪;韦绪好;孙庆业【摘要】焦岗湖是淮河左岸一个天然湖泊,集防洪、灌溉、养殖、旅游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利用焦岗湖4个季节水质监测数据,运用Kriging方法,分析焦岗湖水质参数的时空变化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由于受水文季节变化过程及人类活动等综合影响,焦岗湖水质参数在时间及空间上均存在一定差异.从时间变化来看,夏季透明度较低、秋季较高;溶解氧浓度在春、冬季显著高于夏、秋季;总氮、总磷浓度与高锰酸盐指数均表现为夏季最高、秋季最低.从空间变化来看,4个季节的透明度空间差异较为显著;溶解氧浓度在春、冬季空间分布较为均匀,夏季呈现中心高周围低的变化趋势,秋季则表现为西高东低;总磷浓度春季分布较为均匀,夏、秋及冬季则呈西高东低之势;高锰酸盐指数在春、秋季节呈现东高西低之势,夏季高浓度主要集中在湖区北部,冬季浓度变化不大.【期刊名称】《湖泊科学》【年(卷),期】2016(028)003【总页数】8页(P520-527)【关键词】淮河流域;焦岗湖;水质参数;时空变化;影响因素【作者】王变;陈飘雪;韦绪好;孙庆业【作者单位】安徽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合肥230601;安徽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合肥230601;安徽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合肥230601;安徽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合肥230601【正文语种】中文淮河流域地处我国东部,介于长江与黄河之间,流域面积27×104 km2,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发达、人口密集的地区.流域人口增加、工农业及乡镇企业发展、经济增长的同时,也给环境带来了严重污染.自1960s以来,淮河流域环境污染,特别是水污染程度不断加重,水质不断恶化,恶性水污染事故频频发生,给沿淮地区人民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严重危害.我国政府于1994年启动淮河流域污染综合治理,经过多方努力,水质有了显著改善.根据国家环境保护部公布的《2011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数据显示,2011年淮河流域水质整体呈轻度污染状况,淮河干流水质总体为优,但淮河支流总体呈现出中度污染状况[1],水环境形势依然严峻. 2015年4月,国家环境保护部出台《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水十条”),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国水污染防治工作的行动指南,该条例的出台将重点推进包括淮河在内的全国七大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及水资源管理. “水十条”不仅是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需要,更是推进水资源管理战略转型的路径平台.淮河流域支流众多,湖泊星罗棋布,其水面总面积约7000 km2,总蓄水能力280×108 m3,较大的湖泊有洪泽湖、城西湖、城东湖、瓦埠湖、女山湖、高邮湖、宝应湖、高塘湖等.作为淮河水系的一部分,湖泊承转上中游淮河来水,具有调蓄洪水的功能.研究发现,淮河流域多数湖泊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问题[2-5],湖泊水体的恶化将对淮河流域整体水质产生一定影响.焦岗湖位于淮河左岸,地跨淮南市毛集实验区与阜阳市颍上县,是淮河流域的天然浅水性淡水湖泊,为国家级湿地公园,国家4A级旅游景区和国家水利风景区,集灌溉、养殖、旅游、调蓄洪水等多种功能于一体.为发展地方经济和促进农业生产,近年来焦岗湖大力发展渔业养殖及生态旅游业,流域内农业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等,致使湖泊受到较大程度的干扰.上述情况在淮河安徽段的洪泽湖、城东湖、城西湖、瓦埠湖、沱湖、高塘湖等湖泊也广泛存在,因此对焦岗湖进行水环境状况研究,不但有助于了解焦岗湖的水质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同时也可为焦岗湖及淮河安徽段其他类似湖泊的保护、管理提供依据.焦岗湖(32°35′~32°37′N,116°34′~116°39′E)为淮河左岸一处重要的浅水性淡水湖泊,总流域面积480 km2,分属安徽省阜阳市颍上县及淮南市毛集实验区.焦岗湖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平均气温15℃,平均水温14℃,年均降水量为902 mm,汛期为5-9月.湖泊呈椭圆形,东西长15 km,南北最宽处为5 km,大湖湖面面积31.3 km2.入湖河流主要有3条,分别为位于湖西部的北中心沟、南中心沟及湖东北部的关沟.一般年份焦岗湖正常水位在17.5 m时湖区总面积为37.5 km2,蓄水量为2×107 m3;雨季汛期水位在18.5 m时水面面积为46.7 km2,蓄水量为4×107 m3.湖区养殖面积近13.0 km2,主要分布在湖中-西部,是安徽省放养较早的湖泊之一.水生植物主要有菱、金鱼藻、狐尾藻、莲等,广泛分布于非养殖区.样点设置采用网格布点法,在大湖湖面共设置36个采样点(图1),大湖水面周边因人工阻隔而与大湖湖面分隔的水域未设置采样点.于2013年10、12月和2014年4、7月分4次采集各点表层水样,样品采集、保存和运输依据《水质:湖泊和水库采样技术指导》(GB/T14581-2002) [6]进行.监测指标包括透明度(SD)、溶解氧(DO)、总氮(TN)、总磷(TP)、高锰酸盐指数(CODMn).其中,透明度、DO浓度分别使用塞氏黑白盘、便携式溶解氧仪现场测定.水样带回实验室后立即进行TN、TP浓度及CODMn的测定,分析方法按照《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7]进行.其统计描述见表1.焦岗湖旅游人次增长情况,湖区养殖面积、种类、产量,流域农田播种面积及施肥量等数据来自《毛集实验区志》*淮南市毛集区地方编篡工作委员会. 毛集实验区志. 合肥: 黄山书社, 2011.及《淮南统计年鉴》*淮南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淮南调查队. 淮南统计年鉴. 北京: 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5-2012..数据的统计分析使用Excel和SPSS软件及美国ESRI公司的ArcGIS 10.0软件,作图采用Kriging方法.水体透明度是水质的重要外在表现之一,能直观地反映水体清澈和混浊程度,其时空变化受多种因素影响.一般认为,悬浮物(SS)、浮游藻类和可溶性有机物是影响透明度的主要因素[8-9].但对不同湖泊,具体影响因素及每种因素的影响程度可能不同.在4个季节中,秋季焦岗湖透明度最好,夏季最差(表1).这可能是由于夏季暴雨冲刷导致泥土大量流失,且汛期入湖河流带来外源营养盐和泥沙含量都较高,在夏季东南风的作用下,极易发生再悬浮,使得水体浑浊,导致这一时期透明度低于其它季节.夏季暴雨过后,透明度会增加.另外,4个季节焦岗湖各采样点透明度差异较大,这可能与湖区浮游藻类的生长情况有关. 藻类的大量增殖,一方面可以增强对光的吸收和散射,阻碍光线在水体中传播;另一方面可以增加光的衰减,降低水体透明度[10].本次调查数据显示,焦岗湖浮游藻类生物量最大值为21.48 mg/L,最小值为0.54 mg/L,平均值为5.33 mg/L(未发表数据).各采样点浮游藻类生长状况差异悬殊,可能导致湖区各点透明度的差距较大.DO是湖泊水质的重要指标之一.焦岗湖夏、秋季DO浓度平均值分别为5.38和5.84 mg/L,根据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11],属于Ⅲ类水标准;春、冬季DO浓度平均值分别为11.74 和13.95 mg/L,达到Ⅰ类水标准.可以看出,春、冬季节DO浓度显著高于夏、秋季节.由于篇幅有限,且春、冬季DO浓度各湖区分布较为均匀,因此本文着重对夏、秋季DO浓度空间变化进行分析.由图2可以看出,夏季DO浓度呈现中心高边界低的趋势,以湖区为中心,向周围扩散,浓度逐渐升高.中心水域DO浓度在6.00 mg/L以上,达到Ⅱ类及以上水质标准,边界则基本处于3.00~5.00 mg/L,属于Ⅳ类水;秋季焦岗湖东部及中部部分湖区DO浓度主要在5.00~6.00 mg/L之间,西部DO浓度则在6.00 mg/L以上,整体呈现“西高东低”的变化趋势.有研究表明,水温与DO浓度呈负相关,高温会阻碍氧气在大气与水体之间的交换[12].本次调查数据显示,焦岗湖夏、秋季平均水温分别为27.8和23.3℃,而春、冬季水温分别为17.8和7.1℃,夏、秋季DO浓度低于春、冬季主要是受温度影响的结果.另外,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夏季DO浓度与TN、TP浓度均存在显著负相关(P<0.05),说明氮、磷浓度越高,DO浓度越低.这是因为夏季焦岗湖氮、磷浓度尤其是磷浓度较高,使得水体富营养化,浮游生物大量繁殖,水体中有机腐败物和有机质增加,分解这些有机物使得氧气消耗增加,进一步降低水中DO浓度[5].从空间变化来说,湖中-东部散布餐饮船舶18条,游艇30余只,夏季大量游艇的频繁扰动以及大量沉水植物(主要是金鱼藻(Ceratophyllum)、黑藻(Hydrilla)和狐尾藻(Myriophyllum))的生长,可能会造成夏季湖中部水域DO浓度较周围高.一般来说,养殖区鱼类的呼吸作用和鱼类排泄物的分解耗氧,也会使DO浓度降低. 而秋季焦岗湖西部及夏季湖区西南部养殖区DO浓度反而高于湖东部,具体原因尚需进一步研究.由图3可以看出,焦岗湖TP浓度在不同季节及空间分布上均存在一定差异.从季节变化来看,TP浓度整体呈现秋季、春季、冬季、夏季逐渐升高的趋势.春季焦岗湖TP浓度主要在0.050~0.100 mg/L之间,属Ⅳ类水质的水域面积为27.2km2,占焦岗湖总面积的87.0%;夏季焦岗湖TP浓度主要在0.100 mg/L以上,属于Ⅴ类及以下水质的水域面积为29.5 km2,占焦岗湖总面积的94.2%;秋季焦岗湖TP浓度主要分为0.025~0.050 mg/L和0.050~0.100 mg/L两个等级,分别属于Ⅲ、Ⅳ类水,水域面积分别为11.0和20.3 km2,占焦岗湖总面积的35.0%和65.0%;冬季TP浓度分为4个等级,主要集中在0.050~0.100 mg/L和0.100~0.200 mg/L,分别为Ⅳ、Ⅴ类水质,水域面积分别为12.7和18.5km2,占焦岗湖总面积的40.5%和59.2%.从空间变化来看,TP浓度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春季焦岗湖TP分布相对均匀,有较高或较低TP浓度的水体呈斑块分布;夏季TP浓度超标区域主要集中在湖西部及东北方向边界处小块水域,TP浓度均大于0.200 mg/L,湖中部及东部大部分水域TP浓度主要为0.100~0.200 mg/L;秋季湖区中西部及东北方向TP浓度主要在0.050~0.100 mg/L之间,湖东部则主要集中在0.025~0.050 mg/L;冬季焦岗湖中西部TP浓度主要在0.100~0.200 mg/L之间,湖东部则主要集中在0.050~0.100 mg/L.除春季TP分布较为均匀,其它3个季节TP浓度整体呈“西高东低”之势.磷是影响浮游植物大量繁殖的限制性因素,是促进湖泊富营养化形成的重要环境因子[13].从季节变化来说,夏季丰水期湖水中TP浓度高而其它季节低的现象,反映出非点源污染对湖泊TP浓度的影响.有研究表明,非点源污染对水污染中氮、磷的贡献分别达到81%和93%[14].农业面源污染是非点源污染的一个重要方面.焦岗湖流域是重要的农作区,除少量城镇、居民点和道路等建设用地外,流域内绝大部分区域为农田.近年来农田施肥量变化不大,基本保持在523.05~565.50 kg/hm2之间,高于安徽省施肥量平均水平(371.85 kg/hm2).夏季频繁降雨导致土壤侵蚀作用加强,土壤中氮、磷大量流失[15],随地表径流进入湖泊,造成湖泊水质显著劣于其它季节.这种农业面源污染对湖泊水质的影响,与淮河中游城东湖、城西湖的情况类似[2].另外,焦岗湖TP浓度在季节上的差异性,还可能与焦岗湖旅游业的快速、大规模发展有关.焦岗湖年游客接待量从2001年的1万人次到2009年的45万人次,2009年以后年均接待游客数量基本保持在50万人次,其中60%~70%游客量集中在夏季.夏季游客的显著增加产生大量生活垃圾,加剧了焦岗湖水质恶化.因此,夏季焦岗湖磷浓度增加,水质下降明显增加.其它季节水质相对较好,这可能是因为人为干扰相对较小,汛期之后污染物的排放减少,且湖中生长的水生植物群落能够增加水中DO浓度,提高水体透明度,吸持和固定水体氮、磷[16],湖泊水质得到一定净化,这与万蕾等对骆马湖的研究一致[17].从空间变化来看,夏、秋、冬季湖西部TP浓度明显高于湖东部.结合现场调查情况,发现湖中西部均存在不同程度围网养殖.近几年鲜鱼年产量在12.4×105 kg左右,主要包括草、鲢、鳙、鳊等鱼种.有关研究显示,每生产出1 t鱼,水体中的磷负荷就增加约19.6~22.4 kg,随养殖对象的不同而有所差异[18],而围网中未消化的食物和排泄物是引起养殖区水体TP、TN浓度升高和DO浓度降低的主要原因[19-21].因此湖区夏、秋、冬季TP浓度“西高东低”的变化趋势可能与湖区围网养殖有关,这与吴朝等[22]对焦岗湖的研究结论一致,在淮河下游洪泽湖关于养殖对水质影响的调查中也得到了相同结论[23].另外,张绪美等[24]的研究发现,受夏季东南季风影响,湖区营养盐会向西北方向堆积.本研究中的焦岗湖西部TP浓度较东部高,也可能与这个原因有关.春季TP浓度较高或较低水域呈斑块状分布,可能是由于湖水流动性较差,加上水流、地形等因素影响[25],以及湖面渔民居住点的散布,从而导致湖泊水质空间上的差异性.值得关注的是夏季TP浓度,尤其是湖西部及东北角TP浓度严重超标,显著高于秋、冬季节,达到劣Ⅴ类水质标准,可能与焦岗湖西部及东北部的3条入湖河流有关.湖东部两条河流为出湖河流,对湖泊水质影响不大.入湖河流作为连接湖泊流域“源”(陆地)与“汇”(湖体)的廊道,其水质对于整个湖泊流域的水生态系统健康显得尤为重要[26].春季调查数据显示3条入湖河流TP浓度平均值为0.125mg/L,属于Ⅴ类水标准.入湖河流位于乡镇附近,两侧区域人口众多,且为重要的农作区,居民的生活污水、垃圾的随意排入以及农田径流的排入导致河流水质恶化.5-9月为焦岗湖汛期,河水入湖,使得湖西部TP浓度显著增加,加剧焦岗湖水质恶化.与TP一样,TN也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因素.与TP相比,焦岗湖四季TN浓度都不高,春、夏、秋、冬季TN平均浓度分别为0.549、1.060、0.453和0.612 mg/L,除夏季TN浓度属于地表水Ⅳ类水标准以外,其它3个季节均达到Ⅲ类及以上水质标准.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夏季TN与TP浓度呈极显著相关(P<0.01).说明焦岗湖TN与TP浓度可能受到相同影响因素作用.围网养殖及夏季雨水对农田土壤的冲刷不仅造成磷浓度的增加,同时也会对氮浓度产生影响.但相对于TP来说,对TN浓度的影响并不显著.这可能与养殖区投喂饵料及来源区域农田施肥特征有一定关系.由于本研究监测指标未涉及鱼类饵料、农药,因此具体原因尚需进一步研究.由图4可以看出,焦岗湖4个季节CODMn存在一定差异.春季CODMn主要分布在4.00~6.00 mg/L与6.00~10.00 mg/L两个等级之间,分别属于Ⅲ、Ⅳ类水水质标准,水域面积分别为11.1和17.9 km2,分别占焦岗湖总面积的35.5%和57.3%;夏季焦岗湖CODMn主要在6.00~10.00 mg/L之间,属于Ⅳ类水水质标准,水域面积为25.3 km2,占焦岗湖总面积的81.0%,其余水域均属于Ⅴ类水标准;秋季CODMn主要集中在4.00~6.00 mg/L与6.00~10.00 mg/L之间,水域面积分别为11.8和16.1 km2,占焦岗湖总面积的37.7%和53.2%;冬季CODMn基本在6.00~10.00 mg/L之间,达到地表水Ⅳ类水标准,水域面积为31.0 km2,占焦岗湖总面积的99.0%.从空间变化来看,春、秋季CODMn值呈现东高西低的趋势;夏季焦岗湖北部及东北角CODMn值较高,其它水域水质较为均匀,CODMn值都在6.00~10.00 mg/L之间;冬季CODMn值空间差异不大,基本都在6.00~10.00 mg/L. 有机质是水体主要的污染源,水体中有机质的主要来源是有机废水、污水的排放和动植物残体的腐烂分解[27].从季节变化来看,CODMn值从秋季、冬季、春季、夏季有逐渐增高的趋势,可能与焦岗湖水生植物的腐解有关.焦岗湖主要水生植物有菱、金鱼藻、狐尾藻、莲等,湖区分布广泛.水生植物的分解会增加水体有机质浓度,且水生植物腐解主要发生在春末夏初,夏季高温腐解得到增强,本研究中焦岗湖CODMn季节变化趋势与之相近.从空间变化来看,焦岗湖北部为码头,长期停驻渔民自用及观光船舶(尤其夏季旅游高峰期),机舱废水、燃油等会对水体产生一定的有机污染,导致湖区春、夏、秋北部CODMn值偏高.春、秋季节CODMn值西低东高的趋势可能与湖区中西部频繁的人为活动有关,生活废水及垃圾都会对CODMn产生影响,与淮河流域的城东湖及城西湖情况相似[2].而冬季CODMn在焦岗湖北部及东部并没有表现出明显高于其他地区的趋势,说明焦岗湖本身水文特征对该湖水质在空间上的差异也会产生一定影响.1)TP浓度和CODMn对焦岗湖水质恶化贡献较大.2)从时间变化来看,夏季透明度较低、秋季较高;DO浓度在春、冬季显著高于夏、秋季; TN、TP与CODMn浓度均表现为夏季最高、秋季最低.从空间变化来看,4个季节的透明度空间差异较为显著; DO浓度在春、冬季空间分布较为均匀,夏季呈现中心高周围低的变化趋势,秋季则表现为西高东低;TP浓度春季分布较为均匀,夏、秋及冬季则呈西高东低之势;CODMn在春、秋季表现为东高西低之势,夏季高浓度主要集中在湖区北部,冬季浓度变化不大.3) 结合“水十条”要求,在焦岗湖湿地保护和流域综合治理方面应通过实施退网还湖、控制旅游人数、强化湖内及流域内生活污水与垃圾处理管理、减少流域内农药和化肥的施用量、实施入湖河道清淤疏浚和湖泊生态修复等措施进行综合整治.。

淮河流域高癌区水体NO3--N和NO2--N时空变化及来源

淮河流域高癌区水体NO3--N和NO2--N时空变化及来源

河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淮河流域高癌区水体NO3--N和NO2--N时空变化及来源姓名:邹桂英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环境科学指导教师:陈云增;阮心玲2011-05摘要本文选择高癌区沈丘县石槽乡作为研究区,开封市杏花营为对照区,采用实地调查与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分旱季和雨季在研究区和对照区采样,样品采用AA3仪器测定。

数据采用Matlab等技术进行分析,分析水体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的时间和空间变化、污染来源,并以国家相关标准为依据,进行地下水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污染状况评价。

全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水体硝酸盐氮及亚硝酸氮污染研究进展和论文研究的内容第二部分:全面介绍了沈丘县石槽乡的概况及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第三部分:主要介绍采样点布设及样品采集、试验方法以及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第四部分:水体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时间变化分析第五部分:水体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空间变化分析第六部分:水体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的来源分析第七部分:地下水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污染评价及防治对策通过以上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研究区地表水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含量无明显的季节变化;地下水硝酸盐氮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但地下水亚硝酸盐氮的季节变化不明显。

雨、旱两季地表水的硝酸盐氮平均含量(分别为1.39 mg·L-1和1.24 mg·L-1)和亚硝酸盐氮平均含量(分别为0.08 mg·L-1和0.07 mg·L-1)均十分接近;雨季地下水硝酸盐氮平均值为7.87 mg·L-1,亚硝酸盐氮平均值为0.03 mg·L-1;而旱季地下水硝酸盐氮平均值为1.90mg·L-1,亚硝酸盐氮平均值为0.03 mg·L-1。

(2)研究区水体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空间分布不均匀,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

其中,雨季地表水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空间分布具有一致性,含量较高的样点多分布在石槽集及以北的重要蔬菜种植区。

1960年-2010年淮河流域降水量时空变化特征

1960年-2010年淮河流域降水量时空变化特征

1960年-2010年淮河流域降水量时空变化特征刘丽红;颜冰;肖柏青;李娴【摘要】采用淮河流域25个代表性站点降水量资料,运用线性回归法、累计距平法以及Mann-Kendall趋势检验与突变检验的方法综合分析了该流域降水量在时间上与空间上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时间尺度上,淮河流域多年降水量总体上呈现微弱的上升趋势,但中间多年都保持下降的趋势,突变起始年为1965年;在空间尺度上,淮河流域降水量由南向北逐渐减少,上游、中游多呈现上升趋势,下游多呈现下降趋势.对淮河流域时空上的降水量的趋势特征和突变特征分析,可以为淮河流域的洪涝灾害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期刊名称】《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年(卷),期】2016(014)003【总页数】6页(P43-47,66)【关键词】Mann-Kendall;趋势检验;突变检验;累计距平;淮河流域【作者】刘丽红;颜冰;肖柏青;李娴【作者单位】安徽理工大学地球与环境学院,安徽淮南 232001;安徽理工大学地球与环境学院,安徽淮南 232001;安徽理工大学地球与环境学院,安徽淮南232001;合肥工业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合肥,23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V125;P333旱灾洪涝是我国常见的气候灾害。

近年以来,极端天气频发,给我国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同时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重大影响。

旱灾洪涝的频发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降水量的时空分布不均匀。

所以对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研究,有利于了解旱涝的变化特征,为防治旱灾洪涝提供参考[1-5]。

对于降水变化特征,人们通常采用小波分析法[7]、水文频率曲线法和R/S分析法进行研究,如王澄海等利用小波分析对近50年中国降水变化的准周期性特征及未来的变化趋势研究[5-9];周陈超等利用累计距平曲线法分析了青海省近50年来水资源变化趋势[10];钟平安等利用Hust指数R/S分析方法研究了淮河流域主汛期降水演变规律[11]。

河南省淮河流域水污染关键问题识别及防治策略建议_鲁东霞

河南省淮河流域水污染关键问题识别及防治策略建议_鲁东霞

环境管理·ENVIR.MANAGEMENT
业;排名第一的农副食品加工业,占到流域工业总产 值的 15.9%。工业发展资源依赖性大,环境代价大,发 展方式粗放。 1.4 人口密度大但城镇化率低
2010 年,流域人口 5 392 万人,占全省人口的 57.33%,人口密度为 611 人·km-2,高于全省 563 人· km-2 的平均水平。城镇人口 2 044 万人,城镇化率 37.9%,低于 38.8%的全省城镇化平均水平。 1.5 发展不均衡特点明显
2010 年,流域三产业结构为 15.69∶53.11∶31.17, 一产比例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1.6%,这与河南省粮食 生产核心区主要集中在淮河流域的客观现实相吻合。 流域工业产值排名前 5 位的行业依次为农副食品加 工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 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和非金属矿物制品
针对河南省淮河流域水污染关键问题,提出现阶 段及今后一定时期内水污染防治的总体策略为:近期 点面兼治,中期兼修并治,远期修复恢复。
“十一五”时期,流域 GDP 年均增速达 12.9%,高 于全省平均水平 0.1%,高于全国 1.7%。2010 年,流域 生产总值达到 12 223.41 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比例 为 52.93%,但人均生产总值为 22 670 元,低于全省人 均生产总值 24 446 元的水平[1]。 1.3 一产比重大但工业基础弱
65 农业环境与发展 2013 年第 1 期
52.8%。根据河南省统计年鉴、水资源公报等相关数据 分析,“十一五”期间河南省淮河流域社会经济发展具 有以下特征: 1.1 水资源匮乏但用水效益优于全国平均水平
2010 年,流域水资源总量 278.85 亿 m3,人均水资 源量 517.1 m3,低于全省人均的 568.7 m3 水资源量, 处在全国平均水平的 1/5~1/4 之间,流域水资源短缺。 2010 年,流域单位 GDP 用水量为 67.2 m3·万元-1,较 2001 年降低 82.8%,优于全省及全国平均水平[1]。 1.2 经济增速较高但人均 GDP 低

淮河生态经济带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与时空演变研究

淮河生态经济带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与时空演变研究

2019 年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现波动上升的特征,但整体发展水平较低;在空间维度上,淮河生态经济带区域内的经
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现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空间集聚水平呈波动上升态势,高高型地级市多处于江苏省,各地级市之
间呈现分化格局,且各地级市间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相对差距有所缩小。此外,从所考察的“五大发展理念”各维度看,开
评价法(主成分分析法、熵值法等)和综合评价法 (主客观赋权法与聚类分析相结合等)[17-20]来测度 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
第 21 卷 第 6 期 2021 年 6 月
创新科技 Innov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ol.21 No.6 Jun.2021
淮河生态经济带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 评价与时空演变研究
梁江艳,张 毅
(新疆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2)
摘 要:2018 年国务院批复了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淮河生态经济带的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需要进一步提
放发展和创新发展两个子系统差异较大,在淮河生态经济带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中起突出作用。
关键词:淮河生态经济带;经济高质量发展;熵值法;ESDA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037(2021)6-41-10
DOI:10.19345/j.cxkj.1671-0037.2021.06.005
收稿日期:2021-05-28 基金项目:新疆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巴产能合作绩效评价与推进路径研究”(20BJL058);新疆财经大学科研创新项目
“区域经济差异对新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XJUFE2021K041)。
作者简介:梁江艳(1988—),女,新疆石河子人,博士,讲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自贸区研究、中国与南亚区域经济合

淮河流域省界水污染应急监测的实施及现状分析——以邳苍分洪道砷污染事件为例

淮河流域省界水污染应急监测的实施及现状分析——以邳苍分洪道砷污染事件为例
足和解决措施 。
武河 、 河 、 城 沙沟河 、 黄泥沟 、 燕子 河 、 南沭 河等河流上 、 中、 下游均布设多个监测点位 。 在初步确定污染范 围后 , 布设固 定应急监测点 2 个 , 1 并实 时根据污水 团流势及现场监测结
果 增减 其 他 监 测 点 位 , 布 设 6 监 测 点位 。 共 0个
道, 沿其上 、 下游及其支 流广泛布点 , 现场监测。 发现邳苍分
z矗 l 鞠鞠

啊2
水污染防治探讨 l
1 . 急 监 测仪 器及 方 法 的选 择 2应 现 场应 急 监 测 不 同 于 实 验 室 日常监 测 ,现 场 监 测 条 件
根据监测 中心能力建设 的情况 ,应急监N- 组为此次 ' I ' 应急监测配备一辆车 内配套设施完善 的应急监测 车 ;并根 据不 同时期监测频次的需要配备不 同数量具有越野能力 的 取样车 ,保证采样人员和应急监测人员能够进入事故现场 实施采样和监测。现场监测 中有专人负责监测人员 的食宿
类别 见下 表 1 。 监 测 中心 立 即 向上 级报 告 监 测 结 果 ,并成 立 污 染 调 查
邳苍公路 东
邳 苍 公 路 西 邳 州小 红 圈 ( 河 ) 武
邳 州 小红 圈( 沟 河 ) 沙
劣 。 污染调查小组立 即调 出相关资料信息 , 奔赴邳苍分洪
组进行现场污染调查时进行应 急监 测准备 ,一旦确认砷污
染 事 故 的 发 生 , 第 一 时 间赶 赴 污 染 现 场 。 于
1 应 急 监 测 点 位 的 布设 . 1
2 0 年 1 月 和 20 08 1 0 9年 7月大沙河 和邳苍分洪 道相继 发 生砷污染 事件 , 由于淮委及时通报和地方政府高度重视 , 避

最新淮河流域三十年水环境质量变化趋势研究

最新淮河流域三十年水环境质量变化趋势研究

淮河流域三十年水环境质量变化趋势研究淮河流域组二O一O年十二月目录1.1自然环境概况 (4)1.1.1地理位置 (4)1.1.2地形地貌 (4)1.1.3水文、水资源 (5)1.2社会经济概况 (5)1.2.1行政区划 (5)1.2.2人口(城市率)..................................................................................................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3经济发展情况 (5)1.3环境保护工作概况 (6)1.3.1环境管理工作的发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2重点流域、区域污染防治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3农村环境保护......................................................................................................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4环保基础设施建设..............................................................................................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监测情况 (7)2.1.1监测断面 (7)2.1.2监测时间及频次 (7)2.1.3监测项目及执行标准 (8)2.2水质总体概况 (8)2.3淮河干流水质状况及变化趋势 (9)2.3.1总体水质概况 (9)2.3.2水质现状 (9)2.3.3主要污染物变化趋势 (9)2.3.4各时期水质变化总趋势 (10)2.3.5主要断面水质变化趋势 (11)2.4流域主要河道水质状况及变化趋势 (12)2.4.1总体水质概况 (12)2.4.2苏北灌溉总渠 (13)2.4.3淮河入江水道 (14)2.4.4废黄河 (15)2.4.4盐河 (16)2.4.5新沂河 (18)2.4.6清安河和淮河入海水道 (20)2.5主要出入境河流水质状况及变化趋势 (23)2.6洪泽湖水质状况及变化趋势 (32)2.6.1总体水质概况 (33)2.6.2水质现状 (33)2.6.3洪泽湖体水质变化情况分析 (34)2.6.4洪泽湖富营养化评价 (35)2.7骆马湖水质状况及变化趋势 (38)2.7.1骆马湖总体水质概况 (39)2.7.2骆马湖水质现状 (39)2.7.3骆马湖水质变化情况分析 (39)2.7.4骆马湖富营养化评价 (42)2.8京杭大运河苏北段水质现状及变化趋势 (43)2.8.1水质总体概况 (43)2.8.2水质现状 (44)2.8.3变化趋势分析 (44)2.9南水北调东线江苏段水质状况及变化趋势 (47)2.9.1水质总体概况 (47)2.9.2水质现状 (47)2.9.2水质变化趋势分析 (48)3.10通榆河水质状况及变化趋势 (52)3.10.1通榆河干流 (52)3.10.2通榆河供水河道 (55)1、概述淮河是我国七大江河之一,发源于河南省南部桐柏山主峰太白顶,东流经河南,湖北,安徽,江苏四省,在三江营南流入江,北流入海。

淮河流域水质污染时空变异特征分析

淮河流域水质污染时空变异特征分析

淮河流域水质污染时空变异特征分析蒋艳;彭期冬;骆辉煌;马巍【期刊名称】《水利学报》【年(卷),期】2011(042)011【摘要】选取淮河流域的82个水质监测站,对各站点的1986—2005年水质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探讨了全流域内水体污染物浓度变化的时空变异特征,为淮河流域水污染治理、水环境保护以及生态修复提供依据。

采用时间序列法分析水体污染物浓度的时间变化规律,应用Mann-Kendall检验法对流域范围内水体污染物浓度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淮河流域水质变化主要受到入河排污量、上游来水量、闸坝调控方式以及气候条件等方面因素的影响。

蚌埠站的水体污染物浓度多年变化规律表明,1995年是水体污染物浓度变化的转折点,1995年前水体污染物浓度不断恶化,1995年后水体污染物浓度逐渐好转。

DO浓度的年内变化主要受到水温的影响,表现为冬季浓度高于夏季浓度;CODMn浓度同时受到闸坝调控方式以及区域来水量的影响,汛期浓度低于非汛期。

从全流域的水体污染物浓度变化规律看,有机污染物浓度呈显著上升趋势的河段主要分布在淮北支流上,说明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虽然流域进入相对丰水期以及进行了大规模的水污染联防工作,淮河流域水质污染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但在2000年后,随着流域内入河污水量和污染物排放量的增加,淮河流域的水质污染依然严重。

【总页数】6页(P1283-1288)【作者】蒋艳;彭期冬;骆辉煌;马巍【作者单位】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环境研究所,北京100038;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环境研究所,北京100038;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环境研究所,北京100038;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环境研究所,北京10003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522【相关文献】1.淮河流域水质污染发展趋势研究 [J], 申献辰2.淮河流域降雨时空变异与信息熵分析 [J], 张翔;宋晨;吴绍飞;3.淮河流域降雨时空变异与信息熵分析 [J], 张翔;宋晨;吴绍飞4.近60年淮河流域子流域面雨量气候特征分析 [J], 王东勇;安晶晶;王皓;靳莉莉;童金;王根5.伊犁河流域地下水埋深与TDS时空变异及水化学特征分析 [J], 米日姑.买买提;海米提.依米提;古丽娜尔.托合提;祖皮艳木.买买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淮河流域污染痼疾“久治不愈”深层分析(一)

淮河流域污染痼疾“久治不愈”深层分析(一)

淮河流域污染痼疾“久治不愈”深层分析(一)淮河流域水污染形势依然严峻淮河发源于河南省桐柏山,地跨豫、皖、苏、鲁四省35个地(市)、158个县(市、区),全长1000公里,流域总面积约27万平方公里。

淮河流域水污染始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进入80年代,水污染事故频发,水质恶化加剧,给沿淮人民身体健康和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严重危害。

“五十年代淘米洗菜,六十年代洗衣灌溉,七十年代水质变坏,八十年代鱼虾绝代,九十年代身心受害”,这首歌谣是淮河流域水质变化过程的真实写照。

1994年5月国务院环委会在安徽省蚌埠市召开了第一次淮河流域环保执法检查现场会,揭开了淮河治污的序幕。

随后,相继制定和实施了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及“九五”、“十五”计划。

经过13年治理,尽管淮河流域排污总量有所削减,但由于污染物的长期积累,淮河流域水污染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从排污量来看,淮河流域排污总量居高不下。

2005年,淮河流域废水排放量41.7亿吨,COD(化学需氧量)排放量104.2万吨,是“九五”目标的2.8倍,“十五”目标的1.6倍,“十一五”目标的1.2倍;氨氮排放量14.0万吨,是“十五”目标的1.2倍,“十一五”目标的1.3倍。

从水质来看,污染仍然十分严重。

今年上半年,淮河干流14个监测断面II、III类水质比例仅占14%,Ⅳ类水质比例占29%,Ⅴ类、劣Ⅴ类水质所占的比例高达57%。

淮河支流总体上呈中度污染。

从饮用水源来看,饮水安全状况堪忧。

2005年,淮河流域63个主要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中有12个未能达到功能要求,100万人的饮水安全受到威胁。

需要说明的是,囿于条件限制,饮用水源地有毒有害特定污染指标未监测,否则不达标的情况将更严重。

淮河流域水污染痼疾“久治不愈”的原因第一,自然、社会与经济的先天不足增加了淮河流域的治污难度。

淮河流域治污的先天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自然条件差。

淮河流域水资源并不丰富,多年平均降雨量为883毫米,多年平均河川径流量为621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仅为全国的3.4%;降水时空分布极不均匀,年内6-9月雨量约占全年降雨量70%;年际之间降雨变化剧烈,最大年降雨量是最小年降雨量的3-5倍;坡降小,流速缓,水体自净能力差;闸坝林立,全流域有大小5000多个闸坝,大量水资源拦蓄后,水环境容量大为降低。

近年来淮河干流区水质变化及原因分析

近年来淮河干流区水质变化及原因分析

近年来淮河干流区水质变化及原因分析
胡巍巍;王根绪;吕玉香
【期刊名称】《环境保护科学》
【年(卷),期】2009(035)001
【摘要】频繁的水旱灾害和严重的水污染是治理淮河的两大难题,入洪泽湖口以上的淮河干流区尤其突出.本文主要分析了近年来淮河干流区的水质情况.首先简要介绍了淮河流域的自然和水环境背景,然后分析了干流区水质的时空变化趋势及其原因.最后对淮河治理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从总体上看,淮河流域的水污染仍十分严重,防污治污工作任重而道远.
【总页数】4页(P109-111,114)
【作者】胡巍巍;王根绪;吕玉香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成都,610041;安庆师范学院资环学院,安庆,246003;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成都,610041;安庆师范学院资环学院,安庆,246003;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8
【相关文献】
1.淮河干流蚌埠闸上近14年水质变化特征 [J], 吴春霞;彭博;滕晓楠
2.近年来淮河干流氮污染状况与变化趋势 [J], 毛剑英;朱建平;肖建军
3.近年来淮河干流区水质变化及原因分析 [J], 胡巍巍
4.近年来新都区水稻种子质量纠纷的主要类型及其产生的原因分析 [J], 罗运芬; 黄剑; 卢斌; 苏宇洪; 陈波; 冯燕
5.盘龙河文山城区水功能区代表断面近年来水质变化趋势分析及治理措施探讨 [J], 刘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淮河流域江苏段浮游植物优势种时空生态位

淮河流域江苏段浮游植物优势种时空生态位

淮河流域江苏段浮游植物优势种时空生态位黄艳芬;刘凌;张顺婷;姜丰【期刊名称】《水生生物学报》【年(卷),期】2024(48)3【摘要】为了探究淮河流域江苏段浮游植物时空不同维度上的物种间关系及其对环境资源的利用程度,文章选取淮河流域江苏段的5条河流为研究对象,设置18个采样点,于2019—2022年丰水期进行调查。

共鉴定出浮游植物8门89属238种,通过计算优势度指数、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值和生态响应速率,分析时间、空间和时空3个维度浮游植物优势种生态位特征。

结果表明:研究期间共鉴定出浮游植物优势种12种,其中,给水颤藻Oscillatoria irriguum、浮游席藻Phormidium planctonica和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是四年共有的优势种,均为蓝藻门。

优势种生态位宽度表明,时间生态位宽度值最大,为0.406—0.945,空间次之,为0.175—0.647,时空宽度值最小,为0.054—0.396,各维度上宽度值最小的均为点形平裂藻Merismopedia punctata,时间、时空生态位宽度值最大的均为近细微丝藻Ulothrix subtillissima,表现出较强的生态适应性。

生态位重叠值在时间、空间和时空三个维度上O_(ik)>0.6的分别占57.58%、27.27%和15.15%,分别以高度、中度和低度重叠为主。

生态响应速率之和在时间、空间维度上均为正数,时空维度上为负数,表明群落结构在时空维度上较时间和空间维度更加稳定。

综合而言,淮河流域江苏段浮游植物时间变化较小、优势种较为重叠;空间变化较大、优势种差异较大;总体浮游植物群落生态位分化程度较高,种间竞争较弱,群落结构较为稳定。

【总页数】8页(P436-443)【作者】黄艳芬;刘凌;张顺婷;姜丰【作者单位】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932.7【相关文献】1.西藏麦地卡湿地的浮游植物——1.优势种的时空生态位2.西藏拉萨河中下游不同水文期浮游植物优势种生态位及种间联结性3.多水源水库浮游植物优势种生态位及种间联结性动态分析:以山东峡山水库为例4.雅鲁藏布江中游浮游植物群落优势种时空生态位5.浯溪口浮游植物优势种生态位的变化及种间联结性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利学报SHUILI XUEBAO 2011年11月第42卷第11期文章编号:0559-9350(2011)11-1283-06收稿日期:2011-06-11基金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0709033,40951025);中国水科院科研专项(环集0903)作者简介:蒋艳(1974-),女,江苏人,博士,主要从事水文水资源和水环境保护研究。

E-mail :jiangyan@淮河流域水质污染时空变异特征分析蒋艳,彭期冬,骆辉煌,马巍(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环境研究所,北京100038)摘要:选取淮河流域的82个水质监测站,对各站点的1986—2005年水质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探讨了全流域内水体污染物浓度变化的时空变异特征,为淮河流域水污染治理、水环境保护以及生态修复提供依据。

采用时间序列法分析水体污染物浓度的时间变化规律,应用Mann-Kendall 检验法对流域范围内水体污染物浓度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淮河流域水质变化主要受到入河排污量、上游来水量、闸坝调控方式以及气候条件等方面因素的影响。

蚌埠站的水体污染物浓度多年变化规律表明,1995年是水体污染物浓度变化的转折点,1995年前水体污染物浓度不断恶化,1995年后水体污染物浓度逐渐好转。

DO 浓度的年内变化主要受到水温的影响,表现为冬季浓度高于夏季浓度;COD Mn 浓度同时受到闸坝调控方式以及区域来水量的影响,汛期浓度低于非汛期。

从全流域的水体污染物浓度变化规律看,有机污染物浓度呈显著上升趋势的河段主要分布在淮北支流上,说明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虽然流域进入相对丰水期以及进行了大规模的水污染联防工作,淮河流域水质污染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但在2000年后,随着流域内入河污水量和污染物排放量的增加,淮河流域的水质污染依然严重。

关键词:淮河流域;水质污染;时间序列;Mann-Kendall ;溶解氧;氨氮;高锰酸盐指数中图分类号:X522文献标识码:A 1研究背景淮河流域面积为27万km 2,占国土面积的3.5%,水资源量占全国的3.4%,耕地却占到全国的15.2%,人口占全国的16.2%,水资源的利用率超过60%,超过了国际上内陆河合理开发利用程度30%的平均水平。

由于独特的气候条件、水系形态和地形地貌,淮河流域成为我国水旱灾害发生最为严重和频繁的地区之一。

淮河是我国第一条全面治理的大河,为了解决淮河的洪水问题和水资源短缺问题,截止2000年流域修建了约1.1万座蓄水水库和拦河节制闸蓄水工程,从而引起了天然径流过程的大幅度改变,同时未经过处理的大量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排放总量远远超过了水环境容量,对河流生态环境造成了重大影响。

研究表明,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流域水质呈逐年恶化趋势[1-3]。

淮河流域天然水化学特征不同区域之间差异大且受人类活动和水污染影响,发生了较大变化[4-5]。

淮河流域水体污染将逐渐变为氨氮型污染[6-7]。

为了满足经济社会用水需求,众多水库、水闸等水利工程对河道径流实行高度调节控制,再加上气候原因与水资源利用超过其承载能力,造成大多数支流雨季行洪,旱季有水无流甚至河道断流的局面,这样的河道水文特征,对水污染物稀释自净能力极为不利,从两个方面加重了河流水质污染:一方面,淮河水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河道流量,污染峰值总出现在流量较小的枯季,当淮河流域天然来水量减少时,河道水质可能会严重恶化;另一方面,由于闸坝的限制,造成污染物的蓄积,在泄洪时造成污染的集中排放,致使污染排放量在局部时间内超过环境容量造成严重的水体污染,而且这种破坏对水体来说是难以恢复的。

因此,淮河水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的关键和基础是认——1283识当前水生态环境状况与变化趋势。

2数据资料与研究方法选取淮河流域82个重点水质监测站的溶解氧(DO)、氨氮(NH3-N)和高锰酸盐指数(COD Mn)3个水质监测指标,水质数据为淮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1986—2005年的原始水质监测数据,监测频率为每月1次。

各站点的监测次数最多为372次,最少为81次,平均为181次。

资料的起始最早为1962年,除板桥(基面)和五沟营站(河道基面)的资料分别截止到1991和1993年,超过90%以上站点的监测资料截止到2004或2005年,平均资料年限为19.5年。

本文所选取的82个水质监测站点,主要位于淮河干流,淮北支流涡河、沙颍河、洪汝河,淮南支流史河、淠河,以及流域东北部的沭河上(图1)。

采用时间序列法,分析水体污染物浓度的时间变化规律;采用Mann-Kendall检验法,进行全流域范围内多年水体污染物浓度变化趋势的分析。

图1淮河流域主要水质监测站点3淮河干流水体污染物浓度变化3.1水体污染物浓度变化依次选取淮河干流的淮滨、王家坝、鲁台子、淮南大涧沟、蚌埠、吴家渡、临淮关和小柳巷8个监测站点的水质监测资料,其中王家坝站是洪汝河入淮河干流的主要控制站,鲁台子是沙颍河入淮河的主要控制站,蚌埠闸控制断面是涡河入淮的主要控制站。

分析2004年的主要污染物COD Mn、NH3-N和DO的沿程浓度变化情况,结果见图2。

由图2可以看出,8个站点的NH3-N浓度为0.78~1.24mg/L,COD Mn浓度为4.19~6.97mg/L,DO浓度为5.92~8.17mg/L,达于地表水Ⅲ类—Ⅳ类水质标准。

从淮河干流水体污染物浓度的沿程变化来看,王家坝与淮河上游的淮滨断面相比,COD Mn污染物浓度明显升高,表明洪汝河的入流对淮河干流水质具有重要影响,在鲁台子站NH3-N浓度有所增加,说明沙颍河的入流对淮河干流水质的影响。

在蚌埠闸后附近存在着蚌埠市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各污染源排放口受到严格控制,从图2可以看出蚌埠闸的水质较好,同时说明涡河入流使淮河干流的影响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

经过蚌埠闸后,由于受纳了沿途的淮南市和蚌埠市工业污水及生活废水,吴家渡的有机物污染有所增大。

与COD Mn和NH3-N浓度沿程变化不同,DO浓度沿程有降低的趋势,但DO浓度值总体高于Ⅱ类水质标准。

蚌埠闸位于淮河中下流、洪泽湖上游,是淮河干流中游重要控制站。

淮河蚌埠段受闸坝高度控制,加之河床平缓,河水流速慢,河流生态系统脆弱,自净能力差,水体极易受到污染。

根据蚌埠闸—1284—图4蚌埠闸闸下监测断面的水体污染物浓度年内变化过程时间(月)时间(月)闸下监测断面1986—2005年的水质监测资料,分析水体浓度的年际变化(图3)与年内变化(图4)情况。

从图3中可以看出,NH 3-N 与COD Mn 的年内变化趋势相一致,可以将蚌埠闸水体污染物浓度的变化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1986—1995年是水质恶化的阶段,DO 浓度从年最大值9.39mg/L (1990年)下降为年最小值2.73mg/L (1995年),而NH 3-N 从最年小值0.34mg/L (1987年)增加到年最大值4.87mg/L (1995年),同样COD Mn 浓度从最年小值3.97mg/L (1987年)增加到年最大值9.13mg/L (1995年);第二个阶段为1995—2005年,蚌埠闸断面水体污染物浓度有了较大程度的改善,DO 浓度从2.73mg/L 逐渐恢复到7.00mg/L ;而NH 3-N 从4.87mg/L 降低到0.29mg/L ,同样COD Mn 浓度从9.13mg/L降低到3.86mg/L ,已达到地表水Ⅱ类水质标准。

可以看出,自1995年开展大规模水污染防治工作以来,淮河流域水质得到了一定的改善。

从蚌埠闸水体污染物浓度的多年变化趋势(图4)可以看出,蚌埠闸闸下监测断面1986年、1994年与2004年的水体污染物浓度虽然有一定差异,但是却表现出了非常相似的年内逐月变化规律。

在非汛期的DO 浓度值高于汛期,在1、2月达到年内最大值,可以看出DO 浓度变化受到区域环境温度影响,随着水体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而对于COD Mn 浓度在非汛期1、2月份较低,在3月份时当闸前污水大量聚集,浓度值达到峰值,随着汛期洪水以及上游来水量的增加,COD Mn 浓度值不断下降,到每年9月份,COD Mn 浓度值降为年内最低值,10月份以后闸门关闭,COD Mn 浓度值又有所增加,可以看出,COD Mn 浓度值受到闸坝调控以及区域来水量的双重影响。

3.2流域水体污染物浓度变化趋势分析应用Mann-Kendall 检验法对水体污染物浓度的时间序列进行分析,当统计概率P 值小于0.05(在α=0.1显著性水平下)表明水体污染物浓度变化趋势较为显著,Mann-Kendall 检验法计算的统计值和概率值(P 值)此处省略。

淮河流域的水体污染物浓度DO 、NH 3-N 和COD Mn 时间序列的多年变化趋势分别为图5、图6和图7。

图22004年淮河干流主要站点的水体污染物浓度过程图31986—2005年蚌埠闸闸下监测断面的水体污染物浓度变化过程断面名称——1285图5淮河流域溶解氧浓度多年变化趋势图6淮河流域氨氮浓度多年变化趋势从图5可以看出,DO浓度呈增加显著趋势有5个监测点,分别是:二河闸(闸上)、付桥闸上、槐店(闸下)、李坟(闸上)、杨庄泄洪闸(河道);而班台闸(基面)、蚌埠(闸下)、薄山水库(坝上)、黑岗口(闸下)、槐店、黄台徐、宿鸭湖水库、遂平站、涡阳闸、五沟营站(河道基面)、周口(贾)11个监测点的DO浓度呈显著减少趋势;从NH3-N浓度的变化趋势来看,有28个监测站点呈现显著增加变化趋势,主要集中在洪河和沙颍河的上游,而高良涧闸(闸上)、淮南大涧沟和石山口呈显著减少的变化趋势(图6)。

从COD Mn浓度的变化趋势来看,呈显著增加变化趋势的监测站点(23个)均分布在淮北区域以及洪泽湖下游区,而淮南大涧沟、李坟(闸上)、王家坝、小柳巷、杨桥新闸(上)、颍河口(范台子)和驻马店呈现减少的变化趋势(图7)。

3.3水体污染物浓度变化的影响因素分析对淮河流域多年水质监测资料分析结果表明,淮河流域水质变化主要受到入河排污量、上游来水量、闸坝调控方式以及气候条件等方面因素的影响。

淮河流域闸坝对控制地表径流以及蓄积水量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对水体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近万座水库闸坝的修建导致河流断流,河流水质不断恶化,河流的自然水文性质被彻底改—1286—图81993—2004年淮河流域入河污水排放量和污染物排放量变,淮河基本丧失了自净能力。

从蚌埠站水体污染物浓度的年内变化趋势看,COD Mn 浓度和NH 3-N 浓度峰值出现在汛前的3、4月份。

当汛期第一场洪水来临时,闸门开启,污水团下泄,极易造成下游突发性污染事件[8]。

DO 浓度的年内变化主要受到水温的影响,表现为冬季浓度高于夏季浓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