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世界中批判性地域主义建筑及其特点

合集下载

批判性地域主义理论浅述

批判性地域主义理论浅述

批判性地域主义理论浅述摘要:本文是对肯尼·弗兰普顿《批判的地域主义:现代建筑与文化认同》一文的阅读延伸,在今天,现代建筑已经成为一种全球性的语言,在这样一个前所未有的人类进步面前,许多前所未有的矛盾出现了。

由于现代建筑的国际化神话并不扎根于所有土壤中,在二十世纪的五、六十年代,一场对国际式现代主义建筑的反思开始了,肯尼·弗兰普顿在文章中所论述的并不是狭窄的民族主义,而是一种有活力的地域形式,建筑语言并不是封闭的,而是通过在文化和文明两个层次上吸收外来的影响,与其它的文化一同构成“世界文化”的一部分。

关键词:普世性现象批判的地域主义对立交融边缘性的实践Abstract:This paper is to LanPuDu Kenny put the critical regionalism: modern architecture and cultural identity in the read article outspread, today, the modern architecture has become a global language, in such an unprecedented before human progress, many unprecedented contradiction appeared. Because the modern building international myth is not rooted in all the soil,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five, in the s, a modernist architecture for international type of reflection began, Kenny frye, LanPuDu in the article expounds and not the narrow nationalism, but a vibrant regional form, architectural language is not closed, but rather through in the culture and civilization two levels of absorbing foreign influence, and other cultural together form part of the “world culture”.Key words:Universality phenomenon critical regionalism blend the practice of opposites marginal中图分类号:[G0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当神灵不在而耶稣还未降生之前,是人类历史上一个特别的时刻,在西塞罗和马可·奥里利乌斯之间的年代里,人类孤独的存在着,我再也无法找到如此庄严而伟大的时刻。

全球化背景下建筑设计中的地域性思考

全球化背景下建筑设计中的地域性思考

建筑工程jian zhu gong cheng166全球化背景下建筑设计中的地域性思考◎付叶银摘要: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建筑风格的日益趋同,地域文化的逐渐消隐引发了建筑师对建筑设计的重新思考。

本文试探讨了建筑地域性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分析了建筑地域性设计中的影响因素。

经过探究,认为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地域性”和“全球化”的关系并非绝对对立,而应予以平衡;总结了建筑设计中,地域性因素的影响并提出在全球化背景下进行建筑设计时应兼顾建筑的地域性和“全球性”。

关键词:建筑设计;地域性;全球化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各国间信息和技术的交流日益频繁,建筑领域内,新技术、新材料,建筑思潮百花齐放。

然而在建筑技术和材料不断进步的同时,建筑风格的趋同化也渐渐暴露其局限性。

在“传统”与“复兴”正成为又一轮“时髦”的当下,“地域性”更成为建筑设计过程中建筑师们不得不多加思考的要素之一。

一、建筑地域性的产生建筑自产生之日起便具有“此时此地”的属性。

当环境相对闭塞,技术相对落后时,建筑的地域性就应运而生。

在人类漫长的聚落发展历史中,不同地域间,自然、社会及人文环境不尽相同甚至千差万别,“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建筑和聚落也因之具备了不同的形式、风格表现及特征。

如中国传统建筑史中西南地区为适应潮湿环境而形成了干栏式建筑,在北方地区则形成利于趋避风寒的半地穴式建筑;福建客家土楼,为防止外敌入侵,同时在血缘和宗法观念的影响下,建造而成的封闭性的“寨堡”形建筑住宅;而北京故宫,为凸显皇权尊贵而形成的严谨对称的建筑布局,这则是建筑对社会环境的适应。

回顾建筑历史,则会发现建筑的地域性往往是对某一地区自然、社会以及人文环境的适应或回应。

二、建筑地域性理论的发展建筑的地域性并不是一个新鲜的概念。

18和19世纪,在英国出现的以哥特复兴为代表的欧洲浪漫主义可以认为是早期地域主义的开端。

当时的建筑师们通常直接或抽象地提取历史或传统的建筑元素用在新建筑上,仅仅是对历史和传统的程式化的模仿和再现。

浅谈全球化语境下批判地域主义的设计原则

浅谈全球化语境下批判地域主义的设计原则

浅谈全球化语境下批判地域主义的设计原则当全球化的浪潮席卷整个世界且一浪高过一浪的时候,地域主义似乎逐渐成为与全球化对抗的另一个时髦字眼。

在形形色色的西方建筑思潮中,地域主义作为一支独立的呼声,从上世纪人们对现代主义反思之际便开始了其艰难的探索。

世界范围内不仅出现了一大批优秀的地域主义作品,而且在理论上,地域主义走向了"批判"的精神。

"批判"的内涵"批判的地域主义"是由著名建筑理论家亚力山大·仲尼斯(Alexander Tzonis)和丽安·勒洁维(Liane Lafaivre)于1981年首先提出的。

他们指出:通过使用"批判的"的,地域主义应看成一种机会,而不是一种反面的限定①。

这样看来,"批判的"一词表明的是一种积极的态度挑战了陈旧的地域主义观。

为了更深入的研究"批判"的内涵,笔者试图从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的"批判"入手。

法兰克福学派是西方社会人本主义思潮的一大派别之一,产生于20世纪20、30年代,他们的社会批判理论涉及哲学、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和文化学等众多领域,而且在不同阶段,不同的思想家的观点也不尽一致。

但总的说来,他们对工具理性、资本主义社会以及科学技术等等的批判都是受批判理性所主导的,这种批判的理性观是从德国唯心主义哲学特别是黑格尔和马克斯·韦伯以及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继承并发展而来的。

"批判的地域主义"虽然未形成专门的理论和体系,但其批判观却受到了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观的影响。

"批判"首先是一种认识事物的态度。

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人物霍克海默指出,哲学上的批判并不意味着对事物进行单纯的驳斥和否定,是一种理智的、最终注重实效的努力,而并不满足于接受流行的观点行为,不满足于不假思索的、只凭习惯的接受社会状况的努力;批判指的是区分对象和本质的努力,是考察事物基础的努力②。

全球化背景下批判性地域主义解读

全球化背景下批判性地域主义解读

我 们 辩 证 地 来 看 , 球 化 既 有 积 极 意 义 也 有 消 极 影 响 全
Hale Waihona Puke 建 技 夫 妇 首 先 在 《 格 与 路 径 》 书 中 提 出 了批 判 性 地 域 主 义 这 随 着 全 球 化 在 世 界 范 围 迅 速 展 开 , 筑 作 为 一 种 经 济 、 术 网 一 和文化 的综 合载 体 , 全球 化 进 程 中所 受 到 的正 面和 负 面 在 概念 , 他们认 为批 判 性 地域 主 义来 源 于 地域 主 义建 筑 研 究 的 先 驱刘 易 斯 ・ 福 德 对 地 域 主 义 的 认 识 , 承 了 芒 福 影 响都较其 他领域 更为突 出。一 方 面人们 享受 着先 进建 造 芒 继 另 德 地 域 主 义 思 想 中对 普 遍 性 和 地 域 性 的 认 识 。 批 判 性 地 域 技 术 所 带 来 的 高 效 性 和 高 舒 适 性 . 一 方 面 越 来 越 趋 同 的 主 义 作 为 一 种 带 有 批 判 思 维 的 创 作 观 念 , 尼 斯 夫 妇 认 为 建 筑 风 格 所 造 成 的 千篇 一 律 的 城 市 面 貌 又 无 法 给 人 们 特 定 楚 批 判 性 地 域 主 义 的 重 要 特 征 是 “ 判 性 ” “ 生 化 ” 既 反 的 地 域 归 属 感 这 种 建 筑 文 化 和 城 市 空 间 的 趋 同 正 是 全 球 批 和 陌 , 对 抹煞地域 性 , 反对完全 照搬地域 建筑传统 。 又 化 在 建 筑 领 域 的 一 个 典 型 表 现 , 论 是 北 京 、 海 , 是 纽 无 上 还

的西扎 、 西哥 的巴拉甘 、 麦 的伍重 、 士 的博塔 、 墨 丹 瑞 日本 的
系 列 重 大 工 程 中 国 外 建 筑 师 屡 屡 中 标 , 国 的 许 多 本 土 我

全球化背景下批判性地域主义解读

全球化背景下批判性地域主义解读

全球化背景下批判性地域主义解读从批判性地域主义的提出入手,总结了全球化的内涵与本质,在此基础上,解读了全球化背景下的批判性地域主义理论及实践。

标签:批判性地域主义;全球化;建筑创作目前全球化浪潮席卷世界各国,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全球化的发展,文化全球化的趋向也日益突出。

地域主义作为建筑创作中的一种设计理念,强调尊重传统、反映现代技术、突出地域独特性,在应对全球化冲击的背景下又重新得到了重视和提倡。

地域主义在当代的发展是多种多样的,其中尤以批判性地域主义在文化空隙中的澎湃发展最为突出。

因此在当今全球化持续升温的时代,研究批判性地域主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批判性地域主义的提出1981年当代希腊建筑学者A·楚尼斯和L·勒费夫尔夫妇首先在《网格与路径》一书中提出了批判性地域主义这一概念,他们认为批判性地域主义来源于地域主义建筑研究的先驱刘易斯·芒福德对地域主义的认识,继承了芒福德地域主义思想中对普遍性和地域性的认识。

批判性地域主义作为一种带有批判思维的创作观念,楚尼斯夫妇认为批判性地域主义的重要特征是“批判性”和“陌生化”,既反对抹煞地域性,又反对完全照搬地域建筑传统。

肯尼斯·弗兰姆普敦进一步发展了批判性地域主义这一概念,他在1991年版的《现代建筑:一部批判的历史》一书中,专门有一章阐述了批判性地域主义的观点,并介绍了一批他认为具有批判性地域主义特征的创作,包括葡萄牙的西扎、墨西哥的巴拉甘、丹麦的伍重、瑞士的博塔、日本的安藤忠雄、希腊的皮吉奥尼斯、西班牙的柯德赫等的一些作品。

肯尼斯·弗兰姆普敦从理论上归纳了批判性地域主义的七个特点:(1)是一种边缘性的实践,尽管作为对现代化的一种批判,它不会拒绝现代建筑遗产中解放和进步的方面;(2)是边界清晰的建筑,“场所—形式”的产物;(3)赞成把建筑的实现看作建构现象,胜于把它看作是把建成环境还原为一系列胡乱混杂的表面布景的片段;(4)对场地、光线和气候等地域要素做出反应;(5)对触觉、听觉和嗅觉的强调与视觉相当;(6)无论在技术水平还是在形式参照上,努力培育一种当代的面向场所的文化而不是把自己隔绝起来;(7)倾向于在那些以某种方式逃避了普世文明优化冲击的文化间隙中获得繁荣。

对建筑流派之"批判的地域主义"的教学思考

对建筑流派之"批判的地域主义"的教学思考
在 的条件 。
学习著名的建筑大师建筑阿尔托的精神,即强调要用 自己特殊的语言 , 建筑具有的这种属性称为地域性 , 它 是一个地 区富有地 方特 点的文 来表达所处时代 的实质, 运用批判 的地域主 义的思想 , 融合地域文 化 的 化 习俗 、 宗教信仰 、 自然气候等要素 的总称 。即建筑 存在 于某—‘ ‘ ‘ 地方 ” , 精华, 创作有地域特色的现代建筑 。
吸 收当地 民族 的、 民俗的传统, 体现 当地特有 的风格 。
教学过程 中, 引导学生关注场所特征 , 学 习批判 的地域主义 , 有 助于
的对个性 的认 同, 一种对文化、 传 统的渴望 。
: M u m f o r d 对美 国东部建筑 师 H . 查理森作 品的称赞 中, 他 主张现代建筑 中 深 层次挖掘建筑 的本 质, 抓住建筑 中更 富有 内涵的本质 , 这是一种 强烈 阿莫 斯・ 拉普普在谈论 到房屋形式逐步“ 进化” 的途径 时指 出, 在 一 定 的社会 中, 人们 视一定的建筑形式 为理所当然的形式 , 而且坚决拒 绝
体现一种建筑与 环境 的对 话。 由于不同地 区的气候 、 自然、 文化、 经济等
学 生创作具有地域特点的现代建筑 。
1 什 么是 地域 义
地域主义是 当今重要的建筑流派之一 , 它 的产 生和 发展 与各地 区文 化个性 的觉醒及人类能源意识 的提高密切相关, 表现 为对统一现代 文明 的对抗 。
批判地域主义的概念是希腊建筑 学者 A ・ 楚尼斯 ( A l e x a n d e r _ r z o n i s ) 和L ・ 勒费夫尔 ( L i m l e L e f a i v r e ) 在1 9 8 1 年 首先提 出的, A ・ 楚尼斯在 《 批判

批判的地域主义与建筑的地域性

批判的地域主义与建筑的地域性

12 建 筑地域 性 的 困境 .
全球化信息社会的崛起 , 导致 了可 预见 的变化 。作 为支配利
益表现的流动空 间主导了全球 , 超越 了地 区、 社会 和文化 , 与之相
认同什么?抵 御与认同的逻辑接合 点在什 么地方?单边 的演绎 , 即抵御全球化 , 抵御 世界 普世价值 原理显然 是不切实 际的 自我封
地把 新技术 、 新形式 和传 统精神 结合 起来 , 造 了具 有地域 特色 创
的新 拉美建筑 , 为 实践 “ 判的 地域 主 义” 代表 人物 。随着 成 批 的
“ 批判 的地域 主义” 在后现代主义建筑思 潮 中的蔓 延 , 得它游离 使
于主流和边缘之 间, 为新背景下非主流 中解读和演绎 建筑地域 成
中 图分 类 号 : U9 2 2 T 8 . 文献标识码 : A
1 建 筑 的地域 性
建筑 的地域性伴 随着人类文 明的产 生而产生 , 在农耕文 明阶 段最具独特性 , 在工业文 明阶段 随着文 明在 时空上 的接 触逐渐消 退, 而在今天全球化 的冲击 下 , 建筑 的地 域性 和它 的留存 重新得
闭 。2 0世纪下半叶 , 以巴拉 干为首的众多拉美建筑师充满想象力
应, 曾经作为过 去传 统 建筑 意 义 背景 的历 史 、 殊文 化 、 验 等 特 经 等, 都被全球化所排 除。建筑 和特 定社会 之间的意义关联 渐渐模
糊 了。吴 良镛先生在 国际建协 2 0届大会 的主 旨报告 中指出 :技 “
维普资讯
第3 2卷 第 1 8期
20 0 6 年 9 月
山 西 建 筑
S HANXI ARCH I TEC TURE
Vo _ 2 No. 8 I3 1

地域建筑文化内涵与时代批判精神_批判性地域主义_全球化世界中的建筑及其特性_中文

地域建筑文化内涵与时代批判精神_批判性地域主义_全球化世界中的建筑及其特性_中文

2009.N0.责任编辑:黄定坤吴良镛地域建筑文化内涵与时代批判精神———《批判性地域主义———全球化世界中的建筑及其特性》中文版序1980~1981年,我在当时的西德讲学之时,曾赴西欧诸国巡礼,从名都大邑到各地乡镇,对丰富多彩的建筑文化,心往不已。

我还记得我曾将这跨越了30多年的建筑之旅和瑞士建筑理论家路易·博卡(L .Burokhardt)教授(当时任德国卡塞尔大学系主任,德意志创造联盟主席)长谈。

当他发现我对“地域主义”理念兴趣极浓时,惊讶不已,视我为知己,不时晤谈,并向我推荐葡萄牙知名建筑师西扎(A ·Siza)……。

在种种思考下,回国以后,留心考察和研究我国的实际情况,经过一段时间的酝酿,又去了一些亚洲国家,结识了印度建筑师柯里亚等,并受人文地理学的启发,形成了“广义建筑学”中的“地区论”。

地域建筑是中国各地区城市体系中城市文化、乡土、民俗文化不可分割的综合组成部分,特别是民居文化,扎根乡土,新陈代谢,有机更新,多属于“没有建筑师的建筑”,我称之为“有生命的建筑”(living arcllitecture)。

半个世纪以来,中国地域建筑景观之多样性与独特性引发国内外学者对民居的极大兴趣,采风耕耘,形成风气,这些工作必然对中国建筑之理论与创作产生深邃影响。

我在中国建筑实践如北京菊儿胡同试验等的理论基础,亦基于此。

现在需要明确两个问题:第一,如何从全球视野来看地域建筑与现代建筑的关系;第二,地域建筑的传统与革新问题。

对于前者,鉴于全球化与地区化在急剧击撞,诚为本书作者一针见血地指出,一方面“全球化干涉无孔不入的渗透”(当然包括在建筑领域),另一方面是地方特性的挣扎和艰难地延续,因此“地域主义”的旗帜仍然鲜明,甚至更加光彩夺目。

1998年底我与新加坡建筑师林少伟(Wmiam Lim)先生协同在清华举办题为“当代乡土建筑”(contemporary vemacular)的国际会议,会上我提出了“现代建筑地域化”与“乡土建筑现代化”这一命题,意在当今的建设大潮中寻找中国建筑的发展方向。

从批判的地域主义到自反性地域主义比较上海新天地和田子坊

从批判的地域主义到自反性地域主义比较上海新天地和田子坊

从批判的地域主义到自反性地域主义比较上海新天地和田子坊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通过对上海新天地和田子坊的比较分析,探讨批判的地域主义与自反性地域主义在当代城市更新与发展中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批判的地域主义强调地方特色与文化认同的重要性,而自反性地域主义则更加注重全球化背景下的地方性与开放性之间的平衡。

本文首先概述批判的地域主义和自反性地域主义的理论框架,随后分析上海新天地和田子坊在规划、设计、功能和文化表现等方面的特点,最后比较两者在实践中的地域主义策略及其对城市更新与发展的影响。

通过这一比较研究,本文旨在为理解当代中国城市更新中的地域主义实践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考。

二、批判的地域主义在上海新天地中的体现批判的地域主义,作为一种建筑设计理念,强调对特定地域文化、历史和环境的深入理解与尊重。

在上海新天地的改造与设计中,批判的地域主义得到了显著体现。

新天地位于上海市中心,原是上海老城区的一部分,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在改造过程中,设计团队巧妙地将传统上海石库门建筑风格与现代商业元素相结合,创造出一种既具有历史文化底蕴又符合现代生活需求的新型商业区。

保护与更新:在新天地的改造中,设计团队并没有完全摒弃原有的石库门建筑,而是选择了保护和修复这些历史建筑。

通过精细的修复工作,保留了建筑的外观和结构,同时也对其内部进行了现代化的改造,以适应新的商业和居住需求。

这种保护与更新的方式,体现了批判的地域主义对历史文脉的尊重和对现代功能的追求。

传统与现代的融合:新天地的设计充分体现了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在外观上,保留了石库门建筑的红色砖墙、老虎窗等传统元素,而在内部空间设计上则采用了现代简洁的风格。

这种融合不仅保留了上海的传统特色,同时也为游客和居民提供了舒适现代的生活环境。

社区与商业的平衡:新天地的设计充分考虑了社区与商业的平衡。

在商业区的规划中,不仅有各种商店、餐厅和咖啡馆,还有公共空间和文化设施,如小型广场、艺术画廊等。

全球化背景下的建筑风格与地域特色

全球化背景下的建筑风格与地域特色

全球化背景下的建筑风格与地域特色近年来,全球化的影响越来越明显,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

建筑作为文化的载体之一,也受到了全球化的影响。

在这个背景下,建筑风格与地域特色的关系备受关注。

一、全球化背景下的建筑风格多样性全球化使得建筑风格的多样性更加明显。

在过去,建筑风格往往被限制在特定的地域内,各个地方有各自独立的建筑风格。

然而,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能够接触到来自不同地方的建筑风格。

这种交流和互动导致了建筑风格多元化的趋势。

全球化背景下的建筑风格多样性体现在建筑形式、建筑材料和建筑装饰等方面。

不同地区的建筑风格通过建筑师的创作、技术的创新和文化的影响等因素,形成了独特的特色。

例如,日本的传统和现代建筑风格融合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和谐美;而欧洲的建筑则注重封建贵族的建筑特色,宏伟壮丽。

这些不同的建筑风格在全球范围内得以保留和传承,丰富了全球建筑的多样性。

二、全球化背景下的地域特色保护与传承尽管全球化对建筑风格的多样性有积极影响,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地域特色的保护与传承。

在全球化过程中,一些地方的传统建筑风格处于较大的冲击之下。

大规模的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使得许多传统建筑被拆除或改建,因此地域特色的保护与传承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

保护和传承地域特色建筑风格的方法有很多,例如设立合适的法律法规、加强考古和历史研究、提倡可持续发展等。

在保护和传承地域特色的同时,也要注重与现代化的结合,使传统与现代相融合。

这一点可以通过在设计与建造中融入地方文化元素和技艺,以及保留传统建筑的基本形式和结构等途径实现。

三、全球化背景下的建筑风格互补发展全球化的影响为不同地域的建筑风格提供了交流和互动的机会,促进了建筑风格的互补发展。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世界各国不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建筑风格,而是借鉴和吸收其他地方的建筑特点,与本地建筑形成独特的风格。

全球化背景下的建筑风格互补发展体现在创新与传统的结合上。

建筑师通过学习和借鉴其他地方的建筑特色,创造出独一无二的作品。

对批判的地域主义和地域性的认识

对批判的地域主义和地域性的认识
维普资讯
第3 4卷 第 8期 2008年 3月
山 西 建 筑
SHANXI ARCHI CTURE TE
Vo . 4 NO 8 13 .
Ma. 2 0 r 08
・ 53 ・
文 章 编 号 :096 2 (0 8 0 —0 30 10 —8 5 2 0 )80 5 —2
对 批 判 的 地 域 主 义 和 地 域 性 的 认 识
王 宾
摘 要: 通过对 国内外关 于批 判地域主义及 乡土建筑理论 的 阅读研 究, 总结 了批 判的地域 主义及 乡土建 筑各 自的特点 , ・ 文献标 识码 : A
并对 如 何 批 判 地 面 对 世 界 文 化 和 地 域 文 化提 出 了相 应 的 观 点 。
的、 统的 、 传 以农 业为基础 的原 地生成 的文化 的时刻提 出的理 念。 些 近 期 的地 域 性 学 派 , 们 的 主要 目的 是 反 映 和 服 务 于那 些 他 们 他 希腊建筑理论家 仲内斯 ( T o i 及 其夫 人历史 学 家丽莲 ・ A zn ) s 勒菲 所置身其 中的有 限机 体 ……” 可 以看 出弗 兰普 顿主要 从理 念上 ,
是 , 们 遇 到 了 正面 临着 从 欠 发 达 状 态 升 起 的 民族 的 一 个 关 键 问 论 , 人 他对 于建筑 的地域性表 现深具启发性 , 但在具体 的创 造 中, 过
题 : 了走 向现代化 , 否必须 抛弃 使 这个 民族 得 以生存 的古 老 分强调 “ 为 是 陌生化” 就减 弱 了“ 熟悉 化 ” 的价 值。实 际上 当谈 到 R — e 文化传 统……这就产生 了 一个悖 论 : 一方 面 , 它必 须扎根 在 自己 g nld ni i a iety时 , 常 只 看 到 地 域 特 性 而 忽 视 了 地 域 共 性 , 如 o t 常 正 历史的土壤 中 , 锻造 一种 民族 的精神 , 并且 在殖 民主义性 格 面前 瑞 尔夫 所 说 的 场 所 “ 向性 ” “ 在 性 ” 首 先 应 该 要 看 到 一 种 内 内 和 外 , 显示出这种精神 和文 明的复兴 ; 然而 , 为了参与现代 文明 , 同时 在 的地域共性 ( 又 熟悉 化 )它 是形 成整 体文 化氛 围的基 础 ; , 其次是 必须接 受科 学的 、 技术 的和 政治 的理性 , 而它们 又往 往要 求简单 外在 的地域 特性 ( 陌生化 ) 它是 不同区域问互相识别的标准 。 ,

批判地域主义潮流——“地区建筑师”的东西方对比

批判地域主义潮流——“地区建筑师”的东西方对比
“地域”—建筑师的探索
“新陈代谢派” 活跃期:20世纪50年代末—70年代 意 义 :一次重要的建筑思潮,一次能够向 西方传达来自东方国家文化和思想的前卫建 筑运动。 核 心 :源自日本建筑师以柯布西耶为代表 的现代主义的建筑内容的批判性吸收,这体 现在新陈代谢建筑师作品的现代主义形式上
; 而新陈代谢具有无中心和多元价值取向;并 且其建筑思想基于本国传统建筑文化。 人 物 :丹下健三和川添登对日本文化精髓 做了一次真正的挖掘。他们的研究和之后的 实践不仅超越了现代主义的呆板和机械,也 胜过后现代主义者在建筑形式上所做的幼稚 模仿。
2.2 西方批判性地域主义理论发展
•1924年,芒福德对地区概念的认识:对自然环境的理解和经营。1947年,对国际式 运 动突出批194年进一步提出了带有地区色彩的“批判主义”的思想。 • 1954年,西格弗里德 吉提翁刊文《新地区主义》指出:作为一个共同的特性,当代 艺术所有创造性的活动,都在空间方面提出新的概念。。。。。但是,它们都与其发生 的地区有着某种联系。 • 1959年,瑞典建筑师拉尔夫 厄斯金从地理和人文阐述对地区主义的看法:地区主义 的方向不再为狭隘的民族主义所左右,而是融入进现代建筑的整体发展中。 • 20世纪80年代,诺伯格 舒尔茨在《现建筑之根源》中重提“新地区主义”概念。核 心是:“任何一种建筑语言都应该与当地的情况相适应。只有表现出真实的、具有根源 感的内质,建筑才得以存在。任何情景都必须放在复杂的整理联系中去理解” • 1981年,亚历山大 仲尼斯和丽安 勒法维在《网格与路径》中首先提出该概念。 • 1983年,肯尼斯 弗兰姆普顿发表《批判的地域主义之前景》和《现代建筑:一部批 判的历史》,认为:“批判的地域主义”不是一种风格,而是具有某些共同特点的批判 性态度。

建筑的地域性和批判的地域主义

建筑的地域性和批判的地域主义

建筑的地域性和批判的地域主义【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地域性建筑的产生发展,通过对全球化背景下建筑的地域性与地域主义的研究分析,探讨了批判性地域主义和地域性以及批判性地域主义和全球化之间的内在关系,并进一步提出关于批判性地域主义对建筑地域性的影响。

【关键词】建筑;地域建筑;地域主义;全球化;批判性一、建筑学的发展——地域建筑1.建筑是一个地区的产物,世界上是没有抽象的建筑,只有具体的地区的建筑,它总是扎根于具体的环境之中,受到所在地区的地理气候条件的影响,受具体的地形条件,自然条件,以及地形地貌和城市已有的建筑地段环境所制约,这是造就一个建筑形式和风格的一个基本点。

2.建筑的地域性从广义上来讲,它首先受地理的气候,区域的影响,比如说在我国南方地区,炎热地区跟北方寒冷地区建筑显然是不同的。

即使是同一个地区,山区的建筑和滨河的建筑也是不雷同的。

比如说广东,这个地方也属于跟岭南一个大区域,这个属于亚热带海洋气候,它日照时间长,高温、多雨、潮湿,四季长青,所以人们往往形成一种喜爱室外活动,崇尚自然。

建筑处理着重通风,遮阳,隔热,防潮,于是逐渐形成了岭南建筑的轻巧通透、淡雅明快、朴实自然的建筑风格。

在紧张的现代建筑世界潮流中,我们必须辩证地看到真正代表当地的文化历史和长期可持续发展地域性建筑的发展前景,我记得Kurokawa说:“我做建筑设计有几个目标。

一个是最大化或业主期望用户功能需求;二是建设要使我们的城市更加完整和环境更审美、建筑文化遗产被传给后代;三是构建空间本身就给人一种感动。

我设计了一个三面环水的样机设计创造风车美术馆,是设计反映了不同国家、地区的传统文化,又反映了不同需求的不同所有者和收藏品。

艺术博物馆的设计风格是不一样的。

美术馆,重叠的屋顶、游泳池、延伸长的城墙的品格,与竹、其他奢侈宁静的口气,抽象表达中国江南地方特色和历史。

强调文化在明清小说这一文学主题的艺术收藏品,建筑也试图取得《沉默的建筑”和“虚拟建筑”这一概念。

批判性地域建筑特征

批判性地域建筑特征

论批判性地域建筑的特征【摘要】本文简要阐述了批判性地域建筑的内涵、特征以及影响要素,并介绍了国内外关于批判性地域建筑的研究和实践,着重以菊儿胡同的改造实例来体现批判性地域建筑的特征和设计手法。

【关键词】批判性地域主义、传统文脉、有机更新、菊儿胡同中图分类号:f40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一、批判性地域建筑概述1.1批判性地域建筑的含义和特征地域性是建筑的基本属性之一,它体现着建筑与其所在地环境的关系。

吴良镛先生认为,地域建筑是中国各地区城市体系中城市文化、乡土、民俗文化不可分割的综合组成部分。

它们多属于“没有建筑师的建筑”,却是“有生命的建筑”。

批判的地域主义是在抵抗“全球化无孔不入的渗透”的同时对地域建筑文化的再创造。

它抵抗现代建筑文化的全球化,但又吸收它带来的合理的思想和技术,同时保持自身的建筑传统。

1.2批判性地域建筑的影响因素建筑的地域性是建立在自然、经济和人文等多种因素综合的基础上,地域性在建筑上的表现也就千差万别。

1)自然地理因素包括气候条件的差异(如云南炎热潮湿气候下的傣族竹楼、高温多雨气候下的沿海骑楼等)、自然资源差异(如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盛产石材的城市色彩风格比较单一,而同时期的两河流域发明了琉璃砖贴面材料,城市风格辉煌华丽)、地形地貌差异(如“有机建筑”代表人物赖特的流水别墅、草原式住宅都是依地形而“生长”出来的)等。

2)社会文化因素包括政治因素(如中世纪的欧洲建筑均以教堂为中心,而同时期的中国封建时代,建筑的形式和色彩都有严格的等级制度)、文化心理模式因素(如中国与印度的传统建筑几乎是对外封闭的,而美国的建筑街道边经常会留有一定规模的半公共空间,英国则介于两者之间)、民俗因素(如同在闽南地区的燕尾楼和土楼,因民俗不同则建筑风格迥异)、宗教因素(如伊斯兰教的清真寺,基督教的罗马式、拜占庭式、哥特式教堂,佛教的塔、寺、石窟,道教的道观、靖室、仙馆)等。

3)经济技术因素在经济技术以及交通均不够发达的时代,就地取材使得建筑地域性更为明显。

论批判性地域建筑的特征——以张家界黄龙洞哈利路亚音乐厅为例解析

论批判性地域建筑的特征——以张家界黄龙洞哈利路亚音乐厅为例解析

论批判性地域建筑的特征——以张家界黄龙洞哈利路亚音乐厅为例解析The Features of Critical Architecture—— Taking the Huanglongdong Hallelujah Concert Hall as an Example■张凯1 吴洁2 ■Zhang kai1 Wu Jie2[摘要] 在现代气息的影响下,都市里到处都是高楼大厦,现代建筑与传统的地域性建筑形成鲜明的对比,我们传统的精髓正在慢慢地被吞噬,因此批判性地域建筑应运而生。

本文从分析张家界当地传统地域性建筑来与黄龙洞哈利路亚音乐厅建筑相比较,解析批判性地域主义建筑的特征。

[关键词] 批判性地域主义文化传承批判创新[Abstract] The modern city is full of skyscrapers, modern architectureand traditional regional architecture are in stark contrast,our traditional essence is slowly being swallowed, and criticalregionalism building came into being. Based on the analysisof Zhangjiajie local traditional regional architecture comparedwith Huanglongdong Hallelujah concert hall, this paper parsesthe characteristic of critical regionalism architecture.[Keywords] critical regionalism, cultural heritage, critical innovation一、批判性地域主义1. 批判地域性主义的概念地域主义是指建筑上吸收本地区民族的、民俗的风格,在建筑中体现出一定的地方特色的设计思潮。

浅谈全球化世界中的批判性地域主义建筑及其特点

浅谈全球化世界中的批判性地域主义建筑及其特点

浅谈全球化世界中的批判性地域主义建筑及其特点作者:卢爽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12期摘要:“全球化”表现在建筑和景观上的同化作用迫使当代建筑师利用包括“批判性地域主义”在内的理论,作出新的选择来关注地方文化,贴近地域的地理特色并延续它们的存在。

在对建筑的地域主义价值进行严密的分析与重估时,将讨论置于宽阔的历史背景之下,用丰富的图例巧妙分析并严密论证了当代建筑最显著的一种趋势在全球范围内的价值与活力。

关键字:全球化、地域主义、批判性中图分类号:G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古典著作中对地域主义建筑最直观的描述,见于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

地域主义是只建筑上吸收本地区民族的、民俗的风格,在建筑中体现出一定的地方特色的设计思潮。

从广义来说,地域建筑的含义是宽泛的,建筑的空间性和地点性决定了任何建筑都有地域性。

而批判性地域主义建筑是基于特定的地域自然特征、建构地域的文化精神和采用适宜技术经济条件建造的建筑。

“批判性地域主义”其实质就在于它既精辟地关注地域建筑的文化内涵,又能高瞻远瞩的发扬时代批判与创造精神。

批判地域主义承认现实生活和技术发展,但强调对技术强制性应用;也尊重文脉、环境、历史和文化,但反对折中主义的建筑式样;对于现代主义运动采取批判的态度,但绝非某些历史主义和新古典主义所有的全盘否定的态度。

在全球化满眼的今天,“地域主义”的气质仍然鲜明,甚至更加光彩夺目。

一方面是全球化干涉无孔不入的渗透,另一方面则是地方性的挣扎和艰难地延续。

芒福德认为地域主义并非是简单的采用“地方材料”或“结构”,这两点中的任何一个都无法与“全球化”相抗衡。

他认为“地域主义建筑”必须力图克服世界上不同民族之间的鸿沟...... [1]芒福德重新定义的地域主义,还担负着协调人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关系的作用,使人们能够“感到安适自在”。

一直以来接触现代主义,明白建筑的空间的重要性,太过理性的去看建筑,就会慢慢失去对于建筑感性的思考,建筑的地域化和多样化阐释,使建筑摆脱了过分现代的阴影,真正的建筑大家,如斯卡帕做好每一个建筑的局部到做好建筑的整体,基本达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境界。

地域主义建筑概述

地域主义建筑概述

地域主义建筑概述一、定义与特点地域主义建筑是一种强调与特定地域文化、自然环境和社会背景相融合的建筑风格。

这种风格的建筑注重对当地材料、技术和传统的运用,以创造出与周围环境和谐共生的建筑。

地域主义建筑的特点包括:1. 尊重当地文化和传统:地域主义建筑注重对当地历史、文化和传统的挖掘与表达,使建筑成为地域文化的载体。

2. 适应性和灵活性:地域主义建筑强调适应不同地域的气候、地形和资源条件,采用灵活的建筑设计手法,以满足当地居民的需求。

3. 生态友好和可持续发展:地域主义建筑注重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利用当地可再生资源和环保材料,降低建筑对环境的负担。

4. 富有地域特色和识别性:地域主义建筑的外观和空间布局常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易于识别,丰富了城市的景观和文化多样性。

二、历史发展地域主义建筑的思想和实践源远流长,早在古代社会,人们就根据不同的自然环境和社会需求创造出了丰富的地域性建筑。

在20世纪中叶以后,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现代主义建筑的普及,地域主义建筑逐渐受到关注和发展。

许多建筑师开始反思现代主义建筑的普遍主义倾向,强调建筑的地域特色和文化价值。

三、地域文化影响地域主义建筑受到当地自然环境、社会文化、历史传统等多方面的影响。

不同地域的地理、气候、资源条件以及民族、风俗习惯等因素都会对建筑产生影响。

例如,北欧地区的建筑注重保温和采光,南亚地区的建筑则注重通风和遮阳。

因此,地域主义建筑的形式和风格呈现出多样性和差异性。

四、建筑材料与技术地域主义建筑注重利用当地的材料和技术,这不仅有利于降低建筑成本,还能更好地适应当地的气候和环境条件。

例如,在热带地区,地域主义建筑常常采用天然的遮阳材料和通风设计;在寒冷地区,则注重建筑的保温性能和能源效率。

此外,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的地域主义建筑也开始运用先进的建筑材料和技术,以实现更高的能效和可持续发展目标。

五、现代地域主义建筑现代地域主义建筑是传统与现代的结合,既继承了地域文化的传统精髓,又注入了现代社会的需求和创新。

全球化建筑与地域性文化

全球化建筑与地域性文化

全球化建筑与地域性文化摩天楼是一种全球化的建筑,从加拿大到澳大利亚,从马来西亚到中国,到处都能见到顶天立地的大厦,即使在单一的一座摩天楼上也能看到全球化的影响,例如上海最高的大厦「环球金融中心」,建造地点在中国,投资来自日本,设计师则来自美国。

它体现了在全球化时代,资金的流动和技术的传播不再受到国界的限制,地理和文化的差异也不再构成合作的障碍。

那么在艺术风格上,摩天楼如何体现全球化呢?就以上海「环球金融中心」为例,它像一件巨大的几何形现代艺术雕塑。

建筑师以全球化的通明语言────理性、经济和实用作为设计原则,试图用抽象的造型赋予摩天楼一种超然、独立和自我的性格,从而摆脱地域性、民族性等特定的文化身份。

实际上,这样的大厦可以建在世界任何一座城市。

有趣的是,尽管建筑师极力消除建筑的地域特征,但是人们却立即找出了这座大厦与地域文化的联系;方形的基座和顶部的圆洞正好比喻中国传统的宇宙观「天圆地方」。

后来由于圆洞令人想到日本国旗,因而改成了四边形。

看来,全球化建筑不仅不能消除地域性文化,而且还会受到地域性政治的影响。

摩天楼原产于美国,经历一百多年的发展,形成一套成熟的设计原则和建筑风格,所以这种「全球化建筑」实际上带有美国文化的烙印。

由于美国建筑师拥有丰富的经验,因此经常获得其它国家的设计合约。

随著亚洲为摩天楼的新增长点,美国建筑师不得不迁就亚洲人重视地域文化的传统。

例如上海金茂大厦和吉隆坡国家石油大厦,美国建筑师在前者的设计中有意模仿中国古建筑的密檐塔,在后者则采用了伊斯兰的平面图案和寺塔的造型。

这种「图解式」的设计再次纾缓了西方技术与东方文化的矛盾,同时也再次提出了那个久未解决的问题:在全球化的时代,如何既能现代化,又能保护传统文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全球化世界中的批判性地域主义建筑及其特点
摘要:“全球化”表现在建筑和景观上的同化作用迫使当代建筑师利用包括“批判性地域主义”在内的理论,作出新的选择来关注地方文化,贴近地域的地理特色并延续它们的存在。

在对建筑的地域主义价值进行严密的分析与重估时,将讨论置于宽阔的历史背景之下,用丰富的图例巧妙分析并严密论证了当代建筑最显著的一种趋势在全球范围内的价值与活力。

关键字:全球化、地域主义、批判性
中图分类号:g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古典著作中对地域主义建筑最直观的描述,见于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

地域主义是只建筑上吸收本地区民族的、民俗的风格,在建筑中体现出一定的地方特色的设计思潮。

从广义来说,地域建筑的含义是宽泛的,建筑的空间性和地点性决定了任何建筑都有地域性。

而批判性地域主义建筑是基于特定的地域自然特征、建构地域的文化精神和采用适宜技术经济条件建造的建筑。

“批判性地域主义”其实质就在于它既精辟地关注地域建筑的文化内涵,又能高瞻远瞩的发扬时代批判与创造精神。

批判地域主义承认现实生活和技术发展,但强调对技术强制性应用;也尊重文脉、环境、历史和文化,但反对折中主义的建筑式样;对于现代主义运动采取批判的态度,但绝非某些历史主义和新古典主义所有的全盘否定的态度。

在全球化满眼的今天,“地域主义”的气质仍然鲜明,甚至更加光彩夺目。

一方面是全球化干涉无孔不入的渗透,另一方面则是地方
性的挣扎和艰难地延续。

芒福德认为地域主义并非是简单的采用“地方材料”或“结构”,这两点中的任何一个都无法与“全球化”相抗衡。

他认为“地域主义建筑”必须力图克服世界上不同民族之间的鸿沟...... [1]芒福德重新定义的地域主义,还担负着协调人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关系的作用,使人们能够“感到安适自在”。

一直以来接触现代主义,明白建筑的空间的重要性,太过理性的去看建筑,就会慢慢失去对于建筑感性的思考,建筑的地域化和多样化阐释,使建筑摆脱了过分现代的阴影,真正的建筑大家,如斯卡帕做好每一个建筑的局部到做好建筑的整体,基本达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境界。

自20世纪60-70年代以来,世界各地进行批判的地域主义实践的建筑师已经成为建筑实践和理论领域不可忽视的一支重要力量,弗兰姆普顿在《走向批判的地域主义》[2]一文中就已经讨论了阿尔托、博塔、西扎等欧洲建筑师,以及日本的安藤忠雄等从地方要素入手所进行的独特建筑实践。

在他的《现代建筑——一部批判的历史》[3]的“批判性地域主义”一章中举出丹麦建筑师伍重,巴西的尼迈耶,苏黎世的e吉塞),米兰的格里高蒂,奥斯陆的费恩,威尼斯的斯卡帕和雅典的康斯坦丁尼迪斯作为在世界范围内进行“批判的地域主义”建筑实践的建筑师。

他特别分析了始于20世纪50年代反对国际主义的西班牙加泰罗尼亚民族主义运动建筑师的建筑实践。

1951年加泰隆建筑师波伊加斯发表了《产生一种巴塞罗那建筑的可能性》[4]从而表明了现代地方建筑文化的复杂和混杂性原则。


塞罗那建筑师j. a. 科德尔奇在1951年建成的八层高的ism公寓便典型地表现了批判的地域主义策略,它表现出当地的地中海风格。

这便是一种批判的地域主义的精华和精神之所在。

批判性并不必然意味着持有对抗性的态度,它所意味的是自我挑战、自我检查、自我疑问、自我恒量、自我评估,因此它还要有对自己采取批判的精神。

近来更多的第三世界建筑师的实践也被建筑设计和理论界加以介绍,如希罗德在她的《现代主义之后的建筑》[5]一书的“批判的地域主义”一章中所介绍的。

当然,今日更为人们所注目的批判的地域主义实践仍然是那种有机的结合现代技术、材料、设计方法和地方要素的设计。

批判的地域主义是一种辨证的表现。

它有意识地寻求打破普遍性和大同化等现代主义的价值和形象。

在中国,一个具有先锋意义且全球公认的例子便是1987年吴良镛对北京老城区中心菊儿胡同的重建设计。

他深入分析了当时的物质、社会条件的约束以及经济效率和都市新生方式的实际需求。

以最小的破坏做到充分的开发利用,在一个传统的具有历史沉淀的都市里增加了一些变化,使之与新型的建筑风格互相适应。

同样,王澍在中国美术学院校区的设计中重新阐述了中国传统的空间设计
理念,并使用了当地的传统材料,使建筑被赋予诗情画意,做到了“山、光线与人的情感的和谐”。

今天,处在深刻的社会变革当中的现代中国建筑界,如何于变幻的多元文化中坚持自己?坚持地域
主义的建筑实践而不会回归历史、流于迂腐?长期以来一直是困惑当代建筑师的一个难题。

多年的实践和艰难的思索之后 ,惟有很好
地掌握“批判的地域主义”的理论并于实践中加以运用,才有可能在进步当中坚持自我,而不至于丧失地域文化的基因。

遗憾的是,在现代的中国,这样的建筑并不多见,我们的建筑,好象是从一块草莽大地,而非历史的土地上生长起来的一样。

中国现代的建筑,需要生长在历史文化的根上,这个“根”就是“批判的历史文化”,而绝非“考古的历史文化”。

这需要我们的实践,既要兼顾到文明与文化的继承而秉持个性,又要很好地融合于世界发展的进程而不至于掉队,如此才能创造出风格明确的有自身格调的真实建筑来。

客观地说,现代的中国建筑和规划设计师已经深刻地认识到对于“地域文化”坚持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一些有责任心的设计师也乐于参与到“地域主义”的实践当中去,这种实践过程是痛苦和挣扎的,问题的核心集中体现在坚持什么样的“地域主义”和以如何的态度去坚持“地域主义”这两个方面上。

美国规划协会全国政策主任、院士级注册规划师苏解放对北京的建筑和规划的总体评价是“……修建丑陋的、非人性的建筑,从根本上说,是自我膨胀和各种利益相互作用的结果”。

为什么拥有五千年文明的北京,却要像个傻新郎一般,乐于穿上一身俗气的洋裤褂呢? 究其原因,无非是所谓“国际主义”设计思潮对中国建筑界的侵袭所造成的。

“国际主义”思潮丝毫不顾项目所在的地方性,或对中国的传统文明缺乏的尊重,或对其还停
留在东方猎奇式的无知。

外来的强势的意识形态彻底扫荡地方性,归根结底暴露的还是“殖民主义”本质,可悲的是我们除了对越来越“国际化”而窃窃自喜之外,似乎没有提高足够的警惕性。

在今日全球化持续加温并对地区和民族文化构成极大的威胁的
时候,从批判理论的角度讲,就必须有意识地培养区域文化,而不能任其自生自长,因为在今日现代化普及和全球化泛滥的时代,自生自长便意味着自生自灭。

因此如何在现(当)代建筑中体现出当地和民族文化特征就成为那些具有深远历史和文化的地区和民族的
建筑师今日所面临的艰巨任务,成为今日社会和建筑设计研究领域的一项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 刘易斯芒福德(lewis mumford,1895—1990年),1938年发表《城市文化》一书,从此享誉世界。

[2]《走向批判的地域主义》作者:弗兰姆普顿时间:1983年
[3] 《现代建筑——一部批判的历史》作者:弗兰姆普顿时间:1985年
[4] 《产生一种巴塞罗那建筑的可能性》1951年加泰隆建筑师波伊加斯
[5] 《现代主义之后的建筑》作者:希罗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