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折销售问题》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人教版初一数学上册打折销售问题

人教版初一数学上册打折销售问题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第三课时)《打折销售问题》教学设计授课教师: 林琴福清华侨中学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商品销售中所涉及进价、原价或标价、售价、利润、打折、利润率这些基本量之间关系。

(2)能根据商品销售中的数量关系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掌握商品盈亏的求法。

(3)能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商品销售中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和讨论活动,培养学生建立方程模型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化归能力,(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到数学的重要价值,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通过探究学习,增加学生的经济知识和经营意识,初步了解市场运作的有关知识;二、教学重点握盈亏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培养学生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译问题背景,分析数量关系,找出可以作为列方程依据的相等关系,正确的列方程。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加强了教学的生动性与互动性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双12打折活动引入(课件展示促销图片)2、理解进价、标价、售价、利润、利润率、折扣等词的意思(二)新课探究:1、填空①进价48 元的商品,以高出进价50%标价,则标价元,以8折优惠售出,则售价元,利润元。

②进价80元的商品,以高出进价50%标价,则标价 元,以5折优惠售出,则售价 元,利润 元。

2、抛出问题:如何判断盈利还是亏所?它与利润有何关系?3、归纳公式:售价-进价=利润 利润为正则盈利,利润为负则亏损。

4、例题讲解(1)某商品每件以330元销售,可获利10%,求这种商品每件的进价为多少?变式(1):某商品每件的标价为330元,按标价的八折销售,仍可获利10%,求这种商品每件的进价为多少?变式(2):某商品每件的进价是240元,标价330元,打折出售后仍可获利10%,求这种商品是按几折出售的?5、进一步巩固公式:售价-进价=利润 打x 折的售价= 标价×10x 利润=进价×利润率 (三)自主探究一商店在某一时间以每件60元的价格卖出两件衣服,其中一件盈利25% ,另一件亏损25% ,卖这两件衣服总的是盈利还是亏损,或是不盈不亏?请问:(1)你估计盈亏情况是怎样的?A. 盈利B.亏损C. 不盈不亏(2)如何判断销售的盈亏?(3)两件衣服的成本各是多少元?(四)课堂练习一家商店将某种服装按成本价提高40%后标价,又以8折优惠卖出,结果每件仍获利15元,这种服装每件的成本是多少元?(五) 课堂小结1、本节学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感想?2、商品销售中的盈亏是如何计算?(六)布置作业1.某文具店有两个进价不同的计算器都卖64元,其中一个盈利60%,另一个亏本20%.这次交易中的盈亏情况?2.书本P106 练习1 书本P107 第6题。

列方程解应用题-打折销售问题教案

列方程解应用题-打折销售问题教案

例题讲解【典型例题】
例1 白玉兰商店把某种服装成本价提高50%后标价,又以7折(即按标价70%)卖出,结果每一件仍然获利20元,这种服装每件的成本是多少?
例 2 某个体商贩在一次买卖中同时卖出两件上衣,每件都以135元出售,按成本计算,其中一件盈利25%,另一件亏本25%,试问:
(1)在这次买卖中,该商贩是赚还是赔,还是不赚不赔?
(2)把题中的135元改为任何正数a,情况如何?
例3 1991年5月,某公司为了尽快解决职工住房困难,集资建了一栋每平方米售价1188元的新房,5年后公司将全部购房款还给房主,也就是5年还本售房,王英筹款购买了一套70平方米的住房,如果公司收到她的购房款后,拿出一部分存5年定期储蓄,以便到期恰好还本给王英,那么公司实际收到的钱款是多少?(精确到个位,不计物价上涨因素,当时的5年定期存款年利率为9.00%)
本课教育评注(课堂设计观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

七年级数学打折销售教学设计

七年级数学打折销售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七年级数学打折销售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打折的概念及计算方法;-能够灵活运用打折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沟通和表达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经济观念和消费理念;-培养学生的节约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打折的计算方法;-实际问题中打折的应用;2.教学难点-实际问题中打折的解决方法;-经济观念和消费理念的灌输。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向学生展示一堆不同折扣的商品图片,让学生猜测折扣数,并引导学生思考打折的概念。

然后给出正确答案,同时给出打折计算方法的简要说明。

2.知识点讲解及练习(20分钟)-通过实例演示如何计算打折价,包括百分数法和常规公式法。

-分配练习册页数,让学生进行基础练习。

并及时给予反馈。

3.合作探究(25分钟)-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个打折销售的场景,要求学生根据场景计算打折后的价格,并写出详细解决过程。

-老师巡视并指导学生的合作讨论,引导学生运用打折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

4.情景解决问题(20分钟)-设计一些实际情境问题,要求学生灵活运用打折计算方法解决,如购物节促销、生日特惠等。

-学生首先个别思考,然后与小组讨论,最后整理写出解题过程和答案。

5.反思总结(10分钟)-老师和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成果,回顾学习重点和难点。

-引导学生思考打折销售对个人及社会的影响,并征求学生的看法。

-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经验和感悟。

四、课后作业-完成课堂练习册上的习题,并对错误的题目进行纠正和订正;-思考并总结出一个打折销售的场景,并用打折计算方法解决;-预习下节课内容。

五、板书设计-打折的定义-打折计算方法:百分数法、常规公式法六、教学辅助工具-投影仪-练习册-学生作业本七、教学评估与反馈1.教师可通过课堂观察,了解学生对打折销售的认识和掌握情况;2.教师可就小组合作问题的答案和解决过程进行评估,评价学生的合作和沟通能力;3.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问题,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七年级数学打折销售教学设计

七年级数学打折销售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打折销售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打折销售的概念和意义。

2.学生能够计算打折后物品的实际价格。

3.学生能够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打折销售问题。

教学重难点:1.学生理解打折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学生能够运用打折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打折销售的例子和图片。

2.计算打折后价格的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的相关知识点。

2.提问:你们是否知道什么是打折销售?为什么商家会进行打折销售?二、展示与解释(10分钟)1.展示打折销售的例子和图片,解释打折销售的概念和原因。

2.解释打折的计算方法:打折后价格=原价×打折率。

三、实例演练(15分钟)1.展示一组练习题,让学生自己尝试计算打折后的价格。

2.引导学生分析解题方法,帮助他们逐步理解打折的计算过程。

3.选择几道题进行课堂讲解,解释解题步骤和思路。

四、巩固与拓展(20分钟)1.分发练习题,让学生自主完成。

2.鼓励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自己思考,发现规律。

3.提供一些拓展问题,让学生应用打折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总结(5分钟)1.请几位学生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

2.引导学生再次说明打折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六、作业布置(5分钟)1.布置作业:完成练习题。

2.提醒学生将解题思路和方法写在作业纸上,以便课后讲解。

教学反思: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打折销售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打折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展示例子和讲解计算方法,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打折的原理和影响。

在实例演练环节,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尝试和课堂讲解逐步掌握打折的解题步骤和思路。

通过巩固与拓展环节的练习和拓展问题,学生可以进一步巩固并拓展打折知识的应用。

在总结环节,学生可以再次总结打折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以加深对打折知识的理解。

总体来说,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可以提高学生对打折销售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打折销售》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七上1

《打折销售》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七上1

5.5打折销售学习目标1. 借助表格分析复杂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从而建立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领悟数学来源于实践,效劳于实践,解决问题用最简单的方法。

学习过程前置准备:“8折销售〞即销售价为标价的“〞即销售价为标价的。

自主学习:请同学自己读教材P187的问题中的表格,并考虑一下“想一想〞中的问题。

合作交流:根据上题的解决过程来合作解决教材P188“议一议〞里的问题。

归纳总结:同桌交流归结此类应用题的解题思想方法。

当堂训练:1某种牛奶进价每瓶5元,假设按标价的8折销售,仍然获利3元,求该种牛奶的标价为多少元?(1)设 (2)实际售价为元(3)列方程为(4)解得x= (5)答学习笔记:1.我掌握的知识。

2.我不明白的问题。

课下训练:1、某种商品进价为1000元,标价为1500元,假设按标价的7折销售,售价为元。

利润是元,利润率2、为了促进人们的购置力,商场纷纷搞起了打折的促销活动,一件原价为100元的服装打8折销售,那么现在的价格为〔 〕。

A 、20元B 、80元C 、100元D 、120元3、某种品牌的冰箱降价30%后,每台售价a 元,那么该种冰箱的原价为〔 〕。

A 、元B 、元C 、3.0a a 元D 、7.0a a 元中考真题:〔2021年年四川〕将商品售价降低10%后,再恢复原价,应该提价百分率为多少?一、课题 §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理解线段概念的根底上,了解线段的长度可以用正数来表示,因而线段可以度量、比拟大小以及进行一些运算.使学生对几何图形与数之间的联系有一定的认识,从而初步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2.使学生学会线段的两种比拟方法及表示法.3.通过本课的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对线段与数之间的关系的认识,掌握线段比拟的正确方法,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四、教学手段现代课堂教学手段五、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六、教学过程〔一〕、复习线段的概念,引出线段的长度的度量和表示1.学生动手画出(1)直线AB .(2)射线OA .(3)线段CD .2.提出问题:能否量出直线、射线、线段的长度?(如果有学生将直线、射线也量出了长度,借此复习直线和射线的概念.)3.提出数与形的问题:线段是一个几何图形,而线段的长度可用一个正数表示.这就是数与形的结合.4.线段的两种度量方法:(1)直接用刻度尺.(2)圆规和刻度尺结合使用.(教师可让学生自己寻找这两种方法)5.教师再讲表示法:线段AB=7cm .二、通过实例,引导学生发现线段大小的比拟方法教师设计以下过程由学生完成.1.怎样比拟两个学生的身高?提出为什么要站在一起,脚底要在一个平面上?2.怎样比拟两座大山的上下?只要量出它们的高度.由此引导学生发现线段大小比拟的两种比拟方法:重叠比拟法 将两条线段的各一个端点对齐,看另一个端点的位置.教师为学生演示,步骤有三:(1)将线段AB的端点A与线段CD的端点C重合.(2)线段AB沿着线段CD的方向落下.(3)假设端点B与端点D重合,那么得到线段AB等于线段CD,可以记AB=CD.假设端点B落在D上,那么得到线段AB小于线段CD,可以记作AB<CD.假设端点B落在D外,那么得到线段AB大于线段CD,可以记作AB>CD.如图1-6.教师讲授此局部时,应用几个木条表示线段AB和线段CD,这样可以更加直观和形象.也可以用圆规截取线段的方法进行.数量比拟法用刻度尺分别量出线段AB和线段CD的长度,将长度进行比拟.可以用推理的写法,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写法如下:因为量得AB=××cm,CD=××cm,所以 AB=CD(或AB<CD或AB>CD).总结:现在我们学会了比拟线段的大小,还会比拟什么?学生可以答复出,可以比拟数的大小,进而再问:数的大小如何比拟?(数轴)再问:比拟线段的大小与比拟数的大小有什么联系?引导学生得到:比拟线段的大小就是比拟数的大小.三、应用实例,变式练习:1.如图1-7,量出以下列图形中各条线段的长度,比拟它们的大小.并比拟一个三角形中任意两边的和与第三边的关系.可以得出什么结论?2.如图1-8,根据图形填空.AD=AB+______+______,AC=______+______,CD=AD-______.3.如图1-9,线段AB,量出它的长度并找出它的中点、三等分点、四等分点.4.如图1-10,根据图形填空,(1)AB=______+______+______.(2)AB-a=______+______.〔四〕、小结1.教师提问:怎样表示线段的长度?怎样比拟线段的大小?通过本节课你对图形与数之间的关系有什么了解?2.根据学生答复的情况,教师重点总结数与形的结合以及比拟线段大小的两种方法.七、练习设计p.18,1.2题.p21,2.3.4题.八、板书设计九、教学后记1.本课的教学时间为1课时45分钟.2.本课时设计的主导思想是:将数形结合的思想渗透给学生,使学生对数与形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为将来的学习打下根底,这节课是一堂起始课,它为学生的思维开拓了一个新的天地.在传统的教学安排中,这节课的地位没有提到一定的高度,只是交给学生比拟线段的方法,没有从数形结合的高度去认识.实际上这节课大有可讲,可以挖掘出较深的内容.在教知识的同时,交给学生一种很重要的数学思想.这一点不容无视,在日常的教学中要时时注意.3.学生在小学时只会用圆规画圆,不会用圆规去度量线段的大小以及截取线段,通过这节课,学生对圆规的用法有一个新的认识.4.在课堂练习中安排了度量一些三角形的边的长度,目的是想通过度量使学生对“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这一结论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并为下面的教学做一个铺垫.5.为防止本节课的枯燥,可以用提问的形式,出现悬念.如:开始的提问“线段是几何图形,它与数字有什么联系?〞“在我们学过的知识和生活中,什么东西可以比拟大小?〞等.这样就会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积极思维,使课堂的气氛更加活泼.6.如果感觉课堂密度小,还可以增加一些培养动手能力的题.如:(1)量一量老师的大三角板中的等腰三角形各边的长,然后再量一量自己手中同样的小三角板各边的长,算一算相等的角所对的边长度的比值,是否相等.(为相似三角形的内容做一些铺垫)(2)量一量课桌四条边的长,再量一量课本四条边的长,算一算长边与长边的比、短边与短边的比.(得到角相等的图形,边不一定成比例)(3)在同一时间下,两棵高矮不同的大树的影子的长度自己量出,然后比拟大小,想一想这两棵树哪一棵高?(对相似三角形的边角关系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以上的三个题对学有余力的同学是很好的认识数学世界的实例.使本节课的内容更加生动丰富,课堂气氛更加活泼.一、课题§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理解线段概念的根底上,了解线段的长度可以用正数来表示,因而线段可以度量、比拟大小以及进行一些运算.使学生对几何图形与数之间的联系有一定的认识,从而初步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2.使学生学会线段的两种比拟方法及表示法.3.通过本课的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三、教学重点和难点对线段与数之间的关系的认识,掌握线段比拟的正确方法,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四、教学手段现代课堂教学手段五、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六、教学过程〔一〕、复习线段的概念,引出线段的长度的度量和表示1.学生动手画出(1)直线AB.(2)射线OA.(3)线段CD.2.提出问题:能否量出直线、射线、线段的长度?(如果有学生将直线、射线也量出了长度,借此复习直线和射线的概念.)3.提出数与形的问题:线段是一个几何图形,而线段的长度可用一个正数表示.这就是数与形的结合.4.线段的两种度量方法:(1)直接用刻度尺.(2)圆规和刻度尺结合使用.(教师可让学生自己寻找这两种方法)5.教师再讲表示法:线段AB=7cm.二、通过实例,引导学生发现线段大小的比拟方法教师设计以下过程由学生完成.1.怎样比拟两个学生的身高?提出为什么要站在一起,脚底要在一个平面上?2.怎样比拟两座大山的上下?只要量出它们的高度.由此引导学生发现线段大小比拟的两种比拟方法:重叠比拟法将两条线段的各一个端点对齐,看另一个端点的位置.教师为学生演示,步骤有三:(1)将线段AB的端点A与线段CD的端点C重合.(2)线段AB沿着线段CD的方向落下.(3)假设端点B与端点D重合,那么得到线段AB等于线段CD,可以记AB=CD.假设端点B落在D上,那么得到线段AB小于线段CD,可以记作AB<CD.假设端点B落在D外,那么得到线段AB大于线段CD,可以记作AB>CD.如图1-6.教师讲授此局部时,应用几个木条表示线段AB和线段CD,这样可以更加直观和形象.也可以用圆规截取线段的方法进行.数量比拟法用刻度尺分别量出线段AB和线段CD的长度,将长度进行比拟.可以用推理的写法,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写法如下:因为量得AB=××cm,CD=××cm,所以 AB=CD(或AB<CD或AB>CD).总结:现在我们学会了比拟线段的大小,还会比拟什么?学生可以答复出,可以比拟数的大小,进而再问:数的大小如何比拟?(数轴)再问:比拟线段的大小与比拟数的大小有什么联系?引导学生得到:比拟线段的大小就是比拟数的大小.三、应用实例,变式练习:1.如图1-7,量出以下列图形中各条线段的长度,比拟它们的大小.并比拟一个三角形中任意两边的和与第三边的关系.可以得出什么结论?2.如图1-8,根据图形填空.AD=AB+______+______,AC=______+______,CD=AD-______.3.如图1-9,线段AB,量出它的长度并找出它的中点、三等分点、四等分点.4.如图1-10,根据图形填空,(1)AB=______+______+______.(2)AB-a=______+______.〔四〕、小结1.教师提问:怎样表示线段的长度?怎样比拟线段的大小?通过本节课你对图形与数之间的关系有什么了解?2.根据学生答复的情况,教师重点总结数与形的结合以及比拟线段大小的两种方法.七、练习设计p.18,1.2题.p21,2.3.4题.八、板书设计九、教学后记1.本课的教学时间为1课时45分钟.2.本课时设计的主导思想是:将数形结合的思想渗透给学生,使学生对数与形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为将来的学习打下根底,这节课是一堂起始课,它为学生的思维开拓了一个新的天地.在传统的教学安排中,这节课的地位没有提到一定的高度,只是交给学生比拟线段的方法,没有从数形结合的高度去认识.实际上这节课大有可讲,可以挖掘出较深的内容.在教知识的同时,交给学生一种很重要的数学思想.这一点不容无视,在日常的教学中要时时注意.3.学生在小学时只会用圆规画圆,不会用圆规去度量线段的大小以及截取线段,通过这节课,学生对圆规的用法有一个新的认识.4.在课堂练习中安排了度量一些三角形的边的长度,目的是想通过度量使学生对“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这一结论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并为下面的教学做一个铺垫.5.为防止本节课的枯燥,可以用提问的形式,出现悬念.如:开始的提问“线段是几何图形,它与数字有什么联系?〞“在我们学过的知识和生活中,什么东西可以比拟大小?〞等.这样就会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积极思维,使课堂的气氛更加活泼.6.如果感觉课堂密度小,还可以增加一些培养动手能力的题.如:(1)量一量老师的大三角板中的等腰三角形各边的长,然后再量一量自己手中同样的小三角板各边的长,算一算相等的角所对的边长度的比值,是否相等.(为相似三角形的内容做一些铺垫)(2)量一量课桌四条边的长,再量一量课本四条边的长,算一算长边与长边的比、短边与短边的比.(得到角相等的图形,边不一定成比例)(3)在同一时间下,两棵高矮不同的大树的影子的长度自己量出,然后比拟大小,想一想这两棵树哪一棵高?(对相似三角形的边角关系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以上的三个题对学有余力的同学是很好的认识数学世界的实例.使本节课的内容更加生动丰富,课堂气氛更加活泼.。

打折销售教学设计(精品篇)

打折销售教学设计(精品篇)

《打折销售》教学设计一、学生起点分析:有关打折销售的实际应用问题学生在生活中接触过,在小学的学习中也有初步认识,只是在解法上仅限制用算术方法解.对于运用方程解这类问题还是第一次.因为打折销售是新教材在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中新增加的内容,是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情,相信学生也会对此感兴趣的.但亲自经历打折销售的往往是少数学生,因此,本节课可以提前让学生进行调查,然后给他们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讨论、交流、质疑,从而达到提前预习的目的.二、教学任务分析本节课以“打折销售问题”为例展开探索,关键在于搞清成本、售价、标价、利润、利润率等术语的含义.分析“打折销售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建立数学模型,并用方程最终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进一步领悟到方程解实际问题的关键是找到“等量关系”.由于打折销售问题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可以在课前安排学生进行一次社会调查,让学生深入商店,感受有关打折销售的现实情景,了解成本、售价、标价、利润、利润率等之间的关系.同时由于此类问题所涉及的数量关系及数据较复杂,在讨论数量关系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困难,教师可以列出表格,帮助学生分析,首先鼓励学生自己填表,对学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通过举具体事例说明关系:利润=售价-成本,利润率=利润÷本金等,然后引导学生填写表格.要求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周围世界的联系,以及数学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逐步领会学习数学与个人成长之间的关系,感受成功,增强自信.三、教学目标:(一) 知识与技能:1. 通过分析打折销售中的数量关系,经历应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2. 了解商品销售中相关概念的含义,通过分析打折销售中的数量关系,利用成本、售价、标价、利润、利润率之间的关系,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二)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打折销售中的数量关系,(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数学过程中,体验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是为我们的社会和我们的生活服务的,从而树立人人学有用的数学的思想,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热情,实事求是的态度及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四、教学过程设计:环节一教学准备布置社会调查任务:选择一个适当的打折活动做调查。

打折销售教案、说课稿、课后反思

打折销售教案、说课稿、课后反思

5.5 打折销售教学目标(一)教学知识点1。

整体把握打折问题中的基本量之间的关系:商品利润=商品售价-商品成本价;商品的利润率=利润÷成本×100%。

2。

探索打折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建立一元一次方程。

3。

进一步经历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

(二)能力训练要求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1。

在解决生活中富有挑战性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敢于面对挑战和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

2。

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1。

把握打折问题中的相等关系。

2。

根据以往的经验,总结出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

教学难点1。

把握打折问题中的相等关系。

2.全面、准确、系统的审题。

教学方法(教师引导法)学生根据已有消费经验,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在课堂活动中感悟和体验知识的生成、发展和应用的过程。

教具准备幻灯片。

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1.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二)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1.用多媒体展示收集的各商场打折销售情景2.通过情景剧了解打折销售活动,弄清相关概念及内在联系。

讨论分析商品销售中的几个概念。

(1)进价:购进商品时的价格(有时也叫成本价)(2)售价:在销售商品时的售出价(有时称成交价,卖出价)(3)标价:在销售时标出的价(有时称原价,定价)(4)利润:在销售商品的过程中纯收入,即:利润=售价-进价(5)利润率:利润占进价的百分率,即:利润率=利润÷进价×100%(6)打折:卖货时,按照标价乘以十分之几或百分之几十,则称将标价进行了几折,或理解为:销售价占标价的百分率。

例如某种服装打8折即按标价的百分之八十出售。

(三)新课讲解1.例题讲解实际问题数学问题分析合理解释不合理解的合理性方程的解方程已知量、未知量、等量关系例1:一家商店将某种服装按成本价提高40%后标价,以8折(即按标价的80%)优惠卖出,结果每件仍获利15元,这种服装每件的成本是多少元?想一想:这15元的利润是怎么来的?我们知道,每件商品的利润是商品售价与商品成本价的差。

打折销售教案 (1)

打折销售教案 (1)

5.4打折销售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能在具体打折问题中准确找出等量关系列方程求解,并根据所求方程的解来解释和分析打折销售中的具表达象。

(2)进一步经历使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总结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能在具体问题中说出步骤。

2.水平目标
会从问题情境中探索等量关系,经历和体验使用一元一次方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培养抽象、概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水平。

3.情感目标:
(1)体验生活中的数学的应用与价值,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感受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

(2)学生通过交流,讨论,探索,实现合作学习,并通用数学过度析商家的各类打折现象,渗透诚信教育和理性消费观点。

【教学重点】学会用一元一次方程解简单的打折销售问题
【教学难点】准确分析打折销售问题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
【教学过程】。

初中数学教学课例《打折销售问题》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初中数学教学课例《打折销售问题》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学生根据对市场上商品的进价(即成本价)、标价、 折扣、售价、利润等的调查,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引导学生在课堂活动中感悟和体验知识的生成、发展和 应用的过程。依据教学规律,我采用了“指导——自主 ——合作”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知识、在 讨论中学到知识、在练习中巩固知识。体会数学源于生 教学策略选 活,生活需要数学的道理。 择与设计
甲、乙两家商场销售同一种服装,甲商场售价为 80 元,乙商场标价为 120 元,但打出“特价酬宾,7 折优惠”的广告。
(1)若你是顾客,你会选择在哪家商场购买? (2)若你是商场经理,你会选择哪种销售方式? 说说你的想法。 (让学生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不同观点) [点评:考查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对同一个问题, 能否从不同的侧面给出合理的解释] 4、点击中考 (2006,福州市)小明去文具商店购买 2B 铅笔, 店主说:“如果多买一些,给你打 8 折。”小明测算了 一下,如果买 50 支,比原价购买可以便宜 6 元,那么 每支 2B 铅笔的原价是多少元? [点评: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来解决中考题,提前 感受一下中考题现在我们也能解决,以增强他们学习的 兴趣和信心。] 5、拓展与延伸 据了解个体服装销售只要高出进价 20%,便可盈 利,但老板们常以高出进价 50%—100%标价,昨天老师 去商店发现了一件标价为 180 元的服装,假如老师想买 一件,请帮老师参谋一下,应在什么范围内还价?
本节课教学的对象是朵美初级中学七年级 127 班 的学生,他们思想活跃,兴趣广泛,善于思考,在进行 教学设计时,力争从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评价中 学生学习能 体现出趣味性和切近生活的原则。通过欣赏小品,让学 力分析 生自主探究、分组讨论,引导他们由浅入深、步步推进, 从广度、高度和深度上开拓学生的思维,也有助于学生 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打折销售问题》教学设计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打折销售问题》教学设计

并能运用方程解决
打折销售中, 利润、 成本、 售价之间的数量关系, 找出等量关系, 建立方程并正确求解。 教学用具: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1/5
教学环节
设计方案
设计意图及学生活动
复习回顾
复习: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 步骤:审、设、列、解、验、答。
类型:等积变形问题、行程问题、利 息问题。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从一些具体问题中抽象出更为一般的符号表达的能力。但
“打
折销售 ”这一现象,对学生来说经验不一定很多。特别是对于
“打折销售 ”中的相关名词及其
关系, 学生还处在感性的认识上。 并且方程的应用意识一部分学生还没有形成, 因此进一步探索方程的应用,来自合学生的学习心理。 教学目标:
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有效模型。 而本节课的中心任务是通过应用一元一次方程, 解决打
折销售问题, 进一步让学生熟悉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同时感受方程是刻画现
实世界的一个有效数学模型, 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本章涉及的模型思想是数学学习中
的重要思想,在以后的学习中会逐渐丰富
。 b5E2RGbCAP
3/5
按标价 8 折出售。这样商店每卖出这样一个
书包可盈利 8 元。那么这种书包每个进价多 少元? [分析 ]:若这种书包每个进价为 x 元,
书包的标价为: 实际售价为: 利润为:
本题老师带着学生来分 析题意,让学生自己来根据 分析找出等量关系,训练学 生由题设中挖出数学信息建 立数学模型从而解决问题。
由此列出方程:
复习旧知,温故知新。 分类列举题型,使学生 思路清晰,触类旁通,了解 在解决类型问题时,都离不 开基本关系式,提示学生思 考问题的方向和切入点。

打折销售教学设计(精品篇)

打折销售教学设计(精品篇)

《打折销售》教学设计一、学生起点分析:有关打折销售的实际应用问题学生在生活中接触过,在小学的学习中也有初步认识,只是在解法上仅限制用算术方法解.对于运用方程解这类问题还是第一次.因为打折销售是新教材在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中新增加的内容,是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情,相信学生也会对此感兴趣的.但亲自经历打折销售的往往是少数学生,因此,本节课可以提前让学生进行调查,然后给他们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讨论、交流、质疑,从而达到提前预习的目的.二、教学任务分析本节课以“打折销售问题”为例展开探索,关键在于搞清成本、售价、标价、利润、利润率等术语的含义.分析“打折销售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建立数学模型,并用方程最终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进一步领悟到方程解实际问题的关键是找到“等量关系”.由于打折销售问题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可以在课前安排学生进行一次社会调查,让学生深入商店,感受有关打折销售的现实情景,了解成本、售价、标价、利润、利润率等之间的关系.同时由于此类问题所涉及的数量关系及数据较复杂,在讨论数量关系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困难,教师可以列出表格,帮助学生分析,首先鼓励学生自己填表,对学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通过举具体事例说明关系:利润=售价-成本,利润率=利润÷本金等,然后引导学生填写表格.要求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周围世界的联系,以及数学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逐步领会学习数学与个人成长之间的关系,感受成功,增强自信.三、教学目标:(一) 知识与技能:1. 通过分析打折销售中的数量关系,经历应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2. 了解商品销售中相关概念的含义,通过分析打折销售中的数量关系,利用成本、售价、标价、利润、利润率之间的关系,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二)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打折销售中的数量关系,(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数学过程中,体验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是为我们的社会和我们的生活服务的,从而树立人人学有用的数学的思想,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热情,实事求是的态度及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四、教学过程设计:环节一教学准备布置社会调查任务:选择一个适当的打折活动做调查。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5.4打折销售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5.4打折销售教学设计
3.在学生分享完毕后,我会给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明确学习内容,让学生对接下来的学习充满期待。
(二)讲授新知
1.首先,我会向学生介绍折扣的定义,解释折扣与原价、折后价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理解折扣的计算方法。
2.接着,我会引导学生学习如何用百分比来表示折扣,讲解百分比在折扣计算中的应用,并通过实例演示如何将折扣转化为百分比进行计算。
(五)总结归纳
1.练习题完成后,我会邀请几名学生分享自己的解题过程和心得,让学生在分享中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2.接着,我会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强调折扣计算、百分比应用和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3.最后,我会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成果,对学生进行表扬和鼓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为下一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2.自主探究: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形式,自主探究折扣的计算方法和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3.案例分析:精选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折扣与百分比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构建方程解决问题。
4.课堂练习: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及时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5.课堂小结:通过师生共同总结,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的知识点和方法,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4.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总字数:1015字
二、学情分析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5.4打折销售这一章节,面对的是七年级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的运算能力,但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还在逐步形成中。学生对折扣的概念在生活中已有初步了解,但在数学角度的认识可能还不够深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以下几点:
4.组织课堂小结,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和方法,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概括和归纳能力。

初中打折销售教案

初中打折销售教案

初中打折销售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打折销售的概念,掌握打折的基本运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打折销售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 实际案例分析,运用打折知识解决购物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商品打折的广告,引导学生关注打折销售这一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探究打折销售的概念,了解打折的基本运算方法。

3.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打折销售的概念,举例说明打折的计算方法,如:原价100元,打8折,则现价为100元×0.8=80元。

4. 案例分析:教师提出实际案例,如:某商品原价为200元,商场进行以下促销活动,打9折后再减30元,求最终成交价。

学生分组讨论,运用打折知识解决问题。

5. 练习巩固:教师布置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打折销售的特点,巩固打折的计算方法。

7. 课后作业: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购物问题。

四、教学策略:1. 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打折销售。

2.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 注重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关注和指导。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打折销售概念的理解程度。

2. 学生运用打折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学生课堂参与度、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

4. 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巩固所学知识的程度。

六、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不断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七、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打折销售现象,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组织学生进行购物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打折销售,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打折销售》教案

《打折销售》教案

应用一元一次方程---打折销售教学目标(一)教学知识点1.整体把握打折问题中的基本量之间的关系:商品利润=商品售价-商品成本价;商品的利润率=利润÷成本×100%。

2.探索打折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建立一元一次方程。

3.进一步经历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

(二)能力训练要求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1. 在解决生活中富有挑战性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敢于面对挑战和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

2. 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1. 把握打折问题中的相等关系。

2. 根据以往的经验,总结出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

教学难点1. 把握打折问题中的相等关系。

2.全面、准确、系统的审题。

教学方法(教师引导法)学生根据已有消费经验,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在课堂活动中感悟和体验知识的生成、发展和应用的过程。

教具准备幻灯片。

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1.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二)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1.用多媒体展示收集的各商场打折销售情景2.通过情景剧了解打折销售活动,弄清相关概念及内在联系。

讨论分析商品销售中的几个概念。

(1)进价:购进商品时的价格(有时也叫成本价)(2)售价:在销售商品时的售出价(有时称成交价,卖出价)(3)标价:在销售时标出的价(有时称原价,定价)(4)利润:在销售商品的过程中纯收入,即:利润=售价-进价(5)利润率:利润占进价的百分率,即:利润率=利润÷进价×100%(6)打折:卖货时,按照标价乘以十分之几或百分之几十,则称将标价进行了几折,或理解为:销售价占标价的百分率。

例如某种服装打8折即按标价的百分之八十出售。

(三)新课讲解1.例题讲解分析合理不合理例1:一家商店将某种服装按成本价提高40%后标价,以8折(即按标价的80%)优惠卖出,结果每件仍获利15元,这种服装每件的成本是多少元?想一想:这15元的利润是怎么来的?我们知道,每件商品的利润是商品售价与商品成本价的差。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3.4打折销售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3.4打折销售教学设计
3.互动交流:鼓励学生提问、解答,促进全班同学的互动交流,加深对折扣知识的理解。
(四)课堂练习
1.设计练习题:针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2.学生答题: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3.解题思路分享:邀请部分学生分享解题思路,帮助学生掌握解题方法和技巧。
3.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思维,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培养学生的建模意识。
4.通过讲解、示范、指导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
2.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的学习态度,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体验到成功和快乐。
4.变式讲解:针对不同类型的折扣,如满减、买一赠一等,进行讲解和计算示范,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a.你在生活中遇到过哪些类型的折扣?
b.如何将折扣转换为百分数?
c.打折后价格如何计算?
2.小组分享: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对每个小组的表现进行点评和指导。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3.4打折销售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打折销售的概念,理解打折销售在生活中的应用,并能正确计算出打折后的价格。
2.培养学生运用有理数进行计算的能力,特别是乘法和除法运算,提高学生对数学运算的熟练度。
3.培养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掌握基本的数量关系和解决问题的策略,从而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提高学生对折扣销售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数学《打折销售》导学案设计

数学《打折销售》导学案设计

数学《打折销售》导学案设计一、导入(200字)1.引入普通打折销售的情景,例如商场正在进行促销活动,商品原价100元,现在打8折出售,邀请学生计算实际所需支付的金额。

2.提问:我们知道打折是在原价的基础上进行减价的,那么如果打折的幅度不同,如何确定实际需要支付的金额呢?3.导入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学习使用百分数和分数来计算打折销售时的实际支付金额。

二、理解(400字)1.引导学生回顾百分数和分数的知识,巩固他们对这两个概念的理解。

2.举例:如果一件商品原价为100元,打75折,那么实际需要支付的金额是多少?3.引导学生使用百分数和分数来进行计算。

例如,75折可以写成75%或0.75,实际支付的金额可以用原价乘以0.75来计算。

4.练习:给学生一些类似的打折情景,让他们自己计算实际需支付的金额。

三、探究(400字)1.提出问题:如果一件商品原价为100元,打n折,那么实际需要支付的金额可以用什么式子表示?2.引导学生思考使用百分数和分数的知识来表示实际支付金额的式子。

3.让学生尝试使用不同的折扣数值(如80折、60折等)进行计算,并总结规律。

4.引导学生发现实际支付金额可以用原价乘以(1-n/100)来表示。

5.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他们对规律的理解。

四、拓展(200字)1.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一件商品原价为x元,打n折,那么实际需要支付的金额可以用什么式子表示?2.引导学生使用代数表达式来表示实际支付金额的式子。

例如,实际支付的金额可以用原价乘以(1-n/100)来表示,即x*(1-n/100)。

3.让学生进行练习,掌握使用代数式进行计算的方法。

五、归纳(200字)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回顾使用百分数和分数来计算打折销售时实际支付金额的方法。

2.总结规律:实际支付金额可以用原价乘以(1-n/100)来表示。

3.引导学生进行小结,检查自己是否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点。

六、延伸应用(200字)1.设计一些综合性的问题,让学生进行应用实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打折销售问题》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及前后联系
《打折销售》这一节是初一年级《数学》中的内容,是学生学习了代数式、简易方程及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后一个理论联系实际的最好教材,也是前一部分知识的应用与巩固。

所有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基本方法都与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基本方法类似,所以这一节又是整个列方程解应用题的重点。

列方程解应用题体现了现实世界中事物的相互联系,学生从这些联系中看问题的同时也为今后学习函数奠定了基础。

在能力方面,无论是逻辑思维能力、计算能力,还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可在本节教学中得以培养和提高。

2.教学内容
《一元一次方程》主要讲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和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共分12课时,这是第8课时。

该节课主要学习的内容是和打折销售相关的应用题。

按课本要求,要通过例题和学生共同总结出列一元一次方程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生通过问题情境,了解市场销售问题——打折销售。

(2)通过市场调查、交流、讨论,探索利润、成本、售价之间的数量关系
(3)进一步经历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总结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过程。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调查和体验,学生充分感受身边的数学。

(2)会从问题情境中探索等量关系
情感与态度目标:(1)体验生活中的数学的应用与价值,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感受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

(2)学生通过市场调查、交流、讨论,探索,实现合作学习。

●教学重点:学生能根据打折销售这一问题情境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能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打折销售中,利润、成本、售价之间的数量关系,找出等量关系,建立方程并正确求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