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学案(岳麓版必修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课程标准要求
古代人口迁移的流向:一是由人口稀少的荒漠草原地区流向人口稠密的黄河中下游地区。二是北人南迁,由人口众多的黄河流域迁向人口稀少的长江中下游地区。三是内地人口流向边疆地区,大多由政府组织军民迁移,从事戍守、开发、屯田等。四是有很多人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到海外谋生、居住,形成华人外流。五是在长期的中外经济文化交流过程中,不少外国人来华经商定居,形成外族内流。今天我国省区间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式:一是国家有组织的从东部沿海地区城市调出各种人员支援西部边疆地区的建设。而是东部农村人口移向地广人稀的东北、西北等地,农村人口省区间迁移的主流是自发移动。古今人口迁移的原因分别是什么?你怎样看待今天的民工潮?学习“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明确以下三维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掌握古代中国四大经济区的形成特点。
●认识中国古代人口迁移的原因、经过和历史影响,并作简要评价。
●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经历的过程,及对江南的开发乃至全国经济的发展产生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概括归纳人口外迁及经济重心南移的历程。
●从多角度分析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及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人口南迁的思考,明确人口分布及人口增长对经济发展的双重影响。
●通过经济重心的南移,思考政治稳定与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
自主学习精要
一、四大经济区的形成:
1.四大经济区的划分:
全国的经济区域的特点:从战国到两汉已呈现出多样性和经济实力发展不平衡的特点。
司马迁根据汉代经济分布的特点,将全国划分为四大经济区:山东、山西、江南、龙门碣石以北。
2、传统的农业区——山东、山西地区:
在四大经济区中,属于黄河流域的山东、山西地区是传统的农业区,长期居于全国经济重心的地位。
原因:地处黄河流域,自然条件优越,开发较早,人烟稠密,因而经济实力强。
3、开发起步相对晚的地区——江南地区
特点:与山东、山西相比,江南经济实力差距较大。
原因:江南物产丰富,但气候炎热潮湿,地势复杂,不利于开发。两汉时,这里大部分地区人口稀少,
生产技术落后。
4、传统的畜牧业或半农半牧区——龙门碣石以北地区
地理概念:龙门碣石以北是山东、山西以北的广大地区。又以长城为界,分为塞内、塞外两部分。
特点:这一地区是传统的畜牧业或半农半牧区。西汉时塞内一度被辟为农业区,但经济实力十分有限。
原因:气候寒冷、土地贫瘠。
思维激活
说一说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呈现怎样的特点?划分了哪些经济区域?各经济区域有何发展特点、原因是什么?
做一做素有“天府”之誉的巴蜀是传统的农业区,它属于
A.山东经济区
B.江南经济区
C.山西经济区
D.龙门碣石以北经济区
答案:C
二、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一)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
1、中国古代,由于天灾人祸不断,人口的流动始终没有停止过,有时还出现大规模的流民浪潮。南迁的中原人口为南方地区补充了劳动力,而且也带来了较为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这就使得南方的农业生产水平在质和量两个方面都得到提高,从而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
魏晋至两宋时期中原人口的三次大规模南迁的高潮:
(1)中原人口南迁的第一次高潮:两晋之际,由于汉族统治阶级内乱和少数民族内迁,山东、山西沦为主要战场。黄河流域的农业生态环境迅速恶化,中原人口纷纷向南迁徙。
(2)中原人口南迁的第二次高潮:在唐朝安史之乱后。安史之乱使黄河流域又一次遭到严重破坏,大批北方人口再度南迁,大量涌入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使得中唐以后南方的人口迅速增加,经济实力大为提高。
(3)中原人口南迁的第三次高潮:两宋之际,靖康之乱引起北方人口的第三次南迁高潮。
2、南方社会环境相对稳定,在加上本来就蕴含着发展农耕经济的巨大潜力。
(二)经济重心转移的过程:
1、南北经济趋向平衡:
经过孙吴、东晋、南朝的开发。江南地区初步形成了稻麦兼种、水陆互补的作物体系,南方的耕地面积和产量大幅度提高。农业发展带动了手工业和商业的进步,在南方出现了像建康这样的大城市。
2、江南经济逐渐超过北方:
中唐以后,在大河南北“戎事方殷”、经济停滞的同时,南方无论是农业、手工业,还是商业、都会,都在继续加速发展,逐渐超过了北方。
3、经济重心完成南移:
两宋立国主要依靠东南的财富力量。宋朝都城南迁后,更致力于南方的经济建设,经济上南强于北的局面完全确立。南方正式成为中国古代经济中心。
(三)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
经济重心的南移也带来了文化重心的南移。自南宋起,江浙地区已成为人才密布区,有“财赋之地,人物渊薮”的说法。
思维激活
说一说《辛丑条约》是在怎样的背景下签订的?影响如何?义和团运动有何意义?
做一做南宋时,苏、湖、常、秀有“天下粮仓”之美称,还产生了“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江南得到进一步开发
B.南方稻米产量大幅提高
C.我国经济重心已转移到南方
D.水稻已普遍得到种植
答案:C
核心问题突破
1、考点一:黄河流域长期处于全国经济中心地位的主要原因
学法指要:黄河流域长期处于全国经济中心地位的原因应从政治中心、自然地理条件、生产力发展状况等方面来归纳理解。
思维开放线一是自然条件优越,开发较早,人烟稠密,劳动力相对密集;
二是春秋战国以来铁农具和牛耕使用较为普遍;
三是春秋战国至两汉时期,黄河流域和巴蜀地区兴建了一系列的水利工程,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案例拓展园:、两汉时江南地区落后于黄河流域的原因有:①地势复杂②气候过于炎热潮湿③人口稠密④生产技术落后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②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