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万载县历史大事记(至清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西省万载县历史大事记(至清朝)一、三国
孙吴黄武元年——八年(222-220年)建县,名阳乐。县治设于罗城,隶豫章郡。
二、西晋
大康元年(280年)阳乐改名为康乐。
三、隋
开皇九年(589年)撒销本县建置,并入建成县。
四、唐
武德五年(622年)恢复县的建置,复称阳乐。县治由罗城迁龙山下(即今县城)。
武德八年(625年)撤销本县建置,并入高安县。
五、五代十国
杨吴顺义元年(921年)分高安的进城、康乐、高侯、万载四乡设万载县。
六、宋
宣和三年(1121年)万载县更名建成县。
靖康二年(1127年)时乱四起,邑人鄢玉率乡民设寨栅屯堡于汤周山(今名峰顶山)。
建炎三年(1129年)金人陷豫章,叛将杜产率群盗焚掠万载。
绍兴元年(1131年)复名万载县。
七、元
至正八年(1348年)彭国玉以红巾为号,聚众数万造反。事败,走麻城,投多邹普胜部。
至正十二年(1352年)红巾军刘仁部占领万载,筑城于治之东。
第正二十年(1360年)春,雨雪六十日。
八、明
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朝延命天下度地栽桑养蚕,全县设桑园102所,夏税纳丝80余斤。
景泰三年(1452年)冬至翌年积雪二月余,寒甚。
成化五年(1469年)十二月,双虎咆哮东门外,白昼噬人,行旅不通。
成化十二年(1476年)首修《万载县志》刊行。
弘治八年(1495年)五至八月不雨,大旱。
正德四年(1509年)大旱,饥馑,竹子生花结实,民多采食。
正德六年(1511年)为防备华林山(今高安与奉新交界处)的农民起义军,知县陆璥倡建城墙。
嘉靖四年(1525年)县城发生火灾,县治前至西门房舍化为灰烬。
嘉靖十三年(1534年)正月初八日夜,儒学东庑平地火光烛天,数刻乃灭。
嘉靖十九年(1540年)正月至五月不雨,饥荒。斗米百钱,民食树皮、蕨根,疫病流行。
嘉清二十三年(1544年)2修《万载县志》刊行。
万历二年(1574年)守备邓子龙在县北黎源武功峡剿破农民起义将领李大銮、杨青山部。
万历四年(1576年)五月二十四日大雨,河水骤涨,漂庐拔舍,龙河桥、双虹桥、康乐桥冲倒,居民淹死无数。
万历五年(1577年)九月员石坠于演武场,声如雷,入土尺余深,掘之指甲可破,不久便坚硬无比。
天启三年(1623年)县城南门发生火灾,毁民房数十户。
崇祯五年(1632年)十二月初二日雨黑谷,可食,有拾到数斗者。
崇祯九年(1636年)3修《万载县志》刊行。
崇祯十年(1637年)五月地震。
崇祯十一年(1638年)正月,两日并出,日下黑光磨盪,共20余日。
崇祯十五年(1642年)春,地震。5月大水,淹没田禾甚多。
同年,邱仰寰、卢南阳领导棚民造反,万余人结寨于县西北天井窝。先后攻克县城13次。
崇祯十七年(1644年)二月地震。邱仰寰就抚。
九、清
顺治二年(1645年)四月大水,白水、书堂、茭湖,各地山崩地陷,荡民居,流禾苗。
顺治三年(1646年)大早,五至十月不雨。
顺治十一年(1654年)秋,虫类蛋大,每集数万,禾尽乃死,臭不忍闻。
康照八年(1669年)秋蝗集民居。
康熙九年(1670年)大雪,深五、六尺。
康熙十年(1671年)正月夜,天见火光,若两门开状。长三十余丈,阔四、五尺。
康熙十一年(1672年)六月夜有火球坠县域福寿坊,汪家巷,著地圆转,逾时始散,气如硫磺。
康熙十三年(1674年)棚民朱益吾等率众造反,陷城2次。
同年五月白水山洪暴发,涌水数十丈。石垴背、潭埠三十余里人畜田庐尽没。
康熙十四年(1675年)四月天鼓大震。
康照十七年(1678年)知县常维桢设义学于县城关帝庙。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五、六月间,每日午有青气如镜,与日光摩盪。十月,城镇乡村火灾频频出现。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刊行4修《万载县志》。
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五月潭埠街火灾,民居店房皆成灰烬。七月十四日,县城务前下街,飞焰横江,文昌阁及学宫东庑化为灰烬。
雍正元年(1723年)三月温上贵聚众据守歧源,官军追剥,至新昌,上贵及其所部300余人被擒,遭杀害。
雍正三年(1725年)朝廷首次准许万载入籍棚民子弟参加科举考试。
雍正八年(1730年)六月嘉禾生一茎三四穗,县境各地均有出现。
雍正十一年(1733年)刊行5修《万载县志》。
乾隆九年(1744年)知县严在昌倡议捐建龙山书院于县治后左侧。
乾隆二十年(1755年)汪朝祖、郭治清等倡捐建龙河书院于龙河东岸马脑山侧。
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易琼等捐资在县城南建文明塔。
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县城建考棚。
乾隆四十年(1775年)九月虫飞蔽天,食禾几尽,民用竹铳击之散。
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冬,疫病流行,至翌年夏方息,死者极多。
嘉庆六年(1801年)四月大饥,龙田、黄茅四都等处饥民用观音土充饥,八月疫病流行。
嘉庆十二年(1807年)黄沙蔽日3日,空中有声,对面不相见。
道光六年(1826年)捐建东洲书院于邑西?河东洲上。
道光七年(1827年)汤荐馨、周治睿、龙文、陈常等捐资在株潭址坪龙家岭建龙冈书院。
道光十一年(1831年)五月初七、十三日两次大水,顷刻丈余,倒灌入城,冲塌房屋无数。六月十九日又大水,冲失男女三十三人。
道光十二年(1832年)刊行6修《万载县志》。
道光二十年(1840年)大桥绅民捐资在小江边孙家垴下建龙云书院。
同年,柳翘丰在宜春城昌黎书院北隅建斋舍一栋,供本县考生膳宿之用。
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郭光笏、汪茂楠、林凰章等劝捐重修学宫。
同年辛东卓等劝捐重修府城考棚。
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张居敬、高起河、钱惟日、潘厥修、张大春等劝捐在万岁桥建龙桥书院;卢昆銮等劝捐在卢家洲建龙洲书院。
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黎源花园背陈盛森倡捐建正源书院。
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五月初七日大水,县城平地深丈余,冲塌民房无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