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2遗传与进化课后题答案 第1章-第4章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1章综合测试试卷含答-案答案在前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1章综合测试试卷含答-案答案在前

第一章综合测试答案解析一、1.【答案】D【解析】独立遗传的两对相对性状,两对相对性状的分离相互不影响,A错误;一对等位基因的杂交实验,如果子代的数量足够多,则F1自交的性状分离比一般较稳定,如果该性状在遗传过程中存在致死现象,则F1自交的性状分离比是不固定的,B错误;两对等位基因的杂交实验中,两对等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不同,F1自交的性状分离比有所不同,C错误;在雌雄动物的杂交实验中,如果控制性状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则性状分离有着性别的差异,D正确。

2.【答案】B【解析】纯合子的性状是稳定遗传的,而显性性状的个体不一定是纯合子,隐性性状的个体一定是纯合子,所以一旦出现即可稳定遗传。

3.【答案】C【解析】自花传粉说明自然情况下只能自交,Cc在自交三年后杂合子占1/8,而剩余的7/8中有一半是显性纯合子,一半是隐性纯合子,即各占7/16,故有色花占1/87/169/16,有色花菜豆与无色花菜豆的比例为9:7。

4.【答案】D【解析】由“一株高茎红花豌豆与基因型为Aabb的豌豆杂交,子代中3/4开红花,1/2为高茎”可知,该高茎红花豌豆的基因型为AaBb,其自交后代中有9种配子组合方式表现为高茎红花,除AABB为纯合子外,其余8种均为杂合子。

5.【答案】D【解析】由题图可知,有香味“粤丰B”和无香味“320B”杂交,后代均是无香味个体,其自交后代F2出现性状分离,且无香味与有香味的比例约为3:1,因而确定水稻有无香味的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且控制有香味的基因呈隐性,控制无香味的基因呈显性,假设相关基因分别用B、b表示。

F2中无香味个体的基因型为BB和Bb,比例为1:2,2/3Bb自交后代中,产生有香味个体bb的比例为2/31/41/6,其余为无香味。

杂合子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而F2无香味植株所结种子中既有有香味也有无香味的有128株,约占2/3,故可知杂合子有128株。

测交法可以检测被测个体的基因型以及产生配子的种类和比例,但不能得出产生配子的数量,所以D项错误。

《生物2(必修)遗传与进化》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教材分析

《生物2(必修)遗传与进化》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教材分析

《生物2(必修)遗传与进化》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教材分析人类对遗传现象的科学解释,最早是从孟德尔对豌豆的杂交实验中总结出来的。

他对遗传因子的发现和对遗传规律的总结,使自然科学中诞生了一门新的学科──遗传学。

本章的学习就是引导学生沿着人类对遗传物质的认识过程来探索遗传的奥秘。

一、教学目的要求知识方面1.阐明分离定律。

2.阐明自由组合定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形成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勇于实践,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能力方面1.领悟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发展科学思维。

2.运用假说—演绎法解释生命科学中有关的问题。

3.尝试进行生物实验的设计。

二、教学内容的结构和特(一)教学内容的结构(二)教学内容的特本章是本册书的开篇,它循着人类认识基因之路,从140多年前孟德尔的植物杂交实验开始,即从个体水平出发,来展示人类探索遗传规律的历程。

本章题图创设的画面很容易把学习者带入140多年前的意境中:在书写着孟德尔数学计算手迹的底图上,叠加着遗传学之父孟德尔年轻时的肖像,陈旧的淡黄底色,无形中给画面增添了几分历史的凝重。

“八年耕耘源于对科学的痴迷,一畦畦豌豆蕴藏遗传的秘密。

实验设计开辟了研究的新路,数学统计揭示出遗传的规律。

”简洁的4句小诗不仅点出了本章的主要内涵,还引领着学习者“从孟德尔的植物杂交实验开始,循着科学家的足迹,探索遗传的奥秘。

”本章内容包括两节: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第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第1节(包括“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和第2节均可用2课时教学。

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由“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和“分离定律”四部分内容构成。

本节开始引入的问题探讨是通过红蓝墨水混合的比喻,让学生了解融合遗传的内涵,从而为进一步理解本节所述的孟德尔颗粒遗传的观点打下伏笔。

在介绍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前,编者首先介绍了孟德尔的生平(如进修了自然科学和数学)及孟德尔所用的实验材料豌豆的有关知识(如豌豆是自花受粉植物等),这为后面讲述孟德尔进行的豌豆杂交实验,并最终取得成功进行了必要的铺垫。

必修2 遗传与进化(第1—2章复习提要)

必修2 遗传与进化(第1—2章复习提要)

必修2 遗传与进化(第1—2章复习提要)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1.性状和基因2.表现型和基因型:表现型指生物体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基因型指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3.杂交、自交、测交、正交、反交杂交:基因型不同的个体之间的交配。

如DD ×dd;Dd ×dd ;DD ×Dd自交:原指具有两性花的植物的自花传粉。

现在泛指基因型相同的个体之间的交配。

如:DD ×DD;Dd ×Dd;dd ×dd测交:原指杂合子与隐性纯合子间的杂交(即,Aa× aa ),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1。

现在也指性状表现为显性但基因型未知的个体与隐性纯合子之间的杂交(即,A ?× aa ),如果后代发生性状分离,则A ?为Aa,如果不发生性状分离,则A ?为AA。

正交和反交:是两个相对的概念,举例说,如果将豌豆高茎作父本,矮茎作母本当作正交,则以高茎作母本,矮茎作父本就是反交。

4.孟德尔经典豌豆杂交实验5.遗传定律的应用:(1)指导杂交育种(2)预测遗传病的概率第2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1 精子的形成过程复制减I 减II 变形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细胞精子卵原细胞初级卵母细胞次级卵母细胞卵细胞极体极体1.减数分裂: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结果成熟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少一半。

2.同源染色体:联会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3.联会: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叫做联会。

4.四分体: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叫做四分体。

5.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6.卵细胞与精子形成过程的主要区别:过程基本相同,但是一个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4个精细胞。

而一个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一个卵细胞和三个极体。

2023届高考生物复习必修2遗传与进化知识点填空(每天打卡)

2023届高考生物复习必修2遗传与进化知识点填空(每天打卡)

必修2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时间:月日1.用豌豆做杂交实验易于成功的原因:(1)豌豆是、,所以自然状态下豌豆都是。

(2)豌豆有多对易于区分的。

(3)花大,易于操作。

2.孟德尔把F1中显现出来的性状,叫作,如高茎;未显现出来的性状,叫作,如矮茎。

后来,人们将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作。

(P4)3.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的研究方法是,两大定律的适用范围:。

4.分离定律实质:减数分裂Ⅰ后期。

5.判断基因是否遵循两大定律的方法:。

6.孟德尔验证假说的方法是7.测交实验结果能说明:。

8.判断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方法是;不断提高纯合度的方法是;判断纯合子和杂合子方法是(植物常用)、(动物常用)。

9.孟德尔对分离现象提出的假说内容:(1)生物性状是由决定的。

(2)在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存在的。

(3)形成生殖细胞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进入不同的配子。

(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的。

(P5)第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时间:月日1.孟德尔针对豌豆的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提出的“自由组合假设”:F1(YyRr)在产生配子时,彼此分离,可以自由组合。

这样F1产生的雌配子和雄配子各有4种:,它们之间的数量比为。

(P10)2.孟德尔用实验验证了其“自由组合假设”是正确的。

(P11)3.自由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和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P12)4.自由组合定律实质:。

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有个基因,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点的基因可能是。

5.孟德尔用豌豆做遗传实验取得成功的原因:①选用了正确的实验材料:;②用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③科学地设计了实验的程序:试验→分析→假说→验证→结论,即法。

④由的研究思路;⑤用不同的字母代表不同的遗传因子,有利于逻辑分析遗传的本质。

6.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的有关结论(1)两对相对性状由控制,且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

高一生物遗传与进化知识点总结人教版必修2

高一生物遗传与进化知识点总结人教版必修2

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人类是怎样认识基因的存在的? 遗传因子的发现基因在哪里? 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基因是什么? 基因的本质基因是怎样行使功能的? 基因的表达基因在传递过程中怎样变化? 基因突变与其他变异人类如何利用生物的基因? 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生物进化历程中基因频率是如何变化的?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主线一:以基因的本质为重点的染色体、DNA 、基因、遗传信息、遗传密码、性状间关系的综合;主线二:以分离规律为重点的核基因传递规律及其应用的综合;主线三:以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自然选择为重点的进化变异规律及其应用的综合。

第一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二、杂交实验(一) 1956----1864------18721.选材:豌豆 自花传粉、闭花受粉 纯种性状易区分且稳定 真实遗传2.过程:人工异花传粉 一对相对性状的 正交P (亲本) 互交 反交F 1(子一代) 纯合子、杂合子F 2(子二代) 分离比为3:13.解释体现在 ①性状由遗传因子决定。

(区分大小写) ②因子成对存在。

③配子只含每对因子中的一个。

④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4.验证 测交 F 1是否产生两种比例为1:1的配子5.分离定律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三、杂交实验(二)1. 亲组合重组合2.自由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四、孟德尔遗传定律史记①1866年发表 ②1900年再发现③1909年约翰逊将遗传因子更名为“基因” 基因型、表现型、等位基因△基因型是性状表现的内在因素,而表现型则是基因型的表现形式。

表现型=基因型+环境条件。

五、小结1.第二章 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基因与染色体行为的平行关系 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基因在染色体上 证据:果蝇杂交(白眼) 伴性遗传:色盲与抗V D 佝偻病一、减数分裂1.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

2019统编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第二册《遗传与进化》第四章全章节教案教学设计(含章末综合与测试及答案)

2019统编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第二册《遗传与进化》第四章全章节教案教学设计(含章末综合与测试及答案)

【2019统编版】部编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第二册《遗传与进化》第四章《基因的表达》全章节备课教案教学设计4.1《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概述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2.理解密码子的概念3.能熟练地阅读密码子表4.能够运用教学方法,分析碱基与氨基酸的对应关系5.理解中心法则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过程2.教学难点: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过程教学方法讲授与学生讨论相结合、问题引导法、归纳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遗传信息的转录思考:(1)DNA主要存在于哪里?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2)蛋白质是在哪里合成的?蛋白质是在细胞质的核糖体上合成的(3)那么细胞核中的DNA是如何控制细胞质中的蛋白质的合成的呢?科学家推测,在DNA和蛋白质之间,还有一种中间物质充当信使,后来发现细胞中确有这样的物质,它就是RNA。

1.关于RNA(1)RNA的全称:核糖核酸(2)RNA的基本单位:核糖核苷酸(3)细胞中的两种核酸的比较即时突破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①若核酸中出现碱基T或五碳糖为脱氧核糖,则必为DNA。

对②若核酸中存在A、T、C、G四种碱基,其中A≠T、C≠G,则该核酸为单链DNA。

对③若核酸中出现碱基C,则必为RNA。

错(4)RNA的种类和功能信使RNA(mRNA):遗传信息传递的媒介。

转运RNA(tRNA):转运氨基酸的工具。

核糖体RNA(rRNA):与蛋白质构成核糖体。

总结:为什么RNA适合做DNA的信使呢?①RNA是由基本单位-----核苷酸连接而成,跟DNA一样能储存遗传信息。

②RNA一般为单链,比DNA短,能通过核孔,从细胞核转移到细胞质中。

③RNA与DNA的关系中,也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mRNA是DNA的信使,那么DNA在细胞核里,是通过怎样的过程把遗传信息传递给mRNA的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65的第三自然段和图4-4,完成下列填空。

2.转录(1)概念:在细胞核中,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mRNA的过程(2)场所:细胞核(3)基本条件:①模板:DNA的一条链②原料:四种游离的核糖核苷酸③能量:ATP④酶:解旋酶、RNA聚合酶(4)原则: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U,G=C)(5)产物:mRNA(6)遗传信息流动:DNA→mRNA当细胞开始合成某种蛋白质时,编码这个蛋白质的一段DNA在解旋酶的作用下,DNA双链解开,碱基暴露。

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教材答案和提示

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教材答案和提示

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教材答案和提示一、答案第一章遗传和变异知识层面的答案1.遗传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遗传学的研究对象是遗传物质在遗传中的传递规律和变异规律。

2.什么是遗传?–遗传是指生物体通过生殖细胞传递给后代的性状和基因的过程。

3.什么是变异?–变异是指生物个体间存在差异的现象,包括显性变异和隐性变异两种。

能力层面的答案1.实验:观察子代果蝇的翅膀型态–实验步骤:1.分别取一只具有长翅膀和短翅膀的果蝇作为父本。

2.让它们交配,并使交配后的果蝇产卵。

3.等待果蝇幼虫孵化成成虫,观察它们的翅膀型态。

–实验结论:•如果交配的果蝇基因中都含有长翅膀的基因,那么子代果蝇的翅膀也会是长翅膀。

•如果交配的果蝇基因中有长翅膀基因和短翅膀基因,那么子代果蝇的翅膀可能是长翅膀或短翅膀,具体取决于基因的显性/隐性关系。

2.讨论:为什么同一个家庭中的兄弟姐妹的基因型和表现型有差异?–可能的原因:1.父母的基因组合不同,因此子代的基因组合也不同。

2.受到环境的影响,不同的兄弟姐妹在生长过程中所受到的环境条件可能不同,导致基因表达差异。

二、提示•遗传与进化是生物学中重要的基础知识,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对于学习和应用生物学都具有重要意义。

•阅读教材时,可以先浏览整个章节的标题和重点,然后逐节深入阅读。

•在阅读过程中,可以做好笔记,重点记录和归纳整理,方便复习和回顾。

•针对每个章节的重点内容,可以结合教材中的实例和案例进行思考和讨论。

•在学习过程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实验和观察,加深对遗传和变异的理解。

以上是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教材的答案和提示,希望能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记得注重自主学习和思考,多与同学和老师进行交流讨论,共同进步!。

生物教材课后练习题全部答案(总册86页)

生物教材课后练习题全部答案(总册86页)

《高中生物教材》课后练习题答案共86页目录《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1 必修分子与细胞》第2页第一章走近细胞第2页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第3页第三章细胞的基本结构第6页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第8页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10页第六章细胞的生命历程第15页《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2 必修遗传与进化》第19页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教材分析第19页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第21页第三章基因的本质第25页第四章基因的表达第27页第五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第29页第六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第32页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教材分析第33页《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3 必修稳态与环境》第35页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35页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38页第三章植物的激素调节第43页第四章种群和群落第46页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50页第六章生态环境的保护第54页高中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课后题答案和提示第55页专题1 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第54页专题2 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第57页专题3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第58页专题4 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第61页专题5酶的研究与应用第63页专题6 DNA和蛋白质技术第66页专题7 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第71页高中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课后题答案和提示第73页专题1 基因工程第73页专题2 细胞工程第76页专题3 胚胎工程第79页专题4 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第81页专题5 生态工程第82页20150928下载编辑《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1 必修分子与细胞》第1章走近细胞第1节从生物圈到细胞资料分析1.提示:草履虫除能完成运动和分裂外,还能完成摄食、呼吸、生长、应激性等生命活动。

如果没有完整的细胞结构,草履虫不可能完成这些生命活动。

2.提示:在子女和父母之间,精子和卵细胞充当了遗传物质的桥梁。

父亲产生的精子和母亲产生的卵细胞通过受精作用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在子宫中发育成胚胎,胚胎进一步发育成胎儿。

必修2 《遗传与进化》课后作业试题及答案

必修2 《遗传与进化》课后作业试题及答案

必修2 《遗传与进化》课后作业试题及答案共95道题,每题1分,共95分您的姓名: [填空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隐性性状是指生物体不能表现出来的性状。

() [单选题] *A.是B.否(正确答案)2.纯合子的自交后代不会发生性状分离,杂合子的自交后代不会出现纯合子。

() [单选题] *A.是B.否(正确答案)3.表型相同的生物,基因型一定相同。

() [单选题] *A.是B.否(正确答案)4.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遗传互不干扰。

() [单选题] *A.是(正确答案)B.否5.玉米体细胞中有10对染色体,经过减数分裂后,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5对。

() [单选题] *A.是B.否(正确答案)6.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分裂Ⅰ。

() [单选题] *A.是(正确答案)B.否7.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相同位置的基因控制同一种性状。

() [单选题] *A.是(正确答案)B.否8.非等位基因都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 [单选题] *A.是B.否(正确答案)9.位于X或Y染色体上的基因,其控制的性状与性别的形成都有一定的关系。

() [单选题] *A.是B.否(正确答案)答案解析:位于X、Y上的基因,其遗传与性别有关,但不是都与性别的形成有关10.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在遗传中不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但表现出伴性遗传的特点。

() [单选题] *A.是B.否(正确答案)11.DNA两条单链不仅碱基数量相等,而且都有A、T、G、C四种碱基。

()[单选题] *A.是(正确答案)B.否12.在DNA的双链结构中,碱基的比例总是(A+G)/(T+C)=1。

() [单选题] *A.是(正确答案)B.否13.DNA复制与染色体复制是分别独立进行的。

() [单选题] *A.是B.否(正确答案)14.在细胞有丝分裂的中期,每条染色体是由两条染色单体组成的,所以DNA的复制也是在这个时期完成的。

高中生物必修2第4章第1节《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导学案及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2第4章第1节《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导学案及答案
需要“搬运工”——。反密码子:tRNA呈________形,其一端有三个碱基可以与mRNA上的三个碱基配对,称为________,另一端可以携带________,tRNA有______种;一个tRNA只能携带______种氨基酸;一个氨基酸可以由______种tRNA携带。
4.翻译的过程
(1)mRNA进入细胞质,与结合。
能够编码氨基酸的密码子有______个;一个密码子对应______个氨基酸;但一个氨基酸可能有______个密码子(简并性)。
密码子具有简并性和通用性(所有的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
2.遗传信息、密码子和反密码子的对比
遗传信息
密码子
反密码子


是指DNA上特定的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
mRNA上决定一个氨基酸的3个相邻碱基
与mRNA分子中密码子互相配对的tRNA上的3个碱基


决定蛋白质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
翻译时决定肽链的氨基酸排列顺序
与上3个碱基互补,以确定氨基酸在肽链上的位置


多种多样
共64种,编码蛋白质的密码子共61种,终止密码共3种,不能编码蛋白质
61种
3.游离在细胞质中的氨基酸,是怎样运到合成蛋白质的“生产线”上的呢?
(3)基本单位:,它是由一分子、磷酸和含氮碱基组成,
组成RNA的碱基有。
(4)分类:①在翻译过程中起模板作用的是;
②起转运作用的是;③参与构成核糖体的是。
2.完成表格内容,掌握DNA和RNA的主要区别
种类
DNA(脱氧核糖核酸)
RNA(核糖核酸)




碱基
(T)
尿嘧啶(U)
(A)((C)
磷酸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课后习题参考答案.pptx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课后习题参考答案.pptx
第二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第 1 节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七)第一小节练习 基 础 题 1.(1)√(2)×(3)×(4)× 2.B 3.D 。 4.(1)① 这个细胞正在进行减数分裂。因为该细胞中出现了四分体。 ② 该细胞有 4 条染色体,8 条染色单体。 ③ 该细胞有 2 对同源染色体。其中染色体A 与 C,A 与 D,B 与 C,B 与 D 是非同源染色体。 ④ 细胞中a 与 a′,b 与 b′,c 与 c′,d 与 d′是姐妹染色单体。 ⑤ 该细胞分裂完成后,子细胞中有 2 条染色体。 ⑥参见教科书图 2 2。 (2)① 4 条 。 ② B,D;B,C 。 拓展题 提示:不一定。若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异常情况,比如减数第一次分裂时联会的同源染色体,有一对或几对没有分别移向两 极而是集中到一个次级精(卵)母细胞中,再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的精子或卵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就会比正常的多一条 或几条染色体。再如减数分裂过程(无论第一次分裂还是第二次分裂)中,染色体已移向细胞两极,但因某种原因细胞未分 裂成两个子细胞,这样就可能出现精子或卵细胞中染色体加倍的现象。 如果上述现象出现,则受精卵中染色体数目就会出现异常,由该受精卵发育成的个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也不正常。由于染色 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生物体的性状又是由遗传物质控制的,那么当该个体的遗传物质出现异常时,该个体的性状也会是异 常的。例如,人类的“21 三体综合征”遗传病患者就是由含有 24 条染色体(其中 21 号染色体是 2 条)的精子或卵细胞与 正常的卵细胞或精子结合后发育成的。 (八)第二小节练习 基 础 题 1.(1)√(2)√(3)√ 2.提示:配子形成过程中,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时期,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可能互换部分遗传物质;中期时,同源染 色体随机排列在细胞赤道板两侧,导致了配子中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因此,配子中染色体组成是多样的。受精作用又 是精子和卵细胞的随机结合,因此,后代的性状表现是多样的。 由于减数分裂是有规律的正常的细胞分裂,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这样每个物 种 正常的雌、雄配子都含有该物种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一半的染色体,并且都是一整套非同源染色体的组合。而受精作用时 精卵 结合使受精卵及其发育成的个体体细胞中又可以恢复该种生物的染色体数目。性状是由染色体中的遗传物质控制的, 生物前 后代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保证了前后代遗传性状的相对稳定。 拓展题 提示: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减数分裂过程中,如果由于某种原因减数第一次分裂时两条 21 号染色体没有分离而是进入了 同一个次级精(卵)母细胞,再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就会形成含有 2 条 21 号染色体的精子或卵细胞;如果减数第一次分 裂正常,减数第二次分裂时 21 号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形成了 2 条 21 号染色体,但没有分别移向细胞两极,而是进入了同 一个精子或卵细胞。这样异常的精子或卵细胞就含有 24 条染色体,其中 21 号染色体是 2 条。当一个正常的精子或卵细胞( 含 23 条非同源染色体,其中只含有 1 条 21 号染色体)与上述异常的卵细胞或精子结合成受精卵,则该受精卵含 47 条染色体, 其中 21 号染色体为 3 条。当该受精卵发育成人时,这个人的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就是 47 条,含有 3 条 21 号染色体。

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

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

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必修2遗传与进化知识点汇编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一节孟德尔豌豆杂交试验(一)1.孟德尔之所以选取豌豆作为杂交试验的材料是由于:(1)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且是闭花授粉的植物;(2)豌豆花较大,易于人工操作;(3)豌豆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

2.遗传学中常用概念及分析(1)性状:生物所表现出来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

相对性状:一种生物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区分:兔的长毛和短毛;人的卷发和直发等;兔的长毛和黄毛;牛的黄毛和羊的白毛性状分离: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如在DD×dd 杂交实验中,杂合F1代自交后形成的F2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DD及Dd)和隐性性状(dd)的现象。

显性性状:在DD×dd 杂交试验中,F1表现出来的性状;如教材中F1代豌豆表现出高茎,即高茎为显性。

决定显性性状的为显性遗传因子(基因),用大写字母表示。

如高茎用D表示。

隐性性状:在DD×dd杂交试验中,F1未显现出来的性状;如教材中F1代豌豆未表现出矮茎,即矮茎为隐性。

决定隐性性状的为隐性基因,用小写字母表示,如矮茎用d表示。

(2)纯合子:遗传因子(基因)组成相同的个体。

如DD或dd。

其特点纯合子是自交后代全为纯合子,无性状分离现象。

杂合子:遗传因子(基因)组成不同的个体。

如Dd。

其特点是杂合子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现象。

(3)杂交: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之间的相交方式如:DD×dd Dd×dd DD×Dd等。

自交: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之间的相交方式。

如:DD×DD Dd×Dd等测交:F1(待测个体)与隐性纯合子杂交的方式。

如:Dd×dd正交和反交:二者是相对而言的,如甲(♀)×乙(♂)为正交,则甲(♂)×乙(♀)为反交;如甲(♂)×乙(♀)为正交,则甲(♀)×乙(♂)为反交。

2024秋季人教版高一生物学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四章基因的表达《第1节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2024秋季人教版高一生物学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四章基因的表达《第1节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教学设计:2024秋季人教版高一生物学必修 2 遗传与进化第四章基因的表达《第1节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科学思维:通过本节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基因如何通过转录和翻译过程指导蛋白质的合成,培养逻辑推理和因果分析能力。

2.科学探究:通过案例分析、模型构建等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提高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生命观念:深化对基因作为遗传信息载体及蛋白质作为生命活动主要承担者之间关系的理解,树立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生命观念。

4.社会责任:认识基因表达调控在生物体发育、疾病发生及治疗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对生命科学领域的兴趣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转录和翻译的基本过程及其意义。

•理解基因、mRNA和蛋白质之间的信息流动。

三、教学难点•如何将抽象的基因表达过程转化为直观易懂的图像或模型。

•理解转录和翻译过程中碱基配对规则的应用及其重要性。

四、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包含转录和翻译过程的动画、示意图)。

•教学视频(转录和翻译实验演示)。

•模型材料(如彩色纸条、磁铁片等,用于构建基因表达模型)。

•小组讨论问题卡片。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与多媒体辅助相结合,直观展示转录和翻译过程。

•模型构建法,通过动手制作模型加深对基因表达过程的理解。

•小组讨论法,围绕关键问题展开讨论,促进思维碰撞。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生活实例引入:展示不同生物体(如人类、植物、细菌)中蛋白质多样性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这些蛋白质是如何产生的,引出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主题。

•问题驱动:提问“基因是如何控制生物体性状的?”、“蛋白质是如何从基因中‘读取’信息并合成的?”激发学生的探索欲。

2. 新课教学(1)转录过程•定义讲解:介绍转录的定义,即DNA的一条链作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

•动画演示:利用多媒体动画展示转录的具体步骤,包括DNA解旋、RNA聚合酶结合、RNA链的合成等。

•互动环节:邀请学生上台用模型材料(如彩色纸条代表DNA链和RNA链)模拟转录过程,加深理解。

高中生物必修2第4章第1节《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训练案及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2第4章第1节《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训练案及答案

高一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训练案一、选择题:1.在下列的转录简式中有核苷酸()DNA: --A--T--G--C--,RNA:—U--A--C--G--A.4种 B.5种 C.6种 D.8种2. DNA转录形成的mRNA从细胞核中出来进入细胞质,穿过( )磷脂双分子层?A.6层 B.0层 C.2层D.4层3.已知一段mRNA含有30个碱基,其中A和G有12个,转录该段mRNA的DNA分子中应有C和T的个数是()A.12 B.24 C.18 D.304、某DNA分子片段中碱基为2400对,则由此片段所控制合成的多肽链中,最多有氨基酸多少种()A.800 B.400 C.200 D.205、不是由DNA分子中的遗传信息直接控制合成的物质是()A.酶B.多肽C.胰岛素D.性激素6、在人体中,由A、T、C三种碱基参与构成的核苷酸共()A.2种 B.4种 C.5种 D.6种7、人的胰岛素基因的存在部位和表达部位分别是()A.体细胞、胰岛细胞中 B.胰岛细胞、体细胞C.均位于胰岛细胞中 D.体细胞、核糖体8、某信使RNA中有碱基40个,其中C+U为15个,那么转录此RNA的DNA中G+A为()A.15 B.25 C.30 D.409、(04高考江苏)下列对转运RNA的描述,正确的是()A.每种转运RNA能识别并转运多种氨基酸B.每种氨基酸只有一种转运RNA能转运它C.转运RNA能识别信使RNA上的密码子 D.转运RNA转运氨基酸到细胞核内10. 对于下列式子,正确的说法有①表示DNA复制过程②表示DNA转录过程③图中共有5种碱基④图中共有8种核苷酸⑤图中共有5种核苷酸⑥图中的A均代表同一种核苷酸A.①②③B.④⑤⑥C.②③④D.①③⑤11. 正常情况下,能够发生的的是A.相同的DNA复制成不同的DNAB.相同的DNA转录出不同的RNAC.相同的密码子翻译成不同的氨基酸D.相同的tRNA携带不同的氨基酸12. 已知某蛋白质的合成需要18个转运RNA参与,则控制合成该蛋白质的基因中的碱基对的个数是A.18B.36C.54D.10813 .在人体成熟的红细胞、蛙的红细胞、鸡的红细胞中均能进行的生理活动是A.DNA复制B.转录和翻译C.ATP合成D.着丝点分裂14. 已知DNA分子双链中腺嘌呤占全部碱基的30%,在其中的一条链上胞嘧啶占该链全部碱基的25%,则由该链转录成的mRNA中胞嘧啶占全部碱基的A.15%B.20%C.25%D.35%15. 若某基因有150个碱基对,由于受到X射线的辐射,少了一对碱基,则由它控制合成的蛋白质与原来的蛋白质相比,可能出现的情况是(多选)A.50个氨基酸,氨基酸的顺序不变B.49个氨基酸,氨基酸的顺序不变C.50个氨基酸,氨基酸的顺序改变D.少于49个氨基酸,氨基酸的顺序改变16.(2004年上海)组成人体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对应的密码子共有()A.4 B.20 C.61 D.6417.(2003年上海)下列细胞中,不能合成蛋白质的是()A.胰腺细胞 B.肠粘膜细胞C.成熟红细胞 D.白细胞18.合成一条含1000个氨基酸的多肽链,需要转运RNA的个数,信使RNA上的碱基个数和双链DNA上的碱基对数至少依次是()A.1000个、3000个和3000对 B.1000个、3000个和6000对C.300个、300个和3000对 D.1000个、3000个和1500对19.一个转运RNA一端的三个碱基是CGA,这个RNA转运的氨基酸是()A.酪氨酸(UAC) B.谷氨酸(GAG)C.精氨酸(CGA) D.丙氨酸(GCU)20.mRNA在细胞核中合成后,到达细胞质的过程中,共经过几层生物膜()A.1 B.2C.3 D.021.一种动物体内的某种酶是由2条多肽链构成的,含有150个肽键,则控制这个酶合成的基因中核苷酸的分子数至少是()A.912个B.456个C.450个D.906个22.翻译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该过程不需要参与的是()A.核糖体B.tRNAC.氨基酸D.解旋酶23.反密码子是指()A.DNA一端的3个碱基B.信使RNA分子一端的3个碱基C.转运RNA分子一端的3个碱基D.核糖体RNA分子一端的3个碱基24.碱基互补配对发生在()A.DNA复制和转录B.转录和翻译C.复制和翻译D.复制、转录和翻译25.下列哪项是DNA复制和遗传信息的转录过程中完全相同的地方()A.解旋酶解旋B.碱基配对的原则C.模板链D.核苷酸26.下列与翻译过程无关的物质是()A.DNA B.转运RNAC.信使RNA D.核糖体27.右图是转录过程:,该片段中包含的碱基种类、核苷酸种类依次是()A.4、5 B.5、4C.5、5 D.5、828.下列哪种碱基排列顺序肯定不是遗传密码()A.UUU B.AAAC.GUC D.GAT29.在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中,翻译者是()A.基因B.信使RNAC.转运RNA D.遗传密码30.mRNA的核苷酸序列与()A.DNA分子的两条链的核苷酸序列互补B.DNA分子的一条链的核苷酸序列互补C.某一tRNA分子的核苷酸序列互补D.所有的tRNA分子的核苷酸序列互补二、填空题31.如果DNA分子一条链的碱基排列顺序是……ACGGATCTT-…,那么,与它互补的另一条DNA链的碱基排列顺序是;如果以已知的DNA链为模板,转录出的信使RNA碱基顺序应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一、基础题1.B。

2.B。

3.(1)在F1水稻细胞中含有一个控制合成支链淀粉的遗传因子和一个控制合成直链淀粉的遗传因子。

在F1形成配子时,两个遗传因子分离,分别进入不同配子中,含支链淀粉遗传因子的配子合成支链淀粉,遇碘变橙红色;含直链淀粉遗传因子的配子合成直链淀粉,遇碘变蓝黑色,其比例为1∶1。

(2)孟德尔的分离定律。

即在F1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3)2。

4.(1)白色;黑色。

(2)性状分离;白毛羊为杂合子,杂合子在自交时会产生性状分离现象。

二、拓展题1.(1)将被鉴定的栗色公马与多匹白色母马配种,这样可在一个季节里产生多匹杂交后代。

(2)杂交后代可能有两种结果:一是杂交后代全部为栗色马,此结果说明被鉴定的栗色公马很可能是纯合子;二是杂交后代中既有白色马,又有栗色马,此结果说明被鉴定的栗色公马为杂合子。

2.提示:选择适宜的实验材料是确保实验成功的条件之一。

孟德尔在遗传杂交实验中,曾使用多种植物如豌豆、玉米、山柳菊做杂交实验,其中豌豆的杂交实验最为成功,因此发现了遗传的基本规律。

这是因为豌豆具有适于研究杂交实验的特点,例如,豌豆严格自花受粉,在自然状态下是纯种,这样确保了通过杂交实验可以获得真正的杂种;豌豆花大,易于做人工杂交实验;豌豆具有稳定的可以区分的性状,易于区分、统计实验结果。

3.提示:凯库勒提出苯分子的环状结构、原子核中含有中子和质子的发现过程等,都是通过假说—演绎法得出结论的。

19世纪以前科学家对遗传学的研究,多采用从实验结果出发提出某种理论或学说。

而假说—演绎法,是从客观现象或实验结果出发,提出问题,作出假设,然后设计实验验证假说的研究方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促进了生物科学的研究,使遗传学由描述性研究进入理性推导和实验验证的研究阶段。

第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一、基础题1.(1)×;(2)×。

2.C。

二、拓展题(1)YyRr;yyRr。

(2)黄色皱粒,绿色皱粒;1∶1;1/4。

(3)YyRR或YyRr;4;如果是YyRR与yyrr杂交,比值为黄色圆粒∶绿色圆粒=1∶1;如果是YyRr与yyrr杂交,比值为黄色圆粒∶绿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皱粒=1∶1∶1∶1。

自我检测的答案和提示一、概念检测判断题1.×。

2.×。

3.×。

选择题1.D。

2.C。

3.D。

4.B。

二、知识迁移因为控制非甜玉米性状的是显性基因,控制甜玉米性状的是隐性基因。

当甜玉米接受非甜玉米的花粉时,非甜玉米花粉产生的精子中含有显性基因,而甜玉米的胚珠中的极核含有隐性基因,极核受精后发育成胚乳,胚乳细胞中显性基因对隐性基因有显性作用,故在甜玉米植株上结出非甜玉米;当非甜玉米接受甜玉米的花粉时,甜玉米花粉产生的精子中含有隐性基因,而非甜玉米的胚珠中的极核含有显性基因,故在非甜玉米植株上结出的仍是非甜玉米。

三、技能应用由于显性基因对隐性基因有显性作用,所以在生物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如果没有自然选择的作用,一般在一个群体中显性个体数多于隐性个体数。

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可知,蝴蝶的绿眼个体数多,并且绿眼∶白眼接近于3∶1;同样蝴蝶的紫翅个体数多,并且紫翅∶黄翅接近于3∶1,所以判断蝴蝶的绿眼和紫翅是显性性状,白眼和黄翅是隐性性状。

四、思维拓展1.提示:一对皮肤颜色正常的夫妇,生下白化病患儿,说明白化病属于隐性基因控制的疾病。

同时调查统计结果表明,携带白化病致病基因且表现型正常的夫妇,其后代是白化病患者的几率为25%。

以此可以判断,人类正常皮肤与白化皮肤这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符合孟德尔的分离定律。

2.孟德尔的自由组合定律具有普遍性,因为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可分解为每一对相对性状遗传结果的乘积,即两对相对性状遗传产生的性状组合类型数为2×2=22,性状比例为(3∶1)2;故n对相对性状遗传产生的性状组合类型有2n,其比例为(3∶1)n。

第2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旁栏思考题1.减数分裂的染色体复制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减数第二次分裂的间期不复制。

2.初级精母细胞两极的这两组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之间是自由组合的。

3.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出现了同源染色体联会,四分体形成,非姐妹染色单体间交叉互换,同源染色体分离,使得细胞两极各有一整套非同源染色体,从而使形成的次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少为初级精母细胞的一半等行为。

上述过程可使配子中染色体数目减半。

这样再通过以后发生的两性配子结合成合子的受精作用,就能维持生物前后代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的恒定,从而保证遗传的稳定性。

上述过程还可以使经过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类型多样,从而增加了生物的变异,增强了生物适应环境的能力,有利于生物的进化。

4.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一个卵原细胞会分裂成一个较大的次级卵母细胞和一个较小的极体。

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一个次级卵母细胞会分裂成一个含细胞质多的卵细胞和一个含细胞质少的极体,而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的极体也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成为两个含细胞质少的极体。

最后三个极体退化消失,只剩一个卵细胞。

想像空间不一样。

受精过程中,仅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而精子的头部除了细胞核外,只含极少量的细胞质。

而细胞质中线粒体含少量DNA(植物细胞质中的叶绿体也含少量DNA),对生物的遗传也有影响。

实验1.减数第一次分裂会出现同源染色体联会、四分体形成、同源染色体在赤道板位置成对排列、同源染色体分离、移向细胞两极的染色体分别由两条染色单体组成等现象。

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中期,非同源染色体成单排列在细胞赤道板位置,移向细胞两极的染色体不含染色单体。

2.减数第一次分裂的中期,两条同源染色体分别排列在细胞赤道板的两侧,末期在细胞两极的染色体由该细胞一整套非同源染色体组成,其数目是体细胞染色体数的一半,每条染色体均由两条染色单体构成。

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中期,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细胞的赤道板的位置。

末期细胞两极的染色体不含染色单体。

3.同一生物的细胞,所含遗传物质相同;增殖的过程相同;不同细胞可能处于细胞周期的不同阶段。

因此,可以通过观察多个精原细胞的减数分裂,推测出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连续变化。

模型建构讨论一1.代表分别来自父方和母方的同源染色体联会。

2.4条。

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

2条。

3.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的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同源染色体在赤道板位置成双排列,同源染色体分离,分别移向细胞两极;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细胞的赤道板上,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成为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

4.2个。

2个。

讨论二1.每个配子都含有两种颜色的染色体。

2.4种。

3.8种。

技能训练精原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表时期间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染色体数目(条)8 8 8 16 8精原细胞形成精子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表细胞类型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细胞染色体数目(条)8 8 4 4精原细胞形成精子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图第一小节练习一、基础题1.(1)√;(2)×;(3)×;(4)×。

2.B。

3.D。

4.(1)①这个细胞正在进行减数分裂。

因为该细胞中出现了四分体。

②该细胞有4条染色体,8条染色单体。

③该细胞有2对同源染色体。

其中染色体A与C,A与D,B与C,B与D是非同源染色体。

④细胞中a与a′,b与b′,c与c′,d与d′是姐妹染色单体。

⑤该细胞分裂完成后,子细胞中有2条染色体。

⑥参见教科书图2-2。

(2)①4条。

②B,D;B,C。

二、拓展题提示:不一定。

若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异常情况,比如减数第一次分裂时联会的同源染色体,有一对或几对没有分别移向两极而是集中到一个次级精(卵)母细胞中,再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的精子或卵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就会比正常的多一条或几条染色体。

再如减数分裂过程(无论第一次分裂还是第二次分裂)中,染色体已移向细胞两极,但因某种原因细胞未分裂成两个子细胞,这样就可能出现精子或卵细胞中染色体加倍的现象。

如果上述现象出现,则受精卵中染色体数目就会出现异常,由该受精卵发育成的个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也不正常。

由于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生物体的性状又是由遗传物质控制的,那么当该个体的遗传物质出现异常时,该个体的性状也会是异常的。

例如,人类的“21三体综合征”遗传病患者就是由含有24条染色体(其中21号染色体是2条)的精子或卵细胞与正常的卵细胞或精子结合后发育成的。

第二小节练习一、基础题1.(1)√;(2)√;(3)√。

2.提示:配子形成过程中,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时期,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可能互换部分遗传物质;中期时,同源染色体随机排列在细胞赤道板两侧,导致了配子中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因此,配子中染色体组成是多样的。

受精作用又是精子和卵细胞的随机结合,因此,后代的性状表现是多样的。

由于减数分裂是有规律的正常的细胞分裂,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

这样每个物种正常的雌、雄配子都含有该物种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一半的染色体,并且都是一整套非同源染色体的组合。

而受精作用时精卵结合使受精卵及其发育成的个体体细胞中又可以恢复该种生物的染色体数目。

性状是由染色体中的遗传物质控制的,生物前后代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保证了前后代遗传性状的相对稳定。

二、拓展题提示: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减数分裂过程中,如果由于某种原因减数第一次分裂时两条21号染色体没有分离而是进入了同一个次级精(卵)母细胞,再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就会形成含有2条21号染色体的精子或卵细胞;如果减数第一次分裂正常,减数第二次分裂时21号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形成了2条21号染色体,但没有分别移向细胞两极,而是进入了同一个精子或卵细胞。

这样异常的精子或卵细胞就含有24条染色体,其中21号染色体是2条。

当一个正常的精子或卵细胞(含23条非同源染色体,其中只含有1条21号染色体)与上述异常的卵细胞或精子结合成受精卵,则该受精卵含47条染色体,其中21号染色体为3条。

当该受精卵发育成人时,这个人的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就是47条,含有3条21号染色体。

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一、基础题1.D。

2.B。

二、拓展题1.这些生物的体细胞中的染色体虽然减少一半,但仍具有一整套非同源染色体。

这一组染色体,携带有控制该种生物体所有性状的一整套基因。

2.提示:人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变异,会严重影响生殖、发育等各种生命活动,未发现其他染色体数目变异的婴儿,很可能是发生这类变异的受精卵不能发育,或在胚胎早期就死亡了的缘故。

第3节伴性遗传一、基础题1.C。

2.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