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势能和电势 说课稿 教案
电势能和电势 说课稿 教案
![电势能和电势 说课稿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0aa00eec77da26925c5b0ba.png)
(3).电场力做功的计算方法(A)、用WAB=FLABcos θ求电场力的功,仅适用于 匀强 电场。
(B)、用WAB=qUAB 求电场力的功,适用于 任何 电场。
(C)、用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的关系WAB=-ΔEp 来计算。
二、电势差1.定义电荷q 从电场中一点A 移动到另一点B 时,电场力做的功WAB 与电荷量q的 比值 叫AB 两点的电势差,用UAB 表示。
三、电势 等势面(顺着电场线方向电势降低)2、.等势面:电场中电势相等的点构成的面叫等势面。
(1)等势面一定与电场线垂直且从高电势指向低电势(2)在同一等势面上移动电荷电场力 不做功 。
二、典例分析(1).电势高低及电势能大小的比较方法例1 如图所示,P 、Q 是两个电荷量相等的异种电荷,在其电场中有a 、b 、c 三点在一条直线上,平行于P 、Q 的连线,b 在P 、Q 连线的中垂线上,ab=bc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 A .φa >φb >φc2、UAB= ABW q =φA -φB,(带符号算)1.电势: (描述电场能的性质,由电场本身决定,与q 无关) q EP =ϕB.φa>φc>φbC.Fa>Fb>FcD.Fb>Fa>Fc例2、如图所示,电场中有A、B两点,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C)。
A.电势φA>φB,场强EA>EBB.电势φA>φB,场强EA<EBC.将正电荷从A点移动到B点电场力做正功D.将负电荷分别放在A、B两点时具有的电势能EpA>EpB归纳要点1.比较电势高低的几种方法(1)利用电场线比较:沿电场线方向,电势越来越低;电场线由电势高的等势面指向电势低的等势面。
(2)利用电势差比较:要比较A、B两点电势的高低,可先判断出UAB 的正负,再由UAB=φA-φB比较φA、φB的大小。
若UAB>0,则φA>φB;若UAB<0,则φA<φB。
2.电势能大小的比较方法(1)根据电场力做功比较:不论是正电荷还是负电荷,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就减少;电场力做负功,电势能就增加。
《电势能和电势》教学案
![《电势能和电势》教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eee442a7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24.png)
《电势能和电势》教学案课标核心素养要求 知道电荷在电场中具有电势能,了解电势能、电势的含义学习目标 1.知道静电力做功的特点,掌握静电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的关系.2.理解电势能、电势的概念,知道参考点的选取原则. 学习重点电势能、电势概念学习过程【阅读比较】【合作学习·难点探究】任务一、理解电势能概念 结论:1、:处在电场中的电荷也和处在重力场中的物体一样,具有势能,称为电势能,电势能通过电场力做功实行转化 拓展:2、静电力做的功等于电势能的减少量,W AB =E p A -E p B 。
⎩⎪⎨⎪⎧ 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少;电场力做负功,电势能增加。
3、若求某点电势能,需规定零势能点,一般规定离场源电荷无限远处或大地表面为零势能点,电势能具有相对性和系统性电荷在A 点的电势能就等于将电荷从A 点推到无限远处电场力所做的功:E p A =W A 无限远。
注意:电荷有正负,电势能比重力势能更复杂一些【例1】关于在电场中移动电荷与电势能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电荷沿电场线方向移动,电势能一定增加 B .电荷沿电场力方向移动,电势能一定增加 C .电荷逆电场力方向移动,电势能一定增加 D .电荷沿垂直于电场线方向移动,电势能一定不变【例2】将带电荷量为6×10-6C的负电荷从电场中的A点移到B点,克服静电力做了3×10-5 J的功,再从B移到C,静电力做了1.2×10-5 J的功,则:(1)该电荷从A移到B,再从B移到C的过程中,电势能共改变了多少?(2)如果规定A点的电势能为零,则该电荷在B点和C点的电势能分别为多少?(3)若规定B点的电势能为零,则该电荷在A点和C点的电势能分别为多少?任务二、理解电势的概念1、【阅读比较】2、总结:电场中每一点都有高度,叫做电势,是电场特征(1)定义式:φ=E pq,电势是描述电场性质的物理量,由电场本身决定,与放入电场中的电荷无关(2)单位:国际单位制中,电势的单位是伏(特),符号是V ,(3).特点:相对性:电场中各点电势的大小,与所选取的零电势的位置有关,一般情况下取离场源电荷无限远或大地为零电势位置。
电势能和电势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电势能和电势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e078c2b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d9.png)
电势能和电势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理解电势能的概念及其与电荷、电势差的关系。
2. 掌握电势的定义及其计算方法。
3. 能够应用电势能和电势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电势能的概念及其与电荷、电势差的关系。
2. 电势的定义及其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1. 电势能与电势差的区别和联系。
2. 应用电势能和电势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教学素材或实例。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通过引入实例,如静电力做功、电池等,引发学生对电势能和电势的兴趣。
2. 提问:什么是电势能?电势是什么?它们有什么关系?二、电势能的概念(10分钟)1. 介绍电势能的定义:电荷在电场中由于位置的改变而具有的能量。
2. 解释电势能与电荷、电势差的关系:电势能取决于电荷的大小和电势差的大小。
3. 举例说明电势能的计算方法:正电荷在电势高处具有较大的电势能,负电荷在电势低处具有较大的电势能。
三、电势的定义(10分钟)1. 介绍电势的定义:单位正电荷在电场中所具有的能量。
2. 解释电势的计算方法:电势差除以电荷的大小。
3. 举例说明电势的计算方法:电势差等于电场力做功与电荷的比值。
四、电势能与电势的关系(10分钟)1. 解释电势能与电势的关系:电势能是电势的积分,即电势能等于电势乘以电荷的大小。
2. 举例说明电势能与电势的关系:电势能与电势差成正比,与电荷的大小成正比。
五、应用实例(10分钟)1. 通过实例,如电池、电场中的电荷等,引导学生应用电势能和电势的概念解决问题。
2. 提问:如何计算电池中的电势能?如何计算电场中的电势?教学评价:1.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电势能和电势概念的理解。
2. 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对电势能和电势的计算方法的掌握。
3. 课堂讨论: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分享学习心得,促进学生对电势能和电势的理解。
六、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的变化(10分钟)1. 介绍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的关系:电场力做正功时,电势能减小;电场力做负功时,电势能增加。
电势能和电势教案
![电势能和电势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6beaed4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1b.png)
电势能和电势教案电势能和电势教案第 1 篇一、教学名称:留意安全用电。
二、教学目标:1、了解电的用途,知道安全用电不会发生危急。
2、通过辨析教学,了解安全运用电器的基础知识。
3、加强自我爱护意识。
三、教学预备:1、幼儿用书人手一册。
2、电线一段、插座一个、"电'的标识一个。
四、教学过程:1、在老师提问的基础上,初步了解电器的用途:〔1〕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电器产品,你知道哪些电器呢?它们有什么作用?〔2〕这些电器给我们生活带来了很多的方便,但是这些电器要工作,都离不开什么呢?〔3〕你知道电从哪里来?〔发电站〕〔4〕老师小结:电给我们人类带来了很多方便,我们的生活再也离不开它了。
它是我们的好伙伴,但这位电伙伴有时候也会发脾气伤人的。
2、出示电线,向幼儿介绍有关知识。
〔1〕这是什么?你在哪里见过?认真看看里面和外面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2〕老师介绍:这是电线,里面是铜线,会导电。
外面是塑料,包裹着铜线,是爱护层,我们抓在手里没有电。
但是塑料坏了,我们就会遇到电,发生危急。
3、组织幼儿争论:〔1〕假如你们家的电线破了,怎么办?〔用专用胶布包裹〕〔2〕假如你看见电线断落在路上,应当怎么办?〔绕过去〕4、出示插座,向幼儿介绍有关知识。
〔1〕这是什么?它有什么用?〔2〕老师介绍:这是插座,里面有铜丝或铜片,可以导电,外面是塑料做的盒子,是爱护层。
假如将手伸进去,就会遇到铜片,电就会传到人的身上,发生危急。
除了人和铜会导电,水也会导电,所以小伙伴不能用潮湿的手接电源。
〔3〕出示"电'的标识,让幼儿认识,并知道看见"电'的标识就要提高警惕,留意安全。
5、引导幼儿观测幼儿用书,看图说说:图片上的小伙伴在做什么?他们这样做对吗?使幼儿知道简约的安全用电常识,学会爱护自己。
教学前给幼儿看各种家用电器的图片,激发他们的爱好。
在安全用电环节上,请孩子们再看运用电器正确与错误的录像,知道安全用电的重要性。
电势能和电势说课稿
![电势能和电势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e94840142b160b4e767fcf74.png)
电势能和电势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选修3-1课程标准:(这部分不念可以看一下)(1)了解静电现象及其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用原子结构和电荷守恒的知识分析静电现象。
例1 了解存在可燃气体的环境中防止静电常采用的措施。
(2)知道点电荷,体会科学研究中的理想模型方法。
知道两个点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
通过静电力与万有引力的对比,体会自然规律的多样性与统一性。
(3)了解静电场,初步了解场是物质存在的形式之一。
理解电场强度。
会用电场线描述电场。
(4)知道电势能、电势,理解电势差。
了解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
例2 分析物理学中常把无穷远处和大地作为电势零点的道理。
例3 观察静电偏转,了解阴极射线管的构造,讨论它的工作原理。
(5)观察常见电容器的构造,了解电容器的电容。
举例说明电容器在技术中的应用。
例4 使用闪光灯照相。
查阅资料,了解电容器在照相机闪光灯中的作用。
2.课程标准:《电势能和电势》这节是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1第一章第4节的内容。
(课程标准要求为)知道电势能、电势,理解电势差。
了解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
例2 分析物理学中常把无穷远处和大地作为电势零点的道理。
3.课程联系电势能和电势是电磁学开篇章节静电场中的重要内容,开始将能量纳入电场中。
同时本节课是在学生已了解静电场、电场强度、电场线,并能运用库伦定律求解电场力、电场强度的定义式计算电场强度的基础上,讲解静电场力做功的特点,并由此引入电势能、电势、等势面等概念。
对它的学习是对以前能量知识的升华和巩固,同时也对以后电势差的学习有着深厚的影响。
4.教学目标:①知识与技能:理解静电力做功的特点,知道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的关系。
明白电势的含义,知道电势是描述电场能的性质的物理量。
明确电势能、电势、静电力的功三者之间的关系。
了解电势与电场线的关系,了解等势面的意义及与电场线的关系。
②过程与方法:通过与前面知识的结合,运用类比的方法,让学生理解电势能与静电力做的功的关系,从而更好的了解电势能和电势的概念。
电势能和电势教案
![电势能和电势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c9d6437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d5.png)
电势能和电势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电势能的概念和定义。
2. 掌握电势能的计算公式。
3. 理解电势的概念和定义。
4. 掌握电势的计算公式。
5. 掌握电势能与电势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1. 电势能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电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3. 电势能与电势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一)电势能的概念和计算方法1. 通过实验引入电势能的概念,让学生体会电势能的存在和变化。
2. 介绍电势能的定义:电势能是带电对象由于位置、形状或者电场的存在而具有的能量。
3. 讲解电势能的计算公式:电势能 U = qV,其中 U表示电势能,q表示电荷量,V表示电势。
4. 通过例题演示电势能的计算方法,让学生熟练掌握公式的使用。
(二)电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1. 引入电势的概念,让学生了解电势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2. 介绍电势的定义:电势是单位正电荷在某一点所具有的电势能。
3. 讲解电势的计算公式:电势 V = kQ/r,其中 V表示电势,k表示库仑常数,Q表示电荷量,r表示距离。
4. 通过例题演示电势的计算方法,让学生掌握公式的使用。
(三)电势能与电势之间的关系1. 引导学生思考电势与电势能之间的关系。
2. 讲解电势能与电势的关系:电场中,两点A、B之间的电势能差等于单位正电荷从A点转移到B点时电势能的变化,即∆U = q∆V。
3. 通过例题演示电势能与电势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加深理解。
四、教学总结1. 总结电势能和电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强调电势能与电势之间的关系。
3. 鼓励学生多进行实践操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五、课堂练习1. 问题一:一个电量为q的点电荷在电场中从A点移动到B 点,如果两点间的电势差为ΔV,那么电势能的变化量是多少?答案:ΔU = qΔV。
2. 问题二:一个电量为2μC的点电荷在电场中受力5N,它的电势能是多少?答案:根据电势能的定义 U = qV,可得 V = U/q = (5/2)N/C。
《第十章 1 电势能和电势》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第十章 1 电势能和电势》教学设计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3dbd3a18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a8.png)
《电势能和电势》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电势能和电势的观点,掌握它们之间的干系。
2. 能够根据电势能的观点分析带电体在电场中受到的作用力。
3. 理解电势能的变化与电场力做功的干系。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电势能和电势的观点及其干系。
2. 教学难点:如何根据电势能的观点分析带电体在电场中的受力情况,理解电势能的变化与电场力做功的干系。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用具:黑板、白板、实物展示台、图片、实验器械等。
2. 准备教学内容:准备详细讲解电势能和电势的观点及其干系的PPT,准备相关实验视频等。
3. 课前预习:学生需预习相关内容,了解基本观点和公式。
4. 实验准备:进行实验前准备,确保实验器械完备,实验过程安全可控。
四、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教师通过生活中的电势能与电势现象进行举例,让学生产生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接着,教师引入电势能和电势的观点,并诠释其含义。
2. 知识讲解:a. 电势能的观点:引导学生理解电势能的观点,说明其定义及影响因素。
教师展示电荷在电场中具有的做功本领,使学生明确电势能的变化与电场力做功的干系。
b. 电势能计算公式:介绍公式及其应用,帮助学生理解公式的含义。
c. 电势的观点:讲解电势的定义及影响因素,说明电势与电场强度之间的干系。
教师展示电荷在电场中具有的做功本领,使学生明确电势的变化与电场力做功的干系。
d. 电势的计算公式:介绍公式及其应用,帮助学生理解公式的含义。
3. 实验演示:教师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电荷在电场中挪动时电势能和电势的变化情况,从而更好地理解观点和公式的意义。
实验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及时给予诠释和说明。
4. 实例分析:教师根据课程内容,列举一些生活中的实际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
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电势能和电势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提高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教室练习:教师设计一些与课程内容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解答。
电势能与电势教案
![电势能与电势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bed231c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ac.png)
电势能与电势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电势能的概念及意义。
2. 让学生掌握电势的定义及其物理意义。
3. 让学生了解电势能与电势之间的关系。
4.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电势能的概念及意义1.1 电势能的定义1.2 电势能的物理意义2. 电势的定义及其物理意义2.1 电势的定义2.2 电势的物理意义3. 电势能与电势之间的关系3.1 电势能与电势的相互转化3.2 电势能与电势的计算公式4. 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的变化4.1 电场力做功的定义4.2 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的关系5. 电势能的应用5.1 电势能的测量5.2 电势能的实际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电势能的概念、电势的定义及其物理意义、电势能与电势之间的关系。
2. 难点: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电势能与电势的基本概念及物理意义。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的关系。
3. 采用讨论法,让学生探讨电势能的应用领域。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自然界中的静电现象,引发学生对电势能与电势的兴趣。
2. 讲解:讲解电势能的概念、电势的定义及其物理意义,阐述电势能与电势之间的关系。
3. 案例分析:分析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电势能的转化。
4. 讨论:让学生探讨电势能在各领域的应用,如电力、通信等。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电势能与电势的重要性。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评估方式:采用课堂问答、练习题和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估。
2. 评估内容:2.1 学生对电势能与电势概念的理解程度。
2.2 学生对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关系的掌握情况。
2.3 学生对电势能在实际应用中运用的能力。
七、教学策略1.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基础,采取分层教学,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2. 利用多媒体教学,直观展示电势能与电势的物理意义及实际应用。
《电势能和电势》 说课稿
![《电势能和电势》 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3601b385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2f.png)
《电势能和电势》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电势能和电势”。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电势能和电势”是高中物理选修 3-1 第一章静电场中非常重要的内容。
它既是对电场力做功特点的进一步深入理解,也是为后续学习电势差、电容等知识奠定基础。
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举足轻重,通过对电势能和电势的学习,学生能够从能量的角度认识电场,完善对静电场的认知体系。
同时,这部分知识也为学生解决与电场相关的综合问题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二、学情分析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电场强度、库仑定律等基础知识,对电场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对于抽象的能量概念,如电势能,学生理解起来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
此外,电势的概念相对较为抽象,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概括能力。
然而,高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分析数据、进行推理等方式,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这部分知识。
三、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静电力做功的特点,掌握电势能的概念和表达式。
(2)理解电势的概念,知道电势与电场强度的区别与联系。
(3)掌握等势面的特点,能根据等势面判断电场的方向和强弱。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类比重力势能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电势能的概念和特点,培养学生的类比推理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2)通过分析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的关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观察等势面的分布,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电势能和电势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电势能的概念和表达式。
电势能与电势教案
![电势能与电势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be5c49b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3a.png)
电势能与电势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电势能的概念及其与电势的关系。
2. 让学生掌握电势能的计算方法。
3. 让学生能够应用电势能和电势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电势能的概念、电势能与电势的关系、电势能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电势能的计算方法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电势能的概念、电势能与电势的关系、电势能的计算方法。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应用电势能和电势的知识解决问题。
3. 采用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内容包括电势能的概念、电势能与电势的关系、电势能的计算方法以及实际问题案例。
2. 准备相关实际问题,用于课堂讨论和练习。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电势的概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电势能的概念:介绍电势能的定义,解释电势能与电势的关系。
3. 讲解电势能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理解电势能的计算公式,并通过示例进行讲解。
4.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电势能和电势的知识解决问题。
5. 课堂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出问题,解答疑问。
6. 课堂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7. 总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电势能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8.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9.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评价目标:通过课堂表现、练习题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电势能与电势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评价方法:a)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理解能力。
b) 练习题:布置针对性的练习题,评价学生对电势能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
c)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实际问题作业,评价学生应用电势能和电势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电势能和电势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电势能和电势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d90485d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d2.png)
电势能和电势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电势能和电势的概念,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 让学生掌握电势能和电势的计算方法。
3. 培养学生运用电势能和电势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电势能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2. 电势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3. 电势能和电势之间的关系4. 电势能和电势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电势能和电势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2. 教学难点:电势能和电势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电势能和电势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电势能和电势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采用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电势能和电势之间的关系。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物理学中有关能量和势的概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电势能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结合示意图,讲解电势能的定义和计算公式。
3. 讲解电势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结合示意图,讲解电势的定义和计算公式。
4. 分析电势能和电势之间的关系:通过示例,引导学生理解电势能和电势之间的关系。
5. 应用实例分析:分析电势能和电势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静电场中的电势能、电场力做功等。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电势能和电势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7. 布置作业:设计一些有关电势能和电势的计算题和应用题,巩固所学知识。
8.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情况进行反思,为改进教学方法提供依据。
六、教学评价1. 评价目标:检查学生对电势能和电势概念的理解,以及能否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评价方法: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电势能和电势基本概念的理解。
练习题:评估学生运用电势能和电势计算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中能否运用电势能和电势的概念和原理。
3. 评价内容:学生对电势能和电势定义的记忆和理解。
学生对电势能和电势计算公式的掌握。
学生运用电势能和电势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电势能和电势》 说课稿
![《电势能和电势》 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ab29f554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5.png)
《电势能和电势》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电势能和电势》。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电势能和电势》是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 3-1 第一章静电场中非常重要的内容。
这部分知识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库仑定律、电场强度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电场的能的性质。
电势能和电势概念的建立,为后面学习等势面、电容器以及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等内容奠定了基础。
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知识的承上启下:它是对电场力做功与路径无关这一性质的深入理解和应用,同时也为后续学习电势差、电功等知识做好铺垫。
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对电势能和电势概念的建立,培养学生的类比思维、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3、联系实际:电势能和电势在生活中的应用广泛,如电容器的充电和放电、静电复印机等,有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1、知识基础:学生已经掌握了库仑定律、电场强度等基本概念和规律,具备了一定的电场知识基础,但对于电场的能的性质还比较陌生。
2、思维能力:高中生的思维能力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对于抽象的概念和规律理解起来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
3、学习兴趣:学生对物理学科有一定的兴趣,但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因为概念的抽象性和逻辑性而产生畏难情绪。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静电力做功的特点,会计算静电力做功。
(2)理解电势能的概念,知道电势能的相对性,会计算电势能的变化量。
(3)理解电势的概念,知道电势的定义式,知道电势的相对性和标量性。
(4)会根据电场线判断电势的高低。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静电力做功的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类比重力势能引入电势能,培养学生的类比思维能力。
电势能和电势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电势能和电势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f971bda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9118c43.png)
课题电势能和电势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理解静电力做功的特点、电势能的概念、电势能与电场力做功的关系。
2、理解电势的概念,知道电势是描述电场的能的性质的物理量。
明确电势能、电势、静电力的功、电势能的关系。
了解电势与电场线的关系,了解等势面的意义及与电场线的关系。
重点理解掌握电势能、电势、等势面、电势差的概念及其意义难点掌握电势能与静电力做功的关系,并能解决相关问题;格局电势差的定义式进行有关计算教法及教具自主探究、交流讨论、自主归纳教学过程教学内容个案调整教师主导活动学生主体活动【提问】:教师通过提问学生,复习巩固上节课所学内容一、复习导学1.静电力、电场强度概念,2.回顾重力做功的特点是什么?从静电力做功使试探电荷获得动能入手,提出问题:是什么能转化为试探电荷的动能?二、合作探究1.静电力做功的特点结合课本图1.4-1(右图)分析试探电荷q在场强为E的均强电场中沿不同路径从A运动到B电场力做功的情况。
q沿直线从A到Bq沿折线从A到M、再从M到Bq沿任意曲线线A到B静电力做功的特点:2.电势能(与重力做功类比)电势能:由于移动电荷时静电力做功与移动的路径无关,电荷在电场中也具有能,这种势能叫做电势能。
静电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的关系:表达式:电势能零点的规定(若要确定电荷在电场中的电势能,应先规定电场中电势能的零位置。
教材P17)关于电势能零点的规定:问题一、判断电荷在电场中A、B两点具有的电势能高低(仔细观察教材P17图1.4-2;1.4-3)【思考巩固】学生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巩固所学知识【做一做】:结合课本,分析电场力做功的情况解教学过程(将电荷由A点移到B点根据电场力做功情况判断,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小,电荷在A点电势能大于在B点的电势能,反之电场力做负功,电势能增加,电荷在B点的电势能小于在B点的电势能。
)问题二、求电荷在电场中某点具有的电势能(电荷在电场中某点的电势能,等于静电力把它从该点移动到零电势能位置时电场力所有做的功。
电势能与电势 教学设计 说课稿
![电势能与电势 教学设计 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0f622ce0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e4.png)
电势能与电势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能说出静电力做功的特点,并会计算一些静电力做功的问题。
2. 能判断静电力做功和电势能变化的情况。
3. 知道零势能点,并能计算电场中正电荷(或负电荷)在某一点的电势能。
4. 知道电势的定义以及电势和和电场线的关系,并能比较电场中某两点的电
势高低。
过程与方法
学生能够类比“重力做功、重力势能”相关知识,进而学习静电力做功以及电势能和电势,并能归纳一些相关结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能体会到类比、归纳等方法在寻找物理规律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教学重点】
1.静电力做功的特点
2.静电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的关系
3.电场中某点电荷的电势能的确定
4.电势的定义和理解
【教学难点】
电势与电势能以及电场线的关系
【教学方法】
互动探讨法、类比法、归纳法、精讲法
【教学手段】
黄色乒乓球一个,粉笔板书结合多媒体课件。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电势能和电势(教案)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电势能和电势(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f9e1807580216fc700afd58.png)
电势能和电势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静电力做功的特点、电势能的概念、电势能与电场力做功的关系。
2、理解电势的概念,知道电势是描述电场的能的性质的物理量。
3、明确电势能、电势、静电力的功、电势能的关系。
4、了解电势与电场线的关系,等势面的意义及与电场线的关系。
重点:理解掌握电势能、电势、等势面的概念及意义。
难点:掌握电势能与做功的关系,并能用此解决相关问题。
【自主预习】一、静电力做功的特点:二、电势能:1、静电力做负功,2、静电力做正功,3、在正电荷产生的电场中正电荷在任意一点具有的电势能都为,负电荷在任一点具有的电势能都为。
4、在负电荷产生的电场中正电荷在任意一点具有的电势能都为,负电荷在任意一点具有的电势能都为。
5、电荷在电场中某一点A具有的电势能E P等于将该点电荷由A点移到电场力所做的功W。
即E P=W6、若要确定电荷在电场中的电势能,应先规定的零位置。
三、电势1、电势表征的重要物理量度。
2、定义3、单位4、公式5、电势与电场线的关系6、零电势位置的规定四、等势面1、定义:2、等势面的性质:①在同一等势面上各点电势,所以在同一等势面上移动电荷,电场力功②电场线跟等势面一定,并且由电势的等势面指向电势的等势面。
③等势面越密,电场强度④等势面不,不3、等势面的用途:【典型例题】一、电势能【例1】下列关于电荷的电势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电荷在电场强度大的地方,电势能一定大B.电荷在电场强度为零的地方,电势能一定为零C.只在静电力的作用下,电荷的电势能一定减少D.只在静电力的作用下,电荷的电势能可能增加,也可能减少二、判断电势的高低【例2】在静电场中,把一个电荷量为q=2.0×10-5 C的负电荷由M点移到N点,静电力做功6.0×10-4 J,由N点移到P点,静电力做负功1.0×10-3J,则M、N、P三点电势高低关系是________.三、静电力做功和电势能变化之间的关系【例3】如图1所示,把电荷量为-5×10-9C的电荷,从电场中的A点移到B点,其电势能__________(选填“增加”、“减少”或“不变”);若A点的电势U A=15 V,B点的电势U B=10 V,则此过程中静电力做的功为________ J.拓展探究如果把该电荷从B点移动到A点,电势能怎么变化?静电力做功的数值是多少?如果是一个正电荷从B点移动到A点,正电荷的带电荷量是5×10-9 C,电势能怎么变化?静电力做功如何?四、电场中的功能关系:①静电力做功是电荷电势能变化的量度,具体来讲,静电力对电荷做正功时,电荷的电势能减少;静电力对电荷做负功时,电荷的电势能增加,并且,电势能增加或减少的数值等于静电力做功的数值.②电荷仅受静电力作用时,电荷的电势能与动能之和守恒.③电荷仅受静电力和重力作用时,电荷的电势能与机械能之和守恒.【例4】空间存在竖直向上的匀强电场,质量为m的带正电的微粒水平射入电场中,微粒的运动轨迹如图2所示,在相等的时间间隔内( )A.重力做的功相等B.静电力做的功相等C.静电力做的功大于重力做的功D.静电力做的功小于重力做的功.【课后练习】1.有一电场的电场线如图所示,电场中A、B两点电场强度的大小和电势分别用E A、E B和φA、φB表示,则( )A.E A>E B,φA>φB B.E A>E B,φA<φBC.E A<E B,φA>φB D.E A<E B,φA<φB2.有关电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某点的电场强度大,该点的电势一定高B.某点的电势高,检验电荷在该点的电势能一定大C.某点的场强为零,检验电荷在该点的电势能一定为零D.某点的电势为零,检验电荷在该点的电势能一定为零3.将一个电荷量为-2×10-8C的点电荷,从零电势点S移到M点要克服静电力做功4×10-8 J,则M点电势φM=________ V.若将该电荷从M点移到N点,静电力做功14×10-8 J,则N点电势φN=________ V,MN两点间的电势差U MN=________ V.4.一点电荷仅受静电力作用,由A点无初速释放,先后经过电场中的B点和C 点.点电荷在A、B、C三点的电势能分别用E A、E B、E C表示,则E A、E B和E C间的关系可能是( )A.E A>E B>E C B.E A<E B<E CC.E A<E C<E B D.E A>E C>E B5.如图3所示电场中A、B两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势φA>φB,场强E A>E BB.电势φA>φB,场强E A<E BC.将电荷+q从A点移到B点静电力做了正功D.将电荷-q分别放在A、B两点时具有的电势能E p A>E p B6.如图4所示,某区域电场线左右对称分布,M、N为对称线上的两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M点电势一定高于N点电势B.M点场强一定大于N点场强C.正电荷在M点的电势能大于在N点的电势能D.将电子从M点移动到N点,静电力做正功7.两个带异种电荷的物体间的距离增大一些时( )A.静电力做正功,电势能增加B.静电力做负功,电势能增加C.静电力做负功,电势能减少D.静电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少8.如图5所示,O为两个等量异种电荷连线的中点,P为连线中垂线上的一点,比较O、P两点的电势和场强大小( )A.φO=φP,E O>E PB.φO=φP,E O=E PC.φO>φP,E O=E PD.φO=φP,E O<E P9.在图6中虚线表示某一电场的等势面,现在用外力将负点电荷q从a点沿直线aOb匀速移动到b,图中cd为O点等势面的切线,则当电荷通过O点时外力的方向( )A.平行于abB.平行于cdC.垂直于abD.垂直于cd10.一根对称的“∧”型玻璃管置于竖直平面内,管所在的空间有竖直向上的匀强电场E.质量为m、带电荷量为+q的小球在管内从A点由静止开始沿管向上运动,且与管壁的动摩擦因数为μ,管AB长为l,小球在B端与管作用没有能量损失,管与水平面夹角为θ,如图9所示.求从A开始,小球运动的总路程是多少?11.如图10所示,一绝缘细圆环半径为r,其环面固定在水平面上,场强为E的匀强电场与圆环平面平行,环上穿有一电荷量+q,质量为m的小球,可沿圆环做无摩擦的圆周运动,若小球经A点时速度v A的方向恰与电场垂直,且圆环与小球间沿水平方向无力的作用.(1)求小环运动到A点的速度v A是多少?(2)当小球运动到与A点对称的B点时,小球对圆环在水平方向的作用力F B是多少?1.4答案:1. 答案 D解析电荷的电势能与电场强度无直接关系,A、B错误;如果电荷的初速度为零,电荷只在静电力的作用下,做加速运动,电荷的电势能转化为动能,电势能减少,但如果电荷的初速度不为零,电荷可能在静电力的作用下,先做减速运动,这样静电力对电荷做负功,电荷的动能转化为电势能,电势能增加,所以C错误,D 正确.2. 答案φN>φM>φP解析首先画一条电场线,如上图所示.在中间位置附近画一点作为M点.因为由M →N静电力做正功,而负电荷所受静电力与场强方向相反,则可确定N点在M点左侧.由N→P静电力做负功,即沿着电场线移动,又因1.0×10-3 J>6.0×10-4 J,所以肯定移过了M点,即P点位于M点右侧.这样,M、N、P三点电势的高低关系是φN>φM>φP.3.①解析将电荷从电场中的A点移到B点,静电力做负功,其电势能增加;A点的电势能为E p A=qU A,B点的电势能为E p B=qU B,静电力做功等于电势能变化量的相反数,即W=E p A-E p B=-2.5×10-8 J.②解析如果把该电荷从B点移动到A点,静电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少.静电力做功为2.5×10-8 J;如果电荷的带电性质为正电荷,从B点移动到A点,静电力做负功,电势能增加了,静电力做负功,数值为-2.5×10-8 J4. 答案 C解析根据微粒的运动轨迹可知静电力大于重力,故选项C正确.由于微粒做曲线运动,故在相等时间间隔内,微粒的位移不相等,故选项A、B错误.课后练习1. 答案 D2.答案 D3. 答案-2 5 -7解析本题可以根据电势差和电势的定义式解决.由W SM=qU SM得U SM=W SMq=-4×10-8-2×10-8V=2 V而U SM=φS-φM,所以φM=φS-U SM=(0-2) V=-2 V由W MN=qU MN得U MN=W MNq=14×10-8-2×10-8V=-7 V而U MN=φM-φN,所以φN=φM-U MN=[-2-(-7)] V =5 V4. 答案AD解析点电荷在仅受静电力作用的情况下,动能和电势能相互转化,动能最小时,电势能最大,故E A≥E B,E A≥E C,A、D正确.5. 答案BC解析场强是描述静电力的性质的物理量;电势是描述电场能的性质的物理量,二者无必然的联系.场强大的地方电势不一定大,电势大的地方,场强不一定大,另根据公式E p=φq知,负电荷在电势低的地方电势能反而大.6. 答案AC解析由图示电场线的分布示意图可知,MN所在直线的电场线方向由M指向N,则M点电势一定高于N点电势;由于N点所在处电场线分布密,所以N点场强大于M点场强;正电荷在电势高处电势能大,故在M点电势能大于在N点电势能;电子从M点移动到N点,静电力做负功.综上所述,A、C选项正确.7.答案 B解析异种电荷之间是引力,距离增大时,引力做负功,电势能增加.8答案 A9. 答案 D10答案l tan θμ解析由题意知小球所受合力沿玻璃管斜向上,即qE sin θ>mg sin θ+F f ,小球所受管壁弹力垂直管壁向下,作出受力分析如右图所示.小球最终静止在“∧”形顶端,设小球运动的总路程为x ,由动能定理知:qEl sin θ-mgl sin θ-μ(qE cos θ-mg cos θ)x =0,解得x =l tan θμ10.答案 AD 11.答案 (1) qErm (2)6qE解析 (1)小球在A 点时所受的静电力充当向心力,由牛顿第二定律得:qE =mv 2Ar解得v A =qEr m(2)在B 点小球受力如右图所示,小球由A 运动到B 的过程中,根据动能定理qE ·2r=221122B A mu mu 在B 点,FB 、qE 的合力充当向心力:。
电势能和电势说课稿人教课标版(优秀教案)
![电势能和电势说课稿人教课标版(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5d65702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6f.png)
电势能和电势说课稿人教课标版(优秀教案)电势能电势说课稿一、教材分析:电势能电势是电磁学开篇章节静电场中的重点内容,它从能量的角度反映了电场的性质。
对它的研究为以后的学习电功、电动势、电磁能奠定了知识基础。
尤其能和电势差(电压)与日常生活和生产,科学尖端技术的应用与研究有着密切的关系,因而学好这部分知识有着广泛的实用价值。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理解静电力做功的特点、电势能的概念、电势能与电场力做功的关系。
、理解电势的概念,知道电势是描述电场的能的性质的物理量。
明确电势能、电势、静电力的功、电势能的关系。
了解电势与电场线的关系,了解等势面的意义及与电场线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与前面知识的结合,理解电势能与静电力做的功的关系,从而更好的了解电势能和电势的概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尝试运用物理原理和研究方法解决一些与生产和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增强科学探究的价值观。
三、重点、难点重点:理解掌握电势能、电势、等势面的概念及意义。
难点:掌握电势能与做功的关系,并能用此解决相关问题。
四、教法、学法类比探究、分析归纳、讨论分析、应用举例、多媒体课件五、设计思路:关于讲解——整体思路的建议电势、电势能的概念比较抽象,在讲解时可以通过引入重力场的有关概念进行类比,以增强知识的可感知性,这有助于学生的理解.但还需要注意的是,在讲解中不仅要掌握好教学的深度,同时要加强学生从不同的知识角度——能的角度、功能关系的角度学习本节知识,从一个更高的全面的基准点对已学知识进行综合,加强学生自身知识的再更新能力,这也是教师急需要注意的问题.在讲解中,知识点上需要明确的是:()除了需要说明电势的单位以及标量性,还需要强调电势公式是定义式,电场中某一点的电势与电荷在电场中的电势能无关,与电荷的多寡无关;而电场中某点的电势与产生电场的源电荷有关,与该点在电场中的位置有关.()关于电势公式的应用时,注意公式中物理量的正负,理解正负只是表示电势的高低而不是方向.()关于电势的讲解:一是需要注意的是零电势的选取(理论上以距离电场无限远处为零电势,实际上以大地的电势为零电势);二是电势沿着电场线的方向逐渐降低.六、教学过程分析:(一)、复习设问引入新课).静电力,电场强度概念,指出前面我们从力的性质研究电场,从本节起将从能量的角度研究电场。
电势能和电势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电势能和电势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53e7f7c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e2.png)
电势能和电势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电势能和电势的概念,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培养其科学思维方法。
二、教学内容:1. 电势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2. 电势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
3. 电势能与电势之间的关系。
4. 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的变化。
5. 应用实例分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电势能和电势的概念,电势能与电势之间的关系。
2. 难点: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的变化,应用实例分析。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电势能和电势之间的关系。
2.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的实例。
3. 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 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的实例,引发学生对电势能和电势的兴趣。
2. 讲解电势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引导学生从电场力做功的角度理解电势能,分析影响电势能的因素。
3. 讲解电势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介绍电势的定义,讲解电势的表示方法,如电势差、电势能等。
4. 探讨电势能与电势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分析电势能与电势之间的关系。
5. 讲解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的变化:阐述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电场力做功的本质。
6. 应用实例分析:分析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运用所学知识。
7.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就某一实例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8. 总结与反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针对性地进行反馈。
9. 布置作业:布置一些有关电势能和电势的应用题,巩固所学知识。
10.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评价目标: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电势能和电势的理解程度以及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电势能和电势 说课稿 教案
![电势能和电势 说课稿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e54ac1d58fafab069dc02b8.png)
电势能和电势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静电力做功的特点、电势能的概念、电势能与电场力做功的关系;2.理解电势的概念,知道电势是描述电场能的性质的物理量;3.明确电势能、电势、静电力做功、电势能的关系;4.了解电势与电场线的关系;5.了解等势面的意义及与电场线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前面知识的结合,理解电势能与静电力做功的关系,从而更好的了解电势能和电势的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运用物理原理和研究方法,解决一些与生产和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增强科学价值观。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电势能、电势、等势面的概念及意义。
教学难点掌握电势能与做功的关系,并能用此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方法类比法、讲练法、推理归纳法。
教具准备投影仪、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问题:电场的两个基本性质是什么?电场的两个基本性质:电场对放入其中的电荷有力的作用(电场的力的性质),并使之具有能(电场的能的性质)。
我们已经建立了电场强度的概念,知道它是描述电场性质的物理量。
倘若把一个静止的试探电荷放入电场中,它将在静电力的作用下做加速运动,经过一段时间后获得一定的速度,试探电荷的动能增加了。
我们知道,这是静电力做功的结果,而功又是能量变化的量度,那么,在这一过程中,是什么能转化成试探电荷的动能呢?为此,我们首先要研究静电力做功的特点和电场力做功与能量变化之间的关系。
前面已经学习了电场的力的性质──用场强来描述,今天我们从电场力做功和能量的角度来研究电场的能的性质。
[新课教学]一、静电力做功的特点要考虑电场的能的性质,必涉及到电场力的做功。
对它的讨论可类比于重力场中的重力做功。
问题:重力做功有什么特点?结论: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仅跟物体的重力,物体移动的两位置的高度差有关。
对同一物体,两位置的高度差越大,重力做功就越多。
只要两位置确定,即高度差确定,移动同一物体重力做功就相同。
问题:同样为场力做功,电场力做功是否也具有同样的特点呢?试探电荷q在电场强度为E的匀强电场中沿几条不同路径从A点移动到B点,我们计算这几种情况下静电力所做的功。
《电势能和电势》高中物理教案
![《电势能和电势》高中物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2cc7127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d22404a.png)
《电势能和电势》高中物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o理解电势能的概念,知道电势能的表达式。
o掌握电势的定义和表达式,理解电势的物理意义。
o能够应用电势能和电势的知识解决简单的电场问题。
2.过程与方法:o通过类比和逻辑推理,引导学生理解电势能和电势的概念。
o通过实验和计算,让学生探究电势能和电势与电场力做功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o激发学生对电场和电势相关知识的兴趣。
o培养学生的物理直觉和逻辑推理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电势能和电势的概念、表达式及其应用。
2.教学难点:电势能和电势与电场力做功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电场演示仪、电容器、绝缘体等。
2.多媒体课件:包含电势能和电势的相关内容、实验演示视频、例题解析等。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o回顾电场和电场力的相关知识,引出电势能和电势的概念。
o提问学生:“电荷在电场中会受到电场力的作用,那么电荷在电场中是否也具有势能?”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新课内容讲解o电势能的概念:电荷在电场中所具有的势能称为电势能。
o电势能的表达式:Eₚ = qφ,其中Eₚ为电势能,q为电荷量,φ为电势。
o电势的定义:电势是电势能的标量表示,它等于单位正电荷在电场中某点所具有的电势能。
o电势的表达式:φ = Eₚ/q,其中φ为电势,Eₚ为电势能,q为电荷量。
3.实验探究o演示电场中的电荷移动和电场力做功的过程,让学生观察电势能和电势的变化。
o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数据和计算,验证电势能和电势与电场力做功的关系。
4.课堂练习与讨论o出示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运用电势能和电势的知识进行计算和问题解决。
o讨论电势能和电势在电场中的应用,如电容器、静电场等。
5.课堂小结o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电势能和电势的概念、表达式及其在电场中的应用。
o提醒学生注意电势能和电势与电场力做功的关系,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6.布置作业o要求学生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荷在某点的电势能在数值上等于什么?
类比法填表
比较内容
重力势能
电势能
系统
大小决定因素
大小相对性
大小变化的量度
零势能位置
对应力做功的特点
■诱思讨论(合作学习)
【例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在电场中顺着电场线移动电荷,电场力做功,电荷电势能减少
在电场中逆着电场线移动电荷,电场力做功,电荷电势能减少
课题:电势能和电势(第1课时)
【学习目标】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静电力做功的特点、电势能的概念、电势能与电场力做功的关系。
2.理解电势的概念,知道电势是描述电场的能的性质的物理量。
3.明确电势能、电势、静电力的功、电势能的关系。
4.了解电势与电场线的关系,了解等势面的意义及与电场线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与前面知识的结合,理解电势能与静电力做的功的关系,从而更好的了解电势能和电势的概念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尝试运用物理原理和研究方法解决一些与生产、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增强科学探究的价值观。利用知识类比和迁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和对科学的求知欲。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掌握电势能、电势、等势面的概念及意义。
难点:掌握电势能与做功的关系,并能用此解决相关问题。
【学习流程】
(2)如选取C为零势能点,则电荷在A点时的电势能EPA2又是多少?
■重点点拨(方法学习)
■课堂小结
备注(教师二次备课栏及学生笔记栏)
■问题引导电荷q在电场强度为E的匀强电场中,分别沿直线、倾斜直线和曲线从A移动到B,静电力做的功分别为多少?
2.根据问题1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二、电势能
对比“重力势能的定义”;“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变化关系”回答下列问题.
什么是电势能?
2.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的关系是怎样的?
在电场中顺着电场线移动正电荷,电场力做正功,电荷电势能减少
在电场中逆着电场线移动负电荷,电场力做负功,电荷电势能增加
【例2】有一电荷量q=-3×10-6C点电荷,从电场中的A点移动到B点时,克服静电力做功6×10-4J,从B点移到C点时静电力做功9×10-4J。问:
(1)以B为零势能点,电荷在A点时的电势能EPA1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