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龄别生育率与总和生育率间接估计方法与应用研究
人口生育调查与统计的方法与技巧
人口生育调查与统计的方法与技巧人口生育问题关乎一个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因此进行人口生育调查和统计工作显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人口生育调查与统计的方法与技巧,分为以下十个小节进行阐述。
一、调查目的和背景人口生育调查与统计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人口变化情况,从而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
背景包括人口规模、结构以及人口政策等方面的情况。
二、调查设计针对不同目的和需要,选择适当的调查设计,如社区调查、家庭调查或者全国范围的人口普查等。
在设计调查问卷时,要考虑到问题的合理性、有效性和隐私保护。
三、抽样方法由于人口数量众多,不可能对每个人进行调查,因此需要采用抽样方法。
常用的抽样方法有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和分层抽样等。
抽样方法的选择要兼顾效果和成本。
四、数据收集数据收集可以通过面对面访谈、电话调查或者在线问卷等方式进行。
收集数据时,要确保调查对象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并尽可能减少误差。
五、数据分析数据分析包括数据清理、数据整理和数据统计等过程。
在进行数据分析时,要运用合适的统计方法和工具,如SPSS、Excel等软件,以获取结论和洞见。
六、人口生育统计指标人口生育统计指标主要包括总生育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等。
了解和计算这些指标可以帮助了解人口生育的情况和趋势。
七、社会经济因素的调查人口生育受到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如教育水平、婚姻状况、经济收入等。
因此,进行人口生育调查时,应该收集和研究这些社会经济因素的相关数据。
八、人口政策的评估人口政策是影响人口生育的重要因素之一。
调查和统计人口政策的实施效果,可以帮助决策者了解政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从而进行调整和改进。
九、国际比较和合作进行人口生育调查与统计时,可以与其他国家或地区展开比较和合作,以便更深入地了解人口生育问题。
同时,分享经验和数据也有助于解决共同面临的挑战。
十、技术应用和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为人口生育调查与统计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总和生育率计算公式
总和生育率计算公式总和生育率是一个重要的人口统计学指标,它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特定时期内,平均每个妇女在育龄期间生育子女的总数。
了解总和生育率的计算公式对于分析人口趋势、制定人口政策以及评估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总和生育率的计算基于一定的假设和统计方法。
简单来说,它是通过对特定年龄段妇女的生育情况进行统计和加权平均得出的。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总和生育率所涉及的年龄段范围。
通常,国际上一般将 15 至 49 岁的妇女视为育龄妇女。
接下来,我们要收集在这个年龄段内,每个年龄组妇女的生育数量数据。
假设我们将 15 至 49 岁的年龄段分为多个年龄组,比如 15 19 岁、20 24 岁、25 29 岁等等,一直到 45 49 岁。
对于每个年龄组,我们统计该组妇女在一年内生育的子女数量。
然后,计算每个年龄组的年龄别生育率。
年龄别生育率的计算公式是:某年龄组妇女在一年内生育的子女数量除以该年龄组妇女的年中人数。
例如,20 24 岁年龄组在一年内生育了 100 个孩子,该年龄组的年中人数为 1000 人,那么这个年龄组的年龄别生育率就是 100÷1000 =01。
有了各个年龄组的年龄别生育率之后,我们就可以计算总和生育率了。
总和生育率的计算公式为:将各个年龄组的年龄别生育率乘以 5,然后将这些乘积相加。
为什么要乘以 5 呢?因为每个年龄组的跨度通常是 5 年。
假设我们有以下几个年龄组的年龄别生育率:15 19 岁:00520 24 岁:0125 29 岁:01530 34 岁:01235 39 岁:00840 44 岁:00345 49 岁:001那么总和生育率的计算过程就是:(005×5)+(01×5)+(015×5)+(012×5)+(008×5)+(003×5)+(001×5)计算得出:025 + 05 + 075 + 06 + 04 + 015 + 005 = 27这意味着在这个特定的时期和地区,平均每个妇女在其育龄期间(15 49 岁)生育子女的总数约为 27 个。
人口年龄结构间接估计方法与应用研究
具 体 算法
。
。
为 第一
,
,
建 立 两 个 生 命表
。
即对 人 口
重 建 的 起始 时 点 和 终 止 时 点 人 口 年 龄 别 存 活概 率 予 以 估 计
口 存 活 转 移 矩 阵的具体 构造方 法 是
第 二 对 时 点 间 其 他 各 时 点 的生 命 表的 构 造 方 法是 采 用 起 始时 点 和 终 止 时 点 生 命 表 进 行线性 插值 第三 「
用 哪种 方法 重 建 中 间 年龄 组 人 口 取 决 于
。
,
哪 个时 点 的 数据质 量 更 高
点的 人
口
,
。
如 果 起 始时
图
,
书阅
的
即肠 田
年幼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数据 质 量高 就 采 用 年 龄别 人
口 存 活 转 移 矩 阵方 法 估计
中 间 各年 龄 组
年中 国 人 口 年 龄结 构 回 溯 图
中 国人
用 人 口 重 建方 法得 到 的估计 值 的 精度 虽然有 所提高 但
,
结构 重 建
∃ ∃ ∃& ∃∃
!
∀#
∀% !& &∀ ∋& (∋ & ∋ %
数量 非常 有 限
。
其
人口
年龄
∃ ∃ ∃∃ % ∋
。
# ∋∋ ∃# # ∀# & ∃&( &%! (&
主 要 原因 在 于 一 方 面 人 口 死 亡 相对 比
王广州
哈尔滨 工 业 大学管 理 学 院 博士 后
众 所 周知 任何 人 口 普 查 和 大 规模 人 口 调 查 的投 入 都 是 惊 人 的
分年龄别生育率概率模型的研究
分年龄别生育率概率模型的研究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人类对生育率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
分年龄别生育率概率模型是对生育率进行量化分析的一种方法,它将不同年龄段的生育率分别考虑,建立回归模型,预测生育率的变化趋势。
下面我们分步骤来阐述这种模型的研究。
第一步,数据获取和清洗。
为了建立分年龄别生育率概率模型,我们需要收集大量的生育率数据,包括不同年龄组的妇女的生育率、年龄分布情况等数据。
在收集数据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数据的质量和可靠性,排除异常值和缺失值,对数据进行清洗和整理,保证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二步,模型建立。
在数据清洗和整理完成后,可以建立分年龄别生育率概率模型。
这种模型通常采用线性回归、多元线性回归、逐步回归等方法进行建模。
具体来说,可以将妇女的年龄、受教育水平、就业状况、婚姻状况等因素作为自变量,生育率作为因变量,利用数据拟合回归方程,得出各个因素对生育率的影响程度和方向。
第三步,模型评估。
建立分年龄别生育率概率模型后,需要对模型进行评估。
评估方法包括残差分析、回归系数显著性检验、方差分析等方法,通过对模型的评估,可以确定模型的准确度和可靠性,为后续预测和决策提供支持。
第四步,模型运用。
模型建立和评估完成后,可以将模型运用于实际问题中。
例如,在制定生育政策、预测生育率变化趋势、制定计划生育目标等方面,分年龄别生育率概率模型都可以提供有效的分析和预测结果。
同时,模型的运用也需要随时进行调整和优化,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经济环境。
总之,分年龄别生育率概率模型是对生育率进行量化分析的一种有效方法,其建立包括数据获取和清洗、模型建立、模型评估和模型运用等步骤,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在未来的研究中,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模型方法和数据来源,提高模型预测效果和应用价值。
【管理资料】生育率统计分析(人口普查分析研究课件)汇编
1 fx *Cxm
由于不婚现象存在,已婚妇女年龄别生育率 一定大于育龄妇女年龄别生育率。年龄越小 已婚率越低,两者差距越大;年龄越大已婚 率越高,两者差距越小
4.不同孩次的分年龄组生育率
一孩分年龄 一年内该年龄组妇育女的生一孩数 组生育率 某年龄组妇女的年人平数均
f
1 x
B
1 x
Wx
二孩分年龄 一年内该年龄组妇育女的生二孩数 组生育率 某年龄组妇女的年人平数均
已婚育龄妇女
有生育能力的已婚育龄妇女
生育任务的直接(最终)承担者
2. 生育率统计的意义
揭示育龄妇女的生育特点及生育水平,借以反映人类 生育潜力的实现程度 揭示人口自身延续的程度和规律性,是研究人口再生 产的重要方法 有利于进行人口分析和预测,为国家制订计划、安排 社会设施等提供可靠的依据 在我国,还有助于弄清计划生育政策的执行情况、地 区差异及发展趋势
0.012 0.193 0.412 0.273 0.106 0.005 0 1
图4.2 生育模式曲线图
0.5 0.4
0.412
0.3
0.2 0.1
0
0.193 0.012
0.273 0.106 0.005 0
15-19岁20-24岁25-29岁30-34岁35-39岁40-44岁45-49岁
年龄组
生育系数
例如,2002年末某地区调查了一批50周 岁的妇女3450名,经统计她们一生中生 育的孩子现在仍活着的有11340人,经她 们回忆由于各种原因已经死亡的孩子有 48人,计算这批妇女的终身生育率。
(2)根据各年的分年龄组生育率资料推算: • 对象:某地区一批同年进入育龄期的妇女
终身生育率
同年进入育龄期的妇女
统计学教案习题15医学人口统计与疾病统计常用指标
第十五章医学人口统计与疾病统计常用指标一、教学大纲要求(一)掌握内容1.医学人口统计常用统计指标的意义及用途(1)人口数与人口构成常用指标:人口总数、性别比、老年人口系数、少年儿童人口系数;(2)人口金字塔;(3)生育与计划生育常用指标:粗出生率、总生育率、终生生育率、总和生育率、自然增长率;(4)死亡统计常用指标:粗死亡率、年龄别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标准化死亡率、死因别死亡率、死因顺位。
2.疾病统计常用统计指标的意义及用途发病率、患病率、病死率、治愈率、生存率。
(二)熟悉内容医学人口统计和疾病统计的其它指标。
(三)了解内容医学人口统计和疾病统计的含义及其资料来源。
二、教学内容精要(一) 医学人口统计常用指标的意义及其用途1.人口数与人口构成常用指标(1)人口数:人口数(population)又称人口总数,一般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某一特定时间点的人口数。
通过一次人口普查,可得较好的人口数统计。
根据我国的户籍登记,也可获得户籍人口数。
在人口流动较多的情况下,还可按居住地来统计人口数。
(2)性别比:以女性人口为100,计算男女性人口数之比,称为性别比或性比例。
性别比= 男性人数×100 (15-1)女性人数(3)老年人口系数:指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是说明人口老龄程度的指标,可作为划分人口类型的尺度。
65岁及以上人口数×100% (15-2)老年人口系数=人口总数(4)少年儿童人口系数:指少年儿童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是划分人口类型的指标之一。
14岁及以下人口数×100% (15-3)少年儿童人口系数=人口总数2.人口金字塔(1)人口金字塔:人口金字塔(pyramid)是一种用几何图形来形象的表示人口性别年龄构成的方法。
将人口的性别、年龄分组数据,以年龄(或出生年份)为纵轴,以人口数或年龄构成比为横轴,按左侧为男、右侧为女绘制的直方图,其型如金字塔,称为人口金字塔。
总和生育率的测算及分析
总和生育率的测算及分析张 青摘 要 文章针对现有人口抽样数据的特点和缺陷,通过对总和生育率指标的分析和改进,测算了1994~2004年中国的总和生育率,探讨了影响该指标变化的各种因素。
结果表明,中国的总和生育率从1994~1996年的1.80左右下降到2001~2004年的1.62左右,其中2000年为1.66;影响中国总和生育率的主要因素有经济发展水平、一般生育率、生育年龄和城镇化进程等。
关键词 总和生育率 年龄别生育率 一般生育率 生育年龄作 者 张青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税学院,教授。
一、总和生育率的基本涵义及分析总和生育率是一个衡量妇女生育水平的综合指标,其计算的基本方法是将某年某地的育龄妇女各年龄别(通常为15~49岁)生育率相加而得的合计值。
在统计时期长度为1年,年龄分组组距为1岁的情况下,总和生育率等于年龄别生育率之和:T FR k= 49x=15f k(x),这里k表示年份。
f k(x)是k年x岁育龄妇女的生育率:f k(x)=B k(x)/W k(x),其中W k(x)、B k(x)分别是k年x岁育龄妇女的人数及其生育的婴儿数。
如果将育龄妇女按年龄进行等距分组统计,则计算总和生育率时要将各组生育率先乘以组距数再相加。
在人口分析和决策中,总和生育率是一个有用且十分重要的指标,它可以直接用来比较不同时期妇女的生育率水平,因为它已经考虑到了妇女在不同年龄结构上的生育率;同时又是作为女性终身生育水平的估计,对人口的长期宏观决策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另外,总和生育率(主要是其分量f k(x))还可以作为人口预测的重要参数,用于预测某年的出生人数: B k= 49x=15B k(x)= 49x=15W k(x) f k(x),这里B k是k年的总出生人数。
与绝大多数统计指标一样,总和生育率也有其局限性。
第一,由于其值实际上涉及了35个育龄妇女的实际队列,并且只有在各年龄别生育水平长期不变的苛刻条件下,它才能真正代表一批同龄育龄妇女一生实际的生育水平,但这一条件很难满足。
实用卫生统计学课程辅导8
《实用卫生统计学》课程辅导8第十三章医学人口统计医学人口统计从卫生保健的角度研究和描述人口数量、分布、结构、变动及其规律,研究人口及卫生事业发展的相互关系,是卫生统计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医学人口统计资料的来源医学人口统计资料的收集方法如同其它统计资料一样,其主要来源为日常工作记录(报告单、卡、册)、统计报表和人口调查三个方面。
第一节静态人口统计指标一、人口总数人口总数一般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某一特定时间的人口数,是时点人口。
时期人口是指某一时期(或某一年)平均人口数。
二、人口构成指标(一)人口性别构成1.性别构成指男、女两性人口分别在总人口中所占的百分比。
2.性别比反映两性人口间比例的指标。
指以女性人口为100, 男性人口及女性的比值。
(二)人口年龄构成1.年龄中位数计算方法及一般的中位数相同2.老年(人口)系数是指65岁(或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该指标用于反映人口是否老化及老化的程度。
我国是以65岁以上人口作为老龄人口的标准。
3.少年儿童(人口)系数指14岁及以下少年儿童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是从另一侧面反映人口老化程度的指标。
4. 老少比指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及0-14岁的少年儿童人口之比,该指标也是用于反映人口老化情况的。
5、负担系数也称抚养人口系数。
指每100名劳动年龄人口所负担的非劳动年龄人口数反映了劳动年龄人口及非劳动年龄人口之间的关系。
一般以15-64岁者为劳动人口,0-14岁和65岁及以上者为非劳动人口或被抚养人口。
(三)人口金字塔人口金字塔是将人口的性别和年龄资料结合起来,以图形的方式表达人口的性别和年龄构成。
它以年龄为纵轴,人数或其百分数为横轴,左侧为男,右侧为女而绘制的两个相对应的直方图。
人口金字塔形象直观地反映了现有男女性别人口的年龄构成,而且也可以分析过去人口的出生死亡情况以及今后人口的发展趋势。
第三节生育和计划生育统计指标生育统计(一)测量生育水平的指标1、粗出生率:表示某年某地平均每千人口的活产数,是反映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口自然变动的基本指标。
泊松回归在生育率研究中的应用
泊松回归在生育率研究中的应用3郭志刚 巫锡炜 【摘 要】 泊松回归是专门分析因变量为计数变量的回归模型。
文章通过对2001年全国计划生育/生殖健康调查数据的泊松回归分析来介绍其在生育率研究中的应用。
泊松回归除了可以接受虚拟编码方式的年龄、城乡等常规人口学分类自变量外,还可以直接接受支出、收入等连续型自变量,因此可以更深入地进行生育率的测量、比较与分析。
【关键词】 泊松回归 计数变量 发生率比 生育率【作 者】 郭志刚 北京大学中国社会与发展研究中心、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巫锡炜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硕士研究生。
一、研究背景和研究目的虽然生育率的统计指标很多,但年龄别生育率及总和生育率最为重要,应用最普遍。
在各种正式公布的统计数据中,一般也都包括年龄别生育率和总和生育率,用来反映全国或各地的生育水平。
年龄别生育率是对某一年份某一年龄组妇女生育水平的具体测量指标,总和生育率则是建立在某一年份系列年龄别生育率基础之上的概括性指标。
总和生育率表达了时期的生育水平,而该时期的年龄别生育率系列则反映了生育的年龄模式。
这些指标的含义简单明了,既容易理解又容易计算。
在实际应用中,总和生育率要比一般生育率的可比性强,是一种更“单纯”的生育水平测量,因而更适用于不同时间和不同地域之间生育水平的比较。
就方法论而言,因为总和生育率是系列年龄别相对数(即生育率)的合计,因此已经控制了育龄妇女年龄结构的影响。
换用一般的回归分析建模语言,生育水平是因变量,而年龄则是自变量(或称为协变量、控制变量)。
这种基本关系其实与一个回归方程没有什么不同。
而就认识生育问题而言,仅仅知道生育率指标的计算、在控制年龄结构的条件下比较生育率差别和变化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进一步对生育率差别和变化做出解释。
因为生育本身是一个受到生理、人口、社会、经济、政策和文化观念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过程,这些因素都直接或间接地对生育发生着影响。
比如,城乡二元结构的社会环境显然对生育率有很大影响,因此我们经常分别计算城乡生育率。
总和生育率的测算及分析
总和生育率的测算及分析张 青摘 要 文章针对现有人口抽样数据的特点和缺陷,通过对总和生育率指标的分析和改进,测算了1994~2004年中国的总和生育率,探讨了影响该指标变化的各种因素。
结果表明,中国的总和生育率从1994~1996年的1.80左右下降到2001~2004年的1.62左右,其中2000年为1.66;影响中国总和生育率的主要因素有经济发展水平、一般生育率、生育年龄和城镇化进程等。
关键词 总和生育率 年龄别生育率 一般生育率 生育年龄作 者 张青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税学院,教授。
一、总和生育率的基本涵义及分析总和生育率是一个衡量妇女生育水平的综合指标,其计算的基本方法是将某年某地的育龄妇女各年龄别(通常为15~49岁)生育率相加而得的合计值。
在统计时期长度为1年,年龄分组组距为1岁的情况下,总和生育率等于年龄别生育率之和:T FR k= 49x=15f k(x),这里k表示年份。
f k(x)是k年x岁育龄妇女的生育率:f k(x)=B k(x)/W k(x),其中W k(x)、B k(x)分别是k年x岁育龄妇女的人数及其生育的婴儿数。
如果将育龄妇女按年龄进行等距分组统计,则计算总和生育率时要将各组生育率先乘以组距数再相加。
在人口分析和决策中,总和生育率是一个有用且十分重要的指标,它可以直接用来比较不同时期妇女的生育率水平,因为它已经考虑到了妇女在不同年龄结构上的生育率;同时又是作为女性终身生育水平的估计,对人口的长期宏观决策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另外,总和生育率(主要是其分量f k(x))还可以作为人口预测的重要参数,用于预测某年的出生人数: B k= 49x=15B k(x)= 49x=15W k(x) f k(x),这里B k是k年的总出生人数。
与绝大多数统计指标一样,总和生育率也有其局限性。
第一,由于其值实际上涉及了35个育龄妇女的实际队列,并且只有在各年龄别生育水平长期不变的苛刻条件下,它才能真正代表一批同龄育龄妇女一生实际的生育水平,但这一条件很难满足。
2000年以来中国城乡生育水平的比较分析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 10 —63 (0 1 5 02 —7 04 11 2 1 )0— 07 0
21年 4 01 月末 ,中国国家统计局公 布了全 国第六次人 口普查 的主要数据 ,数据显示从 20 年 00
1 月 的五普 到 2 1 1 00年 1 月 的六普 ,大 陆十 年期 间共增加 人 口近 79 1 30万 人 ,年平均 增 长率为
[ 收稿 日期 ]2 1- 82 0 10— 0 [ 作者简介 ]郝 娟 (98 ) 16 一 ,女 ,陕西渭 南人 ,西安 交通 大学 经济与 金融 范大学 政治 经济学 院讲 师 ,研 究方 向 :数 量经 济学 、社 会统 计分 析 。邱长 溶 (9 3 ,女 ,四川成 都人 ,西安 14 一) 交 通大学 经济与金 融学院 教授 、博 士生 导师 ,研究 方 向 :经济计 量方法 应用 。
郝 娟 2 邱 长溶 ,
(. 1 西安交通 大学经济与金 融学院,陕西 西安 70 6 ; 10 1 2陕西师 范大学政 治经济学院 ,陕西 西安 70 6 ) . 10 2
[ 摘 要 ]我 国城 乡生 育水 平 、发展 趋势 及差 异程 度 的对 比研究 对于 人 口发展 问题 意义 重大 。首 先通过
运算 ,得 出 了城 乡 总和 生育率 指标 数值 ,呈 现 出 20 以来 十年 间城乡 生育 状况 ,然后 对 这些 数据 进 00年
行了细致 的 比较 与分析 。研究结 果表 明 :尽管 十年 中生育水 平呈 现波 动状态 ,但农 村总 和生育 率一直 都 低于 18 . ,城镇则 低于 13 .,差异 近几年 有逐步缩 小 的趋 势 ;城乡生 育水平 差异 主要来 自二 孩生 育率 的差
行 了研究与讨论 ,但进入二十一世 纪以来 ,一段较 长时期 生育状况 的细致讨论不仅较少见到 ,特
卫统名词解释
1、总和生育率:假定同时出生的一代妇女,按照某年的年龄别生育率度过其一生的生育阶段,则各年龄别生育率之和乘以年龄组的组距,就是这一代妇女平均每人可能生育的总数2、检验效能:1-β即为检验效能,其意义是当所研究的总体与H0确有差别时,按检验水准α能发现它(拒绝H0)的概率3、总体(population):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同质的研究对象,其某项变量值的全体,按研究对象来源分为目标总体和研究总体。
4、统计描述:利用统计表、图以及统计指标描述资料的数量特征及其分布规律5、假设检验:也称显著性检验,是利用小概率反证法的思想,先对总体特征作出两种对立的假设H0和H1,然后再H0成立的条件下计算检验统计量,以获得概率P值,并与事先规定的概率值α(检验水准)相比较,来间接判断H1是否成立的过程7、概率:又称几率,是度量某一随机事件A发生可能性大小的一个数值,记为P(A), P(A)越大,说明A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越大,0< P(A)<18、变量:根据研究目的,对研究对象的某个或某些特征(研究指标或项目)实施观测,这些特征(指标或项目)称为变量(variable)9、参数(parameter):是描述总体特征的指标,其大小是客观存在的,然而往往是未知的。
10、统计量(statistic):由观察资料计算出来的量,描述样本特征的指标。
11、抽样(sampling):从研究总体中随机抽取一部分有代表性的个体的方法。
13、医学统计学:是一门应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医药卫生领域中数据的收集、分析、解释和表达的学科。
14、样本(sample):从研究总体中随机抽取的一部分有代表性的个体(其某项变量值的全体)。
15、同质(homogeneity):一个总体中有许多个体大同小异,存在共性,这些个体处于同一总体16、变异:同质的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统计学的任务是在变异的背景上描述同一总体的同质性,揭示不同总体的异质性17、变异系数(CV):主要用于量纲不同的变量间,或均属差别较大的变量间变异程度的比较,CV=S/X18、统计图:将统计指标用几何图形表达,即以点的位置,线段的升降,直线的长短,或面积的大小等直观地表示事物的数量关系19、负担系数:又称抚养比或抚养系数,是指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数与劳动年龄人数之比,其中劳动年龄人数指15~64岁的人口数20、动态数列(dynamic series):按时间顺序将一系列统计指标(可以是绝对数,相对数或平均数)排列起来,用以观察和比较该事物在时间上的变化和发展趋势,常用的分析指标有绝对增长量,发展速度与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与平均增长速度21、生存率(survival rate):病人能活到某一时点的概率,常用于慢性病如恶性肿瘤及心血管病等的治疗效果评价或预后估计,计算生存率的数据由随访获得,分直接法和寿命表法两种计算方法23、医学参考值范围(reference range):特定的正常人群(排除了对所研究的指标有影响的疾病和有关因素的特定人群)的解剖生理生化指标及组织代谢产物含量等数据中大多数个体的取值所在范围24、标准误:是样本统计量的标准差,反映统计量的变异程度是统计上用来衡量抽样误差大小的指标25、频率:独立重复n次试验,事件A出现m次,则m/n称为随机事件A在n次实验中出现的频率,n愈大,m/n 越接近P(A),频率是对样本而言的26、等级资料:将观察单位的观察结果按某种属性的程度或等级分组,分别统计各组的观察单位数所得到的资料27.、参数估计:用样本统计量估计总体指标(参数),分为点估计和区间估计28、点估计:直接用随机样本均数X作为总体均数μ的估计值,或用样本频率P作为总体概率π的估计值的方法,没有考虑抽样误差29、区间估计:用已知样本统计量和标准误确定一个有概率意义的并具有较大置信度包含总体参数的区间的参数估计方法30、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按预先给定的概率确定包含未知总体参数的可能范围,其确切含义是随机变化的置信区间包含总体参数的可能性是1-α31、Ⅰ型错误:拒绝了实际成立的H0,这类“弃真”的错误称为I型错误,其概率大小用α表示32、Ⅱ型错误:接受了实际不成立的H1,这类“存伪”的错误称为Ⅱ型错误,其概率大小用β表示33、检验水准:假设检验中预先设定的允许犯Ⅰ型错误的概率的最大值,称为检验水准,用α表示34、X2分布:是一种连续型随机变量分布,其分布的形状依赖于自由度的大小,如果Z服从标准正态分布35、拟合优度检验:是根据样本的频率分布检验其总体分布是否等于给定的理论分布36、NNT:需治疗人数是比较两种药物的临床治疗效果的指标,NNT=(两种药物有效率之差)-1,NNT说明了增加1例有效者需要改变治疗的人数,NNT越小越好37、计划生育率:指某地区某时期内符合计划生育要求出生的所有活产婴儿数与该地同时期内出生的活产婴儿总数之比,是反映该地期内计划生育工作成效的重要指标。
关于总和生育率指标的概念_性质与作用_图文(精)
第一孩率 , , 第二孩率一一 , 二第三孩率 , 、平均出生孩次平一 , 上述地区连续三年的总和生育率均为 , 。
但乎均出生孩次率却不同 , 。
, 第一二 , 、、三年分另〕为和三年中平均出生孩次率虽逐年下降但总和生育率却无变动这反映了平均出生孩次率与总和生育率之间两者没有必然的内在联系另外两个指标的结合也可能川见 , , , , 其他的情况在我国随之上升 , 。
, 目前有些地方提出。
去年出生的一孩率比前年提高有的高达 , , 但总和生育率也这是否属于一种矛盾现象这是因为 , , 事实上 , 这并非矛盾现象 , , 因为一孩率上升不一定带来总。
和生育率的下降总和生育率是由各年龄别生育率相加所得对年龄别生育率来说。
其高或低只取决于该年龄别妇女本年内生育孩子数量的多少还有一个情况与其出生的孩次无关 , 如果某年某些年轻年龄妇女的结婚人数突然增加很多 , , 那末 , , 下一年的有关 , 这些年龄组妇女生的孩子有可能骤增的妇女生育率就上升由于某一年龄的育龄妇女人数没有变化。
这样这些年龄… 从而使总和生育率水平提高。
加之 , , 初婚的年轻妇女第一次生育均为第一 , 个孩子出现。
, 这就使第一孩率的水平上升 , , 这样 , 就会使第一孩率上升与总和生育率上升的现象同寸虽然它消除了育龄妇女年龄构成的影响。
, 这反映出 , 构成总和生育率的各年龄别生育率 , 但它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当然那就是还受婚姻状况与婚姻持续时间的影响 , 在我国的正常情况下 , 随着大力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的政策日益深入人心加之结婚频率无突出变动。
第一孩率逐步提高这里 , 第二、三孩率日趋下降。
, 那末 , 平均出生孩次率的“ 下降将意味着总和生育率的下降附带说明一个问题 , 即出生孩次与出生胎次是不同的 , , 上边所说的。
孩次, ” 是指某年 , 妇女出生的孩子是当时存活的第几个孩子不管过去出生而至今已经死亡的孩子数而出生胎次然后排列本年出生婴儿的次序 , 则应包括凡是出生时是活产的都要计算在内例如 , 某一个妇女。
人口生育情况的数据解读与研究
人口生育情况的数据解读与研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人口生育情况对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了解和研究人口生育情况的数据,能够为制定相关政策和规划提供有效的参考。
本文将从人口数量、生育率、子女数量、晚婚、晚育等多个角度进行探讨。
人口数量是衡量一个地区或国家人口增长与衰退的重要指标。
通过分析人口数量的变化,可以了解到一个地区或国家的人口动态。
根据数据统计,中国的人口数量经历了几十年的持续增长。
然而,近几年,人口增速逐渐放缓,甚至出现负增长的趋势。
这一现象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如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社会结构的改变、生活成本的增加等。
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以保持人口数量在可控范围内的增长。
生育率是衡量一个地区或国家人口生育水平的重要指标。
通过分析生育率的数据,可以了解到一个地区或国家的生育状况。
数据显示,中国的生育率一直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
这与经济发展水平、教育水平提高、城市化进程加快等因素有关。
为了提高生育率,需要制定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如完善育龄妇女的生育保障政策、提供良好的教育和医疗条件等。
子女数量是衡量一个家庭的生育情况的重要指标。
通过分析子女数量的变化,可以了解到一个家庭的生育意愿和生育能力。
近年来,不少家庭普遍出现了子女数量减少的趋势。
这主要是由于经济压力的增加、教育成本的提高、都市化进程的加快等多种原因造成的。
政府可以通过提供相应的福利政策和支持措施,鼓励家庭有多个子女。
晚婚和晚育是当代社会人口生育情况中的一种现象。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很多人选择晚婚和晚育。
这主要是由于女性教育水平的提高、职业发展的需求、婚姻观念的改变等原因导致的。
然而,晚婚和晚育也存在一些风险和挑战,如生育能力下降、受孕困难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政府可以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如提供生育保障和医疗支持等。
总结起来,人口生育情况的数据解读与研究对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分析人口数量、生育率、子女数量、晚婚、晚育等多个角度的数据,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掌握人口生育情况的变化趋势和原因。
人口生育政策效果评估的方法探讨
人口生育政策效果评估的方法探讨人口生育政策是一个长期且复杂的问题。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人口结构的变化对社会产生的影响也越来越重要。
因此,人口生育政策的效果评估成为一个必要且重要的任务。
本文将探讨几种常见的人口生育政策效果评估方法,并针对每种方法的优缺点进行分析。
1. 分析人口数量的变化趋势首先,在评估人口生育政策效果时,我们可以通过分析人口数量的变化趋势来了解政策的影响。
这种方法可以通过统计数据来实现,如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以及人口增长率等指标。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比较,我们可以得出政策的具体效果。
2. 调查人口意愿的变化除了分析人口数量的变化趋势外,我们还可以通过调查人口意愿的变化来评估人口生育政策的效果。
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我们可以了解人们对生育政策的认同程度、生育意愿的变化以及对政策的满意度等。
这些数据可以为评估政策效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3. 考察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人口生育政策的实施与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因此,考察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也是评估政策效果的一种重要方法。
例如,我们可以研究人均收入的变化、教育水平的提高以及医疗条件的改善等指标。
通过这些指标的变化,我们可以了解政策是否对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4. 研究人口结构的变化除了人口数量的变化外,人口结构的变化也是一个重要的评估指标。
例如,我们可以研究老龄化程度的变化、劳动力比例的变化以及性别比例的变化等。
通过这些指标的变化,我们可以了解人口结构的变化对社会产生的影响。
5. 比较政策实施前后的差异为了更准确地评估人口生育政策的效果,我们可以通过比较政策实施前后的差异来进行分析。
例如,我们可以比较政策前后生育率的变化、婴儿存活率的提高以及人口质量的改善等指标。
通过比较这些差异,我们可以更直观地了解政策的效果。
6. 分析政策的经济影响人口生育政策对经济的影响是一个关键的评估指标。
例如,我们可以分析政策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对社会福利支出的影响以及对产业结构的影响等。
基于总和生育率的人口分析和预测
基于总和生育率的人口分析和预测摘要本文针对于中国的人口状况问题进行了研究,以人口总数、老年化比例和抚养系数、年龄结构、劳动人口等人口状况描述作为评价因子,以现有的统计数据建立了宏观的灰色预测模型和微观的Leslie模型,并使用Matlab编程进行了求解,并得到了人口增长的最优控制策略。
灰色模型不考虑年龄结构,对于总人口数建立了人口数量的变化只跟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有关的数学模型,并通过五年和十五年的数据用灰色模型预测出自然增长率的变化趋势,并算出每一年的人口总数。
Leslie模型我们使用了总和生育率作为参数,研究了运用三种不同的人口策略控制下,人口在100年内各种变化情况,对于模型的检验主要使用了人口总数,老龄化比例,劳动人口数,抚养率这四个评价标准。
比较三种控制策略后,我们取得了表现较好的第三种策略——“缓着陆”策略,使用其求得在2024年中国人口将达到峰值13.8亿左右,老年化比例则会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并很长一段时间维持在18%左右较长一段时间。
并在之后讨论了总和生育率和城镇化水平、GDP等四个参数的相关性,提出了一个改进的开放模型,并使用这个模型做出了政策不变的前提下未来人口的预测。
关键词:人口现状总和生育率城镇化水平Leslie模型老龄化目录一、问题重述 (3)二、模型假设及符号约束 (3)2.1模型假设 (3)2.2符号约束 (3)三、模型准备 (4)3.1数据的处理 (4)3.2概念描述 (5)四、人口现状分析 (5)4.1、人口老龄化 (5)4.2、总和生育率 (6)4.3、出生性别比例失衡 (7)五、人口预测模型建立与求解 (7)5.1、模型一的建立与求解 (7)5.1.1、模型一的建立 (7)5.1.2、模型一求解 (8)5.1.3模型一的优点: (8)5.1.4模型一的缺点: (8)5.2、模型一改进: (8)5.3、模型二的建立与求解 (9)5.3.1、模型二的提出 (9)5.3.2、模型二分析 (10)5.3.3、模型二的建立 (11)5.3.4、增长模式 (12)5.3.5、模型求解 (12)5.5.6、三种控制的优缺点比较 (17)5.4、对于人口控制政策的建议 (18)5.5、模型改进 (18)5.5.1影响总合生育率的因素分析 (18)5.5.2模型验证 (19)5.5.3改进模型的结果分析 (21)5.5.4改进模型的优点 (21)参考文献 (22)附件 (22)一、问题重述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口问题始终是制约我国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总和生育率
总和生育率总和生育率(英文中称:total fertility rate,简称TFR),也称总生育率,是指该国家或地区的妇女在育龄期间,每个妇女平均的生育子女数。
这种生育率计算方式,并非建立在真正一组生育妇女的数据上,因为这涉及等待完成生育的时间。
此外,这种计算模式并不代表妇女们一生生育的子女数,而是基于妇女的育龄期,国际传统上一般以15岁至44岁或49岁为准。
一般来讲如果总和生育率小于2.1(对已发展国家来说),新生人口是不足以弥补生育妇女和其伴侣数量的。
目录1基本定义2生育率1 2.1 生育率1 2.2 总和生育率3发展历程1 3.1 成立之初1 3.2 现状4变动因数1 4.1 民族灭绝1 4.2 人口减少1 4.3 养老困难1 4.4 非法堕胎1 4.5 经济崩溃1基本定义总和生育率是一个合成指标。
事实上,没有哪一个妇女在30年育龄期中完全按照某一年的年龄别生育率来生育。
而且,年龄和生育率随着时间变化,也会逐渐发生变化,出现波动。
举个例子来说,与1980年15-19岁的妇女相比,1998年同一年龄组的妇女可能倾向于推迟生育。
她们可能会降低1998年的总和生育率,而几年后她们开始生育时,那一年的总和生育率又会升高。
因此,总和生育率每年的波动可能更能反映出妇女生育年龄的变化,而不是妇女平均生育数量的变化。
总和生育率很好地说明了妇女究竟生育多少孩子,因此它是衡量生育水平最常用的指标之一。
[1]2生育率生育率生育率为总出生数与相应人口中育龄妇女人数之间的比例,亦称育龄妇女生育率。
因分析目的不同,生育率可分为一般生育率、分年龄生育率、孩次生育率、分年龄孩次生育率、标准化生育率、总和生育率、累计生育率、终身生育率等类型。
数据表示妇女在育龄期内每1年内生育的可能性,也就近似于妇女生育的概率。
把这列数乘以5,表示每5年内妇女可能生育孩子的数目。
在5岁分组中,每名妇女生育的概率都5倍于1年生育的概率。
比如说,一名妇女20岁时生育率为0.124,21岁时她的生育率还是0.124,依此照推。
为什么不能用调查数据中"直接汇总"的总和生育率
为什么不能⽤调查数据中"直接汇总"的总和⽣育率黄匡时中国⼈⼝与发展研究中⼼副研究员新出版的《中国统计年鉴2017年》删除了“直接汇总”的⽣育率数据,引发了社会热议。
其实,从2010年“六普”和2015年全国1%抽样调查所获得的年龄别⽣育率数据的直接汇总结果来看,都与通过当年的粗出⽣率⽔平换算的出⽣⼈⼝再计算出来的总和⽣育率有出⼊,由此引发⼈们对从普查“长表”和1%抽样调查以及1‰抽样调查中的“直接汇总”总和⽣育率的深⼊思考,以及对总和⽣育率测量规律的进⼀步探索。
六普总和⽣育率1.18是“直接汇总”的2012年4⽉,由中国统计出版社出版的《中国2010年⼈⼝普查资料》(下册)第2100页表6-3中公布了全国育龄妇⼥分年龄、孩次的⽣育状况(2009.11.1-2010.10.31)。
此表包括年龄别的平均育龄妇⼥和年龄别的出⽣⼈数以及年龄别的⽣育率。
社会各界根据总和⽣育率的概念和计算⽅法由此表汇总出总和⽣育率为1.18。
⽽且根据表6-3a、表6-3b和标6-3c分别可以汇总出城市总和⽣育率(0.89)、镇总和⽣育率(1.16)和乡村总和⽣育率(1.44)。
社会上不少⼈由此认定,2010年我国总和⽣育率为1.18,并由此推断出⼀些危⾔耸听的结论。
事实上,国家统计局并没有在其他场合正式公布总和⽣育率,⽽且在公布2010年⼈⼝普查数据的时候特别做了说明,“按照通常做法,资料中的数据为⼈⼝普查直接登记的汇总结果,未做任何误差校正。
根据事后质量抽查,2010年⼈⼝普查⼈⼝漏登率为0.12%,总体质量较⾼。
但有些指标(如出⽣⼈⼝、死亡⼈⼝和按分年龄妇⼥⽣育率计算的总和⽣育率)现场登记难度较⼤,漏登率要相对⾼⼀些,请读者使⽤普查相关数据时,应考虑不同指标登记误差因素的影响。
”因此,学者在使⽤普查数据的时候应对“资料使⽤说明” 有了充分的了解。
国家统计局之所以公布年龄别⽣育率数据也是尽可能满⾜国⼈对⽣育率数据总量和结构的需求,也是情理之中,⽽且也对数据⽤户做了温馨的提⽰。
试论时期总和生育率、终身生育率与政策生育率的关系
试论时期总和生育率、终身生育率与政策生育率的关系高文力;梁颖【摘要】通过对总和生育率(TFR)、终身生育率(CFR)与政策生育率(PFR)的概念及相关数据分析,论证总和生育率与政策生育率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不可直接比较.在特定条件下TFR、CFR和政策生育率会产生差异,在一个国家生育水平下降的历史时期,TFR必然小于当年49岁组女性的CFR;“超生率”、“未婚率”、“未育率”和“不孕率”的变化,决定了政策生育率与终身生育率的差异.借鉴日本经济与人口发展相关数据,可以相信由平均初婚年龄推迟、女性有偶率下降导致的生育水平下降很可能成为对我国人口均衡发展的最大潜在威胁.因此,当前以及今后相当的时期内,我国的政策生育率应高于1.8.【期刊名称】《人口学刊》【年(卷),期】2012(000)001【总页数】9页(P3-11)【关键词】总和生育率(TFR);终身生育率(CFR);政策生育率(PFR)【作者】高文力;梁颖【作者单位】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北京 100081;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北京 10008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C924.24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的人口普查数据质量就不断受到质疑。
总和生育率到底是多少?似乎成了一个谜。
“五普”之后,众多学者[1-7]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对生育率数据进行了分析、研究,对普查数据质量进行评估、调整,为我们正确地理解和认识当前的生育水平做出了有益的贡献。
然而,我们也看到,有学者用政策生育率与总和生育率进行比较,认为总和生育率如果低于政策生育率就是不可思议的,这就值得进一步探讨了。
为了正确理解总和生育率与政策生育率的关系,必须首先正确地理解时期总和生育率(TFR)与终身生育率(CFR)的关系。
TFR是指假定某一年龄队列的妇女按照当前(通常为某一年)的生育模式和生育水平度过整个育龄期,并且在其间无一死亡(即都能活到育龄期结束),平均每名(或每千名)妇女将会生育的孩子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年龄别生育率与总和生育率间接估计方法与应用研究
作者:王广州
作者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刊名:
中国人口科学
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POPULATION SCIENCE
年,卷(期):2002(3)
被引用次数:8次
1.郭志刚时期生育水平指标的回顾与分析[期刊论文]-人口与经济 2000(01)
2.王广州人口年龄结构间接估计方法与应用研究[期刊论文]-中国人口科学 2001(05)
3.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国家统计局人口统计司中国1982年人口普查资料 1985
4.Bongaarts J;G Feeney On the Quantum and Tempo of Fertility 1998(02)
5.Samuel H Preston Patrick Heuveline and Michel Guillot(2001)
6.David P Smith Formal Demography 1992
1.常蔷薇.郭晨阳我国生育率转变对高校生源的影响及出路分析[期刊论文]-理论导刊 2009(3)
2.张青总和生育率的测算及分析[期刊论文]-中国人口科学 2006(4)
3.杨新平关于总和生育率的统计分析模型[期刊论文]-统计与决策 2009(5)
4.徐映梅.瞿凌云基于调研数据的总和生育率发展趋势及影响因素分析——来自湖北鄂州、黄石、仙桃的调查数据[期刊论文]-南方人口 2011(5)
5.张丽萍80年代以来我国少数民族出生人口性别比与生育水平变化的历史回顾[期刊论文]-人口与经济 2006(5)
6.王广州人口目标规划可行性分析方法与应用研究[期刊论文]-市场与人口分析 2003(2)
7.王广州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育龄妇女递进生育史研究[期刊论文]-中国人口科学 2005(5)
8.曾毅以晚育为杠杆,平稳向二孩政策过渡[期刊论文]-人口与经济 2005(2)
本文链接:/Periodical_zgrkkx200203009.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