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生阅读的几点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小学生阅读的几点思考
许多大作家一谈起之所以“成名立家”,无不同声答道,那是得益于孩提时期多看了几本书。曾经有人向鲁迅先生请教过写作经验,他也这样说,哪有什么经验,无非是多看了几本书罢了。名人名家朴素而富有哲理的话,给了我们一个启示:仅靠课本上数量有限的几篇文章,怎能满足好奇心和求知欲高涨的孩子们?岂能培养出视野开阔、知识丰富、富有想象力、创造力的跨世纪人才?
我从小就喜欢阅读,在童年时代,一本小人书就会让我从头到尾翻几遍。倘若见到哥哥姐姐的语文历史等方面的书更是如获至宝,那时对书的渴望真是到了极点。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阅读有了物质上的保障,而今,在校园的长廊里,花园里,草地上,在校园的许多角落,随处都可以见到学生读书的身影,他们或单独一人,或三个一群,五个一伙,或端坐,或埋头,沉浸在书本的乐趣中,我在为孩子们高兴的同时,也对孩子们当前阅读现状中存在的问题而担忧,在小学阶段怎样充分地利用阅读这个手段来为孩子们的全面发展服务呢?在教学实践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思考和实践。
一、利用阅读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由此可知只有通过阅读,才能使学生获得更广泛的知识,培养学生对学习知识的兴趣,学生不经常阅读科学书籍,也就谈不上对知识的兴趣,如果学生一步也不越出教科书的框框,那就无从说起学生对知识有稳定的兴趣。从某种意义上讲,教育的意义就是充分满足人的探求本能和求知的需求。语文教育担负着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习惯的任务,首先是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但是,不少语文教学却是考什么教什么,繁琐的分析,喋喋不休的讲解,做不完的习题和练习,学生的课外阅读根本没人问。这种语文教学每天都做着使学生厌烦读书的事,扼杀着孩子们的阅读需求。
当今社会,是知识大爆炸的年代,科学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着,而我们又不可能不断地把日新月异的新的概念和规律性的东西补充到教学大纲中去。如何使我们学生的知识和外部世界不发生脱节?大量地阅读课外书刊就成为了
一个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要激发学生对阅读科学书刊的兴趣,想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在讲解教材时,就应当用教材以外的知识的火花来照亮学生的心灵。例如:有经验的教师在讲课的时候,往往只是微微打开一个通往一望无际的科学世
界的窗口,而把某些东西有意地留下来不讲,激励学生到浩瀚的知识海洋里去寻求答案,这样也就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能使学生从被动地读书,转变成主动地去阅读,既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又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果。
二、利用阅读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提高他们的智力
这里的“学习困难”的学生指的是那些很艰难、很缓慢地感知、理解和认识所学教材的学生,即一样东西还没弄懂,另一样就已经忘记了。针对这一部分学生,我们许多教师认为:要减轻这些学生的学习负担,要把他们的脑力劳动的范围缩减到最低限度,甚至有教师这样对学生说,你只要学习教科书的知识就行了,不要去读其他的什么东西,以免分心。其实这种见解是完全错误的。学生学习越感到困难,他在脑力劳动中遇到的困难越多,他就越需要多阅读。语文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学生的阅读正像这敏感度差的照相底片,需要较长时间的曝光才行,困难的学生的头脑
清醒也需要科学知识之光给以更鲜明、更长久的照耀,不要靠补课,也不要靠没完没了地拉一把,而要靠阅读、阅读、再阅读。“学习困难”的学生读书越多,他的思考就越清晰,他的智慧力量就越活跃,学生的智力也就越发展。
三、利用阅读使学生能力和知识和谐发展
凡是没有学会流利地、有理解地阅读的人,他是不可能顺利地掌握知识的。所谓流利地、有理解地阅读,这就是学生应具有的一种能力,即能一下子能用眼睛和思想把握住句子的一部分或整个较短的句子,然后眼光离开书本,念出所记住的东西,并且同时进行思考,不仅思考眼前所读的“擎着利剑,步伐稳健,好像一步一步逼向来犯的敌人;有的双手挥动,指挥若定,好象在指挥将士英勇杀敌;……”通过学生的丰富想象,秦兵马俑在学生的眼前鲜活起来,激起了学生情感的浪潮,迸发出情感的火花,“情自心中来,情从口中出”,学生栩栩如生地领略了秦兵马俑特点,感受到了如此灿烂的民族文化,见识古代人民的伟大智慧,此时此刻,学生都情不自禁要“以抑扬顿挫之声”,来“抒深切真挚之情”,学生这时的朗读让兵马俑的形象更加鲜明生动,使人听了有如身临其境之感,学生的人文素养在课堂这块阵地上得到了培养。
四、插图处闪现智慧的彩带
课文《真情的回报》有这样一幅插图:许多订户围绕着“我”,一位大妈在跟“我”说话。教师这样设计:“大妈在跟‘我’说什么?周围人的表情、动作、语言及‘我’的心情怎样?”片刻后,一学生说:
“‘大家静静!’一位大妈一边挥手一边走到我的面前,一手搭在我的肩上,笑眯眯地说,‘你是我们遇到过的最好的送报人!’‘对呀,我们能及时看到报纸、收到信件,全是你的功劳!’心直口快的比利大叔说。基尔恩先生把我拉到我子中央,说:‘快来看看我们送给你的圣诞礼物吧!’我目瞪口呆:一辆崭新锃亮的自行车赫然出现在我的面前,一个鼓鼓的邮袋里装满了五颜六色的信封。基尔恩先生推了我一下,我才回过神来,‘这是大家凑钱买的。’我不知道说什么才好,热泪盈眶,我环顾四周,大家脸上都洋溢着信任和祝福。我感到这间屋非常温暖。”
图文结合,观察、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培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加深了对“真情”的认识,让情感这条彩带贯穿教学的始终,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
看着学生们在期待与收获的满足中走出课堂。我也享受到了一种耕耘的快乐。新课改呼唤教育回归生活世界,回归
儿童的生活,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等看成重要的课程资源,尊重“儿童文化”,发掘“童心童趣”。让学习成为一个充满智慧挑战,充满成功喜悦和动态生成的发展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