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的临摹与书写
甲骨文书法
甲骨文书法
甲骨文书法,即甲骨外字书法,是一种以甲骨文字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书写体系。
它起源于商周时期的甲骨文字,是中国最早使用的文字,也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字。
甲骨文书法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在古代文学艺术上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甲骨文书法的书写特点是简略、精准、圆润、章法等,行动和拐角都十分美观,与古诗词密切相关。
把每个字写出来都有自己的节奏,构成文字之间更有自己的和谐,这就是所谓的“天人合一”。
甲骨文写作时,每个字的姿态和格式都要符合特定的规则,只有细心的比例、合理的空间结构,才能将文字的意义写出来,这也是甲骨文书法独特的魅力。
甲骨文书法是一门艺术技艺,学好它需要基础知识和足够的练习。
学习甲骨文书法应从基础字体开始,熟练掌握方正、仿宋等传统基本字体。
其次,要重视书法艺术的规范性,努力掌握书法艺术中的节奏、神韵、格律等概念,以达到艺术境界的高度。
最后,不断提高字体水平,在当今书法市场有所作为,努力提高自己书写的水平。
甲骨文书法作为中国最古老的文字,拥有悠久的历史和舜时的传统。
它是中国人追求艺术和理想的根本,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好甲骨文书法,不仅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修养和精神境界。
50个最简单的甲骨文
50个最简单的甲骨文
简单的甲骨文如下图所示:
甲骨文主要指中国商朝晚期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的文字,是中国及东亚已知最早的成体系的商代文字的一种载体。
2017年11月24日,甲骨文顺利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国际咨询委员会的评审,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研究历史
在清朝光绪年间,古董商、金石学家王懿荣,是当时最高学府国子监祭酒(相当于校长)。
有一次他看见一味中药叫龙骨,看见上面刻着字,就觉得很奇怪,翻看药渣,没想到上面居然有一种看似文字的图案。
于是他把所有的龙骨都买了下来,发现每片龙骨上都有相似的图案。
他把这些奇怪的图案画下来,经过长时间的研究他确信这是一种文字,而且比较完善,应该是殷商时期的。
后来,人们找到了龙骨出土的地方——河南安阳小屯村,那里又出土了一大批龙骨。
因为这些龙骨主要是龟类兽类的甲骨,是以人将它们命名为“甲骨文”,研究它的学科就叫做“甲骨学”。
(此种说法如今存疑)。
书写甲骨文的八大规律
书写甲骨文的八大规律(原创实用版)目录1.引言:甲骨文的概述2.甲骨文的书写材料和工具3.甲骨文的八大规律3.1 规律一:横平竖直3.2 规律二:左高右低3.3 规律三:上紧下松3.4 规律四:左右对称3.5 规律五:内外相接3.6 规律六:形断意连3.7 规律七:大小适中3.8 规律八:布局合理4.结论:甲骨文的价值与意义正文甲骨文,作为我国最早的成熟文字之一,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它起源于公元前 14 世纪的殷商时期,主要用于卜辞、铭文等记录,距今已有 3000 多年的历史。
甲骨文的研究不仅可以揭示古代社会的历史、文化、宗教等方面的信息,还能让我们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对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甲骨文的书写材料主要是龟甲和兽骨,工具一般为刀。
在龟甲和兽骨上刻写文字,要求书写者具备一定的技艺和规律。
下面我们来探讨甲骨文的八大规律。
首先,横平竖直是甲骨文中最基本的书写规律。
甲骨文中的横线要保持水平,竖线要保持垂直,这样才能使文字稳定、和谐。
其次,左高右低是指在甲骨文中,左边的笔画要高于右边的笔画。
这种书写方式使得文字在视觉上显得更加美观、协调。
再次,上紧下松是指甲骨文中的上部笔画要紧凑,下部笔画要舒展。
这种布局使得文字具有一种稳重感。
接着,左右对称是指甲骨文中的左右部分要保持对称,以达到视觉上的平衡。
内外相接是指甲骨文中的内部笔画与外部笔画要相互连接,形成一种紧密感。
形断意连是指甲骨文中的笔画虽然断开,但意念上要相连,使得文字具有一种连贯感。
大小适中是指甲骨文中的文字大小要适中,不能过大或过小,以保持整体的和谐统一。
最后,布局合理是指甲骨文中的文字布局要合理,根据内容的需要进行合理的安排,使得文字既美观又易于阅读。
总之,甲骨文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研究与传承具有重要的价值。
临摹甲骨文的感受
临摹甲骨文的感受
我最近开始尝试临摹甲骨文,这是一种古老的汉字书写方式,它们是在牛骨或龟甲上刻写的文字。
我一直以来对中国的古代文化和历史都很感兴趣,所以我决定尝试一下这种书写方式。
临摹甲骨文不仅可以让我更深入地了解汉字的演变,而且也让我更加欣赏古代文化的魅力。
这种书写方式具有一种独特的美感,每一个字都很精致,仿佛是一件艺术品。
然而,临摹甲骨文也是一项很有挑战性的任务。
由于这些文字是在牛骨或龟甲上刻写的,所以它们的形状和结构与现代汉字有很大的区别。
我必须花费很多时间去研究它们的结构和笔画,以便准确地临摹它们。
我发现,临摹甲骨文需要耐心和专注力。
每一个字都需要仔细地观察和研究,以确保我能够准确地复制它们。
这对我来说是一种很好的训练,让我更加专注和细心地处理其他任务。
总的来说,临摹甲骨文是一项有趣又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它让我更深入地了解了中国的古代文化和历史,同时也让我更加欣赏汉字书写的美感。
- 1 -。
甲骨文的临摹与书写
甲骨文的临摹与书写一.甲骨文的文字特点从字体的数量和结构方式来看,甲骨文已经是发展到了有较严密系统的文字了。
汉字的“六书”原则,在甲骨文中都有所表达。
但是原始图画文字的痕迹还是比较明显。
〔1〕字形多变:在字的构造方面,有些象形字只注重突出实物的特征,而笔画多少、正反向背却不统一。
〔2〕体式丰富:甲骨文的一些会意字,只要求偏旁会合起来含义明确,而不要求固定。
因此甲骨文中的异体字非常多,有的一个字可有十几个甚至几十个写法。
〔3〕因字成型甲骨文的形体,往往是以所表示实物的繁简决定大小,有的一个字可以占上几个字的位置,也可有长、有短。
〔4〕线条瘦硬因为字是用刀刻在较硬的兽骨上,所以笔画较细,方笔居多。
〔5〕形象生动甲骨文是师法自然,合众美的结果,大部分字在大自然中可以找到相对应的形状、声音、轨迹等。
万[萬]形如蝎子.蝎子为胎生昆虫,母蝎产子,每胎可达数一甚而百集幼蝎不等.幼蝎产出后,即自动攀附于母蝎身上,背部尤多,密密麻麻假设不可胜数,古人见之,即以蝎子之形不可胜数之“万”字.春上方是草木抽发的曲芽,下面那一部份是一个计时的标志,组合起来,表示草木遨生开始的时序.至一支箭由远方而来,射到靶上,一横代表箭靶观是一只猫头鹰的特写,最上面是羽,角中间一竖是喙,两侧是一双眼睛.显出一副主神贯注观贯注观察的样子,最下面的是乌,说明猫头鹰的类属.此字充分的掌握住了猫头鹰的表情。
二.甲骨文的艺术特点由于甲骨文是用刀刻成的,而刀有锐有钝,骨质有细有粗,有硬有软,所以刻出的笔画粗细不一,甚至有的纤细如发,笔画的连接处又有剥落,浑厚粗重。
结构上,长短大小均无一定,或是疏疏落落,参过失综;或是密密层层十分严整庄重,故能显出古朴多姿的无限情趣。
甲骨文,结体上虽然大小不一,错综变化,但已具有对称、稳定的格局。
所以有人认为,中国的书法,严格讲是由甲骨文开始,因为甲骨文已备书法的三个要素,即用笔、结字、章法。
殷墟甲骨文是目前所知我国最早的系统文字,也是比较成熟的文字。
甲骨文书法美育与教学实践
甲骨文书法美育与教学实践甲骨文历存3500年之久,各项探寻研究工作还在持续进行,二十大后,习近平在考察殷墟时强调"我们一定要重视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保护好中华民族精神生生不息的根脉。
"将甲骨文吸收进书法实践创作并能为教学所用、并入教学体系是今后的一个发展趋势。
本文将从如何识、如何赏、如何书三个角度对甲骨文的教学与实践运用进行展开论述。
一、甲骨文结字与汉字来源我们的汉字一直沿用至今,未曾间断,追其源头当为甲骨文。
因为实用、审美、政治等需要,几千年下来,汉字演变形成五体——篆隶楷行草,甲骨文为篆体中的大篆。
五体还是处在一个文字体系之中,有一脉相承的联系。
从现在的简体字看很难理解造字法六书,这是由于现代汉字在经过漫长的改造后不见原型所致,对源头文字的不了解使我们不清楚我们所使用文字的意义,更无法向学书之人说得明白。
书法学习也可直溯甲骨文,要知道商代的人在孩童时期也是要学写字的,即写甲骨文。
甲骨文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冷绝"和不可亲近,它甚至是一个很好的启蒙"绘本",只是它年代久远少有人能够识读而造成的刻板印象。
甲骨文中有"书"一字,字形似手持笔蘸墨,这就是根据商人日常生活所造的会意字,一眼就能看的明白。
不仅是日常生活,还有建筑类文字"宫""室""门""郭"等建筑类文字也向我们描绘了当时的建筑造型;还有"鼎""壶""尊""爵"等器皿类文字与出土实物相互印证存在…还有很多这样的文字向我们证实着历史的客观存在,但也还有很多文字空白等我们研究填补。
甲骨文虽说可识别的只有一千多个,但每一个文字都可解读出丰富的内涵,每一个文字都在述说着一个故事。
通过直观甲骨文便可知造字六书为何,因为甲骨文字形本身就具有形音意,见其形而知其意也,通过甲骨文真正摸清汉字的造字原理,使其有根可寻也就不用说不清道不明了。
甲骨文的书写形式
甲骨文的书写形式
甲骨文是一种古代汉字书写形式,主要用于商代和西周时期的甲骨文书写。
它由刻画的符号组成,这些符号代表了不同的物体、事物或概念。
甲骨文的书写形式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 直书形式:甲骨文的直书形式是指直接将符号按照左右或上下的方向排列的方式进行书写。
这种形式多用于简单的图形或标志性的符号。
2. 纵书形式:甲骨文的纵书形式是指将符号按照从上到下的方向进行书写。
这种形式多用于复杂的符号或词组。
3. 横书形式:甲骨文的横书形式是指将符号按照从左到右的方向进行书写。
这种形式在甲骨文中较少出现,多用于特定的符号或词组。
4. 环绕式书写:有时,甲骨文的符号会围绕着一个中心点进行书写,形成环绕式书写。
这种形式多用于描述某种物体或事物的周围环境或属性。
需要注意的是,甲骨文的书写形式在不同的时期和地区可能会有所差异,这取决于当时的书写习惯和地方特色。
甲骨文书法
甲骨文书法“以笔代刀”、“刀笔味”初探甲骨文是“以刀代笔”刻写到龟甲和兽骨上的,但它已具备了书法的三要素:笔法、结体、章法。
我们现在所说的甲骨文书法,是指用毛笔“以笔代刀”,通过对甲骨拓本的摹写,再把甲骨文字“移植”到宣纸上。
正如启功先生讲的“通过毛笔书写,提炼到纸上来。
”但是,这种“移植”又不是简单的“模仿”“照葫芦画瓢”,而是用今人的眼光去审视甲骨文字,认真从甲骨拓本中体会辨识殷人契刻时刀法的轻重、缓急、单刀、双刀、冲刀、切刀,以及甲骨字在各种刀法下线条的长、短、粗、细、曲、直的变化及其特点,从刀法领会笔法,这样的“移植”才能到达不但“形似”,更具“神似”。
〔一〕甲骨文书法的用笔技巧书法的第一要素是用笔。
甲骨文在龟甲,兽骨上是用刀刻出来的,而甲骨文笔墨书法是用软毫毛笔在纸上写出来的。
要“把甲骨文写出‘活、健、美’的效果来,让人看着舒服,悦目赏心。
”〔见杨鲁安《甲骨文书体识别与摹写》〕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老老实实地花大气力,不走样的临摹甲骨拓本,弄清甲骨文的笔画、结体、取势等各种特点,体味如何用毛笔的“写”来表现甲骨文的用刀“刻”,如何用毛笔在纸上重现甲骨文的刀笔味,从而找出相应的用软笔书写甲骨文的用笔方法与技巧。
甲骨文的基本风格特征,如钟明善先生在《中国书法简史》中所说:“甲骨文字大体可分为两大类型:一类是瘦劲挺拔的细笔道的;一类是浑厚雄壮的粗笔道的。
甲骨文是刀刻的,刀有钝锐,骨有细、硬、疏松之别,所成笔画有粗有细,有方有圆。
由刀刻形成的笔画多方折,笔画交叉处剥落粗重,给后世书法,篆刻留下了不少用笔,用刀的方法。
从结体上看,甲骨文错综变化,大小不一,但均衡、对称、稳定的格局已定。
从章法上看,或则错落粗朗,或则严态端庄,且因骨片大小和形状不同而异,却显露出古朴而又烂漫的情趣。
给现代书法章法求新上以有益的启示。
罕见的殷人墨迹——玉片、陶片,兽骨上的墨书、朱书,横竖画起笔笔画粗圆如点漆,自然藏锋。
住笔尖细如横针、悬针,转折处圆润自然,尤其珍贵。
甲骨文书法技法略谈
甲骨文书法技法略谈甲骨文书法技法略谈甲骨文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其文字劲健工整,撇捺直画,疏密有度,结构宽松。
用现代人的眼光去看,确实初具书法用笔与结体的要旨,有书法艺术之美,值得欣赏品味。
不过,甲骨文就是甲骨文,在书法艺术中,应当写出甲骨文的特点,决不能把甲骨文写成金文或陶文,那就失去了甲骨文审美的意义。
这是每个书家必须把握的基本要素。
甲骨文从王懿荣1899年鉴定始,至今已110周年。
他的伟大在于:丰富了中国文化内涵,使有确切记载的中国文明史提前了千余年。
“原始的文字是以画出东西的形态来表示的,即象形文字。
甲骨文的字体,差不多近于画画,上面字形所表示的:人、子、女、手、耳等字,大家一看就知道意思。
母是胸前有乳房的母亲姿势;首是长着头发、脖子的形态;足是表示小腿上方有个圆圆的膝盖。
”(见《中国文字学与故事大辞典》19页)由于古文字的象形性特点,给我们提示了识别甲骨文方途径。
本文只是从书写方面来说。
不属于识别性研究范围。
甲骨文虽然早已失去使用价值,但却具有珍贵的史学价值与艺术欣赏价值。
仍然受到人们的钟爱。
甲骨文古代人如何写法,仍然是个迷。
甲骨文是殷商朝代历史档案。
其内容多是与占卜有关的记事文字。
其书法技巧,各有其说,余之拙见如下:(一)甲骨文原始书写技巧探索先人甲骨文书写技法,不管是说的,可以断言,都是猜想。
到底是用什么写的?如何写的?如何刻的?至今谁也说不清楚。
余分为写与刻两点来说:(1)甲骨文书写技法探源。
从现已有出土甲骨文片证实,未刻制的甲骨片上,有书写的笔墨痕迹。
其文字是怎样写的,只能说是用笔写的,因笔迹清晰可见。
对于甲骨文古代书写,谁也没有见过,也没有见到文字记载,所以说,不管是谁说的,均属猜想。
不管说的理由如何?均作参考,实不可信。
技法研究,各有其说,信者有,不信者无。
例如,董作宾(1895-1963)曰:“工具中最重要的是毛笔所写字迹的发现,这是用朱或墨写了未刻的文字,笔顺起讫,笔锋收放,十分清楚,因而可以断定,殷代(公元前1600-前1066/笔者注)写字确实用着精良的毛笔。
第一章书法临摹方法与篆书特征
第四章 西周金文的结构
《石鼓文》是战国时期的石刻,是目前可见 的最早的石刻书迹之一.被称作“石刻之祖”.用 笔圆劲挺拔,凝炼厚重,结体圆中寓方,茂密奇崛; 布局上则开阔戍疏,少装饰感,而多毛笔书写的 意味.唐韩愈有《石鼓歌》赞赏其书法,张怀瓘 称其为”仓颉之嗣,小篆之祖”.清康有为在《广 艺舟双楫》中赞云:”如金钿落地,芝草团云,不 烦整裁,自有奇彩”.清末吴昌硕则一生都浸淫石 鼓,取得了巨大成就.【图7】
金文笔法临摹
1,金文在用笔上比较率意, 质朴,浑重,体现更多的笔意。 节奏感甚强。字形偏短,线条 变化大,一字多形,风格浑成, 速度优快优慢,比较丰富,重 笔重点加强了视觉冲击力。 (示范) 2,篆书相传史黄帝史官仓颉 所作,至周宣王太史籀,整理 古文,著《太史篇》十五,史 称大篆。金文反映了大篆的特 征。
第二节 清代篆书家介绍;
1,王澍:(1668-1743) 2,邓石如(1739――1805) 3,杨沂孙(1812-1881) 4,吴昌硕(1844-1927)
第三节 清代篆书的总体特征:
第十章 清代篆书——邓石如篆书及临摹
邓石如“以隶 入篆”的意义; 了解“称为清代 第一”的大书家 邓石如的篆书特 征,在具体的临 摹中感受其特点。
第五章 秦代小篆的特征及临摹
第一节 秦小篆介绍—“玉箸篆”意味 学习秦代规范性很强的小篆,最易得规矩法度,对篆书的
对称,平衡,避让,等距等原理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对以后篆刻 课有较大帮助.
第二节 秦小篆特征--《峄山刻石》与《泰山刻石》临摹;
第三节 《新莽嘉量》《秦诏版》临摹
第六章 汉代篆书特征及临摹
第二节《袁安》《祀三公山碑》临摹
第三节 三国吴《天发神谶碑》临摹
第七章 唐代李阳冰“铁线篆”及临摹
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的写法
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的写法甲骨文呀,那可是老古老古的文字啦。
它的写法就像是在画画一样呢。
你看那些线条,歪歪扭扭的,可有意思了。
甲骨文的笔画就像是用小刀在龟甲或者兽骨上刻出来的,所以好多线条都是直来直去的,还有好多象形的东西哦。
比如说“日”字,就像是一个圆圈中间加个点,多形象呀,就像真的太阳一样。
写甲骨文的时候,你得有点那种古朴的感觉,想象自己是个古人,在骨头上刻画着对生活的记录呢。
金文就不一样啦。
金文是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它比甲骨文要圆润一些呢。
感觉就像是甲骨文进化了一点点。
金文的线条更粗一些,而且有些笔画开始有了弯曲的感觉。
写金文的时候,你得把那种金属的质感体现出来,就好像每个字都是从青铜器上拓印下来的一样,带着一种厚重的历史感。
小篆呢,那可是规规矩矩的。
小篆的笔画很匀称,粗细都差不多。
写小篆就像在画图案一样,每个字都是对称的,结构很严谨。
感觉写小篆的人都得是个完美主义者呢。
它的线条就像丝线一样,又细又长,而且弯曲得很优美。
写小篆的时候,你得慢慢写,一笔一划的,就像在雕琢一件艺术品,要是写快了,可就没有那种韵味啦。
隶书就变得很“洒脱”啦。
隶书的笔画有了粗细的变化,而且有了那种“蚕头燕尾”的特点。
就像小虫子的脑袋和燕子的尾巴一样,可俏皮了。
写隶书的时候,你可以稍微写得快一点,有一种流畅的感觉。
它不像小篆那么严谨,多了一些自由的气息,就好像古人在写字的时候突然想放开手脚,来一点不一样的感觉。
楷书就更熟悉啦。
楷书是咱们现在最常见的字体之一呢。
楷书的笔画很工整,每个笔画都有自己的规范。
写楷书就像盖房子一样,得把每个笔画都放得稳稳当当的。
它没有隶书那么多的弯弯绕绕,很直接,很简洁。
写楷书的时候,你要把每个字的重心把握好,写出来的字才会好看。
楷书就像一个规规矩矩的小书生,站得笔直,给人一种很端庄的感觉呢。
这五种字体的写法呀,各有各的特色,就像五个不同性格的小伙伴一样,都特别有趣呢。
谈书论道刘颜涛:如何临摹甲骨文,是有正确方法的!
谈书论道刘颜涛:如何临摹甲骨文,是有正确方法的!临摹不但是初学书法的正确方法和唯一捷径,更是每个书法作者继续提高的不二法门。
学习书法主要是通过临摹优秀书家的经典碑帖这一途径来实现的。
“临摹”是“临”和“摹”两种学习方法的合称,二者对学书起的作用也有差异。
姜夔《续书谱》曾对临、摹的作用加以比较:“临书易失古人位置,而多得古人笔意;摹书易得古人位置,而多失古人笔意。
”临和摹都是学习书法的手段,我们要根据学习的目的来选择方法。
说到临摹,通常就是一个“实临”与“意临”的问题。
或许实临和意临是对所有范本形神兼备中的“形似”和“神似”的不同侧重,但形神兼备,则是临摹乃至创作的最高境界,更是临摹者应该追求的目标。
我们切勿以察之不精拟之不似而自欺欺人,谓之为“意临”。
尤其是学习初期更要以逼真原作的“实临”为主。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书写习惯,书法的风格其实就是这种习惯的体现。
学习书法其实就是在临摹的过程中深入体会范本用笔的起始转成之理,模仿范本的用笔方法和结体手段。
但学习甲骨文与学习今文字书法,又有着许多不同之处。
了解这些不同可以使我们的学习更主动、收效更快。
首先,甲骨刻辞一般没有书丹的过程,基本上是契刻者直接用刀刻在甲骨上,虽然有少部分文字是先书后刻,个别也留有极少墨迹,但很难作为毛笔书写的参照。
其次,甲骨拓片与今文字碑帖这两种载体上所吸收的书法艺术信息不同。
中国书法发展到楷书以后,其基本结构已经规范化,虽然书法家各有其自己的风格,但结字的规则,则是普遍遵从。
然而甲骨文的偏旁往往不固定,其大小、高低亦无定式,所以在临习中往往没有相对固定的标准,常常让书者感到迷惑、困顿。
再者,甲骨文拓片往往不完整,也不规整。
受制于甲骨的形状和卜兆的位置,再加上契刻者的审美取向,所以章法布局也千变万化。
临摹中吸收哪些艺术因素,体现并丰富与现代的书法形制,也是要正视的问题。
另外,甲骨文的笔顺,像有些笔画的起讫方向很难断定,这在我们临习今文字碑帖中基本不会遇到。
书写甲骨文的八大规律
书写甲骨文的八大规律甲骨文是中华文明的重要遗产,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
它是中国古代用于卜辞、铭文、书信等的一种文字,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在现代,甲骨文已经逐渐演变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许多书法家和艺术家纷纷尝试运用甲骨文进行创作。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扬甲骨文,了解其书写规律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书写甲骨文的八大规律,以期为广大甲骨文爱好者提供参考。
一、甲骨文的起源与发展背景甲骨文起源于商朝晚期,是我国最早的成熟文字之一。
它主要应用于商朝晚期的卜辞、铭文等方面。
随着历史的推移,甲骨文逐渐演变为金文、小篆等其他文字形式。
二、甲骨文的基本笔画与结构特点甲骨文的笔画主要包括横、竖、撇、捺、折等,结构上讲究对称和平衡。
其字形较小,线条流畅,结构紧凑,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三、书写甲骨文的八大规律1.横平竖直:甲骨文的横画要平,竖画要直,保持整体字形的稳定性。
2.左右对称:甲骨文的结构往往呈现出左右对称的特点,使字形更加和谐美观。
3.上下对称:部分甲骨文字形具有上下对称的布局,使得字形更加稳重。
4.重心稳定:甲骨文字形要求重心稳定,避免字迹漂浮不定。
5.笔画连贯:书写甲骨文时,要保持笔画之间的连贯性,使字迹更加优美。
6.笔画简化:甲骨文在演变过程中,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简化现象。
书写时应注意掌握适当的简化程度。
7.字体规范:书写甲骨文时,要遵循甲骨文的字体规范,确保字形正确。
8.布局合理:甲骨文的布局要合理,字与字之间的间距要适中,避免拥挤或过于疏松。
四、实践与应用:如何运用八大规律书写甲骨文掌握书写甲骨文的八大规律后,可以通过临摹古代甲骨文作品、创作甲骨文书法作品等方式,将所学应用到实际中。
五、甲骨文的鉴赏与传承价值甲骨文作为中国最早的成熟文字,具有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
鉴赏甲骨文,可以让我们更加了解古代社会、文化、历史等方面的内容。
同时,甲骨文的传承与发扬,有助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优秀甲骨文书法作品
优秀甲骨文书法作品
以下是一些优秀的甲骨文书法作品:
1. 《观行甲骨文》:这幅作品采用精细的线条描绘了一组骨骼并排行走的形象,字体流畅有力,寓意着日常生活中的行进和永生不息。
2. 《龙鸟纹陶甲骨文》:这幅作品展示了一个古老的龙鸟图案,并在图案中融入了甲骨文。
画面精美,字体独特,显示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熟悉和创造力。
3. 《骏马甲骨文书法作品》:这幅作品以骏马为主题,展示了其优雅而高贵的形象,并以甲骨文的方式书写“骏马”二字。
字体简洁流畅,力道平稳,整幅作品气势宏伟。
4. 《飞鸟甲骨文书法作品》:这幅作品以飞鸟为主题,用甲骨文的方式书写“飞鸟”二字。
字体刚劲有力,形象生动,表达了自由飞翔的美好愿望。
5. 《金猪甲骨文书法作品》:这幅作品以金猪为主题,展示了其可爱的形象,并用甲骨文的方式书写“金猪”二字。
字体活泼可爱,线条流畅,给人以愉悦和吉祥的感觉。
总之,这些优秀的甲骨文书法作品不仅展示了艺术家的才华和创造力,还传递了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
甲骨文正确写法
甲骨文正确写法咱先说说甲骨文的一些基本特点。
甲骨文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那时候的人可真聪明。
你想啊,在那么古老的时候,就能创造出文字来记录东西。
甲骨文的笔画呢,很多都是直直的,弯弯的线条也有,但总体是很古朴的感觉。
比如说“日”字,就像一个圆圈中间加个点,多形象呀,就像真的看到天上的太阳一样。
再看“月”字,弯弯的,像月牙儿,这不就是古人抬头看月亮画下来的嘛。
甲骨文的写法呀,它是有一定规则的。
不过这规则可不像咱们现在写字这么严格的横平竖直的要求。
每个字的大小也不是那么统一,全看刻字的人当时的心情和骨头的大小啦。
你要是去看那些甲骨文的实物或者图片,就会发现有的字很大气,占了好大一块地方,有的字就小小的,像个小不点躲在角落里。
甲骨文里的象形字是最有意思的。
像“山”字,就跟几座小山连在一起似的,中间高两边低。
还有“水”字,那弯弯扭扭的线条,就像水流一样,感觉还在流动呢。
写这些字的时候呀,你就想象自己是古代的人,拿着小刻刀在骨头上面刻。
刻的时候可不能太用力,不然骨头就裂啦,也不能太轻,要不字就不清楚。
而且甲骨文的写法也跟它要表达的意思有关系呢。
比如说表示动作的字,那笔画的走向就像是在做那个动作一样。
就像“走”字,看起来就像一个人在迈着大步往前走。
咱再说说甲骨文里的会意字。
两个或者几个简单的象形字组合在一起,就有了新的意思。
这就像是在玩拼图游戏一样。
比如说“明”字,就是“日”和“月”放在一起,日和月都能发光,合起来就表示明亮啦。
学习甲骨文的正确写法呀,就像是走进了一个古老的世界。
你可以去博物馆看看那些甲骨文的真品,感受一下古人的智慧。
也可以买一些甲骨文的字帖来练着写。
写的时候呢,就把自己当成古人,去体会那种刻字的乐趣。
虽然甲骨文的写法对于咱们现代人来说有点难,但是只要有耐心,慢慢学,你就会发现其中的乐趣所在啦。
就像发现了一个宝藏一样,每一个甲骨文都是一个小秘密,等着你去解开呢。
甲骨文的书写方式
甲骨文的书写方式一、概述甲骨文是我国古代的一种重要的文字形式,它通常出现在商代晚期至西周时期的龟甲和兽骨上。
甲骨文的书写方式独特且具有独特的特点,本文将全面、详细、完整且深入地探讨甲骨文的书写方式。
二、甲骨文的性质甲骨文不同于后来的象形文字和简化字,它是一种特殊的卜辞文字。
主要用于预测和记录祭祀、占卜等活动的结果。
甲骨文的使用规范较为固定,书写方式也有很多特殊要求。
2.1 笔画构造甲骨文的笔画构造相对简单,主要由直线、曲线和交叉线组成。
直线可以表示天、地、人等物体的形状,曲线则主要用于表示动态或曲折的物体,而交叉线则用于表示物体的连接或界限。
2.2 字形形态甲骨文的字形形态独特,具有一定的象形性。
大部分字形可以与实际物体或抽象概念相对应,但也存在一些字形的形态较为抽象,难以与具体事物联系起来。
三、甲骨文的书写方式甲骨文的书写方式十分严谨,对于每一个字的书写,都有一定的规范和步骤。
下面将详细介绍甲骨文的书写方式。
3.1 准备工作在开始书写甲骨文之前,需要做一些准备工作。
首先,需要准备一块兽骨或龟甲作为书写材料,这些材料一般是经过特殊处理的。
其次,需要准备红色或黑色的颜料,以作为书写的工具。
最后,还需要准备一些特殊的书写工具,如尖硬的竹签或骨刻等。
3.2 选定书写位置在准备工作完成之后,需要选定书写的位置。
通常情况下,甲骨文会被刻在兽骨或龟甲的凹槽部分,以保证字迹的稳定和清晰。
3.3 初步草拓在选定书写位置之后,可以通过使用竹签等工具进行初步草拓。
草拓是指在兽骨或龟甲上刻画出字形的初步轮廓,以备后续书写时参考。
3.4 书写字形通过草拓得到初步轮廓之后,开始进行实际的书写。
按照甲骨文的字形形态,使用特殊的书写工具在草拓的轮廓内填充颜料,并按照笔画构造的规则进行书写。
3.5 纠错和修饰在完成字形书写之后,需要进行纠错和修饰。
通过仔细观察刻写的字形,对于不符合规范或有错误的地方进行修改和修正,以保证字形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甲骨文速记方法
甲骨文速记方法
甲骨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字,其形态从具体的图像逐渐演变为抽象的符号。
对于甲骨文的学习与速记,以下是一些建议的方法:
1. 基础了解:首先,您可以选择萧圣中老师开设的MOOC“古文字学”进行初步的了解,这可以帮助您对甲骨文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2. 临摹练习:通过临摹甲骨文的经典文献如《临摹60~75汉字甲骨文象形速记手册》,参照象形来记忆和练习生字,这不仅有助于识字,还可以练习书法和学习书写甲骨文。
3. 字形与语义结合:以往的甲骨文破解主要是从“字形”出发,但现在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应该加强“语义考察”和“语义验证”在甲骨文破解中的运用。
这意味着在学习甲骨文时,不仅要关注其形态,还要深入理解其背后的语义。
4. 造字方法了解:从已识别的约2500个单字来看,甲骨文已经具备了“象形、会意、形声、指事、转注、假借”的造字方法。
了解这些造字方法可以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甲骨文。
5. 实际应用:除了理论学习,实际应用也是非常重要的。
例如,可以尝试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甲骨文进行书写或翻译,或者参与相关的学术研讨会和活动,与其他研究者交流心得。
甲骨文的书写方式
甲骨文的书写方式
甲骨文是中国历史上一种非常重要的文字体系。
它是中国的一种
古代文字,最早出现在商朝时期,大约是公元前14世纪左右。
甲骨文
是以龟甲、兽骨等动物骨骼为载体的文字,它的书写方式非常有特色,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甲骨文的书写方式非常讲究,首先,书写前要有思考和计划,按
照文字的结构、形状和笔画特征进行构思。
其次,书写时,要注意书
写姿势和笔画的力度与粘度,结合自身的节奏和语感,将每个字母逐
一写出。
在书写甲骨文时要注意字母的组合,通常一个字母由数个部分组成,这些部分必须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方向书写。
同时,由于龟甲或兽
骨表面的宽度和厚度各异,书写时要根据载体的不同进行调整,采用
不同的笔法和力量。
书写甲骨文需要细心认真,耐心地描绘每个字母,刻画每个笔画,确保每个字母的形状、结构和比例都是准确无误的。
因为甲骨文是一
种古老的文字,很多字母的字形不规则,不同字母之间的差别很小,
因此在书写时需要仔细分辨。
总之,甲骨文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历史的见证,也
是文化的舞台。
甲骨文的书写方式有其独特之处,它不仅反映了古人
的书法技巧,也对现代书法有着深刻的启示和影响。
因此,学习甲骨
文的书写方式不仅可以了解中国古代书法的历史和传承,更能够提升现代书法的水平和品味。
书写甲骨文的八大规律
书写甲骨文的八大规律摘要:一、甲骨文的起源和背景1.甲骨文的定义2.甲骨文的起源和发展3.甲骨文在我国历史文化中的地位二、甲骨文的书写工具和材料1.甲骨文的书写工具2.甲骨文的书写材料三、甲骨文的八大规律1.象形规律2.会意规律3.形声规律4.指事规律5.转注规律6.假借规律7.省略规律8.对称规律四、甲骨文的构造特点1.构造的基本原则2.构造的灵活性1.甲骨文的书法风格2.甲骨文的书法艺术价值六、甲骨文的研究意义1.对我国古代文字研究的贡献2.对现代汉字发展的影响3.对世界文字发展的启示正文:【提纲】一、甲骨文的起源和背景1.甲骨文的定义甲骨文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种成熟文字,距今已有3000 多年的历史,主要用于商朝晚期和西周初年的卜辞、铭文等记录。
2.甲骨文的起源和发展甲骨文的起源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陶器、玉器等器物上的原始记号,逐渐演变成商朝晚期的成熟文字。
3.甲骨文在我国历史文化中的地位甲骨文是我国历史上第一种有体系的文字,为后来的汉字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甲骨文的书写工具和材料1.甲骨文的书写工具甲骨文的书写工具主要是毛笔和刀具,毛笔用于书写,刀具用于刻制。
甲骨文的书写材料主要是龟甲和兽骨,这些材料易于保存,为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
三、甲骨文的八大规律1.象形规律象形字是根据物体的外形特征来创造的,如“日”字表示太阳,“月”字表示月亮。
2.会意规律会意字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象形字组合而成,表示一种抽象的概念,如“林”字表示树木丛生的地方。
3.形声规律形声字是由一个表示意义的部分和一个表示音韵的部分组成,如“江”字,表示江河的“江”为意义部分,表示音韵的“工”为声旁部分。
4.指事规律指事字是通过事物的动作、状态来表示意义的,如“上”字表示向上的方向。
5.转注规律转注字是指通过字义的变化来表示新的意义,如“福”字,本义是酒,后引申为幸福、吉祥。
6.假借规律假借字是指借用与本义无关的字来表示新的意义,如“令”字,本义是命令,后假借为“使”。
甲骨文书写形式
甲骨文的书写形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传统对联形式:将文字分别书写在两张对联的甲骨上,文字方向相反,以达到对称和谐的效果。
仿古刻辞形式:多用于临习甲骨文,灵活多变,自由跳跃,与传统意义的章法布局形式大相径庭。
文款相融形式:将文字与款识相互融合,形成一种美学意义上的设计。
文款独立形式:文字与款识各自独立,互不干扰,保持各自的完整性和独立性。
在甲骨文的书写中,笔画的起止和转折处常常棱角分明,这是由于龟甲和牛骨非常坚硬,刻写者只能用青铜或者其他坚硬的刀来刻写。
同时,甲骨文的书写顺序从上到下、从右到左,反映出中国传统的书写模式历史之悠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甲骨文的临摹与书写一.甲骨文的文字特点从字体的数量和结构方式来看,甲骨文已经是发展到了有较严密系统的文字了。
汉字的“六书”原则,在甲骨文中都有所体现。
但是原始图画文字的痕迹还是比较明显。
(1)字形多变:在字的构造方面,有些象形字只注重突出实物的特征,而笔画多少、正反向背却不统一。
(2)体式丰富:甲骨文的一些会意字,只要求偏旁会合起来含义明确,而不要求固定。
因此甲骨文中的异体字非常多,有的一个字可有十几个甚至几十个写法。
(3)因字成型甲骨文的形体,往往是以所表示实物的繁简决定大小,有的一个字可以占上几个字的位置,也可有长、有短。
(4)线条瘦硬因为字是用刀刻在较硬的兽骨上,所以笔画较细,方笔居多。
(5)形象生动甲骨文是师法自然,合众美的结果,大部分字在大自然中可以找到相对应的形状、声音、轨迹等。
万[萬]形如蝎子.蝎子为胎生昆虫,母蝎产子,每胎可达数一甚而百集幼蝎不等.幼蝎产出后,即自动攀附于母蝎身上,背部尤多,密密麻麻若不可胜数,古人见之,即以蝎子之形不可胜数之“万”字.春上方是草木抽发的曲芽,下面那一部份是一个计时的标志,组合起来,表示草木遨生开始的时序.至一支箭由远方而来,射到靶上,一横代表箭靶观是一只猫头鹰的特写,最上面是羽,角中间一竖是喙,两侧是一双眼睛.显出一副主神贯注观贯注观察的样子,最下面的是乌,表明猫头鹰的类属.此字充分的掌握住了猫头鹰的表情。
二.甲骨文的艺术特点由于甲骨文是用刀刻成的,而刀有锐有钝,骨质有细有粗,有硬有软,所以刻出的笔画粗细不一,甚至有的纤细如发,笔画的连接处又有剥落,浑厚粗重。
结构上,长短大小均无一定,或是疏疏落落,参差错综;或是密密层层十分严整庄重,故能显出古朴多姿的无限情趣。
甲骨文,结体上虽然大小不一,错综变化,但已具有对称、稳定的格局。
所以有人认为,中国的书法,严格讲是由甲骨文开始,因为甲骨文已备书法的三个要素,即用笔、结字、章法。
殷墟甲骨文是目前所知我国最早的系统文字,也是比较成熟的文字。
而上古文字的点横撇捺、疏密结构,用今天的眼光去看,确实初具用笔、结体、章法等书法要旨,孕育着书法艺术的美,很值得欣赏与品味。
以甲骨文而言,郭沫若在1937年出版的《殷契粹编》的序言中,就对其书法体现非常赞赏:“卜辞契于龟骨,其契之精而字之美,每令吾辈数千载后人神往。
文字作风且因人因世而异,大抵武丁之世,字多雄浑,帝乙之世,文咸秀丽。
而行之疏密,字之结构,回环照应,井井有条……足知现存契文,实一代法书,而书之契之者,乃殷世之钟王颜柳也。
”(一)笔法特点:自殷墟甲骨文被发现至今,专家、学者共整理出单字四千多个,可辩识者一千余字。
因其历史久远、辩识难度大,长期以来,它一直被大多数人所疏远。
其实,这种古老的文字还是有它的可读性的,是有规律可循的。
通过对甲骨文的学习、研究,发现甲骨文主要有横、竖、曲、斜、点五个基本笔划,这五个构件造就了殷商甲骨文苍古雄劲,灵动多姿的艺术风格甲骨文是汉字的早期形式,尽管当时贞人在书写或契刻时未必将其作为书法艺术来创作,但从现存的甲骨文中仍可以看出先民们对毛笔与刀的运用已十分成熟,且形成了一套特有的技巧。
商代已有毛笔,从朱书或墨书甲骨上看,用毛笔书写的字迹点画呈柳叶形,用笔的起止运收及其外部轮廊变化很有规律,力度很强。
从中可以看出,甲骨文字的书写入笔轻而疾;运笔有疾有徐,转折处圆润自然,与契刻后的效果差距较大,尤其是曲笔更为明显,弯转处多为搭接而成。
总之,甲骨文大部分是以刀代笔,不象毛笔书写那么自如,因此笔道中间略粗,两端稍尖,显得瘦硬、坚实、爽利、富有立体感。
且刀法不拘一格,丰富多彩,充分表现了文字初级阶段的朴茂、稚拙与生动。
对于现代人来说,这些书迹与后来笔法纯熟、规整的书法作品相比,显得更加自然,具有一种朴素的美感。
甲骨文的笔道瘦劲挺拔,遒丽天成,各个时期都有不同的变化,后世书家对其理解与取舍也不尽相同。
有的用甲骨文笔法书写,追求刀刻效果,有的则用金文或小篆笔法书写,以求雄浑苍莽或简静肃穆,因而书法风格各有不同1.笔画形态:①直线:A.棱形线(清利)B.逆入逆出线(朴厚).②曲线:练习:2.笔画顺序殷墟甲骨文以刀笔书法为主,间有毛笔书法者。
甲骨文刀笔技巧和结体法式有章可循,书写笔顺有四大特点:(1)先直后横,斜笔及曲笔的竖形者同于直。
(2)上下结构的字,一般都是先上后下书刻。
(3)左右结构的字,先左后右。
(4)中心轴对称的字,则在先直后横、先上而下、先左后右的原则下,先完成中间部分,再从左而右完成整个字。
中国法书传统的结体笔顺习惯,早在殷商就已确立。
此等书写法式,必然因乎师承传授和反复练习方能绳绳相继不绝于后。
1937年郭沫若在《殷契萃编》中揭出1468号一片习字骨版,指出其中第四行,“字细而精美整齐,盖先生刻之以为范本。
其余歪斜刺劣者,盖学刻者所为”,“刻鹄不成,为之师范者从旁捉刀助之,故间有二三字合乎规矩。
师弟二人蔼然相对之态,恍如目前,此实为饶有趣味之发现。
且有此为证,足知存世契文,实一代法书,而书之契之者乃殷世之钟王颜柳也。
”可见当时甲骨文的书刻者确乎有很强的审美意识和书写艺术标准,为达到能熟练掌握刀笔书法技巧和练就一手好字,既有师授承袭,又十分重视个人日常不懈的临摹练习。
3.组合形态:①相离.②相接③相交笔法总练习二.结构特点:甲骨文结体多为长方形,少量为方形,既成汉字格局,又变化多姿,在均衡、稳定、大方中颇有运动感。
多数象形字繁简不一,随体异形,婉曲舒徐,顾盼自如,构成一种天然的形体美。
罗振玉在《殷墟书契考释·序》中说:"古文因物赋形,繁简任意,一字之异文,每至数十,书与之法,时有凌猎,或数语之中倒写者……"后世所谓欹侧多姿、朝揖呼应、穿插意连、鳞羽参差等结体法则,在甲骨文中已大体具备。
1937年郭沫若在《殷契萃编》序中即说:“卜辞契于龟骨,其契之精而字之美,每令吾辈数千载后人神往。
文字作风且因人因世而异,大抵武丁之世,字多雄浑,帝乙之世,文咸秀丽。
细考于方寸之片,刻文数十,壮者其一字之大,径可运寸。
而行之疏密,字之结构,回环照应,井井有条。
固亦间有草率急就者,多见于廪辛康丁之世,然虽潦倒而多姿,且亦自成一格。
凡此均非精于其技者绝不能为。
技欲其精,则练之须熟,今世用笔墨者犹然,何况用刀骨耶?“它的结构造型,在一幅之中,有长有短、有大有小,略无一定.或疏疏落落、极为错综;或密密层层,十分严整,给人以精神爽朗,古趣盎然之感;甲骨文的字形字态,丰富多样,字的笔画,繁简无定,反正不拘.书体风格也因人而异,各具神貌,大者浑厚雄强,小者瘦劲挺拔.虽在同一片甲骨中,字之朝向偏旁,于左于右也有所不同,如风雪飘扬,如乱石舖街,有着强烈的艺术魅力。
甲骨文从笔法上看,方圆兼具、而以方笔居多,肥细均有、细画为主,因为以刀作笔在坚硬的甲骨上施刀,所以线条多作直线,曲线也是以短线连接而成.其线条坚实有力,沉着痛快,奠定了后世书法欣赏对线的基本要求,即圆、健、活、简.甲骨文的结体,多是长方形,这种符合黄金分割比率的原则,是一种最美、最合度的形体.后来发展到金文、小篆、隶不离其宗.甲骨文又能把各种几何图形,巧灿地嵌入字中,从而千姿百态,表现出耐人寻味的艺术造型.甲骨文中,比重较大的图形文字,线条洗练概括,准确传神地勾勒出物象的形态,给人以丰富联想.这又是甲骨文所特有的艺术情趣.甲骨文的结体,有对称型,偏正型,在布白手法上有顶戴、覆盖、向背、朝揖等类型,无论笔画多少,字形长扁,都能重心稳定.这种以中宫为支点的构字方式,已见端倪,同时它把对比、均街、对称、和谐、节奏等美学形式施之于结构,将各种点画,予以不同处理,匠心经营,随类赋形,均能曲尽其灿,显示出重心安稳,疏密得当,倾欹有叹,收敛自然.它遵循“始于方整,终于变化”的准则,创造出平正而且多变的体势,令人赞赏不已,玩味无穷.一般来说,结体严谨、均衡、对称是书写篆书的主要法则,这在书写金文、小篆时就容易出现单调、呆板的弊病。
而甲骨文的结体变化较大,既有自然之物象,又有艺术造型意趣与哲理,而且每个字都有不同的写法,灵动多变,因而给书家以更大的造型变化空间,便于进行艺术上的自我发挥。
甲骨文的结构为汉字的字形形态奠定了基础,其结构体现了远古书法家对宇宙法则“天圆地方”观念和自然造化神功的体认。
甲骨文的字形总体上显得均衡、对称、稳定,字体以长方为主。
冼剑民在《甲骨文的书法与美学思想》一文中做了一下统计,他认为甲骨文中:长方形--75‰方形--20‰扁方--5‰这种数字未必准确,但是可以反映甲骨文结构的大体特点。
不过,从书法的角度分析甲骨文的结构,还是可以看出,在方的框架中,甲骨文极尽纵横欹侧、错落开和之能事,随字赋形,静中求动,动中求静,栩栩如生,体现了汉字的艺术品质、内在神韵和生命意识。
(一)规定性1.稳定“大抵作书须结体平正,下笔有源,然后伸之以变化,鼓之以奇崛,则任心随意,皆合规矩也”。
明曾启“作书从平正一路作基,则结体深稳,不致浮于空滑”。
清朱和羹井云日友宁终牢霝工尸文母晕登尊众2.和谐“每秉笔必在圆正,气力纵横轻重,凝神静虑。
当审字势,四面停匀,八边具备,短长合度,粗细折中,心眼准程,疏密欹正……”唐欧阳询宅見克嶽燎廳齒黃其宜極薑幽庸商盡(二)灵动性:⒈错落“结字须令整齐中有参差,方免字如算子之病。
逐字排比,千体一同,便不是书。
”清王澍“古帖字体大小颇有相径庭者,如老翁携幼孙行,长短参差,而情意真挚,痛痒相关。
”清包世臣春則並羞涉新彼叩幼則絲師隻咎畏訊⒉欹侧“古人作书,必不作正局。
盖以奇为正,字须奇宕潇洒,时出新致,以奇为正,不主故常。
”明董其昌“字似奇而实正,其实亦从商周钟鼎来,其要在得书之重心点也。
”清李瑞清畢年去壽舟昏馬旁須逐旬米媚喪學季⒊疏密“字有疏密,密处紧腠理,疏处展风神。
语默动静、寒暑、生杀之机寓焉。
非通乎人情,得乎天理,未可与於斯?”清陈奕禧“凡字无论疏密斜正,必有精神挽结之处,是为字之中宫。
”清包世臣柵樂羈登州同豆河齊漸盧老貞暮唐雀⒋离合(擒纵)“书家秘法,妙在能合,神在能离。
离合之间,神妙出焉。
此虚实兼到之谓也。
”清朱和羹“字须配合,配合有两种,结构之合,不必画画对偶,要在离合之势,可指而目睹方是;使转之合,不必丝丝贯珠,要在死活之脉,可想见会心方是。
”明赵宦光曾田蒙剛燕盡客囚鴻聽聲毓其東備霸⒌变化变化之道有二:—曰博,能穷搜博采,撷英取华,积学既深,所蓄日富,胸罗万有,自能取之无尽,用之不竭;二曰通,能将所积之书,消化吸收,融会贯通,由形入法,由法至理,理通则从心变化,无适不当。
“钟书点画各异,右军万字不同,物情难齐,变化无方,此自神理所存,岂但盘旋笔札间,区区求象貌之合者。
”明莫云卿“写字不到变化处不见妙,然变化亦何可易到?不自正入不能变出,此中绕有四头八尾之通,复谓不愧而忘人,乃可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