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音乐与大众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流行音乐与大众文化
流行音乐与一种新型文化――“大众文化”有着特别的缘分,被众多学者视为“大众文化”的典型代表。“大众文化”是打开流行音乐之门的一把钥匙,不通过它,就不足以了解流行音乐的社会与文化意义。
1.“大众文化”的基本概念
1942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在中国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长期以来被文艺界奉为圭臬。它对大众就是“最广大的人民”、“革命的工农兵群体”①的解释,影响了国人对“大众”一词的认识。由于特定的历史时期和毛泽东的特殊身份,这个解释带有特殊的国情意识和强烈的政治色彩;并且这个理解强调“大众”的一致性,与现今的“大众”的特征相距甚远。
“对‘大众’身份的追问,它应该属于‘公民’与‘消费者’范畴,它代表了最普通意义上的个人与社会的互动。相对于阶级和革命而言,‘大众’是强调一种非意识形态的
公民身份,一种与市场化选择、消费选择相联系的个人身份,一种平等消费者的身份,一个社会流行中时尚者的身份……”
②大众是“一种新的人口结构,是一种松散的、流动的、非家族式、(非)亲缘式的集合体”。③
是私人领域的扩展、民间力量的壮大才使得“大众文化”得以出现甚至肆虐。“私人领域是与公共领域尤其是与国家权力机关相对应的一个范畴,其本质特征在于私人活动的独立性、自由性与自律性,处于国家行政权力的控制之外。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的确立与社会结构的转型,为私人领域的出现和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而私人领域的不断扩大必然吁求特定的文化表现形式,以填补这一空白地带,这就使得大众文化迅速崛起,并成为私人领域准意识形态的代言人。”④
“大众文化”是一个特定的范畴,与当代大工业生产密切相关,是“以消费为中心,以大众传媒市场流行为走向,以文化时尚为内容,以社会大众为对象的文化样式”⑤,具体到“中国的‘大众文化’”则指的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从计划经济逐步向市场经济转变,伴随着日渐繁荣的商业文化环境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消费文化。
大众文化最重要的特点是通俗性、趣味性和时尚性,这在流行音乐的诸多方面都有反映。
2.大众文化的通俗性与流行音乐的通俗性
“大众”与“通俗”是两个不能类比的概念,即便在我国很多人眼中“大众文化”与“通俗文化”长相差不多,事实上它们也有着本质的取向区别,“通俗文化不具有真正的民间性、独立性。大众文化具有相对独立的大众意识,把自
身的生活作为描写对象,不仅表现在对文化的趣味上,同时表现在价值观念上,以独立的、鲜明的个性存在于文化形态当中,在文化趣味上有趋众性、民间性,在价值观念上有独立的生存观”。但大众文化具有“通俗化”的特点却是基本
的事实,“大众文化的通俗化是指其文化内容、表现形式是
通俗的、娱乐性的,让人们喜闻乐见的”。⑥
“文化”本来是一个高贵的字眼,在19世纪还主要是
由“上层社会”掌握其生产和消费的专利权。随着市场经济和平民社会的到来,民主法制观念日渐深入人心,个人所受教育水平的提高、生活空间和选择权利的扩大,以及艺术作品制作技术的发展,“文化”的规模和数量飞速发展,最终
使“文化”走下神坛,飞入寻常百姓家。“大众文化”使艺
术平民化,由此带来了艺术从内容到形式的“通俗性”,“抹平了高雅文化的深度,使过去那些极端个人化的、神秘幽玄的、形而上的,非依靠丰富的知识、特殊的感悟和相当的时间才能领会到的东西一下子变成人人能懂、可感可知的东西,它使审美又回到了生活,使粗糙的生活变得光滑,美与生活的距离缩短了……”⑦
这里的“大众文化”和我们以前所熟知的“群众文化”有着本质的区别。“群众文化”有着强烈的政治目的性,在
内容上有严格的政治限定;而“大众文化”的发展恰恰销蚀了权力色彩,以显著的商品性突破了文化与经济之间的界限。
“大众文化”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商业价值的实现,在生产时就把讨好市场作为考虑内容:为了满足更多人的欲求,在内容上消解崇高,迎合世俗,讨最广大的市民市场的好;在形式上也不讲究技巧,以低姿态的方式迎合人们的口味。
流行音乐正是这样,捕捉了大众普遍的心理渴求和繁复生活中的生存焦虑。为了获取与大众之间的“共振”,流行歌曲在内容上消除时间感、历史感,对人们都敏感的“爱情”话题分外钟情,风花雪月的小情调是最常歌咏的对象;消除距离感,多采取个人的、小“我”的角度。形式上,流行音乐演唱摒弃了美声、民族唱法远离日常生活的声音造型,而选择了培养周期短、不太注重技巧的自然化的演唱方法;旋律走向上,注重个人口语化,大多在自然音域之内流动;流行歌曲不纯净的嗓音和人们的自然嗓音契合,发泄性的嘶喊则可以缓解现代人在快节奏生活中所承受的压力――当然,轰鸣的机器声响也锻炼了现代人的耳朵,使他们能够接受具有“噪音”性质的歌唱。
3.大众文化的趣味性与流行音乐的趣味性
要吸引大众,仅有通俗性是不够的,还要“有趣”(不等于“幽默”,而偏向于以感性形式引起人们的注意)。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通常由官方把持,优越的地位和“教化”的功能指向使其通常以“一本正经”的面目出现,缺少俚俗文化的趣味。即便是现在,“社会主义文艺理论家”还是“这
样排列文艺功能顺序的:教育功能,认识功能,审美功能,娱乐功能”⑧。很长时间内,对娱乐的轻视导致中国大陆的流行音乐市场由外来音乐占据了绝对优势地位。
而大众文化是自下而上的,并且要实现利益的最大化,这就要求它必须吸引大家的目光,以“有趣”示人。尤其是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流行音乐所能实现的认识功能有限;作为一种短小的艺术形式,教育功能也不是流行音乐强项;作为一种简单的艺术形式,流行音乐的审美功能也无法和协奏曲、交响乐相比。“娱乐功能”是流行音乐最重要的功能。
流行音乐的风格很是多样,以引起不同受众的不同兴趣。流行音乐的节奏最能说明问题,形式多样,并越来越远离强弱(二拍子)或者强弱弱(三拍子)的循规蹈矩的音乐进行,多采用重音和重拍分离的摇曳生姿的有趣节奏效果。流行歌曲的歌词也比以前有意思,《猪你生日快乐》、《大学自习课》等等就是例子,尤其是RAP,更注重歌词的趣味性;而众多描写情爱的歌词,“如果你不是你/我不是我/那该多快乐”,“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等等都充
满情趣,让众多年轻人痴迷。
流行乐手的演出现场也是如此,多是载歌载舞,灯光绚丽多彩,服装华丽多变,注意在视觉上造成冲击力;表情特别夸张,注重与现场观众的交流,极尽哗众取宠之能事,虽显浅薄却很有效果。流行音乐的MV,在短短几分钟内纳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