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江苏高考语文试卷答案及解析

合集下载

2015年江苏高考语文试卷答案及解析

2015年江苏高考语文试卷答案及解析


1.B
• 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比喻犹豫不决,也 比喻事物在某个范围内来回浮动、起伏。 • 踟蹰:心中犹疑,要走不走的样子。 • 集聚:集合;聚合。 • 积淀:①【动】积累沉淀。②【名】所积累沉淀
下来的事物(多指文化、知识、经验等) 。
• 宵衣旰食:天不亮就穿起衣来,时间晚了才吃饭。 形容为处理国事而辛勤地工作。 • 废寝忘食: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形容专心 努力。
• 2.C
• 【解析】
• A选项中“推行”缺少宾语中心词,应 在“基准测验”后加“的政策”。 • B选项中“接受、理解和掌握”语序不 当,应为“理解、接受和掌握”。 • D项主语和宾语搭配不当,应在“周年” 后加上“纪念日”。
• 3.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比拟手法的一项是(3 分)
• A.东风便试新刀尺,万叶千花一手裁。 • B.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tǐng归时闻草声。
• • • • • • • •
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 刘禹锡 长爱街西风景闲,到君居处暂开颜。 清光门外一渠水,秋色墙头数点山。 疏种碧松通月朗,多栽红药待春还。 莫言堆案无余地,认得诗人在此间。 注:堆案,堆积案头,谓文书甚多。 (1)联系全诗,概括作者“开颜”的原因。(4 分) • (2)简要赏析颔联、颈联的写景艺术。(4分) • (3)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3分)

• C项选自宋· 秦观《春日五首》(其一),两句 虽是写花,却赋予物态以人情,经雨的芍药和 蔷薇,好似两个娇弱的女郎,一个饱含泪水, 一个醉卧晓枝。
• D项出自宋代诗人刘攽的《新晴》,诗人 把南风写成是一个十分诙谐而又善于戏 谑的老朋友,他偷偷地推开了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闯了 进来,还装作爱读书的样子,正不停地 翻着书。

2015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2015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江苏卷)语文Ⅰ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人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书是整个人类的记忆。

没有书,也许历史还在混沌未开的蒙昧中▲。

读书,让绵延的时光穿越我们的身体,让几千年来▲的智慧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血液里汩汩流淌。

读书,不仅需要▲的精神,还需要懂得快慢精粗之分。

A.徘徊积聚宵衣旰食 B.徘徊积淀废寝忘食C.踟蹰积淀宵衣旰食D.踟蹰积聚废寝忘食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英国政府计划从今年9月开始,推行4到5岁幼童将接受语文和算术能力的“基准测验”,此政策遭到了教师工会的强烈反对。

B.一种观念只有被人们普遍接受、理解和掌握并转化为整个社会的群体意识,才能成为人们自觉遵守和奉行的准则。

C.批评或许有对有错,甚至偏激,但只要出于善意,没有违犯法律法规,没有损害公序良俗,我们就应该以包容的心态对待。

D.今年5月9日是俄罗斯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有近3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领导人参加了在莫斯科红场举行的阅兵式。

3.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比拟手法的一项是(3分)A.东风便试新刀尺,万叶千花一手裁。

B.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

C.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D.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人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自宋元至明清,清明节除了要祭扫家墓,还要在门楣、窗户上插上柳条。

▲,▲。

▲,▲,▲,▲。

①达到人丁兴旺、身体健康的目的②于是在郊游踏青时③它便成了人类文化中生命力的象征④人们企盼将这种生命力转移到自家门庭和家庭成员身上⑤不会忘记顺便折一些柳条回来⑥由于柳树最先送来春的消息并且具有旺盛的生殖力A.⑥③④①②⑤B.②⑤①④⑥③C.②④⑥③①⑤D.⑥④②⑤③①5.下列对“中国文化遗产”标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标志整体呈圆形,既体现民族团结、和谐包容的文化内涵,也体现文化遗产保护的理念。

2015年高考语文真题试卷(江苏卷)【答案加解析】

2015年高考语文真题试卷(江苏卷)【答案加解析】

2015年高考语文真题试卷(江苏卷)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2015江苏)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书是整个人类的记忆。

没有书,也许历史还在混沌未开的蒙昧中。

读书,让绵延的时光穿越我们的身体,让几千年来的智慧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血液里汩汩流淌。

读书,不仅需要的精神,还需要懂得快慢精粗之分。

A. 徘徊积聚宵衣旰食B. 徘徊积淀废寝忘食C. 踟蹰积淀宵衣旰食D. 踟蹰积聚废寝忘食【答案】B【考点】近义实词辨析,成语的使用【解析】【分析】徘徊:指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比喻犹豫不决,也比喻事物在某个范围内来回浮动、起伏。

踟蹰:心中犹疑,要走不走的样子,第一个空处应是指“在某个范围内来回动、起伏”,选“徘徊”恰当,积骤:积累,聚集,积淀:积累沉淀:(多指文化、知识、经验等积累沉淀下来的事物,第二个处,积淀”更符合语境,宵衣旰食:天不亮就穿起衣来,时间晚了才吃饭,形容为处理国事而辛勤地工作,如果国家的君主、大臣等,废寝忘食: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形容专心努力,根据对象“我们每一个人”,用“废寝忘食”恰当。

【点评】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重点考查近义词辨析,采用的是语段阅读式填空,属于传统题型,指向明确,难度适中,辨析近义词的基本原则是同中求异,具体方法:从色彩方面辨析,包括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两方面:从词的意义方面辨析,包括词义的范围大小、词义的侧重点、词义的轻重、词义的具体与概括等方面:从运用上辨析,包括习惯搭配、词性和句法功能、适用的对象等,本题所选词语“徘徊”和“踟蹰”词义范围大小不同,“手骤”和“积淀”词义的侧重点不同,“宵衣旰食”“废寝忘食“ 使对象不同,考查比较全面。

2.(2015江苏)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英国政府计划从今年9月开始,推行4到5岁幼童将接受语文和算术能力的“基准测验”,此政策遭到了教师工会的强烈反对。

B. 一种观念只有被人们普遍接受、理解和掌握并转化为整个社会的群体意识,才能成为人们自觉遵守和奉行的准则。

2015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卷(含解析版).pdf

2015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卷(含解析版).pdf

2015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卷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3分)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书是整个人类的记忆。

没有书,也许历史还在混沌未开的蒙昧中。

读书,让绵延的时光穿越我们的身体,让几千年来的智慧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血液里汩汩流淌。

读书,不仅需要的精神,还需要懂得快慢精粗之分。

A.徘徊积聚宵衣旰食B.徘徊积淀废寝忘食C.踟蹰积淀宵衣旰食D.踟蹰积聚废寝忘食2.(3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英国政府计划从今年9月开始,推行4到5岁幼童将接受语文和算术能力的“基准测验”,此政策遭到了教师工会的强烈反对.B.一种观念只有被人们普遍接受、理解和掌握并转化为整个社会的群体意识,才能成为人们自觉遵守和奉行的准则.C.批评或许有对有错,甚至偏激,但只要出于善意,没有违犯法律法规,没有损害公序良俗,我们就应该以包容的心态对待.D.今年5月9日是俄罗斯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有近3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领导人参加了在莫斯科红场举行的阅兵式.3.(3分)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比拟手法的一项是()A.东风便试新刀尺,万叶千花一手裁B.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C.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D.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4.(3分)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自宋元至明清,清明节除了要祭扫家墓,还要在门楣、窗户上插上柳条。

,。

,,,。

①达到人丁兴旺、身体健康的目的②于是在郊游踏青时③它便成了人类文化中生命力的象征④人们企盼将这种生命力转移到自家门庭和家庭成员身上⑤不会忘记顺便折一些柳条回来⑥由于柳树最先送来春的消息并且具有旺盛的生殖力。

A.⑥③④①②⑤B.②⑤①④⑥③C.②④⑥③①⑤D.⑥④②⑤③①5.(3分)下列对“中国文化遗产”标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标志整体呈圆形,既体现民族团结、和谐包容的文化内涵,也体现文化遗产保护的理念.B.标志中的太阳神鸟图案动感很强,既体现中国文化强大的向心力,也体现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C.标志中的神鸟与太阳光芒的数目,暗合中国文化中四季、四方、十二生肖、十二时辰等元素.D.标志中光芒四射的太阳,既象征着光明、生命和永恒,也象征着我国飞速发展的文化产业.二、文言文阅读(18分)6.(1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2015江苏高考语文真题答案(含详细解析)

2015江苏高考语文真题答案(含详细解析)

2015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1. B[①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比喻犹豫不决;比喻事物在某个范围内来回波动、起伏。

踟蹰:心里迟疑,要走不走的样子。

根据语境,应用“徘徊”。

②积聚:积累。

积淀:动词,积累沉淀;名词,所积累沉淀下来的事物(多指文化、知识、经验等)。

文中强调“几千年来”,应用“积淀”。

③宵衣旰食:天不亮就穿衣起来,天黑了才吃饭,形容勤于政务。

废寝忘食:顾不得睡觉和吃饭,形容非常专心努力。

根据语境,应用“废寝忘食”]2. C(A. 成分赘余,删除“将”;成分残缺,“推行”缺少宾语,可在“‘基准测验’”后加“的政策”。

B. 语序不当,应将“接受、理解和掌握”改为“理解、接受和掌握”。

D. 搭配不当,应在“70周年”后加“纪念日”;表意不明,“有近3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领导人”有歧义,可改为“有来自近3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领导人”)3. B(A. 由“试新刀尺”“一手裁”可知将“东风”拟人化。

C. 由“有情”“含春泪”“无力”“卧”可知将“芍药”“蔷薇”拟人化。

D. 由“旧相识”“偷开门户”“翻书”可知将“南风”拟人化)4. A(横线处前文描写了“在门楣、窗户上插上柳条”的现象,横线处首先应该对这种现象进行分析,⑥是这种习俗的动机,因此应为首句,排除B、C两项。

③中“生命力”是对⑥中柳树“生殖力”的升华,因此⑥③相连。

④中“这种生命力”承接③,①进一步阐释④,②⑤在语段的最后表明上述文化心理因素产生的行为结果。

答案为A)5. D(“也象征着我国飞速发展的文化产业”错,“文化遗产”与“文化产业”并无太大关联)6. C(申:表明)7. D(“苏轼感到很悲伤,让张耒写下了这篇墓志铭”错,原文是“而宪来求铭”)8.(1)胡瑗掌管太学,人称大儒,用法度来检点约束士人,他的学生很少能跟从他。

(“掌”“号”“检束”各1分,语句通顺1分)(2)欧阳发担任官职无论大小,都不草率简略,创立的东西,后来的人不能更改。

2015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2015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江苏卷)语文Ⅰ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

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人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书是整个人类的记忆。

没有书,也许历史还在混沌未开的蒙昧中▲。

读书,让绵延的时光穿越我们的身体,让几千年来▲的智慧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血液里汩汩流淌.读书,不仅需要▲的精神,还需要懂得快慢精粗之分。

A.徘徊积聚宵衣旰食B.徘徊积淀废寝忘食C.踟蹰积淀宵衣旰食 D.踟蹰积聚废寝忘食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英国政府计划从今年9月开始,推行4到5岁幼童将接受语文和算术能力的“基准测验”,此政策遭到了教师工会的强烈反对。

B。

一种观念只有被人们普遍接受、理解和掌握并转化为整个社会的群体意识,才能成为人们自觉遵守和奉行的准则。

C。

批评或许有对有错,甚至偏激,但只要出于善意,没有违犯法律法规,没有损害公序良俗,我们就应该以包容的心态对待。

D。

今年5月9日是俄罗斯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有近3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领导人参加了在莫斯科红场举行的阅兵式.3.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比拟手法的一项是(3分)A.东风便试新刀尺,万叶千花一手裁。

B.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C.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D.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4。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人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自宋元至明清,清明节除了要祭扫家墓,还要在门楣、窗户上插上柳条. ▲ , ▲ . ▲ , ▲,▲,▲ .①达到人丁兴旺、身体健康的目的②于是在郊游踏青时③它便成了人类文化中生命力的象征④人们企盼将这种生命力转移到自家门庭和家庭成员身上⑤不会忘记顺便折一些柳条回来⑥由于柳树最先送来春的消息并且具有旺盛的生殖力A。

⑥③④①②⑤ B。

②⑤①④⑥③ C.②④⑥③①⑤ D.⑥④②⑤③①5.下列对“中国文化遗产”标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标志整体呈圆形,既体现民族团结、和谐包容的文化内涵,也体现文化遗产保护的理念.B.标志中的太阳神鸟图案动感很强,既体现中国文化强大的向心力,也体现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2015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5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5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书是整个人类的记忆。

没有书,也许历史还在混沌未开的蒙昧中________;读书,让绵延的时光穿越我们的身体,让几千年来_______的智慧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血液里汩汩流淌。

读书,需要____________的精神,还需要懂得快慢精粗之分。

A.徘徊积聚宵衣旰食B.徘徊积淀废寝忘食C.踟蹰积淀宵衣旰食D.踟蹰积聚废寝忘食2.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英国政府计划从今年9月开始,推行4到5岁幼童将接受语文和算术能力的“基准测验”,此项政策遭到了教师工会的强烈反对。

B.一种理念只有被人们普遍接受、理解和掌握并转化为整个社会的群体意识,才能成为人们自觉遵守和奉行的准则。

C.批评或许有对有错,甚至偏激,但只要出于善意,没有违犯法律法规,没有损害公序良俗,我们就应该以包容的心态对待。

D.今年5月9日是俄罗斯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有近3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领导人参加了莫斯科红场举行的阅兵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自宋元至明清,清明节除了要祭扫家墓,还要在门楣、窗户上插上柳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达到人丁兴旺、身体健康的目的②于是在郊游踏青时③它便成了人类文化中生命力的象征④人们企盼将这种生命力转移到自家门庭和家庭成员身上⑤不会忘记顺便折一些柳条回来⑥由于柳树最先送来春的消息并且具有旺盛的生殖力A.⑥③④①②⑤B.②⑤①④⑥③C.②④⑥③①⑤D.⑥④②⑤③①4.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比拟手法的一项是:(3分)A.东风便试新刀尺,万叶千花一手裁。

B.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

C.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D.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语文 含解析答案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语文 含解析答案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书是整个人类的记忆。

没有书,也许历史还在混沌未开的蒙昧中________;读书,让绵延的时光穿越我们的身体,让几千年来_______的智慧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血液里汩汩流淌。

读书,需要____________的精神,还需要懂得快慢精粗之分。

A.徘徊积聚宵衣旰食B.徘徊积淀废寝忘食C.踟蹰积淀宵衣旰食D.踟蹰积聚废寝忘食【答案】B【解析】徘徊:①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②比喻犹豫不决;③比喻事物在某个范围内来回浮动、起伏。

踟蹰:心里迟疑,要走不走的样子。

积聚:积累。

积淀:积累沉淀;所积累沉淀下来的事物(多指文化、知识、经验等)。

宵衣旰食:天不亮就穿衣起来,天黑了才吃饭,形容勤于政务。

废寝忘食:顾不得睡觉,忘记吃饭,形容非常专心努力。

“历史还在混沌未开的蒙昧中”如何,显然不是心里迟疑,也不是犹豫不决,它与“心理”没有什么关系,而是在“混沌未开的蒙昧”这个“范围”中浮动、起伏,所以第一空缺处填“徘徊”;“积聚”只是一个动作,具有即时性,而“积淀”具有历史性,正好与“几千年”相应,所以第二空缺处填“积淀”;读书不是“政务”,所以第三空缺处填“废寝忘食”。

2.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英国政府计划从今年9月开始,推行4到5岁幼童将接受语文和算术能力的“基准测验”,此项政策遭到了教师工会的强烈反对。

B.一种理念只有被人们普遍接受、理解和掌握并转化为整个社会的群体意识,才能成为人们自觉遵守和奉行的准则。

C.批评或许有对有错,甚至偏激,但只要出于善意,没有违犯法律法规,没有损害公序良俗,我们就应该以包容的心态对待。

D.今年5月9日是俄罗斯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有近3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领导人参加了莫斯科红场举行的阅兵式。

【答案】C【解析】A项“推行”缺宾语,应在“‘基准测验’”后加“的政策”;B项“接受、理解和掌握”不合逻辑,应改为“理解、接受和掌握”;D项主宾搭配不当和表达上有歧义,“5月9日”不是“70周年”,将“5月9日”去掉,“3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领导人”有歧义。

2015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2015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江苏卷)语文Ⅰ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人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书是整个人类的记忆。

没有书,也许历史还在混沌未开的蒙昧中▲。

读书,让绵延的时光穿越我们的身体,让几千年来▲的智慧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血液里汩汩流淌。

读书,不仅需要▲的精神,还需要懂得快慢精粗之分。

A.徘徊积聚宵衣旰食B.徘徊积淀废寝忘食C.踟蹰积淀宵衣旰食 D.踟蹰积聚废寝忘食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英国政府计划从今年9月开始,推行4到5岁幼童将接受语文和算术能力的“基准测验”,此政策遭到了教师工会的强烈反对。

B.一种观念只有被人们普遍接受、理解和掌握并转化为整个社会的群体意识,才能成为人们自觉遵守和奉行的准则。

C.批评或许有对有错,甚至偏激,但只要出于善意,没有违犯法律法规,没有损害公序良俗,我们就应该以包容的心态对待。

D.今年5月9日是俄罗斯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有近3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领导人参加了在莫斯科红场举行的阅兵式。

3.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比拟手法的一项是(3分)A.东风便试新刀尺,万叶千花一手裁。

B.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

C.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D.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人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自宋元至明清,清明节除了要祭扫家墓,还要在门楣、窗户上插上柳条。

▲,▲。

▲,▲,▲,▲。

①达到人丁兴旺、身体健康的目的②于是在郊游踏青时③它便成了人类文化中生命力的象征④人们企盼将这种生命力转移到自家门庭和家庭成员身上⑤不会忘记顺便折一些柳条回来⑥由于柳树最先送来春的消息并且具有旺盛的生殖力A.⑥③④①②⑤B.②⑤①④⑥③C.②④⑥③①⑤D.⑥④②⑤③①5.下列对“中国文化遗产”标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标志整体呈圆形,既体现民族团结、和谐包容的文化内涵,也体现文化遗产保护的理念。

江苏2015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江苏2015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江苏卷)语文I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人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书是整个人类的记忆。

没有书,也许历史还在混沌未开的蒙昧中▲。

读书,让绵延的时光穿越我们的身体,让几千年来▲的智慧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血液里汩汩流淌。

读书,不仅需要▲的精神,还需要懂得快慢精粗之分。

A.徘徊积聚宵衣旰食B.徘徊积淀废寝忘食C.踟蹰积淀宵衣旰食D.踟蹰积聚废寝忘食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英国政府计划从今年9月开始,推行4到5岁幼童将接受语文和算术能力的“基准测验”,此政策遭到了教师T会的强烈反对。

B.一种观念只有被人们普遍接受、理解和掌握并转化为整个社会的群体意识,才能成为人们白觉遵守和奉行的准则。

C.批评或许有对有错,甚至偏激,但只要l于善意,没有违犯法律法规,没有损害公序良俗,我们就应该以包容的心态对待。

D.今年5月9日是俄罗斯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有近3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领导人参加了在莫斯科红场举行的阅兵式。

3.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比拟手法的一项是(3分)A.东风便试新刀尺,万叶千花一手裁。

B.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

C.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u.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人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自宋元至明清,清明节除了要祭扫家墓,还要在门楣、窗户上插上柳条。

▲,▲。

▲,▲,▲,▲。

①达到人丁兴旺、身体健康的目的②于是在郊游踏青时③它便成了人类文化中生命力的象征④人们企盼将这种生命力转移到自家门庭和家庭成员身上⑤不会忘记顺便折一些柳条回来⑥由于柳树最先送来春的消息并且具有旺盛的生殖力A.⑥③④①②⑤B.②⑤①④⑥③C.②④⑥③①⑤D.⑥④②⑤③①5.下列对“中国文化遗产”标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标志整体呈圆形,既体现民族团结、和谐包容的文化内涵,也体现文化遗产保护的理念。

2015高考江苏语文卷(含答案)

2015高考江苏语文卷(含答案)

2015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试题、参考答案语文Ⅰ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5 分)1. 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B书是整个人类的记忆。

没有书,也许历史还在混沌未开的蒙昧中。

读书,让绵延的时光穿越我们的身体,让几千年来的智慧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血液里汩汩流淌。

读书,不仅需要的精神,还需要懂得快慢精粗之分。

A. 徘徊积聚宵衣旰食B. 徘徊积淀废寝忘食C. 踟蹰积淀宵衣旰食D. 踟蹰积聚废寝忘食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 分)CA. 英国政府计划从今年9 月开始,推行4 到5 岁幼童将接受语文和算术能力的“基准测验”,此政策遭到了教师工会的强烈反对。

B. 一种观念只有被人们普遍接受、理解和掌握并转化为整个社会的群体意识,才能成为人们自觉遵守和奉行的准则。

C. 批评或许有对有错,甚至偏激,但只要出于善意,没有违犯法律法规,没有损害公序良俗,我们就应该以包容的心态对待。

D. 今年5 月9 日是俄罗斯卫国战争胜利70 周年,有近30 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领导人参加了在莫斯科红场举行的阅兵式。

3. 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比拟手法的一项是(3 分)BA. 东风便试新刀尺,万叶千花一手裁。

B. 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

C.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D.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4.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A自宋元至明清,清明节除了要祭扫家墓,还要在门楣、窗户上插上柳条。

▲,▲。

▲,▲,▲,▲。

①达到人丁兴旺、身体健康的目的摇②于是在郊游踏青时③它便成了人类文化中生命力的象征④人们企盼将这种生命力转移到自家门庭和家庭成员身上⑤不会忘记顺便折一些柳条回来⑥由于柳树最先送来春的消息并且具有旺盛的生殖力A. ⑥③④①②⑤B. ②⑤①④⑥③C. ②④⑥③①⑤D. ⑥④②⑤③①5. 下列对“中国文化遗产冶标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DA. 标志整体呈圆形,既体现民族团结、和谐包容的文化内涵,也体现文化遗产保护的理念。

2015年江苏高考语文卷及答案

2015年江苏高考语文卷及答案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江苏卷)语文I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人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书是整个人类的记忆。

没有书,也许历史还在混沌未开的蒙昧中▲。

读书,让绵延的时光穿越我们的身体,让几千年来▲的智慧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血液里汩汩流淌。

读书,不仅需要▲的精神,还需要懂得快慢精粗之分。

A.徘徊积聚宵衣旰食B.徘徊积淀废寝忘食C.踟蹰积淀宵衣旰食D.踟蹰积聚废寝忘食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英国政府计划从今年9月开始,推行4到5岁幼童将接受语文和算术能力的“基准测验”,此政策遭到了教师T会的强烈反对。

B.一种观念只有被人们普遍接受、理解和掌握并转化为整个社会的群体意识,才能成为人们白觉遵守和奉行的准则。

C.批评或许有对有错,甚至偏激,但只要l于善意,没有违犯法律法规,没有损害公序良俗,我们就应该以包容的心态对待。

D.今年5月9日是俄罗斯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有近3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领导人参加了在莫斯科红场举行的阅兵式。

3.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比拟手法的一项是(3分)A.东风便试新刀尺,万叶千花一手裁。

B.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

C.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u.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人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自宋元至明清,清明节除了要祭扫家墓,还要在门楣、窗户上插上柳条。

▲,▲。

▲,▲,▲,▲。

①达到人丁兴旺、身体健康的目的②于是在郊游踏青时③它便成了人类文化中生命力的象征④人们企盼将这种生命力转移到自家门庭和家庭成员身上⑤不会忘记顺便折一些柳条回来⑥由于柳树最先送来春的消息并且具有旺盛的生殖力A.⑥③④①②⑤B.②⑤①④⑥③C.②④⑥③①⑤D.⑥④②⑤③①5.下列对“中国文化遗产”标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标志整体呈圆形,既体现民族团结、和谐包容的文化内涵,也体现文化遗产保护的理念。

2015年江苏高考语文真题试题及附加题解析版

2015年江苏高考语文真题试题及附加题解析版

2015年高考江苏卷语文试题及答案语文Ⅰ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人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书是整个人类的记忆。

没有书,也许历史还在混沌未开的蒙昧中▲。

读书,让绵延的时光穿越我们的身体,让几千年来▲的智慧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血液里汩汩流淌。

读书,不仅需要▲的精神,还需要懂得快慢精粗之分。

A.徘徊积聚宵衣旰食B.徘徊积淀废寝忘食C.踟蹰积淀宵衣旰食D.踟蹰积聚废寝忘食【答案】B(①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比喻犹豫不决;比喻事物在某个范围内来回波动、起伏。

踟蹰:心里迟疑,要走不走的样子。

②积聚:积累。

积淀:动词,积累沉淀;名词,所积累沉淀下来的事物。

③宵衣旰食:天不亮就穿衣起来,天黑了才吃饭,形容勤于政务。

废寝忘食:顾不得睡觉和吃饭,形容非常专心努力。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英国政府计划从今年9月开始,推行4到5岁幼童将接受语文和算术能力的“基准测验”,此政策遭到了教师工会的强烈反对。

B.一种观念只有被人们普遍接受、理解和掌握并转化为整个社会的群体意识,才能成为人们白觉遵守和奉行的准则。

C.批评或许有对有错,甚至偏激,但只要出于善意,没有违犯法律法规,没有损害公序良俗,我们就应该以包容的心态对待。

D.今年5月9日是俄罗斯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有近3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领导人参加了在莫斯科红场举行的阅兵式。

【答案】C(A.删除“将”;“推行”缺少宾语,可在“‘基准测验’”后加“的政策”。

B.应将“接受、理解和掌握”改为“理解、接受和掌握”。

D.应在“70周年”后加“纪念日”;表意不明,“有近3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领导人”有歧义,可改为“有来自近3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领导人”。

)3.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比拟手法的一项是(3分)A.东风便试新刀尺,万叶千花一手裁。

B.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

C.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D.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2015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2015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江苏卷)语文Ⅰ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

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人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书是整个人类的记忆.没有书,也许历史还在混沌未开的蒙昧中▲.读书,让绵延的时光穿越我们的身体,让几千年来▲的智慧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血液里汩汩流淌。

读书,不仅需要▲的精神,还需要懂得快慢精粗之分。

A.徘徊积聚宵衣旰食B.徘徊积淀废寝忘食C.踟蹰积淀宵衣旰食 D.踟蹰积聚废寝忘食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英国政府计划从今年9月开始,推行4到5岁幼童将接受语文和算术能力的“基准测验”,此政策遭到了教师工会的强烈反对。

B.一种观念只有被人们普遍接受、理解和掌握并转化为整个社会的群体意识,才能成为人们自觉遵守和奉行的准则。

C。

批评或许有对有错,甚至偏激,但只要出于善意,没有违犯法律法规,没有损害公序良俗,我们就应该以包容的心态对待。

D.今年5月9日是俄罗斯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有近3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领导人参加了在莫斯科红场举行的阅兵式。

3.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比拟手法的一项是(3分)A.东风便试新刀尺,万叶千花一手裁。

B.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

C.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D.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4。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人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自宋元至明清,清明节除了要祭扫家墓,还要在门楣、窗户上插上柳条. ▲,▲。

▲,▲,▲,▲。

①达到人丁兴旺、身体健康的目的②于是在郊游踏青时③它便成了人类文化中生命力的象征④人们企盼将这种生命力转移到自家门庭和家庭成员身上⑤不会忘记顺便折一些柳条回来⑥由于柳树最先送来春的消息并且具有旺盛的生殖力A。

⑥③④①②⑤ B.②⑤①④⑥③ C。

②④⑥③①⑤ D。

⑥④②⑤③①5.下列对“中国文化遗产”标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标志整体呈圆形,既体现民族团结、和谐包容的文化内涵,也体现文化遗产保护的理念。

2015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5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5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书是整个人类的记忆。

没有书,也许历史还在混沌未开的蒙昧中________;读书,让绵延的时光穿越我们的身体,让几千年来_______的智慧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血液里汩汩流淌。

读书,需要____________的精神,还需要懂得快慢精粗之分。

A.徘徊积聚宵衣旰食B.徘徊积淀废寝忘食C.踟蹰积淀宵衣旰食D.踟蹰积聚废寝忘食2.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英国政府计划从今年9月开始,推行4到5岁幼童将接受语文和算术能力的“基准测验”,此项政策遭到了教师工会的强烈反对。

B.一种理念只有被人们普遍接受、理解和掌握并转化为整个社会的群体意识,才能成为人们自觉遵守和奉行的准则。

C.批评或许有对有错,甚至偏激,但只要出于善意,没有违犯法律法规,没有损害公序良俗,我们就应该以包容的心态对待。

D.今年5月9日是俄罗斯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有近3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领导人参加了莫斯科红场举行的阅兵3.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比拟手法的一项是:(3分)A.东风便试新刀尺,万叶千花一手裁。

B.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

C.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D.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自宋元至明清,清明节除了要祭扫家墓,还要在门楣、窗户上插上柳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达到人丁兴旺、身体健康的目的②于是在郊游踏青时③它便成了人类文化中生命力的象征④人们企盼将这种生命力转移到自家门庭和家庭成员身上⑤不会忘记顺便折一些柳条回来⑥由于柳树最先送来春的消息并且具有旺盛的生殖力A.⑥③④①②⑤B.②⑤①④⑥③C.②④⑥③①⑤D.⑥④②⑤③①5.下列对“中国文化遗产”标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标志整体呈圆形,既体现民族团结、和谐包容的文化内涵,也体现文化遗产保护的理念。

2015高考语文试卷答案

2015高考语文试卷答案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江苏卷)语文I试题参考答案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答案】B【解析】徘徊:①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②比喻犹豫不决;③比喻事物在某个范围内来回浮动、起伏。

踟蹰:心里迟疑,要走不走的样子。

积聚:积累。

积淀:积累沉淀;所积累沉淀下来的事物(多指文化、知识、经验等)。

宵衣旰食:天不亮就穿衣起来,天黑了才吃饭,形容勤于政务。

废寝忘食:顾不得睡觉,忘记吃饭,形容非常专心努力。

“历史还在混沌未开的蒙昧中”如何,显然不是心里迟疑,也不是犹豫不决,它与“心理”没有什么关系,而是在“混沌未开的蒙昧”这个“范围”中浮动、起伏,所以第一空缺处填“徘徊”;“积聚”只是一个动作,具有即时性,而“积淀”具有历史性,正好与“几千年”相应,所以第二空缺处填“积淀”;读书不是“政务”,所以第三空缺处填“废寝忘食”。

2.【答案】C【解析】A项“推行”缺宾语,应在“‘基准测验’”后加“的政策”;B项“接受、理解和掌握”不合逻辑,应改为“理解、接受和掌握”;D项主宾搭配不当和表达上有歧义,“5月9日”不是“70周年”,将“5月9日”去掉,“3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领导人”有歧义。

3.答案】B【解析】“比拟”含拟人、拟物两种具体手法,属修辞格。

A项采用拟人修辞,将“东风”人格化;C项亦采用拟人修辞,将“芍药”“蔷薇”人格化,说“芍药”“有情”、“含春泪”,说“蔷薇”“无力”、“卧晓枝”;D项也是采用拟人修辞,将“南风”人格化,说“南风”是自己的“旧相识”,说它“偷开门户”“翻书”。

B项是对仗工整的诗句,不含比拟修辞。

4.【答案】A【解析】衔接题,衔接的就是因果逻辑。

“除了要祭扫家墓,还要在门楣、窗户上插上柳条”,这是个提示语,读之自然会形成一个疑问:“为什么要插上柳条?”下文定要回答这一原因,而且还要接住“柳条”这一话题。

显然,⑥和③是紧接前文提示语之后的。

而③又将话题转移到“生命力”上,那么紧承其意的应该是④了,然后④又抛出了一个疑问:“人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原因自然是①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C
• 【解析】
• A选项中“推行”缺少宾语中心词,应 在“基准测验”后加“的政策”。 • B选项中“接受、理解和掌握”语序不 当,应为“理解、接受和掌握”。 • D项主语和宾语搭配不当,应在“周年” 后加上“纪念日”。
• 3.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比拟手法的一项是(3 分)
• A.东风便试新刀尺,万叶千花一手裁。 • B.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tǐng归时闻草声。
• 5.D(后半句为干扰项) • 【解析】中国文化遗产标志,是指由国家文物局确定并 发布的中国文化遗产图形标志。确定时间:2005年08 月17日,国家文物局正式公布采用金沙“四鸟绕日”金 饰图案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四鸟绕日”金饰 2001年出土于四川成都金沙遗址,画面是四只神鸟围 绕着太阳飞行,专家也将其命名为“太阳神鸟”。这是 本世纪中国考古的一个重大发现。此金饰图案构图严谨、 线条流畅、极富美感,是古代人民“天人合一”的哲学 思想、丰富的想象力、非凡的艺术创造力和精湛的工艺 水平的完美结合。专家认为,“四鸟绕日”图案是中华 先民崇拜太阳艺术表现形式的杰出代表之作,所表达的 追求光明、团结奋进、和谐包容的精神寓意,彰显了中 国政府和人民保护祖国文化遗产的强烈责任心和神圣使 命感。以此作为中国文化遗产的标志体现了中华民族传 统文化强烈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表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 息、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 C.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 D.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3.B • 【解析】比拟就是把一个事物当作另外一个事物 来描述、说明。 比拟的辞格是将人比作物、将 物比做人,或将甲物化为乙物。效果:或增添特 有的情味,或把事物写得神形毕现,栩栩如生, 抒发爱憎分明的感情。 • A项选自黄庶的《探春》,这二句说东风拿起刀 尺,裁剪出万叶千花,将“东风”拟人化; • B 项出自张先的《题西溪无相院》,上句着眼视 觉,写浮萍破处,山影在水中显现出来,下句则 着墨于听觉,以细微的草声衬托出环境的宁静。 此项未使用比拟手法。

1.B
• 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比喻犹豫不决,也 比喻事物在某个范围内来回浮动、起伏。 • 踟蹰:心中犹疑,要走不走的样子。 • 集聚:集合;聚合。 • 积淀:①【动】积累沉淀。②【名】所积累沉淀
下来的事物(多指文化、知识、经验等) 。
• 宵衣旰食:天不亮就穿起衣来,时间晚了才吃饭。 形容为处理国事而辛勤地工作。 • 废寝忘食: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形容专心 努力。
• 5.下列对“中国文化遗产”标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 A.标志整体呈圆形,既体现民族团结、和谐包容的 文化内涵,也体现文化遗产保护的理念。 • B.标志中的太阳神鸟图案动感很强,既体现中国文 化强大的向心力,也体现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 C.标志中的神鸟与太阳光芒的数目,暗合中国文化 中四季、四方、十二生肖、十二时辰等元素。 • D.标志中光芒四射的太阳,既象征着光明、生命和 永恒,也象征着我国飞速项是(3分) • A.英国政府计划从今年9月开始,推行4到5 岁幼童将接受语文和算术能力的“基准测验”, 此政策遭到了教师工会的强烈反对。 • B.一种观念只有被人们普遍接受、理解和掌 握并转化为整个社会的群体意识,才能成为人 们自觉遵守和奉行的准则。 • C.批评或许有对有错,甚至偏激,但只要出 于善意,没有违犯法律法规,没有损害公序良 俗,我们就应该以包容的心态对待。 • D.今年5月9 日是俄罗斯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 有近3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领导人参加了在 莫斯科红场举行的阅兵式。
•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考生 可仔细观察图片,找到关键信息,然 后进行归纳,再对应选项确定答案。 •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 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 为表达运用E。

欧阳伯和墓志铭
张耒
•①君欧阳氏,讳发,字
2015年江苏高考语文试卷答案 及解析
•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 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 一组是(3分) • 书是整个人类的记忆。没有书,也许历史还在 混沌未开的蒙昧中____▲_____。读书,让绵延 的时光穿越我们的身体,让几千年 来 ____▲_____ 的智慧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血液里 汩汩流淌。读书,不仅需要____▲_____的精神, 还需要懂得快慢精粗之分。 • A.徘徊 积聚 宵衣旰食 • B.徘徊 积淀 废寝忘食 • C.踟蹰 积淀 宵衣旰食 • D.踟蹰 积聚 废寝忘食
•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 的一项是(3分) • 自宋元至明清,清明节除了要祭扫家墓,还要 在门楣、窗户上插上柳 条。 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 ① 达到人丁兴旺、身体健康的目的 • ②于是在郊游踏青时 • ③它便成了人类文化中生命力的象征 • ④人们企盼将这种生命力转移到自家门庭和家庭 成员身上 • ⑤不会忘记顺便折一些柳条回来 • ⑥由于柳树最先送来春的消息并且具有旺盛的生 殖力 • A.⑥③④①②⑤ B.②⑤①④⑥③ • C.②④⑥③①⑤ D.⑥④②⑤③①
• 4.A
• 【解析】语段开头一句是总写,写清明节 的习俗,用了“除了……还要”的句式, 暗示下文应该说明“插上柳条”的意义。 所以应首先选⑥句,③句与⑥句是因果关 系,④句与①句是对“意义”的进一步解 释,所以应选A 。 • 此外,还可充分利用选项中的关联词、代 词以及“句链”来帮助判断,效果更好, 准确率更高。

• C项选自宋· 秦观《春日五首》(其一),两 句虽是写花,却赋予物态以人情,经雨的芍药 和蔷薇,好似两个娇弱的女郎,一个饱含泪水, 一个醉卧晓枝。
• D项出自宋代诗人刘攽的《新晴》,诗人 把南风写成是一个十分诙谐而又善于戏 谑的老朋友,他偷偷地推开了门,闯了 进来,还装作爱读书的样子,正不停地 翻着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