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策略思考
困难学生资助工作总结10篇
困难学生资助工作总结10篇困难学生资助工作总结(精选10篇)其实写困难学生资助工作总结并不难,来看看吧。
时光飞逝,如梭之日,辛苦的工作已经告一段落了,过去这段时间的辛苦拼搏,一定让你在工作中有了更多的提升!是时候认真地做好工作总结了。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困难学生资助工作总结,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困难学生资助工作总结篇1根据__市教育局、财政局下发《__教[20__]__号》文件及《__教财[20__]__号》文件要求,我校制定了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实施方案。
按照实施方案的要求顺利完成20__-20__学年度普通高中学生资助工作。
现将资助工作总结如下。
一、完善机构,明确责任学校领导高度重视贫困生资助工作,专门了成立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__同志任组长,具体负责学生资助工作的领导组织。
下设资助工作评审小组,由教育教学处主任、副主任和教师代表及学生代表组成。
二、完善制度,规范管理,做好学生资助工作(一)、学校在认真研究国家有关学生资助工作文件基础上,制定了我校《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实施方案》,确立了物质帮助和精神救助相结合的基本工作方法。
规定了学生资助工作的基本程序:1、学生本人提出资助申请,填写申请表。
2、班主任提出本班资助初步名单。
3、学生民主评议。
4、班主任签署意见(分出档次),连评审记录一并上报教育教学处。
5、评审小组评议,同时,统一平衡班级情况,重点解决某些班级贫困生过于集中而名额不足的问题,以及极个别学生的特殊情况。
最后确定今年资助名单,上报主管校长批准。
6、校长审批。
7、公示评定名单,接受群众监督。
8、举行发放仪式(受资助学生参加)。
9、将资助款打入校园一卡通,不发放现金。
10、建立专门档案,将学生申请表,评审结果、以及资金发放等有关凭证和工作情况按年度建档备案。
(二)、加大宣传,切实把国家和学校的各项资助政策落实到位。
一是多次召开班主任工作专题会,组织学习国家和学校的资助工作政策,动员和布置学生资助工作,各班级也多次召开班级资助工作主题班会,带领学生学习国家和学校的资助政策体系,组织开展班级资助工作。
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问题及改进策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学生进入大学深造。
然而,由于家庭经济条件的差异,一些学生在经济上面临着困难。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然而,当前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包括不公平、资金不足等。
因此,有必要对高校学生资助工作进行改进,以更好地帮助有需要的学生。
首先,当前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之一是不公平。
一些学生可能因为家庭背景、地域差异或其他原因而无法获得应有的资助,造成了学生之间的不公平竞争。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高校可以建立更加公平的资助评定机制,考虑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地域差异等因素,确保每位有需要的学生都能够得到公平的资助。
其次,资金不足也是当前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一个突出问题。
由于高校的经费有限,经常出现资助额度不足以满足所有有需要的学生的情况。
为了改善这一状况,高校可以加大对学生资助工作的投入,争取更多的资金用于学生资助。
同时,可以通过建立多元化的资助渠道,吸引社会各界的捐赠和支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资助来源。
另外,当前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中还存在着管理不规范、流程复杂等问题。
为了改进这一状况,高校可以建立更加科学、严谨的资助管理制度,简化资助申请流程,提高资助发放的效率。
同时,加强对资助资金的监督和管理,确保每一笔资助都能够用于真正有需要的学生身上。
此外,高校还可以通过开展更多的勤工助学项目、设立奖助学金等方式,帮助学生解决经济困难,提高资助工作的覆盖面和实际效果。
综上所述,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不公平、资金不足、管理不规范等方面。
改进的策略包括建立公平的资助评定机制、增加资助投入、简化管理流程等。
通过这些改进策略,可以更好地帮助有需要的学生,确保他们能够顺利完成学业,实现自身的发展目标。
关于当前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几点思考
关于当前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几点思考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正日益发展。
为了支持大部分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的学生及其家庭,高校和政府对学生资助工作开展了积极的努力。
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持续发展也是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通过对当前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深入思考,从提高资助的质量和效率、优化资助结构、提高资助的公平性等方面提出了有关建议,以促进学生资助工作的有效实施和持续发展。
【提高资助的质量和效率】第一,高校需要完善学生资助的管理体系,增强管理功能和效率,采取规范政策,减少资助流动中的资金浪费。
在其他方面,高校可考虑引入第三方机构,提升资助管理的水平。
第二,高校应制定一套完善的评估体系来评估学生资助效果,以保证学生资助质量。
同时,高校应实施及时且有效的督查机制,加强有关部门或单位的廉洁教育,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规范学生资助行为。
【优化资助结构】第一,高校应及时调整资助结构,以提高资助效果。
首先,根据学生家庭经济情况对学生进行分类,以实现资助的精准落实。
其次,把资助落实细化,由一般性资助走向多元化的资助,促进资助效果的持续改善。
第二,高校应积极开展公益救助,以期将资助资源投入到有需求的群体中。
公益救助有利于更广泛的家庭群体获得学生资助的支持,减缓社会贫困,充分发挥资助的社会约束作用。
【提高资助的公平性】第一,高校应完善反腐败机制,以杜绝腐败现象在学生资助领域中的出现。
高校应落实财务分离原则,责任主体分明,设立完善的绩效评价机制,建立健全的内部管理制度,加强财务管理,确保资助资源的公正合理分配。
第二,高校应建立有效的防控机制,针对学生资助中的拒绝或滥发行为,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资助的窗口误差,实现资助的公平性分配。
综上所述,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是我国教育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应通过提高资助质量和效率、优化资助结构、提高资助的公平性等方面,有效实施学生资助工作,支持受资助学生及其家庭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目标。
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再思考
国家助学贷款 自 1 9 年开始 实施 以来 ,已有 6年的历 99 史。 在这 6年中, 国家助学贷款的政策也经历了多次的修 订, 特别是 20 0 3年发生大规模 的银行停贷现象后 ,国家予 2 0 04 年 出台了新 的国家助学贷款政策 :第一 , 财政贴息方式的改 变 。实行借款学生在校期 间的贷款利息全部 由财政补贴、毕
成为加剧贫富差距 的又一罪魁 祸首 。因此我们 国家有 义务,
施 能够有效地缓解这一矛盾 。 四 ,经办银行 实行招标方式 第
确定 。 改变 目 由国家指定商业银行 办理 国家助学贷款业务 前
的做法 , 实行 由政府按隶属关系委托 各省 国家助学贷款管理 中心 , 通过招投标方式确定国家助学贷款经办银行 。这一政
维普资讯
现 代 教 育 科 学
高 教 研 究
MO E NE U A 1 N S IN E D R D C T0 CE C
20 第 4 0 6年 期
国 家 助 学 贷 款 政 策 的 再 思 考
郑启 玮
[ - M
万
可
要]今年是我 国高等教育 国家助学贷款 真正意义上 实行的第七个年头, 管在这期 间 国家助 学贷 尽
款政策经历 了多次 改革 , 但是 其效果仍然不尽人意 , 这使我们不得 不重新 审视我 国的高等教 育 国家助学贷款 政策 。 本文从 国家助 学贷款 的性质入手 , 通过 分析 国家助学贷款所遇 到的困境 , 出国家助学贷款问题 的症 找 结所在 ,继而提 出解决 问题的基本策略。 [ 关键词] 国家助学贷款 商业性贷款 政策性贷款 教育公债 [ 作者简 介]郑启玮 ,华 中科技 大学教科 院 ( 湖北武汉
浅谈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问题及对策引言资助工作是高校学生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旨在通过各种形式的资金、物资、服务等方式,减轻学生经济负担,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业。
然而,在资助工作中,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探索对应的对策,以更好地服务广大学生,提升学生工作的质量。
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问题资金缺口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资金主要来自于政府拨款、社会捐赠等途径。
然而,在一些高校中,资金缺口较为严重,无法满足学生基本生活和学习所需。
这可能会导致一些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缺乏足够的资助,影响其学业和生活。
资助标准不足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资助标准与学校、地区、政策都有关系,不同的地区、政策、学校之间的标准有差异。
在一些地区和学校中,资助标准偏低,不能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
有的学校资助标准与当地物价水平相差较大,导致学生实际受益不足。
资助发放效率低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发放效率与学校的行政效率、办事效率密切相关。
由于一些学校的机构设置、体制机制等问题,学生资助工作的发放效率低下,甚至出现了资金拨付滞后、文书复杂等问题,导致部分学生无法及时得到资助。
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对策加大资金投入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资金缺口需要通过加大资金投入来解决。
政府、社会、学校都应该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确保学生资助工作的资金来源充足。
此外,还可以通过商业银行的贷款方式,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得到更多的帮助。
调整资助标准为了符合实际需要,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资助标准需要按照当地的物价和生活水平进行调整,确保学生得到足够的资助。
同时,建立科学、合理、透明的资助标准体系,让学生清晰地了解自己的资助标准,提高资助制度的公平性和透明度。
提高发放效率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发放效率需要多方面的努力。
学校应该优化机构设置和流程,尽量减少文书和审批环节,提高办事效率。
另外,可以将资助工作与学生信息化管理系统结合起来,实现资助信息的快速报送和处理,提高工作效率。
结论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解决资助工作中的问题和难点是学生工作的一个重要任务。
基于ERG理论的高校贫困生资助问题探究——以南宁师范大学本科生的相关统计数据为例
[收稿时间]2022-12-26[基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广西学生资助专项课题(2021ZJY1368);2022年南宁师范大学学生工作重点课题(2022XG01);2022年南宁师范大学学生工作重点课题(2022XG10)。
[作者简介]邓军彪(1967—),男,广西人,硕士,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March ,2023University Education[摘要]为了更好地保护贫困生的受教育权,我国逐步建立起较为完善的贫困生资助体系,为贫困生完成学业提供了经济支持。
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目前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重视经济扶助却难以从心理健康发展、技能提高等方面对贫困生给予足够的重视。
文章从ERG 理论出发,分析高校贫困生资助现状,找出资助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完善措施。
[关键词]高校贫困生;ERG 理论;贫困生资助[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437(2023)05-0017-04近年来,为了更好地支持贫困生(本文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各大高校都投入了较多人力物力来开展对贫困生的资助工作,国家也出台了相关政策来为高校资助贫困生提供保障,基本解决了贫困生吃饱穿暖和上学的问题。
但是,这不意味着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已相当完善,其实际工作仍然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制约了资助工作的进一步开展与育人功能的进一步发挥。
ERG 理论是由克雷顿•奥尔德弗(Clayton Alderfer )提出的一种人本主义需求理论,是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该理论重点关注需求层次理论中的三个核心需要即生存(existence )需要、相互关系(relatedness )需要、成长发展(growth )需要。
其中,生存需要主要指生理与安全等方面的需要;相互关系需要指个体需要与他人交往,是一种保持重要人际关系的需要;成长发展需要是个人为实现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而产生的需要。
关于新时期高校资助工作的思考
关于新时期高校资助工作的思考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了一个新时期。
在这个新时期,高校资助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思考。
在过去,高校资助工作主要是为了帮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但是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贫困学生的数量已经大大减少。
在新时期,高校资助工作的思考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高校资助工作应该更加注重培养人才。
在过去,高校资助工作主要是解决学生的经济问题,使他们能够顺利完成学业。
但是在新时期,高校资助工作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
高校应该通过资助工作,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帮助他们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
高校可以通过设立创新创业奖学金,资助学生参加创新创业活动,提高他们创业的能力和创新的意识。
高校资助工作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个人发展。
在过去,高校资助工作主要是为了解决学生的经济问题,提供生活费和学费等资助。
但是在新时期,高校资助工作应该全面考虑学生的各个方面需求,帮助他们实现个人发展。
高校可以根据学生的特长和兴趣,提供不同方向的资助。
对于有艺术天赋的学生,可以提供艺术类专项资助;对于有体育特长的学生,可以提供体育类专项资助。
通过这种方式,高校可以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发展自己的特长,实现个人梦想。
高校资助工作应该更加注重社会责任的履行。
在过去,高校资助工作主要是由政府来承担,高校只是负责执行。
但是在新时期,高校资助工作应该主动承担起社会责任。
高校可以与社会各界建立合作关系,共同为学生提供资助。
高校可以与企业合作,建立奖学金基金,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资助;高校还可以与社会组织合作,开展扶贫帮困活动,帮助需要资助的学生。
通过这种方式,高校可以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为学生提供更好的资助服务。
新时期高校资助工作需要进一步思考和改革。
高校应该更加注重培养人才,帮助学生发展创新创业能力;高校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个人发展,提供个性化的资助服务;高校还应该更加注重社会责任的履行,与社会各界共同为学生提供资助。
只有这样,高校资助工作才能与时俱进,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
资助育人特色主题班会
资助育人特色主题班会一、引言开展特色主题班会是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形式之一。
资助育人特色主题班会则是在传统的班会形式基础上,结合学校特色和社会实际,针对学生资助工作的相关内容,通过班会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提高学生对资助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和奉献精神。
本文将围绕如何开展资助育人特色主题班会展开探究。
二、资助育人特色主题班会的意义1.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
通过主题班会,让学生了解到社会对他们的关怀和支持。
在感受到别人的帮助后,学生会更加明白自己应该感恩他人的情感。
2.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
通过了解资助的方式和对象,学生会认识到社会上还有很多需要帮助的人群,从而在未来的生活中,可以主动去帮助他人。
3.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主题班会中,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使他们不仅关注自己的成长,也关注社会的发展。
4.增强班级凝聚力。
主题班会可以提高班级的团结和凝聚力。
在班会中,学生们可以共同讨论,互相倾听,增进彼此的理解和友谊,从而形成一个更加和谐的班级氛围。
三、资助育人特色主题班会的内容设计1.资助的形式和意义通过引导学生了解不同形式的资助,例如贷款、奖学金、助学金等,教育学生认识到资助的意义和重要性。
可以组织一些案例分析,让学生思考在类似的情况下,我们应该如何帮助他人。
2.讲述资助的故事可以邀请一些获得资助帮助的学生代表,分享他们的故事。
通过学生们亲身的经历,让其他学生更深刻地了解到资助对于他们的帮助和作用。
3.资助与感恩针对感恩教育,可以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感恩?我们应该如何感恩?通过学生的讨论,可以培养出他们对社会支持的感恩之心。
4.资助与奉献通过介绍资助的对象,例如贫困山区的学生、灾区的受灾群众等,鼓励学生在学习之余,参与到一些公益活动中,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5.资助与家庭教育通过谈论家庭教育对于学生成长的影响,引导学生明白资助不仅是社会的呵护,更是家庭的支持。
关于资助育人工作意见和建议
关于资助育人工作意见和建议资助育人工作意见和建议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教育和培养下一代的重视程度日益增加。
在这个背景下,资助育人工作成为了一项重要的任务和责任。
然而,如何进行有效的资助育人工作,确保每一个孩子都能够获得良好的教育资源和成长环境,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就资助育人工作提出一些建议和意见,以期能够对相关工作的开展有所启示和帮助。
一、定义资助育人工作的目标和理念在进行资助育人工作之前,首先需要明确工作的目标和理念。
资助育人工作的目标是培养健康、快乐、有创造力和责任感的新一代。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认知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等方面。
我们也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为他们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和实践机会。
二、提供全方位的资源支持为了实现资助育人的目标,我们需要提供全方位的资源支持。
我们应该保障学生的基本生活和学习条件,提供良好的校园环境和寄宿条件。
我们还应该提供高质量的教育资源,包括教材、教具、实验设备和图书馆等。
我们也应该建设和完善学校的教研团队,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教学服务。
我们还应该与社会各界合作,开展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发展机会。
三、制定科学的评价体系为了有效地评估和指导资助育人工作,我们需要制定科学的评价体系。
传统的评价方法主要注重学术成绩和考试成绩,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性发展。
我们应该推动评价体系的改革,从分数评价转向多元化评价。
除了考试成绩,我们还应该考察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
在评价过程中,应该注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和潜力发展,给予他们更多的肯定和鼓励。
四、加强家校合作家校合作是资助育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家长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支持者和参与者,他们应该积极参与学校的活动和决策。
为了加强家校合作,学校应该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交流,定期组织家长会和家访活动,使家长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和问题。
高校困难生资助工作的几点思考
高校困难生资助工作的几点思考随着科技快速发展,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高等教育已经成为许多年轻人实现梦想和追求个人发展的唯一途径。
然而,在高校生活中,有一些学生出现困难,他们由于各种原因无法负担高额学费和生活费用,令他们陷入了财务困境。
为了帮助这些困难生,高校设立了许多资助政策和措施,提供经济支持和鼓励,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
接下来,我将就高校困难生资助工作的几点思考进行探讨。
一、加强宣传很多高校现在已经设立了许多资助政策和措施,包括国家励志奖学金、助学贷款、勤工助学等等,但是一些困难生仍然不了解这些政策和措施。
因此,高校应该加强对这些政策和措施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困难生可以了解并参与到这些资助政策中来。
高校可以利用各种渠道加强宣传,如在校园内设置展板、宣传栏,张贴相关海报和宣传单,或通过校内电视广播、网络媒体等方式等。
还可以通过辅导员、教师、学生会等人员来主动向困难生提供咨询和信息,帮助他们了解并充分利用这些资助政策和措施。
二、加强识别和评选高校应该加强对困难生的识别和评选工作。
识别包括对学生的经济状况、家庭背景、学习成绩以及社会扶贫政策等方面的评估。
评选则是指根据识别基础来确定资助对象,对符合条件的学生进行资助,提供必要的经济支持和帮助。
为了加强识别和评选工作,高校可以设立专门的困难生管理与服务部门或工作组,负责对学生的经济状况和背景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
此外,高校也可以根据学生的诉求自主创新评选机制和方法,开展一定的公益活动和志愿服务,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提升自身素质和社会意识。
三、建立完善的资助体系为了更好地帮助困难生,高校应该建立完善的资助体系。
这个体系应该具备以下几点:1. 协调机制:学校各部门之间应该建立良好的信息传递与沟通机制,确保资助政策和措施落实到位,并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时发现和解决。
2. 资金保障:学校应该加强经费保障,按照符合条件的困难生的实际需求提供必要的经济资助,确保困难生圆满完成学业。
关于高校资助工作的几点思考与建议
关于高校资助工作的几点思考与建议
大学资助工作的不断改进和完善,对于支持有贫困状况的学生和调节社会教育不平等,对于培养适应当代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和提高教育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为了做好
大学资助工作,笔者认为有如下几点措施:
一、全面完善资助政策。
针对不同经济实力的学生,可以制定有针对性的资助政策,
从而更好的满足他们的申请需求,减轻其负担。
二、提升资助和补助服务水平。
加大不同形式的资助投入,增强学校的资助力度,更
好的帮助学生解决经济问题,并及时向学生反馈和指导等内容,让学生能有效的使用资助
金额。
三、建立警示机制和审核机制。
学校应该建立一套完善的警示机制,严格执行相关资
助规定,对超标申请和挂证申请等进行严格审核,以确保资助资金用于正当事业。
四、充分发挥校企协同作用。
大学应当和企业携手合作,运用企业资源和专业服务帮
助学生解答各类困难和探索发展道路,共同推动学校资助工作的发展和完善。
五、进一步拓宽合作领域。
为了更好的促进学校对贫困学生和低收入学生的支持,学
校可以和其他部门、行业、社会组织等建立合作关系,加大社会力量的参与度,有效拓宽
大学资助扶贫的领域。
六、完善相关制度和流程。
为了大幅提升资助事业的效率,学校应当完善申请程序和
审批流程,设立具备外部责任和内部协调两个方面的效果,结合企业和业务的实际需求,
同时强化审核环节的管理机制。
总之,进行大学资助工作,应当充分考虑到申请标准,审核和服务质量等问题,增强
学校资助能力,并不断完善资助政策,保障资助资金得到正确使用,有效帮助贫困和低收
入学生。
关于新时期高校资助工作的思考
关于新时期高校资助工作的思考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高校资助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新时期高校资助工作的思考涉及到提高资助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创新资助方式与手段、完善资助政策和机制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对这些方面进行分析和思考。
提高资助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是新时期高校资助工作的重要任务。
传统的资助方式主要依靠手工实施,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容易产生错误。
要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需要引入信息化技术,实现资助工作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通过建立统一的学生资助信息管理系统,可以更好地管理学生资助信息,提供精确的数据支持,快速、准确地完成各项工作。
创新资助方式与手段也是新时期高校资助工作的重要内容。
传统的资助方式主要通过发放奖学金和助学金来帮助经济困难学生,这种方式缺乏个性化和差异化的考虑,不能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要创新资助方式与手段,可以结合学生的学业成绩、综合素质和志愿活动等因素,设立奖助学金、勤工助学、减免学费和借贷助学等多种形式的资助方式,更好地促进学生成长发展。
完善资助政策和机制也是新时期高校资助工作的必然要求。
传统的资助政策和机制存在着资金分配不公、申请流程繁琐等问题,制约了资助工作的发展。
要完善资助政策和机制,可以制定统一的资助政策、明确的资助标准和权责分明的资助程序,建立高效的资助体系。
还应加大对资助工作的监督和评估力度,确保资助工作的公平性和公正性。
要加强高校资助工作的宣传和引导,提高学生的资助意识和能力。
传统上,学生资助工作主要由学校来推动,学生对资助工作了解较少,缺乏主动申请资助的意识。
要加强对资助政策和机制的宣传和解释,提醒学生关注资助工作,鼓励他们自觉申请各类资助,也要加强学生的资助教育和培养,提高他们的资助意识和能力,使他们成为自主、自信、自强的受助者。
高职院校资助育人工作面临的挑战及对策建议思考
高职院校资助育人工作面临的挑战及对策建议思考我国非常重视对经济困难学生的帮扶,通过经济资助帮助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促进学生成才,帮助困难学生实现人生梦想。
对学生的资助工作已经成为各类院校办学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资助政策也在不断完善。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国家对资助育人工作的重视,对学生的资助不再仅仅停留在经济资助和服务保障,将资助与育人紧密结合起来,更重视教育人、培养人的目标和成效。
资助育人工作需把握“一个目标”立德树人;抓住“一个核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两项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加强“三项教育”——励志教育、诚信教育、社会责任感教育。
建立完善的资助育人体系,提高资助育人成效,成为新时期各类院校资助工作的新发展、新方向,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资助育人工作不仅给经济困难学生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解决学生上学经费问题,让家庭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而且保证每个孩子有平等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是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公正的重要举措。
一、高职院校资助育人工作现状分析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很多经济困难学生来自农村地区,对家庭贫困的现状不愿意和别人多聊,很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和其他同学相处不够融洽,显得有些不合群,符合资助条件却因为胆怯或者自卑不敢申请;有的学生消费观念超前,在学校里花钱大手大脚,完全看不出家庭经济状况不好,却也能领到学校资助;高职学生年龄相对高校来说小一些,心智成熟度也稍差,对事物的理解不够深入,造成部分学生对学校的奖助学金或助学贷款不够珍惜,不懂得感恩社会,对别人的帮助认为是理所当然的。
从受助学生的各种表现可以看出高职院校资助育人工作还存在欠缺,并不是给受助学生发放了物质奖励或补助就完成了资助育人工作的全部内容,亟待将资助和育人紧密结合起来,从更深层次开展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实现资助育人目标。
(一)缺乏量化标准,对受助学生诚信问题缺乏监管措施。
开展资助育人工作的前提是有科学的评定标准和具体的评定流程。
高校学生资助制度实施效果、问题与对策
区域治理WISDOM EXCHANGE 高校学生资助制度实施效果、问题与对策*安徽大学 余梦洁,曹洋,黄凯昕,李千摘要:本文拟运用成本-收益分析和比较制度分析,从经济学的角度探析教育资助相关理论,通过与国外相关制度的对比,讨论我国高校学生资助制度的政策绩效、实施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应对策略。
关键词:大学生资助制度;高等教育;精准扶贫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595(2020)37-0199-0003随着高校不断扩招,高等教育不断普及化和大众化。
由于我国的经济发展和收入水平存在地区差异性,我国逐步建立与完善了以政府为主体的“奖、贷、勤、补、免”为一体的多元混合型高校学生经济资助政策体系。
教育部2019年发布的《中国学生资助发展报告》显示各类资助已经覆盖了4800余万人次的在学高校学生。
总量数字和平均水平的不断上升并不意味着问题的全面解决。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健全学生资助制度”,健全制度的关键在于从粗放型转向精准型。
精准度不够导致了目前高校学生资助制度存在一个识别问题和两个结构问题:从识别上看,由于信息不对称,资助对象的认定不够精准,导致资源错配;从结构上看,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比例结构不够精准,导致无法确定社会的最优资助水平;各类资助的比例结构不够精准,导致无法有效调动各方积极性。
一、文献综述现有研究大致围绕三个方向探讨高校学生资助政策。
一是资助政策的理论依据,即为什么要对高校学生进行资助,二是不同国家资助制度的比较,三是资助制度的实际效果。
(一)资助政策的理论依据根据人力资本理论(贝克尔,2007),高等教育是个人进行的一项投资。
由于这项投资往往能带来较高的投资回报(Card,2001),所以对大多数人而言,接受高等教育是一种合理的选择。
同时,高等教育又是一种具有正外部性的产品:接受高等教育的人不但能提高自己的劳动生产力,也会提高工作同伴的生产效率(Moretti,2004)。
关于新时期高校资助工作的思考
关于新时期高校资助工作的思考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变革,高校资助工作也应该顺应时代的潮流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
在新时期,高校资助工作的思考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个性化定制资助体系在资助工作中,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需求和困难,需要制定个性化的资助计划来帮助他们。
这需要高校建立健全的资助评估机制,对学生的资助需求进行评估和识别,为其提供符合实际情况和需求的资助计划,同时还要为他们提供职业规划和发展的指导。
二、提高助学品质助学中,与学生的交流沟通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这需要高校加强对资助工作人员的培训和管理,促进资助工作人员的素质提升,并且完善助学服务设施,为学生提供更舒适、更便利的资助服务,从而提高助学品质。
三、灵活运用资金资金是高校资助工作的核心,而如何有效而灵活地使用资金,最大限度地发挥资助的效益,是高校资助工作的一个重要目标。
高校应该建立科学的资金使用和监管机制,增加资助经费的来源,把资金集中投入到最需要资助的学生身上,同时也应该积极开展社会募捐活动,动员社会力量共同关注助学事业,形成社会的共同助学氛围。
四、完善资助政策资助政策是高校资助工作的基础,是落实“应助则助,合理求助”的理念的具体实践。
高校应该完善多元化的资助政策,制定更加具体、可操作的实施标准和手册,建立学生资助信息公开制度,加强资助政策的宣传和普及,使更多有需要的学生能够获得资助,让资助的金种子在需要的地方生长开花,实现资助的良性循环。
五、加强大学生们的担当高校资助工作的发展,离不开大学生自身的进一步发展。
因此,高校应该加强对大学生的教育和引导,提高他们的自我管理和责任心,增强大学生们的大局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让大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成为社会发展的积极力量。
总之,高校资助工作是一项重要的社会责任,为更多有需要的学生提供支持和援助,帮助他们完成自己的发展和梦想。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高校资助工作也应该不断适应时代变革,不断完善和改进,为更多的学生提供更好的资助服务。
关于新时期高校资助工作的思考
关于新时期高校资助工作的思考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资助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新时期高校资助工作需要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如何更好地界定资助对象。
新时期,高校资助工作需要更加精准地定位资助对象,使得每一分资助资源都能落实到最需要的学生身上。
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应当加大资助力度,确保他们能够顺利完成学业;对于特殊困难学生,如孤儿、残疾学生等,更应给予特殊的资助政策和措施,确保他们能够平等接受教育;还需要关注其他困难学生的资助问题,如家庭经济一般但努力上进的学生、学习成绩优秀但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等,都应给予适当的资助支持。
如何落实好整体与个别相结合的资助模式。
在新时期,高校资助工作需要更加注重全面发展的目标,既要关注学生的经济问题,也要关注他们的成长和发展问题。
高校资助工作应该从多个维度入手,既提供经济资助,又提供学习资助、心理资助和素质提升资助等。
只有综合考虑学生的多方面需求,才能真正帮助他们实现全面发展。
如何做好资助政策的宣传和落实。
新时期高校资助工作需要加强对学生和家长的资助政策宣传,增加透明度和公平性。
学生和家长应该清楚了解到,高校资助政策的实施是公正的,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评估和定级,并给予相应的资助帮助。
高校也要做好资助政策执行的工作,确保政策以及相关流程的透明性和公正性,杜绝资助资源的滥用和浪费。
如何积极拓宽资助渠道。
高校资助工作需要积极拓宽资金来源和筹措渠道,寻找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资助工作。
可以通过与企业、社会组织、爱心人士等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还可以通过开展募捐活动、设立奖学金、开展公益项目等方式,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到高校资助工作中来。
还可以通过优化资助管理体制和流程,提高资助效率和精确度,确保每一分资助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新时期高校资助工作需要将资助对象界定更加精准,落实整体与个别相结合的资助模式,加强资助政策的宣传和落实,积极拓宽资助渠道。
只有如此,才能更好地支持学生的发展,提高高等教育的公平性和质量。
关于新时期高校资助工作的思考
关于新时期高校资助工作的思考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高校资助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作为高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资助工作既关系到学生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高校的发展和形象。
本文将从新时期高校资助工作的现状与问题、思考与建议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期为高校资助工作的改善和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路和建议。
一、现状与问题当前,我国高校资助工作面临着一些突出的问题。
部分高校的资助政策存在不够明晰、公平的问题,导致一些有需要的学生难以得到资助,而一些不符合条件的学生却可以获得资助。
一些高校在资助标准设置上存在着不够科学、合理的问题,导致部分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无法得到足够的资助。
一些高校在资助手续方面存在繁琐、复杂的问题,导致有需要的学生无法及时、顺利地享受到资助。
一些高校在资助管理和监督方面存在着不够规范、透明的问题,导致资助资金的使用和分配存在一些不正当和不合理的情况。
以上问题的存在,使得我国高校资助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未能够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和效果,也给学生和家庭带来了一些不必要的困扰和压力。
我们有必要对新时期高校资助工作进行重新思考和调整,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要,增强高校的社会责任感,促进我国高校资助工作的改善和发展。
二、思考与建议为了进一步完善新时期高校资助工作,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与建议。
1. 完善资助政策高校需要进一步完善资助政策,明确资助对象、资助标准、资助程序等,确保资助政策的公平、透明和可操作性。
高校还可以加强对资助对象的分级分类管理,综合考虑学生家庭经济情况、学业成绩和社会实践等因素,科学、合理地确定资助对象和资助标准,确保每一个有需要的学生都能够得到应有的资助。
2. 简化资助手续高校需要简化资助手续,减少不必要的繁文缛节,提高资助的及时性和便捷性。
可以通过优化资助申请流程、简化资助手续等途径,为学生提供更加便捷、快速的资助服务。
高校还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资助信息管理系统,实现资助申请、审核和发放的电子化、智能化,提高资助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浅谈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问题及对策【摘要】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是当前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问题。
本文从问题意识出发,探讨了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对学生资助政策进行了调查,并指出学生自身问题导致了资助难度加大。
然后提出了建立完善的资助制度的对策,强调了加强学生资助工作的重要性。
最后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总结了当前学生资助工作的现状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是为了保障贫困学生的教育权益,建立完善的资助制度是解决资助难题的关键。
加强学生资助工作,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和发展机会,是当前教育领域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高校学生资助工作、问题意识、对策、资助政策、学生自身问题、资助难度、完善的制度、加强工作重要性、未来发展方向、总结与展望。
1. 引言1.1 背景介绍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是高校教育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大学生的经济负担越来越重,很多家庭难以承担大学生的学费、住宿费及生活费用,因此学生资助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近年来,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当前的资助政策并不完善,有些学生因为各种原因无法获得资助。
学生自身也存在诸多问题,比如部分学生不懂得如何正确利用资助金,导致浪费。
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制度不够健全,导致一些帮助需要的学生无法获得及时资助。
我们需要对高校学生资助工作进行重新审视,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应当加强对学生资助政策的调查,及时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确保资助金发放到真正需要帮助的学生手中。
学校也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引导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资助意识,合理利用资助金。
建立完善的资助制度也是解决当前问题的关键。
高校可以通过建立资助评估机制,确保资助对象的真实性,同时也要加强对资助金使用情况的监督,防止出现浪费行为。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障学生的学习生活,促进高校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1.2 问题意识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高等教育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学生需要通过各种途径获取资助来完成他们的学业。
关于新时期高校资助工作的思考
关于新时期高校资助工作的思考在新时期的高校资助工作中,应当加强对学生的关爱和支持,提高高校资助的效能和公开度。
我认为在资助工作中应该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同学生有不同的资助需求,需要给予个性化的资助。
我们应该尊重学生的差异,关注学生的实际困难,制定出合理的资助政策,让每个有需要的学生都能够得到帮助。
我们应该注重预防措施,加强对贫困学生的帮扶。
要提前发现并解决困扰学生的问题,让学生在困难来临之前就能够得到资助和关怀。
我们应该加强资助工作的公开度和透明度,做到公正、公平、公开。
学生和社会应该清楚资助的具体政策和资助标准,不让资助工作产生任何猜疑和争议。
在高校资助工作中,我们应该广泛征求学生的意见和建议,让学生参与到资助的决策和管理中来。
学生是资助的主体,他们对自己的需求和困难最为清楚,所以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应该得到重视和采纳。
在资助政策的制定过程中,我们应该组织学生代表参与讨论和决策,让学生的声音能够被听到。
我们还可以通过开展学生问卷调查、座谈会等形式,征集学生对资助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完善资助制度。
在高校资助工作中,我们应该注重动态管理和评估。
资助不是一次性的,而是长期的,需要进行动态的跟踪管理和评估。
我们应该建立健全资助管理信息系统,实时掌握学生的资助情况和需求变化,及时进行调整和优化。
我们还可以通过定期的调研和评估,了解学生对资助工作的评价和意见,进一步改进我们的工作。
在高校资助工作中,我们应该注重公益性和社会责任。
高校资助工作不仅仅是为了解决学生的经济困难,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成为社会有用之人。
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参与公益活动,提升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我们还应该加强与社会各界的互动和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平台,让他们学以致用,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策略思考【摘要】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是学生事务管理与服务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对现行高校资助政策与体系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方法与建议。
【关键词】高校;贫困学生;助学工作;资助自从我国高等院校实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和扩招政策以来,大学在校生规模与年俱增,贫困学生的数量随之水涨船高并已成为高校中普遍存在的特殊群体。
根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占在校生总数的20%-24%,其中,家庭经济特别困难学生占在校生总数的7%-9%。
解决好贫困生问题、帮助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成为学生事务管理与服务工作中的首要之务。
一、贫困生问题的产生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实行缴费上大学、扩大招生两项项体制改革,上大学由国家负担大部分学费和生活费用的历史终结,高等教育成本开始主要由学生本人和家庭负担,这些新政策加速了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水平,但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城乡二元经济发展方式明显、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显脆著弱,等相一当些部状分况家[1庭],还家存庭在经着济收不入富低裕、成生为活贫困困难生、问抵题灾产抗生灾的能力引线与直接原因。
国家实行高等教育成本分担制改革,用以解决教育资源与政府投入的不足,高等教育大部分费用由学生和家庭承担,学生和家庭的教育负担加重,贫困生问题日益突出,并成为国家、社会关注的焦点。
因此,加大教育体制改革与政府经费投入是解决贫困学生问题的根本与关键,当然更需要的是政府、社会各界以及高校的共同努力。
国家对教育资助的经费投入严重不足是导致贫困生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
二、现行学生资助制度的演变过程早在建国初期,就有对全国大中专院校在校学生的资助政策。
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曾于1952年夏季颁布实施《关于调整全国高等学校及中等学校学生人民助学金的通知》,其实质是在学的“费免伙除食的和基其础他上生实活行困人难民”助 [ 2学]。
金这制一,目时的期是,为全了国补高贴校贫学困生学与生中等学校学生的学费、生活费主要由国家供给,当时不普遍存在因为负担不起学杂费和生活费而上不起学的问题。
1978年冬季恢复高考后,由于受高等院校招生规模的限制以及对人才的迫切需求,高校继续实行学费减免与伙食补贴。
1980年始,全国部分高校试行收费制。
自1983年开始调整“学费免除加人民助学金”政策,教育部于当年7月11日颁发《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学生人民助学金暂行办法》和《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学生人民奖学金试行办法》,从中可以看出,人民助学金演变为人民助学金加人民奖学金,这是对前一时期“免学费加人民助益学学”金金的为制主一”体种的的修大大正学学[ 3生生],资资标助助志政政着策策中过开国多始高关施校注行收“[2费公]制,平度这”下就而以是较奖我少学们考金常虑和“说效助的旧资助政策的开端。
1997年以来,随着高校收费制度的改革与扩招政策的实行,学费免除的情况越来越少,学生缴费额度和范围扩大,生活补贴、伙食补贴也在不断下调,“缴费上大学”的导向作用越来越明显。
虽然当时的缴费政策主要集中在委托生、自费生和一些新建高校中试行,范围小、人数少、标准低,并未大规模实行,然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人数占在校生的比例却在不断增高,贫困生问题产生,就是在这一时期贫困学生资助问题成为理论性热点研究问题。
2007年5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式见多》元,化确综立合了资“助奖体、系贷,、即勤通、常助我、们补所、说免的”新和资绿助色政通策道[4等]。
多贷形,即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的学生贷款制度,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国家助学贷款,另一种是生源地贷款。
奖,即以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为主的奖励制度。
勤,指勤工助学制度。
补,包括临时困难补贴和特殊困难补贴在内的补助制度。
免,即减免学费制度。
三、新资助政策下学生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分析随着中国特色高等教育事业的日臻发展,大学入学率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获得了高等教育的机会,登上了高等教育的客船,中国的高等教育迈入到一个大众化教育的发展时期,学生资助制度与体系建设得到初步完善。
近几年来,我国高校通过不断的摸索与实践,已建立起多维度立体化多渠道的高校学生资助体系,对贫困生资助工作形成了一定的历史经验与积累。
从本校实际来看,在资助贫困学生的过程中,主要问题仍集中在贫困生认定上。
贫困生认定过于程式化毛泽东同志曾经讲过一句经典名言: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在贫困生评定工作中,一线具体负责的辅导员老师完全按程式走,没有做深入细致地调查,缺少对殊情况的辨析处理与大统筹下具体问题对口解决的处置。
贫困生认定没有客观标准贫困学生的定性是指在读期间无力支付教育费用或支付较为困难的学生。
这个定性很模糊,对资助工作的指导性与可操作性不够。
[5]由于缺少形象、直观的量化和评估指标,难以比照是否客观、合理、全面、准确,造成家庭困难学生认定标准难以标化。
贫困生认定人为影响因素多首先,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中,生源地民政部门盖章的《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是必不可少的证明材料之一可。
信由度于、缺真少实对性当越地来民越政受部到门质约疑束。
、[监6]督那与些问相责对机富制裕,的其学公生信通力过、一张贫困证明,也能获得“天下掉下的馅饼”,“免费午餐”人人出争现相教育食之资的助现资象源屡被见恶不意鲜挤。
占不、贫抢困夺的的装怪贫象困。
、[要7]贫有困些、地争方贫国困家,的教育资助金成为一些有关系有背景人群的独享资源,这些给高校的贫困生认定工作带来困难和干扰。
其次,在界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划分贫困等级的时候,往往只凭学生的口头表述或者一线从事资助工作的辅导员老师的“观人法”、“经验论”来判定,造成有些不贫困(假伪贫困)学生用眼泪博得同情,用伪装骗取金钱。
四、高校贫困生资助的策略思考高校贫困生问题作为伴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而出现的一个重大社会问题,它的解决应依靠政府、社会和学校的共同努力。
[8] (一)建立健全科学合理地资助体系高校是助学工作的主体和承载者,有责任、有义务完善学生资助工作制度和体系,健全科学、合理地认定机制。
高校要公平、公正、全面、准确、客观地界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确定助学政策的目标群体,制定一个相对客观的、科学的贫困学生界定标准,是学生资助工作中紧要的任务。
如何界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学生资助工作中的首要因素和关键所在。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生的认定程序是否科学、规范、合理、可操作,直接关系到教育的公平、公正和平等,关系到大学校园以及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1、受助标准的建立高校应以全校学生平均消费水平为基线,确定贫困家庭学生评定标准,这个基准要比以学校所在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为标准更为客观、合理。
评定标准可分为一般困难、比较困难、特别困难。
高校还应制定出一整套科学、系统、完善的困难家庭学生量化指标体系。
例如,贫困学生的基本家庭信息、生源地域归属、家庭成员结构、成员身体健康状况、家庭经济状况(包括家庭总人口数、家庭人均年收入、人均年消费、负债情况)等多个参数均可成为这个量化评估体系的组成部分。
最终确定贫困程度、困难等级,予以分类资助。
2、健全认定机制2.1认定材料齐全高校对贫困生的认定主要采取的是生源地认定和高校自身认定的方式。
生源地认定主要是由生源地民政部门出具家庭经济困难证明,高校自身认定是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通过班级、学院(系)、学校层层遴选,确定贫困受助学生。
申请认定家庭经济困难的新生和在校生填写《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并持该表到生源地所在乡镇或街道办事处民政部门盖公章,以证明其贫困情况。
已被学校认定为贫困家庭学生再次申请认定的时候,如家庭经济情况无明显变化,只需提交《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表》即可,不再需要提交情况调查表。
2.2规范认定程序班级成立由班级干部、贫困学生代表、非贫困学生代表组成的班级认定评议小组进行民主评议,择优推出本班困难学生。
二级学院(系)成立以分管学生工作院领导为组长、全体辅导员参加的认定工作组,对申请学生进行认定,确定贫困程度与贫困等级。
学院初步认定结束后,上报学校学生工作资助领导小组(学工处或学校大学生资助中心)审核批准,最后公示10-15日。
程序大致可简略归纳如下:①学生本人申请②班级民主评议③学院认定④高校审核⑤公示结果3、建立合理地资助指标分配体系目前,通行的数额指标分配是按在校学生人数,国家、省区、学校均以人头为指标分配资助额度和标准。
首先,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地域广大的多民族大国,区域之间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平衡性突出,支付多少教育费用能够维持贫困学生的基本学习与生活,并不是统一的。
再者,社会和不同个体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性也很突出,学生的家庭情况也存在迥异。
高校划定的人均月收入标准或月支付标准不一定与不同生源地学生相适应,东部富裕发达一点,西部贫穷落后一点,东部地区超过了这个标准,但却是贫困的。
因此,合理分配资助指标既符合国情又十分必要。
其次,不同学科、专业之间的消费水平与学习费用也不“千遍一律”,教育资助资源应向艺术类、师范类、农林类等特殊学科专业贫困生倾斜。
例如,一般情况下,艺术类专业贫困学生会超过全校学生平均消费水平。
众所周知,艺术类学生的学习成本要远远高于普通类学生,主要表现在学杂费高、耗材多、价格贵、教育费用高。
据有关统计,艺术类学生在校四年的花费是普通类学生的3到4倍。
因此,对于特殊学科专业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要坚决破除机械式按人头均匀分配,他们在教育资助经费中的人数和占比应该有所增加和提高。
最后,对于烈士子女、孤残学生、罹患重大疾病学生、家庭成员患有重大疾病、家庭遭遇突发事件自然灾害等弱势群体、特殊群体,除加大资助幅度和资助力度外,还应当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分类资助。
(二)发挥勤工助学的引导机制勤工助学也可称为勤工俭学。
它分为校内勤工俭学和校外勤工俭学,勤工助学活动应当以校内为主。
校内勤工助学是指学生在学校职能部门的组织指导下,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参加助教、助管、助研、党团委助理团、图书馆、实验室、后勤服务等各项劳动获得合法报酬用以补贴学业的实践活动。
免费资助对于困难家庭学生来说,纯属“天下掉下的馅饼”,不劳而获的不良心理容易在他们中间滋生、蔓延,最后甚至演变为“等靠要”,丧失了自我,国家教育资助的育人功能难以实现。
高校开展多渠道多形式的勤工助学活动,是解决贫困生问题的有效途径,也是贫困家庭学生自救自助、扶贫扶志的良径。
一方面,单一式的无偿助学要在助学经费中降低比重,提高勤工助学在资助金额中的比重,提高勤工助学小时工资标准。
实现用于学生奖助学金的事业经费在总金额不变的前提下,有力度地向勤工助学转移。
另一方面,校内的相关部门要多、广、宽地设置勤工助学岗位,增加聘用学生数量,让更多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有机会有渠道参加勤工助学,破除不劳而获、恶意欺骗、“等、靠、要”不健康思想观念,实现无偿资助向有偿资助理念的转变,因为需要付出劳动,那些不贫困、假贫困、伪贫困的学生往往会退出贫困申请,有效地杜绝要贫困、争贫困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