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节日的民俗文化”研究性学习报告

合集下载

春节的风俗研究性报告范文(3篇)

春节的风俗研究性报告范文(3篇)

春节的风俗研究性报告范文(3篇)春节的风俗研究性报告范文(通用3篇)春节的风俗研究性报告范文篇1目的:调查莱州春节民俗过程:过年走亲戚时,调查亲戚朋友内容: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俗称过年。

而在春节的起源地―中国,春节的习俗也是很多的。

从农历十二月廿三起,辛勤劳作了一年的人们为过好春节就开始忙碌起来了。

农历十二月十三或二十四日夜,统称为“廿四夜“。

相传这一天为灶君上天之日,民间普遍有送灶君上天的习俗。

腊月二十三日是辞灶节,又叫扫尘节。

扫尘节,也叫扫尘日。

据说此节源于尧舜时代的“扫年”习俗。

原本是古代人民驱除病疫的一种宗教仪式。

到了唐代,“扫年”之风盛行,成了祈求新岁平安吉祥的一种活动,以后才发展成为扫尘节。

由于是一种清洁卫生和除害灭病的文明习俗,所以便流传下来,久而不衰。

扫尘节,北方叫“扫房”或“扫屋”,南方叫“掸尘”或叫“打洋尘”,东北叫“大洗(喜)日”。

这天,家家户户都要进行大扫除,洗刷家俱,粉刷墙壁,糊窗户,贴窗花,挂年画,除陈布新,迎接新春佳节。

扫尘节又叫小除夕、过小年。

胶东人过年,有一个独特的习俗,就是家家都要蒸大枣饽饽。

饽饽表面十字挑出"鼻",嵌入红枣。

菜州一带,春节上供要制作大枣饽饽,茧饽饽。

枣饽饽用来供祖先,财神,菩萨。

天地众神。

五个饽饽叠放,腊月三十接神,正月初三撤供品;正月十五供五个茧饽饽和三个大圣虫饽饽。

供奉时中为祖先,右供财神,左供菩萨,意为多财多子。

圣虫头部为一圆馒头形,鸡冠,黑眼睛,红舌头,躯干做蛇盘状。

祖先,财神,菩萨面前各放一碗粮食,圣虫放在盛粮食的碗里,供奉完后,茧饽饽食用,圣虫放大粮囤中,直到二月二由孩子们分食之。

圣虫"的"圣",胶东谐音"剩",意为"剩余",寓意五谷丰登,连年有余。

福山,牟平等地还将"圣虫"做成公母刺猖状,口含红枣,放在米面缸中,钱柜衣橱里,祈求财物增多,使用不尽。

中国传统节日调查报告

中国传统节日调查报告

中国传统节日调查报告中国传统节日调查报告(4篇)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报告的使用成为日常生活的常态,不同的报告内容同样也是不同的。

那么报告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国传统节日调查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国传统节日调查报告1一、调查时间:20xx年11月10日二、调查地点: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一食堂三、调查对象:在校学生四、调查方法:随机调查五、调查人:张佐张宝丰赵炜楠张宇航王昊前言在这个炎热的漫长暑假中,我在学校的倡议下,进行了一次暑假社会实践,我相信作为一个大学生,不能一直所谓的闭门造车,而应该积极的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为以后步入社会做一些准备和铺垫,有个词相信大家都很熟悉,“熟能生巧”,现在做的这些事很小,也许微不足道,但是我相信以后总会感受到它们所带来的帮助和成长。

主体1、正月正月,又称元旦,或称正月初一。

正月初一是一年、四季、十二个月起始的一天。

《春秋传》上将正月叫做端月。

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辟山臊恶鬼。

因此,正月是从自有历法以后,上古就有的节日。

正月有很多习俗,如长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贺,这项风俗至今还保持,饮椒酒,就是用花椒花做成的酒,或者柏酒。

但一些具体活动现已废弃,包括汉晋时期,如周处在《风土记》里所说:“正旦,当生吞鸡子一枚,谓之练形。

”《东京梦华录》载北宋政府在正月要举行大朝会,皇帝和百官要举行大型团拜活动,并宴请各国使节,特别重视对辽、高丽使团的赐宴待遇。

此项活动保留至今。

辛亥革命以后,民国政府法定保留的传统节日仅有正月,但改名为“春节”,并将元旦放在西历一月一日。

2、立春立春在元月一日至元月十五之间,这是古代传统的祭农节日,按东汉应劭《风俗通义》,祭农本在四月间开展,汉文帝改到二月,而在晋时,再改到立春。

立春这天,官员要亲自穿戴庆祝,坐小春牛表示支持和重视开春后的农事,民间也相应有庆祝活动,这个节日其实才是真正的迎春。

西晋傅咸《燕赋》说:“四时代至,敬逆其始。

语文研究性学习——中国传统节日的民俗文化

语文研究性学习——中国传统节日的民俗文化

语文研究性学习——中国传统节日的民俗文化中国传统节日的民俗文化是指中国各个传统节日中的庆祝活动、习俗、风俗和民间传说等。

这些传统的民俗文化是中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中国人民的价值观、习惯和思维方式。

中国传统节日的民俗文化丰富多样,每个节日都有其独特的庆祝方式和习俗。

以下是一些著名的传统节日和其民俗文化:1. 春节: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国农历新年的开始。

在春节期间,人们会进行许多庆祝活动,比如贴春联、贴门神、舞龙舞狮、放鞭炮等。

此外,人们还会给长辈拜年、互赠红包、亲朋好友相聚共庆新年。

2. 清明节: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祀节日,也是扫墓祭祖的重要时刻。

人们会到祖先的坟墓前烧纸、上香、扫墓,并且清理墓地周围的杂草。

同时,一些地方还会举行龙船竞渡和踏青等活动。

3. 端午节: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古代爱国诗人屈原而设立的节日。

在端午节当天,人们会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喝雄黄酒等。

特别是赛龙舟,是中国最具特色和激烈的传统运动之一。

4. 中秋节: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民间节日,主要庆祝秋季的丰收和家庭团聚。

在中秋节当天,人们会赏月、吃月饼、玩花灯等。

此外,中秋节还有许多与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等传说故事相关的民间艺术表演。

5. 重阳节:重阳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华夏民族自古以来的敬老节日。

在这一天,人们会登高、赏菊、插茱萸、饮菊花酒等,以祝福长寿和庆祝秋天的到来。

这些传统节日的民俗文化丰富多样,体现了中国人民对于自然、亲情、友情和民族传统的热爱和追求。

同时,这些传统的民俗文化也在不断地传承和发展,成为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之一。

“中国传统节日的民俗文化”研究性学习报告

“中国传统节日的民俗文化”研究性学习报告

中国老式节日旳民俗文化--研究性学习报告课题名称研究小组长:研究小构成员指引教师摘要正文一、问题背景我国历史源远流长,在长期旳历史进程中,各个民族用自己旳智慧和双手发明了灿烂旳文明,同步也形成了自己独特旳习俗和文化。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限度旳提高,国外旳某些节日也逐渐进入我们旳平常生活,如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等。

对于许多学生来说,他们对中国旳老式旳节日旳理解只停留在很肤浅旳含义上,对它反映淡漠,相反,对于外国旳圣诞节,反映强烈,以多种形式来庆祝,这不能不引起我们旳思考。

我们通过探寻,力图在生活中全面理解中国旳老式节日,学习中国旳老式知识,在教学中向学生渗入老式文化流失旳危机感,让学生传承民族文化,从而提高学生人文素养二、研究旳目旳及意义通过对我国老式民风民俗旳理解和结识,可以使学生对中华民族旳老式文化有一种初步旳结识,同步可以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大团结意识,培养和激发学生旳爱国主义情感。

三、研究旳措施(1)分组探究,确立主题。

(2)协作分工,运用多种渠道收集有关资料。

(3)小组探讨,对资料进行整合。

(4)形成总结论文,制作课件。

四、研究过程及研究结论第一阶段:动员和培训(初步结识研究性学习、理解研究性学习旳研究措施)学生活动:1、让学生初步接触和讨论“中国老式节日旳民俗文化”课题旳有关问题。

2、理解本课题旳学习目旳。

3、学习理解本次活动旳环节、措施、各项规定和要注意旳地方。

4、制定研究计划表。

5、理解有关技术旳规定,商量解决技术问题旳措施。

教师活动:1、出示一组有关民风民俗旳照片(涉及节日、娱乐活动、食物)2、简介中国老式节日民风民俗,激发学生参与本次活动旳积极性和爱好。

3、组织学生对研究课作提问和谈想法。

4、让学生理解本次活动旳目旳、规定和上环节。

第二阶段课题准备阶段(1).提出和选择课题学生活动:1、中国老式节日有哪些?2、中国各个地方旳老式节日有什么老式旳习惯?解决过程是什么样旳?3、理解地区旳老式节日活动有哪些?这此活动体现了什么意义?4、随机采访百姓对这些老式风俗持如何旳态度?从中反映了什么?我们应不应当保护这些历史文化遗产?如何保护这些历史文化遗产?谈谈自己旳体会。

中国传统节日调查报告(精选5篇)

中国传统节日调查报告(精选5篇)

中国传统节日调查报告(精选5篇)中国传统节日调查报告(精选5篇)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传统节日的形成,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国传统节日调查报告,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国传统节日调查报告篇1中国的传统节日情势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份。

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外来文化的不断进进,现在仿佛愈来愈多人开始忽视乃至是遗无私们的传统节日。

与传统节日为难情形相对的是人们愈来愈喜欢过洋节,圣诞节、情人节、万圣节、复活节我们的生活充斥着各式各样来自于西方社会的节日,特别是对新文化接受度较高的年轻人,仿佛对洋节更加推重。

那究竟现代的人们对传统节日还记很多少,对我们的传统文化又持着一个甚么样的态度呢本次调查就传统节日题目,看看大家的态度如何。

截止到4月28日为止,总计有550位大家说网调地带会员参与此次调查,其中女性略多于男性,占比53%,而城镇人口多于农村人口,比例到达57.5%,但基本也处于一个较均匀人的人群比例中。

三分之二受访者的故乡重视传统节日大家说网调地带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有65.1%,接近三分之二的受访者表示他们的故乡比较重视的中国传统节日,而有32.7%的人选择了一般,只有2.4%的受访者以为他们很少重视中国传统节日。

可见,事实上尽大多数的地方还是会重视传统节日。

另外,调查结果还显示,有39.4%的受访者表示他们知道7个以上的中国传统节日,在各选项中比例最高,知道3-5个和6-7个的关注比例分别有30.1%和26.1%,只有4.7%的人知道的中国传统节日少于3个。

传统节日意义内涵最重要在被问及喜欢传统节日的缘由时,有69.7%的观众以为传统节日的风俗有趣,节日有着意味意义(此选项比例最高),有52.9%的人以为传统节日自古便有魅力,有着独特的内涵。

另外有45.6%的人觉得由于有假期而喜欢传统节日。

民俗研究总结报告范文(3篇)

民俗研究总结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前言民俗,即民间风俗,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特定人群在生产、生活和生存发展中所形成的思想和行为的传承性事象。

民俗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魅力。

为了深入了解我国民俗文化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我们开展了一系列民俗研究活动。

现将本次研究总结如下。

二、研究背景1. 民俗文化的重要性民俗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它承载着历史、文化、艺术、道德、伦理等多方面的价值。

研究民俗文化有助于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2. 民俗文化面临的挑战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国民俗文化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传统文化传承断层、民俗活动形式单一、民俗文化内涵流失等。

为了保护和传承民俗文化,有必要开展深入的研究。

三、研究方法1. 文献研究法:查阅相关书籍、期刊、网络资料,了解民俗文化的起源、发展、特点、现状等。

2. 实地考察法:走进民俗村落、社区,观察民俗活动,了解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3. 访谈法:与民俗传承人、专家、学者等进行访谈,获取第一手资料。

4. 比较研究法:对比不同地区、不同民族民俗文化的异同,分析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四、研究内容1. 民俗文化的起源与发展民俗文化源于我国悠久的历史,历经数千年的演变,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俗形式。

研究民俗文化的起源与发展,有助于了解民俗文化的传承脉络。

2. 民俗文化的特点与价值民俗文化具有地域性、民族性、时代性、传承性等特点。

研究民俗文化的特点与价值,有助于挖掘民俗文化的内在精神,为现代生活提供启示。

3. 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在现代社会,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面临着诸多挑战。

研究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有助于探索民俗文化发展的新路径。

4. 民俗文化与旅游业民俗文化与旅游业相结合,有助于传承民俗文化,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研究民俗文化与旅游业的关系,有助于推动民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五、研究结论1. 民俗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魅力。

中国传统节日的民俗文化研究报告

中国传统节日的民俗文化研究报告

中国传统节日的民俗文化研究报告一、引言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的国家,拥有众多具有深厚文化内涵和广泛影响力的传统节日。

这些节日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还蕴含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伦理道德、精神追求等方面的智慧。

本报告旨在深入挖掘中国传统节日的民俗文化,探讨其历史渊源、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为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提供参考。

二、中国传统节日概述中国传统节日主要包括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等。

这些节日各具特色,既有庆祝丰收、祈求来年风调雨顺的喜悦,又有缅怀先人、弘扬孝道等深沉的情感表达。

同时,每个节日都有其独特的习俗和活动,如春节的贴春联、放鞭炮、吃年夜饭,元宵节的猜灯谜、吃汤圆,清明节的扫墓、踏青等。

三、中国传统节日民俗文化研究1.历史渊源:中国传统节日起源于古代农耕社会,与古人对自然时序的敬畏和对神灵的崇拜密切相关。

如春节源于古代岁首祭祀,中秋节则源于古代祭月节。

2.文化内涵:中国传统节日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如家族团圆、孝道、尊重自然等。

这些节日强调家庭和睦、尊老爱幼、珍惜时序等传统美德,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艺术表现:中国传统节日也是艺术表现的载体,如春节联欢晚会、端午龙舟比赛等,都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传统艺术的魅力。

四、中国传统节日民俗文化发展现状及问题1.发展现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全球化的推进,中国传统节日逐渐受到国际文化的冲击。

然而,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保护意识的提高,中国传统节日在保持原有文化内涵的基础上,逐渐与现代社会相结合,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

2.问题与挑战:在现代化进程中,中国传统节日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如传统习俗逐渐淡化,年轻一代对传统节日的认同感降低等。

此外,商业化现象也对传统节日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如过度商业包装、文化内涵流失等。

五、对策与建议1.加强对传统节日的宣传与教育:政府和社会应加强对传统节日的宣传和教育力度,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同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研究春节风俗报告

研究春节风俗报告

研究春节风俗报告(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总结、演讲稿、合同范本、心得体会、条据文书、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speech drafts, contract templates, personal experiences, policy documents,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研究春节风俗报告研究春节风俗报告(精选3篇)研究春节风俗报告篇1一、春节历史春节俗称年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

研究性学习-中国传统节日-结题报告

研究性学习-中国传统节日-结题报告

研究性学习-中国传统节日-结题报告班级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传统节日的研究)小学班级:三年级研究成员:三年级学生指导教师:张三研究周次:四周2012.10研究过程记录:一、动员和培训复习研究性学习,并理解其研究方法。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进讨论,学生提问,教师释疑,初步理解活动要求。

二、课题准备阶段1、提出和选择课题以班为单位,组织学生讨论。

讨论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意义,确定收集哪一方面的资料。

2、成立课题组以班为单位,组织学生讨论。

合理分配人员,明确分工。

相互同讨论,以学生最急于了解或最感兴趣的节日,确定研究主方向三、课题实施阶段1、形成小组实施方案指导学生制定实合理可行的调查方案;学生制定初步的课题研究实施方案2、各小组整理分析收集到的相关资料撰写小论文;各小组向教师及全班同学陈述收集的资料;多渠道的与学生交流,适当的给予指导与帮助。

研究总结:春节:春节是我国最盛大、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俗称“过年”。

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是“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是一年的开始。

传统的庆祝活动则从除夕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元宵节。

每到除夕,家家户户阖家欢聚,一起吃年夜饭,称“团年”。

其间谈笑风生,其乐融融。

然后一起守岁,叙旧话新,互相祝贺鼓励。

当新年来临时,爆竹烟花将节日的喜庆气氛推向高潮。

我国北方地区在此时有吃饺子的习俗,取“更岁交子”之意。

而南方有吃年糕的习惯,象征生活步步高。

守岁达旦,喜贴春联,敲锣打鼓,张灯结彩,送旧迎新的活动热闹非凡。

另外,各地还有互相登门拜年,舞狮子,耍龙灯,演社火,逛花市,赏灯会等习俗,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风俗特色。

春节前还要进行的活动有:扫尘;贴春联;倒贴“福”字等。

中秋节。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与春节、端午、清明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时日恰逢三秋之半,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节”。

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

“中国传统节日的民俗文化”研究性学习报告

“中国传统节日的民俗文化”研究性学习报告

“中国传统节日的民俗文化”研究性学习报告中国传统节日的民俗文化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的国家,拥有众多独特的传统节日,这些节日也是中国民众世代相传的重要民俗文化。

本文将对中国传统节日的民俗文化进行研究性学习,并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其次,中国传统节日的民俗文化与家庭有着密切的关系。

中国人民非常注重家庭团聚和亲情,传统节日正是家庭团聚和亲情表达的重要时刻。

比如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人们会回家与父母、兄弟姐妹一起度过这个重要的时刻。

除此之外,老少同堂、亲朋好友相聚、互相拜年等都是中国传统节日的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后,中国传统节日的民俗文化也与艺术表演密不可分。

中国传统节日丰富多样的庆祝活动中,音乐、舞蹈、戏曲等艺术形式是重要的表演内容。

比如元宵节期间,人们会举办猜灯谜、舞龙舞狮等活动,这些活动不仅能够寓意吉祥,也能够给人们带来欢乐和美好的体验。

这些艺术表演不仅展示了中国的民俗文化,也促进了人们的艺术欣赏和审美教育。

综上所述,中国传统节日的民俗文化使得传统节日成为了中国社会生活的一部分,与历史、家庭、美食和艺术密切相关。

这些传统节日的民俗文化不仅丰富了中国的文化内涵,也成为了弘扬传统文化、凝聚人心的重要途径。

我们应该重视和保护这些民俗文化,让它们在现代社会继续发扬光大。

春节风俗的研究报告(精选5篇)

春节风俗的研究报告(精选5篇)

春节风俗的研究报告春节风俗的研究报告(精选5篇)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越来越多人会去使用报告,不同的报告内容同样也是不同的。

一起来参考报告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春节风俗的研究报告(精选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春节风俗的研究报告1调查目的:春节是中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人们在这个节日都很高兴。

为了让人们了解春节的民风民俗,特作如下报告:调查时间:20xx年1月22日至2月4日调查地点:自己家里及邻居家、亲戚家调查方法:查书、查电脑、问长辈调查结果:春节俗称“年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年节是除旧迎新的日子。

年节虽定在农历正月初一,但年节从腊月二十三已经开始。

民间俗语有“二十三,祭灶官”这一天,远在外面的孩子都要准备回家过春节了;“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吃豆腐;二十六,蒸馒头;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贴年画;二十九,去灌酒;三十下午,吃饺子”等。

所有这些活动,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即“辞旧迎新”。

人们以盛大的仪式和热情,迎接新年,迎接春天。

大年三十也称除夕,全家欢聚一堂,吃饺子,放鞭炮。

最令人兴奋地是观看一年一度的《春节联欢晚会》。

《春节联欢晚会》上全国著名的主持人、相声演员、演唱家等都会上台演出,给大家拜年。

每当看到这样的演出,我都兴奋不已,我会一直看到节目结束。

除夕子时交年时刻,鞭炮齐响,辞旧岁、迎新年的活动达于高潮。

大年初一这天凌晨5点多钟我们就起床了,包好饺子先祭列祖,再给爷爷、奶奶送饺子、拜年,爷爷奶给孩子们分发“压岁钱”。

然后,我们再去给街坊邻居拜年。

这天中午,全家人还会吃一次丰盛的午餐。

大年初二这天,是已出嫁的姑娘回娘家的日子。

女儿携“姑爷”回家拜年,娘家要盛情款待。

“姑爷”被称为“贵客”,吃饭喝酒要坐在首位子上;回门的女儿则陪着久未见面的母亲和姐妹们说说知心话。

初二闺女回娘家的习俗至今流行不衰。

初三、初四还会去姑妈家或姨妈家拜年等。

元日以后,各种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竞相开展:耍狮子、舞龙灯、扭秧歌、踩高跷、等,为新春佳节增添了浓郁的喜庆气氛。

中国民俗文化研究报告

中国民俗文化研究报告

中国民俗文化研究报告中国民俗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多彩的特点。

本文将以1000字的篇幅,对中国民俗文化进行研究和探讨。

中国民俗文化源远流长,千百年来一直是中国人民生活的重要内容。

民俗是指一种固定的行为规则和生活方式,是人们在长期生活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传统习惯。

中国的民俗文化包括了丰富的习俗、节日、民间艺术等内容,凝结着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情感。

首先,中国的民俗文化以习俗为主要内容。

习俗是人们在特定的时间、场合和空间中遵循的行为规则。

例如,过年时全家团圆吃饺子,受到了长者尊重、亲情和团聚的强烈影响。

婚礼、葬礼、节期等各个方面也都有各自的习俗,反映出中国人民对生命和社会的关怀和尊重。

其次,中国的民俗文化以节日为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有着丰富的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等。

这些节日都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是中国人民世代相传的重要民俗文化。

例如,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中国人会贴春联、放鞭炮、包饺子等,以祈求新年的好运和健康。

节日中的各种活动和仪式对于人们的社交交流和情感表达起着重要的作用。

此外,中国的民俗文化还包括丰富多样的民间艺术。

中国的民间艺术充满了浓郁的地方特色,如京剧、评剧、豫剧等各种戏曲形式,山东的秧歌、广东的龙舞等等。

这些艺术形式往往与那些传统习俗、节日密切相关,是民俗文化的重要表达方式。

它们融合了音乐、舞蹈、戏剧等多种元素,为人们提供了欣赏、表演和参与的平台。

总的来说,中国的民俗文化丰富多样,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智慧、情感和价值观念。

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人们的生活和社会互动起着重要的作用。

保护和传承中国的民俗文化,既是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也是对历史遗产的继承和发展。

在今天的时代背景下,我们的责任是继续弘扬、发展和创新中国的民俗文化,让它与现代社会相得益彰。

研究性学习.中国传统节日(编辑打印版)

研究性学习.中国传统节日(编辑打印版)

课题名称: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调查报告学校班级:指导老师:课题组长:课题成员:课提的题出:不知道从何时起?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也失去应有的魅力,年夜饭全家人围在一起大吃特吃的饺子,因为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失去往常的鲜美滋味;除夕夜国人同一时间共享的传统文化大餐——春节晚会,随着人们审美水平的提高也失去了往日的吸引力。

中国传统节日将何去何从?这是每个中国人都应该去正视的一个问题。

因此,我们小组决定去了解、关心我们的传统节日。

目的与意义: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过外国人的节日,而且一些外国人都很少过的宗教节日,中国人也过,说明中国人的文化传统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很大。

如果我们自身的文化现在不好好保护,以后肯定会埋没掉。

因此,我们小组决定研究中国传统节日。

更进一步了解这些传统节日,了解一些优秀的传统文化。

同时,也希望本小组成员能够在这次活动中得到锻炼并提出一些合理且可行的意见供有关部门参考。

研究内容: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研究主导学科:语文相关学科:语文.政治.历史.信息技术研究方法:文献法调查法观察法活动所需条件:需要校计算机房上网查询资料、上图书馆查找资料等预期成果展示的方式:调研报告,PPT课件,学生政治小论文,等二、课题的研究过程:1.课题研究的对象:群众.学生.等2.详细活动步骤及任务分工第一阶段:具体活动时间1月1日~2月3日第二阶段:通过查资料的方式了解中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看法.第三阶段:(1) 小组成员讨论,进行分工。

(2) 收集资料。

(3) 进行实地考察。

(4)把所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5) 小组讨论,得出研究成果3、资料的收集、整过程理:(1)到图书馆、上网查找资料。

(2)进行问卷调查、采访游客及相关人士。

(3)对资料进行整理、加工。

三、研究成果(1)对于中西节日碰撞东西方文化碰撞中的传统节日中华文化向来是东方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纵观历史,中华文化几度成为世界的最强音。

然而进入明清时期以来,华夏文明却渐渐失去了她往日的光彩,尤其是在鸦片战争以后的中国近代史,更可谓是中华民族的苦难史,我想没有什么事情能比不愿意去回忆又不得不回忆更尴尬的了。

中国民俗文化研究报告

中国民俗文化研究报告

中国民俗文化研究报告中国民俗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长期的发展和演变,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民俗文化体系。

本文旨在通过研究中国民俗文化的发展历程、特点以及对社会的影响等方面,探讨中国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

中国民俗文化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

在中国的古代文明时期,人们就已经开始形成一些特定的风俗习惯,如祭祀、婚礼、葬礼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传统逐渐演变成具有地域特色的民俗文化。

中国民俗文化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多样性。

中国辽阔的土地和多民族的聚居,造就了中国民俗文化的多样性。

每一个地方都有着独特的传统节日、风俗习惯,这些使得中国的民俗文化丰富多彩。

其次是继承性。

中国民俗文化是代代相传的,每一代人都会通过亲身经历和社会交往来传承和发展民俗文化。

再次是与社会发展相适应。

中国民俗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一部分,它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演变和改变,从而能够适应不同的时代和社会需求。

中国民俗文化对社会的影响是深远的。

首先,它让人们更加团结和融洽。

民俗文化是人与人之间交流和沟通的桥梁,通过参与各种庆典和活动,人们的关系更加紧密,彼此之间的亲情和友情得到增强。

其次,它培养了人们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

在传统的民俗文化中,人们注重家庭和谐、孝敬老人、敬畏自然等价值观念,这对于社会的和谐和稳定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最后,它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许多地方的民俗文化成为了当地的特色和品牌,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投资,带动了地方经济的繁荣。

综上所述,中国民俗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多样的特点和魅力。

通过研究和传承中国民俗文化,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体验中国的传统文化,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民俗文化研究课题报告学生版

民俗文化研究课题报告学生版

民俗文化研究课题报告学生版一、引言民俗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传统和价值观。

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民俗文化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

为了深入了解民俗文化的内涵、特点和发展趋势,我们进行了此次民俗文化研究课题。

二、研究目的本次研究旨在:1、深入探究民俗文化的内涵和表现形式,包括节日庆典、传统技艺、民间传说等方面。

2、分析民俗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的传承和发展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3、提出促进民俗文化传承和发展的有效策略和建议。

三、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通过查阅相关的书籍、论文、杂志等文献资料,了解民俗文化的历史渊源、理论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

2、实地调查深入到具有代表性的民俗文化发源地或传承地,进行实地观察、访谈和体验,获取第一手资料。

3、案例分析选取一些成功的民俗文化传承和发展案例进行深入剖析,总结经验教训。

四、民俗文化的内涵和表现形式(一)节日庆典节日是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春节期间,人们会贴春联、挂灯笼、放鞭炮、吃年夜饭,这些习俗蕴含着团圆、喜庆、祈福的寓意。

端午节则有包粽子、赛龙舟、挂艾草等习俗,纪念爱国诗人屈原,体现了爱国主义精神。

(二)传统技艺传统技艺如剪纸、刺绣、陶瓷制作等,不仅具有艺术价值,还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剪纸通过巧妙的剪裁,展现出各种精美的图案;刺绣则以细腻的针法和绚丽的色彩,装点着衣物和饰品。

(三)民间传说民间传说往往富有神秘色彩和教育意义,如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等。

这些传说传递着人们对爱情、正义、勇敢等美好品质的追求。

五、民俗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的传承和发展现状(一)面临的挑战1、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导致民俗文化的生存空间受到挤压。

2、年轻人对民俗文化的兴趣逐渐淡薄,传承后继乏人。

3、外来文化的冲击,使民俗文化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和遗忘。

(二)发展的机遇1、政府对民俗文化保护和传承的重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

关于春节习俗的研究性学习报告【精选文档】

关于春节习俗的研究性学习报告【精选文档】

关于春节习俗的研究性学习报告春节是中国最古老的传统节日,是中国最隆重的节日,各地都有很多习俗。

据资料介绍,节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

传统的春节是指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而民间的习俗你,从大年初一到初七都有要求。

漫长的历史岁月使年俗活动内容变得异常丰富多彩。

那些富有生活情趣的内容,像贴春联、贴年画、贴“福”字、蒸年糕、包饺子、燃爆竹、除夕守夜、拜年等习俗至今仍很盛行。

了解春节的习俗可以丰富我们的生活,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有滋有味。

1.研究时间:2013年2月1日2.研究地点:青岛市3.研究人员:戴文昕据所调查的结果,我们发现除夕守岁、贴春联、拜年、发压岁钱、吃饺子、贴“福”字、放爆竹、扫尘这些习俗是最常见的,也是最重要的,从古流传至今。

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称“掸尘”。

在春节前扫尘,是我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

因为“陈”与“尘”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所有“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

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

大江南北,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气氛。

春联的一个源头是桃符。

最初人们以桃木刻人形挂在门旁以避邪,后来画门神像于桃木上,再简化为在桃木板上题写门神名字。

春联的另一来源是春帖。

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后渐发展为春联。

原来春联写在桃木板上,现在写在纸上了。

桃木的颜色是红色,红色有吉祥,辟邪的作用,所以春联都用红纸来书写。

宋朝诗人王安石一首《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诗中就描写了当时的民间习俗。

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现在的解释是“幸福”,而在过去则是指“福气”、“福运”。

春节贴福字,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对美好未来的祝愿。

春节的风俗研究性报告

春节的风俗研究性报告

春节的风俗研究性报告春节的风俗研究性报告(通用6篇)春节的风俗研究性报告(通用6篇)1实践地点:xxxxx实践时间:xxxxxx(一)研究目的1、熟习调查的进程,把握学习方法,了解独占的中国传统文化(最具文化内涵、传统魅力和凝聚力的春节),有益于进步本身的文化素质好爱国主义精神。

2、将成果广而告之,一次夸大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悠久,并做好宣传,动员全民宏扬民族文化。

(二)调查方法主要采用上网调查、个别采访。

(三)调查报告中国传统的春节给了人们一份浓的难以化开的情,一种经年酿造的醇厚的味。

这就是生养我们的文化之根。

传统的春节,融进一种文化的意境、文化的意味,并担当起一种文化功能:一、辞旧迎新,打上一个人生的结,分开过往和未来;二、祭奠,缅怀祖宗之德,继续先人之志,融通天地万物,祈盼人生幸福;三、宗亲礼节来往,安排人生秩序,联络世代亲情,找到个人定位,担当社会职责;四、民间文娱,扩大社会交往,播撒传统文化,宣泄情感之波,体味人生之乐。

春节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代代相传,蕴躲厚重的含金矿躲。

宋代王安石曾作《元日》诗云: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传统文化的积淀是历千年而不变的,春节固定的风俗习惯,有很多还相传至今。

20xx尾月开始办年货:据中国传统,踏进尾月,已适合办年货,除买腊味、糖果外,水果亦少不了,其中苹果大吉代表平安大吉,橘子代表团圆。

20xx年二十四谢灶:在灶头放齐贡品后,便焚香敬拜,心中乞求来年衣食丰足暨身体健康,以后烧衣及撒酒,最好将一些汤丸放在灶上,或将麦芽糖涂放在灶君碑的金漆字上,效果会更佳。

20xx年二十八洗邋遢:年二十八是清算家居的好时机,中国传统来讲,这天一家人都要大扫除,乞求将往年的霉运及不如意统统扫走,而本身亦要洁净,听说这样做即可以消灾祛病。

20xx年三十晚上送年:年三十晚是一年的最后一天,这天具有感恩和团圆的寓意。

晚上一家聚会一堂吃团圆饭,都有鸡,有鱼,有菜,吃的丰富是年夜饭的特点。

传统节日调查报告

传统节日调查报告

传统节日调查报告传统节日调查报告(集锦9篇)随着个人的素质不断提高,我们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报告,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内容的完整。

那么大家知道标准正式的报告格式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传统节日调查报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传统节日调查报告1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与西方国家的交流日趋频繁,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也渐渐统一化,这就造成很多人淡化了中国传统节日文化而注重外来节日,像2月14日的“西方情人节”、4月1日的“愚人节”、12月25日的“圣诞节”等西方国家节日在中国变得相当流行,而中国传统的节日像农历5月初5的“端午”等节日却被我们中国人淡化了。

就此问题,我对小区部分中学校的部分在校学生做了关于中国传统民族节日意识的调查,现就调查结果做以下分析报告。

一.当代中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和重视程度大部分中学生认为中国传统节日是具有深远意义的,是值得倡导并隆重举行的,比如说“端午节”是纪念我们伟大的爱国英雄——屈原的;还有部分中学生认为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程度不是很高,不明白部分节日的意义,所以表示不是很提倡,有的人甚至表示对中国传统节日都不是很了解,在调查中我发现很多人不能完全说出中国传统节日有哪些,有些竟然表示不知道“端午节“这个节日的来源。

二.当代中学生对西方国家节日的了解及重视程度部分中学生认为要与西方国家“接轨”,要学习西方的先进科技及文化,就必须接受西方国家的文化及节日传统;大多数人表示对于西方国家的节日既不能说完全摒弃,也不能说是完全不接受,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并不代表是否定某一方,而是两者的融合,对于节日这一问题而言,他们表示可以接受,但不会去隆重庆祝,毕竟那是别人的节日。

三.中学生热衷外国节日的主要原因由于对我国文化、民族传统知识的欠缺以及盲目从众崇洋媚外的心理,还有青春期特有的猎奇心,导致部分中学生对外国节日表现出“狂热”的态度,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而当代中学生从小就被社会定位为为了考试而拼命学习的一类人,大部分时间都用来“钻研”那些课本知识以应付考试,忽视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了解,错误的认为科技、经济等某方面优于中国的部分西方国家就是自己的偶像,从而导致崇洋媚外,热衷于外国的文化教育及服饰等各种东西,当然西方国家的节日也成为他们青睐的对象。

传统节日民俗研究报告

传统节日民俗研究报告

传统节日民俗研究报告
标题:传统节日民俗研究报告
引言:
传统节日民俗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文化遗产。

通过对传统节日民俗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传承民族的历史、文化和价值观念。

本报告旨在分析传统节日民俗的特点、起源和发展,并探讨其对社会的影响。

一、传统节日民俗的定义
- 解析“节日”和“民俗”两个概念
- 对传统节日民俗的定义进行界定和说明
二、传统节日民俗的分类
- 将传统节日民俗按照时间、地域或功能进行分类
- 分析每个类别的特点和代表性民俗活动
三、传统节日民俗的起源和演变
- 探讨传统节日民俗的起源和背后的传说或历史故事
- 分析传统节日民俗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和变化
四、传统节日民俗的意义和功能
- 分析传统节日民俗对社会、个体和文化的意义和功能
- 探讨传统节日民俗对社会团结、文化传承和身份认同的影响
五、传统节日民俗的现状和保护措施
- 评估传统节日民俗在现代社会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 提出保护和传承传统节日民俗的建议和措施
六、结论
- 总结本报告的研究发现和主要结论
- 强调继续研究传统节日民俗的重要性和价值
参考文献:
在报告的结尾列出所有引用的文献来源,包括书籍、学术期刊和网络资源。

附录:
如有需要,可以在报告后附上相关的图片、图表或数据以支持研究结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统节日的民俗文化--研究性学习报告课题名称研究小组长:研究小组成员指导教师摘要正文一、问题背景我国历史源远流长,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各个民族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同时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习俗和文化。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程度的提高,国外的一些节日也逐步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如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等。

对于许多学生来说,他们对中国的传统的节日的理解只停留在很肤浅的含义上,对它反应冷淡,相反,对于外国的圣诞节,反应强烈,以多种形式来庆贺,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

我们通过探寻,力图在生活中全面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学习中国的传统知识,在教学中向学生渗透传统文化流失的危机感,让学生传承民族文化,从而提高学生人文素养二、研究的目的及意义通过对我国传统民风民俗的了解和认识,可以使学生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同时可以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大团结意识,培养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三、研究的方法(1)分组探究,确立主题。

(2)协作分工,利用各种渠道收集相关资料。

(3)小组探讨,对资料进行整合。

(4)形成总结论文,制作课件。

四、研究过程及研究结论第一阶段:动员和培训(初步认识研究性学习、理解研究性学习的研究方法)学生活动:1、让学生初步接触和讨论“中国传统节日的民俗文化”课题的有关问题。

2、了解本课题的学习目的。

3、学习了解本次活动的步骤、方法、各项要求和要注意的地方。

4、制定研究计划表。

5、了解相关技术的要求,商议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法。

教师活动:1、出示一组关于民风民俗的照片(包括节日、娱乐活动、食物)2、介绍中国传统节日民风民俗,激发学生参与本次活动的积极性和兴趣。

3、组织学生对研究课作提问和谈想法。

4、让学生了解本次活动的目的、要求和上步骤。

第二阶段课题准备阶段(1).提出和选择课题学生活动:1、中国传统节日有哪些?2、中国各个地方的传统节日有什么传统的习惯?处理过程是什么样的?3、了解地区的传统节日活动有哪些?这此活动表现了什么意义?4、随机采访百姓对这些传统风俗持怎样的态度?从中反映了什么?我们应不应该保护这些历史文化遗产?如何保护这些历史文化遗产?谈谈自己的体会。

5、查阅资料和调查访问,收集各项中国各项民风民俗,并从收集了解到的民间风俗资料中,谈谈自己产生的一些想法,对中国风俗的继承与发扬有什么好建议?教师活动:1、组织学生研究、讨论各个问题。

2、与学生一起分析问题,并协助学生选好研究内容与课题。

(2)成立课题组学生活动:1、学生分组,根据自己的专长和喜好确定自己的选题,每7人组成一个课题小组,选出组长,填写小组分工合作表。

2、各小组成立后,学习讨论小组合作学习评价量规。

3.根据自己的选题,进行小组分工。

教师活动:1、合理调配各组成员,以利于能力强弱搭配,力求使每一个学生工作到位。

2、制订合作学习评价量规提供给每一位学生。

3、组织、指导学生的小组讨论、小组成员分工合作。

第三阶段:课题实施阶段学生活动:1、收集有关中国各地民风民俗资料活动。

初步收集相关资料。

本活动采取的形式多样,例如:到图书室查阅、到计算机室上网搜索资料、网上采访各地少数民族。

活动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采取小组分小队的分散方式。

让一部分同学上网搜索资料,其余的同学到图书室查阅广泛搜集各类相关书籍资料。

第二阶段课外活动。

组织学生到少数民族地区采访有关群众,特别是采访一些老一辈老人家。

了解当地的风俗习惯。

收集有代表性的相片。

2、讨论活动心得体会。

各小组扼要汇报研究情况,重点是各小组向其它小组提出意见和建议。

在收集的资料内容中进行分类处理,并做好记录工作。

讨论活动过程的心得和体会。

3、汇编研究活动作品。

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各组员将研究活动中的各项材料整理成宣传小册子、摄影作品、完成“中国传统节日的民俗文化”习作文章。

教师活动:1、通过与学生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活动情况和帮助学生解决困难。

2、联系少数民族地区的有关人员和采访人员。

3、给学生一些明确的走访线路。

4、给小组长发放“活动记录表”,以用作每次小组活动后收集整理信息。

5、及时跟踪了解各小组活动进行情况,为学生出谋划策,当好参谋指导作用,让学生随着活动的开展,不断修改活动方案,调整活动方式,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

6、提供有关作品材料模板。

例如:宣传小册子制作向导、摄影作品制作向导、“中国传统节日的民俗文化”习作文章写作指南等。

第四阶段:课题总结阶段研究总结:春节:春节是我国最盛大、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俗称“过年”。

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是“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是一年的开始。

传统的庆祝活动则从除夕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元宵节。

每到除夕,家家户户阖家欢聚,一起吃年夜饭,称“团年”。

其间谈笑风生,其乐融融。

然后一起守岁,叙旧话新,互相祝贺鼓励。

当新年来临时,爆竹烟花将节日的喜庆气氛推向高潮。

我国北方地区在此时有吃饺子的习俗,取“更岁交子”之意。

而南方有吃年糕的习惯,象征生活步步高。

守岁达旦,喜贴春联,敲锣打鼓,张灯结彩,送旧迎新的活动热闹非凡。

另外,各地还有互相登门拜年,舞狮子,耍龙灯,演社火,逛花市,赏灯会等习俗,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风俗特色。

春节前还要进行的活动有:扫尘;贴春联;倒贴“福”字等。

中秋节。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与春节、端午、清明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时日恰逢三秋之半,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节”。

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

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

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今天,月下游玩的习俗,已远没有旧时盛行。

但设宴赏月仍很盛行,人们把酒问月,庆贺美好的生活,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和家人“千里共婵娟”。

端午节。

今天端午节的众多活动都与纪念我国伟大的文学家屈原有关。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

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

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

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

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将包好的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端午节小孩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系在手腕脚腕处,用以避邪,到端午后的第一场雨方才摘下。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

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

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用以驱瘴。

清明节。

清明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又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

清明的前一天称寒食节。

两节恰逢阳春三月,春光明媚,桃红柳绿,一派欣欣向荣的气象。

寒食节的设立是为了纪念春秋时代晋朝“士甘焚死不公侯”的介子推。

清明寒食期间,民间有禁火寒食、祭祖扫墓、踏青郊游等习俗。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

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

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作为清明节重要节日内容的祭祀、踏青等习俗则主要来源于寒食节和上巳节。

寒食节与古人对于自然的认识相关。

在中国,寒食之后重生新火就是一种辞旧迎新的过渡仪式,透露的是季节交替的信息,象征着新季节、新希望、新生命、新循环的开始。

后来则有了“感恩”意味,更强调对“过去”的怀念和感谢。

中国的传统节日具有浓厚的文化氛围和深刻的文化底蕴,在国人心中往往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同时,它也是中华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每个国家都具有本国特色的节日,节日不是一个形式,而是一种文化,一种民族凝聚力,一种潜在的社会内涵。

我们必须以端正的态度,优良的思想看待我国的传统节日,认识到其重要性和知识性,这是对传统节日的尊重,也是对民族文化的尊重。

我们不能脱离民族的根,无论是青少年儿童还是老一辈人民都应支持传统节日,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五、结束语在2个多月的“中国传统节日的民俗文化”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学生们走进了社会、走进了少数民族的生活,了解了很多关于当地人民的传统文化与传统习俗,与很多本地民众交流、学习。

学生们以全新的视野来重新审视他们日常生活中的民风民俗,以及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的观念与做法。

并从中溶合了语文教学之中,以生活实际体现语文。

学生的参与面广,积极性高,提高了调查、访问、合作、分析、评价等能力;同时,经过了一系列的展示、制作活动和写作活动,学生们懂得了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用语文的方法与意义,使学生有了更大的提高。

在“中国传统节日的民俗文化”研究活动中,还有待提高评价方面的有效性和全面性;待提加强对较被动的学生作好指引,以及团队合作协调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