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讲认知心理学与传播
认知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与应用

认知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与应用认知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思维和心理过程的学科,探索人们感知、记忆、学习、思考和解决问题等心理活动的规律和机制。
它关注人类大脑如何处理信息、如何构建认知模型以及如何使用这些模型来指导行为。
本文将介绍认知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并探讨其在教育、心理治疗和人机交互等领域的应用。
一、认知心理学的基本原理1. 信息处理模型信息处理模型是认知心理学的核心理论之一,它将人脑视为信息处理的系统。
该模型认为人脑接收、编码、存储和检索信息的过程类似于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包括感知、注意、记忆和思维等环节。
这一模型揭示了人类思维加工过程的基本原理。
2. 认知发展认知发展理论研究儿童和青少年认知能力的变化过程。
根据该理论,人类的认知能力在生理上和环境的刺激下逐渐发展,经历着感知运动期、前操作期、具象操作期和形式操作期等不同阶段。
这一理论揭示了不同年龄段个体认知能力的差异及其发展轨迹。
3. 领域知识与概念形成认知心理学研究认为人们的知识和概念是通过经验和学习获得的,基于既有的领域知识和经验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处理新信息。
此外,概念形成也是认知心理学关注的重点,它研究人类如何对事物进行分类和归类,以及概念在思维过程中的作用。
4. 问题解决与决策问题解决和决策是认知心理学的重要研究领域。
人们在面临问题时需要调动各种认知资源,进行信息搜索、组织和筛选,然后采取相应的行动来解决问题。
认知心理学探索了人类在面对不同类型问题时的认知策略和思维过程。
二、认知心理学的应用1. 教育应用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在教育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了解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思维方式,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采用个性化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例如,认知心理学研究发现,通过提供具体的例子和模型,帮助学生建立概念图谱和思维导图能够促进他们的概念形成和综合思维能力。
2. 心理治疗与康复认知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在心理治疗和康复中有广泛的应用。
认知行为治疗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它通过帮助患者认识和改变不健康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来缓解心理疾病。
广告认知心理学在广告设计与传播中的应用

广告认知心理学在广告设计与传播中的应用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广告已经成为企业推广产品和服务、塑造品牌形象的重要手段。
然而,要使广告真正发挥作用,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并促使他们采取行动,就需要深入了解消费者的心理认知过程。
广告认知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消费者对广告信息的感知、理解、记忆和决策的学科,为广告设计与传播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一、消费者的感知与注意感知是消费者对广告信息的最初接触和理解。
在广告设计中,利用消费者的感知特点可以有效地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例如,色彩是影响感知的重要因素之一。
鲜明、对比强烈的色彩组合往往更容易引起注意,如红色和黄色的搭配常用于促销广告,以营造出热烈和引人注目的氛围。
此外,广告的布局和构图也会影响消费者的感知。
简洁明了、重点突出的布局能够让消费者快速捕捉到关键信息,避免信息过载导致的注意力分散。
而运用视觉元素的大小、形状和位置差异,可以引导消费者的目光按照设计者期望的顺序浏览广告内容。
引起消费者的注意是广告成功的第一步。
通过创造新奇、独特或具有强烈情感冲击力的元素,如夸张的形象、意外的情节等,能够打破消费者的习惯性思维,使其在众多广告中关注到特定的广告。
二、理解与信息加工消费者对广告的理解是基于他们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广告信息应该以简单易懂的方式呈现,避免使用过于复杂的语言和概念。
同时,利用消费者熟悉的符号、隐喻和故事,可以帮助他们更快速、准确地理解广告的含义。
在信息加工方面,广告需要突出关键信息,并通过重复、强调等方式强化消费者的记忆。
例如,广告语的简洁易记和不断重复,能够使消费者在需要相关产品或服务时更容易想起该广告。
另外,根据消费者的认知负荷,合理安排广告的信息量也至关重要。
过多的信息可能导致消费者难以处理和理解,从而降低广告的效果。
三、记忆与广告留存记忆在消费者的购买决策中起着重要作用。
广告设计要考虑如何让消费者更容易记住广告内容。
利用联想、押韵等技巧,可以增强广告的记忆性。
大学心理学:认知心理学与行为心理学的基本原理

大学心理学:认知心理学与行为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一、认知心理学的基本原理认知心理学研究人类思维和知觉的过程,包括记忆、语言、注意力等。
它探索人类如何感知、理解和表达信息,以及进一步对信息进行加工和运用。
1.认知过程:从感知到认知•感知:通过感觉器官接收外界刺激并转化为神经信号。
•注意力:选择性地关注特定刺激,并在大脑中形成意识。
•记忆:对感知到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检索。
2.知觉与思维•感知流程:信息处理、模式识别、特征提取。
•注意力机制:分配有限的注意资源来处理感兴趣或重要的信息。
•思维模式:推理、问题解决和决策。
3.学习与记忆•人类如何从经验中获取新的信息。
•学习过程:条件反射、操作条件反射等方式。
•记忆类型:短期记忆(工作记忆)、长期记忆、情景记忆等。
二、行为心理学的基本原理行为心理学研究个体的行为,探索人类如何感知和反应于环境刺激,并解释其背后的心理过程。
1.行为主义与经典条件反射•行为主义:关注观察到的行为反应,忽略内部认知过程。
•经典条件反射:巴甫洛夫通过在狗身上进行实验,发现刺激之间存在条件联系。
2.操作性条件反射与奖惩•操作性条件反射:个体学习通过特定行为获得奖励或避免惩罚。
•奖惩机制:积极奖励增强行为,惩罚减弱或抑制行为。
3.社会认知与人格心理学•社会认知:个体如何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思维、情感和行为。
•人格心理学:研究人类个性特征、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
三、认知心理学与行为心理学的交叉研究认知心理学和行为心理学旨在相互补充和整合,共同揭示人类心智的本质。
1.行为与认知之间的关系•行为心理学强调外在行为反应,忽略内在思维过程。
•认知心理学重点研究内部思维过程,影响个体的行为。
2.交叉研究领域•动机与情绪:认知对动机和情绪有重要影响。
•决策与判断:决策过程中认知和行为相互作用。
3.应用示例:临床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临床心理学:利用认知和行为心理学原理帮助患者解决问题。
•教育心理学:应用认知和行为原理改善教育环境与方法。
(完整word版)认知心理学资料(超强完整版,重点整理突出)

(完整word版)认知心理学资料(超强完整版,重点整理突出)认知心理学复习指导一、认知心理学及其发展1、认知心理学广义与狭义理解,认知心理学的两取向(物理符号系统假设与平行分布处理模型)2、人的信息加工的类型(三对)3、能够举例陈述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重点是反应时方法的运用1、认知心理学广义与狭义理解。
广义:是指以认知为研究取向的心理学。
主张人的心理因素如认知、价值、选择等在人的行为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并重视对高级认知过程如思维、智力等的研究。
狭义:是指信息加工心理学。
信息加工心理学把人的认知系统看成是一个信息加工(或讯息处理)的系统,并和计算机进行类比,认为人对知识的获得就是人对信息的输入、转换、存储、提取的过程。
2、认知心理学的两取向(物理符号系统假设与平行分布处理模型)物理符号系统假设是由纽维尔和西蒙提出的,认为无论是人还是计算机的信息加工都是操纵符号的。
符号的功能是代表、标志或指明外部世界的事物。
一些符号通过一定联系形成符号结构。
信息加工系统得到某个符号就可以得到该符号所代表的事物,或该符号所标志的操作。
因此将信息加工系统也叫不好操作系统。
平行分布处理模型:它的基本思想是通过使用数量众多且独立的处理单元或处理器,在同一时间内实现众多的信息处理。
,它要求更多的考虑认知系统的神经基础,希望能在跟接近大脑的神经结构的基础上来建构人知的理论与计算模型。
研究范式的这种转变称为大脑比喻。
3、人的信息加工的类型(三对)1.自下而上的加工与自上而下的加工。
当人脑对信息的加工处理直接依赖于刺激的特性或外部输入的感觉信息时,叫自下而上的加工。
当人脑对信息的加工处理依赖于人的已有的知识结构时,叫自上而下的加工。
信息加工的早期阶段,自下而上的加工更为明显,后期反之。
2.系列加工与平行加工。
人对输入的信息是依次一个一个的加以处理——系列加工。
同时对所输入的信息进行处理——平行加工。
3.控制性加工和自动化加工。
各种要求意识努力的认知加工——控制性加工。
认知心理学 ppt课件

认知心理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就广义而言, 凡是以人或动物的认知或认识过程为研究对象者, 都统称为认知心理学。就狭义而言,认知心理学 则专指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它是用信息加工的 观点和术语说明人的认知过程的科学。
ppt课件
5
作为一种新的心理学思潮,现代认知心理学有 时与其他流行的心理学思潮是对立的:与行为主 义的对立,反对它只研究可观察的外部行为,强 调研究人的内部认知结构;与精神分析的对立, 反对它过分关注潜意识,强调意识的主导地位; 与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对立,反对它只关注个人成 长和人际关系,强调应以认知过程为研究对象。
ppt课件
27
而后者又分为知性的先验要素(如原因和结果、 必然性和偶然性等范畴)和理性的先验要素(如灵 魂、宇宙、上帝等理念)。他认为,在一个完整的 认识过程中,感性、知性和理性这三种认识能力及 其先验的知识要素,是逐一加入并起作用的。这种 思想不仅成为现代心理学中图式(schema)概念的重 要思想根源,而且对现代认知心理学也有深刻的影 响。
ppt课件
28
第三节 心理学背景
心理学的发展也如其它的科学一样,必然受到 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影响,但即 使如此,它也具有自身内在的规律性和历史一致 性。从这个意义上说,认知心理学是现代心理学 自身发展和矛盾运动的自然结果。
ppt课件
29
(一)早期实验心理学的影响 早期实验心理学把主体的直接经验作为心 理学的研究对象,提倡实验加内省的方法。认 知心理学在批判和改造的基础上,继承了冯特 的内省法,提出了“口语报告分析法”或“出 声思考法”,即要求被试通过原始性的口头陈 述来报告思考时的内部信息加工,特别是短时 记忆的内容。
ppt课件
20
心理学课件《认知心理学》(完整)

《认知心理学》课件第一部分:引言认知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人类思维、记忆、语言、感知、注意力、问题解决等认知过程。
它试图理解这些过程是如何工作的,以及它们如何影响我们的行为和决策。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法等。
实验法是认知心理学中最常用的研究方法,通过设计实验来观察和记录被试在特定条件下的行为反应,从而推断出认知过程的特点和规律。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在许多领域都有应用,如教育、医疗、工业、军事等。
在教育领域,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从而设计更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在医疗领域,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从而制定更合适的治疗方案。
认知心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思维和认知过程,为各个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和指导。
第二部分:认知过程认知过程是指个体对外部信息进行接收、处理、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它包括感知、注意、记忆、思维、语言等几个方面。
1. 感知:感知是指个体通过感觉器官(如眼睛、耳朵、鼻子等)接收外部信息的过程。
它包括感觉、知觉和认知三个阶段。
感觉是感觉器官接收外部刺激的过程,知觉是对感觉信息进行整合和解释的过程,认知是对知觉信息进行加工和利用的过程。
3. 记忆:记忆是指个体对过去经验的存储和提取过程。
它包括短期记忆、长期记忆和情景记忆三种类型。
短期记忆是指个体在短时间内存储和提取信息的能力,长期记忆是指个体在长时间内存储和提取信息的能力,情景记忆是指个体对特定时间和地点的记忆。
4. 思维:思维是指个体对外部信息进行加工、推理和判断的过程。
它包括概念形成、问题解决、决策制定等几个方面。
概念形成是指个体对事物进行分类和命名的过程,问题解决是指个体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过程,决策制定是指个体在多个选择中做出选择的过程。
5. 语言:语言是指个体通过符号系统(如文字、语音等)进行交流的过程。
它包括语言理解、语言产生和语言习得三个阶段。
认知心理与大众传播

3.空白 空白(卡壳、思维短路)是指我们拼命回忆某些重要信息 时出现的记忆阻滞现象。 碰到熟人,突然叫不出它的名字,怎么想也不行。 突然想不起自己的眼镜或钥匙放在哪里? 话说到一半,突然被干扰,再也接不上。
对20岁、40岁和70岁的人做实验表明:空白通常发生在 物品名称(包括人名)和抽象词汇。 另外的实验:给两组人看照片,一组是照片和名字,另
……他的绰号……叫作‘小毛驴’,他叫啥来着?”
这种现象又被叫做“TOT”(话到嘴边,on the top of the tongue),在日常生活中极其常见。
案例:一位41岁(1988)意大利五金店工人LS骑马损伤了
大脑,左侧大脑半球额叶和颞叶部分损伤。
后来病愈后他一切正常,认知、语言、表达等等都没有问题 ,但是LS无法叫出专有名称,而叫出普通名称却没有困难。 给他出示50个普通的物品(五金),他能叫出所有名称; 给他出示25个名人的照片,他只能叫出其中2个;
、衣着等。结果只有很少人觉察到部分变化。
列文和西蒙斯作了一个出名的“抬门试验”。在大学校园 里,研究人员在何人交流时,迎面过来两个人抬着一扇门,门 后有另外一个研究人员,当门从谈话这中间走过时,两个研究 人员立刻交换。遗憾的是,十五个被试中只有七个人觉察出来 。 中老年人在抬门试验中,更容易被迷惑。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然而,让他把照片和名字配对时,他又能准确地完成。
可见,专有名称并未从大脑中消失,大脑损伤干扰了专有名 称的提取。
4.错认
错认包括:把虚幻的东西会以为是真实的,或者把朋友告 诉你的鸡毛蒜皮的小事,记成你确实在报纸上看到的真实报道
。
阿诺德博士报告了一个病例,一个名叫路易斯的病人第 一次见到他就坚持说:“你认识我,医生。去年的同一天的同 一时间,在同样的房间,你给我看过病,你还问了我相同问题
第五讲认知学习理论

丹(sūdān)接棒子
精品PPT
考夫卡
• 作为格式塔心理学的主要传播者,考夫卡是最早向 美国心理学界介绍格式塔心理学的,而且他是柏林学派中 最多产(duō chǎn)的作者,这些都为格式塔心理学的流行 起了重要作用。 • 他的主要代表著作有:《心的发展》和《格式塔心 理学原理》。
精品PPT
顿悟学习可以避免多余的试误同时又有助于迁移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通过对问题情境的内在性质有所顿悟对问题情境的内在性质有所顿悟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就可以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就可以避免与这一问题情境不相干的大量随机的盲目大量随机的盲目的行动而且有利于把学习所得迁移到新的问题情境中去
精品PPT
第五讲
认知学习理论(lǐlùn)
• 格式(géshi)塔心理学家认为,通过对 问题情境的内在性质有所顿悟的方式来解 决问题,就可以避免与这一问题情境不相 干的大量随机的、盲目的行动,而且有利 于把学习所得迁移到新的问题情境中去。
精品PPT
⑶.真正(zhēnzhèng)的学习是不会 遗忘的
• 格式塔心理学家看来,人类所学习的 内容,都是有意义的。
格式塔学习理论 托尔曼的符号(fúhào)学习理论 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奥苏贝尔的认知结构同化理论
精品PPT
一.格式(gé shi)塔学习理论 (p156)
• 格式塔,是一个德语词,意思是“完形”。 • 德语Gestalt一词,可以被翻译成“形式” (form)、“型式”(pattern)、“形态” (configuration)等,意思是指“能动的整体” (dynamic wholes)。 • 由于韦特海墨发起的这场运动关注的是这类完 形或格式塔,所以(suǒyǐ)人们把它称为“格式塔或 完形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课件

谢谢
THANKS
语言与文化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 部分,语言与文化相互 依存、相互影响。
社会认知
社会认知过程
社会认知是指人们如何认识和理解他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
社会认知偏差
社会认知偏差是指人们在认识和理解他人时出现的错误或偏差。
社会认知与情感
社会认知与情感相互影响,情感会影响人们对他人行为的解释和评价。
社会认知与人际关系
03
04
元认知理论认为人的认知过 程不仅包括对客观事物的认 知,还包括对自己的认知的
认知,即元认知。
元认知理论强调个体对自己 的思维、学习、行为等方面 的认识和调控能力,认为个 体应该具备对自己的认知过
程的反思和调节能力。
元认知理论认为人的元认知 能力是可以通过训练和实践 来提高的,例如通过自我反 思、自我规划、自我调节等 方式来提高自己的元认知能
与社会心理学的关系
社会心理学关注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行为和心理,而认知心理学则更侧重于个体内部的认知过程。两者 在研究方法和对象上有一定的交叉。
02 认知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CHAPTER
信息加工理论
信息加工理论是认知心理学的基础理论之一,它 认为人的认知过程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包括 信息的输入、编码、存储、处理和输出等环节。
和思考,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04
认知建构理论认为人的认知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随着环境和经验的改变而不断调整和更新。
认知灵活性理论
认知灵活性理论认为人的认 知过程应该具有灵活性和适 应性,能够根据不同的情境 和任务进行灵活的调整和转 换。
认知灵活性理论强调个体在 认知过程中的适应性,认为 个体应该具备多种不同的思 维方式和方法,以便更好地 适应不同的环境和任务。
传播心理学05

三、格式塔心理学主要观点及思想
(一)格式塔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1.直接经验
苛勒认为直接经验就是主体在对现象的认识过 程中所感受到或体验到的一切经验,它是一个 有意义的整体,具有超几何、超物理的性质, 既包括客观世界,也包括主体的主观世界。
2.行为
考夫卡把环境分为地理环境和行为环境,并认为 人的行为主要受行为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考夫卡从属性上将行为分为三类:
好图形原则
把不完全、无意义的图形 看作是一个有意义、完整 的图形。好图形的标准是 匀称、简单而稳定。 应用:如我们常把天上的 火烧云、一些风景名胜地 的奇山怪石想象成生活中 的事物或各种神话、历史 中的人物或情景等。
共同方向(命运)原则
共方向原则也称共同命 运原则,是指如果一个 对象中的一部分朝某方 向运动,那么这些共同 移动的部分就易被感知 为一个整体。
某冬夜,大雪纷飞,寒风凛例,平原一片尽被冰雪所蔽, 径途莫辨:一人飞骑而过,幸抵一旅舍,得避风雪之所, 店主人出户相迎,惊问道:“君自何处而来?”此人直指 向来处。店主人惊愕万状,告曰:“君岂不知已飞骑渡 过康斯坦湖耶”,客闻言惊恐乃毙。”
(二)格式塔心理学主要的研究方法
总的说来,格式塔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与其思想渊源一 致,提倡现象学的整体描述。 1.整体的观察法
传播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与大众传播研究
第五讲 认知心理学与大众传播研究
格式塔心理学 皮亚杰的发生心理学 信息加工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对大众传播研究的影响
认知心理学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期,60年代正 式形成,70年代成为美国和整个西方心理学的 主流,现在几乎遍及世界各国心理学研究的一 切领域。
苛勒的实验常由简单的问题入手,然后逐步增加难 度。他认为用这种方法,才可以考察到动物在实验 过程中对解决问题的哪一部分最为困难,并可以借 此判断动物发生这样或那样错误的原因。在苛勒的 实验中,主要包括箱子实验和棒子实验两个系列。
第五讲认知心理学与传播

第一节 认知心理学概论 一、什么是认知心理学 二、认知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三、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范围 四、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二节 认知心理学取向的传播理论 一、认知理论与传播研究 二、认知精细加工理论与态度改变 三、广告传播中的认知心理学问题
• 传播学家霍夫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曾经有一 个经典的试验,利用电影来鼓励和激励士兵。 《我们为何而战》不光成为了现代传播史上重要 的传播效果研究影片,更成为了电影史上作为传 播研究开先河的范例。这一研究直接导致了传播 理论的进化,为传播学的健康发展和理论升华提 供了有力的证据。事实上也的确是这样,这一效 果研究改变了“靶子论”的不可动摇地位,为大 众传播的有限效果论提供了直接的依据。同时传 播效果的研究与心理学的发展尤其是认知心理学 密切结合了起来。而且这一结合使得传播效果的 研究范式都转变了。
三、广告传播中的认知心理学问题
• 第一类理论叫低认知卷入理论,这类理论 强调情感迁移以及其它非认知因素的作用, 而忽视消费者的信息加工对他们接受广告 说服的作用。其典型观点是,广告接触会 产生熟悉感,熟悉则会引起喜欢,从而导 致购买行为。
第二类理论叫高认知卷入理论,这类理论非常重视信息加
工或认知卷入对广告说服的影响,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模式 叫认知反映模式,认为受众在广告接触过程中,会根据自 己原有的知识和态度主动对广告信息加以分析评价,即认 知反应,认知反应会影响受众最终的态度改变。受众在广 告接触过程中产生的认知反应有两类:支持意见 (Supportive Arguments)和反对意见(Counter Arguments),包括同意或不同意广告的结论、相信或怀 疑广告的信息来源等。支持意见对态度和行为的改变有积 极影响,反对意见对态度和行为的改变有消极影响。因此, 广告要想改变受众的态度,应设法增加支持意见,减少反 对意见。
第七章 认知心理与传播

第七章 认知心理与传播
第一节 左右认知的主观机制
• 传播过程中的编码和译码都属于人的主观 认知活动。 • 认知行为分为两种,一种叫感知,一种叫 理解。 • 认知活动无论是在感知活动阶段还是理解 活动阶段,都会受到一系列主观因素的制 约和干扰,从而使认识的图像同实际的状 况发生偏差,不相吻合。
3、动机与理解:
• 许多研究都表明,动机与理解具有十分密 切的关联,尽管在有些理解活动中动机隐 藏得很深,甚至连理解者本人都未必能察 觉,或未必敢正视。
麦克莱兰和阿特金森的实验 :
• 他们先把实验对象分成三组,然后让第一 组在实验开始之前空腹16个小时不吃东西, 让第二组空腹4个小时,第三组空腹1个小 时。 • 实验过程是每次会放映一张投影图片,然 பைடு நூலகம்会给他们一些暗示,比如告诉他们说: “这张图片上有三样东西,请说出它们是 什么。”其实,图片上什么东西也没有。
2、完形趋向
• 完形趋向是指人们对事物的感知总是趋向 于整齐、规范、统一、完好,力求避免残 缺、凌乱、混杂、破损。
如:
•
• 世间的许多事物原来都是不规则、不完善 的,然而它们一旦进入人的主观认知领域, 一旦被人的认识活动所笼罩,便受完形趋 向的制约形成某种完好统一的图景,凡是 破坏这一图景的事物便被本能地排斥在人 的视野之外。 • 例如,“情人眼里出西施”。
美国学者巴格比的实验 :
• 他设计了一种类似双筒望远镜的仪器,仪器的两 个镜筒可以同时显示两幅不同的画面。 • 12位美国人和12位墨西哥人,把他们分别编为两 个实验组,每组的男女人数都相等。 • 10对画片,每一对都有一张反映美国文化的和一 张反映墨西哥文化的 。 • 结果表明,美国实验对象谈的多是有关美国文化 的画片,而墨西哥组的实验对象谈的多为反映墨 西哥文化的画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认知理论:是指当代心理学和学习心理学中的一 种理论。它包括结构主义的观点和信息加工的观 点。
• 认知心理学:狭义的认知心理学指信息加 工心理学,它把人的认知和计算机进行功 能模拟。
广义的认知心理学既包括信息加工的观点, 也包括结构主义的原理,还涉及到情绪和 动机。
心理学派
结构学派 机能学派 格式塔学派 行为主义 精神分析
• 2、它隐含着理论所要求的世界观,决定某种自然图像以 及某种价值标准,形成不同的形式系统或符号系统。
• 3、它是得到一定科学共同体一致赞同的,其成员共同拥 有的信念。
• 因此范式是一个包括各种科学、哲学、社会因素在内的综 合体。范式由符号概括、形而上学假定以及范例(解决具 体问题的解题模型)三个要素组成。
态度有以下几个特性:
(1)态度不是生来俱有,而是后天习得; (2)态度必有对像。它可以是具体的人、物、事件,
也可以是抽像的思想、理论等; (3)态度一旦形成,将持续相当长的时间; (4)态度有结构,由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性构成。
彼此间协调一致。 (5)态度是内在的体验,只有通过言语、行为、间接
地推测; (6)态度有方向、强度和信任度。
霍夫兰对传播学最突出的贡献:
• 一是将心理实验方法引入传播学研究;
• 二是通过研究揭示了传播效果形成的条件 性和复杂性,对否定早期的“子弹论”效 果观起到了很大作用。
库恩对于科学哲学的最大贡献就是深化了范式的概念。 一般说来范式指的是科学共同体的共有信念,它至少 有以下三方面的内容:
• 1、它建立在最大理论成就的基础上,为以后的科学研究 工作提供了可供模仿的范例,提示了一种新思路、新框架, 规定了一定时期中这门科学发展的道路和工作方式。
认知心理学
研究内容
研究方法
心理结构、元素 实验、内省报告
心理过程、机能 经验方法、描述
心理完型、场 实验、现象学方 法
外显行为、强化 刺激-反应试验
本能、意识
临床分析
冲突、发展
经验描述
心理机能、结构、实验、模拟 心理过程、发展 口述报告
二、人脑与计算机
人类 思维策略
计算机 程序
初级信息加工
计算机语言
一、什么是认知心理学
认知(U .Neisser): 认知是指感觉输入到 转换、简约、加工、存储、提取和使用的 全部过程。
认知科学(cognitive science ):是一个比 较松散的,含义广泛的概念,它综合了社 会学、心理学、教育学、人工智能、计算 机科学等学科的知识,集中于认知问题的 研究。
反应时研究法 计算机模拟和类比法 口语记录
第二节 认知心理学取向的传播理论
• 一、认知理论与传播研究 • 二、认知精细加工理论与态度改变 • 三、广告传播中的认知心理学问题
一、认知理论与传播研究
• (一)、注重过程,注重影响过程的各种因素
• (二)、强调受众的认知结构对于传播过程以 及效果的影响
二、认知精细加工理论与态度改变
• (一)态度概述 • 1、态度 • 什么是态度?它是个体以特定方式对待人、物、思想观
念的一种倾向性。这种倾向性以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就是 意见。而意见的本身,也就是态度的表现。除意见之外, 态度也可以通过行动表现出来。
• 态度的结构:作为中间变量的情感、认知和行为倾向性是 态度结构的基本因素。它的认知因素表征为个体对态度对 像的观念、探究、知觉等各方面的特性。态度的情感因素, 实质上是对态度对像的评价。情感的强度实质上决定了态 度的强度。 行为的倾向性因素,上述态度结构中的三个 因素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其中认知是基础。
态度的有四方面的功能:
• 1. 调节的机能:指人的态度都是在适应环 境中形成的,形成后,起着更好地适应环 境的作用。
• 2.自我防御功能。人们常说:"怀有偏见的 人往往是心理不健康的。"
• 3.价值表现(value express)功能。在很 多情况下,特有的态度常表示一个人的主 要价值观和自我概念。
生理过程
计算机硬件
控制
输
存
运
输
入
储
算
出
二、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1、知觉与模式识别 计算机模拟人的视觉功能 2、注意 (注意容量问题) 3、记忆 4、表象 5、思维与问题解决 6、语言 (自然语言理解) 7、认知发展 8、人工智能
三、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会聚性证明法:认知心理学家所用的方法就 是从可观察到的现象来推测观察不到的心 理过程,即把不同性质的数据会聚到一起, 而得出结论。
பைடு நூலகம்
霍夫兰的研究成果所形成的五个方 面的研究范式:
• ·大众传播不是效果产生的必要和充分的原因,它只不过 是众多的中介因素之一,只有在各种中间环节的连锁关系 中并且通过这种关系才能发挥作用。
• 4.知识、认识或理解(knowledge)功能。 一种态度能给人提供一种作为探索认识世 界手段的参照框架(frame of reference), 因此它能引起意义感。
2、霍夫兰的态度改变研究
• 霍夫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曾经有一个 经典的试验,利用电影来鼓励和激励士兵。 《我们为何而战》不光成为了现代传播史 上重要的传播效果研究影片,更成为了电 影史上作为传播研究开先河的范例。这一 研究直接导致了传播理论的进化,为传播 学的健康发展和理论升华提供了有力的证 据。
第五讲 认知心理学与传播
第一节 认知心理学概论 一、什么是认知心理学 二、认知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三、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范围 四、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二节 认知心理学取向的传播理论 一、认知理论与传播研究 二、认知精细加工理论与态度改变 三、广告传播中的认知心理学问题
• 传播学家霍夫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曾经有一 个经典的试验,利用电影来鼓励和激励士兵。 《我们为何而战》不光成为了现代传播史上重要 的传播效果研究影片,更成为了电影史上作为传 播研究开先河的范例。这一研究直接导致了传播 理论的进化,为传播学的健康发展和理论升华提 供了有力的证据。事实上也的确是这样,这一效 果研究改变了“靶子论”的不可动摇地位,为大 众传播的有限效果论提供了直接的依据。同时传 播效果的研究与心理学的发展尤其是认知心理学 密切结合了起来。而且这一结合使得传播效果的 研究范式都转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