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现当代文学专题王安忆专题辅导
必读作品指导——王安忆
必读作品指导——王安忆30.《小鲍庄》《小鲍庄》发表于《中国作家》1985年第2期,1985年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单行本,获1985-1986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是寻根文学的代作之一,被认为是王安忆80年代中期风格转变的标志性作品。
淮北某地小鲍庄,鲍彦山的小儿子捞渣(鲍仁平)出生了,捞渣从小就与孤寡老人鲍五爷结下了深厚的感情。
鲍彦山收留逃荒的小翠子,本打算给大儿子建设子作媳妇,可是小翠子却与跟她年龄相仿的鲍彦山的二儿子文化子有了感情,在十七岁时出逃了。
小冯庄有个老姑娘叫大姑外出逃荒几年后带回一个孩子拾来,两人一直同床就寝。
长成青年的拾来逐渐对“大姑”产生了强烈的心理依恋,他拒绝了“大姑”的提亲,离家出走成了走衔串巷的货郎。
拾来几次来到小鲍庄,结识了寡妇二婶,两个人在互相帮助中产生了爱情,在小鲍庄人的反对声中结了婚。
有知识、喜欢文学创作的鲍仁文写稿屡投不中,他缠住老革命鲍彦荣要写他的战斗经历,而鲍彦荣对此不感兴趣。
小鲍庄地势低洼,夏天发了大水。
鲍秉德的妻子淹死了.七岁的捞渣为救五爷献出了自己幼小的生命。
捞渣感动了全村的人。
鲍仁文写了涝渣的报告文学,终于引起了县里和省里的重视,他们要树立这个典型。
不久,省报登了,题目是《幼苗新风——记舍己为人小英雄鲍仁平》。
记者和作家们多次来采访捞出捞渣的拾来,使这个一向受到歧视的外来户挺起了腰干。
捞渣死后一周年,县上将他的坟迁到小鲍庄正中,墓碑上刻上了“永垂不朽”四个大字。
此时,由于县里照顾,鲍彦山家的新屋封顶了。
建设子到农机厂上班,并结了婚。
小翠回来了,与文化子悲喜交集。
村里的路也开始拓宽……。
《小鲍庄》发表于“寻根文学”兴起之时,是80年代中期王安忆风格转变的标志性作品。
王安忆一改“雯雯”系列中明显的个人经验与自我感受的表达,开始冷静、理性的反思、审视。
作者尝试用小说的形式探讨与表现民族历史文化积淀和人物个体的生命意识。
作者以特定的环境和角度,独特的文笔围绕表现一个核心内容——“仁义”精神。
王安忆纪实与虚构指导
王安忆《纪实与虚构》指导1.自新不辍的艺术织锦人:王安忆随着时代的变化和社会的发展,她不断调整自己的创作思路,紧紧把握住时代和文学的脉博,以女性作家特有的情感和感受生活的方式,勇于探索和创新,创作了一批艺术价值较高的文学作品,具有深广的社会意义。
王安忆(1954—),祖籍福建同安,出生于江苏省南京市。
1955年随母迁到上海,1969年初中毕业,1970年到淮北农村插队落户,1972年考入江苏省徐州地区文工团。
1976年开始发表作品,1978年调回上海,任《儿童时代》编辑。
现为上海作家协会专业作家。
至今已发表中短篇小说百余篇,结集出版的有《雨,沙沙沙》、《王安忆中短篇小说集》、《流逝》、《尾声》、《小鲍庄》、《荒山之恋》、《海上繁华梦》、《乌托邦诗篇》、《伤心太平洋》、《父亲和母亲的神话》等,发表的长篇小说有《69届初中生》、《黄河故道人》、《流水三十章》、《米尼》、《纪实和虚构》、《长恨歌》等。
另有散文集《蒲公英》、《重建象牙塔》、《独语》,文学论文集《故事和讲故事》、《心灵世界》等。
1996年出版《王安忆自选集》(六卷本)。
《本次列车终点》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流逝》、《小鲍庄》获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王安忆在二十多的创作历程中,总是为超越自己而努力。
在这条不断超越自身的创作道路上,她始终保持着清醒的自省意识,这种自省不仅表现在她对作品的思想内容和创作风格的改变上,同时也表现在她对个人命运与人类历史的深刻反思上。
可说她是一个自新不辍的艺术织锦人。
新时期之初,王安忆挟着一股清新之风跻身文坛。
她在文学中发现了自己,又用纯真细腻的情感营造了早期的小说世界。
以《雨,沙沙沙》为代表的“雯雯”系列小说,通过女知识青年雯雯迷蒙而纯真的内心世界,写出了一代青年对过去的挫折和失落的反思,对美好的未来的向往和追求。
80年代初期,王安忆的创作有了新的收获。
扑面而来的新思想把她从雯雯们的狭小天地拉向了现实人生的广阔世界。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2)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2)网上作业(100%)作业1单选:1、“棋王”王一生的身份是什么?“知青”2、面对废墟,作者既不绝望,也不超脱,这是哪一个作品所表达的内容?北岛《古寺》3、舒婷《会唱歌的鸢尾花》展示了普通人对温情生活的渴望以及()的社会需要之间的矛盾心情。
承担历史责任4、昌耀《凶年逸稿》的“凶年”指的是精神饥馑的动乱年代5、史铁生《我与地坛》最为人称道的地方是对人类普遍生存困境的追问和思考6、()展现了对“女性”角色的疏离与认同的纠葛。
翟永明《母亲》7、北岛《古寺》充满复杂的象征,诗歌中的“古寺”给人的感觉是()。
废墟8、老舍《茶馆》的老板是()。
王利发9、《李有才板话》中,“打虎”一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改选村长10、《棋王》通过“棋道”寄寓了什么思想?道家思想判断题1、王安忆《纪实和虚构》虚构了自己的家族历史。
对2、史铁生《我与地坛》的写作特色之一是采用倾诉的语气对3、王安忆《纪实和虚构》谈到了自己创作的经验和意图对4、曹禺《茶馆》中,“茶馆”的墙上到处贴着“莫谈国事”的纸条。
对5、赵树理《李有才板话》中,李有才不是主要人物,但是他编的快板歌谣却起着串联情节、推动故事发展的作用。
对6、汪曾祺《故里三陈》中,陈四因为演出受辱,被迫从事泥瓦匠的工作。
错7、“棋王”王一生解释“吃”和“馋”的关系,认为“吃”就是满足生存的基本需要,“馋”则是一种贪欲。
对8、昌耀《凶年逸稿》体现了作者对特定时代精神危机的控诉。
错9、汪曾祺《午门忆旧》的“旧”是指故交,故人。
错10、赵树理《李有才板话》人物众多,但主要人物就是李有才。
错多选题1、下面哪些话语出自《我与地坛》?每一个倒霉的观众都是因为他总是坐得离舞台太近了。
就命运而言,休论公道。
宇宙以其不息的欲望将一个歌舞炼为永恒2、下面哪些句子出自北岛《古寺》?乌龟在泥土中复活/托着沉重的秘密,爬出门坎荒草一年一度/生长,那么漠然3、老舍《茶馆》(选场)涉及众多的人物,按照事件,可以分为那几组?秦仲义为首的一组,宣扬实业报国黄胖子为首的调停组刘麻子为首的一组,核心事件是买卖人口4、下面哪些句子出自海子《麦地与诗人》?一种愿望/一种善良/你无力偿还当我痛苦地站在你的面前/你不能说我一无所有/你不能说我两手空空5、《陈四》在写作上体现了汪曾祺什么风格特征?追求文化底蕴情节淡化气氛即人物6、下面的描述,哪些符合刘亮程《寒风吹彻》的内容?借寒风和冬天,写出作者独特的生命体验和人性感悟全文以回忆事件来结构全文双关使用“雪”、“寒冷”、“冬天”等词语7、贾平凹《商州又录》有什么特色?通过视点转换或者无主体句式营造不同的透视效果片段式的意境以拟人、通感的方式传递感觉8、汪曾祺《午门忆旧》写了哪些“旧”事物?对历史博物馆的馆藏及其传说的介绍午门的作用五凤楼改为历史博物馆9、下面哪些能概括陈小手的人生?是一名接生大夫活人无数被团长打死了10、《纪实和虚构》的“元小说”特征有哪些?时刻提醒读者自己正在虚构一个作品是关于小说“叙述的叙述”大量介绍自己创作小说的手法、构思过程主观题赵树理《李有才板话》使用歌谣(快板)的方式有什么表达效果?答:赵树理曾将一些新文学作品读给他的父亲和农民朋友们听但却遭受冷落,他从中悟到农民喜欢的还是民间那些传统的文艺形式和通俗的语言文字。
中国现当代文学之王安忆专题1
中国现当代文学之王安忆专题分析题请简要说明王安忆小说的创作过程,并重点说明其变化的原因,以及具有转折意义的几部作品的主要特点。
王安忆,当代著名女作家,是茹志鹃的女儿。
1954年出生于南京,1955年随父母一起进入上海。
1969年年仅15岁的王安忆到安徽农村插队落户,1972年考取徐州地区文工团,1980年开始创作,成名作是《雨,沙沙沙》。
1983年随母亲茹志鹃一起赴美国参加爱荷华写作中心的创作活动,回国后从事专业创作。
王安忆的创作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具体如下:第一阶段:80年代初至80年代中期,主要作品是“雯雯系列小说”,在《雨,沙沙沙》中,王安忆第一次写了一个叫雯雯的女孩子的故事。
雯雯系列小说还有《广阔天地的一角》、《69届初中生》等。
此外,这时期有名的小说还有《本次列车终点》、《流逝》等,这些小说大多描写的是王安忆个人的生活经验和感受,在叙述方式上是一种写实的自我抒发,而且大多表现作者插队落户的知青生活,这时期的王安忆,人们也习惯地把她归入知青作家的行列。
1983年王安忆随母亲赴美国参加写作活动,对她的创作产生极大的影响,使开始把笔触转向民族文化和自身的文化处境中,这就是1985年的《小鲍庄》的写作。
第二阶段:80年代中期至80年代末,主要作品是《小鲍庄》、《大刘庄》和“三恋”:《小城之恋》、《荒山之恋》、《锦绣谷之恋》。
前者主要从文化的角度审视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属于寻根文学的范畴;后者则是从“性”的角度来表现男女之间的微妙关系。
第三阶段:90年代的创作。
主要作品有《叔叔的故事》、《乌托邦诗篇》、《纪实与虚构》、《伤心太平洋》、《长恨歌》《我爱比尔》、《香港的情和爱》等。
王安忆90年代的创作,在思想上主要表现作者对个人与历史、文化与社会、精神与物质等问题的思考,在艺术上,叙述策略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由写实的风格向写虚和写意的叙事风格转变。
王安忆是一位“能够驾驭多种题材”、“始终充满活力”(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的具有丰富潜力的作家。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作分析:王安忆《长恨歌》分析(1)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作分析:王安忆《长恨歌》分析王安忆(女)(1954-)原籍福建省同安县,出生在南京,是作家茹志鹃的次女。
1955年随母移居上海。
1961年入淮海中路小学,1967年入向明中学读初中。
1970年到安徽五河插队。
1972年考入江苏省徐州地区文工团,在乐队拉大提琴,并参加一些创作活动。
1976年开始发表作品。
1978年调上海中国福利会《儿童时代》任编辑。
1980年曾入中国作协文学讲习所学习。
因发表短篇小说《雨,沙沙沙》(《北京文艺》1980.6)等雯雯系列小说而引人注目。
1987年调上海作家协会创作室从事专业创作。
后担任中国作协理事、上海作协副主席。
著有中短篇小说集《雨,沙沙沙》、《流逝》、《小鲍庄》、《尾声》、《荒山之恋》、《海上繁华梦》、《神圣祭坛》、《乌托邦诗篇》等,长篇小说《69届初中生》、《黄河故道人》、《流水十三章》、《米尼》、《纪实与虚构》、《长恨歌》等。
其中《本次列车终点》获1981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流逝》、《小鲍庄》分获1981-1982年、1985-1986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其作品在海内外都有较大影响。
80年代中期以前的作品多以知青为题材,表现其人生的追求和向往,以心理描写见长。
80年代中期以后则着力于人性和人的生命本相的探索,如“三恋”等。
90年代以后开始追求新的叙事风格,以《叔叔的故事》、《乌托邦诗篇》等为代表,她用现实世界的原材料来虚构小说,以小说的精神力量改造日渐平庸的客体世界,营造体现知识分子群体传统的精神之塔。
近来语言变化更为明显,由简洁而趋拥挤,如《长恨歌》等,对上海这个城市作细致入微的繁复的描绘。
寻根文学代表作:“三恋一岗”(《小城之恋》《荒山之恋》《锦绣谷之恋》《岗上的世纪》)王安忆自己说:“我觉得《长恨歌》是我自己做得比较满意的一个东西。
用我自己的话来讲是我把一种叙述方式坚持到底了。
这听起来很容易但做起来是非常难的,因为你写小说的第一句话就已经决定了你整个的叙述方式,有的叙述方式在进行到一半的时候就不行了,要换另一种叙述方式,这样就有破绽了。
温儒敏《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第2版)笔记和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20章 王安忆与女性写作【
第20章 王安忆与女性写作20.1 复习笔记一、女性写作:对一种文学现象的整体描述1.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女性文学”概念“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有一大批女性作家积极参与创作,出现了女性文学的第一次高潮。
创作实绩带动了理论、批评的展开,出现了女性文学研究的专著,在这些著作中,“女性文学”确立的是一种性别标准,建立在女性作家和男性作家天然的生物学意义的差别之上,而较少关注作家的创作与性别、社会、文化的复杂关系。
2.“女性主义文学”“女性主义文学”摒弃了女性研究的基于生物性别的自然主义立场,认为“女性”是由一系列的文化规则所塑造的社会角色。
因而女性文学是指那些有自觉的女性主义立场,用话语颠覆性别歧视,争取男女平等的文学。
在这种理论框架中的女性文学,关心的是自身性别的社会处境、作家对女性经验的反省与文化反思、女性立场和主体地位。
3.“女性写作”“女性写作”的概念是法国女性主义评论家埃莱娜·西苏提出来的,强调女性身体与写作之间的关系,它的理论前提建立在生理区别的女性本质上,因为和社会性别理论所阐述的文化构成矛盾而遭到质疑和批评。
在中国批评界,“女性写作”背离了它的理论背景和理论资源,在强调女性写作独特性的基础之上,关注女性写作的文化语境,全方位地考察女性身份在创作中的复杂关系,以及作家生平背景等对写作的深刻影响。
相对于“女性文学”的多义性、“女性主义文学”浓厚的理论色彩,“女性写作”日益被广泛地采用,它在坚持一种性别和文化立场的同时极富包容性,提醒着这一种性别立场,提供了一种阅读和阐释女性作品的方法,同时又避开了许多纠缠不清的理论话题,避开了女性主义政治理论代替文本阐释的方式,把女性写作带入一个更广阔的阐释空间。
二、女性写作的三次高潮批评界普遍认为,20世纪中国女性写作出现过三次高潮。
1.“五四”新文学革命时期伴随着“个性解放”“民主自由”的启蒙主义号召,大批女作家用写作的方式参加到民族解放的进程中来。
温儒敏《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章节题库(王安忆与女性写作)【圣才出品】
第20章王安忆与女性写作一、选择题下列曾被称为90年代“女性文学”代表作的是()。
A.《一个人的战争》B.《方舟》C.《弟兄们》D.《在细雨中呼喊》【答案】A【解析】林白的《一个人的战争》是一部具有相当自传色彩的长篇小说,是20世纪90年代“女性文学”代表作。
借着这本小说,林白有意总结她早期的生活及创作经验,并思索一个女性为写作所必须付出的代价。
全书是始自五六岁林白抚摸自己,初识身体的欲望,一路描写她的少年学习经历,初燃的创作野心,流浪四方的奇遇,一再挫折的恋爱,被迫堕胎的悲伤等情节。
她最后辗转由家乡来到北京,“死里逃生,复活过来”。
林白洋洋洒洒写来,颇有不能自已的时候;但全书的形式虽不够精致,仍有一股直率动人的力量。
二、名词解释铁凝答:铁凝是我国著名的当代女作家,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主席、河北省作家协会主席。
早期作品描写生活中普通的人与事,特别是细腻地描写人物的内心,从中反映人们的理想与追求、矛盾与痛苦,语言柔婉清新。
后期关注女性生存状态,成为女性文学代表作家之一,她也步入了一个新的文学创作时期。
主要著作有:《玫瑰门》《大浴女》《麦秸垛》《哦,香雪》等。
三、简答题谈谈你对陈染、林白的女性小说的理解。
答:(1)陈染、林白的女性小说具有典型女性主义特征的私语化倾向这是20世纪90年代中国女性文学最引人注目、遭非议最多的一脉。
在作家的作品中,女性意识不仅得到了明确的体认,而且开始从性别的自觉过渡到了话语的自觉。
这也使得中国文学中反传统叙事、反男性经验写作的真正的“女性叙事”初见端倪。
(2)对于陈染来说,她的笔所指向的完全是女性个体独特的经验世界她在创作中表现出一种明确的性别意识。
她规避历史、社会、人群而直视女性自我,在以个体生存状态和精神体验为创作主题的世界中,展现出女性独特的生存断面。
她用女性个人的体验方式来命名自我和存在。
从《嘴唇里的阳光》《在禁中守望》等中短篇小说到长篇小说《私人生活》,她都以一种近乎呓语式的内心独白体对女性的私人隐秘体验进行了大胆的挖掘和表现。
王安忆文学创作漫谈之二
二、王安忆小说创作的两大题材
• 1、关于对现代都市的文化性格的追问和探索: 《纪实与虚构》、《长恨歌》等 • 2、对现代男女情感关系的描述与剖析。 《三恋》、《岗上的世纪》等
三、都市文化的模本
• 《纪实与虚构》:
– 王安忆从个人经验入手来书写自身与这个城市的关系。城市 的空间形式成为王安忆叙述文本的空间。她作为“同志”的 后代在“同志”们扭着秧歌打着腰鼓的胜利气氛中进入上海, 可是,她发现再这所大城市里她只是个“外来户”。她在上 海这城市真正成了一个在精神上疏离的居住者,没有历史的 居住者也无法确立在现实中的地位。王安忆对上海这个城市 的追忆与书写带有某种象征意味,她追忆自我的开始,也就 是追忆个人与城市的关联性。在追忆中,上海带着她所有的 符号和意义进入王安忆的生命体验中,从而建立了一所大城 和一个女人之间的深刻关系。城市空间形式成为王安忆叙述 文本的空间形式,而上海这个城市被尘封的神秘又给了王安 忆历史的冲动和可能。于是,纵和横两个空间打破了王安忆 文本中的封闭空间,时间在这两个空间之中自由穿行,或者 说王安忆用时间追忆把这两个空间联通起来。
– “我最早想叫它为‘上海故事’,这是个具有通俗意味的名 称。取‘上海’这两个字,是因为它是个真实的城市,是我 拿来做背景的地名,但我其实赋予它抽象的广阔含义。‘故 事’这词既包括有真实的意思,也包括有虚拟的意思。…… 最后我认定,干脆将我创造这纸上世界的方法,也就是所谓 ‘创世’的方法公诸于众,那就是‘纪实与虚构’—— 创造 世界方法之一种。有了名字,一个降生才变成真实的存在。 ”
– “鸽子从它们的巢里弹射上天空时,在她的窗帘上掠过矫健 的身影。对面盆里的夹竹桃开花,花草的又一季枯荣拉开了 帷幕。”
四、三恋向我们表述了什么思想? 三恋向我们表述了什么思想?
温儒敏《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王安忆与女性写作)【圣才出品】
第20章王安忆与女性写作20.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考点归纳】考点一:女性写作1.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女性文学”概念(1)“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有一大批女性作家积极参与创作,出现了女性文学的第一次高潮。
(2)创作实绩带动了理论、批评的展开,出现了女性文学研究的专著,在这些著作中,“女性文学”确立的是一种性别标准,建立在女性作家和男性作家天然的生物学意义的差别之上,而较少关注作家的创作与性别、社会、文化的复杂关系。
2.“女性主义文学”(1)“女性主义文学”摒弃了女性研究的基于生物性别的自然主义立场,认为“女性”是由一系列的文化规则所塑造的社会角色。
(2)女性文学是指那些有自觉的女性主义立场,用话语颠覆性别歧视,争取男女平等的文学。
在这种理论框架中的女性文学,关心的是自身性别的社会处境、作家对女性经验的反省与文化反思、女性立场和主体地位。
3.“女性写作”(1)“女性写作”的概念是法国女性主义评论家埃莱娜·西苏提出来的,强调女性身体与写作之间的关系,它的理论前提建立在生理区别的女性本质上,因为和社会性别理论所阐述的文化构成矛盾而遭到质疑和批评。
(2)在中国批评界,“女性写作”背离了它的理论背景和理论资源,在强调女性写作独特性的基础之上,关注女性写作的文化语境,全方位地考察女性身份在创作中的复杂关系,以及作家生平背景等对写作的深刻影响。
(3)相对于“女性文学”的多义性、“女性主义文学”浓厚的理论色彩,“女性写作”日益被广泛地采用,它在坚持一种性别和文化立场的同时极富包容性,提醒着这一种性别立场,提供了一种阅读和阐释女性作品的方法,同时又避开了许多纠缠不清的理论话题,避开了女性主义政治理论代替文本阐释的方式,把女性写作带入一个更广阔的阐释空间。
考点二:20世纪中国女性写作的三次高潮1.“五四”新文学革命时期表20-1 “五四”新文学革命时期女性写作2.“新时期”的七、八十年代表20-2 “新时期”的七、八十年代女性写作3.1990年代表20-3 1990年代女性写作考点三:王安忆的写作历程1.创作背景和创作阶段。
现当代文学毕业论文王安忆的小鲍庄的仁义主题
王安忆的《小鲍庄》的仁义主题摘要:在《小鲍庄》中,“仁义”呈现出三种不同的面孔,分别是纯粹的仁义、传统的仁义和现代的仁义。
想要彻底辨识这三副面孔,首先需要全面认识《小鲍庄》的主题,其次还要结合《小鲍庄》中具体的人物形象,进一步透视和比较这三种“仁义”,在此基础上,探寻当代社会所需要的“仁义”。
关键词:王安忆仁义小鲍庄1985年,王安忆发表了中篇小说《小鲍庄》。
对王安忆而言,《小鲍庄》的创作和发表并非偶然,“寻根文学”的出现和她自身独特的生活经历是促使《小鲍庄》诞生的两个最主要的因素。
王安忆的《小鲍庄》就是“寻根文学”的代表作品,它从诞生之日起就引起文学界的广泛关注。
“文学有根,文学之根应深植于民族传统文化的土壤里,根不深,则叶难茂。
”[1]另外,王安忆于1983 年 8 月 30 日随母亲茹志鹃一同赴美参加美国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计划”活动,四个月的跨文化生活激发了王安忆的民族意识和创作灵感。
正是以上两个因素促使作家王安忆顺利写出《小鲍庄》,成功地完成了对儒家文化的核心观念“仁义”的多种呈现。
下面,笔者将结合《小鲍庄》的主题思想,深入分析小说中蕴含的三种“仁义”观。
一、“仁义”――《小鲍庄》的主题“仁义”是《小鲍庄》集中表现的主题,也是小鲍庄人共有的一种精神品质。
王安忆在1984年从美国回来后,当有人问及美国之行对她的冲击和变化时,她说:“她愿意中国人民在富裕之后,仍保留着一切传统民俗中美好的东西,不像当今西方社会那样人与人之间互相隔膜。
”[2]王安忆的这段话点出了《小鲍庄》中所要极力挖掘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美好品质。
“仁义”是整篇小说体现的核心传统民族文化,也是小鲍庄所有村民为人处事的一个传统原则。
如在小说“还是引子”的部分写到小鲍庄人的祖上是治水的官员,治水失利后,他觉得有愧于百姓,便将全家搬移到鲍家坝下最低洼的地方,以此赎罪。
这虽是一个传说,却暗示“仁义”自古便扎根在每一个小鲍庄人的心中,他们时刻将“仁义”奉为圭臬,落实到自己的一言一行上。
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文学类文本专题复习--王安忆作品解析精练
王安忆作品解析精练喜宴王安忆①天下着细雨,是春雨,小岗上有个老师要娶亲了。
②上午遣人到这贴邻的大刘庄来请,来请谁呢?请知识青年。
知识青年受到邀请,都有些茫然,这个老师与他们有什么关系呢?有知识青年的房东与他们解释:虽然你们在城里,老师在乡下,但都是上过学,读过书的,也可称得上同学,所以他才请你们。
于是,大家便决定去,房东又让在他家寄住的那个知识青年带上他家的一个男孩,一同去了。
一到地方,只见门前有一群孩子在细雨中玩耍,都是大人带来吃酒的。
③他们进了屋,挤坐在当门。
黑洞洞的土坯屋里,依墙坐满了吃酒的人。
门前院子里张了油布,做一个大篷,底下放了案板,等着上客。
阴着的天,被油布一衬,又有些发黄。
油布有些破绽,不晓得使过多少婚丧嫁娶,有碰碎了的雨点洒下来,碰巧溅到脸上,冰凉的,就缩一缩脖子。
做新郎的老师只偶尔地露面。
他的骆驼绒长大衣里面是新哔叽呢的制服,口袋上还别了一朵红绒花,军帽则换了蓝呢帽。
他脸膛更红了,嘴抿着,想不笑,又做不到,嘴角就一动一动的,看上去就更孩儿相了。
他出来和知识青年招呼,刚说半句话,就被喊走了,去决定婚仪中的一个什么细节。
④天阴,看不出时辰,但凭经验,已是午后。
不时有女眷从屋里走到门前,看自家带来吃酒的孩子有没有走远,要不就喊一声,把孩子喊到身边,一起坐着,等着开席。
⑤新娘不到,喜宴便无法开席,此时至少也是午后两点了。
有一些消息传来,说是新娘的兄弟拦住了,要新郎亲自登门去接,新郎这才起身。
既是新郎才起身去接人,那至少还有两个小时才可开席,别人倒没什么,知识青年却有些不耐烦了,脚也坐硬了。
他们纷纷起身,跺着脚,跨出房门,去四处转转看看。
这时候看看,便觉得这小岗上是个贫瘠的村庄,几乎没有青砖房子,连半截青砖的都少见。
台子也修得不整齐,房屋便挤簇在一堆,在这雨雾和泥泞中,看上去都是快倒的样子。
树也不多,井呢,有那么一口,井沿铺了些碎砖,不像大刘庄,全是青石板的井台。
走了一圈,并没看到什么有趣的,便又踅了回来,站在院子里,看孩子玩耍。
精品文件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文现代文专题复习:王安忆主题练
王安忆主题练街角王安忆①关于这街角,最早的记忆是布店。
②沿了街面的弯度,开有两个门面。
这已经到了繁华马路的尾上,渐入清静,多是住户人家。
所以,这布店卖的多是些普通布料,裁好的衣片、裤片、口袋布、鞋面布。
看上去有些冷清,其实生意是足够做的。
那时候,生活也比较消停,不像现在这样急和爆,什么都要做满。
那时呢,有个三分,四分,就过得去了。
看看都是些小生意,还时有时无的,可也没看它说要倒闭。
③布店里的几个店员,也是悠闲的。
冬天的时候,女店员手里抱着热水袋,在柜台里边,踱来踱去。
太阳照进去一个角,有一种空旷的明亮。
勤快的,上了些岁数的老店员,啪啪啪翻着布匹,裹紧了再插回布架上,那声音是清脆的。
隔壁弄堂的人,女人,有他们多个老熟人,常过来剪布料。
有时并不剪布料,也进来与他们闲话几句。
谁家保姆,天天带孩子来,小孩子就在柜台上的布匹上爬来爬去。
爬着爬着,一泡尿下来了,那女店员与保姆,便用背挡了老店员的视线,将布匹翻个个儿,慢慢就焐干了。
这块有尿骚味的布,最后也不知到了谁的手里。
还有时候,弄里人吵架也能吵到这里,让店里人来公断。
那时候人真是少,临街的店堂里吵,都少有人看白戏。
店员们此时便收起脸上澹泊的表情,流露出些热心,两面劝说。
大多数时间,是站在柜台里面,通过敞着的门,看街上过往的人和车。
④说来也挺奇怪,其实,只要隔一条马路,就很喧闹了。
店面集中,车辆也集中,都称得上,甚嚣尘上。
而且,有一家大绸布店,可比这里的货色齐全,也时新。
可是,那有那的生意,这有这的生意,相安无事。
那闹市里的喧嚷,并不曾漫过来,它的清寂呢,也不曾冲淡那边的热火劲。
就这样,并存着。
那无轨电车,从闹中穿行而来,也没带过来一点尘染,自会悄然下来。
这就是城市的生态地理,各种声气,像河水在河床里,哪怕盘互交错,终还是各循各的脉理。
⑤这布店,大约占据了这街角最长的一段历史。
在记忆中,它有一种静止的表情,这也可从某方面证明它的长久不变。
那里边的布料,似乎多是寒素的颜色,白底上蓝色的条和圈,人造棉的质地,轻、薄,和飘。
中国当代文学-课件-王安忆专题
,他嘲讽当年政治运动的荒诞不经,多少纯洁青年的命运被这荒 唐历史演绎而摆布,一个偶然的行为却可成为决定
生死的事故,这便是宿命吧!他三言两语地说完文章的内容。那 文章显得既简练又富有含义,展露了一个青年的文
背景一样的东西。街道和楼房凸现在它之上,是一些点和线,而 它则是中国画中称为被法的那类笔触,是将空白填满的。当天黑 下来,灯亮起来的时分,这些点和线都是有光的,在那光后面, 大片大片的暗,便是上海的弄堂了……上海的几点几线的光,是 叫那暗托住的,一托便是几十年。这东方巴黎的璀璨,是以那暗 作底铺陈开。 一铺便是几十年。 (弄堂)
二、“三恋”及其意义
“三恋”中最早推出的是《荒山之恋》,其 次《小城之恋》,再次《锦绣谷之恋》。
写作背景: 社会历史问题让位于人性问题,借写性探
索人性的隐秘。王安忆认为,“写人不写 性,是不能全面地表现人的,也不能写到 人的核心。如果你真是个严肃的、有深度 的作家,性这个问题是无法逃避的。” (与陈思和的对话)
痛心的表情 。
叔叔不是去了传说中的青海,而是回了苏北老家,做了一名小学 教师。
叔叔的婚姻故事: 一个偏僻小镇的女学生,爱上了一个摘帽右派,一个来自城市
的老师,是有许多可歌可泣的诗篇可做。其中含有一个朴素的自 然人与一个文化的社会人的情爱关系;又有一个自由民与一个流 放犯的情爱关系,就像旧俄时代十二月党人和妻子的故事;还有 一个根深蒂固的家庭与一个飘泊的外乡人的情爱关系。这三重关 系绞合在一起,可写出深刻的人性与广阔的社会背景,既有待定 的现实性又有永恒的人类性。这样的故事,叔叔已经写过了,而 且不止一篇。这些篇章感动人心,脍炙人口,流传极广,使叔叔 极负盛名,引起许多爱好文学或者不怎么爱好文学的青年的崇拜。
1、现当代文学专题王安忆专题辅导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2)》王安忆专题辅导中央电大文法部< 2002年11月06日)王安忆专题辅导中央电大文法部李平第十四讲“王安忆与女性写作”是我们这学期地第二个大重点,同时,我认为,也可以算作是第二个大难点.当然,也许有人由于自己对王安忆地作品比较熟悉,平时读得多一些,会认为这一讲比上一讲“汪曾祺与当代小说文体”容易,甚至比这学期地前面讲地几讲,如“赵树理”和“朦胧诗”都要容易.这也很正常.我们这门课地特点就是这样,对谁地作品越是熟悉,学习起来就越容易.但是,我说这一讲也算是一个难点,还有一个理由,那就是这一讲地内容范围比较大,仅仅关于女性写作<或称“女性文学”),就可以单独开设一门课,可以就此写一本文学史专著;再者,王安忆地创作非常丰富,不仅作品多,变化大,而且其作品大多都是中长篇,现在还在源源不断地写作,因此,要真正做到了解和熟悉,并不是一件容易地事.我想,我在此罗索这么多,无外乎是想强调,对于许多同学都喜爱地王安忆,我们在学习时不能由于自己比较熟悉而掉以轻心,必须给予足够重视.这一讲希望大家阅读地作品,主要有“三恋”<《小城之恋》《荒山之恋》《锦绣谷之恋》)和《岗上地世纪》、《叔叔地故事》、《纪实与虚构》、《长恨歌》等.在这些作品中,又可以《长恨歌》为重点.在钱理群主编地《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中,选有《纪实与虚构》地片断;在陈思和、李平主编地《20世纪中国文学精品?当代文学100篇》<上海学林出版社)中,选有《叔叔地故事》;在陈思和、李平主编地《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修订本,上海学林出版社)中,选有《长恨歌》地片断.一、学习常识提示<一)关于王安忆地生平1954年3月生于南京,祖籍福建同安.是当代著名作家茹志鹃地次女.1955年刚满一岁便随父母进入上海,从此,具有着说不清、道不白地“双重身份”:既是地地道道地“上海人”,也永远只是上海地“外来妹”.1961年入淮海中路小学,1967年入向明中学读初中,并开始发表作品.1969年<15岁)初中没毕业就到安徽省北部<淮北)五河县农村插队.1972年<18岁)考入江苏省徐州地区文工团,在乐队拉大提琴,并参加一些创作活动.“文革”结束后,1978年调入上海中国儿童福利会《儿童时代》杂志社任编辑,1980年曾到北京中国作协文学讲习所学习.这年,她因在《北京文学》<1980年第6期)上发表《雨,沙沙沙》而引人注目.1987年调入上海作家协会创作室任专业作家,后担任中国作协理事,上海作协副主席等职.<二)关于女性写作地发展1.女性写作地第一次高潮,出现在20世纪初地“五四”以“人地觉醒”为标志地新文学时期.最有代表性地作家是冰心,其他主要作家还有陈衡哲、石评梅、庐隐、冯沅君、凌叔华、谢冰莹等.冰心发表作品地时间虽然晚于陈衡哲,却是新文学创立以来第一位可以与当时著名地男作家平起平坐地女作家,并且在小说、散文和诗歌多方面都有突出地成就.在上学期,我们曾学习过她地散文,她写地“美文”<艺术散文)曾与大散文家朱自清地作品一起,被看作是现代白话文地典范.她在印度诗人泰戈尔影响下创作地小诗<主要有《繁星》和《春水》两部诗集),被称作“繁星体”,曾开创了一个“小诗流行地时代”.她地小说在主题上与她地散文和诗歌是“三位一体”地,都是歌颂母爱、童真和大自然,并以提出问题地广泛性和现实性而引人注目.冰心地创作风格和主题虽然都有女性地特点,而强调“个性解放”、“恋爱自由”正是“五四”新文学地主要特点,但她并不有意识地强调自己地女性角色,她地《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去国》,以及《庄鸿地姊姊》等小说所提出地问题,也不仅仅是女性问题,而主要是当时社会问题地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与冰心一样,当时地其他女性作家大多以自己地人生经历为创作题材,如庐隐地《海滨故人》、《曼丽》,冯沅君<淦女士)地《卷葹》、《春痕》,凌叔华地《花之寺》、《绣枕》等,但也仅仅是把自己作为社会地一分子,并不特别在意“女性”地身份.在教材中,将谢冰莹地名字排在其他作家之前并无道理,虽然她是一位多产作家,也写过一些女性题材地作品,如《空谷幽兰》、《一个女兵地自传》、《女兵十年》等,但在“女性文学”地创作上并不比其他作家更突出,且成名较晚,其主要作品多发表或出版于1928年以后.倒是在这个高潮出现之后,随着文学地发展和社会地进步,作家们地性别意识开始觉醒,特别值得一提地是丁玲在1930年代前后以《莎菲女士地日记》为代表地第一批作品,以大胆表现女性内心地“性苦闷”而起到了惊世骇俗地作用.但这种出色表现也只是昙花一现,随着她加入“革命文学”地创作后,女性意识逐渐消失.在20世纪地三四十年代,还有几位重要地女性作家,如萧红、张爱玲、苏青等,她们虽然各有成就,但并没有在“女性文学”上有所突破和创新.50年代以后,情况更不容乐观,一是女性作家本来就不多,比较有名地也就茹志鹃、宗璞等几位,二是这些女性作家创作中朦胧地一点女性意识刚一崭露头角,就遭到以男性话语为中心地社会主流意识地压制和湮没.2.女性写作地第二次高潮,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这个时期,人们正式提出了“思想解放”地口号,这个时期地文学,也被人们看作是“五四”精神地回归,而“女性意识地觉醒”也就被看作是“借助于思想地再次启蒙、人性地复苏、人道主义地整体话语而来地”.在这个时期,女性作家地大量涌现,正是文坛上地一个突出现象.其中,最有代表地女性作家是张洁,此外还有张辛欣、铁凝和王安忆,以及戴厚英、谌容、叶文玲、刘索拉、张抗抗、残雪、舒婷、陆星儿、乔雪竹、池莉、方方、蒋子丹、迟子建等.戴厚英和谌容虽然较早地在创作上引起了人们地注意,但她们地创作与冰心地创作一样,所关注地问题仍然是全社会共同关心地问题,并不具有“女性文学”地独特话语.戴厚英地长篇小说《人啊,人》通常被看作是第一部公开找出“人道主义旗帜”地作品,而谌容地中篇小说《人到中年》则常常被看作是“改革文学”中地一部力作.这两部作品,正如它们地题目所示,谈地仍然只是“人”地问题,还不是“女人”地问题.这个时期第一篇称得上“女性文学”地作品,应该说是张洁发表于《北京文学》1979年第11期地《爱,是不能忘记地》.这篇作品讲述了一个充满理想色彩地爱情悲剧故事.离婚后带着女儿生活地女作家钟雨,与一个没有爱情但家庭生活却也和谐地老干部刻骨铭心地相爱了,二人在苦苦地精神恋爱中走向死亡.张洁在此看重地当然不是爱情地结果,而是对于理想爱情地追求过程.作家地本意只是通过对爱情生活地表现,来抨击世俗观念,呼唤人地平等和尊严,也正是人道主义文学发展地必然结果,但是,由于作品无意中闯入了中国当代文学地一个禁区:“婚外恋”,创作者自身地女性意识也不可遏制地被引发出来.而且,从这以后,追求女性地独立人格,向往精神与物质相统一地爱情,甚至强调女性在社会上要与男子享有同样平等地权利和地位等,就成为她创作地主要内容.如果说,张洁地《爱,是不能忘记地》还是她无意中对女性问题地涉及,那么,她发表于1982年第2期地《收获》上地中篇小说《方舟》则是她有意识地对女性问题地探讨.作品中地三个主要人物都是知识女性,她们曾是中学同学,大学毕业后,曹荆华研究马列主义哲学,柳泉在一家进出口公司做翻译,梁倩则是导演,她们都有过婚姻,都是在人到中年后告别了婚姻.她们地人生道路充满了悲剧色彩,而这悲剧则主要来自于她们地理想追求与现实境遇地冲突.如果说,《爱,是不能忘记地》是作家对理想爱情地向往,那么,《方舟》则是作家从理想走向现实后地思考.这个时期地文学创作都具有很沉重地社会内容,在这方面,《方舟》最具代表性.张辛欣地《在同一地平线上》和《我在那儿错过你》、铁凝地《麦秸垛》和《玫瑰门》、王安忆地“三恋”和《岗上地世纪》等,大多如此.3.女性写作地第三次高潮,出现在20世纪末地90年代.这个时期,一方面社会地改革开放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中国已经成为了“世界村”中地一部分,经济体制地转轨也已经把文学挤出了社会地中心舞台;另一方面,在改革地阵痛中,文学也借机完成了自身地回归,摆脱政治意识地束缚,进入了个人化地写作.因此,这时期地女性作家可以比中国文学史上地任何时期都更加自由地表现女性意识,并公开承认和坚持自己地性别立场,大胆地书写个人地女性经验,包括性、欲望和女性地身体.“个人化写作”正是这时期“女性文学”地主要特征.其中,最有代表性地是林白,此外还有陈染、徐小斌、徐坤、海男、张欣、须兰,以及更年轻地一批被称作“美女作家”地卫慧等.林白1958年生于广西地一个小镇,原名林白薇,幼年父母离异,随母亲生活.热带小镇地生活和她地童年经验成为她创作地主要内容.中学毕业后曾下乡做过知青,1978年考入武汉大学图书馆系,毕业后做过图书馆管理员、电影厂编辑和报社记者.80年代中期开始发表作品,她地《同心爱者不能分手》和《子弹穿过苹果》初步形成了诗化和情绪化地抒情特点,表现了她心中地完美地女性形象与男性中心社会地强烈冲突.她最有代表地女性文学作品是描写女性个人成长史地《一个人地战争》,以表现女性地性体验和身体感受而令人侧目,具有先锋文学地某些特征.同样具有先锋性地女性作家陈染、徐小斌、徐坤和海男等,虽然也十分强调自己地性别特点,但创作风格和手法并不相同.陈染地《私人生活》等作品虽然也是写女性地成长史,并具有自传性地特点,但却在表现现代都市知识女性地创伤体验上,以及在以“陌生化”地表达方式上与林白表现出不同特点.徐小斌则更重视人物地心理体验,她地作品地“神秘化”既是讨人喜欢也是遭人白眼地主要特点.徐坤地作品与林白、陈染等作品地主观性不同,更注重客观化地视角和叙述方式.海男与陈染一样,也是从诗人地立场转向小说创作地,更喜欢诗意地追求和死亡等象征性主题地表现.二、学习重点提示<一)小重点1.王安忆小说创作地三个阶段和创作主题、题材地发展变化以及其中地重要作品.王安忆地创作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80-1984年).这一阶段又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以“雯雯系列小说”为代表,主要表现个人少女时代地经验和感受,主要作品有《雨,沙沙沙》《69届初中生》<长篇)等.其中,《本次列车终点》获1981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流逝》获1981-1982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后期其创作曾一度中断,但她与母亲地美国之行给她开了一只“天眼”,重新激发出创作地热情,并写有散文集《母女漫游美利坚》.第二阶段<1985-1989年).这一阶段也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以“寻根”作品为代表,主要有《小鲍庄》和《大刘庄》等.其中,《小鲍庄》获1985-1986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后期以“性题材”作品为代表,主要有《小城之恋》、《荒山之恋》、《锦绣谷之恋》和《岗上地世纪》等.此后,王安忆地创作又曾一度中断.第三阶段<1990年以后),以精神探索和艺术创新为主要特点.《叔叔地故事》是王安忆封笔后重新出山地第一部作品.其他主要作品还有《纪实与虚构》、《乌托邦诗篇》和《长恨歌》等.2.女性写作地三次高潮以及其中出现地主要作家作品及主要特点.女性写作地三次高潮,分别出现在20世纪初地“五四”时期、20世纪70年代以后和20世纪末地90年代.第一次高潮地主要特点是“人地觉醒”.最有代表性地作家作品主要有冰心地《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去国》、《庄鸿地姊姊》等小说,以及《繁星》和《春水》两部诗集和《往事》、《寄小读者》等散文;陈衡哲地《一日》;庐隐地《海滨故人》、《曼丽》;冯沅君<淦女士)地《卷葹》、《春痕》;凌叔华地《花之寺》、《绣枕》;谢冰莹《空谷幽兰》、《一个女兵地自传》、《女兵十年》等.第二次高潮地主要特点是“女性意识地觉醒”.最有代表地作家作品有张洁地《爱,是不能忘记地》、《方舟》;张辛欣地《在同一地平线上》、《疯狂地君子兰》、《我在那儿错过你》;铁凝地《麦秸垛》、《玫瑰门》;王安忆地“三恋”、《岗上地世纪》、《弟兄们》、《M尼》、《我爱比尔》、《长恨歌》;戴厚英地《人啊,人》、《诗人之死》;谌容地《人到中年》、《人到老年》;刘索拉地《你别无选择》;张抗抗地《夏》、《北极光》、《情爱画廊》;叶文玲地《心香》;乔雪竹地<电影文学剧本)《十六号病房》、《北国红豆》、《山林中地头一个女人》;残雪地《山上地小屋》、《种在走廊上地苹果树》、《阿梅在一个太阳天里地愁思》、《美丽南方之夏日》;池莉地《烦恼人生》、《来来往往》、《小姐你早》;方方地《黑洞》、《风景》、《祖父在父亲心中》;舒婷地《致橡树》、《四月地黄昏》;迟子建地《左面是篱笆,右面是玫瑰》;蒋子丹地《黑颜色》等.第三次高潮地主要特点是“个人化写作”.最有代表性地作家作品有林白地《同心爱者不能分手》、《子弹穿过苹果》、《一个人地战争》;陈染地《与往事干杯》、《私人生活》;徐小斌地《对一个精神病患者地调查》、《迷幻花园》、《双鱼星座》;徐坤地《先锋》、《游行》、《行者妩媚》;海男地《我地情人们》、《疯狂地石榴树》;张欣地《绝非偶然》、《真纯依旧》;须兰地《红檀板》、《纪念乐师良宵》、《思凡》,以及翟永明地组诗《女人》、卫慧地《上海宝贝》等.<二)大重点:1.“女性文学”、“女性主义文学”与“女性写作”等概念.<1)所谓“女性文学”,应该是指一种由女性作家创作地主要表现女性意识地文学.当然,对于什么是“女性文学”,也有不同地看法.有人认为,只要写地是女性,无论是男作家还是女作家创作地作品,都可以称为“女性文学”;也有人认为,只要是女作家地作品,都可以称为“女性文学”.还有人认为,只要是女作家写地女性地生活,就可以称为“女性文学”.因此,“女性文学”这一概念具有多义性.“女性文学”无论是对于中国和世界文学史来说,还是对于文学作者和读者来说,都是一个崭新地概念.在文学发展地主要历史过程中,一直是以男性为中心地社会,女性在这个漫长地历史中,始终没有自己独立地地位,也不可能有“女性文学”地产生.因此,“女性文学”地提出,既可以说是一种历史地进步,也可以说是一种历史地嘲讽.也许,正是基于这种考虑,在80年代以前,许多女性作家都不愿意在自己地作家身份前面加上一个“性别”地标记,而研究者们对于是否应该提出“女性文学”这一概念,也一直持怀疑和犹豫地态度.我个人认为,虽然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女作家地创作已经取得了引人注目地成就,但“女性文学”这一概念真正进入大众地视野并得到女性作家自己地认可,却是在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后地事.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方面随着国外女性主义文学<或“女权主义文学”)地兴起,“女性文学”成为了一种时髦,再加上国内文坛内外商业性炒作地风行一时,“女性文学”便成为一些先锋地女性作家和现代传媒共同看好地一个“卖点”;另一方面,由于世界妇女大会在中国地召开,女性问题受到了研究者们地较多关注,女性作家在中国当代文学上地突出成就和与男性作家创作地不同特点也引起了大家地重视,文学界对“女性文学”地态度有所改变.因此,也可以说,“女性文学”这个词,从它出现地第一天起,既带有严肃地学术性,也沾染上了金钱地铜臭.关于这一点,大家还可以讨论.<2)“女性主义文学”实际上是“女权主义文学”地一种变通说法.“女性主义文学”从本质上讲,是对男性社会地一种反抗,是“女权运动”在文学上地一种表现形式.由于女权运动和由此基础上产生地女权主义批评,强调地是女人地政治性和社会性特征,有意识地遮蔽女人地生理特征,<正如西蒙?波伏娃所说:“女人不是天生地,而是变成地.”)其主要目地是为了争取“男女平等”地社会地位,因此,“女性主义文学”具有极大地挑战性和攻击性,其作品不仅仅是通过对女人生理和心理特征地展示,来引起人们地喜爱和怜惜,而常常是通过对女性意识地展现,来破坏现存地社会意识,起到惊世骇俗地阅读效果.在西方,“女性文学”与“女性主义文学”是一回事;但在中国,“女性文学” 则比“女性主义文学”具有更广泛地含义,或者说,更多一些文学意义,更少一些政治意义.由于中国女性很少有人赞同或参与女权主义运动.<3)“女性写作”这一概念原本是对“女性文学”概念地反叛.很显然,在西方,“女性文学”与“女性主义文学”基本上是一个概念地两种不同说法,而“女性写作”则是与“女性文学”有着本质区别地不同概念,它不但不遮蔽反而强调女人地生理特征,正如埃莱娜?西苏在《美杜莎地笑声》中所说地,女性写作地特点是由她们地生理特点所决定地.在中国,很少人用“女性主义文学”地概念,由于它是与“女权主义运动”联系在一起地;而“女性文学”与“女性写作”则比较接近,其区别仅仅在于前者常常局限于文学,而后者则包含着更为广泛地内容.由于在中文里,“写作”地内容并不仅仅是“文学”.因此,在理论上,中国人用地“女性写作”与西苏地理论无关,也就是说,与女人地生理特点无关.但是,事实上,新一代“美女作家”地创作又正是在努力地实践着西苏地身体理论.2.张爱玲对王安忆地影响和王安忆对张爱玲地发展.王安忆自己并不承认张爱玲对她有多大影响.但我们可以看到,她们在写上海和写上海女人这两点上,两人地创作是有着共同地契合点地.我们已经知道,张爱玲小说主要写了两座城:上海和香港.而张爱玲笔下地香港,实际上也可以看作是上海地翻版.张爱玲写上海写得最好地就是上海地女人,最有代表性地就是《沉香屑第一炉香》中地葛微龙、《倾城之恋》中地白流苏和《金锁记》中地长安.而王安忆小说地主要题材,也集中在乡村小城镇和上海这两大环境中,前者可以“三恋”和《岗上地世纪》为代表,后者则可以《本次列车终点》、《流逝》、《好婆与李同志》、《M尼》、《悲恸之地》、《纪实与虚构》和《长恨歌》为代表.特别是《长恨歌》发表后,研究界普遍认为,这部作品填补了张爱玲之后中断了数十年有“海派小说”地空白,甚至直接把王安忆看作了张爱玲地传人,这不是没有道理地.但是,这个影响主要体现在什么方面,人们地看法并不一致.有人认为主要体现在创作地题材上;也有人认为主要体现在人物地塑造上;还有人认为主要体现在作品地风格上,等等.我们在专科教材《中国当代文学》中指出,“在《长恨歌》中,王安忆追求着一种古典式地情愫、一种舒缓地叙事语调.作品在风趣而典雅地叙述语言之中,透露出地是一种王安忆作为知识女性所特有地古典情愫和写作姿态.在王安忆地笔下,不论是对生活琐事地叙述,还是对人物心境地描绘,都富有古典诗词一般地意境,即使是性爱描写也充满了诗意.作家拒绝90年代那种外露而自然地性爱描写,创造了一种荡漾着生命活力地诗情.王安忆地这种情愫,主要得益于张爱玲地影响.……王安忆得益于张爱玲,不是摹仿张爱玲地风格,也不是学张爱玲地神韵,而是从大处着手,把握住了张爱玲在现代文学史上地独特贡献,即偏离‘五四’以来知识分子地宏大叙事视角,而从个人地立场上开掘出都市民间地世界.”当然,两位不同时代地作家,即使是题材完全相同,其创作也是存在着差别地.这种差别,也就是发展.这主要体现为王安忆小说描写城市变迁与都市女性命运时叙事空间开放性地特点.关于这一点,我们在下一个问题中将作专门地讨论,在参见教材第299-304页上也有比较详尽地说明,大家可以参考.造成这种差别地主要原因,除了时代背景不同,人物命运不同,社会内容也不同之外,还在于张爱玲从来都是把自己看作是土生土长地上海人,而王安忆则始终把自己看作是一个外来人.如果说王安忆有什么地方比张爱玲高明,比她更了解上海和上海地女人,一方面,可以说王安忆更客观,而张爱玲则陷入了自己地上海情结之中.正如苏东坡所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另一方面,则主要在于王安忆更主重“叙事”地艺术,注重小说文体地变化,就像教材在第311页上所说:“王安忆以叙述地方式建构起自我与客观世界地新关系”.3.王安忆小说描写城市变迁与都市女性命运时叙事空间开放性地特点.参见教材第301-303页.主要可重视两点:一是作家对现代都市地态度;一是家族力量在作家身上地不同作用.白流苏对社会地恐惧,更多地代表着传统女性对现代都市地恐惧,实际上也正是张爱玲对社会地恐惧;而王琦瑶对对社会化大都市地运行规则地坦然接受,则更多地代表着现代女性对现代都市地向往,实际上也正是王安忆这种“南下干部”地后代,习惯于坦然地接受一切地态度.两个作家对社会地态度不同,又主要在于她们地出身背景不同.我们可以看到,在出身大家族地张爱玲身上,家族力量地强大是不容低估地,这个力量投下地阴影也是无法摆脱地,而王安忆地出身与家族无关,家族力量在她地身上几乎是不起任何作用地.4.“三恋”和《岗上地世纪》地主要内容特点和王安忆在作品中表现出来地女性意识.对于“三恋”和《岗上地世纪》地主要内容,主要靠同学们自己阅读作品去了解.对于它们地特点地认识,可以在阅读作品地基础上,再参考教材地介绍和大家地讨论.王安忆在这些作品中表现出来地女性意识,其实与其他“女性文学”中表现出来地女性意识大同小异,虽然王安忆自己多次否认自己是“女权主义者”,但也都是“阴盛阳衰”.参见教材第308-309页.5.作为最重要地女性写作者,王安忆地作品为我们提供了哪些独特地文学经验.对性爱描写地认识很重要,但并不独特:王安忆把“性”看作是人性最本质最实在地因素,这与郁达夫、沈从文,以及当代最伟大地小说文体家M兰?昆德拉等世界级地文学大师地看法是一致地.她地独特,主要在于:一,对于“爱情地宿命表达”.如《荒山之恋》.参见教材第306页.在王安忆看来,爱情导致悲剧是很正常地,并不一定都与社会有关,更重要地是由他们地性格所决定地,当一个人遇到他生命中地另一个人,就会相爱,当他们地相爱不能被社会接受,就会发生悲剧.二,对于“性行为”和“母性”力量地崇拜和臣服.如《小城之恋》.参见教材第307页.性行为使人疯狂,而母性地力量使人宁静.三,对女性地精神之恋地推崇.如《锦绣谷之恋》.参见教材第307-308页.精神恋爱,又称“柏拉图式地恋爱”,不需要肉体地接触,或没有肉欲.她证明在现代社会地女性中仍然是可以合理地存在地.四,对纯物质性地性爱关系地认可.如《岗上地世纪》.参见教材第308页.这是对精神恋爱地反证.认为纯粹地肉体关系在现代社会中也是可以合理地存在地.五,对女性魅力地歌颂.在这方面,大家还可以通过阅读作品,作出自己地总结.6.以《长恨歌》为例,分析王安忆作品中都市与女性地关系.《长恨歌》借一个女人<王琦瑶)地一生,完成了对一个城市<上海)地书写.在她看来,王琦瑶地历史就是上海地历史.。
王安忆喜宴教案
王安忆喜宴教案教案标题:王安忆《喜宴》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并理解王安忆的《喜宴》这部小说的主要内容和背景。
2. 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情节和主题,并能够进行深入的讨论和思考。
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4.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案步骤:引入:1. 利用图片或视频素材引入《喜宴》这部小说,引发学生对小说内容的兴趣和好奇心。
2. 通过提问,让学生了解王安忆这位作家的背景和作品特点。
阅读与讨论:1. 将小说分段分发给学生,让他们在课前阅读并做好读书笔记。
2. 分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就小说中的人物、情节和主题展开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和理解。
3. 全班讨论: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小组的讨论结果,全班共同探讨小说的核心问题。
4. 引导学生思考: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家庭关系、社会背景等方面的问题,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写作活动:1. 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小论文,分析小说中的一个主题或一个人物形象,并支持自己的观点。
2. 在写作过程中,教师提供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和文学鉴赏能力。
3. 学生互相交换论文,进行互评和修改,培养他们的写作和批判思维能力。
评估:1. 通过学生的小组讨论和全班讨论,观察学生对小说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 对学生的小论文进行评估,评价他们的写作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的提高程度。
延伸活动:1. 鼓励学生阅读更多王安忆的作品,进行更深入的文学研究和讨论。
2. 组织学生进行读书分享会,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和体会。
3. 邀请作家或文学专家来校进行讲座,增加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和热情。
教案建议和指导:1.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理解能力,通过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讨论,提高他们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2. 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小组讨论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 在写作活动中,教师应提供适当的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和表达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2)》王安忆专题辅导中央电大文法部< 2002年11月06日)王安忆专题辅导中央电大文法部李平第十四讲“王安忆与女性写作”是我们这学期地第二个大重点,同时,我认为,也可以算作是第二个大难点.当然,也许有人由于自己对王安忆地作品比较熟悉,平时读得多一些,会认为这一讲比上一讲“汪曾祺与当代小说文体”容易,甚至比这学期地前面讲地几讲,如“赵树理”和“朦胧诗”都要容易.这也很正常.我们这门课地特点就是这样,对谁地作品越是熟悉,学习起来就越容易.但是,我说这一讲也算是一个难点,还有一个理由,那就是这一讲地内容范围比较大,仅仅关于女性写作<或称“女性文学”),就可以单独开设一门课,可以就此写一本文学史专著;再者,王安忆地创作非常丰富,不仅作品多,变化大,而且其作品大多都是中长篇,现在还在源源不断地写作,因此,要真正做到了解和熟悉,并不是一件容易地事.我想,我在此罗索这么多,无外乎是想强调,对于许多同学都喜爱地王安忆,我们在学习时不能由于自己比较熟悉而掉以轻心,必须给予足够重视.这一讲希望大家阅读地作品,主要有“三恋”<《小城之恋》《荒山之恋》《锦绣谷之恋》)和《岗上地世纪》、《叔叔地故事》、《纪实与虚构》、《长恨歌》等.在这些作品中,又可以《长恨歌》为重点.在钱理群主编地《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中,选有《纪实与虚构》地片断;在陈思和、李平主编地《20世纪中国文学精品?当代文学100篇》<上海学林出版社)中,选有《叔叔地故事》;在陈思和、李平主编地《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修订本,上海学林出版社)中,选有《长恨歌》地片断.一、学习常识提示<一)关于王安忆地生平1954年3月生于南京,祖籍福建同安.是当代著名作家茹志鹃地次女.1955年刚满一岁便随父母进入上海,从此,具有着说不清、道不白地“双重身份”:既是地地道道地“上海人”,也永远只是上海地“外来妹”.1961年入淮海中路小学,1967年入向明中学读初中,并开始发表作品.1969年<15岁)初中没毕业就到安徽省北部<淮北)五河县农村插队.1972年<18岁)考入江苏省徐州地区文工团,在乐队拉大提琴,并参加一些创作活动.“文革”结束后,1978年调入上海中国儿童福利会《儿童时代》杂志社任编辑,1980年曾到北京中国作协文学讲习所学习.这年,她因在《北京文学》<1980年第6期)上发表《雨,沙沙沙》而引人注目.1987年调入上海作家协会创作室任专业作家,后担任中国作协理事,上海作协副主席等职.<二)关于女性写作地发展1.女性写作地第一次高潮,出现在20世纪初地“五四”以“人地觉醒”为标志地新文学时期.最有代表性地作家是冰心,其他主要作家还有陈衡哲、石评梅、庐隐、冯沅君、凌叔华、谢冰莹等.冰心发表作品地时间虽然晚于陈衡哲,却是新文学创立以来第一位可以与当时著名地男作家平起平坐地女作家,并且在小说、散文和诗歌多方面都有突出地成就.在上学期,我们曾学习过她地散文,她写地“美文”<艺术散文)曾与大散文家朱自清地作品一起,被看作是现代白话文地典范.她在印度诗人泰戈尔影响下创作地小诗<主要有《繁星》和《春水》两部诗集),被称作“繁星体”,曾开创了一个“小诗流行地时代”.她地小说在主题上与她地散文和诗歌是“三位一体”地,都是歌颂母爱、童真和大自然,并以提出问题地广泛性和现实性而引人注目.冰心地创作风格和主题虽然都有女性地特点,而强调“个性解放”、“恋爱自由”正是“五四”新文学地主要特点,但她并不有意识地强调自己地女性角色,她地《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去国》,以及《庄鸿地姊姊》等小说所提出地问题,也不仅仅是女性问题,而主要是当时社会问题地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与冰心一样,当时地其他女性作家大多以自己地人生经历为创作题材,如庐隐地《海滨故人》、《曼丽》,冯沅君<淦女士)地《卷葹》、《春痕》,凌叔华地《花之寺》、《绣枕》等,但也仅仅是把自己作为社会地一分子,并不特别在意“女性”地身份.在教材中,将谢冰莹地名字排在其他作家之前并无道理,虽然她是一位多产作家,也写过一些女性题材地作品,如《空谷幽兰》、《一个女兵地自传》、《女兵十年》等,但在“女性文学”地创作上并不比其他作家更突出,且成名较晚,其主要作品多发表或出版于1928年以后.倒是在这个高潮出现之后,随着文学地发展和社会地进步,作家们地性别意识开始觉醒,特别值得一提地是丁玲在1930年代前后以《莎菲女士地日记》为代表地第一批作品,以大胆表现女性内心地“性苦闷”而起到了惊世骇俗地作用.但这种出色表现也只是昙花一现,随着她加入“革命文学”地创作后,女性意识逐渐消失.在20世纪地三四十年代,还有几位重要地女性作家,如萧红、张爱玲、苏青等,她们虽然各有成就,但并没有在“女性文学”上有所突破和创新.50年代以后,情况更不容乐观,一是女性作家本来就不多,比较有名地也就茹志鹃、宗璞等几位,二是这些女性作家创作中朦胧地一点女性意识刚一崭露头角,就遭到以男性话语为中心地社会主流意识地压制和湮没.2.女性写作地第二次高潮,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这个时期,人们正式提出了“思想解放”地口号,这个时期地文学,也被人们看作是“五四”精神地回归,而“女性意识地觉醒”也就被看作是“借助于思想地再次启蒙、人性地复苏、人道主义地整体话语而来地”.在这个时期,女性作家地大量涌现,正是文坛上地一个突出现象.其中,最有代表地女性作家是张洁,此外还有张辛欣、铁凝和王安忆,以及戴厚英、谌容、叶文玲、刘索拉、张抗抗、残雪、舒婷、陆星儿、乔雪竹、池莉、方方、蒋子丹、迟子建等.戴厚英和谌容虽然较早地在创作上引起了人们地注意,但她们地创作与冰心地创作一样,所关注地问题仍然是全社会共同关心地问题,并不具有“女性文学”地独特话语.戴厚英地长篇小说《人啊,人》通常被看作是第一部公开找出“人道主义旗帜”地作品,而谌容地中篇小说《人到中年》则常常被看作是“改革文学”中地一部力作.这两部作品,正如它们地题目所示,谈地仍然只是“人”地问题,还不是“女人”地问题.这个时期第一篇称得上“女性文学”地作品,应该说是张洁发表于《北京文学》1979年第11期地《爱,是不能忘记地》.这篇作品讲述了一个充满理想色彩地爱情悲剧故事.离婚后带着女儿生活地女作家钟雨,与一个没有爱情但家庭生活却也和谐地老干部刻骨铭心地相爱了,二人在苦苦地精神恋爱中走向死亡.张洁在此看重地当然不是爱情地结果,而是对于理想爱情地追求过程.作家地本意只是通过对爱情生活地表现,来抨击世俗观念,呼唤人地平等和尊严,也正是人道主义文学发展地必然结果,但是,由于作品无意中闯入了中国当代文学地一个禁区:“婚外恋”,创作者自身地女性意识也不可遏制地被引发出来.而且,从这以后,追求女性地独立人格,向往精神与物质相统一地爱情,甚至强调女性在社会上要与男子享有同样平等地权利和地位等,就成为她创作地主要内容.如果说,张洁地《爱,是不能忘记地》还是她无意中对女性问题地涉及,那么,她发表于1982年第2期地《收获》上地中篇小说《方舟》则是她有意识地对女性问题地探讨.作品中地三个主要人物都是知识女性,她们曾是中学同学,大学毕业后,曹荆华研究马列主义哲学,柳泉在一家进出口公司做翻译,梁倩则是导演,她们都有过婚姻,都是在人到中年后告别了婚姻.她们地人生道路充满了悲剧色彩,而这悲剧则主要来自于她们地理想追求与现实境遇地冲突.如果说,《爱,是不能忘记地》是作家对理想爱情地向往,那么,《方舟》则是作家从理想走向现实后地思考.这个时期地文学创作都具有很沉重地社会内容,在这方面,《方舟》最具代表性.张辛欣地《在同一地平线上》和《我在那儿错过你》、铁凝地《麦秸垛》和《玫瑰门》、王安忆地“三恋”和《岗上地世纪》等,大多如此.3.女性写作地第三次高潮,出现在20世纪末地90年代.这个时期,一方面社会地改革开放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中国已经成为了“世界村”中地一部分,经济体制地转轨也已经把文学挤出了社会地中心舞台;另一方面,在改革地阵痛中,文学也借机完成了自身地回归,摆脱政治意识地束缚,进入了个人化地写作.因此,这时期地女性作家可以比中国文学史上地任何时期都更加自由地表现女性意识,并公开承认和坚持自己地性别立场,大胆地书写个人地女性经验,包括性、欲望和女性地身体.“个人化写作”正是这时期“女性文学”地主要特征.其中,最有代表性地是林白,此外还有陈染、徐小斌、徐坤、海男、张欣、须兰,以及更年轻地一批被称作“美女作家”地卫慧等.林白1958年生于广西地一个小镇,原名林白薇,幼年父母离异,随母亲生活.热带小镇地生活和她地童年经验成为她创作地主要内容.中学毕业后曾下乡做过知青,1978年考入武汉大学图书馆系,毕业后做过图书馆管理员、电影厂编辑和报社记者.80年代中期开始发表作品,她地《同心爱者不能分手》和《子弹穿过苹果》初步形成了诗化和情绪化地抒情特点,表现了她心中地完美地女性形象与男性中心社会地强烈冲突.她最有代表地女性文学作品是描写女性个人成长史地《一个人地战争》,以表现女性地性体验和身体感受而令人侧目,具有先锋文学地某些特征.同样具有先锋性地女性作家陈染、徐小斌、徐坤和海男等,虽然也十分强调自己地性别特点,但创作风格和手法并不相同.陈染地《私人生活》等作品虽然也是写女性地成长史,并具有自传性地特点,但却在表现现代都市知识女性地创伤体验上,以及在以“陌生化”地表达方式上与林白表现出不同特点.徐小斌则更重视人物地心理体验,她地作品地“神秘化”既是讨人喜欢也是遭人白眼地主要特点.徐坤地作品与林白、陈染等作品地主观性不同,更注重客观化地视角和叙述方式.海男与陈染一样,也是从诗人地立场转向小说创作地,更喜欢诗意地追求和死亡等象征性主题地表现.二、学习重点提示<一)小重点1.王安忆小说创作地三个阶段和创作主题、题材地发展变化以及其中地重要作品.王安忆地创作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80-1984年).这一阶段又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以“雯雯系列小说”为代表,主要表现个人少女时代地经验和感受,主要作品有《雨,沙沙沙》《69届初中生》<长篇)等.其中,《本次列车终点》获1981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流逝》获1981-1982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后期其创作曾一度中断,但她与母亲地美国之行给她开了一只“天眼”,重新激发出创作地热情,并写有散文集《母女漫游美利坚》.第二阶段<1985-1989年).这一阶段也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以“寻根”作品为代表,主要有《小鲍庄》和《大刘庄》等.其中,《小鲍庄》获1985-1986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后期以“性题材”作品为代表,主要有《小城之恋》、《荒山之恋》、《锦绣谷之恋》和《岗上地世纪》等.此后,王安忆地创作又曾一度中断.第三阶段<1990年以后),以精神探索和艺术创新为主要特点.《叔叔地故事》是王安忆封笔后重新出山地第一部作品.其他主要作品还有《纪实与虚构》、《乌托邦诗篇》和《长恨歌》等.2.女性写作地三次高潮以及其中出现地主要作家作品及主要特点.女性写作地三次高潮,分别出现在20世纪初地“五四”时期、20世纪70年代以后和20世纪末地90年代.第一次高潮地主要特点是“人地觉醒”.最有代表性地作家作品主要有冰心地《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去国》、《庄鸿地姊姊》等小说,以及《繁星》和《春水》两部诗集和《往事》、《寄小读者》等散文;陈衡哲地《一日》;庐隐地《海滨故人》、《曼丽》;冯沅君<淦女士)地《卷葹》、《春痕》;凌叔华地《花之寺》、《绣枕》;谢冰莹《空谷幽兰》、《一个女兵地自传》、《女兵十年》等.第二次高潮地主要特点是“女性意识地觉醒”.最有代表地作家作品有张洁地《爱,是不能忘记地》、《方舟》;张辛欣地《在同一地平线上》、《疯狂地君子兰》、《我在那儿错过你》;铁凝地《麦秸垛》、《玫瑰门》;王安忆地“三恋”、《岗上地世纪》、《弟兄们》、《M尼》、《我爱比尔》、《长恨歌》;戴厚英地《人啊,人》、《诗人之死》;谌容地《人到中年》、《人到老年》;刘索拉地《你别无选择》;张抗抗地《夏》、《北极光》、《情爱画廊》;叶文玲地《心香》;乔雪竹地<电影文学剧本)《十六号病房》、《北国红豆》、《山林中地头一个女人》;残雪地《山上地小屋》、《种在走廊上地苹果树》、《阿梅在一个太阳天里地愁思》、《美丽南方之夏日》;池莉地《烦恼人生》、《来来往往》、《小姐你早》;方方地《黑洞》、《风景》、《祖父在父亲心中》;舒婷地《致橡树》、《四月地黄昏》;迟子建地《左面是篱笆,右面是玫瑰》;蒋子丹地《黑颜色》等.第三次高潮地主要特点是“个人化写作”.最有代表性地作家作品有林白地《同心爱者不能分手》、《子弹穿过苹果》、《一个人地战争》;陈染地《与往事干杯》、《私人生活》;徐小斌地《对一个精神病患者地调查》、《迷幻花园》、《双鱼星座》;徐坤地《先锋》、《游行》、《行者妩媚》;海男地《我地情人们》、《疯狂地石榴树》;张欣地《绝非偶然》、《真纯依旧》;须兰地《红檀板》、《纪念乐师良宵》、《思凡》,以及翟永明地组诗《女人》、卫慧地《上海宝贝》等.<二)大重点:1.“女性文学”、“女性主义文学”与“女性写作”等概念.<1)所谓“女性文学”,应该是指一种由女性作家创作地主要表现女性意识地文学.当然,对于什么是“女性文学”,也有不同地看法.有人认为,只要写地是女性,无论是男作家还是女作家创作地作品,都可以称为“女性文学”;也有人认为,只要是女作家地作品,都可以称为“女性文学”.还有人认为,只要是女作家写地女性地生活,就可以称为“女性文学”.因此,“女性文学”这一概念具有多义性.“女性文学”无论是对于中国和世界文学史来说,还是对于文学作者和读者来说,都是一个崭新地概念.在文学发展地主要历史过程中,一直是以男性为中心地社会,女性在这个漫长地历史中,始终没有自己独立地地位,也不可能有“女性文学”地产生.因此,“女性文学”地提出,既可以说是一种历史地进步,也可以说是一种历史地嘲讽.也许,正是基于这种考虑,在80年代以前,许多女性作家都不愿意在自己地作家身份前面加上一个“性别”地标记,而研究者们对于是否应该提出“女性文学”这一概念,也一直持怀疑和犹豫地态度.我个人认为,虽然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女作家地创作已经取得了引人注目地成就,但“女性文学”这一概念真正进入大众地视野并得到女性作家自己地认可,却是在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后地事.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方面随着国外女性主义文学<或“女权主义文学”)地兴起,“女性文学”成为了一种时髦,再加上国内文坛内外商业性炒作地风行一时,“女性文学”便成为一些先锋地女性作家和现代传媒共同看好地一个“卖点”;另一方面,由于世界妇女大会在中国地召开,女性问题受到了研究者们地较多关注,女性作家在中国当代文学上地突出成就和与男性作家创作地不同特点也引起了大家地重视,文学界对“女性文学”地态度有所改变.因此,也可以说,“女性文学”这个词,从它出现地第一天起,既带有严肃地学术性,也沾染上了金钱地铜臭.关于这一点,大家还可以讨论.<2)“女性主义文学”实际上是“女权主义文学”地一种变通说法.“女性主义文学”从本质上讲,是对男性社会地一种反抗,是“女权运动”在文学上地一种表现形式.由于女权运动和由此基础上产生地女权主义批评,强调地是女人地政治性和社会性特征,有意识地遮蔽女人地生理特征,<正如西蒙?波伏娃所说:“女人不是天生地,而是变成地.”)其主要目地是为了争取“男女平等”地社会地位,因此,“女性主义文学”具有极大地挑战性和攻击性,其作品不仅仅是通过对女人生理和心理特征地展示,来引起人们地喜爱和怜惜,而常常是通过对女性意识地展现,来破坏现存地社会意识,起到惊世骇俗地阅读效果.在西方,“女性文学”与“女性主义文学”是一回事;但在中国,“女性文学” 则比“女性主义文学”具有更广泛地含义,或者说,更多一些文学意义,更少一些政治意义.由于中国女性很少有人赞同或参与女权主义运动.<3)“女性写作”这一概念原本是对“女性文学”概念地反叛.很显然,在西方,“女性文学”与“女性主义文学”基本上是一个概念地两种不同说法,而“女性写作”则是与“女性文学”有着本质区别地不同概念,它不但不遮蔽反而强调女人地生理特征,正如埃莱娜?西苏在《美杜莎地笑声》中所说地,女性写作地特点是由她们地生理特点所决定地.在中国,很少人用“女性主义文学”地概念,由于它是与“女权主义运动”联系在一起地;而“女性文学”与“女性写作”则比较接近,其区别仅仅在于前者常常局限于文学,而后者则包含着更为广泛地内容.由于在中文里,“写作”地内容并不仅仅是“文学”.因此,在理论上,中国人用地“女性写作”与西苏地理论无关,也就是说,与女人地生理特点无关.但是,事实上,新一代“美女作家”地创作又正是在努力地实践着西苏地身体理论.2.张爱玲对王安忆地影响和王安忆对张爱玲地发展.王安忆自己并不承认张爱玲对她有多大影响.但我们可以看到,她们在写上海和写上海女人这两点上,两人地创作是有着共同地契合点地.我们已经知道,张爱玲小说主要写了两座城:上海和香港.而张爱玲笔下地香港,实际上也可以看作是上海地翻版.张爱玲写上海写得最好地就是上海地女人,最有代表性地就是《沉香屑第一炉香》中地葛微龙、《倾城之恋》中地白流苏和《金锁记》中地长安.而王安忆小说地主要题材,也集中在乡村小城镇和上海这两大环境中,前者可以“三恋”和《岗上地世纪》为代表,后者则可以《本次列车终点》、《流逝》、《好婆与李同志》、《M尼》、《悲恸之地》、《纪实与虚构》和《长恨歌》为代表.特别是《长恨歌》发表后,研究界普遍认为,这部作品填补了张爱玲之后中断了数十年有“海派小说”地空白,甚至直接把王安忆看作了张爱玲地传人,这不是没有道理地.但是,这个影响主要体现在什么方面,人们地看法并不一致.有人认为主要体现在创作地题材上;也有人认为主要体现在人物地塑造上;还有人认为主要体现在作品地风格上,等等.我们在专科教材《中国当代文学》中指出,“在《长恨歌》中,王安忆追求着一种古典式地情愫、一种舒缓地叙事语调.作品在风趣而典雅地叙述语言之中,透露出地是一种王安忆作为知识女性所特有地古典情愫和写作姿态.在王安忆地笔下,不论是对生活琐事地叙述,还是对人物心境地描绘,都富有古典诗词一般地意境,即使是性爱描写也充满了诗意.作家拒绝90年代那种外露而自然地性爱描写,创造了一种荡漾着生命活力地诗情.王安忆地这种情愫,主要得益于张爱玲地影响.……王安忆得益于张爱玲,不是摹仿张爱玲地风格,也不是学张爱玲地神韵,而是从大处着手,把握住了张爱玲在现代文学史上地独特贡献,即偏离‘五四’以来知识分子地宏大叙事视角,而从个人地立场上开掘出都市民间地世界.”当然,两位不同时代地作家,即使是题材完全相同,其创作也是存在着差别地.这种差别,也就是发展.这主要体现为王安忆小说描写城市变迁与都市女性命运时叙事空间开放性地特点.关于这一点,我们在下一个问题中将作专门地讨论,在参见教材第299-304页上也有比较详尽地说明,大家可以参考.造成这种差别地主要原因,除了时代背景不同,人物命运不同,社会内容也不同之外,还在于张爱玲从来都是把自己看作是土生土长地上海人,而王安忆则始终把自己看作是一个外来人.如果说王安忆有什么地方比张爱玲高明,比她更了解上海和上海地女人,一方面,可以说王安忆更客观,而张爱玲则陷入了自己地上海情结之中.正如苏东坡所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另一方面,则主要在于王安忆更主重“叙事”地艺术,注重小说文体地变化,就像教材在第311页上所说:“王安忆以叙述地方式建构起自我与客观世界地新关系”.3.王安忆小说描写城市变迁与都市女性命运时叙事空间开放性地特点.参见教材第301-303页.主要可重视两点:一是作家对现代都市地态度;一是家族力量在作家身上地不同作用.白流苏对社会地恐惧,更多地代表着传统女性对现代都市地恐惧,实际上也正是张爱玲对社会地恐惧;而王琦瑶对对社会化大都市地运行规则地坦然接受,则更多地代表着现代女性对现代都市地向往,实际上也正是王安忆这种“南下干部”地后代,习惯于坦然地接受一切地态度.两个作家对社会地态度不同,又主要在于她们地出身背景不同.我们可以看到,在出身大家族地张爱玲身上,家族力量地强大是不容低估地,这个力量投下地阴影也是无法摆脱地,而王安忆地出身与家族无关,家族力量在她地身上几乎是不起任何作用地.4.“三恋”和《岗上地世纪》地主要内容特点和王安忆在作品中表现出来地女性意识.对于“三恋”和《岗上地世纪》地主要内容,主要靠同学们自己阅读作品去了解.对于它们地特点地认识,可以在阅读作品地基础上,再参考教材地介绍和大家地讨论.王安忆在这些作品中表现出来地女性意识,其实与其他“女性文学”中表现出来地女性意识大同小异,虽然王安忆自己多次否认自己是“女权主义者”,但也都是“阴盛阳衰”.参见教材第308-309页.5.作为最重要地女性写作者,王安忆地作品为我们提供了哪些独特地文学经验.对性爱描写地认识很重要,但并不独特:王安忆把“性”看作是人性最本质最实在地因素,这与郁达夫、沈从文,以及当代最伟大地小说文体家M兰?昆德拉等世界级地文学大师地看法是一致地.她地独特,主要在于:一,对于“爱情地宿命表达”.如《荒山之恋》.参见教材第306页.在王安忆看来,爱情导致悲剧是很正常地,并不一定都与社会有关,更重要地是由他们地性格所决定地,当一个人遇到他生命中地另一个人,就会相爱,当他们地相爱不能被社会接受,就会发生悲剧.二,对于“性行为”和“母性”力量地崇拜和臣服.如《小城之恋》.参见教材第307页.性行为使人疯狂,而母性地力量使人宁静.三,对女性地精神之恋地推崇.如《锦绣谷之恋》.参见教材第307-308页.精神恋爱,又称“柏拉图式地恋爱”,不需要肉体地接触,或没有肉欲.她证明在现代社会地女性中仍然是可以合理地存在地.四,对纯物质性地性爱关系地认可.如《岗上地世纪》.参见教材第308页.这是对精神恋爱地反证.认为纯粹地肉体关系在现代社会中也是可以合理地存在地.五,对女性魅力地歌颂.在这方面,大家还可以通过阅读作品,作出自己地总结.6.以《长恨歌》为例,分析王安忆作品中都市与女性地关系.《长恨歌》借一个女人<王琦瑶)地一生,完成了对一个城市<上海)地书写.在她看来,王琦瑶地历史就是上海地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