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的基本原则PPT医学课件

合集下载

中医护理课件ppt

中医护理课件ppt

中医护理的特色
强调预防保健
中医护理注重预防为主, 通过调理身体、增强体质 ,预防疾病的发生。
个性化护理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 个性化的护理方案,充分 体现个体差异。
综合调理
中医护理注重整体调理, 通过饮食、药物、运动等 多种方式综合调理身体状 况。
02
中医护理技术
拔罐
拔罐是一种利用负压原理,使罐具吸 附在皮肤上的中医护理技术。通过拔 罐可以刺激穴位、疏通经络,达到调 和气血、平衡阴阳的效果。
02
刮痧的适应症包括感冒、中暑、肠胃不适等内外科疾病,以及肌肉酸 痛、关节疼痛等疼痛性疾病。
03
刮痧的操作方法包括刮法、撮痧法、挑痧法等,需根据具体情况选择 合适的方法。
04
刮痧的注意事项包括避免在皮肤破损、炎症等部位进行刮痧,以及避 免过度刮痧导致皮肤损伤。
03
中医护理实践
常见疾病的中医护理
感冒
中医护理将更加专业化,针对不同疾病和患者需求,发展出更加精 细化的护理方案和技能。
科学பைடு நூலகம்提升
借助现代科技手段,中医护理将进一步提高科学性和客观性,如利 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进行护理效果评估和方案优化。
国际化交流
中医护理将更加积极地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中医护理的国际传 播和应用。
中医护理在现代医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中医护理的国际化发展
推动国际交流与合作
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中医护理机构和专家的交流与合 作,共同推动中医护理的国际发展。
促进国际传播和应用
通过学术会议、培训班和实地指导等方式,向世界各地传 播中医护理的理念、方法和技能,提高其在国际社会的认 知度和应用范围。
参与国际标准制定

中医护理学中医护理基本原则PPT课件

中医护理学中医护理基本原则PPT课件

含义:在护理疾病时必须辨析出疾 病的病因病机,抓住疾病的本质, 并针对疾病的本质进行护理。“求 本”,就是病机,确立证候。
运用:辨护求本是中医护理学的主 导思想,是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在 护理观中的体现。
含义:指所用护理方法与疾病的本质、 现象之间的从逆关系而言。
“逆者正护,从者反护”。
1、正 护
补其不足 (偏虚)
阴阳互制 之调补阴阳
滋阴以制阳——适用于阴虚阳亢的虚热证。(阳 病治阴)
扶阳以制阴——适用于阳虚阴盛的虚寒证。(阴 病治阳)
阴阳互济 之调补阴阳
阴中求阳——治疗阳偏衰时,在扶阳剂中适当 佐用滋阴药。
阳中求阴——治疗阴偏衰时,在滋阴剂中适当 佐用扶阳药。
阴阳并补——适用于阴阳两虚证。须分清主次来治疗。
(一)基本概念 (二)运用原则
(一)基本概念
含义:用补法扶助正气,提高机体抗邪、抗
病能力的一种治疗原则。主要用于虚

证。
正 具体方法:如益气、滋阴、养血、益阳等。
实施手段:内服药、针灸、推拿、气功、食
疗等。
含义:用攻法祛除邪气,排除及削弱病邪损

害的一种治疗原则。主要用于实证。
邪 具体方法:发汗、涌吐、攻下、清热、活血、
Learning Is To Achieve A Certain Goal And Work Hard, Is A Process To Overcome Various Difficulties For A Goal
中医护理基本原则
含 预防——采取一定的措施,防 义 止疾病的发生与发展。
治未病——增强体质,预防疾
病的发生。
含义:在疾病未发生之前,采取各 种措施来防治疾病的发生。

中医护理基础ppt课件

中医护理基础ppt课件
中医护理注重情志调养,即关注病人的心理状态,采取有效的 方法进行心理疏导,以缓解病人的心理压力,增强其信心和勇
气。
针灸是中医护理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刺激穴位,调节气血阴 阳平衡,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按摩推拿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舒缓肌肉酸痛,缓解身体疲劳, 增强身体免疫力。
中医护理的重要性
提高生活质量
加强中医护理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水平,以保证教育 质量。
中医护理科研进展
开展多项中医护理科研项目,以 临床实践为基础,深入研究中医
护理理论、技术和方法。
加大科研投入,提高科研水平, 推动中医护理科研成果的转化和 应用,为中医护理事业的发展提
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加强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推 动中医护理科研的国际化发展,
针灸护理方法
01
02
03
针灸前准备
为患者选择合适的体位, 消除紧张情绪,做好针刺 部位的消毒工作。
针灸过程中护理
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根 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情况 ,调整针刺的深浅和刺激 强度。
针灸后护理
为患者做好针刺部位的护 理,避免感染和疼痛,同 时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和 病情变化。
推拿按摩护理方法
伤口处理
对外伤或手术后的伤口进 行清洁、消毒、包扎等处 理,以预防感染和促进愈 合。
康复锻炼
根据患者伤情和医生建议 ,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康 复锻炼,以促进肢体功能 恢复和防止肌肉萎缩。
情志护理
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采 用情志疗法进行心理疏导 ,以消除不良情绪对康复 的影响。
妇科护理
经期保健
指导女性在月经期间保持外阴清洁、避免过度劳 累和情绪波动等,以缓解经期不适和预防痛经。

中医护理的基本原则ppt

中医护理的基本原则ppt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中医认为,人体内部各个组成部分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 用的,人体与外界环境也是相互影响的,因此护理需要从整 体的角度出发,全面考虑人体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因素,制 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
辨证施护
辨证施护是中医护理的基本原则之一,强调根据患者的体 质、年龄、性别、病情等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
中医认为,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都有所不同,因此需要根 据不同的证候表现进行分类和鉴别,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例如,针对感冒患者,需要根据其症状表现的不同类型 ,如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
中药煎服与食疗
中药煎服
根据中医理论,将中药材煎煮后服用,以达到治病防病的目的。
食疗
通过调整饮食,摄入具有治疗作用的食物,如红枣、枸杞等,以促进身体健康。
04
中医护理在临床中的应用
中医护理在内科中的应用
情志护理
饮食调理
针对内科患者的心理特点,采用情志护理的 方法,如情志相胜、情志开导等,以缓解患 者的心理压力,促进病情好转。
中医护理的国际化发展
促进中医护理技术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中医护理技术的国际化发展需要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通过学术会议、技术 培训等方式,让世界各地的人们更好地了解和学习中医护理技术。
加强中医护理教育的国际化合作
除了在临床应用上加强合作外,还应积极推动中医护理教育的国际化合作,通过 互派留学生、交换生等方式,让中医护理人才在国际间得到更好的培养和发展。
中医护理技术在临床中的更广泛应用
拓展中医护理技术的应用领域
中医护理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不应仅局限于传统的针灸、推拿等领域,还应 拓展到康复医学、老年医学、妇幼保健等多个领域,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和 生活质量。

中医护理学基础-中医护理的原则 ppt课件

中医护理学基础-中医护理的原则  ppt课件
《中医护理学基础》
第三章 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和原则
第三节 中医护理的原则
教学目标
上节课回顾
中医护理的特点~ ~ ~
中医护理原则的含义
是指导护理工作的总则。 是在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护理论指导下,根据四诊获得的客观资料,在对护 理对象进行全面分析、综合与判断的基础上,制订出对护理工作有普遍指 导意义的护理规律。
三因制宜充分体现了中医护理的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护在实际应用上的原则性 和灵活性。
1、因时制宜
四时阴阳消长是万物生、长、化、收、敛、藏的 根本
阳 长 阴 消
阳 之 极
阴 长 阳 消
阴 之 极
(1)因时制宜的概念

根据四时气候对人体生理病理的影响,采用不同的 护理措施。
(2)因时制宜的应用
一年四季,有寒热温凉的变迁,护理时要考虑当时的气候条件。
2、因地制宜
不同的地理环境,由于气候条件及生活习惯不同,人的生理活动和病变特点也有 区别,所以护理亦应有所差异。 即根据地域的不同,根据不同的地理环境特点,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
(1)因地制宜的概念
(2)因地制宜的应用
我国西北地区,地势高而寒冷,其病多寒.护宜辛温;东南地区,地势低而温 热,其病多热,护宜苦寒。
4平衡状态实者泻之虚者补之实者泻之损其有余泻其阳盛治热以寒适用于阳盛而阴相对未虚的实热证阳盛则热损其阴盛治寒以热适用于阴盛而阳相对未虚的实寒证阴盛则寒实证阳偏盛正常实者泻之泻其阳盛治热以寒实证损其阴盛治寒以热虚者补之补其不足滋阴以制阳阴虚阳亢的虚热证阳病治阴扶阳以制阴阳虚阴盛的虚寒证阴病治阳阴阳互制阴阳互济阴阳并补阴阳两虚证
六、治未病
三处明确提出“治未病”的概念
“治未病”一词首见于《黄帝内经》

中医护理学中医护理基本原则PPT课件

中医护理学中医护理基本原则PPT课件

祛邪——适用于纯实证,真实假虚证以及邪
盛正不虚等以邪盛为主的病证。
扶正兼祛邪——适用于以正虚为主的虚实夹
杂证。
祛邪兼扶正——适用于以邪实为主的虚实夹
杂证。
邪盛为主,急于补虚反会助邪。
先祛邪 后扶正
正虚不甚,邪势方张,正尚耐攻,
经去其病邪,再用补虚收功。
先扶正后祛邪:正虚为主,虽有实邪但机体
不耐攻伐。
中医护理基本原则
含 预防——采取一定的措施,防 义 止疾病的发生与发展。
治未病——增强体质,预防疾
病的发生。
含义:在疾病未发生之前,采取各 种措施来防治疾病的发生。
内容: [一]调养身心,增强体质
[二]防止病邪侵害
(一)顺应自然 (二)养性调神 (三)护肾保精 (四)体魄锻炼 (五)调摄饮食 (六)针灸、推拿、药物调养
春夏养阳
顺时养生
以从其根
秋冬养阴
避免不 良刺激
提高自我心 理调摄能力
避免不良刺激避免来自社会、自然、 家庭等外界的不良刺激。
防止内源性不良刺激:如积极治疗 躯体疾患。
加强文化思想修养。 提高对情志疾病的耐受性。
不过分压抑——以防气机郁滞。 房事有节 食疗保肾 不有意放纵——以防耗竭肾精。 运动保健 针灸药物调治 按摩固肾
相同处:都是针对疾病的本质故同 属于护病求本的范畴。
不同处:正护适用于病变本质与其 外在表现相一致的病证,而反护适 用于病变本质与临床征象不完全一 致的病证。
扶正与祛邪
含义:就是要扶助正气,祛除邪气, 改变邪正双方力量的对比,使疾病 早日向好转、痊愈的方向转化。 意义:正能胜邪则病退,邪能胜正 则病进——治疗疾病的一个基本原 则。
内容 :(1)阻截病传途径 ——伤寒病的六经传变—太 阳病阶段是早期诊治的关键,在此阶段的正确有效 的治疗,是防止病势发展的最好措施;瘟病的卫分 证阶段就是瘟病早期诊治的关键。(2)先安未受邪之 地 ——<1>含义:可以五行的生克乘侮规律、五脏 的整体规律、经络相传规律等为指导。<2>内容: ①治疗肝病,常配以调理脾胃的药物,使脾气旺盛 而不受邪。②温热病伤及胃阴时,其病变发展趋势 将耗及肾阴,清-叶天士,主张在甘寒以养胃阴的方 药中,加入咸寒滋养肾阴的药物,以防止肾阴的耗 损。

中医护理学的基本原则【PPT课件】

中医护理学的基本原则【PPT课件】
总体治疗和护理所首先施行的护理手段。
(二)缓则护其本:指在病势缓和、病情不急情况下,护理上
从疾病的本质着手,采用培补正气、增强体质所施行的护理手段。
(三)标本同护:指病证的标本俱急,时间和条件上不允许仅采
用单一的护理手段,必须护标护本同时进行的护理方法。
四、同病异护,异病同护
指在病证护理过程中,不着眼于病证的异 同,而着眼于证型的区别,相同的证型采用相同 的护理方法;相同的病证不同的证型采用不同的 护理方法。
3
小结
中医护理的原则 中医护理的特点
同护、同病异护、辨证施护的概念。 3.掌握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 4.掌握三因制宜的护理原则。
第三章 中医护理原则和特点
第一节 中医护理原则 第二节 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
20
第一节 中医护理原则 ☆中医护理原则的含义 ☆内容
3
中医护理原则的含义: 根据护理个体不同的病证的辨
证结果制订出各种不同的护理法则。
一整体观念一人体是有机的整体二人和自然界的关系三整体护理一人体是有机的整体二人和自然界的关系三整体护理脏与腑之间脏腑与形体各组织器官之间脏与腑之间脏腑与形体各组织器官之间生理病理二辨证施护辨证施护包含着相互联系的两个内容即辨证和施护
学习目标
1.熟悉中医护理原则的含义及内容。 2.掌握热因热用、塞因塞用、正护、反护、异病
反护法:
热因热用 寒因寒用 塞因塞用 通因通用 四逆汤 白虎汤 理中汤 大承气汤
三、标本缓急
指急则治(护)标,缓则治(护)本是在复杂 多变的病证中,由于标本主次不同而采取先后缓 急的次序。
内容:
急则护其标 缓则护其本 标本同护
标本缓急内容的含义
(一)急则护其标:指由于标病甚急,危及生命或影响本病的

中医护理的基本原则PPT课件

中医护理的基本原则PPT课件

2019/8/20
4
人体是有机的整体
(1)组织结构方面 (2)生理功能方面 (3)病理变化方面 (4)诊疗方面 (5)精神因素
2019/8/20
5
结构方面
脏腑、筋骨、皮肉、脉等形体,以及口、鼻、 舌、目、前后阴等五官九窍,经脉相互联系。
2019/8/20
6
生理方面
• 心主血脉、主神志,肺主气、司呼吸,
• 逆其证候的性质,而进行护理方法。
也就是与疾病的临床表现与它的本质 一致的情况下的护理法。应用与疾病 的临床表现与它的本质一致情况。
“热者寒之,寒者热之,虚者补之,实
者泻之”都逆护法,其本质与现象均
为一致。
2019/8/20
36
反护法(从护法)
• 顺其疾病的假象而护理方法,也就
是与疾病的临床表现与它的本质不 相一致的情况下的护理法。应用与 疾病的临床表现与它的本质不一致 情况。热因热用,寒因寒用,塞因 塞用,通因通用等。
• 塞因塞用: 补益法护理方法护理闭塞不
通症状的病证。因虚证而引起闭阻真 虚假实证。
2019/8/20
39
• 通因通用:通利方法,护理实性通泻症状的病证,
积滞伤良所致腹泻,淤血内滞崩漏等。
• 服药护理的反佑法:(阴阳隔拒)严重阶段,大
寒,大热证的治疗,以寒护其真热。常常会发生 药物不咽即吐格拒现象,故在用药上采用反佐服 药护理方法诱导作用,治疗寒证在服温热药时取 凉服法,治疗热证服寒凉药时取热服法等。
2019/8/20
40
主要事实针对疾病所反应于外的 现象症状而言,虽然与正护相反, 但都针对疾病所反映的本质而采 取的护理法则。
2019/8/20
4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
(三)标本同护
标本同护是指在标和本的症状同时存在、标 病与本病并重的情况下,而时间、条件又不 允许单一护理标病或本病时,应采用标本同 护的方法。如在外感湿热病过程中,因热入 中焦,阴液耗伤而燥结胃肠,表现身热、腹 硬满痛、大便燥结、口干渴、舌燥苔焦黄、 脉细等,即邪热内结为标,阴液耗伤为本。 此时不护理其标,不能去其邪;不护理其本 ,则不能救其虚;标本俱急,法当标本同治 护,采用滋阴补液与泻热通便法护理。
3
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常常显现许多症状 和体征,这些都是疾病过程中反映于外的现 象,护理疾病必须通过四诊来收集这些症状 和体征,再用中医的辩证方法,加以综合分 析,透过现象找出疾病的本质,针对疾病的 本质进行护理。例如:胃脘痛,可由寒邪犯 胃、饮食停滞、肝气犯胃、瘀血停滞之实邪 所致,也可因脾胃虚寒、胃阴亏虚等正气不 足所引起,在护理上就必须要根据胃脘痛的 临床表现,辨析出其病因病机,抓住疾病的 病因病机,在生活起居、情志、饮食、用药 等方面,结合针灸、推拿等进行护理,才有 可能取得较好的效果。这便是“护病求其本 ”的意义所在。
5
二、扶正祛邪
疾病的过程,即是正气与邪气相互斗争 的过程。邪正的盛衰变化,对于疾病的发生 、发展及其变化和转归,有着重要的影响。 邪正之间的胜负,决定着疾病的进退;邪正 之间的盛衰,决定者疾病的虚实变化。扶正 与祛邪护理原则,是针对疾病过程中的邪正 双方的力量对比而设。其目的就是要扶助正 气,祛除邪气,改变疾病过程中的邪正双方 的力量对比,使疾病向痊愈的方向转化,使 机体早日得到康复。扶正祛邪的护理是指导 临床护理的重要原则。
6
1 扶 正
2
扶正与祛邪的护理原则, 包括许多具体的方法。
祛 邪
3、扶正与祛邪的关系
7
1、扶正
扶正即扶助机体的正气,是增强体质,提高机 体抗邪和康复能力的护理原则。扶正主要是适用 于虚证,即所谓“虚则补之”。其护理措施和手 段,除药物外,还包括针灸、推拿、气功、食养、 体育锻炼、精神调摄等。
8
2、祛邪
中 医 护 理 的 基 本 原 则
1
主要内容
一、护病求本 二、扶正祛邪
三、护标与护之意;本,乃本质、 本原、根本、根源之谓。治(护)病求本的本, 是指疾病的根本、本质。护病求本是护理疾病 的指导思想,是指在护理疾病时,必须辨析出 疾病的根本(病因病机),抓住疾病的本质, 并针对疾病的本质进行护理。病因病机是对疾 病本质的抽象认识,包括了病因、病性、病位、 邪正关系、机体体质及机体反应性等,因而是 疾病本质的概括,“求本”实际上是辨清病因 病机,确立证候进行护理。
11
在临床上,应用标本关系分析病证的主 次先后和轻重缓急,对于从复杂的疾病矛盾 中找出并处理其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在疾病发展变化中 ,针对临床病证中标本主次的不同,护理常 有先后缓急的区分。有的当先护其标,有的 当先护其本,有的又以标本兼护为宜,这是 处理疾病过程中不同矛盾的灵活方法,同样 也是针对疾病本质而言的。
(二)缓则护其本
缓则护其本,一般适用于慢性疾病,病势迁延, 暂无急重病状或病势向愈,正气已虚,邪尚未尽 之际。此时必须着眼于疾病的护理,因标病产生 于本病,本病得护,标病自然也随之而去。如“ 肺痨”病肺肾阴虚之咳嗽,肺肾阴虚是本,咳嗽 是标。此时标病不至于危及生命,故不单独应用 止咳法来治疗和护理其标,而应滋养肺肾以治其 本;护理上则应做好情志护理,适当进食滋补之 品,并加强锻炼,以增强体质。本病得愈,咳嗽 也自然会消除。
4
疾病的外在表现与其内在本质多有联系, 但“本”有显而易见者,有幽而难明者,更 有被假象掩盖者,因而寻求疾病的本质,就 显得极为重要。护病求本原则的核心就是要 求人们在复杂的疾病变化中,善于透过现象 看到本质,抓住疾病的主要矛盾,进行有效 的护理。解决了疾病的主要矛盾,其表现在 外的症状、体征也会随之而解。
•大出血为标,导致出血的原因为本,此属病情危急,务必采 取应急措施,先止血以治标,同时做好防止血脱的准备,待 血止而病情缓解后再护理其本病。
1、突然大出血
2、鼓胀患者
•腹水严重、呼吸喘促不得卧、大小便不利时,护理就 应先解决腹水之标急,待腹水减退病情稳定后,再调理 肝脾,以利护理本病。
14
总之,“急则护其标”属于一种应急性的护理,是为更好地 护理其本。一旦标病缓解后,仍当护理其本,以获恒久之疗 效 。
祛邪及祛除邪气,是指能排除或削弱病邪侵袭 和损害的护理原则。祛邪主要适用于实证,即所 谓“实则泻之”。如风寒证其饮食、汤药宜温服、 风热证则饮食、汤药可凉服;寒症患者还应注意 增加衣被,调节室温等。
9
3、扶正与祛邪的关系
扶正与祛邪虽然是截然不同的护理原则,但是 在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其变化的过程中,邪正双 方的盛衰变化是密切相关的。扶正与祛邪是相辅 相成的两个方面。扶正是为了祛邪,通过增强正 气,祛邪外出从而恢复健康;祛邪是为了扶正。 消除致病因素的损害,从而达到保护正气,恢复 健康的目的。祛邪有助扶正,扶正有利祛邪。
16
四、三因制宜
(一)、因时制宜护理 (二)、因地制宜 护理
(三)、因人制宜护理
三因制宜
17
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的护理,是指护理疾病时,要根据 时令、地理、患者等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护理方法。由 于天时气候因素、地域环境因素、患者个体的性别、年龄 、体质、生活习惯等因素,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与 转归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在护理疾病时,除 应掌握护理疾病的一般规律外,还应知常达变,考虑以上 具体因素,做到区别对待,制定出适宜的护理方案。这也 是护理疾病时必须遵循的一个基本原则。
10
三、护标与护本
标即枝末、树梢,非根本之谓;本即草木之 根本、根基。标和本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标多指 现象,本指本质。一般而言,从邪正双方来说, 人体的正气为本,致病的邪气为标;以疾病的病 因与症状而言,病因是本,症状是标;就疾病的 先后而言,旧病、原发病为本,新病、继发病是 标;以疾病的病变部位来说,病在内者为本,病 在外者为标 。
12
针对临床病证中标本主次的不同, 护理常有先后缓急的区分。
(一) 急则护其标
护标与护本的 原则
(三)
标本同护
(二)
缓则护其本
13
(一)急则护其标
急则护其标是针对标病的病势急骤、病情危急而制定的一种护 病法则,这一法则适用于暴病且病情较为严重,或在疾病发展 的过程中,出现危急生命的某些病证。例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