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讲:第四章:建筑围护结构的传湿与防潮设计
第四章建筑围护结构的传湿与防潮
围护结构的蒸气渗透
在外围护结构的 两侧存在水蒸气分压 力差(即室内外空气 的水蒸气含量不等时) 水蒸气分子将从压力 较高的一侧通过围护 结构向较低的一侧渗 透扩散。
稳态下纯蒸气渗透过程的计算与稳传 热的计算方法是完全相似的。
几种常见材料的蒸气渗透系数 g/(mhPa):
玻璃和金属:不透蒸气 油毡:1.35×10-6 钢筋混凝土:1.58×10-5 加气混凝土:1×10-4 灰砂砖砌体:1.05×10-4 玻璃棉、岩棉:4.88×10-4 垂直空气间层:1.01×10-3
λ R=d/λ μ
H=d/ μ
1 石灰砂浆 0.02 0.81 0.025 0.00012 166.67
2 泡沫混凝 0.05 0.19 0.263 0.000199 251.51
土
3 振动砖板 0.14 0.81 0.173 0.0000667 2098.95
Σ
0.461
2517.13
由此得: R0=0.11+0.461+0.04=0.611m2·K/W H0=2517.13m2·h·Pa/g
24.6℃
2
22
0.11 0.139 0.633
(22
24.6)
3.7℃
3
22
0.11
0.139 0.633
0.263
(22
24.6)
15.7℃
4
22
0.11 0.139 0.263 0.633
0.022
(22
24.6)
17.3℃
e
湿源
围护结构中材料含湿; 施工过程中进入结构材料的水分; 雨雪作用渗透; 使用管理中的水分; 从土壤渗透进入围护结构; 材料吸湿作用从空气中吸收的水分;
设计中的建筑防水与防潮设计
设计中的建筑防水与防潮设计在建筑设计中,防水与防潮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不仅可以提供室内舒适的环境,还能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
本文将从建筑防水与防潮的意义、防水与防潮的设计原则以及常见的防水与防潮技术等方面,来探讨设计中的建筑防水与防潮设计。
一、建筑防水与防潮的意义在建筑设计中,防水与防潮设计的主要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保护建筑结构:防水与防潮设计能够有效地保护建筑结构,避免水分侵入导致结构物的腐蚀、开裂和膨胀等问题,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
2. 提供室内舒适:通过防水与防潮设计,可以有效地阻止雨水、地下水或高湿度空气进入室内,提供一个干燥、舒适的居住环境。
3. 保护室内设备与装饰:防水与防潮设计还可以保护室内设备与装饰,避免水分对室内设备的损坏和装饰材料的腐烂等问题。
二、防水与防潮的设计原则在进行建筑防水与防潮设计时,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 综合考虑:防水与防潮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建筑的结构特点、环境条件、使用功能以及设计预算等多个因素,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设计。
2. 分层设计:可以采取多层次的防水与防潮设计,通过分层的方式来增加抗水能力,降低防水和防潮的风险。
3. 适用材料:选择合适的防水和防潮材料,如防水卷材、防水涂料、防水胶水等,在设计中充分考虑施工工艺与材料的适用性。
4. 施工工艺:合理的施工工艺也是保证防水与防潮效果的关键,需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确保细节的处理完善。
三、常见的防水与防潮技术在建筑防水与防潮设计中,有一些常用的技术被广泛应用:1. 地下室防水技术:地下室是建筑中最容易受到水分侵袭的区域之一,常见的地下室防水技术包括防水卷材铺设、防水涂料涂刷、渗透结晶技术等。
2. 屋面防水技术:屋面是建筑的重要部分,常见的屋面防水技术有防水涂料、防水卷材铺设、瓦片屋面防水处理等。
3. 浴室与厨房防水技术:浴室和厨房是建筑中湿度较大的区域,常见的防水技术包括防水涂料、防水卷材铺设、密封胶水等。
06建讲义筑防水、防潮构造
细部:
自由落水挑檐 当挑檐较短时,可将混凝土防水层直接悬
挑出去形成挑檐口。 当所需挑檐较长时,为了保证悬挑结构的
强度,应采用与屋盖圈梁连为一体的悬臂 板形成挑檐。 在挑檐板与屋面板上做找平层和隔离层后 浇筑混凝土防水层,檐口处注意做好滴水。
挑檐沟外排水檐口
挑檐口采用有组织排水方式时,常将檐部 做成排水檐沟板的形式,檐沟板的断面为 槽形并与屋面圈梁连成整体。沟内设纵向 排水坡,防水层挑入沟内并做滴水,以防 止爬水。
度不小于70mm上下层油毡的接缝要错开。 为了防止沥青胶结料因厚度过大而龟裂,每层
沥青胶的厚度要控制在1 ~ 1.5mm内。
结合层
结合层的作用是在基层与卷材胶粘剂间形成一 层胶质薄膜,使卷材与基层胶结牢固。沥青类 卷材通常用冷底子油作结合层;高分子卷材则 多采用配套基层处理剂,也可用冷底子油或稀 释乳化沥青作结合层。
泛水 构造做法:防水层与竖向构件交接处留宽缝, 并用密封材料嵌填,然后在泛水处做卷材或 涂膜防水层,一般不低于250mm。 女儿墙泛水:女儿墙与刚性防水层间留分格 缝,使混凝土防水层在收缩和温度变形时不 受女儿墙的影响,可有效地防止其开裂。分 格缝内用油膏嵌缝,缝外用附加卷材铺贴至
变形缝泛水变形缝分为高低屋面变形缝和横向 变形缝两种情况。高低屋面变形缝构造,其低 跨屋面也需像卷材屋面那样砌上附加墙来铺贴 泛水。
卷材防水屋面:用防水卷材和胶结材料分 层粘贴形成防水层的屋面,具有优良的防 水性和耐久性,因而被广泛采用。
卷材防水屋面由多层材料叠合而成,其基本构 造层次按构造要求由结构层、找平层、结合层、 防水层和保护层组成。
不上人不保温屋面: 保护层:设置保护层的目的是保护防水层。 1)可以防止暴雨对沥青的冲刷。 2)可以降低沥青表面的温度,防止沥青流淌。 3)可以减慢阳光、氧气对沥青的作用,防止
围护结构的防潮设计
措施一:提高隔汽层的隔汽能力,减少进入该界面的水蒸气量; 措施二:在砖墙上设置泄气口,使水蒸气流很容易排出。
1—石膏板条粉刷 2—隔汽层 3—保温层 4—空气间层 5—砖砌层 图4-33 内墙冷凝分析检验
2.设置隔汽层
经内部冷凝验算必须设隔汽层时,可在保温层水蒸气流入的一侧设置隔汽层, 如沥青、卷材或隔汽涂料等,如图4-34所示。
设置通风间层或泄气沟道,特别适用于夏热冬冷及部分夏热冬暖地区的墙体 以及屋面结构。由于通风间层与外界空气相通,对屋面保温有不利影响,所以在 严寒地区和寒冷地区应当慎用。
(a)冬季冷凝受潮
(b)夏季蒸发干燥
图4-35 有通风间层的围护结构
1.3 空调节能建筑围护结构防潮设计
根据设计实践经验,空调建筑围护结构的防潮措施主要有:
建筑节能设计
围护结构的防潮设计
1.采取房间表面受潮分析
在采暖期内,采暖房间一般并不结露。通常,采暖期间房间温度20℃的含湿 量为50%~ 60%,露点温度一般为8.7 ~12.4℃。采暖时墙面温度随房间温度升高, 即使传热阻不大也未必结露。为防止墙体表面发生结露,房间温度越高越好,而 湿度越低越好。为防止发生结露,最好采用连续采暖方式,且应使用不散湿的采 暖设备。
(a)内保温水蒸气易进难出出现冷凝
(b)外保温水蒸气难进易出不出现冷凝
图4-32 材料布置层次对内部冷凝的影响
由此可见,材料层次的布置应尽量使水蒸气渗透的通路形成“难进易出”。 设计中也可根据“难进易出”的原则分析和检验所设计的构造方案内部的冷凝情 况。
如图4-33所示外墙结构,其内部可能出现冷凝的危险界面是隔汽层内表面和砖 砌体内表面。如果界面a出现冷凝水,可增加外侧的保温能力,以提高该界面的温 度;如果界面b出现冷凝水,可采取以下两种措施。
第四章建筑围护结构的传湿与防潮
2 、高湿房间-冬季室内相对湿度高于75%,相应
室温在180C − 200C以上的房间
应尽量防止表面冷凝和滴水现象,预防湿气对结构材料的锈蚀 和腐蚀。 室内气温已接近露点温度(如浴室、洗染间等)的高湿房间, 应力求避免在表面形成水滴掉下来,并防止表面凝水渗入围护 结构的深部,使结构受潮。
为避免围护结构内部受潮,高湿房间围护结构的内表面应设防 水层;对于间歇性处于高湿条件的房间,为避免冷凝水形成水 滴,围护结构内表面可增设吸湿能力强且本身又耐潮湿的饰面 层或涂层。
对于连续处于高湿条件,又不允许房顶内表面的冷凝水滴到 设备和产品上的房间,可设吊顶(吊顶空间应与室内空气流 通)将滴水有组织地引走,或加强屋顶内表面的通风,防止 形成水滴。
二、防止和控制内部冷凝
1 、合理布置材料层的相对位置
同一气象条件下,使用相 同材料,但材料层次布置 不同,则会出现不同情况。
材料层布置应尽量在水蒸 气渗透的通路上做到进难 出易。
可见,发生室内夏季结露的充分必要条件为:
1)室外空气温度高、湿度大,空气饱和或者接近饱和 2)室内某些表面热惰性大,使其温度低于室外空气的露 点温度 3)室外高温高湿空气与室内物体低温表面发生接触
三、防止夏季结露的措施
1)架空层防结露 2)空气层防结露 3)材料层防结露 4)呼吸防结露 5)密闭防结露 6)通风防结露 7)空调防结露
1 H0
(Pi
Pe )
(g / m2 h) -蒸汽渗透强度
Pi (Pa ) -室内空气的水蒸汽分压力 Pe (Pa )-室外空气的水蒸汽分压力
H0 (m2 h Pa / g)-围护结构的总蒸汽渗透阻
H0
H1
H2
H3
d1
4 建筑物理 建筑热工学 第四章 建筑外围护结构的传湿与防潮-第3-4周 (1)
2015-9-27
4
• 材料的吸湿机理:
• 低湿度时以单分子吸湿为主;中等湿度时以多分子吸湿为 主;高湿度时以毛细吸湿为主。
2015-9-27
5
4.2 外围护结构中水分的迁移
• 材料内部如果存在水蒸气的分压力差或存在湿度 差和温度差,就会发生材料内部的湿迁移。 • 湿迁移有两种方式:水蒸气的扩散(汽态)和水 分的毛细渗透(液态)。
• 当材料有吸湿能力时,其内部的水分称为吸附水, 它的迁移方式是先蒸发,后扩散。
• 当材料的吸湿能力达到饱和时,其内部的水分称为 自由水,它的迁移是以毛细渗透的方式进行的。
2015-9-27
6
4.2.1 通过围护结构的蒸汽渗透
• 定义:当室内外空气中的含湿量不等,也就是围护结构的 两侧存在着水蒸气分压力差时,水蒸气分子就会从分压力 高的一侧通过围护结构向分压力低的一侧渗透扩散或迁移, 这种传湿现象叫蒸气渗透。 • 如果围护结构的设计不当,就会 引起围护结构内部出现冷凝受潮甚 至出现冻结的现象。
• 进出某一界面的蒸汽渗透强度之差称为截面处的冷凝强度。 Ps,c:饱和水蒸气分压力
C A B
H
d
PA PS ,C H o ,i
PS ,C PB H o ,e
ωC——界面处的冷凝强度,g/ (m2·h)。 ωA、ωB——界面两侧的蒸汽渗透强度,g/(m2·h); PA——分压力较高一侧空气的水蒸气分压力,Pa; PB——分压力较低一侧空气的水蒸气分压力,Pa; Psc——冷凝界面处的饱和水蒸气分压力,Pa; Ho,i——在冷凝界面蒸汽流入一侧的蒸汽渗透阻 (m2·h·Pa)/g; Ho,e——在冷凝界面蒸汽流出一侧的蒸汽渗透阻 (m2·h·Pa)/g 。
围护结构湿传递
围护结构湿传递研究摘要建筑围护结构采用的材料大多是多孔介质,由于多孔介质材料内部含有较多的孔隙,其内部容易存在湿空气、液态水甚至固体冰。
建筑内部环境通过围护结构与外部环境不断地进行湿和热的传递,因此除了室外环境外,围护结构的热湿状况对室内环境及建筑能耗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对影响围护结构内热湿耦合传递因素国内外的研究越来越多。
关键字:湿传递、多孔建筑材料、结露现象、热湿耦合传递AbstractBuilding envelope materials used are porous media, within which contains more pores and its internal easily have wet air, liquid water and solid ice. Environment inside the building transfer constantly wet and heat through the building envelope and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 so in addition to the outdoor environment, the heat and moisture conditions of building envelope had a very important impact on the indoor environment and building energy consumption. The research on the factors of affecting on the envelope the structure transferring heat and moisture had more and more at home and abroad.Keywords:mass transfer;porous building material;d ewing phenomenon;coupled heat and mass transfer研究背景及意义对于建筑围护结构的节能来说,大多数人只会考虑到它的保温隔热性能。
建筑防水与防潮工程设计
建筑防水与防潮工程设计随着建筑技术的不断发展,建筑防水与防潮工程设计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建筑设计中,防水和防潮是确保建筑物结构稳定和功能正常运行的重要因素。
本文将介绍建筑防水与防潮工程的设计原则、材料选择以及施工技术等方面的内容。
一、建筑防水与防潮工程设计原则1.1 防水设计原则防水设计的首要原则是有效防止水的渗透和积聚,保护建筑结构不受水的侵蚀。
在进行防水设计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全面性:防水设计应覆盖建筑的各个部位,包括基础、墙体、屋面、地下室等。
不同部位的防水设计需根据具体情况采用适合的材料和技术。
(2)可靠性:选择高质量的防水材料,并结合合理的施工工艺,确保防水效果可靠,长期有效。
(3)耐久性:防水材料应具备较长的使用寿命,能够抵抗不同环境条件下的侵蚀,避免频繁的维修和更换。
1.2 防潮设计原则防潮设计的主要目标是降低建筑物内部的湿度,防止霉菌和腐朽的发生。
(1)施工材料的选择:使用能够吸湿排湿的材料,如透气的墙砖或防潮胶等。
这些材料可以帮助调节室内湿度,避免湿气滞留。
(2)合理的通风系统:合理设计通风系统,保证室内空气流通,有助于湿气的排除。
(3)防潮处理:在地下室和潮湿地区,采取防潮处理措施,如铺设防潮层、增加排水设施等。
二、建筑防水与防潮工程设计材料选择在建筑防水与防潮工程设计中,材料的选择对防水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常用的防水与防潮材料:2.1 防水材料(1)沥青:沥青是一种常见的防水材料,具有粘性和耐久性,适用于屋面、墙体等部位的防水处理。
(2)聚氨酯:聚氨酯是一种高强度、易于施工的涂料型防水材料,广泛应用于地下室和浴室等区域。
(3)聚合物改性沥青:聚合物改性沥青结合了沥青和聚合物的特性,具有较高的弹性和抗老化性能,适用于复杂建筑结构的防水处理。
2.2 防潮材料(1)玻璃纤维防潮胶:玻璃纤维防潮胶具有较好的防潮效果,能够吸湿和排湿,适用于潮湿环境下的墙体防潮处理。
(2)透气砖:透气砖是一种多孔材料,能够调节室内湿度,防止湿气滞留,适用于地下室和潮湿地区的防潮处理。
建筑环境学 第四章 建筑物的热湿传递过程
消除围护结构内部冷凝的方法
核算围护结构的水蒸汽渗透阻值,此阻 值不能太小 调整各材料层的厚度、顺序等 采用渗透系数小的材料 设置水蒸汽隔层等
举例
参见《建筑热过程》第106页例题4-2 四所大学编《建筑物理》第67页例4-1
4.4 房间热湿平衡 4.4.1房间空气的热平衡 房间的热湿状况不仅与室外气象条件有关, 也与围护结构的情况密切相关,墙体和门 窗等围护结构的温度状况直接影响着房间 空气的热湿状况。
外扰
外扰包括室外空气温度、湿度、太阳 辐射、风速和风向以及相邻房间的传 热,有两种影响方式: 热交换:通过透明或半透明围护结构的 太阳辐射、围护结构的热传导(含相邻房 间) 空气交换(包括空气渗透和空调送风): 通过门窗缝隙的为空气渗透,空调送风或 排风为空调通风
内扰
包括照明、设备、人体的散 热和散湿,两种方式: 对流散热 辐射散热
建筑环境学
第四章 建筑物的热湿传递过程
第四章 建筑物的热湿传递过程
4.1 影响房间热湿状况的因素 4.2 内外扰作用下房间的热传递 过程 4.3 围护结构的传湿 4.4 房间热湿平衡方程
4.1 影响房间热湿状况的因素
影响建筑物内热湿状况和空气环境的因 素有哪些?
影响房间热湿状况的因素
影响建筑物内热湿状况和空气环境的 因素 室外气象条件(含局部下垫面和建筑的影响) 室内发热量和产湿量 空调方式(含采暖、空调和自然通风等) 室内家俱、设备等蓄热(常被忽略!!) 所有这些因素可归纳为外扰和内扰(空调为广义的 外扰)
4.2内外扰作用下房间的热传递过程
内外扰如何影响房间的空气状态参 数 辐射不能直接影响空气状态参数 空气状态参数的改变途径:对流换热 和空气直接混合
几种典型的内外扰传递过程
建筑物理-4建筑围护结构的传湿与防潮
与“对流换热热阻”类比 与“导热热阻”类比
由于围护结构内外表面的湿转移阻,与结构材料层的蒸 汽渗透阻本身相比是很微小的,所以在计算总蒸汽渗透
阻时可忽略不计。
围护结构内外表面的水蒸气分压力可近似取为Pi和Pe,围
护结构任一层的内界面上的水蒸气分压力计算公式:
Pm Pi
外围护结构的湿状况主要决定于下列因素:
1. 用于结构中的材料的原始湿度 ;
2. 施工过程中进入结构材料的水分; 3. 由于毛细管作用,从土壤渗透到围护结构中的水分; 4. 由于受雨、雪的作用渗透到围护结构中的水分;
5. 使用管理中的水分,生产过程中使用水,使地板和墙的 下部受潮。 6. 由于材料的吸湿作用,从空气中吸收的水分; 7. 空气中的水分在围护结构表面和内部发生冷凝。
应指出,上述的估算是很粗略的,当出现内部冷凝后,必须考虑冷凝范围内的液 相水分的迁移机理,方能得出较精确的结果。
4.1 建筑围护结构的传湿
---4.1.3内部冷凝的检验
例4-1 试检验图4-6所示的外墙结构是否会产生内部冷 凝,若产生冷凝,试计算冷凝强度。已知ti=16℃, φi=60% ,采暖期室外平均气温te= - 4.0℃ ,平均相对 湿度 φi=50%。
◆湿度过大使围护结构发生冷凝的可能增大,会 影响其热工性能
第4章
建筑围护结构的传湿与防潮
◆冷凝:当物体表面温度低于与之相接触的空气 露点温度时,出现冷凝水的现象。
◆外围护结构的冷凝可分两种情况:
表面凝结 内部凝结
第4章
建筑围护结构的传湿与防潮
表面凝结,就是在外围护结构表面上出现凝结水, 其原因是由于水蒸气含量较多而温度高的空气遇到 冷的表面所致;
建筑中的建筑物防潮湿设计
建筑中的建筑物防潮湿设计在建筑设计中,建筑物防潮湿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考虑因素。
湿气对建筑物的结构、墙壁、地板和天花板等都具有潜在的损害作用。
因此,合理的建筑物防潮湿设计是确保建筑物长期安全可靠运行的关键之一。
一、防潮湿的原因与影响潮湿的环境对建筑物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湿气会导致建筑材料膨胀或收缩,从而引起建筑物结构的变形和损坏。
其次,湿气还可能导致建筑材料的腐烂、霉菌滋生等问题,影响居住环境的健康与舒适度。
此外,湿气还会引起墙体渗水、冷凝水、漏水等现象,造成室内空间的损坏与不适。
二、建筑物防潮湿设计的原则为了有效地防止建筑物潮湿问题的发生,我们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 保持适当的通风:良好的通风是防潮湿的首要措施之一。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安装通风设备,将潮湿空气及时排出,保持室内空气的流通,减少湿气的滞留。
2. 防止渗漏和漏水:建筑物存在的渗漏和漏水问题是导致潮湿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在建筑物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如加强防水层的质量和施工工艺,确保建筑物的密封性。
3. 使用防潮材料:选择适合的建筑材料是防潮湿设计的重要环节。
例如,在地下室和潮湿区域应该选用防潮性能较好的材料,以减少湿气对建筑物的影响。
4. 考虑保温层的作用:建筑物的保温层不仅可以提高建筑物的热性能,还可以降低湿气的侵入。
通过合理设置保温层,可有效隔绝室内外的温度差异,减少冷凝水的产生。
5. 做好排水系统设计:合理的排水系统设计是防潮湿的关键之一。
在建筑物的地面、屋顶和地下室等区域,应该设置合适的排水管道和雨水收集设备,确保雨水及时排除,避免积水。
三、针对不同部位的防潮湿设计1. 墙体防潮湿设计:墙体是建筑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容易受到潮湿影响的部位之一。
在墙体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应该考虑墙体的防水、防潮、保温等特性。
合理设置防水层、保温层,采用防潮材料,可以有效减少湿气对墙体的侵害。
2. 地板防潮湿设计:地板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的部位之一,因此地板的防潮设计至关重要。
建筑设计中的建筑防水与防潮处理
建筑设计中的建筑防水与防潮处理在建筑设计中,建筑防水与防潮处理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保证建筑物的防水性能不仅可以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还可以提高居住者的舒适度和生活品质。
本文将讨论建筑设计中的建筑防水与防潮处理的重要性,以及一些常见的防水与防潮技术。
一、建筑防水与防潮处理的重要性建筑物需要经受来自自然环境的各种影响,如雨水、地下水、湿气等。
如果没有有效的防水与防潮处理,这些影响将会对建筑物的结构和功能带来严重损害。
首先,水分渗透进入建筑物内部会导致墙体和地面的腐蚀,从而损坏结构。
其次,高湿度环境容易滋生霉菌和细菌,对居住者的健康造成危害。
因此,在建筑设计中,建筑防水与防潮处理是不可或缺的。
二、常见的建筑防水处理技术1. 施工中的防水层施工中的防水层是最常见的建筑防水处理技术之一。
在建筑物的地下室、浴室和厨房等容易受潮的区域,施工人员会使用防水材料将墙体、地面和天花板进行包覆,防止水分渗透。
常用的防水材料有防水涂料、防水卷材和防水胶等。
2. 排水系统的设计排水系统的设计也是一种重要的防水处理技术。
通过合理设计的雨水排水系统,将雨水及时排除,避免在建筑物上停留和渗透。
在建筑物的屋顶、立面和地下室等区域设置合理的雨水收集设施和排水管道,可以有效减少水分对建筑物的影响。
3. 建筑物外部的防水层建筑物外部的防水层是保护建筑物免受外部水分侵害的另一种常见防水处理技术。
在建筑物外墙和屋顶等区域加设防水层,可以有效阻止雨水渗透进入建筑物内部。
同时,这种防水层还可以提高建筑物的保温性能,减少室内外温差,降低能源消耗。
三、常见的建筑防潮处理技术1. 透气性材料的选择建筑设计中,选择透气性材料可以有效防止湿气积聚在建筑物内部。
透气性材料可以通过其特殊的结构和孔隙来实现湿气的自然散发,防止霉菌和细菌的滋生。
常见的透气性材料包括透气砖、透气涂料和透气膜等。
2. 加强通风系统的设计通风系统的设计也是防潮处理中的重要环节。
通过合理设计的通风系统,可以将室内湿气迅速排出,保持室内空气的干燥。
建筑的湿度环境与防潮设计
建筑的湿度环境与防潮设计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因为它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使用舒适度和长期耐久性。
在建筑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许多因素,包括气候、地理位置、建筑物的使用功能、结构类型等,其中湿度环境与防潮设计是其中一个关键因素。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建筑中的湿度环境。
湿度是影响建筑物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它会影响室内空气的干湿程度,进而影响人体的舒适度和建筑材料的性能。
在潮湿的环境中,建筑物内的材料和家具容易受潮,导致变形、开裂、生锈等问题,同时也会增加白蚁等虫害的滋生。
而在干燥的环境中,建筑物内的材料和家具容易产生静电和火灾隐患。
因此,建筑物的湿度环境需要控制在适宜的范围内,以确保建筑物的使用舒适度和长期耐久性。
那么,如何进行防潮设计呢?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建筑物的湿度来源。
一般来说,建筑物的湿度来源主要有两个: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
外部环境中的水蒸气通过建筑物的门窗、通风口等进入建筑物,与室内空气混合,形成湿度较高的室内环境;而内部环境的湿度主要来自建筑材料、家具等材料的吸湿放湿作用。
针对不同的湿度来源,我们可以采取不同的防潮设计措施。
对于外部环境的湿度问题,我们可以采用密封性好的门窗材料,减少外部水蒸气的进入;同时,可以设置通风口和排风设备,将潮湿的空气排出室外。
对于内部环境的湿度问题,我们可以采用防水材料、防水涂料等材料来提高建筑物的防水性能;同时,可以合理设置室内湿度控制系统,根据室内湿度的变化自动调节室内空气的干湿程度。
除了材料的选择和使用外,防潮设计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如建筑的保温性能、通风效果等。
良好的保温性能可以减少室内外温差带来的湿度差异,从而减少室内湿度波动;而良好的通风效果可以及时排出室内潮湿的空气,保持室内干燥。
此外,建筑物的布局和结构也是防潮设计的重要因素之一,如避免将建筑物建在低洼地带、设置排水系统等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建筑物受潮的可能性。
总之,建筑的湿度环境与防潮设计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考虑和实施。
第四章建筑防潮设计PPT课件
H=d /μ——材料蒸汽渗透阻;
μ——材料蒸汽渗透g/(m.h.Pa) ;
11
Ho = H1+H2+…+Hn = d1/μ+d2/μ2+…+dn/μn
式中 d——材料层厚度,m; μi——分层材料蒸汽渗透系数, g/(m.h.Pa) 。
◆ 蒸汽渗透系数:表征材料的透汽渗透能力, 孔隙率越大,透汽性越强,μ越大,H 越小。 问题:保温材料和钢筋混凝土那个的μ大?
保温材料湿度增量允许值: 聚苯乙烯:15% 加气混凝土:4%。
19
第四节 防止和控制冷凝的措施
问题: 冬季在北京某宾馆 多个房间的外墙角 处发现墙皮受潮剥 落,你能分析原因 吗?
20
防止和控制表面冷凝 1、表面冷凝会导致表面受潮 表面冷凝原因:表面温度低于露点温度 (1)室内空气湿度过高, (2)表面温度过低。
39
4 当出现下列哪一种情况时,围护结构需要设 置隔汽层?
A 围护结构内部保温层的湿度增量小于允许 湿度增量
B 围护结构表面出现结霹现象 C 围护结构内部出现冷凝 D 围护结构冷凝界面内侧的蒸汽渗透阻略小 于内侧所需的最小蒸汽渗透阻
40
选择题: 1、太阳辐射的等效温度与下列哪一种因素 无关( )? A、太阳辐射强度 B、外墙外表面的换热系数 C、室外气温 D、外墙外表面吸收率 2、对于自然通风的房间,外围护结构的隔 热设计主要控制其( )。 A、外表面温度值 B、内表面温度值 C、室内空气温度 D、室内空气湿度
35
7、水蒸汽含量不变的湿空气其温度越高,其相 对湿度( );绝对湿度( )。 A、越小;越大 B、越小; 不变 C、不变;越小 D、越大;越小 8、为了消除或减弱围护结构内部的冷凝现象, 下列措施不正确的是( )? A、在保温层蒸汽流入的一侧设置隔汽层 B、隔汽层应布置在采暖房屋保温层的内侧 C、隔汽层应布置在冷库建筑的隔热层的外侧 D、在保温层蒸汽流出的一侧设隔汽层
围护结构系统节能-防潮
2.4.3 夏季结露与防止措施
3)材料层防结露-采用热容量小的表面材料 4)呼吸防结露-利用材料的吸湿性能和呼吸作用 5)密闭防结露-室外温湿度骤升时关闭门窗 6)通风防结露-白天关窗,晚上通风换气 7)空调防结露-具有除湿降温作用
2.4.1 围护结构的传湿
2.4.1 围护结构的传湿
2.4.1 围护结构的传湿
2 围护结构中的水分转移 原因:材料内部压力差,温度差,湿度差 材料内部水的存在形式:气态,液态,固态 材料内部水的转移相态:气态,液态 ·材料湿度低于最大吸湿湿度:蒸发-气态转 移 ·材料湿度低于最大吸湿湿度:自由水渗透
2.4.3 夏季结露与防止措施
4.地面结露的原因 ·气象和结构的热工性能两方面的原因。不同地面 的泛潮程度分析:
2.4.3 夏季结露与防止措施
1)湿地面-与空气温差2℃,相对湿度达80%-90%就 会产生表面凝结 2)吸湿地面-与空气温差1-1.5℃,相对湿度达 90%-95%时会产生表面凝结 3)干地面-与空气温差1-1.5℃,相对湿度达100% 时会产生表面凝结
外围护结构受潮的原因
1)材料的原始湿度 2)施工过程进入的水分 3)从土地渗透到围护结构中 4)雨雪作用渗透进入的水 5)使用管理中的水 6)材料的吸湿作用从空气中吸水 7)空气中的水分在围护结构表面和内部凝结
2.4.1 围护结构的传湿
1 材料的吸湿特性 ·材料会从空气中逐步吸收水蒸汽而受潮。 材料的吸湿。(含水率) ·温度一定时,周围环境的相对湿度越高, 材料的平衡含水率越高。 ·相对湿度一定时,温度越低,材料的平衡 含水率越高
3. 内部冷凝的检验
建筑设计中的防水与防潮技术
建筑设计中的防水与防潮技术建筑设计中的防水与防潮技术是确保建筑物在水分存在的环境中保持完好和耐久的重要措施。
无论是在住宅建筑、商业建筑还是公共建筑,有效的防水与防潮技术对于建筑物的长期可靠性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防水与防潮技术,以及它们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一、屋顶防水技术屋顶是建筑物最容易受到雨水侵袭的部分,因此屋顶防水技术的选择十分重要。
一种常见的防水技术是使用防水层,该层通常由聚乙烯、防水卷材或涂料等材料制成。
这些材料具有很强的耐水性,能够有效地防止雨水渗入建筑物内部。
另外,屋顶排水系统的设计也非常重要。
合理的坡度和雨水的收集排放设施能够帮助快速排除积水,减少潮湿环境对建筑材料的侵蚀。
二、地下室防潮技术地下室是建筑物中容易受到地下水渗漏导致潮湿问题的区域。
为了解决地下室潮湿问题,需要采取有效的防潮技术。
首先,地下室墙体和地板的防水处理非常重要。
可以采用防水涂料或涂层来增加墙体和地板的防水性能。
另外,地下室通风系统的设计也需要考虑潮湿问题。
良好的通风可以减少潮湿环境对地下室的影响,有助于保持地下室的干燥。
三、卫生间与厨房防水技术卫生间和厨房是建筑物中容易产生湿气和水蒸气的区域,因此防水技术在这些区域的设计中尤为重要。
在卫生间和厨房的墙壁和地板上应使用防水涂料或防水瓷砖,以确保水分不会渗入墙体和地板材料中。
此外,卫生间和厨房的地面应保持一定的坡度,以便水分能够顺利排出。
在卫生间中,应安装有效的通风设备,能够及时将湿气排出,降低潮湿程度。
四、外墙防水技术外墙是建筑物最容易受到雨水侵袭的部分之一,因此外墙防水技术的选择和设计非常重要。
一种常用的防水技术是在外墙表面使用防水涂料或者外墙保温材料。
防水涂料具有很强的抗水性能,能够有效地保护外墙免受雨水侵蚀。
外墙保温材料则能够增加外墙的体热性能,减少冷凝水的产生。
此外,在外墙防水设计中,合理的雨水收集排放系统也是需要考虑的重要要素。
总结在建筑设计中,防水与防潮技术是确保建筑物耐久性和可靠性的重要手段。
建筑物理建筑围护结构的传湿与防潮
4.2 围护结构的防潮
---4.2.1 防止和控制表面冷凝
2.高湿房间:浴室、游泳馆、冷库 等
高湿厂房/车间
游泳馆
4.2 围护结构的防潮
---4.2.1 防止和控制表面冷凝
2.高湿房间
◆高湿房间:一般指冬季室内相对湿度高于75%,相应室 温在18-20℃以上的房间.
◆对于高湿房间,容易产生表面冷凝和滴水现象,要预防结构材 料的锈蚀和腐蚀等有害的湿气作用.
在材料内部可以迁移的只是两种相态:一种是气态 的扩散方式迁移又称水蒸气渗透;一种是以液态水 分的毛细渗透方式迁移.
4.1 建筑围护结构的传湿
--4.1.2 围护结构中的水分转移
◆水分转移
当材料湿度<最大吸湿湿度时
空气湿度
材料中的水分尚属吸附水,这种吸附水分的迁移,是先经蒸 发,后以气态形式沿水蒸汽分压力降低的方向
j1
H0
(Pi Pe)
4.1 建筑围护结构的传湿
---4.1.3内部冷凝的检验
◆经判别若出现内部冷凝时,可按下 述近似方法估算冷凝强度和采暖期 保温层材料湿度的增量.
◆ 冷凝界面
经验和理论都已判明,在蒸汽渗透的途径中,若材料的蒸汽渗透系数出 现由大变小的界面,因水蒸汽至此遇到较大的阻力,最易发生冷凝现象, 习惯上把这个最易出现冷凝,而且凝结最严重的界面,叫做围护结构内 部的冷凝界面
当材料湿度>最大吸湿湿度时
材料内部就会出现自由水,这种液态水将从含湿量高的部 位向低的部位产生毛细迁移
外围护结构的水分迁移
当室内外空气的水蒸气含量不等时, 在外围护结构的两侧就存在着水蒸气分 压力差,水蒸气分子将从压力较高的一侧 通过围护结构向低的一侧渗透扩散.
建筑设计中的建筑防水与防潮处理
建筑设计中的建筑防水与防潮处理在建筑设计与施工过程中,建筑防水与防潮处理是非常重要且不可忽视的环节。
优秀的建筑防水和防潮方案能够有效地防止水分渗透、漏水以及潮气的侵蚀,保护建筑物的结构完整和使用寿命。
本文将介绍建筑设计中常见的防水与防潮技术、材料和措施。
一、屋面防水处理屋面是建筑物最容易受到雨水侵蚀的部位,因此屋面防水处理显得尤为重要。
常用的屋面防水处理方法包括:1. 油毡屋面防水:油毡屋面防水是一种传统的方法,使用油毡材料进行屋面覆盖,以达到防水效果。
然而,油毡容易老化、开裂,需要定期维护和更换,因此目前已逐渐被其他新型屋面防水材料取代。
2. 高分子卷材防水:高分子卷材防水是一种常见且较为有效的屋面防水处理方法。
它采用高分子合成材料制成,具有良好的柔韧性和耐候性,能够有效防止雨水渗透。
3. 屋面绿化防水:屋面绿化是一种绿色环保的屋面防水处理方式。
通过在屋面铺设适当的防水层和植物种植层,不仅可以达到防水效果,还能够调节建筑物周围的温度,减轻城市热岛效应。
二、地下室防水处理地下室是建筑物容易受到地下水渗透和潮气侵蚀的部位。
为了保证地下室的干燥和结构安全,需要采取有效的防水措施。
常见的地下室防水处理方法包括:1. 引压式防水:引压式防水是一种通过施加恒定压力的方法,将水压迫出建筑物外部,达到防水效果的方法。
它主要通过设置防水板和防水膜来实现,能够有效防止地下水的渗透。
2. 粘贴式防水:粘贴式防水是一种将防水材料粘贴在地下室结构表面的方法。
常用的防水材料包括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和聚合物水泥砂浆等,能够形成连续且具有一定柔韧性的防水层,有效隔绝地下水渗透。
3. 渗透结晶式防水:渗透结晶式防水是一种利用渗透结晶技术,使防水材料与水混合反应生成结晶物质,并填满混凝土中的微细孔隙,从而达到防水效果的方法。
它具有耐久性好、施工方便的特点,适用于各种地下室结构。
三、墙体防水与防潮处理墙体是建筑物另一个重要的防水与防潮处理部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3 围护结构受潮的防止和控制措施
5.3.1 表面结露的防止和控制措施
冬季,围护结构内表面的温度经常低于室内空 气温度,当内表面温度低于室内空气露点温度时 ,空气中的水蒸气就会在内表面凝结。
检验内表面是否会有结露主要依据其温度是否 低于露点温度
30
31
内表面结露措施:
防止墙和屋顶内表面产生结露措施: 1. 使围护结构具有足够的保温能力,并注意防止冷桥。 2. 如室内空气湿度过大,可利用通风除湿。
11
5.2 围护结构内部的湿迁移
5.2.1 围护结构的蒸气渗透与计算
渗透条件:压力差、湿度差、温度差
当室内外空气中的含湿量不等,也就是围护结构的两侧 存在着水蒸气分压力差时,水蒸气分子就会从分压力高 的一侧通过围护结构向分压力低的一侧渗透扩散或迁移, 这种传湿现象叫蒸气渗透。
渗透方式:气态扩散、毛细渗透 如果结构设计不当,蒸汽通过围护结构时,会在材料孔 隙中凝结成水或冻结成冰,使结构内部冷凝受潮。
26
m ti
Ri R j
j 1
m 1
(3)计算围护结构内部各层的温度、饱和水蒸汽分压力
R0
(ti te )
0.11 i 18 18 5 13.6 C Ps.i 1557.2Pa 0.575
0.11 0.017 2 18 18 5 13 CPs.2 1497.2 Pa 0.575
0.11 0.017 0.011 3 18 12.5 C 0.575
Ps 3 1449.2 Pa
4 0.2 C Ps 4 601.3Pa 5 1 C Ps.5 562.6 Pa
e 3.4 C Ps.e 460Pa
27
(4)作
式中:μm为任一分层材料的蒸气渗透系数,表明材料透过蒸 气的能力。即1m厚物体,两侧水蒸气分压力差为1pa,单位时 间(1小时)内通过1m2面积渗透的水蒸气量。 材料的空隙率大,蒸气渗透系数就大。材料的蒸气渗透系数 值可以查附录1
14
b)蒸气渗透强度ω
蒸气渗透量---蒸气 渗透强度(ω ), ω 即为单位时间内通 过单位面积围护结构 的水蒸气渗透量。它 与室内外的水蒸气 分压力差成正比, 与渗透过程中受到 的阻力成反比。
6
空气湿度和结构防潮
在建筑中要尽量避免空气水蒸气凝结:
一是避免在围护结构的内表面产生结露。
二是防止在围护结构内部因蒸气渗透而产生凝 结受潮。这一点对结构最为不利。
7
湿空气的物理性质
相对湿度和露点温度
在一定的气压和温度条件下,空 气中所能容纳的水蒸气量有一饱 和值,超过这个值,水蒸气就开 始凝结,变为液态水。
H 0 H 9941.2 m2 h Pa / W
(2)计算室内、外空气的水蒸汽分压力
ti
te
Pi 18 ℃由 p s .i Pi 5℃由 p s .i
65%
Ps.i 2062.5Pa
室内:
Pi 1340.6 Pa
50% ps.e 401.3Pa
保温层厚度及保温 材料的密度
附:部分保温材料的湿度允 许增量见P114页表5-2
22
例题:
5-13 试检验下图中的屋顶结构是否需要设置隔汽层。 ti 已知: 18 ℃, i 65% ; 采暖期室外平均气温 te 5 ℃,
平均相对湿度 e 50% ; 采暖期 Z h 120d ,加气混凝土 的干密度 0 500kg / m 3 。
21
围护结构采暖期内冷凝量的计算
根据“冷凝界面”的冷凝强度的量和当地采暖期的天数: 求采暖期内总的冷凝量; c ,0 g/m 2 求采暖期内保温层材料湿度的增量;
c ,0 24c Z h
当地采暖期的延 续时间,day。
24c Z h 100 0 0 1000d i i
第5讲: 第4章:建筑防潮设计
空气湿度和围护结构防潮
1
2
3
4
本讲的主要内容:结构的受潮和防潮
5.1 围护结构受潮原因 5.2 外围护结构内部的湿迁移(蒸气渗透)
5.2.1 围护结构内部的蒸气渗透与计算 5.2.2 围护结构内部冷凝受潮分析
5.3 围护结构受潮的防止和控制措施
5.3.1围护结构内表面结露的防止和控制 5.3.2 围护结构内部冷凝的防止和控制 5.2.3 围护结构内部冷凝强度的计算
Pa Pi Ps.c H 0.i Ps.c P Pe 13 H 0,e
c
0.27g/m 2
24c Z n 24 0.27 120 0 100 0 5.6% 1000di i 1000 0.06 500
多孔混凝土冷凝量的允许增量为4%,需进行防潮处理!
= Pi、e / Ps 100%
Pm Pi
H
j 1
m 1
j
H0
Pi Pe
17
m 2,3, 4, n
围护结构内部冷凝的检验
(2)根据室内外空气温度
回顾第一章第2.3:围护结 构内部温度计算。P29
t i 和 t e ,确定各层的温度,按附 录2确定相应的饱和水蒸气分压 力”Ps”,并作出Ps的分布线。 3)根据“P”线和“Ps”线相交与 否来判断围护结构内部是否出现冷 凝现象。不相交说明内部不会产生 冷凝,如相交,则内部有冷凝。
23
解(1)计算各分层的热阻和水蒸汽渗透量 序号 0 1 2 3 导热系数
Rd
蒸汽渗透 系数
4
材料层 钢混凝土 水泥砂浆 加气混凝土
厚度d 0.03 0.01 0.45
1.74 0.93 0.19
10
蒸汽渗透 阻
Hd
0.017
0.011 0.316 0.022 0.059
0.158 0.900 1.99
由第一层至第m-1层 的蒸汽渗透阻之和。
16
H j Hj
m 1
5.2.2 围护结构内部冷凝受潮检验
围护结构的内部冷凝,危害是很大 的,而且是一种看不见的隐患。 判别围护结构内部是否会出现冷凝 现象,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1)根据室内、外空气的温、湿 度( t和φ ),确定水蒸气分压力 Pi和Pe,然后求各层的水蒸气分压 力,并作出P分布线。
二、冷凝受潮
空气温度降低,水蒸汽凝结致使围护结构的受潮。 又分为:冬季冷凝和夏季冷凝。 •夏季冷凝主要是室外空气向高温高湿转化,室内表面温度 不能及时升高,或室内温度较低,内表面温度低于露点温度。 •冬季冷凝是指空气中的水分在围护结构表面和内部发生冷凝。
三、淋水受潮
设计与施工不当而导致的围护结构直接与水接触而受潮。
1898 .7 111 .1 301 .5 1340 .6 200 .6 1075 .6 Pa P4 1340 .6 9941 .2
1898 .7 111 .1 301 .5 222 .2 1340 .6 200 .6 1050 Pa P5 1340 .6 9941 .2
12
蒸气渗透过程的计算
蒸气渗透过程的计算中,围护结构内、外的 水蒸气分压力及其室内、外温度可视为稳定 状态。要计算的量:
a)蒸气渗透阻 H0
R0
b)蒸气渗透量(ω )
q
c)围护结构内任一层面的水蒸气压力 Pm
13
a)蒸气渗透阻H0
R0
围护结构的总渗透阻H0按下式确定:
d1 d2 d3 H 0 H1 H 2 H 3 1 2 3
18
经判别围护结构内部有冷凝时,一般发生在“冷
凝界面”,即渗透阻小的材料和渗透阻大的材料的 交接面。在此界面处,水蒸气不易通过,会出现冷 凝现象。如保温材料与其外侧密实材料交界处。
19
20
5.2.3 围护结构内部冷凝强度的计算
当“冷凝界面”处有冷凝时,该界 面的水蒸气分压力已达到该界面温度 下的饱和态为Ps,c ,根据“冷凝界面” 两侧的蒸气渗透强度之差,可计算出 界面处的冷凝量:
c 1 2
p A ps , c H 0,i
ps , c p B H 0,e
p A 分压力较高一侧空气的水蒸气分压力,Pa; pB 分压力较低一侧空气的水蒸气分压力; ps ,c 冷凝界面出的饱和水蒸气分压力; H o ,i 在冷凝界面蒸汽流入一侧的蒸汽渗透阻 H 0,e 在冷凝界面蒸汽流出一侧的蒸汽渗透阻
P
及
PS
的曲线如右图:
则两相交线说明内部有冷凝
28
(5)计算冷凝量交界面3层与4层相交面冷凝
PS .C PS .4 601 Pa
H 0.i 1898.7 111.1 301.5 2311.3m2 h Pa / W
H 0.e 222.2 7407.4 7629.6m2 h Pa / W
1898.7 111.1 301.5 222.2
4
5
水泥砂浆
二毡三油
0.02
0.01
0.93
0.17
0.900
0.0135 7407.4
R 0.425m 2 K/W
H 9941.2m 2 h Pa / W
24
R0 Ri R Re 0.11 0.425 0.04 0.575m 2 K/W
与饱和含湿量对应的蒸汽分压 力,称为饱和水蒸气分压力。饱 和水蒸气分压力值随空气温度的 不同而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