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景观生态学理论与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利用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异质性(heterogeneity):包含不同景观要素的性质或状 态,如一个景观中包含的各种生境类型或覆盖类型,与同质 性相对,同质性是指一个景观内的要素是相同的。
基质(matrix):在景观中的本底覆盖类型,通常具有高覆 盖率和高连接度;并不是所有的景观中都可以划分出确定的 基质。
斑块(patch):在性质或外貌上不同于周围单元的块状区 域。
二、景观生态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景观生态学主要是研究景观的结构、功能和动态变化以及 景观的规划与管理。
景观生态学
斑块-廊道-基底模式
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 空间异质性和斑块性
景观结构
复合种群理论
景观功能
景观连接度 临界阈现象和渗透理论 景观动态
斑块动态
等级理论
人类活动和影响
格局、过程、尺度
景观生态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内容及一些基本概念和理论(邬建国,2000)
叶片生理 生化过程
尺度转化与空间过程
景观尺度
空间过程
自然干扰
单株树木 累积 效应
土壤微生物过程
气候变暖的影响
物种迁移 物种传播 经营采伐
空间过程反馈
四、斑块
(一) 斑块的起源 按照起源,可将斑块分为四类:环境资源斑块、干扰斑块、 残余斑块和引入斑块。
环境资源斑块 环境异质性导致环境资源斑块产生。 特点:存留时间长、周转率低。
尺度(scale):对象或过程的时空维度,具有粒度(分辨 率)和幅度(范围)的特征。
空间动态预测——尺度上推
样点(Plot)
植被分布
尺度上推
建立植被类 型与气候土 (Scaling up) 壤等环境因 GIS空间数据 子的数量关
系
植被类型 = f(气候、土 壤 …)
样带(Transect)
小尺度
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内容
斑块大小、 形状、类型
生态过渡带
景观结构ຫໍສະໝຸດ Baidu
斑块间的空间关系
景观功能
空间要素间的相互作用
动物移动 水分移动
异质性 连接性
景观变化
结构和功能随时间的改变
破碎种群 动态
斑快动态
干扰状况 破碎化 气候变化 生物驱动
三、景观生态学中常用基本术语及定义
结构(configuration):即指空间单元的特殊配置,通常 与空间结构或斑块结构同义。
第一节 景观生态学中的基本概念
• 一、景观及景观生态学 • 二、景观生态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 三、景观生态学中常用基本术语及定义 • 四、斑块 五、廊道 六、基质
引言
生态系统生态学更多关注的是相对同质的生态系 统内部的能流和物流。但生态系统本身是复杂多 样的,人类活动的方式、强度也各有不同,这就 意味着对环境问题的思考应着眼于更大尺度,更 复杂的系统水平上——区域复合生态系统,即景 观生态学的研究范畴。
景观是处于生态系统之上,区域之下的中间尺度,具有尺度性。
景观具有经济、生态和文化的多重价值,表现为综合性.
一、景观及景观生态学
景观生态学
景观生态学(Landscape Ecology)一词由德国区域地理学家
Troll于1939年首次提出,他将景观生态学定义为:研究某
一景观中生物群落之间错综复杂的因果反馈关系的科学。
边缘(edge):一般指一个生态系统或覆盖类型的周边部分, 其内部的环境条件可能与该生态系统的内部区域有一定差异; 有时也用于表示在一个景观中不同覆盖类型间邻接宽度的计 量。
三、景观生态学中常用基本术语及定义
破碎化(fragmentation):一个生境或覆盖类型破碎为更小 的,不相连的小块。
干扰斑块 基质内的各种局部干扰都可形成干扰斑块。 原因:由于局部干扰而产生的。
采伐后的森林,草原烧荒,地表煤矿
干扰是引起生态系统格局显著偏离其常态的事件。
举例:风、火、冰雹、山崩、虫害等。
内、外因(如火灾) 干扰
短期、长期 短期特点:具有最高的周转率、持续时间最短、 消失最快的斑块类型。
残余斑块 残余斑块的成因与干扰斑块刚好相反,它是生物群落在受 干扰基质内的残留部分。 如火灾大火过后残留的一片森林 种群大小、迁入和灭绝等在初期变化剧烈,而后进入平稳 演替阶段。
• 1990年肖笃宁主持翻译了R.T.T.Forman和M. Godron 的《景观生态学》一书。
❖90年代迅速发展,大量论文书籍出现
• 1990年,肖笃宁等在《应用生态学报》发表了《沈阳 西郊景观结构变化的研究》一文,该文是我国学者参照 北美学派的研究方法而开展的景观格局研究的典范著作。 同年景贵和出版了《吉林省中西部沙化土地景观生态建 设》论文集。
异质性(heterogeneity):景观中包含的不同景观要素的性 质或状态,如一个景观中包含的各种生境类型或覆盖类型。 与同质性相对。
基质(matrix):景观中的本底覆盖类型,通常具有高覆盖 率和高连接度;并不是所有的景观中都可以划分出确定的基 质。
la斑nd块s(atp5a的tcThM)的:一在景性宽质1和85外公貌里上,不图同像于覆周盖围1单85元*1的8块5k状m区2,域除。 了尺tm度6(的s空ca间le分)辨:率对象是或12过0m程,的其时余空波维段度的,分具有辨粒率度为(30分m辨;率)
物种多样性与景观斑块的大小密切相关。 在进行自然保护区设计时应考虑如何保持:①较高的当地
物种多样性。②稀有种和濒危种。③稳定的生态系统。 自然保护区面积是要考虑的主要因素。 主要保护的是物种多样性或稀有物种,而不仅仅是斑块数
量。
(二) 斑块大小和形状的生态学意义
斑块形状的生态学意义
一般来讲,自然过程造成的斑块(如自然生态系统)常表 现出不规则的复杂形状,而人为斑块(如农田、居民区、 城市等)往往表现出较规则的几何形状。
• 伍业钢和李哈滨的《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发展》(1992) 和《景观生态学的数量研究方法》(1992); • 傅伯杰的《黄土区农业景观空间格局分析》(1995)、 《景观多样性分析及其制图研究》(1995)、《景观多样 性的类型及其生态意义》(1996);
一、景观及景观生态学
景观
美国著名景观生态学家Forman和Godron(1986)将景观定义为: 由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镶嵌构成,并以类似形式重复出现, 具有高度空间异质性的区域。
不同学科的景观含义
“景观”的三种理解: 1. 视觉美学 在欧洲,“景观”一词最早来源于《圣经
》中,用来描述耶路撒冷城美丽的景画。与“风景” 同意。例“黄山”、“泰山”、“苏州园林”。 2. 地理学 景观作为地球表面气候、土壤、地貌、生物 各种成分的综合体,类似于生态系统。 3. 景观生态学 空间上相邻、功能上相关、发生上有一 定特点的生态系统的聚合。
Forman (1983)指出,景观生态学集中于以下三方面的研究:
①景观单元或生态系统间空间关系的研究。②景观单元间的 能量流、物质流和物种流。③景观镶嵌体随时间而变化的生 态动态(Turner, et al, 2001)。
景观生态学是研究景观单元的类型组成、空间配置及其与 生态学过程相互作用的综合性学科( 邬建国,2000)
一、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 二、复合种群理论
三、渗透理论
四、等级理论
第三节 自然景观变化特征及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利用
一、景观异质性和稳定性
二、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及影响
三、景观变化的驱动因子
第四节 干扰与干扰生态学
一、干扰及其特征 二、人为干扰的主要形式
三、干扰的生态学意义
第一节 景观生态学中的基本概念
4.提高(20世纪90年代,学科的全面提高时期)
90年代,景观生态学全球化普遍提高,技术、手段更 为先进。(例GIS、遥感等)
国内
从80年代初开始,1989年10月在沈阳召开首届景观生 态学学术讨论会。
1998年在沈阳举行“亚洲及太平洋地区景观生态学国 际会议”。
❖80年代:起步阶段,侧重于国外文献的介绍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第六章 景观生态学理论与人类对 生态系统的利用
《环境生态学导论》(第二版) 盛连喜 主编
目录
第一节 景观生态学中的基本概念
一、景观及景观生态学 二、景观生态学研究的对象及内容
三、景观生态学中的基本术语及常用概念
四、斑块 五、基质 六、廊道
第二节 景观生态学中的几个重要理论
引进斑块
当人们把生物引进某一地区时,就随之产生了引 进斑块。
如种植斑块、聚居地等
未干扰 基质中局部干扰 基质干扰残存
斑
块
长期干扰
持
久
单一干扰
性
(短期)
时
间
环境资源斑块 干扰斑块 残存斑块 引进斑块
斑块的持久性与稳定性
(二) 斑块大小和形状的生态学意义
斑块大小的生态学意义
物种丰富度(或种数) =f(生境多样性,干扰,斑块面 积,演替阶段,基质特征,斑块隔离程度)
A.桂林山水景观
B.美国亚利桑那洲 大峡谷景观
C.美国威斯康星大 学Curtis草地景观
D.内蒙古草原景观
E.北美的Sonoran荒 漠景观
F.亚洲温带荒漠景 观一角
景观生态学的发展历史
国外 1.萌芽(19世纪初~20世纪30年代)
首先生态学的出现,19世纪中期Haeckel,把研究生 物和环境关系的科学称之为生态学。其后,从个体生 态学发展到群落生态学。
• 1981年,黄锡畴在《地理科学》上发表了《德意志联帮共 和国生态环境现状及保护》一文。同期还发表了刘安国的 《捷克斯洛伐克的景观生态研究》。这是国内首次介绍景观 生态学的文献。
• 1983年,林超在《地理译报》上发表了两篇译文,一篇是 Troll的《景观生态学》,一篇是E.纳夫的《景观生态学发 展阶段》。
连接度(connectivity):一个景观内一种生境或覆盖类型 的空间连续性。该术语强调景观中各要素在功能上和生态过 程上的联系(傅伯杰,等,2001)。
廊道(corridor):指与其两侧相邻区域有差异的相对呈狭 长形的一种特殊景观类型。
覆盖类型(cover type):在一个景观中,根据不同的分类 标准划分出的某些生境、生态系统或植被类型中的一类。
sp和o幅t5度一(景范宽围60)公的里特,征覆。盖面积为60*60km2,由于搭载两个高 分辨率成像装置,多光谱波段的空间分辨率达10m,全色波 段影像的空间分辨率达2.5m。
三、景观生态学中常用基本术语及定义
破碎化(fragmentation):一个生境或覆盖类型破碎为更 小的,不相连的小块。
• 1985年,陈昌笃在《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丛刊》发表 《评介Z.纳维等著的景观生态学》一文,这是国内首次对景 观生态学理论问题的探讨。
• 1986年,景贵和在《地理学报》发表了《土地生态 评价与土地生态设计》,这是国内景观生态规划与设 计的第一篇文献。
• 1988年,李哈滨在《生态学进展》发表了《景观生 态学——生态学领域里的新概念构架》一文。同年的 《生态学杂志》分别发表了金维根的《土地资源研究 与景观生态学》和肖笃宁等的《景观生态学的发展与 应用》。
美国从70年代开始景观生态学研究,发展很快。
3.发展(20世纪60年代后期~80年代初,初步发展; 20世纪80年代,全面发展)
80年代进入景观生态学研究热潮。 1981年,在荷兰召开“第一届景观生态学大会”。 1982年,国际景观生态学协会成立。(IALE) 1984年,Narch.Z和Lieberman(美国)出版《景 观生态学的理论和应用》,第一本景观生态学专著。 1986年,Forman.R&Godron出版《景观生态学》 教材,标志景观生态学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阶段。 1987年,国际性杂志《景观生态学》出版。
肖笃宁(1997)将景观概念表述为:景观是一个由不同土地 单元镶嵌组成,具有明显视觉特征的地理实体;它处于生态 系统之上,大地理区域之下的中间尺度;兼具经济、生态和 美学价值。
一、景观及景观生态学
傅伯杰等(2001)在综合国内外有关景观的概念的基础上,总 结了对景观的五个方面的理解:
景观由不同空间单元镶嵌组成,具有异质性。 景观是具有明显形态特征与功能联系的地理实体,其结构与功 能具有相关性和地域性。 景观既是生物的栖息地,更是人类的生存环境。
1935年,英国生态学家坦斯利提出了生态系统的术 语。
2.巩固(20世纪30年代后期~60年代中期)
1939年,德国著名的地植物学家特罗尔,在利用 航片研究东非土地利用问题时提出了景观生态学一词 。 随后,一些科学家将景观生态学作为生态学一分 支进行研究。二战爆发过程中,景观生态学研究几乎 处于停滞状态,二战后,由于人口、粮食、环境问题 ,景观生态学得到蓬勃发展,中欧成为景观生态学研 究的主要地区。(例德国、荷兰、捷克等)
基质(matrix):在景观中的本底覆盖类型,通常具有高覆 盖率和高连接度;并不是所有的景观中都可以划分出确定的 基质。
斑块(patch):在性质或外貌上不同于周围单元的块状区 域。
二、景观生态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景观生态学主要是研究景观的结构、功能和动态变化以及 景观的规划与管理。
景观生态学
斑块-廊道-基底模式
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 空间异质性和斑块性
景观结构
复合种群理论
景观功能
景观连接度 临界阈现象和渗透理论 景观动态
斑块动态
等级理论
人类活动和影响
格局、过程、尺度
景观生态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内容及一些基本概念和理论(邬建国,2000)
叶片生理 生化过程
尺度转化与空间过程
景观尺度
空间过程
自然干扰
单株树木 累积 效应
土壤微生物过程
气候变暖的影响
物种迁移 物种传播 经营采伐
空间过程反馈
四、斑块
(一) 斑块的起源 按照起源,可将斑块分为四类:环境资源斑块、干扰斑块、 残余斑块和引入斑块。
环境资源斑块 环境异质性导致环境资源斑块产生。 特点:存留时间长、周转率低。
尺度(scale):对象或过程的时空维度,具有粒度(分辨 率)和幅度(范围)的特征。
空间动态预测——尺度上推
样点(Plot)
植被分布
尺度上推
建立植被类 型与气候土 (Scaling up) 壤等环境因 GIS空间数据 子的数量关
系
植被类型 = f(气候、土 壤 …)
样带(Transect)
小尺度
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内容
斑块大小、 形状、类型
生态过渡带
景观结构ຫໍສະໝຸດ Baidu
斑块间的空间关系
景观功能
空间要素间的相互作用
动物移动 水分移动
异质性 连接性
景观变化
结构和功能随时间的改变
破碎种群 动态
斑快动态
干扰状况 破碎化 气候变化 生物驱动
三、景观生态学中常用基本术语及定义
结构(configuration):即指空间单元的特殊配置,通常 与空间结构或斑块结构同义。
第一节 景观生态学中的基本概念
• 一、景观及景观生态学 • 二、景观生态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 三、景观生态学中常用基本术语及定义 • 四、斑块 五、廊道 六、基质
引言
生态系统生态学更多关注的是相对同质的生态系 统内部的能流和物流。但生态系统本身是复杂多 样的,人类活动的方式、强度也各有不同,这就 意味着对环境问题的思考应着眼于更大尺度,更 复杂的系统水平上——区域复合生态系统,即景 观生态学的研究范畴。
景观是处于生态系统之上,区域之下的中间尺度,具有尺度性。
景观具有经济、生态和文化的多重价值,表现为综合性.
一、景观及景观生态学
景观生态学
景观生态学(Landscape Ecology)一词由德国区域地理学家
Troll于1939年首次提出,他将景观生态学定义为:研究某
一景观中生物群落之间错综复杂的因果反馈关系的科学。
边缘(edge):一般指一个生态系统或覆盖类型的周边部分, 其内部的环境条件可能与该生态系统的内部区域有一定差异; 有时也用于表示在一个景观中不同覆盖类型间邻接宽度的计 量。
三、景观生态学中常用基本术语及定义
破碎化(fragmentation):一个生境或覆盖类型破碎为更小 的,不相连的小块。
干扰斑块 基质内的各种局部干扰都可形成干扰斑块。 原因:由于局部干扰而产生的。
采伐后的森林,草原烧荒,地表煤矿
干扰是引起生态系统格局显著偏离其常态的事件。
举例:风、火、冰雹、山崩、虫害等。
内、外因(如火灾) 干扰
短期、长期 短期特点:具有最高的周转率、持续时间最短、 消失最快的斑块类型。
残余斑块 残余斑块的成因与干扰斑块刚好相反,它是生物群落在受 干扰基质内的残留部分。 如火灾大火过后残留的一片森林 种群大小、迁入和灭绝等在初期变化剧烈,而后进入平稳 演替阶段。
• 1990年肖笃宁主持翻译了R.T.T.Forman和M. Godron 的《景观生态学》一书。
❖90年代迅速发展,大量论文书籍出现
• 1990年,肖笃宁等在《应用生态学报》发表了《沈阳 西郊景观结构变化的研究》一文,该文是我国学者参照 北美学派的研究方法而开展的景观格局研究的典范著作。 同年景贵和出版了《吉林省中西部沙化土地景观生态建 设》论文集。
异质性(heterogeneity):景观中包含的不同景观要素的性 质或状态,如一个景观中包含的各种生境类型或覆盖类型。 与同质性相对。
基质(matrix):景观中的本底覆盖类型,通常具有高覆盖 率和高连接度;并不是所有的景观中都可以划分出确定的基 质。
la斑nd块s(atp5a的tcThM)的:一在景性宽质1和85外公貌里上,不图同像于覆周盖围1单85元*1的8块5k状m区2,域除。 了尺tm度6(的s空ca间le分)辨:率对象是或12过0m程,的其时余空波维段度的,分具有辨粒率度为(30分m辨;率)
物种多样性与景观斑块的大小密切相关。 在进行自然保护区设计时应考虑如何保持:①较高的当地
物种多样性。②稀有种和濒危种。③稳定的生态系统。 自然保护区面积是要考虑的主要因素。 主要保护的是物种多样性或稀有物种,而不仅仅是斑块数
量。
(二) 斑块大小和形状的生态学意义
斑块形状的生态学意义
一般来讲,自然过程造成的斑块(如自然生态系统)常表 现出不规则的复杂形状,而人为斑块(如农田、居民区、 城市等)往往表现出较规则的几何形状。
• 伍业钢和李哈滨的《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发展》(1992) 和《景观生态学的数量研究方法》(1992); • 傅伯杰的《黄土区农业景观空间格局分析》(1995)、 《景观多样性分析及其制图研究》(1995)、《景观多样 性的类型及其生态意义》(1996);
一、景观及景观生态学
景观
美国著名景观生态学家Forman和Godron(1986)将景观定义为: 由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镶嵌构成,并以类似形式重复出现, 具有高度空间异质性的区域。
不同学科的景观含义
“景观”的三种理解: 1. 视觉美学 在欧洲,“景观”一词最早来源于《圣经
》中,用来描述耶路撒冷城美丽的景画。与“风景” 同意。例“黄山”、“泰山”、“苏州园林”。 2. 地理学 景观作为地球表面气候、土壤、地貌、生物 各种成分的综合体,类似于生态系统。 3. 景观生态学 空间上相邻、功能上相关、发生上有一 定特点的生态系统的聚合。
Forman (1983)指出,景观生态学集中于以下三方面的研究:
①景观单元或生态系统间空间关系的研究。②景观单元间的 能量流、物质流和物种流。③景观镶嵌体随时间而变化的生 态动态(Turner, et al, 2001)。
景观生态学是研究景观单元的类型组成、空间配置及其与 生态学过程相互作用的综合性学科( 邬建国,2000)
一、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 二、复合种群理论
三、渗透理论
四、等级理论
第三节 自然景观变化特征及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利用
一、景观异质性和稳定性
二、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及影响
三、景观变化的驱动因子
第四节 干扰与干扰生态学
一、干扰及其特征 二、人为干扰的主要形式
三、干扰的生态学意义
第一节 景观生态学中的基本概念
4.提高(20世纪90年代,学科的全面提高时期)
90年代,景观生态学全球化普遍提高,技术、手段更 为先进。(例GIS、遥感等)
国内
从80年代初开始,1989年10月在沈阳召开首届景观生 态学学术讨论会。
1998年在沈阳举行“亚洲及太平洋地区景观生态学国 际会议”。
❖80年代:起步阶段,侧重于国外文献的介绍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第六章 景观生态学理论与人类对 生态系统的利用
《环境生态学导论》(第二版) 盛连喜 主编
目录
第一节 景观生态学中的基本概念
一、景观及景观生态学 二、景观生态学研究的对象及内容
三、景观生态学中的基本术语及常用概念
四、斑块 五、基质 六、廊道
第二节 景观生态学中的几个重要理论
引进斑块
当人们把生物引进某一地区时,就随之产生了引 进斑块。
如种植斑块、聚居地等
未干扰 基质中局部干扰 基质干扰残存
斑
块
长期干扰
持
久
单一干扰
性
(短期)
时
间
环境资源斑块 干扰斑块 残存斑块 引进斑块
斑块的持久性与稳定性
(二) 斑块大小和形状的生态学意义
斑块大小的生态学意义
物种丰富度(或种数) =f(生境多样性,干扰,斑块面 积,演替阶段,基质特征,斑块隔离程度)
A.桂林山水景观
B.美国亚利桑那洲 大峡谷景观
C.美国威斯康星大 学Curtis草地景观
D.内蒙古草原景观
E.北美的Sonoran荒 漠景观
F.亚洲温带荒漠景 观一角
景观生态学的发展历史
国外 1.萌芽(19世纪初~20世纪30年代)
首先生态学的出现,19世纪中期Haeckel,把研究生 物和环境关系的科学称之为生态学。其后,从个体生 态学发展到群落生态学。
• 1981年,黄锡畴在《地理科学》上发表了《德意志联帮共 和国生态环境现状及保护》一文。同期还发表了刘安国的 《捷克斯洛伐克的景观生态研究》。这是国内首次介绍景观 生态学的文献。
• 1983年,林超在《地理译报》上发表了两篇译文,一篇是 Troll的《景观生态学》,一篇是E.纳夫的《景观生态学发 展阶段》。
连接度(connectivity):一个景观内一种生境或覆盖类型 的空间连续性。该术语强调景观中各要素在功能上和生态过 程上的联系(傅伯杰,等,2001)。
廊道(corridor):指与其两侧相邻区域有差异的相对呈狭 长形的一种特殊景观类型。
覆盖类型(cover type):在一个景观中,根据不同的分类 标准划分出的某些生境、生态系统或植被类型中的一类。
sp和o幅t5度一(景范宽围60)公的里特,征覆。盖面积为60*60km2,由于搭载两个高 分辨率成像装置,多光谱波段的空间分辨率达10m,全色波 段影像的空间分辨率达2.5m。
三、景观生态学中常用基本术语及定义
破碎化(fragmentation):一个生境或覆盖类型破碎为更 小的,不相连的小块。
• 1985年,陈昌笃在《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丛刊》发表 《评介Z.纳维等著的景观生态学》一文,这是国内首次对景 观生态学理论问题的探讨。
• 1986年,景贵和在《地理学报》发表了《土地生态 评价与土地生态设计》,这是国内景观生态规划与设 计的第一篇文献。
• 1988年,李哈滨在《生态学进展》发表了《景观生 态学——生态学领域里的新概念构架》一文。同年的 《生态学杂志》分别发表了金维根的《土地资源研究 与景观生态学》和肖笃宁等的《景观生态学的发展与 应用》。
美国从70年代开始景观生态学研究,发展很快。
3.发展(20世纪60年代后期~80年代初,初步发展; 20世纪80年代,全面发展)
80年代进入景观生态学研究热潮。 1981年,在荷兰召开“第一届景观生态学大会”。 1982年,国际景观生态学协会成立。(IALE) 1984年,Narch.Z和Lieberman(美国)出版《景 观生态学的理论和应用》,第一本景观生态学专著。 1986年,Forman.R&Godron出版《景观生态学》 教材,标志景观生态学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阶段。 1987年,国际性杂志《景观生态学》出版。
肖笃宁(1997)将景观概念表述为:景观是一个由不同土地 单元镶嵌组成,具有明显视觉特征的地理实体;它处于生态 系统之上,大地理区域之下的中间尺度;兼具经济、生态和 美学价值。
一、景观及景观生态学
傅伯杰等(2001)在综合国内外有关景观的概念的基础上,总 结了对景观的五个方面的理解:
景观由不同空间单元镶嵌组成,具有异质性。 景观是具有明显形态特征与功能联系的地理实体,其结构与功 能具有相关性和地域性。 景观既是生物的栖息地,更是人类的生存环境。
1935年,英国生态学家坦斯利提出了生态系统的术 语。
2.巩固(20世纪30年代后期~60年代中期)
1939年,德国著名的地植物学家特罗尔,在利用 航片研究东非土地利用问题时提出了景观生态学一词 。 随后,一些科学家将景观生态学作为生态学一分 支进行研究。二战爆发过程中,景观生态学研究几乎 处于停滞状态,二战后,由于人口、粮食、环境问题 ,景观生态学得到蓬勃发展,中欧成为景观生态学研 究的主要地区。(例德国、荷兰、捷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